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19212A - 一种用于多通道间非理想因素的校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多通道间非理想因素的校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19212A
CN106019212A CN201610321695.2A CN201610321695A CN106019212A CN 106019212 A CN106019212 A CN 106019212A CN 201610321695 A CN201610321695 A CN 201610321695A CN 106019212 A CN106019212 A CN 1060192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rection
passage
channel
frequency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216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19212B (zh
Inventor
王立
樊荣
胡泽鹏
洪志烜
韩田田
刘洋
刘江波
万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ETC 10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ETC 10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ETC 10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61032169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192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19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9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19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92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3/00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 G01S3/02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using radio waves
    • G01S3/04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电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多通道间非理想因素的校正方法。本发明主要通过校正源产生的信号经不同接收通道输出的数据进行处理,进而确定通道间数据的相对时延、以及幅度和相位调制特性、从达到消除通道间的非理想特性的目的,有效降低了通道间的非理性影响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多通道间非理想因素的校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电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多通道间非理想因素的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在阵列信号处理中,时常要根据多个通道获取的数据样本完成指定任务,而完成任务的前提条件则是通道间的非理想因素必须要控制在一定误差范围内。造成非理想因素的环节包括天线、收发组件、射频连接线、射频前端、AD器件、各通道处理时延、以及有效字长效应等。若在具体工程实现时不消除上述非理想因素,则直接决定了功能实现时的性能,很可能会导致后续功能无法实现。因此,消除通道间的非理想因素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道间的非理想因素对接收数据造成的影响最终表现为数据采样时刻未对齐、各接收通道数据的幅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制,通道间的数据附加了各不相同的相移。常规的多通道非理想因素校正技术,一直是国内外工程技术人员关注的热点技术,现已提出了诸多成熟的多通道校正方法。具体上讲,早期对多通道非理想因素的校正是通过对多通道系统输出数据直接离散测量、内插、和存储实现非理想因素校正。但该技术在一些应用场合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一维阵列测向中,当测角精度要求较高时,天线阵列流形内插的准确度得不到保证,当进行二维阵列测向时,需测量的方位、俯仰数急剧增加,而阵列流形还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需要不断更新和修正。在这技术之后,通过对多通道误差进行建模,将多通道校正问题转化为参数估计问题,通过设置辅助信源对多通道误差参数进行离线估计,利用一组已知方位的校正信源推算通道间的幅度误差和相位误差、阵元间的互耦误差、以及阵元位置误差,该类技术可获得较好的校正性能。但该类方法属于参数估计类型的校正技术,需要多维搜索,运算复杂度高而且非常耗时。再后来,借助最优化理论开发了非线性多维寻优的最优化算法,将遗传算法、模拟退火以及粒子群优化技术、非线性迭代加权最小二乘法等优化方法应用到多通道校正中。目前关于通道校正技术方法的期刊文章和公开的专利技术很多,具有代表性校正方法在王永良、陈辉、彭应宁、万群编著的《空间谱估计理论与算法》一书中做了深入而全面的总结。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现有的多通道阵列校正技术适合于多通道接入同一个处理器的硬件处理架构中。现有的多通道处理设备是将各接收通道接入到同一个处理板卡上,在一个板卡内用多路AD器件采集信号,这样各AD器件的采样同步问题可得到较好的保证,若通道间的一致性设计的足够好,则系统的非理想因素只需重点考虑通道间的幅度和相位误差校正。实际工程应用中除了通道的幅相一致性影响外,还需分析出通道间数据在时间轴上的相对时延,因此,传统通道间的非理想因素校正就包含了“时间-幅度-相位”三个维度的非理想因素校正问题。若每个接收通道独立接入一个数据采集处理通道,处理板卡间的所有数据传输采用总线互联,这时除了具有传统的通道间“时间-幅度-相位”不一致外,更严重的是处理板卡间采用总线带来的消息传输时延不确定性问题,传统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信息需考虑如何通过软件同步变得十分重要。多通道间的非理想因素校正问题实质上是总线传输时延不确定条件下的通道间“时间-幅度-相位”等非理想因素的校正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通道间的非理想因素校正方案的缺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通道间非理想因素校正方法,通过校正源产生的信号经不同接收通道输出的数据进行处理,进而确定通道间数据的相对时延、以及幅度和相位调制特性、从达到消除通道间的非理想特性的目的,有效降低了通道间的非理性影响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多通道间非理想因素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生成校正频点集合;
b.将多个通道与校正源相连,在步骤a中的校正频点集合中选择一个校正频点作为校正源的工作频率启动校正源;
c.多个通道根据步骤b中所述校正频点采集校正频点数据;
d.根据步骤c中采集的校正频点数据,生成步骤b中所述校正频点的各通道间幅度校正因子和相位校正因子,并生成该校正频点的幅度相位校正因子表;
e.重复步骤b-d,直至生成步骤a中所述校正频点集合中每一个校正频点的幅度相位校正因子表。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的具体方法为:
设置校正频率范围,将校正频率最低端标记为fL、校正频点最高端标记为fH;在校正频率范围内,以fL为起点,按照频率间隔σ依次增加,直到不超出fH的所有频点构成校正频点集合,将其从小到大依次记为Ω={fL,fL+σ,fL+2σ,…,fL+Nσ,fH}。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c的具体方法为:
将各通道的计数器在校正源启动前清零,并通过同源时钟使各通道的计数器同步;在校正源启动后,校正源根据其工作频率产生信号,在持续时间t1后自动停止,各通道在t1+t2时刻后开始连续采样N点数据;所述t2为控制单元到各通道的传输延时,采样点数N的特征为:N>P×fs,其中,P为校正信号周期、fs为系统采样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d的具体方法包括:
假设步骤c中各通道采集的数据为:第1号通道采集的数据为s1(n),第2号通道采集的数据为s2(n),以此类推,第M号通道采集的数据为sM(n),其中n=1,2,…,N;
选择一个通道作为基准通道,并分别获取其它通道与基准通道之间的相对时延,假设选择第1号通道作为基准通道,则其它通道与第1号通道之间的相对时延分别为:Offset21,Offset31,…,OffsetM1;将Offset21,Offset31,…,OffsetM1取绝对值后的最大值标记为OffsetMAx;则,各通道在计数器计数到t2时刻时开始连续采样N+2×OffsetMAx点数据;
将各通道采样的数据对齐,具体方法为:将第1号通道采集的数据中的第1+OffsetMAx位置上的数据到N+OffsetMAx位置上的数据按列存入缓存单元中、构成基准通道的对齐数据,记为p1(n);将第2号通道对应的采集板卡上采集的数据中的第1+Offset21+OffsetMAx位置上的数据到N+Offset21+OffsetMAx位置上的数据按列存入缓存单元中、构成第2号通道的对齐数据,记为p2(n);依次类推,将第M号通道对应的采集板卡上采集的数据中的第1+OffsetM1+OffsetMAx位置上的数据到N+OffsetM1+OffsetMAx位置上的数据按列存入缓存单元中、构成第M号通道的对齐数据,记为pM(n);
生成校正频点各通道间幅度校正因子,具体方法为:
将p1(n)中各样本数据的平方和再开方后的结果作为基准通道的校正前幅度,并记为k0;将p2(n)中各样本数据的平方和再开方后的结果作为第2号通道校正前幅度,并记为k1;依次类推,将pM(n)中各样本数据的平方和再开方后的结果作为第M号通道校正前幅度,并记为kM-1
基准通道校正前幅度k0与其自身的比值作为基准通道在当前频点上的幅度校正因子,为1;将第2号通道校正前幅度k1与基准通道校正前幅度k0得到的比值作为第2号通道与基准通道在当前频点上的幅度校正因子,记为α21;将第3号通道校正前幅度k2与基准通道校正前幅度k0得到的比值作为第3号通道与基准通道在当前频点上的幅度校正因子,记为α31;依次类推,将第M号通道校正前幅度kM与基准通道校正前幅度k0得到的比值作为第M号通道与基准通道在当前频点上的幅度校正因子,记为αM1
生成校正频点各通道间相位校正因子,具体方法为:
计算p1(n)中各样本数据的相位,将各点相位值求平均后得到的结果作为基准通道的校正前相位,并记为g0;计算p2(n)中各样本数据的相位,将各点相位值求平均后得到的结果作为第2号通道校正前相位,并记为g1;依次类推,计算pM(n)中各样本数据的相位,将各点相位值求平均后得到的结果作为第M号通道校正前相位,并记为gM-1
将基准通道校正前相位g0与其自身的差作为基准通道在当前频点上的相位校正因子,显然为0。将第2号通道道校正前相位g1与基准通道道校正前相位g0的差作为第2号通道与基准通道在当前频点上的相位校正因子,记为β21;将第3号通道道校正前相位g2与基准通道道校正前相位g0的差作为第3号通道与基准通道在当前频点上的相位校正因子,记为β31;依次类推,将第M号通道道校正前相位gM与基准通道道校正前相位g0的差作为第M号通道与基准通道在当前频点上的相位校正因子,记为βM1
构建当前校正频点的幅度相位校正因子表的具体方法为:
根据当前校正频点值、当前频点幅度校正因子、当前频点相位校正因子按照如下方式构造当前频点的校正表:
{f0,1,α21,…,αM1;0,β21,…,βM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校正源产生的信号经不同接收通道输出的数据进行处理,进而确定通道间数据的相对时延、以及幅度和相位调制特性、从达到消除通道间的非理想特性的目的,有效降低了通道间的非理性影响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校正频点为1MHz时校正效果图;
图3是实施例1中校正频点为2MHz时校正效果图;
图4是实施例1中校正频点为3MHz时校正效果图;
图5是实施例1中校正频点为4MHz时校正效果图;
图6是实施例1中校正频点为5MHz时校正效果图;
图2-图6中,(a)是2号~8号通道校正前后相对于基准通道的幅度误差,(b)是2号~8号通道校正前后相对于基准通道的相位误差,实线为校正前,虚线为校正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附图1中的多通道校正系统框图为例,验证演示了本发明方法的实际校正效果。设多通道数量M=8;假设每个接收机校正源信号采用单音信号、所采用的协议在总线上传输的最大时延设1ms、校正频率范围为1MHz~5MHz;设系统采样率为15MHz;通道间接收机体制采用信道化接收机,子信道带宽为1MHz;校正源信号在信噪比为20dB条件下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中各通道相对于基准通道幅度误差在2dB范围内,对应的各通道的相位误差相对于基准通道的相位误差在30°范围内。设第2~8号通道相对于基准通道的相对时延依次为{56,-80,-62,32,30,98,86}。
其具体步骤如下:
A、系统参数初始化设置:
A1.确定通道校正频率范围和校正频点集:根据任务性能需求,确定校正频率集范围为1MHz~5MHz,并分别记校正频率最低端为fL=1MHz、校正频点最高端为fH=5MHz。考虑到采用信道化接收体制且子信道带宽为1MHz,校正频率间隔设为σ=1MHz、在校正频率范围内以1MHz~5MHz频率范围内间隔1MHz依次增加,直到不超出fH=5MHz的所有频点构成校正频点集合,将其从小到大依次记为Ω={1MHz,2MHz,3MHz,4MHz,5MHz};
A2.确定校正数据采样点数N:采样点数一般要求不少于校正信号的一个信号周期所对应的点数即可,不妨选取N=512;
A3.设置校正源信号持续时间t1、计数器复位、设置通道编号:校正源信号最短持续时间考虑到总线的最大传输时延为1毫秒,根据不同的总线协议决定不同的最大传输时延,不妨设t1=50毫秒;同时,计数器复位为0;此外,如附图所示,从天线阵列从上到下依次将各天线对应的通道编为1~8号通道;
B.控制模块控制各板卡中的同步计数器同时启动,在同源时钟驱动下在每个时钟周期内同步计数累加,依次记为1,2,3,…;
C.连接校正源与各接收通道:控制单元向开关交换矩阵发送连接校正源与各接收通道消息,使天线与各接收通道的连接断开,同时使校正源接入到各个接收通道;
D.启动校正源:
D1.设置校正源信号频率:控制单元根据步骤A1中的校正频点集合Ω={1MHz,2MHz,3MHz,4MHz,5MHz},选取其中任意一个元素作为校正源的工作频率,不妨选集合中的第1个元素作为校正源工作频率;
D2.启动校正源:控制单元发送校正源启动消息,校正源按指定频率产生信号,在持续50毫秒后自动停止;
E.各通道采集数据:主控单元向各通道数据采集板卡发送数据采集消息。消息中包含数据采集时刻标识为10毫秒,各通道采集板卡在计数器计数到10毫秒时刻时开始连续采样512点数据;
F.提取通道间相对时延:
F1.通道采样数据收集:通道校正处理模块根据不同的采集板卡的数据依次按列存入缓存单元,第1个采集板卡采集(对应第1个接收通道)的数据记为s1(n)
s1(n)={s1(1),s1(2),…,s1(512)}T
第2个采集板卡采集(对应第2个接收通道)的数据记为s2(n)
s2(n)={s2(1),s2(2),…,s2(512)}T
……
依次类推,第M个板卡采集(对应第M个接收通道)的数据记为sM(n)
sM(n)={sM(1),sM(2),…,sM(512)}T
F2.选取参考通道:将编号为1号的接收通道作基准通道,编号为2~8号的通道作为参考通道;
F3.提取通道间相对时延:
F31.提取第1号接收通道相对第1号通道的相对时延:由于第1号通道为基准通道,与其自身的相对时延为0;
F32.提取第2号接收通道与基准通道的相对时延:将步骤F1中构造的第2号通道的数据s2(n)(其中n=1,2,…,512)与第1通道构造的数据s1(n)(其中n=1,2,…,512)共轭相乘,并将相乘的结果取模后再相加的结果记为V_0,并给该结果编号为0;将步骤F1中构造的第2号通道的数据s2(n)(其中n=1,2,…,512)循环右移一个样本点再与第1号通道构造的数据s1(n)(其中n=1,2,…,512)共轭相乘,并将相乘的结果取模后再相加的结果记为V_1,并给该结果编号为1;依次类推,将步骤F1中构造的第2号通道的数据s2(n)(其中n=1,2,…,512)循环右移256个样本点后再与第1号通道构造的数据s1(n)(其中n=1,2,…,512)共轭相乘,并将相乘的结果取模后再相加的结果记为V_256,并给该结果编号为256;
类似地,将步骤F1中构造的第2号通道的数据s2(n)(其中n=1,2,…,512)循环左移一个样本点再与第1号通道构造的数据s1(n)(其中n=1,2,…,512)共轭相乘,并将相乘的结果取模后再相加的结果记为V-1,并给该结果编号为-1;依次类推,将步骤F1中构造的第2号通道的数据s2(n)(其中n=1,2,…,N)循环左移256个样本点后再与第1号通道构造的数据s1(n)(其中n=1,2,…,512)共轭相乘,并将相乘的结果取模后再相加的结果记为V-256,并给该结果编号为-256;
将上述所有512点不同循环移位后的计算结果最小值所对应编号为-48,将其作为第2号通道与基准通道的相对时延,编号为负数,这表明相对基准通道数据滞后48个时钟周期;为接下来方便描述,将其记为Offset21=56;
F33.提取其它接收通道与基准通道的相对时延:采用与步骤F32相同的方法,依次计算第3号通道与基准通道的相对时延、第4号通道与基准通道的相对时延、直到第M号通道与基准通道的相对时延,分别将其记为Offset31=-80,Offset41=-62,Offset51=32,Offset61=30,Offset71=98,Offset81=86并存储下来;
G.校正频率集中指定元素(校正频率)的幅度相位因子确定
G1.启动校正源:选择校正频点集合{1MHz,2MHz,3MHz,4MHz,5MHz}中指定的元素作为校正频点(首次运行步骤G1则选择1MHz作为校正频点、否则按照指定元素作为校正频点),按照步骤D启动校正源;在进入步骤D启动校正源前将各通道的计数器清零后重新计数;
G2.各通道采集校正频点数据:主控单元向各通道数据采集板卡发送数据采集消息。消息中包含了数据采集时刻标识为10毫秒。根据步骤F33可知最大偏移时延为98,即OffsetMAx98,则各通道采集板卡在计数器计数到10毫秒时刻时开始连续采样512+2×OffsetMAx=708点数据;
G3.通道时间采样数据对齐:将基准通道对应的采集板卡上采集的数据中的第1+OffsetMAx位置上的数据到512+OffsetMAx位置上的数据按列存入缓存单元中、构成基准通道的对齐数据,记为p1(n)
p1(n)={p1(1),p2(2),…,p1(512)}
将第2号通道对应的采集板卡上采集的数据中的第1+Offset21+OffsetMAx位置上的数据到N+Offset21+OffsetMAx位置上的数据按列存入缓存单元中、构成第2号通道的对齐数据,记为p2(n)
p2(n)={p2(1),p2(2),…,p2(512)}
依次类推,将第8号通道对应的采集板卡上采集的数据中的第1+Offset81+OffsetMAx位置上的数据到512+Offset81+OffsetMAx位置上的数据按列存入缓存单元中、构成第8号通道的对齐数据,记为p8(n)
p8(n)={p8(1),p8(2),…,p8(512)}
G4.生成校正频点通道间幅度校正因子:
G41.计算各通道对齐数据幅度:将p1(n)中各样本数据的平方和再开方后的结果作为基准通道的校正前幅度,并记为k0;将p2(n)中各样本数据的平方和再开方后的结果作为第2号通道校正前幅度,并记为k1;依次类推,将第8号通道中各样本数据的平方和再开方后的结果作为第8号通道校正前幅度,并记为k7
G42.生成通道间幅度校正因子:将基准通道校正前幅度k0与其自身的比值作为基准通道在当前频点上的幅度校正因子,显然为1。将第2号通道校正前幅度k1与基准通道校正前幅度k0得到的比值作为第2号通道与基准通道在当前频点上的幅度校正因子α21=0.7571;将第3号通道校正前幅度k2与基准通道校正前幅度k0得到的比值作为第3号通道与基准通道在当前频点上的幅度校正因子α31=0.8826;依次类推,α41=0.6950,α51=0.6129,α61=0.9856,α71=0.9482,α81=0.9790;
G5.生成校正频点通道间相位校正因子:
G51.计算各通道对齐数据相位:计算p1(n)中各样本数据的相位,将各点相位值求平均后得到的结果作为基准通道的校正前相位,并记为g0;计算p2(n)中各样本数据的相位,将各点相位值求平均后得到的结果作为第2号通道校正前相位,并记为g1;依次类推,计算p8(n)中各样本数据的相位,将各点相位值求平均后得到的结果作为第8号通道校正前相位,并记为g7
G52.生成通道间相位校正因子:将基准通道校正前相位g0与其自身的差作为基准通道在当前频点上的相位校正因子,显然为0。将第2号通道道校正前相位g1与基准通道道校正前相位g0的差作为第2号通道与基准通道在当前频点上的相位校正因子,记为β21=0.1226(弧度);将第3号通道道校正前相位g2与基准通道道校正前相位g0的差作为第3号通道与基准通道在当前频点上的相位校正因子,记为β31=0.1599(弧度);依次类推,β41=0.1172,β51=0.0832,β61=0.1131,β71=0.0081,β81=0.1322;
G6.构建当前校正频点的幅度相位校正因子表:根据当前校正频点值、当前频点幅度校正因子、当前频点相位校正因子按照如下方式构造当前频点的校正表:
{1000000,0.7571,0.8826,0.6950,0.6129,0.9856,0.9482,0.9790;0.1226,0.1599,0.1172,0.0832,0.1131,0.0081,0.1322};
H.确定校正频率集里其它元素的幅度相位校正因子:
跳转至步骤G,继续进行余下4个频点的幅度相位校正;依次得
{2000000,0.7431,0.8329,0.8942,0.6126,0.9664,0.6871,0.6298;0.1469,0.0007,0.0888,0.0538,0.1571,0.1705,0.1965};
{3000000,0.5894,1.0027,0.7223,0.7022,0.7387,0.6107,0.9788;0.0552,0.0835,0.1611,0.0614,0.0451,0.1275,0.2894};
{4000000,0.9178,0.6844,0.7485,0.8010,0.7190,0.7336,0.7730;0.3832,0.2923,0.3821,0.2851,0.1090,0.3682,0.3523};
{5000000,0.7779,0.8868,0.8126,0.6039,0.6393,0.7478,0.7766;0.0574,0.0990,0.0418,0.2107,0.3098,0.0214,0.2560};
到此所有元素校正完成,断开校正源与各接收通道间的连接,退出校正处理流程。
通道间针对不同的校正频率设置不同的相对时延,经过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得到的时延校正后的仿真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时延校正结果
结合表1和对比图2、图3、图4、图5可知,不同的校正频点下本发明的方法都能成果校正通道间的非理想因素。

Claims (4)

1.一种用于多通道间非理想因素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生成校正频点集合;
b.将多个通道与校正源相连,在步骤a中的校正频点集合中选择一个校正频点作为校正源的工作频率启动校正源;
c.多个通道根据步骤b中所述校正频点采集校正频点数据;
d.根据步骤c中采集的校正频点数据,生成步骤b中所述校正频点的各通道间幅度校正因子和相位校正因子,并生成该校正频点的幅度相位校正因子表;
e.重复步骤b-d,直至生成步骤a中所述校正频点集合中每一个校正频点的幅度相位校正因子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通道间非理想因素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的具体方法为:
设置校正频率范围,将校正频率最低端标记为fL、校正频点最高端标记为fH;在校正频率范围内,以fL为起点,按照频率间隔σ依次增加,直到不超出fH的所有频点构成校正频点集合,将其从小到大依次记为Ω={fL,fL+σ,fL+2σ,…,fL+Nσ,f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多通道间非理想因素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的具体方法为:
将各通道的计数器在校正源启动前清零,并通过同源时钟使各通道的计数器同步;在校正源启动后,校正源根据其工作频率产生信号,在持续时间t1后自动停止,各通道在t1+t2时刻后开始连续采样N点数据;所述t2为控制单元到各通道的传输延时,采样点数N的特征为:N>P×fs,其中,P为校正信号周期、fs为系统采样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多通道间非理想因素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的具体方法包括:
假设步骤c中各通道采集的数据为:第1号通道采集的数据为s1(n),第2号通道采集的数据为s2(n),以此类推,第M号通道采集的数据为sM(n),其中n=1,2,…,N;
选择一个通道作为基准通道,并分别获取其它通道与基准通道之间的相对时延,假设选择第1号通道作为基准通道,则其它通道与第1号通道之间的相对时延分别为:Offset21,Offset31,…,OffsetM1;将Offset21,Offset31,…,OffsetM1取绝对值后的最大值标记为OffsetMAx;则,各通道在计数器计数到t2时刻时开始连续采样N+2×OffsetMAx点数据;
将各通道采样的数据对齐,具体方法为:将第1号通道采集的数据中的第1+OffsetMAx位置上的数据到N+OffsetMAx位置上的数据按列存入缓存单元中、构成基准通道的对齐数据,记为p1(n);将第2号通道对应的采集板卡上采集的数据中的第1+Offset21+OffsetMAx位置上的数据到N+Offset21+OffsetMAx位置上的数据按列存入缓存单元中、构成第2号通道的对齐数据,记为p2(n);依次类推,将第M号通道对应的采集板卡上采集的数据中的第1+OffsetM1+OffsetMAx位置上的数据到N+OffsetM1+OffsetMAx位置上的数据按列存入缓存单元中、构成第M号通道的对齐数据,记为pM(n);
生成校正频点各通道间幅度校正因子,具体方法为:
将p1(n)中各样本数据的平方和再开方后的结果作为基准通道的校正前幅度,并记为k0;将p2(n)中各样本数据的平方和再开方后的结果作为第2号通道校正前幅度,并记为k1;依次类推,将pM(n)中各样本数据的平方和再开方后的结果作为第M号通道校正前幅度,并记为kM-1
基准通道校正前幅度k0与其自身的比值作为基准通道在当前频点上的幅度校正因子,为1;将第2号通道校正前幅度k1与基准通道校正前幅度k0得到的比值作为第2号通道与基准通道在当前频点上的幅度校正因子,记为α21;将第3号通道校正前幅度k2与基准通道校正前幅度k0得到的比值作为第3号通道与基准通道在当前频点上的幅度校正因子,记为α31;依次类推,将第M号通道校正前幅度kM与基准通道校正前幅度k0得到的比值作为第M号通道与基准通道在当前频点上的幅度校正因子,记为αM1
生成校正频点各通道间相位校正因子,具体方法为:
计算p1(n)中各样本数据的相位,将各点相位值求平均后得到的结果作为基准通道的校正前相位,并记为g0;计算p2(n)中各样本数据的相位,将各点相位值求平均后得到的结果作为第2号通道校正前相位,并记为g1;依次类推,计算pM(n)中各样本数据的相位,将各点相位值求平均后得到的结果作为第M号通道校正前相位,并记为gM-1
将基准通道校正前相位g0与其自身的差作为基准通道在当前频点上的相位校正因子,显然为0。将第2号通道道校正前相位g1与基准通道道校正前相位g0的差作为第2号通道与基准通道在当前频点上的相位校正因子,记为β21;将第3号通道道校正前相位g2与基准通道道校正前相位g0的差作为第3号通道与基准通道在当前频点上的相位校正因子,记为β31;依次类推,将第M号通道道校正前相位gM与基准通道道校正前相位g0的差作为第M号通道与基准通道在当前频点上的相位校正因子,记为βM1
构建当前校正频点的幅度相位校正因子表的具体方法为:
根据当前校正频点值、当前频点幅度校正因子、当前频点相位校正因子按照如下方式构造当前频点的校正表:
{f0,1,α21,…,αM1;0,β21,…,βM1}。
CN201610321695.2A 2016-05-16 2016-05-16 一种用于多通道间非理想因素的校正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192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21695.2A CN106019212B (zh) 2016-05-16 2016-05-16 一种用于多通道间非理想因素的校正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21695.2A CN106019212B (zh) 2016-05-16 2016-05-16 一种用于多通道间非理想因素的校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9212A true CN106019212A (zh) 2016-10-12
CN106019212B CN106019212B (zh) 2018-08-31

Family

ID=57096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2169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19212B (zh) 2016-05-16 2016-05-16 一种用于多通道间非理想因素的校正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1921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9396A (zh) * 2021-03-25 2021-08-0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一种二维分区测向通道校正的方法及系统
CN113514808A (zh) * 2021-04-14 2021-10-19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一种用于判定小型无人机目标个数的智能辨识方法
CN116879855A (zh) * 2023-09-05 2023-10-13 成都梓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雷达电子对抗信号处理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7781A (zh) * 2013-02-01 2013-05-2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天线阵列校准方法及其装置
CN103701537A (zh) * 2013-12-17 2014-04-0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宽带接收通道综合校正法
CN104142445A (zh) * 2014-07-16 2014-11-1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径传播环境中均匀线阵相位响应参数的测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7781A (zh) * 2013-02-01 2013-05-2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天线阵列校准方法及其装置
CN103701537A (zh) * 2013-12-17 2014-04-0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宽带接收通道综合校正法
CN104142445A (zh) * 2014-07-16 2014-11-1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径传播环境中均匀线阵相位响应参数的测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乔纯捷 等: "一种星载数字波束形成系统的通道幅相校正方法", 《仪器仪表学报》 *
李伟 等: "一种均匀圆阵的校正方法", 《火控雷达技术》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9396A (zh) * 2021-03-25 2021-08-0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一种二维分区测向通道校正的方法及系统
CN113514808A (zh) * 2021-04-14 2021-10-19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一种用于判定小型无人机目标个数的智能辨识方法
CN116879855A (zh) * 2023-09-05 2023-10-13 成都梓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雷达电子对抗信号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6879855B (zh) * 2023-09-05 2023-11-28 成都梓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雷达电子对抗信号处理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9212B (zh) 2018-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38046B (zh) 动态卫星网络中卫星自主定轨与时间同步的测试方法
CN106019212B (zh) 一种用于多通道间非理想因素的校正方法
CN101588328B (zh) 一种高精度无线信道参数化模型的联合估计方法
CN112235215B (zh) 一种无线信道探测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03227643B (zh) 一种根据数据接收时刻确定采样时刻的方法
CN102819006A (zh) 基于频域相关干涉仪的宽带测向控制方法
CN109150235A (zh) 基于压缩感知的多周期直扩msk信号二维联合捕获方法
JP5368572B2 (ja) データ収集及びシミュレーション
CN105187232A (zh) 一种动态信道模拟装置及方法
CN106597392B (zh) 一种sar系统相位误差补偿方法
CN104569938A (zh) 一种合成孔径雷达回波仿真器
CN202837534U (zh) 分布式接收机及使用该分布式接收机的外部有源标校装置
CN109669157A (zh) 基于压缩传输的tdoa估计方法
US11640004B2 (en) Wavefront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and interference simulator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109743085B (zh) 一种mimo无线信道仿真仪相位测量方法
CN106576322B (zh) 一种处理用于定位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203243335U (zh) 一种扩频通道下星地授时测试系统
CN108415005A (zh) 一种无源定位时延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4810620A (zh) 一种非相参校正相控阵系统及方法
CN210243826U (zh) 一种雷达多通道信号预处理装置及其脉冲压缩单元
CN103792530A (zh) 一种有源定位系统中时延及时钟误差的计算方法
CN109239689B (zh) 一种基于fpga的雷达成像处理自动截位系统
CN202794492U (zh) 一种磁共振回波信号仿真器及仿真系统
CN102594374A (zh) 对百兆量级宽带接收信号的均衡方法
CN105610533A (zh) 一种分布式时钟设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31

Termination date: 201905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