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76152A - 基于轨道车辆的货物运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轨道车辆的货物运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76152A
CN105976152A CN201610377276.0A CN201610377276A CN105976152A CN 105976152 A CN105976152 A CN 105976152A CN 201610377276 A CN201610377276 A CN 201610377276A CN 105976152 A CN105976152 A CN 1059761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loading
groove
draw
transpor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772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76152B (zh
Inventor
刘先恺
余进
矫成斌
徐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7727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761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76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761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761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761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轨道车辆的货物运输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其中,装载信息至少包括: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站和卸载站;根据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生成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其中,装载模型用于确认每个卡槽对应的集装箱;根据装载模型对待运输集装箱进行装载。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在进行货物运输时采用点对点作业的运输方法导致的轨道车辆在多点作业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轨道车辆的货物运输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轨道车辆的货物运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轨道车辆采用的运输方法通常是点对点运输,即一个轨道车辆内装载的装货均为从一个地点至另一个地点货物,且装载货物和卸载货物
随着快递业务的逐渐发展,点对点的运输已经不能满足各种业务对运输的需求,因此轨道车辆的多点运输是轨道车辆运输的发展趋势,在实现轨道车辆的多点运输的过程中,由于集装箱的装载站和卸载站均不一定相同,如果使用现有的运输方法进行多点间的运输,非规范性的对集装箱进行装载或卸载,就会出现集装箱之间互相阻挡装载或者卸货的路径,例如,被安排至车辆门口位置的集装箱卸载的站点在终点站,那么在对其他位置的集装箱进行卸载时,都需要将位于车辆门口的集装箱卸载,然后卸载实际需要卸载的集装箱,最后还需要将位置在集装箱门口的集装箱再重新装载上车,车辆才能继续行驶,如此的过程在车辆停至每个站点都可能出现,因此会导致车辆的运输效率过低。
针对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在进行货物运输时采用点对点作业的运输方法导致的轨道车辆在多点作业时效率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轨道车辆的货物运输方法和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在进行货物运输时采用点对点作业的运输方法导致的轨道车辆在多点作业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轨道车辆的货物运输方法,包括:获取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其中,装载信息至少包括: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站和卸载站;根据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生成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其中,装载模型用于确认每个卡槽对应的集装箱;根据装载模型对待运输集装箱进行装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轨道车辆的货物运输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其中,装载信息至少包括: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站和卸载站;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生成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其中,装载模型用于确认每个卡槽对应的集装箱;装载模块,用于根据装载模型对待运输集装箱进行装载。
由上可知,本申请上述步骤获取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其中,装载信息至少包括: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站和卸载站,根据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生成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其中,装载模型用于确认每个卡槽对应的集装箱,根据装载模型对待运输集装箱进行装载。上述方案根据带运输集装箱的转载信息来生成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通过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来为轨道车辆的每个卡槽选择目标集装箱,使得轨道车辆中用于安放集装箱的卡槽具有对应的集装箱,达到了轨道列车在运输的过程中对集装箱进行装载或卸载时无需移动集装箱的技术目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在进行货物运输时采用点对点作业的运输方法导致的轨道车辆在多点作业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轨道车辆的货物运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装载信息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应用上述于轨道车辆的货物运输方法的轨道车辆的示意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轨道车辆的货物运输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轨道车辆的货物运输方法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轨道车辆的货物运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获取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其中,装载信息至少包括: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站和卸载站。
具体的,在上述步骤中,轨道车辆可以是普通货运列车,也可以是由动车组改建的货运动车,在进行多点运输时,由于动车在速度优于普通列车,因此采用动车组改建的货运动车是一种优选的情况。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站表示集装箱的起始站点,卸载站用于表示待运输集装箱的终点站点,即待运输集装箱在装载站装载上车,在卸载站卸载下车。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轨道列车一次形成中,经过多个站点,该轨道列车对应的待运输集装箱包括所有装载站和卸载站都在该轨道列车经过的站点内的集装箱,多点运输的过程中,一个轨道列车对应的待运输集装箱的数量是较多的,且较多的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是任意的,即众多待运输集装箱中的集装箱存在装载信息相同的及专项,也存在装载信息不同的集装箱。
在一中可选的实施例中,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装载信息的示意图,结合图2所示,横向坐标用于表示待运输的集装箱,纵向列表用于轨道车辆经过的站点。每个纵向坐标会与横向坐标至少生成两个交点,其中,站点靠前位置点交点为该集装箱的装载站,站点靠后的交点为该集装箱的卸载站。
步骤S104,根据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生成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其中,装载模型用于确认每个卡槽对应的集装箱。
在上述步骤中,装载模型可以由预设的运输管理系统生成。
具体的,上述装在模型对应于一个或多个轨道车辆,且上述一个或多个轨道车辆为运输路径以及途径站点相同的一个或多个轨道车辆。
步骤S106,根据装载模型对待运输集装箱进行装载。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点对点运输的情况下,所有待运输的集装箱的集装信息都是相同的,即所有待运输的集装箱都具有相同的装载站和卸载站,因此在点对点运输的情况下,无论装载模型中为每个卡槽选择得到的集装箱是哪个集装箱,都不会影响运输结果,但是在多点运输的情况下,每个集装箱的装载站和卸载站都不一定相同,为了提高装在效率,都相同本申请提出的上述运输方法应用于多点运输时能够取得较高的运输效率,
此处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装载效率,在根据装载模型对待运输集装箱进行装载后,轨道车辆中的集装箱的位置是不会变动的,即集装箱在装载至轨道车辆后,不会发生移动,直至达到集装箱的卸载站。因此不会出现由于集装箱的装载信息的不同所引起的集装箱在装载和卸载过程中发生冲突的情况。
由上可知,本申请上述步骤获取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其中,装载信息至少包括: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站和卸载站,根据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生成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其中,装载模型用于确认每个卡槽对应的集装箱,根据装载模型对待运输集装箱进行装载。上述方案根据带运输集装箱的转载信息来生成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通过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来为轨道车辆的每个卡槽选择目标集装箱,使得轨道车辆中用于安放集装箱的卡槽具有对应的集装箱,达到了轨道列车在运输的过程中对集装箱进行装载或卸载时无需移动集装箱的技术目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在进行货物运输时采用点对点作业的运输方法导致的轨道车辆在多点作业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步骤S104,根据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生成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包括:
步骤S1041,将轨道车辆划分为多个单元装载区间,其中,每个单元装载区间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装载和卸载集装箱的车门。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应用上述于轨道车辆的货物运输方法的轨道车辆的示意图,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以包括8节车厢的动车组为例,如果该动车组中每节车厢包括两个车门,且呈对称结构,则可以将该动车组划分为相同的16个单元装载区间,每个单元区间包括4个卡槽。
步骤S1043,根据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为每个单元装载区间内的卡槽选择对应的目标集装箱。
在上述步骤中,每个装在区间内的卡槽对应的目标及装箱为能够实现轨道车辆运输效率的集装。在一种可选的情况下,包括多个可选的待运输集装箱,为每个单元装载区间内的卡槽选择对应的目标集装箱时,从多个待运输集装箱中选择符合卡槽的位置情况的集装箱。
依旧结合图3所示,为了实现轨道车辆最高的运输效率,在轨道列车运输的过程中,只需要对未装载的集装箱装载上车,或对需要卸载的已装载的集装箱进行装载,即在已装载的集装箱未到达卸载站点时,不对集装箱进行任何动作,因此需要为不同位置的卡槽选择具有对应装载信息的集装箱,例如,放置于卡槽4处的集装箱距离车门的位置最远,因此该位置集装箱在卡槽3处的集装箱之后装载,或在卡槽3出的集装箱前卸载,都需要移动卡槽3出的集装箱,因此会影响运输效率,所以在选择卡槽4或其他位置的集装箱时,需要实现轨道列车运输的效率最优化。
步骤S1045,根据每个单元装载区间内的卡槽对应的目标集装箱生成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
由上可知,本申请上述步骤将轨道车辆划分为多个单元装载区间,其中,每个单元装载区间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装载和卸载集装箱的车门,根据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为每个单元装载区间内的卡槽选择对应的目标集装箱,根据每个单元装载区间内的卡槽对应的目标集装箱生成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上述方案提供了生成轨道车辆装在模型的具体步骤,通过将轨道车辆划分为多个单位,并生成划分得到的各个单位的装载模型,从而得到整个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在进行货物运输时采用点对点作业的运输方法导致的轨道车辆在多点作业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步骤S1043,根据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为单元装载区间内的卡槽选择对应的目标集装箱,包括:
步骤S10431,根据预设的顺序为单元装载区间的卡槽选择对应的目标集装箱,其中,预设的顺序为卡槽位置距离轨道车辆的车门由远至近的顺序。
在上述步骤中,按照卡槽位置距离轨道车辆的车门由远至近的顺序为单元装载区间的卡槽选择对应的目标集装箱,由于距离车辆车门位置较近的集装箱在装载和卸载时都会受到距离车门较远的集装箱的影响,因此先为距离车门较远的卡槽选择对应的集装箱。
由上可知,本申请上述步骤根据预设的顺序为单元装载区间的卡槽选择对应的目标集装箱。上述方案提供的方法通过按照卡槽位置距离轨道车辆的车门由远至近的顺序为卡槽进行选择目标集装箱,能够避免由于集装箱装载信息的不同导致的印象装载效率的问题。
可选的,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步骤S10431,根据预设的顺序为单元装载区间的卡槽选择对应的目标集装箱,包括:
步骤S10433,获取单元装载区间每个卡槽的装载约束条件,其中,约束条件包括:未装载卡槽对应集装箱的装载站为已装载集装箱的装载站之后的站点,未装载卡槽对应集装箱的卸载站为已装载集装箱的卸载站之前的站点。
结合图3所示的示例,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将图3中单元装载卡槽划分为三个区域,则一个车厢包括六个区域,具体位置如图所示,为了满足集装箱在装载站进行装载,在卸载站能够进行卸载,能够进行上卸载,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由于将集装箱分为6个区,每个区域只需要考虑与其最近能够上卸载的门区域的位置。装载顺序为3区、4区、1区、6区、2区和5区。该回到列车的单元装载区间的装在约束条件可以是:
(1)对于1区,能够从2区装载、卸载。
(2)对于2区,要求装载时不会阻挡1区和3区内的集装箱装载、卸载。
(3)对于3区,要求能够从2区装载、卸载。
(4)对于4区,要求能从5区域装载、卸载。
(5)对于5区,要求不能阻挡4区和6区装载、卸载。
(6)对于6区,要去能从5区装载、卸载。
步骤S10435,在待运输集装箱中选择满足装载约束条件的集装箱。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仍以上述图3所示的示例为例,加入该轨道车辆包括8个图3所示的单元装在区间,则该轨道车辆据包括64个卡槽。以上述条件为基础建立二位模型,在该二维模型中,使用3个变量来进行方程的描述。由于集装箱装载卸载是一个区间,那么用Ai k用于表示第i个集装箱在k站时是否占用这个站到下一个站的区间,占用时取值为1,不占用时取值为0。用Bi k表示第i个集装箱是否在k站装载,是取值为1,否取值为0。Ci k表示第i个集装箱是否在k站卸载,是取值为1,否取值为0。
上述约束条件可以用数学描述为如下形式。利用一维和二维的网络流模型,约束条件划为3个大块,一个是装车条件,另一个是发车条件,最后一个是上、卸载条件。用m代表集装箱总数量,问题转换为求解
z = m a x Σ i = 1 m Σ j = 1 64 x i j - - - ( 1 )
对于装车条件对于二维模型中的一个行车区间,由于每个行车区间至多只能有一个集装箱占用,那么可以用加法符号表示出
Σ i = 1 m x i j · A i k ≤ 1 , ( 1 ≤ k ≤ n , 1 ≤ j ≤ 64 ) - - - ( 2 )
为了便于理解,将上面的式子展开得到
x 1 1 A 1 1 + x 2 1 A 2 1 + ... + x m 1 A m 1 ≤ 1 x 1 1 A 1 2 + x 2 1 A 2 2 + ... + x m 1 A m 2 ≤ 1. . . x 1 1 A 1 n + x 2 1 A 2 n - 1 + ... + x m 1 A m n - 1 ≤ 1 x 1 2 A 1 1 + x 2 2 A 2 1 + ... + x m 2 A m 1 ≤ 1 . . x 1 64 A 1 n + x 2 64 A 2 n - 1 + ... + x m 64 A m n - 1 ≤ 1 - - - ( 3 )
那么上式(3)为64×n的线性方程组。
对于约束条件就是一个卡槽智能放置一个集装箱,那么可以得到下面的式子
Σ j = 1 64 x i j ≤ 1 , ( 1 ≤ i ≤ 64 ) - - - ( 4 )
展开得到
x 1 1 + x 1 2 + ... + x 1 64 ≤ 1 x 2 1 + x 2 2 + ... + x 2 64 ≤ 1 . . x m 1 + x m 2 + ... + x m 64 ≤ 1 - - - ( 5 )
对于装载约束条件,车厢内每个位置需要单独考虑,对于第一个集装卡槽,满足能从卡槽2装载,那么可以用真值表罗列所有的情况,对于卡槽1和卡槽2,得到它们的真值表1,其中最后三行为不可能存在的情况。
表1装载和卸载约束条件
那么上述真值表可以表述为方程组(6)的形式
上述方程可以组织为式(7)的形式
x 1 1 B 1 1 ≤ x 1 2 B 1 1 A 1 1 + x 1 2 B 1 1 ‾ A 1 1 ‾ x 1 1 B 1 2 ≤ x 1 2 B 1 2 A 1 2 + x 1 2 B 1 2 ‾ A 1 2 ‾ . . x 1 1 B 1 n ≤ x 1 2 B 1 n A 1 n + x 1 2 B 1 n ‾ A 1 n ‾ x 2 1 B 1 1 ≤ x 1 2 B 1 1 A 1 1 + x 1 2 B 1 1 ‾ A 1 1 ‾ . . x m n B 1 n ≤ x m 2 B m n - 1 A m n - 1 + x m 2 B m n - 1 ‾ A m n - 1 ‾ - - - ( 7 )
式6所含的方程数量多达(n-1)m2个,方程数量是与集装箱数目成平方倍的增长。对于卸载条件,装载在第一个集装箱要能从集装箱卡槽2处卸载,这样利用真值表2可以容易得到约束方程组,最后一行代表不能有情况,否则集装箱卡槽1号位置上的集装箱将不能卸载。
表2卸载约束条件
可以转换为方程组
x i 1 C i k < x h 2 A h k 1 &le; i &le; m 1 &le; h &le; m 1 &le; k < n - - - ( 8 )
和上面的方程一样,这个方程组里面包含了(n-1)m2个方程。依次类似,由于推导过程和卡槽1处类似,集装箱卡槽2与集装箱卡槽4之间关系的推倒不再赘述,由于卡槽2与卡槽3满足关系,对应于卡槽3与考槽4之间的关系,现在直接给出余下的14个方程组。
卡槽2与卡槽3满足的方程组
x i 3 C i k < x h 2 A h k 1 &le; i &le; m 1 &le; h &le; m 1 &le; k < n - - - ( 10 )
卡槽3与卡槽4满足的方程组,卡槽2与卡槽4满足的方程组
x i 4 C i k < x h 3 A h k 1 &le; i &le; m 1 &le; h &le; m 1 &le; k < n - - - ( 12 )
x i 4 C i k < x h 2 A h k 1 &le; i &le; m 1 &le; h &le; m 1 &le; k < n - - - ( 14 )
下面的对应关系和上面和卡槽1与卡槽4的关系类似,因为卡槽6处有列车的门,卡槽5与卡槽6对应的关系如下。
x i 5 C i k < x h 5 A h k 1 &le; i &le; m 1 &le; h &le; m 1 &le; k < n - - - ( 16 )
卡槽6与卡槽7满足的关系
x i 7 C i k < x h 6 A h k 1 &le; i &le; m 1 &le; h &le; m 1 &le; k < n - - - ( 18 )
卡槽7与卡槽8满足的关系,卡槽6与卡槽8之间的关系
x i 8 C i k < x h 7 A h k 1 &le; i &le; m 1 &le; h &le; m 1 &le; k < n - - - ( 20 )
x i 8 C i k < x h 6 A h k 1 &le; i &le; m 1 &le; h &le; m 1 &le; k < n - - - ( 22 )
由于上述模型仅为一个车厢的数学模型,需要将整车的数学模型进行整理得到目标函数
z = max &Sigma; i = 1 m &Sigma; r = 1 64 x i j - - - ( 23 )
其中,在公式23中的z值取得最大值时,上述实施例中的轨道车辆的运输效率最高,空卡槽率最低。
&Sigma; i = 1 m x i j &CenterDot; A i k &le; 1 ( 1 &le; k &le; n , 1 &le; j &le; 64 ) - - - ( 24 )
&Sigma; j = 1 64 x i j &le; 1 ( 1 &le; i &le; 64 ) - - - ( 25 )
步骤S10437,确认满足装载约束条件的集装箱为目标集装箱。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使用贪心算法根据约束条件对卡槽度赢得目标集装箱进行求解,但能够使用的算法不限于此,任何能计算得到满足约束条件的算法均能应用于上述实施例。
由上可知,本申请上述步骤根据预设的顺序为单元装载区间的卡槽选择对应的目标集装箱,在待运输集装箱中选择满足装载约束条件的集装箱,确认满足装载约束条件的集装箱为目标集装箱。上述方案提供了选择卡槽对应的目标集装箱的具体方法,使用预设的约束条件来筛选对应的集装箱,能够达到集装箱在装载或卸载不会影响其他集装箱装载或卸载,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在进行货物运输时采用点对点作业的运输方法导致的轨道车辆在多点作业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步骤S10435,在待运输集装箱中选择满足装载约束条件的集装箱,包括:
步骤S10437,在待运输集装箱中存在多个满足装载约束条件的集装箱的情况下,选择卸载站与装载站之间的间隔站点数量最多的集装箱。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如果满足位置3处的卡槽的集装箱的装载站是起始站在1号站点之后,卸载站在N号站点之前的所有站点,例如,集装箱A(2,5),集装箱B(2,14),集装箱C(3,11),那么,选择集装箱A作为位置3出卡槽对应的集装箱,其中,集装箱A(2,5)用于表示装载站是2号站点,卸载站是5号站点的集装箱,集装箱B和集装箱C同理。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的,卡槽4位置对应的目标集装箱为装载站为始发站点1,卸载站为终点站点N,但待运输集装箱中包括多种上述集装箱,因此选择任意集装箱对应于位置4即可。
步骤S10439,在待运输的集装箱中不存在满足约束条件的集装箱的情况下,确认卡槽为空卡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在轨道列车具有多个相同的单元装载区间的情况下,如果某一个单元装载区间中的卡槽2对应的集装箱的装载信息是装载站在7号站点之后,卸载站在16号站点之前,而待运输集装箱中仅有2个能够满足上述条件的集装箱,对于具有16个单元装载区间的轨道车辆来说,其中14个单元装载区间中卡槽2没有对应的目标集装箱,因此将这4个没有目标集装箱的卡槽2空置。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没有对应集装箱的卡槽放置其他的不能满足该卡槽约束条件的集装箱,会影响其他集装箱的装载或卸载。
按照本申请上述实施例进行装载,虽然会存在一定的卡槽空置的显现,但此处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待运输集装箱的数量以及类型是足够大的,能够保证空卡槽的现象并不通常发生,因此不会出现为了保证运输速度而降低车辆使用效率的问题。
由上可知,本申请上述步骤在待运输集装箱中存在多个满足装载约束条件的集装箱的情况下,选择卸载站与装载站之间的间隔站点数量最多的集装箱,在待运输的集装箱中不存在满足约束条件的集装箱的情况下,确认卡槽为空卡槽。因此上述方案进一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在进行货物运输时采用点对点作业的运输方法导致的轨道车辆在多点作业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步骤S1043,根据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为每个单元装载区间内的卡槽选择对应的目标集装箱,包括:
步骤S10441,在轨道车辆的多个单元装载区间相同的情况下,为多个单元装载区间中相同位置的卡槽选择具有相同装载信息的集装箱。
步骤S10443,在轨道车辆的多个单元装载区间不相同的情况下,依次为每个单元区间中的卡槽选择对应的集装箱。
由上可知,本申请上述步骤在轨道车辆的多个单元装载区间相同的情况下,为多个单元装载区间中相同位置的卡槽选择具有相同装载信息的集装箱,在轨道车辆的多个单元装载区间不相同的情况下,依次为每个单元区间中的卡槽选择对应的集装箱。上述方案为多个单元装载区间相同,或单元装载区间不同的轨道交通车辆提供了装载方法,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在进行货物运输时采用点对点作业的运输方法导致的轨道车辆在多点作业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装载模型为二维模型,其中,二维模型的第一维度为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二维模型的第二维度为轨道车辆经过的站点。
由上可知,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对装载模型的多个维度进行了说明,且提出的装载模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在进行货物运输时采用点对点作业的运输方法导致的轨道车辆在多点作业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二
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基于轨道车辆的货物运输方法的基于轨道车辆的货物运输装置,结合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40,用于获取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其中,所述装载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站和卸载站.
生成模块42,用于根据所述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生成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其中,所述装载模型用于确认每个卡槽对应的集装箱。
装载模块44,用于根据所述装载模型对所述待运输集装箱进行装载。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点对点运输的情况下,所有待运输的集装箱的集装信息都是相同的,即所有待运输的集装箱都具有相同的装载站和卸载站,因此在点对点运输的情况下,无论装载模型中为每个卡槽选择得到的集装箱是哪个集装箱,都不会影响运输结果,但是在多点运输的情况下,每个集装箱的装载站和卸载站都不一定相同,为了提高装在效率,都相同本申请提出的上述运输方法应用于多点运输时能够取得较高的运输效率,
此处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装载效率,在根据装载模型对待运输集装箱进行装载后,轨道车辆中的集装箱的位置是不会变动的,即集装箱在装载至轨道车辆后,不会发生移动,直至达到集装箱的卸载站。因此不会出现由于集装箱的装载信息的不同所引起的集装箱在装载和卸载过程中发生冲突的情况。
由上可知,本申请上述装置通过第一获取模块获取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其中,装载信息至少包括: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站和卸载站,通过生成模块根据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生成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其中,装载模型用于确认每个卡槽对应的集装箱,通过装载模块根据装载模型对待运输集装箱进行装载。上述方案根据带运输集装箱的转载信息来生成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通过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来为轨道车辆的每个卡槽选择目标集装箱,使得轨道车辆中用于安放集装箱的卡槽具有对应的集装箱,达到了轨道列车在运输的过程中对集装箱进行装载或卸载时无需移动集装箱的技术目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在进行货物运输时采用点对点作业的运输方法导致的轨道车辆在多点作业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本申请上述装置中,上述生成模块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轨道车辆划分为多个单元装载区间,其中,每个所述单元装载区间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装载和卸载集装箱的车门。
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为每个所述单元装载区间内的卡槽选择对应的目标集装箱。
生成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单元装载区间内的卡槽对应的目标集装箱生成所述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
由上可知,本申请上述装置将轨道车辆通过划分模块划分为多个单元装载区间,其中,每个单元装载区间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装载和卸载集装箱的车门,通过选择模块根据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为每个单元装载区间内的卡槽选择对应的目标集装箱,通过生成子模块根据每个单元装载区间内的卡槽对应的目标集装箱生成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上述方案提供了生成轨道车辆装在模型的具体步骤,通过将轨道车辆划分为多个单位,并生成划分得到的各个单位的装载模型,从而得到整个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在进行货物运输时采用点对点作业的运输方法导致的轨道车辆在多点作业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选择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顺序为所述单元装载区间的卡槽选择对应的目标集装箱,其中,所述预设的顺序为所述卡槽位置距离所述轨道车辆的车门由远至近的顺序。
由上可知,本申请上述装置通过第一选择子模块根据预设的顺序为单元装载区间的卡槽选择对应的目标集装箱。上述方案提供的方法通过按照卡槽位置距离轨道车辆的车门由远至近的顺序为卡槽进行选择目标集装箱,能够避免由于集装箱装载信息的不同导致的印象装载效率的问题。
可选的,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上述选择子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单元装载区间每个卡槽的装载约束条件,其中,所述约束条件包括:未装载卡槽对应集装箱的所述装载站为已装载集装箱的装载站之后的站点,未装载卡槽对应集装箱的所述卸载站为已装载集装箱的卸载站之前的站点。
第二选择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待运输集装箱中选择满足所述装载约束条件的集装箱。
第一确认模块,用于确认满足所述装载约束条件的集装箱为所述目标集装箱。
由上可知,本申请上述装置通过第二选择子模块根据预设的顺序为单元装载区间的卡槽选择对应的目标集装箱,在待运输集装箱中选择满足装载约束条件的集装箱,通过第一确认模块确认满足装载约束条件的集装箱为目标集装箱。上述方案提供了选择卡槽对应的目标集装箱的具体方法,使用预设的约束条件来筛选对应的集装箱,能够达到集装箱在装载或卸载不会影响其他集装箱装载或卸载,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在进行货物运输时采用点对点作业的运输方法导致的轨道车辆在多点作业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上述第二选择子模块包括:
第三选择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待运输集装箱中存在多个满足所述装载约束条件的集装箱的情况下,选择卸载站与装载站之间的间隔站点数量最多的集装箱。
第二确认模块,用于在所述待运输的集装箱中不存在满足所述约束条件的集装箱的情况下,确认所述卡槽为空卡槽。
由上可知,本申请上述装载通过第三选择子模块在待运输集装箱中存在多个满足装载约束条件的集装箱的情况下,选择卸载站与装载站之间的间隔站点数量最多的集装箱,通过第二确认模块在待运输的集装箱中不存在满足约束条件的集装箱的情况下,确认卡槽为空卡槽。因此上述方案进一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在进行货物运输时采用点对点作业的运输方法导致的轨道车辆在多点作业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上述选择模块包括:
第四选择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轨道车辆的多个单元装载区间相同的情况下,为所述多个单元装载区间中相同位置的卡槽选择具有相同装载信息的集装箱。
第五选择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轨道车辆的多个单元装载区间不相同的情况下,依次为每个单元区间中的卡槽选择对应的集装箱。
由上可知,本申请上述装载通过第四选择子模块在轨道车辆的多个单元装载区间相同的情况下,为多个单元装载区间中相同位置的卡槽选择具有相同装载信息的集装箱,通过第五选择子模块在轨道车辆的多个单元装载区间不相同的情况下,依次为每个单元区间中的卡槽选择对应的集装箱。上述方案为多个单元装载区间相同,或单元装载区间不同的轨道交通车辆提供了装载方法,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在进行货物运输时采用点对点作业的运输方法导致的轨道车辆在多点作业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上述装载模型为二维模型,其中,二维模型的第一维度为所述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二维模型的第二维度为所述轨道车辆经过的站点。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基于轨道车辆的货物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其中,所述装载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站和卸载站;
根据所述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生成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其中,所述装载模型用于确认每个卡槽对应的集装箱;
根据所述装载模型对所述待运输集装箱进行装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生成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包括:
将所述轨道车辆划分为多个单元装载区间,其中,每个所述单元装载区间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装载和卸载集装箱的车门;
根据所述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为每个所述单元装载区间内的卡槽选择对应的目标集装箱;
根据每个所述单元装载区间内的卡槽对应的目标集装箱生成所述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为所述单元装载区间内的卡槽选择对应的目标集装箱,包括:
根据预设的顺序为所述单元装载区间的卡槽选择对应的目标集装箱,其中,所述预设的顺序为卡槽位置距离所述轨道车辆的车门由远至近的顺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预设的顺序为所述单元装载区间的卡槽选择对应的目标集装箱,包括:
获取所述单元装载区间每个卡槽的装载约束条件,其中,所述约束条件包括:未装载卡槽对应集装箱的所述装载站为已装载集装箱的装载站之后的站点,未装载卡槽对应集装箱的所述卸载站为已装载集装箱的卸载站之前的站点;
在所述待运输集装箱中选择满足所述装载约束条件的集装箱;
确认满足所述装载约束条件的集装箱为所述目标集装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待运输集装箱中选择满足所述装载约束条件的集装箱,包括:
在所述待运输集装箱中存在多个满足所述装载约束条件的集装箱的情况下,选择卸载站与装载站之间的间隔站点数量最多的集装箱;
在所述待运输集装箱中不存在满足所述约束条件的集装箱的情况下,确认所述卡槽为空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为每个所述单元装载区间内的卡槽选择对应的目标集装箱,包括:
在所述轨道车辆的多个单元装载区间相同的情况下,为所述多个单元装载区间中相同位置的卡槽选择具有相同装载信息的集装箱;
在所述轨道车辆的多个单元装载区间不相同的情况下,依次为每个所述单元装载区间中的卡槽选择对应的集装箱。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模型为二维模型,其中,所述二维模型的第一维度为所述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所述二维模型的第二维度为所述轨道车辆经过的站点。
8.一种基于轨道车辆的货物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其中,所述装载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站和卸载站;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生成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其中,所述装载模型用于确认每个卡槽对应的集装箱;
装载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装载模型对所述待运输集装箱进行装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模块,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轨道车辆划分为多个单元装载区间,其中,每个所述单元装载区间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装载和卸载集装箱的车门;
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为每个所述单元装载区间内的卡槽选择对应的目标集装箱;
生成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单元装载区间内的卡槽对应的目标集装箱生成所述轨道车辆的装载模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模块包括:
第一选择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顺序为所述单元装载区间的卡槽选择对应的目标集装箱,其中,所述预设的顺序为卡槽位置距离所述轨道车辆的车门由远至近的顺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选择子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单元装载区间每个卡槽的装载约束条件,其中,所述约束条件包括:未装载卡槽对应集装箱的所述装载站为已装载集装箱的装载站之后的站点,未装载卡槽对应集装箱的所述卸载站为已装载集装箱的卸载站之前的站点;
第二选择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待运输集装箱中选择满足所述装载约束条件的集装箱;
第一确认模块,用于确认满足所述装载约束条件的集装箱为所述目标集装箱。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选择子模块包括:
第三选择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待运输集装箱中存在多个满足所述装载约束条件的集装箱的情况下,选择卸载站与装载站之间的间隔站点数量最多的集装箱;
第二确认模块,用于在所述待运输集装箱中不存在满足所述约束条件的集装箱的情况下,确认所述卡槽为空卡槽。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模块包括:
第四选择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轨道车辆的多个单元装载区间相同的情况下,为所述多个单元装载区间中相同位置的卡槽选择具有相同装载信息的集装箱;
第五选择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轨道车辆的多个单元装载区间不相同的情况下,依次为每个单元区间中的卡槽选择对应的集装箱。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模型为二维模型,其中,所述二维模型的第一维度为所述待运输集装箱的装载信息,所述二维模型的第二维度为所述轨道车辆经过的站点。
CN201610377276.0A 2016-05-30 2016-05-30 基于轨道车辆的货物运输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59761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77276.0A CN105976152B (zh) 2016-05-30 2016-05-30 基于轨道车辆的货物运输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77276.0A CN105976152B (zh) 2016-05-30 2016-05-30 基于轨道车辆的货物运输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76152A true CN105976152A (zh) 2016-09-28
CN105976152B CN105976152B (zh) 2020-05-22

Family

ID=57010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77276.0A Active CN105976152B (zh) 2016-05-30 2016-05-30 基于轨道车辆的货物运输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7615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6845A (zh) * 2019-03-06 2019-07-23 青岛日日顺物流有限公司 一种场区车辆装载方法和装载系统
CN110059996A (zh) * 2019-03-06 2019-07-26 青岛日日顺物流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语音引导系统的场区车辆装载方法
CN116228079A (zh) * 2023-05-09 2023-06-06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一种粮食集装箱运输调度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1033A (zh) * 2008-10-15 2009-03-11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集装箱装载方法
US20120283868A1 (en) * 2011-05-04 2012-11-08 Rutt John D Generation of plans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a container
CN103544586A (zh) * 2013-10-25 2014-01-29 东北大学 一种提高集装箱船舶稳定性和岸桥作业效率的配载方法
CN104915817A (zh) * 2015-05-26 2015-09-16 亿赞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的装箱方法和装置
CN105427075A (zh) * 2015-11-24 2016-03-23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港口集装箱卡车的混合式动态调度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1033A (zh) * 2008-10-15 2009-03-11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集装箱装载方法
US20120283868A1 (en) * 2011-05-04 2012-11-08 Rutt John D Generation of plans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a container
CN103544586A (zh) * 2013-10-25 2014-01-29 东北大学 一种提高集装箱船舶稳定性和岸桥作业效率的配载方法
CN104915817A (zh) * 2015-05-26 2015-09-16 亿赞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的装箱方法和装置
CN105427075A (zh) * 2015-11-24 2016-03-23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港口集装箱卡车的混合式动态调度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ORDECAI AVRIEL等: "Stowage planning for container ships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shifts",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
王征等: "带二维装箱约束的物流配送车辆路径问题",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
田冉等: "基于最大最小蚁群算法的多卸载点",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6845A (zh) * 2019-03-06 2019-07-23 青岛日日顺物流有限公司 一种场区车辆装载方法和装载系统
CN110059996A (zh) * 2019-03-06 2019-07-26 青岛日日顺物流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语音引导系统的场区车辆装载方法
CN110059996B (zh) * 2019-03-06 2022-04-26 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语音引导系统的场区车辆装载方法
CN110046845B (zh) * 2019-03-06 2022-05-20 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场区车辆装载方法和装载系统
CN116228079A (zh) * 2023-05-09 2023-06-06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一种粮食集装箱运输调度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76152B (zh) 2020-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59837B (zh) 用于交付物品的交付站和方法
US5505585A (en) Efficient marine/rail intermodal interface
CN101593321A (zh) 一种车辆货物装载方法以及货物装载方案确定装置
CN105976152A (zh) 基于轨道车辆的货物运输方法和装置
CN110280488A (zh) 仓储和货物分拣系统及货物分拣的控制方法、装置
JP2022522497A (ja) 輸送可能且つ連続的に追跡可能な格納ビンを用いるマルチノーダルサプライチェーンシステム及びサプライチェーン実行方法
CN111768052B (zh) 基于算法模型的整车厂进场物流路线自动规划方法
CN107392547A (zh) 货物运送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72267A (zh) 一种物流智能装卸系统及方法
Kang et al. Development of a maritim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support system for car carriers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CN107085777A (zh) 一种物流货物实况跟踪方法及装置
CN103679617A (zh) 用于实现待存储物品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7862932A (zh) Vr环境下物流虚拟现实教学系统
CN107491836A (zh) 一种订单的分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E102018206131A1 (de) Verfahren zur Auslieferung von Paketen und/oder Waren
CN110443536A (zh) 货运无人机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相应的系统
CN109775214B (zh) 托盘密集库结合托盘横梁货架的储分方法及系统
CN101939237A (zh) 尤其在航空运输交通中用于装入和移出货物集装箱的运输车辆
CN108038649A (zh) 运输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2093359A (zh) 一种提高高密度立体库全自动调阅效率的方法
CN117172438A (zh) 一种厂内运输调度系统和方法
CN205906615U (zh) 货物换轨结构
Hirogaki et al. Autonomous conveyance control of AGV based on knowledge of taxi transportation rules
CN209176808U (zh) 传站车
Neu et al. Next Generation Logistics CargoTube: Carbon Neutral High Throughput Logistics By Low-pressure Tube Transpor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