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4703A - 可扩充式工艺系统与实现该系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扩充式工艺系统与实现该系统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4703A
CN105984703A CN201510438480.4A CN201510438480A CN105984703A CN 105984703 A CN105984703 A CN 105984703A CN 201510438480 A CN201510438480 A CN 201510438480A CN 105984703 A CN105984703 A CN 1059847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chnique
process system
framework
module
technica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384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进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84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47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4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system universality, reconfigurability, modularity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1Fro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till monitoring
    • G05B2219/31075Modular cell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可扩充式工艺系统与实现该系统的方法,可扩充式工艺系统利用一或多个标准化的立体工艺单元形成一个在生产线上执行特定功能的工艺模块,可以取代传统生产线上的至少一个站点。多个工艺模块则可以上下堆叠以及左右排列的组合形成一个可以执行特定生产流程的工艺框架,接着可以多个工艺框架形成完成更复杂生产目的的工艺元,形成一个立体型式的生产线,取代传统带状的生产方式,更可配合工艺元之间的输送手段,形成有效使用空间与高效能的可扩充式工艺系统。

Description

可扩充式工艺系统与实现该系统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工艺系统与相关方法,特别是一种可依照需求而扩充其中功能模块的可扩充式工艺系统与实现此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生产线是以一整条的输送带,或是一种二维的输送模式,配合各站点(site)的生产功能,如机械手臂、各种功能模块,以达到整个生产线的目的,其中采用用机械人或机械手臂协助,一般来说,仍需要输送带作为传送工具,因此不仅所占厂房空间较大,在更换产品生产时若需更动生产设备时,换线的时间和成本很高。
为了降低更动生产设备的时间成本,有现有技术推出一种模块化的生产线,也就是将生产线上的各种功能以模块化的机具实现,能更有弹性地根据生产目的设计不同的生产线模块。
发明内容
本公开书提出一种可扩充式工艺系统,特别是一种通过标准化、模块化的工艺元件完成一生产线的技术,除能弹性应付各种生产需求,亦能有效利用空间,以高效能的工艺系统执行生产。可扩充式工艺系统主要是由基本且标准化的工艺单元定义一个最基本的使用空间,再根据一个生产需求,设计出执行特定功能的工艺模块,经组合后,形成一个立体型式的生产线。
在一实施例中,可扩充式工艺系统包括一或多个针对一生产需求形成的工艺元,其中各工艺元包括一或多个工艺框架,若符合需求,工艺框架已经可以完成一个生产线的目的。各工艺框架依据需求能以一或多个工艺模块形成,其中每个工艺模块执行生产需求中的一种功能,而各工艺模块由一或多个定义基本空间的工艺单元所组成。
可扩充式工艺系统具有一控制装置,用以电性连接各工艺元,用以控制各工艺元之间的生产流程;电性连接各工艺框架,用以控制各工艺框架之间的生产流程;电性连接各工艺模块,用以控制各工艺模块的功能运作。
在一实施例中,工艺系统包括多个工艺元,多个工艺元之间将设有一或多个操作组件;若有多个工艺框架,则工艺框架之间设有一或多个操作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该操作组件为该多个工艺框架之间的输送装置。
在一实施例中,该输送装置为可以回旋、垂直上下升降以及多角度位移的机械手臂。
在一实施例中,该多个工艺模块以上下堆叠及/或左右排列的组合形成该一个工艺框架。
在一实施例中,该工艺系统的需求包括制造一产物的多个生产步骤,各生产步骤由该一或多个工艺模块实现。
在实现上述可扩充式工艺系统的方法中,根据一实施方式,在一电脑系统中,取得一工艺系统的一生产需求,并分析生产需求,以产生工艺系统的需求;分析工艺系统的需求,以得出一或多个工艺元的需求;分析各工艺元,以得出一或多个工艺框架的需求,一或多个工艺框架则为形成工艺元;分析各工艺框架,以得出一或多个工艺模块的需求,每个工艺模块执行生产需求中的一种功能;以及分析各工艺模块,以得出其组成的多个工艺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若该工艺系统包括多个工艺元,则经分析得到该多个工艺元之间的一或多个操作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该操作组件为该多个工艺元之间的输送装置。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为达成既定目的所采取之技术、方法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之详细说明、附图,相信本发明之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以深入且具体之了解,然而所附附图与附件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A显示本发明可扩充式工艺系统的工艺单元示意图;
图1B显示本发明可扩充式工艺系统的工艺模块示意图;
图1C显示本发明可扩充式工艺系统的工艺框架示意图;
图1D显示本发明可扩充式工艺系统的工艺元示意图;
图2显示本发明可扩充式工艺系统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显示本发明可扩充式工艺系统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显示本发明可扩充式工艺系统的再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显示本发明可扩充式工艺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显示本发明可扩充式工艺系统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显示实现本发明可扩充式工艺系统的方法流程图;
图8至图11显示本发明可扩充式工艺系统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工艺单元101 工艺模块102
工艺框架10 工艺模块103,104
操作组件105
工艺元12 工艺框架106,107,108
操作组件109,110,111 传输带113
物品112
操作组件201 工艺框架202,203,204,205
操作人员207
控制装置31 操作组件32
工艺元33,34 工艺框架331,332,333
连接元件334,335 工艺框架341,342
控制装置41 操作组件42
工艺框架43
工艺模块A,B,C,D,E,F,G,H,I,J,K,L,M,N,O,P
控制装置50 工艺元501,503,505
输出入模块502,504
控制装置60 测试模块601
校准模块602 焊接模块603
组合模块604 人员工作站模块605
工具调整模块606 零件供应模块607
装卸载模块608 机器操作模块609
机器人工作站模块610
工艺框架801,802,803,804
机械手臂80 操作人员805
工艺框架901,902,903,904
机械手臂90 操作人员905,906
工艺框架1000,1001 操作人员1002
操作组件1003,1004,1005,1006,1007
工艺元1111,1112,1113,1114,1115
步骤S701~S711形成可扩充式工艺系统的方法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书描述一种可扩充式工艺系统与实现此系统的方法,在一目的中,通过其中一个或数个标准化的立体工艺单元(manufacturing unit)为基础产生的工艺系统可以提升自动化生产制造的弹性,可参阅图1A所示本发明可扩充式工艺系统的工艺单元示意图,此例显示有一工艺单元101。
工艺单元101的设定目的为定义空间,本身以一个正方体、长方体等基本几何定义整个工艺系统的最小空间单位,每个工艺单元101具有固定尺度(长、宽、高),因此所形成的工艺模块(manufacturing module)、工艺框架(manufacturing frame)以及工艺元(manufacturing cell)都是以此为基本单元形成,因此整个工艺系统在结构上由多个具有固定尺度的工艺单元101所形成,每个工艺单元101因为尺度固定,因此结合起来,可以方便机械手臂运作定位,或是模块之间输送物品的定位。当有特定工艺功能的新设计,也可依据这个标准进行设计,将能十分轻易地置入此工艺系统中。
接着,根据功能目的,可以一或多个工艺单元形成一个工艺模块,如图1B所示本发明可扩充式工艺系统的工艺模块示意图,此示意图显示工艺模块102可为四个(2x2)的工艺单元(101,图1)组成。实际实施时,工艺模块102所使用的空间依据实际生产中的特定功能而定,也就根据目的决定使用工艺单元所定义的空间数量,每个工艺模块102具有特定单一功能,能完成至少一个生产制造的动作,主要可取代传统生产线的至少一个站点(site)。
接着,工艺系统定义有工艺框架,工艺框架可以为一个完整的生产线,达成某个生产目的。工艺框架可为一个工艺模块形成,还可以为了达成特定目的由多个工艺模块上下堆叠或/以及左右排列而成,实施例如图1C所示的示意图。
此例显示一工艺框架10,其为了特定目的,由工艺模块103,104组成,每个工艺框架10可以完成至少两种以上生产制造的动作,可取代原本生产线的至少两个站点。若搭配的工艺模块103,104够多、够完整,单一的工艺框架10即可完成一种产品的所有生产制造,一个工艺框架10可以形成一个有用的生产线(production line)。
工艺模块103,104组成的型式与排列并不限于图中所示,比如可依据实际厂房空间或是工艺需求而为上下堆叠的方式。因为工艺模块103,104分别为不同的工艺功能,因此两者产生的产物将可通过操作组件(operating set)105交换,操作组件105如机械手臂,通过机械手臂完成两个工艺模块103,104之间的产物输送;另也不排除可以输送带、人工等方式进行连结。
根据本发明公开书所载工艺系统实施例,利用标准尺寸的工艺单元为基础,能组合成一个执行至少一项生产功能的工艺模块,再通过多个工艺模块的立体组合形成一个可以完成完整生产线或部分生产流程的工艺框架;当一个工艺框架无法达成完整生产线时,则可以继续组合两个以上工艺框架完成一个完整生产线生产流程的工艺元,如图1D显示的工艺元示意图。
根据图1D所示之示意图,工艺元12为一个较大的工艺系统,可以完成较为复杂的生产流程。一个针对特定目的生产的工艺元12可以为了达成特定生产目的而需要多个工艺框架(106,107,108),因此,一个工艺元12可由一或多个工艺框架所产生。
此例包括在一个厂房内所设在不同位置的工艺框架106,107,108,每个工艺框架106,107,108执行不同或相同的工艺步骤,可以通过设置多个工艺框架106,107,108达到生产加倍、加速的目的,也可由此达成较为复杂的生产需求。
工艺框架106,107,108之间可以通过各自一或多个操作组件109,110,111输送产物,此例显示配合工艺框架106的操作组件109与工艺框架107的操作组件110可以进行物品输送,另也可与配合工艺框架108的操作组件111相互运作。操作组件109,110,111比如是可以移动、回旋、伸缩的机械手臂,因此各个操作组件109,110,111除了可以在各自的工艺框架106,107,108运作,也可以作为相邻工艺框架106,107,108之间运送产物的目的。此例显示操作组件109,110,111可以通过传输带113等方式进行物品112之输送。
以上通过多个工艺框架106,107,108的设置形成一个工艺元12,可以取代传统一整条的生产线。
然而,若单一个工艺元仍无法完成一个完整生产线生产流程,在本发明可扩充氏工艺系统的设计概念下,可以组合多个工艺元完成整个系统,不同工艺元之间可以利用至少一个可以三维移动的机械手臂来移动产品,亦或可以利用其他一般传输方式达成相同功能。由此,一个工艺系统可组合多个工艺元达成特定生产目的。
当工艺元之间,或是工艺框架之间配合至少一个可以回旋、垂直上下升降以及多角度位移的机械手臂,不需要传输带即可通过机械手臂移动产品到不同的工艺模块执行特定功能,以完成生产制造的动作。
根据以上描述,每个工艺元之间可以有特定关联,比如输送前一个工艺元完成的物品至后一个工艺元,采用的方式可以用一个机械手臂、输送带或特定输送装置(如车辆)输送两个工艺元之间要传输的物件。这个输送的关联本身可为一个工艺模块,如输出入模块(I/O module)。
图2显示本发明可扩充式工艺系统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在此实施例显示一个针对特定生产需求的生产线,系为由多个工艺框架202,203,204,205形成的工艺元,工艺框架202,203,204,205坐落于一个空间的四个角落,并围绕形成一个封闭的生产线,中间有一操作组件201,此例为可以回旋、垂直上下升降以及多角度位移的机械手臂。
由于整个工艺元的基本元件为定义基本标准尺度的工艺单元,因此在符合此规格下,整个工艺系统的空间上应用虽被规范,却十分弹性,包括可以设计出一个不违反本发明工艺系统空间定义的操作人员207操作整个系统的空间。此例操作人员207的操作空间系根据基本工艺单元定义的空间,可定义为一个提供人员操作的工艺模块,设于工艺框架204中的框架内。
此例之机械手臂可以在中间预留的空间中运作,可以来往各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工艺模块之间,而工艺模块的设计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而决定,可以参考图6所描述的各种功能模块,比如测试、校准、焊接、组合、零件供应、装卸载物品等。
另一实施方式可参考图3所示之实施例示意图。
此工艺系统包括有一控制整个系统中各工艺模块、工艺框架、工艺元运作的控制装置31,控制装置31电性连接各工艺元33,34,用以控制各工艺元33,34之间的生产流程;电性连接各工艺框架331,332,333,341,342,用以控制各工艺框架331,332,333,341,342之间的生产流程;电性连接各工艺模块(此图未示),用以控制各工艺模块的功能运作。
而工艺元33,34之间设有操作组件32,用以输送两个工艺元33,34传送的物品,更进一步,此图的操作组件32可以解释为各个可及的工艺框架(如工艺框架331,333,341,342)的操作组件,而未及的工艺框架(如工艺框架332),则可以通过工艺框架331,332,333之间的连接元件334,335进行输送。此图仅示意表示连接元件334,335分别连接于工艺框架331与工艺框架332之间,以及工艺框架332与333之间,实际运作不排除可如操作组件一般,可为机械手臂、输送带等实施方式。
基于图3所示可扩充式工艺系统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其中显示一或多个针对一生产需求形成的工艺元(33,34),其中各工艺元(33,34)包括一或多个工艺框架(331,332,333,341,342),如图1D所示;各工艺框架(331,332,333,341,342)根据需求可以设计包括一或多运作特定功能的工艺模块(并未示于图3中,可参考图1C),特别的是,其中每个工艺模块执行特定生产需求中的一种功能,各工艺模块的设计将基于工艺单元(如图1A)定义的基本空间,工艺模块可由多个工艺单元所组成,如图1B。
在以上工艺单元这个基本元件为定义整个工艺系统空间的概念下,其优点至少包括,当整个系统的设计都基于一个基本空间定义时,在设计上虽有空间限制,但是在功能上就有扩充的方便性。例如有第三方厂商涉及一个功能模块时,只要符合本发明系统定义的尺寸,就容易结合于同样规范于此架构的系统中;例如要置入一个机械手臂于此系统中,只要符合系统所规范的空间进行设计,这个机械手臂就可以轻易置入系统中。
另有优点如图4所示本发明可扩充式工艺系统的实施例,此示意图表示一个工艺框架43具有多个工艺模块,运作时可由控制装置41控制,并可通过一操作组件42运作于多个工艺模块A,B,C,D,E,F,G,H,I,J,K,L,M,N,O,P之间,这些工艺模块系可以上下堆叠及/或左右排列的组合形成一个工艺框架。
工艺模块A,B,C,D,E,F,G,H,I,J,K,L,M,N,O,P皆因为根据工艺单元定义的尺寸所设计,因此彼此之间的空间关系是明确的,因此当系统运作时,控制装置41可以轻易地控制操作组件42运作于各工艺模块(A,B,C,D,E,F,G,H,I,J,K,L,M,N,O,P)之间。比如,若操作组件42为一机械手臂,机械手臂在一般运作之初应通过软体程式设定在每个工艺模块A,B,C,D,E,F,G,H,I,J,K,L,M,N,O,P内的操作位置。
于是,因为本发明系统提供标准化的模块空间,因此设定机械手臂时将可十分准确而有效率。举例来说,当操作组件42在特定工艺步骤中应由工艺模块A取物至工艺模块I,根据此例显示的工艺框架43的设计,工艺模块A与I之间仅隔一工艺模块E,这个距离就十分明确且容易设定;若在某工艺步骤中应将置于工艺模块F的物品取出而置入工艺模块P,在此例显示这是一个对角线的移动,因为各个模块的相对位置为可知,因此设计运作时也是十分明确而简易达成。
在运作时,本发明系统提供符合各工艺单元规范的工艺模块,设计上,工艺系统中多个工艺元之间可设有一或多个操作组件或输送装置;或是在小型一些的系统中,多个工艺框架之间设有一或多个操作组件或输送装置。另不排除在工艺元或工艺框架间的一种输送物品用的输出入模块,如图5所示本发明可扩充式工艺系统之示意图。
此例显示控制装置50电性连接多个因为因应特定工艺需求所设计的工艺元501,503,505,而每个工艺元501,503,505完成工艺中的某些步骤,之间通过输出入模块502,504连结,也是电性连接而受控于控制装置50。如工艺元501与503之间设有输出入模块502;工艺元503与505之间设有输出入模块504。各个工艺元501,503,505之间的运作将受控于控制装置50。
在此公开书所揭示可扩充式工艺系统的需求包括制造一产物的多个生产步骤,各生产步骤由一或多个工艺模块实现,实施例可参阅图6所示可扩充式工艺系统中可以通过扩充模块的方式增加功能的示意图。
系统中各种模块由控制装置60所控制,相关可扩充的功能比如:
有以一或多个工艺单元设计的测试模块601,此为执行系统中测试功能(testing function)的模块,在特定实施方式中不排除可为一个工艺框架;
执行系统校准、机具校准功能(calibration function)的校准模块602,亦不排除为一个工艺框架,校准方式比如将生产物比对一最佳样品(goldensample),以此作为校准的基准;
焊接模块603为一种焊接功能,可通过工艺模块或工艺框架内的机械手臂执行焊接功能(welding function);
执行元件组合功能(assembly function)的组合模块604,同样可以机械手臂完成;
提供人员操作空间(human station)的人员工作站模块605;
提供工具调整功能(tooling exchange function)的工具调整模块606;
提供零件(parts supply function)的零件供应模块607;
执行装载或卸载功能(load/unload function)的装卸载模块608;
提供机械操作机具的机器操作模块609;以及
提供机械人或机械手臂(robot,robot arm)的机器人工作站模块610,实际运作并不限于此例所表示的功能模块。
以上实施例通过示意图描述工艺系统中的各元件实施方式,因为模块化以及空间标准化的设计概念,因此可以具有弹性拆解、组装而符合特定工艺需求。当提出为了特定生产需求所设计的工艺系统时,其中考量将基于本发明所规范的空间定义下,特别可以电脑系统通过软体程式进行模拟、测试,以至于实际设计出一个工艺系统。其中设计流程可参考图7所示实现本发明可扩充式工艺系统的方法流程图。
实现所述可扩充式工艺系统的方法包括,在一电脑系统中,取得一工艺系统的生产需求,并能以软体程式分析生产需求,如步骤S701,以产生设计此工艺系统的需求,比如空间设计、功能需求,如步骤S703。
之后,继续通过电脑系统之软体程式分析工艺系统的需求,以得出一或多个工艺元的需求,并可包括工艺元之间的操作组件需求,如步骤S705。之后分析各工艺元,以得出工艺元中的一或多个工艺框架的需求,亦包括工艺框架间的操作组件需求,如步骤S707。
同样继续分析各工艺框架,以得出每个工艺框架中的一或多个工艺模块的需求,如步骤S709,每个工艺模块执行生产需求中的一种功能。最后,分析各工艺模块,以得出其组成的一或多个工艺单元,如步骤S711。因为工艺模块为整个工艺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并符合工艺单元定义的基本空间,因此由此即可得到整个系统的空间需求,于是工艺系统可依据此流程分息得到的结果实现出来。
多个工艺单元、多个工艺模块、一或多个工艺框架、一或多个工艺元以及/或不同工艺元之间的连接关系系根据一空间的限制而设置,其中各工艺元系连接一控制装置(control device)。
通过此分析与需求设计,使得本发明达成弹性设计、有扩充性的柔性工艺系统的目标。
接着图8至图11分别显示各种型式的可扩充式工艺系统。
如图8所示为工艺系统由多个负责工艺中不同阶段步骤的工艺框架801,802,803,804,此可定义为一工艺元。工艺框架801,802,803,804之间可以设有一个输送物品的输送装置,此例为可以回旋、垂直上下升降以及多角度位移的机械手臂80,具有一个如圆柱体的操作空间,另在系统的一个角落则可设有操作或监看整个系统运作的操作人员805。
在图9显示的示意图中,系统为由多个工艺框架901,902,903,904围成的一个封闭空间,中间设有可以回旋、垂直上下升降以及多角度位移的机械手臂90,在工艺框架903与工艺框架904中设有操作人员905,906的工作空间,此空间同样可以为设计其他工艺模块或框架的方式而根据工艺单元的定义所产生。其中为了支撑各种工艺工具、设备,可以在架构上加强,以支撑整个立体型式的工艺系统的结构需求。
图10显示一个工艺系统的侧面示意图,此图显示有两个工艺框架1000,1001(或为工艺元),分别负责工艺系统中的不同工艺步骤;亦可为负责不同生产线的工艺元。在此实施例示意图中,每个方框都可表示一个基本工艺单元,形成一个立体型式,且在各方面延伸一定空间的工艺系统。
此例表示有设于工艺框架1000内的操作人员1002,比如就是以图6中的提供人员操作空间的人员工作站模块605所定义的空间。在工艺框架1000内根据需求设有操作组件1003,1006,作为各个工艺模块间的操作装置或是输送装置。
工艺框架1001与工艺框架1000有连接关系,在工艺框架1001内设有操作组件1004,1005,1007,也是因应各样的工艺步骤而设计。
图11示意表示本发明工艺系统的可扩充性,在符合特定工艺需求下,基于本发明系统的设计概念下,可以将每个符合特定工艺需求所设计的工艺元1111,1112,1113,1114,1115连结起来,工艺元1111,1112,1113,1114,1115之间可以为负责不同工艺的生产线,或是通过复制相同的工艺元达到量产的目的。
工艺元1111,1112,1113,1114,1115之间具有如机械人、机械手臂、传输带、车辆、人员、网路、电路等方式的连结关系,因为都规范在一个标准下,因此更好的扩充性与可复制性。
根据以上实施例描述,其中主要特征包括:因为每个系统环节的设计都基于一个标准化尺寸的工艺单元(如图1A所示),因此能够通过立体系统概念在一个受限的空间内实现一个工艺系统,其中每个工艺模块实现一个工艺功能,而多个工艺模块的组合则可实现一个生产线;或是由多个工艺框架形成完整的生产线。在此立体空间的系统中,较佳则可以能够上下、伸缩、回旋运作的机械手臂作为各工艺模块、各工艺框架,以至于工艺元之间的操作组件。
因此,公开书描述之可扩充式工艺系统可由一或多个工艺元所形成,每个工艺元由一或多个工艺框架形成,每个工艺框架由多个工艺模块形成,每个工艺模块具有特定功能,由多个工艺单元所形成,而工艺单元定义整个系统的最小标准的空间尺度,可以依据生产需求任意组合,行程从平面到立体空间,不仅增加生产的弹性,更可降低生产使用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可行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之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扩充式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括:
一或多个针对一生产需求形成的工艺元,其中各工艺元包括一或多个工艺框架;各工艺框架包括一或多个工艺模块,其中每个工艺模块执行该生产需求中的一种功能;各工艺模块由一或多个工艺单元所组成,其中一个工艺单元定义该工艺系统中基本空间;以及
一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各工艺元,用以控制各工艺元之间的生产流程;电性连接各工艺框架,用以控制各工艺框架之间的生产流程;电性连接各工艺模块,用以控制各工艺模块的功能运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扩充式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工艺系统包括多个工艺元,该多个工艺元之间设有一或多个操作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扩充式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工艺框架之间设有一或多个操作组件。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扩充式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操作组件为该多个工艺框架之间的输送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扩充式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输送装置为可以回旋、垂直上下升降以及多角度位移的机械手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扩充式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工艺模块以上下堆叠及/或左右排列的组合形成该一个工艺框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扩充式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工艺系统的需求包括制造一产物的多个生产步骤,各生产步骤由该一或多个工艺模块实现。
8.一种实现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扩充式工艺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
在一电脑系统中,取得一工艺系统的一生产需求,并分析该生产需求;
产生该工艺系统的需求;
分析该工艺系统的需求,以得出一或多个工艺元的需求;
分析各工艺元,以得出一或多个工艺框架的需求,该一或多个工艺框架形成该工艺元;
分析各工艺框架,以得出一或多个工艺模块的需求,其中该一或多个工艺模块形成该工艺框架,且每个工艺模块执行该生产需求中的一种功能;以及
分析各工艺模块,以得出其组成的一或多个工艺单元,其中该工艺单元定义该工艺系统中基本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实现可扩充式工艺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该工艺系统包括多个工艺元,则经分析得到该多个工艺元之间的一或多个操作组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实现可扩充式工艺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操作组件为该多个工艺元之间的输送装置。
CN201510438480.4A 2015-03-16 2015-07-23 可扩充式工艺系统与实现该系统的方法 Pending CN1059847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33599P 2015-03-16 2015-03-16
US62/133,599 2015-03-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4703A true CN105984703A (zh) 2016-10-05

Family

ID=56923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38480.4A Pending CN105984703A (zh) 2015-03-16 2015-07-23 可扩充式工艺系统与实现该系统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74569A1 (zh)
CN (1) CN105984703A (zh)
TW (1) TWI54778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3884A (zh) * 2016-10-28 2017-02-22 嘉善蓝欣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多角度分拣设备
CN112384869A (zh) * 2018-07-18 2021-02-1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自动化设备、功能模块、方法、计算机程序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37198B2 (ja) * 2016-11-30 2021-03-0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設備構成作成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設備構成作成支援方法
KR102442296B1 (ko) * 2018-12-28 2022-09-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IoT 기반 가변 재구성 유연 조립 시스템 및 생산 라인 재구성 방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71567A1 (en) * 2007-12-05 2009-06-11 Abb Research Ltd A production line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uch
US20100228388A1 (en) * 2009-03-03 2010-09-09 Honda Motor Co., Ltd. Workpiece pickup apparatus and workpiece pickup method
CN102139449A (zh) * 2011-03-24 2011-08-03 江苏美的春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吸尘器的组装流水线
CN102190148A (zh) * 2010-03-18 2011-09-21 贵阳普天物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标准箱体的自动拆垛输送方法及装置
CN202181087U (zh) * 2011-07-28 2012-04-04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式生产线
CN102544242A (zh) * 2012-03-19 2012-07-04 常州天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晶体硅光伏组件智能化自动生产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78552B2 (en) * 2008-03-08 2011-12-13 Tokyo Electron Limited Autonomous adaptive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quality
US20110270432A1 (en) * 2010-05-03 2011-11-0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Scalable manufacturing assembly verification system
EP2457444B1 (de) * 2010-11-29 2018-04-25 Albert Handtmann Maschinenfabrik GmbH & Co. KG Skalierbare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 ihrem Betrieb
PT2970920T (pt) * 2013-03-15 2018-07-30 Childrens Hospital Philadelphia Processo de fabrico escalável para produzir vetores lentivirais recombinantes em sistema de cultura de células de suspensão livres de soro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71567A1 (en) * 2007-12-05 2009-06-11 Abb Research Ltd A production line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uch
US20100228388A1 (en) * 2009-03-03 2010-09-09 Honda Motor Co., Ltd. Workpiece pickup apparatus and workpiece pickup method
CN102190148A (zh) * 2010-03-18 2011-09-21 贵阳普天物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标准箱体的自动拆垛输送方法及装置
CN102139449A (zh) * 2011-03-24 2011-08-03 江苏美的春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吸尘器的组装流水线
CN202181087U (zh) * 2011-07-28 2012-04-04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式生产线
CN102544242A (zh) * 2012-03-19 2012-07-04 常州天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晶体硅光伏组件智能化自动生产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3884A (zh) * 2016-10-28 2017-02-22 嘉善蓝欣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多角度分拣设备
CN112384869A (zh) * 2018-07-18 2021-02-1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自动化设备、功能模块、方法、计算机程序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47782B (zh) 2016-09-01
TW201635067A (zh) 2016-10-01
US20160274569A1 (en) 2016-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hrin et al. Industry 4.0: A review on industrial automation and robotic
Liu et al. Intelligent assembly system for mechanical products and key technology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CN105984703A (zh) 可扩充式工艺系统与实现该系统的方法
Grube et al. SMEs can touch Industry 4.0 in the smart learning factory
Grabowska Smart factories in the age of Industry 4.0
Schleipen et al. Three-view-concept for modeling process or manufacturing plants with AutomationML
Koo et al. Simulation framework for the verification of PLC programs in automobile industries
Guerrero et al. Virtual commissioning with process simulation (Tecnomatix)
Cronin et al.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using IIoT in the automotive sector
CN105957419A (zh) 智能工厂实训系统设备
Ding et al. Optimized task distribution for industrial assembly in mixed human-robot environments-Case study on IO module assembly
CN109544084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系统的应用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06774211A (zh) 一种直线型工业4.0实训系统
Naboni et al. Design, simulation and robotic assembly of reversible timber structures
Gupta Modularity enablers: a tool for Industry 4.0
Müller et al. Planning and developing cyber-physical assembly systems by connecting virtual and real worlds
Vichare et al. Unified representation of fixtures: clamping, locating and supporting elements in CNC manufacture
CN107617877B (zh) 一种多机器人装配单元及其优化方法
Wang et al. Digital twin-based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human-robot collaborative assembly
Kalogeras et al. Cyber Physical Systems for Smarter Society: A use case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Tahir et al. An approach for managing manufacturing assets through radio frequency energy harvesting
Chalfoun et al. Proposal for a generic model dedicated to reconfigurable and agi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RAMS)
Malik et al. Man, machine and work in a digital twin setup: a case study
Müller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ssembly system configuration for cyber-physical assembly system planning
Háry Future possibilities, social challenges and adaptation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 progre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