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3199B -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中继装置以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的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中继装置以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的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3199B
CN106063199B CN201480076477.6A CN201480076477A CN106063199B CN 106063199 B CN106063199 B CN 106063199B CN 201480076477 A CN201480076477 A CN 201480076477A CN 106063199 B CN106063199 B CN 1060631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index value
packet
data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64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63199A (zh
Inventor
山本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63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3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63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31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18Hybrid trans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5Conversion or adaptation of application format or cont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通信系统具备信息处理装置和中继装置。中继装置存储识别作为包含发送给信息处理装置的数据的包的转送目的地的转送目的地装置的信息,并对包含转送目的地装置的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中继装置具备生成部和发送部。生成部若从第二网络中的发送源接收到包含发送给信息处理装置的数据的第一数据包,则生成在中继装置从第二网络所包含的装置中确定发送源时使用的装置索引值。发送部将对第一数据包附加了装置索引值和识别第二网络的网络索引值的第二数据包发送至转送目的地装置。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中继装置以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的 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包含多个网络的系统中,有在网络中使用的协议相互不同的情况。在图1所示的传感器网络系统中,包含搭载了传感器的通信装置(传感器节点)的网络、以及具有对从传感器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的服务器的网络。在图1的例子中,在传感器网络中使用自组织网络用的路由协议,在包含服务器的网络中使用Internet Protocol(IP:互联网协议)。在图1所示的传感器节点向服务器发送包的情况下,传感器节点使用自组织网络用的路由协议来生成发送给网关(GW)的包。由传感器节点生成的包的有效载荷中包含有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以及表示最终的目的地是服务器这一情况的信息。网关通过读入接收到的包的有效载荷,来识别最终的目的地是IP网络中的服务器这一情况。于是,网关生成将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内含于有效载荷的包,并通过IP协议将所生成的包发送至服务器。通过从网关发送转换后的包,服务器接收来自传感器节点的数据。在这里,在搭载于传感器节点的应用程序中,设定为指定网关作为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的目的地。相反,在从服务器向传感器节点发送数据时,也设定为指定网关作为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的目的地。另外,利用网关,对数据进行解析,判定数据的目的地是否是网关以外的装置。因此,在开发图1所示的系统中所使用的应用程序情况下,分别在传感器节点、网关、服务器中进行不同的设定。此外,在图1的例子中,以自组织网络与IP网络经由网关连接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包含于包的发送路径的网络的个数是任意的。
因此,提出了发送装置将包含从本节点到目的地节点所经由的全部的节点的地址的路径信息内含于发送包中,各中继节点使用路径信息来确定发送目的地并且进行转送的系统(例如,专利文献1)。并且,作为关联的技术,还发明了在进行多跳通信的网络中,将过去发送的包的目的地、或者发送了中继路径信息的发送源作为历史记录来储存的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在具有针对要送的包的目的地的发送历史记录的情况下,将表示使用包的目的地和历史记录来进行中继处理的信息赋予给包来进行中继处理(例如,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577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055077号公报
在将想要向其它网络中的装置发送包的装置到最终的目的地的路径所包含的装置的地址内含于包来发送的系统中,若经由的节点的个数庞大,则路径信息的大小增大。因此,根据路径的长度,能够用一个包来发送的数据受到限制。另外,使用发送历史记录的方式使用在相同的网络中的转送处理中的发送历史记录,不能够适用于协议不同的网络间的中继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作为一个侧面,目的在于削减包所包含的路径信息的数据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通信系统具备信息处理装置和中继装置。中继装置存储识别作为包含发送给信息处理装置的数据的包的转送目的地的转送目的地装置的信息,并对包含转送目的地装置的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中继装置具备生成部和发送部。生成部若从第二网络中的发送源接收到包含发送给信息处理装置的数据的第一数据包,则生成在中继装置从第二网络包含的装置中确定发送源时使用的装置索引值。发送部将对第一数据包附加了装置索引值和识别第二网络的网络索引值的第二数据包发送至转送目的地装置。
作为一个侧面,能够削减包所包含的路径信息的数据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传感器网络系统的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中继装置的构成的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硬件构成的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包的格式的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分配表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转送目的地表与分配表的对应例的图。
图8是对发送给服务器的包的转送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对转送目的地表的更新方法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对转送目的地表的更新方法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表示转送信息的存储方法的例子的图。
图12是对从服务器发送出的包的转送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对转送信息处理部的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4是对利用调度器的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5是对转送接收包中的数据时的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使用了3个不同的协议的系统的具体例的图。
图17是表示包的格式的转换例的图
图18是表示包的格式的转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示有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例子。在图2的例子中,系统中包含有网络NE1、网络NE2、网络NE3这3个网络。在图2的例子中,网络NE1的索引值是A,网络NE2的索引值是B,网络NE3的索引值是C。以下,有将分配给网络的索引值记载为“网络索引值”的情况。此外,将网络索引值设定为用比网络的标识符少的比特数来表示。在各个网络NE1、网络NE2、网络NE3中所使用的协议相互不同。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网络NE1中将协议α用于路由,在网络NE2中将协议β用于路由,在网络NE3中将协议γ用于路由。另外,网络NE1中包含有服务器(信息处理装置)。
在图2中,示有各网络中所包含的通信装置的一部分,对各通信装置附有用于唯一确定该通信装置的标识符。例如,作为标识符,使用地址。在图2中,为了容易理解使用“N”这样的字母与数字的组合,来表示通信装置的标识符。并且,为了容易读,在指分配有该标识符的装置自身的情况下,在标识符的前面附上“节点”这样的字符串。例如,“N9”是指N9这样的标识符,“节点N9”是指分配有“N9”这样的标识符的通信装置。
系统中的通信装置属于一个以上的网络。有将通信装置中的、对协议不同的网络间进行中继的装置记载为中继装置的情况。例如,由于节点N9属于网络NE1和网络NE2双方,作为网络NE1与网络NE2之间的网关来动作,所以是中继装置。同样地,由于节点N5属于网络NE2 与网络NE3双方,所以作为网络NE2与网络NE3之间的网关来动作。
作为网关来动作的通信装置(中继装置)保持有对包含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的包的转送目的地的装置(转送目的地装置)进行识别的信息。在图2的例子中,对于节点N5来说的转送目的地装置是节点N9,对于节点N9来说的转送目的地装置是服务器。中继装置以外的各通信装置将发送给服务器的信息发送至属于相同的网络的中继装置。以下,节点 N3对发送给服务器的包进行发送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
(a1)由于节点N3属于网络NE3,所以将发送给服务器的包发送至节点N5。将节点N3发送至节点N5的包的例子表示为包P3。包P3 中包含使用了协议γ的报头和有效载荷。有效载荷中包含有表示进行了数据的生成的通信装置是节点N3、和是发送给服务器的包的信息。
(a2)若节点N5接收到发送给服务器的包P3,则根据有效载荷中的信息,判定为包含有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于是,节点N5对包P3 的发送源亦即节点N3分配用于节点N5从网络NE3中的装置中识别节点N3的索引值。以下,有将中继装置对发送给服务器的包的发送源分配的索引值记载为“装置索引值”的情况。此外,由于装置索引值被分配为能够在发送源的通信装置所属的网络中识别该通信装置,所以用比分配给发送源的通信装置的地址短的比特数来表示。在图2的例子中,节点N5对节点N3分配c这样的装置索引值。
(a3)节点N5使包P3的发送源亦即节点N3的装置索引值c、和网络NE3的网络索引值C包含于包P3所包含的有效载荷。并且,通过对有效载荷附加用于向对于节点N5来说的转送目的地装置即节点N9 转送包的报头,来生成包P2。节点N5将包P2发送至节点N9。
(a4)若节点N9接收包P2,则根据有效载荷中的信息,判定为包含有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对于节点N9来说,由网络NE2中的装置发送出发送给服务器的包的装置是节点N5。因此,通过与在工序(a2) 中说明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对节点N5分配装置索引值。以下,将对节点N5分配的装置索引值设为b。
(a5)节点N9使包P2的发送源亦即节点N5的装置索引值b、和网络NE2的网络索引值B包含于包P2所包含的有效载荷。由于对于节点N9来说的转送目的地装置是服务器,所以通过对处理后的有效载荷附加用于向服务器转送包的报头,来生成包P1。节点N9将包P1发送至服务器。
(a6)若服务器接收包P1,则同样地,在网络NE1中,对节点N9 分配装置索引值。在图2的例子中,节点N9的装置索引值是a。服务器将接收到的包的有效载荷中的索引值的组合、和用于确定将包发送至服务器的中继装置的信息,作为向生成了包中的数据的通信装置发送包时的转送所使用的信息(转送信息)来存储。在图2的例子中,服务器将包P1的有效载荷中的索引值的组合、节点N9的装置索引值a、以及网络NE1的网络索引值A,存储为向节点N3发送包时的转送信息。如表T1所示,将转送信息以与作为来自服务器的包的目的地的通信装置的标识符建立对应关系地进行存储。此外,通信装置的标识符是在工序 (a1)通信装置包含于有效载荷的信息。在图2的例子中,作为发送给节点N3的包的转送所使用的转送信息,按照从前端开始c、C、b、B、 a、A的顺序包含6个信息。
(a7)接下来,对转送信息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服务器在向节点 N3发送包时,使用表T1中保持的转送信息,能够决定包的目的地。例如,服务器使用从转送信息的末尾开始的两个信息a和A,能够将包含发送给节点N3的数据的包的转送目的地决定为节点N9。另外,服务器将转送信息与发送给节点N3的数据一起包含于有效载荷中,若删除服务器自身所使用的索引值的组合,则向节点N9作为转送信息,发送包含c、C、b、B的包。由于节点N9从有效载荷中的转送信息的末尾,得到装置索引值=b、网络索引值B,所以能够将包的转送目的地决定为节点N5。因此,节点N9在将节点N9所使用的索引值从有效载荷删除后,使用与协议β对应的报头将包转送给节点N5。节点N5由于接收到的包中的转送信息是装置索引值=c、网络索引值C,所以将包的转送目的地决定为节点N3。节点N5对删除了节点N5所使用的索引值后的有效载荷附上与协议γ对应的报头并发送至节点N3。
这样,中继装置能够使用用于在中继装置自身所属的网络中进行识别的索引值来确定包中所包含的数据的发送源。另外,用于表示装置索引值、网络索引值的比特数比用于记载中继装置等的地址的比特数小。因此,即使转送次数增加,与使用地址来指定转送目的地的情况相比,转送信息也难以增大,没有包中所包含的数据的量受到限制的可能性。因此,在实施方式的系统中,即使是协议不同的网络间的通信,也能够高效地收发数据。此外,只要在至少一个网络中对网络中的装置设定装置索引值,与指定路径中的全部的中继装置的地址的情况相比,路径的信息的通知所使用的比特数就变小。因此,也可以根据搭载于中继装置的存储器的容量、中继装置的处理能力,在路径中的一部分网络中将装置索引值设为与中继装置的地址相同的值。在将装置索引值设定为与地址相同的值的网络中,由于未创建对装置索引值和装置的地址建立对应关系的信息,所以需要很少的搭载于中继装置的存储器。
并且,在该系统中,由于由服务器侧的装置通知转送目的地的网络,所以各中继装置能够按照每个网络来对转送处理所使用的协议的信息进行管理。即,由于中继装置没有按照每个转送目的地来对转送处理所使用的协议、转送目的地进行存储,所以在转送处理时中继装置所保持的信息量也较少。此外,即使在邻接的网络间协议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
<装置构成>
图3表示中继装置10的构成的例子。在图3的例子中,示有对协议不同的两个网络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10的情况,但中继装置10能够对任意的数量的网络进行中继。
中继装置10具备收发部11(11a、11b)、包处理部20、转送信息处理部40(40a、40b)、调度器50、存储部60、应用程序处理部70。包处理部20具有转送处理部21(21a、21b)和路由表22(22a、22b)。转送信息处理部40具有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和发送源附加部42。调度器50具有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和决定部52。存储部60具备分配表61、转送目的地表62(62a、62b)。
收发部11在其它通信装置、中继装置10之间收发包。在这里,收发部11a收发包的装置所属的网络与收发部11b收发包的装置所属的网络不同。以下,将包含中继装置10经由收发部11a通信的装置的网络设为网络A,将包含经由收发部11b通信的装置的网络设为网络B。收发部11a将从网络A中的装置接收到的包输出至转送处理部21a,并将从转送处理部21a输入的包发送至其它装置。同样地,收发部11b将从网络B中的装置接收到的包输出至转送处理部21b,并将从转送处理部 21b输入的包发送至其它装置。
转送处理部21a将从收发部11a输入的包中的有效载荷、和报头中的发送源地址输出至发送源附加部42a。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报头是指网络层的报头。另外,转送处理部21a使用路由表22a来确定包含从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a输入的数据的包的转送目的地。路由表22a中保持有与网络A所包含的装置相关的路径信息。转送处理部21b与收发部11b、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b、发送源附加部42b之间也进行与转送处理部21a相同的处理。另外,路由表22b中包含有朝向网络B中的装置的路径信息,在利用转送处理部21b的转送处理时使用。
发送源附加部42a判定输入的有效载荷中是否包含有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在包含有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的情况下,发送源附加部42a从转送目的地表62a中获取与从转送处理部21a通知的装置的地址对应的索引值。在这里,转送目的地表62a是对网络A所包含的装置的地址和索引值建立了唯一对应关系的表,用于决定从服务器发送出的包的转送目的地。有关转送目的地表62的具体例,后述。
发送源附加部42a若从转送目的地表62a获取到索引值,则将获取到的索引值附加在转送信息的末尾。另一方面,在转送目的地表62a中未包含与从转送处理部21a通知的装置对应的索引值的情况下,发送源附加部42a决定针对通知的装置的索引值,并将决定的值附加在转送信息的末尾。并且,发送源附加部42a将决定出的索引值与从转送处理部 21a通知的装置的地址建立对应关系并登录至转送目的地表62a。若转送信息的追加处理结束,则发送源附加部42a将处理后的转送信息与数据一起输出至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另一方面,在包是从服务器发送出的情况下,发送源附加部42a不使转送信息变更,将数据和转送信息输出至决定部52。
此外,转送信息处理部40b从转送处理部21b输入了数据的情况下的处理与转送信息处理部40a从转送处理部21a输入了数据的情况下的处理相同。
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对被附于发送给服务器的包中的数据的转送信息,附加转送出包的网络的索引值。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例如,在与从发送源附加部42a输入的数据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转送信息的末尾,附加与收发部11a所属的网络(网络A)建立了对应关系的索引值。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若附加转送信息,则使用分配表61,来决定数据和转送信息的输出目的地。有关分配表61的具体例和转送源信息附加部 51的处理的详细内容,后述。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从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41a、41b)、应用程序处理部70的任意一个中选择数据的输出目的地,并将数据与转送信息一起输出至选择出的输出目的地。
决定部52从与输入的数据建立有对应关系的转送信息的末尾,提取网络索引值。决定部52使用得到的网络索引值,来决定数据和转送信息的输出目的地。若决定出数据的输出目的地,则决定部52将为了决定部52自身参照分配表61而使用的网络索引值从转送信息中删除。决定部52将删除了网络索引值后的转送信息,与数据一起输出至选择出的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
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b若从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输入数据和转送信息,则参照转送目的地表62b来决定输入的数据等的目的地。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b将从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输入的数据和转送信息与决定出的目的地的地址一起输出至转送处理部21b。另一方面,若从决定部52输入数据和转送信息,则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b将转送信息的末尾的装置索引值作为关键字,来检索转送目的地表62b,并将选中的装置决定为数据等目的地。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b将转送目的地表62b的检索所使用的装置索引值从转送信息中删除。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b将删除了装置索引值后的转送信息和数据,与使用转送目的地表62b决定出的装置的地址一起输出至转送处理部21b。此外,转送目的地确定部 41a若从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决定部52输入数据和转送信息,则使用转送目的地表62a来进行与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b相同的处理。
服务器、中继装置10以外的通信装置也能够采取与图3相同的结构。此外,在是服务器、中继装置10以外的通信装置的情况下,不进行包含有这些装置的网络中所使用的协议以外的协议的处理。因此,服务器或者中继装置10以外的通信装置各具备一个收发部11、转送处理部21、路由表22、转送信息处理部40、转送目的地表62。
应用程序处理部70使用应用程序来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在图3 的例子中,为了容易看图,以具备一个应用程序处理部70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但中继装置10所包含的应用程序处理部70的个数是任意的。另外,在中继装置10以外的通信装置、服务器中,应用程序处理部70的个数也是任意的。应用程序处理部70保持有能够唯一确定各个应用程序处理部70的标识符(模块ID)。有关模块ID的使用方法,后述。
图4表示硬件构成的例子。服务器、中继装置10、中继装置10以外的通信装置均具备处理器301、Read Only Memory(ROM:只读存储器)302、Random Access Memory(RAM:随机存储器)303、通信接口304、总线308。通信装置、中继装置10中,对通知给服务器的数据进行测定的装置还具备传感器306和执行器307。处理器301能够作为包含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中央处理器)的任意的处理电路。处理器301实现包处理部20、转送信息处理部40、调度器50、应用程序处理部70。
处理器301例如能够读入存储于ROM302的程序,并执行。RAM303 实现存储部60。RAM303也适当地存储通过处理器301的动作而得到的数据、处理器301的处理所使用的数据。通信接口304用于与其它装置的通信,作为收发部11来动作。总线308以相互能够收发数据的方式连接处理器301、ROM302、RAM303、通信接口304等各部件。包含中继装置10的通信装置例如可通过计算机等来实现。
<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方式的系统中的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在这里,在实施方式的系统中,包的收发在服务器与服务器以外的装置之间进行。因此,服务器以外的通信装置成为发送源的包的目的地是服务器。因此,例如,在不是服务器的节点N2与节点N4想要通信的情况下,节点N2 与节点N4经由服务器通信。
〔包格式〕
图5是表示包的格式的例子的图。如图5的F1所示,在网络中收发的包具备报头、发送源信息、数据以及转送信息。报头是与在输出该包的网络中使用的协议对应的格式的报头。例如,图2的节点N5从图 2的网络NE3接收的包的报头是使用协议γ,将目的地设定为节点N5 的报头。另一方面,节点N5输出至网络NE2的包的报头是使用协议β生成的报头。
发送源信息包含通信方向信息、发送源地址、发送源模块ID。通信方向信息是确定包是发送给服务器的包、还是发送给服务器以外的装置的包的哪一个的信息。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发送给服务器的包中,将通信方向信息的值设定为0,在发送给服务器以外的装置的包中,将通信方向信息的值设定为1。发送源地址是分配给生成了数据的装置的地址。
发送源地址是为了能够唯一确定系统中的装置而通过任意的方法决定出的地址。在以下的说明中,各装置中分配有在与包含于该装置所属的网络以外的网络的装置之间,也是不同的值,且在应用程序处理部 70中作为标识符来使用的地址。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一个例子,将对各装置在字母N的后面接有数字的字符串作为在应用程序处理部70中使用的标识符,并且也作为可设定为发送地址的值来使用。此外,由于发送源信息中的发送源地址是各装置的应用程序处理部70、调度器50 为了识别生成了数据的装置而使用的,所以也可以不是能够在实际的路由中应用的地址。换言之,发送源地址与路由所使用的协议没有关系,可使用系统整体中统一的方式,以应用程序处理部70、调度器50能够唯一确定系统内的装置的方式来设定。另外,应用程序处理部70中的处理不取决于包的转送所使用的协议。
转送信息是包的转送时所使用的路径信息。转送信息在发送给服务器的包的转送处理的过程中生成,用于发送给服务器以外的装置的包的转送路径的确定。因此,像图2的节点N5那样,若作为中继装置动作的装置接收F1所示的包,则如F2所示,对包中的转送信息进行变更。有关转送信息的生成、变更的具体例,后述。
〔网络的例子〕
图6表示分配表61的例子。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表的参照编号的后面,隔着下划线,记载保持有表的通信装置的符号的末尾所包含的数字。例如,在保持有节点N1的分配表61中,标有“61_1”这样的编号。同样地,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容易确定进行处理的装置,即使在是表以外的参照编号的情况下,也在参照编号的末尾,隔着下划线记载通信装置的符号的末尾的数字。例如,节点N1所保持的调度器50的参照编号为“50_1”,节点N5所保持的转送信息处理部40b的参照编号为“40b _5”。
在任何的装置所保持的分配表61中,都与索引值(index)建立对应关系地、储存有对应区域和指针。对应区域表示与索引值建立了对应关系的网络。对应区域用于发送给服务器的包的转送源的确定、从服务器发送出的包的转送目的地的确定。此外,示有在对应区域是应用程序处理部70的情况下,输入该装置自身成为目的地的数据。
各装置在分配表61中保持有默认(default)的对应区域。预先设定为若将默认的对应区域选择为包的输出目的地则默认的对应区域成为发送给服务器的包的转送路径。例如,在图6所示的网络中,节点 N10是服务器。于是,节点N5所保持的分配表61_5中的默认的对应区域是网络NE2。另外,节点N9所保持的分配表61_9中的默认的对应区域是网络NE1。像这样,被设定为即使在任意的网络中,若输出至该网络中的默认的对应区域,则包到达节点N10。
指针用于根据对应区域所参照的转送目的地表62的确定。在图7 中示有转送目的地表62和分配表61的对应例。例如,节点N1保持图 7中的分配表61_1和转送目的地表62_1。因此,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1、决定部52_1通过参照分配表61_1,能够决定包的输出目的地的网络。若决定出包的输出目的地的网络,则使用通过与决定出的网络建立了对应关系的指针的值确定的转送目的地表62,来确定转送目的地的装置。转送目的地表62有在初始状态下,不包含各网络中的默认路由以外的目的地,但在通信处理的过程中添加新的信息的情况。此外,是否能够向转送目的地表62追加新的信息的设定,由对该转送目的地表62进行管理的发送源附加部42预先识别。有关转送目的地表62的变更方法的例子,后述。
在转送目的地表62中,默认路由被设定为在选择了默认路由时包到达服务器。例如,从节点N1发送出的发送给服务器的包被经由节点 N5朝向网络NE2转送。因此,在节点N1所保持的分配表61_1中,将默认的转送目的地设定为节点N5。另外,在节点N5中,将与网络NE3对应的转送目的地表62a_5中的默认的转送目的地设定为节点N5 自身,将与网络NE2对应的转送目的地表62b_5中的默认的转送目的地设定为节点N9。
〔发送给服务器的包的转送处理〕
以下,参照图8,对发送给服务器的包的转送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图8示有节点N1向服务器(节点N10)发送了包的情况。此外,图8 以在网络NE3中装置索引值是与各装置的地址相同的值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b1)将节点N1中的传感器306_1的测定结果输入至应用程序处理部70_1。于是,应用程序处理部70_1生成用于对作为服务器动作的节点N10的应用程序处理部70_10通知传感器306_1的测定结果的数据。应用程序处理部70_1将数据与表示所生成的数据的目的地是服务器的信息一起输出至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1。
(b2)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1为了发送所生成的数据,而生成表示是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的发送源信息。由于数据是发送给服务器的,所以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1将通信方向信息设定为0。并且,为了表示数据是由节点N1的应用程序处理部70_1生成的,将分配给节点N1 的地址设定为发送源地址,并将发送源模块ID设定为分配给应用程序处理部70的索引值。此外,在这里,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1为了利用应用程序的等级来通知进行了数据的生成的装置是节点N1,而设定有发送源信息的发送源地址。因此,即使发送源信息中的地址是以未与协议α~γ的任意一个对应的形式来描述的,只要是能够在节点N1和节点N10的各个应用程序处理部70、调度器50中使用的标识符即可。
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1作为与从应用程序处理部70_1输入的数据等建立对应关系的转送信息,从分配表61_1获取与应用程序处理部 70_1建立了对应关系的索引值。如图6、图7所示,在分配表61_1 中,与应用程序处理部70建立了对应关系的索引值是0。因此,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1在转送信息中设定索引值=0。
接下来,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1使用分配表61_1,来决定包的输出目的地。包含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的包的输出目的地是分配表61 _1中的、与默认值建立有对应关系的对应区域。因此,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1将包的输出目的地设为网络NE3。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将数据、发送源信息、转送信息输出至进行在包的输出目的地中使用的协议的处理的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由于节点N1仅属于网络NE3,所以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1将数据、发送源信息、转送信息输出至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_1。并且,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1将与对应区域建立了对应关系的指针值也输出至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_1。在本例中,作为指针值,将Po1输出至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_1。
(b3)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_1为了将包发送至服务器,寻求网络 NE3中的包的转送目的地。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_1通过参照与从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1通知的指针值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转送目的地表62,来决定转送目的地。在本例中,由于通知了指针值=Po1,所以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_1参照转送目的地表62_1(图7)。由于发送源信息中包含有通信方向信息=0这样的信息,所以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_1将在转送目的地表62_1中设定为默认的转送目的地的节点指定为转送目的地。在图7的例子中,节点N5为转送目的地。因此,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_1将从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1输入的数据、发送源信息、转送信息,与表示目的地是节点N5的信息一起输出至转送处理部21_1。
转送处理部21_1根据协议γ生成表示目的地是节点N5的报头,并附加于包含从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_1输入的数据、发送源信息、转送信息的有效载荷。此时,转送处理部21_1适当地从路由表22获取用于网络NE3内的路由的信息。转送处理部21_1将得到的包P11输出至收发部11_1。收发部11_1将包P11朝向节点N5发送。在这里,将包P11中所包含的转送信息示于图8中的PF11。
(b4)包P11被转送至网络NE3中,从而被转送至节点N5。
(b5)节点N5的收发部11a_5接收包P11,并将包P11输出至转送处理部21a_5。转送处理部21a_5将包P11的有效载荷,与包P11 的发送源地址一起输出至发送源附加部42a_5。发送源附加部42a_5 判定输入的有效载荷的发送源信息所包含的通信方向信息是否表示发送给服务器。由于在包P11中,发送源信息中包含有通信方向信息=0 这样的信息,所以发送源附加部42a_5判定为是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的转送处理中。
在这里,由于在网络NE3中作为装置索引值使用与各装置的地址相同的值,所以对发送源附加部42a_5进行禁止朝向转送目的地表62a _5的新的信息的追加。于是,发送源附加部42a_5将从转送处理部 21a_5通知的地址本身追加在转送信息的末尾。因此,通过发送源附加部42a_5的处理,转送信息成为“0、N1”。发送源附加部42a_5将处理后的转送信息与数据以及发送源信息一起输出至转送源信息附加部 51a_5。
(b6)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5若从发送源附加部42a_5输入数据等,则确定发送源信息中的通信方向信息。由于包P11中的通信方向信息被设定为0,所以判定为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5获取到了转送至服务器的数据。因此,开始用于将转送源的网络索引值附加于转送信息的处理。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5根据分配表61_5(图7)确定经由输入了数据等的转送信息处理部40a_5通信的网络的索引值。在这里,由于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5从发送源附加部42a_5输入了数据等,所以与网络NE3建立有对应关系的网络索引值即2追加至转送信息。因此,转送信息如图8的PF12所示。
接下来,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5使用分配表61_5,来决定数据的输出目的地。由于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的输出目的地是分配表61_5 中的、与默认值建立有对应关系的对应区域,所以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 _5将包的转送目的地的网络决定为网络NE2。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 _5向决定包的转送目的地的网络中的包的目的地的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b_5,输出数据、发送源信息、转送信息。并且,转送源信息附加部 51_5也将与输出目的地的网络对应的指针值是Po2,输出至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b_5。
(b7)对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b_5通知指针值=Po2,并且被输入至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b_5的发送源信息中包含有通信方向信息=0 这样的信息。因此,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b_5将转送目的地表62b_5 (图7)中被设定为默认路由的转送目的地即节点N9,决定为网络NE2 中的目的地。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b_5将数据、发送源信息、转送信息PF12与表示包的目的地是节点N9的信息一起输出至转送处理部21b _5。转送处理部21b_5中的处理与在工序(b3)中叙述的转送处理部 21_1的处理相同,但转送处理部21b_5所使用的协议是协议β。以下,将由转送处理部21b_5的处理生成的包设为P12。包P12被经由收发部11b_5,在网络NE2中,朝向节点N9转送。
(b8)若节点N9接收到包P12,则将发送源是节点N5的情况通知给发送源附加部42a_9。另外,包P12中的数据、发送源信息、以及转送信息也被输入至发送源附加部42a_9。向发送源附加部42a_9输入发送源的信息、包P12中的数据、发送源信息、转送信息时所进行的处理与工序(b5)相同。
图9是对转送目的地表62的更新方法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节点N9接收到包P12时,节点N9中保持有转送目的地表62a_9和62b_9。另外,不对节点N9的发送源附加部42a_9进行禁止朝向转送目的地表62a_9的新的信息的追加的设定。
发送源附加部42a_9将从转送处理部21a_9通知的地址作为关键字,来检索转送目的地表62a_9中的信息。在本例中,进行以节点N5 的地址为关键字的检索。但是,由于转送目的地表62a_9中没有与节点N5建立了对应关系的索引值,所以未选中任何的条目。因此,发送源附加部42a_9以不成为与被登录至转送目的地表62a_9中的其它节点相同的索引值的方式生成与节点N5对应的索引值,并将节点N5的索引值登录至转送目的地表62a_9。例如,若发送源附加部42a_9将节点N5的索引值决定为1,则将转送目的地表62a_9更新为转送目的地表62c_9。
并且,发送源附加部42a_9将节点N5的索引值追加至转送信息的末尾。于是,通过发送源附加部42a_9的处理,转送信息成为“0、N1、 2、1”。发送源附加部42a_9将处理后的转送信息与数据以及发送源信息一起,输出至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9。
(b9)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9为了将获取到数据的网络的信息添加至转送信息,根据分配表61_9(图9)确定转送出数据的网络的索引值。在这里,由于从发送源附加部42a_9输入了数据等,所以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9将与网络NE2建立有对应关系的网络索引值即2 追加至转送信息。因此,转送信息如图8的PF13所示。
并且,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9使用从发送源附加部42a_9输入的发送源信息中的通信方向信息,判定为获取到了成为朝向服务器的转送对象的数据。于是,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9将与分配表61_9的默认值建立有对应关系的对应区域即网络NE1,决定为包的发送目的地。为了向网络NE1输出数据,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9将数据、发送源信息、转送信息输出至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b_9。并且,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9也将与输出目的地对应的指针值是Po4输出至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b_9。
(b10)对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b_9通知指针值=Po4,并且被输入至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b_9的发送源信息中包含有通信方向信息= 0这样的信息。因此,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b_9将在转送目的地表62b _9(图9)设定为默认路由的转送目的地即节点N10,决定为网络NE1 中的目的地。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b_9将数据、发送源信息、转送信息PF13,与表示包的目的地是节点N10的信息一起输出至转送处理部 21b_9。转送处理部21b_9中的处理与在工序(b3)中叙述的转送处理部21_1的处理相同,但转送处理部21b_9所使用的协议是协议α。以下,将通过转送处理部21b_9的处理生成的包设为P13。包P13被经由收发部11b_9,在网络NE1中,朝向节点N10转送。
(b11)若节点N10接收到包P13,则将表示发送源是节点N9的信息、包P13中的数据、发送源信息、转送信息输入至发送源附加部42 _10。在向发送源附加部42_10输入发送源的信息、包P13中的数据、发送源信息、转送信息时所进行的处理与工序(b5)相同。
图10表示在节点N10中进行的转送目的地表62的更新的例子。以下,在节点N10接收到包P13时,节点N10具有转送目的地表62_10a。另外,不对发送源附加部42_10进行禁止朝向转送目的地表62_10a 的新的信息的追加的设定。发送源附加部42_10在包P13的发送源即节点N9的地址未包含于转送目的地表62_10a中的情况下,与参照图 9说明的方法相同地、生成节点N9的索引值。并且,发送源附加部42 _10将节点N9的索引值登录至转送目的地表62。例如,若将节点N9 的索引值决定为2,则转送目的地表62_10a被更新为转送目的地表62 _10b。
并且,由于发送源附加部42_10将节点N9的索引值追加至转送信息的末尾,所以转送信息成为“0、N1、2、1、2、2”。发送源附加部42 _10将处理后的转送信息与数据以及发送源信息一起输出至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10。
(b12)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10为了将获取到数据的网络的信息添加到转送信息,将转送出数据的网络NE1的索引值添加到转送信息的末尾。索引值的确定方法与工序(b9)相同。因此,转送信息如图8 的PF14所示。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10使用从发送源附加部42_10 输入的发送源信息中的通信方向信息,判定为获取到了发送给服务器 (节点N10)的数据。于是,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10将与分配表61 _10的默认值建立有对应关系的对应区域即应用程序处理部70_10,决定为数据的输出目的地。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_10将数据、发送源信息、转送信息,输出至应用程序处理部70_10。应用程序处理部70 _10能够从输入的数据中获取节点N1的传感器306_1的测量结果,并适当地进行使用了测量结果的处理。并且,应用程序处理部70_10 使用得到的转送信息和发送源信息,对朝向节点N1的路径进行存储。
图11表示转送信息的存储方法的例子。在服务器中,应用程序处理部70将发送源信息中的发送源地址与发送源模块ID建立对应关系,并对转送信息进行存储。图11示有在工序(b12)中被输入至应用程序处理部70的信息D1、和应用程序处理部70所保持的表71。被输入至应用程序处理部70的信息D1是转送信息PF14、包P13所包含的数据、发送源信息。应用程序处理部70所存储的转送信息在发送来自服务器的包时,作为到目的地的装置的路径信息来使用。因此,在图11所示的表71中,在目的地地址栏,记载发送源信息中的发送源地址。同样地,目的地模块ID被设定为发送源信息中的发送源模块ID。因此,在应用程序处理部70中,目的地地址是节点N1的地址,并且作为在发送源模块ID是0时所使用的转送信息,记录转送信息PF14。
此外,在以上的说明中,为了简化,对在各装置中一个应用程序处理部70动作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应用程序的个数任意地对在各装置中动作的应用程序处理部70的个数进行变更。因此,发送源模块ID用于生成了数据的应用程序的确定。应用程序处理部70 _10不光记录发送源地址还与发送源模块ID建立对应关系地记录转送信息是为了也能够通过转送信息来确定使用利用转送信息来发送的数据的应用程序。
〔从服务器发送出的包的转送处理〕
参照图12,以节点N10向节点N1发送包的情况为例,对从服务器发送包的情况下的处理、从服务器发送出的包的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在图12的例子中,节点N10作为服务器动作。此外,以下说明的处理能够在服务器对过去接收过包的装置发送包的情况下进行。
(c1)节点N10的应用程序处理部70_10对从节点N1的传感器 306_1得到的测定值进行了处理的结果,决定进行针对节点N1的执行器307_1的操作。另外,在以下的例子中,通过对应用程序处理部70 _1请求针对执行器307_1的处理,节点N10能够间接地操作执行器 307_1。在该情况下,应用程序处理部70_10生成用于对应用程序处理部70_1请求执行器307_1的处理的数据等,并发送给节点N1的应用程序处理部70_1。并且,应用程序处理部70_10生成用于附于数据的发送源信息,并且检索表示目的地是节点N1的转送信息。发送源信息中,为了表示是发送给服务器以外的装置的包,而包含通信方向信息=1的信息。并且,应用程序处理部70_10对发送源信息中的发送源装置和发送源模块ID进行设定。
应用程序处理部70_10根据通过参照图11说明的方法存储的信息,确定目的地地址是分配给节点N1的标识符的条目。并且,应用程序处理部70_10还判定对在节点N1中对之后发送的包所包含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应用程序进行识别的模块ID是否与选中的条目的目的地模块ID一致。即,应用程序处理部70_10确定目的地地址与目的地模块ID的组合表示节点N1中的应用程序处理部70_1的条目中的转送信息PF14。应用程序处理部70将数据、发送源信息、确定出的转送信息PF14输出至决定部52_10。
(c2)决定部52_10获取从应用程序处理部70_10输入的转送信息的末尾所包含的网络索引值。此外,决定部52_10获取到的网络索引值是节点N10对包含从节点N1发送出的数据的包进行了处理时所附于的网络索引值。在图12的例子中,决定部52_10获取网络索引值= 1。决定部52_10通过将获取到的索引值作为关键字,来检索分配表61 _10(图10),来确定用于发送所输入的数据的网络。在图10的例子中,网络索引值=1对网络NE1和指针值=Po6建立有对应关系。决定部52 _10从转送信息中删除网络的确定时所使用的索引值。因此,转送信息成为“0、N1、2、1、2、2”。并且,决定部52_10将删除索引值后的转送信息,与数据以及发送源信息一起输出至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_10。此时,决定部52_10也将指针值=Po6一并通知给转送目的地确定部 41_10。
(c3)若从决定部52_10输入转送信息等,则转送目的地确定部 41_10将转送信息的末尾的装置索引值作为关键字,来检索与所通知的指针值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转送目的地表62。在这里,由于所通知的指针值是Po6,所以检索对象成为转送目的地表62_10b(图10)。由于获取到的转送信息的末尾的装置索引值是2,所以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_ 10将网络NE1中的节点N9决定为转送目的地。之后,由于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_10将转送目的地表62_10b的检索时所使用的装置索引值从转送信息中删除,所以转送信息成为如图12的PF13所示。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_10将转送信息PF13、数据、以及发送源信息,与表示包的目的地是节点N9的信息一起输出至转送处理部21_10。
转送处理部21_10根据协议α生成表示目的地是节点N9的报头,并附加于包含从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_10输入的数据、发送源信息、转送信息PF13的有效载荷,从而生成包P15。此时,转送处理部21_ 10适当地从路由表22_10获取网络NE1内的用于路由的信息。转送处理部21_10将得到的包P15输出至收发部11_10。收发部11_10将包 P15朝向节点N9发送。
(c4)节点N9的收发部11b_9接收包P15,并将包P15输出至转送处理部21b_9。转送处理部21b_9将有效载荷输出至发送源附加部 42b_9。并且,转送处理部21b_9从报头中提取包P15的发送源的信息,并通知给发送源附加部42b_9。
发送源附加部42b_9从输入的有效载荷中提取数据、发送源信息、以及转送信息,并判断发送源信息中的通信方向信息是否表示发送给服务器。由于包P15的发送源信息中包含有通信方向信息=1这样的信息,所以发送源附加部42b_9判断为是从服务器发送出的数据的转送处理中。因此,发送源附加部42b_9将从有效载荷得到的发送源信息、数据、以及转送信息PF13输出至决定部52_9。并且,由于发送源附加部42b_9在从服务器发送出的数据的转送处理中未创建路径信息,所以放弃从转送处理部21b_9通知的发送源的信息。
(c5)决定部52_9获取从发送源附加部42b_9输入的转送信息 PF13的末尾所包含的网络索引值。在这里,决定部52_9所获取的网络索引值是在节点N9接收到从节点N1发送出的发送给服务器的包时由决定部52_9附上的网络索引值。在图12的例子中,决定部52_9 获取网络索引值=2。决定部52_9使用获取到的索引值和分配表61_9 (图9),来确定向网络NE2发送包含数据的包、和有关网络NE2的转送目的地表62的指针值是Po5。并且,决定部52_9通过从转送信息 PF13中删除网络的确定时所使用的索引值,将转送信息更新为“0、N1、 2、1”。
用于向网络NE2发送数据的处理由转送信息处理部40a_9等来进行。因此,决定部52_9将更新后的转送信息与数据以及发送源信息一起输出至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a_9。此时,决定部52_9也将指针值= Po5一并通知给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a_9。
(c6)若输入转送信息等,则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a_9将转送信息的末尾的装置索引值作为关键字,来参照与所通知的指针值Po5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转送目的地表62c_9(图9)。由于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a _9从转送信息获取到的装置索引值是1,所以根据转送目的地表62c _9,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a_9将网络NE2中的节点N5决定为转送目的地。之后,由于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a_9将转送目的地的检索时所使用的装置索引值从转送信息中删除,所以转送信息成为如图12的 PF12所示。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a_9将转送信息PF12、数据、以及发送源信息,与表示包的目的地是节点N5的信息一起输出至转送处理部21a_9。
转送处理部21a_9中的处理与工序(c3)中的转送处理部21_10 的处理相同,但生成报头时所使用的协议是协议β。以下,将由转送处理部21a_9生成的包记载为包P16。包P16在网络NE2中,被收发部 11a_9朝向节点N5发送。
(c7)若节点N5接收到包P16,则进行与在工序(c4)中说明的节点N9中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因此,包P16中的有效载荷被输入至发送源附加部42b_5。发送源附加部42b_5判定输入的有效载荷中的通信方向信息是否表示是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由于包P16的发送源信息中包含有通信方向信息=1这样的信息,所以发送源附加部42b_5判定为是从服务器发送出的数据的转送处理中。因此,发送源附加部42b_ 5将从有效载荷得到的发送源信息、数据、以及转送信息PF13输出至决定部52_5。
(c8)决定部52_5获取从发送源附加部42b_5输入的转送信息 PF12的末尾所包含的网络索引值。在图12的例子中,决定部52_5获取网络索引值=2。决定部52_5使用获取到的索引值和分配表61_5 (图7),来确定向网络NE3发送包含数据的包、和网络NE3的转送目的地表62的指针值是Po3。并且,决定部52_5通过从转送信息PF12 中删除网络的确定时所使用的索引值,将转送信息更新为“0、N1”。
用于向网络NE3发送数据的处理由转送信息处理部40a_5等来进行。因此,决定部52_5将更新后的转送信息,与数据以及发送源信息一起输出至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a_5。
在这里,如在工序(b5)中说明的那样,决定部52_5预先存储有对发送源附加部42a_5进行禁止朝向转送目的地表62a_5的新的信息的追加的设定。在该情况下,由于节点N5未对网络NE3所包含的装置设定索引值,所以转送信息不包含索引值。因此,由于转送信息处理部 40a_5在决定转送目的地时不参照转送目的地表62a_5,所以决定部 52_5不将指针值通知给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a_5。
(c9)若输入转送信息等,则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a_5获取转送信息的末尾的信息。在这里,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a_5未对网络NE3中的装置设定索引值。因此,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a_5从转送信息中获取作为目的地的装置的地址。在图12的例子中,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a _5获取节点N1的地址。并且,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a_5通过从转送信息中删除节点N1的地址,将转送信息更新为PF11。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a_5将转送信息PF11、数据、以及发送源信息,与表示包的目的地是节点N1的信息一起输出至转送处理部21a_5。
转送处理部21a_5中的处理与工序(c3)中的转送处理部21_10 的处理相同,但生成报头时所使用的协议是协议γ。以下,将由转送处理部21a_5生成的包记载为包P17。包P17在网络NE3中,被收发部 11a_5朝向节点N1发送。
(c10)节点N1接收包含有转送信息P11的包。转送目的地确定部 41_1若使用发送源信息判定为接收到来自服务器的包,则将包的有效载荷输出至决定部52_1。决定部52_1使用转送信息P11和分配表61 _1,将数据输出至应用程序处理部70_1。因此,应用程序处理部70 _1能够对由应用程序处理部70_10生成的数据进行处理。应用程序处理部70_1对来自应用程序处理部70_10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适当地进行针对执行器307_1的处理。
图13是对转送信息处理部40的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图13中示有在向转送信息处理部40输入了从其它装置接收到的包中的数据的情况下进行的处理的例子。此外,图13是处理的一个例子,例如,步骤S3和S4也可以相互更换顺序。发送源附加部42经由收发部 11、转送处理部21,获取接收包的有效载荷、和接收包的发送源的地址 (步骤S1)。发送源附加部42使用发送源信息中的通信方向信息,来判定获取到的有效载荷中是否包含有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步骤S2)。在获取到的有效载荷中包含有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的情况下,发送源附加部42判定转送目的地表62中是否包含有发送源的索引值(在步骤 S2中为“是”)。在转送目的地表62中没有与发送源建立了对应关系的索引值的情况下,发送源附加部42将与发送源对应的索引值追加至转送目的地表62(步骤S3)。并且,发送源附加部42向转送信息追加与发送源的装置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装置索引值(步骤S4)。之后,发送源附加部42将发送源信息、数据、更新后的转送信息输出至调度器50(步骤S5)。另一方面,在获取到的有效载荷中未包含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的情况下,发送源附加部42将发送源信息、数据、更新后的转送信息输出至调度器50(在步骤S2中为“否”,步骤S5)。
图14是对调度器50中的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调度器50 获取接收包的有效载荷中所包含的发送源信息、数据、转送信息。在这里,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等由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来获取,被从服务器发送至服务器以外的装置的包所包含的数据等由决定部52来获取(步骤S11、S12)。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将包含包的发送源的网络的网络索引值追加到转送信息的末尾(在步骤S12中为“是”,步骤S13)。并且,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判定本节点是否是服务器(步骤S14)。在这里,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对于本节点是否是服务器,通过在分配表61 中被设定为默认的对应区域是否是应用程序处理部70来判定。在本节点不是服务器的情况下,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将所输入的发送源信息、数据、更新后的转送信息输出至与分配表61的被视为默认的对应区域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在步骤S14中为“否”,步骤 S17)。另一方面,在本节点是服务器的情况下,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将所输入的发送源信息、数据、更新后的转送信息,输出至应用程序处理部70(在步骤S14中为“是”,步骤S18)。
另一方面,决定部52从与由服务器生成的数据一起被发送出的转送信息的末尾获取索引值,并将获取到的索引值从转送信息中删除(在步骤S12中为“否”,步骤S15)。决定部52使用获取到的索引值,来判定是否获取到了发送给本节点的数据(步骤S16)。在这里,决定部52 对于是否是发送给本节点的数据,通过与获取到的索引值对应的对应区域是否是应用程序处理部70来判定。在索引值在分配表61中与应用程序处理部70建立有对应关系的情况下,决定部52判定为获取到了发送给本节点的数据,并将发送源信息和数据输出至应用程序处理部70(在步骤S16中为“是”,步骤S19)。另一方面,在索引值在分配表61中未与应用程序处理部70建立有对应关系的情况下,决定部52向与获取到的索引值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输出数据和更新后的转送信息(在步骤S16中为“否”,步骤S20)。
图15是对转送接收包中的数据时的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从决定部52或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1获取数据、发送源信息、转送信息(步骤S31)。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使用发送源信息中的通信方向信息,来判定是否输入了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步骤 S32)。在获取到的有效载荷中未包含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的情况下,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从转送信息的末尾获取索引值,并将获取到的索引值从转送信息中删除(在步骤S32中为“否”,步骤S33)。并且,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将与获取到的索引值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装置指定为目的地,并将发送源信息、数据、转送信息输出至转送处理部21。转送处理部21将发送给从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通知的装置的报头附于有效载荷,并进行经由了收发部11的发送处理(步骤S34)。此外,有效载荷中包含有发送源信息、数据、转送信息。另一方面,在获取到的有效载荷中包含有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的情况下,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将在转送目的地表62中设定为默认的装置指定为目的地,并将包含数据、转送信息等的有效载荷输出至转送处理部21(步骤S35)。因此,通过转送处理部21等的处理,向在转送目的地表62中被设定为默认的装置,发送包。
像这样,对网络间进行中继的装置能够使用包中所包含的索引值来确定转送目的地的网络、和转送目的地的网络中的包的目的地。换言之,由于从服务器侧的装置向对网络间进行中继的装置通知转送目的地的网络,所以中继装置能够按照每个邻接的网络对转送处理所使用的协议的信息进行管理。因此,由于中继装置没有按照每个转送目的地来对转送处理所使用的协议、转送目的地进行存储,所以在转送处理时中继装置所保持的信息量较少。
另外,由于在转送信息中,代替装置的地址而使用装置索引值,所以使用转送信息,与使用中继装置等地址来指定路径的整体的情况相比,路径的信息的通知所使用的比特数较小。因此,使用转送信息,与使用中继装置等的地址来指定路径的整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一个包中所包含的数据的量。因此,在实施方式的系统中,即使是协议不同的网络间的通信,也能够高效地收发数据。
此外,在以上的例子中,以具备传感器306的装置对服务器通知测定值,并基于来自服务器的包来进行针对执行器307的处理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这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在用于其它用途的包的收发中,也可同样地进行转送处理。
<应用例>
图16表示使用了3个不同的协议的系统的具体例。此外,在图16 中,在全部的网络中,设定有与装置的地址不同的装置索引值。在图16 中,系统中包含有服务器81、网关(GW)83、仪表箱85、仪表86 (86a~86c)。在服务器81与网关83之间具有IP网络82,在网关83 与仪表箱85之间具有自组织网络84。在这里,在图16中,为了容易观看服务器81、网关83,将服务器81和网关83画在网络之外,但服务器81包含于IP网络82。并且,网关83的端口中的至少一个属于IP 网络82,网关83的端口的另一个包含于自组织网络84。并且,在仪表箱85与仪表86a~86c之间,进行基于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Transmitter(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的通信。
图17、图18是表示包的格式的转换例的图。以下,参照图17和图18,示有在进行了从仪表86c向服务器81的包的发送后,服务器81 使用转送信息向仪表86c发送包的情况下的包的转换的例子。
(d1)服务器81的应用程序处理部70_81若生成发送给仪表86c 的数据,则生成发送源信息。并且,应用程序处理部70_81检索与仪表86c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转送信息,并将得到的转送信息,与所生成的数据以及发送源信息一起输出至决定部52_81。在以下的说明中,所得到的转送信息从前端开始依次包含有以下的信息要素。
仪表86c的应用程序的索引值
仪表86c的装置索引值
基于UART的仪表箱85与仪表86c之间的网络的索引值
仪表箱85的装置索引值
自组织网络84的网络索引值
网关83的装置索引值
IP网络82的网络索引值
(d2)决定部52_81通过从由应用程序处理部70_81输入的转送信息获取末尾的网络索引值,确定将所输入的数据发送至IP网络82。决定部52_81通过按照发送源信息、数据、转送信息的顺序对它们进行连接,来生成发送包的有效载荷。此时,决定部52_81在生成有效载荷时使用删除了所使用的网络索引值后的转送信息。决定部52_81 将生成的有效载荷输出至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_81。转送目的地确定部 41_81获取的有效载荷中的转送信息的要素从前端开始如下。
仪表86c的应用程序的索引值
仪表86c的装置索引值
基于UART的仪表箱85与仪表86c之间的网络的索引值
仪表箱85的装置索引值
自组织网络84的网络索引值
网关83的装置索引值
(d3)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_81由于转送信息的末尾是网关83 的装置索引值,所以将发送的包的目的地决定为网关83。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_81在从输入的有效载荷的转送信息中删除了网关83的装置索引值后,将有效载荷输出至转送处理部21_81。转送处理部21_81为了进行朝向网关83的包的发送,在有效载荷的前端附上Ether报头和 IP报头,并经由收发部11_81发送至网关83。
(d4)网关83经由与IP网络82连接的端口接收来自服务器的包。用于与IP网络82之间的通信的包处理部20b_83将删除了Ether报头和IP报头后的有效载荷输出至用于与IP网络82之间的通信的发送源附加部42b_83。发送源附加部42b_83若使用通信方向信息判定为接收到从服务器发送出的包,则将有效载荷输出至决定部52_83。
(d5)决定部52_83获取的有效载荷中的转送信息的要素从前端开始如下。
仪表86c的应用程序的索引值
仪表86c的装置索引值
基于UART的仪表箱85与仪表86c之间的网络的索引值
仪表箱85的装置索引值
自组织网络84的网络索引值
因此,决定部52_83由于转送信息的末尾是自组织网络84的网络索引值,所以将输入的有效载荷输出至用于与自组织网络84的通信的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a_83。此时,决定部52_83由于从有效载荷中删除自组织网络84的网络索引值,所以将以下的转送信息输出至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a_83。
仪表86c的应用程序的索引值
仪表86c的装置索引值
基于UART的仪表箱85与仪表86c之间的网络的索引值
仪表箱85的装置索引值
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a_83由于转送信息的末尾是仪表箱85的装置索引值,所以将发送的包的目的地决定为仪表箱85。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a_83在从输入的有效载荷的转送信息删除了仪表箱85的装置索引值后,将有效载荷输出至转送处理部21a_83。
(d6)转送处理部21a_83为了进行朝向仪表箱85的包的发送,在有效载荷的前端附上802.11报头和特设报头,并经由收发部11a_83 发送至仪表箱85。
(d7)仪表箱85经由与自组织网络84连接的端口来接收包。用于与自组织网络84之间的通信的包处理部20b_85将删除了802.11报头和特设报头后的有效载荷,输出至用于与自组织网络84之间的通信的发送源附加部42b_85。发送源附加部42b_85若使用通信方向信息判定为接收到从服务器发送出的包,则将有效载荷输出至决定部52_ 85。决定部52_85获取的有效载荷中的转送信息的要素从前端开始如下。
仪表86c的应用程序的索引值
仪表86c的装置索引值
基于UART的仪表箱85与仪表86c之间的网络的索引值
(d8)决定部52_85由于转送信息的末尾是基于UART的仪表箱85与仪表86c之间的网络的索引值,所以输出至用于与输入的仪表 86c的通信的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a_85。此时,由于决定部52_85从有效载荷删除基于UART的仪表箱85与仪表86c之间的网络的索引值,所以将以下的转送信息输出至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a_85。
仪表86c的应用程序的索引值
仪表86c的装置索引值
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a_85由于转送信息的末尾是仪表86c的装置索引值,所以将发送的包的目的地决定为仪表86c。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1a_85在从输入的有效载荷的转送信息中删除了仪表86c的装置索引值后,将有效载荷输出至转送处理部21a_85。
(d9)转送处理部21a_85为了进行朝向仪表86c的包的发送,在有效载荷的前端附上UART报头,并经由收发部11发送至仪表86c。
(d10)仪表86c经由与仪表箱85连接的端口接收包。用于与仪表箱85之间的通信的包处理部20_86c将删除了UART报头后的有效载荷,输出至用于与仪表箱85之间的通信的发送源附加部42_86c。发送源附加部42_86c若使用通信方向信息判定为接收到从服务器发送出的包,则将有效载荷输出至决定部52_86c。决定部52_86c获取的有效载荷中的转送信息的要素是仪表86c的应用程序的索引值。因此,决定部52_86c从有效载荷中除去发送源信息和转送信息,并将数据输出至应用程序处理部70_86c。
<其它>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以下对其几个例子进行描述。
在上述说明中,以每当在网络间对发送给服务器的包进行中继时,进行中继处理的装置在转送信息的末尾附上网络索引值和装置索引值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追加网络索引值和装置索引值的位置也可以是转送信息的前端。于是,在作为从服务器侧发送的包的路径信息来使用时,越是来自服务器的跳数较小的中继装置10,越使用转送装置的前端侧的信息,来进行转送处理。
在图3中,将包处理部20所包含的各转送处理部21所使用的路由表22图示在转送处理部21的外部,但保持路由表22的位置可以根据协议进行各种变形。例如,路由表22可以根据协议保持在转送处理部21的内部。并且,在路由中使用两种协议的情况下等,也可以使用处于包处理部20的路由表22和保持于转送处理部21的内部的路由表 22这两种。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中继装置;11…收发部;20…包处理部;21…转送处理部; 22…路由表;40…转送信息处理部41…转送目的地确定部;42…发送源附加部;50…调度器;51…转送源信息附加部;52…决定部;60…存储部;61…分配表;62…转送目的地表;70…应用程序处理部;81…服务器;82…IP网络;83…网关;84…自组织网络;85…仪表箱;86…仪表; 301…处理器;302…ROM;303…RAM;304…通信接口;306…传感器; 307…执行器;308…总线。

Claims (12)

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
中继装置,其存储识别作为包含发送给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数据的包的转送目的地的转送目的地装置的信息,并对包含所述转送目的地装置的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所述中继装置具备:
生成部,其若从所述第二网络中的发送源接收到包含发送给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数据的第一数据包,则生成在所述中继装置从所述第二网络所包含的装置中确定所述发送源时使用的装置索引值,且所述装置索引值以比被分配给所述发送源的地址少的比特数来表示;以及
发送部,其将对所述第一数据包附加了所述装置索引值和识别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索引值的第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转送目的地装置,且所述第二网络索引值以比所述第二网络的识别符少的比特数来表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转送部,该转送部将以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作为所述转送目的地装置来存储的第一中继装置对从第二中继装置接收到的第三数据包附加了用于确定所述第二中继装置的第二装置索引值与第二网络索引值的组合的第四数据包转送至所述信息处理装置,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具备:
接收部,其接收所述第四数据包;以及
存储部,其将在包含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网络中识别所述第一中继装置时使用的第一装置索引值、识别包含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网络的第一网络索引值以及所述组合作为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到生成了所述接收包中的数据的通信装置的路径的信息来存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具备:
第一决定部,其使用所述第一装置索引值和所述第一网络索引值,将包含发送给生成了所述第三数据包中的数据的通信装置的发送数据的发送包的转送目的地决定为所述第一中继装置;以及
生成部,其生成包含有所述发送数据和所述组合的第一发送包,
所述第一中继装置具备:
第二决定部,其若接收到所述第一发送包,则使用所述组合中的所述第二网络索引值来决定从所述第一发送包删除了所述组合的第二发送包的转送目的地的网络,
确定部,其使用所述第二装置索引值,将所述第二中继装置确定为所述第二发送包的转送目的地,
所述发送部将所述第二发送包朝向所述第二中继装置发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一中继装置之间的通信使用第一协议来进行,所述第一中继装置与所述第二中继装置之间的通信使用第二协议来进行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发送包包含所述组合、所述发送数据、与所述第一协议对应的第一报头,
所述第二决定部使用所述组合中的所述第二网络索引值来决定在所述发送数据的转送时使用与所述第二协议对应的第二报头,
所述确定部使用所述第二装置索引值,将所述第二报头中的目的地确定为所述第二中继装置,
所述第二发送包被使用所述第二报头发送至所述第二中继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继装置具备的所述生成部以所述第二装置索引值的位长度比所述第二中继装置的地址的位长度短的方式,生成所述第二装置索引值。
6.一种中继装置,是对多个网络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存储部,其存储识别作为包含发送给信息处理装置的数据的包的转送目的地的转送目的地装置的信息;
附加部,其若从与包含所述转送目的地装置的第一网络不同的第二网络中的发送源接收到包含发送给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数据的第一数据包,则生成在所述中继装置从所述第二网络所包含的装置中确定所述发送源时使用的装置索引值,并且将所述装置索引值附加到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装置索引值以比被分配给所述发送源的地址少的比特数来表示;以及
收发部,其将对附加了所述装置索引值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附加了识别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索引值的第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转送目的地装置,且所述第二网络索引值以比所述第二网络的识别符少的比特数来表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部接收第一发送包,该第一发送包包含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给生成了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数据的通信装置的发送数据、所述装置索引值、以及所述网络索引值,
所述中继装置具备:
决定部,其使用所述网络索引值,将转送从所述第一发送包删除了所述装置索引值和所述网络索引值的第二发送包的网络决定为所述第二网络;
确定部,其使用所述装置索引值,将所述第二发送包的目的地确定为所述发送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网络中的通信使用第一协议来进行,所述第二网络中的通信使用第二协议来进行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发送包包含所述装置索引值、所述网络索引值、所述发送数据、以及与所述第一协议对应的第一报头,
所述决定部使用所述网络索引值来决定在所述发送数据的转送时使用与所述第二协议对应的第二报头,
所述确定部使用所述装置索引值,确定所述第二报头中的目的地是所述发送源。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加部以所述装置索引值的位长度比对所述发送源分配的地址的位长度短的方式,生成所述装置索引值。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可读程序使对多个网络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进行以下处理:
从与包含作为包含发送给信息处理装置的数据的包的转送目的地的转送目的地装置的第一网络不同的第二网络中的发送源,接收包含发送给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数据的第一数据包,
生成所述中继装置从所述第二网络包含的装置中确定所述发送源时使用的装置索引值,且所述装置索引值以比被分配给所述发送源的地址少的比特数来表示,
将对所述第一数据包附加了所述装置索引值和识别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索引值的第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转送目的地装置,且所述第二网络索引值以比所述第二网络的识别符少的比特数来表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中继装置进行以下处理: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接收第一发送包,该第一发送包包含发送给生成了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数据的通信装置的发送数据、所述装置索引值、以及所述网络索引值,
使用所述网络索引值,将转送从所述第一发送包中删除了所述装置索引值和所述网络索引值的第二发送包的网络决定为所述第二网络,
使用所述装置索引值,确定所述第二发送包的转送目的地。
12.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多个网络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进行以下处理:
从与包含作为包含发送给信息处理装置的数据的包的转送目的地的转送目的地装置的第一网络不同的第二网络中的发送源,接收包含发送给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数据的第一数据包,
生成在所述中继装置从所述第二网络所包含的装置中确定所述发送源时使用的装置索引值,且所述装置索引值以比被分配给所述发送源的地址少的比特数来表示,
将对所述第一数据包附加了所述装置索引值和识别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索引值的第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转送目的地装置,且所述第二网络索引值以比所述第二网络的识别符少的比特数来表示。
CN201480076477.6A 2014-03-31 2014-03-31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中继装置以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的存储介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631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59514 WO2015151184A1 (ja) 2014-03-31 2014-03-31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中継装置、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3199A CN106063199A (zh) 2016-10-26
CN106063199B true CN106063199B (zh) 2019-04-09

Family

ID=54239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647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63199B (zh) 2014-03-31 2014-03-31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中继装置以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的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47798B2 (zh)
JP (1) JP6195014B2 (zh)
CN (1) CN106063199B (zh)
WO (1) WO20151511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04550B1 (en) * 2016-01-14 2020-06-17 Fujitsu Limited Server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program
WO2017203905A1 (ja) * 2016-05-27 2017-11-30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ネットワークハブ、転送方法及び車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WO2019021404A1 (ja) * 2017-07-26 2019-01-31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ネットワーク監視器
JP7136893B2 (ja) * 2018-06-14 2022-09-13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JP2021049720A (ja) * 2019-09-25 2021-04-01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US20240088723A1 (en) * 2022-09-13 2024-03-14 Nucurrent, Inc. Pulsed Power for Thermal Mitigation in Wireless Power and Data Transfer System
US11973355B1 (en) 2022-09-13 2024-04-30 Nucurrent, Inc. Software based thermal mitigation for wireless power and data transfer systems
US20240088712A1 (en) * 2022-09-13 2024-03-14 Nucurrent, Inc. Wireless Power and Data Transfer System with Communications Interval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1534A (en) * 1995-10-31 1998-07-14 Novel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path
US6131124A (en) * 1997-02-24 2000-10-10 Yazaki Corporation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is method
US6437692B1 (en) * 1998-06-22 2002-08-20 Statsignal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remote devices
CN101662456A (zh) * 2008-08-25 2010-03-03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发放终端业务的方法和系统
WO2012120515A2 (en) * 2011-03-10 2012-09-13 Elta Systems Ltd An ip base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advanced tunnels and encapsulation methods useful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CN103338213A (zh) * 2013-07-19 2013-10-02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本地设备与ims网络互通的方法、系统及接入网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21784B2 (ja) * 1998-05-27 2005-11-30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送信装置、中継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JP4285420B2 (ja) * 2005-02-22 2009-06-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センサネット管理システム
JP4973598B2 (ja) * 2008-05-27 2012-07-11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JP2011004096A (ja) * 2009-06-17 2011-01-06 Ueda Japan Radio Co Ltd 無線通信ポーリングシステム
JP5387239B2 (ja) 2009-08-31 2014-01-15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
JP5035480B1 (ja) 2012-01-27 2012-09-2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中継装置、データ送信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1534A (en) * 1995-10-31 1998-07-14 Novel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path
US6131124A (en) * 1997-02-24 2000-10-10 Yazaki Corporation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is method
US6437692B1 (en) * 1998-06-22 2002-08-20 Statsignal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remote devices
CN101662456A (zh) * 2008-08-25 2010-03-03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发放终端业务的方法和系统
WO2012120515A2 (en) * 2011-03-10 2012-09-13 Elta Systems Ltd An ip base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advanced tunnels and encapsulation methods useful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CN103338213A (zh) * 2013-07-19 2013-10-02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本地设备与ims网络互通的方法、系统及接入网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352852A1 (en) 2016-12-01
WO2015151184A1 (ja) 2015-10-08
US10447798B2 (en) 2019-10-15
JP6195014B2 (ja) 2017-09-13
CN106063199A (zh) 2016-10-26
JPWO2015151184A1 (ja) 2017-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3199B (zh)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中继装置以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的存储介质
CN105262681B (zh) 分布式路由架构
CN103051629B (zh) 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中数据处理的系统、方法和节点
CN104009920B (zh) 数据源移动的处理方法、转发报文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0413290C (zh) 设置边界网关协议路由选择通知功能的方法
CN102035735A (zh) 用于提供转发信息和服务质量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KR20130140932A (ko) 네트워크 경로 계산장치, 콘텐츠 요청노드, 중계노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정보 중심 네트워크 시스템과 이를 이용한 네트워크 경로 계산방법
JP6544401B2 (ja) パケット転送装置、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203904A (ja) 方法、コンテンツベースルータ、コンテンツベースネットワーク
EP1251657A3 (en) Implementing managed networks services for custormers with duplicate IP networks
CN105556916B (zh) 网络流的信息统计方法和装置
CN107534613A (zh) 使用子树标识符的多区域源路由组播
CN112671641B (zh)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0556048C (zh) 一种向量数据通信网上建立向量连接的方法
CN106464600B (zh) 用于在第3层网络中提供拥塞通知的系统和方法
CN104079489B (zh) 网络中继装置
CN109639579A (zh) 组播报文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02035738A (zh) 一种获取路由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5991793A (zh) 报文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63195B (zh) 一种传输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JP2000106572A (ja) アドレス変換方法及び装置
CN101171802B (zh) 网络节点,网络,产生在网络中传送信息的对应关系产生方法
CN104486229A (zh) 一种实现vpn网络报文转发的方法及设备
US10536368B2 (en) Network-aware routing in 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ing
CN108965479A (zh) 一种基于内容中心网络的域协同缓存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