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72222B - 喷头连接接头 - Google Patents

喷头连接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72222B
CN105972222B CN201610136482.2A CN201610136482A CN105972222B CN 105972222 B CN105972222 B CN 105972222B CN 201610136482 A CN201610136482 A CN 201610136482A CN 105972222 B CN105972222 B CN 1059722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ay head
sensible heat
spool
decomposition unit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364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72222A (zh
Inventor
千叶亮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nju Sprinkl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nju Sprinkl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nju Sprinkl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nju Sprinkl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972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722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722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722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temperature vari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头连接接头,在阀芯的移动距离长的情况下,不限制阀杆部的长度,阀芯也不会妨碍流水。该喷头连接接头具有:主体(10),呈筒状,一端侧(11)与供水配管连接,在另一端侧(12)设置有感热分解部(40);流出口(30),形成在主体(10)的中间部;以及阀芯(20),堵塞在一端侧(11)与流出口(30)之间,通过感热分解部(40)的动作被开放,感热分解部(40)与设置在主体(10)的另一端侧(12)的内部的阶梯部(53)卡止,在阀芯(20)与感热分解部(40)之间具有保持构件,该保持构件将感热分解部(40)保持在阶梯部(53),并且将阀芯(20)保持在闭合位置。

Description

喷头连接接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头连接接头,该喷头连接接头是与灭火设备配管连接的接头,在接头的流出口连接有喷头。
背景技术
在喷水设备中,在顶棚或其附近以规定间隔设置有喷头。然而,在设置有喷头的部位的下方具有管道等障碍物的情况下,管道有可能妨碍喷水。存在在所述的部位使用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喷头安装工具的情况。
专利文献1所述的喷头安装工具具有:主体,在一端具有配管连接口,在另一端设置有感热部的安装口,在两端之间形成有喷头连接口;阀芯,在设置在主体内的配管连接口与喷头连接口之间进行堵塞。在安装口设置有感热部,该感热部将阀芯支撑为始终关闭状态,在火灾发生时感热部通过感应热而使阀打开。在喷头连接口连接有配置在管道的下方的开放型喷头。
在专利文献1中,在感热部的玻璃阀与阀芯的阀部之间具有阀杆部、球、玻璃阀座,且阀杆部、球、玻璃阀座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在玻璃阀因火灾的热破裂时,阀芯向与支撑玻璃阀一端的框架的顶端螺合的止动螺钉侧移动。阀部与设置在主体内的引导件的端面碰撞而将主体内部的流路打开,由此,从配管连接口向喷头连接口供水,从而从与喷头连接口连接的开放型喷头向管道下方喷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08917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喷头安装工具中,阀芯被保持玻璃阀一端的止动螺钉以及螺合有止动螺钉的框架保持在闭合位置。具体地说,填充在配管连接口的内部的水的水压作用于阀部,该力经由阀杆部、球、玻璃阀座、玻璃阀施加于止动螺钉以及框架。止动螺钉以及框架克服上述的水压的力而保持阀芯、玻璃阀以及中间构件。
作为中间构件的球、玻璃阀座介于阀芯与玻璃阀之间,但在使阀杆部延伸至玻璃阀附近而省略中间构件的情况下,在阀芯开放时,阀杆部的顶端与止动螺钉碰撞而不能进一步移动,从而因卡止而停留在主体内部的阀部可能成为流水的阻力。因此,使滚珠、玻璃阀座介于阀杆部与玻璃阀之间,在动作时,通过向外部放出滚珠、玻璃阀座,能够使阀芯移动至引导件的端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头连接头,在阀芯的移动距离长的情况下,不限制阀杆部的长度,阀芯也不会妨碍流水。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下面的喷头连接接头。
即,该喷头连接接头具有:主体,呈筒状,一端侧与供水配管连接,在另一端侧设置有感热分解部,流出口,形成在主体的中间部,以及阀芯,堵塞在一端侧与流出口之间,通过感热分解部的动作被开放;感热分解部与设置在主体的另一端侧的内部的阶梯部卡止,在阀芯与感热分解部之间具有保持构件,该保持构件将感热分解部保持在阶梯部,并且将阀芯保持在闭合位置。
根据本发明,若保持构件由设置在阀芯与感热分解部之间的鞍座和与鞍座的中央的内螺纹螺合的螺杆构成,则使螺杆的顶端向阀芯侧移动,螺杆的顶端能够将阀芯按压保持于阀座,并且鞍座的边缘将感热分解部按压保持在主体的阶梯部。感热分解部的大半部分从主体的另一端侧向外部突出,在感热分解部因火灾的热动作时,感热分解部的结构部件不会因卡止而停留在主体内而脱落。由于鞍座与螺杆也因阀芯的开放而进行的移动被压出至主体的外部,且在阀芯的移动方向上没有妨碍移动的构件,因此,阀芯能够可靠地移动至主体的另一端侧,从而能够从主体的一端侧向流出口供水。
另外,保持构件也能够由设置在阀芯与感热分解部之间的鞍座和与主体的另一端侧螺接的筒状的框架构成,在该主体的内部形成有与感热分解部卡止的阶梯部。在该情况下,通过使主体与框架螺接,鞍座的边缘能够将感热分解部按压保持在阶梯部,并且能够将与鞍座接触的阀芯按压保持在阀座。
在上述的结构中,若在阀芯的阀座接触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具有顶端延伸至鞍座附近的杆,则容易使螺杆或鞍座与杆的顶端直接接触。
而且,若使上述的喷头连接接头的感热分解部向顶棚侧与灭火设备配管连接,则火灾时的热气流滞留在顶棚附近,因此,感热分解部容易收集热,从而感热分解部能够在火灾的早期阶段进行动作。
另外,通过在感热分解部的顶端设置由薄的金属板构成的集热器,能够将集热器收集的热传递至感热分解部,从而能够促进感热分解部的动作。除此以外,通过使集热器的形状形成为沿着顶棚的方向延伸的形状,或在集热器的表面上贯穿设置孔,使得集热器的表面积增加,从而能够更多地收集火灾的热。
根据本发明,由于使感热分解部与形成在主体的另一端侧内部的阶梯部卡止以及进行分解动作的感热分解部的构成部件不会因卡止而停留在主体内而向外部放出,因此,能够可靠地使阀芯以及与阀芯卡合的构件移动至主体的另一端侧。因此,能够提供在阀芯开放时阀芯不妨碍流水的喷头连接接头。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头连接接头的剖视图。
图2是设置有图1的喷头连接接头的喷水设备的系统图。
图3是感热分解部的剖视图。
图4示出图1中的施加负载前的状态。
图5示出在图1的喷头连接接头上设置保护罩的状态。
图6示出图1的喷头连接接头的动作状态。
图7是设置有图2的喷头连接接头的局部俯视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头连接接头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T1、T2 喷头连接接头
S1 封闭型喷头
S2 开放型喷头
10 主体
13 阀座
20 阀芯
21 盘部
22 杆
30 流出口
40 感热分解部
42 控制杆
45 筒部
46 柱塞
47 低熔点合金
48A、48B 集热器
51 螺杆
52 框架
54 鞍座
56 挡止件
C 顶棚
D 管道
P、P1 配管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图1~图7)
图1所示的喷头连接接头T1具有主体10、阀芯20、流出口30和感热分解部40。
喷头连接接头T1设置在图2所示的喷水设备上。喷头连接接头T1的主体10为筒状,一端侧11与配管P1连接,在另一端侧12上安装有感热分解部40。在一端侧11与另一端侧12之间形成有流出口30,在流出口30经由配管31连接有开放型喷头S2。
在主体10的一端侧11与流出口30之间形成有环状的阀座13。阀座13的内部为流通路,但在阀座13的另一端侧12的面上设置有阀芯20,来堵塞流通路。
阀芯20具有圆盘状的盘部21,该盘部21堵塞主体10的一端侧11与流出口30之间的流路,在盘部21的与感热分解部40相对的面上设置有棒状的杆22。在杆22的顶端贯穿设置有孔23,在孔23内穿过有后述的螺杆51的顶端侧。
感热分解部40由固定螺杆41、控制杆42、支撑板43、平衡杆44、筒部45、柱塞46和低熔点合金47构成。感热分解部40是使筒部45的内部填充低熔点合金47并利用柱塞46压缩低熔点合金47的结构。该感热分解部40与国际公开第2011/125169号记载的“感热分解部”是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感热分解部40预先被组装为图3所示的组件的状态,然后被组装在框架52上。
在图3中,在筒部45上设置有由薄的金属板所形成的两片集热器48A、48B。集热器48A、48B以重叠的状态固定在筒部45的底面上。集热器48A、48B的周缘部彼此分离,在集热器48B上具有从中心部向周缘部形成为锥形的斜面部。在斜面部上贯穿设置有未图示的多个孔。
在图1中,在感热分解部40的控制杆42与主体10的另一端侧12之间设置有圆筒状的框架52。框架52的下端与主体10的另一端侧12连接,在框架52的上端内表面形成有一对阶梯部53。相对设置的阶梯部53之间为切口53A(参照图6),使得控制杆42能够通过。
在框架52的内部容纳有鞍座54。鞍座54的截面为“コ”字形,具有两个立设部54A。两个立设部54A之间的面是与控制杆42抵接的抵接面,在与控制杆42抵接的抵接面的中央形成有内螺纹。上述的螺杆51在预先与该内螺纹螺合的状态下容纳在框架52的内部。在图1中,鞍座54的立设部54A的顶端从框架52突出到外部。
鞍座54与螺杆51作为将感热分解部40保持在阶梯部并且将阀芯20保持在闭合位置的“保持构件”发挥作用。在将鞍座54容纳在框架52内后,感热分解部40的控制杆42与框架52的阶梯部53卡止。
感热分解部40以图3所示的组件颠倒的状态避开框架52的阶梯部53并通过切口53A使控制杆42的弯曲部42a插入框架52的内部。若在使控制杆42的弯曲部42a与鞍座54的缘部接触的状态下使感热分解部40旋转,以使控制杆42的顶端42b处于框架52的阶梯部53的位置,则变为图4所示的状态。
从图4的状态向固定螺杆41的贯通孔41a内插入用虚线图示的工具来使螺杆51与工具接合而旋转。于是,鞍座54向控制杆42、42侧(图中的上侧)移动,从而控制杆42的顶端42b按压阶梯部53。
进而,螺杆51向杆22侧(图中的下侧)移动,从而螺杆51经由杆22将盘部21按压在阀座13上。由此,鞍座54的与控制杆42、42接触的缘部向图中下方弹性变形,鞍座54的与螺杆51螺合的中央附近向图中的上方弹性变形。
另一方面,阶梯部53的被控制杆42的顶端42b按压的中间部分向图中的上方弹性变形。利用上述构件的弹性力赋予使阀芯20闭合的负载。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框架52的形成有阶梯部53的部位的周面上形成有开口55,通过该开口55,使得阶梯部53容易弹性变形。利用鞍座54与框架52的弹性力,能够将感热分解部40保持在阶梯部,并且将阀芯20保持在闭合位置。
在框架52与主体10的另一端12之间设置有挡止件56。在挡止件56的中心形成有贯通孔57,杆22的顶端在突出到感热分解部40侧的状态下插入贯通孔57内。在阀芯20开放并向感热分解部40侧移动时,盘部21与挡止件56碰撞而阻止阀芯20的移动,阀芯20不会飞出到主体10的外部。另外,由于阀芯20向主体10的另一端侧12移动,因此,不会阻碍水流从一端侧11向流出口30流动。
在使螺杆51旋转而将盘部21按压在阀座13上时,贯通孔57进行支撑使得杆22的轴与螺杆51的轴配置在一条直线上。由此,能够防止杆22在主体10的内部偏心,从而使螺杆51施加的力均匀地作用在盘部21上。
在图5所示的喷头连接接头T1上设置有保护罩G,来覆盖感热分解部40。在保护罩G的上端具有环G1,该环G1具有比框架52的外径大的内径。环G1设置在集热器48B的附近,并且形成有从环G1向框架52的方向延伸的多个柱部G2,其中,该集热器48B设置在感热分解部40的顶端。通过环G1与柱部G2保护感热分解部40。柱部G2的下端与圆筒部G3连接,圆筒部G3的内表面与主体10的另一端12的外周面接合连接。保护罩G进行保护以避免外力施加于感热分解部40。
设置在保护罩G上的柱部G2与相邻的柱部G2之间的间隔是感热分解部40的构成构件在进行分解动作时能够通过的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柱部G2设置有4处,以等间隔的方式配置在环G1的圆周上。柱部G2与环G1连接的部分的宽度最窄。柱部G2的面向感热分解部40的一侧形成为越朝向框架52侧越宽的锥形。
在保护罩G的外周面能够设置感热分解部的工作温度显示部。例如,在圆筒部G3的外周面能够用文字显示工作温度。或者能够通过对保护罩G着色来表示工作温度。例如,感热分解部的工作温度为60℃时用“黑色”来显示,为96℃时用“白色”来显示,为139℃时用“蓝色”来显示。利用颜色进行显示可以对保护罩G的整体着色,也可以只对规定的部位(例如,环G1或圆筒部G3)着色。保护罩G利用颜色进行温度显示,在检查时能够通过目测容易确认设置在顶棚附近的喷头连接接头T1的工作温度。
接着,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头连接接头T1的动作。
如图2所示,喷头连接接头T1设置在配管P1上,该配管P1从以规定的间隔设置有封闭型喷头S1的配管P连接并向顶棚C方向延伸。在配管P1的下方配置有管道D,喷头连接接头T1设置在管道D的上方的顶棚C附近,流出口30经由配管31与配置在管道D的下方的开放型喷头S2连接。
在发生火灾时,火灾的热滞留在顶棚C的下表面附近。于是,喷头连接接头T1的感热分解部40的集热器48A、48B收集火灾的热并向容纳在筒部45内的低熔点合金47传递热。低熔点合金47因火灾的热熔化,熔化的低熔点合金47在筒部45与柱塞46间的间隙经过流出。在柱塞46移动至筒部45的底面侧时,感热分解部40的构成部件的力的平衡被打破而进行分解动作,控制杆42、42以与框架52的阶梯部53接合的端部42b作为支点进行旋转动作并向外部放出。
通过感热分解部40的分解动作,使得阀芯20从保持状态被释放,借助填充在一端侧11的内部的水的压力向另一端侧12的方向移动。配置在感热分解部40与阀芯20之间的鞍座54和与鞍座54螺合的螺杆51与阀芯20一起移动而被按出至框架52的外部。在阀芯20移动时,由于在杆22的移动方向上没有成为移动障碍的东西,因此,杆22不受长度的限制,其顶端侧突出到框架52的外部。
能够在保持螺杆51与杆22的顶端的孔23卡合的状态不变使阀芯20移动的情况下,将螺杆51以及鞍座54压出至框架52的外部。然后,阀芯20的盘部21与挡止件56抵接而移动停止。
通过阀芯20移动而被开放,从配管P1经过流水口30向开放型喷头S2进行供水,水向管道D的下方喷洒,来消灭火灾。
就上面说明的喷头连接接头T1而言,若从感热分解部40设置在顶棚C的下表面附近,则火灾产生的热滞留在顶棚C的下表面,所以设置在顶棚C的下表面附近的感热分解部40容易受热进行动作。更具体地说,从感热分解部40至顶棚C的下表面的距离为0.3m以下。
相对于设置有喷头连接接头T1的图2的灭火设备,图7是表示设置有喷头连接接头T1的部分的俯视图。用虚线描绘的圆表示封闭型喷头S1以及开放型喷头S2的喷水范围。用虚线描绘的喷水范围相互重叠而不产生间隙。在封闭型喷头S1中,喷水范围与火灾感应范围相同。火灾感应范围是以喷头为中心的具有规定半径的圆形的范围,表示该圆的范围内被设置在圆的中心的喷头保护的范围。如图7中的虚线所示,火灾感应范围与相邻的喷头S1的火灾感应范围连在一起而没有间隙。
另一方面,喷头连接接头T1的火灾感应范围用双点划线所描述的圆表示。与喷头连接接头T1的流出口30连接的开放型喷头S2的喷水范围比用双点划线描述的圆小。喷头连接接头T1的火灾感应范围与设置在周围的封闭型喷头S1的火灾感应范围相比,具有更大的范围。
在喷头连接接头T1的轴与开放型喷头S2的轴之间具有距离L的差的情况下,因在喷头连接接头T1的火灾感应范围内包含开放型喷头S2的喷水范围,因此,开放型喷头S2能够获得与配置在周围的封闭型喷头S1同等以上的火灾感应性能。即,不会因火灾感应部(感热分解部40)与喷水部(开放型喷头S2)的距离L的差使得开放型喷头S2的喷水开始时刻比周围的封闭型喷头S1的动作晚。
在执行日本部门条例中所规定的感应度试验的情况下,就从试验开始到感热分解部进行分解动作为止的时间而言,喷头连接接头T1的动作比封闭型喷头S1的动作快。
作为使火灾感应性能提高的一个方法,在喷头连接接头T1的工作温度与周围的封闭型喷头S1的工作温度大致相等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将顶棚与集热器48B之间的距离设为0.3m以下,将容纳有集热器48A、48B以及低熔点合金47的筒部45从主体10露出到外部,以使该喷头连接接头T1先进行动作,从而使喷头连接接头T1的火灾感应性能提高。
在喷头连接接头T1中设置有两片集热器48A、48B,但通过增加集热器的设置片数、表面积等,也能够使火灾感应性能提高。
作为上述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能够使框架52与主体10的另一端侧12形成一体。由此,能够实现紧凑化,降低制造成本。另外,作为与上述不同的变形例,能够在主体10上设置多个流出口30。
第二实施方式(图8)
接着,参照图8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头连接接头T2。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的部位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图8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头连接接头T2是不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头连接接头T1的螺杆51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的鞍座61的截面为コ字形,具有两个立设部61A。立设部61A、61A之间的面为与控制杆42抵接的抵接面。与控制杆42抵接的抵接面的相反侧的面与杆62接触。
杆62的顶端被加工为球状,在杆62的与鞍座61接触的部分形成有研钵状的凹部63。杆62的另一侧的端部与盘部21连接并固定于盘部21。
设置在主体10的内部的挡止件64被设置为,形成在挡止件64的外周面的外螺纹与形成在主体10的内部的内螺纹螺合。杆62穿过挡止件64的贯通孔65。
在图8中,形成在框架52的下端的外螺纹与形成在主体10的另一端侧12的内螺纹螺合,通过使上述螺纹螺合,经由鞍座61使控制杆42的顶端42b按压阶梯部53。另外,杆62被鞍座61按压,将盘部21按压在阀座13上。由此,鞍座61与控制杆42、42接触的缘部向图中下方弹性变形,与杆62接触的中央附近向图中的上方弹性变形。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阶梯部53也产生弹性变形。利用上述的弹性力能够将感热分解部40保持在阶梯部,并且能够将阀芯20保持在闭合位置。
由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头连接接头T2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上面说明的喷头连接接头T1、T2中,能够使与主体10的流出口30连接的多个开放型喷头连接。更具体地说,能够使与图2所示的主体10的连接口30连接的配管31分支而增设喷头S3。在将增设的喷头S3设置在管道D的上方时,水从所增设的喷头S3向管道上发生的火灾喷出,从而能够消灭火灾。
另外,能够代替喷头连接接头T1、T2的感热分解部40,使用使连杆与一对控制杆卡止而构成的连杆型感热分解部,该连杆是利用低熔点合金贴合在两片金属板上而构成的。作为连杆型感热分解部的例子,具有美国专利第6152236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7275603号说明书所记载的结构。

Claims (15)

1.一种喷头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
具有:
主体,呈筒状,一端侧与供水配管连接,在另一端侧设置有感热分解部,
流出口,形成在主体的中间部,以及
阀芯,堵塞在一端侧与流出口之间,通过感热分解部的动作被开放;
在阀芯的阀座接触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具有杆,
感热分解部与设置在主体的另一端侧的内部的阶梯部卡止,
在阀芯与感热分解部之间具有保持构件,该保持构件将感热分解部保持在阶梯部,并且将阀芯保持在闭合位置,
在阀芯位于闭合位置时,杆的顶端与保持构件接触,
在阀芯开放时,阀芯从保持状态被释放,杆的顶端移动至从主体的另一端侧突出的位置,并且,保持构件被放出到主体的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头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保持构件由设置在阀芯与感热分解部之间的鞍座和与鞍座螺接且按压阀芯的螺杆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头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保持构件由设置在阀芯与感热分解部之间的鞍座和与主体的另一端侧螺接的筒状的框架构成,在该主体的内部形成有与感热分解部卡止的阶梯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头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感热分解部朝向顶棚侧配置。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头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感热分解部的顶端设置有集热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头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集热器沿着顶棚的方向延伸。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头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感热分解部上设置有使螺杆的工具卡合部经过的孔。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头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限制阀芯的开放移动距离的挡止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头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杆的顶端贯穿挡止件。
10.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头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感热分解部具有一对控制杆,控制杆的顶端部与主体的另一端侧的阶梯部卡合,在进行分解动作时,该感热分解部与保持构件一起向主体的外部放出。
11.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头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该喷头连接接头具有覆盖感热分解部的保护罩。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头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保护罩在感热分解部的顶端附近具有环,并且具有从环向主体侧延伸的多个柱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头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保护罩具有感热分解部的工作温度显示部。
1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头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喷头连接接头的火灾感应范围比配置在喷头连接接头的周围的封闭型喷头的火灾感应范围大。
1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头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与流出口连接的开放型喷头的喷水范围处于喷头连接接头的火灾感应范围内。
CN201610136482.2A 2015-03-10 2016-03-10 喷头连接接头 Active CN1059722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6654 2015-03-10
JP2015046654A JP6476017B2 (ja) 2015-03-10 2015-03-10 スプリンクラーヘッド接続継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72222A CN105972222A (zh) 2016-09-28
CN105972222B true CN105972222B (zh) 2019-09-03

Family

ID=56897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36482.2A Active CN105972222B (zh) 2015-03-10 2016-03-10 喷头连接接头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76017B2 (zh)
CN (1) CN105972222B (zh)
TW (1) TWI6948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D196156S (zh) 2018-02-14 2019-02-21 日商千住撒水股份有限公司 滅火設備用接頭之部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25169A1 (ja) * 2010-04-06 2011-10-13 千住スプリンクラー株式会社 スプリンクラーヘッド
JP4999211B2 (ja) * 2010-06-03 2012-08-15 ホーチキ株式会社 放水継手
CN102711927A (zh) * 2010-01-28 2012-10-03 能美防灾株式会社 喷水头
JP2013192752A (ja) * 2012-03-21 2013-09-30 Nohmi Bosai Ltd スプリンクラヘッド取付具
CN203743498U (zh) * 2013-08-13 2014-07-30 全龙浩 直立式一进多出式消防喷淋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07535B2 (ja) * 2000-03-29 2006-08-09 能美防災株式会社 消火設備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1927A (zh) * 2010-01-28 2012-10-03 能美防灾株式会社 喷水头
WO2011125169A1 (ja) * 2010-04-06 2011-10-13 千住スプリンクラー株式会社 スプリンクラーヘッド
JP4999211B2 (ja) * 2010-06-03 2012-08-15 ホーチキ株式会社 放水継手
JP2013192752A (ja) * 2012-03-21 2013-09-30 Nohmi Bosai Ltd スプリンクラヘッド取付具
CN203743498U (zh) * 2013-08-13 2014-07-30 全龙浩 直立式一进多出式消防喷淋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4865B (zh) 2020-06-01
JP6476017B2 (ja) 2019-02-27
TW201637719A (zh) 2016-11-01
CN105972222A (zh) 2016-09-28
JP2016165378A (ja) 2016-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72222B (zh) 喷头连接接头
CN107264439B (zh) 便于检修的汽车线束插件
KR20110038573A (ko) 두 방향 솔레노이드 밸브
CN109073159A (zh) 流体控制用电磁阀
US20140352817A1 (en) Fuel tank valve
CN102711927A (zh) 喷水头
CN102365131A (zh) 分配器
CN103590871A (zh) 密封式电枢球管组件
CN102446613A (zh) 电磁装置和驾驶员辅助装置
US9370268B2 (en) Hook device for hanging objects
US11371624B2 (en) Flow-blocking safety valve to prevent explosion of portable gas container
CN218836907U (zh) 一种钢球下拉锁紧缸
CN106764001B (zh) 空气旁通阀门
CN210425581U (zh) 燃气热水装置用的带稳流泄压的进水接口
SA516371296B1 (ar) صمام توازن ديناميكي للتحكم في معدل التدفق بدون الاستعانة بالضغط
CN106958966B (zh) 热力膨胀阀
CN104033304B (zh) 共轨喷油器整体式控制球阀
CN104064316B (zh) 一种液氦零挥发超导磁体系统安全泄放装置
CN102109060B (zh) 特别地用于机动车辆制动系统的电磁阀
CN105864467A (zh) 单向阀
CN108353466A (zh) 铠装电阻器及其制造工艺
US20200038701A1 (en) Closed Water Mist Nozzle with Active Opening
US20130200283A1 (en) Solenoid Valve and Driver Assistance Device having such a Valve
WO2021220881A1 (ja) タンクバルブ装置、及びバルブブロック
TWI574890B (zh) A container having a function of suppressing refill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