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4012B -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34012B CN106034012B CN201510107982.9A CN201510107982A CN106034012B CN 106034012 B CN106034012 B CN 106034012B CN 201510107982 A CN201510107982 A CN 201510107982A CN 106034012 B CN106034012 B CN 10603401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packet
- user terminal
- retransmission
- data
- u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4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channel quality metrics, e.g. SIR, SNR, CIR, Eb/lo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数据重传方法,其中,用户终端侧的方法主要包括:用户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重传数据包后,根据首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以及重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判断是否要进行数据合并;如果要进行数据合并,则用户终端根据自身缓存的信息对重传数据包进行数据合并并解调;或者如果不需要进行数据合并,则用户终端直接解调重传数据包。本发明还公开了基站侧的数据重传方法以及执行上述方法的用户终端和基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涉及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Non-orthogonalMultiple Access)系统中的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频谱资源日趋紧缺的今天,能极大地提高频谱效率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NOMA的基本思想是在发送端采用非正交传输,主动引入干扰信息,在接收端通过串行干扰删除(SIC)技术实现正确解调。虽然采用SIC接收机会提高接收机的复杂度,但是可以很好地提高频谱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和装置,可以实现NOMA系统中的下行数据重传。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侧的数据重传方法包括:
用户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重传数据包后,根据首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以及所述重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判断是否要进行数据合并;
如果要进行数据合并,则用户终端根据自身缓存的信息对接收的重传数据包进行数据合并并解调;或者
如果不需要进行数据合并,则用户终端直接解调接收的重传数据包。
自身缓存的信息包括:用户终端在解调首传数据包时得到的软信道信息。
用户终端缓存所述软信道信息至整个重传过程结束。
自身缓存的信息可进一步包括:用户终端在解调首传数据包时成功解调的其他用户的数据包。
其中,用户终端缓存所述其他用户的数据包至第一次重传结束。
其中,根据首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以及所述重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判断是否要进行数据合并包括:用户终端判断首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以及重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是否满足如下条件,如果满足如下条件,则需要进行数据合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侧的数据重传方法包括:
在收到来自某个用户终端的解调失败消息后,基站确定重传数据包;
基站进行用户调度,确定与所述重传数据包所对应用户终端复用相同子带的其他用户终端,组成用户组;
基站根据所述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以及重传数据包的数据合并增益确定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对应的传输功率分配因子;以及
基站根据确定的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的传输功率分配因子,对各个用户终端的数据包进行功率分配。
其中,根据所述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以及重传数据包的数据合并增益确定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对应的传输功率分配因子包括:
根据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或吞吐量确定用户终端的串行干扰消除顺序;
根据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以及重传数据包的数据合并增益计算所述用户组的吞吐量;以及
将令所述用户组的吞吐量达到最大值时的传输功率分配因子作为所述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对应的传输功率分配因子。
其中,用户组的吞吐量包括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的几何平均吞吐量、比例公平调度度量或改进的比例公平调度度量。
计算所述用户组的吞吐量时,
其中,代表第n个用户终端对应的首传数据包在传输时信号干扰噪声比;代表第n个用户终端对应的重传数据包在传输时信号干扰噪声比;h1和h2分别代表第n个用户终端对应的首传数据包在传输时的信道传输函数和重传数据包在传输时的信道传输函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首传数据包或重传数据包;
数据合并模块,用于对于重传数据包,根据首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以及重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判断是否要进行数据合并,如果要进行数据合并,则根据缓存的信息对重传数据包进行数据合并;如果不要进行数据合并,则不对重传数据包进行数据合并处理;
解调模块,用于解调来自接收模块的首传数据包以及来自数据合并模块的重传数据包;以及
反馈模块,如果解调模块对数据包的解调失败,则向基站反馈解调失败消息;如果解调模块对数据包解调成功,则向基站反馈解调成功消息。
上述用户终端进一步包括:缓存模块,用于在解调模块对数据包的解调失败的情况下缓存解调得到的软信道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包括:
重传包确定模块,用于在收到来自某个用户终端的解调失败消息后,确定重传数据包;
调度模块,用于进行用户调度,确定与重传数据包对应用户终端复用相同子带的其他用户终端,组成用户组;
功率分配因子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以及重传数据包的数据合并增益确定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对应的传输功率分配因子;以及
调制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对应的传输功率分配因子,对各个用户终端的数据包进行调制并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重传方法中,用户终端侧可以仅缓存串行干扰消除操作之后得到的与信道情况有关的信息,其缓存时间可以是整个重传过程,而对于成功解调的数据包,用户终端则可以不存储或仅存储非常有限的时间,例如仅存储一次重传的时间,这样可以大大节省UE的缓存空间。基站侧在进行重传数据包以及其他数据包的传输功率分配时,不仅考虑各个UE的信道质量还考虑重传数据包的数据合并增益。因此,可以在有数据合并增益的情况下,适当减少重传UE的功率而不会影响其重传性能,同时还可以增加其他用户的传输功率,从而可以增加系统总的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侧数据重传方法的流程;
图2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侧的操作流程;
图3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基站侧数据重传方法的流程;
图4显示了基站确定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对应的传输功率分配因子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显示了用户终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显示了基站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前所述,使用NOMA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频率效率,然而,由于在NOMA系统中每个子带上同时调度多个用户,因此,如果其中某个用户传输的数据在接收端无法得到正确解调,而需要进行数据重传时,如何单独针对某个用户进行数据重传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和装置可以适用于NOMA系统。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目前,在长期演进系统或改进的长期演进系统(LTE/LTE-A)中,如果某个用户的数据在接收端无法得到正确解调,则可以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机制来实现数据的重传。但是,LTE/LTE-A系统中设计的HARQ重传机制是为单个用户设计的。而在NOMA系统中,多个用户可能在同一个子带上同时进行首次传输以及重传,因此NOMA系统需要更加复杂的数据重传方案来完成接收信号缓存、传输功率分配以及接收端数据合并等操作。
本发明的实施例给出了一种数据重传方法,适用于NOMA系统的下行数据传输过程。在本文中,为了描述方便,称基站首次发送的数据包为首传数据包;而称基站重新传送的数据包为重传数据包。
图1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用户终端侧数据重传方法的流程。
步骤101:用户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重传数据包后,根据首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以及所述重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判断是否要进行数据合并;以及
步骤102:如果要进行数据合并,则用户终端根据自身缓存的信息对接收的重传数据包进行数据合并并解调;或者
步骤103:如果不需要进行数据合并,则用户终端直接解调接收的重传数据包。
具体而言,在执行上述步骤101之前,用户终端(UE)可以先执行包括如图2所示的如下步骤。
步骤201,UE将首先解调基站发送给自身的首传数据包。
步骤202,如果UE对发送给自身首传数据包解调失败,则可以向基站反馈解调失败消息,请求基站重新发送解调失败的数据包,即请求重传,然后继续执行步骤203。
在本步骤中,如果UE对发送给自身的数据包解调成功,则可以向基站反馈解调成功消息,不要求重传,从而可以结束本流程。
具体而言,在上述步骤中,假设UE在t时刻接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如果UE对发送给自身的数据包解调成功,则UE可以在t+4时刻返回解调成功消息(例如ACK消息)给基站;如果UE对发送给自身的数据包解调失败,则UE可以在t+4时刻返回解调失败消息(例如NACK消息)给基站,请求基站重传解调失败的数据包。
步骤203,UE缓存在对首传数据包进行解调后得到的信息。
例如,在本步骤中,上述UE缓存的信息可以包括软信道信息(Soft ChannelBits)。上述软信道信息是UE对所接收数据包进行串行干扰消除处理后得到的与信道情况有关的信息,例如接收到进行干扰消除后的信号或其解调后的软信息输出等。上述这些UE存储的软信道信息将用于后面操作过程中对重传数据包的数据合并。此外,对于上述软信道信息的缓存时间可以是整个重传过程。
需要额外考虑的是,在上述步骤203中,除了软信道信息之外,UE是否还要缓存自身成功解调的其他用户的数据包呢?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UE缓存自身成功解调的其他用户的数据包所能获得的增益非常有限,例如假设在一个NOMA系统中,在某个子带上调度的用户组包括:UE1和UE2,且UE1的SIC级别高于UE2。那么,只有在如下一种情况下,UE2缓存自身成功解调的UE1的数据包能获得合并增益。也即在首次传输时,UE1没有成功解调自身的数据包;而UE2成功解调了UE1的数据包但是没有成功解调自身的数据包。而在重传时,基站同时重传了UE1的数据包和UE2的数据包,此时UE2没有成功解调UE1的数据包。但是由于UE2缓存了之前成功解调的UE1的数据包,所以此时,UE2仍可以根据自身缓存的成功解调的UE1的数据包进行干扰消除,再进一步解调自身的数据包,并由此可以获得合并增益。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场景发生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因而,UE缓存之前成功解调的其他UE的数据包所能获得的增益也是非常有限的。反而,UE缓存之前成功解调的其他UE的数据包需要占用UE本身的缓存空间,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UE没有成功解调自身的数据包的情况下,可以不要求UE存储自身成功解调的其他用户的数据包,或者UE可以缓存之前成功解调的其他UE的数据包,但是仅缓存有限的时间,例如,缓存到第一次重传完成。
步骤204,UE接收基站发送的重传数据包。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基站进行用户调度,确定传输该重传数据包的子带后,将通过控制信道通知相应的UE。UE即可在相应的子带上接收该重传数据包。
下面将详细说明上述步骤101所述的UE根据首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以及所述重传数据包的SINR判断是否要进行数据合并的方法。
具体而言,假设在一个NOMA系统中,在某个子带上调度的用户组包括:UE1和UE2。基站侧第一级调制数据包为UE1的数据包,第二级调制的数据包为UE2的数据包,也即UE1的SIC级别高于UE2。而且由于首次传输时信道条件很差,也即首次传输时的SINR很小,导致UE1可以正确解调自身的数据包,而UE2并没有正确解调UE1的数据包,因而也没有正确解调自身的数据包。重传UE2的数据包时,信道条件转好,基站侧与UE2同时调度的用户为UE3,基站侧第一级调制数据包为UE3的数据包,第二级调制的数据包为UE2的重传数据包。由于信道条件的好转,UE3可以正确解调自身的数据包,且UE2也能够正确解调UE3的数据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UE2还进行数据合并,也即将缓存的首次传输时的软信道信息与重传时的软信道信息进行合并,不但得不到合并增益,反而会导致合并后的SINR的劣化,造成系统性能的下降。由此可以看出,在NOMA系统中,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进行数据合并都能带来合并增益。那么,UE如何判断在何种情况下进行数据合并呢?
下面将具体分析合并后SINR与首传数据包传输时SINR以及重传数据包传输时SINR之间的关系。假设在首次传输时,信道函数如下公式(1)所示,则首传数据包传输时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1将如公式(2)所示:
y1=h1s+I1 (1)
假设在重传时,信道函数如下公式(3)所示,则重传数据包在传输时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2将如公式(4)所示:
y2=h2s+I2 (3)
其中,h1和h2分别代表首传数据包传输时的信道传输函数以及重传数据包在传输时的信道传输函数;s1和s2分别代表首传数据包对应的信号和重传数据包对应的信号;y1和y2分别代表UE在首次传输时和重传时的接收信号;I1和I2分别代表首次传输时和重传时的干扰信号;Ps、和分别代表传输信号功率以及首次传输时和重传时干扰信号的功率。
在UE侧,经过软合并(Chase Combining)后可以得到合并后信号的信号干扰噪声比将如下公式(5)所示:
可以理解,如想获得合并增益,则需满足条件SINRcc≥SINR2。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推导上书公式得到如下算式(6)所示条件:
也即,在满足上述条件(6)的情况下,UE可以进行数据合并;否则,UE应该不进行数据合并。
也即,如果首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1及重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2满足上述条件(7)时,即可以获得合并增益,此时UE可以选择进行数据合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步骤102中,UE可以采用传统的数据合并方法进行数据合并,例如采用最大比合并、等增益合并等等数据合并方法对重传数据包进行数据合并。
更进一步,在上述方法中,如果UE对重传数据包的解调还是失败,则将再次请求重传,并返回步骤101继续执行。而如果UE对重传数据包的解调成功,则UE可以删除缓存的信息,并结束本流程。
由上述方法可以看出,在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重传方法中,UE侧可以仅缓存SIC操作之后得到的与信道情况有关的信息,其缓存时间可以是整个重传过程,而对于成功解调的数据包,UE则可以不存储或仅存储非常有限的时间,例如仅存储一次重传的时间,从而可以大大节省UE的缓存空间。
此外,在接收到重传数据包之后,UE会首先根据首传数据包的SINR以及重传数据包的SINR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数据合并,而不是直接进行数据合并,以此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数据合并后SINR反而劣化的情况。
下面再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NOMA系统中基站侧进行下行数据重传的方法。图3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基站侧数据重传方法的流程。该方法适用于NOMA系统的下行数据传输。
步骤301,基站在收到来自某个UE的解调失败消息后,确定重传数据包。
如前所述,假设基站在t时刻发送下行数据包,则UE可以在t+4时刻返回解调成功/失败消息(例如ACK/NACK消息)给基站;如果基站接收到某个UE反馈的NACK消息,则说明该UE对基站在t时刻发送的数据包解调失败,基站需要重新发送之前在t时刻为该UE发送的数据包,如此可以确定重传数据包。
步骤302,基站进行用户调度,确定与重传数据包对应UE复用相同子带的其他UE,组成用户组。
具体而言,在本步骤中,基站可以采用各种传统的用户调度方法进行用户调度。例如,基站可以穷举所有可能与重传数据包对应UE进行配对的用户组合作为候选用户组,并从中选择具有最大调度度量的候选用户组作为最终待调度的用户组。
步骤303,基站根据用户组内各个UE的信道质量以及重传数据包的数据合并增益确定用户组内各个UE对应的传输功率分配因子。
步骤304,基站根据确定的用户组内各个UE对应的传输功率分配因子,对各个UE进行功率分配。
下面将结合图4详细描述上述步骤303中基站确定用户组内各个UE的传输功率分配因子的方法。
步骤401,根据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的信道质量或各个用户的吞吐量确定用户组内各个UE的串行干扰消除顺序(SIC Order)。
在本步骤中,可以采用多种传统方法确定用户组内各个UE的串行干扰消除顺序,例如,可以按照用户组内各个用户信道质量的降序或用户吞吐量的降序确定串行干扰消除顺序。举例说明,当前待调度的用户组包括UE1,UE2和UE3三个用户,其中,UE2的信道质量最好、UE1次之,UE3最差,而UE1的吞吐量最大,UE2次之,UE3最小。则如果按照用户信道质量的降序确定干扰消除顺序,则当前待调度用户组内各个UE的串行干扰消除顺序为UE2、UE1和UE3。而如果按照用户吞吐量的降序确定干扰消除顺序,则当前待调度用户组内各个UE的串行干扰消除顺序为UE1、UE2和UE3。
具体而言,在本步骤中,上述信道质量可以通过UE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参数表征。
步骤402,根据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的信道质量以及重传数据包的数据合并增益计算用户组的吞吐量。
在本步骤中,所述用户组的吞吐量可以是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的几何平均吞吐量、比例公平调度度量或改进的比例公平调度度量等等。
下面以使用用户的几何平均吞吐量为例说明用户组吞吐量的计算方法。如果用户组的吞吐量用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的几何平均吞吐量表征,则具体可以通过如下公式(8)计算得到用户组的吞吐量:
其中,Thrn为用户组内第n个用户的吞吐量,可以通过如下公式(9)得到;N为用户组内的用户总数。
其中,BWSB代表子带的带宽;代表第n个用户在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n下用户能支持的调制编码方式所能达到的最高频谱效率;代表在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n下第n个用户的前述所选具有最高频谱效率MCS时的误块率;以及SINRn代表第n个用户的信号干扰噪声比;代表在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n的条件下。
其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计算用户组的吞吐量时除了考虑各个用户的信道质量之外还将考虑重传数据包的数据合并增益,因此可以对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对应的SINR进行修正。具体而言,在计算上述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的吞吐量时第n个用户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n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确定:
如果第n个用户传输的数据包是首传数据包,则第n个用户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n为该首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即SINRn可以通过如下公式(10)计算得到:
如果第n个用户传输的数据包是重传数据包,且经过判断不需要对该重传数据包进行数据合并(也即在满足的条件下),则第n个用户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n为该重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即SINRn可以通过如下公式(11)计算得到:
在上述公式(10)、(11)和(12)中,代表第n个用户终端对应的首传数据包在传输时信号干扰噪声比;代表第n个用户终端对应的重传数据包在传输时信号干扰噪声比;h1和h2分别代表第n个用户终端对应的首传数据包在传输时的信道传输函数和重传数据包在传输时的信道传输函数。
由此可以看出,基站在确定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时,如果第n个用户传输的数据包是重传数据包,且经过判断需要对该重传数据包进行数据合并时,则需要修正该用户终端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使其不仅与重传数据包在重传时的信号干扰噪声比有关,还与该数据包在首传时的信号干扰噪声比有关,也即根据重传数据包的数据合并增益修正了信号干扰噪声比。进而,基站在计算用户组的吞吐量时,对于有合并增益的重传数据包对应的用户终端,使用的是经过修正的信号干扰噪声比,也即在计算用户组吞吐率时不只考虑用户组内用户的信道条件,还考虑了重传数据包的数据合并增益。
步骤403,将令上述用户组的吞吐量达到最大值时的传输功率分配因子作为用户组内各个UE对应的传输功率分配因子。
由此可以看出,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重传方法中,基站侧在进行重传数据包以及其他数据包的传输功率分配时,不仅考虑各个UE的信道质量还考虑重传数据包的数据合并增益。因此,可以在有数据合并增益的情况下,适当减少重传UE的功率而不会影响其重传性能,同时还可以增加其他用户的传输功率,从而可以增加系统总的吞吐量。
除了上述数据重传方法之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执行上述方法的基站和用户终端(UE)。其中,UE的内部结构如图5所示,主要包括:
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首传数据包或重传数据包;
数据合并模块502,用于对于重传数据包,根据首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以及重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判断是否要进行数据合并,如果要进行数据合并,则根据缓存的信息对重传数据包进行数据合并;如果不要进行数据合并,则不对重传数据包进行数据合并处理;
解调模块503,用于解调来自接收模块501的首传数据包以及来自数据合并模块502的重传数据包;以及
反馈模块504,如果解调模块503对数据包的解调失败,则向基站反馈解调失败消息;如果解调模块对数据包解调成功,则向基站反馈解调成功消息。
具体而言,上述数据合并模块502可以通过上述步骤101所示的方法确定是否要进行数据合并。
上述用户终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缓存模块505,用于在解调模块503对数据包的解调失败的情况下缓存解调得到的信息,例如软信道信息。缓存模块505可以缓存上述软信道信息至整个重传过程结束。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解调模块503没有成功解调自身的数据包的情况下,缓存模块505可以不缓存自身成功解调的其他用户的数据包,或者也可以缓存之前成功解调的其他UE的数据包,但是可以仅缓存有限的时间,例如,缓存到第一次重传完成。
由此可以看出,在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重传方法中,UE可以仅缓存SIC操作之后得到的软信道信息,其缓存时间可以是整个重传过程,而对于成功解调的数据包,UE则可以不存储或仅存储非常有限的时间,例如仅存储一次重传的时间,这样可以大大节省UE的缓存空间。
此外,在接收到重传数据包之后,UE会首先根据首次传输时的SINR以及重传时的SINR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数据合并,以避免出现合并后SINR劣化的情况。
基站的内部结构如图6所示,主要包括:
重传包确定模块601,用于在收到来自某个用户终端的解调失败消息后,确定重传数据包;
调度模块602,用于进行用户调度,确定与重传数据包对应用户终端复用相同子带的其他用户终端,组成用户组;
功率分配因子确定模块603,用于根据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以及重传数据包的数据合并增益确定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对应的传输功率分配因子;以及
调制模块604,用于根据确定的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对应的传输功率分配因子,对各个用户终端的数据包进行功率分配。
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站在进行重传数据包以及其他数据包的传输功率分配时,不仅考虑各个UE的信道质量还考虑重传数据包的数据合并增益。因此,可以在有数据合并增益的情况下,适当减少重传UE的功率而不会影响其重传性能,同时还可以增加其他用户的传输功率,从而可以增加这些用户的吞吐量。
以上举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重传数据包后,根据首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以及所述重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判断是否要进行数据合并;
如果要进行数据合并,则用户终端根据自身缓存的信息对所述重传数据包进行数据合并并解调;或者
如果不需要进行数据合并,则用户终端直接解调所述重传数据包;
其中,所述根据首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以及所述重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判断是否要进行数据合并包括:
用户终端判断所述首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以及所述重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是否满足如下条件,如果满足如下条件,则要进行数据合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身缓存的信息包括:用户终端在解调所述首传数据包时获得的软信道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终端缓存所述软信道信息至整个重传过程结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身缓存的信息进一步包括:用户终端在解调所述首传数据包时成功解调的其他用户的数据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终端缓存所述其他用户的数据包至第一次重传结束。
7.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收到来自某个用户终端的解调失败消息后,基站确定重传数据包;
基站进行用户调度,确定与所述重传数据包所对应用户终端复用相同子带的其他用户终端,组成用户组;
基站根据所述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以及重传数据包的数据合并增益确定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对应的传输功率分配因子;以及
基站根据确定的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对应的传输功率分配因子,对各个用户终端的数据包进行功率分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以及重传数据包的数据合并增益确定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对应的传输功率分配因子包括:
根据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或吞吐量确定用户终端的串行干扰消除顺序;
根据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以及重传数据包的数据合并增益计算所述用户组的吞吐量;以及
将令所述用户组的吞吐量达到最大值时的传输功率分配因子作为所述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对应的传输功率分配因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组的吞吐量包括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的几何平均吞吐量、比例公平调度度量或改进的比例公平调度度量。
12.一种用户终端UE,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首传数据包或重传数据包;
数据合并模块,用于对于重传数据包,根据首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以及重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判断是否要进行数据合并,如果要进行数据合并,则根据缓存的信息对重传数据包进行数据合并;如果不要进行数据合并,则不对重传数据包进行数据合并处理;
解调模块,用于解调来自接收模块的首传数据包以及来自数据合并模块的重传数据包;以及
反馈模块,如果解调模块对数据包的解调失败,则向基站反馈解调失败消息;如果解调模块对数据包解调成功,则向基站反馈解调成功消息;
其中,所述数据合并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首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以及所述重传数据包的信号干扰噪声比是否满足如下条件,如果满足如下条件,则要进行数据合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缓存模块,用于在解调模块对数据包的解调失败的情况下缓存解调得到的软信道信息。
14.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重传包确定模块,用于在收到来自某个用户终端的解调失败消息后,确定重传数据包;
调度模块,用于进行用户调度,确定与重传数据包对应用户终端复用相同子带的其他用户终端,组成用户组;
功率分配因子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以及重传数据包的数据合并增益确定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对应的传输功率分配因子;以及
调制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用户组内各个用户终端对应的传输功率分配因子,对各个用户终端的数据包进行调制并发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07982.9A CN106034012B (zh) | 2015-03-12 | 2015-03-12 |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
EP16154642.9A EP3068064B1 (en) | 2015-03-12 | 2016-02-08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tting data |
US15/044,410 US10225763B2 (en) | 2015-03-12 | 2016-02-16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tting data |
JP2016048777A JP6635835B2 (ja) | 2015-03-12 | 2016-03-11 | データ再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07982.9A CN106034012B (zh) | 2015-03-12 | 2015-03-12 |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34012A CN106034012A (zh) | 2016-10-19 |
CN106034012B true CN106034012B (zh) | 2020-10-02 |
Family
ID=55435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07982.9A Active CN106034012B (zh) | 2015-03-12 | 2015-03-12 |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25763B2 (zh) |
EP (1) | EP3068064B1 (zh) |
JP (1) | JP6635835B2 (zh) |
CN (1) | CN10603401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88883A (zh) * | 2016-12-02 | 2017-05-31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 数据传输方法和传输系统 |
WO2019192723A1 (en) * | 2018-04-06 | 2019-10-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daptive receiver in a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 communication systems |
CN111510259B (zh) * | 2020-03-19 | 2021-07-13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超可靠低时延通信和noma技术的新型重传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4107639A1 (ja) * | 2003-05-27 | 2004-12-09 | Fujitsu Limited | 受信装置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arq通信システム |
CN101102174A (zh) * | 2006-07-04 | 2008-01-09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及采用其的中继设备和通信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48196A (ja) * | 2003-02-17 | 2004-09-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
US7155655B2 (en) * | 2003-07-22 | 2006-12-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daptive hybrid ARQ algorithms |
KR101050603B1 (ko) * | 2004-06-23 | 2011-07-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안테나를 이용한 패킷 데이터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
CN1832391A (zh) * | 2005-03-11 | 2006-09-1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重传方法和设备 |
US8416745B2 (en) * | 2005-08-22 | 2013-04-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Open-loop power adjustment for CQI repointing based on RL quality indicators |
WO2008093619A1 (ja) * | 2007-01-29 | 2008-08-07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再送制御方法 |
US9363768B2 (en) * | 2012-07-09 | 2016-06-07 | Dali Systems Co. Ltd. | Self-optimizing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ing soft frequency reuse |
JP5883403B2 (ja) * | 2013-01-31 | 2016-03-15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9419757B2 (en) * | 2013-10-04 | 2016-08-16 | Cellos Software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ng one or more downlink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5451338B (zh) * | 2014-08-07 | 2019-05-21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降低d2d带内干扰对蜂窝传输的影响的方法 |
US10326560B2 (en) * | 2014-11-03 | 2019-06-18 | Lg Electronics Inc. | Data buffe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supporting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cheme |
US9935757B2 (en) * | 2015-11-13 | 2018-04-03 | 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for full-duplex radio |
-
2015
- 2015-03-12 CN CN201510107982.9A patent/CN106034012B/zh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2-08 EP EP16154642.9A patent/EP3068064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2-16 US US15/044,410 patent/US10225763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3-11 JP JP2016048777A patent/JP6635835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4107639A1 (ja) * | 2003-05-27 | 2004-12-09 | Fujitsu Limited | 受信装置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arq通信システム |
CN101102174A (zh) * | 2006-07-04 | 2008-01-09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及采用其的中继设备和通信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225763B2 (en) | 2019-03-05 |
EP3068064B1 (en) | 2021-12-15 |
US20160269933A1 (en) | 2016-09-15 |
JP2016171574A (ja) | 2016-09-23 |
EP3068064A1 (en) | 2016-09-14 |
JP6635835B2 (ja) | 2020-01-29 |
CN106034012A (zh) | 2016-10-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780842B2 (en) | Mobile device assisted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 |
US10972228B2 (en) | Base station device, user equip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EP1774742B1 (en) | Incremental pilot insertion for channel and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 |
US9450742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in TDD system | |
US8266491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EP1855408A1 (en) | Mim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data retransmission method | |
CN102055571B (zh) | 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 |
WO2018018620A1 (zh) | 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 |
US20090003257A1 (en) | Apriori proactive retransmissions | |
WO2009069939A2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harq | |
CN111684751A (zh) | 通信装置、基础设施设备和方法 | |
CN108521316B (zh) |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及装置 | |
JP2019514279A (ja) |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無線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れらにおいて実行される方法 | |
CN106034012B (zh) |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 |
JPWO2018025493A1 (ja) | 基地局、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 |
CN102664715B (zh) | 一种ack/nack反馈模式的选择方法和设备 | |
CN113676291B (zh) | 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及设备 | |
CN112889235B (zh) | Harq-ack码本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 |
CN111865480B (zh) | 一种直通链路传输方法和终端 | |
KR100979511B1 (ko) | Mimo와 harq를 이용한 데이터 패킷 전송방법 및 그방법을 지원하는 시스템 | |
JP2008517484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多重アンテナを用いたパケット伝送方法 | |
WO2024170936A1 (en) | Pdsch throughput improvement by pucch irm/mrc auto switching | |
CN112235083A (zh) | 反馈解调相关信息和调度终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7769902A (zh) | 一种抗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