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0845B - 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及智能设备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及智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30845B
CN106030845B CN201580009923.6A CN201580009923A CN106030845B CN 106030845 B CN106030845 B CN 106030845B CN 201580009923 A CN201580009923 A CN 201580009923A CN 106030845 B CN106030845 B CN 1060308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connecting unit
electrical connecting
laye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99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30845A (zh
Inventor
山本夏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030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0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30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084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7Carrier injectio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7Carrier injection layers
    • H10K50/171Electron injectio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4Multi-touch detection in digitiser, i.e. details about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touching locations, e.g. multiple fingers or pen and fing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7Optical touch switches
    • H03K17/9631Optical touch switches using a light source as part of the switch
    • H03K2017/9634Optical touch switches using a light source as part of the switch us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e.g. light emitting polymer [OEP] or O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实现小型化及薄膜化、触摸检测精度高、具有对于智能设备的适合性的有机EL模块、和具备其的智能设备。本发明的有机EL模块是将有机EL面板与电连接单元层叠了的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电连接单元在柔性基板上具有静电容量型的检测电路部,上述电连接单元配置在上述有机EL面板的发光面侧,上述电连接单元具有透光部,在上述电连接单元的上述透光部具有的至少一个边侧具有设置了2处以上的切口部的折弯部,在上述折弯部将构成上述检测电路部的台肩部与上述有机EL面板的连接电极部电连接。

Description

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及智能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和具备其的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平面状的光源体,可列举使用了导光板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以下简写为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以下也称为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有机EL元件或OLED。)等。
使用了导光板的LED光源除了一般照明以外,例如,作为从2008年左右在世界上普及的智能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主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 Display:LCD))的背光已被急速地使用。
这样的LED光源不仅是主显示器、而且也作为在智能设备的下部设置的通用功能键按钮的背光被使用。
在通用功能键按钮中有时设置有例如表示“主页”(用四边形等标记显示)、“返回”(用箭头标记等显示)、“检索”(用放大镜标记等显示)的3种标记。
作为这样的通用功能键按钮,从提高可视性的观点考虑,根据显示的标记的图案形状,预先在导光板形成点形状的偏转图案,在该导光板的侧方设置对导光板的侧端面照射光的LED光源而构成。这样的通用功能键按钮中,从LED光源射出的光从导光板的侧端面入射,该入射光被偏转图案的偏转反射面向导光板的正面方向全反射。由此,以规定的图案从导光板的正面侧将光射出,从正面看导光板时以该图案进行发光而可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使用了LED光源的静电容量式信息输入单元,为了提高传感器电极的感度,可靠地进行采用传感器电路的静电容量的变化的检测,稳定地处理使用者的输入操作,公开了通过在形成了传感器电极的柔性印刷电路(以下简写为FPC。)与表面面板之间,在避开图标等的部位的位置设置介电常数比同形状的空气层高的粘接剂层,从而提高检测静电容量的检测电极的精度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的低消耗电力化、提高发光亮度的均一性,也有要利用面发光型的有机电致发光面板(以下简写为有机EL面板。)的动态。这些有机EL面板通过预先在玻璃盖板侧印刷标记等,配置在其相当部分背侧而显现显示功能。
另外,智能设备的利用时触摸功能是必要的,直至显示器部和通用功能键部将用于触摸检测的静电容量型的触摸检测型设备配置在玻璃盖板背面侧成为了通例。
作为该触摸检测设备,多使用将膜/膜型的触摸传感器扩大到与玻璃盖板同等大小而层合的产物。特别地,在厚度上没有制约的机种的情况下,也有时使用玻璃/玻璃型的触摸检测设备。作为触摸的检测方式,近年来多采用静电容量方式的检测方式。面向主显示器,在投影型静电容量方式中,采用称为“相互容量方式”的、在x轴、y轴方向分别具有精细的电极图案的方式。该方式中,称为所谓“多点触控”的2点以上的触摸检测成为可能。
由于利用这样的触摸传感器,因此目前为止在通用功能键的部分使用了不具有触摸功能的发光设备。但是,近年来,由于所谓的“In-cell”型、或“On-cell”型的显示器登场,因此强烈要求在通用功能键用的发光设备中设置独自的触摸检测功能。
另一方面,对于通用功能键这样的部分,不需要上述所述那样的多点触控,在可检测On/Off的静电容量方式中,通过采用称为“自容量方式”的方式,能够充分地满足要求功能。该自容量方式的情况下,触摸检测用的电极成为由一面的全面图案等构成的单纯的形状。
面发光型的有机EL面板的情况下,由于构成有机EL元件的阳极、阴极、或为了保护所利用的金属箔层对上述的静电容量方式的静电容量的变化的检测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有机EL面板赋予静电触摸功能的情况下,需要在有机EL元件的发光面侧的装配等对触摸功能的设备存在大的制约。设置这样的装配的方法中,由于产生追加筹措触摸设备的必要,因此产生经济上的负担,存在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已知在为了安装有机EL面板、LED而使用的FPC中设置静电容量检测用的电路的技术,在有机EL面板的情况下,构成静电容量检测用的电路的电极面配置在有机EL元件的发光面的相反侧,其结果,将FPC配置在发光面的相反侧的位置。但是,该配置中,由于成为后述的图8中所示的构成,因此存在具有静电容量的检测电路的FPC的触摸检测精度变得极低的问题。
另外,为了避免将上述那样的FPC配置在有机EL面板的背面,如后述的图9中所示那样,也可以采用在有机EL面板的区域外配置FPC的方法,但在采用这样的构成的情况下,由于发光位置与触摸检测用的电路位置变远,或者有机EL模块全体的面积大型化,因此产生对在要求小格式的智能设备中的应用成为障碍等问题。
因此,要求开发将作为发光设备的有机EL元件与配线材料紧凑地层叠、实现小型化及薄膜化、触摸检测精度高、具有对智能设备的适合性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以下简写为有机EL模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942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0654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和/或状况而完成,其解决课题为提供达到小格式化及薄膜化、触摸检测精度高、具有在智能设备中的适合性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和具备其的智能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下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可以提供达到小型化及薄膜化、触摸检测精度高、具有在智能设备中的适合性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模块为将有机电致发光面板与电连接单元层叠了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电连接单元在柔性基板上具有静电容量型的检测电路部和在背面侧具有配线部,上述电连接单元配置在上述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发光面侧,上述电连接单元具有透光部,在该透光部的至少一个边侧具有设置了2处以上的切口部的折弯部,在上述折弯部构成上述检测电路部的台肩部(ランド部)与上述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连接电极部电连接。
即,本发明涉及的课题通过以下的手段而得以解决。
1.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是将有机电致发光面板与电连接单元层叠了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
上述电连接单元在柔性基板上具有静电容量型的检测电路部和在背面侧具有配线部,
上述电连接单元配置在上述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发光面侧,
上述电连接单元具有透光部,在该透光部的至少一个边侧具有设置了2处以上的切口部的折弯部,
在上述折弯部,构成上述检测电路部的台肩部与上述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连接电极部电连接。
2.第1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折弯部形成于上述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发光面的相反侧的面侧。
3.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电连接单元在至少与上述有机电致发光面板重叠的区域具有透光性的开口部。
4.第3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透光性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一对对置的各个边侧、或至少一个边侧配置有构成上述电连接单元的上述静电容量型的检测电路部。
5.第1项至第4项的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发光面侧且在与该有机电致发光面板重叠的区域配置有上述电连接单元。
6.第1项至第5项的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在相对的位置具有面状的一对电极。
7.第1项至第6项的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将构成上述检测电路的台肩部与上述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连接电极部电连接的构件为各向异性导电膜、导电性糊、或金属糊。
8.第1项至第7项的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并列地配置有多个上述有机电致发光面板。
9.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项至第8项的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
发明的效果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手段,可以提供达到小型化及薄膜化、触摸检测精度高、具有在智能设备中的适合性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和具备其的智能设备。
由本发明中规定的构成组成的有机EL模块的技术特征及其效果的显现机理如以下所述。
本发明的有机EL模块的构成上的特征在于,在有机EL面板的发光侧的上部配置在柔性基板上具有静电容量型的检测电路部和在背面侧具有配线部的电连接单元,在配置有有机EL面板的区域形成开口部,在该开口部的至少一边部形成设置了2处以上的切口部的折弯部,将该折弯部折弯到有机EL面板的背面侧(下部),使折弯部的构成检测电路部的台肩部与位于有机EL面板的背面侧的连接电极部电连接,由此不需要大面积,另外在触摸面板用的玻璃基板与有机EL面板之间可以配置静电容量型的触摸检测用电路部,可以使触摸检测精度飞跃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A为表示构成有机EL模块的有机EL面板的构成的一例的示意底视图。
图1B为表示构成有机EL模块的有机EL面板的构成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2为表示构成有机EL面板的有机EL元件的构成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3A为表示电连接单元(FPC:柔性印刷电路)的构成的一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3B为表示电连接单元(FPC:柔性印刷电路)的A-A切断面中的构成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3C为表示电连接单元(FPC:柔性印刷电路)的B-B切断面中的构成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4为将电连接单元的构成部位的尺寸用于说明的示意俯视图。
图5A为表示本发明的有机EL模块的构成的一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5B为表示本发明的有机EL模块的A-A切断面中的构成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5C为表示本发明的有机EL模块的B-B切断面中的构成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6A为表示电连接单元的静电容量型的检测电路部的形状的一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6B为表示电连接单元的静电容量型的检测电路部的形状的另一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6C为表示电连接单元的静电容量型的检测电路部的形状的另一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7为表示具备本发明的有机EL模块的智能设备的一例的示意构成图。
图8为表示比较例的有机EL模块的构成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9为表示比较例的有机EL模块的构成的另一例的示意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有机EL模块,其特征在于,将有机EL面板和电连接单元层叠;
上述电连接单元在柔性基板上具有静电容量型的检测电路部且在背面侧具有配线部,配置在上述有机EL面板的发光面侧;
上述电连接单元具有透光部,在该透光部的至少一个边侧具有设置了2处以上的切口部的折弯部;
在上述折弯部将构成上述检测电路部的台肩部与上述有机EL面板的连接电极部电连接。该特征是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的权利要求涉及的发明共同的技术特征。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从可以进一步显现本发明的目标的效果的观点考虑,将上述折弯部形成于上述有机EL面板的发光面的相反侧的面侧可以进一步推进薄膜化、得到更高的触摸检测精度,是特别优选的方式。
另外,在可以实现小格式化的方面,优选形成上述电连接单元在与有机EL面板重叠的区域具有透光性的开口部的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有机EL模块中,可以根据应用的智能设备的做法来将构成电连接单元的上述静电容量型的检测电路部配置在透光性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一对对置的各个边侧、或至少一个边侧。
另外,在可以得到高触摸检测精度且可以实现小格式化的方面,优选形成在上述有机EL面板的发光面侧并且与该有机EL面板重叠的区域配置有上述电连接单元的构成。
优选构成上述有机EL面板的有机EL元件为在相对的位置具有面状的一对电极的构成。
另外,从可以容易地且可靠地进行连接电极部与台肩部的连接的观点考虑,优选将构成上述检测电路的台肩部与上述有机EL面板的连接电极部电连接的构件由各向异性导电膜、导电性糊、或金属糊构成。
从应对智能设备的功能的多样化的观点考虑,为并列地配置多个有机EL面板的构成是优选的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及其构成要素以及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态和/或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本申请中,表示数值范围的“~”以包含其前后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含义使用。
《有机EL模块》
本发明的有机EL模块至少包含将有机EL面板和电连接单元层叠了的构成,其特征在于,
(1)电连接单元在柔性基板上具有静电容量型的检测电路部和在背面侧具有配线部,
(2)电连接单元配置在有机EL面板的发光面侧,
(3)电连接单元具有透光部,在该透光部的至少一个边侧具有设置了2处以上的切口部的折弯部,
(4)在折弯部将构成检测电路部的台肩部与有机EL面板的连接电极部电连接而构成。
在对有机EL模块的全体构成进行说明前,首先,对构成有机EL模块的有机EL面板和电连接单元的构成的详细情况参照附图进行说明。予以说明,以下的说明中,各构成要素后的括弧内记载的数字表示在各图中记载的各构成要素的符号。
[有机EL面板的构成]
图1A为表示构成有机EL模块的有机EL面板的构成的一例的示意底视图,图1B为表示构成有机EL模块的有机EL面板的详细的构成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图2为表示构成有机EL面板的有机EL元件的构成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1A为从底面侧看到的有机EL面板(1)的示意图,有机EL面板(1)在透明基材(4)上形成有有机EL元件的发光区域(3)和将其周边部用密封构件构成的密封构造部(2)。进而,从有机EL元件的发光区域(3)的端部引出连接电极部(5),将构成后述的电连接单元的检测电路部的台肩部经由电连接的构件与外部驱动电路连接。
图1B为上述图1A中说明的有机EL面板(1)的A-A切断面中的示意剖面图,以纸面的上面侧成为发光面(L)的方式表示。图1B中,在透明基材(4)上构成有机EL元件的发光区域(3),用密封构成部(2)将其周边部密封,在透明基材(4)的端部从有机EL元件的发光区域(3)的端部引出阴极或阳极作为连接电极部(5)。
在图2的构成有机EL面板(1)的有机EL元件的示意剖面图中,从上面侧开始将透明基材(4)以及在其下部将阳极(52)、有机功能层组1(53A,例如由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等构成。)、发光层(54)、有机功能层组2(53B,例如由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构成。)和阴极(55)层叠,构成发光区域(3)。另外,将阳极(52)形成至透明基材(4)的端部,形成连接电极部(5)。将发光区域(3)的外周部通过密封用粘接剂(56)来密封,在其表面配置密封构件(57),防止来自外部环境的有害气体(氧气、水分等)向发光区域(3)的浸透。在图2中记载的构成中,发光面(L)为纸面的上部侧,位于相对于发光层(54)而言的表面侧的透明基材(4)、阳极(52)、有机功能层组1(53A)由透光性高的材料构成是优选的方式。
予以说明,对于有机EL面板的具体的构成要素及制造方法的详细情况将后述。
[电连接单元]
本发明涉及的电连接单元也称为FPC(柔性印刷电路),主要是在柔性基板的一面侧具有静电容量型的检测电路部和在另一面侧具有配线部的构成。
进而,作为构成上的特征,电连接单元(FPC)具有透光部,在该透光部的至少一个边侧具有设置了2处以上的切口部的折弯部。
此外,电连接单元至少在与有机EL面板重叠的区域具有透光性的开口部是优选的方式。
图3A为表示电连接单元(FPC:柔性印刷电路)的构成的一例的示意俯视图,图3B和图3C分别为表示电连接单元(FPC)的构成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3A中所示的电连接单元(FPC)中,在柔性基板(F)的表面侧以使中央部开口的“ロ”字型的构成设置有静电容量型的检测电路部(11A),通过该检测电路部(11A)进行触摸检测。另外,在柔性基板(F)的背面侧具有用于与驱动IC连接的用虚线表示的背面侧配线(11B)。
在电连接单元(FPC)中,在配置有机EL面板的区域形成透光部(T、也称为开口部),在该开口部(T)的一边(图3A中左边部)在上下2处形成切口(10),形成切口部(6)。在该切口部(6)的表面形成用于与有机EL面板的连接电极经由电连接的构件而连接的台肩部(8)。
图3B表示图3A中记载的A-A切断面中的电连接单元(FPC)的剖面图,在柔性基板(F)的上面侧形成静电容量型的用于触摸检测的检测电路部(11A)。另外,设置开口部(T),在开口部(T)的左端部形成切口部(6),在其表面侧设置有台肩部(8)。在柔性基板(F)的背面侧设置用于与驱动IC连接的背面侧配线(11B),将在切口部(6)上形成的台肩部(8)与背面侧配线(11B)经由通孔(9)而电连接。
本发明中,通过在电连接单元(FPC)的开口部(T)的一部分中构成具有向下部侧折弯的构造的切口部(6),如后述的图5A~图5C中说明那样,可以在有机EL面板的上面侧配置电连接单元(FPC),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触摸检测精度。
进而,通过上述图3A及图3B中所示的构造,可以在与后述的图5A~图5C中所示的有机EL面板(1)的密封构造部(2)重叠的区域,形成检测电路部(11A)直至有机EL元件的发光区域(3)附近的位置,可以使电连接单元(FPC)尺寸变小,小格式化的显示方式成为可能。
作为构成电连接单元(FPC)的柔性基板(F),只要是透明、具有柔性、并且具有充分的机械强度的塑料材料,则并无特别限制,可列举聚酰亚胺树脂(PI)、聚碳酸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EN)、环烯烃树脂(COP)等,优选地,优选聚酰亚胺树脂(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EN)。
检测电路部(11A)与背面侧配线(11B)优选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构成,例如可列举金、银、铜、ITO等,本发明中,优选由铜形成。
图3C表示图3A中记载的电连接单元(FPC)的B-B切断面中的剖面图,在柔性基板(F)的上面侧形成静电容量型的用于触摸检测的检测电路部(11A),在背面侧形成背面侧配线(11B),将它们经由通孔(9)而电连接。
(电连接单元(FPC)的制作方法)
接着,对电连接单元(FPC)的形成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作为电连接单元(FPC),使用以聚酰亚胺树脂(PI)作为柔性基板(F)的两面覆铜板。例如,在厚度为38μm的聚酰亚胺(PI)膜的两面具有厚度12μm的第1铜层(相当于11A)和厚度12μm的第2铜层(相当于11B),根据需要,为了保护各铜层表面,在两面设置覆盖层。覆盖层使用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经由粘接剂层通过热层合方法等而给予各铜层表面。
接着,对于在各铜层形成图3A~图3C中所示的导电性的电路图案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PI膜的两面设置的铜层上,涂布光致抗蚀剂材料等或者层合干抗蚀剂膜后,以成为所期望的配线图案的方式,隔着掩模材料等而曝光,接着经由显影、不需要的抗蚀剂的剥离处理,形成抗蚀剂图案。
接着,对于形成了抗蚀剂图案的铜层,通过向蚀刻液中的浸渍、或喷淋而给予蚀刻液,由此进行蚀刻,在两面形成所期望的铜配线图案。
然后,形成用于将表面背面的配线电连接的通孔。首先,在通孔的形成位置形成钻孔,在该孔的内部表面实施镀铜处理,在必要的位置将第1铜层(相当于11A)和第2铜层(相当于11B)电连接。
最后,使用蚀刻刀模(ピナクルダイ;pinnacle die)等,在所期望的位置开孔,形成开口部(T)、切口(10)、切口部(6)。
(电连接单元(FPC)的各部位的尺寸)
对于本发明涉及的电连接单元(FPC)的各部位的尺寸,根据应用的设备、例如智能设备的大小而适当地设定为所期望的尺寸,对于代表性的电连接单元的构成部位的尺寸,使用图4进行说明。
图4为说明电连接单元(FPC)的构成部位的尺寸的示意俯视图。
在图4中,作为相当于有机EL模块(MD)的1单元部分(1像素部分)的L1,为大约10~40mm的范围内,优选为15~25mm的范围内。作为纵宽的L2为大约3~15mm的范围内,优选为5~10mm的范围内。在柔性基板的表面侧形成的静电容量型的检测电路部(11A)的“ロ”型的内部侧的短边侧L3为大约2~10mm的范围内,优选为3~8mm的范围内。另外,长边侧L4为大约8~25mm的范围内,优选为10~20mm的范围内。作为折弯部(6)的长度L5,为1~8mm的范围内,优选为2~6mm的范围内。
[有机EL模块的制作]
接着,对使用了上述有机EL面板(1)和电连接单元(FPC)的有机EL模块(MD)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有机EL模块(MD),包括将上述说明的有机EL面板(1)和电连接单元(FPC)组合的构成,其特征在于,为如下构成:将电连接单元(FPC)配置在本发明涉及的有机EL面板(1)的发光面(L)侧,在上述说明的电连接单元(FPC)的切口部(6)将构成电连接单元(FPC)的检测电路部的台肩部(8)与有机EL面板(1)的连接电极部(5)电连接。
图5A~图5C为表示本发明的有机EL模块(MD)的构成的一例的示意俯视图和示意剖面图。
如图5A中所示那样,有机EL模块(MD)在有机EL面板(1)的发光面侧的上面部配置电连接单元(FPC)而构成,电连接单元(FPC)在柔性基板(F)上具有静电容量型的检测电路部(11A)且在背面侧具有配线部(11B)。
在电连接单元(FPC)的开口部(T)形成切口部(6),在其上面具有用于与有机EL面板(1)的连接电极部(5)连接的台肩部(8),将该台肩部(8)经由通孔(9)连接至用于与配置在电连接单元(FPC)的背面侧的驱动IC(未图示)连接的背面侧配线(11B)。
将有机EL面板(1)与电连接单元(FPC)在图5B中所示的形态下电连接。
图5B表示图5A中记载的有机EL模块(MD)的A-A切断面中的剖面图。
形成如下的配置构成:在发光面(L)侧配置在开口部具有切口部(6)的电连接单元(FPC),在电连接单元(FPC)与切口部(6)之间夹持在下面侧具有连接电极(5)的有机EL面板(1)。此时,电连接单元(FPC)优选至少在与有机EL面板(1)的密封构造部(2)重叠的区域并且直至有机EL元件的发光区域(3)附近的位置形成检测电路部(11A)。
如图5B中所示那样,将在电连接单元(FPC)的切口部(6)上形成的台肩部(8)与有机EL面板(1)的连接电极部(5)通过进行电连接的构件(7)而连接。
作为进行电连接的构件(7),只要是具有导电性的构件,则并无特别限制,为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导电性糊、或金属糊是优选的方式。
所谓各向异性导电膜(ACF),例如可列举具有在热固化性树脂中混合的具有导电性的微细的导电性粒子的层。作为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含有导电性粒子的层,只要是作为各向异性导电构件的含有导电性粒子的层,则并无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作为可以用作本发明涉及的各向异性导电构件的导电性粒子,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例如可列举金属粒子、金属被覆树脂粒子等。作为已市售的ACF,例如可以列举MF-331(日立化成制造)等也可适用于树脂膜的低温固化型的ACF。
作为金属粒子,例如可列举镍、钴、银、铜、金、钯等。这些可以一种单独地使用,也可以将二种以上并用。这些中,优选镍、银、铜。为了防止它们的表面氧化,也可使用在表面施以金、钯的粒子。进而,也可使用在表面施以金属突起、用有机物施以绝缘被膜的产物。
作为金属被覆树脂粒子,例如可列举将树脂芯的表面被覆镍、铜、金、及钯的任意的金属的粒子。同样地也可使用在树脂芯的最外表面施以金、钯的粒子。进而,也可使用在树脂芯的表面施以金属突起、用有机物施以绝缘被膜的产物。
另外,作为金属糊,可以适当地选择使用作为已市售的金属纳米粒子糊的、银粒子糊、银-钯粒子糊、金粒子糊、铜粒子糊等。作为金属糊,例如可列举出已由大研化学社销售的有机EL元件基板用银糊(例如,CA-6178、CA-6178B、CA-2500E、CA-2503-4、CA-2503N、CA-271等、比电阻值:15~30mΩ·cm、用丝网印刷法形成、固化温度:120~200℃)、LTCC用糊(PA-88(Ag)、TCR-880(Ag)、PA-Pt(Ag·Pt))、玻璃基板用银糊(US-201、UA-302、烧成温度:430~480℃)等。
图5C表示图5A中记载的有机EL模块(MD)的B-B切断面中的剖面图。
接着,对作为本发明的有机EL模块(MD)的构成要素的电连接单元(FPC)的静电容量型的检测电路部(11A)的形状进行说明。
图6A~图6C为表示电连接单元(FPC)的静电容量型的检测电路部(11A)的各种形状的示意俯视图。
图6A为代表性的静电容量型的检测电路部(11A)的形状,表示具有图3A~图3C、图4、图5A~图5C中例示的开口部(T)、将检测电路部(11A)连续地形成为“ロ”字型的例子,图6B表示在柔性基板(F)的左右相对边侧各自独立地形成了检测电路部(11A1和11A2)的例子,图6C为在开口部的一边侧、以覆盖有机EL面板的形态形成了检测电路部(11A2)的例子,这些检测电路部(11A、11A1和11A2)的形状可以根据触摸检测功能的目的、用途选择。
《有机EL元件的构成和制造方法》
构成有机EL面板的有机EL元件,例如如上述图2中例示那样,从上面侧开始将透明基材(4)以及在其下部将阳极(52)、有机功能层组1(53A,例如由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等构成。)、发光层(54)、有机功能层组2(53B,例如由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构成。)和阴极(55)层叠,构成发光区域(3)。另外,在阳极(52)的端部设置连接电极部(5),经由该连接电极(5)而连接至电连接单元(FPC)。
在以下示出有机EL元件的构成的代表例。
(i)阳极/空穴注入传输层/发光层/电子注入传输层/阴极
(ii)阳极/空穴注入传输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注入传输层/阴极
(iii)阳极/空穴注入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注入传输层/阴极
(iv)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v)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vi)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进而,在发光层间也可具有非发光性的中间层。中间层可以为电荷产生层,也可以是多光子单元构成。
对于可应用于本发明的有机EL元件的概要,例如可以列举日本特开2013-157634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168552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177361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187211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191644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191804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225678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235994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243234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243236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242366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243371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245179号公报、日本特开2014-003249号公报、日本特开2014-003299号公报、日本特开2014-013910号公报、日本特开2014-017493号公报、日本特开2014-017494号公报等中记载的构成。
进而,对构成有机EL元件的各层进行说明。
[透明基材]
作为可应用于本发明涉及的有机EL元件的透明基板(4),例如可以列举玻璃、塑料等的透明材料。作为优选使用的透明的透明基板(4),可以列举玻璃、石英、树脂膜。
作为玻璃材料,例如可列举石英玻璃、钠钙石英玻璃、铅玻璃、硼硅酸盐玻璃、无碱玻璃等。在这些玻璃材料的表面,从与邻接的层的密合性、耐久性、平滑性的观点考虑,根据需要可以进行研磨等的物理处理、形成由无机物或有机物构成的被膜、将这些被膜组合而成的混合被膜。
作为构成树脂膜的材料,例如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聚乙烯、聚丙烯、赛璐玢、二乙酸纤维素、三乙酸纤维素(TAC)、乙酸丁酸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CAP)、乙酸邻苯二甲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等纤维素酯类及它们的衍生物、聚偏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乙烯醇、间规立构聚苯乙烯、聚碳酸酯、降冰片烯树脂、聚甲基戊烯、聚醚酮、聚酰亚胺、聚醚砜(PES)、聚苯硫醚、聚砜类、聚醚酰亚胺、聚醚酮酰亚胺、聚酰胺、氟树脂、尼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类及聚芳酯类、アートン(商品名、JSR社制造)及アペル(商品名、三井化学社制造)等环烯烃系树脂等。
在有机EL元件中,也可以是在上述说明了的透明基板(4)上根据需要设置气体阻隔层的构成。
作为形成气体阻隔层的材料,只要是具有抑制水分、氧等带来有机EL元件的劣化的物质的浸入的功能的材料即可,例如可以使用氧化硅、二氧化硅、氮化硅等的无机物。进而,为了改进气体阻隔层的脆弱性,更优选使其具有这些无机层和由有机材料构成的有机层的层叠结构。对于无机层与有机层的层叠顺序并无特别限制,优选使两者交替地层叠多次。
(阳极)
作为构成有机EL元件的阳极,可以列举Ag、Au等的金属或以金属作为主成分的合金、CuI、或铟-锡的复合氧化物(ITO)、SnO2和ZnO等的金属氧化物,优选为金属或以金属作为主成分的合金,更优选为银或以银作为主成分的合金。
在以银作为主成分来构成透明阳极的情况下,作为银的纯度,优选为99%以上。另外,为了确保银的稳定性,可添加钯(Pd)、铜(Cu)和金(Au)等。
透明阳极为以银作为主成分而构成的层,具体地,可以由银单独形成,或者可以由含有银(Ag)的合金构成。作为这样的合金,例如可列举银-镁(Ag-Mg)、银-铜(Ag-Cu)、银-钯(Ag-Pd)、银-钯-铜(Ag-Pd-Cu)、银-铟(Ag-In)等。
构成上述阳极的各构成材料中,作为构成本发明涉及的有机EL元件的阳极,优选为以银作为主成分而构成、厚度在2~20nm的范围内的透明阳极,更优选地,厚度为4~12nm的范围内。如果厚度为20nm以下,则将透明阳极的吸收成分和反射成分控制在低水平,维持高的透光率,因此优选。
本发明中所说的以银作为主成分而构成的层,是指透明阳极中的银的含量为60质量%以上,优选地,银的含量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地,银的含量为9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地,银的含量为98质量%以上。另外,本发明涉及的透明阳极中所说的“透明”,是指波长550nm处的透光率为50%以上。
在透明阳极中,以银作为主成分而构成的层也可以是根据需要而分为多个层所层叠的构成。
另外,本发明中,在阳极为以银作为主成分而构成的透明阳极的情况下,从提高形成的透明阳极的银膜的均一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在其下部设置基底层。作为基底层,并无特别限制,优选为含有具有氮原子或硫原子的有机化合物的层,在该基底层上形成透明阳极的方法是优选的方式。
[中间电极]
在本发明涉及的有机EL元件中,可以采取如下的构造:在阳极与阴极之间具有将二个以上由有机功能层组和发光层构成的有机功能层单元层叠了的构造,用具有用于得到电连接的独立的连接端子的中间电极层单元将二个以上的有机功能层单元间分离。
[发光层]
构成有机EL元件的发光层优选含有磷光发光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的构成。
该发光层是从电极或电子传输层注入了的电子与从空穴传输层注入了的空穴复合而进行发光的层,进行发光的部分可以是发光层的层内,也可以是与和发光层邻接的层的界面。
作为这样的发光层,只要所含的发光材料满足发光必要条件,则对其构成并无特别限制。另外,具有同一发光光谱、发光极大波长的层可以是多层。这种情况下,优选在各发光层之间具有非发光性的中间层。
发光层的厚度的总和优选在1~100nm的范围内,从可以得到更低的驱动电压考虑,更优选1~30nm的范围内。应予说明,就发光层的厚度的总和而言,在发光层间存在非发光性的中间层的情况下,是也包含该中间层的厚度。
以上的发光层可以通过对于后述的发光材料、主体化合物采用例如真空蒸镀法、旋涂法、流延法、LB法(朗格缪尔-布洛杰特、Langmuir Blodgett法)及喷墨法等的公知的方法而形成。
另外就发光层而言,可以将多种发光材料混合,也可以将磷光发光材料和荧光发光材料(也称为荧光掺杂剂、荧光性化合物)在同一发光层中混合使用。作为发光层的构成,优选含有主体化合物(也称为发光主体等)及发光材料(也称为发光掺杂剂化合物。),使其由发光材料发光。
〈主体化合物〉
作为发光层中含有的主体化合物,优选室温(25℃)下的磷光发光的磷光量子收率不到0.1的化合物。更优选磷光量子收率不到0.01。另外,在发光层中含有的化合物中,优选其在层中的体积比为50%以上。
作为主体化合物,可单独地使用公知的主体化合物,或者,也可使用多种主体化合物。通过使用多种主体化合物,可以调节电荷的移动,可以使有机电致发光元件高效率化。另外,通过使用多种后述的发光材料,可以将不同的发光混合,由此可以得到任意的发光色。
作为发光层中使用的主体化合物,可以是以往公知的低分子化合物,也可以是具有重复单元的高分子化合物,还可以是具有乙烯基、环氧基这样的聚合性基团的低分子化合物(蒸镀聚合性发光主体)。
作为可应用于本发明的主体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日本特开2001-25707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1-35797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886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4305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10544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35295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23145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23488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26086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305083号公报、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0112407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0030202号说明书、国际公开第2001/039234号、国际公开第2008/056746号、国际公开第2005/089025号、国际公开第2007/063754号、国际公开第2005/030900号、国际公开第2009/086028号、国际公开第2012/023947号、日本特开2007-254297号公报、欧州专利第2034538号说明书等中记载的化合物。
〈发光材料〉
作为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发光材料,可列举磷光发光性化合物(也称为磷光性化合物、磷光发光材料或磷光发光掺杂剂。)及荧光发光性化合物(也称为荧光性化合物或荧光发光材料。)。
〈磷光发光性化合物〉
所谓磷光发光性化合物,是观测到来自激发三重态的发光的化合物,具体地,定义为是室温(25℃)下进行磷光发光的化合物,是磷光量子收率在25℃下为0.01以上的化合物,优选的磷光量子收率为0.1以上。
上述磷光量子收率可以采用第4版实验化学讲座7的分光II的398页(1992年版、丸善)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溶液中的磷光量子收率可以使用各种溶剂来测定,在本发明中使用磷光发光性化合物的情况下,在任意的溶剂的任一种中,作为上述磷光量子收率,只要实现0.01以上即可。
就磷光发光性化合物而言,可以从一般的有机EL元件的发光层中使用的公知的化合物中适当选择而使用,优选为含有元素周期表中第8~10族的金属的络合物系化合物,更优选为铱化合物、锇化合物、铂化合物(铂络合物系化合物)或稀土类络合物,其中最优选为铱化合物。
在本发明中,至少一个发光层可含有二种以上的磷光发光性化合物,也可以是发光层中的磷光发光性化合物的浓度比在发光层的厚度方向变化的方式。
作为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公知的磷光发光性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以下的文献中记载的化合物等。
可以列举Nature 395,151(1998)、Appl.Phys.Lett.78,1622(2001)、Adv.Mater.19,739(2007)、Chem.Mater.17,3532(2005)、Adv.Mater.17,1059(2005)、国际公开第2009/100991号、国际公开第2008/101842号、国际公开第2003/040257号、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835469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0202194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7/0087321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0244673号说明书等中记载的化合物。
另外,可列举Inorg.Chem.40,1704(2001)、Chem.Mater.16,2480(2004)、Adv.Mater.16,2003(2004)、Angew.Chem.lnt.Ed.2006,45,7800、Appl.Phys.Lett.86,153505(2005)、Chem.Lett.34,592(2005)、Chem.Commun.2906(2005)、Inorg.Chem.42,1248(2003)、国际公开第2009/050290号、国际公开第2009/000673号、美国专利第7332232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0039776号、美国专利第6687266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0008670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0015355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7396598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3/0138657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7090928号说明书等中记载的化合物。
另外,也可以列举Angew.Chem.lnt.Ed.47,1(2008)、Chem.Mater.18,5119(2006)、Inorg.Chem.46,4308(2007)、Organometallics 23,3745(2004)、Appl.Phys.Lett.74,1361(1999)、国际公开第2006/056418号、国际公开第2005/123873号、国际公开第2005/123873号、国际公开第2006/082742号、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0260441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7534505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7/0190359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7338722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7279704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103874号说明书等中记载的化合物。
进而,也可以列举国际公开第2005/076380号、国际公开第2008/140115号、国际公开第2011/134013号、国际公开第2010/086089号、国际公开第2012/020327号、国际公开第2011/051404号、国际公开第2011/073149号、日本特开2009-11408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8198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363552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化合物。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的磷光发光性化合物,可列举中心金属中具有Ir的有机金属络合物。更优选地,优选包含金属-碳键、金属-氮键、金属-氧键、金属-硫键的至少1种配位样式的络合物。
上述说明的磷光发光性化合物(也称为磷光发光性金属络合物)例如可以应用Organic Letter志、第3卷、No.16、2579~2581页(2001)、Inorganic Chemistry,第30卷、第8号、1685~1687页(1991年)、J.Am.Chem.Soc.,123卷、4304页(2001年)、InorganicChemistry,第40卷、第7号、1704~1711页(2001年)、Inorganic Chemistry,第41卷、第12号、3055~3066页(2002年)、New Journal of Chemistry.,第26卷、1171页(2002年)、Europe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第4卷、695~709页(2004年)、进而这些文献中的参考文献等中记载的方法而合成。
〈荧光发光性化合物〉
作为荧光发光性化合物,可列举出香豆素系色素、吡喃系色素、花青系色素、克酮酸系色素、方酸系色素、氧代苯并蒽系色素、荧光素系色素、若丹明系色素、吡喃鎓系色素、苝系色素、1,2-二苯乙烯系色素、聚噻吩系色素或稀土类络合物系荧光体等。
[有机功能层组]
接着,对构成有机功能层单元的各层,按电荷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和阻挡层的顺序来说明。
(电荷注入层)
电荷注入层是为了驱动电压降低、发光亮度提高而设置于电极与发光层之间的层,在“有机EL元件和其工业化最前沿(1998年11月30日エヌ·ティー·エス社发行)”的第2编第2章“电极材料”(123~166页)(以下称为参考文献1。)中记载有其详细内容,有空穴注入层和电子注入层。
作为电荷注入层,一般地,如果为空穴注入层,则可以存在于阳极与发光层或空穴传输层之间,如果为电子注入层,则可以存在于阴极与发光层或电子传输层之间,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与透明电极邻接地配置电荷注入层。另外,在中间电极中使用的情况下,邻接的电子注入层及空穴注入层的至少一者满足本发明的必要条件即可。
空穴注入层是为了驱动电压降低、发光亮度提高而与作为透明电极的阳极邻接地配置的层,在上述参考文献1中记载了其详细内容。
就空穴注入层而言,在日本特开平9-45479号公报、日本特开平9-260062号公报、日本特开平8-288069号公报等中也记载有其详细内容,作为可在空穴注入层中使用的材料,例如可列举卟啉衍生物、酞菁衍生物、噁唑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三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吡唑啉酮衍生物、苯二胺衍生物、腙衍生物、1,2-二苯乙烯衍生物、多芳基烷烃衍生物、三芳基胺衍生物、咔唑衍生物、吲哚并咔唑衍生物、异吲哚衍生物、蒽、萘等的并苯系衍生物、芴衍生物、芴酮衍生物、及聚乙烯基咔唑、将芳香族胺导入了主链或侧链的高分子材料或低聚物、聚硅烷、导电性聚合物或低聚物(例如,PEDOT(聚亚乙基二氧噻吩):PSS(聚苯乙烯磺酸)、苯胺系共聚物、聚苯胺、聚噻吩等)等。
作为三芳基胺衍生物,可列举以α-NPD(4,4′-双[N-(1-萘基)-N-苯基氨基]联苯)为代表的联苯胺型、以MTDATA(4,4′,4″-三[N-(3-甲基苯基)-N-苯基氨基]三苯基胺)为代表的星爆型、在三芳基胺连接芯部具有芴、蒽的化合物等。
另外,在日本特表2003-51943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135145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六氮杂苯并[9,10]菲衍生物也可以同样地作为空穴传输材料使用。
就电子注入层而言,是为了驱动电压降低、发光亮度提高而在阴极与发光层之间设置的层,在阴极由本发明涉及的透明电极构成的情况下,与该透明电极邻接地设置,在上述参考文献1中记载了其详细内容。
就电子注入层而言,在日本特开平6-325871号公报、日本特开平9-17574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74586号公报等中也记载了其详细内容,作为在电子注入层中优选使用的材料的具体例,可列举以锶、铝等为代表的金属、以氟化锂、氟化钠、氟化钾等为代表的碱金属化合物、以氟化镁、氟化钙等为代表的碱金属卤化物层、以氟化镁为代表的碱土金属化合物层、以氧化钼、氧化铝等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以8-羟基喹啉锂(Liq)等为代表的金属络合物等。另外,在本发明中的透明电极为阴极的情况下,特别优选使用金属络合物等的有机材料。电子注入层优选为极薄的膜,就其层厚而言,虽然取决于构成材料,但优选1nm~10μm的范围。
(空穴传输层)
所谓空穴传输层由具有传输空穴的功能的空穴传输材料构成,从广义上讲,空穴注入层及电子阻挡层也具有空穴传输层的功能。空穴传输层可以设置单层或多层。
作为空穴传输材料,是具有空穴的注入或传输、电子的屏蔽性的任意的材料,可以是有机物、无机物的任一种。例如可列举三唑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多芳基烷烃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吡唑啉酮衍生物、苯二胺衍生物、芳基胺衍生物、氨基取代查耳酮衍生物、噁唑衍生物、苯乙烯基蒽衍生物、芴酮衍生物、腙衍生物、1,2-二苯乙烯衍生物、硅氮烷衍生物、苯胺系共聚物、导电性高分子低聚物及噻吩低聚物等。
作为空穴传输材料,可以使用上述的空穴传输材料,可以使用卟啉化合物、芳香族叔胺化合物及苯乙烯基胺化合物,特别优选使用芳香族叔胺化合物。
作为芳香族叔胺化合物和苯乙烯基胺化合物的代表例,可列举N,N,N′,N′-四苯基-4,4′-二氨基苯基、N,N′-二苯基-N,N′-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简称:TPD)、2,2-双(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基)丙烷、1,1-双(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N,N,N′,N′-四-对-甲苯基-4,4′-二氨基联苯、1,1-双(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基)-4-苯基环己烷、双(4-二甲基氨基-2-甲基苯基)苯基甲烷、双(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基)苯基甲烷、N,N′-二苯基-N,N′-二(4-甲氧基苯基)-4,4′-二氨基联苯、N,N,N′,N′-四苯基-4,4′-二氨基二苯基醚、4,4′-双(二苯基氨基)四联苯、N,N,N-三(对-甲苯基)胺、4-(二-对-甲苯基氨基)-4′-[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乙烯基]1,2-二苯乙烯、4-N,N-二苯基氨基-(2-二苯基乙烯基)苯、3-甲氧基-4′-N,N-二苯基氨基苯乙烯基苯及N-苯基咔唑等。
就空穴传输层而言,可以通过利用例如真空蒸镀法、旋涂法、流延法、包含喷墨法的印刷法和LB法(朗格缪尔-布洛杰特、Langmuir Blodgett法)等的公知的方法将上述空穴传输材料进行薄膜化而形成。对于空穴传输层的层厚,并无特别限制,通常为5nm~5μm左右,优选为5~200nm的范围。该空穴传输层可以是由上述材料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构成的一层结构。
另外,也可以通过在空穴传输层的材料中掺杂杂质来提高p性。作为其例子,可列举日本特开平4-29707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0-19614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1-102175号公报及J.Appl.Phys.,95,5773(2004)等中记载的例子。
如果这样来提高空穴传输层的p性,则可以制作更低消耗电力的元件,因此优选。
(电子传输层)
电子传输层由具有传输电子的功能的材料构成,广义上讲,电子注入层、空穴阻挡层也包含在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传输层可以作为单层结构或多层的层叠结构来设置。
在单层结构的电子传输层及层叠结构的电子传输层中,作为构成与发光层邻接的层部分的电子传输材料(兼作空穴阻挡材料),只要具有将从阴极注入了的电子传送到发光层的功能即可。作为这样的材料,可以从以往公知的化合物中选择任意的化合物来使用。例如,可列举硝基取代芴衍生物、二苯基醌衍生物、噻喃二氧化物衍生物、碳化二亚胺、亚芴基甲烷衍生物、蒽醌二甲烷、蒽酮衍生物及噁二唑衍生物等。进而,上述噁二唑衍生物中,将噁二唑环的氧原子替换为硫原子的噻二唑衍生物、具有作为吸电子基团而已知的喹喔啉环的喹喔啉衍生物也可以作为电子传输层的材料使用。进而,也可以使用将这些材料导入了高分子链的高分子材料或将这些材料作为高分子的主链的高分子材料。
另外,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金属络合物、例如三(8-羟基喹啉)铝(简称:Alq3)、三(5,7-二氯-8-羟基喹啉)铝、三(5,7-二溴-8-羟基喹啉)铝、三(2-甲基-8-羟基喹啉)铝、三(5-甲基-8-羟基喹啉)铝、双(8-羟基喹啉)锌(简称:Znq)等及这些金属络合物的中心金属被替换为In、Mg、Cu、Ca、Sn、Ga或Pb的金属络合物也可以作为电子传输层的材料来使用。
就电子传输层而言,可以通过采用例如真空蒸镀法、旋涂法、流延法、包含喷墨法的印刷法及LB法等公知的方法将上述材料进行薄膜化而形成。对于电子传输层的层厚并无特别限制,通常为5nm~5μm左右,优选为5~200nm的范围内。电子传输层可以是由上述材料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构成的单一结构。
(阻挡层)
作为阻挡层,可列举出空穴阻挡层及电子阻挡层,是除了上述说明的有机功能层单元3的各构成层以外根据需要而设置的层。例如可以列举出日本特开平11-204258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1-204359号公报和“有机EL元件和其工业化最前沿(1998年11月30日エヌ·ティー·エス社发行)”的237页等中记载的空穴阻挡(hole block)层等。
所谓空穴阻挡层,广义上讲,具有电子传输层的功能。空穴阻挡层由具有传输电子的功能且传输空穴的能力显著地小的空穴阻挡材料构成,通过传输电子且阻挡空穴,可以使电子与空穴的复合概率提高。另外,可以根据需要将电子传输层的构成作为空穴阻挡层来使用。空穴阻挡层优选与发光层邻接地设置。
另一方面,所谓电子阻挡层,广义上讲,具有空穴传输层的功能。电子阻挡层由具有传输空穴的功能且传输电子的能力显著地小的材料构成,通过传输空穴且阻挡电子,可以提高电子与空穴的复合概率。另外,可以根据需要将空穴传输层的构成作为电子阻挡层来使用。作为本发明中适用的空穴阻挡层的层厚,优选为3~100nm的范围,更优选为5~30nm的范围。
[阴极]
阴极是为了向有机功能层组、发光层供给空穴而发挥功能的电极膜,可使用金属、合金、有机或无机的导电性化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具体地,可列举出金、铝、银、镁、锂、镁/铜混合物、镁/银混合物、镁/铝混合物、镁/铟混合物、铟、锂/铝混合物、稀土金属、ITO、ZnO、TiO2及SnO2等的氧化物半导体等。
就阴极而言,可以通过使这些导电性材料通过蒸镀、溅射等的方法形成薄膜而制作。另外,作为第2电极的薄层电阻优选数百Ω/□以下,膜厚通常在5nm~5μm、优选地5~200nm的范围内选择。
应予说明,在有机EL元件为也从阴极侧将发光光L取出的两面发光型的情况下,可选择透光性良好的阴极来构成。
[密封构件]
作为在将有机EL元件密封中使用的密封手段,例如可以列举用粘接剂将密封构件与阴极及透明基板粘接的方法。
作为密封构件,只要以覆盖有机EL元件的显示区域的方式配置即可,可以是凹板状,也可以是平板状。另外对透明性及电绝缘性并无特别限定。
具体地,可列举玻璃板、聚合物板、膜、金属板、膜等。作为玻璃板,特别可以列举钠钙玻璃、含有钡·锶的玻璃、铅玻璃、铝硅酸盐玻璃、硼硅酸盐玻璃、钡硼硅酸盐玻璃、石英等。另外,作为聚合物板,可以列举聚碳酸酯、丙烯酸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硫醚、聚砜等。作为金属板,可列举选自不锈钢、铁、铜、铝、镁、镍、锌、铬、钛、钼、硅、锗和钽中的1种以上的金属或合金。
作为密封构件,从可以将有机EL元件进行薄膜化的观点考虑,可以优选使用聚合物膜及金属膜。进而,就聚合物膜而言,优选采用按照JIS K 7129-1992的方法测定的温度25±0.5℃、相对湿度90±2%RH下的水蒸汽透过度为1×10-3g/m2·24h以下,更优选采用按照JIS K 7126-1987的方法测定的氧透过度为1×10-3ml/m2·24h·atm(1atm为1.01325×105Pa)以下,温度25±0.5℃、相对湿度90±2%RH下的水蒸汽透过度为1×10-3g/m2·24h以下。
在密封构件与有机EL元件的显示区域(发光区域)的间隙优选以气相和液相注入氮、氩等的非活性气体、氟化烃、硅油这样的非活性液体。另外,也可以使密封构件与有机EL元件的显示区域的间隙为真空、在间隙中封入吸湿性化合物。
[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
作为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在透明基材上将阳极、有机功能层组1、发光层、有机功能层组2和阴极层叠而形成层叠体。
首先,准备透明基材,在该透明基材上通过蒸镀、溅射等的方法形成由所期望的电极物质、例如阳极用物质构成的薄膜以使得成为1μm以下、优选地10~200nm的范围内的膜厚,形成阳极。同时在阳极端部形成与外部电源连接的连接电极部。
接着,在其上将构成有机功能层组1的空穴注入层及空穴传输层、发光层、构成有机功能层组2的电子传输层等依次层叠。
就这些各层的形成而言,有旋涂法、流延法、喷墨法、蒸镀法、印刷法等,从容易得到均质的层,并且难以生成针眼等的方面考虑,特别优选真空蒸镀法或旋涂法。进而,每层可应用不同的形成法。在这些各层的形成中采用蒸镀法的情况下,其蒸镀条件因使用的化合物的种类等而异,一般地,优选在舟皿加热温度50~450℃、真空度1×10-6~1×10-2Pa、蒸镀速度0.01~50nm/秒、基板温度-50~300℃、层厚0.1~5μm的范围内适当地选择各条件。
以上那样形成了有机功能层组2后,在其上部采用蒸镀法、溅射法等适宜的形成法形成阴极。此时,阴极以通过有机功能层组相对于阳极保持绝缘状态、且从有机功能层组的上方向透明基板的周缘引出端子部分的形状进行图案形成。
阴极的形成后,将这些透明基材、阳极、有机功能层组、发光层及阴极用密封材料来密封。即,在使阳极及阴极的端子部分露出的状态下,在透明基材上设置至少将有机功能层组覆盖的密封构件。
《智能设备》
图7为表示具备本发明的有机EL模块的智能设备的一例的示意构成图。
本发明的智能设备100具有在图1~图6中说明的具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有机EL模块(MD)、和液晶显示装置(120)等而构成。作为液晶显示装置(120),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7中,表示本发明的有机EL模块(MD)发光的状态,从正面侧看,看到各种显示图案(111)的发光。有机EL模块(MD)为非发光状态的情况下,看不到各种显示图案(111)。应予说明,图7中所示的显示图案(111)的形状为一例,并不限于这些,可以是任何的图形、文字、花样等。在此,所谓“显示图案”,是指由有机EL元件的发光所显示的图案(图形、花样)、文字、图像等。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具体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应予说明,实施例中使用“%”的表示,但只要无特别说明,表示“体积%”。
《有机EL模块1的制作:本发明》
[有机EL面板1的制作]
如图1A、图1B及图2中所示那样,在8.3mm×10.5mm、厚度125μm的透明基材(4、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制造、极高透明品PET Type K、以下简写为PET膜。)上,在相当于发光区域(3)的位置将4.0mm×5.0mm的大小的ITO(氧化铟锡)以150nm的厚度在透明基材(4)上进行图案化,形成阳极(52),进而如图1A、图1B及图2中所示那样由ITO形成连接电极部(5)。
接着,将形成了由ITO构成的阳极(52)的透明基材(4)用异丙醇进行超声波清洗,用干燥氮气干燥,进行了5分钟UV臭氧清洗后,将该透明基材固定于市售的真空蒸镀装置的基板支架。
在真空蒸镀装置内的蒸镀用坩埚的各个中,以最佳的量填充各层的构成材料。蒸镀用坩埚使用由钼制或钨制的电阻加热用材料制作的坩埚。
减压到真空度1×10-4Pa后,对装有下述化合物M-4的蒸镀用坩埚通电加热,以蒸镀速度0.1nm/秒在透明基材(4)的阳极(52)上蒸镀,设置层厚15nm的电子注入层。接着,同样地蒸镀下述化合物M-2,设置层厚40nm的电子传输层,将有机功能层组1(53A)层叠。
接着,以蒸镀速度0.1nm/秒将下述化合物BD-1、化合物GD-1、RD-1、化合物H-1及化合物H-2共蒸镀以使得化合物BD-1成为5%的浓度、化合物GD-1成为17%的浓度、RD-1成为0.8%的浓度,形成层厚30nm的白色发光的发光层(54)。
接着,以蒸镀速度0.1nm/秒蒸镀下述化合物E-1,形成层厚30nm的电子传输层(有机功能层组2(53B))。
[化1]
[化2]
[化3]
进而,以厚度1.5nm形成了LiF后,蒸镀铝,形成层厚110nm的阴极(55)。
接着,与上述透明基板同样地,在厚度1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制造、极高透明品PET Type K)上涂布含有聚硅氮烷的液体,用受激准分子灯处理,形成气体阻隔层,得到带有气体阻隔层的透明的密封构件(57)。
就透明密封构件的粘接而言,使用环氧系热固化型粘接剂(巴川制纸所社制エレファンCS)作为密封用粘接剂(56),在氧浓度10ppm以下、水分浓度10ppm以下的手套箱内、80℃、0.04MPa载荷下进行减压(1×10-3MPa以下)抽吸20秒,在20秒的条件下进行加压,向有机EL元件101进行真空加压以使得透明密封构件具有的气体阻隔层成为有机EL元件侧。
然后,在手套箱内、110℃的热板上加热30分钟,使粘接层热固化,以图1A和图1B中所示的构成,制作透明基材(4)的尺寸为8.3mm×10.5mm、密封构成部(2)的尺寸为8.3mm×5.6mm、有机EL元件的发光区域(3)为4.0mm×5.0mm而构成的有机EL面板1。
[电连接单元(FPC)1的制作]
制作包括图3A~图3C中记载的构成的电连接单元(FPC)1。
作为电连接单元(FPC)的原版(原版),使用在厚度为38μm的聚酰亚胺(PI)膜的两面形成了厚度12μm的第1铜层(相当于11A)和厚度12μm的第2铜层(相当于11B)的两面覆铜版。
接着,在两面覆铜版的两面的铜层上涂布光致抗蚀剂材料,以成为图3A~图3C中记载的配线图案的方式,隔着掩模材料进行两面曝光,接着经过显影工序、及不需要的抗蚀剂的剥离处理工序,在表面及背面形成抗蚀剂图案。
接着,通过将铜层浸渍于蚀刻液,在两面形成图3A~图3C中记载的静电容量型的检测电路部(11A)和在背面侧形成配线部(11B)。
接着,在通孔(9)的形成位置形成钻孔,对该孔表面实施镀铜处理,将静电容量型的检测电路部(相当于11A)和背面的配线部(相当于11B)电连接。
最后,使用蚀刻刀模(ピナクルダイ;pinnacle die),在包括图3A~图3C中记载的构造的位置开孔,形成了开口部(T)、切口(10)、切口部(6)。
电连接单元(FPC)1的图4中所示的各构成部的尺寸,如以下。
L1:18mm
L2:7mm
L3:5mm
L4:14mm
L5:4mm
[有机EL模块(MD)1的组装]
使用上述制作的电连接单元(FPC)1和有机EL面板(1)1,制作包括图5A~图5C中记载的构成的有机EL模块(MD)1。
就电连接单元(FPC)1的台肩部(8)与有机EL面板(1)1的连接电极部(5)而言,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ACF)作为进行电连接的构件(7)来连接。作为各向异性导电膜,使用CP920AM-16AC(デクセリアルズ社制造),首先在有机EL面板1的连接电极部将上述ACF在80℃、0.2MPa的条件下暂时贴合。就ACF暂时贴合而言,使用ACF粘贴装置LD-02(大桥制作所社制造)来进行。接着,将电连接单元的台肩部(8)对位,然后,使用ACF压接机BD-02(大桥制作所社制造)在2MPa、135℃、15sec的条件进行主压接。
[具备有机EL模块1的智能媒体的评价]
将上述制作的有机EL模块(MD)1组装到智能媒体中,结果,可以小格式化,可以可靠地组装到智能媒体中,并且可以实现优异的触摸检测性。
《有机EL模块2的制作:比较例1》
[电连接单元(FPC)2的制作]
在电连接单元(FPC)1的制作中,没有进行切口(10)及切口部(6)的形成,除此之外同样地制作电连接单元(FPC)2。
[有机EL模块2的组装]
制作按图8中记载的玻璃基材/有机EL面板(1)1/电连接单元(FPC)2的顺序层叠了的有机EL模块(MD)2。
具体地,在玻璃基板(20)的下部配置上述有机EL面板1(1),在其下部配置上述制作的电连接单元(FPC)2。接着,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ACF)作为进行电连接的构件(7)将位于对置位置的有机EL面板(1)的连接电极部(5)与电连接单元(FPC)的静电容量型的检测电路部(11A)连接。
[具备有机EL模块2的智能媒体的评价]
将上述制作的有机EL模块2组装到智能媒体中,结果,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进行小格式化,但由于在玻璃基材与电连接单元(FPC)之间存在有机EL面板(1),因此触摸检测精度极低,也有干扰的发生,不能正确地显现触摸功能。具体地,在有机EL模块2中阴极电极层介于其间,成为不能检测触摸时的自容量变化的水平,被埋没于周围的干扰中,不能检测容量变化部分的绝对值。
《有机EL模块3的制作:比较例2》
[电连接单元(FPC)3的制作]
在电连接单元(FPC)1的制作中,没有进行切口(10)及切口部(6)的形成,而且不存在静电容量型的检测电路部(11A)与有机EL面板1重叠的部分,在有机EL面板1的外周部配置,除此之外同样地制作了图9中所示的电连接单元(FPC)3。
电连接单元(FPC)3的尺寸(图4中记载的L2)为电连接单元(FPC)1的2倍。
[有机EL模块3的组装]
使用上述制作的电连接单元(FPC)3和有机EL面板1,以图9中记载的构成制作按玻璃基材/电连接单元(FPC)3/有机EL面板1/的顺序层叠的有机EL模块3。
[具备有机EL模块3的智能媒体的评价]
将上述制作的有机EL模块2组装到智能媒体中,结果,虽然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触摸检测功能,但每1像素的尺寸相对于有机EL模块1大型化,对于向智能媒体中的组装,存在尺寸上的问题。特别地,存在对主显示器部的机械的干扰的问题变得明显。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有机EL模块是实现小格式化及薄膜化、触摸检测精度高、具有在智能设备中的适合性的有机EL模块,可以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各种智能设备中合适地利用。
符号的说明
1 有机电致发光面板、有机EL面板
2 密封构造部
3 (有机EL元件的)发光区域
4 透明基材
5 连接电极部
6 切口部
7 电连接的构件
8 台肩部
9 通孔
10 切口
11A、11A1、11A2 静电容量型的检测电路部
11B 背面侧配线
20 玻璃基板
52 阳极
53A 有机功能层组1
53B 有机功能层组2
54 发光层
55 阴极
56 密封用粘接剂
57 密封构件
100 智能设备
111 显示图案
120 液晶显示装置
F 柔性基板
FPC 电连接单元(柔性印刷电路)
L 发光面
MD 有机电致发光模块、有机EL模块
T 透光部(开口部)

Claims (9)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是将有机电致发光面板与电连接单元层叠了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
所述电连接单元在柔性基板上具有静电容量型的检测电路部,
所述电连接单元配置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发光面侧,
所述电连接单元具有透光部,在该透光部的至少一个边侧具有设置了2处以上的切口部的折弯部,
在所述折弯部将构成所述检测电路部的台肩部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连接电极部电连接。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形成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发光面的相反侧的面侧。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单元在至少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面板重叠的区域具有透光性的开口部。
4.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光性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一对对置的各个边侧、或至少一个边侧配置有构成所述电连接单元的所述静电容量型的检测电路部。
5.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发光面侧且在与该有机电致发光面板重叠的区域配置有所述电连接单元。
6.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在对置的位置具有面状的一对电极。
7.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将构成所述检测电路的台肩部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连接电极部电连接的构件为各向异性导电膜、导电性糊、或金属糊。
8.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并列配置有多个所述有机电致发光面板。
9.一种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模块。
CN201580009923.6A 2014-02-28 2015-02-25 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及智能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308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37796 2014-02-28
JP2014-037796 2014-02-28
PCT/JP2015/055372 WO2015129737A1 (ja) 2014-02-28 2015-02-25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モジュール及びスマートデバイ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0845A CN106030845A (zh) 2016-10-12
CN106030845B true CN106030845B (zh) 2017-09-22

Family

ID=54009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992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30845B (zh) 2014-02-28 2015-02-25 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及智能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85628B2 (zh)
JP (1) JP6477683B2 (zh)
CN (1) CN106030845B (zh)
WO (1) WO20151297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25114B2 (ja) * 2014-07-02 2018-11-21 Tianma Japan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式表示装置及び電気機器
CN104360768B (zh) * 2014-11-10 2018-02-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模组和电子显示产品
US20180246581A1 (en) * 2015-09-17 2018-08-30 Konica Minolta,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module, smart device, and illuminating device
WO2017103737A1 (en) * 2015-12-18 2017-06-2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panel, input/output device, data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panel
CN107168568A (zh) * 2016-03-08 2017-09-15 辛纳普蒂克斯公司 用于边缘区域感测的单层传感器电极布局
US10020351B2 (en) * 2016-06-24 2018-07-10 Lg Display Co., Ltd.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WO2018101385A1 (ja) * 2016-11-30 2018-06-0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N107154463B (zh) * 2017-05-27 2019-03-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基板和显示装置
JP6556812B2 (ja) * 2017-11-28 2019-08-07 Nissha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付フィルムタイプタッチセンサとこれを用いた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バイス
CN108415609B (zh) * 2018-03-29 2020-08-04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屏、触控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N109032417B (zh) * 2018-08-09 2021-09-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KR20210072200A (ko) * 2019-12-06 2021-06-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3554A (zh) * 2009-10-13 2011-05-04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静电容量式触控屏输入装置
CN202854453U (zh) * 2011-08-19 2013-04-03 苹果公司 电子显示器面板、电子显示器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69683B2 (ja) * 2003-01-06 2009-05-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付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1013511A (ja) * 2009-07-03 2011-01-20 Casio Computer Co Ltd 保護板付き電子部材
JP5664369B2 (ja) 2011-03-15 2015-02-0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
JP2013065429A (ja) 2011-09-16 2013-04-11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静電容量式情報入力ユニット、携帯型端末装置、及び静電容量式情報入力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WO2013121667A1 (ja) * 2012-02-13 2015-05-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KR101935552B1 (ko) * 2012-06-27 2019-04-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가요성 표시 패널 및 상기 가요성 표시 패널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2014013266A (ja) * 2012-07-03 2014-01-23 Sharp Corp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21845A (ja) * 2012-07-20 2014-02-03 Japan Display Inc 表示装置
US9287329B1 (en) * 2014-12-30 2016-03-15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ith chamfered polarization layer
KR102542963B1 (ko) * 2016-02-04 2023-06-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3554A (zh) * 2009-10-13 2011-05-04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静电容量式触控屏输入装置
CN202854453U (zh) * 2011-08-19 2013-04-03 苹果公司 电子显示器面板、电子显示器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0845A (zh) 2016-10-12
WO2015129737A1 (ja) 2015-09-03
US9985628B2 (en) 2018-05-29
US20170063374A1 (en) 2017-03-02
JPWO2015129737A1 (ja) 2017-03-30
JP6477683B2 (ja) 2019-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30845B (zh) 有机电致发光模块及智能设备
KR101821921B1 (ko) 유기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모듈, 스마트 디바이스 및 조명 장치
CN105493626B (zh) 有机电致发光模块、智能设备及照明装置
KR101828722B1 (ko) 유기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모듈, 스마트 디바이스 및 조명 장치
US9425439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6801664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モジュール、スマートデバイス及び照明装置
KR102222227B1 (ko) 유기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모듈, 스마트 디바이스 및 조명 장치
WO2016181704A1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モジュール及びスマートデバイス
JP2016099921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モジュール、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スマートデバイス及び照明装置
US10186559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module and information device
WO2016098397A1 (ja) 電気接続部材、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モジュール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2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