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生态有机肥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肥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生态有机肥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作物秸秆数量巨大,传统秸秆焚烧严重污染环境;同时作物秸秆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必须遵循生态规律,进行充分利用。我国耕地土壤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土壤有机质严重缺乏,土壤结构破坏,土壤酸化或碱化,土壤孔隙及比例不恰当,土壤板结,通气不良,作物生根困难,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微生物种类少,病虫害易发多发,土壤性能不断恶化,少数地方甚至已出现作物绝收等极端事例,急需恢复土壤结构及生态,但相关产品缺乏。
作物秸秆有机质丰富,来源于农田,归还于农田,是补充土壤有机质、平衡土壤生态及土壤肥力的最经济、切实可行的办法。目前秸秆还田,大都采用机器旋耕直接将秸秆翻埋入土,使作物秸秆在下茬作物生长过程中缓慢分解腐沤。然而,这种秸秆还田方式,由于秸秆未经过杀菌杀虫、杀灭杂草种子等无害化处理,还田后的秸秆不仅为其提供了养分和栖息环境,还可能造成病虫害严重流行、杂草逐年趋重、病虫害难以防治等严重情形。湖北江汉平原一些地区近年来由此发生水稻、油菜严重病虫害,农民不得不加大农药使用剂量、多种农药交叉混合使用等措施,严重降低了农产品品质,增加了农业投入。
水花生又名空心莲子草,水葫芦又名凤眼蓝,为我国1930年代引进的的水生饲料草本植物,在水沟、池塘、湿地等处大量生长繁殖,已成为著名入侵物种。水花生、水葫芦吸收和利用氮、磷等元素能力强,生长迅速,一些地方将二者作为规模化养殖场等有机污水处理的重要净化植物,已取得良好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作物秸秆、水花生、水葫芦等原料,并解决现有土壤成分、结构、生态与功能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生态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简便易行、便于推广。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生态有机肥,其配方包含如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作物秸秆1000份,水花生100-300份,水葫芦100-300份,尿素30-40份,钙镁磷肥40-80份,硅藻土粉40-100份,沸石粉20-30份,γ﹣聚谷氨酸5-10份,半夏5-10份,苦楝10-20份,侧柏叶10-20份,枫杨叶5-10份,黄杜鹃叶10-20份,绿色木霉菌种10-20份;以原料自带水分或添加水分,调节含水量至60-80%。上述重量份配比为干重配比,如为新鲜原料则应注意含水量的调节,以保证原料混合后的适当含水量。
上述各原料说明如下:
(1)作物秸秆:本发明中作物秸秆,可以是水稻、小麦、高粱、油菜等各种作物的秸秆,优选水稻、小麦秸秆。
(2)水花生:又名空心莲子草,为苋科莲子草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本发明中可以是鲜草,也可以是干草。水花生是抗病抑菌的中药,对土壤病虫害也有一定防治作用。
水葫芦:又名凤眼蓝,为雨久花科凤眼蓝属浮水草本,本发明中可以是鲜草,也可以是干草。
水花生、水葫芦的植物体疏松多孔,粗蛋白含量较高,不仅可以作为土壤有机质原料,还可以调节土壤孔隙。
(3)半夏: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的块茎,可以是鲜品,也可以是干品。
苦楝:为楝科楝属植物,本发明中的苦楝是指苦楝的树皮、枝叶、花,可以是鲜品,也可以是干品。
侧柏叶:柏科侧柏属植物的枝叶,可以是鲜品,也可以是干品。
枫杨叶:胡桃科枫杨树植物的枝叶,可以是鲜品,也可以是干品。
黄杜鹃叶:又名闹羊花、羊踯躅、黄花杜鹃,为杜鹃花科杜鹃属植物的枝叶,可以是鲜品,也可以是干品。
半夏、苦楝、侧柏、枫杨、闹羊花等为常见植物及中药,具有杀虫或抑菌功能,资源丰富。
(4)绿色木霉:学名为Trichoderma viride,优选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管的保藏号为ACCC 30793的绿色木霉。
上述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生态有机肥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准备:
1)作物秸秆、水花生、水葫芦粉碎;优选粉碎成1-3厘米小段;
2)半夏、苦楝、侧柏叶、枫杨叶、黄杜鹃叶研磨粉碎或用粉碎机粉碎;
(2)混合发酵:
1)将配方用量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尿素溶于适量水,与粉碎的半夏、苦楝、侧柏叶、枫杨叶、黄杜鹃叶和粉碎的作物秸秆、水花生、水葫芦,以及钙镁磷肥、绿色木霉菌种、水等原料混合后,搅拌均匀,建堆或装入发酵釜中进行有氧发酵;
2)发酵前期控制发酵温度为25-35℃,2-3日翻堆或搅拌一次,有氧发酵10-12日,至发酵堆体可见大量木霉菌丝生长;
3)将剩余量的尿素与沸石粉、硅藻土粉进行混合后,与堆体或发酵釜中的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均匀,有氧自然发酵,至温度上升60-70℃,并维持3-4日;
(3)散堆、干燥、冷却:
发酵料经高温阶段(60-70℃维持3-4日)后,进行散堆、冷却及干燥;
(4)添加γ﹣聚谷氨酸,粉粹
经过干燥后的发酵料,加入γ﹣聚谷氨酸混匀后粉碎,即得到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生态有机肥。该步骤优选将混合料粉碎至2-5毫米大小。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以作物秸秆、水花生、水葫芦等生物材料作为基本成分,具有良好的有机肥功能。
2、硅藻土、沸石粉、γ﹣聚谷氨酸孔隙度大,配合水花生、水葫芦的多孔特性,且水花生孔径较细、水葫芦径孔径较大的孔性互补,对改善土壤结构、保证土壤大小孔隙比例合适、增加土壤通气、破除和防止土壤板结作用明显,同时具有巨大的离子交换及吸附能力,吸水、保水、保肥能力强,对致酸和致碱离子也有较好的吸附和缓冲作用,因而可对土壤有良好的改良作用。
3、本产品孔隙性强,可有效吸附相关成分,有效防止有效成分散失;同时可根据田间情况,补充相应数量的速效化肥与本产品混合,进一步使速效养分被本产品相应成分的孔隙所吸附,减少流失,显著延长养分释放周期,明显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肥料等的面源污染。
4、以半夏等中草药、绿色木霉等生物原料对土传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控制,与土壤有机质等共同重建土壤生态,提高土壤抵抗病虫害、干旱、水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5、变废为宝,全过程不产生废水废渣,操作较为简单,生态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产品配方:水稻秸秆110.6公斤(含水量9.6%)、新鲜水花生100公斤(含水量89%)、新鲜水葫芦400公斤(含水量93%)、尿素3公斤、钙镁磷肥4公斤、硅藻土粉10公斤、沸石粉3公斤、γ﹣聚谷氨酸1公斤、半夏0.5公斤、苦楝叶1公斤、侧柏叶1公斤、枫杨叶0.5公斤、黄杜鹃叶1公斤、绿色木霉(ACCC 30793)孢子粉(含绿色木霉孢子1.0×1010cfu/g以上)1公斤,原料混合后实际总含水量为74.08%。同时,以不加入水葫芦作为一种对照产品进行对照实验,配方为:水稻秸秆110.6公斤(含水量9.6%)、新鲜水花生100公斤(含水量89%)、尿素3公斤、钙镁磷肥4公斤、硅藻土粉10公斤、沸石粉3公斤、γ﹣聚谷氨酸1公斤、半夏0.5公斤、苦楝叶1公斤、侧柏叶1公斤、枫杨叶0.5公斤、黄杜鹃叶1公斤、绿色木霉(ACCC 30793)孢子粉(含绿色木霉孢子1.0×1010cfu/g以上)1公斤、清水291.9公斤,原料混合后实际总含水量为74.08%。
产品生产:将水稻秸秆、水花生、水葫芦混合粉碎为约1-2厘米的小段,并充分混合,使水稻秸秆能充分吸收水花生、水葫芦的水分;将半夏、苦楝叶、侧柏叶、枫杨叶、黄杜鹃叶用粉碎机粉碎,适量流水冲洗并收集残渣及液汁。将粉碎后的水稻秸秆、水花生、水葫芦及钙镁磷肥、半夏、苦楝叶、侧柏叶、枫杨叶、黄杜鹃叶与绿色木霉孢子粉进行混合,将1.5公斤尿素溶于适量水进一步与上述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均匀,装入发酵釜进行有氧发酵,调节发酵温度28-30℃,前期3日搅拌一次、后期2日搅拌1次,发酵12日,可见发酵料内大量菌丝生长;将剩下的1.5公斤尿素与沸石粉、硅藻土粉进行混合,再加入到发酵釜内与发酵料进行充分混合,有氧自然发酵,当温度上升到65℃后维持3日,然后散堆、干燥,添加γ﹣聚谷氨酸,混合均匀后,粉粹。同时,对照产品按相同方法进行生产。
发明产品(加入水葫芦)和对照产品(不加入水葫芦)的养分状况见表1。
表1产品养分状况
原料处理 |
有机质 |
总氮 |
有效磷 |
有效钾 |
总养分 |
加入水葫芦 |
58% |
2.4% |
1.0% |
3.7% |
7.1% |
不加入水葫芦 |
55% |
1.9% |
0.73% |
3.5% |
6.1% |
田间试验:对湖北省荆门市大峪口循环产业园内的一块面积为667m2的板结粘性土壤,等分为发明产品的实验组、对照产品的对照组1、空白对照的对照组2,对照组2直接旋耕,对照组1和实验组撒施100公斤产品后旋耕,均浇透水并保持湿润,二十天后测定实验结果见表2。
表2土壤改良实验结果
本实施例结果说明,空白对照组孔隙度过高,通气孔隙较少,微生物种类及数量较少;而施用本发明产品的实验组较对照组1,因添加了通气孔隙较多的水葫芦原料,土壤孔隙度及大、中、小空隙比例更加合理,pH值接近中性,土壤微生物种类及数量显著增加,基本符合十倍递减规律,有效改良了土壤结构和土壤生态状况。
实施例2
产品配方:水稻秸秆110.6公斤(含水量9.6%)、新鲜水花生270公斤(含水量89%)、新鲜水葫芦100公斤(含水量93%)、尿素4公斤、钙镁磷肥6公斤、硅藻土粉6公斤、沸石粉3公斤、γ﹣聚谷氨酸1公斤、半夏5公斤(含水量81%)、苦楝叶6公斤(含水量67%)、侧柏叶7公斤(含水量72%)、枫杨叶2.3公斤(含水量58%)、黄杜鹃叶4公斤(含水量51%)、绿色木霉(ACCC 30793)孢子粉(含绿色木霉孢子1.0×1010cfu/g以上)1公斤,原料混合后实际含水量为69.32%。同时,以不加入水花生作为一种对照产品进行对照实验,配方为:水稻秸秆110.6公斤(含水量9.6%)、新鲜水葫芦100公斤(含水量93%)、尿素4公斤、钙镁磷肥6公斤、硅藻土粉6公斤、沸石粉3公斤、γ﹣聚谷氨酸1公斤、半夏5公斤(含水量81%)、苦楝叶6公斤(含水量67%)、侧柏叶7公斤(含水量72%)、枫杨叶2.3公斤(含水量58%)、黄杜鹃叶4公斤(含水量51%)、绿色木霉(ACCC 30793)孢子粉(含绿色木霉孢子1.0×1010cfu/g以上)1公斤、清水173.0公斤(原料混合后实际含水量为69.31%)。
产品生产:将水稻秸秆、水花生、水葫芦混合粉碎为约1-2厘米的小段,并充分混合,使水稻秸秆能充分吸收水花生、水葫芦的水分;将半夏、苦楝叶、侧柏叶、枫杨叶、黄杜鹃叶粉碎机粉碎,适量流水冲洗并收集残渣及液汁。将粉碎后的水稻秸秆、水花生、水葫芦及钙镁磷肥、半夏、苦楝叶、侧柏叶、枫杨叶、黄杜鹃叶与绿色木霉孢子粉进行混合,将2公斤尿素溶于适量水进一步与上述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均匀,装入发酵釜进行有氧发酵,调节发酵温度28-30℃,前期3日搅拌一次、后期2日搅拌1次,发酵11日,可见发酵料内大量菌丝生长;将剩下的2公斤尿素与沸石粉、硅藻土粉进行混合,在发酵釜内与发酵料进行充分混合,有氧自然发酵,当温度上升到65℃后维持3日,然后散堆、干燥,添加γ﹣聚谷氨酸,混合均匀后,粉粹。同时,对照产品按相同方法进行生产。
发明产品(加入水花生)和对照产品(不加入水花生)的养分状况见表3。
表3产品养分状况
田间试验:对湖北省荆门市大峪口循环产业园内的一块400m2的粘质蔬菜耕地,等分为4个处理,根据习惯施肥情况,进行黄瓜种植实验。处理1施基肥及追肥均全部施用化肥,施肥量为尿素8.2公斤、过磷酸钙17.3公斤、硫酸钾12.5公斤(100%化肥);处理2将本产品82公斤与尿素2.05公斤、过磷酸钙4.33公斤、硫酸钾3.13公斤混合作基肥(50%本产品+25%化肥);处理3只撒施本产品164公斤(100%本产品);处理4只撒施对照产品164公斤。各处理施基肥时均翻耕入土,覆盖薄膜保湿抑草,二十天后按边长50厘米、深20厘米取土样测定土壤昆虫、土壤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土壤持水量,然后栽种黄瓜。其中处理1,按常规进行三次追肥并作为对照。黄瓜收获后,比较产量、维生素C含量、生长期间土壤孔隙状况、土壤pH值等,实验结果见表4。
表4栽种黄瓜实验
表中细菌数量单位为107cfu/g,放线菌数量单位为106cfu/g,丝状真菌的数量单位为105cfu/g,土壤持水量的单位为%,产量单位为kg,维生素C含量单位为mg/kg。
本实施例结果说明,处理3施用本发明产品可致土壤昆虫数量显著减少,土壤微生物种类增加,土壤生态明显改善,明显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及品质,且与处理2相比较,仅一次施肥,产量和质量较为接近,说明本发明产品与化肥混合施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可减少肥料施用量25%以上,并简化了劳动强度;处理4与处理3产量和质量较为接近,但处理3土壤持水量更趋合理,处理4好氧性丝状微生物趋多,说明处理4大孔隙较多,处理3大小孔隙比例更为合理,具有更好的改良土壤功能。
实施例3
产品配方:水稻秸秆1091.7公斤(含水量8.4%)、水花生2000公斤(含水量87%)、水葫芦2700公斤(含水量89%)、尿素40公斤、钙镁磷肥80公斤、硅藻土粉100公斤、沸石粉30公斤、γ﹣聚谷氨酸10公斤、半夏5公斤、苦楝叶10公斤、侧柏叶10公斤、枫杨叶10公斤、黄杜鹃叶10公斤(以上药用植物均为干品)、绿色木霉(ACCC 30793)孢子粉(含绿色木霉孢子1.0×1010cfu/g以上)15公斤,原料混合后含水量为69.29%。同时,以不加入水花生、水葫芦作为一种对照产品进行对照实验,配方为:水稻秸秆1091.7公斤(含水量8.4%)、尿素40公斤、钙镁磷肥80公斤、硅藻土粉100公斤、沸石粉30公斤、γ﹣聚谷氨酸10公斤、半夏5公斤、苦楝叶10公斤、侧柏叶10公斤、枫杨叶10公斤、黄杜鹃叶10公斤(以上药用植物均为干品)、绿色木霉(ACCC 30793)孢子粉(含绿色木霉孢子1.0×1010cfu/g以上)15公斤、清水2888公斤,原料混合后含水量为69.30%。
产品生产:将水稻秸秆、水花生、水葫芦混合粉碎为约1-2厘米的小段,并充分混合,使水稻秸秆能充分吸收水花生、水葫芦的水分;将半夏、苦楝叶、侧柏叶、枫杨叶、黄杜鹃叶粉碎机粉碎,适量流水冲洗并收集残渣及液汁。将粉碎后的水稻秸秆、水花生、水葫芦及钙镁磷肥、半夏、苦楝叶、侧柏叶、枫杨叶、黄杜鹃叶与绿色木霉孢子粉进行混合,将20公斤尿素溶于适量水进一步与上述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建堆,每日翻堆2-3次及通过堆高调节发酵温度25-30℃,至可见发酵料内大量菌丝生长;然后,将剩下的20公斤尿素与沸石粉、硅藻土粉进行混合,加入发酵堆体、充分混合、堆高堆体,有氧自然发酵,当温度上升到65℃并维持3日,然后散堆、干燥,添加γ﹣聚谷氨酸,混合均匀后,粉粹。同时,对照产品按相同方法进行生产。
发明产品(加入水花生及水葫芦)和对照产品(不加入水花生、水葫芦)的养分状况见表5。
表5产品养分状况
原料处理 |
有机质 |
总氮 |
有效磷 |
有效钾 |
总养分 |
加入水花生、水葫芦 |
57% |
2.8% |
2.3% |
3.6% |
8.7% |
不加入水花生、水葫芦 |
54% |
1.9% |
1.4% |
3.3% |
7.6% |
田间试验:在湖北省荆门市大峪口循环产业园内的一块粘性土壤水稻田,选取面积为40m2的9个试验小区,依次为处理1、2、3、4、5、6、7、8、9,进行水稻种植实验。根据习惯施肥情况,处理1撒施尿素1.65kg、过磷酸钙3.45kg、氯化钾1.62kg,处理2撒施本产品6.75公斤与尿素1.24kg、过磷酸钙2.59kg、氯化钾1.22kg的混合肥,处理3撒施本产品6.75公斤与尿素0.83kg、过磷酸钙1.73kg、氯化钾0.81kg的混合肥,处理4撒施本产品6.75公斤与尿素0.41kg、过磷酸钙0.87kg、氯化钾0.41kg的混合肥,处理5撒施本产品13.5公斤与尿素0.41kg、过磷酸钙0.87kg、氯化钾0.41kg的混合肥,处理6撒施本产品20.25公斤,处理7只撒施本产品27公斤,处理8只撒施对照产品27公斤,处理9不施肥为对照,实验结果见表6。
表6栽种水稻实验
本实施例处理2、处理5、处理6、处理7的产量和质量较为接近并高于习惯施肥,处理8产量和质量低于处理7,说明本发明产品不仅具有基本的有机肥功能,更具有积蓄养分、延迟养分释放、只需一次施肥、省工省时、提高养分利用率等特点,可减施化肥25%以上。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