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6720A - 感应装置 - Google Patents

感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6720A
CN106066720A CN201511003464.9A CN201511003464A CN106066720A CN 106066720 A CN106066720 A CN 106066720A CN 201511003464 A CN201511003464 A CN 201511003464A CN 106066720 A CN106066720 A CN 1060667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conductive layer
pattern
induction insta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034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66720B (zh
Inventor
张志嘉
张凱铭
李国昶
蔡宜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nstar Displa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41371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564768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06066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67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667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67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Abstract

一种感应装置具有第一区以及第二区,且第一区的光穿透率小于第二区。感应装置包括基板、以及配置于基板上的第一导电层、彩色滤光层以及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位于第一区中,且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图案。彩色滤光层覆盖第一导电层。配置于所述彩色滤光层上的第二导电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图案。第二电极图案的至少一者具有一连接部,穿过彩色滤光层而电性连接于其中一个第一电极图案。第一电极图案与第二电极图案构成多个第一电极串列以及交错第一电极串列的多个第二电极串列。连接部位于一个第一电极串列与一个第二电极串列的交错处。

Description

感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无线行动通讯和信息家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了达到更便利、体积更轻巧化以及更人性化的目的,许多信息产品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输入装置,转变为使用感应装置,例如触控面板(Touch Panel)作为输入装置。
此类型的感应装置依照感应形式的不同可大致上区分为电阻式触控感应技术、电容式触控感应技术、光学式触控感应技术、声波式触控感应技术以及电磁式触控感应技术等。电容式触控感应技术具有反应时间快、可靠度佳以及解析度高(high definition)等优点,可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手持电子装置上。当使用者以手指接触或是靠近感应装置时,感应装置会依据感应阵列上的电容变化来判断手指接触或靠近的位置。感应装置整合应用于显示器时,可将感应装置设置于显示器前方,供使用者搭配画面来操作使用,易对显示器的显示画面有所影响。因此,感应装置整合应用于显示器时,显示画面的视觉效果是一项要改善的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感应装置,有助于整合应用于显示器时提升显示器的显示对比以及色彩饱和度。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具有第一区以及第二区,且第一区的光穿透率小于第二区。感应装置包括基板、第一导电层、彩色滤光层以及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配置于基板上,位于第一区中,且第一导电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图案。彩色滤光层配置于基板上且覆盖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配置于所述彩色滤光层上,且第二导电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图案。第二电极图案的至少一者具有一连接部,连接部穿过彩色滤光层而电性连接于其中一个第一电极图案。第一电极图案与第二电极图案构成多个第一电极串列以及多个第二电极串列。第一电极串列交错于第二电极串列,且连接部位于其中一个第一电极串列与其中一个第二电极串列的交错处。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使用彩色滤光层来分隔第一电极串列与第二电极串列以避免第一电极串列与第二电极串列不必要的导通。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让显示光线由第二区通过,将感应装置整合应用于显示器时显示器呈现的显示画面可具有理想的显示对比。另外,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将第一导电层的第一电极图案设置于光穿透率较低的第一区,第一电极图案的设置不易对显示画面造成影响。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整合应用于显示器时有助于提升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为让本发明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感应装置中,局部区域R的放大示意图。
图2A为图1A的感应装置中,第一导电层的局部上视示意图。
图2B为图1A的感应装置中,彩色滤光层的局部上视示意图。
图2C为图1A的感应装置中,第二导电层的局部上视示意图。
图3A为图1B的感应装置的局部区域中沿线I-I绘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3B为图1B的感应装置的局部区域中沿线I-I绘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3C为图1B的感应装置的局部区域中沿线I-I绘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光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应用于显示器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局部上视图。
图9A至图9C分别绘制了第一导电层、彩色滤光层以及第二导电层的局部上视示意图。
图10A为图8的感应装置的局部区域中沿线II-II绘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0B为图8的感应装置的局部区域中沿线II-II绘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应用于显示器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局部上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局部上视示意图。
图14A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示意图。
图14B为图14A的显示器在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4C为图14A的显示器中的导光结构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4A的显示器的一种变化实施方式。
其中附图标记为:
1、2、3、3’:显示器
3A:第一区段
3B:第二区段
10、10A~10F、20、20A、20B、30、40:感应装置
12:第一区
14:第二区
100、200:基板
110、210:第一导电层
110A、210A:开口
110G、210G、230G:间隙
112、114、212:第一电极图案
112A、232A:加宽部
112B、232B:窄缩部
120、220、320、420:彩色滤光层
122、124、126、222、224、226、322、324、326、422、424、426:彩色滤光图案
130、230:第二导电层 132、232、234:第二电极图案
132A、234A:连接部 140:遮光层
150、150’:导光结构 150A:导光开口
150A’:条状导光开口 150A’’:格状导光开口
152:倾斜侧壁 160:隔绝层
214:遮光图案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B:方向
DL:显示层 d:距离
E1:第一电极串列 E2:第二电极串列
GP1、GP1':第一导光图案 GP2:第二导光图案
I-I、II-II:线 IM:覆盖层
L:光线 LR:路径
P:间距 R:区域
W:宽度 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上视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感应装置中,局部区域R的放大示意图。在图1A与图1B中,感应装置10包括基板100以及设置于基板100上的第一导电层110、彩色滤光层120以及第二导电层130。具体来说,为了清楚表示各层在上视图中的轮廓设计,图2A至图2C分别绘制了第一导电层110、彩色滤光层120以及第二导电层130的局部上视示意图。
请同时参照图1A、1B与图2A,第一导电层110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图案112与多个第一电极图案114,各个第一电极图案112或114的轮廓可由间隙110G定义出来。也就是说,间隙110G可将第一导电层110划分出多个彼此独立的图案而构成第一电极图案112与114。各个第一电极图案112包括多个加宽部112A以及多个窄缩部112B。各个窄缩部112B连接于两个加宽部112A之间以将这些加宽部112A沿着第一方向D1连接成串而构成第一电极串列E1。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各个第一电极图案112即为一个第一电极串列E1,且感应装置10中的这些第一电极串列E1彼此可由间隙110G分隔开来。以相交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D2时,各个第一电极图案112的窄缩部112B可位于在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图案114之间。
感应装置10具有沿着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排列成阵列的多个开口110A,且第一导电层110所在面积的透光率小于这些开口110A所在面积的透光率,因而在感应装置10中以开口110A以外所在面积定义出第一区12且以开口110A所在的面积定义出第二区14。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区12的透光率小于第二区14的透光率以使阵列排列的这些开口110A允许光线穿过,而第一导电层110所在面积则用以遮挡或屏蔽光线。
如图1A、1B与2B所示,彩色滤光层120在本实施例中可例如包括多个彩色滤光图案122、124与126,其中本实施例以不同元件符号122、124与126标示三个彩色滤光图案以表示此三者可具有不同色彩。举例而言,彩色滤光图案122、124与126可以分别为红色滤光图案、绿色滤光图案以及蓝色滤光图案,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彩色滤光层120不以三种色彩的彩色滤光图案为限。
彩色滤光图案122、124与126中相邻两者的交界可位在第一区12中,可透过第一区12的透光率较低的特性来遮挡彩色滤光图案122、124与126相邻两者的交界可能发生的色彩相互干扰或是色彩不均匀等现象。将彩色滤光图案122、124与126相邻两者的交界设置在第一区12有利于提供较佳的彩色滤光效果。另外,以彩色滤光图案122为例,单个彩色滤光图案122的宽度W可设计为恰好覆盖第一导电层110中的其中一处开口110A,因此单个彩色滤光图案122的宽度W可以约等于第一导电层110中的开口110A在第二方向D2上的间距P。不过,单个彩色滤光图案122的宽度W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单个彩色滤光图案122的宽度W可设计为覆盖住不超过开口110A或是设计为覆盖住多于一排的开口110A。
请参照图1A、1B与2C,第二导电层130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图案132,这些第二电极图案132彼此独立且设置于其中一个第一电极图案112的其中一个窄缩部112B上方。具体来说,各个第二电极图案132横跨其中一个第一电极图案112的其中一个窄缩部112B以将在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图案114连接成串而构成第二电极串列E2。
图3A为图1B的感应装置的局部区域中沿线I-I绘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B与图3A,在本实施例中,以感应装置10A表示为前述感应装置1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图。感应装置10A的各个构件实质上可具有前述图1A与1B类似的轮廓设计。在感应装置10A中,各第二电极图案132具有用来连接于第一电极图案114的连接部132A。以本实施例而言,每个第二电极图案132的两端各自具有一个连接部132A,且各连接部132A穿过彩色滤光层120而电性连接于其中一个第一电极图案114。如此一来,各个第二电极图案132可以将在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图案114在实体上以及电性上都连接成串而构成第二电极串列E2。
由图3A可知,间隙110G可以将构成第一电极串列E1的第一电极图案112与构成第二电极串列E2的第一电极图案114分隔开来。请参考图1A与图1B,第一导电层110与第二导电层130的连接关系可以构成多个第一电极串列E1与多个第二电极串列E2,其中第一电极串列E1交错于第二电极串列E2且第一电极串列E1不与第二电极串列E2导通以实现互容式感应触控功能。换言之,感应装置10或感应装置10A进行触控感应时,第一电极串列E1与第二电极串列E2其中一者可以作为扫描电极另一者作为读取电极,且当使用者的手或是触控媒介(例如触控笔)接触或是靠近感应装置10或感应装置10A时可利用读取电极的电容变化来估计触控位置以实现触控感应。
第一导电层110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为遮光导电层且较佳是具有低反射率的特性,因此第一导电层110所在面积可以定义出透光率较小的第一区12,而开口110A所在区域可以视为透光率较大的第二区14。具体而言,用来制作第一导电层110的遮光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或金属合金,例如铬、银、铝、金、铜、铁、钛。第二导电层130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制作而成以具备需要的透光率(例如比第一导电层110更高的透光率)。透明导电材料可例如包括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铟镓锌氧化物(IGZO)、氧化铟、氧化锌、氧化锡、纳米银线(AgNW)、聚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纳米碳管(CNT)等。
彩色滤光层120的材质可以是具有色彩的树脂或是油墨等。彩色滤光层120具有绝缘特性,可将彩色滤光层120夹置于第一导电层110与第二导电层130之间,避免第一导电层110的第一电极图案112与第二导电层130的第二电极图案132导通,以提供互容感应作用。换言之,本实施例的设计直接采用具有彩色滤光效果的彩色滤光层120作为第一导电层110与第二导电层130之间的绝缘层,因此感应装置10可具有触控感应功能,且在不额外增加其他膜层的前提下提供彩色滤光的作用。
图3A中第一区12具有较低的透光率,可使用遮光导电材料制作第一导电层110。不过,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图3B与图3C为图1B的感应装置的局部区域中沿线I-I绘制的第二种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请先参照图3B,感应装置10在图3B的实施方式中构成感应装置10B,感应装置10在图3C的实施方式中构成感应装置10C,感应装置10B与感应装置10C可类似于图3A的设计。不过,图3B与图3C的实施方式中,彩色滤光层120与基板100之间更设置有一遮光层140,且第一导电层110顺应着遮光层140分布,使得遮光层140与对应的第一导电层110的分布面积定义出如图1A与图1B中的第一区12。遮光层140的材质可以是遮光树脂材料或是其他具有足够遮光性质的材料。具体来说,在图3B中,遮光层140配置于第一导电层110与基板100之间,而在图3C中,第一导电层110配置于遮光层140与基板100之间。在图3B与图3C的设计之下,第一导电层110可不需限定为遮光导电材料,其可选择由透明导电材料制作。透明导电材料可例如包括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铟镓锌氧化物(IGZO)、氧化铟、氧化锌、氧化锡、纳米银线(AgNW)、聚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纳米碳管(CNT)等。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光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在图4中,导光结构150具有多个导光开口150A,且导光结构150在各导光开口150A处具有一倾斜侧壁152。导光结构150应用于感应装置10A至10C任一者中可提供导引光线的作用。图5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5A,感应装置10D可包括如图3A的构件,且还包括图4的导光结构150。具体来说,感应装置10D的上视图可具有如图1A与图1B所示的结构设计,并且包括配置于基板100上的第一导电层110、彩色滤光层120与第二导电层130。因此,第一导电层110、彩色滤光层120与第二导电层130的结构设计可以参照图1A、1B、2A至2C、以及3A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另赘述。另外,感应装置10D也可选择性地包括如图3B与图3C中所绘示的遮光层140。
导光结构150可配置于彩色滤光层120上,具有多个导光开口150A,且导光开口150A阵列排列以暴露出第一导电层110所定义出来的第二区14。换言之,导光结构150所在面积大致上都是位在第一区12中并且暴露出第二区14使得光线可以在第二区14穿过。另外,导光结构150在各导光开口150A处具有倾斜侧壁152,使得各导光开口150A的面积由接近于基板100的一端远离基板100逐渐增加。也就是说,倾斜侧壁152与彩色滤光层120的顶表面之间的夹角θ小于90度,例如为85度。
图5B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5B,感应装置10E包括第一导电层110、彩色滤光层120’、第二导电层130与导光结构150,其中第一导电层110、第二导电层130与导光结构150可类似于图5A的实施例。彩色滤光层120’类似于前述的彩色滤光层120,不过彩色滤光层120’的彩色滤光图案122、124之间彼此相隔一距离d。并且,感应装置10E还包括一隔绝层160。隔绝层160配置于彩色滤光层130与导光结构150之间,可提供设置导光结构150所需的平面。另外,感应装置10E可选择性地包括如图3B与图3C中所绘示的遮光层140。亦即,第一导电层110可不需限定以遮光导电材料制作。
图6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6,感应装置10F,类似于图5A的感应装置10D,可包括如图3A的构件,且还包括图4的导光结构150。具体来说,感应装置10F的第二电极图案132可以覆盖导光结构150,导光结构150位于第二电极图案132与彩色滤光层120之间。导光结构150的设计可类似于前述的导光结构150,可具有倾斜侧壁152以提供光线导引的作用。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应用于显示器的示意图。请参照图7,本实施例是以图5A的感应装置10D搭配显示层DL以构成显示器1为例,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亦可以将感应装置10A至10C与10E中任一者搭配显示层DL来构成显示器,且显示层DL可以是自发光型显示层,例如有机发光显示层等,或是非自发光型显示层,例如液晶显示层、电泳显示层或是电湿润显示层等。具体而言,显示器1包括有感应装置10D、覆盖层IM以及显示层DL。覆盖层IM覆盖感应装置10D上的导光结构150,且填充于导光开口150A中,而显示层DL配置于覆盖层IM上。覆盖层IM的折射率大于导光结构150的折射率,且覆盖层IM的折射率与导光结构150的折射率的差值可例如是大于等于0.3。在一实施例中,覆盖层IM的折射率可以为1.3至2,而导光结构150的折射率可以为1至1.7。由显示层DL发出的光线L可以经由倾斜侧壁152导引而由第一导电层110的开口110A射出。显示层DL发出的显示光线可以集中于开口110A所在的第二区14射出,有助于提高显示器1的显示亮度。当显示器1在亮度较高的环境中被使用时,显示器1呈现的画面仍可被使用者看见。另外,由于感应装置10D具有彩色滤光层120,可以提供显示器1彩色化的显示效果,或是提高显示画面的色彩饱和度。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局部上视图。请参照图8,感应装置20包括基板200以及配置于基板200上的第一导电层210、彩色滤光层220以及第二导电层230。为了清楚表示各层在上视图中的轮廓设计,图9A至图9C分别绘制了第一导电层210、彩色滤光层220以及第二导电层230的局部上视示意图。
请同时参照图8与图9A,第一导电层210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图案212,其中各个第一电极图案212的轮廓由间隙210G定义出来而独立于第一导电层210的其他部分,例如遮光图案214。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210整体可具有多个开口210A。第一电极图案212所在面积的透光率小于开口210A所在面积的透光率,因而在感应装置20中以开口210A以外面积定义出第一区22且以开口210A所在面积定义出第二区24。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区22的透光率小于第二区24的透光率以使阵列排列的这些开口210A允许光线穿过,而第一电极图案212所在面积可用以遮挡或屏蔽光线。
由图8与9B可知,彩色滤光层220在本实施例中可例如包括多个彩色滤光图案222、224与226,其中本实施例以不同元件符号222、224与226标示三个彩色滤光图案以表示此三者可具有不同色彩。举例而言,彩色滤光图案222、224与226可以分别为红色滤光图案、绿色滤光图案以及蓝色滤光图案,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彩色滤光层120不以三种色彩的滤光图案为限。
彩色滤光图案222、224与226中相邻两者的交界可位在第一区22中,可透过第一区22的透光率较低的特性来遮挡彩色滤光图案222、224与226相邻两者的交界可能发生的色彩相互干扰或是色彩不符预设条件的现象。将彩色滤光图案222、224与226相邻两者的交界设置在第一区22有利于提供较佳的滤光效果。另外,以彩色滤光图案222为例,单个彩色滤光图案222的宽度W可设计为恰好覆盖第一导电层210中的其中一处开口210A,因此单个彩色滤光图案222的宽度W可以约等于第一导电层210中的开口210A的间距P。不过,单个彩色滤光图案222的宽度W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单个彩色滤光图案222的宽度W可设计为覆盖住不超过开口210A或是设计为覆盖住多于一排的开口210A。
请同时参照图8与图9C,第二导电层230在本实施例中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第二电极图案232与234,且第二电极图案232与第二电极图案234由间隙230G分隔开来而彼此独立。各个第二电极图案232包括多个加宽部232A以及多个窄缩部232B。各个窄缩部232B连接于两个加宽部232A之间以将这些加宽部232A沿着第一方向D1连接成串而构成第一电极串列E1。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各个第二电极图案232即为一个第一电极串列E1。以相交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D2时,各个第二电极图案232的窄缩部232B位于在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图案234之间。此外,由图8可知,各个第一电极图案212横跨其中一个第二电极图案232的其中一个窄缩部232B以将在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图案234连接成串而构成第二电极串列E2。
图10A为图8的感应装置的局部区域中沿线II-II绘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0A与图8,在本实施例中,以感应装置20A表示为前述感应装置2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图。感应装置20A的各个构件实质上可具有前述图8所呈现的轮廓设计。在感应装置20A中,各第二电极图案234具有用来连接于第一电极图案212的连接部234A。以本实施例而言,每个第二电极图案234的两端各自具有一个连接部234A,且连接部234A穿过彩色滤光层220而电性连接于其中一个第一电极图案212。如此一来,各个第一电极图案212可以将在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图案234在实体上以及电性上都连接成串而构成第二电极串列E2。
由图8可知,第一导电层210与第二导电层230的连接关系可以构成多个第一电极串列E1与多个第二电极串列E2,其中第一电极串列E1交错于第二电极串列E2且第一电极串列E1不与第二电极串列E2导通以实现互容式感应触控功能。换言之,感应装置20进行触控感应时,第一电极串列E1与第二电极串列E2其中一者可以作为扫描电极另一者作为读取电极,且当使用者的手或是触控媒介(例如触控笔)接触或是靠近感应装置20时可利用读取电极的电容变化来估计触控位置以实现触控感应。
第一导电层210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为遮光导电层且较佳是具有低反射率的特性,因此第一导电层210所在面积可以定义出透光率较小的第一区22,而开口210A所在区域可以视为透光率较大的第二区24。第一导电层210可使用遮光材料制作,第一电极图案212以外的部分第一导电层210可作为遮光图案214位于第一区22。另外,用来制作第一导电层210的遮光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或金属合金,例如铬、银、铝、金、铜、铁、钛或其他金属。第二导电层230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制作而成以具备有需要的透光率(例如比第一导电层210更高的透光率)。透明导电材料可例如包括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铟镓锌氧化物(IGZO)、氧化铟、氧化锌、氧化锡、纳米银线(AgNW)、聚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纳米碳管(CNT)等。
彩色滤光层220的材质可以是具有色彩的树脂或是油墨等。彩色滤光层220具有绝缘特性,可将彩色滤光层220夹置于第一导电层210与第二导电层230之间,避免第一导电层210的第一电极图案212与第二导电层230的第二电极图案232导通,以提供互容感应作用。换言之,本实施例的设计直接采用具有彩色滤光效果的彩色滤光层220作为第一导电层210与第二导电层230之间的绝缘层,因此感应装置20可具有触控感应功能,且在不额外增加其他膜层的前提下提供彩色滤光的作用。
图10B为图8的感应装置的局部区域中沿线II-II绘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0B,在本实施例中,以感应装置20B表示为前述感应装置2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具体而言,感应装置20B可包括感应装置20A的构件,且还包括一导光结构150。第二导电层230可覆盖导光结构150,使得导光结构150位于第二导电层230与彩色滤光层220之间。导光结构150的设计可类似于前述的导光结构150,可具有倾斜侧壁152以提供光线导引的作用。感应装置20B应用于显示器时,可以提供彩色滤光作用、触控感应作用以及导引光线作用。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应用于显示器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1,本实施例是以图10B的感应装置20B搭配显示层DL以构成显示器2为例,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亦可以将感应装置20A搭配显示层DL来构成显示器,且显示层DL可以是自发光型显示层,例如有机发光显示层等,或是非自发光型显示层,例如液晶显示层、电泳显示层或是电湿润显示层等。具体而言,显示器2包括有感应装置20B、覆盖层IM以及显示层DL。覆盖层IM覆盖感应装置20B上的导光结构150且填充于导光开口150A中,而显示层DL配置于覆盖层IM上。覆盖层IM的折射率大于导光结构150的折射率,且覆盖层IM的折射率与导光结构150的折射率的差值可例如是大于等于0.3。在一实施例中,覆盖层IM的折射率可以为1.3至2,而导光结构150的折射率可以为1至1.7。由显示层DL发出的光线L可以经由倾斜侧壁152导引而由第一导电层210的开口210A射出。显示层DL发出的显示光线可以集中于开口210A所在的第二区24射出,有助于提高显示器2的显示亮度。另外,由于感应装置20B具有彩色滤光层220,可以提供显示器2彩色化的显示效果,或是提高显示画面的色彩饱和度。
图1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局部上视示意图。请参照图12,感应装置30包括了配置于基板100上的第一导电层110、彩色滤光层320以及第二导电层130,其中第一导电层110与第二导电层130的设计可类似于图1B的第一导电层110与第二导电层130,而此处不另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彩色滤光层320与第一导电层130的图案设计在尺寸比例上可不同于图1B的实施例。具体来说,彩色滤光层320可例如包括多个彩色滤光图案322、324与326,并且各彩色滤光图案322、324或326的宽度W覆盖多排的开口110A。感应装置30可以还包括如图5A所绘示的导光结构150以提供导引光线的作用,而在整合应用于显示器时,可提升显示器的显示亮度。
图13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局部上视示意图。请参照图13,感应装置40包括了配置于基板200上的第一导电层210、彩色滤光层420以及第二导电层230,其中第一导电层210与第二导电层230的设计可类似于图8的第一导电层210与第二导电层230,而此处不另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彩色滤光层420与第一导电层230的图案设计在尺寸比例上可不同于图8的实施例。具体来说,彩色滤光层420可例如包括多个彩色滤光图案422、424与426,并且各彩色滤光图案422、424或426的宽度W覆盖多排的开口210A。感应装置40可以还包括如图5A所绘示的导光结构150以提供导引光线的作用,而在整合应用于显示器时,可提升显示器的显示亮度。
图14A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示意图,而图14B为图14A的显示器在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如图14A与图14B所示,显示器3可为一种可挠式显示器,其中显示器3可以整合具有前述实施例中所记载的任一种感应装置,或是具有显示器1或是显示器2的结构设计。因此,显示器3在图14A与图14B中仅示意性的绘制出部分构件。另外,显示器3可具有交替排列的第一区段3A以及第二区段3B。在本实施例中,以一个第一区段3A介于两个第二区段3B之间来说明,但上述区段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如图14B所示,显示器3例如以第一区段3A为弯折区,让两个第二区段3B上下相对,其中弯折区的延伸方向例如为方向DB。此时,设置于显示器3内的导光结构150’可以至少具有第一导光图案GP1以及第二导光图案GP2,其中第一导光图案GP1可位于第一区段3A中而第二导光图案GP2可位于第二区段3B中。
图14C为图14A的显示器中的导光结构的示意图。具体而言,请同时参照图14A与图14C,本实施例的导光结构150’包括位于第一区段3A中的第一导光图案GP1与位于第一区段3A之外的第二导光图案GP2。显示器3的第一区段3A设定为曲面时的弯折区,位于第一区段3A中的第一导光图案GP1可以例如设置为条状图案,且各个条状图案大致上平行于方向DB。因此,第一导光图案GP1可以定义出条状导光开口150A’于两个条状图案之间以作为前述的导光开口150A。第二导光图案GP2可如前述图4具有网格状的图案,且第二导光图案GP2可以定义出多个格状导光开口150A”作为前述的导光开口150A。在此,在第一导光结构GP1的延伸方向上,条状导光开口150A’的延伸长度大于格状导光开口150A”的延伸长度。当显示器3弯折如图14B的状态时,第一导光图案GP1不容易被折损或是断开,而有助于维持显示器3的使用寿命。另外,无论第一导光图案GP1或是第二导光图案GP2都可具有倾斜侧壁152,借着倾斜侧壁152的设置可以更有效地将显示器3的显示光线导引出去以供使用者观看。
位于第一区段3A的各第一导光图案GP1亦可以断开为多段,呈现如图15的态样。图15为图14A的显示器的一种变化实施方式。在图15中,显示器3’的第一区段3A中,第一导光图案GP1’可以沿着路径LR排列,且路径LR大致上可以平行于显示器3’预定被弯折的弯折轴线。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利用彩色滤光层当作两层导电层之间的绝缘层,因此感应装置可以提供彩色滤光的作用。另外,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将导电层的电极图案设置于透光率较低的区域或是以导电层的电极图案定义出透光率较低的区域,使得光线可以集中由透光率较高的区域射出。在感应装置整合应用于显示器时,有助于提高显示器的显示亮度。当使用者在环境亮度较大的环境中使用显示器,仍可以看到清晰的显示画面。再者,本发明部分实施例的感应装置具有导光结构,导光结构的设计可将光线导引至透光率较高的区域发出,有助于提高显示器的显示亮度。
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基础上做一些完善和更改,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及其均等范围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第一区以及一第二区,所述第一区的光穿透率小于所述第二区,所述感应装置包括:
基板;
第一导电层,配置于所述基板上,位于所述第一区中,且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图案;
彩色滤光层,配置于所述基板上,覆盖所述第一导电层;以及
第二导电层,配置于所述彩色滤光层上,且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图案,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图案的至少一者具有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彩色滤光层而电性连接于其中一个第一电极图案,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图案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图案构成多个第一电极串列以及多个第二电极串列,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串列交错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串列,且所述连接部位于其中一个第一电极串列与其中一个第二电极串列的交错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为遮光导电层,且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分布面积定义出所述第一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遮光层,所述遮光层配置于所述彩色滤光层与所述基板之间,所述第一导电层顺应着所述遮光层分布,且所述遮光层的分布面积定义出所述第一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包括多个开口以及多个间隙,且所述多个开口阵列排列以及所述多个间隙定义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图案的轮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滤光层具有多个彩色滤光图案,相邻的所述多个彩色滤光图案的交界位在所述第一区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开口排列成多排,各所述彩色滤光图案覆盖不超过一排的所述多个开口。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开口排列成多排,各所述彩色滤光图案覆盖多于一排的所述多个开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图案的每一者都具有所述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图案的一部分构成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串列,而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图案的另一部分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图案连接成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串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图案的一部分构成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串列,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图案的另一部分各自具有所述连接部并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图案以构成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串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图案的所述部分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图案的所述另一部分通过一间隙分隔而彼此独立。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导光结构,配置于所述彩色滤光层上,且所述导光结构具有多个导光开口,且所述多个导光开口阵列排列而暴露出所述第二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在各所述导光开口处具有一倾斜侧壁,且各所述导光开口的面积由接近于所述基板的一端远离所述基板逐渐增加。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彩色滤光层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隔绝层,配置于所述彩色滤光层与所述导光结构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覆盖层,其中所述导光结构位于所述覆盖层与所述彩色滤光层之间,且所述覆盖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导光结构的折射率。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材质为透明导电材料。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具有相邻的至少一第一区段与至少一第二区段,所述导光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区段的一第一导光图案与位于所述第二区段的一第二导光图案,且所述第一导光图案的轮廓不同于所述第二导光图案。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图案为条状图案,且所述第二导光图案为网格状图案。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图案定义出的导光开口为至少一条状导光开口,且所述第二导光图案定义出的导光开口为多个格状导光开口。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光图案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条状导光开口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格状开口的延伸长度。
CN201511003464.9A 2015-04-22 2015-12-28 感应装置 Active CN1060667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50859P 2015-04-22 2015-04-22
US62/150,859 2015-04-22
TW104137117A TWI564768B (zh) 2015-04-22 2015-11-11 感測裝置
TW104137117 2015-11-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6720A true CN106066720A (zh) 2016-11-02
CN106066720B CN106066720B (zh) 2019-04-26

Family

ID=57147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03464.9A Active CN106066720B (zh) 2015-04-22 2015-12-28 感应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710120B2 (zh)
CN (1) CN1060667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8404B (zh) * 2014-10-28 2017-05-3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6681550A (zh) * 2015-11-10 2017-05-1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触压感应元件
KR20180046788A (ko) * 2016-10-28 2018-05-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지문 센서에 입력되는 노이즈를 감소시키는 장치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0107A (zh) * 2008-07-04 2008-12-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式显示面板、彩色滤光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2566838A (zh) * 2010-12-21 2012-07-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感应装置及触摸显示装置
TW201321774A (zh) * 2011-11-21 2013-06-01 Hannstar Display Corp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CN103197463A (zh) * 2013-03-26 2013-07-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摸屏、显示装置
TW201329833A (zh) * 2011-11-22 2013-07-16 Atmel Corp 整合式觸控螢幕
CN103677410A (zh) * 2013-12-02 2014-03-26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3901650A (zh) * 2012-12-25 2014-07-0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
US20140183478A1 (en) * 2012-12-27 2014-07-03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1445377A (zh) * 2013-05-21 2014-12-01 Liyitec Inc 觸控面板及其感應電極結構
CN104216578A (zh) * 2013-05-30 2014-12-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50049047A1 (en) * 2013-08-15 2015-02-19 Hannstouch Solution Incorporated Touch uni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7210B (zh) 2004-09-10 2011-08-10 郡是株式会社 触摸屏及触摸屏用薄膜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805630A (zh) 2005-11-25 2006-07-19 彭冠璋 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
TWI393924B (zh) 2008-06-25 2013-04-2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式顯示面板、彩色濾光片及其製作方法
US20100079870A1 (en) 2008-09-26 2010-04-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Glare reduction film for display screens
KR20110032640A (ko) 2009-09-23 2011-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터치 인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1076932A (ja) 2009-09-30 2011-04-14 Nitto Denko Corp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KR101156436B1 (ko) 2010-01-19 2012-06-18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광학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347926B1 (ko) 2010-01-28 2014-01-07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도전 시트, 도전 시트의 사용 방법 및 터치 패널
KR20110108697A (ko) 2010-03-29 2011-10-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에 채용되는 편광 구조 장치
WO2011125281A1 (ja) 2010-04-01 2011-10-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WO2011158752A1 (ja) 2010-06-15 2011-12-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01498B (zh) 2010-09-03 2013-07-1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平面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CN101943970B (zh) 2010-09-27 2012-08-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平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KR101704536B1 (ko) 2010-10-08 2017-02-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슬림형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 단말기
US8537311B2 (en) 2010-11-03 2013-09-17 Blackberry Limited Display devices containing a circular polarizing system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TWI441053B (zh) 2011-03-24 2014-06-11 Hannstar Display Corp 觸控顯示裝置
CN102736287B (zh) 2011-03-29 2015-08-12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KR20130020313A (ko) 2011-08-19 2013-02-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984161B1 (ko) 2011-11-08 2019-05-3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휴대 단말기
KR20130066395A (ko) 2011-12-12 2013-06-2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TW201418177A (zh) 2012-01-04 2014-05-16 Wintek Corp 觸控裝置、觸控顯示裝置及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TWI475574B (zh) 2012-02-29 2015-03-01 Far Eastern New Century Coprration 塗佈型透明導電膜結構及其應用
JP5224203B1 (ja) 2012-07-11 2013-07-0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3576369A (zh) 2012-07-23 2014-02-12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片基板及触控式液晶显示屏
US20150212540A1 (en) * 2012-08-10 2015-07-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 diffusing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ame, as well as display device
KR101879220B1 (ko) 2013-03-29 2018-07-17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투명 전극 패턴 적층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CN103218077B (zh) 2013-03-30 2016-04-13 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滤光片模块及包含该滤光片模块的触摸显示屏
TW201510805A (zh) 2013-09-09 2015-03-16 Wintek Corp 觸控裝置
TWM484741U (zh) 2013-09-09 2014-08-21 Wintek Corp 觸控裝置
TWM472252U (zh) 2013-10-22 2014-02-11 Ind Tech Res Inst 觸控面板
CN104637977A (zh) 2013-11-12 2015-05-20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显示装置
TWM494960U (zh) 2013-12-20 2015-02-01 Wintek Corp 元件基板與觸控顯示面板
CN103793120A (zh) * 2014-01-28 2014-05-14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TWM481453U (zh) 2014-03-05 2014-07-01 Hannstouch Solution Inc 用於觸控感測電極之金屬網格結構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0107A (zh) * 2008-07-04 2008-12-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式显示面板、彩色滤光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2566838A (zh) * 2010-12-21 2012-07-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感应装置及触摸显示装置
TW201321774A (zh) * 2011-11-21 2013-06-01 Hannstar Display Corp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TW201329833A (zh) * 2011-11-22 2013-07-16 Atmel Corp 整合式觸控螢幕
CN103901650A (zh) * 2012-12-25 2014-07-0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
US20140183478A1 (en) * 2012-12-27 2014-07-03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197463A (zh) * 2013-03-26 2013-07-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摸屏、显示装置
TW201445377A (zh) * 2013-05-21 2014-12-01 Liyitec Inc 觸控面板及其感應電極結構
CN104216578A (zh) * 2013-05-30 2014-12-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50049047A1 (en) * 2013-08-15 2015-02-19 Hannstouch Solution Incorporated Touch uni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CN103677410A (zh) * 2013-12-02 2014-03-26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313865A1 (en) 2016-10-27
CN106066720B (zh) 2019-04-26
US9710120B2 (en) 2017-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9818B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EP2911043B1 (en) Touch window and touch device
US9489094B2 (en) Touch sensing panel
US20130271408A1 (en) Touch scree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134838B2 (en) Touch panel
CN205750758U (zh) 触摸窗和触摸装置
KR20150069950A (ko) 터치 패널
US20160109977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CN104484086B (zh) 电磁感应式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9041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988623A (zh) 触控窗
CN106066720A (zh) 感应装置
US10489001B2 (en) Touch-sensitive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2360260A (zh) 一种用于投射式电容触摸屏的感测电极
CN106164825B (zh) 用于改进感测图案的交叉结构的触摸面板
CN103246406A (zh) 触控面板及包含触控面板的触控显示装置
CN104350450A (zh) 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基板和显示装置
TWI598788B (zh) 觸控面板
KR102281616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제조 방법
CN105786261B (zh) 彩色滤光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50091819A1 (en) Touch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6843561A (zh) 压力感测模块以及压力触控感测显示模块
CN103941896B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941363B (zh) 触控面板、显示装置
CN202383649U (zh) 一种消除连线反射光的单片式电容触摸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30

Address after: 26, 1 song Chi Road, Xinyi District, Taipei,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HANNSTAR DISPLAY Corp.

Address before: China Taiwan Hsinchu County town of bamboo East Zhongxing Road four paragraph 195

Patentee befor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