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51552A - 一种通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处理过湿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处理过湿土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51552A
CN105951552A CN201610341253.4A CN201610341253A CN105951552A CN 105951552 A CN105951552 A CN 105951552A CN 201610341253 A CN201610341253 A CN 201610341253A CN 105951552 A CN105951552 A CN 1059515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isture content
over
wet
wet soil
eq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412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51552B (zh
Inventor
吴超凡
肖杰
李国平
梁勇
谭新贵
董维君
张继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Yunzhong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Yunzhong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Yunzhong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Yunzhong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4125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515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51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515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515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515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3/00Foundations for pavings
    • E01C3/04Foundations produced by soil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处理过湿土的方法,向比重型湿法击实法确定的最佳含水率高小于或等于10%的过湿土中加入粒度小于等于4.75mm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拌和均匀,进一步摊铺,碾压。通过本发明处理后,能在短时间内降低过湿土湿度、增加其稳定性和强度,均匀性、固化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通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处理过湿土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湿土处理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处理过湿土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有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垃圾到2020年预计将达50亿吨左右,而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尚处在探索阶段,资源化率很低,仅为5%左右。如果能把这些建筑垃圾充分进行资源化再生利用,可以创造上万亿元的价值。因此,如何科学地利用建筑垃圾的“剩余价值”,充分发挥其材料特性,以促进材料的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以往常采用石灰、水泥或粉煤灰等处治过湿土或不良级配粉土等不良土,但存在强度形成时间较长,工程造价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能在短时间内降低过湿土湿度、增加其稳定性和强度,均匀性、固化效果好的通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处理过湿土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通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处理过湿土的方法,向比重型湿法击实法确定的最佳含水率高小于或等于10%的过湿土中加入粒度小于或等于4.75mm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拌和均匀,进一步摊铺,碾压。
通过拌和一方面能进一步降低现场土的含水率至重型湿法击实确定的最佳含水率附近,满足现场压实要求,另一方面也能起到增强土体强度,以满足路堤和路床对填土的强度要求。
将拌合均匀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稳定过湿土进行摊铺并及时碾压密实,对路堤和路床的压实度应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
本发明进一步包括以下优选的技术方案:
优选的方案中,每100g过湿土中加入55~110g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上述配比范围时,不仅过湿土的改善效果佳,强度高、含水率低,且处理成本低。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拌和次数为4~6次,拌和速度为1-3km/h。
拌合次数在上述范围时,得到的产物不仅均匀性好,且经济效益显著,施工时间短。
拌合速度在上述范围时,不仅施工时间短,且得到的产物均匀性好。
优选的方案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为2.36~4.75mm。
进一步优选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小于2.36mm。
通过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粒径的优选,能够进一步提高吸水效率。
优选的方案中,对于含水率比重型湿法击实确定的最佳含水率高大于或等于20%的过湿土,添加粉煤灰使含水率比重型湿法击实确定的最佳含水率高小于或等于15%;当含水率比重型湿法击实确定的最佳含水率高10%-15%时,通过晾晒或翻晒使含水率比重型湿法击实确定的最佳含水率高小于或等于10%。
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通过将建筑垃圾分拣、破碎和筛分后得到。
重型湿法击实方法的最佳含水率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范JTG E40-2007》中的土的击实试验方法确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针对现有技术中处理过湿土的方法强度形成时间较长,工程造价高的现状,发明人通过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用于处理过湿土,获得了意料之外的良好效果,通过本发明处理后,能在短时间内降低过湿土湿度、增加其稳定性和强度,均匀性、固化效果好。
此外,本发明的处理成本低,不仅可以大大改善过湿土的性能,且可以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重复利用,将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处理后得到的过湿土其用作填筑市政道路的路堤及路床,可快速消纳建筑垃圾,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工程投资。
本发明的处理时间短,效率高,不需要后续沥干土体降低含水率。
特别是通过将本发明中含水率在特定范围内的过湿土和粒径在一定范围内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结合,能够大大提高过湿土的强度,减少其含水量。
附图说明
图1为CBR值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掺量的关系图。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掺量在70-110g的范围时,符合回归公式y=0.325x-12.917。
具体实施方式
某过湿土天然含水率比重型湿法击实法确定的最佳含水率高8%,不能直接用来填筑路基,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过湿土以免造成水土流失,节省投资。
每100g过湿土中分别掺入30g、50g、70g、90g和110g利用建筑垃圾,进行重型湿法击实试验。其中,添加30g和50g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过湿土在击实过程中很难成型,处理后的混合土的含水率仍过大,不能压实。添加70g、90g和110g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过湿土的击实效果良好,测得的CBR值分别达到10%、16%和23%。图1为过湿土CBR值随不同建筑垃圾掺量的变化图。由图中回归公式y=0.325x-12.917,找到CBR值为5%相对应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掺量约为55.1g。因此,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添加量大于55.1g后,过湿土经处理后不仅能满足压实要求,而且CBR强度能路基设计规范路床不小于5%的要求。按此掺量,经现场翻拌次数为5次,翻拌速度为2km/h,施工后拌合混合料拌合均匀,压实效果良好,CBR强度满足规范要求,达到了过湿土及建筑垃圾两种材料的再生利用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表1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粒径与吸水率关系
表1为不同粒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与吸水率%的关系。由表知,粒径小于或等于4.75mm的再生骨料吸水能力明显大于4.75mm各粒径。因此,现场采用小于或等于4.75mm粒径再生骨料处理过湿土的吸水能力强,效果最好。
对比例1
直接使用本发明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处理比重型湿法击实法确定的最佳含水率高大于10%的过湿土,处理过程中不仅需要的掺量很高,降水效果也不明显。

Claims (7)

1.一种通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处理过湿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比重型击实法确定的最佳含水率高小于或等于10%的过湿土中加入粒度小于或等于4.75mm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拌和均匀,进一步摊铺,碾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100g过湿土中加入55~110g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拌和次数为4~6次,拌和速度为1-3km/h。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为2.36~4.7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小于2.3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含水率比重型湿法击实确定的最佳含水率高大于或等于20%的过湿土,添加粉煤灰使含水率比重型湿法击实确定的最佳含水率高小于或等于15%;当含水率比重型湿法击实确定的最佳含水率高10%-15%时,通过晾晒或翻晒使含水率比重型湿法击实确定的最佳含水率高小于或等于1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通过将建筑垃圾分拣、破碎和筛分后得到。
CN201610341253.4A 2016-05-20 2016-05-20 一种通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处理过湿土的方法 Active CN1059515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1253.4A CN105951552B (zh) 2016-05-20 2016-05-20 一种通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处理过湿土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1253.4A CN105951552B (zh) 2016-05-20 2016-05-20 一种通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处理过湿土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51552A true CN105951552A (zh) 2016-09-21
CN105951552B CN105951552B (zh) 2019-01-01

Family

ID=56910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41253.4A Active CN105951552B (zh) 2016-05-20 2016-05-20 一种通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处理过湿土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5155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2946A (zh) * 2009-07-07 2009-12-16 东南大学 过湿土壤固化剂及其对土壤进行固化的方法
CN101712872A (zh) * 2009-11-27 2010-05-26 四川蜀渝石油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过湿土的土壤固化材料及其使用方法
CN101929151A (zh) * 2010-09-29 2010-12-29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饱和过湿土的处治方法
CN103806434A (zh) * 2014-03-09 2014-05-21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级配建渣土工袋处理钻前工程饱和过湿土地基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2946A (zh) * 2009-07-07 2009-12-16 东南大学 过湿土壤固化剂及其对土壤进行固化的方法
CN101712872A (zh) * 2009-11-27 2010-05-26 四川蜀渝石油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过湿土的土壤固化材料及其使用方法
CN101929151A (zh) * 2010-09-29 2010-12-29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饱和过湿土的处治方法
CN103806434A (zh) * 2014-03-09 2014-05-21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级配建渣土工袋处理钻前工程饱和过湿土地基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付亮等: "用废弃混凝土固化土体的试验研究", 《土工基础》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51552B (zh) 201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9193B (zh) 再生混凝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77929A (zh) 一种强化再生骨料的制备方法及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
CN110593036B (zh) 一种利用高含水率工程弃土制备路基填料的方法
CN105152519A (zh) 一种无机淤泥固化剂、筑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3471B (zh) 一种废弃混凝土制透水砖的方法及该透水砖的铺设方法
CN107540282A (zh) 一种利用废弃水泥混凝土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及其施工方法
CN104988901A (zh) 一种用铁尾细砂改良膨胀土的方法及其施工方法
CN108484003A (zh) 一种利用建筑废弃物制透水砖方法
JP4665259B2 (ja) 建設汚泥の有効利用方法
CN108505409B (zh) 固化泥浆土与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复合无机料及其成型方法
CN102381854B (zh) 废弃二灰级配碎石再生的路面基层
CN102390956A (zh) 废弃水泥稳定碎石再生的路面基层
CN106758709A (zh) 一种用于高速公路路基的建筑废弃物破碎再生的方法
CN112534984B (zh) 将软黏土改良为种植土的方法
CN102505682A (zh) 一种建筑垃圾渣粉水泥桩及其地基处理方法
Sabat et al. Efficacy of dolime fine stabilized red mud-fly ash mixes as subgrade material
CN105951552A (zh) 一种通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处理过湿土的方法
CN107540272A (zh) 一种利用废弃水泥混凝土的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施工方法
KR100493247B1 (ko) 1종 재생골재를 이용한 칼라 투수, 비투수 콘크리트보도블록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771812A (zh) 道路路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0586066B1 (ko) 재생골재와 폐시멘트를 이용한 시멘트코팅 혼합골재와이를 이용한 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제조방법
KR101233748B1 (ko) 친환경 도로 포장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도로 포장방법
CN108265581B (zh) 一种石灰粉煤灰砂砾混合料废料再利用的铺路方法
CN111747704A (zh) 一种二灰碎石废料再生利用的方法
CN115231886B (zh) 道路基层材料及道路基层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