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92995B - 终端、触控单元、触摸屏、贴膜、操作检测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触控单元、触摸屏、贴膜、操作检测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92995B
CN105992995B CN201480065807.1A CN201480065807A CN105992995B CN 105992995 B CN105992995 B CN 105992995B CN 201480065807 A CN201480065807 A CN 201480065807A CN 105992995 B CN105992995 B CN 1059929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apacitance variations
capacitive node
touch
numerical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58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92995A (zh
Inventor
周锦
李航
孟超
朱家庆
王净亦
刘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992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29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929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29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electrical, optical, physical properties; materials therefor; method of ma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9Accessories therefor, e.g. mouse pads
    • G06F3/0393Accessories for touch pads or touch screens, e.g. mechanical guides added to touch screens for drawing straight lines, hard keys overlaying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一种终端(200),包括:触摸屏(210)、连接于触摸屏(210)的控制器(220)以及至少一个触控单元(230),触控单元(230)包括:检测电极(232)、感应电极(234)以及连接检测电极(232)和感应电极(234)的导线(236);检测电极(232)位于触摸屏(210)的触控区域外,感应电极(234)位于触摸屏(210)的触控区域内,且感应电极(234)与触摸屏(210)中的至少一个电容节点(212)耦合;利用触摸屏(210)中已有的电容节点(212)来识别用户对设置于触摸屏(210)之外的检测电极(232)的触控操作,并根据该触控操作对终端(200)进行控制,只需要占用很小的空间和成本,即可以进一步扩展终端按键数量和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终端、触控单元、触摸屏、贴膜、操作检测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终端、触控单元、触摸屏、贴膜、操作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包含触摸屏的终端,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电子书阅读器等,也越来越普及。
用户在触摸屏中进行触摸操作来对终端进行控制时,用户手指容易对触摸屏中显示的内容形成遮挡。为了尽量减少用户的触摸操作对屏幕的遮挡,现有的终端中,通常会在终端的触摸屏之外设置独立的触摸按键,并将这些触摸按键对应设置为常用的功能按键,比如菜单键、返回键以及Home键等。与触摸屏的结构相类似,这些触摸按键可以包含完整的电容节点,该电容节点可以由两层相互绝缘的导体构成,当用户接触到触摸按键时,电容节点的上层导体与手指之间的电荷发生转移,从而导致电容节点的电容发生变化,终端可以根据该电容的变化检测出用户对触摸按键进行触控操作,继而执行与该触摸按键相对应的功能指令。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的设置在触摸屏之外的触摸按键,通常为独立的触摸检测组件,需要占据较大的机体空间,成本较高,且对应的功能有限,用户体验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设置在触摸屏之外的触摸按键,通常为独立的触摸检测组件,需要占据较大的机体空间,成本较高,且对应的功能有限,用户体验不高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触控单元、触摸屏、贴膜、操作检测装置及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触摸屏、连接于所述触摸屏的控制器以及至少一个触控单元,所述触控单元包括:检测电极、感应电极以及连接所述检测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的导线;
所述检测电极位于所述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外,所述感应电极位于所述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内,且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触摸屏中的至少一个电容节点耦合;
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所述电容变化参数用于指示对应的电容节点在一段时间内的电容变化数值;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检测所述检测电极是否接收到触控操作;
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检测结果为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时,生成用于指示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事件。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用于在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之前,检测与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成预设比例;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与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成预设比例时,执行所述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的步骤;
其中,所述感应电极包含N个感应子电极,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之间相互绝缘,且与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之间互不相邻,N为整数,且N≥2。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符合预定数值;所述预定数值相异于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的电容变化数值;
所述控制器,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符合所述预定数值,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单元,用于包含触摸屏和控制器的终端中,所述触控单元包括:检测电极、感应电极以及连接所述检测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的导线;
所述检测电极位于所述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外,所述感应电极位于所述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内,且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触摸屏中的至少一个电容节点耦合,使所述控制器在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检测出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生成用于指示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事件;所述电容变化参数用于指示对应的电容节点在一段时间内的电容变化数值。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感应电极包含N个感应子电极,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之间相互绝缘,且与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之间互不相邻,N为整数,且N≥2。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中,所述检测电极为单块电极,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与所述检测电极之间通过所述导线相连。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中,当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触控操作时,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各自对应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成预设比例。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中,所述检测电极包括N个检测子电极,所述N个检测子电极之间相互绝缘,且所述N个检测子电极与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之间通过所述导线一一对应相连。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中,每个所述感应子电极的面积不超过两个电容节点的面积。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至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线的宽度≤1mm。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至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触控操作时,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值符合预定数值;所述预定数值相异于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的电容变化数值。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包括:
至少一个如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任一所述的触控单元。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贴膜,用于覆盖在触摸屏的上表面,所述贴膜包括:
至少一个如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任一所述的触控单元。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操作检测装置,用于包含触摸屏、连接于所述触摸屏的控制器以及至少一个触控单元的终端中,所述触控单元包括:检测电极、感应电极以及连接所述检测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的导线,所述检测电极位于所述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外,所述感应电极位于所述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内,且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触摸屏中的至少一个电容节点耦合;所述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所述电容变化参数用于指示对应的电容节点在一段时间内的电容变化数值;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检测所述检测电极是否接收到触控操作;
事件生成模块,用于当检测结果为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时,生成用于指示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事件。
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
结合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
第三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之前,检测与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成预设比例;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与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成预设比例时,执行所述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的步骤;
其中,所述感应电极包含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之间相互绝缘,且与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之间互不相邻,N为整数,且N≥2。
在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第四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符合预定数值;所述预定数值相异于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的电容变化数值;
第五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符合所述预定数值,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操作检测方法,用于包含触摸屏、连接于所述触摸屏的控制器以及至少一个触控单元的终端中,所述触控单元包括:检测电极、感应电极以及连接所述检测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的导线,所述检测电极位于所述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外,所述感应电极位于所述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内,且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触摸屏中的至少一个电容节点耦合;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所述电容变化参数用于指示对应的电容节点在一段时间内的电容变化数值;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检测所述检测电极是否接收到触控操作;
当检测结果为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时,生成用于指示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事件。
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检测所述检测电极是否接收到触控操作,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当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
结合第六方面或者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之前,检测与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成预设比例;
在所述与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成预设比例时,执行所述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的步骤;
其中,所述感应电极包含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之间相互绝缘,且与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之间互不相邻,N为整数,且N≥2。
在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检测所述检测电极是否接收到触控操作,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符合预定数值;并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预定数值相异于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的电容变化数值;
当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符合所述预定数值,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触摸屏的触控区域之外设置检测电极,在触摸区域之内设置感应电极,并将检测电极和感应电极通过导线相连,当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操作时,引起与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发生改变,使控制器能够根据与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检测出该检测电极是否接收到触控操作,并在检测出该检测电极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生成相应的触控事件,利用触摸屏中已有的电容节点来识别用户对设置于触摸屏之外的检测电极的触控操作,并根据该触控操作对终端进行控制,只需要占用很小的空间和成本,即可以进一步扩展终端的按键数量和控制方式,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容变化数值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的结构示意;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的结构示意;
图6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的结构示意;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贴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检测装置的装置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检测装置的装置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检测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检测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100可以包括触摸屏110、连接于所述触摸屏110的控制器120以及至少一个触控单元130,所述触控单元130包括:检测电极132、感应电极134以及连接所述检测电极132和所述感应电极134的导线136;
所述检测电极132位于所述触摸屏110的触控区域外,所述感应电极134位于所述触摸屏110的触控区域内,且所述感应电极134与所述触摸屏110中的至少一个电容节点112耦合;
所述控制器120,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120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120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所述电容变化参数用于指示对应的电容节点在一段时间内的电容变化数值;
所述控制器120,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120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120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检测所述检测电极132是否接收到触控操作;
所述控制器120,用于当检测结果为所述检测电极132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时,生成用于指示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事件。
其中,检测电极和感应电极均为导电材料制成,当用户对触摸屏之外的检测电极进行触摸操作时,检测电极中的电荷发生转移,从而使感应电极中的电荷也随之发生转移,感应电极中的电荷发生转移时,使触摸屏中与该感应电极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也发生变化。与触摸屏相连的控制器扫描触摸屏中的各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在检测到与感应节点耦合的电容节点发生变化时,可以根据与感应节点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与感应节点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相邻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以及这些电容节点的位置,判断这些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是由用户触摸检测电极所引起的电容变化还是由用户触摸触摸屏所引起的电容变化。若控制器判断出这些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是由用户触摸检测电极所引起的电容变化,则生成与用户对检测电极的触控操作相对应触控事件,以便终端根据该触控事件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在检测到用户触控检测电极时生成的触控事件,不同于用户对感应电极所在的触控区域进行触控操作时生成的触控事件,即该检测电极为一个独立的触摸按键,对应有自己的控制指令,与触摸屏中感应电极所在区域所显示的内容无关。
另外,该触控单元可以直接设置于终端的触摸屏中,比如,该触控单元可以设置在触摸屏的上表面、下表面或者触摸屏内部,只需要该触控单元中的感应电极与触摸屏中的电容节点绝缘且耦合即可。
或者,该触控单元可以设置于覆盖在触摸屏上表面的贴膜中,比如,该触控单元可以设置在贴膜的上表面、下表面或者贴膜内部,只需要该触控单元中的感应电极与触摸屏中的电容节点绝缘且耦合即可。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在触摸屏的触控区域之外设置检测电极,在触摸区域之内设置感应电极,并将检测电极和感应电极通过导线相连,当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操作时,引起与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发生改变,使控制器能够根据与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检测出该检测电极是否接收到触控操作,并在检测出该检测电极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生成相应的触控事件,利用触摸屏中已有的电容节点来识别用户对设置于触摸屏之外的检测电极的触控操作,并根据该触控操作对终端进行控制,只需要占用很小的空间和成本,即可以进一步扩展终端的按键数量和控制方式,提高用户体验。
为了对上述图1所示的终端做进一步描述,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200可以包括触摸屏210、连接于所述触摸屏210的控制器220以及至少一个触控单元230,所述触控单元230包括:检测电极232、感应电极234以及连接所述检测电极232和所述感应电极234的导线236;
所述检测电极232位于所述触摸屏210的触控区域外,所述感应电极234位于所述触摸屏210的触控区域内,且所述感应电极234与所述触摸屏210中的至少一个电容节点212耦合;
所述控制器220,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212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212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所述电容变化参数用于指示对应的电容节点在一段时间内的电容变化数值;
所述控制器220,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212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212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检测所述检测电极232是否接收到触控操作;
所述控制器220,用于当检测结果为所述检测电极232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时,生成用于指示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事件。
其中,检测电极和感应电极均为导电材料制成,当用户对触摸屏之外的检测电极进行触摸操作时,检测电极中的电荷发生转移,从而使感应电极中的电荷也随之发生转移,感应电极中的电荷发生转移时,使触摸屏中与该感应电极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也发生变化。与触摸屏相连的控制器扫描触摸屏中的各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在检测到与感应节点耦合的电容节点发生变化时,可以根据与感应节点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与感应节点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相邻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以及这些电容节点的位置,判断这些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是由用户触摸检测电极所引起的电容变化还是由用户触摸触摸屏所引起的电容变化。若控制器判断出这些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是由用户触摸检测电极所引起的电容变化,则生成与用户对检测电极的触控操作相对应触控事件,以便终端根据该触控事件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在检测到用户触控检测电极时生成的触控事件,不同于用户对感应电极所在的触控区域进行触控操作时生成的触控事件,即该检测电极为一个独立的触摸按键,对应有自己的控制指令,与触摸屏中感应电极所在区域所显示的内容无关。
另外,该触控单元可以直接设置于终端的触摸屏中,比如,该触控单元可以设置在触摸屏的上表面、下表面或者触摸屏内部,只需要该触控单元中的感应电极与触摸屏中的电容节点绝缘且耦合即可。
或者,该触控单元可以设置于覆盖在触摸屏上表面的贴膜中,比如,该触控单元可以设置在贴膜的上表面、下表面或者贴膜内部,只需要该触控单元中的感应电极与触摸屏中的电容节点绝缘且耦合即可。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220,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212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212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所述控制器220,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212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212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220,用于在确定所述检测电极232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之前,检测与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212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成预设比例;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与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212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成预设比例时,执行所述确定所述检测电极232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的步骤;
其中,所述感应电极234包含N个感应子电极,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之间相互绝缘,且与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212之间互不相邻,N为整数,且N≥2。
比如,控制器在检测出与感应电极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较大,该电容节点相邻的其它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较小时,可以认为与感应电极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是由感应电极中的电荷转移引起的,由此可以确认与感应电极相连的检测电极接收到用户的触控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当用户在触摸屏上进行触控操作,且触控面积只包含与感应电极耦合的电容节点时,也可能使控制器误认为是检测电极接收到用户操作,从而导致误检测。为了降低控制器误检测的可能,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可以将感应电极分为N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到同一块检测电极上,每个部分分别与不同的电容节点向耦合,且这些电容节点之间互不相邻,当控制器检测到与感应电极的N个部分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满足条件,而与这些电容节点相邻的其它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不满足条件时,可以确定与感应电极的N个部分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是由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触控操作引起的电容变化,而不是用户在触摸屏中对这些电容节点进行触控操作引起的。
请参考图3所示的电容变化数值示意图,其中,感应电极由三个感应子电极组成,与三个感应子节点相耦合的电容节点对应的电容变化数值如图3中的虚线圈中的数值,终端预先设置的第一预设数值为20,控制器获取各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之后,检测出与三个感应子电极分别后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均超过20,且与这三个电容节点相邻的其它各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均不超过20,则可以确定用户对感应电极对应的检测电极进行了触控操作。
进一步的,感应电极引起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由感应电极和检测电极的面积大小以及感应电极和检测电极之间的阻抗确定,在设置触控单元时,可以将触控单元中的各个感应子电极和检测电极的面积大小以及导线的阻抗设置为固定值,使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触控操作时,与各个感应子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满足预定的比例,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请参考图3所示的电容变化数值示意图,控制器获取各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之后,检测出与三个感应子电极分别后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分别为50、45和40,满足预设比例10∶9∶8,而与这三个电容节点相邻的其它各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均不超过20,则可以确定用户对感应电极对应的检测电极进行了触控操作。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220,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212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符合预定数值;所述预定数值相异于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212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的电容变化数值;
所述控制器220,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212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所述控制器220,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212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符合所述预定数值,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212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
由于用户手指对触摸屏进行触控操作时,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相对固定,并且,可以将触控单元中的各个感应子电极和检测电极的面积大小以及导线的阻抗设置为固定值,使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触控操作时,与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相异于当用户对触摸屏中的触控区域进行触控操作时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从而达到区分用户对触控区域的操作和对检测电极的操作的效果。
比如,若用户手指对触摸屏进行触控操作时,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为100,可以将触控单元中的各个感应子电极和检测电极的面积大小以及导线的阻抗设置为固定值,使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触控操作时,与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为50。当控制器检测到与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在50左右,而相邻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处于20以下,则可以确定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了触控操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在触摸屏的触控区域之外设置检测电极,在触摸区域之内设置感应电极,并将检测电极和感应电极通过导线相连,当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操作时,引起与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发生改变,使控制器能够根据与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检测出该检测电极是否接收到触控操作,并在检测出该检测电极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生成相应的触控事件,利用触摸屏中已有的电容节点来识别用户对设置于触摸屏之外的检测电极的触控操作,并根据该触控操作对终端进行控制,只需要占用很小的空间和成本,即可以进一步扩展终端的按键数量和控制方式,提高用户体验。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将感应电极分为N个感应子电极,且N个感应子电极之间相互绝缘,且与该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之间互不相邻,控制器在检测到该N个感应子电极对应的各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满足条件,而相邻的其它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不满足条件时,确定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了触控操作,减少了误操作,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性。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检测电极接收到触控操作时,N个感应子电极各自对应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设置成预设比例,减少了误操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单元330用于包含触摸屏310和控制器320的终端300中,比如,该终端300可以是如图1或图2所示的终端,该触控单元330包括:
检测电极332、感应电极334以及连接所述检测电极332和所述感应电极的334导线336;
所述检测电极332位于触摸屏310的触控区域外,所述感应电极334位于所述触摸屏310的触控区域内,且所述感应电极334与所述触摸屏310中的至少一个电容节点耦合;使所述终端300中的控制器320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检测出所述检测电极332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生成用于指示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事件;所述电容变化参数用于指示对应的电容节点在一段时间内的电容变化数值。
其中,检测电极和感应电极均为导电材料制成,当用户对触摸屏之外的检测电极进行触摸操作时,检测电极中的电荷发生转移,从而使感应电极中的电荷也随之发生转移,感应电极中的电荷发生转移时,使触摸屏中与该感应电极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也发生变化。与触摸屏相连的控制器扫描触摸屏中的各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在检测到与感应节点耦合的电容节点发生变化时,可以根据与感应节点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与感应节点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相邻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以及这些电容节点的位置,判断这些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是由用户触摸检测电极所引起的电容变化还是由用户触摸触摸屏所引起的电容变化。若控制器判断出这些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是由用户触摸检测电极所引起的电容变化,则生成与用户对检测电极的触控操作相对应触控事件,以便终端根据该触控事件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在终端的触摸屏的触控区域之外设置检测电极,在触摸区域之内设置感应电极,并将检测电极和感应电极通过导线相连,当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操作时,引起与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发生改变,使控制器能够根据与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检测出该检测电极是否接收到触控操作,并在检测出该检测电极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生成相应的触控事件,利用触摸屏中已有的电容节点来识别用户对设置于触摸屏之外的检测电极的触控操作,并根据该触控操作对终端进行控制,只需要占用很小的空间和成本,即可以进一步扩展终端的按键数量和控制方式,提高用户体验。
为了对上述图4所示的触控单元做进一步描述,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单元330用于包含触摸屏310和控制器320的终端300中,比如,该终端300可以是如图1或图2所示的终端,该触控单元330包括:
检测电极332、感应电极334以及连接所述检测电极332和所述感应电极的334导线336;
所述检测电极332位于终端300的触摸屏310的触控区域外,所述感应电极334位于所述触摸屏310的触控区域内,且所述感应电极334与所述触摸屏310中的至少一个电容节点耦合;使所述终端300中的控制器320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检测出所述检测电极332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生成用于指示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事件;所述电容变化参数用于指示对应的电容节点在一段时间内的电容变化数值。
其中,所述控制器320,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所述电容变化参数用于指示对应的电容节点在一段时间内的电容变化数值;
所述控制器320,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检测所述检测电极是否接收到触控操作;
所述控制器320,用于当检测结果为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时,生成用于指示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事件。
其中,检测电极和感应电极均为导电材料制成,当用户对触摸屏之外的检测电极进行触摸操作时,检测电极中的电荷发生转移,从而使感应电极中的电荷也随之发生转移,感应电极中的电荷发生转移时,使触摸屏中与该感应电极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也发生变化。与触摸屏相连的控制器扫描触摸屏中的各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在检测到与感应节点耦合的电容节点发生变化时,可以根据与感应节点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与感应节点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相邻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以及这些电容节点的位置,判断这些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是由用户触摸检测电极所引起的电容变化还是由用户触摸触摸屏所引起的电容变化。若控制器判断出这些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是由用户触摸检测电极所引起的电容变化,则生成与用户对检测电极的触控操作相对应触控事件,以便终端根据该触控事件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该触控单元可以直接设置于终端的触摸屏中,比如,该触控单元可以设置在触摸屏的上表面、下表面或者触摸屏内部,只需要该触控单元中的感应电极与触摸屏中的电容节点绝缘且耦合即可。
或者,该触控单元可以直接设置于覆盖在触摸屏上表面的贴膜中,比如,该触控单元可以设置在贴膜的上表面、下表面或者贴膜内部,只需要该触控单元中的感应电极与触摸屏中的电容节点绝缘且耦合即可。
其中,所述感应电极334包含N个感应子电极3342,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3342之间相互绝缘,且与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3342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之间互不相邻,N为整数,且N≥2。
其中,所述控制器320,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所述控制器320,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检测电极332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
其中,所述检测电极332为单块电极,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3342分别与所述检测电极332之间通过所述导线336相连。
比如,控制器在检测出与感应电极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较大,该电容节点相邻的其它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较小时,可以认为与感应电极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是由感应电极中的电荷转移引起的,由此可以确认与感应电极相连的检测电极接收到用户的触控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当用户在触摸屏上进行触控操作,且触控面积只包含与感应电极耦合的电容节点时,也可能使控制器误认为是检测电极接收到用户操作,从而导致误检测。为了降低控制器误检测的可能,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可以将感应电极分为N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到同一块检测电极上,每个部分分别与不同的电容节点向耦合,且这些电容节点之间互不相邻,当控制器检测到与感应电极的N个部分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满足条件,而与这些电容节点相邻的其它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不满足条件时,可以确定与感应电极的N个部分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是由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触控操作引起的电容变化,而不是用户在触摸屏中对这些电容节点进行触控操作引起的。
请参考图3所示的电容变化数值示意图,其中,感应电极由三个感应子电极组成,终端预先设置的第一预设数值为20,控制器获取各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之后,检测出与三个感应子电极分别后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均超过20,且与这三个电容节点相邻的其它各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均不超过20,则可以确定用户对感应电极对应的检测电极进行了触控操作。
进一步的,当所述检测电极332接收到触控操作时,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3342各自对应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成预设比例。
所述控制器320,用于在确定所述检测电极332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之前,检测与N个感应子电极3342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成预设比例,并在所述与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3342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成预设比例时,确定所述检测电极332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
其中,感应电极引起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由感应电极和检测电极的面积大小以及感应电极和检测电极之间的阻抗确定,在设置触控单元时,可以将触控单元中的各个感应子电极和检测电极的面积大小以及导线的阻抗设置为固定值,使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触控操作时,与各个感应子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满足预定的比例,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请参考图3所示的电容变化数值示意图,控制器获取各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之后,检测出与三个感应子电极分别后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分别为50、45和40,满足预设比例10∶9∶8,而与这三个电容节点相邻的其它各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均不超过20,则可以确定用户对感应电极对应的检测电极进行了触控操作。
可选的,当所述检测电极332接收到触控操作时,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值符合预定数值;所述预定数值相异于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的电容变化数值。
由于用户手指对触摸屏进行触控操作时,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相对固定,并且,可以将触控单元中的各个感应子电极和检测电极的面积大小以及导线的阻抗设置为固定值,使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触控操作时,与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相异于当用户对触摸屏中的触控区域进行触控操作时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从而达到区分用户对触控区域的操作和对检测电极的操作的效果。
比如,若用户手指对触摸屏进行触控操作时,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为100,可以将触控单元中的各个感应子电极和检测电极的面积大小以及导线的阻抗设置为固定值,使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触控操作时,与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为50。当控制器检测到与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在50左右,而相邻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处于20以下,则可以确定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了触控操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在终端的触摸屏的触控区域之外设置检测电极,在触摸区域之内设置感应电极,并将检测电极和感应电极通过导线相连,当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操作时,引起与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发生改变,使控制器能够根据与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检测出该检测电极是否接收到触控操作,并在检测出该检测电极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生成相应的触控事件,利用触摸屏中已有的电容节点来识别用户对设置于触摸屏之外的检测电极的触控操作,并根据该触控操作对终端进行控制,只需要占用很小的空间和成本,即可以进一步扩展终端的按键数量和控制方式,提高用户体验。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将感应电极分为N个感应子电极,且N个感应子电极之间相互绝缘,且与该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之间互不相邻,控制器在检测到该N个感应子电极对应的各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满足条件,而相邻的其它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不满足条件时,确定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了触控操作,减少了误操作,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性。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将检测电极接收到触控操作时,N个感应子电极各自对应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设置成预设比例,减少了误操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为了对上述图4所示的触控单元做进一步描述,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单元330用于包含触摸屏310和控制器320的终端300中,比如,该终端300可以是如图1或图2所示的终端,该触控单元330包括:
检测电极332、感应电极334以及连接所述检测电极332和所述感应电极的334导线336;
所述检测电极332位于终端300的触摸屏310的触控区域外,所述感应电极334位于所述触摸屏310的触控区域内,且所述感应电极334与所述触摸屏310中的至少一个电容节点耦合;使所述终端300中的控制器320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检测出所述检测电极332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生成用于指示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事件;所述电容变化参数用于指示对应的电容节点在一段时间内的电容变化数值。
其中,所述控制器320,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所述电容变化参数用于指示对应的电容节点在一段时间内的电容变化数值;
所述控制器320,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检测所述检测电极是否接收到触控操作;
所述控制器320,用于当检测结果为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时,生成用于指示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事件。
其中,检测电极和感应电极均为导电材料制成,当用户对触摸屏之外的检测电极进行触摸操作时,检测电极中的电荷发生转移,从而使感应电极中的电荷也随之发生转移,感应电极中的电荷发生转移时,使触摸屏中与该感应电极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也发生变化。与触摸屏相连的控制器扫描触摸屏中的各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在检测到与感应节点耦合的电容节点发生变化时,可以根据与感应节点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与感应节点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相邻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以及这些电容节点的位置,判断这些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是由用户触摸检测电极所引起的电容变化还是由用户触摸触摸屏所引起的电容变化。若控制器判断出这些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是由用户触摸检测电极所引起的电容变化,则生成与用户对检测电极的触控操作相对应触控事件,以便终端根据该触控事件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该触控单元可以直接设置于终端的触摸屏中,比如,该触控单元可以设置在触摸屏的上表面、下表面或者触摸屏内部,只需要该触控单元中的感应电极与触摸屏中的电容节点绝缘且耦合即可。
或者,该触控单元可以直接设置于覆盖在触摸屏上表面的贴膜中,比如,该触控单元可以设置在贴膜的上表面、下表面或者贴膜内部,只需要该触控单元中的感应电极与触摸屏中的电容节点绝缘且耦合即可。
其中,所述感应电极334包含N个感应子电极3342,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3342之间相互绝缘,且与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3342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之间互不相邻,N为整数且N≥2。
其中,所述控制器320,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所述控制器320,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检测电极232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
比如,控制器在检测出与感应电极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较大,该电容节点相邻的其它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较小时,可以认为与感应电极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是由感应电极中的电荷转移引起的,由此可以确认与感应电极相连的检测电极接收到用户的触控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当用户在触摸屏上进行触控操作,且触控面积只包含与感应电极耦合的电容节点时,也可能使控制器误认为是检测电极接收到用户操作,从而导致误检测。为了降低控制器误检测的可能,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可以将感应电极分为N个部分,每个部分与不同的电容节点向耦合,且这些电容节点之间互不相邻,当控制器检测到与感应电极的N个部分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满足条件,而与这些电容节点相邻的其它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不满足条件时,可以确定与感应电极的N个部分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是由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触控操作引起的电容变化,而不是用户在触摸屏中对这些电容节点进行触控操作引起的。
请参考图3所示的电容变化数值示意图,其中,感应电极由三个感应子电极组成,终端预先设置的第一预设数值为20,控制器获取各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之后,检测出与三个感应子电极分别后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均超过20,且与这三个电容节点相邻的其它各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均不超过20,则可以确定用户对感应电极对应的检测电极进行了触控操作。
进一步的,当所述检测电极332接收到触控操作时,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3342各自对应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成预设比例。
所述控制器320,用于在确定所述检测电极332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之前,检测与N个感应子电极3342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成预设比例,并在所述与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3342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成预设比例时,确定所述检测电极332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
其中,感应电极引起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由感应电极和检测电极的面积大小以及感应电极和检测电极之间的阻抗确定,在设置触控单元时,可以将触控单元中的各个感应子电极和检测电极的面积大小以及导线的阻抗设置为固定值,使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触控操作时,与各个感应子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满足预定的比例,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请参考图3所示的电容变化数值示意图,控制器获取各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之后,检测出与三个感应子电极分别后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分别为50、45和40,满足预设比例10∶9∶8,而与这三个电容节点相邻的其它各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均不超过20,则可以确定用户对感应电极对应的检测电极进行了触控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电极332包括N个检测子电极3322,所述N个检测子电极3322之间相互绝缘,且所述N个检测子电极3322与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3342之间通过所述导线336一一对应相连。
在图5中,当用户对触摸屏进行触摸操作,导致与某一个感应子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发生改变时,相应的,在耦合作用下,该感应子电极的电荷也会发送转移,若各个感应子电极连接同一个检测电极,则会导致其它的感应子电极的电荷一并转移,引起与其它各个感应子电极耦合的电容节点发生的电容变化数值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误检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以将检测电极也设置为相互绝缘的N个检测子电极,每个检测电极对应连接一个感应子电极,这样即使某一个感应子电极因用户对触摸屏的触摸操作而发生电荷转移,该触控单元中的其它感应子电极也不会发生电荷变化,从而避免误检测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由N个检测子电极构成的检测电极的大小应当足够小,使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触控操作时,触摸区域能够覆盖所有的N个检测子电极。
在实际应用中,检测子电极的个数与感应子电极的个数不需要严格相等,比如,可以设置检测子电极的个数少于感应子电极,其中一个检测子电极可以对应连接多个感应子电极;或者,也可以设置检测子电极的个数多于感应子电极,多个检测子电极对应连接一个感应子电极;或者,也可以设置多个检测子电极和多个感应子电极之间交叉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感应子电极3342的面积不超过两个电容节点的面积。
相对于人的手指来说,触摸屏中的一个电容节点的大小通常较小,因此,用户对触摸屏进行触控操作时,用户手指与触摸屏的接触面积较大,通常会伴随着相邻的多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的改变。基于此,为了减少误检测,可以将感应子电极的面积设置的尽可能的小,使每个感应子电极影响尽可能少的电容节点。优选的,可以将感应子电极的面积设置在两个电容节点的面积以下。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336中穿越所述触摸屏310中的电容节点的部分的宽度≤1mm。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触控操作时,导线中也会发生电荷转移,若导线的宽度较大,则可能会对导线穿过的电容节点产生影响,导致其电容变化数值发生改变。为了避免导线对触摸屏中的电容节点产生影响,可以将感应电极设置在触控区域的边缘。或者,若感应电极设置在触控区域的非边缘位置,则可以将导线中穿越电容节点的部分的宽度设置的尽可能小,优选的,可以将该部分导线的宽度设置在1mm以下。
可选的,当所述检测电极332接收到触控操作时,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值符合预定数值;所述预定数值相异于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的电容变化数值。
由于用户手指对触摸屏进行触控操作时,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相对固定,并且,可以将触控单元中的各个感应子电极和检测电极的面积大小以及导线的阻抗设置为固定值,使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触控操作时,与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相异于当用户对触摸屏中的触控区域进行触控操作时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从而达到区分用户对触控区域的操作和对检测电极的操作的效果。
比如,若用户手指对触摸屏进行触控操作时,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为100,可以将触控单元中的各个感应子电极和检测电极的面积大小以及导线的阻抗设置为固定值,使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触控操作时,与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为50。当控制器检测到与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在50左右,而相邻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处于20以下,则可以确定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了触控操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在终端的触摸屏的触控区域之外设置检测电极,在触摸区域之内设置感应电极,并将检测电极和感应电极通过导线相连,当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操作时,引起与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发生改变,使控制器能够根据与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检测出该检测电极是否接收到触控操作,并在检测出该检测电极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生成相应的触控事件,利用触摸屏中已有的电容节点来识别用户对设置于触摸屏之外的检测电极的触控操作,并根据该触控操作对终端进行控制,只需要占用很小的空间和成本,即可以进一步扩展终端的按键数量和控制方式,提高用户体验。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将感应电极分为N个感应子电极,且N个感应子电极之间相互绝缘,且与该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之间互不相邻,控制器在检测到该N个感应子电极对应的各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满足条件,而相邻的其它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不满足条件时,确定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了触控操作,减少了误操作的可能,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性。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将检测电极接收到触控操作时,N个感应子电极各自对应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设置成预设比例,减少了误操作的可能,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检测电极包括N个检测子电极,该N个检测子电极之间相互绝缘,且该N个检测子电极与N个感应子电极之间通过导线一一对应相连,避免其中一个感应子电极收到电容节点的耦合作用导致电荷转移时,其它感应子电极也受到影响,减少了误检测的可能,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最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感应子电极的面积不超过两个电容节点的面积,且当感应电极处于触摸屏的触控区域的非边缘位置时,导线的宽度设置为小于等于1mm,进一步减少误检测的可能,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41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摸屏410可以用于如图1或2所示的终端400中,所述触摸屏410包括:至少一个触控单元430;
所述触控单元430为如图4至63任一所示的触控单元。
其中,如图7所示,该触控单元430包括检测电极432、感应电极434和导线436。其中,该触控单元430可以直接设置于触摸屏410的上表面。在实际应用中,该触控单元430还可以设置在触摸屏410的下表面或者触摸屏410内部,只需要该触控单元430中的感应电极434与触摸屏410中的电容节点412绝缘且耦合即可。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在触摸屏的触控区域之外设置检测电极,在触摸区域之内设置感应电极,并将检测电极和感应电极通过导线相连,当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操作时,引起与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发生改变,使控制器能够根据与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检测出该检测电极是否接收到触控操作,并在检测出该检测电极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生成相应的触控事件,利用触摸屏中已有的电容节点来识别用户对设置于触摸屏之外的检测电极的触控操作,并根据该触控操作对终端进行控制,只需要占用很小的空间和成本,即可以进一步扩展终端的按键数量和控制方式,提高用户体验。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将感应电极分为N个感应子电极,且N个感应子电极之间相互绝缘,且与该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之间互不相邻,控制器在检测到该N个感应子电极对应的各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满足条件,而相邻的其它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不满足条件时,确定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了触控操作,减少误检测的可能,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性。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检测电极接收到触控操作时,N个感应子电极各自对应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设置成预设比例,减少误检测的可能,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检测电极包括N个检测子电极,该N个检测子电极之间相互绝缘,且该N个检测子电极与N个感应子电极之间通过导线一一对应相连,避免其中一个感应子电极收到电容节点的耦合作用导致电荷转移时,其它感应子电极也受到影响,减少了误检测的可能,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最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感应子电极的面积不超过两个电容节点的面积,且当感应电极处于触摸屏的触控区域的非边缘位置时,导线的宽度设置为小于等于1mm,进一步减少误检测的可能,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请参考图8,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贴膜54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贴膜540可以用于包含触摸屏510终端500中,所述贴膜540包括:至少一个触控单元530;
所述触控单元530为如图4至6任一所示的触控单元。
其中,如图8所示,该触控单元530包括检测电极532、感应电极534和导线536。其中,该触控单元530可以直接设置于贴膜540的上表面。在实际应用中,该触控单元540还可以设置在贴膜540的下表面或者贴膜540内部,只需要该触控单元530中的感应电极534与终端500的触摸屏510中的电容节点512绝缘且耦合即可。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贴膜,在终端的触摸屏的触控区域之外设置检测电极,在触摸区域之内设置感应电极,并将检测电极和感应电极通过导线相连,当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操作时,引起与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发生改变,使控制器能够根据与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检测出该检测电极是否接收到触控操作,并在检测出该检测电极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生成相应的触控事件,利用触摸屏中已有的电容节点来识别用户对设置于触摸屏之外的检测电极的触控操作,并根据该触控操作对终端进行控制,只需要占用很小的空间和成本,即可以进一步扩展终端的按键数量和控制方式,提高用户体验。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贴膜,将感应电极分为N个感应子电极,且N个感应子电极之间相互绝缘,且与该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之间互不相邻,控制器在检测到该N个感应子电极对应的各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满足条件,而相邻的其它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不满足条件时,确定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了触控操作,减少误检测的可能,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性。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贴膜,将检测电极接收到触控操作时,N个感应子电极各自对应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设置成预设比例,减少误检测的可能,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贴膜,检测电极包括N个检测子电极,该N个检测子电极之间相互绝缘,且该N个检测子电极与N个感应子电极之间通过导线一一对应相连,避免其中一个感应子电极收到电容节点的耦合作用导致电荷转移时,其它感应子电极也受到影响,减少了误检测的可能,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最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贴膜,感应子电极的面积不超过两个电容节点的面积,且当感应电极处于触摸屏的触控区域的非边缘位置时,导线的宽度设置为小于等于1mm,进一步减少误检测的可能,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检测装置的装置结构图。该操作检测装置可以用于包含触摸屏、连接于所述触摸屏的控制器以及至少一个触控单元的终端中,所述触控单元包括:检测电极、感应电极以及连接所述检测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的导线,所述检测电极位于所述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外,所述感应电极位于所述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内,且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触摸屏中的至少一个电容节点耦合。该操作检测装置可以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所述电容变化参数用于指示对应的电容节点在一段时间内的电容变化数值;
检测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检测所述检测电极是否接收到触控操作;
事件生成模块603,用于当检测结果为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时,生成用于指示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事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检测装置,根据与设置在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内的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及其相邻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检测出设置在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外的检测电极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生成相应的触控事件,利用触摸屏中已有的电容节点来识别用户对设置于触摸屏之外的检测电极的触控操作,并根据该触控操作对终端进行控制,只需要占用很小的空间和成本,即可以进一步扩展终端的按键数量和控制方式,提高用户体验。
为了对上述图9对应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请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检测装置的装置结构图。该操作检测装置可以用于包含触摸屏、连接于所述触摸屏的控制器以及至少一个触控单元的终端中,所述触控单元包括:检测电极、感应电极以及连接所述检测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的导线,所述检测电极位于所述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外,所述感应电极位于所述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内,且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触摸屏中的至少一个电容节点耦合。该操作检测装置可以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所述电容变化参数用于指示对应的电容节点在一段时间内的电容变化数值;
检测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检测所述检测电极是否接收到触控操作;
事件生成模块603,用于当检测结果为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时,生成用于指示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事件。
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602,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602a,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第二检测单元602b,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第一确定单元602c,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模块602还包括:
第三检测单元602d,用于在所述第一确定单元602c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之前,检测与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成预设比例;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602c,用于在所述与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成预设比例时,执行所述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的步骤;
其中,所述感应电极包含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之间相互绝缘,且与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之间互不相邻,N≥2。
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602,包括:
第四检测模块602e,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符合预定数值;所述预定数值相异于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的电容变化数值;
第五检测单元602f,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第二确定单元602g,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符合所述预定数值,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检测装置,根据与设置在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内的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及其相邻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检测出设置在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外的检测电极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生成相应的触控事件,利用触摸屏中已有的电容节点来识别用户对设置于触摸屏之外的检测电极的触控操作,并根据该触控操作对终端进行控制,只需要占用很小的空间和成本,即可以进一步扩展终端的按键数量和控制方式,提高用户体验。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检测装置,在检测到N个感应子电极对应的各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满足条件,而相邻的其它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不满足条件时,确定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了触控操作,进一步减少误检测的可能,提高检测准确性。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检测装置,当检测出N个感应子电极各自对应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设置成预设比例时,确定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了触控操作,从而进一步减少误检测的可能,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请参考图11,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检测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包含触摸屏、连接于触摸屏的控制器以及至少一个触控单元的终端中,触控单元包括:检测电极、感应电极以及连接检测电极和感应电极的导线,检测电极位于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外,感应电极位于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内,且感应电极与触摸屏中的至少一个电容节点耦合。该操作检测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702,终端获取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该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该电容变化参数用于指示对应的电容节点在一段时间内的电容变化数值。
步骤704,终端根据该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该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检测该检测电极是否接收到触控操作。
步骤706,当检测结果为检测电极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终端生成用于指示该触控操作的触控事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检测方法,根据与设置在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内的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及其相邻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检测出设置在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外的检测电极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生成相应的触控事件,利用触摸屏中已有的电容节点来识别用户对设置于触摸屏之外的检测电极的触控操作,并根据该触控操作对终端进行控制,只需要占用很小的空间和成本,即可以进一步扩展终端的按键数量和控制方式,提高用户体验。
为了对上述图11对应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请参考图12,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检测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包含触摸屏、连接于触摸屏的控制器以及至少一个触控单元的终端中,触控单元包括:检测电极、感应电极以及连接检测电极和感应电极的导线,检测电极位于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外,感应电极位于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内,且感应电极与触摸屏中的至少一个电容节点耦合。比如,该终端可以是如图1或图2所示的终端。该操作检测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802,终端获取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该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
其中,该电容变化参数用于指示对应的电容节点在一段时间内的电容变化数值。该终端中包含至少一个触控单元,该触控单元的结构请参考图1或图2,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804,终端检测该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检测该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不大于该第一预设阈值。
步骤806,当该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大于该第一预设阈值,且该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不大于该第一预设阈值时,终端确定检测电极接收到触控操作。
其中,在确定该检测电极接收到该触控操作之前,检测与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成预设比例;在该与该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成预设比例时,执行该确定该检测电极接收到该触控操作的步骤;其中,该感应电极包含该N个感应子电极,该N个感应子电极之间相互绝缘,且与该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之间互不相邻,N≥2。
其中,终端检测触控单元中的检测电极接收到用户操作的过程请参考图2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808,终端检测该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符合预定数值,并检测该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其中,该预定数值相异于该至少一个电容节点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的电容变化数值。
步骤810,当该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符合该预定数值,且该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不大于该第二预设阈值时,终端确定该检测电极接收到该触控操作。
其中,终端检测触控单元中的检测电极接收到用户操作的过程请参考图2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812,终端生成用于指示该触控操作的触控事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检测方法,根据与设置在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内的感应电极相耦合的电容节点及其相邻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检测出设置在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外的检测电极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生成相应的触控事件,利用触摸屏中已有的电容节点来识别用户对设置于触摸屏之外的检测电极的触控操作,并根据该触控操作对终端进行控制,只需要占用很小的空间和成本,即可以进一步扩展终端的按键数量和控制方式,提高用户体验。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检测方法,在检测到N个感应子电极对应的各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满足条件,而相邻的其它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不满足条件时,确定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了触控操作,进一步减少误检测的可能,提高检测准确性。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检测方法,当检测出N个感应子电极各自对应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数值设置成预设比例时,确定用户对检测电极进行了触控操作,从而进一步减少误检测的可能,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触摸屏、连接于所述触摸屏的控制器以及至少一个触控单元,所述触控单元包括:检测电极、感应电极以及连接所述检测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的导线;
所述检测电极位于所述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外,所述感应电极位于所述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内,且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触摸屏中的至少一个电容节点耦合;
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所述电容变化参数用于指示对应的电容节点在一段时间内的电容变化数值;
所述控制器,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当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
所述控制器,用于当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时,生成用于指示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事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之前,检测与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成预设比例;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与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成预设比例时,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
其中,所述感应电极包含N个感应子电极,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之间相互绝缘,且与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之间互不相邻,N为整数,且N≥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符合预定数值;所述预定数值相异于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的电容变化数值;
所述控制器,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符合所述预定数值,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
4.一种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用于包含触摸屏和控制器的终端中,所述触控单元包括:检测电极、感应电极以及连接所述检测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的导线;
所述检测电极位于所述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外,所述感应电极位于所述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内,且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触摸屏中的至少一个电容节点耦合,使所述控制器当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生成用于指示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事件;所述电容变化参数用于指示对应的电容节点在一段时间内的电容变化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包含N个感应子电极,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之间相互绝缘,且与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之间互不相邻,N为整数,且N≥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极为单块电极,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与所述检测电极之间通过所述导线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触控操作时,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各自对应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成预设比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极包括N个检测子电极,所述N个检测子电极之间相互绝缘,且所述N个检测子电极与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之间通过所述导线一一对应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感应子电极的面积不超过两个电容节点的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5、6、8或9所述的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中穿越所述触摸屏中的电容节点的部分的宽度≤1mm。
11.根据权利要求5、6、8或9任一所述的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触控操作时,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值符合预定数值;所述预定数值相异于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的电容变化数值。
12.一种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包括:
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4至11任一所述的触控单元。
13.一种贴膜,其特征在于,用于覆盖在触摸屏的上表面,所述贴膜包括:
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4至11任一所述的触控单元。
14.一种操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包含触摸屏、连接于所述触摸屏的控制器以及至少一个触控单元的终端中,所述触控单元包括:检测电极、感应电极以及连接所述检测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的导线,所述检测电极位于所述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外,所述感应电极位于所述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内,且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触摸屏中的至少一个电容节点耦合;所述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所述电容变化参数用于指示对应的电容节点在一段时间内的电容变化数值;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检测所述检测电极是否接收到触控操作;
事件生成模块,用于当检测结果为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时,生成用于指示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事件;
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
第三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之前,检测与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成预设比例;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与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成预设比例时,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
其中,所述感应电极包含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之间相互绝缘,且与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之间互不相邻,N为整数,且N≥2。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第四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符合预定数值;所述预定数值相异于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的电容变化数值;
第五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符合所述预定数值,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
17.一种操作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包含触摸屏、连接于所述触摸屏的控制器以及至少一个触控单元的终端中,所述触控单元包括:检测电极、感应电极以及连接所述检测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的导线,所述检测电极位于所述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外,所述感应电极位于所述触摸屏的触控区域内,且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触摸屏中的至少一个电容节点耦合;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终端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所述电容变化参数用于指示对应的电容节点在一段时间内的电容变化数值;
所述终端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并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当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
当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时,所述终端生成用于指示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事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在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之前,检测与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成预设比例;
所述终端在所述与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成预设比例时,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
其中,所述感应电极包含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之间相互绝缘,且与所述N个感应子电极分别耦合的电容节点之间互不相邻,N≥2。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符合预定数值;并检测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是否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预定数值相异于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接收到触控操作时的电容变化数值;
当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符合所述预定数值,且所述至少一个电容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电容变化参数包含的电容变化数值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检测电极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
CN201480065807.1A 2014-09-03 2014-09-03 终端、触控单元、触摸屏、贴膜、操作检测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59929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85854 WO2016033759A1 (zh) 2014-09-03 2014-09-03 终端、触控单元、触摸屏、贴膜、操作检测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92995A CN105992995A (zh) 2016-10-05
CN105992995B true CN105992995B (zh) 2019-04-19

Family

ID=55439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5807.1A Active CN105992995B (zh) 2014-09-03 2014-09-03 终端、触控单元、触摸屏、贴膜、操作检测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175840B2 (zh)
EP (1) EP3171257B1 (zh)
JP (1) JP6360624B2 (zh)
KR (1) KR101903685B1 (zh)
CN (1) CN105992995B (zh)
AU (1) AU2014405473B2 (zh)
BR (1) BR112017003623B1 (zh)
WO (1) WO20160337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50435B2 (en) * 2020-05-14 2023-01-10 Snap Inc. Trackpad on back portion of a device
US11861101B2 (en) * 2020-06-03 2024-01-02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Touch sens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providing freedom of placement of sensing coil
CN113778184A (zh) * 2021-07-20 2021-12-10 信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大数据智慧中台服务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59558A1 (en) * 2000-02-11 2001-08-16 Nitgen Co., Ltd. A method of implementing touch pad by using fingerprint reader and a touch pad apparatus adopting the same method
CN101916502A (zh) * 2010-08-20 2010-12-15 江苏惠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触摸式遥控器
CN103984455A (zh) * 2014-04-06 2014-08-13 浙江科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容式触摸屏的扩展物理触控按键的实现方法、使用该方法的电容式触摸屏及其系统
CN104010053A (zh) * 2014-05-04 2014-08-27 赵跃 保护膜或保护玻璃与手机通讯连接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04960B1 (ko) 2007-11-09 2009-06-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US8928595B2 (en) * 2008-06-24 2015-01-06 Microsoft Corporation Touch screen calibration sensor
JP5616184B2 (ja) * 2010-09-28 2014-10-2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984392B (zh) * 2010-11-05 2012-02-2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硬按键的操作方法及触摸屏终端
JP5779344B2 (ja) 2010-12-06 2015-09-16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及び車載機器
JP5432193B2 (ja) 2011-01-18 2014-03-0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2810006B (zh) * 2011-05-30 2015-06-03 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激活的方法及设备
CN103336603B (zh) 2013-06-14 2016-08-10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3699260B (zh) * 2013-12-13 2017-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启动终端功能模块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59558A1 (en) * 2000-02-11 2001-08-16 Nitgen Co., Ltd. A method of implementing touch pad by using fingerprint reader and a touch pad apparatus adopting the same method
CN101916502A (zh) * 2010-08-20 2010-12-15 江苏惠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触摸式遥控器
CN103984455A (zh) * 2014-04-06 2014-08-13 浙江科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容式触摸屏的扩展物理触控按键的实现方法、使用该方法的电容式触摸屏及其系统
CN104010053A (zh) * 2014-05-04 2014-08-27 赵跃 保护膜或保护玻璃与手机通讯连接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85805A1 (en) 2017-10-05
US10175840B2 (en) 2019-01-08
BR112017003623B1 (pt) 2022-11-29
JP6360624B2 (ja) 2018-07-18
JP2017530458A (ja) 2017-10-12
BR112017003623A8 (pt) 2022-09-20
EP3171257A1 (en) 2017-05-24
WO2016033759A1 (zh) 2016-03-10
EP3171257A4 (en) 2017-09-06
CN105992995A (zh) 2016-10-05
BR112017003623A2 (pt) 2017-12-05
AU2014405473A1 (en) 2017-03-09
AU2014405473B2 (en) 2018-05-24
KR20170042722A (ko) 2017-04-19
EP3171257B1 (en) 2020-03-25
KR101903685B1 (ko) 2018-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4432B (zh) 触摸屏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JP6544775B2 (ja) 位置指示器、位置検出装置、位置検出装置の入力制御方法および入力装置
CN104216590A (zh) 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CN103744582A (zh) 终端操控装置和终端操控方法
KR20110074652A (ko) 지시체, 위치 검출 장치 및 위치 검출 방법
CN105404423A (zh) 触控显示设备及其压力感应触控方法
CN105992995B (zh) 终端、触控单元、触摸屏、贴膜、操作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4077003A (zh) 一种将手机返回键、home键和菜单键合并的方法及装置
CN107092369A (zh) 有线触控笔、触控电子装置、触控电子系统与触控处理方法
CN105765508B (zh) 终端、终端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4076962B (zh) 一种触摸输入装置的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134281A (zh) 电容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4881222B (zh) 一种人机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02169385A (zh) 一种触摸控制方法
CN105224127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159555B (zh) 一种用户设备控制方法及用户设备
KR101711668B1 (ko) 채널을 공유하는 전자기 공진 센싱 장치
CN104407802B (zh) 一种多事件输入的方法和终端
US9501166B2 (en) Display method and program of a terminal device
US10620727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3309481A (zh) 显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02169386B (zh) 一种触摸控制方法
CN102169384A (zh) 一种触摸控制方法
CN104635923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9871138A (zh) 一种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13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