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020A - 全密封自动多功能电烹锅 - Google Patents

全密封自动多功能电烹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020A
CN1060020A CN 91100026 CN91100026A CN1060020A CN 1060020 A CN1060020 A CN 1060020A CN 91100026 CN91100026 CN 91100026 CN 91100026 A CN91100026 A CN 91100026A CN 1060020 A CN1060020 A CN 1060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oker
pot
pressure
elastic arm
po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110002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289C (zh
Inventor
王永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904403&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60020(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110002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289C/zh
Publication of CN1060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2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8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家用全密封自动电热压力烹饪器具。
由直立柱上的刚性臂和弹性臂,将带有密封圈的 锅盖和锅体压紧实现密封,给出了安全方便的全密封 电烹锅弹性合开盖的合理结构。以弹性臂带动可调 的闪动开关,来控制锅底与弹性臂之间的电热板的加 热状态,实现电烹锅内压力的调整和自动控制,组成 了全密封电烹锅的理想模型。
本发明所属产品是全味型烹饪器具,具有使用安 全方便、烹饪温度范围宽、功能多、节能等优点。

Description

本发明属压力烹饪器具。是一种家用全密封自动电热压力烹饪器具。
市售电压力锅采用温控式排汽限压的控制方式,其烹饪温度和压力局限性大,中国专利85103173、87200881即属此类。
现有市售压力锅采用锅盖和锅体以刚性连接的方式,是结构原理上就无法杜绝使用中的不安全因素,这一弊病使事故时有发生。市售另一种弹性合开盖的压力锅。虽使用安全,但其结构设计上的不足,给使用者带来不便而未能普及。中国专利872010986.0号,虽解决了日用压力锅的弹性合开盖问题,但在结构设计上有待进一步成熟。中国专利87209866.4号、86201789.0号、87205711.9号、86208676.0号,是新型的压力可调并自动控制在全密封条件下进行压力烹饪的控制技术专利,上述专利的初步实施证明了:压力烹饪的控制方案从温控式排气限压到压控调压是一突破性进步。中国专利87209866.4号在技术和结构上,虽然较86201789.0号成熟,并且也有产品应市,但它们的控制和调整压力的传感器,必须在压力锅上开测压孔且占有一定的体积,加之传感器上的控制线,这都为设计制造及使用带来不便。中国专利86208676.0号和87205711.9号,虽然避免了在压力锅上开测压孔及简化了压力传感器,但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外,尚未看到国外有关压控调压式的方案在压力烹饪中应用的报导及资料。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压控调压式控制技术,给出更合理的弹性连接锅盖与锅体的实用方案、实现无测压孔的压控技术、解决压力锅承压时锅底部变形和它与电热板的热接触技术等问题,提供一新型的全密封自动多功能电烹锅技术。
本发明采用在直立柱上端设一水平刚性臂和在下端设一水平弹性臂构成的“匚”字结构,锅体、锅盖和密封圈是放在“匚”字结构中,靠刚性臂远端的螺纹结构实现压紧密封的。在弹性壁与锅体底部之间设有电加热用的电热板,当电热板通电加热后锅内的压力升高,而锅盖受刚性臂限位不能向上位移,这时锅内的压力将锅体向下经电热板传至弹性臂,使弹性臂远端产生向下的弹性位移,这一位移在密封圈的弹性伸张范围内是与压力成正比的,当位移由于压力不断升高超过密封圈的弹性伸张范围时,电烹锅即自行泄压不再升压,位移即停止。利用这一位移带动一个闪动开关来控制电热板对电烹锅的加热,就实现了锅内压力的自动控制,用一螺纹结构调节选择闪动开关在位移范围内的开关闪动位置,就可实现锅内自动控制压力值的调节选择。显然应该从直立柱伸出一刚性支撑来固定闪动开关,以便弹性臂的位移控制闪动开关。
从上述原理看到这种用“匚”字结构实现电烹锅体、锅盖和密封圈的压紧密封方法,是压力锅合开盖的新形式,它不仅能完全杜绝使用中爆炸的可能性,而且将在现有技术中的压力锅合盖后锅盖和锅体受力转移到由“匚”字结构承担,这样可大幅度地节省制造电烹锅的材料。这种“匚”字结构由于是将电热板支撑在弹性臂的远端后再与锅体底部接触的,当锅盖受刚性臂远端的螺纹结构紧压密封时,锅底与电热板的热接触状态,就优于现有技术中只靠锅体总重量与电热板接触的热接触状态。另外当锅内压力升高后,在现有技术中锅底部因受力产生向外的变形,使得锅底与电热板的热接触状态恶化,轻则降低热效率,重则影响使用,成为这类产品的技术难点之一。“匚”字结构中的锅体底部不单独受力,而是锅底部与锅身和电热板共同承受锅内压力,锅底部和电热板的受力使其间的热接触更加良好,从根本上解决了同类产品中由于锅底在使用中的变形,使得锅底与电热板的接触热阻增大的技术难点,既提高了热的传导效率,又防止因长期使用而使锅底变形降低传导热效率,显然,在本发明中当将电热板设计成有足够的刚性后,这种“匚”字结构的锅体,能够采用较薄的锅底,这就在加工中避免了变薄拉伸工艺,大幅度降低锅体的成本及设备投入费用。
本发明所述“匚”字结构,由于在实用中刚性臂的远端受力的大小,与锅体口径的面积成正比,故可将“匚”字结构改为双“匚”字结构,即“口”字结构,来适应大口径锅体。另外,为适应锅体和锅盖从上方取出的使用习惯,可将“匚”字结构改为环形“匚”字结构,即“桶”式结构。在“桶”式结构中,桶壁相当于“匚”字结构中的直立柱,桶盖相当于“匚”字结构中的刚性臂,桶盖和桶壁设计成可卸的刚性连接,为适应使用习惯,可沿用现有常见日用压力锅的锅盖和锅体的刚性合开盖连接方式。在“桶”式结构中弹性臂可制成带有波纹的平板,即“桶”底为一弹性波纹薄板,在其受力后中心会产生弹性位移,用以带动闪动开关,实现压力的自动控制;“桶”式结构中的弹性臂也可作成俯视图呈“一”字型、“
Figure 911000267_IMG4
”字型、“十”字型、“
Figure 911000267_IMG5
”字等型的波纹薄板。
综上所述,“匚”字结构、“口”字结构、“桶”式结构,在本发明中统称为“匚”式结构。“匚”式结构将锅盖、密封圈及锅体实现弹性压紧密封。当弹性臂与锅体底部之间的电热板加热使锅内压力增加时,锅底的受力经电热板使弹性臂产生位移,利用这一位移控制闪动开关来改变电热板对电烹锅底部的加热状况,实现压力的自动控制,据此用一螺纹结构调节闪动开关的闪动位置,就可实现锅内压力的调整和选择。
根据热力学原理,工作在全密封状况下的电烹锅,应设一自动放气阀,通过改变锅内加热工质的组成,来达到烹饪温度的扩展,从而实现在0~100Kpa的压力范围内,温度从室温~200℃的温度覆盖。在结构上自动放气阀还可用来手动放气或进气。因此,上述自动放气阀可称作选温放气阀。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与结构特点。图1给出了“匚”式结构的主要功能另部件的示意图,为表达原理清楚及使图面简洁,在图1中省略了与功能无关的另部件。在图1中,〔1〕是直立柱、〔2〕是刚性臂、〔3〕是弹性臂、〔4〕是附助弹性臂、〔5〕是锅盖、〔6〕是密封圈、〔7〕是锅体、〔8〕是电热板、〔9〕是紧固连接件、〔10〕是压紧螺纹、〔11〕是垫片、〔12〕是压紧旋钮、〔13〕是闪动开关、〔14〕是限温器、〔15〕是压力调节器、〔16〕是刚性支撑、〔17〕是位移传递件、〔18〕是保温器、〔19〕是定时器。〔20〕是选温放气钮,〔21〕是密封阀座,〔22〕是阀芯。图1所示的电烹锅的电器连接是将电热板〔8〕、闪动开关〔13〕、限温器〔14〕接成串联电路,当锅底温度尚未超过200℃时,限温器〔14〕一直呈导通状态。在结合图1进一步说明电烹锅的工作原理时,可令限温器〔14〕呈通路状、选温放气钮〔20〕呈压紧密封状态。先将盛有半锅水的锅体〔7〕盖上锅盖〔5〕放在电热板〔8〕上,旋动压紧旋钮〔12〕使压紧螺纹〔10〕向下通过垫片〔11〕将电烹锅紧压在电热板〔8〕上,此时位于锅盖〔5〕和锅体〔7〕之间的密封圈〔6〕受压而实现电烹锅的密封。此时将电源接入后由于闪动开关〔13〕呈导通状态,电热板〔8〕发热使电烹锅内温度升高,由于电烹锅已处于密封状态,因此电烹锅内压力也随之上升。显然,锅盖〔5〕虽受向上的力,但因受刚性臂〔2〕经压紧螺纹〔10〕、垫片〔11〕限位,而不能产生向上的位移。而锅体〔7〕受到向下的力后,可与电热板〔8〕、紧固连接件〔9〕一起,使弹性臂〔3〕产生向下的位移,而附助弹性臂〔4〕的目的,仅仅是保证这一位移垂直向下的方向性。可见,“匚”式结构中弹性臂〔3〕的远端所产生的位移的大小是锅体〔7〕底部受力的大小成正比例,而由于锅体〔7〕底部的面积是常数,因此,弹性臂〔3〕远端的位移即是锅内压力的函数,这一关系简单而稳定,是本发明的根本依据,借此实现了不在锅盖〔5〕和锅体〔7〕上开压力引出孔,就能测量和控制锅内压力。上述热物理力学过程可写成:密封的电烹锅加热升温后锅内压力升高,使锅体〔7〕向下位移而密封圈〔6〕从受压缩状态向伸张状态变化,如果电热板〔8〕一直对电烹锅加热,锅内压力增大致使弹性臂〔3〕远端的位移超过密封圈〔6〕的伸张范围后,锅内压力从锅体〔7〕与密封圈〔6〕之间的间隙泄放,锅内压力停止升高,此时电热板〔8〕虽仍在加热,但锅内压力将维持在一定值而不再升高。上述热物理力学过程表明,本发明所属电烹锅,实际上是一绝对安全的电压力锅。
弹性臂〔3〕远端的位移,在设计中很容易满足在0~100Kpa锅内压力范围内,产生2mm左右的位移距离,用这一距离可以带动常用的闪动开关,即闪动开关〔13〕,闪动开关〔13〕上的开关闪动位置调节器,也能满足本发明中压力调节器的要求。这样,通过位移传递件〔17〕来控制一个,开关闪动位置可以调节的闪动开关〔13〕,经标定后就能在0~100Kpa的范围内任选一点上实现电烹锅的自动压力控制。
选温放气阀原理与结构叙述如下:选温放气阀的阀芯〔22〕在锅内外压力相等时,靠自身重量压在密封阀座〔22〕上实现密封,当锅内压力高于某一值时,阀芯〔22〕被向上顶起,由于阀芯〔22〕的中心柱长度大于密封阀座〔21〕的高度,且密封阀座〔21〕的中心孔径与阀芯〔22〕的中心柱的直径留有较大间隙,故锅内被加热的汽和气可不断地从这一间隙顶起阀芯〔22〕后排至锅外,这一排气的目的主要是将锅内的空气排出,当锅内温度达水的沸点,大量的水蒸汽排出时,这一蒸汽压力足以将阀芯〔22〕向上顶起直至阀芯〔22〕的下端与密封阀座〔22〕的下端面形成密封后,自动排放锅内空气的过程结束,电烹锅就能在0~100Kpa的压力范围内,工作在100~120℃的温度范围。如果在电烹锅升温之初,就用选温放气钮〔20〕将阀芯〔22〕从上向下紧压在密封阀座〔21〕上,这时锅内的空气不能被排出,从热力学角度看这是两相工质即水和空气,这样电烹锅就在0~100Kpa的压力范围内,工作在室温~100℃的温度范围。如用选温放气钮〔20〕令阀芯〔22〕处于中间位置,就能达到泄压的目的。
限温器〔14〕是安装在电热板〔8〕上的温控元件,可有效地将电热板〔8〕的最高工作温度限制在某一设定值上,这样除了对电烹锅有超温保护作用外,还可使电烹锅具有煎、烙等烹饪功能,显然,在煎、烙烹饪时,限温器〔14〕能保证被煎、烙的食品具有适当的焦黄度。限温器〔14〕的设置使电烹锅的工作温度上限达200℃。
综上所述,这种全密封式电烹锅设置选温放气阀和限温器〔14〕后。其烹饪温度达到从室温~200℃的范围。而“匚”式结构中弹性臂〔3〕、闪动开关〔13〕等的设置,可实现对电烹锅内压力0~100Kpa范围内的自动压力控制和调整。
在实施中,图1所示的“匚”字结构其立柱〔1〕和刚性臂〔2〕,采用15×15mm壁厚1mm的方钢管材弯制而成〔如图1中所示〕,当刚性臂〔2〕远端受力在100Kg时,其位移量小于0.2mm,符合实用要求,弹性臂〔3〕应满足远端受力为100Kg时其位移在1.5~2.0mm范围,实施中采用直径φ6mm的工具钢制成,也可利用φ6mm的螺丝改锥头改制而成,使用手砂轮改变弹性臂〔3〕的根部截面形状,可达到调整使其位移量与所选配的闪动开关〔13〕的位移要求相符的目的。弹性臂〔3〕的根部与直立柱〔1〕紧固连接不得有松动。紧固连接件〔9〕用金属加工而成,应能达到使电热板〔8〕牢固而稳定地固定在弹性臂〔3〕远端的目的,为使电热板〔8〕的上下位移保持垂直,必要时应设附助弹性臂〔4〕,实施中用自行车条改制可达目的。电热板〔8〕采用电热管式铸铝电热板,功率300W。锅体〔7〕采用市售不锈钢口杯、其直径φ110mm,高度110mm。锅体〔7〕的底部与电热板〔8〕的上表面应加工成一致的上凸弧形,以便改善热传导。与此同时应注意紧固连接件〔9〕与电热板〔8〕的连接,应能保证锅底受力(最大达百余公斤)的刚性传递。锅盖〔5〕采用直径φ120mm的不锈钢口杯盖,其内口径恰能与φ110mm的锅体〔7〕套配(如图1所示)。密封圈〔6〕采用厚8mm的无毒橡皮加工而成。垫片〔11〕、压紧螺纹〔10〕在对锅盖紧压时,均应符合力的刚性传递的要求,垫片〔11〕、压紧螺纹〔10〕均用金属加工而成。压紧钮〔12〕可用尼龙等塑料材料制成。压紧钮〔12〕、压紧螺纹〔10〕、垫片〔11〕与刚性臂〔2〕相组合后,应能保证对锅盖〔5〕的刚性紧压,这一紧压还应满足对密封圈〔6〕的压缩量应大于2mm,以便在弹性臂〔3〕位移控制范围内,保持电烹锅的密封状态。限温器〔14〕可采用双金属片式温控器,将其限温温度调到保证锅底的空烧温度在180~200℃之间即可。闪动开关〔13〕可采用电熨斗用调温式温控器改制,改制时只需将原双金属片拆去即可,闪动开关〔13〕紧固于用金属制成的刚性支撑〔16〕上,用陶瓷材料制成的位移传递件〔17〕,可将弹性臂〔3〕的位移传至闪动开关〔13〕的悬臂远端(即被折去的原双金属片位移端对应点)。原调温式温控器上的调温机构,〔在改成闪动开关〔13〕后〕就成为压力调节器〔15〕,同电熨斗在出厂前调节调温机构上的微调螺丝校准电熨斗的调温范围一样,调节压力调节器〔15〕上的微调螺丝就能校准电烹锅的压力工作范围。用金属制成的刚性支撑〔16〕是紧固在直立柱〔1〕上的,它除担负固定闪动开关〔13〕外,还可作为电烹锅的支撑。选温放气阀的密封阀座〔21〕可用无毒橡皮压制而成。阀芯〔22〕可由二个金属另件组装制成。选温放气阀在锅盖〔5〕上的安装孔为φ8mm,密封阀座〔21〕的内孔为φ5mm,阀芯〔22〕中心柱直径为φ3mm、长度可选两倍于密封阀座高度的尺寸,阀芯〔22〕两个密封用的端头直径为φ8mm。选温放气钮〔20〕可以制成上端是调节钮的螺杆,借助于刚性臂〔2〕上的螺纹,可以将阀芯〔22〕压紧(或使放松)在密封阀座〔21〕上,制作时可将塑料钮热压在金属螺杆上。这样调选温放气钮〔20〕,可得到高温、低温及放气的工作状况。
图1所示“匚”字结构电烹锅,在电路串接通电后,即可正常工作在压力调节器〔15〕给定的压力、选温放气钮〔20〕给定的温度段,电烹锅的温度还取决于锅内的加热工质。电烹锅选用定时器〔19〕来控制烹饪时间。当定时器〔19〕所控制的烹饪时间结束时将闪动开关〔13〕转换至保温器〔18〕来实现保温。定时器〔19〕可选用电风扇用机械定时器,保温器〔18〕可选用电饭锅用双金属片温控器。全密封状况下保温具有保湿、保鲜、保温温度不用避开腐败温区和可大大延长保温时间等优点。
图2示出了“匚”式结构中的“桶”式结构实施例,为使图面简洁在图2中省略了与功能无关的另件,同时图2中与图1中有同样功能的另部件也不再重复叙述,在这里仅着重说明这两种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如图3所示直立柱〔1〕实际设计成了一个无底、上沿向内翻边的园桶,这向内翻的边被分成十二等份,切去相隔的六份空出六个缺口,正好将锅盖〔5〕边缘上均布的六个刚性臂〔2〕放入这六个缺口中,旋转压紧旋钮〔12〕60°,即构成了环形直立柱〔1〕与可折卸的刚性臂〔2〕,在这里六个刚性臂〔2〕实际上是点焊在锅盖〔5〕上的六片厚度约为1mm的不锈钢冲压件,锅盖〔5〕选用厚度0.7mm左右的不锈钢板加工制成。可见可折卸的刚性臂〔2〕是由锅盖〔5〕上点焊的六片不锈钢冲压件组成。锅体〔7〕采用厚1.5mm的铝板拉伸成型,其内表面还可作不粘附涂层处理。锅体〔7〕和锅盖〔5〕的工作直径为φ20cm,锅体容积4.5升。电热板〔8〕的电功率为800W。弹性臂〔3〕用厚度1mm的不锈钢板冲压制成俯视图呈“
Figure 911000267_IMG6
”形,其周边与环形直立柱〔1〕的底边点焊固接。电热板〔8〕通过紧固连接件〔9〕固定在“ ”形弹性臂〔3〕的中心。应强调“
Figure 911000267_IMG8
”形弹性臂〔3〕上冲有适当加强筋和增强凸起,最终使“
Figure 911000267_IMG9
”形弹性臂〔3〕能够在314Kg的中心受力下,产生1.8mm的位移。图3中的〔23〕是外套,具有保温和美观的作用。锅盖〔5〕和刚性臂〔2〕点焊成一体,其中心受压后向上变形产生的弹性位移显然无害,故锅盖可采用与普通锅厚度相近的材料制成。密封圈〔6〕用无毒橡胶制成截面呈“匚”字形,以利减少合盖压力。图3所示密封结构在电烹锅负压保鲜保湿工作时,锅盖〔5〕的向下压力,受锅体〔7〕上的密封圈槽限位,利于延长密封圈〔6〕的使用寿命。图3中所示“桶”式结构中,刚性臂〔2〕与环形直立柱〔1〕的活动刚性连接,分散了锅盖〔5〕所承受的力,大大缩短了刚性臂〔2〕的臂长,降低了对锅盖〔5〕和刚性臂〔2〕的刚性强度要求,从而减少了材料消耗,更适合制造大口径的电烹锅。
“匚”式结构中的“口”字结构可以是两个“匚”字结构的结合,也可以是“桶”式结构的简化。在本发明“匚”式结构中,无论是“匚”字结构、“口”字结构,还是环形直立柱式的“桶”式结构,它们都是由刚性的直立柱〔1〕上端的刚性臂〔2〕,将锅盖〔5〕、密封圈〔6〕和锅体〔7〕紧压在直立柱〔1〕下端的弹性臂〔3〕上而实现密封的。它们都是依靠锅体〔7〕底部与弹性臂〔3〕之间的电热板〔8〕对锅体加热升压致使弹性臂〔3〕产生位移,而用这位移来带动可调的闪动开关〔13〕实现电烹锅的压力控制和调整。它们同样以选温放气阀〔18〕、限温器〔14〕使电烹锅的烹饪温度向低温、高温扩展。它们同样是在定时器〔19〕定时结束时,将闪动开关〔13〕转换到保温器〔18〕实现烹饪后的保温。
“匚”式结构所属电烹锅在实施中还可有多种控制器件的组合方式,这样可得到所需的烹饪功能,现例举实施方案如下。
自动保温压力电饭锅:根据米饭的最佳烹饪需求,将烹饪压力设定为40Kpa,当达到这一设定压力时,弹性臂〔3〕的位移推动-转换开关(可用乒乓开关配用),将压力控制转换至保温器〔18〕控制的保温工作状况。这种自动保温压力电饭锅,由于给出了米饭最佳的烹饪条件,故米饭的质量:颗粒性、弹性、粘性、甜度以及米饭淀粉的α化均佳,食之香滑松软。另外,根据上述这种自动保温压力电饭锅,保温是在全密封条件下的负压保温,因此具有保鲜,保湿,保温温度不受食品腐败温区的限制,降低保温度可节省电能,降低保温温度明显提高保温后的米饭质量,低温保温及保鲜、保湿的优点使米饭的保温时间大大延长后仍能保证米饭有较好的口感。提高米饭烹饪质量、节能、延长保温时间,正是目前世界各国电饭锅厂商追求的目标,而本发明用近似目前市售自动保温电饭锅的制造成本,实现了电饭锅技术更新。
低温高压烹煮壶:根据咖啡、茶叶、中药等烹饪品种的最佳烹煮需求,给出了烹饪温度在70~105℃范围对应烹饪压力40~110Kpa的烹煮条件,适应开发咖啡壶、沏茶器、熬中药锅、煮蛋锅等。它们均是将本发明中的自动放气阀(即选温放气阀)省去,根据前述可将弹性臂〔3〕与闪动开关〔13〕配合调至最佳烹饪需求的压力。这类低温高压电烹器具,功能新颖独特,将形成家电小五金产品的新系列填补市场空白。
本发明提出的以直立柱上的刚性臂和弹性臂来压紧一个带密封圈的锅,锅底与弹性臂之间的电热板以及控制电热板加热状态的闪动开关又由弹性臂来推动完成闪动,这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巧妙的电热自动压力锅。它具备现代压力锅最理想的合开盖方式-成为名符其实的安全压力锅,因此在产品设计时无须按破坏压力来确定锅体和锅盖的材料厚度,加之这种不靠排放蒸汽限压的控制方式。可将锅体容积利用率提高到100%,故本发明所属电烹锅较同烹饪容积的市售日用压力锅、自动电压力锅节省锅体、锅盖材料达1/2~2/3,其生产工艺同于自动保温电饭锅,在省去了锅体的变薄拉伸工艺后,可大幅度减少生产所需的能耗。
在本发明中,将全密封电烹锅内的压力控制,由现有专利技术中的压力传感器控制,改为弹性臂与闪动开关共同控制锅底受力大小,这种由压力控制改为力的控制,不但保留原有压力控制的全部特点。而且得到:有效地改善电热板与锅底的热接触状态,成功地解决了同类电热器具电热板与锅底的热接触不良及不稳定问题;避免在锅盖或锅体开测压孔及设置压力控制传感器,省去了外露的控制线,为产品的外观设计及使用带来了很大方便;省去压力传感器不但使产品成本降低5~10%,而且减化了生产工艺、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全密封烹饪节省大量的汽化热,本发明所属产品如能普及推广,仅在国内每年节电可达上亿度。
全密封烹饪带来了可与常压烹饪相比美的好味道,本发明为丰富烹饪技术,向全味烹饪作出了新的开拓。
本发明所属产品,在温度扩展后,可以覆盖室温~200℃的烹饪温度,再结合锅内加热工质的调配(即锅内气、汽、水、油的比例)。就能有低温高压、高温低压等新的烹饪条件组合,使产品的烹饪功能大大增加。本发明虽属压力烹饪器具,但由于在使用安全、制造工艺、烹饪风味等方面与现有压力锅、自动电压力锅有明显不同,故避用压力锅之类名称。
本发明所属产品,对于用户具有使用安全方便、价格低、功能多、节能等优点。对于生产厂家具有生产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生产成品率高、易维修,是一高附加值高利润产品。对国家具有节约能源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其有关产品将从国际市场为国家换取大量外汇。

Claims (7)

1、一种将带有密封圈的锅盖和锅体,以“ㄈ”式结构实现压紧密封并实现电控的全密封自动多功能电烹锅,其特征在于:“ㄈ”式结构由直立柱[1]上端的刚性臂[2]和下端的弹性臂[3]组成。它将带有密封圈[6]的锅盖[5]和锅体[7]压紧密封,并用一个可调整的闪动开关[13],控制锅体[7]底部和弹性臂[3]之间的电热板[8]的工况。实现电烹锅内的力压力控制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密封自动多功能电烹锅,其特征在于:由直立柱〔1〕、刚性臂〔2〕和弹性臂〔3〕组成的“匚”式结构,可以是“匚”字结构、“口”字结构或环形直立柱形的“桶”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密封自动多功能电烹锅,其特征在于:它的弹性臂〔3〕是紧固在直立柱〔1〕上的用弹性良好的金属制成,或制成带有波纹的平板,或制成俯视图呈“一”字型、“
Figure 911000267_IMG2
”字型、“十”字型、“
Figure 911000267_IMG3
”字等形状的波纹薄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密封自动多功能电烹锅,其特征在于:它的刚性臂〔2〕可用金属制成固定式或活动式,活动式刚性臂〔2〕可以和锅盖〔5〕固接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密封自动多功能电烹锅,其特征在于:靠紧固连接件〔9〕固定在弹性臂〔3〕上的电热板〔8〕与锅体〔7〕底部有着一致的上凸形状,并通过闪动开关〔13〕控制它对锅体〔7〕底部的加热状况,通过压力调节器〔15〕调整锅内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密封自动多功能电烹锅,其特征在于:它有选温放气钮〔20〕、密封阀座〔21〕、阀芯〔22〕组成的选温放气阀和限温器〔14〕来扩展烹饪温度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密封自动多功能电烹锅,其特征在于:有一限定烹饪时间的定时器〔19〕及保持锅内温度用的保温器〔18〕。
CN 91100026 1991-01-09 1991-01-09 全密封自动多功能电烹锅 Expired - Lifetime CN102128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1100026 CN1021289C (zh) 1991-01-09 1991-01-09 全密封自动多功能电烹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1100026 CN1021289C (zh) 1991-01-09 1991-01-09 全密封自动多功能电烹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020A true CN1060020A (zh) 1992-04-08
CN1021289C CN1021289C (zh) 1993-06-23

Family

ID=4904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1100026 Expired - Lifetime CN1021289C (zh) 1991-01-09 1991-01-09 全密封自动多功能电烹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289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39C (zh) * 1997-02-27 2000-03-08 王永光 膜片式锅盖与螺牙式电气锅
CN1108773C (zh) * 1994-10-13 2003-05-21 王永光 用非电子无沸腾模糊控制法控制的电气锅及其控制方法
CN100464678C (zh) * 2005-05-26 2009-03-04 王永光 一种电磁加热压力烹饪装置
CN102846200A (zh) * 2012-10-13 2013-01-02 苏州征之魂专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美味煮蛋器
CN107822526A (zh) * 2017-12-20 2018-03-23 宁波恒隆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售菜保温台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73C (zh) * 1994-10-13 2003-05-21 王永光 用非电子无沸腾模糊控制法控制的电气锅及其控制方法
CN1050039C (zh) * 1997-02-27 2000-03-08 王永光 膜片式锅盖与螺牙式电气锅
CN100464678C (zh) * 2005-05-26 2009-03-04 王永光 一种电磁加热压力烹饪装置
CN102846200A (zh) * 2012-10-13 2013-01-02 苏州征之魂专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美味煮蛋器
CN102846200B (zh) * 2012-10-13 2014-06-04 苏州征之魂专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调改口味煮蛋器
CN107822526A (zh) * 2017-12-20 2018-03-23 宁波恒隆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售菜保温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89C (zh) 199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71466A (zh) 半自动电热烹调锅
CN1021289C (zh) 全密封自动多功能电烹锅
CN2083451U (zh) 全密封自动多功能电烹锅
CN218033783U (zh) 一种太阳能储热灶台
CN2659296Y (zh) 电茶壶
CN1093391C (zh) 合盖选压式电热压力焖烧锅
CN113966953A (zh) 一种具有双层内胆的电压力煲
CN2289485Y (zh) 汤食定量自动控制电煮锅
CN206792273U (zh) 一体式内胆
CN2647186Y (zh) 一种压力电饭锅
CN201019514Y (zh) 电压力锅新型压力自动控制装置
CN1050039C (zh) 膜片式锅盖与螺牙式电气锅
CN212260383U (zh) 一种基于熟米饭二次加工成锅巴饭的装置
CN217429759U (zh) 一种可分类烹煮食物的微压锅
CN218044714U (zh) 一种带提醒功能的电饭煲
CN2094945U (zh) 蒸饭自动加水器
CN2382325Y (zh) 具有加热组件的锅体装置
CN2756121Y (zh) 新型电火锅
CN2151690Y (zh) 高安全性电控高压锅结构装置
CN2218502Y (zh) 可调压焖锅
CN215650507U (zh) 一种带可控制排气盖体的汤锅
CN2138945Y (zh) 多用电热锅
CN2257145Y (zh) 多功能电饭锅
CN211748917U (zh) 一种用于电饭锅蒸饭用的可调温式限温限量排水阀
CN2155773Y (zh) 高压锅节能笼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101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199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