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49412B - 一种堆载预压软基加固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堆载预压软基加固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49412B
CN106049412B CN201610527239.3A CN201610527239A CN106049412B CN 106049412 B CN106049412 B CN 106049412B CN 201610527239 A CN201610527239 A CN 201610527239A CN 106049412 B CN106049412 B CN 1060494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piling prepressing
construction method
soft foundation
tgx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272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49412A (zh
Inventor
谭功毅
马伟才
袁东恩
王国表
马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h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h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h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h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2723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494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49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49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494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494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02Improving by compacting
    • E02D3/10Improving by compacting by watering, draining, de-aerating or blasting, e.g. by installing sand or wick drai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载预压软基加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施工区域的地表进行清理及场地整平;在已进行过清表的地面上铺设土工布,在其上方铺设29cm~31cm的第一砂垫层,并作出3%‑4%的横坡;采用插板机将塑料排水板打入地基下方,再铺设第一土工格栅以及19cm~21cm第二砂垫层;在第二砂垫层上方再铺设第二土工格栅,并在两侧设置排水边沟,排水边沟位于路堤坡脚线处;埋设沉降板、位移边桩监测仪器;对地表进行压实处理;路基分层填筑至堆载设计标高,堆载预压时间为9‑12个月;路堤卸载至低于路基设计标高的0.2m,利用打入到地基下的多根塑料排水板将地下的水分吸上来,在每层的砂垫层上方铺设的土工格栅有效的保证垫层的均匀下降,适用于大面积应用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堆载预压软基加固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堆载预压软基加固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南方及沿海多雨地区地下水位高,土体多为含水量较高的软土,要在这种软基上建筑铁路、公路或飞机场等基本建设工程,必须对软土进行排水处理,降低水位,减少土层含水量,从而使土体固接,达到路基所要求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就目前对于软基的施工方法最为常见为堆载预压抽真空方式,在施工过程需要铺设真空管路以及抽真空装置,一般抽真空维持在10天左右,直到地基固结度达到一定值后,停止抽真空,并将管道卸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套抽真空系统首先在成本上必然会增加整个施工项目的支出,其次在抽真空过程中地基内部的固结度难以检测控制,导致最为关键的抽真空这个工序的实施难度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简单,地基加固效果好的堆载预压软基加固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堆载预压软基加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施工区域的地表进行清理及场地整平;
2)在已进行过清表的地面上铺设土工布,在其上方铺设29cm~31cm的第一砂垫层,并作出3%-4%的横坡;
3)采用插板机将塑料排水板打入地基下方,再铺设第一土工格栅以及19cm~21cm的第二砂垫层;
4)在第二砂垫层上方再铺设第二土工格栅,并在两侧设置排水边沟,排水边沟位于路堤坡脚线处;
5)埋设沉降板、位移边桩监测仪器;
6)对地表进行压实处理;
7)路基分层填筑至堆载设计标高,堆载预压时间为9-12个月;
8)路提卸载至低于路基设计标高的0.2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打入到地基下的多根塑料排水板将地下的水分吸上来,使得路基缓慢下降,在每层的砂垫层上方铺设的土工格栅有效的保证垫层的均匀下降,并且利用沉降板与位移边桩等监测仪器监控垫层的下降值以及水平位移值,提高施工的可控性以及灵活性。
作为优选地,步骤1)中在施工区域两端设围堰,并进行抽水晾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围堰主要防止地表水或者河塘路段中水倒灌到施工区域,起到阻隔作用。
作为优选地,步骤3)中塑料排水板在第一砂垫层的层表留有40cm-60cm的余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排水板在第一砂垫层上的余长,使得塑料排水板与第一砂垫层贯通,塑料排水板从地下抽上来的水分能传送到第一砂垫层上,而40cm-60cm的余长保证了塑料排水板良好的与第一砂垫层的连接。
作为优选地,步骤3)中每根塑料排水板均采用二次打设方式,插板机中的套管为内外管双层设置,内管穿设在外管内,在第一次打设塑料排水板时,内管与外管通过插销互相固定,使得塑料排水板随内外管一同打入,打入后取下插销内管提拉至顶部,再用插销将内外管固定,进行第二次打设,将伸长后的内外管再次打入至设计高程,提拉内管至使插销露出表面,并将插销取下,再次打设内管与外管重合,再次用插销将内外管固定,最后将内外管上提复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排水板的二次打设,有效降低了插板机的净空条件的限制,其次在降低插板的高度下在打设塑料排水板的过程中更为稳定,由于插板机高度越高特别是需要将塑料排水板打入到20-30m的地下深度时,套管或多或少在打设过程中会产生晃动,难以保证打入过程中保持套管的竖直向下,并且对于套管的强度以及抗弯曲强度有着更高的要求。
作为优选地,二次打设的过程中,每次提拉内管时向内管中持续冲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提拉前向内管中冲水,能有效的避免塑料排水板被内管带回的情况发生,冲水将内管与外管淤泥清洗掉,减少塑料排水管与管壁之间的摩擦力,其次在水压的作用下能将塑料排水板一起往下压,结合内外套管的设置,在每次内管伸缩于外管的过程中,内管能将外管的管壁上的淤泥挂掉,并在水流的作用下起到良好的清洗作用,而且能起到降温润滑作用,使得打设过程更为流畅。
作为优选地,多根塑料排水板以等边三角形的形式排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等边三角形排布的塑料排水板能更大范围的覆盖施工区域,充分的将施工区域地下的水分抽上来,使得整个软基加固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地,步骤5)中设置三个观测点,分别设置于道路中心线处及两侧边线内的0.5m处,每个观测点均设置有二个沉降板;位移边桩在两侧边线外分别设置四个,且位移边桩的埋设深度大于等于1.2m,位移边桩的桩顶露出地面高度小于等于1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六个沉降板以矩形排布形式覆盖施工区域,通过各个沉降板的下沉数据能准确的知晓施工区域的沉降情况,同样的结合多个设置的位移边桩计算出施工区域的水平位移量。
作为优选地,步骤6)对于压实处理选用12t以上重型振动压路机或者35t以上的轮胎压路机或者重型静载光轮压路机分层压实,先从两侧开始压实,后压中间,反复碾压至少三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压路机对刚铺设好的软基进行压实压平处,使得各层之间的颗粒更为紧密的连接在一起,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压实厚度根据试验确认每层摊铺厚度不超过30cm,压实过程从两侧开始至中间结束,反复碾压确保达到标准。
作为优选地,步骤3)与步骤4)中所用到的第一土工格栅与第二土工格栅均由下列重量的组分原料加工而成:
基体树脂 100份;
热塑性弹性体 20~30份;
增强填料 20~40份;
光稳定剂 5~10份;
抗氧剂 1~5份;
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 1~3份;
交联剂 1~3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体树脂具有较好的强度与韧性,向基体树脂中加入热塑性弹性体,增强了基体树脂的耐候性与耐老化性,同时使格栅的弹性能进一步增强,提高了该格栅的抗冲击性能;向基体树脂与热塑性弹性体的共混物中加入增强填料,使制得的格栅具有优异的强度,在道路施工中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向反应体系内加入光稳定剂、抗氧剂,二者能够产生协同作用,能够有效抑制基体树脂与热塑性弹性体分子链中的双键发生断裂而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与氧气反应引起进一步地破坏,使制备的格栅能够抵抗因阳光照射发生老化,避免因老化对格栅造成变形、破损;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是一种可显著增强树脂的流动性的增塑剂,对树脂和弹性体均有良好的相容性,同时兼具毒性低、电性能好、挥发性小、气味小、耐候性好的优点,将它与抗氧剂共同作用时,可促进抗氧剂对紫外线的吸收,更加减缓了受紫外线照射发生老化,造成该格栅的变形、破损,经该配方制备的土工格栅具有优异的强度、抗冲击性能、耐阳光辐射、耐老化的特性,可延长铺设土工格栅完成后填土的时间,同时保持土工格栅良好的支撑强固作用。
作为优选地,所述基体树脂为PE、PP、PVC、HIPS中的一种或几种与酚醛树脂的混合物,所述酚醛树脂在PE、PP、PVC、HIPS中的一种或几种与酚醛树脂的混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0~30%,所述热塑性弹性体为三元乙丙与丁苯橡胶的混合物,其中三元乙丙橡胶在三元乙丙与丁苯橡胶的混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40~60%,所述增强填料为纳米碳酸钙、纳米二氧化硅、滑石粉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碳纳米管的混合物,所述碳纳米管在纳米碳酸钙、纳米二氧化硅、滑石粉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碳纳米管的混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10%。所述光稳定剂选用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邻羟基苯并三唑、水杨酸-4-叔丁基苯酯中的一种,所述抗氧剂选用二苯胺或者对苯二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体树脂中采用热塑性树脂与热固性酚醛树脂进行共混,制得的基体树脂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老化性以及抗冲击性,同时将基体树脂与热塑性弹性体进行混合,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能、耐老化与耐腐蚀性能;光氧化剂与抗氧剂起到协同作用,二者实现优势互补,可增强复合材料抵抗紫外线的能力,延缓复合材料发生老化、变形等;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可提高共混体系的加工流动性,最后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可促进抗氧剂的抗氧作用,能够抑制聚合物分子链产生自由基;选用纳米填料与碳纳米管复配进行增强,可显著提高该复合材料的柔韧性,增强该复合材料的回弹性能,同时,碳纳米管具有高度离域的大π键,π键有利于碳纳米管与其他带双键的填料形成共轭结构,起到了该复合材料的光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堆载预压结合塑料排水板的对软基进行加固处理,施工简单,塑料排水板采用二次打设方式,从而降低了施工条件的要求,并且在打设排水板时通过冲水方式结合插板机中内外套管的设计避免了回带想先现象,提高了施工效率;
2、第一砂垫层与第二砂垫层上均铺设有特制的抗老化性较强的土工格栅,相比现有的土工格栅铺开后必须要在36小时在其上方覆盖,可以加长施工时间,并且能避免意外情况例如下雨天施工难度大施工时间加长的情况发生,降低了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软基堆载后的结构图;
图2为路堤卸载后的软基结构图;
图3为塑料排水板的排布平面图;
图4为塑料排水板于砂垫层内的布置示意图;
图5为沉降板与位移边桩的布置平面图;
图6为塑料排水板施工工序图。
图中:10、塑料排水板;20、土工布;31、第一砂垫层;32、第二砂垫层;33、第一土工格栅;34、第二土工格栅;40、沉降板;41、位移边桩;50、周边底面;60、围堰;70、排水边沟;80、外管;81、内管;82、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1与图2,一种堆载预压软基加固的施工方法,其具体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步骤1)
对施工区域的地表进行清理及场地整平。
步骤2)
在已进行过清表的地面上铺设土工布20,在其上方铺设29cm~31cm的第一砂垫层31,并作出3.5%的横坡(路拱)。
步骤3)
采用插板机将塑料排水板10打入地基下方,再铺设第一土工格栅33以及19cm~21cm的第二砂垫层32,结合图3,塑料排水板10以等边三角形的形式排布,相邻两塑料排水板10之间的间距H为1.3m。
参阅图6,示出了塑料排水板10的打设方法,按照A1至A9工序进行操作,将插排机上原先只有一个套管进行改造,设置成内外管80双层设置,内管81穿设与外管80内,在外管80上设置有插销82,该插销82可穿设子内管81在径向上开设的通孔,当插销82穿设在内管81通孔后外管80与内管81互相固定,固定后的外管80与内管81即可以同时上下运动。
A1工序:在打设塑料排水管时,塑料排水管从内管81的上端穿入,下端穿出,固定好桩靴,将插销82插上外管80与内管81互相固定,完成打设前的准备;
A2工序:启动插板机外管80与内管81一同打入到地基下,外管80的高度即为此时打入的地下的深度,完成初步打设后插销82置于外部;
A3工序:解开插销82,上提内管81顶部同时向内管81处冲水,内管81提升到位后用插销82将内外套管固定,从而提高了套管高度;
A4工序:进行二次打设,内管81与外管80一同运动,使得塑料排水板10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即A5工序;
A6工序:提升内管81至插销82处,在提升过程中同样对内管81进行冲水操作;
A7工序:取下插销82,再次打入内管81使内管81缩进到外管80内;
A8工序:插上插销82,使得内管81与外管80相固定;
A9工序:提升内管81并同时带动外管80提升,在提升过程中向内管81进行冲水操作,直到外管80完全提升复位,即完成塑料排水板10的打设。
参阅图4,由插板机打设完塑料排水板10后,对塑料排水板10进行裁剪,留出的孔口长度沿水流方向弯折50cm的H距离。
步骤4)
重新回到图1,在打设完塑料排水板10后,在第二砂垫层32上铺设第二土工格栅34,其中第一砂垫层31与第二砂垫层32均为碎石垫层或者碎石卵石混杂垫层。
铺设完后在两侧开设排水边沟70,排水边沟70位于路堤坡脚线处。
步骤5)
结合图1与图5,埋设沉降、位移边桩41等监测仪器,沉降板40设置在第二砂垫层32底面,在施工区域设置有三个观测点,分别设置于道路中心线F处及两侧边线G内的0.5m处。
具体操作时在埋设点地面挖一400×400×400mm左右的土坑,坑内用厚100mm砂垫平压实。然后将沉降板40平放在坑内,四周用砂填实并用水准校正水平,再回填土整平压实。填料时,应先在沉降板40周围填料压实,以保护沉降板40,护套管埋设于离底板30cm处。
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也应相应接高,接高时其垂直偏差率不大于1.5%,接高后测杆及套管封盖的高度不超出土面50c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套管上口应加盖封住管口,以避免填料落入管内影响测杆的下沉自由度。
路基填筑时应保证测杆的稳定及垂直,沉降板40、测杆连接高度达4米高度时,要求倾斜度不应大于±1度
位移边桩41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标号为C25,长度不小于1.6m,断面采用正方形,边长为15cm,并在桩顶预埋不易磨损的测头。
位移边桩41的埋设深度最小应在地表以下1.2米处,桩顶露出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0cm。埋置方法采用打入或开挖埋设,要求桩周围回填密实,桩周上部50cm用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位移边桩41的埋置稳固。
位移边桩41分别设于两侧边线G的侧边,且一边设有四个。
施工期间的沉降和稳定观测频率应与沉降、稳定的变形速率相适应,每填筑一层观测一次,如果两侧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3天至少观测一次。
步骤6)
选用12t以上重型振动压路机或者35t以上的轮胎压路机或者重型静载光轮压路机分层压实,先从两侧开始压实,后压中间,反复碾压至少三次。
步骤7)
对路基分层填筑至堆载设计标高D,堆载预压时间为12个月,路基采用塘渣填筑,要求级配良好,石料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30MPa,塘渣的最大粒径不大于15cm,细塘渣最大粒径不大于10cm。
步骤8)
路提卸载至路基设计标高E处,卸载前的标高D与卸载后的标高E之差为0.2m。
步骤3)与步骤4)中的第一土工格栅33与第二土工格栅34为同种材质,由由下列重量的组分原料加工而成:
基体树脂 100份;
热塑性弹性体 20~30份;
增强填料 20~40份;
光稳定剂 5~10份;
抗氧剂 1~5份;
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 1~3份;
交联剂 1~3份。
其检测方法按照以下进行:
(1)拉伸及弯曲性能参照ASTM D238标准在INSTRON-1121型拉伸弯曲试验机上进行测定;
(2)冲击性能参照ASTM D256标准在JJ-20型冲击试验机上进行测定;
(3)耐光老化:选用美国ATLAS公司生产的Ci300+氙气老化试验箱对紫外性能进行检测,光源采用4500w水冷氙灯,波长范围300~400nm,辐照度为90w/m2,相对湿度10%,测试样品与光源距离为500mm。
实施例一
(1)将20份纳米碳酸钙、1份碳纳米管在100℃烘箱内进行干燥处理;
(2)称取80份PE、20份酚醛树脂、10份三元乙丙橡胶、15份丁苯橡胶、20份纳米碳酸钙、1份碳纳米管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高速混合10min;再向高速混合机中加入5份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1份二苯胺、1份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和1份交联剂,高速混合20min;
(3)将上述共混物放入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机料筒温度为192℃,挤出机螺杆的转速为180r/min;
(4)将上述熔体通过三辊压延机成型板材,再经冲压机使用模具进行冲孔,经孔板升温到82℃后拉伸即可。
实施例二
(1)将25份纳米二氧化硅、1.2份碳纳米管、5份碳纤维在100℃烘箱内进行干燥处理;
(2)称取77份PP、23份酚醛树脂、12份三元乙丙橡胶、12份丁苯橡胶、25份纳米二氧化硅、1.2份碳纳米管和5份碳纤维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高速混合10min;再向高速混合机中加入6份邻羟基苯并三唑、2份对苯二胺、1.5份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和1份交联剂,高速混合20min;
(3)将上述共混物放入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机料筒温度为192℃,挤出机螺杆的转速为180r/min;
(4)将上述熔体通过三辊压延机成型板材,再经冲压机使用模具进行冲孔,经孔板升温到82℃后拉伸即可。
实施例三
(1)将30份滑石粉、1.5份碳纳米管、10份玻璃纤维在100℃烘箱内进行干燥处理;
(2)称取75份PVC、25份酚醛树脂、15份三元乙丙橡胶、10份丁苯橡胶、30份滑石粉、1.5份碳纳米管和10份玻璃纤维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高速混合10min;再向高速混合机中加入7份水杨酸-4-叔丁基苯酯、3份二苯胺、2份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和1份交联剂,高速混合20min;
(3)将上述共混物放入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机料筒温度为192℃,挤出机螺杆的转速为180r/min;
(4)将上述熔体通过三辊压延机成型板材,再经冲压机使用模具进行冲孔,经孔板升温到82℃后拉伸即可。
实施例四
(1)将28份纳米碳酸钙、3份碳纳米管、15份钢纤维在100℃烘箱内进行干燥处理;
(2)称取72份HIPS、28份酚醛树脂、8份三元乙丙橡胶、12份丁苯橡胶、28份纳米碳酸钙、3份碳纳米管和15份钢纤维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高速混合10min;再向高速混合机中加入8份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4份对苯二胺、2.5份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和1份交联剂,高速混合20min;
(3)将上述共混物放入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机料筒温度为192℃,挤出机螺杆的转速为180r/min;
(4)将上述熔体通过三辊压延机成型板材,再经冲压机使用模具进行冲孔,经孔板升温到82℃后拉伸即可。
实施例五:
(1)将20份纳米碳酸钙、20份纳米二氧化硅、3份碳纳米管、20份碳纤维在100℃烘箱内进行干燥处理;
(2)称取35份PP、35份PVC、30份酚醛树脂、10份三元乙丙橡胶、12份丁苯橡胶、20份纳米碳酸钙、3份碳纳米管和20份碳纤维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高速混合10min;再向高速混合机中加入10份水杨酸-4-叔丁基苯酯、5份二苯胺、3份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和1份交联剂,高速混合20min;
(3)将上述共混物放入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机料筒温度为192℃,挤出机螺杆的转速为180r/min;
(4)将上述熔体通过三辊压延机成型板材,再经冲压机使用模具进行冲孔,经孔板升温到82℃后拉伸即可。
对比例一:与实施例二相比,缺少酚醛树脂。
对比例二:与实施例二相比,缺少光稳定剂。
对比例三:与实施例二相比,缺少抗氧剂。
对比例四:与实施例二相比,缺少光稳定剂、抗氧剂。
对比例五:与实施例二相比,缺少碳纳米管。
对比例六:与实施例二相比,缺少碳纳米管、抗氧剂。
拉伸、弯曲及抗冲击性能的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按照实施例制得的土工格栅具有优异的抗拉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而基体树脂中缺少酚醛树脂的试样,土工格栅的抗拉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均有下降;缺少碳纳米管的试样,其抗拉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显著下降。
耐光老化性能的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光稳定剂与抗氧剂产生协同作用,有利于该土工格栅具有较好的耐光照辐射能力,光照84h后,其拉伸强度的保持率为98%左右,同时,试验验证了碳纳米管能够促进抗氧剂发挥抗氧作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9)

1.一种堆载预压软基加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施工区域的地表进行清理及场地整平;
2)在已进行过清表的地面上铺设土工布(20),在其上方铺设29cm~31cm的第一砂垫层(31),并作出3%-4%的横坡;
3)采用插板机将塑料排水板(10)打入地基下方,再铺设第一土工格栅(33)以及19cm~21cm的第二砂垫层(32),其中每根塑料排水板(10)均采用二次打设方式,插板机中的套管为内外管(81、80)双层设置,内管(81)穿设在外管(80)内,在第一次打设塑料排水板(10)时,内管(81)与外管(80)通过插销(82)互相固定,使得塑料排水板(10)随内外管(81、80)一同打入,打入后取下插销(82)将 内管(81)提拉至顶部,再用插销(82)将内外管(81、80)固定,进行第二次打设,将伸长后的内外管(81、80)再次打入至设计高程,提拉内管(81)至使插销(82)露出表面,并将插销(82)取下,再次打设内管(81)与外管(80)重合,再次用插销(82)将内外管(81、80)固定,最后将内外管(81、80)上提复位;
4)在第二砂垫层(32)上方再铺设第二土工格栅(34),并在两侧设置排水边沟(70),排水边沟(70)位于路堤坡脚线处;
5)埋设沉降板(40)、位移边桩(41)监测仪器;
6)对地表进行压实处理;
7)路基分层填筑至堆载设计标高,堆载预压时间为9-12个月;
8)路堤卸载至低于路基设计标高0.2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载预压软基加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在施工区域两端设围堰(60),并进行抽水晾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载预压软基加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塑料排水板(10)在第一砂垫层(31)的层表留有40cm-60cm的余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载预压软基加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次打设的过程中,每次提拉内管(81)时向内管(81)中持续冲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载预压软基加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多根塑料排水板(10)以等边三角形的形式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载预压软基加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设置三个观测点,分别设置于道路中心线处及两侧边线内的0.5m处,每个观测点均设置有二个沉降板(40);位移边桩(41)在两侧边线外分别设置四个,且位移边桩(41)的埋设深度大于等于1.2m,位移边桩(41)的桩顶露出地面高度小于等于1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载预压软基加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对于压实处理选用12t以上重型振动压路机或者35t以上的轮胎压路机或者重型静载光轮压路机分层压实,先从两侧开始压实,后压中间,反复碾压至少三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载预压软基加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与步骤4)中所用到的第一土工格栅(33)与第二土工格栅(34)均由下列重量的组分原料加工而成:
基体树脂 100份;
热塑性弹性体 20~30份;
增强填料 20~40份;
光稳定剂 5~10份;
抗氧剂 1~5份;
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 1~3份;
交联剂 1~3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堆载预压软基加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树脂为PE、PP、PVC、HIPS中的一种或几种与酚醛树脂的混合物,所述酚醛树脂在PE、PP、PVC、HIPS中的一种或几种与酚醛树脂的混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0~30%,所述热塑性弹性体为三元乙丙与丁苯橡胶的混合物,其中三元乙丙橡胶在三元乙丙与丁苯橡胶的混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40~60%,所述增强填料为纳米碳酸钙、纳米二氧化硅、滑石粉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碳纳米管的混合物,所述碳纳米管在纳米碳酸钙、纳米二氧化硅、滑石粉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碳纳米管的混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10%,所述光稳定剂选用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邻羟基苯并三唑、水杨酸-4-叔丁基苯酯中的一种,所述抗氧剂选用二苯胺或者对苯二胺。
CN201610527239.3A 2016-07-02 2016-07-02 一种堆载预压软基加固的施工方法 Active CN1060494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27239.3A CN106049412B (zh) 2016-07-02 2016-07-02 一种堆载预压软基加固的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27239.3A CN106049412B (zh) 2016-07-02 2016-07-02 一种堆载预压软基加固的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49412A CN106049412A (zh) 2016-10-26
CN106049412B true CN106049412B (zh) 2018-06-22

Family

ID=57201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27239.3A Active CN106049412B (zh) 2016-07-02 2016-07-02 一种堆载预压软基加固的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494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5651B (zh) * 2018-03-23 2020-12-29 重庆大学 一种利用复合土工织物进行软基加固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CN113123321B (zh) * 2019-12-31 2022-11-25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采用复式真空预压联合堆载软基处理与桩基同步施工方法
CN111877309B (zh) * 2020-06-16 2021-09-14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沼泽地区砂桩排水板复合地基高填方路堤施工方法
CN113668498A (zh) * 2021-08-27 2021-11-19 中铁十九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杂土硬壳层排水板堆载预压沉降施工方法
CN116145488A (zh) * 2023-02-03 2023-05-23 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缓坡度高填方路基硬化后压实度检测的水袋自稳施工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3308A (zh) * 2009-04-23 2009-12-16 上海交通大学 在强结构性软土上使用的堆载预压法安全施工方法
CN103774639A (zh) * 2014-01-27 2014-05-07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堆载预压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3808043U (zh) * 2014-04-30 2014-09-03 江苏建兴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堆载预压深厚淤泥层地基处理结构
CN104277331A (zh) * 2014-10-25 2015-01-14 安徽杰奥玛克合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寒耐油土工格栅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46803A (zh) * 2015-04-08 2015-08-19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地基土固结方法
KR101551897B1 (ko) * 2014-11-24 2015-09-09 지에스이앤씨(주) 건축물용 지하수 배수관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3308A (zh) * 2009-04-23 2009-12-16 上海交通大学 在强结构性软土上使用的堆载预压法安全施工方法
CN103774639A (zh) * 2014-01-27 2014-05-07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堆载预压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3808043U (zh) * 2014-04-30 2014-09-03 江苏建兴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堆载预压深厚淤泥层地基处理结构
CN104277331A (zh) * 2014-10-25 2015-01-14 安徽杰奥玛克合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寒耐油土工格栅及其制备方法
KR101551897B1 (ko) * 2014-11-24 2015-09-09 지에스이앤씨(주) 건축물용 지하수 배수관
CN104846803A (zh) * 2015-04-08 2015-08-19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地基土固结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宁波地区软基处理技术研究;李永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20100331;正文第3章第12-14页、第5章第56-5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49412A (zh) 2016-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49412B (zh) 一种堆载预压软基加固的施工方法
CN105256824B (zh) 一种废旧轮胎格宾单元及格宾锚定板挡土墙及施工方法
CN103696397B (zh) 一种人工坝的防渗处理方法
CN202969393U (zh) 一种公路高填方涵洞的加筋减载结构
CN113445396B (zh) 一种高液限土路段的高填土路基填筑施工方法
CN105274922A (zh) 一种修复塌方路基的抗滑键-钢管桩复合结构及方法
CN105421328B (zh) 湿陷性黄土区路基地基处理结构的建造方法
CN105672077A (zh) 沥青路面地聚物注浆施工方法
CN104499502B (zh) 一种河道拱形挡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869145A (zh) 基于废旧轮胎的公路路堤局部坍塌快速抢修方法
CN204151796U (zh) 一种加筋生态混凝土护坡
CN111472326A (zh) 一种深厚覆盖层上修筑重力坝的方法及其结构
CN203782721U (zh) 风沙地区路堤边坡防护结构
CN114134767A (zh) 一种利用袋装砂井加固软土地基的方法
CN110485405B (zh) 一种软土地基的加固系统及加固方法
CN207552833U (zh) 一种高架桥梁基础周边地面道路结构
CN207265621U (zh) 一种电力电缆管沟结构
CN206553848U (zh) 填方路段路面边部结构
CN106120663B (zh) 一种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CN205088708U (zh) 一种废旧轮胎格宾单元及格宾锚定板挡土墙
CN206467697U (zh) 塔基与筏板交接处一体化防水结构
CN205387721U (zh) 一种公路挡土墙加固结构
CN207228130U (zh)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基坑回填处理组合系统
CN206267133U (zh) 吸水式土工加筋材料
CN211079791U (zh) 一种应用于湿陷性黄土路基的防湿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2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1042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2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