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92397B - 模块化便携式蜂窝设备中的wifi连接 - Google Patents

模块化便携式蜂窝设备中的wifi连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92397B
CN105992397B CN201610146198.3A CN201610146198A CN105992397B CN 105992397 B CN105992397 B CN 105992397B CN 201610146198 A CN201610146198 A CN 201610146198A CN 105992397 B CN105992397 B CN 1059923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portable electronic
portable
functional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461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92397A (zh
Inventor
迈克尔·J·隆巴尔迪
穆罕默德·阿卜杜勒-加福
约瑟夫·L·阿洛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torola Mobility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torola Mobility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torola Mobility LLC filed Critical Motorola Mobility LLC
Publication of CN105992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23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923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23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by connection of exchangeable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54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comprising one or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detachable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1Combinations with auxiliary equipment, e.g. with clocks or memoranda pa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06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wireless LAN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模块化便携式蜂窝设备中的WIFI连接。在模块化设备环境下在便携式设备(200)中联网的系统和方法检测第二设备(201)到便携式设备(200)的连接,并且配置第二设备(201)以与便携式设备(200)形成并行网络连接。在实施例中,第二设备(201)被配置为当设备(200、201)分离时形成到便携式设备(200)的直接WiFi连接。

Description

模块化便携式蜂窝设备中的WIFI连接
技术领域
本公开通常涉及移动设备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对于模块化便携式通信设备能够WiFi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尽管现代便携式电子设备能力很强,但是一般用户不使用他们的设备拥有的能力中的所有能力或者甚至绝大多数的能力。当此实现与用户继续要求更轻的设备结合时,模块化方法可以被视为提供定制体验的一种解决方案。在模块化方法中,经由附加模块而定制每个用户的设备以支持用户期望的扩展功能。
在此模型中,轻薄基础蜂窝设备设置有特定基本功能,诸如电话、文本、WiFi、电子邮件以及基本声音和照片能力。附加模块可以对接到基础设备,以添加更多强大特征或特征集合。例如,更专业的相机模块可以用于扩展基本模块的基本照片能力。类似地,可以添加音频模块,与内置到基础设备的基本扬声器系统相比,实现更好的音质。
然而,即使采用定制模块化电话,有效利用空间和重量仍然是有益的。例如,基础设备和附加模块两者具有光设备,该光设备具有光网络装置和能力。然而,组合设备可以在网络组件方面具有两倍重量,而没有必然比独立设备在网络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这样,发明人考虑在模块化系统中改善WiFi功能是可取的。
尽管本公开涉及可以消除在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某些缺点的系统,但是应当理解,这种益处既不限制所公开的原理的范围也不限制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除非在权利要求中明确指出。此外,在此背景技术部分中的技术讨论反映发明人自己的观察、考虑和思考,并且不意在以任何方式准确收录或全面总结公知领域的技术。
这样,发明人明确拒绝承认此部分被接纳或假定为相对于所讨论细节的现有技术。此外,本文中动作的理想过程的识别反映发明人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并且不应当被假定为表示本领域公认的可取性。
附图说明
尽管所附权利要求阐述具有独特性的当前技术的特征,但是根据下面结合附图考虑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最好的理解这些技术连同其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可以实现当前公开的原理的实施例的示例设备的简化示意图;
图2是根据公开原理的实施例的示出第一设备的背面和第二设备的正面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有时被称为“便携式功能模块”)的视图;
图3是根据公开原理的实施例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公开原理的实施例的经由设备的背面配合在一起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侧视图;
图5是根据公开原理的实施例的经由第一设备的背面和第三设备的正面配合在一起的第一设备和第三设备的侧视图;
图6是根据公开原理的实施例的示出系统组件之间的相对电关系的电路示意图;以及
图7是根据公开原理的实施例的WiFi合作的示例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呈现所公开的原则的全面讨论之前,给出特定实施例的概述,以帮助读者理解稍后讨论。本文举例说明的模块化设备设计包括:第一模块(第一设备)和第二模块(例如,附加功能第二设备)。第一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器、触摸屏、电池、处理器、存储器、WiFi收发器和WiFi天线。例如,第二设备包括电池、处理器、存储器以及WiFi收发器和WiFi天线。第二设备能够通过机械和电气连接对接到第一设备。
当解除对接时,两个独立设备能够维护到WiFi网络的独立连接。当对接时,组合设备能够使用每个设备上的WiFi天线和收发器作为MIMO(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使得往来于组合设备的数据吞吐量大于任一设备单独的数据吞吐量。
第一设备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WiFi网络和所存储的关联密码。在实施例中,当设备对接在一起时,第一设备上保存的WiFi网络和密码被自动传送到第二设备,使得当设备稍后解除对接时,第二设备能够连接到相同的WiFi网络,而无需指令或密码。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使用每个设备上的WiFi天线建立诸如WiFi直连的直接无线连接,使得可以在两个设备之间无线传送数据。以这种方式,当物理断开连接或解除对接时,两个设备保持与彼此的直接通信。WiFi直连连接可以由任何一个设备创建,并且可以通过用户操作被自动发起,诸如启动应用或仅解除对接两个设备。
考虑此概述,现在转向结合附图更详细的讨论,本公开的技术被示出为在合适的计算环境中实现。以下设备描述基于所公开的原理的实施例和示例,而不应被视为对于本文未明确描述的替代实施例限制权利要求。因此,例如,尽管图1图示出可以实现所公开的原理的实施例的示例移动设备,但是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平板计算机和其它设备。
图1的示意图示出形成可以实现本公开的各方面的环境的一部分的示例性组件组110。特别是,组件组110包括在与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对应的设备中可以采用的示例性组件。应当理解,可以根据用户偏好、组件可用性、价格点和其它考虑在给定实现中使用附加或替代组件。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组件110包括显示屏幕120(例如,触摸屏)、应用(例如,程序)130、处理器140、存储器150、一个或多个输入组件160诸如语音和文本输入设施、和一个或多个输出组件170诸如文本和音频输出设施例如一个或多个扬声器。
处理器140可以是微处理器、微计算机、专用集成电路等的任何一个。例如,可以通过来自任何期望的系列或制造商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控制器实现处理器140。类似地,存储器150可以与处理器140驻留在相同集成电路上。另外地或可选地,可以经由网络,例如,经由基于云的存储,访问存储器150。存储器150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即,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RAMBUS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RDRM)或任何其它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设备)。另外或可选地,存储器15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即,硬盘驱动器、闪速存储器或任何其它期望类型的存储器设备)。
由存储器150存储的信息可以包括与一个或多个操作系统或应用相关联的程序代码以及信息数据,例如,程序参数、处理数据等。操作系统和应用通常经由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器150)中的可执行指令实现,以控制电子设备的基本功能。例如,这种功能可以包括各种内部组件和存储之间的交互以及来往于存储器150的应用和数据的检索。
此外,对于应用130,这些应用通常利用操作系统提供更具体功能,诸如文件系统服务,以及处理存储在存储器150中的受保护和不受保护的数据。虽然许多应用可以提供用户设备110的标准或要求的功能,但是在其它情况下,应用提供可选的或者专门的功能,并且可以由第三方供应商或设备制造商提供。
对于信息数据,例如,程序参数和处理数据,可以通过操作系统或应用引用、操纵或写入该非可执行信息。例如,这种信息数据可以包括制造期间编程到设备中的数据,由设备创建或由用户添加的数据,或上载到在设备运行期间与设备进行通信的服务器或其它设备、从所述服务器或其它设备下载或访问的任何各种类型的信息。
具有组件组110的设备可以包括软件和硬件网络组件180,以允许与设备通信。虽然这种网络组件180可以另外地或可选地支持有线网络,但是这种网络组件180通常将提供无线网络功能。在实施例中,网络组件180包括WiFi收发器和WiFi天线。
在实施例中,可以包括电源190,诸如电池或燃料电池,用于向设备及其组件110供电。内部组件110的全部或一些通过一个或多个共享或专用内部通信链路195诸如内部总线的方式彼此通信。
在实施例中,设备110被编程使得处理器140和存储器150与设备110的其它组件交互以执行特定功能。处理器140可以包括或实现各种模块并执行用于发起不同活动的程序,诸如启动应用、传送数据以及通过各种图形用户界面对象的切换(例如,通过链接到可执行应用的各种显示图标的切换)。
转到图2,该图呈现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视图,示出了根据所公开的原理的实施例的第一设备的背面216和第二设备的正面221。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设备200的背面216包括一个或多个对准特征203,其被配置并放置到与第二设备201的正面221上的配合特征225配合。
另外,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200的背面216包括连接器阵列205。连接器阵列205被定位和配置为与第二设备201的正面221的连接器阵列206配合。第一设备200的顶部包括第一天线211和第二天线213,并且第一设备的200的底部包括第三天线212和第四天线214。类似地,第二设备201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216。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200的背面还包括内置相机207和相关联的闪光灯209,应当理解,相比于示出的实施例,第一设备200可以包括不同特征或附加特征。
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设备201可以提供增强相机功能。为此,第二设备201在其背面(图2中未示出)包括相机和相关联的闪光灯。另外,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设备的对接并不排除使用第一设备200的相机207。这样,孔219设置在第二设备201中,以允许第一设备的相机207的视线。
图3是尚未配合在一起的第一设备200和第二设备201的侧视图,示出第二设备201的背面上的相机215。继续,图4是根据所公开的原理的实施例的在第一设备200的背面和第二设备201的正面配合在一起的第一设备200和第二设备201的侧视图。如可以看到的,第一设备200的相应背面216和第二设备201的正面221在设备配合时物理上接触或至少紧密相邻。应当注意,第二设备201的不同实施例可以与所示实施例在厚度和形状上显著不同。
当第二设备201附接到第一设备200时,第一设备200从第二设备201读取设备网络数据。第二设备201的设备网络数据可以作为数据、作为经由密钥可解码的编码数据、或作为被编码或以其他方式到诸如表的数据结构中的索引而被传送。基于第二设备201的设备网络数据,第一设备200在第二设备201保持附接到第一设备200的期间配置设备200、201两者的WiFi收发器以合作和改善组合设备的性能。
在实施例中,设备200控制两个设备200、201的WiFi收发器形成MIMO天线系统。以这种方式,组合设备的数据吞吐量可以比任一设备200、201单独更大。另外,当设备对接在一起时,第一设备200可以向第二设备201自动传送保存的WiFi网络ID和密码。以这种方式,当设备200、201稍后解除对接时,第二设备201能够连接到相同的WiFi网络,而无需进一步的指令或密码。
此外,第一设备200可以配置设备200、201,以在解除对接时以特定方式表现。例如,在实施例中,设备200、201被配置使得响应于设备200、201的解除对接,设备200、201使用每个设备上的WiFi天线建立直接无线连接。这种连接的示例是WiFi直连连接。经由直接无线连接,可以在两个设备之间无线传送数据。以这种方式,当物理断开连接或解除对接时,两个设备保持与彼此的直接通信。直接无线连接可以由任何一个设备创建,并且可以通过用户操作被自动发起,诸如启动app或解除对接两个设备200、201。
图5示出第一设备200配合到替代第二设备501。替代第二设备501类似于第二设备201,但是缺少相机。替代第二设备501还可以结合第二设备201上未发现的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
尽管图1图示出可以实现各种实施例的设备的组件构成,以及图2-5图示出示例性设备的特定物理属性和布置,但是图6提供设备系统600本身的示意视图。在示出的系统600中,与所公开的原理的实施例相符,示出第一设备200和第二设备201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WiFi天线601、603和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WiFi收发器605、607。
在示出的配置中,第二设备201对接到第一设备200,并且设备200、201因此经由它们相应的连接器阵列205、206彼此电通信。控制器609、611被链接到分别在第一设备200和第二设备201中的每个WiFi收发器605、607,所述控制器609、611可以与设备处理器140相同,或者通过设备处理器140实现。
在操作中,第一设备200的控制器609检测第二设备201的附接,并且从第二设备201请求和接收设备网络数据。在解析所接收的设备网络数据之后,第一设备200经由第二设备201的控制器611配置第二设备201以优化组合设备600的网络吞吐量。作为解析和/或解码所接收的设备网络数据的一部分,第一设备200的控制器609可以参考或检索来自本地存储器资源613(例如,图1的存储器150)的信息。第二设备201还可以具有本地存储器资源615。
在图6所示的配置中,第一设备200已经配置了第二设备201并且特别是第二设备201的收发器607,以在形成并行数据路径方面与第一收发器205合作,以增加组合设备600的吞吐量。例如,这种并行路径可以操作为MIMO(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
当第二设备201变为与第一设备200解除对接时,相应的连接器阵列205、206变为断开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设备200、201最初不再能够进行通信。然而,在实施例中,第一设备200已经配置了第二设备201发起或确认经由其WiFi天线603到第一设备200的WiFi天线601的直接无线连接。
继续,图7描绘在模块化便携式设备诸如设备200中WiFi合作的示例性处理700。在处理700的阶段701,第一设备200的控制器605检测到第二设备例如设备201已经连接到第一设备200。例如,可以通过检测两个设备200、201上的配合触头的连接来进行该检测。
在处理700的阶段703,控制器605例如经由设备200、201的配合触点205、206接收与所连接的设备201相关联的设备网络数据。在阶段705,解析或解码所接收的设备网络数据。如上所述。所接收的设备网络数据包含足够的信息来允许第一设备200与第二设备201的WiFi组件(收发器607、天线603)通信并配置第二设备201的WiFi组件。
因此,在阶段707,第一设备200的控制器605配置第二设备201的收发器607、天线603,以与第一设备200的收发器605和天线601形成MIMO天线系统。通常这将通过有效地提供并行但相关的网络路径改善组合设备600的吞吐量。在阶段709,第一设备200的控制器605配置第二设备201的收发器607、天线603,以在设备200、201分离的情况下与第一设备200的收发器605和天线601形成直接WiFi链路。
然后,如果在阶段711设备200、201被解除对接,则在阶段713,在与阶段709第一控制器605执行的配置相符的情况下,第一控制器605和第二控制器607中的一个发起两个设备200、201之间的直接WiFi连接。以这种方式,第一设备200和第二设备201之间的数据通信将根本不中断或只瞬间中断。应当注意,设备200、201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在设备分离时也继续其他网络通信,只要其他网络连接可用。这种其它连接可以是蜂窝、WiFi、短距离无线等。
在实施例中,当第三设备对接到第一设备200时,终止阶段713形成的直接WiFi连接,虽然不是每一个实施例都这样要求。事实上,在替代实施例中,即使在另一个设备对接到第一设备200之后也保持设备200、201之间的直接WiFi连接。
此外,虽然处理700既包括当设备被物理地连接时的并行网络连接,而且包括当设备断开连接时的直接WiFi连接,但是不是每一个实施例都这样要求。例如,在实施例中,第一设备200配置第二设备,以在设备200、201物理上对接在一起时与第一设备200的收发器605和天线601形成MIMO天线系统,而在设备200、201分离时不建立直接WiFi连接。同样地,在实施例中,第一设备200配置第二设备,以在设备200、201分离时建立直接WiFi连接,但是对于设备200、201连接时的情况不配置设备的行为。
应当理解,本文已经公开模块化便携式设备的天线和收发器配置的系统和方法。然而,鉴于可以应用本公开的原理的许多可行实施例,应当认识到,本文中参照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说明性的,而不应被视为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因此,本文描述的技术考虑所有这样的实施例可以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器和互连阵列,所述互连阵列将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电连接到便携式功能模块;
至少一个天线和至少一个收发器,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和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被配置为传送和接收信号;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检测便携式功能模块到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对接,从所述便携式功能模块接收设备网络信息,以及配置所述便携式功能模块上的至少一个天线和至少一个收发器以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形成并行射频(RF)连接,以在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单独的网络吞吐量之上增加网络吞吐量,
其中,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当所述便携式功能模块对接到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时向所述便携式功能模块传送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密码的网络信息,使得当解除对接时,所述便携式功能模块能够保持到WiFi网络的独立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并行射频连接是WiFi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连接器阵列,所述连接器阵列暴露在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外表面,所述连接器阵列被定位并且被配置为与所述便携式功能模块上的连接器阵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进一步包括蜂窝天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当所述便携式功能模块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分离时使所述便携式功能模块参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与所述便携式功能模块之间的直接RF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直接RF连接是端对端WiFi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上的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和所述便携式功能模块上的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在不同射频操作以最大化并行数据吞吐量。
8.一种通过便携式电子设备配置WiFi网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便携式功能模块到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对接;
从所述便携式功能模块接收设备网络信息;
当所述便携式功能模块对接到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时向所述便携式功能模块传送包括一个或多个WiFi网络密码的网络信息,使得当解除对接时,使所述便携式功能模块能够保持到WiFi网络的独立连接;以及
配置所述便携式功能模块以当所述便携式功能模块被对接到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时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形成并行WiFi连接,以在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单独的数据吞吐量之上增加数据吞吐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便携式功能模块的对接包括:检测所述便携式功能模块上的互连阵列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上的互连阵列之间的电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配置所述便携式功能模块以当所述便携式功能模块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分离时参与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直接WiFi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当所述便携式功能模块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分离时在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处发起所述直接WiFi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配置所述便携式功能模块以当所述便携式功能模块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分离时发起所述直接WiFi连接。
13.一种在模块化设备组合中使用的便携式电子通信设备,所述便携式电子通信设备包括:
WiFi收发器;
WiFi天线;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检测第二设备对接到所述便携式电子通信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也具有WiFi收发器和WiFi天线,并且所述处理器配置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收发器和所述天线以与所述便携式电子通信设备的所述WiFi收发器和所述WiFi天线形成并行网络连接,
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设备对接到所述便携式电子通信设备时向所述第二设备传送包括至少一个WiFi网络密码的WiFi网络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电子通信设备,进一步包括:所述便携式电子通信设备的表面上的互连阵列,并且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通过检测所述便携式电子通信设备的所述表面上的所述互连阵列与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表面上的互连阵列之间的电连接来检测第二设备对接到所述便携式电子通信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电子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并行网络连接利用与所述便携式电子通信设备和第二设备的所述网络连接不同的射频。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电子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便携式电子通信设备断开连接时使所述第二设备形成独立WiFi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电子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便携式电子通信设备分离时创建所述便携式电子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直接WiFi连接。
CN201610146198.3A 2015-03-20 2016-03-15 模块化便携式蜂窝设备中的wifi连接 Active CN1059923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663,716 2015-03-20
US14/663,716 US9614949B2 (en) 2015-03-20 2015-03-20 WIFI connectivity in a modular portable cellular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92397A CN105992397A (zh) 2016-10-05
CN105992397B true CN105992397B (zh) 2019-07-12

Family

ID=55952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46198.3A Active CN105992397B (zh) 2015-03-20 2016-03-15 模块化便携式蜂窝设备中的wifi连接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14949B2 (zh)
CN (1) CN105992397B (zh)
DE (1) DE102016104687A1 (zh)
GB (1) GB25370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06102A1 (en) 2015-12-14 2017-06-22 Red.Com, Inc. Modular digital camera and cellular phon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8675A (zh) * 2009-09-09 2012-06-1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3023547A (zh) * 2011-09-26 2013-04-03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扩充系统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5673A (en) * 1994-09-22 1997-04-2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odula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DE60305637T2 (de) * 2003-03-19 2007-05-03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Schaltbare Antennenanordnung
US8150454B2 (en) * 2005-12-19 2012-04-03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ntenna diversity
JP2008205904A (ja) * 2007-02-21 2008-09-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7914310B2 (en) * 2007-10-29 2011-03-29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with antenna capabilities
GB2470957B (en) * 2009-06-12 2013-12-25 Vodafone Plc Improved modular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
JP2011101112A (ja) * 2009-11-04 2011-05-19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114840A (ja) * 2009-11-30 2011-06-09 Panasonic Corp 携帯無線機
TW201312852A (zh) * 2011-09-15 2013-03-16 Acer Inc 天線擴充系統及其方法
US8655288B2 (en) * 2012-01-27 2014-02-18 Blackberry Limite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ultiple antenna diversity and relate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8675A (zh) * 2009-09-09 2012-06-1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3023547A (zh) * 2011-09-26 2013-04-03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扩充系统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14949B2 (en) 2017-04-04
CN105992397A (zh) 2016-10-05
DE102016104687A1 (de) 2016-09-22
GB2537041A (en) 2016-10-05
GB2537041B (en) 2018-01-24
US20160277558A1 (en) 2016-09-22
GB201604278D0 (en) 2016-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53214B2 (ja) ピアツーピアデバイスに関するクラウドベースの近接ペアリング及び切り替え
US989166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configuration web service to provide configuration of a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within a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EP3173888B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household devices
TWI373924B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that facilitate the transfer of power and information among electrical devices
EP2448134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uctively pairing devices to share data or resources
US968603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ation and control of mixer for audio system using wireless docking system
WO2013086993A1 (zh) 终端之间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
CN106030560A (zh) 自动互联网共享
US20180314296A1 (en) Mobile docking station for handheld mobile device
CN106101986A (zh) 用于无线显示/入坞的近场通信触发
US9854621B2 (en) Wireless connection switching method, wireless terminal, and system thereof
CN108401504A (zh)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无线通信设备及记录介质
CN105992397B (zh) 模块化便携式蜂窝设备中的wifi连接
CN111132164A (zh) 一种智能设备的配网方法及装置
US20120202422A1 (en) Graphic notification feedback for indicating inductive coupling amongst devices
WO2014017071A1 (ja) 電子機器
US10250570B2 (en) Separated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14338356B (zh) 一种网络修复方法、电子设备及移动设备
CN104182366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Steane et al. A universal iot joining protocol for DIY applications
WO2016027000A1 (en) Use of device subscription
US10057758B2 (en) Comb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2188593B (zh) 无线配置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EP429089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ims-based call in electronic device
KR20220104994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액세스 포인트의 정보를 제공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