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25548A - 用于控制和调谐天线隔离以支持载波聚合的天线卡 - Google Patents

用于控制和调谐天线隔离以支持载波聚合的天线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25548A
CN106025548A CN201610091047.2A CN201610091047A CN106025548A CN 106025548 A CN106025548 A CN 106025548A CN 201610091047 A CN201610091047 A CN 201610091047A CN 106025548 A CN106025548 A CN 1060255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tank circuit
isolation
ground plane
vari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910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保罗·奥勒森
亚历山德鲁·丹尼尔·泰托莫里斯科
格特·佩德森
埃米尔·布斯克戈德
萨曼莎·卡普拉·德尔·巴里奥
佩范德·巴赫拉姆兹
皮特·邦德格拉德
西蒙·斯文森
欧勒·雅盖尔斯基
博扬·亚纳基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l I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I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IP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l I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025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55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H01Q1/525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between emitting and receiving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文涉及用于控制和调谐天线隔离以支持载波聚合的天线卡。装置和方法提供了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的隔离,每个天线位于接地层上。可由可变电抗调谐的槽路位于接地层上,该槽路不会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操作频率处明显谐振。天线在正交模式下进行操作。改变槽路电抗改变了两个天线之间的耦合电流流经的电距离。通过在所期望的频带上维持正交性从而将RF隔离增加到所预期的量级。RF隔离可以被测量并且偏离所期望的隔离量级使得电抗变化从而将RF隔离增加回至所预期的量级。天线和槽路位于接地层上高电流密度的位置。

Description

用于控制和调谐天线隔离以支持载波聚合的天线卡
技术领域
一些实施例涉及用于无线或蜂窝通信的天线。一些实施例涉及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长期演进(LTE)网络。
背景技术
设置于移动设备的同一平台上的多个天线之间的互耦是对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设计的限制因素,其中MIMO天线设计需要适度等级的隔离。当考虑用于长期演进(LTE)中的低频带时,这些天线使用整个印刷电路板(PCB)用于辐射并且互耦显著增加。在具体的应用中,甚至需要比当前使用等级更高等级的隔离。如一示例,至少一个架构需要25dB隔离作为所有操作频带(甚至低频带)所需的天线隔离。需要能够控制天线隔离并且能够针对整个频带间隔而不仅仅针对一部分间隔来对天线隔离进行优化的天线隔离结构。
发明内容
本申请涉及一种天线卡,包括:接地层上的第一天线;接地层上的第二天线;以及接地层中的至少一个槽路,以通过具有可变电长度的路径来提高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的RF隔离,该路径提供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的耦合电流。
本申请涉及一种操作用户设备(UE)的方法,该UE被配置为包括:至少一个无线电设备,该至少一个无线电设备包括信号处理电路;接地层上的N个天线,该N个天线被耦合至信号处理电路以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N=1,2,3,…n;以及接地层中包括N-1个槽路的UE组件,用以通过改变来自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的耦合电流的路径的电长度来提高N个天线之间的RF隔离,其中,N-1个槽路中的每个槽路主要与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相关联,该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对于N-1个槽路中的每个槽路均不同,该方法包括从至少一个无线电设备经由N个天线中的至少一个天线将第一无线电信号发送到至少一个演进型节点B(eNB)和经由N个天线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从至少一个eNB接收第二无线电信号。
本申请涉及一种天线卡,包括:接地层上的N个天线,其中N=1,2,3,…n;和接地层中的N-1个槽路,用以通过具有可变电长度的路径来提高N个天线之间的RF隔离,该路径提供来自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的耦合电流,其中,N-1个槽路中的每个槽路主要与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相关联,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对于N-1个槽路中的每个槽路均不同。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使用可调谐槽路进行天线隔离的装置。
图1A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通过改变接地层的边缘上的两个单极天线之间的耦合电流的路径来去耦合的示例。
图1B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图1A的两个单极天线的S参数。
图2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发送(TX)天线和接收(RX)天线的S21参数。
图3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针对接地层槽路的调谐电容器的不同值,TX天线的输入反射系数。
图4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用于控制和调谐天线隔离的接地槽路。
图5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与下行载波聚合兼容并且可用作图4的接收(RX)天线的RX天线的示例。
图6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可用作图4的TX天线的TX天线。
图7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针对给定TX天线电容器值的槽路电容器的不同值的模拟隔离。
图8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三个天线/槽路配置。
图9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用户设备(UE)的功能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网络的各种部件的LTE网络的端到端网络架构的一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智能电话和类似的移动设备的天线前端,天线隔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开发可靠、通用且实用的隔离机制是成功的关键。在将去耦合方法实现到产品中时会遇到实用问题。许多方法依赖于清楚界定的近场分布和对称以实现去耦合。近场的微扰将严重妨碍性能。从智能设备前端天线的角度看,最难的需求在于带内连续载波聚合(CA),因为系统依赖于窄带调谐天线来实现隔离。在该上下文中,窄带天线指在任何给定时刻覆盖小于RX天线或TX天线的频带部分的天线。
对于LTE中使用的低频带(699-960MHz),天线基本上使用整个印刷电路板(PCB)用于辐射,并且相比于具有大的物理隔离的天线,互耦显著增加。为了实现所论述的使用情形中所需的非常高的数据速率,需要增加相对于单载波或信道的传输带宽。而且,对于载波聚合(CA),这必须完成。在LTE高级CA下使用多于一个载波来增加整体传输带宽。CA是同时获得工业和学术的大量关注的主题,并且其是LTE版本11和12所声明的关键特征之一。定义有三种CA:
-带间CA:不同操作频带中的分量载波的CA。
-带内连续CA:同一操作频带中聚合的连续载波。
-带内不连续CA:同一操作频带中聚合的非连续载波。
在每个频带中聚合的载波可以是连续的或者是不连续的,这意味着在同一频带中,载波处于相邻信道中或者不处于相邻信道中。因为CA需要多个频带同时覆盖,因此利用窄带天线的传统方法不足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获得令人印象深刻的25dB的隔离,仍需要操纵馈送位置和对现有元件的设计以实现所期望的隔离。然而,在产品设计和实现过程中,存在许多现实约束。因为移动电话中的高级整合和微型化,这为天线设计提供了很小的自由度。另外,为了优化性能,需要考虑许多用例。由于近场分布限定了隔离,因此任何极端的微扰(例如,具有金属表面的电话或者与天线产生干扰的用户)对于隔离机制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为了控制隔离机制并且在设计过程中提供额外的自由度,可以使用简单的结构,该结构能够控制天线之间的隔离并且能够提高或优化整体频率间隔而非一部分频率间隔的隔离。对于实施例,任何类型的天线将适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存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但为了易于描述,实施例将针对TX天线和RX天线进行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不一定被限制于TX天线和RX天线类型。
该结构是置于TX天线与RX天线之间的PCB边缘上的槽路。该槽路的形状可以针对应用而被优化。当该槽路与旁路电容器一起使用时,该槽路仅针对相对较窄的频率间隔作为用于耦合电流的扼流器。基于电容器的值,该槽路还调整电距离,其中耦合电流沿着该电距离在两个天线的馈送点之间流动。这在尝试优化较宽频率间隔的隔离时十分有用,因为接地层随着频率改变其电尺寸。此外,由于槽路的精确定位没有馈送点的精确定位重要,因此对于严重受限的设计(例如,受电话的机械学限制),该解决方案提供了重要的自由度,尤其对于设计过程中较后面的阶段。
本文描述了控制RX天线和TX天线的去耦合的方法和装置。这是通过使用特征模式理论来实现的。特征模式理论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在文献中进行了充分报告,该特征模式理论包括电磁学中用来解决由散射物体生成的电流和场的方法。该物体可以具有任意尺寸或者是任意材料构成。当由物体散射电磁波时,在物体上感应到电流,随后该物体再辐射电磁能量。电流和场的结构对于散射器的物理维度和入射辐射频率而言是唯一的。从该角度看,散射器可被视作寄生天线,其沿着与辐射原始入射波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来辐射电磁辐射。实际天线元件被用来激励PCB的不同特征模式,从而通过使用从应用特征模式理论得到的正交辐射模式来实现针对具有RX和TX的专用天线的无线系统的高等级隔离。换言之,所公开的机制控制不同特征模式之间的关系,以便在天线设计和在最终产品的使用期间提供自由度。
图1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用于使用可调谐槽路进行天线隔离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具有可变电抗以控制电距离的槽路,耦合电流沿着该槽路在RX天线100与TX天线105之间流动。初始地,天线可以被去耦合至可能合理的-20dB。然而,由于对非常高等级的隔离的需求,因此可变电抗和槽路可以被用来增加显著的额外隔离或者天线的去耦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变电抗是可变电感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变电抗包括至少一个开关来对槽路的电长度进行改变。为了便于说明,该说明书所记载的描述对这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在这些实施例中,可变电抗是可变电容器,其用来改变耦合电流路径的电距离。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这些实施例可以包括如下情形:可变电抗是可变电感,其用来改变耦合电流路径的电距离。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如下情形:可变电抗包括至少一个开关,该至少一个开关通过改变槽路的长度来改变耦合电流路径的电距离。
槽路不在RX天线100和TX天线105所运行的频带中产生谐振。换言之,槽路不是寄生散射器。由于槽路不在RX天线100和TX天线105所运行的频带中产生谐振,因而其不引入额外的损耗,而是利用PCB的唯一拓扑,通过实验已发现该拓扑具有非对称激励。所讨论的实施例中的电流主要在板的边缘行进,并且该非对称性使得该板的一边比另一边具有更强的耦合电流。槽路和电容器被用来调谐耦合电流路径的电长度,而不是消除耦合电流。在图1中,槽路的电容调谐的操作示出了由两个耦合电流路径表示的两个极端情况,即低电容(EM耦合1)路径和高电容(EM耦合2)路径,以使得可调谐电容器几乎类似于开关一样进行操作,而在开状态和关状态之间存在许多阶段。该图示是针对宽带RX天线100和窄带TX天线105,但也适用于对其他天线组合。可能有宽带天线的组合主要激励相同或不同的特征模式。事实上,使用相同或不同特征模式的电感或电容激励的宽带或窄带天线元件的组合可以通过使用槽路来改善去耦合。对于较大值的可调谐电容器,槽路基本上被绕过,并且耦合路径最短,如110所示。对于较小值的可调谐电容器,耦合路径最长,如120所示。对于处于两个值之间的电容器值,产生中间的耦合路径。
图1示出了当宽带RX天线100被激励时,窄带TX天线105的谐振频率处的电流分布。即使槽路120是针对优化隔离而被调谐的,但仍有耦合电流从RX天线100经过槽路并且行进至窄带TX天线105。这不像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的传统隔离槽路那样,由于槽路与天线的工作频率产生谐振,因此槽路周围的电流密度尤其会增加。另外,在该传统隔离中,基本上不存在电流经过槽路并且行进至第二天线。相反,本文所描述的槽路更多地作为耦合电流的替代路径,该耦合电流通过某一天线在另一天线中引发辐射,并且本文所描述的槽路作为设备来操作耦合电流的电流密度的最小值。换言之,本文所描述的可调谐槽路不谐振于天线的工作频率,其目标是将耦合电流的路径从RX天线改变到TX天线,反之亦然,从而改变天线之间的耦合。该替代路径确保耦合电流的幅度可以被最小化,或者相位可以被更改以使得该相位正交于由天线的辐射模式所引发的相位。换言之,耦合电流从第一天线行进到第二天线所经过的路径的变化是相互的,这是因为可调谐槽路也更改耦合电流从第二天线行进到第一天线的方式。这对于补偿近场中任何可能的扰动是非常有用的,其中这些扰动将改变模式之间的关系,下面将进行更详细的讨论。
通过改变耦合电流的路径来提供去耦合的示例是接地层的边缘上的两个单极天线之间的耦合。作为第一情形,在两个单极天线之间的λ/2距离处(距离半个波长),两个单极天线去耦合,因为它们每个在电流分布中具有相邻单极天线馈送的最小值。可以利用相同的单极天线分离λ/3且在天线之间具有槽路来实现相同的效果,其中该槽路使得耦合电流路径长达如第一情形中的λ/2。对耦合电流的电距离的这一改变将增加单极天线之间的隔离,这些单极天线现在相距λ/3,可能没有达到λ/2间隔单极天线的水平。存在权衡,因为天线之间存在越多的耦合,则槽路在去耦合天线方面的效率越低。可调谐槽路是用于控制电距离(而非尝试消除耦合电流)的非常有效的装置,其中耦合电流沿着该电距离在天线之间流动。
前述去耦合的说明性示例在图1A和图1B中示出,其中示出了槽路对两个单极天线之间的耦合的影响。图1A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了通过改变接地层的边缘上的两个单极天线之间的耦合电流的路径来去耦合的示例。在图1A中,情形1指在大的接地层上的两个间隔半个波长(在该情形中为120mm)的单极天线125、135。情形2示出了与情形1相同的两个单极天线,但是它们间隔小于半个波长(100mm)。情形3示出了如情形2所间隔的单极天线,但具有槽路以将两个单极天线的电距离增加到与情形1的电距离更接近。图1B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图1A的两个单极天线125、135的S参数。情形1的S11(140)和S21(145)可以被用作间隔半个波长的两个单极天线的参考S参数。情形2的S11(150)和S21(155)明显不同于情形1的参考S参数。情形3的S11(160)和S21(165)更接近于情形1的参考S参数,即,S 11(140)情形1和S21(145)情形1。图1B的S参数曲线示出了情形3的槽路提供的去耦合水平基本类似于情形1的去耦合水平,但采用了情形2中的更近的单极天线之间的距离,因为槽路将情形2的耦合电流的最小值操作为类似于情形1。
再参照图1,槽路的尺寸影响工作频率间隔,这是因为槽路越大,越有可能进行更大程度的调谐。另外,应将槽路放置在接地层的边缘上的130处,此处电流密度最大,因而槽路将最有效。RX天线和TX天线被类似放置。槽路应被放置在主耦合电流的路径上。槽路的尺寸和位置可以在某些指导或规范下、根据实验完成。例如,要使用天线的产品的指导可以被用作起始点。然后应该考虑诸如靠近板的边缘的位置、依照指导的实际位置以及可用的基板面(board real estate)之类的参数。关于基板面,如果板的尺寸和其他组件在天线之间例如仅允许5cm的距离,但需要6cm,则槽路可以提供将5cm距离在电方面用作所需的6cm,从而得到其他方式不可获得的某一设计自由度。该设计中的其他参数包括槽路的尺寸、最优调谐范围、槽路对于隔离的有效性以及天线性能。在设计槽路实施例中,这些类型的因素可以根据实验进行测量并且按需进行调整。
可调谐槽路实施例将在具有更大尺寸的接地层(包括但不限于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ipod以及平板计算机)时也能够进行工作。在这些情形中,天线之间的正交性可以随着频率变化而基本保持恒定,但接地层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在电方面进行变化。另外,可以采用另外的方式来实现正交性。示例包括使用单极天线,其激励接地层的不同模式,最简单的情形是交叉极化天线、或磁性环形天线和单极天线。诸如或类似于所描述的槽路的槽路实施例可以被用来随着不同的频率或接地层设计变化而调整这些天线模式之间的正交性。
图2示出了对于类似于图1的实施例的TX天线和RX天线的S21。S参数是本领域所熟知的,S参数描述了电系统中的端口(或终端)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如果存在两个端口,端口1和端口2,则S21表示从端口2向端口1传送的电力,另一方面表示从端口1向端口2传送的电力。因此,图2示出了在可变电容器的各种值下,由槽路提供的RX天线与TX天线之间的隔离或电耦合。图2还示出了槽路的谐振频率。两个天线的工作频率被示出为870MHz,这是隔离所期望的频率。作为槽路处的电容值的函数,由870MHz处的峰值200示出隔离的量级。图2还示出了根据槽路针对相应的电容值进行谐振的频率而移位的第二峰值。可以看到,槽路的电容值3.21皮法拉(pF)提供了该槽路的谐振频率,该谐振频率处于750MHz与800MHz之间,并且其基本上处于天线工作频率之外。如图2中3.21pF所指示的,从200处的-20dB(如上所述作为初始去耦合)到大约-27dB,提供了7dB的改善。
图3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图1的TX天线105针对接地层槽路的不同值的调谐电容器的输入反射系数。如图3所示,槽路调谐对天线的输入阻抗的影响是可忽略的。这是有用的,因为槽路不影响天线的性能,因此槽路仅调整天线之间的耦合。
为了实现所需的隔离目标,天线的设计及其在PCB板上的位置应被优化以正确激励特征模式。如上所讨论的,在设计中存在较小的自由度空间。仅仅1-2mm的天线位置误差可能将隔离降级2-3dB。另外,当用户与实现这些天线的设备进行交互时,将改变不同特征模式之间的关系。因此,用户活动可能使得天线馈送点的初始位置不再是最优的,这将在下文中进行更详细的讨论。另外,在制造和产品实现中,存在许多限制,这些限制可能使得初始优化结构在设计中是不切实际的。图4示出了一种这样的可调谐槽路的设计解决了诸如上述问题。图4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了用于控制和调谐天线隔离的接地槽路。在图4中,RX天线405和TX天线400的去耦合控制可以通过使用类似于参照图1所论述的接地层415中的简单去耦合槽路410(但具有附加的维度特异性)对不同模式进行激励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具有形状因子120mm×55mm的介质尺寸智能电话。经典的材料用于天线,FR4玻璃增强环氧树脂层压板印刷电路板用于基底,并且铜用于导体。已通过模拟和测量研究了该概念。
图5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了适合于下行链路CA并且可被用作图4的RX天线的RX天线500的示例。在图5中,RX天线500是加载有12nH的片式电感器510并且进行电磁馈送(如图5中馈送520所示)的宽带曲型单极天线。
图6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可用作图4的TX天线400的TX天线600。TX天线600是简单的折叠式单极天线,其电容地加载有可调谐电容器610。尽管图4、图5和图6中示出了特定的尺寸,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使用其他尺寸,尤其在上述槽路的尺寸和位置方面。槽路620的形状和设计可以针对每个设计进行优化。槽路的位置必须耦合至图4的RX天线405和TX天线400二者,否则槽路不会处于耦合电流的主路径上。槽路的尺寸是通过实验来确定的。在槽路尺寸和带宽之间存在权衡。如果槽路较大,则可以较频繁地实现去耦合。如果槽路较小,则对于相同的调谐电容量而言,将较不频繁地实现去耦合。如果槽路太小,则对耦合电流的路径产生非常小的影响,因而对于耦合水平将不产生实质影响。要在决定实施例的尺寸上考虑这些问题。
一些需要非常非常高的隔离的架构在宽频率范围上具有可调谐天线。本文所描述的可调谐槽路也对可调谐天线有效。这可以从图7中看出。图7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对于给定TX天线电容器值的不同槽路电容器值的模拟隔离。即使当TX天线的谐振频率被调谐时,由于可调谐槽路,基本上可以在整个低频带上看到隔离方面的改善。该隔离改善不限于低频带,对于高频带同样也类似工作。
即使在这些天线实现于的设备的用户妨碍两个辐射模式间的正交关系时,上述可调谐槽路也可以被用来维护两个辐射模式间的正交关系。作为一个示例,用户可以将用户的手放置在天线上。用户的手具有改变天线的谐振和频率的性质。如果天线的谐振和频率改变,则两个天线之间的电距离也改变。因此,可调谐槽路可以补偿该改变以得到原始所期望的天线之间的电长度(即,电距离)。最优路径应该是针对图1所讨论的经调谐的电容槽路的两个极端情形之间的某处。因此,槽路的旁路电容器的值可被调整以使得耦合电流的电路径达到所期望的长度。可以通过系统的微处理器所控制的一个或多个距离较远的可调谐电容器来提供电容。可以通过测量一个端口与另一端口之间的RF隔离来进行调整。例如,可以将第一天线处采用某一频率的信号与第二天线处采用某一频率的信号进行比较。如果幅度或相位方面的差值超过预定阈值,则微处理器可以调整电容以使得隔离处于所期望的水平,这可以通过表格查找来完成。在另一实施例中,耦合的相位可以被测量并且相位上的差值超过预定阈值可以使得微处理器对电容进行类似调整。一般地,可以使用任何能够感知两个天线之间的耦合的机制,并且当两个天线之间的电关系已改变了某一量时,可以调整电容来补偿该改变。天线的谐振频率方面的改变可以是耦合方面的改变的指示符。因此,被设计来感知该改变的任何机制可以被用来间接评估耦合的水平。除了针对偶极天线的操作,本文所描述的可调谐槽路可以针对其他天线(包括磁性环形天线)进行类似操作。这可以在图8中看到。图8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三个天线/槽路配置。如图所示,配置1是图1的配置,其中相互垂直的天线810、820位于电路板830的边缘,这些天线是单极天线而非图1所示的折叠式偶极天线。配置2示出了如下配置:天线840、850平行地位于电路板860的边缘。在配置2中,天线840、850是单极天线,也可以使用其他天线,例如,倒f天线、平面倒f天线、贴片式天线或具有接地层的电容激励的任何天线元件设计。在配置3中,配置包括单极天线和磁性环形天线或任何电感耦合天线元件。类似地,在配置3中,天线870可以是偶极天线,天线880是磁性环形天线,但在具有偶极天线的情形下,隔离将不会有效。
尽管针对两个天线和一个槽路描述了上文的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包括多于两个天线和多于一个槽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存在N个天线和N-1个槽路。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的数目N可以从少到两个(N=2)多至十个(N=10)或者更多来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N可以是3(N=3)。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天线数目可以是4(N=4)。
图9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了通信平台的功能框图,利用该通信平台可以使用本文所描述的天线隔离。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平台可以是被配置为在诸如3GPP LTE之类的移动通信网络中操作的UE,而在其他实施例中,通信平台可以是被配置为在Wi-Fi网络中操作的通信站(STA)。这些实施例不限于3GPP LTE网络或Wi-Fi网络。根据一些实施例,开放系统互联媒体访问控制(MAC)电路904可以被安排来竞争用于通过无线媒体进行通信的无线媒体配置帧或分组,并且物理层(PHY)电路902可以被安排为发送和接收信号。PHY 902可以包括用于调制/解调、上变换/下变换、滤波、放大等的电路。在一些实施例中,UE 900的处理电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可以被耦合至被安排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物理层电路。存储器908可以存储用于配置处理电路906以执行如下操作的信息:配置和发送UE帧以及执行本文所描述的各种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平台900可以是便携式无线通信设备的一部分,例如,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膝上型或便携式计算机、web平板、无线电话、智能电话、无线耳机、寻呼机、即时通讯设备、数码相机、接入点、电视、医疗设备(例如,心率监测器、血压检测器等)、或可以无线接收和/或发送信息的其他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平台900可以包括键盘、显示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端口、多个天线、图形处理器、应用处理器、扬声器以及其他移动设备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显示器可以是包括触屏在内的LCD屏。
通信平台900所使用的一个或多个天线9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定向天线或全向天线,例如包括偶极天线、单极天线、贴片天线、环形天线、微带天线或适用于传输RF信号的其他类型的天线。在一些实施例中,代替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可以使用具有多个孔径的单个天线。在这些实施例中,每个孔径可以被认为是独立的天线。在一些多输入多输出(MIMO)实施例中,天线可被有效地分隔以利用每个天线与传输站天线之间可能产生的空间分集和不同信道特性。在一些MIMO实施例中,天线可被分隔多达1/10的波长或更多。
实施例可以在硬件、固件和软件中的一个或其组合中被实现。实施例还可以被实现为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指令,指令可以由至少一个处理器读取和执行从而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操作。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用于将信息存储为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的任何非暂态机制。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盘存储介质、光存储介质、闪速存储器设备、以及其它存储设备和介质。在这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被配置有用来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操作的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正交频分多址(OFDMA)通信技术,通信平台900可被配置为通过多载波通信信道来接收正交频分复用(OFDM)通信信号。OFDM信号可以包括多个正交子载波。在一些宽带多载波实施例中,演进型节点B(eNB)可以是宽带无线接入(BWA)网络通信网络(例如,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通信网络或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UTRAN)长期演进(LTE)或长期演进(LTE)通信网络)的一部分,但本文所描述的本发明主题的范围不限于这一方面。在这些宽带多载波实施例中,平台900和eNB可被配置为根据OFDMA技术进行通信。
虽然通信平台900被示出为具有数个独立的功能元件,但是这些功能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被组合并且可以由软件配置的元件(例如,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处理元件)和/或其它硬件元件的组合来实现。例如,一些元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射频集成电路(RFIC)以及用于执行至少本文所描述的功能的各种硬件和逻辑电路的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元件可以指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上操作的一个或多个处理。
图10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具有网络的各种组件的LTE网络的端到端网络架构的一部分。网络100包括无线电接入网(RAN)1000(例如,所描绘的E-UTRAN或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和核心网1020(例如,被示为演进型分组核心(EPC)),二者通过S1接口1015耦合在一起。为了方便和简洁起见,仅示出了核心网1020以及RAN 1000的一部分。
核心网1020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ME)1022、服务网关(服务GW)1024、以及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DN GW)1026。RAN 100包括增强型节点B(eNB)1004(其可作为基站)以与用户设备(UE)1002通信。eNB 1004可以包括宏eNB和低功耗(LP)eNB。
MME在功能上类似于传统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的控制面。MME 122管理接入中的移动性方面,例如网关选择和追踪区域列表管理。服务GW 1024终止朝向RAN 1000的接口,并且在RAN 1000和核心网1020之间路由数据分组。此外,它可以是用于eNB间切换的本地移动性锚点,并且还可以提供用于3GPP间移动性的锚点。其他职责可以包括合法拦截、计费、和一些策略执行。服务GW 1024和MME 1022可以被实现在一个物理节点或单独的物理节点中。PDN GW 1026终止朝向分组数据网络(PDN)的SGi接口。PDN GW 1026在EPC 1020和外部PDN之间路由数据分组,并且可以是用于策略执行和计费数据收集的关键节点。它还可以提供用于具有非LTE接入的移动性的锚点。外部PDN可以是任何种类的IP网络、以及IP多媒体子系统(IMS)域。PDN GW 1026和服务GW 1024可以被实现在一个物理节点或单独的物理节点中。
eNB 1004(宏eNB和微eNB)终止空中接口协议并且可以是针对UE1002的第一接触点。在一些实施例中,eNB 1004可以实现RAN 1000的各种逻辑功能,包括但不限于RN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功能),例如无线电承载管理、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动态无线电资源管理和数据分组调度。根据实施例,UE 1002可以被配置为根据OFDMA通信技术,通过多载波通信信道与eNB 1004传输OFDM通信信号。OFDM信号可以包括多个正交子载波。
S1接口1015是将RAN 1000和EPC 1020分离的接口。S1接口1015被分为两部分:S1-U和S1-MME,其中,S1-U在eNB 1004和服务GW1024之间运载流量数据,S1-MME是eNB 1004和MME 1022之间的信令接口。X2接口是eNB 1004之间的接口。X2接口包括两部分:X2-C和X2-U。X2-C是eNB 1004之间的控制面接口,而X2-U是eNB 1004之间的用户面接口。
对于蜂窝网络,LP小区通常被用于将覆盖范围扩展至室外信号无法很好到达的室内区域、或被用于增加电话使用非常密集的区域(例如,火车站)中的网络容量。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低功耗(LP)eNB是指用于实现诸如毫微微小区(femtocell)、微微(pico)小区、或微小区之类的较窄的小区(比宏小区窄)的任何适当的相对低功耗的eNB。毫微微小区eNB通常由移动网络运营商提供给它的住宅用户或企业用户。毫微微小区通常具有住宅网关的尺寸或更小的尺寸,并且通常连接到用户的宽带线。一旦被插入(plugged in),毫微微小区就连接到移动运营商的移动网络并且为住宅毫微微小区提供范围通常为30到50米的额外覆盖。因此,LPeNB可能是毫微微小区eNB,因为它通过PDN GW 1026被耦合。类似地,微微小区是通常覆盖小区域(例如,建筑物内(办公室、购物中心、火车站等)、或近来在飞机上)的无线通信系统。微微小区eNB通常可以通过它的基站控制器(BSC)功能通过X2链路连接到另一eNB(例如,宏eNB)。因此,LP eNB可以用微微小区eNB来实现,这是由于它经由X2接口被耦合到宏eNB。微微小区eNB或其他LP eNB可以包含宏eNB的一些功能或全部功能。在一些情况中,其可以被称为接入点基站或企业毫微微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线资源网格可用于从eNB到UE的下行传输。网格可以是时频网格(被称为资源网格),其为每个时隙中下行物理资源。这样的时频面表示方法是OFDM系统的普遍实践,这使得无线资源分配较为直观。资源网格的每列和每行分别对应于一个OFDM符号和一个OFDM子载波。资源网格在时域的持续时间对应于无线电帧中的一个时隙。资源网格中的最小时频单元被表示为资源要素。每个资源网格包括多个资源块,这些资源块描述某些物理信道到资源要素的映射。每个资源块包括一组资源要素,并且在频域,这表示目前可被分配的最小量的资源。存在使用这样的资源块进行递送的多个不同的物理下行信道。对于本公开的特定相关性,这些物理下行信道中的两个物理下行信道是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和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承载去往图10的UE 1002的用户数据和更高层信令。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承载与PDSCH信道相关的传输格式和资源分配的信息等。其还将与上行共享信道相关的传输格式、资源分配和H-ARQ信息通知给UE。通常下行调度(向小区内的UE分配控制和共享信道资源块)在eNB处基于从UE反馈回eNB的信道质量信息来执行,然后在用于(分配给)UE的控制信道(PDCCH)上将下行资源分配信息发送给该UE。
PDCCH使用CCE(控制信道要素)来传递控制信息。在被映射到资源要素之前,PDCCH复值符号首先被组成四联体(quadruplet),该四联体然后使用子块交织器进行排列以供速率匹配。每个PDCCH使用这些控制信道要素(CCE)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传输,其中每个CCE对应于9组物理资源元素(被称为资源要素组(REG)),每组4个物理资源元素。4个QPSK符号被映射到每个REG。基于DCI的大小和信道条件,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CCE来传输PDCCH。在LTE中可能定义了四个或更多个不同的PDCCH格式,这些PDCCH格式具有不同数量的CCE(例如,聚合等级,L=1、2、4或8)。
示例和附加注释
在示例1中,天线卡可以包括接地层上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以及接地层中的至少一个槽路,以通过提供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的耦合电流的、具有可变电长度的路径来提高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的RF隔离。
在示例2中,示例1的天线卡可选地包括可变电抗,以调谐接地层中的至少一个槽路,从而改变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的耦合电流的路径的电长度,其中可变电抗包括可变电容或可变电感之一。
在示例3中,示例1-2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的至少一个槽路可选地包括跨越至少一个槽路的可变电抗,该可变电抗用来调谐至少一个槽路,从而改变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的耦合电流的路径的电长度,其中可变电抗包括改变至少一个槽路的电长度的至少一个开关。
在示例4中,示例1-3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可选地包括第一天线在第一频率处谐振,第二天线在第一频率处谐振,以及至少一个槽路在对第一天线的谐振和对第二天线的谐振具有最小影响的频率处谐振,并且该至少一个槽路被调谐以在所期望的频带中提供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所期望的RF隔离量级。
在示例5中,示例1-4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可选地包括第一天线在第一频率处谐振,第二天线在第二频率处谐振,以及至少一个槽路在对第一天线的谐振和对第二天线的谐振具有最小影响的频率处谐振,并且该至少一个槽路被调谐以在所期望的频带中提供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所期望的RF隔离量级。
在示例6中,示例1-5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的可变电抗可选地为或包括至少两个极端条件之间的开关,其中在第一极端条件下,从第一天线到第二天线的耦合电流在单个路径中流动,在第二极端条件下,从第一天线到第二天线的耦合电流在两个路径中流动,并且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通过使用聚合载波进行操作。
在示例7中,示例1-6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的两个路径中的每个路径可选地处于至少一个槽路的不同侧。
在示例8中,示例1-7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的天线卡可选地为测量设备或者包括测量设备,用于检测RF隔离量级方面的变化,该测量设备被配置为:响应于检测到RF隔离量级改变到小于所期望的量级,调整可变电抗以将RF隔离量级增加到所期望的RF隔离量级。
在示例9中,示例1-8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的调整可选地通过微处理器来实现,其中该微处理器被配置为使用找到所期望的RF隔离量级的算法、表格查找过程或者反复试验中的一种。
在示例10中,示例1-9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的测量设备可选地被配置为测量第一天线处采用第一频率的信号和第二天线处采用第一频率的信号,从而检测所测量的信号的相位或幅度之间的差值。
在示例11中,示例1-10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的至少一个槽路可选地被放置于接地层的高耦合电流的位置处。
在示例12中,示例1-11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可选地以预定正交度在辐射模式下进行操作,并且路径的电长度的变化基本上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所有操作频率上保持预定正交度。
在示例13中,示例1-12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的预定正交度可选地通过使用接地层的特征模式来获得。
在示例14中,示例1-13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的预定正交度可选地通过如下项中的一项来实现:激励接地层的不同模式的多个单极天线;激励接地层的不同模式的单极天线和磁性环形天线;激励接地层的不同模式的偶极天线和磁性环形天线。
在示例15中,示例1-14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的天线卡可选地包括前端模块(FEM)电路,该FEM电路包括功率放大器电路和低噪声放大器电路,其中,功率放大器电路被配置为放大信号以供天线进行传输,低噪声放大器电路被配置为放大通过天线接收的信号。
在示例16中,用户设备(UE)可选地为或者包括:至少一个无线电设备,该至少一个无线电设备包括信号处理电路;至少接地层上的第一天线和接地层上的第二天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被耦合至信号处理电路以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以及用于提供天线隔离的UE组件,该UE组件包括接地层中的至少一个槽路,用以通过具有可变电长度的路径来提高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的RF隔离,该路径提供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的耦合电流。
在示例17中,示例16的UE组件可选地为或包括跨越至少一个槽路的可变电抗,该可变电抗用来调谐该至少一个槽路,从而改变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的耦合电流的路径的电长度,其中可变电抗包括可变电容或可变电感之一,或者可变电抗包括改变至少一个槽路的电长度的至少一个开关。
在示例18中,示例16-17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可选地为或者包括第一天线在第一频率处谐振,第二天线在第一频率处谐振,以及至少一个槽路在对第一天线的谐振和对第二天线的谐振具有最小影响的频率处谐振,并且该至少一个槽路被调谐以在所期望的频带中提供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所期望的RF隔离量级。
在示例19中,示例16-18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可选地为或者包括第一天线在第一频率处谐振,第二天线在第二频率处谐振,以及至少一个槽路在对第一天线的谐振和对第二天线的谐振具有最小影响的频率处谐振,并且该至少一个槽路被调谐以在所期望的频带中提供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所期望的RF隔离量级。
在示例20中,示例16-19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的可变电抗可选地为或者包括至少两个极端条件之间的开关,其中在第一极端条件下,从第一天线到第二天线的耦合电流在单个路径中流动,在第二极端条件下,从第一天线到第二天线的耦合电流在两个路径中流动,并且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通过使用聚合载波进行操作。
在示例21中,示例16-20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的两个路径中的每个路径可选地处于至少一个槽路的不同侧。
在示例22中,示例16-21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的UE可选地为测量设备或者包括测量设备,用于检测RF隔离量级方面的变化,该测量设备被配置为:响应于检测到RF隔离量级改变到小于所期望的量级,调整可变电抗以将RF隔离量级增加到所期望的RF隔离量级。
在示例23中,示例16-22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的可变电抗可选地通过微处理器来调整,其中该微处理器被配置为使用找到所期望的RF隔离量级的算法、表格查找过程或者反复试验中的一种。
在示例24中,示例16-23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的测量设备可选地被配置为测量第一天线处采用第一频率的信号和第二天线处采用第一频率的信号,从而将RF隔离作为所测量的信号的相位或幅度之间的差值来检测。
在示例25中,示例16-24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的至少一个槽路可选地被放置于接地层的高耦合电流的位置处。
在示例26中,示例16-25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可选地以预定正交度在辐射模式下进行操作,并且路径的电长度的变化基本上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所有操作频率上保持预定正交度。
在示例27中,示例16-26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的预定正交度可选地通过如下项中的一项来实现:激励接地层的不同模式的多个单极天线;激励接地层的不同模式的单极天线和磁性环形天线;激励接地层的不同模式的偶极天线和磁性环形天线。
在示例28中,一种操作用户设备(UE)的方法,该UE被配置为包括:至少一个无线电设备,该至少一个无线电设备包括信号处理电路;接地层上的N个天线,该N个天线被耦合至该信号处理电路以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N=1,2,3,...n;以及接地层中包括N-1个槽路的UE组件,用以通过改变来自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的耦合电流的路径的电长度来提高N个天线之间的RF隔离,其中,N-1个槽路中的每个槽路主要与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相关联,该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对于N-1个槽路中的每个槽路均不同,该方法可以是或者包括从至少一个无线电设备经由N个天线中的至少一个天线将第一无线电信号发送到至少一个演进型节点B(eNB)和经由N个天线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从至少一个eNB接收第二无线电信号。
在示例29中,示例28的UE可选地为或者包括多个可变电抗,该可变电抗包括可变电容、可变电感器、至少一个开关中的一个,每个相应的可变电抗跨越N-1个槽路中的单个槽路,每个相应的可变电抗用来调谐N-1个槽路中的单个槽路,从而改变与N-1个槽路中的单个槽路主要关联的天线的耦合电流的路径的电长度。
在示例30中,天线卡可以包括:接地层上的N个天线,其中N=1,2,3,...n;和接地层中的N-1个槽路,用以通过具有可变电长度的路径来提高N个天线之间的RF隔离,该路径提供来自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的耦合电流,其中,N-1个槽路中的每个槽路主要与该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相关联,该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对于N-1个槽路中的每个槽路均不同。
在示例31中,示例30的天线卡可选地包括多个可变电抗,每个相应的可变电抗跨越N-1个槽路中的单个槽路,每个相应的可变电抗用来调谐N-1个槽路中的单个槽路,从而改变与N-1个槽路中的单个槽路主要关联的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的耦合电流的路径的电长度。
在示例32中,示例30-31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的可变电抗可选地包括可变电容、可变电感器、至少一个开关中的一个,用来改变至少一个槽路的电长度。
示例33可以包括示例1至示例32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的任意部分或者任意部分的组合,或者可选地与示例1至示例32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的任意部分或者任意部分的组合相结合,从而包括这样的主题,该主题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示例1至示例32的功能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的装置,或者包括指令的机器可读介质,当该指令被机器执行时,使得机器执行示例1至示例32的功能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上面详细的说明包括对附图的参照,附图形成了所描述的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通过说明的方式示出了可以被实施的具体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在本文中还被称为“示例”。本文件中所引用的所有公开物、专利以及专利文件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合并于此,好像通过引用被单独合并一样。在本文件与通过引用合并的那些文件之间存在不一致使用方式的情形下,对所合并的(一个或多个)引用文件的使用方式应该被考虑为对本文件的补充;对于不能协调的不一致,本文件中的使用方式占据主导。
在本文件中,术语“一”或“一个”(专利文件中很常见))被用来包括一个或多于一个,独立于“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其他实例或使用。在本文件中,除非另有所指,否则术语“或”被用来指代非穷尽性的或,如“A或B”包括“是A不是B”、“是B不是A”以及“A和B”。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术语“包括”和“其中”被用作相应术语“包含”和“其中”的简明的英语等同。此外,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术语“包括”和“包含”是开放式的,即,包括除了在权利要求中这样的术语之后列出的那些要素之外的要素的系统、设备、物品或处理仍被认为落人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另外,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术语“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仅被用作标记,而不旨在建议其对象的数字顺序。
上面的描述旨在说明性,而非限制性。例如,上述示例(或者其一个或多个方面)可以被用来与其他进行组合。其他实施例可以例如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回顾审阅上面的说明书而被使用。另外,在上面的具体实施例中,各种特征可被放到一组从而简化本公开。这不应被解释为旨在于未要求保护的所公开的特征对于任何权利要求而言是必要的。而是,发明主题可以依赖于少于具体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因此,所附权利要求被合并到具体实施例中,每个权利要求作为独立的实施例而独立存在。本发明的范围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随同这样的权利要求被授予的等同的全部范围来确定。
提供摘要以符合37 C.F.R§1.72(b),从而允许读者判断本技术公开的性质和主旨。其主张如下理解:其将不被用来解释或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或意思。所附权利要求被合并到具体实施例中,每个权利要求作为独立的实施例而独立存在。

Claims (20)

1.一种天线卡,包括:
接地层上的第一天线;
所述接地层上的第二天线;以及
所述接地层中的至少一个槽路,以通过具有可变电长度的路径来提高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之间的RF隔离,所述路径提供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之间的耦合电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卡,还包括跨越所述至少一个槽路的可变电抗,所述可变电抗用来调谐所述至少一个槽路,从而改变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之间的耦合电流的路径的电长度,其中所述可变电抗包括可变电容或可变电感中的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卡,还包括跨越所述至少一个槽路的可变电抗,所述可变电抗用来调谐所述至少一个槽路,从而改变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之间的耦合电流的路径的电长度,其中所述可变电抗包括改变所述至少一个槽路的电长度的至少一个开关。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卡,其中所述第一天线在第一频率处谐振,所述第二天线在所述第一频率处谐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槽路在对所述第一天线的谐振和对所述第二天线的谐振基本没有影响的频率处谐振,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槽路被调谐以在所期望的频带中提供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之间所期望的RF隔离量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卡,其中所述第一天线在第一频率处谐振,所述第二天线在第二频率处谐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槽路在对所述第一天线的谐振和对所述第二天线的谐振基本没有影响的频率处谐振,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槽路被调谐以在所期望的频带中提供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之间所期望的RF隔离量级。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卡,其中所述可变电抗包括至少两个极端条件之间的开关,其中在第一极端条件下,从所述第一天线到所述第二天线的耦合电流仅在一个路径中流动,在第二极端条件下,从所述第一天线到所述第二天线的耦合电流在两个路径中流动,并且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通过使用聚合载波进行操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卡,其中所述两个路径中的每个路径处于所述至少一个槽路的不同侧。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卡,还包括:
测量设备,用于检测RF隔离量级方面的变化,该测量设备被配置为:响应于检测到RF隔离量级改变到小于所期望的量级,调整所述可变电抗以将RF隔离量级增加到所期望的RF隔离量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卡,其中所述调整是通过微处理器来实现的,其中该微处理器被配置为使用如下项中的一项:找到所期望的RF隔离量级的算法、表格查找过程或者反复试验。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卡,其中所述测量设备被配置为测量所述第一天线处采用第一频率的信号和所述第二天线处采用所述第一频率的信号,从而将所测量的信号的相位或幅度之间的差值作为所述RF隔离量级进行检测。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槽路被放置于所述接地层的高耦合电流的位置处。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卡,其中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以预定正交度在辐射模式下进行操作,并且所述路径的电长度的变化基本上在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的所有操作频率上保持所述预定正交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卡,其中所述预定正交度是通过使用所述接地层的特征模式来获得的。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卡,其中所述预定正交度是通过如下项中的一项来实现的:
激励所述接地层的不同模式的多个单极天线;或
激励所述接地层的不同模式的单极天线和磁性环形天线;或
激励所述接地层的不同模式的偶极天线和磁性环形天线。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卡,还包括前端模块(FEM)电路,该FEM电路包括功率放大器电路和低噪声放大器电路,其中,所述功率放大器电路被配置为放大信号以供所述天线进行传输,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电路被配置为放大通过所述天线接收的信号。
16.一种操作用户设备(UE)的方法,该UE被配置为包括:
至少一个无线电设备,该至少一个无线电设备包括信号处理电路;
接地层上的N个天线,该N个天线被耦合至所述信号处理电路以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N=1,2,3,…n;以及
所述接地层中包括N-1个槽路的UE组件,用以通过改变来自所述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的耦合电流的路径的电长度来提高所述N个天线之间的RF隔离,其中,所述N-1个槽路中的每个槽路主要与所述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相关联,所述N个天线中的所述一个天线对于所述N-1个槽路中的每个槽路均不同,
所述方法包括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设备经由所述N个天线中的至少一个天线将第一无线电信号发送到至少一个演进型节点B(eNB)和经由所述N个天线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从至少一个eNB接收第二无线电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UE组件还包括多个可变电抗,所述可变电抗包括可变电容、可变电感器、至少一个开关中的一个,每个相应的可变电抗跨越所述N-1个槽路中的单个槽路,每个相应的可变电抗用来调谐所述N-1个槽路中的单个槽路,从而改变与所述N-1个槽路中的单个槽路主要关联的天线的耦合电流的路径的电长度。
18.一种天线卡,包括:
接地层上的N个天线,其中N=1,2,3,…n;和
所述接地层中的N-1个槽路,用以通过具有可变电长度的路径来提高所述N个天线之间的RF隔离,该路径提供来自所述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的耦合电流,其中,所述N-1个槽路中的每个槽路主要与所述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相关联,所述N个天线中的所述一个天线对于所述N-1个槽路中的每个槽路均不同。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天线卡,还包括多个可变电抗,每个相应的可变电抗跨越所述N-1个槽路中的单个槽路,每个相应的可变电抗用来调谐所述N-1个槽路中的单个槽路,从而改变与所述N-1个槽路中的单个槽路主要关联的所述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的耦合电流的路径的电长度。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天线卡,其中所述可变电抗包括可变电容、可变电感器、至少一个开关中的一个,用来改变所述至少一个槽路的电长度。
CN201610091047.2A 2015-03-25 2016-02-18 用于控制和调谐天线隔离以支持载波聚合的天线卡 Pending CN1060255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668,515 US9537210B2 (en) 2015-03-25 2015-03-25 Antenna card for controlling and tuning antenna isolation to support carrier aggregation
US14/668,515 2015-03-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5548A true CN106025548A (zh) 2016-10-12

Family

ID=55310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91047.2A Pending CN106025548A (zh) 2015-03-25 2016-02-18 用于控制和调谐天线隔离以支持载波聚合的天线卡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37210B2 (zh)
EP (1) EP3073570A1 (zh)
CN (1) CN10602554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37210B2 (en) 2015-03-25 2017-01-03 Intel IP Corporation Antenna card for controlling and tuning antenna isolation to support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8206330A (zh) * 2016-12-20 2018-06-26 波音公司 相邻天线干扰减轻
CN109149071A (zh) * 2018-08-20 2019-01-04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天线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9586031A (zh) * 2018-12-28 2019-04-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电子通信设备
CN112118024A (zh) * 2019-12-31 2020-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051313A (ko) 2017-03-06 2023-04-17 스냅 인코포레이티드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안테나 시스템
JP2018170589A (ja) * 2017-03-29 2018-11-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11367957B2 (en) * 2018-06-07 2022-06-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ront-end modules with ground plane slots
CN109066105B (zh) * 2018-08-26 2024-05-17 昆山亿趣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隔离度高的金属边框手机的天线系统
US10734709B2 (en) * 2018-09-28 2020-08-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on-radiator multi-band antenna system
US11289820B2 (en) 2018-12-10 2022-03-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igh-isolation antenna system
CN112997359B (zh) * 2018-12-17 2022-07-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阵列去耦结构及天线阵列
CN112186337B (zh) * 2020-09-14 2021-07-2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模式正交的双频高隔离度手机mimo天线
CN113013621B (zh) * 2021-03-01 2022-08-0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面向5g移动终端的紧凑型高隔离度mimo天线
CN117559135B (zh) * 2024-01-11 2024-04-05 福州福大信捷天线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北斗高精度抗干扰阵列天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93425A1 (en) * 2012-05-04 2013-11-07 Jiang Zhu Antenna Structures Having Slot-Based Parasitic Elements
CN103579778A (zh) * 2012-08-09 2014-02-12 英特尔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天线系统、方法以及移动通信装置
US20140242903A1 (en) * 2013-02-27 2014-08-28 Microsoft Corporation Dual band antenna pair with high isolation
CN104170164A (zh) * 2012-03-13 2014-11-26 微软公司 使用经调谐的接地面槽口的天线隔离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24789B1 (en) * 2002-04-11 2003-09-2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isolation in radio-frequency antennas
WO2007028448A1 (en) * 2005-07-21 2007-03-15 Fractus, S.A. Handheld device with two antennas, and method of enhancing the isolation between the antennas
US20090124215A1 (en) * 2007-09-04 2009-05-14 Sierra Wireless, Inc. Antenna Configurations for Compact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5135098B2 (ja) * 2008-07-18 2013-01-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US8583170B2 (en) * 2009-02-16 2013-11-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band aggregated spectrum receiver employing frequency source reuse
US8552913B2 (en) * 2009-03-17 2013-10-08 Blackberry Limited High isolation multiple port antenna array handhel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9406998B2 (en) * 2010-04-21 2016-08-02 Pulse Finland Oy Distributed multiband antenna and methods
CN102570058B (zh) * 2010-12-31 2014-11-19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复合式多天线系统及其无线通信装置
US8816921B2 (en) * 2011-04-27 2014-08-26 Blackberry Limited Multiple antenna assembly utilizing electro band gap isolation structures
DE102013110795A1 (de) * 2013-09-30 2015-04-02 Intel IP Corporation Antennenmodul und Verfahren zur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
US9537210B2 (en) 2015-03-25 2017-01-03 Intel IP Corporation Antenna card for controlling and tuning antenna isolation to support carrier aggreg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0164A (zh) * 2012-03-13 2014-11-26 微软公司 使用经调谐的接地面槽口的天线隔离
US20130293425A1 (en) * 2012-05-04 2013-11-07 Jiang Zhu Antenna Structures Having Slot-Based Parasitic Elements
CN103579778A (zh) * 2012-08-09 2014-02-12 英特尔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天线系统、方法以及移动通信装置
US20140242903A1 (en) * 2013-02-27 2014-08-28 Microsoft Corporation Dual band antenna pair with high isolation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37210B2 (en) 2015-03-25 2017-01-03 Intel IP Corporation Antenna card for controlling and tuning antenna isolation to support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8206330A (zh) * 2016-12-20 2018-06-26 波音公司 相邻天线干扰减轻
CN109149071A (zh) * 2018-08-20 2019-01-04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天线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9586031A (zh) * 2018-12-28 2019-04-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电子通信设备
CN109586031B (zh) * 2018-12-28 2021-04-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电子通信设备
CN112118024A (zh) * 2019-12-31 2020-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WO2021136525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CN112118024B (zh) * 2019-12-31 2021-10-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73570A1 (en) 2016-09-28
US20160285160A1 (en) 2016-09-29
US9537210B2 (en) 2017-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5548A (zh) 用于控制和调谐天线隔离以支持载波聚合的天线卡
EP3073571B1 (en) Antenna configuration with coupler(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5514624B (zh) 一种移动终端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US10498030B2 (en) Frequency reconfigurable antenna decoupl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6463827B (zh) 一种天线及终端
CN103069648B (zh) 天线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KR102589737B1 (ko) 상호 인덕턴스를 이용한 전력결합기/분배기
CN105934851A (zh) 准八木类型天线
CN104022354B (zh) 窄间距的低sar高隔离的mimo天线
US10312594B2 (en) Wide banded antenna tuning
CN105703794B (zh) 具有本地振荡器的多载波射频收发电路、设备及方法
CN105991146B (zh) 高性能接收机构造及其方法
CN105264990B (zh) 为装置分配资源以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基站
CN105406176A (zh) 一种移动终端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US933138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unable antenna and ground plane for handset applications
CN108258407B (zh) 一种天线及无线通信电子设备
US11909428B2 (en) Tunable filter with harmonic rejection
CN105680175A (zh) 一种紧凑型多频带mimo手机天线
EP2688146B1 (en) Dual-band LTE MIMO antenna
CN204333220U (zh) 手机mimo天线结构
CN109524783A (zh) 减小天线耦合的方法及相关的多天线系统、无线通讯设备
CN104332696B (zh) 手机mimo天线结构
CN107404010A (zh) 一种双频带滤波mimo天线
CN204391264U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数据卡和终端
CN107919528A (zh) 一种利用电磁超材料的mimo天线去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