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93200A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93200A
CN105993200A CN201580008658.XA CN201580008658A CN105993200A CN 105993200 A CN105993200 A CN 105993200A CN 201580008658 A CN201580008658 A CN 201580008658A CN 105993200 A CN105993200 A CN 1059932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ermination
communication
relevant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865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93200B (zh
Inventor
横枕成
横枕一成
铃木翔
铃木翔一
相羽立志
高桥宏树
今村公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93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32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932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32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终端装置,进行与E‑UTRAN的第一通信以及终端装置间的第二通信,在第一通信中的下行链路中接收包含与对于所述第二通信的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终端装置具备:接收部,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来进行所述第二通信中的接收处理;以及发送部,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来进行所述第二通信中的发送处理,根据控制信息格式来决定进行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的所述接收处理或者所述发送处理中的哪一个。

Description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区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4年3月20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4-058164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到这里。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中正在研究蜂窝(cellular)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入方式(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以及无线接入网络(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也将EUTRA以及EUTRAN称为LTE(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在LTE中,也将基站装置称为eNodeB(演进的(evolved)NodeB),将终端装置称为UE(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LTE是将基站装置覆盖的区域以小区状配置多个的蜂窝通信系统。单一的基站装置也可以管理多个小区。
在3GPP中,正在研究ProSe(邻近服务(Proximity Services))。ProSe包括ProSe发现(discovery)和ProSe通信(communication)。ProSe发现是确定终端装置使用EUTRA而与其他的终端装置邻近(inproximity)的进程。ProSe通信是使用2个终端装置间建立的EUTRAN通信路径(communication path)的邻近的这2个终端间的通信。例如,该通信路径也可以在终端装置间直接建立。
也将ProSe发现以及ProSe通信的每一个称为D2D发现以及D2D通信。也将D2D发现以及D2D通信统称为D2D。
在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资源块的子集用于D2D而被保留(Reserve)、网络设定D2D资源的集合以及终端装置在该设定的资源中允许D2D信号的发送。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Study on LTE Device to Device Proximity Services;Radio Aspects(Release 12)",3GPP TR36.843v.1.2.0.,February,2014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还没有充分研究在进行D2D信号的发送接收时的过程。本发明的若干个方式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率地进行D2D信号的发送接收的终端装置、控制该终端装置的基站装置、安装在该终端装置中的集成电路、用于该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以及用于该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若干个方式采取了如以下的手段。即,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终端装置是进行与E-UTRAN的第一通信以及终端装置间的第二通信的终端装置,在第一通信中的下行链路中接收包含与对于所述第二通信的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终端装置具备:接收部,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来进行所述第二通信中的接收处理;以及发送部,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来进行所述第二通信中的发送处理,根据控制信息格式来决定进行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的所述接收处理或者所述发送处理中的哪一个。
(2)此外,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终端装置是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也可以被附加通过与对所述第一通信所设定的RNTI不同的RNTI而被加扰的CRC校验位。
(3)此外,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基站装置是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将包含与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与所述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用于决定进行包括所述终端装置的终端装置间的通信中的、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的接收处理或者发送处理中的哪一个。
(4)此外,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集成电路是安装在进行与E-UTRAN的第一通信以及终端装置间的第二通信的终端装置中的集成电路,在第一通信中的下行链路中接收包含与对于所述第二通信的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所述集成电路包括如下功能: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来进行所述第二通信中的接收处理的功能;以及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来进行所述第二通信中的发送处理的功能,根据控制信息格式来决定进行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的所述接收处理或者所述发送处理中的哪一个。
(5)此外,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集成电路是安装在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中的集成电路,所述集成电路包括将包含与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的功能,与所述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用于决定进行包括所述终端装置的终端装置间的通信中的、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的接收处理或者发送处理中的哪一个。
(6)此外,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通信方法是用于进行与E-UTRAN的第一通信以及终端装置间的第二通信的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在第一通信中的下行链路中接收包含与对于所述第二通信的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来进行所述第二通信中的接收处理,所述通信方法包括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来进行所述第二通信中的发送处理的发送方法,根据控制信息格式来决定进行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的所述接收处理或者所述发送处理中的哪一个。
(7)此外,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通信方法是安装在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中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包括将包含与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的发送方法,与所述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用于决定进行包括所述终端装置的终端装置间的通信中的、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的接收处理或者发送处理中的哪一个。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若干个方式,能够有效率地进行D2D信号的发送接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帧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时隙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D2D资源的图。
图5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蜂窝链路中传输的与D2D相关的信息的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D2D信号的发送接收的概念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装置被设定有1个或者多个小区。将终端装置经由多个小区进行通信的技术称为小区聚合或者载波聚合。也可以在对终端装置设定的多个小区的每一个小区中,应用本发明。此外,也可以在被设定的多个小区的一部分中,应用本发明。也将对终端装置设定的小区称为服务小区。
被设定的多个服务小区包括1个主小区和1个或者多个副小区。主小区是进行了初始连接建立(initia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过程的服务小区、开始了连接重新建立(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过程的服务小区、或者在切换过程中被指示为主小区的小区。也可以在建立了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连接的时间点或者之后,设定副小区。
在小区聚合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多个小区的全部应用TDD(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方式或者FDD(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方式。此外,应用TDD方式的小区和应用FDD方式的小区也可以进行汇集。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在图1中,无线通信系统具备终端装置1A~1C、中继器2以及基站装置3。将终端装置1A~1C称为终端装置1。中继器2具有将从终端装置1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并发送被放大的信号的功能。服务小区4表示基站装置3(LTE)覆盖的区域。
上行链路5是从终端装置1向基站装置3的链路。此外,在上行链路5中,也可以不经由中继器而从终端装置1向基站装置3直接发送信号。下行链路7是从基站装置3向终端装置1的链路。此外,也将上行链路5和下行链路7称为蜂窝链路或者蜂窝通信路径。此外,也将终端装置1和基站装置3的通信称为蜂窝通信。
D2D链路9是终端装置1间的链路。此外,也将D2D链路9称为D2D通信路径、ProSe链路或者ProSe通信路径。在D2D链路9中,进行D2D发现以及D2D通信。D2D发现是确定终端装置1使用EUTRA而与其他的终端装置1邻近(in proximity)的进程/过程。D2D通信是使用2个终端装置1间建立的EUTRAN通信路径的邻近的这2个终端装置1间的通信。例如,该通信路径也可以在终端装置1间直接建立。
此外,D2D链路9也可以包括ProSe-assisted WLAN(广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直接通信路径。例如,也可以基于D2D发现而发现邻近的2个终端装置1,EUTRAN将WLAN的设定信息提供给这2个终端装置1,这2个终端装置1基于该WLAN的设定信息而建立ProSe-assisted WLAN直接通信路径。例如,也可以基于使用了EUTRAN的D2D发现而发现邻近的2个终端装置1,在该被发现的2个终端装置1间建立EUTRAN通信路径或者ProSe-assisted WLAN(广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直接通信路径。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
将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下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下行链路信号。将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上行链路信号。物理信道使用于发送从上位层输出的信息。物理信号虽然不使用于发送从上位层输出的信息,但由物理层所使用。
在图1中,在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
·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
·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
·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UCCH是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Information:UCI)的物理信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表示PUSCH资源的请求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对于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Transport block)、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ownlink-Shared Channel:DL-SCH))的ACK(确认(acknowledgement))/NACK(否定确认(negative-acknowledgement))。也将ACK/NACK称为HARQ-ACK或者HARQ反馈。
PUSCH是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Uplink-Shared Channel:UL-SCH)和/或HARQ-ACK和/或信道状态信息的物理信道。
PRACH是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物理信道。PRACH在初始连接建立(initia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过程、切换过程、连接重新建立(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过程中使用。
在图1中,在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上行链路物理信号。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Uplink Reference Signal:UL RS)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以下的2个类型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
·DM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SRS(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DMRS与PUSCH或者PUCCH的发送相关。DMRS与PUSCH或者PUCCH进行时分复用。基站装置3为了进行PUSCH或者PUCCH的传播路径校正而使用DMRS。将一同发送PUSCH和DMRS简称为发送PUSCH。将一同发送PUCCH和DMRS简称为发送PUCCH。SRS不与PUSCH或者PUCCH的发送相关。基站装置3为了测量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而使用SRS。
在图1中,在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
·PBCH(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Indicator Channel))
·PHICH(物理混合自动重发请求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
·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
·EPDCCH(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
·PMCH(物理多播信道(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
PBCH用于广播在终端装置1中共同使用的主信息块(MasterInformation Block:MIB、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BCH))。MIB以40ms间隔来发送,MIB以10ms周期重复发送。例如,MIB包括表示SFN的信息。这里,SFN(系统帧号(system frame number))是无线帧的号码。MIB是系统信息。
PCFICH用于发送指示在PDCCH的发送中使用的区域(OFDM符号)的信息。
PHICH用于发送表示对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上行链路数据(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的ACK(确认(ACKnowledgement))或者NACK(否定确认(NegativeACKnowledgement))的HARQ指示符(HARQ反馈)。
PDCCH以及EPDC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DCI)。也将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称为DCI格式。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下行链路许可(downlink grant)以及上行链路许可(uplink grant)。下行链路许可也称为下行链路分配(downlinkassignment)或者下行链路分配(downlink allocation)。
上行链路许可用于单一的小区内的单一的PUSCH的调度。上行链路许可用于某子帧内的单一的PUSCH的调度。下行链路许可用于单一的小区内的单一的PDSCH的调度。下行链路许可用于与发送了该下行链路许可的子帧相同的子帧内的PDSCH的调度。
在DCI格式中,被附加CRC(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Check))校验位。CRC校验位通过C-RNTI(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或者SPS C-RNTI(半持续调度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Semi Persistent Scheduling Cell-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而被加扰。C-RNTI以及SPS C-RNTI是用于在小区内识别终端装置1的识别符。C-RNTI用于控制单一的子帧中的PDSCH的资源或者PUSCH的资源。SPS C-RNTI用于周期性地分配PDSCH或者PUSCH的资源。
PDS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ownlinkShared Channel:DL-SCH))。
PMCH用于发送多播数据(Multicast Channel:MCH)。
在图1中,在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下行链路物理信号。
·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DL RS)
同步信号用于终端装置1取下行链路的频域以及时域的同步。在FDD方式中,同步信号配置在无线帧内的子帧0和5。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于终端装置1进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传播路径校正。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于终端装置1计算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于终端装置1测量本装置的地理上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以下的5个类型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
·CRS(小区固有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与PDSCH相关的URS(UE固有参考信号(UE-specific ReferenceSignal))
·与EPDCCH相关的DM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
·NZP CSI-RS(非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Non-Zero PowerCha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
·ZP CSI-RS(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Zero Power Chanel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
·MBSFN RS(多媒体广播和多播服务单频网络参考信号(Multimedia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 over Single FrequencyNetwork Reference signal))
CRS在子帧的全部频带中发送。CRS用于进行PBCH/PDCCH/PHICH/PCFICH/PDSCH的解调。CRS也可以用于终端装置1计算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PBCH/PDCCH/PHICH/PCFICH通过用于C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而被发送。
与PDSCH相关的URS在用于URS相关的PDSCH的发送的子帧以及频带中发送。URS用于进行URS相关的PDSCH的解调。PDSCH通过用于C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或者用于U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而被发送。
与EPDCCH相关的DMRS在用于DMRS相关的EPDCCH的发送的子帧以及频带中发送。DMRS用于进行DMRS相关的EPDCCH的解调。EPDCCH通过用于DM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而被发送。
NZP CSI-RS在被设定的子帧中发送。发送NZP CSI-RS的资源由基站装置3设定。NZP CSI-RS用于终端装置1计算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终端装置1使用NZP CSI-RS进行信号测量(信道测量)。
ZP CSI-RS的资源由基站装置3设定。基站装置3以零输出来发送ZP CSI-RS。即,基站装置3不发送ZP CSI-RS。基站装置3在设定了ZP CSI-RS的资源中,不发送PDSCH以及EPDCCH。例如,在某小区中NZP CSI-RS对应的资源中,终端装置1能够测量干扰。
MBSFN RS在用于PMCH的发送的子帧的全部频带中发送。MBSFN RS用于进行PMCH的解调。PMCH通过用于MBSFN 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而被发送。
在图1中,在终端装置1间的D2D链路9的无线通信中,也可以使用下行链路信号、上行链路信号或者为了D2D而新定义的信号(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也将在D2D链路9中进行发送接收的信号(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称为对D2D使用的信号、对于D2D的信号、D2D信号。
BCH、MCH、UL-SCH以及DL-SCH是传输信道。将在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中使用的信道称为传输信道。也将在MAC层中使用的传输信道中的数据的单位称为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或者MAC PDU(协议数据单位(Protocol DataUnit))。在MAC层中,按每个传输块进行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控制。传输块是MAC层转交(deliver)给物理层的数据的单位。在物理层中,传输块映射到码字,按每个码字进行编码处理等。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帧(radio frame)的结构(structure)。
在LTE中,支持2个无线帧结构。2个无线帧结构是帧结构类型1和帧结构类型2。帧结构类型1能够应用于FDD。帧结构类型2能够应用于TDD。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帧的概略结构的图。在图2中,横轴是时间轴。此外,类型1以及类型2的每个无线帧是10ms长,由10个子帧所定义。每个子帧是1ms长,由2个连续的时隙所定义。每个时隙是0.5ms长。无线帧内的第i个子帧由第(2×i)个时隙和第(2×i+1)个时隙构成。
对帧结构类型2,定义了以下的3个类型的子帧。
·下行链路子帧
·上行链路子帧
·特殊子帧
下行链路子帧是用于下行链路发送而被保留(Reserve)的子帧。上行链路子帧是用于上行链路发送而被保留的子帧。特殊子帧由3个字段构成。该3个字段是DwPTS(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ownlink PilotTime Slot))、GP(保护期间(Guard Period))以及UpPTS(上行链路导频时隙(Uplink Pilot Time Slot))。DwPTS、GP以及UpPTS的合计的长度为1ms。DwPTS是用于下行链路发送而被保留的字段。UpPTS是用于上行链路发送而被保留的字段。GP是不进行下行链路发送以及上行链路发送的字段。此外,特殊子帧可以仅由DwPTS以及GP构成,也可以仅由GP以及UpPTS构成。
帧结构类型2的无线帧至少由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以及特殊子帧构成。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时隙的结构。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时隙的结构的图。在图3中,对OFDM符号或者SC-FDMA符号应用正常CP(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在每个时隙中发送的物理信号或者物理信道由资源网格所表现。在图3中,横轴是时间轴,纵轴是频率轴。在下行链路中,资源网格由多个子载波和多个OFDM符号所定义。在上行链路中,资源网格由多个子载波和多个SC-FDMA符号所定义。例如,在D2D链路中,资源网格也可以由多个子载波和多个SC-FDMA符号所定义。构成1个时隙的子载波的数目依赖于小区的带宽。构成1个时隙的OFDM符号或者SC-FDMA符号的数目为7。将资源网格内的每个元素称为资源元素。资源元素使用子载波的号码和OFDM符号或者SC-FDMA符号的号码来识别。
资源块用于表现某物理信道(PDSCH或者PUSCH等)向资源元素的映射。资源块定义了虚拟资源块和物理资源块。某物理信道首先映射到虚拟资源块。之后,虚拟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1个物理资源块由在时域中7个连续的OFDM符号或者SC-FDMA符号和在频域中12个连续的子载波所定义。因此,1个物理资源块由(7×12)个资源元素构成。此外,1个物理资源块在时域中对应于1个时隙,在频域中对应于180kHz。物理资源块在频域中从0开始标号。
此外,也可以对OFDM符号或者SC-FDMA符号应用扩展(extended)CP。在扩展CP的情况下,构成1个时隙的OFDM符号或者SC-FDMA符号的数目为7。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的配置。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D2D资源的图。在图4中,横轴是时间轴,纵轴是频率轴。在图4中,D表示下行链路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U表示上行链路子帧。1个FDD小区对应于1个下行链路载波或者1个下行链路载波以及1个上行链路载波。1个TDD小区对应于1个TDD载波。1个D2D小区对应于1个D2D载波。
在FDD小区中,对蜂窝通信使用的下行链路信号配置在下行链路载波的子帧中,对蜂窝通信使用的上行链路信号配置在上行链路载波的子帧中,对D2D使用的D2D信号配置在上行链路载波的子帧中。将在下行链路中与小区对应的载波称为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此外,将在上行链路中与小区对应的载波称为上行链路分量载波。
在TDD小区中,对蜂窝通信使用的下行链路信号配置在下行链路子帧以及DwPTS中,对蜂窝通信使用的上行链路信号配置在上行链路子帧以及UpPTS中,对D2D使用的D2D信号配置在上行链路子帧以及UpPTS中。
D2D小区是对D2D专用的小区,配置有对D2D使用的D2D信号。即,D2D小区对应的D2D载波是对D2D专用的载波。也将D2D载波称为D2D专用频带(专用频谱(dedicated spectrum))或者PS频带(公共安全(Public Safety))。也将D2D小区中的D2D资源称为D2D专用频带的D2D资源或者PS资源。在3GPP中,正在研究D2D专用频带用于PS。此外,PS资源也可以用于PS以外的目的。此外,用于PS的D2D小区也可以不是服务小区。
此外,终端装置1也可以不建立蜂窝链路,而是在D2D专用频带中建立用于PS的D2D链路。在不建立蜂窝链路而是在D2D专用频带中建立用于PS的D2D链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也可以事先建立蜂窝链路,进行与用于PS的D2D相关的设定,进行对于用于PS的D2D的认证。
基站装置3对用于D2D而被保留的D2D资源进行控制。基站装置3保留FDD小区的上行链路载波的资源的一部分作为D2D资源。基站装置3保留TDD小区的上行链路子帧以及UpPTS的资源的一部分作为D2D资源。基站装置3保留D2D小区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资源作为D2D资源。
基站装置3将包括表示在每个小区中保留的D2D资源的信息在内的上位层的信号发送给终端装置1。终端装置1基于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上位层的信号,设置表示在每个小区中保留的D2D资源的参数D2D-ResourceConfig。即,基站装置3经由上位层的信号,对终端装置1设置表示在每个小区中保留的D2D资源的参数D2D-ResourceConfig。
此外,也可以保留与FDD小区对应的上行链路载波的一部分频带作为D2D专用频带。此外,也可以保留与TDD小区对应的上行链路子帧的一部分频带作为D2D专用频带。
基站装置3也可以对终端装置1通知D2D资源的每个集合是否为PS资源。此外,终端装置1在1个载波中不同时进行D2D的发送处理和D2D的接收处理。
此外,用于PS以外的目的的D2D资源中的D2D发现/通信优选由基站装置3进行控制或者监视。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CP长度的设定方法。
优选,CP长度被控制为延迟波的延迟时间属于CP长度的范围内。基站装置3对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CP长度进行控制。此外,基站装置3也可以对每个服务小区单独控制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CP长度。
终端装置1基于对于服务小区的PBCH,检测除了PMCH以及MBSFN RS之外的、对于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信号的CP长度。对PMCH以及MBSFN RS始终应用扩展CP。
基站装置3将包括表示服务小区中的上行链路信号的CP长度的信息在内的上位层的信号发送给终端装置1。终端装置1基于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上位层的信号,设置表示服务小区中的上行链路的CP长度的参数UL-CyclicPrefixLength。即,基站装置3经由上位层的信号,对终端装置1设置表示服务小区中的上行链路的CP长度的参数UL-CyclicPrefixLength。例如,如图1所示,在上行链路中使用中继器2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中继器2中的处理延迟,在上行链路中应用扩展CP。
从某终端装置1向其他的终端装置1的D2D通信路径和从该其他的终端装置1向该某终端装置1的D2D通信路径相同。因此,优选D2D中的用于从某终端装置1向其他的终端装置1的发送的CP长度和用于从该其他的终端装置1向该某终端装置1的发送的CP长度相同。
由于D2D是邻近的终端装置1间的通信,所以设想延迟波的延迟时间小。因此,D2D链路中的CP长度也可以是正常CP。即,D2D链路中的CP长度也可以预先通过标准等而定义,且固定。
但是,还没有充分研究D2D中的同步方法,存在终端装置1间的同步不准确的可能性。因此,D2D链路中的CP长度也可以是扩展CP。
此外,也可以基于对于D2D的同步的方法、终端装置1间的无线状况、终端装置1间的地理上的距离和/或每个终端装置1中的对于蜂窝通信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等,终端装置1或者基站装置3控制D2D链路中的CP长度。即,对于D2D的CP长度、对于下行链路的CP长度以及对于上行链路的CP长度也可以被单独控制。即,对于通过同一个载波而被发送的D2D的信号以及上行链路信号的每一个的CP长度也可以被单独设定。
例如,基站装置3也可以将包括表示对于D2D的CP长度的信息在内的上位层的信号发送给终端装置1。终端装置1也可以基于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上位层的信号,设置表示对于D2D的CP长度的参数D2D-CyclicPrefixLength。即,基站装置3也可以经由上位层的信号,对终端装置1设置表示对于D2D的CP长度的参数D2D-CyclicPrefixLength。
此外,对于D2D发现的D2D信号的CP长度和对于D2D通信的CP长度也可以不同。基站装置3也可以将包括表示对于D2D发现的CP长度的信息在内的上位层的信号发送给终端装置1。基站装置3也可以将包括表示对于D2D通信的CP长度的信息在内的上位层的信号发送给终端装置1。
此外,对于D2D发现和/或D2D通信的CP长度也可以是0。
图5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蜂窝链路中传输的与D2D相关的信息的图。在图6中,在基站装置3和终端装置1A间建立了蜂窝通信路径。在图6中,在终端装置1A和终端装置1B间建立了D2D通信路径。
为了基站装置3进行D2D通信路径和/或ProSe-assisted WLAN直接通信路径的控制和/或监视,基站装置3和终端装置1A进行与D2D相关的信息的发送接收处理。
终端装置1A将与D2D功能相关的信息发送给基站装置3(S600)。基站装置3基于接收到的与D2D功能相关的信息,将表示D2D链路的设定的信息发送给终端装置1A(S602)。终端装置1A基于接收到的表示D2D链路的设定的信息,建立D2D连接(S604)。终端装置1A将与所建立的D2D链路(连接)相关的信息发送给基站装置3(S606)。
此外,在S604中,终端装置1A也可以将表示D2D链路的设定的信息发送/转发给终端装置1B。
在图6中,终端装置1B也可以建立与其他的基站装置3的蜂窝通信路径。终端装置1B也可以将与D2D链路相关的信息发送给其他的基站装置3。多个基站装置3也可以经由在基站装置3间建立的回程而发送接收/转发与D2D链路相关的信息。
在图6中,终端装置1B也可以建立与基站装置3的蜂窝通信路径。终端装置1B也可以将与D2D链路相关的信息发送给基站装置3。
在图6中,也可以是进行D2D的终端装置1的组中的只有一部分终端装置1(例如,1个终端装置1)将与D2D链路相关的信息发送给EUTRAN(基站装置3)。此外,该一部分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进行该D2D的终端装置1间进行决定。此外,该一部分终端装置1也可以由基站装置3指示。此外,基站装置3也可以对每个终端装置1经由上位层的信号而设定是否报告与D2D链路相关的信息。
由此,能够避免使用上行链路的资源而将与D2D链路相关的相同的信息重复发送给EUTRAN,能够提高上行链路的资源的利用效率。
基站装置3也可以对D2D资源的集合的每一个,将表示D2D链路的设定的信息发送给终端装置1。也可以对1个终端装置1设置D2D资源的多个集合。D2D资源的1个集合也可以包含在1个小区中。也可以对1个小区设置D2D资源的多个集合。也可以对每个D2D通信路径设置D2D资源的1个集合。也可以在1个终端装置1中建立多个D2D通信路径。
在表示D2D链路的设定的信息中,也可以包括信息(H1)至(H15)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信息(H1)至信息(H15)的每一个也可以在不同的定时被发送。
·信息(H1):表示包括D2D资源的小区的信息
·信息(H2):表示包括D2D资源的子帧的信息
·信息(H3):表示在子帧内D2D资源的带宽和/或频率位置的信息
·信息(H4):表示在子帧内构成D2D资源的虚拟资源块或者物理资源块的信息
·信息(H5):表示包括PS资源的小区的信息
·信息(H6):表示包括PS资源的子帧的信息
·信息(H7):表示在子帧内PS资源的带宽和/或频率位置的信息
·信息(H8):表示在子帧内构成PS资源的虚拟资源块或者物理资源块的信息
·信息(H9):表示D2D信号(例如,PUSCH)的资源的跳跃(Hopping)的有效/指示的信息
·信息(H10):表示D2D信号的资源的跳跃模式的信息
·信息(H11):表示D2D资源的跳跃的有效/指示的信息
·信息(H12):表示D2D资源的跳跃模式的信息
·信息(H13):表示与D2D发现相关的D2D信号的设定的信息
·信息(H14):表示与D2D通信相关的D2D信号的设定的信息
·信息(H15):表示ProSe-assited WLAN直接通信的设定的信息
信息(H2)也可以表示对于保留了D2D资源的子帧的号码的周期以及偏移量。信息(H2)也可以由比特表所表现。该比特表的每一个比特也可以对应于1个子帧。
D2D信号的跳跃模式有子帧间(inter-subframe)模式和子帧内/间(intra and inter-subframe)模式。在子帧间模式中,D2D信号的资源按每个子帧进行跳跃。在子帧内/间模式中,D2D信号的资源按每个时隙进行跳跃。
在与D2D链路有关的信息中,也可以包括信息(I1)至(I42)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信息(I1)至信息(I42)的每一个也可以在不同的定时被发送。
·信息(I1):表示用于D2D发现和/或D2D通信的D2D资源的子集的信息
·信息(I2):表示进行D2D信号的发送处理的D2D资源的子集的信息
·信息(I3):表示进行D2D信号的接收处理/监视的D2D资源的子集的信息
·信息(I4):表示用于D2D发现和/或D2D通信的频带(Band)的信息
·信息(I5):表示进行D2D信号的发送处理的频带的信息
·信息(I6):表示进行D2D信号的接收处理/监视的频带的信息
·信息(I7):表示用于D2D发现和/或D2D通信的小区的信息
·信息(I8):表示进行D2D信号的发送处理的小区的信息
·信息(I9):表示进行D2D信号的接收处理/监视的小区的信息
·信息(I10):表示用于D2D发现和/或D2D通信的子帧的信息
·信息(I11):表示进行D2D信号的发送处理的子帧的信息
·信息(I12):表示进行D2D信号的接收处理/监视的子帧的信息
·信息(I13):表示D2D信号的CP长度的信息
·信息(I14):表示在D2D专用频带中是否进行D2D的信息
·信息(I15):表示在D2D专用频带中开始了D2D的信息
·信息(I16):表示在D2D专用频带中结束了D2D的信息
·信息(I17):表示是否进行用于PS的D2D的信息
·信息(I18):表示开始了用于PS的D2D的信息
·信息(I19):表示结束了用于PS的D2D的信息
·信息(I20):表示是否进行WLAN通信的信息
·信息(I21):表示开始了WLAN通信的信息
·信息(I22):表示结束了WLAN通信的信息
·信息(I23):表示用于WLAN通信的WLAN的标准的信息
·信息(I24):表示是否进行ProSe-assisted WLAN直接通信的信息
·信息(I25):表示开始了ProSe-assisted WLAN直接通信的信息
·信息(I26):表示结束了ProSe-assisted WLAN直接通信的信息
·信息(I27):表示用于ProSe-assisted WLAN直接通信的WLAN的标准的信息
·信息(I28):表示D2D通信路径和/或ProSe-assisted WLAN直接通信路径中的信道状况(所测量的干扰)的信息
·信息(I29):表示D2D通信路径和/或ProSe-assisted WLAN直接通信路径中的QoS(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的信息
·信息(I30):表示在D2D通信路径和/或ProSe-assisted WLAN直接通信路径中被发送接收的业务量的信息
·信息(I31):表示在D2D通信路径和/或ProSe-assisted WLAN直接通信路径中被发送的业务量的信息
·信息(I32):表示在D2D通信路径和/或ProSe-assisted WLAN直接通信路径中被接收的业务量的信息
·信息(I33):表示在D2D通信路径和/或ProSe-assisted WLAN直接通信路径中传输等待状态的业务(数据、分组)量的信息(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
·信息(I34):表示D2D通信路径和/或ProSe-assisted WLAN直接通信路径中的通信范围(communication range)的信息
·信息(I35):表示D2D通信路径和/或ProSe-assisted WLAN直接通信路径中的分组的优先级的信息
·信息(I36):表示D2D通信路径和/或ProSe-assisted WLAN直接通信路径中的平均比特速率的信息
·信息(I37):表示D2D通信路径和/或ProSe-assisted WLAN直接通信路径中的平均分组延迟的信息
·信息(I38):表示D2D通信路径和/或ProSe-assisted WLAN直接通信路径中的平均丢包率(块错误率(Block Error Rate:BLER))的信息
·信息(I39):表示D2D通信路径和/或ProSe-assisted WLAN直接通信路径中的QoS是否满足对于D2D通信路径和/或ProSe-assistedWLAN直接通信路径的QCI(QoS等级标识(QoS Class Identifier))对应的QoS的信息
·信息(I40):表示进行D2D通信和/或ProSe-assisted WLAN直接通信的终端装置1的识别符(identifier、身份(identity))的信息
·信息(I41):表示进行D2D通信和/或ProSe-assisted WLAN直接通信的终端装置1所连接的PLMN(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运营商的信息
·信息(I42):表示终端装置1的地理上的位置的信息
终端装置1也可以对每个D2D资源的集合,对每个D2D通信路径,对每个ProSe-assisted WLAN直接通信路径,和/或对每个应用,将与D2D链路有关的信息发送给基站装置3。
与D2D链路有关的信息的报告也可以如在信息(I1)至(I42)中的任一个状态发生变更的情况下被触发。此外,与D2D链路有关的信息的报告也可以如在信息(I1)至(I42)中的任一个值阈值以上被变更的情况下被触发。此外,与D2D链路有关的信息的报告也可以在最后报告了与D2D链路有关的信息时的信息(I1)至(I42)中的任一个值和当前的值阈值以上不同的情况下被触发。在这个情况下,也可以在信息(I1)至(I42)中只报告与触发对应的信息。与D2D链路有关的信息的报告也可以基于来自基站装置3的指示而被触发。
例如,也可以在D2D传输路径中被传输的业务量超过了阈值的情况下,与D2D链路有关的信息的报告被触发。例如,也可以在D2D通信路径和/或ProSe-assisted WLAN直接通信路径中的QoS不满足对于D2D通信路径和/或ProSe-assisted WLAN直接通信路径的QCI(QoS等级标识(QoS Class Identifier))对应的QoS的情况下,与D2D链路有关的信息的报告被触发。
也可以在与D2D链路有关的信息的报告被触发了至少1个,被分配用于上行链路中的初始发送的PUSCH,且在该PUSCH中能够容纳(accomodate)与D2D链路有关的信息作为逻辑信道优先顺位(logicalchannel prioritization)过程的结果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使用该PUSCH而报告与D2D链路有关的信息。
QCI由分组的优先级、容许分组延迟时间(分组延迟预算(packetdelay budget))、容许丢包率(packet error loss rate)、有无保证传输速度(比特速率)等所定义。QCI是作为对照来使用特定的分组转发动作的标量。基站装置3也可以将表示与D2D通信路径对应的QCI的信息发送给终端装置1。
终端装置1的地理上的位置也可以基于PRS和/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来测量。
例如,终端装置1也可以从由表示D2D链路的设定的信息所示的D2D资源中,决定用于D2D信号的发送接收的D2D资源的子集,并将表示该决定的D2D资源的子集的信息(I1)发送给基站装置3。
接着,说明D2D信号的发送接收的方法。
图6图示在由位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多个终端装置构成的组间(终端装置间)进行D2D通信的例。如图所示,终端装置4A~4D这4个站属于终端装置组4。例如,终端装置4A也可以对终端装置组4(终端装置4B~4D)发送D2D信号。此外,也可以是终端装置4B~4D的每一个接收D2D信号。
基站装置3对属于终端装置组4的终端装置4A~4D的每一个分配同一个RNTI(以下,也记载为D2D-RNTI)。例如,基站装置3也可以对终端装置4A~4D的每一个使用上位层的信号(例如,RRC层的信号)而设定同一个值的D2D-RNTI。
此外,基站装置3对终端装置4A~4D的每一个,将用于D2D信号的发送接收的无线资源(与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和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这里,与终端装置4A有关的信息)包含在同一个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发送。例如,基站装置3也可以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发送包括与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和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此时,将在生成了DCI的情况下附加的CRC比特,通过上述的RNTI进行异或而掩盖(加扰)。由此,能够只有终端装置4A~4D发送接收D2D信号。即,终端装置4A~4D的每一个对附加了通过D2D-RNTI而被加扰的CRC校验位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监视。
终端装置4A~4D的每一个接收(检测)从基站装置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此时,终端装置4A也可以基于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判断为自身成为发送终端。即,终端装置4A也可以在基于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而被指示为成为发送终端的情况下,识别为在终端装置组4中是发送终端。并且,终端装置4A也可以基于与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来发送D2D信号。即,基于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而被指示为是发送终端的终端装置4也可以使用基于与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而被指示的无线资源来发送D2D信号。
另一方面,终端装置4B~4D的每一个基于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判断为自身不是发送终端。即,终端装置4A也可以在基于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而被指示为没有成为发送终端的情况下(被指示为成为接收终端的情况下),识别为在终端装置组4中不是发送终端(也可以识别为是接收终端)。并且,终端装置4B~4D的每一个也可以基于与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来接收D2D信号。即,基于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而被指示为是接收终端的终端装置4B~4D的每一个也可以使用基于与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而被指示的无线资源来接收D2D信号。
即,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也可以是用于指示在某终端装置组中发送D2D信号的终端装置的信息。此外,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也可以是用于指示在某终端装置组中接收D2D信号的终端装置的信息。即,也可以基于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中包含的某个字段被设置的值,指示发送D2D信号的终端装置和/或接收D2D信号的终端装置。
此外,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也可以是用于将基于与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而被指示的资源识别为对于D2D信号的发送的无线资源的信息。此外,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也可以是用于将基于与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而被指示的无线资源识别为对于D2D信号的接收的资源的信息。即,对于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包含的、与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与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的字段被设置的值)的解释基于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切换为用于指示对于D2D信号的发送的无线资源和/或对于D2D信号的发送的无线资源的信息(值)。
这里,基站装置3也可以使用上位层的信号,对终端装置4A~4D的每一个设定发送装置ID(识别符(identifier))。此外,发送装置ID也可以对终端装置4A~4D的每一个进行预先设定(pre-configued)。此外,发送装置ID也可以由终端装置4A~4D每一个进行选择。
这里,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也可以表示与发送装置ID对应的值(也可以被设置为与发送装置ID对应的值)。此外,发送装置ID也可以在某终端装置组中用于识别终端装置(例如,终端装置4A~4D的每一个)。即,终端装置4A~4D的每一个也可以基于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的字段是否被设置为与所设定的发送装置ID对应的值,识别出自身为发送终端或者自身为接收终端。
这里,在上述为止的说明中,作为一例,说明了终端装置4A成为发送终端、终端装置4B~4D的每一个成为接收终端,但当然也可以基于同样的方法而终端装置4A~4D的全部成为发送终端以及接收终端。
在这个情况下,也可以作为如信息(I1)或(I2)所说明的表示D2D资源的信息、在图4所示那样预约的上行链路信道内包含的用于实际的通信的资源(准确的资源(Exact Resource))来通知。此外,也可以不预先通过上位层而预约D2D资源,而是通知使用于直接通信的资源。
此外,期望CRC通过D2D-RNTI而被加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被设计为成为与当前存在的DCI格式相同的有效载荷长度,但即使不同也能实现本发明。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装置的结构。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如图所示,终端装置1包括上位层处理部101、控制部103、接收部105、发送部107和发送接收天线部109而构成。此外,上位层处理部101包括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调度信息解释部1013以及D2D控制部1015而构成。此外,接收部105包括解码部1051、解调部1053、复用分离部1055、无线接收部1057和信道测量部1059而构成。此外,发送部107包括编码部1071、调制部1073、复用部1075、无线发送部1077和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79而构成。
上位层处理部101将通过用户的操作等而生成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输出到发送部107。此外,上位层处理部101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
上位层处理部101具有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进行本装置的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管理。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基于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上位层的信号,设置各种设定信息/参数。即,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基于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表示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信息,设置各种设定信息/参数。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生成要在上行链路的各信道中配置的信息,并输出到发送部107。
上位层处理部101具有的调度信息解释部1013对经由接收部105接收到的DCI格式(调度信息)进行解释,并基于对所述DCI格式进行了解释的结果,为了进行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的控制而生成控制信息,并输出到控制部103。
上位层处理部101具有的D2D控制部1015基于由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所管理的各种设定信息/参数,进行D2D发现、D2D通信和/或ProSe-assisted WLAN直接通信的控制。D2D控制部1015也可以生成要发送给其他的终端装置1或者EUTRAN(基站装置3)的、与D2D相关的信息。
控制部103基于来自上位层处理部101的控制信息,生成要进行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的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部103将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进行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的控制。
接收部105根据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将经由发送接收天线109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101。
无线接收部1057将经由发送接收天线109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信号通过正交解调而变换为基带信号(下变频:down covert),去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以信号电平被适当地维持的方式控制放大等级,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进行正交解调,并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无线接收部1057从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去除相当于CP(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的部分,对去除了CP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提取频域的信号。
复用分离部1055将所提取的信号分别分离为PHICH、PDCCH、E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此外,复用分离部1055根据从信道测量部1059输入的传播路径的推算值,进行PHICH、PDCCH、EPDCCH以及PDSCH的传播路径的补偿。此外,复用分离部1055将分离后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出到信道测量部1059。
解调部1053对PHICH乘以对应的码并合成,对合成后的信号进行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调制方式的解调,并输出到解码部1051。解码部1051对发往本装置的PHICH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HARQ指示符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101。解调部1053对PDCCH和/或EPDCCH进行QPSK调制方式的解调,并输出到解码部1051。解码部1051尝试PDCCH和/或EPDCCH的解码,并在解码中成功的情况下,将解码后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对应的RNTI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101。
解调部1053对PDSCH进行QPSK(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Phase Shift Keying))、16QAM(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64QAM等通过下行链路许可而被通知的调制方式的解调,并输出到解码部1051。解码部1051基于与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而被通知的编码率有关的信息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101。
信道测量部1059根据从复用分离部1055输入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测量下行链路的路径损耗或信道的状态,并将所测量的路径损耗或信道的状态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101。此外,信道测量部1059根据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而计算下行链路的传播路径的推算值,并输出到复用分离部1055。信道测量部1059为了计算CQI,进行信道测量和/或干扰测量。
发送部107根据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而生成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对从上位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将PUCCH、PUSCH以及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并经由发送接收天线109发送给基站装置3。
编码部1071对从上位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卷积编码、块编码等编码。此外,编码部1071基于在PUSCH的调度中使用的信息进行Turbo编码。
调制部1073将从编码部1071输入的编码比特以BPSK、QPSK、16QAM、64QAM等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而被通知的调制方式或者按每个信道预先确定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调制部1073基于在PUSCH的调度中使用的信息,决定要进行空分复用的数据的序列的数目,将通过使用MIMO(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SM(空分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而在同一个PUSCH中发送的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映射到多个序列,对该序列进行预编码(precoding)。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79基于用于识别基站装置3的物理层小区识别符(称为物理层小区身份(physical cell identity:PCI)、CellID等)、配置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带宽、通过上行链路许可而被通知的循环移位、对于DMRS序列的生成的参数的值等,生成通过预先确定的规则(式)来求出的序列。复用部1075根据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将PUSCH的调制符号并列地重新排序之后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此外,复用部1075将PUCCH和PUSCH的信号和所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按每个发送天线端口进行复用。即,复用部1075将PUCCH和PUSCH的信号和所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按每个发送天线端口配置在资源元素中。
无线发送部1077将复用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生成SC-FDMA符号,对生成的SC-FDMA符号附加CP,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将基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使用低通滤波器而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对载波频率进行上变频(up convert),进行功率放大,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天线109而发送。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如图所示,基站装置3包括上位层处理部301、控制部303、接收部305、发送部307以及发送接收天线部309而构成。此外,上位层处理部301包括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调度部3013以及D2D控制部3015而构成。此外,接收部305包括解码部3051、解调部3053、复用分离部3055、无线接收部3057和信道测量部3059而构成。此外,发送部307包括编码部3071、调制部3073、复用部3075、无线发送部3077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3079而构成。
上位层处理部301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Contr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此外,上位层处理部301为了进行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的控制而生成控制信息,并输出到控制部303。
上位层处理部301具有的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生成或者从上位节点取得在下行链路的PDSCH中配置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系统信息、RRC消息、MAC CE(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等,并输出到发送部307。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进行各个终端装置1的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管理。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也可以经由上位层的信号,对各个终端装置1设置各种设定信息/参数。即,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发送/广播表示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信息。
上位层处理部301具有的调度部3013根据接收到的信道状态信息以及从信道测量部3059输入的传播路径的推算值或信道的质量等,决定要分配物理信道(PDSCH以及PUSCH)的频率以及子帧、物理信道(PDSCH以及PUSCH)的编码率以及调制方式以及发送功率等。调度部3013基于调度结果,为了进行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的控制而生成控制信息(例如,DCI格式),并输出到控制部303。调度部3013还决定要进行发送处理以及接收处理的定时。
上位层处理部301具有的D2D控制部3015基于由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所管理的各种设定信息/参数,进行使用蜂窝链路来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1中的D2D发现、D2D通信和/或ProSe-assisted WLAN直接通信的控制。D2D控制部3015也可以生成要发送给其他的基站装置3或者终端装置1的、与D2D相关的信息。
控制部303基于来自上位层处理部301的控制信息,生成要进行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的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部303将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而进行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的控制。
接收部305根据从控制部303输入的控制信号,对经由发送接收天线部309从终端装置1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301。无线接收部3057将经由发送接收天线部309接收到的上行链路的信号通过正交解调而变换为基带信号(下变频:down covert),去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以信号电平被适当地维持的方式控制放大等级,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进行正交解调,并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无线接收部3057从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去除相当于CP(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的部分。无线接收部3057对去除了CP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提取频域的信号,并输出到复用分离部3055。
复用分离部1055将从无线接收部3057输入的信号分离为PUCCH、PUSCH、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等信号。此外,该分离预先由基站装置3通过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而决定,基于在通知给各终端装置1的上行链路许可中包含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而进行。此外,复用分离部3055根据从信道测量部3059输入的传播路径的推算值,进行PUCCH和PUSCH的传播路径的补偿。此外,复用分离部3055将分离后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出到信道测量部3059。
解调部3053对PUSCH进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IDFT),取得调制符号,对PUCCH和PUSCH的调制符号分别使用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QPSK、16QAM、64QAM等预先确定或者本装置对各个终端装置1通过上行链路许可而预先通知的调制方式进行接收信号的解调。解调部3053基于对各个终端装置1通过上行链路许可而预先通知的要进行空分复用的序列的数目和指示对该序列进行的预编码的信息,将使用MIMO SM而在同一个PUSCH中发送的多个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制符号进行分离。
解码部3051将解调后的PUCCH和PUSCH的编码比特以预先确定的编码方式的、预先确定或者本装置对终端装置1通过上行链路许可而预先通知的编码率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上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101。在PUSCH为重复发送的情况下,解码部3051使用从上位层处理部301输入的在HARQ缓冲器中保持的编码比特和解调后的编码比特进行解码。信道测量部309根据从复用分离部3055输入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对传播路径的推算值、信道的质量等进行测量,并输出到复用分离部3055以及上位层处理部301。
发送部307根据从控制部303输入的控制信号而生成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对从上位层处理部301输入的HARQ指示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复用PHICH、PDCCH、E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并经由发送接收天线部309对终端装置1发送信号。
编码部3071将从上位层处理部301输入的HARQ指示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下行链路数据,使用块编码、卷积编码、Turbo编码等预先确定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或者使用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决定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调制部3073将从编码部3071输入的编码比特,以BPSK、QPSK、16QAM、64QAM等预先确定或者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决定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3079生成基于用于识别基站装置3的物理层小区识别符(PCI)等且通过预先确定的规则来求出的、终端装置1已知的序列,作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复用部3075将已调的各信道的调制符号和生成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即,复用部3075将已调的各信道的调制符号和生成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配置在资源元素中。
无线发送部3077对复用后的调制符号等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生成OFDM符号,对生成的OFDM符号附加CP,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将基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而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对载波频率进行上变频(up convert),进行功率放大,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天线部309而发送。
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是进行与E-UTRAN的第一通信(基站和终端间的通信)以及终端装置间的第二通信(终端间通信、D2D通信)的终端装置,在第一通信中的下行链路中接收包含与对于所述第二通信的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终端装置具备:接收部,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来进行所述第二通信中的接收处理;以及发送部,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来进行所述第二通信中的发送处理,根据与所述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来决定进行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的所述接收处理或者所述发送处理中的哪一个。
此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被附加通过与对所述第一通信所设定的RNTI不同的RNTI而被加扰的CRC校验位。
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是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包含与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与所述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用于决定进行包括所述终端装置的终端装置间的通信中的、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的接收处理或者发送处理中的哪一个。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集成电路是安装在进行与E-UTRAN的第一通信以及终端装置间的第二通信的终端装置中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通信中的下行链路中接收包含与对于所述第二通信的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所述集成电路包括如下功能: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来进行所述第二通信中的接收处理的功能;以及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来进行所述第二通信中的发送处理的功能,根据与所述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来决定进行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的所述接收处理或者所述发送处理中的哪一个。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集成电路是安装在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中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包括将包含与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的功能,与所述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用于决定进行包括所述终端装置的终端装置间的通信中的、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的接收处理或者发送处理中的哪一个。
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是用于进行与E-UTRAN的第一通信以及终端装置间的第二通信的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通信中的下行链路中接收包含与对于所述第二通信的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来进行所述第二通信中的接收处理,所述通信方法包括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来进行所述第二通信中的发送处理的发送方法,根据与所述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来决定进行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的所述接收处理或者所述发送处理中的哪一个。
一种通信方法,安装在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包括将包含与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的发送方法,与所述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用于决定进行包括所述终端装置的终端装置间的通信中的、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的接收处理或者发送处理中的哪一个。
由此,在终端装置1间能够有效率地进行D2D。此外,基站装置3能够使用蜂窝链路有效率地控制终端装置1间的D2D。
在涉及本发明的基站装置3以及终端装置1中动作的程序也可以是以实现涉及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方式控制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并且,在这些装置中处理的信息在其处理时临时存储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中,之后存储在Flash 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等各种ROM或HDD(硬盘驱动器(HardDisk Drive))中,根据需要由CPU进行读出、修改/写入。
此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基站装置3的一部分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此时,将用于实现该控制功能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使计算机系统读入在该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程序而执行,也能够实现。
此外,设这里所称的“计算机系统”是在终端装置1或者基站装置3中内置的计算机系统,且包括OS或外围设备等硬件。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的可移动介质、在计算机系统中内置的硬盘等存储装置。
进一步,“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既可以包含如在经由互联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而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短时间内动态地保持程序的介质,也可以包含如成为此时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恒定时间保持程序的介质。此外,上述程序既可以用于实现前述的功能的一部分,也可以与在计算机系统中已经记录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前述的功能。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还能够作为由多个装置构成的集合体(装置组)而实现。构成装置组的各个装置也可以具有涉及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各功能或者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装置组,只要具有基站装置3的一组的各功能或者各功能块即可。此外,涉及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还能够与作为集合体的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也可以是EUTRAN(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也可以具有对于eNodeB的上位节点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此外,既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基站装置3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典型地作为集成电路即LSI来实现,也可以作为芯片组来实现。终端装置1、基站装置3的各功能块既可以单独芯片化,也可以将一部分或者全部集成而芯片化。此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并不限定于LSI,也可以通过专用电路或者通用处理器来实现。此外,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了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通信装置的一例而记载了终端装置,但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应用于在室内外设置的固定式或者不可移动式的电子设备例如AV设备、厨房设备、吸尘/洗涤设备、空调设备、办公设备、自动售货机、其他生活设备等终端装置或者通信装置。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了详细叙述,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此外,本发明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地组合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此外,也包含将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要素且起到同样的效果的要素之间进行了置换的结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若干个方式能够应用于需要有效率地进行D2D信号的发送接收的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方法等。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 终端装置
3 基站装置
4 终端装置组
4A、4B、4C、4D 终端装置
101 上位层处理部
103 控制部
105 接收部
107 发送部
109 发送接收天线部
301 上位层处理部
303 控制部
305 接收部
307 发送部
309 发送接收天线部
1011 无线资源控制部
1013 调度信息解释部
1015 D2D控制部
3011 无线资源控制部
3013 调度部
3015 D2D控制部

Claims (7)

1.一种终端装置,进行与E-UTRAN的第一通信以及终端装置间的第二通信,
在第一通信中的下行链路中接收包含与对于所述第二通信的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所述终端装置具备:
接收部,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来进行所述第二通信中的接收处理;以及
发送部,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来进行所述第二通信中的发送处理,
根据控制信息格式来决定进行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的所述接收处理或者所述发送处理中的哪一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
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被附加通过与对所述第一通信所设定的RNTI不同的RNTI而被加扰的CRC校验位。
3.一种基站装置,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
将包含与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
与所述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用于决定进行包括所述终端装置的终端装置间的通信中的、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的接收处理或者发送处理中的哪一个。
4.一种集成电路,安装在进行与E-UTRAN的第一通信以及终端装置间的第二通信的终端装置中,
在第一通信中的下行链路中接收包含与对于所述第二通信的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所述集成电路包括如下功能:
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来进行所述第二通信中的接收处理的功能;以及
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来进行所述第二通信中的发送处理的功能,
根据控制信息格式来决定进行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的所述接收处理或者所述发送处理中的哪一个。
5.一种集成电路,安装在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中,
所述集成电路包括将包含与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的功能,
与所述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用于决定进行包括所述终端装置的终端装置间的通信中的、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的接收处理或者发送处理中的哪一个。
6.一种通信方法,用于进行与E-UTRAN的第一通信以及终端装置间的第二通信的终端装置,
在第一通信中的下行链路中接收包含与对于所述第二通信的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来进行所述第二通信中的接收处理,
所述通信方法包括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来进行所述第二通信中的发送处理的发送方法,
根据控制信息格式来决定进行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的所述接收处理或者所述发送处理中的哪一个。
7.一种通信方法,安装在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中,
所述通信方法包括将包含与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的发送方法,
与所述发送终端有关的信息用于决定进行包括所述终端装置的终端装置间的通信中的、基于与所述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的接收处理或者发送处理中的哪一个。
CN201580008658.XA 2014-03-20 2015-03-18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059932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8164 2014-03-20
JP2014058164 2014-03-20
PCT/JP2015/058033 WO2015141715A1 (ja) 2014-03-20 2015-03-18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93200A true CN105993200A (zh) 2016-10-05
CN105993200B CN105993200B (zh) 2020-05-26

Family

ID=54144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8658.XA Active CN105993200B (zh) 2014-03-20 2015-03-18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21679B2 (zh)
EP (1) EP3122129B1 (zh)
JP (1) JP6340653B2 (zh)
CN (1) CN105993200B (zh)
WO (1) WO201514171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6919A (zh) * 2019-11-08 2022-06-1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和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4165B (zh) * 2014-01-13 2019-08-2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JP6690012B2 (ja) * 2016-04-29 2020-04-28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装置間通信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US11632186B2 (en) 2016-12-29 2023-04-18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apturing signals in accordance with allocated resources
WO2018128507A1 (ko) 2017-01-07 2018-07-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데이터 재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통신 장치
US11785608B2 (en) * 2018-08-17 2023-10-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240057138A1 (en) * 2021-05-06 2024-0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atial diversity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3685A (zh) * 2010-04-30 2013-01-23 诺基亚公司 网络控制的设备到设备/机器到机器的集群操作
CN103002578A (zh) * 2011-09-08 2013-03-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在蜂窝网络中实现d2d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024911A (zh) * 2012-11-30 2013-04-03 北京邮电大学 蜂窝与d2d混合网络中终端直通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3209487A (zh) * 2012-01-17 2013-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3249007A (zh) * 2013-05-24 2013-08-14 北京邮电大学 Imt-a系统中的d2d多播通信建立与其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US20130322413A1 (en) * 2012-05-31 2013-12-0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to enable scheduling and control of direct link communication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3856527A (zh) * 2012-12-05 2014-06-1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受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控制的终端直通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32818A1 (ko) * 2010-04-23 2011-10-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직접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20140023008A1 (en) * 2010-12-27 2014-01-23 Jae-Young Ah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device-to-device link connection and scheduling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and terminal relaying
US9226298B2 (en) * 2012-03-12 2015-12-29 Ht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irect communic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3187605A1 (ko) * 2012-06-15 2013-12-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위한 단말 검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2858446B1 (en) * 2012-06-28 2023-02-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for downlink data
EP3032856B1 (en) * 2013-08-06 2020-05-0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WO2015019900A1 (ja) * 2013-08-06 2015-02-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3685A (zh) * 2010-04-30 2013-01-23 诺基亚公司 网络控制的设备到设备/机器到机器的集群操作
CN103002578A (zh) * 2011-09-08 2013-03-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在蜂窝网络中实现d2d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209487A (zh) * 2012-01-17 2013-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US20130322413A1 (en) * 2012-05-31 2013-12-0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to enable scheduling and control of direct link communication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3024911A (zh) * 2012-11-30 2013-04-03 北京邮电大学 蜂窝与d2d混合网络中终端直通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3856527A (zh) * 2012-12-05 2014-06-1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受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控制的终端直通的方法
CN103249007A (zh) * 2013-05-24 2013-08-14 北京邮电大学 Imt-a系统中的d2d多播通信建立与其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6919A (zh) * 2019-11-08 2022-06-1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和通信方法
CN114616919B (zh) * 2019-11-08 2024-02-0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和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21679B2 (en) 2018-07-10
JP6340653B2 (ja) 2018-06-13
WO2015141715A1 (ja) 2015-09-24
EP3122129A1 (en) 2017-01-25
EP3122129A4 (en) 2017-11-08
US20170135072A1 (en) 2017-05-11
EP3122129B1 (en) 2022-01-26
CN105993200B (zh) 2020-05-26
JPWO2015141715A1 (ja) 2017-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04415A1 (en) Terminal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N105393624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5379391B (zh) 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CN105453627B (zh) 终端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5453680B (zh) 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CN105230066B (zh) 终端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5993200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方法
CN109076550A (zh)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和通信方法
KR20190101973A (ko) 무선 통신 장치,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US10231272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N105794288A (zh)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方法
CN105493596B (zh) 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CN106465373A (zh) 终端装置、集成电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6576333B (zh) 终端装置、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方法
CN106664694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5766043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方法
CN106576316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5766028A (zh)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方法
CN106576396A (zh) 终端装置、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方法
JP7140129B2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9314964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6031216A (zh) 终端装置、集成电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076615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