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91176B - 一种用于改善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改善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91176B
CN105991176B CN201510052051.3A CN201510052051A CN105991176B CN 105991176 B CN105991176 B CN 105991176B CN 201510052051 A CN201510052051 A CN 201510052051A CN 105991176 B CN105991176 B CN 1059911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mode
channel
indicator
matrix
channel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520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91176A (zh
Inventor
罗庆霖
张闽
杨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 Er Katelangxun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 Er Katelangxun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 Er Katelangxun,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 Er Katelangxun
Priority to CN20151005205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91176B/zh
Priority to TW104143629A priority patent/TW201637390A/zh
Priority to PCT/IB2016/000266 priority patent/WO2016120728A2/en
Publication of CN105991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1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91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11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41Differential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ther detection of signalling, e.g. detection of TFCI explicit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改善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在基于非码本的3D MIMO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中用于改善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基站发送传输模式TM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差异指示符,所述差异指示符用于指示另一传输模式相对于所述传输模式TM2的相对增益。通过本发明为3D MIMO TDD系统实现了精确的CQI反馈,同时依据本发明的这种TDD系统的链路自适应不再依赖于开环链路自适应机制。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改善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改善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
背景技术
3D MIMO希望通过将无线电波束以三维的方式传向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来增加传输的质量,以便将更多的能量集中在期望的UE并且避免对其他UE的干扰。3GPPRAN1已经决定在LTE Release 13中继续研究全方向的MIMO(full-dimensional MIMO),以旨在满足对以8/16/64TX端口支持full-dimensional MIMO方案的需求。目前需要评估用于UE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反馈和高层信令增强的候选方案。这些方案应当以最小的系统损耗和标准化程度实现。
对于TDD系统,能够利用信道互易性来实现3D MIMO的高性能。根据上行探测参考信号获取CSI,并且不需要对CSI进行量化,由此能够避免由于量化引起的性能损耗。在假定理想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反馈的情况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信道互易性的TDD 3D MIMO(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能够比基于码本的3D MIMO的性能更高。然而,也发现:由于LTE/LTE-A中的TDD CQI(基于非码本的CQI)是基于TM2传输的假设,因此eNB必须根据TMx相对于TM2的相对增益的估计以使用由eNB确定的因子来修正来自TDD UE的CQI反馈。在此,TMx表示TM7、TM8、TM9或TM10以及以后未来3GPP规定的任何传输模式。
然而,随着天线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将复杂的2D天线阵列引入至3D MIMO,每个UE一方面将有机会被分配多个层,并且另一方面将支持高阶的多UE传输以有效利用无线资源。这些情形将导致取决于UE的接收能力的、在TMx与TM2之间的完全动态的增益差异。因此,如果没有任何额外的UE反馈,在eNB侧的估计/补偿这个差异是非常困难的。
在目前,并没有方案涉及如何改善用于3D MIMO的基于非码本的CQI(TDD CQI)的设计和反馈。在以前的3D MIMO评估中,通过假定在UE侧的下行预编码器是已知的来计算理想的TDD CQI。然而,这对于实际系统是不现实的。
在基于码本的CQI研究中,研究人员曾提及除了基于码本的CQI的解决方案,同样可能设计基于非码本的CQI方案,这就意味着让UE来基于DMRS测量来确定CQI。这种方式的明显的缺点在于根据DMRS测量确定的等效信道表示用于先前TTI的等效信道。对于调度策略立即变化的下一个TTI,这种等效信道可能是过时的。
发明内容
在本公开中,提出反馈一个CQI修正因子来改善基于当前TM2的基于非码本的CQI反馈方案。在此,将提出多种替代方法来为基于非码本的3D MIMO系统测量并且反馈用于修正传统的CQI的附加因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在基于非码本的3D MIMO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中用于改善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基站发送传输模式TM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差异指示符,所述差异指示符用于指示另一传输模式相对于所述传输模式TM2的相对增益。
优选地,通过比较所述另一传输模式的基于DMRS的信道质量与所述传输模式TM2的信道质量来确定所述差异指示符。
优选地,基于前一个TTI中的DMRS来确定所述另一传输模式的基于DMRS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确定所述传输模式TM2的信道指示符;确定所述另一传输模式下的天线端口的数量;根据所述基于DMRS的信道质量指示符、所述传输模式TM2的信道指示符和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来确定传输模式偏置水平;以及根据所述传输模式偏置水平确定所述差异指示符。
优选地,所述另一传输模式至少包括传输模式TM7、TM8、TM9和TM10以及以后未来3GPP规定的任何传输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在基于非码本的3D MIMO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中用于改善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基站发送传输模式TM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至少一个差异指示符,其中,每个差异指示符分别用于指示针对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数据流的相对接收增益。
优选地,确定所述传输模式TM2的信噪比;确定另一传输模式下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将所述相对接收增益确定为针对所述数据流的另一传输模式下的等效信道矩阵的特征功率与归一化因子的商;根据所述信噪比、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和所述相对接收增益来确定接收机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偏置水平;以及根据所述偏置水平确定所述差异指示符。
优选地,根据所述传输模式TM2下的信道自相关矩阵和接收机矩阵及其转置矩阵来确定所述归一化因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在基于非码本的3D MIMO系统中的基站中用于改善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用户设备接收传输模式TM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差异指示符,其用于指示另一传输模式相对于所述传输模式TM2的相对增益或用于指示针对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数据流的相对接收增益;根据所述传输模式TM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确定传输模式TM2的信噪比;根据所述另一传输模式下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和所述传输模式TM2的信噪比确定所述另一传输模式的理想信噪比;根据所述理想信噪比确定所述另一传输模式的理想信道质量指示符;以所述差异指示符对所述理想信道质量指示符进行修正,以确定所述另一传输模式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在基于非码本的3D MIMO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中用于改善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基站发送传输模式TM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左侧自相关接收机矩阵,其中左侧自相关接收机矩阵为接收机矩阵的转置矩阵与所述接收机矩阵的积。
优选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接收机矩阵指示符,以及至少一个差异指示符,其中,每个差异指示符分别用于指示针对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数据流的相对特征功率。
优选地,确定所述另一传输模式下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将所述相对特征功率确定为针对所述数据流的另一传输模式下的接收机矩阵的特征功率与归一化因子的商;根据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和所述相对特征功率来确定接收机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偏置水平;以及根据所述偏置水平确定所述差异指示符。
优选地,根据所述传输模式TM2下的信道自相关矩阵和接收机矩阵及其转置矩阵来确定所述归一化因子。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在基于非码本的3D MIMO系统中的基站中用于改善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用户设备接收传输模式TM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左侧自相关接收机矩阵,其中左侧自相关接收机矩阵为接收机矩阵的转置矩阵与所述接收机矩阵的积;基于信道互易性来获取所述传输模式TM2下的信道自相关矩阵以及另一传输模式下的信道自相关矩阵;根据所述左侧自相关接收机矩阵、所述传输模式TM2下的信道自相关矩阵和所述另一传输模式下的信道自相关矩阵来确定所述另一传输模式相对于所述传输模式TM2的信噪比相对增益;根据所述传输模式TM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来确定所述传输模式TM2的信噪比;根据所述信噪比相对增益和所述传输模式TM2的信噪比确定所述另一传输模式的信噪比;以及基于所述另一传输模式的信噪比确定所述另一传输模式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在此公开了多种用于改善基于非码本的MIMO系统的CQI的方案。例如,可以反馈CQI差异指示符,以指示TMx与TM2之间的增益差异。例如可以反馈一个指示符来协助eNB重建用于TMx的CQI。
这些方案的优点在于:1)为3D MIMO TDD系统实现了精确的CQI反馈;2)根据本发明的这种TDD系统的链路自适应不再依赖于开环链路自适应机制,该机制已经被证明是不有效的并且难以收敛,特别是对于高阶SU-MIMO或多用户MIMI系统而言;3)eNB能够预测下一个TTI的信道质量。因此,通过本发明,链路性能将被改善并且变得稳定。
综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方案将为高阶3D TDD SU-MIMO或MU-MIMO实现明显的增益。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导出CQI差异指示符的示例性方法;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导出CQI差异指示符的示例性方法;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在基于非码本的3D MIMO系统中的基站中用于改善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导出CQI差异指示符的示例性方法;以及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在基于非码本的3D MIMO系统中的基站中用于改善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图中,贯穿不同的示图,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对应的部件或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公开中,将遵循3GPP标准来将信道质量指示符定义为对以前接收的SINR的指示,以便能够满足10%BLER(Block Error Ratio,块误码率)的接收目标。在此,在基于非码本的3D MIMO系统中提出了多个替代方案,以用于改善对CQI的测量和报告。
在详细讨论方案之前,在此首先将LTE-A下行建模为下述等式:
Y=G(HWS+Ioci+N)
其中,参数H表示MIMO信道、参数W表示TMx预编码器、参数S表示信号、参数Ioci表示其他小区干扰、参数N表示噪声、参数G表示用户接收机、参数Y表示接收信号。
在本发明中,以传输模式TMx表示符合3GPP TS36.213定义的传输模式TM7、TM8、TM9和TM10,以及未来将定义的新的传输模式。
不失一般性,假定系统是多用户MIMO系统,并且将单用户MIMO系统作为多用户MIMO系统的一个特例。如果将K个用户中的用户1作为代表用于分析(下文将基于用户1进行详细阐述),则上述接收信号能够被写为:
在此,作出如下定义:
Rn≡nnH
则用于CQI选择的理想的等效信道的SINR能够被写为:
在上述等式中,MUI表示多用户干扰,OCI表示其他小区干扰,Noise表示噪声。
虽然在此应当使用理想的传输模式TMx的Rk,TMx(传输模式TMx下的信道的自相关矩阵)来计算TDD CQI反馈,但是UE使用了传输模式TM2的Rk,TM2,k=1,...,K(传输模式TM2下的信道的自相关矩阵)来计算TDD CQI反馈,TDD eNB需要通过一个因子来对此进行补偿。目前,该因子通常从基于来自UE的高层ACK/NACK的开环链路自适应(OLLA)机制获取。但是,由于OLLA需要时间来收敛。因此,对于例如如下的预编码器变化的情形是非常不利的:
1)多用户场景。在此,由于用户配对,预编码器将在每个TTI变化。
2)秩自适应场景。在此,由于秩自适应,预编码器将在每个TTI上变化。
通过假定TDD MU-MIMO方案是迫零方案(对于大多数实际系统的确是这样的),在分母中的MUI项能够被消除。因此,能够将TMx与TM2的SINR的增益差异写作为:
其中,
在这个等式中,由于信道互易性,在TDD的eNB侧能够完全获悉R1,TMx和R1,TM2。对于eNB而言唯一不知道的是用户接收机的左侧协方差其为接收机矩阵的转置与接收机矩阵的积。
在此,基于上述对等式(1)的观察,提出了下列方案:
方案1:
对于通常的TMx 3D MIMO系统,UE能够测量并且反馈TM2的CQI,而依据本发明将同时反馈用于指示传输模式TMx相对于传输模式TM2的增益的CQI差异指示符。基站将基于传输模式TM2的CQI和这个附加的指示符来导出传输模式TMx的CQI。
在实际系统中,UE能够通过预定方式来测量这种增益,并且将其反馈给eNB以用于eNB微调CQI。例如,可以基于下述方案:
在此,eNB能够通过比较基于DMRS的信道质量与基于TM2的信道质量来导出这个CQI差异。
下面将描述了一个用于导出CQI差异指示符的示例性方法。
如图1所示,在步骤S101中,UE基于前一个TTI中的DMRS来确定另一传输模式TMx的基于DMRS的CQI。具体地,UE可以基于前一个TTI中的DMRS测量有效的接收SINR,将其表示为SINR1,DMRS。然后,将这个值转换为相应的基于DMRS的CQI。
在步骤S102中,UE确定传输模式TM2的CQI。
在步骤S103中,UE确定另一传输模式TMx下的天线端口的数量。这例如可以通过上层配置信息获取。
随后,在步骤S104中,UE将根据基于DMRS的CQI、传输模式TM2的CQI和天线端口的数量来确定针对当前数据流(也即当前秩)的传输模式偏置水平。
这例如可以通过下式来求得:
针对当前秩的传输模式偏置水平=TM2的CQI+10*log10(天线端口的数量)-针对当前秩的基于DMRS的CQI
最后,在步骤S105中,UE根据所求得的传输模式偏置水平确定CQI差异指示符。这例如可以通过表1的映射关系来获取。在表1中示出了传输模式CQI差异值与偏置水平的映射关系。
TMx CQI差异值 偏置水平
0 ≤0
1 1
2 2
3 ≥3
表1 传输模式CQI差异值与偏置水平的映射关系
随后,在步骤S106中,UE将使用2比特的CQI差异指示符向eNB来报告针对当前用户和当前数据流的CQI差异值,其指示传输模式TM2的CQI1,TM2相对于另一传输模式的CQI1,DMRS的偏置水平。
下文将讨论方案2,与方案1不同的是其将不依赖于对DMRS测量。
在该方案中,对于通常的TMx 3D MIMO系统,UE能够测量和反馈TM2的CQI。同时,在本发明中,UE将反馈一个或多个CQI差异符来指示针对数据流(也即秩)的相对接收增益在此,是针对秩i的特征功率,而λi是等效信道矩阵中的主对角线上的相应于秩i的元素。在此,该等效信道矩阵是相对UE的接收机而言的。因此,对于一个秩,就有一个相对接收增益,也将存在一个CQI差异指示符。eNB将基于TM2的CQI和上述CQI差异指示符来导出TMx的CQI。
在实际中,CQI差异指示符反馈的数量由eNB调度给UE的秩的数量确定。
在相对接收增益中的参数Pnorm是功率标准化因子。这例如可以根据传输模式TM2的等效信道功率来确定,以便便利基于现有的LTE/LTE-A CQI表格来导出CQI差异指示符并进行反馈。
下文将描述一种用于导出CQI差异指示符的示例性方法。
如图2所示,在步骤S201中,首先将传输模式TM2的等效接收功率转换为标准化因子,即
Pnorm=E{tr(R1,TM2RG1)}
在上式中,R1,TM2为传输模式TM2下的信道自相关矩阵。RGi则是接收机矩阵的转置矩阵与接收机矩阵的积。
随后,在步骤S202中,针对当前数据流,例如秩i,确定相对接收增益
在步骤S203中,确定传输模式TM2的信噪比。
在步骤S204中,确定另一传输模式TMx下的天线端口的数量。这例如可以通过上层配置信息获取。
随后,在步骤S205中,根据信噪比、天线端口的数量和相对接收增益来确定针对当前数据流(也即秩i)的接收机的CQI的偏置水平。
这例如可以通过下式来求得:
当前秩i的接收机的CQI偏置水平=(TM2SINR+10*log10(天线端口的数量))的的CQI
然后,在步骤206中,UE根据上述CQI偏置水平确定CQI差异指示符。这例如可以通过表2的映射关系来获取。在表2中示出了传输接收机的CQI差异值与偏置水平的映射关系。
TMx差异CQI值 偏置水平
0 ≤0
1 1
2 2
3 ≥3
表2 传输模式CQI差异值与偏置水平的映射关系
随后,在步骤S207中,UE使用2比特的CQI差异指示符来向eNB汇报在考虑接收机的功率增强(power boosting)下的针对当前用户和当前数据流的传输模式TM2的CQI1,TM2相对于另一传输模式的CQI1,TMx的偏置水平。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在基于非码本的3D MIMO系统中的基站中用于改善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的流程图。eNB负责基于以下过程根据传输模式TM2的CQI和CQI差异来重建另一传输模式TMx的CQI。
将参照图3进行具体地描述。如图3所示,在步骤S301中,eNB从UE接收传输模式TM2的CQI以及差异指示符,其用于指示另一传输模式相对于传输模式TM2的相对增益或用于指示针对为UE配置的数据流的相对接收增益。
在步骤S302中,eNB根据传输模式TM2的CQI确定传输模式TM2的信噪比。
在步骤S303中,eNB根据另一传输模式下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和传输模式TM2的信噪比确定另一传输模式的理想信噪比。
在步骤S304中,eNB根据理想信噪比确定另一传输模式的理想信道质量指示符。
在步骤S305中,eNB以差异指示符对理想信道质量指示符进行修正,以确定另一传输模式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下文将根据等式2,设置如下的进一步的方案3。
方案3:
对于通常的TMx 3D MIMO系统,UE能够测量并且反馈传输模式TM2的CQI。在方案3中,将同时反馈第一指示信息,其用于指示等式2中的左侧自相关接收机矩阵RG1。eNB将基于传输模式TM2的CQI和上述第一指示信息来导出另一传输模式TMx的CQI。
对于单天线的UE,该左侧自相关接收机矩阵被减小成标量,并且不会影响等式1中的ΔSINR的值,因此不需要反馈。因此,单独的传输模式TM2的CQI足以让单天线的TDD的UE实现最优的性能。
对于配置有大量的天线的UE,通过将接收机矩阵奇异值分解,得出
其中,是G1的特征向量,并且是G1的特征功率。特征向量能够被量化,并且被作为接收机矩阵指示符(receiver matrix indicator,RMI)来反馈。的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即针对不同的数据流,也即秩的特征功率)能被量化并且反馈。
下面将详细阐述该方案:
对于通常的TMx 3D MIMO系统,UE能够测量并且反馈传输模式TM2的CQI。并且,在方案3中同时反馈RMI来指示接收机矩阵的特征向量,以及一个或多个CQI差异指示符,其用于指示相对特征功率在此,是针对秩i的特征功率,而λi是接收机矩阵中的主对角线上的相应于秩i的元素。因此,对于一个秩,就有一个相对特征功率,也将存在一个CQI差异指示符。eNB将基于TM2的CQI和上述CQI差异指示符来导出TMx的CQI。
在此,由eNB调度给UE的秩的数量来确定RMI和CQI差异指示符反馈的数量。
在相对特征功率中的参数Pnorm是功率标准化因子。这例如可以根据传输模式TM2的等效信道功率来确定,以便便利基于现有的LTE/LTE-A CQI表格来导出CQI差异指示符并且进行反馈。
下文将描述一种用于导出CQI差异的示例性方法。
如图4所示,在步骤S401中,首先将传输模式TM2的等效接收功率转换为标准化因子,即
在此,首先将TM2有效接收功率转换为标准化因子,即
在上式中,R1,TM2为传输模式TM2下的信道自相关矩阵。RG1则是接收机矩阵的转置矩阵与接收机矩阵的积。
随后,在步骤S402中,针对当前数据流,例如秩i,确定相对特征功率在步骤S403中,确定另一传输模式TMx下的天线端口的数量。这例如可以通过上层配置信息获取。
在步骤S404中,根据天线端口的数量和相对特征功率来确定接收机的CQI的偏置水平。
这例如可以通过下式来求得:
当前秩i的接收机的CQI偏置水平=10*log10(天线端口的数量)的CQI-的CQI
然后,在步骤S405中,UE根据上述CQI偏置水平确定CQI差异指示符。这例如可以通过表3的映射关系来获取。在表3中示出了传输接收机的CQI差异值与偏置水平的映射关系。
TMx差异CQI值 偏置水平
0 ≤0
1 1
2 2
3 ≥3
表3 传输模式CQI差异值与偏置水平的映射关系
随后,在步骤S406中使用2比特的CQI差异指示符来指示差异CQI值,从而汇报在考虑接收机的功率增强下的针对当前用户和当前秩的CQI1,TM2相对于CQI1,TMx的偏置水平。
其中,参数是秩i的特征功率。在表3中示出了将2比特的传输接收机CQI差异值映射至偏置水平的映射关系。
TMx CQI差异值 偏置水平
0 ≤0
1 1
2 2
3 ≥3
表2 传输模式CQI差异值与偏置水平的映射关系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在基于非码本的3D MIMO系统中的基站中用于改善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步骤S501中,eNB从UE接收传输模式TM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第一指示信息,其用于指示左侧自相关接收机矩阵,其中左侧自相关接收机矩阵为接收机矩阵的转置矩阵与接收机矩阵的积。
在步骤S502中,eNB基于信道互易性来获取传输模式TM2下的信道自相关矩阵以及另一传输模式下的信道自相关矩阵。
在步骤S503中,eNB根据左侧自相关接收机矩阵、传输模式TM2下的信道自相关矩阵和另一传输模式下的信道自相关矩阵来确定另一传输模式相对于传输模式TM2的信噪比相对增益。
在步骤S504中,eNB根据传输模式TM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来确定传输模式TM2的信噪比。
在步骤S505中,eNB根据信噪比相对增益和传输模式TM2的信噪比确定另一传输模式的信噪比。
在步骤S506中,eNB基于另一传输模式的信噪比确定另一传输模式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综上所述,本公开通过引入一些附加的指示符来修正现有的TM2的CQI,从而改善基于非码本系统的CQI。这种改善能够为高阶的空间复用和高阶的MU-MIMO实现更多的自适应资源调度。本发明主要包括三种提案。通过CQI的改善,基于非码本的系统的性能,诸如LTE/LTE-A TDD系统的性能可以得到改善,并且链路性能更加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是示范性的,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任何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这包括使用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装置方法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此外,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权利要求或说明书中未列出的装置或步骤。

Claims (15)

1.一种在基于非码本的3D MIMO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中用于改善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基站发送传输模式TM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差异指示符,所述差异指示符用于指示另一传输模式相对于所述传输模式TM2的相对增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比较所述另一传输模式的基于DMRS的信道质量与所述传输模式TM2的信道质量来确定所述差异指示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前一个TTI中的DMRS来确定所述另一传输模式的基于DMRS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确定所述传输模式TM2的信道指示符;
确定所述另一传输模式下的天线端口的数量;
根据所述基于DMRS的信道质量指示符、所述传输模式TM2的信道指示符和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来确定传输模式偏置水平;以及
根据所述传输模式偏置水平确定所述差异指示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传输模式至少包括传输模式TM7、TM8、TM9和TM10。
5.一种在基于非码本的3D MIMO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中用于改善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基站发送传输模式TM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至少一个差异指示符,其中,每个差异指示符分别用于指示针对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数据流的相对接收增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确定所述传输模式TM2的信干噪比;
确定另一传输模式下的天线端口的数量;
将所述相对接收增益确定为针对所述数据流的所述另一传输模式下的等效信道矩阵的特征功率与归一化因子的商;
根据所述信干噪比、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和所述相对接收增益来确定接收机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偏置水平;以及
根据所述偏置水平确定所述差异指示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传输模式TM2下的信道自相关矩阵和接收机矩阵及其转置矩阵来确定所述归一化因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传输模式至少包括传输模式TM7、TM8、TM9和TM10。
9.一种在基于非码本的3D MIMO系统中的基站中用于改善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用户设备接收传输模式TM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差异指示符,其用于指示另一传输模式相对于所述传输模式TM2的相对增益或用于指示针对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数据流的相对接收增益;
根据所述传输模式TM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确定所述传输模式TM2的信干噪比;
根据所述另一传输模式下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和所述传输模式TM2的信干噪比确定所述另一传输模式的理想信干噪比;
根据所述理想信干噪比确定所述另一传输模式的理想信道质量指示符;
以所述差异指示符对所述理想信道质量指示符进行修正,以确定所述另一传输模式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传输模式至少包括传输模式TM7、TM8、TM9和TM10。
11.一种在基于非码本的3D MIMO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中用于改善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基站发送传输模式TM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左侧自相关接收机矩阵,其中左侧自相关接收机矩阵为接收机矩阵的转置矩阵与所述接收机矩阵的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接收机矩阵指示符,以及至少一个差异指示符,其中,每个差异指示符分别用于指示针对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数据流的相对特征功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确定另一传输模式下的天线端口的数量;
将所述相对特征功率确定为针对所述数据流的所述另一传输模式下的接收机矩阵的特征功率与归一化因子的商;
根据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和所述相对特征功率来确定接收机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偏置水平;以及
根据所述偏置水平确定所述差异指示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传输模式TM2下的信道自相关矩阵和接收机矩阵及其转置矩阵来确定所述归一化因子。
15.一种在基于非码本的3D MIMO系统中的基站中用于改善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用户设备接收传输模式TM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左侧自相关接收机矩阵,其中左侧自相关接收机矩阵为接收机矩阵的转置矩阵与所述接收机矩阵的积;
基于信道互易性来获取所述传输模式TM2下的信道自相关矩阵以及另一传输模式下的信道自相关矩阵;
根据所述左侧自相关接收机矩阵、所述传输模式TM2下的信道自相关矩阵和所述另一传输模式下的信道自相关矩阵来确定所述另一传输模式相对于所述传输模式TM2的信干噪比相对增益;
根据所述传输模式TM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来确定所述传输模式TM2的信干噪比;
根据所述信干噪比相对增益和所述传输模式TM2的信干噪比确定所述另一传输模式的信干噪比;以及
基于所述另一传输模式的信干噪比确定所述另一传输模式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CN201510052051.3A 2015-01-30 2015-01-30 一种用于改善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 Active CN1059911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2051.3A CN105991176B (zh) 2015-01-30 2015-01-30 一种用于改善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
TW104143629A TW201637390A (zh) 2015-01-30 2015-12-24 用於改善通道品質回饋的方法
PCT/IB2016/000266 WO2016120728A2 (en) 2015-01-30 2016-01-26 Method of improving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2051.3A CN105991176B (zh) 2015-01-30 2015-01-30 一种用于改善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91176A CN105991176A (zh) 2016-10-05
CN105991176B true CN105991176B (zh) 2019-10-11

Family

ID=55586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52051.3A Active CN105991176B (zh) 2015-01-30 2015-01-30 一种用于改善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91176B (zh)
TW (1) TW201637390A (zh)
WO (1) WO2016120728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1844B (zh) * 2017-03-24 2021-05-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49518B2 (en) * 2003-12-29 2012-08-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controlled feedback for MIMO systems
JP4487768B2 (ja) * 2004-12-27 2010-06-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その送信電力調整方法
CN1960568A (zh) * 2005-11-03 2007-05-0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减小小区切换数据传输时延的方法
CN101741523B (zh) * 2009-12-11 2012-09-1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多用户多天线系统反馈码字空间距离阈值的有限反馈方法
KR101780503B1 (ko) * 2010-10-06 2017-09-21 언와이어드 플래넷 인터내셔널 리미티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EP2509364B1 (en) * 2011-04-08 2013-12-11 Alcatel Lucen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mobile station to carry out the method
EP2627116A1 (en) * 2012-02-13 2013-08-14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selecting a feedback mode for a wireless transmission, first network node, and second network node thereof
US9749771B2 (en) * 2012-05-11 2017-08-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
US8873665B2 (en) * 2012-11-21 2014-10-28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receiving data
WO2014123386A1 (en) * 2013-02-08 2014-08-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downlink channel state
US20140301298A1 (en) * 2013-04-05 2014-10-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restriction and efficient signaling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HiSilicon.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reduction of supported downlink transmission modes.《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9 R1-122527》.2012, *
Huawei, HiSilicon.Discussion on network coordination for advanced receivers.《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6 R1-140061》.2014, *
NEC.ePDCCH UE demodulation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3GPP TSG-RAN WG4 Meeting RAN4#66 R4-130251》.2013,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Nokia.Analysis of reduction of supported downlink transmission modes for low-cost MTC.《3GPP TSG RAN1#69 R1-122431》.2012, *
Sang Wook Han et al.Implementation of an MU-MIMO system with GPU modem for non-codebook-based TDD LTE-A.《The 18th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SCE 2014)》.201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20728A3 (en) 2016-10-13
CN105991176A (zh) 2016-10-05
TW201637390A (zh) 2016-10-16
WO2016120728A2 (en) 2016-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40980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S2867923T3 (es) Sistema y procedimiento para transmitir una selección de subespacio
US10374678B2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001690B2 (en) Adaptive generat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s (CQIs) based on a current communication scenario
CN108476054B (zh) 发送波束标识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CN102158263B (zh) 基于码书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6160952B (zh) 一种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5027457B (zh)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5340194B (zh) 多用户传输中对客户端接收干扰消除能力的估计和利用
US20150341097A1 (en) CSI Feedback with Elevation Beamforming
CN103069912B (zh) 多小区通信系统中根据协调等级自适应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161936A1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TW201633737A (zh) 混合波束賦形傳輸方法及網路設備
JP2018511271A (ja) 基地局、ユーザ装置、及びプリコーディングマトリックス決定方法
WO2015184927A1 (zh) 一种下行导频信号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5450332B (zh) 一种三维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3259581A (zh) 一种进行天线校准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16045524A1 (zh) 导频发送方法、信道信息测量反馈方法、发送端及接收端
US20210306041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duc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overhead
US2015037274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back channel estimation in multi-input multi-output system
CN102696180B (zh) 空间信道状态反馈方法和装置
CN109391305A (zh)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US9220087B1 (en) Dynamic point selection with combined PUCCH/PUSCH feedback
CN107078772A (zh) Csi准确度感知的网络处理
KR102087783B1 (ko) 채널 관련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388 Jinqiao ningqiao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NOKIA Ba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pplicant after: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

Address before: 201206 Pudong New Area Jinqiao Ning Road, Shanghai, No. 388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