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0142A - 同心双离合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同心双离合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30142A
CN106030142A CN201580009701.4A CN201580009701A CN106030142A CN 106030142 A CN106030142 A CN 106030142A CN 201580009701 A CN201580009701 A CN 201580009701A CN 106030142 A CN106030142 A CN 1060301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side
board mount
radial
force transmission
clu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97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30142B (zh
Inventor
H·J·豪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rgWarn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BorgWarn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gWarner Inc filed Critical BorgWarn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030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01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301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01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6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 F16D25/062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 F16D25/063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 F16D25/0635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 F16D25/0638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with more than two discs, e.g. multip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0Clutch 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61Hydraulically actuated multiple lamellae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26Cover or bell housing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机动车辆的传动系中布置的处于驱动单元(4)和变速器(6)之间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2),该离合器装置具有外多片式离合器(32)和内多片式离合器(34),外多片式离合器(32)被分配至第一变速器输入轴(8),用于在驱动单元(4)和第一变速器输入轴(8)之间的选择性扭矩传递,内多片式离合器(34)被分配至第二变速器输入轴(10),用于在驱动单元(4)和第二变速器输入轴(10)之间的选择性扭矩传递,其中内多片式离合器(34)分配了内部外板支架(52)且外多片式离合器(32)分配了用于传递致动力至所述外多片式离合器(32)的力传递元件(78),以及内部外板支架(52)延伸通过力传递元件(78)内的孔或者窗口(102)。

Description

同心双离合器装置
本发明涉及同心双离合器装置,其布置在机动车辆的传动系中处于驱动单元和变速器之间。该离合器装置具有外多片式离合器和内多片式离合器,外多片式离合器分配至第一变速器输入轴、用于驱动单元和第一变速器输入轴之间的选择性扭矩传递,内多片式离合器分配至第二变速器输入轴、用于驱动单元和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之间的选择性扭矩传递,其中内多片式离合器分配了内部外板支架且外多片式离合器分配了用于传递致动力至外多片式离合器的力传递元件。
EP 2 158 413 B1公开了布置在机动车辆的传动系中处于驱动单元和变速器之间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该同心双离合器装置具有外多片式离合器和内多片式离合器。内多片式离合器分配了内部外板支架而外多片式离合器分配了外部外板支架,其中两个外板支架各由大致管状的板承载部分和邻接相应板承载部分的径向支撑部分形成,且径向支撑部分沿径向向内方向紧固在离合器轮毂上并沿轴向方向间隔开。外多片式离合器或其板组还分配了用于传递致动力至外多片式离合器的力传递元件,其中力传递元件大致上沿径向方向和轴向方向延伸并布置在两个外板支架的两个径向支撑部分之间。该公知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已经证明了它的价值,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其具有相对较大的轴向总长度。
EP 1 612 444 B1提出另一种布置在机动车辆的传动系中处于驱动单元和变速器之间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其中轴向总长度缩短了。出于这种目的,分配给内多片式离合器的内部外板支架被大致地减少为管状板承载部分,其被紧固在分配至外多片式离合器的外部外板支架的径向支撑部分上的端处,由此形成径向支撑部分的共同分部,通过该共同分部内部外板支架和外部外板支架两者沿径向方向都可以支撑在或支撑在离合器轮毂上。相比较而言,分配给外多片式离合器的力传递元件布置在径向支撑部分的侧面,其背离两个多片式离合器,其中轴向凸出的致动指提供在力传递元件上,该致动指通过外部外板支架的径向支撑部分的窗口沿轴向方向延伸以到达外多片式离合器或其板组。该公知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已经证明了其价值,因为它可以获得特别小的轴向总长度,但是相对较大的通过力传递元件的力传递路径再次不得不被接受,此外,更确切的说经由力传递元件的致动指到外多片式离合器及其板组的点式力传递是可能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同心双离合器装置,一方面,其具有紧凑的结构特别是短的轴向总长度,并允许相对较短的力传递路径,该力传递路径用于通过分配给外多片式离合器的力传递元件的致动力的传递。
该目的通过在专利权利要求1中指出的特征来实现。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用来布置在机动车辆的传动系中,处于驱动单元和变速器之间。因此,同心双离合器装置具有外多片式离合器和内多片式离合器,外多片式离合器分配至第一变速器输入轴,用于驱动单元和第一变速器输入轴之间的选择性扭矩传递,内多片式离合器分配至第二变速器输入轴,用于驱动单元和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之间的选择性扭矩传递。由该“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的名称显而易见的是,外多片式离合器和内多片式离合器按沿径向方向嵌套的方式布置,并仅仅通过此方法获得小的轴向总长度。内多片式离合器分配了内部外板支架,而外多片式离合器分配了用于传递致动力至外多片式离合器的力传递元件。在此情况下,内部外板支架延伸通过力传递元件中的孔或窗口,以将致动力传递到外多片式离合器。凭借内部外板支架延伸通过力传递元件中的孔或窗口这一事实,反之也可以说,力传递元件延伸通过内部外板支架中的孔或窗口,一方面,可以提供紧凑的结构和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的短的轴向总长度,以及另一方面,提供了具有短的力传递路径的相对小的力传递元件,特别是因为在相对直接路径上力传递元件与外多片式离合器相关联。
在根据本发明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的一个有利实施例中,内部外板支架沿轴向方向延伸通过力传递元件中的孔或窗口以传递致动力至外多片式离合器。
为了进一步缩短轴向总长度,在根据本发明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内部外板支架紧固在力传递元件的背离内多片式离合器的侧面和分配至外多片式离合器的外部外板支架的径向支撑部分上,以防止相对旋转。在此情况下,优选地通过焊接或铆接紧固,但是在原则上,其它紧固方法也是可能的。紧固内部外板支架到外部外板支架的径向支撑部分上使得其省去了内部外板支架上的径向支撑部分,特别是由于后者现在被外部外板支架的径向支撑部分支撑。这不仅减少了轴向总长度,还减少了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的重量。因此,特别优选的是,如果被大致减少为管状板承载部分的内部外板支架,以如形成外部外板支架的径向支撑部分的共同分部的方式被紧固在径向支撑部分上,由此内部外板支架和外部外板支架两者通过该分部沿径向方向都可以被支撑或被支撑。
在根据本发明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的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外部外板支架、内部外板支架和力传递元件形成一个连贯的模块,其上力传递单元通过将内部外板支架固定在径向支撑部分上保持固定。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保持是通过强制接合来实现的。如果力传递元件仅仅通过紧固内部外板支架保持在径向支撑部分上,可以省去紧固它的其他措施,从而显著简化制造及装配。
在根据本发明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的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内部外板支架具有紧固舌片,其可延伸通过孔或窗口。以此方式,例如,多个紧固舌片沿圆周方向彼此间隔开且延伸通过设置的孔或者窗口是可能的。紧固舌片优选地与内部外板支架一体地形成。
为确保该紧固舌片或沿圆周方向形成在紧固舌片之间的自由空间不会导致内部外板支架的板承载部分变弱,在根据本发明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紧固舌片在内部外板支架的板承载部分前终止。
根据根据本发明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紧固舌片设置在相对于内部外板支架的板承载部分沿径向方向的轴向部分偏置上,其中紧固舌片可以完全地或者至少部分地形成沿径向方向的轴向部分偏置。不考虑它们相应的变型实施例,在相对于内部外板支架的板承载部分沿径向方向的轴向部分偏置具有的优点在于,在板承载部分与沿径向方向的轴向部分偏置之间的连接部分导致内部外板支架的增强或者稳定。在该实施例中,特别优选的是,如果轴向部分是相对于内部外板支架的板承载部分沿径向方向的向内偏置,尤其是由于额外的安装空间由此径向地形成至沿径向的轴向部分向内偏置的外部,所述额外的安装空间使得力传递元件能够更加直接地带至外多片式离合器,并且由此按照缩短力传递路径的方式,主题将随后再次论及。
在根据本发明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紧固舌片或沿圆周方向形成在紧固舌片之间的自由空间在连接部分将板承载部分连接至偏置轴向部分之前终止,以使得连接部分能够完全发挥其稳定并且增强内部外板支架的功能。
在根据本发明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的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力传递元件在将板承载部分连接至偏置的轴向部分的连接部分的径向区域中沿外多片式离合器的方向倾斜、弯曲或者偏置,从而-如上文已经提及的-沿径向方向利用在径向区域中的至沿径向方向的轴向部分偏置的外部的额外安装空间,从而经由力传递元件来缩短力传递路径。由此,不仅能够经由力传递元件来缩短力传递路径,也能够实现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的紧凑并且节省空间的结构。
为了确保在同时确保制造简单的同时内部外板支架可靠地紧固在外部外板支架的径向支撑部分上,在根据本发明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的紧固舌片具有第一舌片部分和相对于第一舌片部分成角度的第二舌片部分,通过其紧固舌片紧固在径向支撑部分上。第二舌片部分优选地是相应紧固舌片的自由端部分。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舌片部分优选地沿径向方向延伸,而作为可替代或者额外的措施,第二舌片部分平行于外部外板支架的径向支撑部分和/或沿径向方向延伸,特别优选的是从第一舌片部分开始沿径向方向向内。平行于径向支撑部分和/或沿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二舌片部分的优点在于,通过第二舌片部分,内部外板支架在外部外板支架的径向支撑部分上能够特别可靠地支撑和/或紧固。如以上已经指示的,例如,此处可以通过焊接或者铆接来实现紧固。铆接或者某些其它非强制和/或强制紧固相对于焊接是有利的,因为极大地排除了在制造过程中力传递元件上的热效应或者对其的污染。另一方面,焊接或者某些其它形式的强制紧固的优点在于,例如,借由点焊,可以在较小的紧固区域中执行紧固,其仅仅需要较小的第二舌片部分。
在根据本发明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力传递元件与外部外板支架成旋转驱动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强制接合来实现旋转驱动连接是优选的。原则上,在力传递元件与外部外板支架之间的旋转驱动连接可以通过任何方式实现,即直接地或者间接地。
在根据本发明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的另一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力传递元件与具有内部外板支架的恒定间距的外部外板支架旋转驱动连接,特别优选的是其紧固舌片,沿从孔或者窗口的相应边缘两个圆周方向。这是有利的,因为在力传递元件与外部外板支架之间的旋转驱动连接不是经由延伸进入孔或者窗口中的紧固舌片而间接实现的,在那些舌片的区域中内部外板支架在任何情况下是被削弱的,若仅仅是略微的。因此,该实施例确保了特别稳定的内部外板支架,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如果在力传递元件与外部外板支架之间的旋转驱动连接不是经由内部外板支架而间接实现是更优选的,即使在不同位置处。
在根据本发明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的另一有利的实施例中,力传递元件通过啮合在外部外板支架的板承载部分的啮合齿中的啮合齿,与外部外板支架成旋转驱动连接。因此,在板承载部分上的啮合齿,该啮合齿在任何情况下已经存在,其被有利地用于接收用于共同旋转的外板,以同样实现在外部外板支架与力传递元件之间的旋转驱动连接,其中后者必须仅仅具有啮合在板承载部分的啮合齿中的对应啮合齿,该对应啮合齿可以按照较简单并且精确的方式制造。
如果力传递元件与外板支架旋转驱动连接,并且内部外板支架具有从孔或者窗口的相应边缘沿两个圆周方向上的恒定间距,但是这在在上文被认为是有利的,在根据本发明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的可替代变型实施例中,力传递元件与外部外板支架的旋转驱动连接通过延伸通过孔或者窗口的致动舌片来实现。尽管这样在内部外板支架的部分或者其延伸通过窗口或者孔的紧固舌片上导致更大的应力,特别是由于经由邻接窗口或者孔的边缘的该部分或者紧固舌片发生扭矩传递,然而,应该注意的是,由此减少了制造费用,尤其由于不需要采取任何进一步的措施来引起在力传递元件与外部外板支架之间的旋转驱动连接。
在根据本发明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的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力传递元件具有:第一径向部分,其分配至外多片式离合器;以及第二径向部分,其中设置了孔或者窗口,其中第一径向部分被形成以便连续围绕运行,并且因此其沿圆周方向以环的形式。由于第一径向部分设计为连续围绕运行或者沿圆周方向以环的形式,力传递元件具有更大的刚度,并且因此显著地改进了迟滞行为。而且,如果第一径向部分可以被带入与外部多片式板离合器或者其板组的操作性连接,致动力可以均匀地或者环形地施加至外多片式离合器或者其板组,如在所考虑的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的。在该实施例中,力传递元件优选地依次设计为成形金属片零件,以便一方面减少双离合器装置的重量,并且另一方面允许其简单制造。
在根据本发明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的另一有利的实施例中,力传递元件的第一径向部分与第二径向部分优选地一体化形成,以便简化力传递元件的生产,并且也简化其在双离合器装置内的安装,并且还在无需额外的连接装置的同时提供特别刚性的力传递元件。
在根据本发明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力传递元件除了第一和第二径向部分之外还具有第三径向部分,该第三径向部分通过第二径向部分连接至第一径向部分,且优选地用于接收致动装置的致动力,例如,可液压驱动活塞。第三径向部分也优选地设计成连续围绕运行或沿圆周方向以环的形式,以便允许上文已指示的优点,例如,增大的刚度和致动力的均匀接收,尤其是后者正如更优选的,致动力可被沿圆周方向连续围绕运行的第三径向部分环形地接收。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的是,第三径向部分与第一径向部分和第二径向部分一体地形成,因此,这些部分可形成包括第一径向部分、第二径向部分和第三径向部分的一体地形成的金属片零件,其用作力传递元件。
在根据本发明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分配至外多片式离合器的力传递元件和分配至内多片式离合器的力传递元件可分别由至少一个可液压驱动活塞致动。在此优选的是,在任何情况下提供可液压驱动的环形活塞。在这个变型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的是,活塞与相应力传递元件一体地形成,其中用于驱动分配至外多片式离合器的力传递元件的活塞在这种情况下可与第三径向部分一体地形成(举例来说)或者整个或部分地形成第三径向部分。
在根据本发明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每一个活塞分配了压力空间,并且至少一个活塞分配了用于实现至少部分的离心油补偿的压力补偿空间。在此优选的是,两个活塞中的每一个分配了压力空间和压力补偿空间,以便实现对于两个活塞的至少部分的离心油补偿。
根据根据本发明的离心双离合器装置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一个活塞的压力补偿空间是由分隔壁相对于另一活塞的压力空间来限定的。在此优选的是,分隔壁在任何情况下直接限定压力补偿空间和压力空间。可选地或者另外,分隔壁设置在双离合器装置的离合器轮毂上,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优选的是,分隔壁以与外部外板支架的径向支撑部分的上述共同分部间隔开的方式布置和/或紧固在双离合器装置的离合器轮毂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的另一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分隔壁不具有对于多片式离合器的外板支架或内板支架中的一个的承载或支撑功能。因此,具体来说,分隔壁不形成多片式离合器的外板支架或内板支架的承载或支撑部分。这样的优点在于可提供相对简单并节省空间的分隔壁。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相比外部板支架的径向支撑部分和/或外部板支架的径向支撑部分的共同分部,分隔壁具有更薄的壁设计,以便使得分隔壁能够以节省空间和重量并具有合适功能的方式被安装在同心双离合器装置中。
下文将通过参考附图的说明性实施例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按部分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侧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图1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的优选变型实施例的细部A,
图3示出了根据图1的包括内部外板支架、外部外板支架和力传递元件的模块的透视图,以及
图4以局部剖视图示出了根据图3的透视图。
图1示出了用于布置在机动车辆的传动系中处于驱动单元4(优选为内燃机)与变速器6之间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2,其中仅示意性地指示驱动单元4和变速器6。示出的变速器6的其他零件为第一变速器输入轴8和第二变速器输入轴10,其中将第二变速器输入轴10设计为空心轴,第一变速器输入轴8延伸通过所述空心轴,并且因此也可将其称作同心设置的变速器输入轴8、10。在图中,借助于对应箭头指示双离合器装置2的互相相反的轴向方向12、14、互相相反的径向方向16、18和互相相反的圆周方向20、22,其中圆周方向20、22还可被称作旋转方向,并且双离合器装置2具有在相互相反的轴向方向12、14上延伸的旋转轴线24。
双离合器装置2具有离合器输入轮毂26,离合器输入轮毂26与驱动单元4形成旋转驱动连接或可使离合器输入轮毂26与驱动单元4形成旋转驱动连接,并且离合器输入轮毂26被连接用于借助于旋转驱动盘28进行共同旋转,旋转驱动盘28布置在离合器输入轮毂26上用于共同旋转并沿径向方向16向外延伸。旋转驱动盘28与双离合器装置2的外部外板支架(下文更详细描述)呈可解除的旋转驱动连接,其中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这可通过旋转驱动盘28上的啮合齿来实现,所述啮合齿位于沿径向方向16的外侧上并与外部外板支架上的啮合齿啮合,其中旋转驱动盘28通过保持环30沿轴向方向12固定在外部外板支架上。
双离合器装置2具有外多片式离合器32和内多片式离合器34,其中多片式离合器32、34大致上由板组形成,所述板组包括外板和内板,其中外多片式离合器32和内多片式离合器34的板组在轴向区域中重叠,也可以说外多片式离合器32和内多片式离合器34以嵌套的方式沿径向方向16、18布置。
外多片式离合器32分配了外部外板支架36,外部外板支架36具有大致管状的板承载部分38和径向支撑部分40,板承载部分38具有用于布置外多片式离合器32的外板以用于共同旋转的内部啮合齿,径向支撑部分40沿轴向方向14与板承载部分38邻接并且从板承载部分38开始沿径向方向18向内延伸以便连接到离合器轮毂42以供共同旋转。此外,外多片式离合器32分配了内板支架44,内板支架44具有大致管状的板承载部分46和径向支撑部分48,径向支撑部分48沿轴向方向12与板承载部分46邻接并沿径向方向18向内延伸以经由第一离合器输出轮毂50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8以旋转驱动连接。因此,外多片式离合器32是按照其用于驱动单元4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8之间的选择性扭矩传递的方式设计的。
相比之下,内多片式离合器34用于驱动单元4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10之间的选择性扭矩传递。因此,内多片式离合器34分配了内部外板支架52和内板支架54,其中后者具有大致管状的板承载部分56和沿轴向方向12邻接板承载部分56的径向支撑部分58。从板承载部分56开始,径向支撑部分58沿径向方向18向内延伸直到第二离合器输出轮毂60,借此内多片式离合器34的内板支架54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10成旋转驱动连接。
内部外板支架52具有大致管状的板承载部分62,板承载部分62具有用于接收内多片式离合器34的外板以供共同旋转的内部啮合齿。沿轴向方向14,连接部分64邻接板承载部分62,从板承载部分62开始沿径向方向18向内延伸。在连接部分64的背离板承载部分62的侧面,存在内部外板支架52的邻接轴向部分66,轴向部分66因此设置为相对于板承载部分62沿径向方向18向内偏置。
此外,内部外板支架52具有紧固舌片68,其沿圆周方向20、22彼此间隔开,并且至少部分设置在轴向部分66上或至少部分形成轴向部分66。这里,每一个紧固舌片68都具有第一舌片部分70和第二舌片部分72,第一舌片部分70大致位于轴向部分66中并因此同样沿轴向方向14延伸,第二舌片部分72相对于第一舌片部分70成一定角度。第二舌片部分72大致上平行于外部外板支架36的径向支撑部分40延伸,并从第一舌片部分70开始沿径向方向18向内延伸直到自由端74。如从图中所见,紧固舌片68的距自由端74的相对端不仅在内部外板支架52的板承载部分62之前终止,也在将内部外板支架52的板承载部62连接至轴向部分66的连接部分64之前终止,因此,这也可以被归为与连接部分64相连接至连接部分64,该连接部分64沿圆周方向20、22连续围绕延伸或呈环形。
内部外板支架52被紧固在外部外板支架36的径向支撑部分40上以共同旋转,其中用于共同旋转的紧固可用任何方式实现,但是优选地是,内部外板支架52被焊接或铆接至外部外板支架36的径向支撑部分40,如图3和4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外板支架52紧固在外部外板支架36的径向支撑部分40上以共同旋转通过紧固舌片68实现,更准确地说是紧固舌片68的第二舌片部分72,更具体地说是形成外部外板支架36的径向支撑部分40的共同分部76,通过其内部和外部外板支架52、36两者沿径向16、18可以支撑或是支撑在离合器轮毂42上。
外多片式离合器32和内多片式离合器34两者分别被分配了力传递元件78、80,用于传递致动力至外多片式离合器32和内多片式离合器34。两个力传递元件78、80各自被设计为成形金属片零件,其中,两个力传递元件78、80各自可通过可液压驱动活塞82、84被驱动。如从图1所见,活塞82、84各自和相关联的由成形金属片零件形成的力传递元件78和80一体地形成。两个活塞82、84中的每一个分配了压力空间86、88和压力补偿空间90和92,该压力空间86、88可由液压介质加压,其中压力补偿空间90、92用于实现至少部分的离心油补偿。
压力空间86由活塞82沿轴向方向12所限定且由外部外板支架36的径向支撑部分40沿轴向方向14所限定,更准确地说是由径向支撑部分40的共同分部76。压力补偿空间90由一分隔壁94沿轴向方向12限定且由活塞82沿轴向方向14限定。在另一方面,压力空间88由活塞84沿轴向方向12限定且由分隔壁94沿轴向方向14限定。因此,活塞82的压力补偿空间90由分隔壁94相对于活塞84的压力空间88限定,其中,分隔壁94在任何情况下直接限定了压力补偿空间90和压力空间88。沿径向向内的方向18,分隔壁94被布置或紧固在离合器轮毂42上。
对于外部外板支架36和内部外板支架52,分隔壁94沿径向方向16、18不具备任何承载或支撑功能,并且这也以相对应的方式应用于内板支架44和54。相反地,外板支架36、52通过以上已经提及的外部外板支架36的径向支撑部分40的共同分部76沿径向方向16、18支撑在离合器轮毂42上。此外,分隔壁94具有比外部外板支架36的径向支撑部分40更薄的壁设计或至少比径向支撑部分40的共同分部76更薄的壁设计。从图1还可以看出,被分配给活塞82的压力补偿空间90和压力空间86以至少部分地沿径向方向16和18嵌套的方式设置。在此所示的实施例中,这也以相应方式应用于活塞84,其压力补偿空间92和压力空间88以至少部分地沿径向方向16和18嵌套的方式设置。最终导致轴向重叠区域的径向嵌套通过相应的活塞82和84的相应成形加工来实现。
分配给外多片式离合器32的力传递元件78具有沿径向方向16在外部的第一径向部分96、沿径向方向18向内跟随第一径向部分96的第二径向部分98和第三径向部分100,第三径向部分100沿径向方向18向内跟随第二径向部分98并且完全或至少部分地由活塞82形成。第一径向部分96设计成沿圆周方向20、22连续地围绕延伸或呈圆环的形式。与此相反,沿圆周方向20、22彼此间隔的孔或窗口被设置在第二径向部分98内,其中,在所考虑的实例中,应当使用术语窗口102,因为孔完全被边缘包围且由此这些孔在力传递元件78里不仅仅是横向槽口。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和第二径向部分96、98彼此一体地形成。通过第二径向部分98连接至第一径向部分96的第三径向部分100依次设计成沿圆周方向20、22连续围绕延伸或呈圆环的形式,其中,第三径向部分100与第一和第二径向部分96和98一体地形成,并如实施例所示,与活塞82一体地形成,因而也可以被称为集成力传递元件78。
内部外板支架52沿轴向方向14延伸通过力传递元件78的第二径向部分98的孔或窗口102。更准确的说,紧固舌片68沿轴向方向12、14延伸通过孔或窗口102,以便其被紧固在力传递元件78的侧面上的外部外板支架36的径向支撑部分40上以按以上已经描述的方式共同旋转,该力传递元件78通过第二舌片部分72背离内多片式离合器34,其中内部外板支架52也优选地通过紧固沿轴向方向12、14固定或保持在径向支撑部分上。
从附图还可以看出,外部外板支架36、内部外板支架52和力传递元件78组成相干模块,在相干模块上,力传递元件78通过强制接合被固定,该强制接合仅仅通过凭借紧固舌片68将内部外板支架52紧固至外部外板支架36的径向支撑部分40上而实现。换言之,该模块中的力传递元件78可不再意外地沿轴向方向12、14之一从模块中脱离,尤其因为紧固不仅带来用于共同旋转的紧固,而且也是将内部外板支架52紧固在外部外板支架36的径向支撑部分40上且沿轴向方向12、14固定的紧固。
从附图中还显而易见的是,力传递元件78在将板承载部分62连接至偏置的轴向部分66的连接部分64的径向区域中沿外多片式离合器32的方向(此处也就是沿轴向方向12,特别是相对于第二轴向部分98)倾斜、弯曲或者偏置,以很好的利用通过轴向部分66沿轴向方向18向内偏置而得到的自由空间,以提供具有减少的迟滞行为的相对刚性的力传递元件78及实现双离合器装置2的紧凑和空间节省的构造。
力传递元件78与外部外板支架36成旋转驱动连接,其中旋转驱动连接优选地通过强制接合完成。原则上,此处可考虑两种可能性。一方面,经由延伸通过孔或窗口102的紧固舌片68可间接地产生旋转驱动连接,所述紧固舌片,对它们来说,被紧固在外部外板支架36上或者其径向支撑部分40上以共同旋转。这将具有的优点是,可省去外部外板支架36和力传递元件78之间用于实现旋转驱动连接的附加的装置,且这将会导致简化的构造和简化的制造。在此变型实施例中,延伸进入孔或窗口102的紧固舌片68可以通过其边缘支撑,该边缘面向孔或者窗口102的边缘上的圆周方向20、22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孔或者窗口102面向圆周方向20或者22,从而传递扭矩。
作为可选,用于在外部外板支架36和力传递元件78之间实现旋转驱动连接的装置可设置在其它位置,同时力传递元件78与外部外板支架36成旋转驱动连接,同时内部外板支架52或者其紧固舌片68距孔或者窗口102相应的边缘沿圆周方向20、22具有恒定间距。例如,这可通过以下来实现,相对于紧固舌片68沿圆周方向20、22的尺寸,适当地扩大孔或窗口102沿圆周方向20、22的尺寸,以产生紧固舌片68距孔或窗口102的边缘的恒定间距。用于在力传递元件78和外部外板支架36之间实现强制旋转驱动连接的装置还可表现为力传递元件78具有啮合在外部外板支架36的板承载部分38的啮合齿内的啮合齿106,如图2中实例所示。
其中外部外板支架36和力传递元件78之间的旋转驱动连接不是间接地经由紧固舌片68和孔或窗口102实现的变型实施例具有这样的优点,紧固舌片68在外部外板支架36的径向支撑部分40上的紧固过程中任何尺寸上的偏差都不会对力传递元件78在相对于外部外板支架36的沿圆周方向20、22的运动产生任何影响。相反,该运动专有地通过用于完成旋转驱动连接的装置来确定,也就是说,例如,啮合齿106。还已经发现,以这种方式,制造,特别是内部外板支架52在外部外板支架36的径向支撑部分40上的紧固,被简化。
附图标记列表
2 双离合器装置
4 驱动单元
6 变速器
8 第一变速器输入轴
10 第二变速器输入轴
12 轴向方向
14 轴向方向
16 径向方向
18 径向方向
20 圆周方向
22 圆周方向
24 旋转轴线
26 离合器输入轮毂
28 旋转驱动盘
30 保持环
32 外多片式离合器
34 内多片式离合器
36 外部外板支架
38 板承载部分
40 径向支撑部分
42 离合器轮毂
44 内板支架
46 板承载部分
48 径向支撑部分
50 第一离合器输出轮毂
52 内部外板支架
54 内板支架
56 板承载部分
58 径向支撑部分
60 第二离合器输出轮毂
62 板承载部分
64 连接部分
66 轴向部分
68 紧固舌片
70 第一舌片部分
72 第二舌片部分
74 自由端
76 共同分部
78 力传递元件
80 力传递元件
82 活塞
84 活塞
86 压力空间
88 压力空间
90 压力补偿空间
92 压力补偿空间
94 分隔壁
96 第一径向部分
98 第二径向部分
100 第三径向部分
102 孔/窗口
104 径向区域
106 啮合齿

Claims (11)

1.一种在机动车辆的传动系中布置的处于驱动单元(4)和变速器(6)之间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2),所述离合器装置具有外多片式离合器(32)和内多片式离合器(34),所述外多片式离合器(32)被分配至第一变速器输入轴(8),用于在所述驱动单元(4)和所述第一变速器输入轴(8)之间的选择性扭矩传递,所述内多片式离合器(34)被分配至第二变速器输入轴(10),用于在所述驱动单元(4)和所述第二变速器输入轴(10)之间的选择性扭矩传递,其中所述内多片式离合器(34)分配了内部外板支架(52)且所述外多片式离合器(32)分配了用于传递致动力至所述外多片式离合器(32)的力传递元件(78),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外板支架(52)延伸通过所述力传递元件(78)内的孔或者窗口(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外板支架(52)沿轴向方向(14)延伸通过所述孔或窗口(102)。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外板支架(52)被紧固在所述力传递元件(78)的背离所述内多片式离合器(34)的侧面上、紧固在分配至所述外多片式离合器(32)的外部外板支架(36)的径向支撑部分(40)上以防止相对旋转,其优选地被焊接或者铆接至所述径向支撑部分(40),其特别优选地形成所述径向支撑部分(40)的共同分部(76),通过所述共同分部(76),所述内部和外部外板支架(52,36)两者沿径向方向(16,18)都可以被支撑或者被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外板支架(36)、所述内部外板支架(52)和所述力传递元件(78)形成相干模块,在所述相干模块上,所述力传递元件(78)通过将所述内部外板支架(52)紧固在所述径向支撑部分(40)上被保持固定,其优选地是通过强制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外板支架(52)具有延伸通过所述孔或窗口(102)的紧固舌片(68),其中所述紧固舌片(68)优选地在内部外板支架(52)的板承载部分(62)之前终止和/或沿径向方向(16,18)设置在轴向部分(66)偏置上,如果合适的话,相对于所述内部外板支架(52)的板承载部分(62)沿径向方向(18)向内,其中所述紧固舌片(68)特别优选地在将所述板承载部分(62)连接至偏置的轴向部分(66)的连接部分(64)之前终止,和/或所述力传递元件(78)特别优选地在将所述板承载部分(62)连接至所述偏置的轴向部分(66)的连接部分(64)的径向区域(104)中沿所述外多片式离合器(32)的方向是倾斜、弯曲或偏置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舌片(68)具有第一舌片部分(70)和相对于所述第一舌片部分(70)成角度的第二舌片部分(72),通过其,所述紧固舌片(68)被紧固在所述径向支撑部分(40)上,其中所述第一舌片部分(70)优选地沿轴向方向(14)延伸,和/或所述第二舌片部分(72)优选地从所述第一舌片部分(70)开始,平行于所述径向支撑部分(40)和/或沿径向方向(16,18)延伸,特别优选地是沿径向方向(18)向内。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递元件(78)与所述外部外板支架(36)成旋转驱动连接,如果合适为强制旋转驱动连接,其中所述力传递元件(78)与所述外部外板支架(36)成旋转驱动连接优选地以以下方式:或者所述内部外板支架(52),特别优选是它的所述紧固舌片(68)从所述孔或者窗口(102)相应的边缘沿两个圆周方向(20,22)具有恒定间距和/或通过与所述外部外板支架(36)的板承载部分(38)中的啮合齿啮合的啮合齿(106),或者通过延伸通过所述孔或者窗口(102)的所述紧固舌片(68)。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2),其特征在于,可以被设计成成形金属片零件的所述力传递元件(78)具有被分配至所述外多片式离合器(32)的第一径向部分(96)和其中设置有所述孔或者窗口(102)的第二径向部分(98),其中所述第一径向部分(96)被形成以便沿所述圆周方向(20,22)连续地围绕延伸并且优选地与所述第二径向部分(98)一体地形成,并且特别优选地还设置有第三径向部分(100),其通过所述第二径向部分(98)连接至所述第一径向部分(96),并且优选地被形成以便连续地沿所述圆周方向(20,22)围绕延伸,并且如果合适的话,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径向部分(96,98)一体地形成。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2),其特征在于,分配至所述外多片式离合器(32)的所述力传递元件(78)和分配至所述内多片式离合器(34)的力传递元件(80)各自都可以被至少一个可液压驱动活塞(82,84)致动,其优选地与所述相应的力传递元件(78,80)一体地形成,其中所述活塞(82,84)中的每个分配了压力空间(86,88),并且所述活塞(82,84)中的至少一个分配了压力补偿空间(90,92)以实现至少部分的离心油补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2),其特征在于,一个活塞(82)的所述压力补偿空间(90)相对于另一个活塞(84)的所述压力空间(88)由分隔壁(94)限定,其中所述分隔壁(94)限定所述压力补偿空间(90)和所述压力空间(88),在任何情况下,优选地直接和/或布置在所述双离合器装置(2)的离合器轮毂(42)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同心双离合器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壁(94)不具有相对于所述多片式离合器(32,34)的所述外板支架(36,52)或内板支架(44,54)中的一个的承载或支撑功能,其中所述分隔壁(94)优选地是具有比所述外部外板支架(36)的所述径向支撑部分(40)和/或所述径向支撑部分(40)的所述共同分部(76)更薄的壁设计。
CN201580009701.4A 2014-02-25 2015-02-13 同心双离合器装置 Active CN1060301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002453 2014-02-25
DE102014002453.9 2014-02-25
DE102014014985.4 2014-10-09
DE102014014985.4A DE102014014985A1 (de) 2014-02-25 2014-10-09 Konzentrische Doppelkupplungseinrichtung
PCT/US2015/015811 WO2015130489A1 (en) 2014-02-25 2015-02-13 Concentric dual clutch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0142A true CN106030142A (zh) 2016-10-12
CN106030142B CN106030142B (zh) 2018-01-26

Family

ID=53782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9701.4A Active CN106030142B (zh) 2014-02-25 2015-02-13 同心双离合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30142B (zh)
DE (1) DE102014014985A1 (zh)
WO (1) WO201513048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4666A (zh) * 2017-04-11 2019-11-22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多重离合器组件、双离合器传动组件以及机动车
CN110608248A (zh) * 2018-06-14 2019-12-24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多盘离合器
CN110894859A (zh) * 2018-09-13 2020-03-20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动力传动系的具有全液压操纵的双离合装置
CN114514385A (zh) * 2019-11-12 2022-05-17 麦格纳动力系有限公司 主动式双电离合器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203558A1 (de) 2015-02-27 2016-09-0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seinrichtung
DE102016013539A1 (de) * 2016-11-12 2018-05-17 Borgwarner Inc. Drehmitnahmeanordnung und Lamellenkupplungseinrichtung mit einer solchen Drehmitnahmeanordnung
FR3060682B1 (fr) * 2016-12-21 2019-05-17 Valeo Embrayages Porte-disques d'entree pour un double embrayage humide, mecanisme et systeme d'embrayage et chaine de transmission hybride integrant un tel porte-disques
FR3063322B1 (fr) * 2017-02-28 2021-04-23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e rappel elastique pour mecanisme d'embrayage humide et embrayage humide comprenant un tel dispositif de rappel elastique
FR3095021B1 (fr) * 2019-04-09 2023-03-24 Valeo Embrayages Mecanisme d’embrayage humide comprenant une etancheite amelioree
WO2022207252A1 (de) * 2021-03-29 2022-10-06 Magna Pt B.V. & Co. Kg Mehrfachlamellenkupplungsanordnung mit blechkolben zur betätigung der kupplungen, insbesondere eine dreifachlamellenkupplu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35666A1 (en) * 2000-12-07 2004-02-26 Wolfgang Grosspietsch Double or multiple disk coupling device and disk arrangement therefor
CN101389877A (zh) * 2006-02-22 2009-03-18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具有用于杠杆弹簧的止动缝隙的离合器壳体和用于安装杠杆弹簧的方法
WO2009145966A1 (en) * 2008-03-29 2009-12-03 Borgwarner Inc. Multiplate clutch having a hydraulically drivable actuating piston
CN101688566A (zh) * 2007-07-02 2010-03-31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离合器装置、尤其是湿式双离合器装置
US20120152684A1 (en) * 2010-12-21 2012-06-21 Borgwarner Inc. Clutch device
CN102555788A (zh) * 2012-02-28 2012-07-1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器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02004007641D1 (de) 2004-06-29 2008-08-28 Borgwarner Inc Mehrfachkupplungsanordnung
US7823711B2 (en) * 2006-02-22 2010-11-02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Dual clutch pack dual operating clutch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same
DE102007027116A1 (de) 2007-06-13 2008-12-24 Volkswagen Ag Kupplungshauptnabe bzw. Doppelkupplung mit einer derartigen Kupplungshauptnab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35666A1 (en) * 2000-12-07 2004-02-26 Wolfgang Grosspietsch Double or multiple disk coupling device and disk arrangement therefor
CN101389877A (zh) * 2006-02-22 2009-03-18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具有用于杠杆弹簧的止动缝隙的离合器壳体和用于安装杠杆弹簧的方法
CN101688566A (zh) * 2007-07-02 2010-03-31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离合器装置、尤其是湿式双离合器装置
WO2009145966A1 (en) * 2008-03-29 2009-12-03 Borgwarner Inc. Multiplate clutch having a hydraulically drivable actuating piston
US20120152684A1 (en) * 2010-12-21 2012-06-21 Borgwarner Inc. Clutch device
CN102555788A (zh) * 2012-02-28 2012-07-1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器结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4666A (zh) * 2017-04-11 2019-11-22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多重离合器组件、双离合器传动组件以及机动车
CN110608248A (zh) * 2018-06-14 2019-12-24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多盘离合器
CN110608248B (zh) * 2018-06-14 2022-09-02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多盘离合器
CN110894859A (zh) * 2018-09-13 2020-03-20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动力传动系的具有全液压操纵的双离合装置
CN114514385A (zh) * 2019-11-12 2022-05-17 麦格纳动力系有限公司 主动式双电离合器模块
CN114514385B (zh) * 2019-11-12 2023-05-05 麦格纳动力系有限公司 主动式双电离合器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30489A1 (en) 2015-09-03
CN106030142B (zh) 2018-01-26
DE102014014985A1 (de) 2015-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30142A (zh) 同心双离合器装置
CN101300435B (zh) 与曲轴连接的扭振减振器以及扭振减振器和离合器的组合
US8545364B2 (en) Gear set arrangement of a planetary transmission
US9879751B2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ing arrangement for the powertrain of a vehicle
US6837348B2 (en) Hydrodynamic clutch device
US8056691B2 (en) Device for axially positioning a clutch device
US7967122B2 (en) Torque transmission device
US20110272233A1 (en) Clutch unit
US8905210B2 (en) Parallel dual clutch device
US6799665B1 (en) Hydrodynamic torque converter
US10570986B2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CN103582767A (zh) 用于车辆的驱动系统
US10082197B2 (en) Torque converter
US10094445B2 (en) Centrifugal pendulum
US9458918B2 (en) Hydrodynamic coupling arrangement, in particular hydrodynamic torque converter
CN101300432A (zh) 转矩传递装置
US20130288808A1 (en) Damper device
JP2017062029A (ja) 自動車の伝達システムのねじり振動減衰装置
CN105074251A (zh) 变速装置
US11325457B2 (en) Triple clutch device and drivetrain comprising such a triple clutch device
US20120088589A1 (en) Damper for coupling rotation of motor vehicle driving shafts
US20090101462A1 (en) Hydrokinetic coupling device, comprising a friction disc, carried by a rotating linking element of a turbine wheel with a damper plate
US7654373B2 (en) Torque transmission device
JP6344328B2 (ja) 流体伝動装置
CN109790874A (zh) 双离合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