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6473A - 正交波形下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正交波形下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6473A
CN106066473A CN201610347672.9A CN201610347672A CN106066473A CN 106066473 A CN106066473 A CN 106066473A CN 201610347672 A CN201610347672 A CN 201610347672A CN 106066473 A CN106066473 A CN 106066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radar
trace
target point
radar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476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66473B (zh
Inventor
苏涛
张杏
吴凯
李强
陈艳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d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d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3476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664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66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6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66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64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28Details of pulse systems
    • G01S7/285Receivers
    • G01S7/292Extracting wanted echo-signals
    • G01S7/2921Extracting wanted echo-signals based on data belonging to one radar perio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交波形下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方法,其思路为:建立雷达在笛卡尔坐标系中的几何模型,并分别确定雷达接收阵元个数N、雷达接收波束个数L和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将Ω对应的检测区域均匀划分成K个检测子区域,计算以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为基准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接收合成信号后进行常规检测处理,得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i,依次计算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中Mm个目标点迹各自的角度测量值、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和L个雷达接收波束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序列D后进行点迹融合,得到一个相干处理时间内L个雷达接收波束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最终序列

Description

正交波形下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正交波形下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方法,即正交波形下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方法,适用于正交波形下集中式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
背景技术
雷达在当今和未来的电子战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但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现代雷达面临着电子干扰、超低空突防、辐射导弹等威胁,因此必须改进旧的雷达或者发展新的雷达体制,进而更好地完成目标探测、跟踪和识别的任务;相控阵雷达是近年来发展较为成熟的一种先进雷达体制,具有扫描速度快、波束形状、波束指向变化快等特点。但相控阵雷达也存在难以消除的缺点,如雷达目标截面积闪烁、容易被地方反辐射导弹攻击、雷达系统自由度较低等。
进入21世纪以来,在MIMO无线通信理论取得巨大成功的推动下,一种新体制雷达——MIMO雷达正逐渐成为雷达界的研究热点;广义上讲,MIMO雷达定义通过发射多种信号(时域分集、频域分集)探测某一信道(即目标),并采用相似的多种方式进行信号接收处理的任意雷达系统,在此定义之下,相控阵雷达、多基地/组网雷达分别为MIMO雷达的特例;集中式MIMO雷达是相控阵雷达的发展,并且集中式MIMO雷达能够全向发射信号,也能够同时发射多波束,而非相控阵雷达采用聚焦波束辐射能量。相比于传统雷达,集中式MIMO雷达具有以下明显优势:1)工作模式更加灵活;集中式MIMO雷达通过合理控制每个通道的发射波形,动态管理雷达电磁能量,综合各种期望发射方向图,从而使雷达工作模式更加灵活。例如,执行目标搜索任务时采用全空域或宽波束辐射能量以增大空域覆盖范围,进行目标精确跟踪时则改用同时发射多波束指向不同目标以增强回波信号能量,提高雷达发射机能量利用率;2)提高雷达的角度分辨力和参数估计精度;由于雷达发射波形的多样性,且相比相控阵雷达,集中式MIMO雷达拥有更多的信号处理自由度,综合利用发射和接收阵列孔径提高雷达的角度分辨力和参数估计精度,用以增大雷达可探测目标的数量;3)改善雷达对多径杂波的抑制性能;实际雷达环境中,地面或海面雷达回波的多次散射将导致杂波信号的多径传播,在极端情况下,杂波信号经多径反射后到达雷达接收阵列的方向可能与目标的波达方向一致,此时雷达必须进行发射自适应波束形成才能有效抑制杂波;此外,传统相控阵雷达发射端不具备自适应处理的能力,然而集中式MIMO雷达能够实现发射—接收联合自适应波束形成,为抑制多径杂波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集中式MIMO雷达发射全正交波形,形成全方位功率辐射方向图,即雷达辐射威力范围内的各个方位辐射能量近似相等,在正交波形下,集中式MIMO雷达通常采用泛探检测方式,即宽发多收,实现全方位内的目标同时检测,用于实现快速目标搜索,增强雷达工作的灵活性,提高目标检测的实时性;另外,正交波形下的雷达各个阵元发射相互正交波形,并在目标位置进行线性加权组合进而形成后向散射回波,然后将该后向散射回波辐射至雷达各个接收阵元并分别进行脉冲压缩处理和其他常规目标检测处理。不同于机械扫描雷达,集中式MIMO雷达随着天线旋转即可确定目标的位置和点迹方位,因而在全正交波形下,需要通过角度测量确定各个目标点迹的具体位置。
但由于正交波形下集中式MIMO雷达包含的阵元的发射波形各不相同,需要进行脉冲综合,使得集中式MIMO雷达各个方位回波的脉压系数均不相同;并且在实际处理中,由于目标方位未知,使得正交波形接收处理中存在脉冲综合损失,致使传统相控阵雷达上的单脉冲测角技术将难以适用。另外,泛探处理模式下,不同波束有可能接收来自同一目标的反射能量,尤其在接收副瓣较高且接收增益存在波动的情况下,该现象会频繁发生,直接造成雷达目标检测时的虚警概率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正交波形下集中式MIMO雷达目标检测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正交波形下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方法,以提高雷达目标的角度测量精度,降低雷达目标检测的虚警概率。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正交波形下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雷达在笛卡尔坐标系中的几何模型,并分别确定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接收阵元个数N、雷达接收波束个数L和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以及将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的发射信号记为sn,然后依次计算得到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在笛卡尔坐标系下的位置矢量pn、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中心指向θi、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3dB空域范围Ωi和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脉冲压缩处理系数ci;其中,i∈{1,2,…,L},n∈{1,2,…,N},N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阵元个数,L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波束个数;
步骤2,将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对应的检测区域均匀划分成K个检测子区域,计算得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增益gi(k),进而计算得到以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为基准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接收合成信号其中,k∈{1,2,…,K},K表示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对应的检测区域均匀划分后包含的检测子区域个数;
步骤3,对以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为基准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接收合成信号进行检测处理,得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i,所述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i由Mi个目标点迹组成,每一个目标点迹包含目标距离、目标多普勒频率和目标强度,Mi表示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i包含的目标点迹总数;
步骤4,初始化:m∈{1,2,…,L-1},m表示笛卡尔坐标系内L-1个雷达接收波束中的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且m初始值为1;
步骤5,计算得到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中Mm个目标点迹各自的角度测量值,然后提取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中Mm个目标点迹各自的角度测量值中存在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并按照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原始排列方式进行排列,得到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其中,m∈{1,2,…,L-1},Mm表示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包含的目标点迹总数,L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波束个数;
步骤6,令m加1,重复步骤5,直到得到第L-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并根据第L-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获取第L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进而得到L个雷达接收波束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序列D;
步骤7,对L个雷达接收波束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序列D进行点迹融合,得到一个相干处理时间内L个雷达接收波束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最终序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第一,灵活性:本发明方法能够根据实际信号处理能力,灵活增加或减少接收波位个数,并在满足相邻波位3dB空域覆盖范围相邻接的情况下,减少所需接收波束个数,进而降低硬件复杂度;
第二,可靠性:本发明方法通过和差比和角度区间双重条件,保证了测角结果的准确性,并使用了多波束联合点迹融合,降低了雷达的虚警概率;
第三,实时性强:本发明方法能够离线设计角度查找表,并根据确定的接收波位提前进行脉冲综合增益损失补偿,还能够采用查表的方式实现角度测量,相比于其他计算实现方式的实时性更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正交波形下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使用的雷达在笛卡尔坐标系中的几何模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角度测量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点迹融合子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仿真时使用的一维等距线性阵列模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仿真时设计的全正交基带信号时域波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仿真时设计的全正交波形合成的全空域功率辐射方向图;
图8是本发明仿真时设计的全正交波形的时域自相关特性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仿真时设计的全正交波形的时域互相关特性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仿真时设计的目标回波脉冲压缩结果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仿真时某相干处理时间的多普勒处理结果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仿真时利用本发明方法最终上报的点迹的距离-方位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正交波形下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方法流程图;所述多波束联合目标角度测量和点迹融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雷达在笛卡尔坐标系中的几何模型,并分别确定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接收阵元个数N、雷达接收波束个数L和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以及将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的发射信号记为sn,然后依次计算得到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在笛卡尔坐标系下的位置矢量pn、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中心指向θi、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3dB空域范围Ωi和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脉冲压缩处理系数ci;其中,i∈{1,2,…,L},n∈{1,2,…,N},N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阵元个数,L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波束个数。
步骤1的子步骤为:
(1.1)建立雷达在笛卡尔坐标系中的几何模型,并分别确定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接收阵元个数N、雷达接收波束个数L和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以及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的发射信号记为sn,然后依次计算得到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在笛卡尔坐标系下的位置矢量pn,进而分别获得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在笛卡尔坐标系中水平方位轴的投影pnx和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俯仰方位轴的投影pnz,然后分别计算得到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水平天线孔径长度B和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俯仰维天线孔径长度C。
具体地,参照图2,为本发明使用的雷达在笛卡尔坐标系中的几何模型示意图;在三维坐标系XOYZ中,pn表示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在笛卡尔坐标系下的位置矢量,dn表示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回波信号的传播矢量,n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s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回波信号矢量;所述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在笛卡尔坐标系下的位置矢量pn,其表达式为:
pn=(xn,yn,zn)
其中,xn表示位置矢量pn在笛卡尔坐标系中x轴上的投影长度,yn表示位置矢量pn在笛卡尔坐标系中y轴上的投影长度,zn表示位置矢量pn在笛卡尔坐标系中z轴上的投影长度,n∈{1,2,…,N},N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阵元个数。
所述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水平天线孔径长度B和所述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俯仰维天线孔径长度C,其表达式分别为:
B = Σ n = 2 N p n x - p ( n - 1 ) x , C = Σ n = 2 N p n z - p ( n - 1 ) z .
其中,pnx表示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在笛卡尔坐标系中水平方位轴的投影,p(n-1)x表示第n-1个雷达接收阵元在笛卡尔坐标系中水平方位轴的投影,pnz表示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俯仰方位轴的投影,p(n-1)z表示第n-1个雷达接收阵元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俯仰方位轴的投影。
如果仅考虑一维等距线阵,且仅考虑方位维时,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只在方位维具有角度分辨能力;如果仅考虑一维等距线阵,且仅考虑俯仰维时,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只在俯仰维具有角度分辨能力。
(1.2)根据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水平天线孔径长度B和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俯仰维天线孔径长度C,分别计算得到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水平维的3dB波束宽度γ和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俯仰维的3dB波束宽度
具体地,所述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水平维的3dB波束宽度γ和所述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俯仰维的3dB波束宽度其表达式分别为:
λ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波长,且c表示电磁波传播速度,fc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的发射频率,是常规雷达参数;其中,3dB波束宽度是指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接收增益下降至最大值的时对应的雷达接收角度区间宽度。
(1.3)根据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分别将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在笛卡尔坐标系中方位维的投影记为Ωγ,将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俯仰维的投影记为然后分别计算得到笛卡尔坐标系中方位维所需雷达接收波束个数Nγ和笛卡尔坐标系中俯仰维所需雷达接收波束个数
具体地,为了利用同时多接收波束实现全检测空间的覆盖,根据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获得雷达分别在方位维和俯仰维各自的检测角度区间,并分别将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在笛卡尔坐标系中方位维的投影记为Ωγ,将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俯仰维的投影记为然后分别计算得到笛卡尔坐标系中方位维所需雷达接收波束个数Nγ和笛卡尔坐标系中俯仰维所需雷达接收波束个数其表达式分别为:
其中,表示取不小于·的最小整数,γ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水平维的3dB波束宽度,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俯仰维的3dB波束宽度,Ωγ表示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在笛卡尔坐标系中方位维的投影,表示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俯仰维的投影。
(1.4)根据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在笛卡尔坐标系中方位维的投影Ωγ和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俯仰维的投影以及笛卡尔坐标系中方位维所需雷达接收波束个数Nγ和笛卡尔坐标系中俯仰维所需雷达接收波束个数计算得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中心指向θi
具体地,所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中心指向θi表达式为: γi表示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中心指向在方位维的投影,表示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中心指向在俯仰维的投影,i表示笛卡尔坐标系内L个雷达接收波束个数中的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i∈{1,2,…,L},L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波束个数。
(1.5)根据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中心指向θi、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水平维的3dB波束宽度γ和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俯仰维的3dB波束宽度计算得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3dB空域范围Ωi
具体地,所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3dB空域范围Ωi为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3dB水平角度集合和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3dB俯仰角度集合的并集,其表达式为:、
其中,Ω表示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3dB空域范围Ωi在方位维的投影,表示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3dB空域范围Ωi在俯仰维的投影,γi表示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中心指向在方位维的投影,表示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中心指向在俯仰维的投影,γ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水平维的3dB波束宽度,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俯仰维的3dB波束宽度。
(1.6)根据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θi和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的发射信号为sn,计算得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脉冲压缩系数ci,其表达式为:
c i = f l i p l r ( Σ n e - j 2 π ( p n · d i ) λ s n ) *
其中,fliplr(·)表示序列反序操作,n∈{1,2,…,N},N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阵元个数,i∈{1,2,…,L},L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波束个数,pn表示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在笛卡尔坐标系下的位置矢量,di表示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传播矢量,γi表示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中心指向在方位维的投影,表示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中心指向在俯仰维的投影,λ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波长,·表示点积运算,上标*表示共轭。
步骤2,将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对应的检测区域均匀划分成K个检测子区域,计算得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增益gi(k),进而计算得到以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为基准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接收合成信号其中,i∈{1,2,…,L},m∈{1,2,…,L-1},L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波束个数。
具体地,将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对应的检测区域均匀划分成K个检测子区域,计算得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增益gi(k),进而计算得到以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为基准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接收合成信号其中,i∈{1,2,…,L},L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波束个数;k表示第k个检测子区域,k∈{1,2,…,K},K表示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对应的检测区域均匀划分后包含的检测子区域个数。
具体地,确定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加权矢量为wi,并将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对应的检测区域均匀划分成K个检测子区域,计算得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增益gi(k),其表达式为:
g i ( k ) = Σ n e - j 2 π ( p n · ( d k - d i ) ) λ w i n
其中,·表示点积运算,n∈{1,2,…,N},i∈{1,2,…,L},k∈{1,2,…,K},N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阵元个数,L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波束个数,K表示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对应的检测区域均匀划分后包含的检测子区域个数,pn表示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在笛卡尔坐标系下的位置矢量,di表示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传播矢量,dk表示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中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传播矢量, 表示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中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中心方位在俯仰维的投影分量,γk表示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中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中心方位在方位维的投影分量,win表示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加权矢量中第n个元素,λ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波长。
根据笛卡尔坐标系中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的发射信号sn,将笛卡尔坐标系中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的发射信号向量记为sn(t),sn(t)是关于时间t的向量序列,则计算得到以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为基准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方位合成信号ck(t),其表达式为:
c k ( t ) = Σ n e - j 2 π ( p n · ( d k - d i ) ) λ s n ( t )
其中,n∈{1,2,…,N},i∈{1,2,…,L},k∈{1,2,…,K},N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阵元个数,L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波束个数,K表示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对应的检测区域均匀划分后包含的检测子区域个数,pn表示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在笛卡尔坐标系下的位置矢量,di表示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传播矢量,dk表示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中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传播矢量,·表示点积运算,λ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波长。
所述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方位合成信号为ck(t)经过后向散射后再使用第k个检测子区域增益gi(k)进行阵列加权,计算得到以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为基准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接收合成信号其中,i∈{1,2,…,L},m∈{1,2,…,L-1},L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波束个数;k表示第k个检测子区域,k∈{1,2,…,K},K表示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对应的检测区域均匀划分后包含的检测子区域个数。
根据以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为基准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接收合成信号计算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角度测量查找表中的最大值maxm和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角度测量查找表中的最小值minm,其得到过程为;
(2.1)初始化:i∈{1,2,…,L},m∈{1,2,…,L-1},L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波束个数;k表示第k个检测子区域,且k的初值为1,k∈{1,2,…,K},K表示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对应的检测区域均匀划分后包含的检测子区域个数。
(2.2)采用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脉冲压缩系数ci对以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为基准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方位向合成信号进行脉冲压缩处理,得到第k个检测子区域脉压信号yk
(2.3)令k加1,重复子步骤(2.2),直到得到第K个检测子区域脉压信号yK,并分别计算K个检测子区域各自脉压信号模值,然后选取K个检测子区域各自脉压信号模值中的最大值,作为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脉冲综合损失加权向量li,其表达式为:
li=[max{|y1|,…,|yk|,…,|yK|}]
其中,max表示求取最大值操作,yk表示第k个检测子区域脉压信号,K表示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对应的检测区域均匀划分后包含的检测子区域个数,i∈{1,2,…,L},L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波束个数。
(2.4)根据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增益gi(k)和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脉冲综合损失加权向量li,计算得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实际接收波束增益 ⊙表示Hadamard乘积,gi表示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增益gi(k)。
(2.5)根据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实际接收波束增益分别计算得到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与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之间的和波束Σm,以及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与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之间的差波束Δm,其表达式分别为:
Σ m = g ~ m + g ~ m + 1 , Δ m = - g ~ m + g ~ m + 1
其中,表示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实际接收波束增益,表示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实际接收波束增益,m∈{1,2,…,L-1},L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波束个数。
(2.6)根据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和波束Σm,以及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差波束Δm,计算得到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角度测量查找表rmm),其表达式为:
rmm)=Δmm)./Σmm)
其中,./表示向量点除运算,Δmm)表示空域覆盖范围Θm内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与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之间的差波束,Σmm)表示空域覆盖范围Θm内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与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之间的和波束,Θm表示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所能测角的空域覆盖范围,θm≤Θm≤θm+1,θm表示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θm+1表示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Ωγ表示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在笛卡尔坐标系中方位维的投影,表示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俯仰维的投影,Nγ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方位维所需雷达阵元个数,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俯仰维所需雷达阵元个数,即表明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与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所能测角的空域覆盖范围Θm是位于两个相邻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之间的可检测空域范围。
然后根据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角度测量查找表rmm),计算得到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角度测量查找表中的最大值maxm和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角度测量查找表中的最小值minm,其表达式分别为:
maxm=max{rmm)},minm=min{rmm)}。
步骤3,对以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为基准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接收合成信号进行检测处理,得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i,所述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i由Mi个目标点迹组成,每一个目标点迹包含目标距离、目标多普勒频率和目标强度,Mi表示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i包含的目标点迹总数,i∈{1,2,…,L},L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波束个数;k∈{1,2,…,K},K表示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对应的检测区域均匀划分后包含的检测子区域个数,第k个检测子区域对应的中心指向与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相同。
具体地,对以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为基准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接收合成信号进行检测处理,所述检测处理由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雷达体制决定,其中雷达为相参雷达或非相参雷达。
当雷达为相参雷达时,所述检测处理为:对以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为基准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接收合成信号依次进行脉冲压缩处理、相参积累和恒虚警处理,得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i;所述相参积累是对脉冲压缩处理后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相邻多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幅相同时进行加权处理。
当雷达为非相参雷达时,所述检测处理为:对以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为基准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接收合成信号依次进行脉冲压缩处理、非相参积累和恒虚警处理,得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i;所述非相参积累是将脉冲压缩处理后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相邻多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幅度值相加。
步骤4,初始化:m∈{1,2,…,L-1},m表示笛卡尔坐标系内L-1个雷达接收波束个数中的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m也表示迭代次数,且m初始值为1。
步骤5,计算得到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中Mm个目标点迹各自的角度测量值,然后提取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中Mm个目标点迹各自的角度测量值中存在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并按照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原始排列方式进行排列,得到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其中,m∈{1,2,…,L-1},Mm表示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包含的目标点迹总数,L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波束个数。
参照图3,为本发明的角度测量流程图;计算得到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中Mm个目标点迹各自的角度测量值,其过程为:
(5.1)初始化:Mm表示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包含的目标点迹总数,m'∈{1,2,…,Mi},m'表示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m'也表示迭代次数,且m'初始值为1;θ表示角度测量值,f表示目标标志位,并且目标角度测量值θ和目标标志位f的初始值均为0;对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中的目标点迹进行信息扩充,除了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中包含的目标距离、目标多普勒频率和目标强度之外,进一步增加目标角度测量值θ和目标标志位f,并且目标角度测量值θ和目标标志位f的初始值均为0。
(5.2)如果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不为空集,统计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包含的目标点迹总数Mm,并判断目标点迹总数Mm中包含的目标点迹是否在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相邻的下一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同样存在,即在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1中寻找与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具有相同距离和速度的目标点迹
如果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1中存在与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具有相同距离和速度的目标点迹表明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和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中的目标点迹来自同一目标的后向散射,然后判断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的目标标志位fm':如果目标标志位fm'=2或者fm'=1,则表明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已经与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相邻的前一个雷达接收波束相关联,并将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1中第m'个目标点迹的目标标志位置为2,执行子步骤(5.4);
如果目标标志位fm'=0,则表明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是新出现的目标点迹,并将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1中与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表示的同一目标的目标点迹的目标标志位置为1,进行子步骤(5.3);
如果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1中不存在与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具有相同距离和速度的目标点迹则进一步判断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的目标标志位fm':如果目标标志位fm'=2或者fm'=1,则表明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已经与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相邻的前一个雷达接收波束相关联,并直接舍弃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如果目标标志位fm'=0,表明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是新出现的目标点迹,由于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存在于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内,因此将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中心指向作为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的目标角度测量值,即θm'=θm,进行子步骤(5.4)。
(5.3)计算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和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1中第m'个目标点迹的和差比rm',如果和差比rm'在区间[minm',maxm']内,即minm'≤rm'≤maxm',则计算得到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的角度测量值θm'
如果和差比rm'不在区间[minm',maxm']内,则直接舍弃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执行子步骤(5.4);
其中,maxm'表示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角度测量查找表中的最大值,minm'表示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角度测量查找表中的最小值。
具体地,所述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和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1中第m'个目标点迹的和差比rm',其表达式为:
r m ′ = g ~ m ′ - g m ′ g ~ m ′ + g m ′
其中,gm'表示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的强度,表示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1中第m'个目标点迹的强度。
所述计算得到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的角度测量值θm',其过程为:
首先获取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角度测量查找表rmm),并利用和差比rm'分别减去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角度测量查找表rmm)中的每一项,得到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的角度差值向量Δr;
然后获取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的角度差值向量Δr的模值最小值rmin,rmin=min{Δr},并得到与模值最小值rmin对应的索引indexm',进而得到与索引indexm'对应的角度测量值θm',即得到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的角度测量值θm'
(5.4)令m'加1,依次重复执行子步骤(5.2)和子步骤(5.3),直到得到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m个点迹的角度测量值此时得到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中Mm个目标点迹各自的角度测量值。
然后提取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中Mm个目标点迹各自的角度测量值中存在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并按照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原始排列方式进行排列,得到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其中,m∈{1,2,…,L-1},Mm表示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包含的目标点迹总数,L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波束个数。
步骤6,令m加1,重复步骤5,直到得到第L-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并根据第L-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获取第L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进而得到L个雷达接收波束各自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序列D。
具体地,根据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i获取第L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L时,首先判断第L个雷达接收波束的检测结果集合DL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将第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到第L-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作为L个雷达接收波束各自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序列D,执行步骤7;如果不为空,则参照图3对第L个雷达接收波束的检测结果集合DL包含的ML个目标点迹分别进行角度测量,包括以下子步骤:
(6.1)初始化:p∈{1,2,…,ML},ML表示第L个雷达接收波束的检测结果集合DL包含的目标点迹个数,p表示第L个雷达接收波束的检测结果集合DL包含的ML个目标点迹中第p个目标点迹,p也表示迭代次数,且p初始值为1。
在计算第L-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检测结果集合DL-1包含的ML-1个目标点迹每一个目标点迹的角度测量值过程中,已经得到第L个雷达接收波束的检测结果集合DL包含的ML个目标点迹中每一个目标点迹的目标标志位。
(6.2)如果目标点迹总数ML中第p个目标点迹dp的标志位fp=2或者fp=1,表明目标点迹总数ML中第p个目标点迹dp已经与第L-1个雷达接收波束中的第p个目标点迹dp相关联,则直接舍弃目标点迹总数ML中第p个目标点迹;如果目标点迹总数ML中第p个目标点迹dp的标志位fp=0,则将第L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中心方位目标作为目标点迹总数ML中第p个目标点迹dp的角度测量值,即θp=θL
(6.3)令p加1,重复子步骤(6.2),直到得到目标点迹总数ML中NL个目标点迹各自对应的角度测量值,NL≤ML,并将目标点迹总数ML中NL个目标点迹各自对应的角度测量值,作为第L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然后将第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到第L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作为L个雷达接收波束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序列D,执行步骤7。
步骤7,为了降低虚警概率,对L个雷达接收波束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序列D进行点迹融合,得到一个相干处理时间内L个雷达接收波束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最终序列
参照图4,为本发明进行点迹融合的流程图;步骤7的具体子步骤为:
(7.1)初始化:j表示第j个雷达接收波束,且j初始值为1,j∈{1,2,…,L},L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波束个数,并将L个雷达接收波束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序列D中所有目标标志位分别重置为0。
n'表示第j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包含的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n'的初始值为1。
(7.2)如果第j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为空集,则执行子步骤(7.5);如果第j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不为空集,且第j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包含的目标点迹总数为时,执行子步骤(7.3);
(7.3)如果第j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包含的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的目标标志位fn'=2,则表明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为多余目标点迹,直接舍弃,执行子步骤(7.4);否则,转至子步骤(7.6);
(7.4)令n'加1,重复子步骤(7.3),直到得到目标点迹总数中第个目标点迹的目标标志位如果目标标志位则表明目标点迹总数中第个目标点迹为多余目标点迹,直接舍弃,此时完成了第j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的目标点迹融合,得到第j个雷达接收波束进行目标点迹融合后的角度测量值集合并执行子步骤(7.5);否则,转至子步骤(7.6);特别地,如果当前j=L时,执行子步骤(7.9);
(7.5)令j加1,返回子步骤(7.2),直到得到第L-1个雷达接收波束进行目标点迹融合后的角度测量值集合此时得到第1个雷达接收波束进行目标点迹融合后的角度测量值集合到第L-1个雷达接收波束进行目标点迹融合后的角度测量值集合并执行子步骤(7.8)。
(7.6)在第j+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中寻找与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同时满足如下条件的目标点迹
| d ~ n ′ ( 1 ) - d n ′ ( 1 ) | ≤ δ R | d ~ n ′ ( 2 ) - d n ′ ( 2 ) | ≤ δf d | d ~ n ′ ( 4 ) - d n ′ ( 4 ) | ≤ δ θ
其中,dn'(1)表示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的距离,表示第j+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目标角度测量值集合中第n'个目标点迹的距离,dn'(2)表示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的速度,表示第j+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目标角度测量值集合中第n'个目标点迹的速度,dn'(4)表示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的角度测量值,表示第j+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目标角度测量值集合中第n'个目标点迹的角度测量值,δR表示预设的目标距离误差值,δfd表示预设的目标速度误差值,δθ表示预设的目标角度测量误差值,表示第j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包含的目标点迹个数。
特别的,从相邻两个雷达接收波束各自包含的目标点迹中分别任意选取一个目标点迹组成目标点迹对,如果该目标点迹对之间的关系分别满足预设的目标距离误差值δR=5、预设的目标速度误差值δfd=3、预设目标角度测量误差值δθ=1,表明该目标点迹对的距离单元间隔在5个距离门以内、速度间隔在3个多普勒通道以内、角度间隔在1°以内,此时认为该目标点迹对属于同一目标。
如果第j+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不存在与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属于同一目标的目标点迹则进一步判断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的目标标志位fn':如果目标标志位fn'=1,则将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作为第j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中的全方位角度测量值;否则,舍弃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并返回子步骤(7.4);
如果第j+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存在与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属于同一目标的目标点迹则将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作为第j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中的全方位角度测量值,然后再统计第j+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中与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属于同一目标的目标点迹个数Nd
(7.7)如果目标点迹个数Nd=1,则将第j+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中与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属于同一目标的目标点迹的目标标志位置为1,并返回子步骤(7.4);
如果目标点迹个数Nd>1,则分别将Nd个目标点迹中目标强度最大的目标标志位置为1,将其他Nd-1个目标点迹各自对应目标标志位分别置为2,并返回子步骤(7.4)。
(7.8)再令j加1,此时j=L,然后判断第j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是否为空集:如果为空集,则将第1个雷达接收波束进行目标点迹融合后的角度测量值集合到第L-1个雷达接收波束进行目标点迹融合后的角度测量值集合作为一个相干处理时间内L个雷达接收波束各自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最终序列 如果不为空,则判断第L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包含的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的目标标志位fn'是否为2;如果目标标志位fn'=2,则表明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为多余点迹,直接舍弃,执行子步骤(7.4);
(7.9)将第1个雷达接收波束进行目标点迹融合后的角度测量值集合到第L个雷达接收波束进行目标点迹融合后的角度测量值集合作为一个相干处理时间内L个雷达接收波束各自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最终序列
具体地,假设一个相干处理时间内L个雷达接收波束各自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最终序列包含Nt个目标点迹;在目标点迹集合最终序列中任意选取两个目标点迹dn与dm,m∈{1,…,Nt},n∈{1,…,Nt},且m≠n,则该目标点迹dn与dm不能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dm(1)-dn(1)|≤δR,|dm(2)-dn(2)|≤δfd,|dm(4)-dn(4)|≤δθ
其中,dm(1)表示目标点迹集合最终序列中第m个目标点迹dm的距离,dn(1)表示目标点迹集合最终序列中第n个目标点迹dn的距离,dm(2)表示目标点迹集合最终序列中第m个目标点迹dm的速度,dn(2)表示目标点迹集合最终序列中第n个目标点迹dn的速度,dm(4)表示目标点迹集合最终序列中第m个目标点迹dm的角度测量值,dn(4)表示目标点迹集合最终序列中第n个目标点迹dn的角度测量值,表示一个相干处理时间内L个雷达接收波束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最终序列,δR表示预设的目标距离误差值,δfd表示预设的目标速度误差值,δθ表示预设的目标角度测量误差值。
所述目标点迹集合最终序列中的目标点迹包含具有角度测量值,也是经过点迹融合之后的剩余明白点迹,通过点迹融合保证所述目标点迹集合最终序列中同一目标仅存在唯一的目标点迹,保证了较低的虚警概率。
通过以下仿真实验对本发明效果作进一步验证说明。
(一)实验参数:不失一般性,在本仿真实验中采用等距一维线阵,考虑某L波段MIMO阵列雷达,图5给出了该MIMO阵列雷达的几何模型,参照图5,为本发明仿真时使用的一维等距线性阵列模型示意图;在三维坐标系xoyz中,#1、#2、…、#N表示第1个雷达接收阵元、第2个雷达接收阵元、…、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其中N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接收阵元个数,此处N为16,d表示阵元间距,且d为个半波长;(N-1)d表示N个雷达接收阵元的阵元间距,ψ表示一维等距线性阵列回波传播方向相对于阵列法线方向的偏离角度,dsinψ表示一维等距线性阵列中相邻阵元之间回波信号传播的波程差;由于是一维线阵,因此仅具有方位维或者俯仰维中的某一维分辨能力。
MIMO阵列雷达发射基带信号为优化后的相位编码信号,码元个数为200,图6给出了16个阵元的时域发射信号;参照图6,为本发明仿真时设计的全正交基带信号时域波形示意图。
(二)仿真内容:
仿真1,验证全正交发射波形的空域正交性和时域相关性。本发明需要在正交波形下的集中式MIMO雷达角度测量和点迹融合,要求阵列能够发射全正交波形。基于以上实验参数,采用优化方式设计一组全正交波形。
阵列的可检测方位为±45°,图7给出了该方位区间内阵列的功率辐射方向图,参照图7,为本发明仿真时设计的全正交波形合成的全空域功率辐射方向图;其中圆圈标志线表示实际测量结果示意图,矩形标志线表示理想功率辐射方向图;实际测量结果示意图是由阵列正常通道发射并采集后综合得到的曲线图,理想功率辐射方向图是优化后得到的信号在MATLAB中直接合成得到的曲线图;由图7可以看出,该组优化波形在全方位检测区间内具有较好的正交特性,全方位功率方向图波动不超过0.6dB。
同时,要求正交相位编码信号具有较好的时域相关特性,包含两层含义:首先,要求优化得到的相位编码信号具有较好的自相关特性,即除了0延时外的其他自相关旁瓣均比较低;其次,要求优化得到的各个阵元发射信号之间的互相关电平比较低;参照图8,为本发明仿真时设计的全正交波形的时域自相关特性示意图,图8给出了优化波形的时域自相关特性,可以看出主副比不超过18dB,具有较好的自相关特性;参照图9,为本发明仿真时设计的全正交波形的时域互相关特性示意图,图9给出了16组相位编码信号的互相关特性,可以看出相比于自相关主瓣增益,互相关电平仅在自相关旁瓣附近,说明优化的全正交波形具有较好的互相关特性。
仿真2,基于上述发射基带信号,构造雷达回波信号,并进行常规检测处理之后,执行本发明的目标点迹角度测量和点迹融合操作;为了体现本发明方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即具有较高的检测概率和较低的虚警率,随机生成20个目标,且目标的距离、方位、多普勒、航向均随机生成。
(三)仿真结果分析:
参照图10,为本发明仿真时设计的目标回波脉冲压缩结果示意图,图10给出了某相干积累时间内的雷达时域回波脉压之后的结果,横轴为距离单元,纵轴为幅度电平,已转化成dB值;由图10可以看出在1500距离单元以内,雷达回波具有较高的电平值,且部分雷达回波主要是在仿真系统中人为添加的杂波信号,以更真实地体现实际雷达回波场景。在整个脉冲重复周期内,无法直接看到雷达回波,这与真实目标回波场景也比较符合,即单个脉冲重复周期内的雷达回波具有较低的信噪比,需要经过相关处理后进行下一步目标检测。
参照图11,为本发明仿真时某相干处理时间的多普勒处理结果示意图,图11给出了某相干积累时间内的雷达回波进行多普勒处理后的结果,可以看出此时的目标已清晰可见,同时杂波区也多集中在在低速多普勒通道,且具有一定的谱扩散。
参照图12,为本发明仿真时利用本发明方法最终上报的点迹的距离-方位分布示意图,图12给出了该MIMO阵列雷达电扫一圈后的最终点迹结果,已执行过本发明中的目标点迹角度测量和点迹融合;在图12中,黑色点迹为预设目标点迹,是随机生成的目标;三角点迹为本发明预设的目标点迹,可以看出预设的目标点迹完全被检测出来,检测概率达100%,且没有任何虚警点,即虚警概率为0。
综上所述,仿真实验验证了本发明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正交波形下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雷达在笛卡尔坐标系中的几何模型,并分别确定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接收阵元个数N、雷达接收波束个数L和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以及将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的发射信号记为sn,然后依次计算得到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在笛卡尔坐标系下的位置矢量pn、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中心指向θi、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3dB空域范围Ωi和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脉冲压缩处理系数ci;其中,i∈{1,2,…,L},n∈{1,2,…,N},N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阵元个数,L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波束个数;
步骤2,将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对应的检测区域均匀划分成K个检测子区域,计算得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增益gi(k),进而计算得到以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为基准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接收合成信号其中,k∈{1,2,…,K},K表示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对应的检测区域均匀划分后包含的检测子区域个数;
步骤3,对以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为基准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接收合成信号进行检测处理,得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i,所述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i由Mi个目标点迹组成,每一个目标点迹包含目标距离、目标多普勒频率和目标强度,Mi表示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i包含的目标点迹总数;
步骤4,初始化:m∈{1,2,…,L-1},m表示笛卡尔坐标系内L-1个雷达接收波束中的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且m初始值为1;
步骤5,计算得到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中Mm个目标点迹各自的角度测量值,然后提取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中Mm个目标点迹各自的角度测量值中存在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并按照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原始排列方式进行排列,得到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其中,m∈{1,2,…,L-1},Mm表示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包含的目标点迹总数,L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波束个数;
步骤6,令m加1,重复步骤5,直到得到第L-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并根据第L-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获取第L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进而得到L个雷达接收波束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序列D;
步骤7,对L个雷达接收波束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序列D进行点迹融合,得到一个相干处理时间内L个雷达接收波束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最终序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交波形下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子步骤为:
(1.1)建立雷达在笛卡尔坐标系中的几何模型,并分别确定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接收阵元个数N、雷达接收波束个数L和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计算得到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在笛卡尔坐标系下的位置矢量pn,进而分别获得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在笛卡尔坐标系中水平方位轴的投影pnx和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俯仰方位轴的投影pnz,然后分别计算得到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水平天线孔径长度B和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俯仰维天线孔径长度C;
(1.2)根据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水平天线孔径长度B和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俯仰维天线孔径长度C,分别计算得到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水平维的3dB波束宽度γ和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俯仰维的3dB波束宽度
(1.3)根据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分别将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在笛卡尔坐标系中方位维的投影记为Ωγ,将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俯仰维的投影记为然后分别计算得到笛卡尔坐标系中方位维所需雷达接收波束个数Nγ和笛卡尔坐标系中俯仰维所需雷达接收波束个数
(1.4)根据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在笛卡尔坐标系中方位维的投影Ωγ和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俯仰维的投影以及笛卡尔坐标系中方位维所需雷达接收波束个数Nγ和笛卡尔坐标系中俯仰维所需雷达接收波束个数计算得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中心指向θi
(1.5)根据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中心指向θi、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水平维的3dB波束宽度γ和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俯仰维的3dB波束宽度计算得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3dB空域范围Ωi
(1.6)根据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中心指向θi和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的发射信号sn,计算得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脉冲压缩系数ci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正交波形下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在笛卡尔坐标系下的位置矢量pn、所述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水平天线孔径长度B、所述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俯仰维天线孔径长度C、所述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水平维的3dB波束宽度γ、所述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俯仰维的3dB波束宽度所述笛卡尔坐标系中方位维所需雷达接收波束个数Nγ、所述笛卡尔坐标系中俯仰维所需雷达接收波束个数所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中心指向θi、所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3dB空域范围Ωi和所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脉冲压缩系数ci,其表达式分别为:
pn=(xn,yn,zn)
B = Σ n = 2 N p n x - p ( n - 1 ) x , C = Σ n = 2 N p n z - p ( n - 1 ) z
c i = f l i p l r ( Σ n e - j 2 π ( p n · d i ) λ s n ) *
其中,xn表示位置矢量pn在笛卡尔坐标系中x轴上的投影长度,yn表示位置矢量pn在笛卡尔坐标系中y轴上的投影长度,zn表示位置矢量pn在笛卡尔坐标系中z轴上的投影长度,n∈{1,2,…,N},N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阵元个数,pnx表示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在笛卡尔坐标系中水平方位轴的投影,p(n-1)x表示第n-1个雷达接收阵元在笛卡尔坐标系中水平方位轴的投影,pnz表示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俯仰方位轴的投影,p(n-1)z表示第n-1个雷达接收阵元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俯仰方位轴的投影,λ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波长,表示取不小于·的最小整数,γi表示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中心指向在方位维的投影,表示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中心指向在俯仰维的投影,i表示笛卡尔坐标系内L个雷达接收波束个数中的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Ω表示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3dB空域范围Ωi在方位维的投影,表示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3dB空域范围Ωi在俯仰维的投影,fliplr(·)表示序列反序操作,n∈{1,2,…,N},N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阵元个数,i∈{1,2,…,L},L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波束个数,pn表示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在笛卡尔坐标系下的位置矢量,di表示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传播矢量,·表示点积运算,上标*表示共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交波形下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增益gi(k)和所述以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为基准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接收合成信号其表达式为:
g i ( k ) = Σ n e - j 2 π ( p n · ( d k - d i ) ) λ w i n
r i k ( t ) = c k ( t ) g i ( k )
其中,·表示点积运算,n∈{1,2,…,N},i∈{1,2,…,L},k∈{1,2,…,K},N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阵元个数,L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波束个数,K表示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对应的检测区域均匀划分后包含的检测子区域个数,pn表示第n个雷达接收阵元在笛卡尔坐标系下的位置矢量,di表示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传播矢量,dk表示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中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传播矢量, 表示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中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中心方位在俯仰维的投影分量,γk表示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中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中心方位在方位维的投影分量,ck(t)表示以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为基准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方位合成信号,win表示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加权矢量中第n个元素,λ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雷达波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交波形下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得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i,其过程为:
当雷达为相参雷达时,所述检测处理为:对以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为基准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接收合成信号依次进行脉冲压缩处理、相参积累和恒虚警处理,得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i;所述相参积累是对脉冲压缩处理后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相邻多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幅相同时进行加权处理;
当雷达为非相参雷达时,所述检测处理为:对以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为基准的第k个检测子区域的接收合成信号依次进行脉冲压缩处理、非相参积累和恒虚警处理,得到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i;所述非相参积累是将脉冲压缩处理后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相邻多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幅度值相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交波形下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所述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中Mm个目标点迹各自的角度测量值,其得到过程为:
(5.1)初始化:Mm表示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包含的目标点迹总数,m'∈{1,2,…,Mm},m'表示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m'也表示迭代次数,且m'初始值为1;θ表示角度测量值,f表示目标标志位,并且目标角度测量值θ和目标标志位f的初始值均为0;
(5.2)如果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不为空集,统计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包含的目标点迹总数Mm,并判断目标点迹总数Mm中包含的目标点迹是否在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相邻的下一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同样存在,即在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1中寻找与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具有相同距离和速度的目标点迹
如果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1中存在与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具有相同距离和速度的目标点迹表明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和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中的目标点迹来自同一目标的后向散射,然后判断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的目标标志位fm':如果目标标志位fm'=2或者fm'=1,则表明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已经与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相邻的前一个雷达接收波束相关联,并将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1中第m'个目标点迹的目标标志位置为2,执行子步骤(5.4);
如果目标标志位fm'=0,则表明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是新出现的目标点迹,并将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1中与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表示的同一目标的目标点迹的目标标志位置为1,进行子步骤(5.3);
如果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1中不存在与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具有相同距离和速度的目标点迹则进一步判断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的目标标志位fm':如果目标标志位fm'=2或者fm'=1,则表明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已经与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相邻的前一个雷达接收波束相关联,并直接舍弃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如果目标标志位fm'=0,表明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是新出现的目标点迹,由于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存在于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内,因此将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中心指向作为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的目标角度测量值,即θm'=θm,进行子步骤(5.4);
(5.3)计算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和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1中第m'个目标点迹的和差比rm',如果和差比rm'在区间[minm',maxm']内,即minm'≤rm'≤maxm',则计算得到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的角度测量值θm'
如果和差比rm'不在区间[minm',maxm']内,则直接舍弃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执行子步骤(5.4);
其中,maxm'表示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角度测量查找表中的最大值,minm'表示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角度测量查找表中的最小值;
(5.4)令m'加1,依次重复执行子步骤(5.2)和子步骤(5.3),直到得到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m个点迹的角度测量值此时得到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中Mm个目标点迹各自的角度测量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正交波形下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所述L个雷达接收波束各自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序列D,其得到过程为:
根据第i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i获取第L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L时,首先判断第L个雷达接收波束的检测结果集合DL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将第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到第L-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作为L个雷达接收波束各自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序列D;如果不为空,则对第L个雷达接收波束的检测结果集合DL包含的ML个目标点迹分别进行角度测量,包括以下子步骤:
(6.1)初始化:p∈{1,2,…,ML},ML表示第L个雷达接收波束的检测结果集合DL包含的目标点迹个数,p表示第L个雷达接收波束的检测结果集合DL包含的ML个目标点迹中第p个目标点迹,p也表示迭代次数,且p初始值为1;
在计算第L-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检测结果集合DL-1包含的ML-1个目标点迹各自的角度测量值过程中,已经得到第L个雷达接收波束的检测结果集合DL包含的ML个目标点迹中每一个目标点迹的目标标志位;
(6.2)如果目标点迹总数ML中第p个目标点迹dp的标志位fp=2或者fp=1,表明目标点迹总数ML中第p个目标点迹dp已经与第L-1个雷达接收波束中的第p个目标点迹dp相关联,则直接舍弃目标点迹总数ML中第p个目标点迹;如果目标点迹总数ML中第p个目标点迹dp的标志位fp=0,则将第L个雷达接收波束的中心方位目标作为目标点迹总数ML中第p个目标点迹dp的角度测量值,即θp=θL
(6.3)令p加1,重复子步骤(6.2),直到得到目标点迹总数ML中NL个目标点迹各自对应的角度测量值,NL≤ML,并将目标点迹总数ML中NL个目标点迹各自对应的角度测量值,作为第L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然后将第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到第L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作为L个雷达接收波束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序列D。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正交波形下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和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1中第m'个目标点迹的和差比rm',其表达式为:
r m ′ = g ~ m ′ - g m ′ g ~ m ′ + g m ′
其中,gm'表示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的强度,表示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目标检测结果集合Dm+1中第m'个目标点迹的强度;
所述计算得到目标点迹总数Mi中第m'个目标点迹dm'的角度测量值θm',其过程为:
首先获取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角度测量查找表rmm),并利用和差比rm'分别减去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角度测量查找表rmm)中的每一项,得到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的角度差值向量Δr;
然后获取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的角度差值向量Δr的模值最小值rmin,rmin=min{Δr},并得到与模值最小值rmin对应的索引indexm',进而得到与索引indexm'对应的角度测量值θm',即得到目标点迹总数Mm中第m'个目标点迹dm'的角度测量值θm'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正交波形下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的角度测量查找表rmm),其表达式为:
rmm)=Δmm)./Σmm)
其中,./表示向量点除运算,Δmm)表示空域覆盖范围Θm内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与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之间的差波束,Σmm)表示空域覆盖范围Θm内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与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之间的和波束,Θm表示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所能测角的空域覆盖范围,θm≤Θm≤θm+1,θm表示第m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θm+1表示第m+1个雷达接收波束中心指向,Ωγ表示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在笛卡尔坐标系中方位维的投影,表示雷达威力辐射空域范围Ω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俯仰维的投影,Nγ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方位维所需雷达阵元个数,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俯仰维所需雷达阵元个数。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交波形下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所述一个相干处理时间内L个雷达接收波束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最终序列其得到过程为:
(7.1)初始化:j表示第j个雷达接收波束,且j初始值为1,j∈{1,2,…,L},L表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雷达接收波束个数,并将L个雷达接收波束目标角度测量值集合的序列D中所有目标标志位分别重置为0;
n'表示第j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包含的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n'的初始值为1;
(7.2)如果第j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为空集,则执行子步骤(7.5);如果第j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不为空集,且第j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包含的目标点迹总数为时,执行子步骤(7.3);
(7.3)如果第j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包含的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的目标标志位fn'=2,则表明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为多余目标点迹,直接舍弃,执行子步骤(7.4);否则,转至子步骤(7.6);
(7.4)令n'加1,重复子步骤(7.3),直到得到目标点迹总数中第个目标点迹的目标标志位如果目标标志位则表明目标点迹总数中第个目标点迹为多余目标点迹,直接舍弃,此时完成了第j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的目标点迹融合,得到第j个雷达接收波束进行目标点迹融合后的角度测量值集合并执行子步骤(7.5);否则,转至子步骤(7.6);特别地,如果当前j=L时,执行子步骤(7.9);
(7.5)令j加1,返回子步骤(7.2),直到得到第L-1个雷达接收波束进行目标点迹融合后的角度测量值集合此时得到第1个雷达接收波束进行目标点迹融合后的角度测量值集合到第L-1个雷达接收波束进行目标点迹融合后的角度测量值集合并执行子步骤(7.8);
(7.6)在第j+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中寻找与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同时满足如下条件的目标点迹
| d ~ n ′ ( 1 ) - d n ′ ( 1 ) | ≤ δ R | d ~ n ′ ( 2 ) - d n ′ ( 2 ) | ≤ δf d | d ~ n ′ ( 4 ) - d n ′ ( 4 ) | ≤ δ θ
其中,dn'(1)表示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的距离,表示第j+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目标角度测量值集合中第n'个目标点迹的距离,dn'(2)表示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的速度,表示第j+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目标角度测量值集合中第n'个目标点迹的速度,dn'(4)表示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的角度测量值,表示第j+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目标角度测量值集合中第n'个目标点迹的角度测量值,δR表示预设的目标距离误差值,δfd表示预设的目标速度误差值,δθ表示预设的目标角度测量误差值,表示第j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包含的目标点迹个数;
如果第j+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不存在与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属于同一目标的目标点迹则进一步判断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的目标标志位fn':如果目标标志位fn'=1,则将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作为第j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中的全方位角度测量值;否则,舍弃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并返回子步骤(7.4);
如果第j+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存在与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属于同一目标的目标点迹则将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作为第j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中的全方位角度测量值,然后再统计第j+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中与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属于同一目标的目标点迹个数Nd
(7.7)如果目标点迹个数Nd=1,则将第j+1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中与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属于同一目标的目标点迹的目标标志位置为1,并返回子步骤(7.4);
如果目标点迹个数Nd>1,则分别将Nd个目标点迹中目标强度最大的目标标志位置为1,将其他Nd-1个目标点迹各自对应目标标志位分别置为2,并返回子步骤(7.4);
(7.8)再令j加1,此时j=L,然后判断第j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是否为空集:如果为空集,则将第1个雷达接收波束进行目标点迹融合后的角度测量值集合到第L-1个雷达接收波束进行目标点迹融合后的角度测量值集合作为一个相干处理时间内L个雷达接收波束各自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最终序列 如果不为空,则判断第L个雷达接收波束的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包含的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的目标标志位fn'是否为2;如果目标标志位fn'=2,则表明目标点迹总数中第n'个目标点迹dn'为多余点迹,直接舍弃,执行子步骤(7.4);
(7.9)将第1个雷达接收波束进行目标点迹融合后的角度测量值集合到第L个雷达接收波束进行目标点迹融合后的角度测量值集合作为一个相干处理时间内L个雷达接收波束含角度测量值的目标点迹集合最终序列
CN201610347672.9A 2016-05-23 2016-05-23 正交波形下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方法 Active CN1060664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7672.9A CN106066473B (zh) 2016-05-23 2016-05-23 正交波形下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7672.9A CN106066473B (zh) 2016-05-23 2016-05-23 正交波形下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6473A true CN106066473A (zh) 2016-11-02
CN106066473B CN106066473B (zh) 2018-11-09

Family

ID=57420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47672.9A Active CN106066473B (zh) 2016-05-23 2016-05-23 正交波形下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66473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7399A (zh) * 2017-01-10 2017-04-26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相控阵系统的测评系统及性能测试方法
CN106772305A (zh) * 2017-01-23 2017-05-3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非正交波形下集中式mimo雷达的目标点迹融合方法
CN107656238A (zh) * 2017-09-12 2018-02-02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基于双查找表方法的高频地波雷达测向新方法
CN107729627A (zh) * 2017-09-26 2018-02-2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机会阵列天线的单元快速选取方法
CN108254715A (zh) * 2018-03-26 2018-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达方向估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581354A (zh) * 2018-12-05 2019-04-05 电子科技大学 同时多波束共址mimo雷达多目标跟踪资源管理方法
CN109613508A (zh) * 2018-12-29 2019-04-12 森思泰克河北科技有限公司 前向目标检测雷达和方法
CN110426692A (zh) * 2019-07-20 2019-11-0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参差加抖动中重频pd模式点迹提取方法
CN110515066A (zh) * 2019-08-20 2019-11-29 富临精工先进传感器科技(成都)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及其目标高度测量方法
CN110940973A (zh) * 2019-12-10 2020-03-31 成都纳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雷达目标检测的角度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1624565A (zh) * 2020-05-31 2020-09-04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大型共形相控阵系统多区域联合波束跟踪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25147A (ja) * 1994-06-01 1995-12-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レーダ装置及びレーダ信号処理方法
CN101241180A (zh) * 2008-01-29 2008-08-1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较低自相关性能的正交离散频率编码的设计方法
CN101349748A (zh) * 2008-08-29 2009-01-2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多输入多输出雷达系统目标定位方法
CN103018713A (zh) * 2012-12-24 2013-04-0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基于导航数字多波束接收阵列天线的卫星跟踪测角方法
CN104142496A (zh) * 2014-04-30 2014-11-12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连通域划分的统计mimo雷达多目标定位方法
US20150323650A1 (en) * 2013-03-11 2015-11-12 Src, Inc. Mimo angle estimation with simultaneous mainlobe jammer cancell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25147A (ja) * 1994-06-01 1995-12-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レーダ装置及びレーダ信号処理方法
CN101241180A (zh) * 2008-01-29 2008-08-1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较低自相关性能的正交离散频率编码的设计方法
CN101349748A (zh) * 2008-08-29 2009-01-2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多输入多输出雷达系统目标定位方法
CN103018713A (zh) * 2012-12-24 2013-04-0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基于导航数字多波束接收阵列天线的卫星跟踪测角方法
US20150323650A1 (en) * 2013-03-11 2015-11-12 Src, Inc. Mimo angle estimation with simultaneous mainlobe jammer cancellation
CN104142496A (zh) * 2014-04-30 2014-11-12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连通域划分的统计mimo雷达多目标定位方法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7399A (zh) * 2017-01-10 2017-04-26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相控阵系统的测评系统及性能测试方法
CN106597399B (zh) * 2017-01-10 2023-10-03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相控阵系统的测评系统及性能测试方法
CN106772305A (zh) * 2017-01-23 2017-05-3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非正交波形下集中式mimo雷达的目标点迹融合方法
CN107656238B (zh) * 2017-09-12 2020-10-30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基于双查找表方法的高频地波雷达测向新方法
CN107656238A (zh) * 2017-09-12 2018-02-02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基于双查找表方法的高频地波雷达测向新方法
CN107729627A (zh) * 2017-09-26 2018-02-2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机会阵列天线的单元快速选取方法
CN108254715A (zh) * 2018-03-26 2018-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达方向估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254715B (zh) * 2018-03-26 2024-05-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达方向估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581354A (zh) * 2018-12-05 2019-04-05 电子科技大学 同时多波束共址mimo雷达多目标跟踪资源管理方法
CN109613508A (zh) * 2018-12-29 2019-04-12 森思泰克河北科技有限公司 前向目标检测雷达和方法
CN110426692A (zh) * 2019-07-20 2019-11-0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参差加抖动中重频pd模式点迹提取方法
CN110515066A (zh) * 2019-08-20 2019-11-29 富临精工先进传感器科技(成都)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及其目标高度测量方法
CN110940973B (zh) * 2019-12-10 2022-11-04 成都纳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雷达目标检测的角度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0940973A (zh) * 2019-12-10 2020-03-31 成都纳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雷达目标检测的角度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1624565B (zh) * 2020-05-31 2022-11-29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大型共形相控阵系统多区域联合波束跟踪方法
CN111624565A (zh) * 2020-05-31 2020-09-04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大型共形相控阵系统多区域联合波束跟踪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6473B (zh) 2018-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6473B (zh) 正交波形下mimo雷达目标的多波束联合测角和点迹融合方法
CN104297734B (zh) 基于频率分集阵列的mimo雷达的欺骗式干扰抑制方法
CN102156279B (zh) 基于mimo的双基地雷达地面动目标检测方法
CN105785328B (zh) 基于子阵划分的fda距离-角度解耦合波束形成方法
CN103698759B (zh) 一种基于单频网的外辐射源雷达系统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CN107976660B (zh) 弹载多通道雷达超低空目标分析与多径回波建模方法
CN108469607B (zh) 基于频率扫描天线的无人机探测雷达测角方法
Wang et al. FDA radar ambiguity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CN106772337B (zh) 一种基于music算法的频率分集阵列两层介质目标定位方法
CN109765529B (zh) 一种基于数字波束形成的毫米波雷达抗干扰方法及系统
CN109283497B (zh) 双基地fda-mimo雷达距离欺骗干扰识别方法
CN112098999B (zh) 一种高动态雷达导引头掠海目标电磁信号建模方法
CN106772305A (zh) 一种非正交波形下集中式mimo雷达的目标点迹融合方法
CN105974390B (zh) 基于多普勒信息的机扫米波雷达质量中心测角方法
Wang et al. Subarray-based frequency diverse array for target range-angle localization with monopulse processing
EP3306745B1 (en) Sensor device
CN112147593B (zh) 一种高速密集爆炸物破片目标的四维参数估计方法
CN104267389A (zh) 一种mimo天波超视距雷达信号处理方法
CN105738887A (zh) 基于多普勒通道划分的机载雷达杂波功率谱的优化方法
Shoykhetbrod et al. A scanning FMCW-radar system for the detection of fast moving objects
CN113985376B (zh) 一种雷达综合显控激励系统
Jaffer et al. Estimation of range-dependent clutter covariance by configuration system parameter estimation
CN110456342B (zh) 单发射天线雷达的远场多运动目标探测方法
Zhao et al. Using sky-wave echoes information to extend HFSWR's maximum detection range
CN108896970A (zh) 一种基于多元矢量合成技术的雷达干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