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0106A - 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内外部互联方法 - Google Patents

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内外部互联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0106A
CN106060106A CN201610290601.XA CN201610290601A CN106060106A CN 106060106 A CN106060106 A CN 106060106A CN 201610290601 A CN201610290601 A CN 201610290601A CN 106060106 A CN106060106 A CN 106060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l
mail server
railway
data
disa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906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天运
王彤
王瑞
包云
沈敬伟
李亚群
武明生
张德强
陈中雷
张万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tate Railway Group Co Ltd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ies of CARS
Beijing Jing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rp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ies of CARS
Beijing Jing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rp,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ies of CARS, Beijing Jing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29060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601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6060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01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3/00Control, warning or like safety means along the route or between vehicles or trains
    • B61L23/04Control, warning or like safety means along the route or between vehicles or trains for monitoring the mechanical state of the route
    • B61L23/041Obstacle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2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using filtering or selective b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6Unified messaging, e.g. interactions between e-mail, instant messaging or converged IP messaging [CP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内外部互联方法,方法包括: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的铁路局中心系统将预设时间段内的灾害监测数据以文本格式封装为邮件,并通过邮件服务器发送至相邻铁路局中心系统、防洪管理系统、运营调度管理系统或运输调度管理系统。本发明中,对预设时间段内的灾害监测数据以文本方式封装为邮件发送出去,这样实时传输过程仅需要将大于报警阈值的灾害监测数据即报警数据采用TCP/IP协议发送即可,可以减少实时传送数据的量,避免连接超时所引起的实时传送错误。而且,由于将要传送的数据以文本格式封装为邮件,通过邮件服务器发送,相对于采用报文传输的方式方便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确定责任。

Description

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内外部互联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灾害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内外部互联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列车对风、雨、雪、地震等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事件的敏感度增大,需要建设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对灾害事件和潜在的威胁进行监测。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是实现对铁路沿线风、雨、雪、地震及异物侵限等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具备报警、预警及联动触发功能的系统。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随着高速铁路的建设同步建设,自2008年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投入运行,已建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均同步建有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系统为高速列车的高速、安全运行发挥了技术保障作用。由于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最初分线建设,各线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独立运行,随着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路网规模的扩大,各铁路局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已成规模。
根据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的相关技术条件:《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铁路局中心系统总体方案(暂行)》(铁总运[2014]146号)和《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铁路局中心系统暂行技术条件》(铁总运[2015]35),如图1所示,铁路局中心系统的功能包括实时接收局管内各灾害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及处理,为运营管理提供监测、报警和预警信息;同时,铁路局中心系统的功能还包括与路内系统、路外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其中,路内系统包括防洪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铁路时间同步系统、运营调度管理系统或运输调度管理系统(Transport Dispatching Management System,简称TDMS)、供电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即供电SCADA系统、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即GSM-R系统等,路外系统包括气象部门系统、国家地震台网系统等。
目前,铁路局中心系统主要通过TCP/IP协议局域网互联,灾害监测数据通过报文的方式实时传输。灾害监测数据以报文的方式进行传输存在以下缺点:
(1)当实时传输的数据量比较大时,严重占用网络带宽,可能导致实时传输的连接超时;
(2)灾害监测数据量大,尤其是风速风向监测数据,每秒监测1个数据,但是,大部分数据对列车的运行并不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只有超过报警阈值的数据直接参与列车运行决策;
(3)灾害监测系统铁路局中心系统集成了各厂家的设备,采用报文传输的方式,当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无法确定责任。
发明内容
对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内外部互联方法,可以减少实时传送数据的量,避免连接超时所引起的实时传送错误。同时,以邮件的方式发送监测数据,方便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确定责任。
本发明提供的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内外部互联方法包括:
所述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连接的铁路局中心系统将预设时间段内的灾害监测数据以文本格式封装为邮件,并通过邮件服务器发送至相邻铁路局中心系统、防洪管理系统、运营调度管理系统或运输调度管理系统。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铁路局中心系统通过所述邮件服务器接收所述铁路局中心系统连接的各线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设备、所述相邻铁路局中心系统、气象部门系统和国家地震台网系统发送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邮件服务器的邮件处理过程包括:
对接收到的邮件进行解析,获取邮件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根据所述源地址判断邮件发送者是否为所述邮件服务器的合法发送用户,并根据所述目的地址判断邮件接收者是否为所述邮件服务器的合法接收用户;
若邮件发送者为所述邮件服务器的合法发送用户且邮件接收者为所述邮件服务器的合法接收用户,则将所述邮件发送至所述目的地址。
可选的,所述邮件服务器按照预设周期接收和发送邮件。
可选的,所述邮件服务器的合法发送用户包括所述铁路局中心系统连接的各线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设备、相邻铁路局中心系统、气象部门系统和/或国家地震台网系统。
可选的,所述邮件服务器的合法接收用户包括相邻铁路局中心系统、防洪管理系统、运营调度管理系统和/或运输调度管理系统。
可选的,所述邮件服务器的邮件处理过程包括:
对所述合法发送用户和所述合法接收用户进行添加、删除和/或权限控制。
可选的,所述邮件服务器的邮件处理过程包括:对接收到的邮件进行过滤,滤除垃圾邮件。
可选的,所述邮件服务器的邮件处理过程包括:对接收或发送的邮件进行备份。
本发明中,由于小于报警阈值的灾害监测数据的量比较大,这里对预设时间段内不论是大于报警阈值的灾害监测数据还是小于报警阈值的灾害监测数据均以文本方式封装为邮件发送出去,这样实时传输过程仅需要将大于报警阈值的灾害监测数据即报警数据采用TCP/IP协议发送即可,可以减少实时传送数据的量,避免连接超时所引起的实时传送错误。而且,由于将要传送的数据以文本格式封装为邮件,通过邮件服务器发送,相对于采用报文传输的方式方便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确定责任。此外,本发明还具有降低系统的资源开销、易于使用和维护、简单易用、成本低、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特征信息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铁路局中心系统的内外部互联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内外部互联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中铁路局中心系统的内外部互联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内外部互联方法一实施例中邮件服务器的邮件处理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内外部互联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所述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连接的铁路局中心系统将预设时间段内的灾害监测数据以文本格式封装为邮件;
S102、通过邮件服务器将邮件发送至相邻铁路局中心系统、防洪管理系统、运营调度管理系统或运输调度管理系统。
本发明中,由于小于报警阈值的灾害监测数据的量比较大,这里对预设时间段内不论是大于报警阈值的灾害监测数据还是小于报警阈值的灾害监测数据均以文本方式封装为邮件发送出去,这样实时传输过程仅需要将大于报警阈值的灾害监测数据即报警数据采用TCP/IP协议发送即可,可以减少实时传送数据的量,避免连接超时所引起的实时传送错误。而且,由于将要传送的数据以文本格式封装为邮件,通过邮件服务器发送,相对于采用报文传输的方式方便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确定责任。此外,本发明还具有降低系统的资源开销、易于使用和维护、简单易用、成本低、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优点。
在具体实施时,铁路局中心系统可以采用简单邮件传送协议即SMTP来发送邮件。
其中,预设时间段内,例如10s。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每10s发送一次灾害监测数据。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还可以使铁路局中心系统发送的数据经邮件服务器之后再经过防火墙,利用防火墙进行安全防护,然后再发送至接收者,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提供的内外部互联方法还可以包括:
所述铁路局中心系统通过所述邮件服务器接收所述铁路局中心系统连接的各线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设备、所述相邻铁路局中心系统、气象部门系统和国家地震台网系统发送的数据。
其中,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包括铁路局中心系统和各线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设备。
这里,通过邮件服务器接收数据,则接收到的数据必然也为邮件形式,因此相对于采用报文传输的方式便于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确定责任。
在具体实施时,铁路局中心系统可以通过电子邮局协议3即POP3来接收数据。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铁路局中心系统在通过邮件服务器接收该铁路局中心系统连接的各线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设备、相邻铁路局中心系统发送的数据时,数据在到达邮件服务器之前先经过防火墙,利用防火墙进行安全防护之后再传送至邮件服务器,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铁路局中心系统在通过邮件服务器接收气象部门系统和国家地震台网系统发送的数据时,数据首先经过安全平台即网闸,然后再到达邮件服务器,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铁路局中心系统在接收到数据时,可以利用系统内的维护管理服务器负责接收,并发送至各个维护终端进行显示,其中维护终端包括列车调度终端、工务调度终端、监测维护终端、供电调度终端等。
在具体实施时,铁路局中心系统在接收到数据时,还可以将数据存储至数据库服务器。
在具体实施时,铁路局中心系统与综合视频监控系统、铁路时间同步系统、供电SCADA系统之间的互联,由于不涉及到大量的灾害监测信息,可以仍以报文的方式通过TCP/IP协议传输。
当前流行的各大邮件服务器除了最主要的收发信件之外,功能越来越复杂,对于灾害监测系统而言,系统真正用到的功能很少,显得过于华丽而不实用,灾害监测系统只需要一个既能满足系统内外部互联互通的需要,又不需要较大成本开销的邮件服务器即可。在具体实施时,邮件服务器的邮件处理过程,如图4所示,可以包括:
S401、对接收到的邮件进行解析,获取邮件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S402、根据源地址判断邮件发送者是否为邮件服务器的合法发送用户,并根据目的地址判断邮件接收者是否为邮件服务器的合法接收用户;
S403、若邮件发送者为邮件服务器的合法发送用户且邮件接收者为邮件服务器的合法接收用户,则将邮件发送至目的地址。
其中,对邮件发送者和邮件接收者的判断即对用户的认证过程,只有是合法的邮件发送者和邮件接收者,该邮件才能被发送。
在具体实施时,邮件服务器可以按照预设周期接收和发送邮件,例如每10s发送和接收一次。
所谓的邮件发送者和邮件接收者,可以预先设定,例如,邮件服务器的合法发送用户包括铁路局中心系统连接的各线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设备、相邻铁路局中心系统、气象部门系统和/或国家地震台网系统;再例如,邮件服务器的合法接收用户包括相邻铁路局中心系统、防洪管理系统、运营调度管理系统和/或运输调度管理系统。
在具体实施时,邮件服务器的邮件处理过程还可以包括:
对合法发送用户和合法接收用户进行添加、删除和/或权限控制。
对合法发送用户和和合法接收用户的添加、删除、权限控制等即为对合法用户的管理。当然,邮件服务器的管理还可以包括禁用用户邮箱、设置用户邮箱大小、最多的邮件数、最大的允许发邮件字节数、导入导出等。
在具体实施时,邮件服务器的邮件处理过程还可以包括:
对接收到的邮件进行过滤,滤除垃圾邮件。
根据邮件的IP地址、域名、邮件来源、邮件头内容、邮件信体等方式对邮件进行过滤,当然还可以进行账户双向监控功能,可以有效的滤出垃圾邮件、非法邮件等。邮件服务器还可以支持白名单功能,识别虚假信头,支持过滤指定的附件文件名、类型和附件个数过滤功能,提供自定义的系统级和邮箱级过滤规则。
在具体实施时,邮件服务器的邮件处理过程还可以包括:
对接收或发送的邮件进行备份。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邮件备份到指定的邮箱或目录。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内外部互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的铁路局中心系统将预设时间段内的灾害监测数据以文本格式封装为邮件,并通过邮件服务器发送至相邻铁路局中心系统、防洪管理系统、运营调度管理系统或运输调度管理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铁路局中心系统通过所述邮件服务器接收所述铁路局中心系统所连接的各线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设备、所述相邻铁路局中心系统、气象部门系统和国家地震台网系统发送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邮件服务器的邮件处理过程包括:
对接收到的邮件进行解析,获取邮件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根据所述源地址判断邮件发送者是否为所述邮件服务器的合法发送用户,并根据所述目的地址判断邮件接收者是否为所述邮件服务器的合法接收用户;
若邮件发送者为所述邮件服务器的合法发送用户且邮件接收者为所述邮件服务器的合法接收用户,则将所述邮件发送至所述目的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邮件服务器按照预设周期接收和发送邮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邮件服务器的合法发送用户包括所述铁路局中心系统连接的各线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设备、相邻铁路局中心系统、气象部门系统和/或国家地震台网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邮件服务器的合法接收用户包括相邻铁路局中心系统、防洪管理系统、运营调度管理系统和/或运输调度管理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邮件服务器的邮件处理过程包括:
对所述合法发送用户和所述合法接收用户进行添加、删除和/或权限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邮件服务器的邮件处理过程包括:对接收到的邮件进行过滤,滤除垃圾邮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且特征在于,所述邮件服务器的邮件处理过程包括:对接收或发送的邮件进行备份。
CN201610290601.XA 2016-05-04 2016-05-04 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内外部互联方法 Pending CN1060601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90601.XA CN106060106A (zh) 2016-05-04 2016-05-04 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内外部互联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90601.XA CN106060106A (zh) 2016-05-04 2016-05-04 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内外部互联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0106A true CN106060106A (zh) 2016-10-26

Family

ID=57177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90601.XA Pending CN106060106A (zh) 2016-05-04 2016-05-04 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内外部互联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6010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1290A (zh) * 2016-12-27 2017-05-31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 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监测铁路局中心系统信息处理平台
CN112422529A (zh) * 2020-11-03 2021-02-26 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 一种低延时地震波形实时数据流服务方法
WO2021051345A1 (zh) * 2019-09-17 2021-03-25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邮件-语音形式分级下发地震警报的方法
CN115331392A (zh) * 2022-08-17 2022-11-11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北斗短报文的车载自主防灾预警防护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7143A (zh) * 2003-12-03 2004-11-17 勇 陈 防垃圾邮件的方法
CN101699804A (zh) * 2007-07-03 2010-04-28 卢苇 一种连接电脑的传输和接送方法
CN102592399A (zh) * 2012-03-09 2012-07-18 中铁大桥局集团武汉桥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gsm短信和电子邮件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预警方法
CN102624934A (zh) * 2012-04-27 2012-08-01 四川久远新方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地震灾害应对系统及方法
US20130159428A1 (en) * 2011-12-19 2013-06-20 Vmwar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n e-mail-based management interface for virtualized environments
CN103729977A (zh) * 2013-11-14 2014-04-16 大唐陈村水力发电厂 水情监测自动告警装置
CN105069985A (zh) * 2015-08-19 2015-11-18 湖北高通空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7143A (zh) * 2003-12-03 2004-11-17 勇 陈 防垃圾邮件的方法
CN101699804A (zh) * 2007-07-03 2010-04-28 卢苇 一种连接电脑的传输和接送方法
US20130159428A1 (en) * 2011-12-19 2013-06-20 Vmwar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n e-mail-based management interface for virtualized environments
CN102592399A (zh) * 2012-03-09 2012-07-18 中铁大桥局集团武汉桥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gsm短信和电子邮件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预警方法
CN102624934A (zh) * 2012-04-27 2012-08-01 四川久远新方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地震灾害应对系统及方法
CN103729977A (zh) * 2013-11-14 2014-04-16 大唐陈村水力发电厂 水情监测自动告警装置
CN105069985A (zh) * 2015-08-19 2015-11-18 湖北高通空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1290A (zh) * 2016-12-27 2017-05-31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 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监测铁路局中心系统信息处理平台
WO2021051345A1 (zh) * 2019-09-17 2021-03-25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邮件-语音形式分级下发地震警报的方法
CN112422529A (zh) * 2020-11-03 2021-02-26 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 一种低延时地震波形实时数据流服务方法
CN112422529B (zh) * 2020-11-03 2023-01-17 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 一种低延时地震波形实时数据流服务方法
CN115331392A (zh) * 2022-08-17 2022-11-11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北斗短报文的车载自主防灾预警防护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0106A (zh) 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内外部互联方法
US7945167B2 (en) Prevent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 a quiet zone using artificially imposed signal time delay
CN100370790C (zh) 在即时通讯系统中控制即时消息的方法
CN103220213B (zh) 一种邮件过滤方法和装置
CN206658205U (zh) 一种无人机数据传输系统
AU200530643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aster recovery and management of an email system
CN103729977B (zh) 水情监测自动告警装置
CN104754306B (zh) 一种具有模拟数字转换功能的智能门禁系统
CN106394621B (zh) 一种列车车载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921458B (zh) 企业电子邮件统一接入及交换系统和方法
CN103052029A (zh) 基于小区广播短消息的铁路防灾预警信息传送系统
JP2009533758A (ja) コンテナセキュリティシステム
CN108008472A (zh) 一种铁路防灾系统及其集成方法
CN106941372A (zh) 一种无人机数据传输系统
CN110798816A (zh) 基于自组网基站的火灾监测系统
WO2011022969A1 (zh) 一种垃圾信息监控系统和方法
CN101395847B (zh) 发送和接收飞行器和地面基地之间交换的消息的方法和设备以及装备有该设备的飞行器
CN102592399B (zh) 基于gsm短信和电子邮件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预警方法
CN106102032A (zh) 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监测信息无线传送系统
CN101040279B (zh) 面向连接的垃圾邮件过滤系统和方法
CN102547607B (zh) 消息交互控制方法及系统、消息交互系统和移动终端
CN109639522B (zh) 一种轨道交通系统中检测消息时效性的方法
WO2007042610A1 (en) A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the transmission reliability of an alarm in an alarm system
CN105933217A (zh) 消息同步方法及平台、网络服务器和适配服务器
JP3813854B2 (ja) メールサーバ,メール配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メール配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