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6075A - 换气闸 - Google Patents

换气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6075A
CN106066075A CN201510546779.1A CN201510546779A CN106066075A CN 106066075 A CN106066075 A CN 106066075A CN 201510546779 A CN201510546779 A CN 201510546779A CN 106066075 A CN106066075 A CN 1060660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air
leaf wing
leaf
curve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467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座间広之
久保田修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iles Ec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iles Ec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iles Eco Corp filed Critical Oiles Ec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066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60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换气闸(1),包括:在内部形成有具备入口孔(2)及出口孔(3)的通路(4)的框体(5);配置于框体(5)内以对通路(4)进行开闭的叶翼机构(8);固定于框体(5)的侧壁部(10)的弹性的密封部件(11);强制性地使叶翼机构(8)发生旋转的旋转机构(12);以及对通过通路(4)的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净化机构(15)。

Description

换气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气闸,该换气闸为进行公司办公大楼、办公室大楼、集体住宅、独栋住宅、仓库等建筑物的室内与室外的通气而安装于上述建筑物的墙壁等上,能控制通气的程度,同时能清洁流入室内的空气。
背景技术
通常,在该种换气闸中,叶翼在形成通路的框体内配置成能够自由旋转,通过叶翼的旋转而确定通路的开度,并对通过通路的通气的程度进行控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157012号公报
然而,对于具备能够对通路进行开闭的配置于框体内自由旋转的叶翼的专利文献1中记述的换气闸而言,尽管能够依据通路的风速而进行定风量控制,而且,在能够避免因强风等而通过通路向室内导入超出所需的空气而在室内产生令人不快的空气流的同时,能够避免因强风而将室外的灰尘带入室内,除此之外,还能够避免因室内的空气被超出所需地换气而使空调效果下降之类的不利状况的产生,但是,对于依据通路的风速而进行的定风量控制而言,存在将室外例如为屋外的空气中所含的灰尘及污染该空气的污染物质也导入室内而对室内的空气产生污染的担虑。
该问题也同样发生于具备不进行依据通路的风速而实现定风量控制而仅仅对通路进行开闭的叶翼的换气闸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鉴于上述诸问题而进行,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阻止灰尘及污染空气的污染物质导入室内而仅将清洁的空气导入室内的换气闸。
依据本发明的换气闸,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形成有具备入口孔及出口孔的通路的框体;配置于框体内的对通路进行开闭的叶翼机构;以及设置于入口孔及出口孔中的至少一方并对通过通路的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净化机构。
依据该换气闸,由于具备对通过通路的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净化机构,因此,在自然换气中,能够阻止灰尘及污染空气的污染物质导入室内,能够只将洁净的空气导入室内部。
本发明的优选例中,空气净化机构设置于出口孔,以对从出口孔向通路外流出的空气进行净化,也可以取而代之地,将空气净化机构设置于入口孔,以对从入口孔流入通路的空气进行净化。
本发明优选为,空气净化机构至少包括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更进一步优选为,空气净化机构包括:一级过滤器;二级过滤器;以及配置于一级过滤器及二级过滤器之间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本发明中,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既可以是交流式也可以是直流式,由负离子空气净化器附加电荷的空气中的污染物质由二级过滤器吸附而从空气中去除。
一级过滤器及二级过滤器优选具有对于通路的气流尽量不产生阻力的网眼宽度。
本发明的换气闸中,叶翼机构既可仅具有对通路进行开闭的叶翼,取而代之地,也可以使叶翼机构依据通路的风速而发生旋转,依据通路的风速而进行定风量控制,无论何种情形,本发明的换气闸也可以还具备以手动方式或电动方式强制性地使叶翼机构处于通路开放位置及通路封闭位置的机构。
依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以阻止污染空气的污染物质导入室内而仅将清洁的空气导入室内的换气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例子的通路开放状态的纵向剖视说明图。
图2是图1所示例子的正面说明图。
图3是图1所示例子的部分分解立体说明图。
图4是图1所示例子的省略了叶翼主体部的纵向剖视说明图。
图5是图1所示例子的省略了叶翼主体部及侧端部件的纵向剖视说明图。
图6是图1所示例子的旋转机构的正面说明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的VII-VII线向视剖视说明图。
图8是图6中所示的VIII-VIII线向视剖视说明图。
图9是图6所示的旋转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0是图1所示例子的动作说明图。
图11是图1所示例子的动作说明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 换气闸
2 入口孔
3 出口孔
4 通路
5 框体
6 叶翼主体部
7 侧端部
8 叶翼机构
9 密封曲面
10 侧壁部
11 密封部件
12 旋转机构
13 重锤机构
15 空气净化机构
124 一级过滤器
125 二级过滤器
126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依据图示的优选例子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更为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丝毫不受这些例子的限定。
图1至图9中,本例的换气闸1包括:框体5,该框体5在其内部形成有具有入口孔2及出口孔3的通路4;叶翼机构8,该叶翼机构8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框体5内,从而能够通过以旋转轴心O为中心向A及B方向旋转而对通路4进行开闭,并包括叶翼主体部6及位于叶翼主体部6的轴方向X的两端的侧端部7(仅对一方进行了图示);弹性密封部件11,该弹性密封部件11具有与叶翼机构8的侧端部7的密封曲面14接触的密封曲面9并固定于框体5的侧壁部10;旋转机构12,该旋转机构12使叶翼机构8强制性地发生旋转,以利用叶翼机构8实现通路4的开闭;重锤机构13,该重锤机构13始终对叶翼机构8施加向通路开放位置旋转即向A方向旋转的旋转力矩;以及空气净化机构15,该空气净化机构15设置于出口孔3并对通过通路4的空气进行净化。
框体5除侧壁部10外还一体化地具有在轴方向X上与侧壁部10相对的另一方的侧壁部20与前壁部21及后壁部22,前壁部21及后壁部22上分别嵌设有在轴方向X上延伸的具有弹性的密封部件23及24,该框体5通过一体化地形成于侧壁部10及20上的安装部25及插入安装部25的螺栓等安装于建筑物的窗户等开口部的周围的墙壁上。入口孔2与出口孔3分别在建筑物的室外部26及建筑物的室内部27形成开口,入口孔2上也可以设置防鸟用的金属网。
在轴方向X上与侧壁部10相对的框体5的另一方的侧壁部20上也固定有与密封部件11同样的密封部件。
叶翼机构8除叶翼主体部6及侧端部7外,还具备固定于叶翼主体部6及侧端部7的轴部件31。轴部件31受到滑动轴承等支承而能够在侧壁部10上向A及B方向自由旋转。叶翼机构8在框体5的另一方的侧壁部20侧也具备与侧端部7及轴部件31同样的侧端部及轴部件,该轴部件受到支承而能够在另一方的侧壁部20上向A及B方向自由旋转。另一方的侧壁部20侧的叶翼机构8与该另一方的侧壁部20上固定的密封部件的关系与侧壁部10侧的情形相同,省略其说明。
一体成形的叶翼主体部6包括:旋转轴心O通过的中空的圆筒状的轴部35;以及从轴部35在径向一体化地延伸的一对中空的叶翼部36及37,叶翼部36及37的径向的前端部38及39发生弯曲以利用通过从入口孔2朝向出口孔3的通路4的空气流40对叶翼机构8产生朝向通路封闭位置的旋转力矩即B方向的旋转力矩。
当叶翼机构8向B方向旋转时,前端部38及39分别与密封部件23及24接触,使密封部件23及24发生弹性变形。
前端部38及其附近的叶翼部36的一方的面41弯曲成凸面,而另一方的面42弯曲成与面41相配合的凹面。同样地,前端部39及其附近的叶翼部37的一方的面43弯曲成凸面,而另一方的面44弯曲成与面43相配合的凹面。该前端部38及39及其附近的叶翼部36及37的弯曲形状使得利用叶翼机构8而达到的通路4的开放状态(图1所示位置)下而在通路4中发生空气流40时,叶翼部36及叶翼部37上分别产生朝向前壁部21及后壁部22的升力,以该升力所产生的旋转力矩使叶翼机构8朝向通路封闭位置旋转。
侧端部7包括:利用螺丝51等而固定于叶翼主体部6的轴方向X的端面上的侧端部件52;以及与侧端部件52同样地由螺丝51等固定的半圆形的侧端辅助部件53。此外,侧端部7也可不以独立的侧端部件52与侧端辅助部件53构成,取而代之地,使其一体化地形成,另外,也可以使轴部件31与侧端辅助部件53一体化地形成(一体成形),更进一步地,也可以使轴部件31、侧端部件52与侧端辅助部件53一体化地形成,进而,也可以使侧端部7与叶翼主体部6一体化地形成。
侧端部件52包括:与轴部35对应的中央部55;与叶翼部36对应且从中央部55一体化地向径向延伸的一方的叶翼侧端部56;与叶翼部37对应并从中央部55一体化地向与叶翼侧端部56相反的径向延伸的另一方的叶翼侧端部57;以及一体化地形成于中央部55及叶翼侧端部56上的膨大部58,并且,在中央部55、叶翼侧端部56及膨大部58的与密封部件11相面对的外缘具有与密封曲面9接触的密封曲面61,在另一方的叶翼侧端部57的与密封部件11相面对的外缘具有与密封部件11的另一个密封曲面62接触的密封曲面63,密封曲面61在叶翼机构8的作为开放旋转方向的A方向上、即从中央部55上的叶翼侧端部57的一方的根基部位置64至叶翼侧端部56与膨大部58相交的位置65之间,形成为与旋转轴心O的距离D逐渐变长,且从位置65至叶翼侧端部56的前端位置66之间形成为与叶翼部36的面41对齐。密封曲面63形成为与包含面43的叶翼部37的面43对齐。
作为侧端辅助部的侧端辅助部件53在与密封部件11相面对的外缘具有与密封曲面9接触的密封曲面71,密封曲面71在作为叶翼机构8的开放旋转方向的A方向上、即从轴部35上的叶翼部37的一方的根基部的对应位置72(与中央部55上的叶翼侧端部57的另一方的根基部位置73相当)至至少超越下文所述的缺口74的旋转方向上的长度的位置、在本例中至充分超越的位置75之间,形成为与旋转轴心O的距离R逐渐变长且与密封曲面61对齐,从位置75至末端位置76之间形成为以位置75与旋转轴心O间的距离D为曲率半径的圆弧状。
如上所述,在本例中,密封曲面14由密封曲面61与密封曲面71构成。
一体化形成的密封部件11包括一对密封片部81及82,具有密封曲面9的密封片部81除叶翼侧端部57跨越其上的缺口74外,还包括:突部83,该突部83具有侧端辅助部件53的平坦端面77接触的端面78;以及槽84,密封曲面9包括:在密封片部81的端面85形成其一端的末端并沿突部83及缺口74沿伸且利用槽84形成其另一端的末端的密封曲面部86;以及利用缺口74形成其一端的末端并与槽84相邻且沿该槽84延伸的密封曲面部87,密封曲面部86具有与从位置72至位置75之间的密封曲面71相配合的形状并与密封曲面71接触,密封曲面部87具有与密封曲面61相配合的形状并与密封曲面61接触。
当叶翼机构8使通路4完全开放的状态下密封部件11未发生弹性变形的情形下,从位置72至位置75的密封曲面71的各部位的与旋转轴心O的距离D比密封部件11的对应位置的密封曲面部86的与旋转轴心O的距离长,同样地,从位置64至位置75的密封曲面61的各部位的与旋转轴心O的距离D也比密封部件11的对应位置的密封曲面部87的与旋转轴心O的距离长,从位置75至位置65的密封曲面61几乎呈平坦面,但在整体上形成为曲面。
形成于侧端部7的密封曲面61及71在从封闭通路4的旋转位置至部分开放旋转位置的叶翼机构8的旋转区域内,与密封部件11的密封曲面部86及87接触,使该密封部件11发生弹性变形(参照图11的斜线部),在从使通路4部分开放的旋转位置至全开放旋转位置的叶翼机构8的旋转区域内,与密封部件11的密封曲面部86及87处于非接触状态(参照图1、图4及图5)。
作为以手动或电动方式而强制性地使叶翼机构8处于通路开放位置及通路封闭位置的机构的旋转机构12,包括:具有输出旋转轴91的旋转力产生机构92;以及将利用旋转力产生机构92产生的R方向的旋转力作为A及B方向的旋转力而向叶翼机构8传递的传递机构93,旋转机构12以电动方式强制性地使叶翼机构8处于通路开放位置及通路封闭位置。
旋转力产生机构92包括:脉冲电动机95,该脉冲电动机95安装于连接到框体5的一方的侧壁部10的基台94,具有输出旋转轴91并能够进行正反旋转;以及检测器96,该检测器96能够检测脉冲电动机95的输出旋转轴91的R方向的旋转,脉冲电动机95受到驱动控制,使得其输出旋转轴91的R方向的旋转的旋转量依据检测器96发出的检测信号而被确定。
传递机构93包括:蜗杆轴103,该蜗杆轴103通过连接件101而与旋转力产生机构92的输出旋转轴91连接,并在两端通过轴承102受到基台94支承而能够向R方向自由旋转;斜齿轮107,该斜齿轮107的两端通过轴承104受到基台94支承而能够向A及B方向自由旋转,并具有可与蜗杆轴103的蜗杆齿105啮合的斜齿106;固定于斜齿轮107的圆盘状的自由旋转部件108;销111及112,该销111及112分别以其一端以在叶翼机构8的向A及B方向的旋转方向上具有游隙的方式卡合于形成于自由旋转部件108上的一对圆弧槽109及110中;以及圆板部件113,该圆板部件113上分别固定着销111及112的另一端,并固定于从侧壁部10向外部突出的轴部件31,将输出旋转轴91的R方向的旋转通过相互啮合的蜗杆轴103的蜗杆齿105及斜齿轮107的斜齿106而作为向A及B方向的旋转传递至叶翼机构8,圆弧槽109及110轴对称地形成于自由旋转部件108上,销111及112也轴对称地植设于圆板部件113上。
旋转机构12利用脉冲电动机95的动作并通过蜗杆轴103及斜齿轮107而使自由旋转部件108向A及B方向旋转,凭借自由旋转部件108向A及B方向的旋转而通过一端分别卡合于圆弧槽109及110中的圆柱状的销111及112使圆板部件113向A及B方向旋转,由此,使叶翼机构8向A及B方向旋转而对通路4进行开闭。并且,传递机构93在利用圆弧槽109及110与销111及112的卡合而使叶翼机构8旋转至通路开放位置(图1所示位置)时,允许叶翼机构8向通路封闭位置的自由旋转。
重锤机构13包括:臂部件122,该臂部件122以其一端部固定于叶翼机构8的轴部件31并具有螺纹表面121;以及两个重锤123,该两个重锤123与臂部件122的螺纹表面121螺合,当叶翼机构8配置于通路封闭位置时,利用重锤123的负荷使轴部件31向A方向旋转而使叶翼机构8朝向通路开放位置向A方向旋转,并且,利用该重锤机构13,使始终受到向A方向旋转的旋转力矩作用的叶翼机构8始终受到向通路开放位置旋转的施力。
换气闸1还具备检测器(未图示),该检测器能够检测出叶翼机构8在从封闭通路4的状态(图11所示位置)至开放通路4的状态(图1所示位置)之间所处的各个位置,例如检测出自由旋转部件108所处的旋转位置,脉冲电动机95依据该检测器及检测器96发出的检测信号而控制其动作,从而将利用叶翼机构8进行的通路4的开闭的开度控制为规定的值。
为对从出口孔3流出通路4外而流入室内部27的空气进行净化,设置于出口孔3的空气净化机构15包括:一级过滤器124;二级过滤器125;配置于一级过滤器124及二级过滤器125之间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126;中空收纳框130,该中空收纳框130以能够沿平行于轴方向X的C方向进行自由滑动的方式嵌合于固定于前壁部21及后壁部22的各自的上表面127及128的滑轨129上,并在内部收纳一级过滤器124及负离子空气净化器126;以及收纳框142,该收纳框142安装于收纳框130的上表面141并收纳二级过滤器125。
安装于收纳框130的一级过滤器124将来自出口孔3的通过该一级过滤器124的空气流40中含有的灰尘从该空气流40中去除,并将灰尘去除后的空气流40向负离子空气净化器126送出,与一级过滤器124一起安装于收纳框130中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126利用电晕放电使通过该负离子空气净化器126的在一级过滤器124未彻底去除的空气流40中的污染物质带电,并以与二级过滤器125的协同作用而将污染物质从空气流40中去除,该污染物质去除后的空气流40通过二级过滤器125而向室内部27送出,安装于收纳框130中的二级过滤器125具有比一级过滤器124细的网眼宽度,以能够去除一级过滤器124未能完全去除的空气流40中的灰尘及污染物质。
根据以上的换气闸1,在图1所示的通路4的全开位置,脉冲电动机95发生动作而使其输出旋转轴91正转时,如图8所示,自由旋转部件108向B方向旋转,由此,通过各圆弧槽109及110与各销111及112之间的卡合,使轴部件31同样向B方向旋转,结果使叶翼机构8向同方向旋转,并经由图10所示状态而旋转至如图11所示的将通路4封闭的状态。
根据换气闸1,在从通路4的全开位置至全闭位置的叶翼机构8的向B方向的旋转中,在叶翼机构8从通路4的全开位置向B方向旋转例如35°左右角度期间,密封曲面71与密封曲面部86之间及密封曲面61与密封曲面部87之间分别维持有间隙,当叶翼机构8进一步向B方向开始旋转而达到35°左右以上的角度时,密封曲面71从其前沿端开始渐渐与密封曲面部86接触,当密封曲面71超越配置缺口74的角度范围与密封曲面部86接触后,该接触得以维持的同时,接下来,密封曲面61从其前沿端开始渐渐与密封曲面部87接触,最后,当叶翼机构8旋转45°左右角度时,除密封曲面71与密封曲面部86接触外,如图11所示,密封曲面61的全部与密封曲面部87接触,并且,密封曲面63的全部与密封曲面62接触,而且,在密封曲面71、密封曲面61及密封曲面63作用下,使密封部件11在密封曲面部86、密封曲面部87、密封曲面62的部位发生弹性变形,使这些接触完全贴合。
在通路4的全闭位置时,叶翼机构8的前端部38及39分别与密封部件23及24接触而使密封部件23及24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侧端辅助部件53的平坦端面77与端面78紧密接触而使该端面78发生弹性变形。以上的状态下,能利用叶翼机构8使通过通路4的空气的流通被阻止。
当从图11所示的叶翼机构8的旋转状态下,使脉冲电动机95动作而使其输出旋转轴91反转时,如图8所示,自由旋转部件108从图9所示状态向A方向旋转,由此,通过圆弧槽109及110分别与销111及112的卡合而使轴部件31同样向A方向旋转,结果,如图1所示,叶翼机构8向同一方向旋转,经由图10所示的状态而向开放通路4的状态旋转。该状态下,室外部26及室内部27的空气通过通路4而相互流通。
在从通路4的全闭位置至全开位置的叶翼机构8向A方向的旋转中,根据换气闸1,在叶翼机构8从通路4的全闭位置向A方向旋转10°左右角度期间,密封曲面14与密封曲面9接触,因而,能利用脉冲电动机95而强制性地使叶翼机构8向A方向旋转,之后,密封曲面14与密封曲面9的接触被解除,当密封曲面71与密封曲面部86之间及密封曲面61与密封曲面部87之间分别产生间隙时,只要圆板部件113的向A方向的旋转不因圆弧槽109及110而受到阻止,就能利用重锤机构13而向轴部件31施加向A方向的旋转力,如图1所示,叶翼机构8向A方向旋转,从而向开放通路4的状态旋转。
另外,根据换气闸1,在叶翼机构8从通路4的全开位置向B方向旋转35°左右角度的旋转位置时,密封曲面71与密封曲面部86之间及密封曲面61与密封曲面部87之间分别形成间隙,叶翼机构8只受到重锤机构13的向A方向的旋转力的施力,因而,只要圆板部件113的向B方向的旋转不受到圆弧槽109及110的阻止,就能够进行依据通路4的风速的定风量控制,因此,当室外部26及室内部27产生较大气压差而在通路4中产生一定以上流速的空气流、例如为3m/sec以上的空气流40时,会在叶翼机构8上产生向B方向的旋转力矩,由此,叶翼机构8向通路封闭位置方向旋转,并且,在能够避免因强风等而通过通路4对室内部27导出、导入超出所需的空气而使室内部27产生令人不舒服的空气流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将室外部26的灰尘带入室内部27的情形的发生,而且,能够避免室内部27的空气被超出所需地进行换气而使空调效果下降之类的问题的发生,从而能够防止因加以弥补而产生的空调耗电的增大。
此外,在换气闸1中,叶翼机构8的密封曲面14与旋转轴心O的距离D在叶翼机构8的开放旋转方向、即A方向上渐渐增长,密封部件11的密封曲面9具有与叶翼机构8的密封曲面14相配合的形状,因而,叶翼机构8的向通路4的封闭方向的旋转使密封曲面14渐渐接近密封曲面9而最终发生接触,因此,能够利用该接触通过叶翼机构8的侧端部7将通路4完全封闭,同时还能够使接触前的叶翼机构8的旋转极为轻松,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噪音等的发生,并能够实现叶翼机构8的旋转的节能化。
换气闸1中,即使叶翼机构8或框体5发生热膨胀或者这些部件发生少量的变形、移位,用于通路4的开闭的叶翼机构8的旋转仍能够顺畅进行,没有发生噪音等的担虑。
除此之外,换气闸1中,叶翼机构8在向通路4的封闭方向旋转的最后,能够将在叶翼机构8的侧端部7形成的密封曲面61及71按压在密封部件11的密封曲面9,因而,能够利用该按压而在叶翼机构8的侧端部7将通路4更为完全地封闭。另外,由于在从部分开放旋转位置至全开放旋转位置的叶翼机构8的旋转区域内,叶翼机构8的密封曲面14与密封部件11的密封曲面9之间处于互相非接触状态,因而能够将叶翼机构8的旋转力减小从而能够实现节能化,而且还能够使该旋转区域成为定风量旋转区域。
而且,在换气闸1中,在从封闭旋转位置至部分开放旋转位置之间的叶翼机构8的旋转区域内,叶翼机构8的密封曲面14与密封部件11的密封曲面9相互接触,因而能够对通路4进行完全封闭,加之,由于从封闭旋转位置至部分开放旋转位置之间使密封部件11发生弹性变形,因而能够更为完全地进行通路4的封闭,由于叶翼机构8的密封曲面14在侧端辅助部件53的外缘也同样设有,所以,在叶翼侧端部57跨越的缺口74的部位,叶翼机构8的密封曲面14也能够与密封部件11的密封曲面9相互接触,因此,能够在通路4封闭时消除叶翼侧端部57周围的间隙,从而实现更为完全的通路4的封闭。
另外,换气闸1中,除了能够利用旋转机构12强制性地使叶翼机构8旋转以外,当叶翼机构8旋转至通路开放位置时,允许叶翼机构8向通路封闭位置的自由旋转,因而,在通路开放位置时能够使叶翼机构8依据通路4的风压进行旋转,由此,除能够对通路4进行强制开闭之外,还能够进行依据通路4的风速的定风量控制,由于利用重锤机构13向叶翼机构8施加朝向通路开放位置的旋转力矩,因此,通过对重锤机构13的重锤123的个数及臂部件122处的重锤123的螺合位置进行适宜设定,能够应对由制造误差造成的叶翼机构8的重量变化而将叶翼机构8可靠地配置于通路开放位置,除此之外,还能够进行利用空气流的自然地封闭通路4,即能够可靠地进行定风量控制。
并且,在换气闸1中,由于传递机构93将输出旋转轴91的旋转通过相互啮合的蜗杆轴103及斜齿轮107而向叶翼机构8的轴部件31传递,因此,能够以蜗杆轴103的蜗杆齿105与斜齿轮107的斜齿106的啮合来阻止从叶翼机构8向输出旋转轴91的旋转传递,并且,即使当通路4封闭时因强风而对叶翼机构8施加较大的风压,也能够将叶翼机构8维持于通路4的封闭状态,从而能够将通路4完全封闭,上述传递机构93包括与旋转力产生机构92的输出旋转轴91连接的蜗杆轴103、以及具有与蜗杆轴103的蜗杆齿105啮合的斜齿106的斜齿轮107。
另外,依据换气闸1,旋转力产生机构92包括脉冲电动机95,脉冲电动机95受到驱动控制,使得脉冲电动机95的输出旋转轴91的旋转量能够依据检测器96发出的检测信号而确定,因而,能够准确地进行脉冲电动机95的输出旋转轴91的旋转,并且,能够使叶翼机构8准确地旋转,除能够避免叶翼机构8及框体5上所设的密封部件11等发生损伤之外,还能够进行有意图的自然换气。
此外,换气闸1中,即使处于定风量控制中,换言之,即使处于自然换气中,设于出口孔3并对通过通路4的空气流40的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净化机构15也能够阻止灰尘及污染空气的污染物质向室内部27导入,能够仅将洁净的空气导入室内,并且,由于收纳框130以能够在C方向上自由滑动的方式嵌合于滑轨129上,因而能够方便地从框体5拆下空气净化机构15,能够容易地进行一级过滤器124及二级过滤器125的更换等。
此外,换气闸1中,利用电动方式使叶翼机构8旋转,使通路4发生倾斜,并且,使入口孔2及出口孔3分别朝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开口,然而,本发明并不受这些的限定,例如,也可通过手动方式使叶翼机构8旋转,另外,也可以使通路4水平延伸,进而,也可以使出口孔3朝水平方向开口。
另外,上述例中,使销111及112分别卡合于封闭的圆弧槽109及110中而使圆板部件113发生旋转,然而,如图12所示,也可以取而代之地,在自由旋转部件108上形成开放的圆弧槽(圆弧缺口)131及132,使销111及112分别与圆弧槽131及132卡合,从而使圆板部件113发生旋转。
进而,在换气闸1中,为进行定风量控制,设置有包括圆弧槽109及110或131及132的自由旋转部件108、及与圆弧槽109及110或131及132卡合的销111及112等,然而,在不希望进行定风量控制的情形下,也可将斜齿轮107与轴部件31直接连接。

Claims (6)

1.一种换气闸,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部形成有具备入口孔及出口孔的通路的框体;
配置于框体内的对通路进行开闭的叶翼机构;以及
设置于入口孔及出口孔中的至少一方并对通过通路的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净化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闸,其特征在于,
空气净化机构设置于出口孔,以对从出口孔向通路外流出的空气进行净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闸,其特征在于,
空气净化机构设置于入口孔,以对从入口孔流入通路的空气进行净化。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气闸,其特征在于,
空气净化机构至少包括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气闸,其特征在于,
空气净化机构包括:一级过滤器;二级过滤器;以及配置于一级过滤器及二级过滤器之间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气闸,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强制性地使叶翼机构到达通路开放位置及通路封闭位置的机构。
CN201510546779.1A 2015-04-24 2015-08-31 换气闸 Pending CN1060660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9888 2015-04-24
JP2015089888A JP6507821B2 (ja) 2015-04-24 2015-04-24 換気ダン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6075A true CN106066075A (zh) 2016-11-02

Family

ID=57419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46779.1A Pending CN106066075A (zh) 2015-04-24 2015-08-31 换气闸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07821B2 (zh)
CN (1) CN106066075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24860A (ko) * 2005-08-31 2007-03-08 이용민 2중 팬이 부착된 환풍장치
JP4655391B2 (ja) * 2001-03-14 2011-03-23 株式会社日本設計 換気ダンパ
CN202885153U (zh) * 2012-08-06 2013-04-17 湖南德恒佳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壁挂式通风器
CN104101042A (zh) * 2013-04-13 2014-10-15 林定文 空气过滤正压器
CN203940538U (zh) * 2014-07-09 2014-11-12 苏州鱼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空气消毒净化器的过滤结构
CN204214105U (zh) * 2014-05-14 2015-03-18 奥依列斯Eco株式会社 换气风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165255C (da) * 1988-11-11 1993-03-08 Rasmussen Kann Ind As Tagvindue og storrumsvinduesinstallation med et antal saadanne vinduer
JP2904259B2 (ja) * 1995-04-06 1999-06-14 京正 上原 換気扇取付装置
JP3248469B2 (ja) * 1997-10-31 2002-01-2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風向調整装置および空気清浄装置
FI20085224L (fi) * 2008-03-14 2009-09-15 Desinfinator Ltd Oy Laite ja menetelmä ilman desinfioimiseksi
CN103814254B (zh) * 2011-09-08 2016-04-13 韩国建设技术研究院 可实现自然换气和强制换气的混合型混合换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55391B2 (ja) * 2001-03-14 2011-03-23 株式会社日本設計 換気ダンパ
KR20070024860A (ko) * 2005-08-31 2007-03-08 이용민 2중 팬이 부착된 환풍장치
CN202885153U (zh) * 2012-08-06 2013-04-17 湖南德恒佳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壁挂式通风器
CN104101042A (zh) * 2013-04-13 2014-10-15 林定文 空气过滤正压器
CN204214105U (zh) * 2014-05-14 2015-03-18 奥依列斯Eco株式会社 换气风门
CN203940538U (zh) * 2014-07-09 2014-11-12 苏州鱼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空气消毒净化器的过滤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205741A (ja) 2016-12-08
JP6507821B2 (ja) 2019-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116367A1 (en) Ventilator With Dual Flow Passages
CN104833015A (zh) 一种进出风口可扩展的空气净化器
CN202885059U (zh) 一种用于油烟机的出风装置
CN109140595A (zh) 空气净化器、出风口装置以及控制出风的控制方法
CN204214105U (zh) 换气风门
CN102927601A (zh) 一种用于油烟机的出风装置
CN106066075A (zh) 换气闸
CN104266273A (zh) 一种双向进风的塔式空气净化器结构
CN206739521U (zh) 一种新风系统转换室内循环风的空气净化装置
CN204717934U (zh) 一种进出风口可扩展的空气净化器
CN109186010A (zh) 一种多功能体育馆空气净化装置
KR102060897B1 (ko) 공기 정화장치
CN206753406U (zh) 一种通过监测空气质量自动开闭的雾霾过滤窗
CN108223463B (zh) 一种防voc超标的排风扇
CN207230784U (zh) 一种室内空气高效净化装置
CN208311614U (zh) 一种新型防火阀
CN206449745U (zh) 具有净化功能的空调器
CN112065766B (zh) 一种应用于暴雨天的户外风机防护装置
CN206303258U (zh) 太阳能电动送风口罩
CN208547044U (zh) 空气净化器及其出风口装置
CN212805959U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CN206831724U (zh) 节能型中央空调出风系统
CN210344431U (zh) 一种折叠式排烟防火阀
CN207622153U (zh) 一种墙壁嵌入式空气净化器
CN209386350U (zh) 一种锅炉管道用高密闭性脱硫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