CN106067399A - 按键开关 - Google Patents

按键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7399A
CN106067399A CN201610213036.7A CN201610213036A CN106067399A CN 106067399 A CN106067399 A CN 106067399A CN 201610213036 A CN201610213036 A CN 201610213036A CN 106067399 A CN106067399 A CN 1060673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element
key switch
pressing piece
movable contact
contact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130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67399B (zh
Inventor
金子晃
伊藤尧之
田泽俊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67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73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673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73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26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 H01H13/48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using buckling of disc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01H13/5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immediately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e.g. bell-push switch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便在被横向按压的情况下接合面也难以剥离、且操作触感好的按键开关。按键开关(1)具备:形成为圆顶状的可动触点构件(12);具有用于收容可动触点构件(12)的收容部(11b)的外壳;配设于收容部(11b)且能够与可动触点构件(12)接触的固定触点构件(14);以覆盖收容部(11b)的方式配置的片材构件(13);以及配置在片材构件(13)与可动触点构件(12)之间的按压件构件(16),其中,按压件构件(16)具有在一端侧与片材构件(13)接合的接合面(16a);以及在另一端侧与可动触点构件(12)抵接的抵接面(16b),且设置为接合面(16a)的面积比抵接面(16b)的面积大。

Description

按键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形成为圆顶状的可动触点构件的按键开关(push switch)。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便携设备的小型化、轻质化,对使用的按键开关也要求进一步的小型化。对于小型的按键开关而言,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示的结构。
图11是示出现有的按键开关100的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示出按键开关100的侧面侧的外观以及内部构造的图,图12的(a)是按键开关100的侧视图,图12的(b)是剖视图。如图11所示,按键开关100具备:具有多个固定触点构件114的外壳111;配置于外壳111、且根据按压操作而与多个固定触点构件114接触分离的可动触点构件112;以及将可动触点构件112以能够与固定触点构件114接触分离的状态保持于外壳111的片材构件113。
可动触点构件112由金属板构成,如图11以及图12的(b)所示,形成为大致圆形的圆顶形状且在Z1方向上鼓出。鼓出的部分的中央部成为可动触点部112a。当从Z1方向按压可动触点部112a时,可动触点构件112向Z2方向挠曲后翻转,当解除按压时,可动触点构件112恢复至按压前的形状。如图11以及图12的(b)所示,可动触点构件112配置于外壳111的配置部111b。可动触点部112a配置为与设于外壳111的第一固定触点部114a对应,并且当从Z1方向被操作时,可动触点部112a与第一固定触点部114a电连接。另外,外缘部配置为与第二固定触点部114b抵接并且与第二固定触点部114b电连接。片材构件113由相对于光具有透过性且具有可挠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且形成为片状。如图11所示,片材构件113的外形形成为大致四边形。按压件116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且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并且,如图12的(b)所示,按压件116配置在可动触点构件112与片材构件113之间。按压件116通过激光熔敷而固定安装于片材构件113,且片材构件113侧呈曲面形状。而且,按压件116配置为与可动触点构件112的圆顶形状的顶点部分对应。
由此,通过将片材构件113与按压件116熔敷,从而使可动触点构件212与按压件116的接触位置稳定。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5129号公报
然而,当伴随着按键开关的小型化而减小配置在可动触点构件112与片材构件113之间的按压件116的直径时,存在按键开关的操作触感变差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当减小按压件116的直径时,在横向受力的情况下,存在按压件116与片材构件113的接合面容易剥离这样的问题。因此,有可能导致按压件116的接触位置偏离而无法适当地按压可动触点构件11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在被横向按压的情况下接合面也难以剥离、且操作触感好的按键开关。
本发明是一种按键开关,其具备:可动触点构件,其形成为圆顶状;外壳,其具有用于收容所述可动触点构件的收容部;固定触点构件,其配设于所述收容部,且能够与所述可动触点构件接触;片材构件,其以覆盖所述收容部的方式配置;以及按压件构件,其配置在所述片材构件与所述可动触点构件之间,所述按键开关的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构件具有在一端侧与所述片材构件接合的接合面;以及在另一端侧与所述可动触点构件抵接的抵接面,且设置为所述接合面的面积比所述抵接面的面积大。
根据该结构,在小型化的情况下也增大与片材构件接合的接合面积,因此,即便在被横向按压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接合面难以剥离。因此,能够提供即便在被横向按压的情况下接合面也难以剥离、且操作触感好的按键开关。
另外,在本发明的按键开关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构件具备:将所述抵接面作为底面的主体部;以及在所述一端侧从所述主体部的侧面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所述接合面通过所述主体部以及所述凸缘部在所述一端侧与所述片材构件接合而形成。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按压件构件的在一端侧从主体部的侧面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接合而形成接合面,因此,不会增大主体部的底面即抵接面,就能够稳定地进行可动触点构件的翻转动作。
另外,在本发明的按键开关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的厚度为所述片材构件的厚度的两倍以下。
根据该结构,若按压件构件的凸缘部的厚度为片材构件的厚度的两倍以下,则凸缘部能够追随按压操作所引起的片材构件的变形,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可动触点构件的翻转动作。
另外,在本发明的按键开关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构件由暗色系的合成树脂构成,所述片材构件由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构成。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从由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片材构件的上方视觉确认由暗色系的合成树脂构成的按压件构件,因此,即便在表面平坦的状态下也能够确认按压件构件的配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按键开关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构件的所述一端侧呈向所述片材构件侧凸出的曲面形状,所述片材构件从所述接合面向外侧呈曲面形状。
根据该结构,由于被操作的部分呈曲面形状,因此能够使操作位置稳定。另外,由于能够使按压方向为片材构件的容易追随的方向,因此操作触感好。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按压件构件具有在一端侧与片材构件接合的接合面、以及在另一端侧与可动触点构件抵接的抵接面,且设置为接合面的面积比抵接面的面积大。因此,能够提供即便在被横向按压的情况下接合面也难以剥离、且操作触感好的按键开关。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与图2相反的一侧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的外形图,图4的(a)是俯视图,图4的(b)是主视图。
图5是沿图4的V-V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6是对图5的剖面中按压件构件的一端侧的接合面以及另一端侧的抵接面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7是对图5的剖面中按键开关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的外形图,图8的(a)是俯视图,图8的(b)是主视图。
图9是沿图8的(a)的IX-IX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10是对图9的剖面中按压件构件的一端侧的接合面以及另一端侧的抵接面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现有的按键开关的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示出现有的按键开关的外观以及内部构造的图,图12的(a)是主视图,图12的(b)是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 按键开关
11 外壳
11b 收容部
11c 侧壁
12 可动触点构件
12a 顶部
13 片材构件
13a 鼓出中央部
13b 鼓出周边部
13c 平坦部
13d 粘结材料
14 固定触点构件
14a 第一固定电极部
14b 第二固定电极部
14c 第一端子部
14d 第二端子部
16 按压件构件
16a 接合面
16b 抵接面
16c 主体部
16d 凸缘部
21 外壳
21b 收容部
21c 侧壁
22 可动触点构件
22a 顶部
23 片材构件
24 固定触点构件
24a 第一固定电极部
24b 第二固定电极部
24c 第一端子部
24d 第二端子部
26 按压件构件
26a 接合面
26b 抵接面
26c 主体部
26d 凸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在附图中适当变更尺寸。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按键开关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与图2相反的一侧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的外形图,图4的(a)是俯视图,图4的(b)是主视图。图5是沿图3的V-V线剖开的剖视图。图6是对图5的剖面中按压件构件16的一端侧的接合面16a以及另一端侧的抵接面16b进行说明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中省略了表示剖面的阴影线。图7是对图5的剖面中按键开关1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具备大致长方体的外观,并安装在电子设备等的电路基板上。如图2所示,按键开关1具备:具有收容部11b的外壳11;配设于收容部11b的固定触点构件14;以覆盖收容部11b的方式配置的片材构件13;以及配置于收容部11b的可动触点构件12和按压件构件16。
外壳11是使用绝缘材料的合成树脂通过注塑成形而成的,如图2所示,形成为具有一方开口的收容部11b的箱形形状。外壳11所使用的合成树脂由光难以透过的黑色等暗色系的合成树脂构成。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该外壳11中埋设有固定触点构件14。
固定触点构件14通过对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机械加工而制作,如图2所示,第一固定电极部14a以及第二固定电极部14b从外壳11的收容部11b露出,第一端子部14c以及第二端子部14d从侧壁11c露出。在收容部11b的中央部配设的第一固定电极部14a与第一端子部14c连接。从第一固定电极部14a观察时配设在收容部11b的X1-X2方向的两侧的第二固定电极部14b与第二端子部14d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电极部14a与第二固定电极部14b未连接。由于外壳11由绝缘材料形成,因此,第一固定电极部14a与第二固定电极部14b电绝缘,同样地,第一端子部14c与第二端子部14d绝缘。外壳11与固定触点构件14通过例如插入成形而形成为一体。
可动触点构件12通过对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机械加工而制作,如图2所示,形成为顶部12a向Z1侧突出的圆顶状(参照图5)。可动触点构件12被设置为,在被收容于收容部11b时与第二固定电极部14b接触。在该状态下,可动触点构件12呈圆顶状弯曲,因此,不与第一固定电极部14a接触。
片材构件13是使用绝缘材料的合成树脂的薄板而被加工成俯视观察下呈大致长方形。片材构件13所使用的合成树脂由乳白色等的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构成。在片材构件13上,在中央部形成有向Z1侧鼓出的鼓出中央部13a。另外,片材构件13形成有从鼓出中央部13a向外侧呈曲面形状的鼓出周边部13b,鼓出周边部13b比外缘区域的平坦部13c稍微鼓出。为了将以覆盖收容部11b的方式配置的片材构件13粘结于外壳11,如图3所示,在片材构件13的四个角粘贴有粘结材料13d。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不容易剥离片材构件13,优选使片材构件13熔敷于外壳11。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中,片材构件13由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构成,外壳11由暗色系的合成树脂构成,因此,透过片材构件13照射激光,由此能够通过激光熔敷而使片材构件13熔敷。
按压件构件16是使用绝缘材料的合成树脂而形成的。按压件构件16所使用的合成树脂由光难以透过的黑色等暗色系的合成树脂构成。如图2、图3以及图5所示,按压件构件16具备:圆柱形状的主体部16c、以及在一端侧从主体部16c的侧面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16d。按压件构件16的一端侧沿着片材构件13的鼓出中央部13a的形状而形成为中央部分向片材构件13侧(Z1侧)凸出的曲面形状。而且,主体部16c以及凸缘部16d在一端侧与片材构件13的鼓出中央部13a接合。如图6的交叉线所示,该接合面16a扩展到凸缘部16d的外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图6中的表示接合面16a的交叉线,省略了表示剖面的阴影线。另一方面,作为按压件构件16的另一端侧的主体部16c的底面,成为与可动触点构件12的顶部12a抵接的抵接面16b。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凸缘部16d的厚度T16为片材构件13的厚度T13的两倍以下。按压件构件16的主体部16c成为难以发生弹性变形的形状,但凸缘部16d由于厚度T16较薄,因此能够较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如图5所示,按压件构件16的另一端侧成为与可动触点构件12的顶部12a抵接的抵接面16b。
将按压件构件16的一端侧结接合于片材构件13的方法也可以是使用粘合材料的粘合,但优选通过激光熔敷、超声波熔敷将合成树脂材料彼此熔敷而接合。此时,为了使主体部16c与凸缘部16d均匀地熔敷,优选均匀地进行加压而使合成树脂材料彼此紧密接合。因此,优选通过在模具(模子等)上设置按压件构件16并以均匀的压力按压片材构件13来进行制造。在应用激光熔敷的情况下,利用具有透光性的夹具将片材构件13按压于按压件构件16并进行加压,同时透过具有透光性的夹具照射激光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将片材构件13与按压件构件16接合之后一边加热一边进行加压,由此形成鼓出中央部13a。在该情况下,由于接合工序中接合的合成树脂彼此的面可以为平面,因此,接合工序变得容易,具有容易均匀接合的效果。另外,通过在接合之后加压为曲面形状,还实现了在接合不充分的情况下也能够改善接合状态的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的动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在将片材构件13的鼓出中央部13a朝向Z2侧按压时,可动触点构件12发生弹性变形而挠曲,并且,如图7所示,顶部12a向Z2侧翻转。在可动触点构件12翻转后,第一固定电极部14a与顶部12a接触,成为第一端子部14c与第二端子部14d电导通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片材构件13的鼓出中央部13a以鼓出程度变小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伴随于此,按压件构件16的凸缘部16d也相应地发生弹性变形。另外,由于片材构件13在面方向上被压缩,因此,鼓出周边部13b以及平坦部13c以向Z1侧或Z2侧稍微波动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而吸收压缩应力。
按压件构件16的抵接面16b配设为按压可动触点构件12的顶部12a,因此,能够适当地使可动触点构件12进行翻转的动作,操作触感好。已知如果在从可动触点构件12的顶部12a错位的状态下配置按压件构件16,则可动触点构件12的翻转动作变得不稳定,并且操作触感变差。
需要说明的是,当将按压件构件16的主体部16c扩展到凸缘部16d的外径时,抵接面16b与可动触点构件12的大小相比变得过大,无法适当地按压顶部12a。在该情况下,确认出操作触感变差。因此,优选不增大抵接面16b,而通过在一端侧设置从主体部16d的侧面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16d,从而增大接合面16a(参照图6)的接合面积。
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中,按压件构件16的主体部16c以及凸缘部16d在一端侧与片材构件13接合,因此,被设置为接合面16a的面积比抵接面16b的面积大。如图3所示,从主体部16c的侧面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16d使接合面16a的接合面积增大到大体两倍。因此,能够与接合面积成比例地提高与片材构件13接合的接合强度。由此,由于在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增大与片材构件13接合的接合面积,因此即便在被横向按压的情况下,接合面16a也难以剥离。因此,即便在被横向按压的情况下,接合面16a也难以剥离。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具备:形成为圆顶状的可动触点构件12;具有收容部11b的外壳11;能够与可动触点构件12接触的固定触点构件14;以覆盖收容部11b的方式配置的片材构件13;以及配置在片材构件13与可动触点构件12之间的按压件构件16。而且,按压件构件16具有在一端侧与片材构件13接合的接合面16a、以及在另一端侧与可动触点构件12抵接的抵接面16b,且被设置为,接合面16a的面积比抵接面16b的面积大。
根据该结构,在小型化的情况下,片材构件13与按压件构件16的接合面积也变大,因此,即便在被横向按压的情况下,接合面16a也难以剥离。因此,能够提供即便在被横向按压的情况下接合面16a也难以剥离、且操作触感好的按键开关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中,按压件构件16具备将抵接面16b作为底面的主体部16c、以及在一端侧从主体部16c的侧面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16d。而且,接合面16a通过主体部16c以及凸缘部16d在一端侧与片材构件13接合而形成。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在一端侧从主体部16c的侧面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16d接合而形成接合面16a,从而不会增大主体部16c的底面即抵接面16b,就能够稳定地进行可动触点构件12的翻转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中,优选凸缘部16d的厚度T16为片材构件13的厚度T13的两倍以下。
若凸缘部16d的厚度T16为片材构件13的厚度T13的两倍以下,则凸缘部16d能够追随按压操作所引起的片材构件13的变形,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可动触点构件12的翻转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中,按压件构件16的一端侧成为向片材构件13侧凸出的曲面形状,片材构件13从接合面16a向外侧呈曲面形状。
根据该结构,由于被操作的部分成为曲面形状,因此,能够使操作位置稳定。另外,由于能够使按压方向为片材构件13的容易追随的方向,因此操作触感好。
[第二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使用了形成有鼓出中央部13a的片材构件13,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2为平坦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实施本发明。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2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2的外形图,图8的(a)是俯视图,图8的(b)是主视图。图9是沿图8的(a)的IX-IX线剖开的剖视图。图10是对图9的剖面中按压件构件26的一端侧的接合面26a以及另一端侧的抵接面26b进行说明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中省略了表示剖面的阴影线。
如图8~图10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2具备:具有收容部21b的外壳21;配设于收容部21b的固定触点构件24;以覆盖收容部21b的方式配置的片材构件23;以及配置于收容部21b的可动触点构件22和按压件构件26。固定触点构件24的第一固定电极部24a以及第二固定电极部24b从外壳21的收容部21b露出,第一端子部24c以及第二端子部24d从侧壁21c露出。可动触点构件22与可动触点构件12相同。按压件构件26具备圆柱形状的主体部26c、以及在一端侧从主体部26c的侧面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26d。作为按压件构件26的另一端侧的主体部26c的底面,成为与可动触点构件22的顶部22a抵接的抵接面26b。需要说明的是,按键开关2所使用的各构件的材质与按键开关1的各构件相同,故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2的片材构件23平坦,在其中央部接合有按压件构件26的一端侧的接合面26a。按压件构件26具备:将抵接面26b作为底面的主体部26c、以及在一端侧从主体部26c的侧面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26d。而且,接合面26a通过主体部26c以及凸缘部26d在一端侧与片材构件23接合而形成。如图10的交叉线所示,该接合面26a扩展到凸缘部26d的外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图10中的表示接合面26a的交叉线,省略了表示剖面的阴影线。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2中,也优选不增大抵接面26b而增大接合面26a的接合面积。按键开关2中,按压件构件26的主体部26c以及凸缘部26d在一端侧与片材构件23接合,因此,被设置为接合面26a的面积比抵接面26b的面积大。因此,能够与接合面积成比例地提高与片材构件23接合的接合强度。由此,由于在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增大与片材构件23接合的接合面积,因此即便在被横向按压的情况下,接合面26a也难以剥离。因此,即便在被横向按压的情况下,接合面26a也难以剥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片材构件23平坦的情况下,通过按压操作使片材构件23向伸长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呈操作负荷增大且操作触感稍差的趋势。另外,当在从可动触点构件22的顶部22a错位的状态下配置按压件构件26时,操作触感变差。这样,从操作触感的观点来看,在片材构件23平坦的情况下,按压件构件26是否位于收容部21b的中央尤为重要,由于外观上不突出,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相比难以认清按压件构件26的位置。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2中,片材构件23也由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构成,按压件构件26也由暗色系的合成树脂构成。因此,由于能够从由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的片材构件23的上方视觉确认由暗色系的合成树脂构成的按压件构件26,因此即便在表面平坦的状态下,也能够确认按压件构件26的配置。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2具备:形成为圆顶状的可动触点构件22;具有收容部21b的外壳21;能够与可动触点构件22接触的固定触点构件24;以覆盖收容部21b的方式配置的片材构件23;以及配置在片材构件23与可动触点构件22之间的按压件构件26。而且,按压件构件26具有在一端侧与片材构件23接合的接合面26a、以及在另一端侧与可动触点构件22抵接的抵接面26b,且设置为接合面26a的面积比抵接面26b大。
根据该结构,在小型化的情况下也增大片材构件23与按压件构件26的接合面积,因此即便在被横向按压的情况下,接合面26a也难以剥离。因此,能够提供即便在被横向按压的情况下接合面26a也难以剥离、且操作触感好的按键开关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2中,按压件构件26具备:将抵接面26b作为底面的主体部26c、以及在一端侧从主体部26c的侧面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26d。而且,接合面26a通过主体部26c以及凸缘部26d在一端侧与片材构件23接合而形成。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在一端侧从主体部26c的侧面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26d接合而形成接合面26a,因此,不会增大主体部26c的底面即抵接面26b,就能够稳定地进行可动触点构件22的翻转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2中,优选凸缘部26d的厚度T26为片材构件23的厚度T23的两倍以下。
若凸缘部26d的厚度T26为片材构件23的厚度T23的两倍以下,则凸缘部26d能够追随按压操作所引起的片材构件23的变形,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可动触点构件22的翻转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2中,优选按压件构件26由暗色系的合成树脂构成,片材构件23由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构成。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从由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片材构件23的上方视觉确认由暗色系的合成树脂构成的按压件构件26,因此,即便在表面平坦的状态下也能够确认按压件构件26的配置。另外,由于片材构件23由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构成,按压件构件26由暗色系的合成树脂构成,因此,透过片材构件23照射激光,由此能够通过激光熔敷使片材构件23熔敷。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中,也能够透过片材构件13照射激光,由此能够通过激光熔敷使按压件构件16熔敷。
如以上那样,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2具体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例如能够如以下那样加以变形来实施,这种情况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触点构件12(22)将一张金属板形成为圆顶状而成,但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重叠多张来使用的结构。
(2)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件构件16(26)呈具备凸缘部16d(26d)的外观形状,但只要设置为接合面16a(26a)的面积比抵接面16b(26b)大、且呈仅抵接面16b(26b)与可动触点构件12(22)抵接的形状即可。例如,也可以为圆锥状。需要说明的是,在呈难以发生弹性变形的形状的情况下,按压操作所引起的片材构件13(23)的变形区域进一步向外侧扩展。
(3)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大致长方体的外观,且可动触点构件12(22)在俯视观察下不为圆形,但不局限于此。

Claims (6)

1.一种按键开关,其具备:
可动触点构件,其形成为圆顶状;
外壳,其具有用于收容所述可动触点构件的收容部;
固定触点构件,其配设于所述收容部,且能够与所述可动触点构件接触;
片材构件,其以覆盖所述收容部的方式配置;以及
按压件构件,其配置在所述片材构件与所述可动触点构件之间,
所述按键开关的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件构件具有在一端侧与所述片材构件接合的接合面、以及在另一端侧与所述可动触点构件抵接的抵接面,且设置为所述接合面的面积比所述抵接面的面积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件构件具备:将所述抵接面作为底面的主体部;以及在所述一端侧从所述主体部的侧面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
所述接合面通过所述主体部以及所述凸缘部在所述一端侧与所述片材构件接合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部的厚度为所述片材构件的厚度的两倍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件构件由暗色系的合成树脂构成,所述片材构件由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件构件的所述一端侧呈向所述片材构件侧凸出的曲面形状,
所述片材构件从所述接合面向外侧呈曲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件构件的所述一端侧呈向所述片材构件侧凸出的曲面形状,
所述片材构件从所述接合面向外侧呈曲面形状。
CN201610213036.7A 2015-04-20 2016-04-07 按键开关 Active CN1060673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6151A JP6680463B2 (ja) 2015-04-20 2015-04-20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2015-086151 2015-04-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7399A true CN106067399A (zh) 2016-11-02
CN106067399B CN106067399B (zh) 2018-07-10

Family

ID=57244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13036.7A Active CN106067399B (zh) 2015-04-20 2016-04-07 按键开关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80463B2 (zh)
KR (1) KR20160124690A (zh)
CN (1) CN1060673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08941A1 (ja) * 2019-04-10 2020-10-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6451A (en) * 1976-12-06 1978-04-2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Keyboard apparatus
US4892988A (en) * 1987-04-10 1990-01-09 Ishii Hyoki Co., Ltd. Membrane panel switch
CN102436953A (zh) * 2010-09-07 2012-05-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按键开关及其制造方法
CN104282469A (zh) * 2013-07-04 2015-01-14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按压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06366B2 (ja) * 2002-12-13 2008-06-2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シートスイッチ、シートスイッチ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操作シート
JP2010027537A (ja) * 2008-07-24 2010-02-04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シート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
JP5906377B2 (ja) * 2011-09-08 2016-04-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6451A (en) * 1976-12-06 1978-04-2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Keyboard apparatus
US4892988A (en) * 1987-04-10 1990-01-09 Ishii Hyoki Co., Ltd. Membrane panel switch
CN102436953A (zh) * 2010-09-07 2012-05-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按键开关及其制造方法
CN104282469A (zh) * 2013-07-04 2015-01-14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按压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124690A (ko) 2016-10-28
JP6680463B2 (ja) 2020-04-15
JP2016207388A (ja) 2016-12-08
CN106067399B (zh) 2018-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6953B (zh) 按键开关及其制造方法
US8569638B2 (en) Dome switch array
US8835787B2 (en) Push switch
US20140110237A1 (en) Push switch
CN103000417A (zh) 按键式开关装置
EP2875516B1 (en) Push button switch having a curved deformable contact element
WO2018082471A1 (zh) 一种指纹识别按键及移动终端、手机
CN105957759A (zh) 电子设备
US20150213972A1 (en) Push switch
CN106067399A (zh) 按键开关
CN207517589U (zh) 一种防水按键结构以及电子产品
CN106024470A (zh) 可动触点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该可动触点构件的开关装置
CN108028145A (zh) 按压开关
CN205565184U (zh) 电连接器及其舌板补强结构
US7024767B1 (en) Method for making terminal
KR101150761B1 (ko) 슬림형 푸쉬 스위치장치
CN104853550B (zh) 电子设备
CN207967430U (zh) 连接器外壳和连接器
CN206209763U (zh) 指纹识别模组和移动终端
JP6399706B2 (ja) 可動接点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可動接点部材を用いたスイッチ装置
JP2018155000A (ja) 携帯キー
TWI530978B (zh) The push structure of a thin keyboard
TWI529763B (zh) 防水按鍵結構與使用所述防水按鍵結構之電子裝置
CN206179727U (zh) 一种汽车开关装置及汽车
TWI397092B (zh) 多方向開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