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3053A - 石墨炉原子化器 - Google Patents

石墨炉原子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33053A
CN106033053A CN201510106788.9A CN201510106788A CN106033053A CN 106033053 A CN106033053 A CN 106033053A CN 201510106788 A CN201510106788 A CN 201510106788A CN 106033053 A CN106033053 A CN 106033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ite
pipe
cone
water cooled
cooled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67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雅东
樊后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urkinje Gener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urkinje Gener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urkinje Gener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urkinje Gener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067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330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6033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30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炉原子化器,用于检测一样品。石墨炉原子化器包括底板以及安装于底板上的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第一检测单元能应用原子吸收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其具有供一入射光通过的入射光通道和供一第一出射光通过的第一出射光通道,且入射光通道和第一出射光通道连通并设置在同一中心线上;第二检测单元,能应用原子荧光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其具有用于盛放样品的下方石墨管以及供一第二出射光通过的第二出射光通道,第二出射光通道连通于入射光通道和第一出射光通道的连通处,第二出射光通道和入射光通道形成一角度α,角度α的范围为10°<α<170°。本发明既能适应于原子吸收法检测,也能适应于荧光法检测。

Description

石墨炉原子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仪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炉原子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有了迅猛提高。与此同时,由于人类对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及商业制造活动日益增多,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汞、镉、铬等进入大气、水、土壤中,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水质、土壤中以各种化学状态或化学形态存在的重金属,在进入环境或生态系统后就会存留、积累和迁移,造成严重危害。
国内外实验室对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非常丰富,比如:原子吸收法(AAS)、原子荧光法(AFS)、X荧光光谱法(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ICP)等方法,基于这些原理设计的仪器也层出不穷,各种仪器高中低档种类齐全,极大地满足了实验室的测试需求。传统的元素分析仪器一般需要对样品进行消解等前处理,操作较为繁琐,检测速度受到了限制。如原子吸收法(AAS)、原子荧光法(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ICP)为经典的金属元素分析方法,其检出能力强,但大多要求加入的样品为液体样品;X荧光光谱法(XRF)的仪器虽能够直接对固体样品进行测试,检测速度也非常迅速,但该方法受到原理限制,背景噪声大,检出能力较差,一般在几个ppm范围左右,并且局限于固体状样品;如进行精确分析,还须借助其他原理方法的元素分析仪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有了更高品质和安全的要求,需要检测的样品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对测试的要求也不仅仅为“准确”,又延伸出了“快速”。
然而,传统的检测仪器,只能适应于单一的方法进行检测,例如只能适应于原子吸收法,或者只能适应于荧光法,这不利于检测速度的提升。此外,传统的原子吸收仪器通常针对液体样品进行检测,难以检测固体样品,个别能检测固体样品的仪器,进样量也很少,无法满足某些样品最小取样量的要求。因此传统的仪器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炉原子化器,其既能适应于原子吸收法检测,也能适应于荧光法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石墨炉原子化器,用于检测一样品。所述石墨炉原子化器包括底板以及安装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第一检测单元能应用原子吸收法对所述样品进行检测,其具有供一入射光通过的入射光通道和供一第一出射光通过的第一出射光通道,且所述入射光通道和第一出射光通道连通并设置在同一中心线上;第二检测单元,能应用原子荧光法对所述样品进行检测,其具有用于盛放所述样品的下方石墨管以及供一第二出射光通过的第二出射光通道,所述第二出射光通道连通于所述入射光通道和第一出射光通道的连通处,所述第二出射光通道和入射光通道形成一角度α,角度α的范围为10°<α<170°。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出射光通道和入射光通道之间的角度α为90°。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
左侧水冷电极,安装于所述底板左侧;
右侧水冷电极,安装于所述底板右侧;
左侧窗片组,安装于所述左侧水冷电极左侧;
左侧石墨锥,安装于所述左侧水冷电极右侧;
右侧窗片组,安装于所述右侧水冷电极右侧;
右侧石墨锥,安装于所述右侧水冷电极左侧;
上方石墨管,安装于所述左侧石墨锥和右侧石墨锥之间,所述上方石墨管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出气口;以及
上密封盖,安装于所述左侧石墨锥和右侧石墨锥之间的上部,所述上密封盖具有第二出气口,所述上方石墨管内的样品气体经所述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排出所述石墨炉原子化器;
其中,所述左侧窗片组、左侧石墨锥、上方石墨管、右侧石墨锥和右侧窗片组均设置于同一中心线上,所述左侧石墨锥、上方石墨管和右侧石墨锥形成所述入射光通道和第一出射光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包括:
后侧水冷电极,安装于所述底板后侧,该后侧水冷电极前面具有后安装部;
后侧石墨锥,安装于所述后安装部;
前侧水冷电极,安装于所述底板前侧;
前侧石墨锥,安装于所述前侧水冷电极后面;
所述下方石墨管,安装于所述前侧石墨锥和后侧石墨锥之间,所述下方石墨管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出气口,所述下方石墨管下部外面包覆有保护结构;以及
前封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前侧水冷电极前面,并能封堵所述前侧石墨锥的锥孔;
其中,后侧石墨锥、下方石墨管和前侧石墨锥均设置于同一中心线上,所述上密封盖及后侧水冷电极上开有相互连通的通道从而形成所述第二出射光通道,所述后侧水冷电极后面对应所述第二出射光通道位置安装有后侧窗片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前封盖后部设有能伸入所述下方石墨管的样品托盘。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保护结构为贴覆于所述下方石墨管外表面的石墨块,该石墨块至少与所述左侧石墨锥和右侧石墨锥其中之一具有安全间隙,以防止所述左侧水冷电极和右侧水冷电极接电时,通过所述左侧石墨锥、石墨块和右侧石墨锥导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石墨块与所述左侧石墨锥和右侧石墨锥其中之一为一体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下方石墨管与所述上方石墨管在空间上相互垂直,并且二者间距离为0.5mm~5mm。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上方石墨管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口,所述上方石墨管的至少一个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上方石墨管顶部,并偏离所述进气口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下方石墨管后面设有一通光孔,所述通光孔对应于所述第二出射光通道。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石墨炉原子化器包括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第一检测单元中入射光通道和第一出射光通道的中心线共线,能应用原子吸收法对所述样品进行检测;第二检测单元具有第二出射光通道,并且第二出射光通道连通于入射光通道和第一出射光通道的连通处,利用入射光通道和第二出射光通道能应用原子荧光法检测样品。因此本发明可同时使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检测样品,拓展了石墨炉原子化器的使用范围,有利于提升检测速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石墨炉原子化器同时使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检测样品的光路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石墨炉原子化器2结构俯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石墨炉原子化器2主视剖视图,即沿着图2-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石墨炉原子化器2的左视剖视图,即沿着图2-1中B-B面的剖视图。
图2-4是本发明石墨炉原子化器2中的上方石墨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仅有上方石墨管30的石墨炉原子化器2结构主视剖视图,单纯应用于原子吸收法检测样品。
图3-2为图3-1所示的仅有上方石墨管30的石墨炉原子化器2结构左视剖视图。
图4-1为仅有下方石墨管23的石墨炉原子化器2结构主视剖视图。
图4-2为仅有下方石墨管23的石墨炉原子化器2结构左视剖视图。
图5-1为放置双石墨管时的石墨炉原子化器2结构主视剖视图。
图5-2为放置双石墨管时的石墨炉原子化器2结构左视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石墨炉原子化器2中的下方石墨管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入射光;2.石墨炉原子化器;3.第一出射光;4.第二出射光(原子荧光法);11.底板;12.左侧窗片组;13.左侧水冷电极;14.前侧水冷电极;15.压板;16.右侧水冷电极;17.右侧窗片组;18.后侧水冷电极;19.后侧窗片组;21.左侧石墨锥;22.右侧石墨锥;23.下方石墨管;24.左侧电气接柱;25.固体或液体样品;26后侧电气接柱;28.右侧电气接柱;29.前封盖;291.样品托盘;30.上方石墨管;31.上密封盖;310.第二出气口;32.液体样品;33.后侧石墨锥;34.前侧石墨锥。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发明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光路技术方案,入射光1通过石墨炉原子化器2,样品在石墨炉原子化器2中受热蒸发产生的某些元素的原子蒸气吸收入射光1的能量,沿着第一出射光3方向被下游的单色器及光信号处理系统接收,通过第一出射光3方向上能量的变化,可以利用原子吸收法对样品中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分析。
与此同时,样品在石墨炉原子化器2中受热蒸发产生的某些元素的原子蒸气吸收入射光1的能量后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在去激发的过程中发射出对应元素一定波长的光辐射,沿着第二出射光4的方向上被下游的光信号系统接收,通过对去激发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光能量的变化,可以利用原子荧光法对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第二出射光4与入射光1的角度为α为90°。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该角度在10°<α<170°范围内均是可行的。
如图2-1、图2-2、图2-3所示。本发明石墨炉原子化器,主要用于检测一样品,该样品可以是液体样品,也可以是固体样品。石墨炉原子化器包括底板11以及安装底板11上面的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
第一检测单元具有供一入射光通过的入射光通道和供一第一出射光通过的第一出射光通道,且入射光通道和第一出射光通道连通并设置在同一中心线上。
第二检测单元具有用于盛放样品的下方石墨管以及供一第二出射光通过的第二出射光通道,第二出射光通道连通于入射光通道和第一出射光通道的连通处,第二出射光通道和入射光通道形成一角度α,角度α的范围为10°<α<170°。可选的,第二出射光通道和入射光通道之间的角度α为90°。
第一检测单元具有一直线形的光通道,能应用原子吸收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第二检测单元具有一角形的光通道,能应用原子荧光法对样品进行检测。
如图2-1、图2-2、图2-3和图6所示。第一检测单元包括以下结构部件:
左侧水冷电极13,固定安装于底板11左侧,左侧水冷电极13下面连接有左侧电气接柱24,左侧电气接柱24内设有进气口,用于向上方石墨管30通入保护气体。
右侧水冷电极16,固定安装于底板11右侧,右侧水冷电极16下面连接有左侧电气接柱28,左侧电气接柱28内设有供保护气体进入的进气口。
左侧窗片组12,安装于左侧水冷电极13左侧。
左侧石墨锥21,安装于左侧水冷电极13右侧,并与左侧窗片组12对应且具有共同中心线。
右侧窗片组17,安装于右侧水冷电极16右侧。
右侧石墨锥22,安装于右侧水冷电极16右侧并与右侧窗片组17对应,且具有共同中心线。
上方石墨管30,安装于左侧石墨锥21和右侧石墨锥22之间,并与左侧石墨锥21、右侧石墨锥22具有共同中心线。
上密封盖31,安装于左侧石墨锥21和右侧石墨锥22之间的上部,并由压板15固定。上密封盖31具有第二出气口310,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出气口310位于第一出气口300的正上方,其它实施方式中,二者也可以错开布置。
左侧窗片组12、左侧石墨锥21、上方石墨管30、右侧石墨锥22和右侧窗片组17均设置于同一中心线上。上方石墨管30内可放置液体液品,液体样品在加热后产生的气体可经第一出气口300和第二出气口310排出石墨炉原子化器。左侧石墨锥21、上方石墨管30和右侧石墨锥22形成入射光通道和第一出射光通道。
第二检测单元的结构与第一检测单元类似,具体包括以下组件:
后侧水冷电极18,其固定安装于底板11后侧,该后侧水冷电极18下面连接有后侧电气接柱26,后侧电气接柱26内设有供保护气体进入的进气口。该后侧水冷电极18前面具有后安装部。
后侧石墨锥33,安装于后侧水冷电极18的后安装部。
前侧水冷电极14,其固定安装于底板11前侧。
前侧石墨锥34,安装于前侧水冷电极14后面;
下方石墨管23,安装于前侧石墨锥34和后侧石墨锥33之间,下方石墨管23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出气口231(见图2-3和图6),该实施方式中只具有一个第三出气口231。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三出气口231为一长度为4-7mm的长口,增长了光程,有利于提高检测准确度。
前封盖29,可拆卸地安装于前侧水冷电极14前面,并封堵前侧石墨锥34的锥孔。在一实施方式中,前封盖29后部具有与其一体的样品托盘291,样品托盘291能伸入下方石墨管23内,用以盛放固体或液体样品。
后侧石墨锥33、下方石墨管23和前侧石墨锥34均设置于同一中心线上,上密封盖31及后侧水冷电极18上开有相互连通的通道从而形成第二出射光通道,后侧水冷电极18后面对应第二出射光通道位置安装有后侧窗片组19。
下方石墨管23下部外面包覆有保护结构。在一实施方式中,保护结构为贴覆于下方石墨管23外表面的石墨块221,该石墨块221至少与左侧石墨锥21和右侧石墨锥22其中之一具有安全间隙,以防止左侧水冷电极13和右侧水冷电极16接电时,通过左侧石墨锥21、石墨块221和右侧石墨锥22导通。为了方便固定石墨块221,可以将石墨块221与左侧石墨锥21,或者与右侧石墨锥22制成一体结构。
下方石墨管23与上方石墨管30在空间上可以相互垂直,二者之间距离可以为0.5mm~5mm。
本发明中的前侧水冷电极14、后侧水冷电极18、左侧水冷电极13、右侧水冷电极16均具有通水、通电、通气功能,从而保护石墨炉原子化器2中相关零部件工作时不被损坏。
如图2-4所示,上方石墨管30的底部设有一个或多个进气口301,上方石墨管30顶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出气口300,本实施方式中只有两个第一出气口300。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下方石墨管23后面设有一通光孔302,通光孔302参与对应于第二出射光通道。
本发明石墨炉原子化器中入射光1经过石墨炉原子化器2中的左侧窗片组12、左侧水冷电极13后,根据样品特点,分别沿右侧水冷电极16、右侧窗片组17、第一出射光3或后侧水冷电极18、后侧窗片组19、第二出射光4方向上被接收光信号,从而对样品中所含元素进行分析。下方石墨管23、上方石墨管30既可以同时加热使用,也可以分开单独使用。从而使用本发明石墨炉原子化器可选择性地单纯应用原子吸收法检测样品,可以单纯应用原子荧光法检测样品,也可以同时应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检测样品。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参见图2-1和图2-2,其示出同时应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检测样品的情况。
参见图3-1、图3-2,其表示不安装下方石墨管23的结构,可用于原子吸收法测试液体样品32中的金属元素含量。工作时将液体样品32加入到上方石墨管30中,前侧水冷电极14、后侧水冷电极18不参与工作(不需通电)。左侧水冷电极13、右侧水冷电极16通电,左侧石墨锥21与左侧水冷电极13相连,右侧石墨锥22与右侧水冷电极16相连,上方石墨管30与左侧石墨锥21、右侧石墨锥22紧密接触,从而能将电路导通,使上方石墨管30被加热。液体样品32中待测元素在热量作用下受热蒸发成基态原子,吸收来自入射光1方向同频的辐射光,然后辐射光沿着第一出射光3方向上被后续单色器及光信号系统接受并处理,通过计算第一出射光3光强度变化判断待测元素的含量。液体样品32被加热产生的气体则由上方石墨管30的第一出气口300和上密封盖31上的第二出气口310排出。
参见图4-1、图4-2,其表示不安装上方石墨管30的结构,此时可利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来测试待测固体或液体样品25中的金属元素含量。工作时可将固体或液体样品25放在样品托盘29中,左侧水冷电极13、右侧水冷电极16不参与工作(不需通电),而前侧水冷电极14、后侧水冷电极18通电后,下方石墨管23被加热。固体或液体样品25中待测元素在热量作用下受热蒸发成基态原子,在石墨炉原子化器2内部原子蒸气从下方石墨管23的第三出气口231逸出,基态原子在用于安装上方石墨管30的空间内可以吸收来自入射光1方向同频的辐射光,辐射光沿着第一出射光3方向上被后续单色器及光信号系统接受并处理,通过计算第一出射光3光强度变化可判断待测元素的含量。另外一种情况,在石墨炉原子化器2内部原子蒸气从下方石墨管23的第三出气口231逸出,并由上方石墨管30的进气口301进入上方石墨管30内,基态原子受到特征谱线照射,发射原子荧光,原子荧光透过下方石墨管23后面的透光孔302沿着第二出射光4方向可被日盲光电倍增管及光信号处理系统接收处理。前侧石墨锥34与前侧水冷电极14相连,后侧石墨锥33与后侧水冷电极18相连,下方石墨管23与左侧石墨锥21、右侧石墨锥22紧密接触,从而能将电路导通,使下方石墨管23被加热。
参见图5-1、图5-2,其表示下方石墨管23、上方石墨管30同时安装,即双石墨管同时使用时的结构。此时上方石墨管30底部具有进气口301,顶部具有出气口300。工作时可将固体或液体样品25放在样品托盘29中,前侧水冷电极14、后侧水冷电极18通电后,下方石墨管23被加热,固体或液体样品25中待测元素在热量作用下受热蒸发成基态原子,在石墨炉原子化器2内部保护气带动下从下方石墨管23的第三出气口231逸出,并由上方石墨管30的进气口301进入上方石墨管30内,热的基态原子遇冷后富集在涂有富集材料的上方石墨管30的内壁上,而废气从上方石墨管30的第一出气口300、上密封盖31的第二出气口310逸出到空气中。而后,断开前侧水冷电极14、后侧水冷电极18之间的电源,接通左侧水冷电极13、右侧水冷电极16之间的电源,使石墨管40或石墨管50被加热。上方石墨管30受热后,富集在其内壁的原子蒸气在石墨炉体内气流带动下从上方石墨管30的第一出气口300、上密封盖31的第二出气口310处逸出到空气中。此时,对固体或液体样品25中待测元素的检测方法同未安装下方石墨管的石墨炉原子化器(图3-1、图3-2)方法,石墨管40内壁中的原子蒸气吸收来自入射光1方向同频的辐射光,辐射光沿着第一出射光3方向上被后续单色器及光信号系统接受并处理,通过计算第一出射光3光强度变化判断待测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另外,上方石墨管30内壁中某些元素的原子蒸气吸收来自入射光1方向的特征谱线,发射原子荧光,原子荧光从上方石墨管30的透光孔302、沿着第二出射光4方向可被日盲光电倍增管及光信号处理系统接收处理。
本发明石墨炉原子化器实现了使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检测量固体和液体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方法,利用本发明石墨炉原子化器,实现了集固体进样和液体进样、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于一体的功能,金属元素的检出限范围可以从几个ppb级扩展到从几个ppm到ppt级范围。这对血液、体液、油品、食品等固体和液体样品中金属元素进行分析测量的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利用本发明石墨炉原子化器不仅可以对固体和液样品进行初筛测量,而且还可以根据初筛结果进行再次精确测量,无需在不同的仪器上分别来测量验证。直接固体或液体进样的分析仪器能在极大程度上简化前处理过程,减轻使用者的工作量,从而可以在同一台元素分析仪器上实现了既快速又准确且经济的目标。

Claims (10)

1.一种石墨炉原子化器,用于检测一样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炉原子化器包括:
底板;
第一检测单元,安装于所述底板上,能应用原子吸收法对所述样品进行检测,其具有供一入射光通过的入射光通道和供一第一出射光通过的第一出射光通道,且所述入射光通道和第一出射光通道连通并设置在同一中心线上;以及
第二检测单元,安装于所述底板上,能应用原子荧光法对所述样品进行检测,其具有用于盛放所述样品的下方石墨管以及供一第二出射光通过的第二出射光通道,所述第二出射光通道连通于所述入射光通道和第一出射光通道的连通处,所述第二出射光通道和入射光通道形成一角度α,角度α的范围为10°<α<1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炉原子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射光通道和入射光通道之间的角度α为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炉原子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
左侧水冷电极,安装于所述底板左侧;
右侧水冷电极,安装于所述底板右侧;
左侧窗片组,安装于所述左侧水冷电极左侧;
左侧石墨锥,安装于所述左侧水冷电极右侧;
右侧窗片组,安装于所述右侧水冷电极右侧;
右侧石墨锥,安装于所述右侧水冷电极左侧;
上方石墨管,安装于所述左侧石墨锥和右侧石墨锥之间,所述上方石墨管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出气口;以及
上密封盖,安装于所述左侧石墨锥和右侧石墨锥之间的上部,所述上密封盖具有第二出气口,所述上方石墨管内的样品气体经所述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排出所述石墨炉原子化器;
其中,所述左侧窗片组、左侧石墨锥、上方石墨管、右侧石墨锥和右侧窗片组均设置于同一中心线上,所述左侧石墨锥、上方石墨管和右侧石墨锥形成所述入射光通道和第一出射光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墨炉原子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包括:
后侧水冷电极,安装于所述底板后侧,该后侧水冷电极前面具有后安装部;
后侧石墨锥,安装于所述后安装部;
前侧水冷电极,安装于所述底板前侧;
前侧石墨锥,安装于所述前侧水冷电极后面;
所述下方石墨管,安装于所述前侧石墨锥和后侧石墨锥之间,所述下方石墨管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出气口,所述下方石墨管下部外面包覆有保护结构;以及
前封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前侧水冷电极前面,并能封堵所述前侧石墨锥的锥孔;
其中,后侧石墨锥、下方石墨管和前侧石墨锥均设置于同一中心线上,所述上密封盖及后侧水冷电极上开有相互连通的通道从而形成所述第二出射光通道,所述后侧水冷电极后面对应所述第二出射光通道位置安装有后侧窗片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墨炉原子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封盖后部设有能伸入所述下方石墨管的样品托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墨炉原子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结构为贴覆于所述下方石墨管外表面的石墨块,该石墨块至少与所述左侧石墨锥和右侧石墨锥其中之一具有安全间隙,以防止所述左侧水冷电极和右侧水冷电极接电时,通过所述左侧石墨锥、石墨块和右侧石墨锥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石墨炉原子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块与所述左侧石墨锥和右侧石墨锥其中之一为一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墨炉原子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石墨管与所述上方石墨管在空间上相互垂直,并且二者间距离为0.5mm~5mm。
9.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石墨炉原子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方石墨管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口,所述上方石墨管的至少一个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上方石墨管顶部,并偏离所述进气口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石墨炉原子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石墨管后面设有一通光孔,所述通光孔对应于所述第二出射光通道。
CN201510106788.9A 2015-03-11 2015-03-11 石墨炉原子化器 Pending CN1060330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6788.9A CN106033053A (zh) 2015-03-11 2015-03-11 石墨炉原子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6788.9A CN106033053A (zh) 2015-03-11 2015-03-11 石墨炉原子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3053A true CN106033053A (zh) 2016-10-19

Family

ID=57149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6788.9A Pending CN106033053A (zh) 2015-03-11 2015-03-11 石墨炉原子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3305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5227A (zh) * 2017-08-24 2019-03-05 申克碳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管式炉装置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35561A (en) * 1969-10-04 1972-01-18 Cn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content of chemical elements in a solid sample
US3947124A (en) * 1973-10-26 1976-03-30 National Research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Analytical spectroelectrochemistry
US4660976A (en) * 1984-05-04 1987-04-28 Jenoptik Jena Gmbh Method and device for electrothermal atomization of a sample material
US4845041A (en) * 1985-11-20 1989-07-04 Analyte Corporation Atomic-absorption sputtering chamber and system
JP2003254895A (ja) * 2002-02-28 2003-09-10 Hamamatsu Photonics Kk ホロカソードランプ、原子吸光分析装置及び原子蛍光分析装置
CN2586156Y (zh) * 2002-12-19 2003-11-12 权朕 原子光谱信号检测装置
CN1700012A (zh) * 2005-05-27 2005-11-23 清华大学 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原子吸收/荧光光谱仪器接口
CN1763520A (zh) * 2005-09-27 2006-04-26 清华大学 介质阻挡放电原子化/离子化方法及其装置
CN101603919A (zh) * 2009-07-14 2009-12-16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用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石墨管及其制备方法
CN201508110U (zh) * 2009-09-15 2010-06-16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石墨炉炉体
KR20100078710A (ko) * 2008-12-30 2010-07-08 (주)비엔피테크 흡광/형광 측정장치
KR20100096407A (ko) * 2009-02-24 2010-09-02 고동준 냉증기원자흡광광도부와 냉증기원자형광광도부가 결합되어 있는 수은분석장치
CN202486049U (zh) * 2012-03-12 2012-10-10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一种原子光谱分析装置
CN204613094U (zh) * 2015-03-11 2015-09-02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石墨炉原子化器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35561A (en) * 1969-10-04 1972-01-18 Cn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content of chemical elements in a solid sample
US3947124A (en) * 1973-10-26 1976-03-30 National Research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Analytical spectroelectrochemistry
US4660976A (en) * 1984-05-04 1987-04-28 Jenoptik Jena Gmbh Method and device for electrothermal atomization of a sample material
US4845041A (en) * 1985-11-20 1989-07-04 Analyte Corporation Atomic-absorption sputtering chamber and system
JP2003254895A (ja) * 2002-02-28 2003-09-10 Hamamatsu Photonics Kk ホロカソードランプ、原子吸光分析装置及び原子蛍光分析装置
CN2586156Y (zh) * 2002-12-19 2003-11-12 权朕 原子光谱信号检测装置
CN1700012A (zh) * 2005-05-27 2005-11-23 清华大学 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原子吸收/荧光光谱仪器接口
CN1763520A (zh) * 2005-09-27 2006-04-26 清华大学 介质阻挡放电原子化/离子化方法及其装置
KR20100078710A (ko) * 2008-12-30 2010-07-08 (주)비엔피테크 흡광/형광 측정장치
KR20100096407A (ko) * 2009-02-24 2010-09-02 고동준 냉증기원자흡광광도부와 냉증기원자형광광도부가 결합되어 있는 수은분석장치
CN101603919A (zh) * 2009-07-14 2009-12-16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用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石墨管及其制备方法
CN201508110U (zh) * 2009-09-15 2010-06-16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石墨炉炉体
CN202486049U (zh) * 2012-03-12 2012-10-10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一种原子光谱分析装置
CN204613094U (zh) * 2015-03-11 2015-09-02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石墨炉原子化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5227A (zh) * 2017-08-24 2019-03-05 申克碳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管式炉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2923A (zh) 一种适合储集层含油气的气体分析的红外气体检测系统
CN103808695B (zh) 一种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检测铁矿石全铁的方法
CN103115915B (zh) 基于聚集光纤信号传输和双层多ccd检测的油液分析专用装置
CN109085136B (zh)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测定水泥生料氧化物成分含量的方法
CN102809544A (zh) 总铅在线自动监测仪
CN103383350A (zh) 一种纺织品文物上染料的无损检测方法
CN204613094U (zh) 石墨炉原子化器
Kim et al.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in water using ultraviolet LED
CN106033053A (zh) 石墨炉原子化器
CN106124481A (zh) 一种适于奶粉多组分重金属无损检测方法
Mao et al. In situ semi-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single-cell viability by resonance Raman spectroscopy
CN107991288A (zh) 一种水中铬金属元素的激光检测方法
EP1480751A4 (en) METHOD AND TAKEOVER DEVICE FOR DETECTING LOW LEVELS OF A PROPERTY / QUALITY FEATURE THAT IS IN AN INHOMOGUDE DISTRIBUTED SAMPLING SUBSTRATE
CN109406402A (zh) 一种吸收荧光通用比色皿装置及测量方法
Szilágyi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ic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atmospheric aerosol samples
CN109596540A (zh) 带冗余温控功能的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
CN201673115U (zh) 一种适合储集层含油气的气体分析的红外气体检测装置
CN209589846U (zh) 荧光检测器稳定性测定装置
CN107796780A (zh) 太赫兹光谱定量检测血液中血脂含量的分析方法
CN207502401U (zh) 一种气体拉曼标定池
CN206095945U (zh) 一种针对水中污染物检测的sers检测装置
CN105223166A (zh) 一种基于膜富集-近红外光谱的水中多种重金属离子同时测定方法
KR20110124868A (ko) 비파괴적 6가 크롬 분석 방법
CN109507124A (zh) 一种插入式液态钢水成分快速检测装置
CN205826507U (zh) 板材棒材管材钢球综合光谱仪测量定位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