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34992B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34992B
CN105934992B CN201580005594.8A CN201580005594A CN105934992B CN 105934992 B CN105934992 B CN 105934992B CN 201580005594 A CN201580005594 A CN 201580005594A CN 105934992 B CN105934992 B CN 1059349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frame
user terminal
transmission
notified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55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34992A (zh
Inventor
安川真平
武田一树
永田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934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4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34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49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5Address table lookup; Address filt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避免在通过动态TDD方式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回退操作时在除了UL子帧以外的子帧中发送UL信号。通过动态TDD方式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具有:接收单元,接收包括动态TDD小区的子帧结构的动态的变更指示在内的控制信息;以及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在基于从SIB1或者高层被通知的动态TDD小区的子帧结构的回退操作时,不进行灵活子帧中的专用资源发送。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 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 (LTE:Long TermEvolution)成为了标准(非专利文献1)。
在LTE中,作为多址方式,在下行线路(下行链路)中使用基于OFDMA (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方式, 在上行线路(上行链路)中使用基于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的方式。
以从LTE的进一步的宽带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正在研究例如被称为 LTEadvanced或者LTE enhancement的LTE的后继系统,且作为LTE Rel.10/11 (LTE-A)成为标准。
作为LTE系统以及LTE-A系统的无线通信中的双工模式(Duplex-mode), 有将上行链路(UL:UpLink)和下行链路(DL:DownLink)以频率进行分 割的频分双工(FDD:FrequencyDivision Duplex)和将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 以时间进行分割的时分双工(TDD:TimeDivision Duplex)。
在LTE系统的TDD中,规定了无线帧内的UL子帧和DL子帧的构成比 率不同的UL-DL结构(UL-DL设置(configuration))#0至#6(参照图1)。 用户终端基于通过SIB1(系统信息块类型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1)) 而被通知的任一个UL-DL结构进行通信。
在作为LTE的进一步的后继系统的LTE Rel.12中,正在研究通过动态地 切换现有的UL-DL结构,根据上下行业务量来动态地切换TDD的帧结构的 动态TDD(或者,Rel.12eIMTA(增强的干扰管理和业务自适应(enhanc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Traffic Adaptation)))。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动态TDD中,存在用户终端无法得知与通过SIB1而被通知的UL-DL 结构不同的、被动态地变更的实际的UL-DL结构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 存在若用户终端进行根据通过SIB1而被通知的UL-DL结构来监视PDCCH 或者EPDCCH的回退(Fallback)操作,则会导致在实际的UL-DL结构中的 UL子帧以外的子帧中发送UL信号的顾虑。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在通 过动态TDD方式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回退操作时在除了UL子帧以外的子帧 中发送UL信号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用户终端的特征在于,具有:接收单元,接收包括通过L1信 令而被通知的TDD小区的子帧结构在内的控制信息;以及控制单元,进行控 制,以使在无法检测出通过所述L1信令而被通知的子帧结构的情况下,在通 过上行链路许可没有被分配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发送的子帧中,停止探测参 考信号的发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避免在通过动态TDD方式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回退操 作时在除了UL子帧以外的子帧中发送UL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现有的UL-DL结构的图。
图2A~图2B是说明应用了第一专用资源发送规则的结构的图。
图3A~图3B是说明应用了第二专用资源发送规则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说明TDD中的7个UL-DL结构的图。在图1中,“D”表示DL 子帧,“U”表示UL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Special subframe)。
在动态TDD中,能够进行向与通过SIB1来通知的UL-DL结构不同的 UL-DL结构的动态(dynamic)的切换。但是,为了确保向后兼容性,通过 SIB1来通知的DL子帧以及特殊子帧不能变更为UL子帧。
例如,在图1所示的UL-DL结构#0中,DL子帧(子帧号0、5)以及 特殊子帧(子帧号1、6)在其他的UL-DL结构#1至#6中也是DL子帧或 者特殊子帧。因此,在通过SIB1来通知了UL-DL结构#0的情况下,能够 动态地变更为其他的UL-DL结构#1至#6中的任一个。
另一方面,在UL-DL结构#1中子帧号4是DL子帧,但在UL-DL结 构#0、#3、#6中子帧号4是UL子帧。因此,在通过SIB1来通知了UL-DL 结构#1的情况下,不能动态地变更为UL-DL结构#0、#3、#6。
如图1所示,在无线帧中,设置有固定子帧(Fixed Subframe)和灵活子 帧(Flexible Subframe)。固定子帧是传输方向在不同的UL-DL结构间被固定 的子帧。灵活子帧是传输方向在不同的UL-DL结构间没有被固定的子帧。在 灵活子帧中,在动态TDD中,能够进行UL子帧和DL子帧的变更。
固定子帧以及灵活子帧可以根据通过SIB1来通知的UL-DL结构而隐式 地通知给用户终端,也可以使用包括广播信号或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等的高层信令而通知。
在动态TDD中,与通过SIB1而被通知的UL-DL结构不同的、被动态 地变更的实际的UL-DL结构通过使用了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或者扩展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EPDCCH:Enhanced PDCCH)的L1信令而被通知给用户终端。
用户终端在该L1信令的接收中失败的情况下或从间歇接收(DRX:DiscontinuousReception)状态恢复而接收该L1信令之前,用户终端无法得知 通过L1信令而被通知的实际的UL-DL结构。
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了用户终端进行根据通过SIB1而被通知的UL-DL 结构或者从高层被通知的UL-DL结构来监视PDCCH或者EPDCCH的回退 操作。
在回退操作时,在发送子帧通过PDCCH或者EPDCCH而被动态地通知 的信号、例如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等中,用户终端能够进行基于实际的UL-DL结构的发送。 但是,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存在用户终端会在实际的UL-DL结构中的DL 子帧或者特殊子帧中发送UL信号的顾虑。在回退操作时,设想用户终端要 是在除了UL子帧以外的子帧中发送UL信号的话会产生小区内干扰。
因此,本发明人发现了在回退操作时避免用户终端在除了实际的UL-DL 结构中的UL子帧以外发送专用资源的专用资源发送规则。以下,说明这样 的专用资源发送规则。
作为在回退操作时避免用户终端在除了实际的UL-DL结构中的UL子帧 以外发送专用资源的专用资源发送规则,应用在回退操作时停止进行周期发 送的专用资源的第一专用资源发送规则或者面向动态TDD而规定只能在固 定子帧中进行设定的专用资源结构的第二专用资源发送规则。
在此,专用资源是指,除了通过PDCCH或者EPDCCH而动态地通知发 送子帧的信号以外的信号。例如,专用资源是指,周期性的CSI(信道状态 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调度请求(SR:Scheduling Request)或 者SRS(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 Signal))等信号。此外,由于存 在可发生在除了UL子帧以外的发送的顾虑,所以还包括应用TTI(发送时间 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捆绑而被发送的专用资源。
说明在回退操作时停止进行周期发送的专用资源的第一专用资源发送规 则。
在应用第一专用资源发送规则且设定了动态TDD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一 律不进行灵活子帧中的专用资源发送。在这个情况下,通过安装或者作为用 户终端操作而禁止在灵活子帧中进行专用资源发送。
例如,如图2A所示,在通过SIB1来通知UL-DL结构#0的情况下,用 户终端在作为灵活子帧的子帧号3、4、7、8以及9中不进行专用资源发送。
由此,即使灵活子帧中的UL子帧被动态地变更为DL子帧或者特殊子 帧,也能够避免在回退操作时,用户终端在除了UL子帧以外的子帧中发送 UL信号。
或者,在应用第一专用资源发送规则且设定了动态TDD的情况下,用户 终端仅限于在变更为DL子帧的UL子帧中不进行专用资源发送。即,即使是 灵活子帧,用户终端在被通知的UL-DL结构中UL子帧和DL子帧不变的子 帧中,也进行专用资源发送。
例如,如图2B所示,在通过SIB1来通知UL-DL结构#0的情况下,用 户终端在通过在几个子帧前被通知的UL许可而将子帧7判定为UL子帧的情 况下,即使子帧7为灵活子帧,在子帧7中也发送UL信号。另一方面,用 户终端在没有被通知UL许可且不能判定子帧9是DL子帧还是UL子帧的情 况下,在子帧9中不发送UL信号。
由此,即使灵活子帧中的UL子帧被动态地变更为DL子帧或者特殊子 帧,也能够避免在回退操作时,用户终端在除了UL子帧以外的子帧中发送 UL信号。
在图2B所示的例中,用户终端通过UL许可来判定是UL子帧还是DL 子帧,但并不限定于UL许可,在CSI-RS等,信令和信令对象的信号的发送 定时不成为同一子帧,用户终端能够预先判定是UL子帧还是DL子帧的全部 情况下,能够应用该规则。
接着,说明面向动态TDD而规定只能在固定子帧中进行设定的专用资源 结构的第二专用资源发送规则。
在应用第二专用资源发送规则的情况下,面向动态TDD的应用,无线基 站以及用户终端利用仅由UL子帧和DL子帧不变的子帧即固定子帧构成的、 设定专用资源的发送周期或发送子帧偏移量的新定义的表。
如图3A所示,无线基站从新定义的表中将一个专用资源发送结构(设 置(configuration))对用户终端进行信令通知。该信令通知使用包括广播信 号或RRC信令等的高层信令来进行。应用动态TDD的用户终端始终根据该 结构来发送专用资源。
由此,即使灵活子帧中的UL子帧被动态地变更为DL子帧或者特殊子 帧,也能够避免在回退操作时,用户终端在除了UL子帧以外的子帧中发送 UL信号。
或者,如图3B所示,无线基站从现有的表以及新定义的表中各自将一 个专用资源发送结构(设置(configuration))对用户终端进行信令通知。应 用动态TDD的用户终端在回退操作时使用基于新定义的表的专用资源发送 结构,发送专用资源。该用户终端在回退操作时以外,使用基于现有的表的 专用资源发送结构,发送专用资源。即,用户终端在回退操作时和除此以外, 切换专用资源发送结构而使用。
在图3B所示的例中,新定义的表可以是与现有的表同一的表。此外, 新定义的表也可以是包含现有的表的表。即,既可以从现有的表将不同的2 个专用资源发送结构对用户终端进行信令通知,也可以从新定义的表将不同 的2个专用资源发送结构对用户终端进行信令通知。
由此,即使灵活子帧中的UL子帧被动态地变更为DL子帧或者特殊子 帧,也能够避免在回退操作时,用户终端在除了UL子帧以外的子帧中发送 UL信号。
关于TTI捆绑,也可以通过规定为不会代替上述第一以及第二专用资源 发送规则而应用TTI捆绑,从而避免在实际的UL子帧以外的专用资源发送。
例如,也可以通过RRC信令等高层信令而规定为不对应用动态TDD的 用户终端应用TTI捆绑。
例如,在应用动态TDD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RRC信令等高层信令而 规定不存在TTI捆绑的结构(设置(configuration))。
例如,应用动态TDD的用户终端的用户终端操作也可以被规定为忽略来 自RRC信令等高层信令的TTI捆绑的应用通知。
如以上所说明,在回退操作时,通过用户终端应用避免在实际的UL-DL 结构中的UL子帧以外的专用资源发送的专用资源发送规则,能够避免在回 退操作时用户终端在除了UL子帧以外的子帧中发送UL信号,产生小区内干 扰。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 应用应用了上述的专用资源发送规则的无线通信方法。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如图4所 示,无线通信系统1具备多个无线基站10(11以及12)和位于由各无线基 站10所形成的小区内且构成为能够与各无线基站10进行通信的多个用户终 端20。无线基站10分别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经由上位站装置30连接到核 心网络40。
在图4中,无线基站11例如由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宏基站构成,形 成宏小区C1。无线基站12由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小型基站构成,形成小 型小区C2。另外,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数量并不限定于图4所示的数量。
在宏小区C1以及小型小区C2中,可以使用同一个频带,也可以使用不 同的频带。此外,无线基站11以及12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光纤、X2接 口)相互连接。
在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之间、无线基站11和其他的无线基站11 之间或者无线基站12和其他的无线基站12之间,也可以应用双重连接(DC) 或者载波聚合(CA)。
用户终端20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可以除了移动 通信终端之外还包括固定通信终端。用户终端20能够经由无线基站10与其 他的用户终端20执行通信。
在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括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 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 享的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广播信道(PBCH)等。通 过PDSCH来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预定的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通过PDCCH、EPDCCH来传输下行控制信息(DCI)。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 享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等。通过PUSCH来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的整体结构图。如图5所示,无线基站 10具备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 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接口单元106。
通过下行链路而从无线基站10发送给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 装置30经由接口单元106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进行PDCP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 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RLC 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重发控制例 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 (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并转发给各发送 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或快速傅里叶逆 变换等发送处理,并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103。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通过包括MAC层的信令、物理层的信令或者RRC 信令的高层信令,对用户终端20通知用于该小区中的通信的控制信息。在该 控制信息中,例如包括与在动态TDD小区中利用的DL子帧以及UL子帧结 构有关的信息。
各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 后输出的下行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放大器单元102将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 率信号进行放大并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信号,在各发送接收天线1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 信号分别在放大器单元102中放大、在各发送接收单元103中进行频率变换 而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各发送接收单元103作为通过MAC层的信令而发送包括与在动态TDD 小区中利用的DL子帧以及UL子帧结构有关的信息在内的控制信息的发送单 元来发挥作用。此外,各发送接收单元103作为在应用了第二专用资源发送 规则的情况下,发送基于新定义的表的专用资源发送规则的发送单元来发挥 作用。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在被输入的上行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 进行FFT处理、IDFT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 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接口单元106转发给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 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呼叫处理、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 无线资源的管理。
接口单元106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光纤、X2接口)而与相邻无线基 站发送接收(回程信令)信号。或者,接口单元106经由预定的接口而与上 位站装置30发送接收信号。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的主要的 功能结构图。如图6所示,无线基站1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至少包 括控制单元301、DL信号生成单元302、子帧结构选择单元303、表存储单 元304、映射单元305、UL信号解码单元306、判定单元307而构成。
控制单元301对通过PDSCH而被发送的下行用户数据、通过PDCCH 和扩展PDCCH(EPDCCH)的双方或者任一方而被传输的下行控制信息、下 行参考信号等的调度进行控制。此外,控制单元301还进行通过PRACH而 被传输的RA前导码、通过PUSCH而被传输的上行数据、通过PUCCH或者 PUSCH而被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上行参考信号的调度的控制(分配控制)。 与上行链路信号(上行控制信号、上行用户数据)的分配控制有关的信息使 用下行控制信号(DCI)而被通知给用户终端20。
控制单元301基于来自上位站装置30的指示信息或来自各用户终端20 的反馈信息,控制对于下行链路信号以及上行链路信号的无线资源的分配。 即,控制单元301具有作为调度器的功能。
在用户终端20连接到动态TDD小区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1基于在子 帧结构选择单元303中所选择的DL子帧以及UL子帧的结构,控制对于各子 帧的DL信号以及UL信号的分配。此外,在用户终端20连接到动态TDD 小区且用户终端20遵照第二专用资源发送规则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1进行 控制,以使将基于在表存储单元304中存储的新定义的表的专用资源发送结 构通知给用户终端20。
DL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由控制单元301决定了分配的下行控制信号 或下行数据信号。具体而言,DL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 指示,生成用于通知DL信号的分配的DL分配以及通知UL信号的分配的 UL许可。此外,DL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与在子帧结构选择单元303中所 选择的子帧结构有关的信息。此外,DL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与基于在表存 储单元304中存储的表的专用资源发送结构有关的信息。
子帧结构选择单元303考虑业务量等,选择要在动态TDD中利用的子帧 结构。
表存储单元304存储现有的表以及新定义的表。
映射单元305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对在DL信号生成单元302 中生成的下行控制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向无线资源的分配进行控制。
UL信号解码单元306对通过上行控制信道从用户终端发送的送达确认 信号等反馈信号进行解码,并输出到控制单元301。UL信号解码单元306对 通过上行共享信道从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并输出到判定 单元307。
判定单元307基于UL信号解码单元306的解码结果,进行重发控制判 定且将其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301。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20的整体结构图。如图7所示,用户终端 20具备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 收单元(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应用单元205。
针对下行链路的数据,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 号分别在放大器单元202中放大、在发送接收单元203中频率变换而变换为 基带信号。该基带信号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 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在该下行链路的数据中,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 发给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更高的层有关的 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给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205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 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HARQ:混合(Hybrid) 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预编码、DFT处理、IFFT处理等并转发给各 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 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之后,放大器单元202将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 号进行放大并通过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发送接收单元203作为在用户终端20连接到动态TDD小区的情况下, 接收包括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动态TDD小区的子帧结构的动态的指示在内 的控制信息的接收单元来发挥作用。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作为在应用了 第二专用资源发送规则的情况下,接收基于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新的表的专 用资源发送结构或基于现有的表的专用资源发送结构的接收单元来发挥作 用。
图8是用户终端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的主要的功能结构图。 如图8所示,用户终端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至少包括DL信号解 码单元401、子帧结构判断单元402、判定单元403、控制单元404、UL信号 生成单元405、映射单元406而构成。
DL信号解码单元401将通过下行控制信道而被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进 行解码,并将调度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404。DL信号解码单元401将通过下 行共享信道而被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并输出到判定单元403。
判定单元403基于DL信号解码单元401的解码结果进行重发控制判定 并将其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404。
子帧结构判断单元402判断与从无线基站10通知的动态TDD小区的DL 子帧以及UL子帧有关的控制信息。子帧结构判断单元402将与动态TDD小 区的DL子帧以及UL子帧有关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404。
控制单元404基于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信号) 或对于接收到的PDSCH信号的重发控制判定结果,对上行控制信号(A/N信 号等)或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进行控制。从无线基站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号 从DL信号解码单元401输出,重发控制判定结果从判定单元403输出。
控制单元404基于从子帧结构判断单元402输出的与动态TDD小区的 DL子帧以及UL子帧结构有关的信息,对上行控制信号或上行数据信号的发 送进行控制。在应用第一专用资源发送规则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4进行控 制,使得在基于从SIB1或者高层通知的动态TDD小区的子帧结构的回退操 作时,不进行灵活子帧中的专用资源发送。在应用第二专用资源发送规则的 情况下,控制单元404进行控制,使得使用基于新定义的表的专用资源发送 结构来发送专用资源。
UL信号生成单元405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4的指示,生成例如送达确 认信号或反馈信号等上行控制信号。UL信号生成单元405基于来自控制单元 404的指示,生成上行数据信号。
映射单元406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4的指示,对上行控制信号和上行数 据信号向无线资源的分配进行控制。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在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附图中图示的大小或形状等并不限定于此,在发挥本发 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除此之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范围的 情况下,能够适当变更而实施。
本申请基于在2014年1月22日申请的特愿2014-009853。该内容全部 包含于此。

Claims (6)

1.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单元,接收包括通过L1信令而被通知的TDD小区的子帧结构在内的控制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在无法检测出通过所述L1信令而被通知的子帧结构的情况下,在通过上行链路许可没有被分配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发送的子帧中,停止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在通过上行链路许可而被分配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发送的子帧中,发送探测参考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在从高层被通知的子帧结构中,所述子帧被通知为下行链路子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探测参考信号是被周期性地发送的资源。
4.一种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具有:
发送单元,经由L1信令而发送包括TDD小区的子帧结构的控制信号;以及
接收单元,接收来自用户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
在所述用户终端无法检测出通过所述L1信令而通知的子帧结构的情况下,在通过上行链路许可没有分配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发送的子帧中,所述接收单元不接收所述探测参考信号,在通过上行链路许可而被分配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发送的子帧中,接收探测参考信号。
5.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通过eIMTA方式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包括通过L1信令而被通知的TDD小区的子帧结构在内的控制信息的步骤;以及
进行控制,以使在无法检测出通过所述L1信令而被通知的子帧结构的情况下,在通过上行链路许可没有被分配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发送的子帧中,停止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在通过上行链路许可而被分配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发送的子帧中,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步骤。
6.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具有通过eIMTA方式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和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终端具有:
接收单元,接收包括通过L1信令而被通知的TDD小区的子帧结构在内的控制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在无法检测出通过所述L1信令而被通知的子帧结构的情况下,在通过上行链路许可没有被分配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发送的子帧中,停止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在通过上行链路许可而被分配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发送的子帧中,发送探测参考信号。
CN201580005594.8A 2014-01-22 2015-01-14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59349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9853 2014-01-22
JP2014009853A JP5739027B1 (ja) 2014-01-22 2014-01-22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PCT/JP2015/050807 WO2015111484A1 (ja) 2014-01-22 2015-01-14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4992A CN105934992A (zh) 2016-09-07
CN105934992B true CN105934992B (zh) 2020-03-03

Family

ID=53534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5594.8A Active CN105934992B (zh) 2014-01-22 2015-01-14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860007B2 (zh)
EP (1) EP3099131A4 (zh)
JP (1) JP5739027B1 (zh)
CN (1) CN105934992B (zh)
CA (1) CA2936786A1 (zh)
TW (1) TW201534161A (zh)
WO (1) WO20151114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04546B1 (en) * 2014-02-08 2019-07-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of fallback m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change in use of wireless resource and device therefor
KR102352394B1 (ko) * 2014-02-18 2022-0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자원의 용도 변경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244510B2 (en) * 2015-09-25 2019-03-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ing a modified subframe structure
CN106559887B (zh) * 2015-09-29 2021-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资源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WO2017195338A1 (ja) * 2016-05-12 2017-11-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0870344B (zh) * 2017-05-12 2023-08-1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KR102358234B1 (ko) 2017-07-28 2022-02-04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시스템 정보의 송신 방법,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및 단말기 디바이스
CN111165053B (zh) * 2017-07-31 2023-08-0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基站、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TWI687122B (zh) * 2017-08-04 2020-03-01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連接配置之方法及其使用者設備
CN109586862B (zh) * 2017-09-28 2021-03-2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JP7360948B2 (ja) * 2017-12-01 2023-10-1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EP3742794A4 (en) * 2018-01-19 2021-09-01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CEDURE
WO2019203242A1 (ja) * 2018-04-18 2019-10-2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1792A (zh) * 2009-01-30 2011-12-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数据信道或控制信道上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CN103430617A (zh) * 2011-04-01 2013-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讯系统中传输和接收控制信道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73001B1 (ko) * 2009-08-24 2015-11-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수신기 및 그의 기준 신호 이용 방법
EP2481249B1 (en) * 2009-09-25 2018-12-26 BlackBerry Limited Multi-carrier network operation
TW201322681A (zh) * 2011-09-26 2013-06-01 Innovative Sonic Corp 無線通訊系統中處理通道狀態資訊之方法和通訊設備
TWI624184B (zh) * 2012-02-03 2018-05-1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於相同頻譜中操作的無線傳輸/接收單元(wtru)間的共存的方法及裝置
US9806875B2 (en) * 2012-03-20 2017-10-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on basis of dynamic change in wireless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which carrier aggregation scheme is applied, and device therefore
JP6308995B2 (ja) * 2012-04-05 2018-04-11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搬送波集成方法及び装置
US9451595B2 (en) * 2012-04-27 2016-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DD reconfiguration
JP6131458B2 (ja) * 2012-06-27 2017-05-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4021631A1 (ko) * 2012-07-31 2014-0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WO2016021979A1 (ko) * 2014-08-07 2016-02-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동기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동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1792A (zh) * 2009-01-30 2011-12-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数据信道或控制信道上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CN103430617A (zh) * 2011-04-01 2013-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讯系统中传输和接收控制信道的系统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On signaling and fallback operation for TDD UL-DL reconfiguration;InterDigital;《3GPP TSG-RAN WG1 Meeting #74 R1-133175》;20130810;第1-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4161A (zh) 2015-09-01
CA2936786A1 (en) 2015-07-30
US9860007B2 (en) 2018-01-02
JP5739027B1 (ja) 2015-06-24
EP3099131A4 (en) 2017-11-08
JP2015139108A (ja) 2015-07-30
US20170012727A1 (en) 2017-01-12
WO2015111484A1 (ja) 2015-07-30
CN105934992A (zh) 2016-09-07
EP3099131A1 (en) 2016-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34992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6538013B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432015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KR102156886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셀을 이용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6388768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931828B2 (ja)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6163503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KR20230070061A (ko) 스케줄링 요청 및 ack/nack의 우선 순위화
US20160330737A1 (en)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2123434B1 (ko) 셀룰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케쥴링 요청 방법 및 장치
WO2016117643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WO2017110960A1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80115975A1 (en) Radio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70086175A1 (en) Radio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7168725B2 (ja) 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425890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5165605A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WO2017150451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5139106A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21033119A1 (en) Dci signalling including at least one slot format indicator, sfi, field, and a frequency resource indicator field
EP4055735A1 (en) Timer handling in multiple active grant configurations
CN107211396B (zh)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431943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WO2017164142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