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16562B - 一种控制方法、通风装置及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方法、通风装置及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16562B
CN106016562B CN201610334382.0A CN201610334382A CN106016562B CN 106016562 B CN106016562 B CN 106016562B CN 201610334382 A CN201610334382 A CN 201610334382A CN 106016562 B CN106016562 B CN 1060165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air
module
pressure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343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16562A (zh
Inventor
卢广宇
王天鸿
杜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3438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165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16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6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16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65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000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000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 F24F2011/000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for admittance of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4Airborne particle cont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66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70Carbon dioxide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通风装置及空调系统,应用于全热交换器,涉及通风系统领域,能够根据通风环境的变化选择适应当前通风环境的通风方案。包括获取污染指数,污染指数用于衡量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程度;当污染指数小于污染指数阈值时,使室内空气依次经过污风入口、污风出口流向室外,使室外空气经过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使净化后的空气经过新风入口流向室内;当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污染指数阈值时,使室内空气依次经过污风入口,污风出口、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使净化后的空气经过新风出口流向室内。本发明用于对空气进行热交换。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方法、通风装置及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风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方法、通风装置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全热交换器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空调通风装置,当空调进行室内室外通风时,室内、室外空气通过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芯体,使室外空气从室内排出的室内回风中获取热量或者冷量,从而充分利用室内与室外空气间的温差,使室内的温度波动较小。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当室外空气污染严重时,病毒、细菌、二氧化碳、甲醛、烟雾颗粒(如PM2.5)等有害物质不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害物质中颗粒较大的粉尘还很容易使全热交换器出现堵塞,因此在全热交换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全热交换器进行频繁的清洗或更换,从而使全热交换器的使用寿命与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全热交换器的室外风入口一般会设置空气过滤装置,对进入全热交换器的室外风进行过滤,从而避免粉尘等有害物质进入全热交换器。
近年来一些大都市出现特别严重的雾霾,具体表现为室外空气的PM2.5指数居高不下,引起了人们对于使用空调进行室内室外通风的担忧,针对上述情况,当室外空气污染特别严重时,空调在实际使用中通常会减少或关闭室外通风功能,但随着室内人员活动,室内空气中的病毒、细菌、二氧化碳、烟雾颗粒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也会逐渐上升,因此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控制室外空气在进入室内前进行空气净化,或控制室内空气在室内进行净化,但上述方案中通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过于单一,使通风装置的通风效果容易受到通风环境变化的影响,从而使通风效果受到损害,进而损害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方法、通风装置及空调系统,能够根据通风环境的变化选择适应当前通风环境的通风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全热交换器,全热交换器包括新风入口、新风出口、污风入口、污风出口,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污染指数,污染指数用于衡量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程度;当污染指数小于污染指数阈值时,使室内空气依次经过污风入口、污风出口流向室外,使室外空气经过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使净化后的空气经过新风入口流向室内;当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污染指数阈值时,使室内空气依次经过污风入口,污风出口、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使净化后的空气经过新风出口流向室内。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风装置,包括全热交换模块、内循环模块、空气净化模块、控制模块;
内循环模块的第一端与全热交换模块的污风出口连通,内循环模块的第二端与净化模块的第一端连通,内循环模块的第三端与内循环模块的第四端分别与室外连通,净化模块的第二端与全热交换模块的新风入口连通,全热交换模块的污风入口与全热交换模块的新风出口分别与室内连通,控制模块与内循环模块连接;
全热交换模块用于对依次通过污风入口,污风出口的空气,与依次通过新风入口、新风出口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空气净化模块用于净化通过空气净化模块的空气;
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污染指数,污染指数用于衡量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程度;
控制模块还用于,当污染指数小于污染指数阈值时,控制内循环模块使内循环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三端连通、使内循环模块的第二端与第四端连通,当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污染指数阈值时,控制内循环模块使内循环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连通、使内循环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三端断开。
第三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第二方面实施例中提供的通风装置,以及与通风装置连通的一个或多个室内机。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通风装置及空调系统,通过将接收到的污染指数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进行比较,当污染指数小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将室外新风净化后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使用净化后的室外新风对室内进行通风;当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将由污风出口排出的室内空气进行空气净化后,由新风入口引入,从而使用经过净化的室内空气对室内进行通风。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能够根据室外空气的污染程度,控制全热交换器的工作状态,在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程度较高时,利用经过净化后的室内空气进行通风,在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程度较低时,利用经过净化后的室外空气进行通风,从而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因此能够根据通风环境的变化选择适应当前通风环境的通风方案,降低通风环境变化对通风装置的通风效果造成的影响,进而改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通风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全热交换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全热交换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通风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通风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是在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当室外空气污染严重时,病毒、细菌、二氧化碳、甲醛、烟雾颗粒(如PM2.5)等有害物质不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害物质中颗粒较大的粉尘还很容易使全热交换器出现堵塞,因此在全热交换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全热交换器进行频繁的清洗或更换,从而使全热交换器的使用寿命与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全热交换器的室外风入口一般会设置空气过滤装置,对进入全热交换器的室外风进行过滤,从而避免粉尘等有害物质进入全热交换器。
近年来一些大都市出现特别严重的雾霾,具体表现为室外空气的PM2.5指数居高不下,引起了人们对于使用空调进行室内室外通风的担忧,针对上述情况,当室外空气污染特别严重时,空调在实际使用中通常会减少或关闭室外通风功能,但随着室内人员活动,室内空气中的病毒、细菌、二氧化碳、烟雾颗粒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也会逐渐上升,因此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风装置,包括全热交换器101,其中全热交换器101上设置有污风出口102,新风入口103,污风入口105,新风出口104,新风入口103与室外空气过滤组件106连通,污风入口105与室内空气过滤组件107连接。当该通风装置引入室外空气对室内进行通风时,室内空气依次经过室内空气过滤组件107、污风入口105、从污风出口102排至室外;室外空气依次经过室外空气过滤组件106、新风入口107,从信封入口104排至室内。其中室外空气在经过室外空气过滤组件106时进行空气净化,室内空气在经过室内空气过滤组件107时进行空气净化。
在上述方案中,为了在全热交换器中对室外空气以及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分别设置与新风入口103连接的室外空气过滤组件106,以及与污风入口105连接的室内空气过滤组件107,用于对室内室外空气进行过滤。上述方案为了在全热交换器101进行通风时对空气进行净化,控制室外空气在进入室内前进行空气净化,或控制室内空气在室内进行净化,上述通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过于单一,使通风装置的通风效果容易受到通风环境变化的影响,进而损害了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全热交换器的控制方法,通过将排出全热交换器的室内空气经过净化后从全热交换器的新风入口引入全热交换器,进而控制全热交换器根据空气污染程度使用室内或室外空气,并进行空气过滤以对室内进行通风。
如附图2,附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全热交换器201,该全热交换器201包括污风出口202、新风入口203、新风出口104、污风入口205。当室内空气从污风入口205进入全热交换器201并从污风出口202排出全热交换器201、室外空气从新风入口203进入全热交换器201并从污风出口204排出全热交换器201时,全热交换器201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间进行热交换,以减少室内的热量损失。
如附图4所示,针对上述实施例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全热交换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01、获取污染指数。
其中污染指数用于衡量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程度,污染指数可以从设置在室内或室外的空气污染检测装置处获得,也可用其他装置或系统处获得,或者为用户向全热交换器输入。
302、判断污染指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
具体的,预设污染指数阈值可以为,当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室外新风通过全热交换器时会对热交换芯体的使用寿命造成损害;预设污染指数阈值也可以为,当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通过全热交换器中空气过滤组件的室外新风仍存在较多空气污染物质。预设污染指数阈值还可以为,当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室内空气污染程度过高,会对室内活动人员的健康造成损害。
当污染指数小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执行步骤303,当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执行步骤304。
303、当污染指数小于污染指数阈值时,使室内空气依次经过污风入口、污风出口流向室外,使室外空气经过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使净化后的空气经过新风入口流向室内。
其中,使室内空气依次经过污风入口、污风出口流向室外,使室外空气经过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使净化后的空气经过新风入口流向室内,可以为设置与新风入口203连接的空气过滤模块,使空气在通过新风入口203时进行空气净化。
304、当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污染指数阈值时,使室内空气依次经过污风入口,污风出口、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使净化后的空气经过新风出口流向室内。
其中,使室内空气依次经过污风入口,污风出口、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使净化后的空气经过新风出口流向室内,可以为设置与污风出口、新风出口分别连接的空气导流组件,并设置与新风入口203连接的空气过滤模块,使室内空气从污风出口排出后由空气导流组件输送至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使净化后的空气经过新风出口流向室内。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通过将接收到的污染指数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进行比较,当污染指数小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将室外新风净化后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使用净化后的室外新风对室内进行通风;当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将由污风出口排出的室内空气进行空气净化后,由新风入口引入,从而使用经过净化的室内空气对室内进行通风。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能够根据室外空气的污染程度,控制全热交换器的工作状态,在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程度较高时,利用经过净化后的室内空气进行通风,在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程度较低时,利用经过净化后的室外空气进行通风,从而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因此能够根据通风环境的变化选择适应当前通风环境的通风方案,降低通风环境变化对通风装置的通风效果造成的影响,进而改善用户体验。
具体的,如附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全热交换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401、获取污染指数。
参考上述实施例中步骤301,在此不再赘述。
402、获取室内温度值与室外温度值。
其中室内温度值可以为从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温度检测装置处获得,也可以为其他装置或系统处获得,或由用户输入。
403、计算室外温度值和室内维度值的温度差值。
404、获取室内湿度值、第一压力值、第二压力值。
其中,第一压力值为污风入口与污风出口间的压力值,第二压力值为新风入口与新风出口间的压力值;其中第一压力值与第二压力值可以为固定的压力值,也可以为压力值的范围,或在一定的时间区域内压力值的范围。
405、计算第一压力值与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值。
406、判断污染指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
具体步骤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302,在此不再赘述。
当污染指数小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执行步骤408。
当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执行步骤407。
407、使室内空气经过污风入口,污风出口、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使净化后的空气不经过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芯体,并经过新风入口流向室内。
其中,使室内空气经过污风入口,污风出口、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使净化后的空气不经过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芯体,并经过新风入口流向室内,可以为设置旁通模块,使用旁通模块将通过新风入口并经过空气净化的空气,不经过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芯体,直接输送至新风入口,使空气经过新风入口流向室内。从而在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时,使室内空气经过空气净化后无需经过热交换芯体直接进入室内,减少对全热交换器中热交换芯体使用寿命的损耗。其中旁通模块可以设置在全热交换器内部也可以设置在全热交换器外部。
408、判断温度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差值。
当温度差值小于预设温度差值时,执行步骤409。
当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差值时,执行步骤410。
409、使室内空气依次经过污风入口、污风出口流向室外,使室外空气经过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使净化后的空气不经过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芯体,并经过新风入口流向室内。
其中,使室内空气依次经过污风入口、污风出口流向室外,使室外空气经过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可以为设置与污风出口、新风入口分别连接的空气导流组件,并设置与新风入口连接的空气过滤模块,使室内空气从污风出口排出后由空气导流组件输送至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使净化后的空气不经过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芯体,并经过新风入口流向室内,可以为设置旁通模块,使用旁通模块将通过新风入口并经过空气净化的空气,不经过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芯体,直接输送至新风入口,使空气经过新风入口流向室内。从而在全热交换器使用室外新风进行通风,并且室外温度与室内温度温差较小,使用全热交换器进行热量回收的效率较低,或无法进行热量回收时,使室外新风经过空气净化后直接进入室内,减少对全热交换器中热交换芯体使用寿命的损耗。其中旁通模块可以设置在全热交换器内部也可以设置在全热交换器外部。
410、使室内空气依次经过污风入口、污风出口流向室外,使室外空气经过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使净化后的空气依次经过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芯体,新风入口流向室内。
当室外温度与室内温度温差较大时,使室外空气经过净化后与室内污风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室内空气的热量损失。
411、判断是否第一压力值或第二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且室外温度值小于或等于室外温度值下限阈值、室内湿度值大于或等于室外湿度值上限阈值。
具体的,当全热交换器所处环境的室外温度值过低,并且室内湿度值过高时,全热交换器在对室外新风与室内污风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由于进入全热交换器的室外新风温度过低,导致室内污风在通过全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时由于湿度过高,导致室内污风中的水分冷凝成冷凝水,即污风入口与污风出口间的污风通道存在冷凝水。当室外新风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会导致污风通道中的冷凝水结冰,即污风通道出现霜堵,由于冷凝水结冰后体积增加,容易撑裂污风通道,导致热交换芯体出现损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上述方案中,由于污风通道出现霜堵时,全热交换器中污风通道的压力,也就是污风入口与污风出口间的压力值即第一压力值迅速攀升;同时由于污风通道出现霜堵会导致新风通道体积受到挤压,全热交换器中室外新风通道的压力,也就是新风入口与所述新风出口间的压力值即第二压力值也会迅速攀升,因此通过判断第一压力值或第二压力值是否大于第一压力阈值,可以判断全热交换器中是否出现霜堵。
当第一压力值或第二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且室外温度值小于或等于室外温度值下限阈值、室内湿度值大于或等于室外湿度值上限阈值时,执行步骤413。
当第一压力值或第二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阈值,或室外温度值大于室外温度值下限阈值,或室内湿度值小于室外湿度值上限阈值时,执行步骤412。
412、使室内空气依次经过污风入口、污风出口流向室外,使室外空气经过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使净化后的空气经过新风入口流向室内。
具体的,当第一压力值或第二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阈值,或室外温度值大于室外温度值下限阈值,或室内湿度值小于室外湿度值上限阈值时,全热交换器中不存在结霜的现象,因此保持全热交换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13、判断压力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
其中当压力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时,表明全热交换器中污风通道与新风通道存在较大压力差值,因此污风通道与新风通道只有其一出现霜堵;其中当压力差值小于第二压力阈值时,表明全热交换器中污风通道与新风通道压力值均高于第一压力阈值,因此污风通道与新风通道均出现霜堵。
当压力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执行步骤415。
当压力差值小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执行步骤414。
414、使室内空气经过污风入口,污风出口、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使净化后的空气不经过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芯体,并经过新风入口流向室内。
具体的,当判定全热交换器中的新风通道或污风通道均出现霜堵时,使室内空气经过污风入口,污风出口、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使净化后的空气依次经过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芯体,新风入口流向室内,从而使室内空气通过全热交换器的新风通道与污风通道,达到使用温度较高的室内空气对全热交换器的新风通道与污风通道除霜的目的。
415、使室内空气经过污风入口,污风出口、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使净化后的空气依次经过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芯体,新风入口流向室内。
具体的,当判定全热交换器中的新风通道或污风通道其一出现霜堵时,使室内空气经过污风入口,污风出口、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使净化后的空气不经过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芯体,并通过新风入口流向室内,从而使室内空气通过全热交换器的污风通道,并不通过全热交换器的新风通道,达到使用温度较高的室内空气对全热交换器的污风通道今生升温,从而对全热交换器的新风通道或污风通道除霜的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通过将接收到的污染指数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进行比较,当污染指数小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将室外新风净化后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使用净化后的室外新风对室内进行通风;当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将由污风出口排出的室内空气进行空气净化后,由新风入口引入,从而使用经过净化的室内空气对室内进行通风。同时根据室内室外温度控制是否在全热交换器中进行热交互,并且根据室内湿度、第一压力。第二压力,室外温度、室内温度判断是否全热交换器出现霜堵,并根据第一压力。第二压力判断霜堵的程度,并针对性的控制全热交换器进行除霜。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能够根据室外空气的污染程度,控制全热交换器的工作状态,在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程度较高时,利用经过净化后的室内空气进行通风,在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程度较低时,利用经过净化后的室外空气进行通风,从而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因此能够根据通风环境的变化选择适应当前通风环境的通风方案,降低通风环境变化对通风装置的通风效果造成的影响,进而改善用户体验,同时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使用全热交换器对室内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且在全热交换器出现霜堵时进行除霜,从而降低了全热交换器的复杂程度与全热交换器的成本,同时减少了用于清洁空气过滤组件的人力资源消耗,改善了用户体验,同时增加了全热交换器的可靠性,延长了全热交换器的寿命。
如附图6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风装置,包括全热交换模块501,内循环模块506、空气净化模块511、控制模块512。
内循环模块506的第一端507与全热交换模块501的污风出口502连通,内循环模块506的第二端508与净化模块的第一端连通,内循环模块506的第三端509与内循环模块506的第四端510分别与室外连通,净化模块的第二端与全热交换模块501的新风入口503连通,全热交换模块501的污风入口505与全热交换模块501的新风出口504分别与室内连通,控制模块512与内循环模块506连接;
全热交换模块501用于对依次通过污风入口505,污风出口502的空气,与依次通过新风入口503、新风出口504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具体的,全热交换模块可以为全热交换器,也可以为其他能够在室外新风与室内污风间进行热交换的元件或装置。
空气净化模块511用于净化通过空气净化模块511的空气,具体的,空气净化模块可以为初效过滤装置、PM2.5过滤装置、活性炭过滤装置,或上述过滤装置的组合;
控制模块512,用于获取污染指数,污染指数用于衡量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程度。
其中污染指数用于衡量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程度,污染指数可以从设置在室内或室外的空气污染检测装置处获得,也可用其他装置或系统处获得,或者为用户向控制模块512输入。污染指数可以包括细颗粒物PM2.5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浓度
控制模块512还用于,当污染指数小于污染指数阈值时,控制内循环模块506使内循环模块506的第一端507与第三端连通、使内循环模块506的第二端508与第四端连通,当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污染指数阈值时,控制内循环模块506使内循环模块506的第一端507与第二端连通、使内循环模块506的第一端507与第三端断开。
具体的,预设污染指数阈值可以为,当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室外新风通过全热交换器时会对热交换芯体的使用寿命造成损害;预设污染指数阈值也可以为,当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通过全热交换器中空气过滤组件的室外新风仍存在较多空气污染物质。预设污染指数阈值还可以为,当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室内空气污染程度过高,会对室内活动人员的健康造成损害。
当污染指数小于污染指数阈值时,使室内空气依次经过污风入口、污风出口流向室外,使室外空气经过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使净化后的空气经过新风入口流向室内。
当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污染指数阈值时,使室内空气依次经过污风入口,污风出口、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使净化后的空气经过新风出口流向室内。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通风装置,通过将接收到的污染指数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进行比较,当污染指数小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将室外新风净化后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使用净化后的室外新风对室内进行通风;当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将由污风出口排出的室内空气进行空气净化后,由新风入口引入,从而使用经过净化的室内空气对室内进行通风。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通风装置能够根据室外空气的污染程度,切换工作状态,在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程度较高时,利用经过净化后的室内空气进行通风,在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程度较低时,利用经过净化后的室外空气进行通风,从而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因此能够根据通风环境的变化选择适应当前通风环境的通风方案,降低通风环境变化对通风装置的通风效果造成的影响,进而改善用户体验。
具体的,如附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风装置还包括旁通模块513,旁通模块513的第一端514与净化模块511的第二端连通,旁通模块513的第二端515与新风出口504连通。
控制模块512,还用于获取室外温度值与室内温度值,并计算室外温度值和室内温度值的温度差值;
其中室内温度值可以为从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温度检测装置处获得,也可以为其他装置或系统处获得,或由用户输入。
当污染指数小于污染指数阈值且温度差值小于温度差阈值时,控制旁通模块513使旁通模块513的第一端514与第二端515连通;
当污染指数小于污染指数阈值且温度差值大于温度差阈值时,控制旁通模块513使旁通模块513的第一端514与第二端515断开;
当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污染指数阈值时,控制旁通模块513使旁通模块513的第一端514与第二端515连通。
其中,设置与污风出口502、新风入口503分别连接的内循环模块506,并在新风入口503与内循环模块间设置空气过滤模块511,使室内空气从污风出口排出后由内循环模块506输送至空气过滤模块511进行空气净化后,依次通过旁通模块513的第一端514与第二端515、由新风出口504进入设备,从而在室外温度与室内温度温差较小,使用全热交换器进行热量回收的效率较低,或无法进行热量回收时,使室外新风经过空气净化后直接进入室内,减少对全热交换模块中热交换芯体使用寿命的损耗。其中旁通模块可以设置在全热交换器内部也可以设置在全热交换器外部。
当室外温度与室内温度温差较大时,使室外空气经过净化后与室内污风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室内空气的热量损失。
具体的,如附图7所示,控制模块512还用于:
获取室内湿度值,获取第一压力值或第二压力值,第一压力值为污风入口与污风出口间的压力值,第二压力值为新风入口与新风出口间的压力值;
当第一压力值或第二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且室外温度值小于或等于室外温度值下限阈值以及室内湿度值大于或等于室外湿度值上限值时,控制内循环模块506使内循环模块506的第一端507与第二端连通、使内循环模块506的第一端507与第三端断开;
当第一压力值或第二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阈值,或室外温度值大于室外温度值下限阈值,或室内湿度值小于室外湿度值上限值时,控制内循环模块506使内循环模块506的第一端507与第三端连通、使内循环模块506的第二端508与第四端连通。
其中,第一压力值为污风入口505与污风出口502间的压力值,第二压力值为新风入口503与新风出口504间的压力值;其中第一压力值与第二压力值可以为固定的压力值,也可以为压力值的范围,或在一定的时间区域内压力值的范围。
具体的,当通风装置所处环境的室外温度值过低,并且室内湿度值过高时,通风装置在对室外新风与室内污风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由于进入通风装置的室外新风温度过低,导致室内污风在通过全热交换模块进行热交换时由于湿度过高,导致室内污风中的水分冷凝成冷凝水,即污风入口505与污风出口502间的污风通道存在冷凝水。当室外新风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会导致污风通道中的冷凝水结冰,即污风通道出现霜堵,由于冷凝水结冰后体积增加,容易撑裂污风通道,导致热交换芯体出现损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上述方案中,由于污风通道出现霜堵时,全热交换模块中污风通道的压力,也就是污风入口505与污风出口502间的压力值即第一压力值迅速攀升;同时由于污风通道出现霜堵会导致新风通道体积受到挤压,全热交换器中室外新风通道的压力,也就是新风入口203与所述新风出口504间的压力值即第二压力值也会迅速攀升,因此通过判断第一压力值或第二压力值是否大于第一压力阈值,可以判断全热交换模块中是否出现霜堵。
当第一压力值或第二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阈值,或室外温度值大于室外温度值下限阈值,或室内湿度值小于室外湿度值上限阈值时,全热交换器中不存在结霜的现象,因此保持全热交换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制内循环模块506使内循环模块506的第一端507与第三端连通、使内循环模块506的第二端508与第四端连通。
其中当压力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时,表明全热交换器中污风通道或新风通道存在较大压力差值,因此控制内循环模块506使内循环模块506的第一端507与第二端连通、使内循环模块506的第一端507与第三端断开,从而使室内空气经过污风入口505,污风出口502、新风入口503,并在通过新风入口前进行空气净化,使净化后的空气依次经过全热交换模块,新风出口504流向室内,从而使室内空气通过全热交换模块的新风通道与污风通道,达到使用温度较高的室内空气对全热交换模块除霜的目的。
优选的,控制模块512还用于:
计算第一压力值与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值;
当第一压力值或第二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且室外温度值小于或等于室外温度值下限阈值以及室内湿度值大于或等于室外湿度值上限阈值、压力差值小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控制旁通模块513使旁通模块513的第一端514与第二端515连通;
当第一压力值或第二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且室外温度值小于或等于室外温度值下限阈值以及室内湿度值大于或等于室外湿度值上限阈值、压力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控制旁通模块513使旁通模块513的第一端514与第二端515断开。
其中,当压力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时,表明全热交换模块中污风通道与新风通道存在较大压力差值,因此污风通道与新风通道只有其一出现霜堵;其中当压力差值小于第二压力阈值时,表明全热交换模块501中污风通道与新风通道压力值均高于第一压力阈值,因此污风通道与新风通道均出现霜堵。
具体的,当判定全热交换模块501中的新风通道或污风通道均出现霜堵时,使室内空气经过污风入口505,污风出口502、新风入口503,并在通过新风入口503前进行空气净化,使净化后的空气依次经过全热交换器模块的新风通道,新风出口504流向室内,从而使室内空气通过全热交换模块501的新风通道与污风通道,达到使用温度较高的室内空气对全热交换模块的新风通道与污风通道除霜的目的。
具体的,当判定全热交换器中的新风通道或污风通道其一出现霜堵时,使室内空气经过污风入口505,污风出口502、新风入口503,并在通过新风入口503前进行空气净化,使净化后的空气通过旁通模块513,新风出口504流向室内,从而使室内空气通过全热交换模块的污风通道,并不通过全热交换模块501的新风通道,达到使用温度较高的室内空气对全热交换模块501的污风通道今生升温,从而对全热交换器的新风通道或污风通道除霜的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通风装置,通过将接收到的污染指数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进行比较,当污染指数小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将室外新风净化后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使用净化后的室外新风对室内进行通风;当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将由污风出口排出的室内空气进行空气净化后,由新风入口引入,从而使用经过净化的室内空气对室内进行通风。同时根据室内室外温度控制是否在全热交换器中进行热交互,并且根据室内湿度、第一压力。第二压力,室外温度、室内温度判断是否全热交换器出现霜堵,并根据第一压力。第二压力判断霜堵的程度,并针对性的进行除霜。在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程度较高时,利用经过净化后的室内空气进行通风,在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程度较低时,利用经过净化后的室外空气进行通风,从而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因此能够根据通风环境的变化选择适应当前通风环境的通风方案,降低通风环境变化对通风装置的通风效果造成的影响,进而改善用户体验,同时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使用全热交换模块对室内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且在全热交换模块出现霜堵时进行除霜,从而降低了通风装置的复杂程度与全热交换器的成本,同时减少了用于清洁空气过滤组件的人力资源消耗,改善了用户体验,同时增加了通风装置的可靠性,延长了通风装置的寿命。
如附图8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601,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通风装置602以及与通风装置602连通的一个或多个室内机603。
具体的,如附图8所示,空调系统601还包括空气检测装置604及人机交互界面605。
空气监测装置604与通风装置602连接,用于获取并向通风装置602发送空气监测装置604获取的污染指数、室外温度值、室内温度值、室内湿度值。
示例性的,空气监测装置604可以为设置在室内的空气盒子,该空气盒子包括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细颗粒物PM2.5浓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浓度传感器,空气盒子还包括路由器,空气盒子通过路由器将检测到的污染指数、室内温度值、室内湿度值,以及从其他装置处获取的室外温度值等发送给通风装置。
人机交互界面605与通风装置602连接,用于显示污染指数、室外温度值、室内温度值、室内湿度值。
具体的,如附图8所示,空调系统601还包括集中控制装置606,集中控制装置606与室内机603以及通风装置602分别连接。集中控制装置606用于对通风装置602以及与通风装置602连通的一个或多个室内机603进行联动控制,集中控制装置606也可以用于从其他装置如手机处获取控制指令,从而根据控制指令对通风装置602以及与通风装置602连通的一个或多个室内机603进行联动控制。示例性的,集中控制装置606通过485协议转换器与通风装置602以及室内机603进行数据交互。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通过将接收到的污染指数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进行比较,当污染指数小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将室外新风净化后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使用净化后的室外新风对室内进行通风;当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污染指数阈值时,将由污风出口排出的室内空气进行空气净化后,由新风入口引入,从而使用经过净化的室内空气对室内进行通风。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能够根据室外空气的污染程度,控制全热交换器的工作状态,在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程度较高时,利用室内空气进行通风,避免污染程度较高的空气对全热交换器中热交换芯体的使用寿命造成损耗,同时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并且通过控制全热交换器的工作状态,使全热交换器可以在同一处进行空气过滤,使全热交换器可以使用同一个空气过滤组件对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进行净化,从而降低了空调系统的复杂程度与空调系统的成本,同时减少了用于清洁空气过滤组件的人力资源消耗,改善了用户体验。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Memory,英文简称:RAM)、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Read Only Memory,英文简称: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Memory,英文简称:EEPROM)、只读光盘(英文全称: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英文简称: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专线(英文全称:Digital Subscriber Line,英文简称: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定义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本发明时,可以将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通过计算机可读介质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全称: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光盘、磁盘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全热交换器,所述全热交换器包括新风入口、新风出口、污风入口、污风出口,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污染指数,所述污染指数用于衡量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程度;
当所述污染指数小于污染指数阈值时,控制室内空气依次经过所述污风入口、所述污风出口流向室外,控制室外空气经过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所述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使净化后的空气经过所述新风入口流向室内;
当所述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污染指数阈值时,控制所述室内空气依次经过所述污风入口,所述污风出口、所述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所述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使所述净化后的空气经过所述新风出口流向室内;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室内湿度值,获取第一压力值、第二压力值,所述第一压力值为所述污风入口与所述污风出口间的压力值,所述第二压力值为所述新风入口与所述新风出口间的压力值;
当所述第一压力值或第二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且室外温度值小于或等于室外温度值下限阈值以及所述室内湿度值大于或等于室外湿度值上限阈值时,控制所述室内空气依次经过所述污风入口,所述污风出口、所述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所述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控制所述净化后的空气经过所述新风出口流向室内;
当所述第一压力值或第二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阈值,或所述室外温度值大于室外温度值下限阈值,或所述室内湿度值小于室外湿度值上限值时,控制所述室内空气依次经过所述污风入口、所述污风出口流向室外,控制室外空气经过新风入口并在通过所述新风入口时进行空气净化,控制所述净化后的空气经过所述新风入口流向室内;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压力值与所述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值;
所述当所述第一压力值或第二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且所述室外温度值小于或等于室外温度值下限阈值以及所述室内湿度值大于或等于室外湿度值上限阈值时,控制净化后的空气经过所述新风入口流向室内,包括:
当所述第一压力值或第二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且所述室外温度值小于或等于室外温度值下限阈值以及所述室内湿度值大于或等于室外湿度值上限阈值、所述压力差值小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控制净化后的空气依次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芯体、所述新风入口流向室内;
当所述第一压力值或第二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且所述室外温度值小于或等于室外温度值下限阈值以及所述室内湿度值大于或等于室外湿度值上限阈值、所述压力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压力阈值时,控制净化后的空气不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芯体,并经过所述新风入口流向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室外温度值与室内温度值;
计算所述室外温度值和室内温度值的温度差值;
所述当所述污染指数小于所述污染指数阈值时,使净化后的空气经过所述新风入口流向室内,包括:
当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温度差阈值时,控制所述净化后的空气经过所述新风入口流向室内,并且不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芯体;
当所述温度差值大于所述温度差阈值时,控制所述净化后的空气依次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芯体、所述新风入口流向室内;
当所述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污染指数阈值时,控制所述净化后的空气不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芯体,并经过所述新风入口流向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指数包括细颗粒物PM2.5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浓度。
4.一种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全热交换模块、内循环模块、空气净化模块、控制模块;
所述内循环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全热交换模块的污风出口连通,所述内循环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净化模块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内循环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内循环模块的第四端分别与室外连通,所述净化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全热交换模块的新风入口连通,所述全热交换模块的污风入口与所述全热交换模块的新风出口分别与室内连通,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内循环模块连接;
所述全热交换模块用于对依次通过所述污风入口,所述污风出口的空气,与依次通过所述新风入口、所述新风出口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用于净化通过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的空气;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污染指数,所述污染指数用于衡量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程度;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污染指数小于污染指数阈值时,控制所述内循环模块使所述内循环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三端连通、使所述内循环模块的第二端与第四端连通,当所述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污染指数阈值时,控制所述内循环模块使所述内循环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连通、使所述内循环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三端断开;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获取室内湿度值,获取第一压力值或第二压力值,所述第一压力值为所述污风入口与所述污风出口间的压力值,所述第二压力值为所述新风入口与所述新风出口间的压力值;
当所述第一压力值或第二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且室外温度值小于或等于室外温度值下限阈值以及所述室内湿度值大于或等于室外湿度值上限值时,控制所述内循环模块使所述内循环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连通、使所述内循环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三端断开;
当所述第一压力值或第二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阈值,或所述室外温度值大于室外温度值下限阈值,或所述室内湿度值小于室外湿度值上限值时,控制所述内循环模块使所述内循环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三端连通、使所述内循环模块的第二端与第四端连通;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计算所述第一压力值与所述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值;
当所述第一压力值或第二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且所述室外温度值小于或等于室外温度值下限阈值以及所述室内湿度值大于或等于室外湿度值上限阈值、所述压力差值小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控制旁通模块使所述旁通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连通;
当所述第一压力值或第二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且所述室外温度值小于或等于室外温度值下限阈值以及所述室内湿度值大于或等于室外湿度值上限阈值、所述压力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压力阈值时,控制所述旁通模块使所述旁通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获取室外温度值与室内温度值;
计算所述室外温度值和室内温度值的温度差值;
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所述旁通模块,所述旁通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净化模块的第二端连通,所述旁通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新风入口连通;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污染指数小于所述污染指数阈值且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温度差阈值时,控制所述旁通模块使所述旁通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连通;
当所述污染指数小于所述污染指数阈值且所述温度差值大于所述温度差阈值时,控制所述旁通模块使所述旁通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断开;
当所述污染指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污染指数阈值时,控制所述旁通模块使所述旁通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指数包括细颗粒物PM2.5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浓度。
7.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风装置、以及与所述通风装置连通的一个或多个室内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空气检测装置及人机交互界面;
所述空气监测装置与所述通风装置连接,用于获取并向所述通风装置发送所述空气监测装置获取的污染指数、室外温度值、室内温度值、室内湿度值;
所述人机交互界面与所述通风装置连接,用于显示所述污染指数、所述室外温度值、所述室内温度值、所述室内湿度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集中控制装置,所述集中控制装置与所述室内机以及所述通风装置分别连接。
CN201610334382.0A 2016-05-18 2016-05-18 一种控制方法、通风装置及空调系统 Active CN1060165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34382.0A CN106016562B (zh) 2016-05-18 2016-05-18 一种控制方法、通风装置及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34382.0A CN106016562B (zh) 2016-05-18 2016-05-18 一种控制方法、通风装置及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6562A CN106016562A (zh) 2016-10-12
CN106016562B true CN106016562B (zh) 2019-04-30

Family

ID=57094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34382.0A Active CN106016562B (zh) 2016-05-18 2016-05-18 一种控制方法、通风装置及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165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3955A (zh) * 2017-04-10 2017-08-0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07504638A (zh) * 2017-08-18 2017-12-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7655108B (zh) * 2017-09-20 2020-11-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8644972B (zh) * 2018-03-23 2020-12-01 北京福兆朗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吊顶新风换气机防冻结控制系统及其防冻结控制方法
CN108592308B (zh) * 2018-04-04 2020-11-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731197A (zh) * 2018-04-20 2018-11-0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8488981A (zh) * 2018-05-02 2018-09-04 皓庭(唐山)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单风口新风机
SE543981C2 (en) * 2018-07-13 2021-10-12 Sally R Ab Module for treating air, method for treating air, and related systems
CN109442709A (zh) * 2018-12-17 2019-03-08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环境调节一体式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0057019B (zh) * 2019-04-26 2024-03-19 武汉东昌仓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烟叶仓库调控装置及其气流调控方法
CN110553319A (zh) * 2019-08-21 2019-12-10 中徽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病房内空气置换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3457397B (zh) * 2021-07-23 2022-12-27 北京科思研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低温等离子净化的工业废气处理系统
CN117128626A (zh) * 2023-07-21 2023-11-28 江森自控日立万宝空调(广州)有限公司 自然冷却空调机组冷却模式的自适应调节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27513A (ja) * 1997-02-18 1998-08-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の制御装置
CN1969152A (zh) * 2004-08-04 2007-05-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JP2009293880A (ja) * 2008-06-06 2009-12-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熱交換換気装置
JP4656777B2 (ja) * 2001-08-31 2011-03-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換気装置
JP2011202814A (ja) * 2010-03-24 2011-10-13 Panasonic Corp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CN203478450U (zh) * 2013-09-09 2014-03-12 宁波东大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壁挂式新风净化器
CN103836736A (zh) * 2014-02-10 2014-06-04 三湘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新风净化与全热交换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3880871U (zh) * 2014-02-19 2014-10-15 刘华荣 风路变换器系统
CN203940577U (zh) * 2014-06-16 2014-11-1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热泵型电动汽车空调除霜在线检测与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27513A (ja) * 1997-02-18 1998-08-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の制御装置
JP4656777B2 (ja) * 2001-08-31 2011-03-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換気装置
CN1969152A (zh) * 2004-08-04 2007-05-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JP2009293880A (ja) * 2008-06-06 2009-12-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熱交換換気装置
JP2011202814A (ja) * 2010-03-24 2011-10-13 Panasonic Corp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CN203478450U (zh) * 2013-09-09 2014-03-12 宁波东大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壁挂式新风净化器
CN103836736A (zh) * 2014-02-10 2014-06-04 三湘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新风净化与全热交换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3880871U (zh) * 2014-02-19 2014-10-15 刘华荣 风路变换器系统
CN203940577U (zh) * 2014-06-16 2014-11-1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热泵型电动汽车空调除霜在线检测与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6562A (zh) 201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6562B (zh) 一种控制方法、通风装置及空调系统
CN105953352B (zh) 一种全热交换器、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CN107543896A (zh) 基于天气预报数据实现空调及热泵热水器部分功能自动控制的方法
CN103836736B (zh) 智能新风净化与全热交换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7540039U (zh) 一种全自动旁通式全热新风系统
CN204006363U (zh) 新风处理机
CN106091251B (zh) 一种用于换热器的脏堵判断方法、装置和空调
CN109708237A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和方法
CN205980157U (zh) 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新风机
CN105134508B (zh) 风力发电机组整机散热系统、其控制方法和风力发电机组
CN101644643A (zh) 用于炼焦炉无组织排放源的样气预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CN106091342A (zh) 一种空气品质处理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4896694A (zh) 一种新风及室内空气净化调节系统
CN105182785A (zh)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
CN105115035A (zh) 降低室内pm2.5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一体化室内空气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07329463A (zh) 一种智慧生态厨房
CN104932399A (zh) 洁净实验室远程监控系统
CN208588052U (zh) 一种新风空调的控制系统
CN208012004U (zh) 空气净化新风机分离式检测控制系统
CN206755342U (zh) 一种智能新风装置及系统
CN108119964A (zh) 一种全屋空气净化系统
CN201628336U (zh) 控制通风的系统
CN208059196U (zh) 一种新风机控制系统
CN106595767A (zh) 一种智能调节空气温湿度的方法及系统
CN104567331A (zh) 机械式双金属复合管基管和衬管间隙除湿除尘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