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54921A - 一种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方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方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54921A
CN106054921A CN201610459880.8A CN201610459880A CN106054921A CN 106054921 A CN106054921 A CN 106054921A CN 201610459880 A CN201610459880 A CN 201610459880A CN 106054921 A CN106054921 A CN 106054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m
tail
rotor
depopulated helicopter
cou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598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亮亮
李少斌
高廉洁
张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opxgun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opxgun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opxgun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opxgun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5988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54921A/zh
Publication of CN106054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49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10Simultaneous 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hree dimensions
    • G05D1/101Simultaneous 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hree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8Control of attitude, i.e. control of roll, pitch, or yaw
    • G05D1/0808Control of attitude, i.e. control of roll, pitch, or yaw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 G05D1/0816Control of attitude, i.e. control of roll, pitch, or yaw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to ensure sta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根据偏航角速率改善航向通道的模态特征,保持航向为开环状态;将所述开环状态下侧滑产生的偏航力矩,按照空速和总距得到尾桨配平量;补偿所述尾桨配平量中的误差,直至滚转角回到配平状态,尾桨配平误差消除,完成侧风控制。本发明解除了无人直升机的航向控制,利用其自身的航向静稳定性能够消除侧风的干扰,而且对于前馈通道的尾桨配平误差,够对此进行有效地补偿,从而消除侧滑。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系统,包括,反馈回路单元,前馈回路单元,自动配平回路单元,能够在现有传感器配置下实现无侧滑飞行。

Description

一种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方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直升机控制领域,特别涉及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方法、系统。
背景技术
小型无人直升机重量轻,速度小,受风场扰动影响较大。当飞机受到侧风干扰时,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侧滑法与侧航法的示意图,目前现有技术中有两种典型的飞行方案:侧滑法和侧航法。
第一侧滑法:航向ψ与地速ψ方向重合,在侧风作用下,直升机带侧滑角β飞行,为平衡侧滑引起的侧力,飞机必须向迎风方向倾斜一定滚转角φ,同时操纵尾桨距δr以平衡侧滑产生的偏航力矩。下式为侧滑飞行时力和力矩的平衡关系:
g c o s θ s i n φ + Y β β + Y 0 = 0 N β β + N δ r δ r + N 0 = 0
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Yβ为侧向力导数,Nβ为航向静稳定性导数,为航向操纵导数。Y0为平衡状态下旋翼产生的侧向力加速度,N0为平衡状态下旋翼产生的偏航角加速度。侧滑法的优点是可以保证飞机航向与飞行方向一致,这对格斗瞄准以及着陆过程中对准跑道非常有用,其缺点是飞行中带着侧滑,因此并没有消除侧风的作用,而是抵抗侧风效应,基本控制策略的航向通道控制律即为侧滑法。而且侧滑法抗风能力有限,其能承受的最大侧风扰动是由尾桨操纵范围决定的。
第二侧航法:保持地速Vd方向不变,航向迎着侧风Ws方向偏转偏航角Δψ,其中
最终与空速Vt方向重合,此时飞机为无侧滑飞行,横侧向的气动力未发生变化,因此不需要进行横侧向的操纵。而侧航法通过航向的偏转,消除了横侧向的侧风扰动,使飞行状态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飞机的气动特性不会发生变化,是真正意义上的消除侧风干扰。侧航法的缺点是速度与飞机纵轴不重合,对滑行着陆的飞机可能导致起落架无法承受,需要在接地前进行反侧航操纵,但对垂直起降的无人直升机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是相对理想的抗侧风方案。
实现侧航法的本质是要消除侧滑,而机载传感器仅配置有GPS、IMU、无线电高度表、垂直陀螺和大气机,并没有能直接测量到侧滑角的传感器。有人直升机中有采用侧向过载实现间接地侧滑控制,但是,对本文研究的样例无人直升机也就是说,在1度侧滑时仅产生0.01g的侧向过载。如此微弱的过载,在无人直升机强震环境下,难以保证信号品质。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有效实用的航向控制方案,以实现无人直升飞机的无侧滑飞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采用了基于航向开环的控制策略,不需要引入新的传感器,实现对无人直升机抗侧风的控制。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方法,根据偏航角速率改善航向通道的模态特征,保持航向为开环状态;
将所述开环状态下侧滑产生的偏航力矩,按照空速和总距得到尾桨配平量;
补偿所述尾桨配平量中的误差,直至滚转角回到配平状态,尾桨配平误差消除,完成侧风控制。
更进一步,所述模态特征包括,通过偏航角速率进行荷兰滚增稳。
更进一步,无人直升机在前飞状态下。
更进一步,进一步包括步骤:通过高通滤波器,滤除所述无人直升机中传感器中的低频信号。
更进一步,按照空速和总距得到尾桨配平量的方法为:
按照空速和总距得到尾桨配平量的方法为:
δr_trim=f1c)+f2(Vt)
其中,δr_trim为前馈回路产生的尾桨配平量,δc为总距,Vt为空速,f1和f2为总距和空速到配平尾桨距的映射关系。
更进一步,所述滚转角回到配平状态的方法为:
δ r _ a t = ∫ I r φ ( φ - φ t r i m ) d t
其中,(φ-φtrim)为滚转角偏离平衡状态的差值,为积分增益,φtrim为配平滚转角。
更进一步,所述模态特征还包括,通过横向通道对滚转模态进行增稳。
更进一步,所述模态特征还包括,通过偏航角速率将航向通道的螺旋模态为强稳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系统,包括,
反馈回路单元,根据偏航角速率改善航向通道的模态特征,保持航向为开环状态;
前馈回路单元,将所述开环状态下侧滑产生的偏航力矩,按照空速和总距得到尾桨配平量;
自动配平回路单元,补偿所述尾桨配平量中的误差,直至滚转角回到配平状态,尾桨配平误差消除,完成侧风控制。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人直升机,包括抗侧风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针对小型无人直升机重量轻、速度小,受风场扰动影响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方法,具体涉及基于无人直升机前飞状态下的抗风策略:根据偏航角速率改善航向通道的模态特征,保持航向为开环状态;将所述开环状态下侧滑产生的偏航力矩,按照空速和总距得到尾桨配平量;补偿所述尾桨配平量中的误差,直至滚转角回到配平状态,尾桨配平误差消除,完成侧风控制。由于解除了无人直升机的航向控制,利用其自身的航向静稳定性能够消除侧风的干扰,而且对于前馈通道的尾桨配平误差,够对此进行有效地补偿,从而消除侧滑。另外,本发明所提供的防侧风控制方法不需要引入新的传感器,对工程实施极具参考价值。
2)本发明所提出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系统,包括,反馈回路单元,根据偏航角速率改善航向通道的模态特征,保持航向为开环状态;前馈回路单元,将所述开环状态下侧滑产生的偏航力矩,按照空速和总距得到尾桨配平量;自动配平回路单元,补偿所述尾桨配平量中的误差,直至滚转角回到配平状态,尾桨配平误差消除,完成侧风控制。由于反馈回路单元解除了航向控制,利用其自身的航向静稳定性能够消除侧风的干扰。而且对于前馈通道的尾桨配平误差,自动配平回路单元能够对此进行有效地补偿,从而消除侧滑。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侧滑法与侧航法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系统架构图。
图4是是本发明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a)~图5(f)是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航向开环控制)的仿真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2是本发明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方法,包括:
S1根据偏航角速率改善航向通道的模态特征,保持航向为开环状态;
S2将所述开环状态下侧滑产生的偏航力矩,按照空速和总距得到尾桨配平量;
S3补偿所述尾桨配平量中的误差,直至滚转角回到配平状态,尾桨配平误差消除,完成侧风控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了一种航向控制方案,能够在现有传感器配置下实现无侧滑飞行。所述航向控制方案由步骤S1、S2、S3组成。
具体地,可参考图3是本发明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系统架构图。
S1根据偏航角速率改善航向通道的模态特征,保持航向为开环状态;其作用是改善航向通道的模态特征,无人直升机在前飞状态下具备较强的航向静稳定性,这是由尾桨和垂尾的气动特性决定的。但荷兰滚模态阻尼偏小,易引起震荡。因此反馈回路中引入偏航角速率,用于进行荷兰滚增稳。保持航向为开环状态,这样,当受到侧风干扰时,利用自身的风标效应跟踪风向,实现侧航运动。
反馈通道引入了一个高通滤波器作为洗出网络,目的是滤除传感器中的低频信号,防止在稳定转弯过程中出现阻尼操纵。
S2将所述开环状态下侧滑产生的偏航力矩,按照空速和总距得到尾桨配平量;是根据偏航力矩的产生机理,确定影响尾桨配平的主要因素,即总距δc和空速Vt
总距主要影响旋翼产生的偏航力矩,空速主要影响垂尾产生的偏航力矩。总距越大,旋翼产生的反扭力矩越大,则所需配平尾桨距越大;空速越大,则垂尾气动效率越高,垂尾产生的反向的偏航力矩越大,所需配平尾桨距越小。因此可按空速和总距确定尾桨配平量,具体的前馈控制律为:
δr_trim=f1c)+f2(Vt)。
在实际操作中,前馈控制量与理想配平值存在误差,但具有近似关系,因此引入自动配平回路消除误差。
S3补偿所述尾桨配平量中的误差,直至滚转角回到配平状态,尾桨配平误差消除,完成侧风控制,是将滚转角偏离平衡状态φtrim的差值通过一个弱积分环节反馈到尾桨,逐渐补偿尾桨配平误差,直至滚转角回到配平状态,尾桨配平误差消除。自动配平回路的控制律为:
δ r _ a t = ∫ I r φ ( φ - φ t r i m ) d t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方法,针对小型无人直升机重量轻、速度小,受风场扰动影响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前飞状态的抗风策略。本发明所提出的航向控制方案采用了基于航向开环的控制策略,由于解除了航向控制,利用其自身的航向静稳定性能够消除侧风的干扰。而且对于前馈通道的尾桨配平误差,自动配平回路能够对此进行有效地补偿,从而消除侧滑。本发明所提供的防侧风控制方法不需要引入新的传感器,对工程实施极具参考价值。
图4是是本发明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系统,包括,
反馈回路单元1,根据偏航角速率改善航向通道的模态特征,保持航向为开环状态;
前馈回路单元2,将所述开环状态下侧滑产生的偏航力矩,按照空速和总距得到尾桨配平量;
自动配平回路单元3,补偿所述尾桨配平量中的误差,直至滚转角回到配平状态,尾桨配平误差消除,完成侧风控制。
●反馈回路单元1的设计
反馈回路的作用是改善航向通道的模态特征,表1给出了300kg级样例无人直升机在30m/s时的模态特征。
表1横侧向开环模态特性
可以看出样例无人直升机呈现稳定的荷兰滚模态,这说明无人直升机在前飞状态下具备较强的航向静稳定性,这是由尾桨和垂尾的气动特性决定的。但荷兰滚模态阻尼偏小,仅为0.2,容易引起震荡。因此反馈回路中引入偏航角速率,用于进行荷兰滚增稳。保持航向为开环状态,这样,当受到侧风干扰时,利用自身的风标效应跟踪风向,实现侧航运动。
引入角速率增稳后,横侧向的模态特性如表2所示。
表2横侧向闭环模态特性
从表2可以看出,荷兰滚模态和滚转模态都得到了改善。荷兰滚模态阻尼增大,稳定性增强;螺旋模态由弱稳定变为强稳定。滚转模态是相对独立的横向运动模态,航向通道的操纵对其作用不大,可通过横向通道的增稳回路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反馈通道引入了一个高通滤波器作为洗出网络,目的是滤除传感器中的低频信号,防止在稳定转弯过程中出现阻尼操纵。
●前馈回路单元2的设计
根据偏航力矩的产生机理,可确定影响尾桨配平的主要因素,即总距δc和空速Vt。总距主要影响旋翼产生的偏航力矩,空速主要影响垂尾产生的偏航力矩。总距越大,旋翼产生的反扭力矩越大,则所需配平尾桨距越大;空速越大,则垂尾气动效率越高,垂尾产生的反向的偏航力矩越大,所需配平尾桨距越小[50]。因此可按空速和总距确定尾桨配平量,具体的前馈控制律为:
δr_trim=f1c)+f2(Vt)
f1和f2为总距和空速到配平尾桨距的映射关系,表3和表4为样例无人直升机使用的总距映射关系和空速映射关系。
表3总距到配平尾桨距映射关系
表4空速到配平尾桨距映射关系
对比结果表明所提供的前馈控制律虽然存在误差,但是其工程可实施性强,并且可通过试飞数据进行逐次修正。此外,针对前馈控制律导致的尾桨配平误差,即引入自动配平回路。
●自动配平回路单元3的设计
将滚转角偏离平衡状态φtrim的差值通过一个弱积分环节反馈到尾桨,逐渐补偿尾桨配平误差,直至滚转角回到配平状态,尾桨配平误差消除。自动配平回路的控制律为:
δ r _ a t = ∫ I r φ ( φ - φ t r i m ) d t
图5(a)~图5(f)是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航向开环控制)的仿真结果图。
仿真验证:表5为航向开环控制的仿真参数,图5(a)~图5(f)为航向开环控制的仿真结果。
表5航向开环控制仿真参数
仿真结果表明:初始状态下,由于尾桨存在2度的配平误差,因此出现了大约7度的侧滑(图5(b)),随着在25秒时接入自动配平回路,尾桨距逐渐恢复到真实配平状态(图5(c)),滚转角逐渐回到平衡状态(图5(e)),侧滑逐渐减小。在第125秒加入10米/秒风后,样例无人直升机由于航向静稳定性,航向跟随迎风方向(图5(a)),建立新的航向角。稳定后,滚转角、尾桨距、侧滑角和航迹角与加风之前相同,体现了对风的适应性。而常规的控制策略在加风后,滚转角、尾桨距和侧滑角都偏离了原先的状态。对于纵向通道的风扰动,常规控制策略和航向开环控制都能迅速消除。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偏航角速率改善航向通道的模态特征,保持航向为开环状态;
将所述开环状态下侧滑产生的偏航力矩,按照空速和总距得到尾桨配平量;
补偿所述尾桨配平量中的误差,直至滚转角回到配平状态,尾桨配平误差消除,完成侧风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态特征包括,通过偏航角速率进行荷兰滚增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无人直升机在前飞状态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步骤:通过高通滤波器,滤除所述无人直升机中传感器中的低频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空速和总距得到尾桨配平量的方法为:
δr_trim=f1c)+f2(Vt)
其中,δr_trim为前馈回路产生的尾桨配平量,δc为总距,Vt为空速,f1和f2为总距和空速到配平尾桨距的映射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转角回到配平状态的方法为:
δ r _ a t = ∫ I r φ ( φ - φ t r i m ) d t
其中,(φ-φtrim)为滚转角偏离平衡状态的差值,为积分增益,φtrim为配平滚转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态特征还包括,通过横向通道对滚转模态进行增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态特征还包括,通过偏航角速率将航向通道的螺旋模态为强稳定。
9.一种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馈回路单元,根据偏航角速率改善航向通道的模态特征,保持航向为开环状态;
前馈回路单元,将所述开环状态下侧滑产生的偏航力矩,按照空速和总距得到尾桨配平量;
自动配平回路单元,补偿所述尾桨配平量中的误差,直至滚转角回到配平状态,尾桨配平误差消除,完成侧风控制。
10.一种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侧风控制系统。
CN201610459880.8A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方法、系统 Pending CN1060549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59880.8A CN106054921A (zh)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方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59880.8A CN106054921A (zh)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方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54921A true CN106054921A (zh) 2016-10-26

Family

ID=57168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59880.8A Pending CN106054921A (zh)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方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54921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9593A (zh) * 2017-12-03 2018-05-29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无人直升机航向补偿航线过渡的方法
CN108622403A (zh) * 2017-03-20 2018-10-09 贝尔直升机德事隆公司 用于旋翼飞行器航向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08693886A (zh) * 2017-04-11 2018-10-23 贝尔直升机德事隆公司 默认的处于止动垂直速度/高度保持
CN109533282A (zh) * 2018-11-09 2019-03-29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直升机尾部垂直安定面设计方法
CN110895616A (zh) * 2019-12-16 2020-03-20 洲际联合超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无人直升机在悬停时的抗风能力测算方法
CN111273678A (zh) * 2019-11-26 2020-06-12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升阻比无人机边界保护方法
CN115826624A (zh) * 2023-02-20 2023-03-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针对海面低空侧风切变的无人机抗扰方法和抗扰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02158A1 (en) * 2013-10-15 2015-04-16 Sikorsky Aircraft Corporation Coaxial Rotor Yaw Control
CN105260566A (zh) * 2015-11-04 2016-01-20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直升机操纵解耦设计方法
CN105667786A (zh) * 2016-01-12 2016-06-15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直升机的尾桨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直升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02158A1 (en) * 2013-10-15 2015-04-16 Sikorsky Aircraft Corporation Coaxial Rotor Yaw Control
CN105260566A (zh) * 2015-11-04 2016-01-20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直升机操纵解耦设计方法
CN105667786A (zh) * 2016-01-12 2016-06-15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直升机的尾桨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直升机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HIN J,等: "Model-based optimal attitude and positioning control of small-scale unmanned helicopter", 《ROBOTICA》 *
尹亮亮: "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辑II》 *
肖文,孙春贞,尹亮亮: "侧滑角变化率反馈在高超声速飞行器中的应用", 《兵工自动化》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2403A (zh) * 2017-03-20 2018-10-09 贝尔直升机德事隆公司 用于旋翼飞行器航向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08622403B (zh) * 2017-03-20 2022-02-08 贝尔直升机德事隆公司 用于旋翼飞行器航向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08693886A (zh) * 2017-04-11 2018-10-23 贝尔直升机德事隆公司 默认的处于止动垂直速度/高度保持
CN108089593A (zh) * 2017-12-03 2018-05-29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无人直升机航向补偿航线过渡的方法
CN109533282A (zh) * 2018-11-09 2019-03-29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直升机尾部垂直安定面设计方法
CN109533282B (zh) * 2018-11-09 2020-09-25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直升机尾部垂直安定面设计方法
CN111273678A (zh) * 2019-11-26 2020-06-12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升阻比无人机边界保护方法
CN111273678B (zh) * 2019-11-26 2021-07-02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升阻比无人机边界保护方法
CN110895616A (zh) * 2019-12-16 2020-03-20 洲际联合超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无人直升机在悬停时的抗风能力测算方法
CN110895616B (zh) * 2019-12-16 2023-08-15 洲际联合超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无人直升机在悬停时的抗风能力测算方法
CN115826624A (zh) * 2023-02-20 2023-03-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针对海面低空侧风切变的无人机抗扰方法和抗扰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54921A (zh) 一种无人直升机抗侧风控制方法、系统
Mettler et al. Attitude control optimization for a small-scale unmanned helicopter
US8958930B2 (en) Dynamic limitation of monoblock flight control surfaces inclinations during stall susceptibility conditions
US20100171002A1 (en)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turbulence and gust influences on the flying characteristics of aircraft, and a control device for this purpose
US1146086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ngitudinal control of aircraft
CN106043695B (zh) 一种油动多旋翼无人机定桨距变转速系统及控制技术
CN104298109A (zh) 基于多控制器融合的无尾飞行器协调转弯控制方法
Sheng et al. Autonomous takeoff and landing control for a prototype unmanned helicopter
CN110316400A (zh) 一种鸭翼布局固定翼无人机直接升力控制方法
CN115933733A (zh) 一种固定翼无人机纵向高度速度解耦非线性控制方法
Johnson et al. Guidance and control of an airplane under severe structural damage
Kang et al. Flight test results of automatic tilt control for small scaled tilt rotor aircraft
CN111897219A (zh) 基于在线逼近器的倾转四旋翼无人机过渡飞行模式最优鲁棒控制方法
CN107450313A (zh) 基于自适应控制的无人机自动驾驶仪控制系统
Craig et al. Geometric control of a quadrotor in wind with flow sensing and thrust constraints: Attitude and position control
Servais et al. Trajectory tracking of trirotor UAV with pendulum load
CN112278325B (zh) 一种基于法向过载的总攻角控制方法
Crespo et al.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of an adaptive controller for the Generic Transport Model
CN113778120A (zh) 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无人机复杂天候飞行控制方法
Kang et al. Control law modification according to flight test of small scaled tilt rotor uav
Chao et al. Flight test investigation of stall/spin detection techniques for a flying wing UAS
Wacker et al. X-38 application of dynamic inversion flight control
Oudin Low Speed Protections for a Commercial Airliner: a Practical Approach
CN111273678A (zh) 一种大升阻比无人机边界保护方法
Zhou et al. Adaptive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 for a small-scale unmanned helicopter based on nonlinear dynamic inver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