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45735A - 一种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45735A
CN106045735A CN201610720339.8A CN201610720339A CN106045735A CN 106045735 A CN106045735 A CN 106045735A CN 201610720339 A CN201610720339 A CN 201610720339A CN 106045735 A CN106045735 A CN 1060457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mentation
peach
leaf curl
organic fertilizer
enzy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203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仁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72033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45735A/zh
Publication of CN106045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457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CNITROGENOUS FERTILISERS
    • C05C11/00Other nitrogenous fertilis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80Soil condition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由以下原料制成:茶叶渣、米糠、豆粕、秸秆、腐殖酸、黄芪、夏枯草、金银花、蒲公英、复合微量元素、复合发酵菌种、复合发酵酶。本发明还公开所述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多级发酵和陈化等步骤。本发明的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不仅可有效防治桃树的缩叶病,有效抑制有害病菌,对健康桃树感染桃缩叶病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此外,还可以促进桃树的生长发育,减少农药和化肥的用量,具有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再利用率的优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化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桃树的缩叶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以为害花、幼果和新梢。嫩叶刚伸出时就显现卷曲状,颜色发红。叶片逐渐开展,卷曲及皱缩的程度随之增加,致全叶呈波纹状凹凸,严重时叶片完全变形。病叶较肥大,叶片厚薄不均,质地松脆,呈淡黄色至红褐色;后期在病叶表面长出一层灰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子囊层。病叶最后干枯脱落。芽孢子能抗干燥,厚膜芽孢子耐寒力更强,在果园内可存活一年以上。病发时对桃树及桃子的危害较大。
一般对缩叶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药剂防治,由于桃缩叶病只在早春侵染一次而没有再次侵染,因此,在关键时机喷一次药便可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喷药时间应掌握在桃树花芽露红而未展开前喷1次1~1.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波尔多液,就能控制初侵染的发生。
(2)摘除病梢,加强管理 当初见病叶而尚未出现银灰色粉状物前摘除销毁,可减少来年的越冬菌量。对发病树应加强管理,追施肥料,使树势得到恢复,增强抗性。但是以上的防治效果均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缩叶病。在现代农业中,化肥和农药在治理果树病虫害方面是不可或缺的物质,尤其中国是农业大国,种植量大,对肥料和农药的需求较大。虽然其在增产、增收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长期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板结,导致土壤的保水、保肥、透气性差,有机质变少;其次会使土壤累积过多有害化学残留物 可能会被植物直接吸收造成了作物重金属严重超标,影响其生长发育。由于土壤板结后透气性差,部分肥料和农药排入江河湖泊或残留土壤及农作物内,降低肥料利用率,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危害人畜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国内外都在研究开发新型环保肥料,达到既可以防治果树病虫害,又不污染环境,还可以改良土壤、显著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目的。其中微生物有机肥料是有机固体废弃物经微生物菌种发酵至完全腐熟后而成的一种有机肥料。此类肥料中富含全系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的抗拮作用,抑制病原菌和腐败菌的生长,本身还分泌出各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增强植物抗病抗逆能力,同时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抑制果树中的有害病菌,用以治理病虫害,其次,大量有益微生物活动使土壤有机质转化形成腐殖质,增强土壤肥力,通过这些综合作用,使得患有病虫害的果树不仅可以治愈,还能让土壤重新恢复活力,达到了修复、改良土壤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不仅可有效治理桃树的缩叶病,有效抑制有害病菌,对健康桃树的缩叶病防护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此外,还可以促进桃树的生长发育,减少农药和化肥的用量,具有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再利用率的优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茶叶渣50-100份、米糠100-300份、豆粕80-250份、秸秆50-100份、腐殖酸20-50份、黄芪10-30份、夏枯草15-35份、金银花10-30份、蒲公英10-35份、复合微量元素0.5-2份、复合发酵菌种2-6份、复合发酵酶0.5-3份。
所述的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黄芪、夏枯草、金银花、蒲公英,切碎,与相应重量份的茶叶渣、米糠、豆粕、秸秆、腐殖酸、复合微量元素混合均匀,得到预发酵物料;
(2)将步骤(1)中的预发酵物料放入堆沤池中渥堆,对渥堆好的预发酵物料均匀喷洒相应重量份的复合菌种和复合发酵酶,进行发酵,控制预发酵物料之上设有遮挡,避免被雨淋;
(3)检测渥堆预发酵物料内部的温度,当温度为40-50℃时,对渥堆预发酵物料进行翻堆处理;
(4)步骤(3)中翻堆后的发酵物料继续发酵2-5天,每3-8h进行一次翻堆;
(5)向步骤(4)中翻堆后的发酵物料中定时通入氧气,进行好氧发酵7-14天,每2-5h进行一次翻堆;
(6)将步骤(5)中完成发酵后的物料继续放置,陈化3-8天,即得。
控制步骤(1)中的预发酵物料的含水量在45-60%。
所述的复合发酵菌种包括光合菌群、乳酸菌群、酵母菌群、丝状菌群、耐热性芽孢杆菌群。
所述的复合发酵酶包括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植酸酶、乳糖酶、酒精分解酶、核糖核酸酶、麦芽糖酶、蔗糖酶、尿酶、氧化—还原酶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复合微量元素包括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锰、碘酸钙、亚硒酸钠、氯化钾、沸石粉。
以下是本发明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中使用药材来源和功效:
黄芪,拉丁名为Leguminosae,别名北芪、北蓍,黄芪属,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性温、味甘、微甜。具有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作用。
夏枯草,拉丁名为Prunella vulgaris,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别名麦穗夏枯草、铁线夏枯草、麦夏枯等,苦、辛,寒。入肝、胆经。可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清肝火、降血压、高血压病、高血脂、高血粘和高血糖、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等病症。
金银花,拉丁名为Lonicera Japonica,别名忍冬、金银藤、银藤、二色花藤、二宝藤、右转藤等,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味甘;性寒。入肺;胃经。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行疮;喉痹及多种感染性疾病。
蒲公英,拉丁名为Herba Taraxaci,别名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蒲公英属。为干燥的全草。味甘,微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缓泻、利胆等功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利用特殊菌种进行发酵,使本发明的防治桃缩叶病微生物有机肥含有光合菌群、乳酸菌群、酵母菌群、丝状菌群和耐热性芽孢杆菌群等多种菌群,全系微生物可以抑制病原菌和腐败菌的生长,有效治理桃树的缩叶病,且可以分解作物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减轻果树的自毒危害;加入的中草药提高有机肥中的消炎杀菌作用,在提供养分的同时,还具有治理和预防桃缩叶病的协同作用;
(2)本发明的有益微生物群体可产生复合酶群,如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乳糖酶、酒精分解酶、麦芽糖酶、蔗糖酶、尿酶、氧化—还原酶等几十种不同类型的酶,这些酶使有益微生物群能同时进行生产和运营而不会相互克制或者破坏,从而达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此外,大量的有益微生物活动使土壤有机质转化形成腐殖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的形成,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恢复土壤的微生态平衡,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起到免深耕的效果,有效保护农业环境;有益微生物群在其繁殖过程中,代谢出作物所需的多种营养和有益物质,如氨基酸、腐植酸、黄腐酸、维生素、生长未知因子、糖、酒精、核酸、多种有机酸、生长调节剂等,增强植物抗病抗逆能力,同时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
(3)本发明中的有益微生物群可分解土壤中不能利用的矿物质,变为作物可吸收的离子态的营养元素,并可解析土壤中的多种中、微量元素,从而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通过以上所述的作用,本发明的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不仅可有效治理桃树的缩叶病,有效抑制有害病菌,对健康桃树感染缩叶病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此外,还可以促进桃树的生长发育,减少农药和化肥的用量,具有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再利用率的优点,另外,本发明的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设备投入少。通过多级发酵,快速分解有机物,消除有害物质,快速除臭,解决了有机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实现有机废弃物的综合再利用,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由以下原料制成:
茶叶渣50kg、米糠100kg、豆粕80kg、秸秆50kg、腐殖酸20kg、黄芪10kg、夏枯草15kg、金银花10kg、蒲公英10kg、复合微量元素0.5kg、复合发酵菌种2kg、复合发酵酶0.5kg。
所述的防治桃缩叶病微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黄芪、夏枯草、金银花、蒲公英,切碎,与茶叶渣、米糠、豆粕、秸秆、腐殖酸、复合微量元素混合均匀,得到预发酵物料;
(2)将步骤(1)中的预发酵物料放入堆沤池中渥堆,对渥堆好的预发酵物料均匀喷洒复合菌种和复合发酵酶,进行发酵,控制预发酵物料之上设有遮挡,避免被雨淋;
(3)检测渥堆预发酵物料内部的温度,当温度为40℃时,对渥堆预发酵物料进行翻堆处理;
(4)步骤(3)中翻堆后的发酵物料继续发酵2天,每3h进行一次翻堆;
(5)向步骤(4)中翻堆后的发酵物料中定时通入氧气,进行好氧发酵7天,每2h进行一次翻堆;
(6)将步骤(5)中完成发酵后的物料继续放置,陈化3天,即得。
控制步骤(1)中的预发酵物料的含水量在45%。
所述的复合发酵菌种包括光合菌群、乳酸菌群、酵母菌群、丝状菌群、耐热性芽孢杆菌群。
所述的复合发酵酶包括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植酸酶、乳糖酶、酒精分解酶、核糖核酸酶。
所述的复合微量元素包括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锰、碘酸钙、亚硒酸钠、氯化钾、沸石粉。
实施例2
本发明的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由以下原料制成:
茶叶渣65kg、米糠150kg、豆粕120kg、秸秆65kg、腐殖酸30kg、黄芪15kg、夏枯草20kg、金银花15kg、蒲公英18kg、复合微量元素1kg、复合发酵菌种3kg、复合发酵酶1.2kg。
所述的防治桃缩叶病微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黄芪、夏枯草、金银花、蒲公英,切碎,与茶叶渣、米糠、豆粕、秸秆、腐殖酸、复合微量元素混合均匀,得到预发酵物料;
(2)将步骤(1)中的预发酵物料放入堆沤池中渥堆,对渥堆好的预发酵物料均匀喷洒复合菌种和复合发酵酶,进行发酵,控制预发酵物料之上设有遮挡,避免被雨淋;
(3)检测渥堆预发酵物料内部的温度,当温度为42℃时,对渥堆预发酵物料进行翻堆处理;
(4)步骤(3)中翻堆后的发酵物料继续发酵3天,每5h进行一次翻堆;
(5)向步骤(4)中翻堆后的发酵物料中定时通入氧气,进行好氧发酵9天,每3h进行一次翻堆;
(6)将步骤(5)中完成发酵后的物料继续放置,陈化5天,即得。
控制步骤(1)中的预发酵物料的含水量在48%。
所述的复合发酵菌种包括光合菌群、乳酸菌群、酵母菌群、丝状菌群、耐热性芽孢杆菌群。
所述的复合发酵酶包括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植酸酶、乳糖酶、酒精分解酶、核糖核酸酶、麦芽糖酶、蔗糖酶、尿酶。
所述的复合微量元素包括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锰、碘酸钙、亚硒酸钠、氯化钾、沸石粉。
实施例3
本发明的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由以下原料制成:
茶叶渣80kg、米糠200kg、豆粕170kg、秸秆80kg、腐殖酸35kg、黄芪20kg、夏枯草25kg、金银花20kg、蒲公英25kg、复合微量元素1.2kg、复合发酵菌种4kg、复合发酵酶1.8kg。
所述的防治桃缩叶病微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黄芪、夏枯草、金银花、蒲公英,切碎,与茶叶渣、米糠、豆粕、秸秆、腐殖酸、复合微量元素混合均匀,得到预发酵物料;
(2)将步骤(1)中的预发酵物料放入堆沤池中渥堆,对渥堆好的预发酵物料均匀喷洒复合菌种和复合发酵酶,进行发酵,控制预发酵物料之上设有遮挡,避免被雨淋;
(3)检测渥堆预发酵物料内部的温度,当温度为45℃时,对渥堆预发酵物料进行翻堆处理;
(4)步骤(3)中翻堆后的发酵物料继续发酵4天,每6h进行一次翻堆;
(5)向步骤(4)中翻堆后的发酵物料中定时通入氧气,进行好氧发酵10天,每3h进行一次翻堆;
(6)将步骤(5)中完成发酵后的物料继续放置,陈化6天,即得。
控制步骤(1)中的预发酵物料的含水量在52%。
所述的复合发酵菌种包括光合菌群、乳酸菌群、酵母菌群、丝状菌群、耐热性芽孢杆菌群。
所述的复合发酵酶包括脂肪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酒精分解酶、核糖核酸酶、麦芽糖酶、尿酶、氧化—还原酶。
所述的复合微量元素包括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锰、碘酸钙、亚硒酸钠、氯化钾、沸石粉。
实施例4
本发明的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由以下原料制成:
茶叶渣90kg、米糠250kg、豆粕210kg、秸秆90kg、腐殖酸42kg、黄芪25kg、夏枯草30kg、金银花25kg、蒲公英30kg、复合微量元素1.6kg、复合发酵菌种5kg、复合发酵酶2.4kg。
所述的防治桃缩叶病微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黄芪、夏枯草、金银花、蒲公英,切碎,与茶叶渣、米糠、豆粕、秸秆、腐殖酸、复合微量元素混合均匀,得到预发酵物料;
(2)将步骤(1)中的预发酵物料放入堆沤池中渥堆,对渥堆好的预发酵物料均匀喷洒复合菌种和复合发酵酶,进行发酵,控制预发酵物料之上设有遮挡,避免被雨淋;
(3)检测渥堆预发酵物料内部的温度,当温度为48℃时,对渥堆预发酵物料进行翻堆处理;
(4)步骤(3)中翻堆后的发酵物料继续发酵4天,每7h进行一次翻堆;
(5)向步骤(4)中翻堆后的发酵物料中定时通入氧气,进行好氧发酵12天,每4h进行一次翻堆;
(6)将步骤(5)中完成发酵后的物料继续放置,陈化7天,即得。
控制步骤(1)中的预发酵物料的含水量在56%。
所述的复合发酵菌种包括光合菌群、乳酸菌群、酵母菌群、丝状菌群、耐热性芽孢杆菌群。
所述的复合发酵酶包括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植酸酶、乳糖酶、酒精分解酶、氧化—还原酶。
所述的复合微量元素包括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锰、碘酸钙、亚硒酸钠、氯化钾、沸石粉。
实施例5
本发明的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由以下原料制成:
茶叶渣100kg、米糠300kg、豆粕250kg、秸秆100kg、腐殖酸50kg、黄芪30kg、夏枯草35kg、金银花30kg、蒲公英35kg、复合微量元素2kg、复合发酵菌种6kg、复合发酵酶3kg。
所述的防治桃缩叶病微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黄芪、夏枯草、金银花、蒲公英,切碎,与茶叶渣、米糠、豆粕、秸秆、腐殖酸、复合微量元素混合均匀,得到预发酵物料;
(2)将步骤(1)中的预发酵物料放入堆沤池中渥堆,对渥堆好的预发酵物料均匀喷洒复合菌种和复合发酵酶,进行发酵,控制预发酵物料之上设有遮挡,避免被雨淋;
(3)检测渥堆预发酵物料内部的温度,当温度为50℃时,对渥堆预发酵物料进行翻堆处理;
(4)步骤(3)中翻堆后的发酵物料继续发酵5天,每8h进行一次翻堆;
(5)向步骤(4)中翻堆后的发酵物料中定时通入氧气,进行好氧发酵14天,每5h进行一次翻堆;
(6)将步骤(5)中完成发酵后的物料继续放置,陈化8天,即得。
控制步骤(1)中的预发酵物料的含水量在60%。
所述的复合发酵菌种包括光合菌群、乳酸菌群、酵母菌群、丝状菌群、耐热性芽孢杆菌群。
所述的复合发酵酶包括脂肪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植酸酶、乳糖酶、核糖核酸酶、麦芽糖酶、蔗糖酶。
所述的复合微量元素包括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锰、碘酸钙、亚硒酸钠、氯化钾、沸石粉。
实施例6
对比试验
1.1 试验材料
1.1.1施用肥料 本发明实施例1-5的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
1.1.2 试验农作物与试验处理
本发明选择同一品种的毛桃树做为试验作物。设20个处理,处理1-10为试验组,处理11-20为对照组,确认毛桃树患缩叶病1年,两组处理的树龄均为5年;处理1-10分别施用特制复合肥1-5,复合肥1-5分别由本发明实施例1-5的有机肥与基肥以3:1000的重量比混合制成,处理1和2施用复合肥1,处理3和4施用复合肥2,处理5和6施用复合肥3,以此类推;处理1-10的施肥量为对照处理的60%,农药喷洒量为对照处理的50%。
1.2 试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6个月的试验观察到,处理1-10分别施用本发明实施例1-5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与基肥的复合肥,果树上的萎缩的树叶开始舒展,叶片肥厚浓绿,枝条粗壮敦实;对照组的果树树势较差,缩叶变多,叶片变黄,落叶增多,缩叶病况加重。说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微生物有机肥可有效治理桃树的缩叶病,有效抑制有害病菌。
实施例7
对比试验
1.1 试验材料
1.1.1施用肥料 本发明实施例1-5的防治桃缩叶病微生物有机肥。
1.1.2 试验农作物与试验处理
本发明选择同一品种的毛桃树做为试验作物。设20个处理,处理1-10为试验组,处理11-20为对照组,两组处理的树势均较好,树况健康,两组处理的树龄均为5年;处理1-10分别施用特制复合肥1-5,复合肥1-5分别由本发明实施例1-5的有机肥与基肥以3:1000的重量比混合制成,处理1和2施用复合肥1,处理3和4施用复合肥2,处理5和6施用复合肥3,以此类推;对照处理正常施肥和喷洒农药,试验处理的施肥量为对照处理的60%,农药喷洒量为对照处理的50%。
1.2 试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6个月的试验观察到,处理1-10分别施用本发明实施例1-5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与基肥的复合肥,试验组的果树上叶片肥厚浓绿,枝条粗壮敦实,对照组的果树树势一般,落叶较多,但无缩叶情况。说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微生物有机肥不仅可有效治理桃树的缩叶病,有效抑制有害病菌,对健康桃树的缩叶病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此外,还可以促进桃树的生长发育,减少农药和化肥的用量,具有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再利用率的优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茶叶渣50-100份、米糠100-300份、豆粕80-250份、秸秆50-100份、腐殖酸20-50份、黄芪10-30份、夏枯草15-35份、金银花10-30份、蒲公英10-35份、复合微量元素0.5-2份、复合发酵菌种2-6份、复合发酵酶0.5-3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黄芪、夏枯草、金银花、蒲公英,切碎,与相应重量份的茶叶渣、米糠、豆粕、秸秆、腐殖酸、复合微量元素混合均匀,得到预发酵物料;
(2)将步骤(1)中的预发酵物料放入堆沤池中渥堆,对渥堆好的预发酵物料均匀喷洒相应重量份的复合菌种和复合发酵酶,进行发酵,控制预发酵物料之上设有遮挡,避免被雨淋;
(3)检测渥堆预发酵物料内部的温度,当温度为40-50℃时,对渥堆预发酵物料进行翻堆处理;
(4)步骤(3)中翻堆后的发酵物料继续发酵2-5天,每3-8h进行一次翻堆;
(5)向步骤(4)中翻堆后的发酵物料中定时通入氧气,进行好氧发酵7-14天,每2-5h进行一次翻堆;
(6)将步骤(5)中完成发酵后的物料继续放置,陈化3-8天,即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对步骤(1)中的预发酵物料进行水份控制,控制其含水量在45-60%。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发酵菌种包括光合菌群、乳酸菌群、酵母菌群、丝状菌群、耐热性芽孢杆菌群。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发酵酶包括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植酸酶、乳糖酶、酒精分解酶、核糖核酸酶、麦芽糖酶、蔗糖酶、尿酶、氧化—还原酶中的一种或多种。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微量元素包括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锰、碘酸钙、亚硒酸钠、氯化钾、沸石粉。
CN201610720339.8A 2016-08-25 2016-08-25 一种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60457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20339.8A CN106045735A (zh) 2016-08-25 2016-08-25 一种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20339.8A CN106045735A (zh) 2016-08-25 2016-08-25 一种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45735A true CN106045735A (zh) 2016-10-26

Family

ID=57195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20339.8A Pending CN106045735A (zh) 2016-08-25 2016-08-25 一种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4573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9993A (zh) * 2018-12-10 2019-01-29 井冈山大学 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80561A (zh) * 2020-09-30 2021-01-29 郑州盛润生物质能源化工研究院 一种利用植物秸秆糖化裂解改良土壤污染的制剂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1451A (zh) * 2015-11-26 2016-05-04 张光荣 一种特色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93426A (zh) * 2016-01-25 2016-06-22 柳州市净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微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84795A (zh) * 2016-01-25 2016-06-22 柳州市净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新型微生物有机肥防治黄龙病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1451A (zh) * 2015-11-26 2016-05-04 张光荣 一种特色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93426A (zh) * 2016-01-25 2016-06-22 柳州市净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微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84795A (zh) * 2016-01-25 2016-06-22 柳州市净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新型微生物有机肥防治黄龙病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9993A (zh) * 2018-12-10 2019-01-29 井冈山大学 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79993B (zh) * 2018-12-10 2024-01-09 井冈山大学 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80561A (zh) * 2020-09-30 2021-01-29 郑州盛润生物质能源化工研究院 一种利用植物秸秆糖化裂解改良土壤污染的制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4282B (zh) 一种微生物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87223B (zh) 一种以中药渣为原料的防虫抗病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59401A (zh) 一种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78568B (zh) 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处理农作物残体制造有机肥方法
CN103964974B (zh) 一种棉花专用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64327A (zh) 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90444A (zh) 一种辣椒专用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626533B (zh) 生物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48861A (zh) 一种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微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7400A (zh) 一种花生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5399521A (zh) 一种辣椒用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66292A (zh)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根结线虫的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16879A (zh) 一种西红柿专用肥料
CN105060959A (zh) 一种主要针对根线虫的生物有机药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53581A (zh) 一种瓜蒌专用肥料
CN106045735A (zh) 一种防治桃缩叶病的微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40461A (zh) 一种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生态有机肥及其生产方法
CN116671525B (zh) 液态复合微生物酵素及其制备方法、液态生物制剂以及它们的应用
CN107141158A (zh) 一种土豆种植用防虫除草肥料及制备方法
CN106316624A (zh) 一种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管理方法
CN105693421A (zh) 一种无公害草莓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18604A (zh) 一种能防治根腐病的草莓有机肥及制备方法
CN109006317A (zh) 一种甘蔗种植方法
CN108424234A (zh) 一种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苦荞培植方法
CN106386374A (zh) 一种防治葡萄霜霉病的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