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94358B - 一种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94358B
CN105994358B CN201610351698.0A CN201610351698A CN105994358B CN 105994358 B CN105994358 B CN 105994358B CN 201610351698 A CN201610351698 A CN 201610351698A CN 105994358 B CN105994358 B CN 1059943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added
solution
antibacterial agent
composite nan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5169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94358A (zh
Inventor
鲁振坦
王栋
张佳琪
刘珂
刘琼珍
李沐芳
赵青华
蒋海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35169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943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94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43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943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43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9/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elements or inorganic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and sulfur
    • A01N55/0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and sulfur containing bor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20/00Hom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1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120/10Esters
    • C08F120/34Esters containing nitrogen, e.g. N,N-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38Polymerisation using regulators, e.g. chain terminating agents, e.g. telomer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8/00Chemical modification by after-treatment
    • C08F8/18Introducing halogen atoms or halogen-containing groups
    • C08F8/20Halogen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抗菌材料和纳米材料领域。该制备方法先合成基于氟硼荧类分子的RAFT聚合链转移剂分子,再通过与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反应,得到聚合物分子。为了实现重原子效应,能有效提高系间窜越效率和单重态氧量子产率,该聚合物分子进一步的碘代,最后与氯金酸溶液反应得到复合纳米抗菌剂。该制备方法制备成本较低,易于实行;而且制备得到的复合纳米抗菌剂具有自增强效应的光动力学效应,在抗菌剂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菌材料和纳米材料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病原微生物种类多样并且变异迅速,使得抗菌疗法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虽然抗生素对众多病原微生物感染有明确的治疗效果,但在抗生素与病原微生物的博弈中,抗生素已不再具有压倒性优势,以前容易对抗的许多病原微生物都出现了耐药性,致使感染导致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虽然人们还在竭尽全力开发新的抗生素,但其研发速度远远落后于病原微生物的变异速度;更严峻的是耐药性问题丝毫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出现了对数种抗生素都有耐药性的“超级细菌”,引起了全世界的警觉甚至恐慌。因此,开发新型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抗菌药物和抗菌方法已经迫在眉睫。
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PACT),是结合光敏剂分子和可见光产生的活性氧物种对病原微生物进行灭活的一种抗菌方法,其作用机制与癌症的光动力疗法(PDT)相似。
氟化硼二吡咯(BODIPY)染料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光热稳定性、强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吸收能力、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广泛应用于生物标记及成像、化学传感器、发光材料等领域。BODIPY染料在近红外波段的强吸收特性十分利于其在光动力疗法领域中的应用,但是它们系间窜越效率很低,抑制了其敏化产生单重态氧的能力。通过溴或碘等原子的引入,利用重原子效应有效提高系间窜越效率和单重态氧量子产率,使得BODIPY类光敏剂在光动力抗癌领域有了很好的应用前景。相比之下,BODIPY类光敏剂应用于PACT的研究报道却很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BODIPY类染料荧光普遍很强,不利于高效地产生单重态氧;二是BODIPY类染料亲脂性强,在水中容易聚集,不利于与细菌外膜结合或穿透进入细菌。但是BODIPY染料易于修饰,可通过结构优化改善其物理化学和药物性质,以符合PACT对光敏剂药物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了一种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制备成本较低,易于实行。而且制备得到的复合纳米抗菌剂具有自增强效应的光动力学效应,在抗菌剂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1)将对苄基氯苯甲酰氯加入到2,4-二甲基吡咯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得到反应体系,向该反应体系内加入三乙胺,然后再加入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反应得到式A所示化学式的物质物质;
A
2)将吡咯加入到氢化钠的二甲基亚砜悬浮液中,待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后,加入二硫化碳,继续搅拌反应,再加入步骤1)制备的式A所示化学式的物质,反应完全,对反应液进行后处理制备得到具有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引发活性的氟化硼二吡咯分子,且分子式如式B所示;
B
3)向1,4-二氧六环中加入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再分别加入偶氮二异丁腈和步骤2)制备的氟化硼二吡咯分子,然后加入沉淀剂,得到式C所示化学式的物质,且化学式中0<n<1 000 00,n为整数;
C
4)将步骤3)制备的式C所示化学式的物质溶解到二氯甲烷中,再加入N-碘代丁二酰亚胺,反应至体系变为红色为止,然后加入步骤3)所述的沉淀剂,反应得到碘代大分子光敏剂;
5)将步骤4)制备的碘代大分子光敏剂溶解到去离子水中,得到聚合溶液,再将聚合溶液和氯金酸溶液分别加入到水溶液中,然后加入硼氢化钠,反应得到复合纳米抗菌剂。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2,4-二甲基吡咯与对苄基氯苯甲酰氯的摩尔比为2~3:1;且对苄基氯苯甲酰氯与三乙胺的摩尔比为4~5:1;三乙胺与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的摩尔比为1:1~1.5。
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的具体反应过程如下:
在室温、氮气保护氛围及搅拌状态下,将对苄基氯苯甲酰氯加入到2,4-二甲基吡咯的二氯甲烷溶液中,且2,4-二甲基吡咯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40~50,得到反应体系;将反应体系加热到25~35 °C,并反应4~6 h;再向该反应体系内加入三乙胺,继续反应10~50min,然后再加入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反应时间为4~7 h,得到式A所示化学式的物质。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吡咯与氢化钠的摩尔比为1:1~1.5,氢化钠与二硫化碳的摩尔比为1:1~2,二硫化碳与步骤1)制备的式A所示化学式的物质的摩尔比为1:1。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的具体反应过程如下:
在搅拌状态下,将吡咯加入到氢化钠的二甲基亚砜悬浮液中,待溶液无色变为棕黄色后,反应时间为20~40 min,加入二硫化碳,继续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25~50 min,再加入步骤1)制备的式A所示化学式的物质,反应温度为40~60 oC,反应时间为8~15 h,对反应液进行后处理制备得到具有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引发活性的氟化硼二吡咯分子。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对反应液进行后处理的操作过程为:向反应液内加入水,且水与反应液的体积比为5~10:1,再用三氯甲烷进行萃取,萃取次数为三次或三次以上,再将萃取液合并浓缩,对浓缩液进行硅胶色谱柱分离,得到氟化硼二吡咯分子。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的具体反应过程如下:
向1,4-二氧六环中加入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得到质量浓度为45~55%的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溶液;然后在冰水浴环境下,分别加入偶氮二异丁腈和步骤2)制备的氟化硼二吡咯分子,所述偶氮二异丁腈的摩尔量为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的0.8~1.2%,再在氮气保护氛围下,将反应体系逐渐升温至70~75 ℃,反应时间为8~12 h,最后加入正己烷作为沉淀剂,得到式C所示化学式的物质,且0<n<1 000,n为整数。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的具体反应过程如下:
将步骤3)制备的式C所示化学式的物质溶解到无水二氯甲烷中,得到质量浓度为20~30%的聚合物溶液;再加入N-碘代丁二酰亚胺,且N-碘代丁二酰亚胺的摩尔量为目标聚合物的10倍,在室温搅拌、氮气保护氛围及黑暗条件下,反应至体系变为红色为止,反应时间为15~60 min;然后加入步骤3)所述的沉淀剂正己烷,反应得到碘代大分子光敏剂。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氯金酸溶液的浓度为8~12 mg/mL;四氢硼钠的摩尔量为氯金酸摩尔量的1.4~1.6倍。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的具体反应过程如下:
将步骤4)制备得到的碘代大分子光敏剂溶解到去离子水中,配置成浓度为250~350 mg/mL的聚合溶液;将聚合溶液和等体积的氯金酸溶液,在搅拌速度大于600 r/min,小于或等于1000 r/min的条件下分别加入到水溶液中,且水溶液的体积为聚合溶液体积的100倍,然后再加入四氢硼钠,搅拌反应20~35 min,得到复合纳米抗菌剂。
具体反应步骤如下所示:
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复合纳米抗菌剂,由金纳米粒子、光敏剂分子和聚合物构成,所述金纳米粒子为球状结构,在球状结构的径向方向向外分布有若干个光敏剂分子,且相邻的光敏剂分子之间存有间隙;在金纳米粒子和光敏剂分子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聚合物,且聚合物为链条结构,每条聚合物链条分别与每个光敏剂分子相对应,每条聚合物链条的一端连接着金纳米粒子,每条聚合物的另一端连接着相对应的光敏剂分子。
进一步地,所述聚合物选自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聚甲基丙烯酸-N,N-二乙氨基乙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中的一种。
再进一步地,所述聚合物链条的长度为10~60 nm。
更进一步地,所述光敏剂分子为氟化硼二吡咯分子。
更进一步地,所述金纳米粒子的直径为3~50 nm。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复合纳米抗菌剂在制备光动力学抗菌剂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光动力学抗菌剂抑制的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的工作原理在于:
该方法先合成基于氟硼荧类分子的RAFT聚合链转移剂分子(具有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引发活性的分子),再通过与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反应,得到聚合物分子。为了实现重原子效应,能有效提高系间窜越效率和单重态氧量子产率,该聚合物分子进一步的碘代,最后与氯金酸溶液反应得到复合纳米抗菌剂。
本发明制备的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工作原理在于:
本发明通过将高分子链固定在金纳米粒子核表面,并与金纳米粒子表面保持一定的距离。当金纳米粒子和光敏剂分子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并且金纳米粒子直径适当时可以通过FRET效应到自增强的光动力学抗菌的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制备的复合纳米抗菌剂与纯有机光敏剂分子,如卟啉类光敏剂相比,具有自增强的光动力学效果。
2、本发明制备的复合纳米抗菌剂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木糖葡萄球菌等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3、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实行,具有一步到位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复合纳米抗菌剂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金纳米粒子、2—聚合物、3—氟硼荧类光敏剂分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主要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该发明的复合金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本发明的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1)在室温、氮气保护氛围及搅拌状态下,将对苄基氯苯甲酰氯(1.5 g, 8 mmol)加入到2,4-二甲基吡咯(2.2 mL)的二氯甲烷(90 mL)溶液中,且2,4-二甲基吡咯与二氯甲烷在使用之前经过除水处理,得到反应体系;将反应体系加热到25 °C,并反应6 h;再向该反应体系内加入三乙胺(3.88 g, 38 mmol),继续反应20 min,然后再加入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7.82 g, 55 mmol),反应时间为4 h,得到式A所示化学式的物质;
A
2)在搅拌状态下,将吡咯(0.17 mL, 2.38 mmol)加入到氢化钠(57.1 mg 2.38mmol)的二甲基亚砜悬浮液中,待溶液无色变为棕黄色后,反应时间为20min,加入二硫化碳(0.14 mL, 2.38 mmol),继续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25 min,再加入步骤1)制备的式A所示化学式的物质(1.02 g, 2.38 mmol),反应温度为40 oC,反应时间为15 h,对反应液进行后处理制备得到具有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引发活性的氟化硼二吡咯分子,且分子式如B所示;
B
所述步骤2)中对反应液进行后处理的操作过程为:向反应液内加入500 ml水,再用三氯甲烷(50 mL)进行萃取,萃取三次,再将萃取液合并浓缩,对浓缩液进行硅胶色谱柱分离,得到氟化硼二吡咯分子。
3)向1,4-二氧六环中加入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31.4 mg, 0.2mmol),得到质量浓度为45%的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溶液;然后在冰水浴环境下,分别加入偶氮二异丁腈(0.26 mg)和步骤2)制备的氟化硼二吡咯分子0.15(70.6 mg, 0.15mmol),再在氮气保护氛围下,将反应体系逐渐升温至70 ℃,反应时间为12 h,最后加入正己烷作为沉淀剂,得到式C所示化学式的物质,且分子式中n的平均值为500。
C
4)将步骤3)制备式C所示化学式的物质溶解到无水二氯甲烷中,得到质量浓度为20%的聚合物溶液;再加入N-碘代丁二酰亚胺,且N-碘代丁二酰亚胺的摩尔量为目标聚合物的10倍,在室温搅拌、氮气保护氛围及黑暗条件下,反应至体系变为红色为止,反应时间为60 min;然后加入步骤3)所述的沉淀剂正己烷,反应得到碘代大分子光敏剂。
5)将步骤4)制备得到的碘代大分子光敏剂溶解到去离子水中,配置成浓度为250mg/mL的聚合溶液;将100ml聚合溶液和等体积的氯金酸溶液(浓度为8 mg/mL),在搅拌速度为800 r/min的条件下分别加入到水溶液中,且水溶液的体积为10000 ml,然后再加入硼氢化钠(2.34 mmol,89.9 mg),搅拌反应35 min,得到复合纳米抗菌剂。
实施例2
该发明的复合金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本发明的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1)在室温、氮气保护氛围及搅拌状态下,将对苄基氯苯甲酰氯(1.5 g, 8 mmol)加入到2,4-二甲基吡咯(2.0 mL)的二氯甲烷(100 mL)溶液中,且2,4-二甲基吡咯与二氯甲烷在使用之前经过除水处理,得到反应体系;将反应体系加热到30 °C,并反应5 h;再向该反应体系内加入三乙胺(3.26 g, 32 mmol),继续反应30 min,然后再加入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6.82 g, 48 mmol),反应时间为6 h,得到式A所示化学式的物质;
A
2)在搅拌状态下,将吡咯(0.17 mL, 2.38 mmol)加入到氢化钠(85.65 mg, 3.57mmol)的二甲基亚砜悬浮液中,待溶液无色变为棕黄色后,反应时间为40 min,加入二硫化碳(0.32 mL, 5.36 mmol),继续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0 min,再加入步骤1)制备的式A所示化学式的物质(2.23 g, 5.36 mmol),反应温度为60 oC,反应时间为8 h,对反应液进行后处理制备得到具有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引发活性的氟化硼二吡咯分子,且分子式如示B所示;
B
所述步骤2)中对反应液进行后处理的操作过程为:向100 ml反应液内加入1000ml水,再用三氯甲烷(100 ml)进行萃取,萃取四次,再将萃取液合并浓缩,对浓缩液进行硅胶色谱柱分离,得到氟化硼二吡咯分子。
3)向1,4-二氧六环中加入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31.4 mg, 0.2mmol),得到质量浓度为45%的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溶液;然后在冰水浴环境下,分别加入偶氮二异丁腈(0.36 mg)和步骤2)制备的氟化硼二吡咯分子(70.6 mg, 0.15mmol),再在氮气保护氛围下,将反应体系逐渐升温至70 ℃,反应时间为12 h,最后加入正己烷作为沉淀剂,得到式C所示化学式的物质,且分子式中n的平均值为750。
C
4)将步骤3)制备式C所示化学式的物质溶解到无水二氯甲烷中,得到质量浓度为30%的聚合物溶液;再加入N-碘代丁二酰亚胺,且N-碘代丁二酰亚胺的摩尔量为目标聚合物的10倍,在室温搅拌、氮气保护氛围及黑暗条件下,反应至体系变为红色为止,反应时间为30 min;然后加入步骤3)所述的沉淀剂正己烷,反应得到碘代大分子光敏剂。
5)将步骤4)制备得到的碘代大分子光敏剂溶解到去离子水中,配置成浓度为350mg/mL的聚合溶液;将50 ml聚合溶液和等体积的氯金酸溶液(浓度为8 mg/mL),在搅拌速度为1000 r/min的条件下分别加入到5000 ml水溶液中,然后再加入硼氢化钠(2.34 mmol,89.9 mg),搅拌反应20 min,得到复合纳米抗菌剂。
实施例3
该发明的复合金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本发明的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1)在室温、氮气保护氛围及搅拌状态下,将对苄基氯苯甲酰氯(1.88 g, 10 mmol)加入到2,4-二甲基吡咯(2.2 mL)的二氯甲烷(98 mL)溶液中,且2,4-二甲基吡咯与二氯甲烷在使用之前经过除水处理,得到反应体系;将反应体系加热到35 °C,并反应4 h;再向该反应体系内加入三乙胺(4.08 g, 40 mmol),继续反应30 min,然后再加入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8.53 g, 60 mmol),反应时间为5 h,得到式A所示化学式的物质;
A
2)在搅拌状态下,将吡咯(0.17 mL, 2.38 mmol)加入到氢化钠(57.1 mg, 2.38mmol)的二甲基亚砜悬浮液中,待溶液无色变为棕黄色后,反应时间为20min,加入二硫化碳(0.14 mL, 2.38 mmol),继续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25 min,再加入步骤1)制备的式A所示的化学式的物质,反应温度为50 oC,反应时间为12 h,对反应液进行后处理制备得到具有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引发活性的氟化硼二吡咯分子,且分子式如式B所示;
B
所述步骤2)中对反应液进行后处理的操作过程为:向反应液内加入500 ml水,再用50 ml的三氯甲烷进行萃取,萃取三次,再将萃取液合并浓缩,对浓缩液进行硅胶色谱柱分离,得到氟化硼二吡咯分子。
3)向1,4-二氧六环中加入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39.3 mg, 0.25mmol),得到质量浓度为50%的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溶液;然后在冰水浴环境下,分别加入偶氮二异丁腈(0.45 mg)和步骤2)制备的氟化硼二吡咯分子(94.1 mg, 0.20mmol),再在氮气保护氛围下,将反应体系逐渐升温至70 ℃,反应时间为10 h,最后加入正己烷作为沉淀剂,得到式C所示化学式的物质,且分子式中n的平均值为500。
C
4)将步骤3)制备的式C所示化学式的物质溶解到无水二氯甲烷中,得到质量浓度为28%的聚合物溶液;再加入N-碘代丁二酰亚胺,且N-碘代丁二酰亚胺的摩尔量为目标聚合物的10倍,在室温搅拌、氮气保护氛围及黑暗条件下,反应至体系变为红色为止,反应时间为30 min;然后加入步骤3)所述的沉淀剂正己烷,反应得到碘代大分子光敏剂。
5)将步骤4)制备得到的碘代大分子光敏剂溶解到去离子水中,配置成浓度为250mg/mL的聚合溶液;将100ml聚合溶液和等体积的氯金酸溶液(浓度为8 mg/mL),在搅拌速度为800 r/min的条件下分别加入到10000ml水溶液中,然后再加入硼氢化钠(2.34 mmol,89.9 mg),搅拌反应25 min,得到复合纳米抗菌剂。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设计的复合纳米抗菌剂由金纳米粒子1、氟硼荧类光敏剂分子3和聚合物2构成,且金纳米粒子1为球状结构,且在本实施例中金纳米粒子的平均直径为10 nm(金纳米粒子的直径还可以在3~50 nm之间变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球状结构的径向方向向外分布有若干个氟硼荧类光敏剂分子3,且相邻的光敏剂分子之间存有间隙;氟硼荧类光敏剂分子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光热稳定性、强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吸收能力,以及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因此在光动力学领域具有较广泛的用途,本实施中的氟硼荧类光敏剂分子优选为氟化硼二吡咯,氟化硼二吡咯光敏剂分子能有效提高单重态氧量子产率。
再次结合图1可知,在金纳米粒子1和氟硼荧类光敏剂分子3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聚合物,本实施例中的聚合物2为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因为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能够较好的与细菌外膜结合或穿透进入细菌,从而达到抑菌效果,此外,聚合物还可以为聚甲基丙烯酸-N,N-二乙氨基乙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了使聚合物2较好的与金纳米粒子1相接触,聚合物2设计成链条结构,且在本实施中的聚合物链条结构的平均长度为20nm(将聚合物的链条长度控制在10~60 nm之间,都是可行的);且每条聚合物链条分别与每个氟硼荧类光敏剂分子相对应,每条聚合物链条的一端连接着金纳米粒子,每条聚合物的另一端连接着氟硼荧类光敏剂分子。因此氟硼荧类光敏剂分子3在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外层,且氟硼荧类光敏剂分子3通过聚合物2的链条结构与金纳米粒子1相连接。
本发明将有机光敏剂分子氟硼荧类光敏剂分子通过高分子链固定在金纳米粒子核表面,并与金纳米粒子表面保持一定的距离。当金纳米粒子和氟硼荧类光敏剂分子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并且金纳米粒子直径适当时可以通过FRET效应达到自增强的光动力学抗菌的作用,因此本发明设计的纳米复合抗菌剂具有两到三倍增强的光动力学效果。
下面结合具体地实验数据对本发明的复合纳米抗菌剂的抗菌效果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验条件:复合纳米抗菌剂为阳性对照,等摩尔的的卟啉类光敏剂和酞菁类光敏剂作为阴性对照,在相同的光照下,照射相同的时间。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对照样的浓度为0.1 mol,光剂量为20.7 J/cm2,测定结果发现,复合纳米粒子产生单重态氧的速率是纯有机光敏剂分子,如卟啉类光敏剂的3倍,酞菁类光敏剂的2.5倍。
对革兰式阴性大肠杆菌和革兰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灭活实验,得到了表1的测试结果:且革兰式阴性大肠杆菌为菌种1,革兰氏阳性菌木糖葡萄球菌为菌种2。
表1为抗菌测试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复合纳米抗菌剂对革兰式阴性大肠杆菌的最低杀菌浓度为1.7μmol/L,远远低于卟啉类光敏剂和酞菁类光敏剂,且相同浓度的各杀菌剂,复合纳米抗菌剂对革兰氏阳性菌木糖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达到了99%以上,因此本实施例的复合纳米抗菌剂对革兰式阴性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木糖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为最佳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1)将对苄基氯苯甲酰氯加入到2,4-二甲基吡咯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得到反应体系,向该反应体系内加入三乙胺,然后再加入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反应得到式A所示化学式的物质;
A
2)将吡咯加入到氢化钠的二甲基亚砜悬浮液中,待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后,加入二硫化碳,继续搅拌反应,再加入步骤1)制备的式A所示化学式的物质,反应完全,对反应液进行后处理制备得到具有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引发活性的氟化硼二吡咯分子,且分子式如式B所示;
B
3)向1,4-二氧六环中加入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再分别加入偶氮二异丁腈和步骤2)制备的氟化硼二吡咯分子,然后加入沉淀剂,得到式C所示化学式的物质,且化学式中0<n<1 000 00,n为整数;
C
4)将步骤3)制备的式C所示化学式的物质溶解到二氯甲烷中,再加入N-碘代丁二酰亚胺,反应至体系变为红色为止,然后加入步骤3)所述的沉淀剂,反应得到碘代大分子光敏剂;
5)将步骤4)制备的碘代大分子光敏剂溶解到去离子水中,得到聚合溶液,再将聚合溶液和氯金酸溶液分别加入到水溶液中,然后加入硼氢化钠,反应得到复合纳米抗菌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2,4-二甲基吡咯与对苄基氯苯甲酰氯的摩尔比为2~3:1;且对苄基氯苯甲酰氯与三乙胺的摩尔比为4~5:1;三乙胺与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的摩尔比为1:1~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具体反应过程如下:
在室温、氮气保护氛围及搅拌状态下,将对苄基氯苯甲酰氯加入到2,4-二甲基吡咯的二氯甲烷溶液中,且2,4-二甲基吡咯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40~50,得到反应体系;将反应体系加热到25~35 °C,并反应4~6 h;再向该反应体系内加入三乙胺,继续反应10~50min,然后再加入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反应时间为4~7 h,得到式A所示化学式的物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吡咯与氢化钠的摩尔比为1:1~1.5,氢化钠与二硫化碳的摩尔比为1:1~2,二硫化碳与步骤1)制备的式A所示化学式的物质的摩尔比为1: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具体反应过程如下:
在搅拌状态下,将吡咯加入到氢化钠的二甲基亚砜悬浮液中,待溶液无色变为棕黄色后,反应时间为20~40 min,加入二硫化碳,继续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25~50 min,再加入步骤1)制备的式A所示化学式的物质,反应温度为40~60 oC,反应时间为8~15 h,对反应液进行后处理制备得到具有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引发活性的氟化硼二吡咯分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对反应液进行后处理的操作过程为:向反应液内加入水,且水与反应液的体积比为5~10:1,再用三氯甲烷进行萃取,萃取次数为三次或三次以上,再将萃取液合并浓缩,对浓缩液进行硅胶色谱柱分离,得到氟化硼二吡咯分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具体反应过程如下:
向1,4-二氧六环中加入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得到质量浓度为45~55%的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溶液;然后在冰水浴环境下,分别加入偶氮二异丁腈和步骤2)制备的氟化硼二吡咯分子,所述偶氮二异丁腈的摩尔量为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的0.8~1.2%,再在氮气保护氛围下,将反应体系逐渐升温至70~75 ℃,反应时间为8~12h,最后加入正己烷作为沉淀剂,得到式C所示化学式的物质,且0<n<1 000,n为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具体反应过程如下:
将步骤3)制备的式C所示化学式的物质溶解到无水二氯甲烷中,得到质量浓度为20~30%的聚合物溶液;再加入N-碘代丁二酰亚胺,且N-碘代丁二酰亚胺的摩尔量为目标聚合物的10倍,在室温搅拌、氮气保护氛围及黑暗条件下,反应至体系变为红色为止,反应时间为15~60 min;然后加入步骤3)所述的沉淀剂正己烷,反应得到碘代大分子光敏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氯金酸溶液的浓度为8~12 mg/mL;硼氢化钠的摩尔量为氯金酸摩尔量的1.4~1.6倍。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具体反应过程如下:
将步骤4)制备得到的碘代大分子光敏剂溶解到去离子水中,配置成浓度为250~350mg/mL的聚合溶液;将聚合溶液和等体积的氯金酸溶液,在搅拌速度大于600 r/min,小于或等于1000 r/min的条件下分别加入到水溶液中,且水溶液的体积为聚合溶液体积的100倍,然后再加入硼氢化钠,搅拌反应20~35 min,得到复合纳米抗菌剂。
CN201610351698.0A 2016-05-25 2016-05-25 一种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9943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51698.0A CN105994358B (zh) 2016-05-25 2016-05-25 一种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51698.0A CN105994358B (zh) 2016-05-25 2016-05-25 一种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94358A CN105994358A (zh) 2016-10-12
CN105994358B true CN105994358B (zh) 2018-07-06

Family

ID=57094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51698.0A Active CN105994358B (zh) 2016-05-25 2016-05-25 一种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943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1490B (zh) * 2017-07-31 2020-12-18 武汉纺织大学 具备细菌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复合纳米抗菌剂及其应用
CN112500427A (zh) * 2020-12-11 2021-03-16 烟台大学 一种检测Fe3+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5325A (zh) * 2012-06-01 2012-09-19 福州大学 含哌嗪乙氧基修饰基团的酞菁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04402A (zh) * 2014-01-20 2014-05-2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氟硼吡咯光敏剂及其合成方法
CN103865289A (zh) * 2014-02-26 2014-06-18 天津大学 含有亲水基团的氟化硼二吡咯荧光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94625A (zh) * 2014-04-21 2014-07-02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一种仿生纳米银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5325A (zh) * 2012-06-01 2012-09-19 福州大学 含哌嗪乙氧基修饰基团的酞菁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04402A (zh) * 2014-01-20 2014-05-2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氟硼吡咯光敏剂及其合成方法
CN103865289A (zh) * 2014-02-26 2014-06-18 天津大学 含有亲水基团的氟化硼二吡咯荧光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94625A (zh) * 2014-04-21 2014-07-02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一种仿生纳米银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94358A (zh) 201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o et al. Polyprodrug antimicrobials: remarkable membrane damage and concurrent drug release to combat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ju et al. Antimicrobial photodynamic activity of toluidine blue-carbon nanotube conjugate agains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Anaya‐Plaza et al. Photoantimicrobial biohybrids by supramolecular immobilization of cationic phthalocyanines onto cellulose nanocrystals
Xu et al.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a conjugated polymer with cationic backbone
CN106750056B (zh) 一种三氯生两亲性聚合物纳米粒子及其制法与抗菌应用
CN106039310B (zh) 一种复合纳米抗菌剂及其应用
CN105994358B (zh) 一种复合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06220569B (zh) 一种用于惰性表面固载的季铵盐型卤胺抗菌前体、制备及应用方法
CN1973625A (zh) 吡啶季铵盐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Hu et al. More is less: creation of pathogenic microbe-related theranostic oriented AIEgens
Yang et al. Orthogonal Aza-BODIPY–BODIPY dyad as heavy-atom free photosensitizer for photo-initiated antibacterial therapy
Dangge et al. Synthesis of polymer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containing epoxy group/nano ZnO long-acting antimicrobial coating for cotton fabrics
CN106008581A (zh) 含六个三氟甲基基团的氟硼二吡咯衍生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Baigorria et al. Synthesis,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and photodynamic activity of Zn (II) phthalocyanine-polymer conjugates as antimicrobial agents
Brown et al. Size and substitution effect on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polythiophene polyelectrolyte derivatives under photolysis and dark conditions
CN102746474B (zh) 一种温度和pH敏感性的壳交联聚合物胶束的制备方法
CN114539239B (zh) 一种基于吡啶鎓盐的aie光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943868B (zh) 一种含二乙胺的吖嗪联肼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Xie et al. AIE-active polyelectrolyte based photosensitizers: the effects of structure on 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l sensing and killing and pollutant decomposition
Zhou et al. Water-soluble hypocrellin A nanoparticles as a photodynamic therapy delivery system
CN108467475A (zh) 一种环状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Ren et al. Cationic porphyrin-based star-shaped polymers with photo-enhanc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by BIT-RDRP
CN114230595A (zh) 带正电的bodipy光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Ye et al. Recyclable, non-leaching antimicrobial magnetic nanoparticles
Jiang et al. Anion–π Type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Luminoge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