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8244A - 侧光式背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侧光式背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8244A
CN105988244A CN201510577337.3A CN201510577337A CN105988244A CN 105988244 A CN105988244 A CN 105988244A CN 201510577337 A CN201510577337 A CN 201510577337A CN 105988244 A CN105988244 A CN 1059882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location division
framework
type back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773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88244B (zh
Inventor
谢忠志
胡文斌
常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lu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to US15/063,80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9772537B2/en
Publication of CN105988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8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88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82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包括一框体以及一发光单元。框体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且框体包括一底部与连接底部的一墙部,第一定位部位于底部与墙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发光单元包含一电路板及多个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设置于电路板上,且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部。至少一第二定位部包含由所述电路板延伸出来的一延伸部与一缺口。其中,发光单元与框体通过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的相互卡合而相接。

Description

侧光式背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背光模块,特别关于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平面显示设备已经广泛的被运用在各种领域,尤其是液晶显示设备,因具有体型轻薄、低功率消耗及无辐射等优越特性,已经渐渐地取代传统阴极射线管显示设备,而应用至许多种类的电子产品中,例如移动电话、可携式多媒体装置、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及液晶屏幕等等。
一般而言,平面显示设备包含一背光模块及一显示面板,由背光模块提供光线给予显示面板,使显示面板能以显示影像。背光模块包含一框体及一发光单元,发光单元例如为一发光二极管灯条(LED light bar)。发光单元设置于框体的一侧边并通过框体上的一些卡合结构而固定于框体。然而,在发光单元装设于框体的过程中,由于要避开卡合结构而需要采用斜向(亦即发光单元需倾斜一角度)装设,也就是无法采用垂直方向的装设,以致刮伤的风险大幅上升,并且也无法应用于自动化工艺,以致组装良品率及效率皆大幅下降。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其具有创新结构设计以使能采用垂直方向的组装,而能应用于自动化工艺,以大幅提升组装良品率及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其具有创新结构设计以使能采用垂直方向的组装,而能应用于自动化工艺,以大幅提升组装良品率及效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包括一框体以及一发光单元。框体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且框体包括一底部与连接底部的一墙部,第一定位部位于底部与墙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发光单元包含一电路板及多个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设置于电路板上,且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部。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部包含由所述电路板延伸出来的一延伸部与一缺口。其中,发光单元与框体通过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的相互卡合而相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为两个第一定位部,分别位于框体的相对两侧,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部为两个第二定位部,分别位于电路板的相对两侧。
在一实施例中,缺口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电路板的方向或朝向所述电路板中间的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框体具有至少一开口,开口位于底部以供电路板的一部分穿过所述开口。
在一实施例中,框体具有至少一顶抵部位于墙部并邻近开口,顶抵部作为一第一导引组件,底部面向开口的一部份形成弧状的一第二导引组件,第一导引组件与第二导引组件组成一个导引部。
在一实施例中,开口包含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第一开口邻接第二开口且第一开口的宽度大于第二开口的宽度,电路板的一部分穿过第一开口后再朝第二开口方向移动,使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相互卡合。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单元更包含一黏合件,其设置于电路板与框体之间以将电路板固定于框体上。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部呈一U形结构或一L形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延伸部穿过所述底部并使所述第一定位部容置在所述第二定位部的缺口中。
在一实施例中,开口具有一第一开口以及邻接第一开口的一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的宽度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开口的宽度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由第一开口朝向第二开口的一直线方向,且第一开口的宽度大于第二开口的宽度。
在一实施例中,框体更具有一导引部,导引部的一部分由所述第一开口边缘延伸到所述第二开口边缘。
在一实施例中,缺口高度实质大于框体的底部的一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框体更具有一导引部,导引部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定位部错位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框体更具有一第一导引组件及一第二导引组件,第一导引组件与第一定位部相接,第二导引组件由墙部延伸而出并与第一导引组件相对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框体更具有一导引部,导引部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定位部相接。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单元更包含一连接器设置于电路板上,框体更具有一连接器挡止部与连接器对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挡止部具有一挡止件与至少一弯折件,该挡止件与该墙部相对设置,该弯折件自该挡止件朝该墙部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弯折件为二,该等弯折件分别位于该挡止件的两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弯折件具有至少一斜面,该斜面自该弯折件的一顶面向该底部倾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框体更包括一U形部与连接所述底部的另一墙部,该U形部设置于该墙部与另该墙部之间,且该弯折件通过该U形部与另该墙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挡止部的远离所述底部的一端设有一弧状的导引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挡止部具有一内凹部,该内凹部朝远离该墙部的一方向内凹。
承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侧光式背光模块中,由于框体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且发光单元的电路板具有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且第二定位部包含由电路板延伸出来的一延伸部与一缺口,使得发光单元与框体可通过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的相互卡合而相接。藉此,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电路板设有第二定位部,并且第一定位部也对应第二定位部来设计,使得本发明的发光单元可采用2~3个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使发光单元组装并固定在框体上,因而能应用于自动化工艺,以机械设备取代人工操作,并大幅提升组装良品率及效率。本发明可以依照不同生产线的需求于人工组装或是自动化组装之间切换适合的作业流程。
此外,通过本发明的连接器挡止部的设置,可使发光单元的组装效率及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良率得到大幅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D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及其组装过程的示意图。
图1E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的框体的一开口的示意图。
图2A至图2E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及其组装过程的示意图。
图2F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的框体的一开口的示意图。
图3A至图3C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及其组装过程的示意图。
图4至图9B为本发明的连接器挡止部的不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侧光式背光模块,其中相同的组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先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制侧光式背光模块的应用范围,其可例如应用于一显示设备或一发光装置。其中,显示设备例如为一电视、显示器、平板或告示墙等等,发光装置例如作为一光源。
图1A至图1E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侧光式背光模块1及其组装过程的示意图。如图1A至图1E所示,侧光式背光模块1包含一框体11及一发光单元12。当然,随着侧光式背光模块1的应用不同,其可更包含其他组件,例如侧光式背光模块1可更包含一导光板或多个光学膜等等,由于此部分可为现有技术人员所熟知,故于此不再赘述。
框体11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111,于此是以两个第一定位部111为例。于此,框体11包含一底部112及一墙部113,墙部113位于底部112的一侧边并与底部11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各个第一定位部111为由底部112延伸而出的一定位凸块,亦即设置于底部112且靠近墙部113的位置。更具体来说,底部112具有一开口114,而第一定位部111位于开口114的一侧并凸设于底部112。于此,两个第一定位部111分别位于框体11的相对两侧,且分别位于底部112的相对两侧。此外,框体11可更具有一导引部115,导引部115是由底部112延伸而出的一定位凸块,并邻设于第一定位部111用以导引发光单元12进入以利装设。于此,导引部115与第一定位部111错位设置。导引部115较佳的设计是具有一弧角以避免使发光单元12在组装过程中被刮伤,尤其是切换成人工组装作业时更可发挥导引组装的功能。另外,框体11可更具有一连接器挡止部116,其与发光单元12的一连接器121对应设置以避免连接器121刮伤其他组件,例如导光板与光学膜。另外,本发明中的第一定位部111可位于底部112或是墙部113的至少其中之一上,并不予限制。
发光单元12包含一电路板122及多个发光组件123。发光组件123设置于电路板122上,并可例如为发光二极管组件。电路板122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部124,于此是以两个第二定位部124为例。举例来说,本实施例的每一个第二定位部124是由电路板延伸出一个延伸部1242并且呈一近似U形结构。各个第二定位部124具有一缺口1241,此缺口1241朝向远离电路板122的方向。其中,缺口1241的高度略大于底部112所在位置的框体11的厚度。发光单元12与框体11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111及所述第二定位部124的相互卡合而相接。于此,第二定位部124分别设置于电路板122的相对两侧。当发光单元12与框体11组合完成后,延伸部1242会穿过底部112并使底部112的一小部(如第一定位部111)容置在第二定位部124中。于此,本实施例中的两个第二定位部124的缺口1241方向朝向不同方向,更具体来说是朝向远离发光单元12的相反方向。另外,发光单元12可更包含一连接器121,其设置于电路板122上,当连接器121连接一线路时,可经由连接器121供电给发光组件123。此外,发光单元12可更包含一黏合件126(例如是一双面胶带或是一涂布胶层),其用以连接发光单元12与框体11的墙部113,当装设完成后,其设置于电路板122与墙部113之间以黏合并固定电路板122与墙部113。
以下说明发光单元12装设于框体11的过程。
首先,步骤一如图1A所示,将发光单元12的电路板122以垂直的方向(于此是以底部112的垂直方向为例)向下插入框体11,使得发光单元12的第二定位部124进入框体11的开口114内或说使电路板122的缺口1241对应第一定位部111。需注意者,在发光单元12向下插入框体11的过程中,发光单元12可由框体11的导引部115导引入内,进而提升组装良品率及效能,且又能避免发光单元12被刮伤。然后,步骤二如图1B所示,在发光单元12进入开口114后,将电路板122往框体11的一侧边,即墙部113靠或说朝第一定位部111方向移动,使缺口1241容置第一定位部111,并使得电路板122后面的黏合件126贴合于框体11的墙部113上,如图1C所示。此时,如图1D所示,所述第一定位部111及所述第二定位部124相互卡合,相互卡合包含第一定位部111(定位凸块)容置于第二定位部124的缺口1241内。如此,发光单元12与框体11可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111及所述第二定位部124的相互卡合而相接。在整个过程中,发光单元12只需要在两个方向移动,一个方向是朝向底部112的方向(如图1A中的虚线箭头方向),另一个方向是朝向墙部113的方向(如图1B中的虚线箭头方向)。因为发光单元12只需要以两个直线方向移动,所以可以采用自动化设备来进行与框体11的组装。这样一来能方便应用于自动化工艺,并大幅提升组装良品率及效率。当然,本实施例的侧光式背光模块1的设计亦适用于人工操作组装。在应用上,可以依照不同生产线的需求于人工组装或是自动化组装之间切换适合的作业流程。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定位部111也可不限定两个,只有一个第一定位部或是三个以上的第一定位部也可以发挥相似的效果,亦属于本发明的范畴。例如一个第二定位部设置于电路板的靠近中间下侧位置,且框体的底部上设置一个第一定位部以及一个对应开口。
图1E为本实施例的侧光式背光模块1的框体11的开口114的示意图。如图1E所示,开口114包含一第一开口1141与一第二开口1142,第一开口1141邻接第二开口1142且第一开口1141的宽度W1大于第二开口1142的宽度W2。于此,定义第一开口1141的宽度W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开口1142的宽度W2的延伸方向均是垂直于由第一开口1141朝向第二开口1142的一直线方向D1,且第一开口1141的宽度W1大于第二开口1142的宽度W2。直线方向D1也是发光单元12在组装时朝向墙部113移动的方向(如图1B中的虚线箭头方向)。电路板122的一部分穿过第一开口1141后再朝第二开口1142方向移动,使第一定位部111及第二定位部124相互卡合。
另一角度来说,侧光式背光模块1的组装方法可更包括:将电路板122的第二定位部124(含延伸部1242)插入框体11的开口114,使第二定位部124位于第一开口1141(延伸部1242穿过第一开口1141);以及将电路板122朝第二开口1142方向移动,使第一定位部111及第二定位部124相互卡合,亦即让第二定位部124的缺口1241容置第一定位部111(定位凸块)。且当电路板122朝第二开口1142方向移动时,黏合件126将电路板122固定于框体11上。
图2A至图2F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侧光式背光模块2及其组装过程的示意图。如图2A至图2F所示,侧光式背光模块2包含一框体21及一发光单元22。当然,随着侧光式背光模块2的应用不同,其可更包含其他组件,例如侧光式背光模块2可更包含一导光板或多个光学膜等等,由于此部分可为现有技术人员所熟知,故于此不再赘述。
框体21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211,于此是以两个第一定位部211为例。于此,框体21包含一底部212及一墙部213,墙部213位于底部212的一侧边并与底部21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此两个第一定位部211设置于底部212,属于底部212的一部分,且底部212具有两个开口214,而一个第一定位部211位于一个对应的开口214的一侧。开口214朝向第一定位部211由大开口(第一开口2141)渐缩形成一个小开口(第二开口2142)。于此,两个第一定位部211分别位于框体21的相对两侧,且分别位于底部212的相对两侧。此外,框体21可更具有至少一导引部215,位于框体21的一侧。导引部215是由一组对应的导引组件所构成,其中第一导引组件2151是一个设置于墙部213且靠近开口214或是位于开口214内的凸块,弧状的第二导引组件2152是底部212的一部分且面向开口214,第二导引组件2152与第一导引组件2151相对设置。导引部215邻设于第一定位部211并用以导引发光单元22进入第二开口2142以利装设。导引部215的一部分(于此即为第二导引组件2152)具有一弧角以避免使发光单元22刮伤,尤其是切换成人工组装作业时更可发挥导引组装的功能。此外,框体21可更包含至少一顶抵部(pressing portion)217,其用以顶抵发光单元22的一电路板222或限制电路板222的位置,于此,框体21的第一导引组件2151作为顶抵部217。于此,顶抵部217与第一定位部211所在位置邻接开口214。另外,如图2F所示,本实施例的开口214具有一第一开口2141及一第二开口2142,第一开口2141邻接第二开口2142且第一开口2141的宽度W1大于第二开口2142的宽度W2,于此,第一开口2141的宽度W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开口2142的宽度W2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由第一开口2141朝向第二开口2142的一直线方向D2,导引部215的一部分(于此即)由所述第一开口2141边缘延伸到第二开口2142边缘,并且于此导引部215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定位部211相接。第一开口2141可让电路板222更顺利地穿过底部212,第二开口2142可让电路板222得到更佳的定位效果。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顶抵部217与导引部215可为不同的组件。另外,框体21可更具有一连接器挡止部216,其与发光单元22的一连接器221对应设置以避免连接器221刮伤其他组件,例如导光板与光学膜。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定位部211也可不限定两个,只有一个第一定位部或是三个以上的第一定位部也可以发挥相似的效果,亦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发光单元22包含一电路板222及多个发光组件223。发光组件223设置于电路板222上,并可例如为发光二极管组件。电路板222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224,在本实施例中以两个第二定位部224为例说明。其中,发光单元22与框体21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211及所述第二定位部224的相互卡合而相接。于此,此两个第二定位部224分别设置于电路板222的相对两侧,且左边第二定位部224的缺口2241方向朝向电路板222中间的方向而右边第二定位部224的缺口2241方向朝向远离电路板222的方向。举例来说,本实施例的第二定位部224是电路板延伸出一个延伸部2242并且呈一近似U形结构。此外,第二定位部224的缺口2241高度实质略大于框体21的底部212的一厚度,藉此在发光单元22与底部212相互卡合固定时可让第二定位部224的缺口2241容置底部212的一部分(于此即为第一定位部211)。在本实施例中,各个第二定位部224的延伸部2242在发光单元22与框体21组合完成后,延伸部2242会穿过底部212并使底部212的一小部份容置在第二定位部224中。另外,发光单元22可更包含一连接器221,其设置于电路板222上,当连接器221连接一线路时,可经由连接器221供电予发光组件223。此外,发光单元22可更包含一黏合件226(例如是一双面胶带或是一涂布胶层),其用以连接发光单元22与框体21,当装设完成后,其设置于电路板222与框体21之间以连接电路板222与框体21以将电路板222黏合固定于框体21的墙部213上。
以下说明发光单元22装设于框体21的过程。
首先,步骤一如图2A所示,将发光单元22的电路板222以垂直底部212的方向向下插入框体21,使得发光单元22的第二定位部224的一部分(延伸部2242)进入框体21的开口214(第一开口2141)内或说使电路板222的缺口2241对应第一定位部211。然后,步骤二如图2B所示,将电路板222往框体21的第一定位部211或是第二开口2142的方向(即图式的右方)移动,并使发光单元22的第二定位部224的缺口2241容置底部212的一部分(第一定位部211)。需注意者,在发光单元22向右顶抵框体21的过程中,发光单元22可由框体21的导引部215导引入内,进而提升组装良品率及效能,且又能避免发光单元22被刮伤。步骤三如图2C所示,在发光单元22的第二定位部224卡入框体21的第一定位部211后,将电路板222往框体21的一侧边,即朝墙部213方向移动靠近,使得电路板222后面的黏合件226贴合于框体21的墙部213上并固定,如图2D所示。此时,如图2E所示,所述第一定位部211及所述第二定位部224相互卡合。由于开口214朝向第一定位部211的方向是由大开口逐渐缩小成一个小开口,再搭配上顶抵部217的设计可限制第二定位部224的位置。如此,发光单元22与框体21可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211及所述第二定位部224的相互卡合而相接。在整个过程中,发光单元22只需要在三个方向移动,一个方向是朝向底部212的方向(如图2A中的虚线箭头方向),第二个方向是朝第一定位部211的方向(如图2B中的虚线箭头方向),亦即第一开口2141朝向第二开口2142的方向,第三个方向是朝向墙部213的方向(如图2C中的虚线箭头方向)。因为发光单元22只需要以三个直线方向移动,所以可以采用自动化设备来进行与框体21的组装。这样一来能方便应用于自动化工艺,并大幅提升组装良品率及效率。当然,换言之,本实施例的侧光式背光模块2亦有利于自动化与人工操作组装的切换。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其结构相较于第一实施例更为简单,并且定位可容许较大误差。
另一角度来说,侧光式背光模块2的组装方法可更包括:将电路板222的第二定位部224(含延伸部2242)插入框体21的开口214,使第二定位部224位于第一开口2141(延伸部2242穿过第一开口2141);以及将电路板222朝第二开口2142方向移动,使第一定位部211及第二定位部224相互卡合,亦即让第二定位部224的缺口2241容置底部212的一部分(第一定位部211)。此外,组装方法可更包含:将电路板222朝墙部213靠,使黏合件226将电路板222固定于框体21上。
图3A至图3C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侧光式背光模块3及其组装过程的示意图。如图3A至图3C所示,侧光式背光模块3包含一框体31及一发光单元32。当然,随着侧光式背光模块3的应用不同,其可更包含其他组件,例如侧光式背光模块3可更包含一导光板或多个光学膜等等,由于此部分可为现有技术人员所熟知,故于此不再赘述。
框体31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311,于此是以两个第一定位部为例。于此,框体31包含一底部312及一墙部313,墙部313位于底部312的一侧边并与底部31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311设置于墙部313并且连接一个弯折结构作为导引功能。于此,两个第一定位部311分别位于于框体31的相对两侧,且分别位于墙部313的相对两侧。此外,框体31可具有至少一导引部315,部分的导引部315与第一定位部311相连接形成一个弯折结构,另一部分的导引部315与第一定位部311相对设置,导引部315用以导引发光单元32进入以利装设。换句话说,导引部315由一组对应的导引组件所构成,其中第一导引组件3151与第一定位部311相接,也可以视为第一定位部311包含有一个转折设计的第一导引组件3151,第二导引组件3152由墙部313延伸而出并与第一导引组件3151相对设置。第一导引组件3151与第二导引组件3152之间有一间隙以供电路板322穿过。于此,部分导引部315(第一导引组件3151)与第一定位部311一体成型,且部分导引部315具有一弧角(相对于墙部313有倾斜一个角度),目的是在组装过程作为导引发光单元32以及避免使发光单元32刮伤。另外,框体31可更具有一连接器挡止部316,其与发光单元32的一连接器321对应设置以避免连接器321刮伤其他组件,例如导光板与光学膜。
发光单元32包含一电路板322及多个发光组件323。发光组件323设置于电路板322上,并可例如为发光二极管组件。电路板322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部324,于此是以两个第二定位部324为例,每一个第二定位部324具有一缺口3241以及一个延伸部3242。其中,发光单元32与框体31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311及所述第二定位部324相互卡合而相接。于此,第二定位部324分别设置于电路板322的相对两侧,且其缺口3241方向朝相同方向,于此即为电路板322的上侧。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二定位部324呈一近似L形结构为例。另外,发光单元32可更包含一连接器321,其设置于电路板322上,当连接器321连接一线路时,可经由连接器321供电予发光组件323。此外,发光单元32可更包含一黏合件326(例如是一双面胶带或是一涂布胶层),其用以连接发光单元32与框体31,当装设完成后,其设置于电路板322与框体31之间以连接电路板322与框体31以将电路板322黏合固定于框体31的墙部313上。
以下说明发光单元32装设于框体31的过程。
首先,步骤一如图3A和3B所示,将发光单元32的电路板322以垂直底部312的方向向下插入框体31,使得发光单元32的第二定位部324位于框体31的第一定位部311或者使电路板322的缺口3241对应第一定位部311。需注意者,在发光单元32向下插入框体31的过程中,发光单元32可由框体31的导引部315(第一导引组件3151与第二导引组件3152的至少其中之一)导引入内,进而提升组装良品率及效能,且又能避免发光单元32被刮伤。然后,步骤二如图3B所示,当发光单元32位于一合适位置时(例如当发光单元32的电路板322的底侧接触到框体31的底部312时),将电路板322往框体31的一侧边,即墙部313靠或说朝向第一定位部311方向移动,使得电路板322后面的黏合件326贴合于框体31的墙部313上,如图3C所示。此时,如图3C所示,所述第一定位部311及所述第二定位部324相互卡合,于此相互卡合包含第一定位部311至少部分容置于第二定位部324的缺口3241内。如此,发光单元32与框体31可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311及所述第二定位部324的相互卡合而相接。在整个过程中,发光单元32只需要在两个方向移动,一个方向是朝向底部312的方向(如图3A中的虚线箭头方向),另一个方向是朝向墙部313的方向(如图3B中的虚线箭头方向)。因为发光单元32只需要以两个直线方向移动,所以可以采用自动化设备来进行与框体31的组装。这样一来能方便应用于自动化工艺,并大幅提升组装良品率及效率。当然,换言之,本实施例的侧光式背光模块3亦有利于自动化与人工操作组装的切换。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框体31的底部312不另外为了第一定位部311破槽,因而漏光与异物入侵的疑虑更低。
另外,以下通过举例说明本发明的连接器挡止部的变化态样,其中,为方便说明连接器挡止部的变化态样,以下的图并未显示出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相关技术特征,但以下的实施例仍可以应用上述实施例的任一技术特征。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连接器挡止部416a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侧光式背光模块4a的框体41具有一底部412及二墙部413a、413b,由于底部412与墙部413a、413b的连结关系可参考上述实施例,故于此不再赘述。框体41更具有一连接器挡止部416a,连接器挡止部416a与发光单元的连接器(图未显示)对应设置以避免连接器刮伤其他组件,例如导光板与光学膜。连接器挡止部416a设于底部412且底部具有一开口O,连接器挡止部416a邻设于开口O。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挡止部416a具有一挡止件4161与至少一弯折件4162,挡止件4161与墙部413a相对设置,弯折件4162自挡止件4161朝墙部413a延伸。于此,挡止件4161实质平行于墙部413a并实质垂直于墙部413b,且弯折件4162与墙部413a相距一距离。通过弯折件4162的设置,可使连接器挡止部416a的结构强度得到提升,并且进一步避免连接器刮伤其他组件。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挡止部416b的示意图。在图5所示的侧光式背光模块4b中,与图4的实施例主要不同在于,本实施例的连接器挡止部416b具有二弯折件4162,且该等弯折件4162分别位于挡止件4161的两端。并且,二弯折件4162分别自挡止件4161的二端朝墙部413a延伸。于此,两弯折件4162分别与墙部413a相距一距离。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挡止部416c的示意图。在图6所示的侧光式背光模块4c中,与图5的实施例主要不同在于,本实施例的各弯折件4162c具有至少一斜面4163,斜面4163自弯折件4162的一顶面4164向底部412倾斜。通过斜面4163的设置,可降低连接器与连接器挡止部416c的碰撞机率。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挡止部416d的示意图。在图7所示的侧光式背光模块4d中,与图4的实施例主要不同在于,本实施例的框体41d更包括一U形部417,U形部417设置于墙部413a与墙部413b之间,且弯折件4162d通过U形部417与墙部413b连接。于此,U形部417并未与墙部413a连结,且U形部417与墙部413a之间设有一开口O1,并且开口O1与开口O相互连通。
图8A与图8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挡止部416e的示意图,其中图8B为沿图8A的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在图8A及图8B所示的侧光式背光模块4e中,连接器挡止部416e的远离底部412的一端设有一弧状的导引部4165。通过导引部4165的设置,可使发光单元的组装更顺畅且更有效率。
图9A与图9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挡止部416f的示意图,其中图9B为沿图9A的B-B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在图9A及图9B所示的侧光式背光模块4f中,连接器挡止部416f具有一内凹部4166,内凹部4166朝远离墙部413a的一方向内凹。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挡止部416f的远离底部412的一端亦设有弧状的导引部4165,导引部4165与内凹部4166连接并形成一多弯折结构,以致连接器挡止部416f具有些许弹性,藉此可提升发光单元的组装效率及侧光式背光模块4f的组装良率。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侧光式背光模块中,由于框体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且发光单元的电路板具有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且第二定位部包含由电路板延伸出来的一延伸部与一缺口,使得发光单元与框体可通过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的相互卡合而相接。藉此,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电路板设有第二定位部,并且第一定位部也对应第二定位部来设计,使得本发明的发光单元可采用2~3个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使发光单元组装并固定在框体上,因而能应用于自动化工艺,以机械设备取代人工操作,并大幅提升组装良品率及效率。本发明可以依照不同生产线的需求于人工组装或是自动化组装之间切换适合的作业流程。
此外,通过本发明的连接器挡止部的设置,可使发光单元的组装效率及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良率得到大幅的提升。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中。

Claims (20)

1.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框体,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且所述框体包括一底部与连接所述底部的一墙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所述底部与所述墙部的至少其中之一;
一发光单元,包含一电路板及多个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部,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部包含由所述电路板延伸出来的一延伸部与一缺口,其中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框体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及所述第二定位部的相互卡合而相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为两个第一定位部,分别位于所述框体的相对两侧,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部为两个第二定位部,分别位于所述电路板的相对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电路板的方向或朝向所述电路板中间的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具有至少一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底部以供所述电路板的一部分穿过所述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具有至少一顶抵部位于所述墙部并邻近所述开口,所述顶抵部作为一第一导引组件,所述底部面向所述开口的一部份形成弧状的一第二导引组件,所述第一导引组件与所述第二导引组件组成一个导引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包含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邻接所述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所述电路板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后再朝所述第二开口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一定位部及所述第二定位部相互卡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更包含一黏合件,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框体之间以将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框体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呈一U形结构或一L形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穿过所述底部并使所述第一定位部容置在所述第二定位部的所述缺口中。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具有一第一开口以及邻接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由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直线方向,且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更具有一导引部,所述导引部的一部分由所述第一开口边缘延伸到所述第二开口边缘。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高度实质大于所述框体的所述底部的一厚度。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更具有一导引部,所述导引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错位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更具有一第一导引组件及一第二导引组件,所述第一导引组件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接,所述第二导引组件由所述墙部延伸而出并与所述第一导引组件相对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更具有一导引部,所述导引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接。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更包含一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框体更具有一连接器挡止部与所述连接器对应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挡止部具有一挡止件与至少一弯折件,所述挡止件与所述墙部相对设置,所述弯折件自所述挡止件朝所述墙部延伸。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件为二,所述等弯折件分别位于所述挡止件的两端。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件具有至少一斜面,所述斜面自所述弯折件的一顶面向所述底部倾斜。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更包括一U形部与连接所述底部的另一墙部,所述U形部设置于所述墙部与所述另一墙部之间,且所述弯折件通过所述U形部与所述另一墙部连接。
CN201510577337.3A 2015-03-20 2015-09-11 侧光式背光模块 Active CN1059882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063,805 US9772537B2 (en) 2015-03-20 2016-03-08 Edge-lit backlight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244648 2015-03-20
CN201510124464 2015-03-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8244A true CN105988244A (zh) 2016-10-05
CN105988244B CN105988244B (zh) 2020-04-17

Family

ID=57039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77337.3A Active CN105988244B (zh) 2015-03-20 2015-09-11 侧光式背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8824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8205A (zh) * 2016-08-02 2018-02-0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其中的支撑件的制造方法及包括其的显示设备
WO2021097708A1 (zh) * 2019-11-20 2021-05-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
WO2022104633A1 (zh) * 2020-11-19 2022-05-27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框架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87853U (zh) * 2009-06-04 2010-05-26 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组件固定机构及其相关背光模块
US20120069262A1 (en) * 2010-09-20 2012-03-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03349188U (zh) * 2013-05-27 2013-12-18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条固定装置及led背光模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87853U (zh) * 2009-06-04 2010-05-26 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组件固定机构及其相关背光模块
US20120069262A1 (en) * 2010-09-20 2012-03-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03349188U (zh) * 2013-05-27 2013-12-18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条固定装置及led背光模组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8205A (zh) * 2016-08-02 2018-02-0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其中的支撑件的制造方法及包括其的显示设备
WO2021097708A1 (zh) * 2019-11-20 2021-05-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
CN113168047A (zh) * 2019-11-20 2021-07-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
US11402688B2 (en) 2019-11-20 2022-08-02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WO2022104633A1 (zh) * 2020-11-19 2022-05-27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框架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053174A (zh) * 2020-11-19 2022-09-13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框架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624951B2 (en) 2020-11-19 2023-04-11 Radiant(Guangzhou)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rame assembly,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5053174B (zh) * 2020-11-19 2023-06-20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框架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8244B (zh) 2020-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5085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927524B (zh) 混光件、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170995B1 (ko) 바텀커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CN101956936B (zh) 侧光式背光模块与使用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器
CN102352986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电视机
CN101493213A (zh)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US1106785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5988244A (zh) 侧光式背光模块
CN101592820B (zh) 背光模块及使用此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3076649A (zh) 导光板与背光源
CN104763979A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980099A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102121637B (zh) 背光单元和显示装置
CN102279436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763910A (zh) 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WO2013177805A1 (zh) 背光模组
CN105807487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6988843U (zh) 面状照明装置和基板
CN202708998U (zh) 背光模组的导光板安装定位结构
US9116277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WO2018145325A1 (zh) 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模组
CN104791715A (zh) 一种胶框、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4375232A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US20180172890A1 (en) Backlight uni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730617A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