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1637A - 用于冷却段的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冷却段的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1637A
CN106061637A CN201480063121.9A CN201480063121A CN106061637A CN 106061637 A CN106061637 A CN 106061637A CN 201480063121 A CN201480063121 A CN 201480063121A CN 106061637 A CN106061637 A CN 1060616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d piece
cooling
chiller
section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31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61637B (zh
Inventor
K.维恩兹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rman Co Ltd Of Primary Me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German Co Ltd Of Primary Me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9641529&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6061637(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rman Co Ltd Of Primary Me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erman Co Ltd Of Primary Me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cation of CN106061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1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61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16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74Temperature control, e.g. by cooling or heating the rolls or the product
    • B21B37/76Cooling control on the run-out 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45/00Devices for surface or other treatment of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45/02Devices for surface or other treatment of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for lubricating, cooling, or cleaning
    • B21B45/0203Cooling
    • B21B45/0209Cooling devices, e.g. using gaseous coolants
    • B21B45/0215Cooling devices, e.g. using gaseous coolants using liquid coolants, e.g. for sections, for tubes
    • B21B45/0218Cooling devices, e.g. using gaseous coolants using liquid coolants, e.g. for sections, for tubes for strips, sheets, or p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1/00Process control or regulation for heat treatments
    • C21D11/005Process control or regulation for heat treatments for coo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52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wires; for strips ; for rods of unlimited length
    • C21D9/54Furnaces for treating strips or wire
    • C21D9/56Continuous furnaces for strip or wire
    • C21D9/573Continuous furnaces for strip or wire with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5/00Handling or treating discharged material; Supports or receiving chambers therefor
    • F27D15/02Cooling
    • F27D15/0206Cooling with means to convey the char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2261/00Product parameters
    • B21B2261/20Temper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74Temperature control, e.g. by cooling or heating the rolls or the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Metal Rolling (AREA)
  • Metal Rolling (AREA)
  • Control Of Heat Treatment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平面轧件(1)被输送过冷却段(2),使得轧件(1)的区段(15)依次经过冷却装置(6、7)的作用区域(8、9)。所述区段(15)配设有虚拟的轧件点(P)。在将所述区段(15)输送过冷却段(2)期间利用工作循环(δt')来实施对区段(15)的跟踪。根据配属于用于冷却装置(6、7)的相应的轧件点(P)的实际冷却功率(mi)来控制所述冷却装置(6、7)。由此处于各个冷却装置(6、7)的作用区域(8、9)中的区段(15)分别被加载各自的冷却介质量。所述冷却装置(6、7)被分成开启的冷却装置和未开启的冷却装置。分别反复地选取虚拟的轧件点(P)。在相应的区段(15)从初始位置(xA)达到下一个开启的冷却装置(6、7)的作用区域(8、9)之前,确定相应的轧件点(P)在初始位置(xA)处所具有的状态(E)。

Description

用于冷却段的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平面轧件进行冷却的、冷却段用的运行方法,
- 其中所述冷却段具有多个冷却装置,
- 其中所述轧件被输送过所述冷却段,从而所述轧件的区段依次经过所述冷却装置的作用区域,
- 其中所述轧件的区段分别配设有虚拟的轧件点,
- 其中在将所述轧件的区段输送过所述冷却段期间利用工作循环(Arbeitstakt)实施对所述轧件的区段的跟踪,并且根据配属于用于各个冷却装置的相应的轧件点的实际冷却功率来控制所述冷却装置,并且由此所述轧件的处于各个冷却装置的作用区域中的区段分别被加载各自的冷却介质量,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机器编码,所述机器编码能由用于冷却段的控制装置执行,其中所述机器编码通过所述控制装置的执行引起了:所述控制装置根据这种运行方法来运行所述冷却段。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冷却段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利用这种计算机程序来编程。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平面轧件进行冷却的冷却段,
- 其中所述冷却段具有多个冷却装置,借助所述冷却装置分别为所述轧件的处于各个冷却装置的作用区域内的区段加载各自的冷却介质量,
- 其中所述冷却段具有输送装置,由所述输送装置将所述轧件输送过所述冷却段,使得所述轧件的区段依次经过所述冷却装置的作用区域,
- 其中所述冷却段具有这种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按照这种运行方法来运行所述冷却段。
背景技术
在由金属制造平面轧件时,在生产线中进行辊轧之后大多在冷却段中进行冷却。在所述冷却段中,平面轧件以预先给定的方式进行冷却。通过冷却,特别是影响了平面轧件的材料特性。为了获得特别有利的材料特性,在多种情况下,仅在冷却段的出口处调节温度是不足的。更确切地说在多种情况下要调节温度(或热焓或另一种针对能函表征的参量)的精确定义的走向。平面轧件例如可以是金属带、特别是钢带。替选地可以涉及厚板材(英语:plate)。
为了冷却平面轧件,所述冷却段具有多个能单独控制的冷却装置,通过所述冷却装置为所述轧件加载冷却介质(通常液态冷却介质,大多为水或具有添加物的水)。在某些情况下,通过所述冷却装置仅为所述轧件的上侧加载冷却介质。在其它情况下,通过冷却装置的第一部件为轧件的上侧并且通过冷却装置的第二部件为其下侧加载冷却介质。所述冷却装置能连续地进行调节或具有切换阀(开关)。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不同的用于运行冷却段的方法。
例如由EP 0 997 203 B1或相应的US 6 185 970 B1中已知,连续地计算和观察金属带在冷却段的长度上的的温度状态,将所述温度曲线与参考温度曲线进行比较,并且单独地调整在冷却段长度上的调节偏差。
由DE 199 63 186 A1或相应的US 2003/0 089 431 A1已知,针对所述轧件点分别预先给定一个本身的时间冷却曲线,对经由冷却段的轧件点进行跟踪,并且分别根据下述轧件点的时间冷却曲线来操控冷却装置,各个冷却装置刚好作用于所述轧件点。
由EP 2 361 699 A1或相应的US 2012/0 318 478 A1已知一种用于冷却厚板材的方法,其中借助冷却来调整所述厚板材在所述冷却段的出口处或之后的预先给定的目标状态。在这种方法中,特别是将施加的冷却介质量针对性地分成从上部和从下部施加到所述厚板材上的分量。通过这种措施特别是要反作用于厚板材的不平整性。所述冷却装置被单独地操控。
特定的钢对时间冷却曲线具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其必须部分地以相对于较低的温度进行冷却。然而在温度低于约350℃时,通常将冷却介质与轧件的表面分开的汽膜断裂。由此从轧件至冷却介质的热传递完全非线性。所述工艺难以模型化,引起了尤其在轧件的上侧和下侧之间的明显不均的冷却,并且甚至部分地导致了被冷却的轧件的塑性变形。由此,所述轧件的质量受到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可能性,借助其能改进地运行冷却段。
所述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的特征的用于冷却段的运行方法来实现。所述运行方法的有利的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2至16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开头所述类型的运行方法通过下述方式来设计,
- 所述冷却装置被分成开启的冷却装置和未开启的冷却装置,
- 其中分别反复地(iterativ)选取虚拟的轧件点,关于各个虚拟的轧件点,在真实的轧件的相应的区段从预先给定的初始位置到达下一个开启的冷却装置的作用区域之前执行下述步骤:
-- 确定状态,所述轧件的相应的区段在所述冷却段的初始位置处具有所述状态,
-- 借助给定的总冷却函数针对轧件点来确定总冷却介质量,并且将其配属于所述轧件点作为剩余冷却介质量,
-- 在使用行进图表的情况下直至预先给定的目标位置以计算的方式来模拟所述轧件点输送过所述冷却段这一过程,
-- 在所述模拟期间,借助模型将所述轧件点的状态的时间发展(Entwicklung)计算在内,
-- 每次当所述轧件点到达开启的冷却装置之一的作用区域时,则借助所述轧件点的当前状态在使用配属于各个开启的冷却装置的冷却曲线的情况下来确定相应的目前的冷却功率,为所述轧件点针对各个开启的冷却装置分配两个值-当前的冷却功率和剩余冷却介质量-中的较小的值作为最终的冷却功率,并且所述剩余冷却介质量以最终的冷却功率为幅度减少,
-- 借助所述轧件点在所述目标位置处的状态确定所述轧件点在所述目标位置处的实际参量,并且将其与预先给定的目标参量进行比较,并且借助所述比较来调整所述总冷却函数,和
- 在使用针对选取的轧件点而确定的最终冷却功率的情况下,针对轧件点的数量来确定所述实际冷却功率,并且在配属于各个开启的冷却装置的情况下将其配属于相应的轧件点。
将所述冷却装置分成开启的和未开启的冷却装置可以根据需求实现。例如冷却装置不能被开启,因为其被损坏和/或因为其过近地处于初始位置处。然而原则上还能实现和考虑任意中断(即未开启)冷却装置。开启的冷却装置的份额在极端情况下可以为直至100%的冷却装置,从而所有冷却装置开启。
只要轧件点经过未开启的冷却装置,则在轧件点的状态发展的范围内考虑由这些冷却装置施加的冷却功率。然而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功率未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范围内、而是以其它方式确定。就根据本发明方法所涉及的内容而言,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功率以给定的方式被接受。
所述实际参量和所述目标参量尤其可以是温度。
轧件点的状态包括至少一个能量参量。所述能量参量例如可以是热焓或温度。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所述能量参量可以是刻度。然而通常会涉及至少沿轧件的厚度方向的分布。此外除了能量参量,选取的轧件点还可以配设有其它描述轧件的相关区段的状态的变量。在这种情况下,当执行在选取轧件点之后的步骤时考虑其它参量。这种参量的实例尤其可以是轧件的各个区段的相分量。
所述冷却功率例如可以表征用于绝对或相对冷却介质量或用于各个冷却装置的相对的阀打开位置。所述模型尤其可以包括带有或不带有相关的相位转变方程式的热传导方程式。跟踪的工作循环通常为100 ms至500 ms。特别是其处于约250 ms至300 ms中。
选取(连同在选取之后的步骤)可以针对每个轧件点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轧件点的数量-针对其确定实际冷却功率-等于1,即相应的轧件点本身。此外,确定实际冷却功率的在这种情况下简化为直接获得最终冷却功率作为实际冷却功率。
替选地,在两个紧接着连续的选取的虚拟轧件点之间可以有至少另一个虚拟的未选取的轧件点。在这种情况下,轧件点的数量-针对其查名字实际冷却功率-大于1,即相应的轧件点本身和至少另一个轧件点。
对于相应的轧件点本身来说-针对其确定最终的冷却功率-确定实际冷却功率在这种情况下还简化为直接获取最终冷却功率作为实际冷却功率。对于其它轧件点、即对于下述轧件点来说-其处于两个紧接着连续的选取的虚拟轧件点之间,可以实现不同的方法。从而例如可以针对这些轧件点获取下述最终冷却功率作为实际冷却功率,所述最终冷却功率被确定用于首先选取的虚拟轧件点。然而优选地,在轧件的与未选取的轧件点相应的区段从初始位置到达下一个开启的冷却装置的作用区域之前,结束对后来选取的虚拟的轧件点的选取和对关于所述虚拟的轧件点的计算的执行。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未选取的轧件点的实际冷却功率可以通过对于针对两个相邻的选取的轧件点而确定的最终冷却功率进行插值来确定。
同样如在现有技术中那样,通常冷却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作用于轧件的上侧。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用于对所述轧件的上侧起作用的冷却装置的冷却曲线彼此一致。补充地,所述冷却装置的另一部分可以作用于所述轧件的下侧。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用于对所述轧件的下侧起作用的冷却装置的冷却曲线彼此一致。
在最后所述的情况下,即冷却装置的每一个部分作用于所述轧件的上侧和下侧,并且用于上侧的各个冷却曲线彼此一致,并且用于下侧的各个冷却曲线彼此一致,一方面用于对所述轧件的上侧起作用的冷却装置的冷却曲线且另一方面用于对所述轧件的下侧起作用的冷却装置的冷却曲线可以彼此一致,即总地来说仅应用唯一一个对于所有冷却装置来说统一的冷却曲线。替选地,一方面针对作用于所述轧件的上侧的冷却装置并且另一方面针对作用于所述轧件的下侧的冷却装置分别预先给定自己的冷却曲线,然而它们彼此不同。
通过借助在目标位置处确定的状态来确定的实际参量和目标参量的比较来调整所述总冷却函数的方式和方法能以不同的方式设计。例如所述总冷却函数可利用因数标定或者说缩放(skalieren)和/或以一种偏移量移位。所述偏移量可能是矢量,即具有在横坐标中的移位和/或在纵坐标中的移位。
可以根据需要来确定初始位置。所述初始位置尤其可以位于所述冷却段之前或位于所述冷却段中。此外,在所述初始位置处可以布置温度测量位置,借助所述温度测量位置检测所述轧件的相应的区段的温度。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所述轧件点在所述初始位置处的状态借助所检测的温度来确定。温度测量位置在所述初始位置处的布置尤其在下述情况下实现:所述初始位置位于所述冷却段之前。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温度测量位置例如可以是通常所谓的生产线测量位置,在该生产线测量位置处检测所述轧件的最终辊轧温度。替选地,在所述初始位置处可以不布置温度测量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轧件点在初始位置处的状态以其它方式来确定。
以类似的方式还可以根据需要来确定目标位置。所述目标位置尤其可以位于所述冷却段中或所述冷却段之后。然而沿轧件的输送方向看——当然——必须位于所述初始位置之后。
在调整总冷却函数之后可以将调整的总冷却函数首先用于下一个选取的轧件点。替选地,在调整用于同一轧件点的总冷却函数之后可以再次执行在选取所述轧件点之后的步骤。在这种情况下针对这个轧件点完成更新的、改进的预测。这种方法尤其在下述情况下实现:提供足够高的计算能力。
所述冷却装置通常具有明显的延迟时间。所述延迟时间可以在若干秒范围内。优选地,在操控所述冷却装置时考虑所述冷却装置的延迟时间。上述情况以有利的方式导致了下述结果:在将轧件的区段输送过所述冷却段时,准时地根据配属于用于各个冷却装置的相应的轧件点的实际冷却功率来控制所述冷却装置。
由于下述情况:所述冷却装置具有延迟时间,优选应及时地预先操控所述冷却装置。然而所述操控可以仅在下述情况下实现:确定用于各个冷却装置的相应的冷却功率。在结束时刻结束在选取各个轧件点之后的步骤。真实的轧件的相应的区段在冷却开始时刻从初始位置到达下一个开启的冷却装置的作用区域。为了能够及时操控下一个开启的冷却装置,在结束时刻和冷却开始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优选至少等于下一个开启的冷却装置的延迟时间。为了确保这种情况,例如可以中断(= 未开启)所有冷却装置,针对其不满足这种标准。
本发明的一种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在于,
- 在将所述轧件的区段输送过所述冷却段期间利用所述工作循环在考虑对所述冷却装置进行的操控的情况下实时地将所述轧件的被输送过所述冷却段的区段的状态计算在内,
- 在温度测量位置处检测所述轧件的分别经过所述温度测量位置的区段的实际温度,和
- 分别检测的温度与用于所述区段的、借助计算在内的状态来确定的预期的温度进行比较,并且借助所述比较来跟踪所述模型的至少一个参数。
由此,特别是所述模型模型可以逐渐更好地接近冷却的真实性能。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运行方法关于所述冷却段的长度唯一一次应用在冷却段内。然而替选地,所述运行方法同样可以关于所述冷却段的长度多次应用在所述冷却段的各个区域中。这种方法尤其在下述情况下可以是有利的:要对所谓的双相钢进行冷却。局部在后面的区域的初始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沿轧件的输送方向看处于局部在前面的区域的目标位置之后。
在要对双相钢进行冷却的情况下,中间区段在所述冷却段的区域之间,其中在所述区域内分别应用所述运行方法,其中在所述中间区段中所述轧件未被主动冷却。在中间区段中实现了通过对流和辐射的纯空气冷却以及通过与输送辊进行接触的接触冷却,然而没有借助液态冷却介质进行冷却。替选地,所述冷却段的区域可以彼此重叠,其中在所述区域中分别应用所述运行方法。例如两个区域的目标位置可以彼此协调,而所述初始位置彼此分开。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所述运行方法用于冷却段的其余部分的第二种应用来实现相对于所述运行方法的第一种应用对实际冷却功率改进的确定。
所述总冷却函数可以与选取的轧件点在所述初始位置处的状态相关或无关。所述两种方法的哪种方法更有利,取决于特殊情况的实际情形。
此外,所述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8的特征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根据本发明,所述机器编码通过所述控制装置的执行引起了,所述控制装置执行根据如上所述的运行方法。
此外,所述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9的特征的用于冷却段的控制装置来实现。根据本发明,所述控制装置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来编程。
此外,所述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20的特征的用于冷却平面轧件的冷却段来实现。根据本发明,所述冷却段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按照根据本发明的运行方法来运行冷却段。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性能、特征和优点以及如何实现的方式和方法结合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将更为清楚且更易于理解,结合附图对所述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为此在示意图中示出了:
图1示出了冷却段,
图2示出了一段平面轧件,
图3示出了流程图,
图4示出了另一个流程图,
图5示出了总冷却函数,
图6至图9示出了流程图,
图10和图12分别示出了一段冷却段,
图13和图14示出了流程图,且
图15示出了时间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平面的轧件1应在冷却段2中进行冷却。扁平的轧件1由金属制成。根据图1中的示意图,所述轧件例如可以是金属带,尤其是钢带。替选地,扁平的轧件1可以是厚板材(通常由钢制成)。
冷却段2通常布置在生产线之后,在所述生产线中所述轧件1被热轧。通常,所述生产线具有多个轧机机架。在图1中出于可视性原因仅示出了所述生产线的最后的轧机机架3。同样,所述生产线可以仅具有唯一一个轧机机架,例如设计成炉卷轧机又称斯特克尔式轧机(Steckelwalzwerk)或可逆式轧机(Reversierwalzwerk)。
在所述生产线和所述冷却段2之间(或者与此相应地在所述冷却段2之前),通常布置温度测量位置4,在所述温度测量位置处检测所述轧件1的温度T。下面为了区分另一个随后引入的温度测量位置,所述温度测量位置4被称为入口侧温度测量位置4。
所述冷却段2具有多个输送辊5。借助所述输送辊5,所述轧件1被输送过冷却段2。所述输送辊5中的至少几个被驱动。所述输送辊5整体上形成输送装置,轧件1由所述输送装置沿输送方向以输送速度v被输送过冷却段2。
此外,所述冷却段2具有多个冷却装置6、7。所述冷却装置6、7在各个作用区域8、9对轧件1起作用。借助所述冷却装置6、7,所述轧件1(更准确地说: 轧件1的在这个时刻处于各个冷却装置6、7的作用区域8、9中的区段)利用各种冷却介质量的液态的、大多基于水的冷却介质10来加载。
还可以仅存在上部冷却装置6、即对所述轧件1的上侧起作用的冷却装置。替选地,根据图1中的示意图,除了上部冷却装置6还可以设置下部冷却装置7、即对所述轧件1的下侧起作用的冷却装置。
此外,所述冷却段2具有控制装置11。在通过控制装置11进行操控和控制的情况下来运行所述冷却段2。
所述控制装置11通常利用计算机程序12来程序化。所述计算机程序12例如可以通过数据载体13输送给所述控制装置11,在所述数据载体上以机器可读的形式(优选仅以机器可读的形式、特别是以电子的形式)存储计算机程序12。所述数据载体13能以任意形式构成。图1中的示意图仅是纯示例性的,其中所述数据载体13作为USB记忆棒示出。
所述计算机程序12包括机器编码14,所述机器编码可以由所述控制装置11来处理。通过所述控制装置11对所述机器编码14的处理引起了,所述控制装置11根据一种下面详细阐述的运行方法来运行所述冷却段2。
根据图2,(真实的)轧件1在控制装置11内以数据技术分成多个区段15。所述轧件1的区段15分别配设有轧件点P。所述轧件点P—— 与真实的轧件1的区段15 ——仅虚拟地存在于所述控制装置11中。所述轧件点整体上示出了真实的轧件1的数据技术图像。所述轧件点P在图2中通过数字填充。这种指示用于,使得所述轧件点P在阐述本发明的范围内在需要时可以彼此进行区分。只要下面无所谓指出哪个轧件点P,则在没有填充数字的情况下使用附图标记P。
在真实的轧件1的区段15和虚拟的轧件点P之间的不同之处紧密地包含在下面的描述中。当谈论所述区段15时,总是且无例外地涉及真实的轧件1的区段15。当谈论所述轧件点P时,总是且无例外地涉及区段15的数据技术方面的图像。
根据图3,所述控制装置11在步骤S1中将冷却装置6、7划分成开启的冷却装置6、7和未开启的(= 关闭的)冷却装置6、7。划分为开启的和未开启的冷却装置6、7无论如何都不相交并且通常还互补。每种冷却装置6、7或者开启或者关闭。
所有冷却装置6、7可以都是开启的冷却装置。替代地,冷却装置6、7中的各个都可以关闭。冷却装置6、7的关闭可以根据需求来实现。例如冷却装置6、7能够背关闭,因为其失效和/或因为其距初始位置xA太近。但是原则上还可以实现和考虑任意关闭冷却装置6、7。
此后,所述控制装置11在步骤S2中至少针对所述轧件点P中的几个(选取的轧件点P)来确定最终的冷却功率mi。所述步骤S1在下面结合图4和图6详细阐述。索引i在冷却功率mi中代表各个开启的冷却装置6、7以下述顺序的号码,在所述顺序中各个开启的冷却装置6、7由轧件1的各个区段15达到。
在步骤S3中,所述控制装置11针对轧件点P的数量确定实际冷却功率mi。所述控制装置11为了确定实际冷却功率mi使用针对选取的轧件点P确定的最终的冷却功率mi。所述控制装置11在配属于各个开启的冷却装置6、7的情况下将实际冷却功率mi配属于相应的轧件点P。下面结合图7和图8详细阐述步骤S3的可行性设计方案。
此后,所述轧件1被输送过冷却段2。由于轧件1作为整体被输送过冷却段2,轧件1的区段15依次经过冷却装置6、7的作用区域8、9。根据在图3中的示意图,所述输送装置5在步骤S4中可以由所述控制装置11来控制。替选地,所述输送装置5可以由另一个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控制装置来控制。
在将轧件1的区段15输送过所述冷却段2期间,所述控制装置11在步骤S5中对轧件1的区段15进行跟踪。因此,所述控制装置11在每个时刻都知道,轧件1的哪个区段15处于哪个冷却装置6、7的作用区域8、9中。此外所述控制装置11根据图3在步骤S6中控制所述冷却装置6、7。所述控制通过下述方式实现:借助开启的冷却装置6、7以各个实际冷却功率mi来加载轧件1的处于各个开启的冷却装置6、7的作用区域8、9中的区段15,所述实际冷却功率针对各个区段15被确定用于各个开启的冷却装置6、7。
此外,所述控制装置11在步骤S7中常常实现所谓的观察者。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11在将轧件1的区段15输送过冷却段2期间至少针对这个区段15连续地实时地将状态E计算在内。状态E包括至少一个能量参量。所述能量参量例如可以是热焓或温度。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所述能量参量可以是刻度。然而通常会涉及能量参量至少沿轧件1的厚度方向z的分布。必要时所述状态E还可以包括其它配属于轧件点P的参量。所述控制装置11在确定时(当然)考虑对所述冷却装置6、7的操控。所述计算在应用模型16(参见图1)的情况下实现。所述模型16基于数学-物理方程式。特别是在所述控制装置11的模型16的范围内通常求解至少一个热传导方程式。必要时可以附加地在逐步与热传导方程式结合的情况下求解相位转变方程式。所述热传导方程式尤其可以是傅立叶热传导方程式,例如参见DE 101 29565 A1。所述相位转变方程式尤其可以作为所谓的斯特凡(Stefan)问题出现。
此外,随后结合图12详细阐述步骤S5和S7。
步骤S2至S7在图3中按顺序连续地示出。关于步骤S4至S6(或S7),这一点其实也是这种情况。所述步骤(即步骤S4至S6或S7)利用工作循环δt'循环地实施。所述工作循环δt'通常处于100 ms和500 ms之间,例如在250 ms至300 ms中。所述步骤S2同样可以利用工作循环δt'循环地实施。替选地,处理在平行于步骤S4至S6(或S7)分接工作循环δt'的情况下实现。上述情况由下面的实施方式得出。
所述步骤S3结合到步骤S2上。当所述步骤S2以工作循环δt'循环地实施时,则这一点也是在步骤S3时的情况。当所述步骤S2平行于步骤S4至S6(或S7)执行时,这一点也是在步骤S3时的情况。上述情况还由下面的实施方式得出。
结合其它附图详细阐述步骤S2至S7。下面结合图4首先详细阐述步骤S2。
根据图4在步骤S11中,由控制装置11选取所述轧件点P之一—— 例如在图2中利用P1标注的轧件点。下面对图4的阐述仅涉及这一个轧件点P、即选取的轧件点P,只要没有另外明确说明。
在步骤S12中,由所述控制装置11确定状态E,轧件1的与选取的轧件点P相应的区段15在冷却段2的初始位置xA处具有该状态。确定的状态E在步骤S12中配属于选取的轧件点P。
所述初始位置xA可以根据图1中的示意图处于冷却段2之前。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初始位置xA可以处于入口侧的温度测量位置4的地点处,从而在初始位置xA处设置入口侧的温度测量位置4。借助所述温度测量位置4,如已经结合图1描述的那样,针对各个经过温度测量位置4的区段15检测其当前温度T。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状态E在步骤S12中优选地借助针对相关的区段15检测的温度T来确定。
在步骤S13中,所述控制装置11此外已知行进图表17(参见图1)。所述行进图表17说明了,在哪个模拟时间t(自初始位置xA开始计算)预期哪种速度vE用于选取的轧件点P。所述行进图表17可以基于推测和预期,从而由于行进图表17而预期的速度vE 虽然通常与轧件1的相应的真实区段15的之后的实际输送速度v基本上一致,然而这一点并不一定适用。替选地,所述行进图表17可以基于输送速度v的预测,其随后符合安全或至少几乎符合安全。用于可靠地预测输送速度v的方法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特别是参考WO 2011/138067 A2。
在步骤S14中,由所述控制装置11借助给出的总冷却函数F1来确定总冷却介质量。所述总冷却函数F1描述了一种冷却,其需要用于通过下述方式冷却相应的区段15:相关的区段15的实际参量I在目标位置xZ(参见图1)处具有目标参量EZ。所述实际参量I例如可以是相关的区段15的温度。然而无论如何都涉及一种参量,其可以借助相关的区段15的状态Z来确定。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所述总冷却函数F1是普通(trivial)函数,即与选取的轧件点P在初始位置xA处的状态E无关。所述总冷却介质量例如可以等于下述总冷却介质量,其在步骤S20的上述实施方式(参见那里)中被确定。替选地,所述总冷却函数F1然而与选取的轧件点P在初始位置xA处的状态E相关。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总冷却介质量——轧件1的相应的区段15应借助冷却装置6、7总地利用所述总冷却介质量来加载——通过将在步骤S12中确定的状态E(或借助状态E确定的参量、例如轧件1的表面温度或轧件1平均温度)代入到总冷却函数F1中来确定。所确定的总冷却介质量——与其确定的方式无关地——在步骤S14中作为剩余冷却介质量M配属于选取的轧件点P。
所述控制装置11的总冷却函数F1固定地预先给定,例如在计算机程序12的范围内。替选地,所述控制装置11的总冷却函数F1能以其它方式已知,例如通过由(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操作者预先给定或参数化。
在步骤S15和S16中,所述控制装置11以计算的方式来模拟轧件点P经由冷却段2的输送。为此目的,所述控制装置11在步骤S15中设定选取的轧件点P的当前位置x等于初始位置xA,模拟时间t在值0处。在步骤S16中,所述控制装置11在使用行进图表17和时间步距δt的情况下调整选取的轧件点P的当前位置x。而且所述控制装置在使用时间步距δt的情况下调整模拟时间t。所述时间步距δt还可以根据需要来确定。所述时间步距例如可以处于几毫秒的范围内。可能地,所述时间步距δt可以变化。特别是,所述时间步距δt在冷却段2的区域内—其中所述轧件点P未处于冷却装置6、7之一的作用区域8、9内—可以比在冷却段2的区域内—其中所述轧件点P处于冷却装置6、7之一的作用区域8、9内—更大地选择。
在步骤S17中,所述控制装置11借助模型16来计算所考虑的轧件点P的状态E的时间上的发展。只要所考虑的轧件点P在各次进行步骤S17的情况下处于开启的冷却装置6、7之一的作用区域8、9内,则所述控制装置11在各次进行步骤S17的情况下此外确定了最终的冷却介质量mi用于相应的冷却装置6、7。所述步骤S17的可能的设计方案随后结合图6进行详细阐述。
在步骤S18中,所述控制装置11测试,在模拟的情况下是否达到所述目标位置xZ。只要不是这种情况,则所述控制装置11返回至步骤S16。否则所述控制装置11进行至步骤S19。
在步骤S19中,所述控制装置11确定所述实际参量I。所述确定在使用选取的轧件点P的借助重复进行步骤S17现在确定的状态E的情况下实现。此外所述控制装置11在步骤S19中将确定的实际参量I与预先给定的目标参量EZ进行比较。特别是,所述控制装置11通常确定在现在确定的实际参量I和目标参量EZ之间的偏差ΔE。在步骤S20中,所述控制装置11借助所述比较——通常借助偏差ΔE——调整所述总冷却函数F1。
在调整所述总冷却函数F1的情况下,根据图5中的示意图——参见在那里的点划线,总冷却函数F1的移位能以(必要时矢量)偏移来实现,其中所述偏移与所述偏差ΔE相关。替选地,在调整所述总冷却函数F1的情况下可以测量(Skalierung)所述总冷却函数F1,其中测量因数与所述偏差ΔE相关。这一点在图5中通过虚线示出。
关于在步骤S11中选取的轧件点P,结束图4的方法。然而图4的方法——参见图3中的循环——多次执行,其中分别选取另一个轧件点P。在下次执行图4的方法的情况下,在进行步骤S14时基于在预先进行步骤S20时调整的总冷却函数F1。
下面结合图6阐述图4的步骤S17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
根据图6在步骤S21中,所述控制装置11测试,当前位置x——选取的轧件点P至所述当前位置的输送被模拟——是否相应于冷却装置6、7之一的作用区域8、9。
如果是这种情况,则所述控制装置11进行至步骤S22。在步骤S22中,所述控制装置11测试,所述当前位置x——选取的轧件点P至所述当前位置的输送被模拟——是否相应于开启的上部冷却装置6之一的作用区域8。
如果是这种情况,所述控制装置11进行至步骤S23。在步骤S23中,所述控制装置11借助选取的轧件点P的当前状态E来确定当前的冷却功率mi用于相应的开启的上部冷却装置6。所述确定在使用——优选平滑的——冷却曲线F2的情况下实现,所述冷却曲线配属于各个上部冷却装置。当前的冷却功率mi总是大于0。所述当前的冷却功率至少不小于0。所述值0本身因此仍然是允许的。相反,当前的冷却功率mi不能采纳负值,上述情况会相应于轧件点P的加热。必要时,当前的冷却功率mi可以向上受限。
所述冷却曲线F2可以单独地用于各个上部冷却装置6。通常,然而用于上部冷却装置6的冷却曲线F2彼此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冷却曲线F2必须仅一次被确定用于所有上部冷却装置6。所述冷却曲线F2例如作为当前状态E的函数描述了冷却介质量,应利用所述冷却介质量来加载轧件1的与相应的轧件点P相符的区段15。替选地,例如可以描述各个冷却装置6的阀的相关的流量(0%至100%)或打开位置(从完全闭合至完全打开)。如果冷却装置6具有切换阀(开-关),则例如可以借助近似法来说明,多少开启的冷却装置6、7——从相应的接通的开启的冷却装置6开始——应被越过。
此外,所述控制装置11在步骤S24中将用于相关的开启的上部冷却装置6的最终的冷却功率mi设定为两个值——当前的冷却功率mi和剩余冷却介质量M——中较小的值。此外,所述控制装置在步骤S24中以最终的冷却功率mi降低剩余冷却介质量M。此外,所述控制装置11在步骤S25中使得确定的最终冷却功率mi在配属于相应的开启的上部冷却装置6的情况下配属于选取的轧件点P。
如果所述当前位置x——选取的轧件点P至所述当前位置的输送被模拟——相反未相应于开启的上部冷却装置6之一的作用区域8,则所述控制装置11进行至步骤S26。在步骤S26中,所述控制装置11测试,所述当前位置x——选取的轧件点P至所述当前位置的输送被模拟——是否相应于未开启的上部冷却装置6之一的作用区域8。
如果是这种情况,所述控制装置11进行至步骤S27。在步骤S27中,所述控制装置11将最终冷却功率mi设定为针对这个上部冷却装置6预先给定的值。然而不能实现配属于相应的上部冷却装置6。在步骤S27的范围中确定的值仅在步骤S28的范围内使用。
在步骤S28中,所述控制装置11通过使用模型16更新状态E。所述控制装置11在使用模型16时在步骤S28的范围内考虑在步骤S24或步骤S27的范围内所确定的冷却功率mi。
以类似的方式,所述控制装置在步骤S29中测试,当前位置x——选取的轧件点P至所述当前位置的输送被模拟——是否相应于开启的下部冷却装置7之一的作用区域9。
如果是这种情况,所述控制装置11进行至步骤S30。在步骤S30中,所述控制装置11借助选取的轧件点P的当前状态E来确定当前的冷却功率mi用于相应的开启的下部冷却装置7。只要之前已经执行步骤S28,在步骤S30的范围内基于在步骤S28中已经修改的状态E。
所述确定——类似于步骤S23——在使用——优选平滑的——冷却曲线F3的情况下实现,所述冷却曲线配属于各个下部冷却装置7。当前的冷却功率mi总是大于0或者最小地采用值零。所述冷却功率不能采用负值。所述冷却曲线F3可以单独地用于各个下部冷却装置7。然而用于下部冷却装置7的冷却曲线F3通常彼此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冷却曲线F3必须仅一次被确定用于所有下部冷却装置7。
此外,所述控制装置11在步骤S31中将用于相关的开启的下部冷却装置7的最终的冷却功率mi设定为两个值——当前的冷却功率mi和剩余冷却介质量M——中较小的值。此外所述控制装置在步骤S31中以最终的冷却功率mi为幅度降低剩余冷却介质量M。只要已经执行所述步骤S24,则在步骤S31的范围内基于在步骤S24中已经降低的剩余冷却介质量M。此外,所述控制装置11在步骤S32中在配属于相应的开启的下部冷却装置7的情况下将确定的最终的冷却功率mi配属于选取的轧件点P。
如果所述当前位置x——选取的轧件点P至所述当前位置的输送被模拟——相反未相应于开启的下部冷却装置7之一的作用区域9,则所述控制装置11进行至步骤S33。在步骤S33中,所述控制装置11测试,所述当前位置x——选取的轧件点P至所述当前位置的输送被模拟——是否相应于未开启的下部冷却装置7之一的作用区域9。
如果是这种情况,则所述控制装置11进行至步骤S34。在步骤S34中,所述控制装置11将最终的冷却功率mi设定为针对所述下部冷却装置7预先给定的值。配属于相应的下部冷却装置7没有实现。在步骤S34的范围内确定的值仅在步骤S35的范围内使用。
在步骤S35中,所述控制装置11通过使用模型16更新状态E。所述控制装置11在步骤S35的范围内在使用模型16时考虑在步骤S31或步骤S34的范围内确定以的冷却功率mi。只要之前已经执行步骤S28,则在步骤S35的范围内基于在步骤S28中已经修改的状态E。
在步骤S21的否-分支中,在步骤S36中在使用模型16的情况下更新选取的轧件点P的状态E。然而在步骤S36的范围内,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被模型化,其没有通过由冷却装置6、7进行的有效冷却来引起(空气冷却和/或接触冷却经由输送辊5)。
因此由于根据图6的方法,只要轧件点P未经过开启的冷却装置6、7,则在轧件点P的状态E发展(Entwicklung)的情况下考虑由所述冷却装置6、7施加的冷却功率mi。然而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范围内未确定所述冷却装置6、7的冷却功率mi,而是假设给出(gegeben hingenommen)。仅用于开启的冷却装置6、7的冷却功率mi通过根据图6的方法来确定。
在图6的方法的范围内重要的是,在下述情况下:不仅上部冷却装置6的作用区域8而且下部冷却装置7的作用区域9处于同一位置x处,依次确定用于相应的上部和相应的下部冷却装置6、7的冷却功率mi,其中针对随后确定的冷却功率mi在确定冷却功率mi时已经考虑了状态E和剩余冷却介质量M由首先确定的冷却功率mi的变化。与此相反次要的是,根据图6中的示意图是否首先确定了用于上部冷却装置6的冷却功率mi或首先用于下部冷却装置7的冷却功率mi。
此外根据图6的方法,彼此无关地给出用于上部冷却装置6的冷却曲线F2和用于下部冷却装置7的冷却曲线F3。两条冷却曲线F2、F3因此特别是——参见图1——可以彼此不同。替选地,所述冷却曲线F2和F3可以彼此一致。用于预先给定总冷却函数F1的说明相应地适用于预先给定冷却曲线F2、F3。
图4和图6的方法如已经所述的那样可以利用工作循环δt'来执行,利用其还执行图3的步骤S4至S6(或S7)。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依次选取每个轧件点P。图3的步骤S3在这种情况下变为平常的解决方案。因为仅必须采用:确定的最终的冷却功率mi与用于这个轧件点P的实际冷却功率mi之比为1:1。
如同样已经描述的那样,替选地,图3的步骤S2在脱离工作循环δt'的情况下平行于图3的步骤S4至S6(或S7)执行。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反复地选取相应一个轧件点P,但是不选取所有轧件点P。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在通常情况下,在两个紧接着连续的选取的轧件点P之间设置至少另一个轧件点P,其未被选取。只要涉及各个选取的轧件点P,则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3中此外还可以采用:确定的最终冷却功率mi与用于所述轧件点P——即选取的轧件点P的实际冷却功率mi之比为1:1。
在两种情况下针对所选取的轧件点P,实际冷却功率mi与最终的冷却功率mi相同。因为在步骤S6的范围内需要实际冷却功率mi,并且为了确定实际冷却功率mi需要最终的冷却功率mi用于选取的轧件点P,所以能立即且容易地看出,图4和图6的方法必须结束,此后真实的轧件1的与选取的轧件点P相应的区段15从初始位置xA来时达到下一个开启的作用区域8、9。
如果在步骤S1的范围内未选取所有轧件点P,则必须在步骤S2的范围内还为其它未选取的轧件点P确定实际冷却功率mi。在这种情况下能实现不同的方法。可能的方法下面结合图7和图8来阐述。在图7和图8的范围内基于——参见图2 ——选取轧件点P1和P5,从而在两个紧接着连续的选取的轧件点P1和P5之间总共设置三个其它的未选取的轧件点P,即轧件点P2、P3和P4。然而在下述情况下同样能实现类似的方法:选取其它轧件点P和/或在两个选取的轧件点P设置三个以上或以下其它未选取的轧件点P。
从而根据在图7中的示意图特别是能实现,采用针对选取的轧件点P——例如轧件点P1——确定的冷却功率mi与针对之后的轧件点P之比为1:1。所述采用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如此之久,直至针对另一个选取的轧件点P、例如轧件点P5重新确定。具体地,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图7中的示意图会采用针对轧件点P1确定的冷却功率mi用于轧件点P2、P3和P4。
可以始终执行根据图7的方法。然而如果提供足够高的计算能力——随后将详细说明这一点,则替代地根据图8,用于非选取的轧件点P(根据实例:轧件点P2、P3和P4)的实际冷却功率mi可以通过对于针对用于两个选取的轧件点P(根据实例:轧件点P1和P5)而确定的冷却功率mi进行插值来确定。
在根据图8的方法中,必须结束根据图4和图6用于随后选取的轧件点P(根据实例:轧件点P5)的计算,以便能确定实际冷却功率mi用于在首先选取的轧件点P(根据实例:轧件点P1)之后的、未选取的轧件点P(根据实例:轧件点P2)。于是,必须结束对用于随后选取的轧件点P(根据实例:轧件点P5)的实际冷却功率mi进行的确定,此后在首先选取的轧件点P1之后的轧件点P(根据实例:轧件点P2)从初始位置xA到达下一个开启的冷却装置6和/或7的作用区域8、9。仅在这种前提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这种方法。
图9示出了图4的方法的修改方案,其在下述情况下实现:提供足够高的。在图9的方法的范围内,图4的步骤S11至S20组成组。因此各种方法在细节方面未详细阐述,因为上述情况已经结合图4实现。
根据图9首先执行步骤S41。所述步骤S41就内容而言与图4的步骤S11至S13相应。此后执行步骤S42。所述步骤S42就内容而言与图4的步骤S14至S20相应。因此首先进行一次图4的整个方法。然而在步骤S42之后进行另一个步骤S43,所述步骤就内容而言同样与图4的步骤S14至S20相应。结果是,通过根据图9的方法在调整用于同样的轧件点P的总冷却函数F1之后再次执行在选取轧件点P之后的步骤S14至S20。步骤S12和S13同样可以重复。然而这一点并不是强制必须的,因为在那里的值未改变。在步骤S43的范围内在步骤S14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在评估步骤S14时为在步骤S20中由步骤S42调整的总冷却函数F1奠定基础。
如已经阐述的那样,所述初始位置xA可以根据图1中的示意图在冷却段2之前。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如同样已经描述的那样,在初始位置xA处可以布置温度测量位置4。替选地,所述初始位置xA可以根据图10的示意图位于冷却段2内。在这种情况下,在初始位置xA处通常不布置温度测量位置。所述状态E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另外确定。例如,所述状态E可以由于结合步骤S7阐述的观察者已知。
由于轧件点P彼此间的距离,可以在下述时刻-在该时刻应选取所述轧件点P之一,刚好没有轧件点P经过所述初始位置xA。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借助两个轧件点P的状态E紧接在初始位置xA之前且紧接在其之后——特别是通过加权地或未加权地对两个相应的状态E进行插值——来确定并且随后使用假设的轧件点P的状态E。
以类似的方式,所述目标位置xZ可以根据1中的示意图位于冷却段2之后。替选地,然而根据10中的示意图,所述目标位置xZ同样可以处于冷却段2中。与初始位置xA和目标位置xZ的位置无关地,然而所述目标位置xZ沿轧件1的输送方向看当然必须位于初始位置xA之后。
相应于在图11和图12中的示意图,上述结合图1至图10阐述的运行方法关于冷却段2的长度甚至可以多次应用在冷却段2的各个区域18、19中。根据11中的示意图,所述区域18、19可以前后连续。在这种情况下,在两个区域18、19之间通常有中间区段20,在该中间区段中所述轧件1未被主动冷却。在中间区段20中,仅通过自然对流、与输送辊5的接触和热辐射,而未通过冷却介质10进行冷却。这种方法特别是在冷却双相钢(Dualphasenstahl)时是有利的。替选地,所述区域18、19可以彼此重叠。特别是根据12中的示意图,所述目标位置xZ针对两个区域18、19是相同的位置,而所述初始位置xA可以彼此不同。
下面结合图13详细阐述图3的步骤S5的跟踪(Wegverfolgung)的可能的实施方式和图3的根据步骤S7的观察者的可能的实施方式。结合图13在此仅阐述用于单独的区段15的方法。然而图13的方法平行地执行用于多个区段15。至少执行图13的方法用于下述区段15,所述区段在确定的时刻位于初始位置xA和目标位置xZ之间。然而所述区段同样可以被执行用于其它处于所述区域之外的区段15。由于下述情况-图13示出了图3的步骤S5和S7的实施方式,不言而喻,图13的方法利用工作循环δt'来执行。
根据图13,所述控制装置11在步骤S51中在下述时刻-其中确定的区段15经过初始位置xA-将相应的区段15的——与图4的方法相反现在真实的——位置x设定到初始位置xA上。在步骤S52中,所述控制装置11检测当前的实际输送速度v。在步骤S53中,所述控制装置11借助当前的实际输送速度v和工作循环δt'来更新随后的区段15的位置x。步骤S51至S53基本上与区段15的跟踪相应、即这样与图3的步骤S5相应。
在步骤S54中,所述控制装置11测试,相应的区段15是否处于冷却装置6、7的作用区域8、9内。如果是这种情况,所述控制装置11在步骤S55中操控相应的冷却装置6、7。如果相应的区段15处于开启的冷却装置6、7的作用区域8、9内,则根据实际冷却功率mi来实现所述操控,所述冷却功率在图3的步骤S3的范围内配属于用于相应的冷却装置6、7的相应的轧件点P。如果相应的区段15处于未开启的冷却装置6、7的作用区域8、9内,则根据下述冷却功率mi来实现所述操控,所述冷却功率另外地——即不以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配属于相应的轧件点P。否则跳过步骤S55。步骤S54和S55基本上与图3的步骤S5相应。
在步骤S56中,所述控制装置11更新相应的区段15的状态E。特别是,所述控制装置5在步骤S56的范围内根据模型16来求解热传导方程式。在步骤S56的范围内,所述控制装置11只要必要就考虑分别操控各个冷却装置6、7。所述步骤S56基本上相应于图3的步骤S7。
如所述的那样,根据图13的方法至少被执行用于轧件1的所有区段15,这些区段处于初始位置xA和目标位置xZ之间。因此,所述控制装置11在将轧件1的区段15输送过冷却段2期间利用工作循环δt'将轧件1的被输送过所述冷却段2的区段15的状态E计算在内。因为所述步骤S56此外也利用工作循环δt'来执行,所以控制装置11实时地确定区段15的状态E。
根据13中的示意图,除了步骤S51至S56还多次存在其它步骤S57至S60。如果存在步骤S57至S60,则所述控制装置11在步骤S57中测试,相关的区段15是否经过温度测量位置21。所述温度测量位置21——与入口侧的温度测量位置4布置——布置在初始位置xA之后。根据特殊情况的位置,所述温度测量位置21可以布置在目标位置xZ之前、目标位置xZ处或其之后。所述温度测量位置21(出口侧的温度测量位置)大多布置在冷却段2之后,例如在冷却段2和卷扬机22之间。
如果相关的区段15经过出口侧的温度测量位置21,则所述控制装置11在步骤S58中检测轧件1的相应的区段15的实际温度T。在步骤S59中,所述控制装置11将所检测的温度T与下述温度进行比较,所述温度借助在重复进行步骤S56的情况下确定的状态E来确定。特别是,所述控制装置11通常确定了在所检测的温度T和借助状态E确定的温度之间的偏差ΔT。然后在步骤S60中,所述控制装置11借助比较——通常借助偏差ΔT——求得模型16的至少一个参数k。借助所述参数k例如可以调整从轧件1至冷却介质10的热传递。
从上述实施方式得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优点。本发明特别是可以在下述情况下使用:所述输送速度v未始终具有相同方向,而是所述轧件1在冷却段2中来回运送。
为了执行步骤S54和S55优选如此进行,如这一点在下面结合图14阐述。
根据图14,所述控制装置11在步骤S61中首先选择所述冷却装置6、7之一。在步骤S62中,所述控制装置11确定轧件1的下述区段15,所述区段在所考虑的工作循环δt'中处于在步骤S61中选择的冷却装置6、7的作用区域8、9内。在步骤S63中,所述控制装置11借助在步骤S62中确定的区段15来确定相应的轧件点P和针对相应的冷却装置6、7配属于所述轧件点P的实际冷却功率mi。借助在步骤S63中确定的实际冷却功率mi,所述控制装置11在步骤S64中确定了对相应的冷却装置6、7的有效操控。在步骤S65中,所述控制装置11测试,所述操控装置是否已经针对所有冷却装置6、7实施了步骤S61至S64的方法。如果不是这种情况,所述控制装置11返回至步骤S61,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现在选择另一个此前还未选择过的冷却装置6、7。否则所述控制装置11进行至步骤S66。在步骤S66中,所述控制装置11实施对冷却装置6、7现在确定的有效操控。
根据图15,所述冷却装置6、7经常具有显著的延迟时间t1、t2。所述延迟时间t1、t2是下述时间,其自各个冷却装置6、7的调节变量S改变直至其反应R。所述延迟时间t1、t2可以数秒的范围内。然而,所述延迟时间t1、t2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所述延迟时间还可以从冷却装置6、7至冷却装置6、7是不同的。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11在操控冷却装置6、7时考虑延迟时间t1、t2。当例如冷却装置6、7的延迟时间t1在接通时统一为2秒并且当前输送速度v为10 m/s时,则所述冷却装置6、7分别在下述时刻被接通,在该时刻相关的区段15位于相应的作用区域8、9之前20 m。为了按照规定考虑延迟时间t1、t2,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下述方式修改图14的步骤S62:所述控制装置11在使用行进图表17的情况下确定轧件1的那些区段15,所述区段在考虑的工作循环δt'连同待考虑的延迟时间t1、t2中处于在步骤S61中选择的冷却装置6、7的作用区域8、9内。可以保留图14的其余步骤。
在图4和图6的预测的范围内,不需要考虑延迟时间t1、t2。在图4和图6的预测的范围内可以采用,所述冷却装置6、7在没有时间延迟的情况下作出反应。
如已经所述的那样,在相应的、与选取的轧件点P相符的区段15从初始位置xA到达下一个开启的冷却装置6、7的作用区域8、9之前,必须结束图4和图6的方法。结束方法的时刻在下面称为结束时刻。相应的区段15在下述时刻到达下一个开启的冷却装置6、7的作用区域8、9, 所述时刻在下面称为冷却开始时刻。为了确保利用相应的实际冷却功率mi及时对冷却装置6、7进行操控,对冷却装置6、7的操控必须以相应的延迟时间t1、t2处于冷却开始时刻之前。最迟在这个时刻应结束对相应的实际冷却功率mi的调查。为了按规定操控冷却装置6、7,因此在结束时刻和冷却开始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因此至少等于下一个开启的冷却装置6、7的延迟时间t1、t2——必要时较大的延迟时间。如果违反这些条件,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接收。
本发明具有多个优点。从而例如几乎完全避免阀的所谓的响声。替代于此,对所述冷却装置6、7的操控非常安静地进行。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即使在非常低的温度时(例如在约350℃之下)仍非常可靠地工作。甚至可以非常好地控制热传递在低温时增加十倍。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运行方法尤其在下述情况下也是适合的:所谓的双相钢要被冷却。这一点还适合于下述情况:在制造双相钢时不能避免加速,因为否则其它目标参量、例如最终辊轧温度、轧件厚度等会更多地脱离可靠的公差范围。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例如还可以使用高冷却率直至约400℃的表面温度。此后该冷却率在下述情况下可以降低至非常小的值,当低于约350℃时。由此还可以在临界点处-在该处达到所谓的莱顿弗罗斯特温度-减小冷却,而不必预先已知这个位置。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还提供了下述可能性,在同一冷却段2内多次使用所述方法。仅必须考虑,每种下面的实施方式的初始位置xA——必要时在考虑当前输送方向的情况下——必须位于在每种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初始位置xA之后。特别是具有能连续控制的冷却装置6、7的冷却段2的可能性能被完全利用,以便实现最佳的冷却效果。
总之本发明涉及下述事实情况:
平面的轧件1被输送过冷却段2,从而轧件1的区段15依次经过冷却装置6、7的作用区域8、9。所述区段15配设有虚拟的轧件点P。在将区段15输送过冷却段2期间利用工作循环δt'实施对区段15的跟踪。根据针对冷却装置6、7配属于相应的轧件点P的实际冷却功率mi来控制所述冷却装置6、7。由此,处于各个冷却装置6、7的作用区域8、9中的区段15分别被加载各自的冷却介质量。所述冷却装置6、7被分成开启的和未开启的冷却装置。反复地选取相应一个轧件点P。在相应的区段15从初始位置xA到达下一个开启的冷却装置6、7的作用区域8、9之前,确定相应的轧件点P在初始位置xA处所具有的状态E。借助总冷却函数F1来确定总冷却介质量并且将其配属于轧件点P作为剩余冷却介质量M。在使用行进图表17的情况下以计算的方式进行来轧件点P输送过冷却段2这一过程。在此借助模型16将所述状态E的时间发展计算在内。当所述轧件点P到达开启的作用区域8、9时,则借助当前的状态E确定相应的目前的冷却功率mi。所述轧件点P针对各个开启的冷却装置6、7配设当前的冷却功率mi和剩余冷却介质量M的最小值作为最终的冷却功率mi。剩余冷却介质量M被相应地减少。在目标位置xZ处,借助那里的状态E确定的实际参量I与目标参量EZ进行比较。借助所述比较来调整所述总冷却函数F1。在使用所述确定的最终冷却功率mi的情况下,针对轧件点P的数量来确定实际冷却功率mi,并且在配属于各个开启的冷却装置6、7的情况下将其配属于所述轧件点P。
虽然通过优选实施例详细地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的细节,但是本发明并未受公开的实例的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中推导出其它变型,而没有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用于对平面的轧件(1)进行冷却的、冷却段(2)用的运行方法,
- 其中所述冷却段(2)具有多个冷却装置(6、7),
- 其中所述轧件(1)被输送过所述冷却段(2),使得所述轧件(1)的区段(15)依次经过所述冷却装置(6、7)的作用区域(8、9),
- 其中所述轧件(1)的区段(15)分别配备有虚拟的轧件点(P),
- 其中在将所述轧件(1)的区段(15)输送过所述冷却段(2)期间利用工作循环(δt')来实施对所述轧件(1)的区段(15)的跟踪,并且根据配属于用于各个冷却装置(6、7)的相应的轧件点(P)的实际冷却功率(mi)来控制所述冷却装置(6、7),并且由此所述轧件(1)的处于各个冷却装置(6、7)的作用区域(8、9)中的区段(15)分别被加载各自的冷却介质量,
- 其中所述冷却装置(6、7)被分成开启的冷却装置和未开启的冷却装置,
- 其中分别反复地选取虚拟的轧件点(P),关于各个虚拟的轧件点(P),在真实的轧件(1)的相应区段(15)从预先给定的初始位置(xA)到达下一个开启的冷却装置(6、7)的作用区域(8、9)之前执行下述步骤:
-- 确定状态(E),所述轧件(1)的相应的区段(15)在所述冷却段(2)的初始位置(xA)处具有该状态,
-- 借助给定的总冷却函数(F1)针对轧件点(P)来确定总冷却介质量,并且将其配属于所述轧件点(P)作为剩余冷却介质量(M),
-- 在使用行进图表(17)的情况下直至预先给定的目标位置(xZ)以计算的方式来模拟所述轧件点(P)输送过所述冷却段(2)这一过程,
-- 在所述模拟期间,借助模型(16)将所述轧件点(P)的状态(E)的时间发展计算在内,
-- 每次当所述轧件点(P)到达开启的冷却装置(6、7)之一的作用区域(8、9)时,则借助所述轧件点(P)的当前状态(E)在使用配属于各个开启的冷却装置(6、7)的冷却曲线(F2、F3)的情况下来确定相应的目前的冷却功率(mi),为所述轧件点(P)针对各个开启的冷却装置(6、7)分配两个值-当前的冷却功率(mi)和剩余冷却介质量(M)-中的较小的值作为最终的冷却功率(mi),并且所述剩余冷却介质量(M)以最终的冷却功率(mi)为幅度减少,
-- 借助所述轧件点(P)在所述目标位置(xZ)处的状态(E)而确定的实际参量(I)与预先给定的目标参量(EZ)进行比较,并且借助所述比较来调整所述总冷却函数(F1),
- 其中在使用针对所选取的轧件点(P)而确定的最终冷却功率(mi)的情况下,针对轧件点(P)的数量来确定实际冷却功率(mi),并且在配属于各个开启的冷却装置(6、7)的情况下将所述实际冷却功率配属于相应的轧件点(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行方法,
其特征在于,
- 至少另一个虚拟的未选取的轧件点(P2至P4)在两个紧接着连续的选取的虚拟轧件点(P1、P5)之间,
- 在所述轧件(1)的与所述未选取的轧件点(P2至P4)相应的区段(15)从所述初始位置(xA)到达下一个开启的冷却装置(6、7)的作用区域(8、9)之前,结束对后来选取的虚拟的轧件点(P5)的选取和对关于所述虚拟的轧件点(P5)的计算的执行,和
- 用于未选取的轧件点(P2至P4)的实际冷却功率(mi)通过对于针对两个相邻的选取的轧件点(P1、P5)而确定的最终冷却功率(mi)进行插值来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行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装置(6、7)的至少一部分作用于所述轧件(1)的上侧上,并且用于对所述轧件(1)的上侧起作用的冷却装置(6)的冷却曲线(F2)彼此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行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装置(7)的另一部分作用于所述轧件(1)的下侧上,并且用于对所述轧件(1)的下侧起作用的冷却装置(7)的冷却曲线(F3)彼此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行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一方面用于对所述轧件(1)的上侧起作用的冷却装置(6)的冷却曲线(F2)和另一方面用于对所述轧件(1)的下侧起作用的冷却装置(7)的冷却曲线(F3)彼此一致或彼此不同。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始位置(xA)位于所述冷却段(2)之前或位于所述冷却段(2)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行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初始位置(xA)处布置温度测量位置(4),借助所述温度测量位置检测所述轧件(1)的相应的区段(15)的温度(T),并且所述轧件点(P)在所述初始位置(xA)处的状态(E)借助所检测的温度(T)来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行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初始位置(xA)处不布置温度测量位置。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位置(xZ)位于所述冷却段(2)中或所述冷却段(2)之后。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调整用于同一轧件点(P)的总冷却函数(F1)之后再次执行在选取所述轧件点(P)之后的步骤。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操控所述冷却装置(6、7)时考虑所述冷却装置(6、7)的延迟时间(t1、t2)。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装置(6、7)具有延迟时间(t1、t2);在结束时刻结束在选取各个轧件点(P)之后的步骤;真实的轧件(1)的相应的区段(15)从所述初始位置(xA)在冷却开始时刻到达下一个开启的冷却装置(6、7)的作用区域(8、9);并且在所述结束时刻和所述冷却开始时刻之间的时间差至少等于下一个开启的冷却装置(6、7)的延迟时间(t1、t2)。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将所述轧件(1)的区段(15)输送过所述冷却段(2)期间利用所述工作循环(δt')在考虑对所述冷却装置(6、7)进行的操控的情况下实时地将所述轧件(1)的被输送过所述冷却段(2)的区段(15)的状态(E)计算在内,
- 在温度测量位置(21)处检测所述轧件(1)的分别经过所述温度测量位置(21)的区段(15)的实际温度(T),并且
- 分别检测的温度(T)与用于所述区段(15)的、借助计算在内的状态(E)来确定的预期的温度进行比较,并且借助所述比较来跟踪所述模型(16)的至少一个参数(k)。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行方法关于所述冷却段(2)的长度多次应用在所述冷却段(2)的各个区域(18、19)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运行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中间区段(20)在所述冷却段(2)的区域(18、19)之间,其中在所述区域(18、19)内分别应用所述运行方法,其中在所述中间区段中所述轧件(1)未被主动冷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运行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段(2)的区域(18、19)彼此重叠,其中在这些区域(18、19)中分别应用所述运行方法。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总冷却函数(F1)与选取的轧件点(P)在所述初始位置(xA)处的状态(E)相关或无关。
18.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机器编码(14),所述机器编码能由用于冷却段(2)的控制装置(11)执行,其中所述机器编码(14)通过所述控制装置(11)的执行引起了:所述控制装置(11)按照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方法来运行所述冷却段(2)。
19.用于冷却段(2)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计算机程序(12)来编程。
20.用于对平面轧件(1)进行冷却的冷却段,
- 其中所述冷却段具有多个冷却装置(6、7),借助所述冷却装置分别为所述轧件(1)的处于各个冷却装置(6、7)的作用区域(8、9)内的区段(15)加载各自的冷却介质量,
- 其中所述冷却段具有输送装置(5),由所述输送装置将所述轧件(1)输送过所述冷却段,使得所述轧件(1)的区段(15)依次经过所述冷却装置(6、7)的作用区域(8、9),
- 其中所述冷却段具有控制装置(11),所述控制装置按照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方法来运行所述冷却段。
CN201480063121.9A 2013-11-18 2014-11-10 冷却段及其运行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程序 Active CN1060616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193234.5 2013-11-18
EP20130193234 EP2873469A1 (de) 2013-11-18 2013-11-18 Betriebsverfahren für eine Kühlstrecke
PCT/EP2014/074112 WO2015071200A1 (de) 2013-11-18 2014-11-10 Betriebsverfahren für eine kühlstreck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1637A true CN106061637A (zh) 2016-10-26
CN106061637B CN106061637B (zh) 2018-02-06

Family

ID=49641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3121.9A Active CN106061637B (zh) 2013-11-18 2014-11-10 冷却段及其运行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88181A1 (zh)
EP (2) EP2873469A1 (zh)
KR (1) KR20160089435A (zh)
CN (1) CN106061637B (zh)
WO (1) WO201507120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9516A (zh) * 2018-07-25 2021-03-09 普锐特冶金技术德国有限公司 通过泵调整冷却剂流的冷却部段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206660A1 (de) 2018-04-30 2019-10-31 Sms Group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Kühlstrecke und Anlage zum Herstellen von Walzprodukten
EP3865226A1 (de) 2020-02-11 2021-08-18 Primetals Technologies Germany GmbH Ermittlung einer sensitivität einer zielgrösse eines walzguts von einer betriebsgrösse einer warmwalzstrasse
EP4101553B1 (de) 2021-06-07 2024-01-31 Primetals Technologies Austria GmbH Kühlen eines walzguts vor einer fertigstrasse einer warmwalzanlage
AT525283B1 (de) * 2021-10-29 2023-02-15 Primetals Technologies Austria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Dualphasenstahlbands in einer Gieß-Walz-Verbundanlage, ein mit dem Verfahren hergestelltes Dualphasenstahlband und eine Gieß-Walz-Verbundanlag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5920A (zh) * 1996-09-16 1999-01-27 曼内斯曼股份公司 在轧制和冷却过程中控制轧件冷却的由模型支持的方法
WO2003045599A1 (de) * 2001-11-15 2003-06-0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teuerverfahren für eine einer kühlstrecke vorgeordnete fertigstrasse zum walzen von metall-warmband
CN1425076A (zh) * 1999-12-27 2003-06-18 西门子公司 控制和/或调整用于轧制金属带的热轧带材机列的冷却段的方法和相关的设备
CN102015137A (zh) * 2008-02-27 2011-04-13 西门子公司 用于在与温度分开地冷却到最终焓值的情况下使轧件冷却的冷却段的操作方法
EP2540404A1 (de) * 2011-06-27 2013-01-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teuerverfahren für eine Warmbandstraß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55421A (en) 1980-09-19 1982-04-02 Nippon Steel Corp Control method for continuous cooling
JP2555116B2 (ja) 1987-12-18 1996-11-20 川崎製鉄株式会社 鋼材の冷却制御方法
JPH06195139A (ja) 1992-12-22 1994-07-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熱延鋼板の巻取温度制御方法
DE19850253A1 (de) 1998-10-31 2000-05-04 Schloemann Siemag Ag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Regelung von Kühlstrecken
DE10129565C5 (de) 2001-06-20 2007-12-27 Siemens Ag Kühlverfahren für ein warmgewalztes Walzgut und hiermit korrespondierendes Kühlstreckenmodell
JP4208505B2 (ja) 2002-07-05 2009-01-14 東芝三菱電機産業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巻取温度制御装置
DE102007025447A1 (de) 2006-10-09 2008-04-17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und/oder Regelung eines industriellen Prozesses
EP2361699A1 (de) 2010-02-26 2011-08-3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Kühlung eines Blechs mittels einer Kühlstrecke, Kühlstrecke und Steuer- und/oder Regeleinrichtung für eine Kühlstrecke
EP2386365A1 (de) 2010-05-06 2011-11-1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Betriebsverfahren für eine Fertigstraße mit Prädiktion der Leitgeschwindigkeit
JP5610869B2 (ja) 2010-06-21 2014-10-22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圧延材の冷却制御方法、及びこの冷却制御方法が適用された連続圧延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5920A (zh) * 1996-09-16 1999-01-27 曼内斯曼股份公司 在轧制和冷却过程中控制轧件冷却的由模型支持的方法
CN1425076A (zh) * 1999-12-27 2003-06-18 西门子公司 控制和/或调整用于轧制金属带的热轧带材机列的冷却段的方法和相关的设备
WO2003045599A1 (de) * 2001-11-15 2003-06-0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teuerverfahren für eine einer kühlstrecke vorgeordnete fertigstrasse zum walzen von metall-warmband
CN102015137A (zh) * 2008-02-27 2011-04-13 西门子公司 用于在与温度分开地冷却到最终焓值的情况下使轧件冷却的冷却段的操作方法
EP2540404A1 (de) * 2011-06-27 2013-01-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teuerverfahren für eine Warmbandstraß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9516A (zh) * 2018-07-25 2021-03-09 普锐特冶金技术德国有限公司 通过泵调整冷却剂流的冷却部段
CN112469516B (zh) * 2018-07-25 2023-04-11 普锐特冶金技术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冷却部段的运行方法和冷却部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71200A1 (de) 2015-05-21
KR20160089435A (ko) 2016-07-27
EP2873469A1 (de) 2015-05-20
EP3071343A1 (de) 2016-09-28
US20160288181A1 (en) 2016-10-06
EP3071343B1 (de) 2017-09-06
CN106061637B (zh) 2018-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1637A (zh) 用于冷却段的运行方法
CN106660090B (zh) 轧制模拟装置
EP1724716B1 (en) Optimization process of a metal casting production process
US9732396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ontinuous annealing line for the processing of a rolled good
CN103547384B (zh) 用于轧机列的控制方法
Biswas et al. Optimal temperature tracking for accelerated cooling processes in hot rolling of steel
Wang et al. Optimal-setting control for complicated industrial processes and its application study
CN105522003A (zh) 低成本热轧带钢分段冷却控制方法
CN102380597A (zh) 板坯连铸二冷喷水宽度控制的方法
CN101125344A (zh) 热轧带钢双环控制层流冷却系统
CN102441578A (zh) 提高低温钢卷取温度控制精度的方法
CN103559334B (zh) 一种层流冷却温度场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US10795334B2 (en) Path plann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N103619501A (zh) 用于热轧带材生产线的控制方法
JP2006518669A (ja) 金属帯の、特に冷却区間における温度を調節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05517720B (zh) 用于调节轧机中的平度控制的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8687137A (zh) 整套设备控制装置、轧机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US20190144961A1 (en) Real-time control of the heating of a part by a steel furnace or heat treatment furnace
Bordonaro et al. Design of Experiment as a powerful tool when apply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a case study on prediction of hot rolling process parameters
Guo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run-out table cooling control using feedforward-feedback and element tracking system
CN107096840A (zh) 用于监测热冲压部件的质量的方法
CN110520805A (zh) 过程模型的建模优化
CN1329134C (zh) 尤其在冷却段内调节金属带温度的方法
CN105772518B (zh) 一种热轧高强钢应力减量化的两段稀疏层流冷却方法
CN104673992B (zh) 一种棒材生产线控制冷却工艺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