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21898A - 一种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21898A CN106021898A CN201610320234.3A CN201610320234A CN106021898A CN 106021898 A CN106021898 A CN 106021898A CN 201610320234 A CN201610320234 A CN 201610320234A CN 106021898 A CN106021898 A CN 1060218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valuation
- pollution
- index
- pollution source
- pollu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1
- 238000003911 wate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15
- 238000003895 groundwate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3373 anti-fou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1988 tox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1100000419 toxicity Toxicit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7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9000004927 cl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claims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3673 groundwat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7230 mo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5 arsenic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93 cadm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4 chrom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3 mercur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61 rare earth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910 rare earth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49 chemical water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56 contamin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80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89 div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210 evaluation mode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4 evalu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1267 hazard identification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20 hazardous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95 identification te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440 industrial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86 lea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5 lea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78 waste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18—Water
-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Z—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6Z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lication aspects of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 G06F2219/10—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 e.g. waste reduction, pollution control, compliance with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一种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包括:根据地下水污染源的种类、排放方式、存在时间等,确定污染源特征指标权重和评分;根据包气带特性,确定包气带防污性能指标和包气带脆弱性指标及其评分;结合所述污染源特征指标和包气带防污性能指标和包气带脆弱性指标,确定地下水污染源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对地下水污染源强进行评价。本发明的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污染源特征和包气带特征,较为准确的反映地下水污染物源强,对地下水进行保护,还可以提供科学依据,使得地下水的保护和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环境保护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下水污染成为不容忽视的污染问题,对社会和公众带来了巨大的健康风险,如何科学有效的管理地下水资源成为了尤为重要的问题。
为了能够有效的管理地下水资源,首先需要确定地下水污染源强度及其对地下水污染造成的危害程度,由于地下水污染受到污染源排放、处理措施和各地不同地质结构的影响较大,所以需要对其进行综合考虑,才能科学合理地对地下水污染源强度进行评价。
地下水污染源强的分级评价方法需要根据地下水污染源类型、分布、污染物构成、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影响特点,建立地下水污染源强实际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技术方法,为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地下水污染的控制、经济区域的总体规划和管理等提供科学的依据,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有所不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为地下水污染源强的分类防控和全面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确定污染源特征指标、其权重及其评分;其中,所述污染源特征指标衡量的是污染源输出污染潜力的大小,所述污染源特征指标的权重用于评价所述污染源特征指标对地下水污染“贡献”的相对大小,利用迭置指数法进行污染源危害性评价;
步骤2,确定包气带特征指标及其评分,所述包气带特征指标包括包气带防污性能指标和包气带脆弱性指标,并进行包气带阻控性评价;
步骤3,对于不考虑包气带防污性能的场地,不需进行步骤2,直接将步骤1得到的污染源危害性分级评价结果作为所述地下水污染源强的分级评价结果;对于考虑包气带防污性能的场地,分别进行步骤1的污染源危害性评价和步骤2的包气带脆弱性评价,利用矩阵法结合两个评价结果,作为所述地下水污染源强的分级评价结果。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污染源特征和包气带特征,在污染源危害性评价中的污染因子综合评价指标采用修改的内梅罗指数法,综合考虑了污染物浓度、毒性、迁移性和降解性。在包气带阻控性评价中优先对污染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进行评价,预判场地地下水污染源强评价中是否考虑包气带作用。本发明方法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对地下水污染场地进行分类,使得地下水的保护和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指标体系;
图2为本发明的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是构建地下水污染防控全过程体系中的关键技术,主要适用于分析确定地下水污染源强的评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形成综合考虑场地污染物特征和包气带特征的地下水污染源强评价指标体系,将修正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改进后的DRMK模型分别应用于污染物特征和包气带特征评价中,并借鉴迭置指数法对污染源危害性和包气带阻控性进行分级,最后形成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
1、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指标体系
地下水污染源强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污染源特征和包气带特征两个方面来考虑。污染源特征主要考虑污染源的排放量和排放方式等指标,包气带特征主要考虑包气带防污性能和脆弱性等。具体的地下水污染源强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2、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
基于污染源分类结果,按照潜在污染源和已存在污染源所在的场地有无防渗措施,将实际中的污染场地分为四大类:潜在的有防渗污染源、潜在的无防渗污染源、已存在的无防渗污染源、已存在的有防渗污染源,并以这四大类污染源作为评价的基本对象,构建分级评价体系,具体评价流程见图2。
3、地下水污染源特征研究
3.1、指标权重和评分
污染源特性指标衡量的是污染源输出污染潜力的大小。指标权重是评价因子对地下水污染“贡献”的相对大小,权重越大,说明评价因子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相对越大。根据层次分析法,以Saaty提出的9级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合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从而达到对污染源准确评价的目的。具体地下水污染源指标权重见表2。确定地下水污染源指标权重后,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对各指标进行评分。
污染源的种类、排放方式、存在时间等综合因素决定了污染源的危害性。污染因子综合评价指标(B1r),是综合考虑了污染源不同评价因子对环境的毒性、迁移性、降解性等因素;排放方式主要依据污染源是否经过处理、处理程度如何;影响面积比指影响半径所覆盖的面积占评价区总面积的百分数,工业废渣堆放及农业源的影响面积比采用实际污染面积计算,由于渗坑类、排污河等点状、线状潜在污染源的影响范围在资料收集及实际调查中难易获取,可依据文献调研,设定渗坑类点状潜在污染源的影响半径为200m,河流类线状潜在污染源的影响范围设定为100m。
地下水污染源指标权重和评分具体见表3。
表2 地下水污染源指标权重
表3 地下水污染源指标评分
3.2、污染因子综合评价(B1r)
目前对于地下水污染源的评价大都采用等标污染负荷取均值的方法。该方法对于某一区域地下水中,一种污染物含量较高而其他污染物含量均较低的情况,评价结果不能反映地下水环境的实际污染状况。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是一种兼顾极值或称突出最大值的计权型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法,该方法可以较好的突显极值的作用,将其应用到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源强评价中可以有效填补研究中的空白。
内梅罗指数法应用到地下水污染源强评价时,将考虑不同污染因子对环境的毒性、迁移性、降解性,通过增加权重因素,对同处于一个质量级别的不同污染因子加以区别对待。
传统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计算公式:
式中:ci为第i种污染因子的实际浓度值mg/l;c0i为第i种污染因子的第j类评价标准的标准值mg/l;Piave为n种污染因子的平均值;Pimax为n种污染因子的最大值;P综为第j类标准的内梅罗综合指数。
修正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则考虑了各污染因子在评价中的权重ai,并引入P′加权平均代替Piave。
污染因子权重值ai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各污染因子对地下水危害程度的贡献量是不同的,各污染因子的权重主要考虑污染因子的毒性(T)、迁移性(M)、降解性(D)等。三者的权重经层次分析法计算分别为0.6,0.2和0.2,三者序列值确定见表4。通过计算污染因子属性li(式5),完成污染因子权重值ai计算(式6)。
表4 污染因子序列值的确定
li=0.6Ti+0.2Mi+0.2Di (5)
式中:Ti、Mi、Di分别代表该污染源的第i种特征污染物的毒性、迁移性、降解性的序列数值。
式中:ai为第i种污染因子的权重值,lmax为n种污染因子中最大特征污染物权重评价值。
4、包气带特征研究
4.1、包气带防污性能指标和评分
对于已建的无防渗措施的项目,根据其包气带岩(土)层单层厚度和渗透系数,将包气带防污性能分为“强、中、弱”三等,具体参考指标见表5。
表5 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
4.2、包气带脆弱性指标和评分
DRASTIC方法由美国EPA提出,可用于评价潜水和承压含水层,该方法在美国、加拿大、南非、欧共体各国等西方国家普遍运用。钟佐燊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在DRASTIC基础上提出用DRTA模型评价潜水层的脆弱性,DLCT模型评价承压含水层的脆弱性。本发明主要的评价对象为浅层含水层,结合DRTA模型和第二章包气带防污性能研究结果,使用DRMK模型作为包气带脆弱性评价工具,该模型的权重及评分具体见表6和7。
表6 评价指标权重
表7 DRMK模型各因子的类别及评分
5、分级评价步骤
5.1、污染源危害性评价分级
基于上述对地下水污染源污染因子的计算及各参数的权重和评分,借鉴迭置指数法评价污染源危害性,具体见式(4.22)。将式(4.22)计算结果采用非等间距法取值范围(0-10)分为3个等级,当B<4.0时,为I级;当4.0≤B<7.0时,为II级;当B≥7.0时,为III级。
B=0.22B1r+0.17B2r+0.16B3r+0.1B4r+0.09B5r+0.12B6r+0.14B7r (7)
式中:Bir为各参数评分。
B值越大,地下水污染源危害性越高,评价级别越高。
5.2、包气带阻控性评价分级
包气带综合评价分级将综合考虑包气带防污性能和脆弱性两方面因素。将包气带防污性能评分(V)作为一个因素加入到包气带脆弱性指数(DI)的计算当中,根据表5确定V的评分。包气带脆弱性指数计算时,包气带介质厚度(T)的评分和厚度及包气带介质(R)的类型有关,不同介质相同厚度给同一个分值是不合理的,因此T的评分值除乘以权重外再乘以R的评分值。包气带综合评价指数(DI′)计算见式(8),DI′值的范围为15~150。包气带阻控性评价分为3级,当DI′<70时,为I级;当70≤DI′<120时,为II级;当DI′>120时,为III级。
DI′=V×(1×D+2×R+4×M+5×K1+3×K2) (8)
式中:V、D、R、M、K分别为各因子的评分值。
DI′值越高,包气带防污性能越差,脆弱性越高,级别越高。
5.3、地下水污染源强评价分级
地下水污染源强的评价结果需要综合考虑污染源和包气带特征,本发明利用矩阵法将两者结合,简明、扼要、直观的表述污染源和包气带特征因子对于地下水源强的耦合影响,具体分级结果见表8。级别越高,地下水污染源强越大。
表4-47 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
实施例
场地1: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已存在无防渗污染源且包气带防污性能为“弱”
以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该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为已建的无防渗措施的项目,根据图2对包气带防污性能进行分级。场地包气带主要由砂砾石组成,并且包气带渗透系数为0.006cm/s,根据表5该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为“弱”,因此进行地下水污染源强评价时不考虑包气带作用,只进行地下水污染源危害性评价。
根据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监测结果,选择其中的NH3-N 1810mg/L、Cr 0.222mg/L、Cd0.045mg/L、As 0.0444mg/L和Hg 0.00157mg/L为污染因子综合评价中的主要因子。以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I类水质为标准,确定相关污染物的毒性、迁移性和降解性排列顺序。根据式(5)和式(9)计算得NH3-N、Cr、Cd、As和Hg的ai值分别为0.09、0.16、0.26、0.20和0.29,再根据式(3)和式(4)求得P′加权平均=7.40,Pimax=362和P′综=256。
场地所处地区年均降雨量为480mm,渗滤液排放量3.84×104m3/a。
填埋量为1550000m3,与地面接触面积为100000m2,影响面积比为79.6%。运营时间为十年,现已停用。
由表3可得P′综、排放量、排放位置、排放方式、影响面积比、污染源的防护措施、污染源的严重性的评分分别为10、3、8、10、10、10、5。
根据式(7)计算得污染源危害性B值为7.79,查表8污染源危害性的评价分级结果为III级。根据图2污染源危害性评价分级为地下水污染源强评价分级。所以地下水污染源强评价分级结果为III级。
场地2:某稀土矿开发项目的堆场,潜在的有防渗污染源
以某稀土矿开发工程为研究对象,此开发工程的排土场为地下水主要污染源,排土场将建防渗措施。
根据废石的危险性鉴别试验结果,选择其中的Cu 0.354mg/L、Cr 0.055mg/L、Cd0.0015mg/L、As 0.0024mg/L、Pb 0.227mg/L和Hg 0.0035mg/L为污染因子综合评价中的主要因子。以《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为标准,确定相关污染物的毒性、迁移性和降解性排列顺序。根据式(5)和式(6)计算得Cu、Cr、Cd、As、Pb和Hg的ai值分别为0.15、0.08、0.2、0.15、0.10和0.32,再根据式(3)和式(4)求得P′加权平均=0.026326,Pimax=0.708和P′综=0.5。
排土场面积10000m2,该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00mm,排放量1.4×104m3/a。
该工程总占地面积约340000m2,排土场影响面积比为3%。评价时间定为20a。
由表4可得P′综、排放量、排放位置、排放方式、影响面积比、污染源的防护措施、污染源的严重性的评分分别为2、3、6、10、7.5、5、10。
根据式(7)计算得污染源危害性B值为5.585,污染源危害性的评价分级结果为II级。根据图2污染源危害性评价分级为地下水污染源强评价分级。地下水污染源强评价分级为II级。
场地验证
将三个场地的地下水污染源强评价结果与四个场地地下水监测报告进行对比,具体结果见表9。
表9 场地验证
从表中可知场地1中参与评价的污染物浓度超标,较符合地下水污染源强评价分级结果III级,场地3参与评价的污染物浓度均未超标,较符合场地地下水污染源强评价分级结果II级,因此所构建的评价模型结果可以接受。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各步骤:
步骤1,确定污染源特征指标、其权重及其评分;其中,所述污染源特征指标衡量的是污染源输出污染潜力的大小,所述污染源特征指标的权重用于评价所述污染源特征指标对地下水污染“贡献”的相对大小,利用迭置指数法进行污染源危害性评价;
步骤2,确定包气带特征指标及其评分,所述包气带特征指标包括包气带防污性能指标和包气带脆弱性指标,并进行包气带阻控性评价;
步骤3,对于不考虑包气带防污性能的场地,不需进行步骤2,直接将步骤1得到的污染源危害性分级评价结果作为所述地下水污染源强的分级评价结果;对于考虑包气带防污性能的场地,分别进行步骤1的污染源危害性评价和步骤2的包气带脆弱性评价,利用矩阵法结合两个评价结果,作为所述地下水污染源强的分级评价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述污染源特征指标包括污染因子综合评价B1r、排放量B2r、排放位置B3r、排放方式B4r、影响面积比B5r、防护措施B6r和污染源存在时间B7r。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述污染因子综合评价B1r、排放量B2r、排放位置B3r、排放方式B4r、影响面积比B5r、防护措施B6r和污染源存在时间B7r的权重分别为0.22、0.17、0.16、0.1、0.09、0.12和0.14。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述污染因子综合评价B1r包括污染物浓度、毒性、迁移性和降解性的评价,使用修改的内梅罗指数法对其进行评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述修正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imax为n种污染因子的最大值,P综为第j类标准的内梅罗综合指数,P′加权平均为n种污染因子评价加权平均值,Pi为第i种污染因子评价值,ai为第i种污染因子的权重值,n为污染因子个数;ci为第i种污染因子的实际浓度值;c0i为第i种污染因子的第j类评价标准的标准值;
所述污染因子权重值ai计算方式如下:
li=0.6Ti+0.2Mi+0.2Di (4)
式中,li为第i种特征污染物权重评价值;Ti、Mi、Di分别代表该污染源的第i种特征污染物的毒性、迁移性、降解性的序列数值;
式中,lmax为n种污染因子中最大特征污染物权重评价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其中步骤1中通过查阅资料、相关文献和现场踏勘收集污染源特征各因子数据和地下水污染现状数据,分析确定各污染源特征指标的权重及评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其中步骤2中所述包气带防污性能指标包括包气带岩/土层单层厚度Mb和渗透系数K。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其中步骤2中所述包气带脆弱性指标是在DRASTIC基础上使用DRMK模型作为包气带脆弱性评价工具来进行确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其中步骤2中所述包气带脆弱性指标包括地下水埋深D、净补给量R、非粘性土介质渗透系数K2、粘性土介质厚度M1和粘性土介质渗透系数K1五个指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其中步骤3中所述污染源危害性分级评价结果根据下面方法得到:
基于地下水污染源污染因子的计算及各参数的权重和评分,通过迭置指数法评价污染源危害性,并将
B=0.22B1r+0.17B2r+0.16B3r+0.1B4r+0.09B5r+0.12B6r+0.14B7r;
式中,B为污染源危害性指数,Bir为各参数评分;B值计算结果采用非等间距法取值范围0-10分为3个等级:当B<4.0时,为I级;当4.0≤B<7.0时,为II级;当B≥7.0时,为III级;
步骤3中所述包气带阻控性分级评价结果根据下面方法得到:
包气带阻控性指数DI′计算公式如下:
DI′=V×(1×D+2×R+4×M+5×K1+3×K2);
式中,V、D、R、M、K分别为各因子的评分值;DI′值的范围为15~150,包气带综合评价分为3级,当DI′<70时,为I级;当70≤DI′<120时,为II级;当DI′>120时,为III级;
步骤3中所述利用矩阵法结合两个评价结果,作为所述地下水污染源强的分级评价结果的步骤包括:
根据如上方法计算得到的所述污染源危害性分级评价结果和包气带阻控性分级评价结果,在下表中查找对应的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结果。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320234.3A CN106021898A (zh) | 2016-05-13 | 2016-05-13 | 一种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 |
US15/487,346 US10379098B2 (en) | 2016-05-13 | 2017-04-13 | Rating evaluation method for groundwater pollution source intensity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320234.3A CN106021898A (zh) | 2016-05-13 | 2016-05-13 | 一种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21898A true CN106021898A (zh) | 2016-10-12 |
Family
ID=57097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320234.3A Pending CN106021898A (zh) | 2016-05-13 | 2016-05-13 | 一种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379098B2 (zh) |
CN (1) | CN106021898A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96204A (zh) * | 2017-04-24 | 2017-06-27 |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 一种判断地下水污染监测井有效性的方法 |
CN107761693A (zh) * | 2017-09-27 | 2018-03-06 |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水污染迁移评估方法 |
CN108229821A (zh) * | 2018-01-02 | 2018-06-29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矿区生态环境的评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系统 |
CN110907602A (zh) * | 2019-11-26 | 2020-03-24 | 河南叁点壹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针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在线污染源识别监测装置及方法 |
CN111505241A (zh) * | 2020-04-26 | 2020-08-07 | 深圳市宇驰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周边土壤污染等级评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N111612360A (zh) * | 2020-05-26 | 2020-09-01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一种地下水潜在污染风险源识别方法 |
CN112434920A (zh) * | 2020-11-12 | 2021-03-02 |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在产企业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方法及设备 |
CN112434977A (zh) * | 2020-12-15 | 2021-03-02 | 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 | 智能分选设备除杂效果评测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CN112557612A (zh) * | 2020-11-20 | 2021-03-26 | 中南大学 | 利用水系沉积物解析金属矿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源及污染边界的方法 |
CN114841491A (zh) * | 2022-02-21 | 2022-08-02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铁路隧道地下水疏排对隧顶植被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
CN115420880A (zh) * | 2022-09-17 | 2022-12-02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重金属浸出毒性的风险评估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25907B (zh) * | 2017-10-16 | 2019-12-31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地下水污染监测网多目标优化方法 |
CN108320261A (zh) * | 2018-01-18 | 2018-07-24 | 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一种城市河道断面动态水质目标确定方法 |
CN108399494A (zh) * | 2018-02-02 | 2018-08-14 | 北京中科乾和环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合流制区域污染负荷消减截流倍数确定方法 |
CN108665004B (zh) * | 2018-05-15 | 2020-09-08 | 安徽理工大学 | 基于主成分分析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的水质评价方法 |
CN109389285B (zh) * | 2018-08-31 | 2022-04-01 | 浙江理工大学 | 基于区域毒性压力指数的产品化学品足迹核算方法 |
CN109345074B (zh) * | 2018-09-03 | 2022-05-20 |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 一种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公众接受性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的方法 |
CN109460886A (zh) * | 2018-09-11 | 2019-03-12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一种输水工程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分析方法 |
CN109326332B (zh) * | 2018-10-30 | 2021-07-02 |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 潮汐水网区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
CN109377064B (zh) * | 2018-10-31 | 2021-09-07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基于综合评价信息的城市多水库水源水量分配方法 |
CN109685395B (zh) * | 2019-01-30 | 2023-05-23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泄洪雾化环境影响综合分析方法及系统 |
CN109886609B (zh) * | 2019-04-02 | 2022-03-01 | 宜昌竟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评价方法 |
CN110413666A (zh) * | 2019-05-31 | 2019-11-05 |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 一种耕地质量多源异构数据整合方法 |
CN110427573A (zh) * | 2019-08-01 | 2019-11-08 | 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未知污染源区域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727447B (zh) * | 2019-08-14 | 2022-03-01 | 柯灵爱尔(北京)环境技术中心 | 一种选择污染物治理措施的方法 |
CN110599002B (zh) * | 2019-08-22 | 2021-04-30 |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 一种基于水动力子系统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估方法及装置 |
CN110610302B (zh) * | 2019-08-22 | 2021-04-30 |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 一种基于固体物源子系统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估方法及装置 |
CN111046521B (zh) * | 2019-11-07 | 2023-07-18 |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污染场地调查迁移趋势评估方法 |
CN111008920B (zh) * | 2019-11-07 | 2023-05-16 |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地下水位波动效应的污染场地调查方法 |
CN110969346B (zh) * | 2019-11-22 | 2023-05-16 |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 基于指标筛选的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治理需求评价方法 |
CN111177639A (zh) * | 2019-12-11 | 2020-05-19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模糊分析的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方法 |
CN111310323B (zh) * | 2020-02-10 | 2023-09-12 | 上海海事大学 | 一种基于matlab软件的深海管道综合风险指标评价方法 |
CN111476450A (zh) * | 2020-02-13 | 2020-07-31 |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一种水资源指数数据处理方法 |
CN111369106A (zh) * | 2020-02-17 | 2020-07-03 | 北京师范大学 | 一种适用于湖泊底栖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方法 |
CN111461484A (zh) * | 2020-02-29 | 2020-07-28 | 西安理工大学 | 一种降雨及径流水质综合评价方法 |
CN111382940A (zh) * | 2020-03-09 | 2020-07-07 |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 面源污染风险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428183B (zh) * | 2020-04-08 | 2021-01-01 |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一种分段管理跨区域河流水环境污染分担的测算方法 |
CN111582686A (zh) * | 2020-04-27 | 2020-08-25 |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 一种海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 |
CN113626749B (zh) * | 2020-05-06 | 2025-07-1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输油管道泄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级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3657698A (zh) * | 2020-05-12 | 2021-11-16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基于多元统计和受体模型的流域分区污染源识别方法 |
CN111680887B (zh) * | 2020-05-19 | 2022-08-05 |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黄土工程湿陷水敏度指标评价方法 |
CN111754633B (zh) * | 2020-06-09 | 2024-09-27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含汞天然气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面积的计算方法 |
CN112116190A (zh) * | 2020-06-12 | 2020-12-22 |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价的改进方法 |
CN113822503A (zh) * | 2020-06-18 | 2021-12-2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储气库地下设施安全评价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1783036B (zh) * | 2020-06-29 | 2023-07-28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一种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数确定方法及系统 |
CN111882176B (zh) * | 2020-07-08 | 2024-05-14 |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 一种大气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估方法及系统 |
CN111815192B (zh) * | 2020-07-17 | 2023-06-30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一种生态脆弱区域多源固废安全处置体系建立方法 |
CN111815063B (zh) * | 2020-07-17 | 2023-01-03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一种井工煤矿开采环境风险预测分级方法 |
CN112001610B (zh) * | 2020-08-12 | 2024-04-26 | 裴晓菲 | 农业面源污染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2132463B (zh) * | 2020-09-23 | 2024-07-19 | 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污水排放方案的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163346B (zh) * | 2020-10-21 | 2021-09-07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一种基于透水-不透水格局的面源污染迁移能力估算方法 |
CN112232689A (zh) * | 2020-10-27 | 2021-01-15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 一种茶叶连片种植区的生态地质脆弱性评价方法 |
CN112412443B (zh) * | 2020-11-12 | 2023-09-26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特超低渗透油藏聚合物微球适应性定量评价方法 |
CN113269382B (zh) * | 2020-12-29 | 2022-09-20 |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 一种基于卫星遥感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评估方法 |
CN112749886A (zh) * | 2020-12-31 | 2021-05-04 | 闽南师范大学 | 一种地下水污染评估方法 |
CN112766664B (zh) * | 2020-12-31 | 2023-05-23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基于gis平台的城市面源污染风险识别方法及装置 |
CN112903709B (zh) * | 2021-01-22 | 2021-12-07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面向构筑成形的基材表面清洁度评价方法 |
CN113298766B (zh) * | 2021-05-19 | 2022-06-07 |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金属腐蚀损伤定量评价方法 |
CN113535678B (zh) * | 2021-07-08 | 2023-08-11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一种地表水环境优先污染物清单的构建方法 |
CN113435138A (zh) * | 2021-07-13 | 2021-09-24 | 清华大学 | 基于包气带-含水层耦合的地下水环境模拟方法和装置 |
CN113506042A (zh) * | 2021-08-06 | 2021-10-15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 一种三角洲地区淡水湿地恢复适宜性等级划分的方法 |
CN113836473A (zh) * | 2021-08-06 | 2021-12-24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湖泊富营养化定量分析方法及存储介质 |
CN113962534B (zh) * | 2021-10-09 | 2023-01-24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修复后污染场地再开发安全利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CN114139855A (zh) * | 2021-10-21 | 2022-03-04 |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指标权重优化的河流水生态质量评价方法 |
CN114038511B (zh) * | 2021-10-26 | 2024-10-29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沥青VOCs优控污染物筛选方法及其应用 |
CN114169794B (zh) * | 2021-12-16 | 2023-04-07 | 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 | 污染可能性的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4202257A (zh) * | 2022-02-18 | 2022-03-18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自然灾害综合减灾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
CN114965928B (zh) * | 2022-06-06 | 2023-09-05 | 南京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地下水污染智能无线监测方法及系统 |
CN115081895A (zh) * | 2022-06-28 | 2022-09-20 | 北京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污染源的分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5578232B (zh) * | 2022-11-11 | 2023-04-07 | 北京华科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水质分析的水污染治理方法及系统 |
CN116399762B (zh) * | 2022-11-25 | 2023-09-05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基于help程序与柱实验计算污染源补给地下水通量的方法 |
CN115655981B (zh) * | 2022-12-14 | 2023-03-24 | 成都理工大学 | 潜水流潜水湖水流水力交替下污染物迁移测试系统及方法 |
CN115759883B (zh) * | 2023-01-05 | 2023-07-18 | 武汉大学 | 基于网络群组特征的生态管理分区方法 |
CN116564431B (zh) * | 2023-06-02 | 2024-01-09 | 江苏捷利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的污染源在线分析系统及方法 |
CN116882841A (zh) * | 2023-07-31 | 2023-10-13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环境污染综合评估系统 |
CN116664020A (zh) * | 2023-07-31 | 2023-08-29 |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炎热海潮环境中潮差区和浪溅区混凝土抗氯性评价方法 |
CN117911223B (zh) * | 2024-01-24 | 2024-07-19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 一种场地土壤污染源强度评估方法及系统 |
CN118134120B (zh) * | 2024-05-08 | 2024-07-12 | 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 一种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空时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及系统 |
CN119272994A (zh) * | 2024-09-26 | 2025-01-07 | 常州大学 | 一种基于能源草收储运的评价方法 |
CN119269477B (zh) * | 2024-10-18 | 2025-07-01 | 中检易兴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水环境典型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和系统 |
CN119291144A (zh) * | 2024-10-18 | 2025-01-10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一种河流水环境污染物实时监测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84095A (zh) * | 2015-09-24 | 2015-12-23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一种地下水污染源强评价方法 |
CN105427013A (zh) * | 2015-10-27 | 2016-03-23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一种地下水污染源强评价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567121B2 (en) * | 2008-08-01 | 2013-10-29 | CAFOweb, LLC | Nutrient application forecasting system (NAFS) in particular for AFO/CAFO liquid manure applications |
-
2016
- 2016-05-13 CN CN201610320234.3A patent/CN106021898A/zh active Pending
-
2017
- 2017-04-13 US US15/487,346 patent/US1037909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84095A (zh) * | 2015-09-24 | 2015-12-23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一种地下水污染源强评价方法 |
CN105427013A (zh) * | 2015-10-27 | 2016-03-23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一种地下水污染源强评价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李娟 等: ""典型场地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研究"", 《环境工程学报》 * |
王健 等: ""太原市盆地区浅水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 |
钟佐燊: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方法探讨"", 《地学前缘》 * |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96204B (zh) * | 2017-04-24 | 2019-07-30 |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 一种判断地下水污染监测井有效性的方法 |
CN106896204A (zh) * | 2017-04-24 | 2017-06-27 |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 一种判断地下水污染监测井有效性的方法 |
CN107761693A (zh) * | 2017-09-27 | 2018-03-06 |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水污染迁移评估方法 |
CN107761693B (zh) * | 2017-09-27 | 2019-08-09 |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水污染迁移评估方法 |
CN108229821A (zh) * | 2018-01-02 | 2018-06-29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矿区生态环境的评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系统 |
CN110907602A (zh) * | 2019-11-26 | 2020-03-24 | 河南叁点壹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针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在线污染源识别监测装置及方法 |
CN111505241A (zh) * | 2020-04-26 | 2020-08-07 | 深圳市宇驰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周边土壤污染等级评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N111612360B (zh) * | 2020-05-26 | 2024-04-16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一种地下水潜在污染风险源识别方法 |
CN111612360A (zh) * | 2020-05-26 | 2020-09-01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一种地下水潜在污染风险源识别方法 |
CN112434920A (zh) * | 2020-11-12 | 2021-03-02 |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在产企业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方法及设备 |
CN112557612A (zh) * | 2020-11-20 | 2021-03-26 | 中南大学 | 利用水系沉积物解析金属矿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源及污染边界的方法 |
CN112557612B (zh) * | 2020-11-20 | 2022-06-03 | 中南大学 | 利用水系沉积物解析金属矿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源及污染边界的方法 |
CN112434977A (zh) * | 2020-12-15 | 2021-03-02 | 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 | 智能分选设备除杂效果评测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CN114841491A (zh) * | 2022-02-21 | 2022-08-02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铁路隧道地下水疏排对隧顶植被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
CN114841491B (zh) * | 2022-02-21 | 2024-04-30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铁路隧道地下水疏排对隧顶植被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
CN115420880A (zh) * | 2022-09-17 | 2022-12-02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重金属浸出毒性的风险评估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328878A1 (en) | 2017-11-16 |
US10379098B2 (en) | 2019-08-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21898A (zh) | 一种地下水污染源强分级评价方法 | |
Albuquerque et al. |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ssociated with road transport projects: current status, benchmarking, and assessment tools | |
US20240232909A9 (en) | Method of monitoring, evaluating and early-warning soil and groundwater pollution in industrial park | |
Wang et al. |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risk using hazard quantification, a modified DRASTIC model and groundwater value, Beijing Plain, China | |
Rahmat et al. | Landfill site selection using GIS and AHP: a case study: Behbahan, Iran | |
CN105427013A (zh) | 一种地下水污染源强评价方法 | |
CN105184095A (zh) | 一种地下水污染源强评价方法 | |
Li et al. | Toxic metals in topsoil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 from Xiandao District, middle China: distribution, relationship with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 |
Taghavi et al. | Comparison of DRASTIC and DRASTICL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s of the Burdekin Basin, Queensland, Australia | |
CN115841248B (zh) | 一种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土壤风险评估方法 | |
CN115907481A (zh) | 一种固化/稳定化重金属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方法 | |
CN105260514A (zh) | 地下水污染源强定量评价方法 | |
CN112434920A (zh) | 在产企业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方法及设备 | |
Christianson et al. | Curve number estimation accuracy on disturbed and undisturbed soils | |
Rykała et al. | Risk assessment for groundwater in the region of municipal landfill systems in Tychy-Urbanowice (Southern Poland) | |
Abad et al. |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and sensitivity to Pollution in Aquifers Zanjan Plain, Iran | |
Nagar et al. | Hydro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sanitary landfill project at Jammu City, India | |
Oluremi et al. | Assessment of cassava wastewater on the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of lateritic soil | |
Asghari Moghaddam et al. |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Kordkandi-Duzduzan Plain groundwater using calibrated DRASTIC model | |
Mohan et al. | Contamination of Groundwater Assessment in Hard Rock Aquifer by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Drastic Model) in the Thirumanimuthar Sub-basin, South India | |
Yadav et al. | Risk assessment due to municipal solid waste dumpsites and geo-environmental measures for closure | |
Xi et al. |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technology for typical groundwater-contaminated sites and application cases | |
CN114662821A (zh) | 油库加油站场地的环境污染评估方法及装置 | |
Abbasnejad et al. | Pollution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in Sirjan Plain using DRASTIC and GIS | |
Seeboonruang |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based impact assessment for illegal dumping in borrow pits in Chachoengsao Province, Thailan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