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28380A - 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及撬装式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及撬装式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28380A
CN105928380A CN201610393285.9A CN201610393285A CN105928380A CN 105928380 A CN105928380 A CN 105928380A CN 201610393285 A CN201610393285 A CN 201610393285A CN 105928380 A CN105928380 A CN 105928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water
tower body
tower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932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28380B (zh
Inventor
王茂仁
冯建建
姚永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lamayi Jin Xin Oil Field Environment-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lamayi Jin Xin Oil Field Environment-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lamayi Jin Xin Oil Field Environment-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lamayi Jin Xin Oil Field Environment-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9328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283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28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28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28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28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C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OUT CHEMICAL INTERACTION
    • F28C1/00Direct-contact trickle coolers, e.g. cooling towers
    • F28C1/08Arrangements for recovering heat from exhaust ste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conden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8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thermal conditio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5/00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 F28F25/02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for distributing, circulating, and accumulating liquid
    • F28F25/06Spray nozzles or spray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5/00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 F28F25/02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for distributing, circulating, and accumulating liquid
    • F28F25/08Splashing boards or grids, e.g. for converting liquid sprays into liquid films; Elements or beds for increasing the area of the contact surface
    • F28F25/085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grids; Blo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及撬装式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其包括塔体;塔体的上端设有不凝气出口,塔体上设置有喷淋接管、填料上更换口、填料下更换口、进料口和出水接管,在塔体内的喷淋管出水口上连通有出水口朝下的喷嘴,在塔体内固定安装有填料。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可以用于所有含油乏汽的喷淋冷却处理,更适用于油泥热处理产生的混合蒸汽和油田热采稠油储罐罐口废蒸汽处理,油水汽分离效率高,能够有效节约能耗,减少设备投入,降低了作业区域周围有毒有害气体和热能污染,撬装可以拆卸、设备简易、安装简单、搬运操作方便、成本低。

Description

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及撬装式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及撬装式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含油污泥(简称油泥)是原油或成品油混入泥土或其它介质形成的多种形态的混合物,其中的油分不能直接回收而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主要来源有原油开采产生的含油污泥、油田集输过程产生的含油污泥、炼油厂污水处理场产生的含油污泥。含油污泥己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目录》中的含油废物 HW08 类,属于危险废物,《国家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要求必须对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此,无论是从环境保护、维护正常生产还是从回收能源的角度考虑,都必须对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清洁化及资源化处理。
含油污泥处理有固化、化学清洗、萃取、微生物、热处理(热裂解、热解析、热脱附、微波炉处理)、焚烧等工艺技术方法,当前热处理法因为处理后残渣的含油率可低于 0.2% ,且油相能回收而被重视,成为最具潜力的含油污泥处理工艺技术之一。
热处理是在无氧或低氧的环境下,通过加热油泥,使油和水蒸发出来,通过冷凝方式回收油和水,使处理后残渣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的一种工艺技术。含油污泥热处理产生的油水混合蒸汽含有较高的热量、大量的油类物质,冷凝后容易粘附,冷凝是否彻底,是油相回收和不凝气重复利用的关键之一,因此采用常规的空冷、凉水塔冷却等装置不能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及撬装式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常规的空冷、凉水塔冷却等装置不能对含油污泥热处理产生的油水混合蒸汽进行彻底冷凝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包括塔体;塔体的上端设有不凝气出口,塔体的外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喷淋接管、填料上更换口、填料下更换口、进料口和出水接管,喷淋接管上设置有贯穿塔体内外的喷淋管,在塔体内的喷淋管出水口上连通有出水口朝下的喷嘴,在填料上更换口和填料下更换口之间的塔体内固定安装有填料,填料下更换口与进料口之间的塔体内固定安装有径向的栅板。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之一的进一步优化或 / 和改进:
上述在出水接管下方的塔体内固定安装有盲板,盲板下方的塔体内腔形成承重腔,对应承重腔的塔体上设置有底座填料口。
上述进料口和出水接管之间的塔体上设置有防溢接管;或 / 和,盲板上方的塔体上设置有能够将盲板上方塔体内的液体排尽的排尽口,排尽口上设置有阀门;或 / 和,在塔体的上部外壁上固定有风绳固定耳;或 / 和,填料为拉西环或整装填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使用技术方案之二所述的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的撬装式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还包括撬座、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固定安装在撬座上,在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的左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水箱,在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的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水箱,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的上端位于盲板下方,出水接管与第一水箱的上端之间通过出水管道相连通,第一水箱的上部设置有收油口、第一水箱的中部设置有排水口,第二水箱的下部与喷淋接管之间通过喷淋供水管相连通,在喷淋供水管上串接有喷淋供液泵,在第二水箱的上方设置有喷射泵,不凝气出口与喷射泵的低压流体进口通过低压流体管线相连通,喷射泵的混合流体出口与第二水箱之间通过混合流体管线相连通,第二水箱的下部与喷射泵的高压流体进口之间通过高压流通管线相连通,在高压流体管线上串接有高压供液泵,在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的上部均设置有人孔和乏汽收集接管。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之二的进一步优化或 / 和改进:
上述在靠近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侧的第一水箱上部内固定设置有前后向的上隔板,在上隔板左侧的第一水箱下部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前后向的下隔板,上隔板的下端的水平位置低于下隔板上端的水平位置;第二水箱下部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前后向的下隔板;收油口位于第一水箱内最右侧上隔板右方的第一水箱上部,排水口位于第一水箱内最左侧下隔板左方的第一水箱中部,出水管道的出口端与第一水箱内最右侧上隔板右方的第一水箱上部相连通,喷淋供水管的进口端位于第二水箱最左侧下隔板左方的第二水箱下部内,混合流体管线的出口端与第二水箱内最左侧下隔板左方的第二水箱上部相连通,高压流体管线的进口端位于第二水箱内最右侧下隔板右方的第二水箱下部内。
上述第一水箱的下部与第二水箱之间通过液相回收管相连通,液相回收管的进口端位于第一水箱内最左侧下隔板左方的第一水箱下部内,液相回收管的出口端位于第二水箱最左侧下隔板左方的第二水箱上部内,在液相回收管上串接有液相回收泵。
上述在液相回收管上串接有 U 形管组,每组 U 形管组包括至少两个倒立的 U 形管,每个倒立的 U 形管之间首尾相连。
上述 U 形管组的最低点均设置有倒淋阀。
上述在出水管道的水平位上并联有至少一根的出水调节管,所有的出水调节管和出水管道依次上下设置,每根出水调节管均位于防溢接管与出水接管之间,所有的出水调节管和出水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
上述防溢接管与第一水箱内最右侧上隔板右方的第一水箱上部通过防溢管道相连通;或 / 和,塔体的底部设有塔裙座,塔裙座与撬座之间固定安装在一起;或 / 和,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的底部均设置有清淤口;或 / 和:在撬座上设置有通过风绳与风绳固定耳相连接的固定桩,或者,在第一水箱的上端面上和第二水箱的上端面上分别设置有通过风绳与风绳固定耳相连接的固定桩。
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可以用于所有含油乏汽的喷淋冷却处理,更适用于油泥热处理产生的混合蒸汽和油田热采稠油储罐罐口废蒸汽处理,油水汽分离效率高,能够有效节约能耗,减少设备投入,降低了作业区域周围有毒有害气体和热能污染,撬装可以拆卸、设备简易、安装简单、搬运操作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附图 1 为本发明中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的主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 2 为本发明中撬装式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 1 为塔体, 2 为不凝气出口, 3 为喷淋接管, 4 为填料上更换口, 5 为填料下更换口, 6 为进料口, 7 为出水接管, 8 为喷淋管, 9 为喷嘴, 10 为填料, 11 为栅板, 12 为盲板, 13 为承重腔, 14 为底座填料口, 15 为防溢接管, 16 为排尽口, 17 为风绳固定耳, 18 为撬座, 19 为第一水箱, 20 为第二水箱, 21 为出水管道, 22 为收油口, 23 为排水口, 24 为喷淋供水管, 25 为喷淋供液泵, 26 为喷射泵, 27 为低压流体管线, 28 为混合流体管线, 29 为高压流体管线, 30 为高压供液泵, 31 为人孔和乏汽收集接管, 32 为上隔板, 33 为下隔板, 34 为液相回收管, 35 为液相回收泵, 36 U 形管组, 37 为出水调节管, 38 为防溢管道, 39 为塔裙座, 40 为固定桩, 41 为风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 1 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1 ,如附图 1 所示,该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包括塔体 1 ;塔体 1 的上端设有不凝气出口 2 ,塔体 1 的外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喷淋接管 3 、填料上更换口 4 、填料下更换口 5 、进料口 6 和出水接管 7 ,喷淋接管 3 上设置有贯穿塔体 1 内外的喷淋管 8 ,在塔体 1 内的喷淋管 8 出水口上连通有出水口朝下的喷嘴 9 ,在填料上更换口 4 和填料下更换口 5 之间的塔体 1 内固定安装有填料 10 ,填料下更换口 5 与进料口 6 之间的塔体 1 内固定安装有径向的栅板 11 。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内设有填料 10 ,填料 10 能够有效增加换热面积,填料上更换口 4 和填料下更换口 5 方便更换塔内的填料 10 ;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内的喷嘴 9 是大角度放射式喷嘴,覆盖面广,喷出的水线均匀地撒落在下面的填料 10 上,与上升的废气形成对流,迫使废气降温凝结并产生局部负压,更加有利于废气的吸入;油泥热处理单元来的油水混合蒸汽由进料口进入塔体内部,栅板 11 进行初步的液汽分离,喷嘴 9 喷洒冷水,与进入塔内的油水混合蒸汽在填料 10 上进行直接换热,换热冷凝下来的液体由出水接管 7 排出,不凝气由不凝气出口 2 排出继续处理。
实施例 2 ,作为实施例 1 的优化,如附图 1 所示,在出水接管 7 下方的塔体 1 内固定安装有盲板 12 ,盲板 12 下方的塔体 1 内腔形成承重腔 13 ,对应承重腔 13 的塔体 1 上设置有底座填料口 14 。出水接管 7 位于盲板 12 上方,能够方便塔内液体排出;在实际使用时,在承重腔 13 内安装有填料,增加塔体 1 整身底部的重量,避免塔体 1 头重脚轻,底座填料口 14 方便承重腔 13 内填料的取放,单另设置承重腔 13 ,也能减轻塔体 1 的搬运负荷。
实施例 3 ,作为实施例 2 的优化,如附图 1 所示,进料口 6 和出水接管 7 之间的塔体 1 上设置有防溢接管 15 ;或 / 和,盲板 12 上方的塔体 1 上设置有能够将盲板 12 上方塔体 1 内的液体排尽的排尽口 16 ,排尽口 16 上设置有阀门;或 / 和,在塔体 1 的上部外壁上固定有风绳固定耳 17 ;或 / 和,填料 10 为拉西环或整装填料。当来气量大时,当冷凝下来的液体超过进料口 6 ,通过防溢接管 15 能够及时排出塔体 1 内的液体,避免影响塔体的进料;排尽口 16 能够进一步保证塔体 1 内的液体排尽,避免残余。
实施例 4 ,如附图 1 2 所示,该使用实施例 3 所述的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的撬装式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还包括撬座 18 、第一水箱 19 和第二水箱 20 ;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固定安装在撬座 18 上,在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的左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水箱 19 ,在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的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水箱 20 ,第一水箱 19 和第二水箱 20 的上端位于盲板 12 下方,出水接管 7 与第一水箱 19 的上端之间通过出水管道 21 相连通,第一水箱 19 的上部设置有收油口 22 、第一水箱 19 的中部设置有排水口 23 ,第二水箱 20 的下部与喷淋接管 3 之间通过喷淋供水管 24 相连通,在喷淋供水管 24 上串接有喷淋供液泵 25 ,在第二水箱 20 的上方设置有喷射泵 26 ,不凝气出口 2 与喷射泵 26 的低压流体进口通过低压流体管线 27 相连通,喷射泵 26 的混合流体出口与第二水箱 20 之间通过混合流体管线 28 相连通,第二水箱 20 的下部与喷射泵 26 的高压流体进口之间通过高压流体管线 29 相连通,在高压流体管线 29 上串接有高压供液泵 30 ,在第一水箱 19 和第二水箱 20 的上部均设置有人孔和乏汽收集接管 31 。油泥热处理单元来的油水混合蒸汽由进料口 6 进入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内部,喷嘴 9 喷洒冷水,与进入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内的油水混合蒸汽在填料 10 上进行直接换热,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换热冷凝下来的液体由出水管道 21 排至第一水箱 19 ,第二水箱 20 内的水在高压供液泵 30 的作用下作为高压流体进入喷射泵 26 ,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内的不凝气作为低压流体抽吸进入喷射泵 26 ,二者在喷射泵 26 中充分混合冷凝后再进入第二水箱 20 内,第二水箱 20 内的不凝气由人孔和乏汽收集接管 31 收集后送至下一工序处理。
实施例 5 ,作为实施例 4 的优化,如附图 2 所示,在靠近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侧的第一水箱 19 上部内固定设置有前后向的上隔板 32 ,在上隔板 32 左侧的第一水箱 19 下部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前后向的下隔板 33 ,上隔板 32 的下端的水平位置低于下隔板 33 上端的水平位置;第二水箱 20 下部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前后向的下隔板 33 ;收油口 22 位于第一水箱 19 内最右侧上隔板右方的第一水箱 19 上部,排水口 23 位于第一水箱 19 内最左侧下隔板 33 左方的第一水箱 19 中部,出水管道 21 的出口端与第一水箱 19 内最右侧上隔板 32 右方的第一水箱 19 上部相连通,喷淋供水管 24 的进口端位于第二水箱 20 最左侧下隔板 33 左方的第二水箱 20 下部内,混合流体管线 28 的出口端与第二水箱 20 内最左侧下隔板 33 左方的第二水箱 20 上部相连通,高压流体管线 29 的进口端位于第二水箱 20 内最右侧下隔板 33 右方的第二水箱 20 下部内。第一水箱 19 内的上隔板 32 和下隔板 33 可以将进入第一水箱 19 内的液体进一步进行有效的油水分离;第二水箱 20 内设置的下隔板 33 一方面可以进行深层次的油水分离,另一方面还能除去水中的杂质。
实施例 6 ,作为实施例 5 的优化,如附图 2 所示,第一水箱 19 的下部与第二水箱 20 之间通过液相回收管 34 相连通,液相回收管 34 的进口端位于第一水箱 19 内最左侧下隔板 33 左方的第一水箱 19 下部内,液相回收管 34 的出口端位于第二水箱 20 最左侧下隔板 33 左方的第二水箱 20 上部内,在液相回收管 34 上串接有液相回收泵 35 。塔体来的冷凝液先进入第一水箱 19 内最右侧上隔板 32 右方的第一水箱 19 内,在该腔内冷凝液进行油水分离,在上隔板 32 的存在下,能够挡住上层分离出来的油层,下层的水层进一步翻越过第一水箱 19 内最右侧的下隔板 33 继续向后运动,继续进行油水分离,第一水箱 19 内最左侧下隔板 33 左方的第一水箱 19 内的水箱可以通过液相回收管 34 进入第二水箱 20 内最左侧下隔板 33 左方的第二水箱 20 内,进行水相的回收利用。
实施例 7 ,作为实施例 6 的优化,如附图 2 所示,在液相回收管 34 上串接有 U 形管组 36 ,每组 U 形管组 36 包括至少两个倒立的 U 形管,每个倒立的 U 形管之间首尾相连。 U 形管组 36 能够增加管内的液相与空气接触的换热面积,进一步冷凝管内的不凝气体。
实施例 8 ,作为实施例 7 的优化,如附图 2 所示, U 形管组 36 的最低点均设置有倒淋阀。设置导淋阀能够在对装置需要进行养护时,排出 U 形管组 36 内残余的液体,并能够对 U 形管组进行清洗。
实施例 9 ,作为实施例 5 、实施例 6 、实施例 7 和实施例 8 的优化,如附图 2 所示,在出水管道 21 的水平位上并联有至少一根的出水调节管 37 ,所有的出水调节管 37 和出水管道 21 依次上下设置,每根出水调节管 37 均位于防溢接管 15 与出水接管 7 之间,所有的出水调节管 37 和出水管道 21 上均设置有阀门。通过调节出水调节管 37 和出水管道 21 上的阀门控制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内液体的高度;
实施例 10 ,作为实施例 5 、实施例 6 、实施例 7 、实施例 8 和实施例 9 的优化,如附图 2 所示,防溢接管 15 与第一水箱 19 内最右侧上隔板 32 右方的第一水箱 19 上部通过防溢管道 38 相连通;或 / 和,塔体 1 的底部设有塔裙座 39 ,塔裙座 39 与撬座 18 之间固定安装在一起;或 / 和,第一水箱 19 和第二水箱 20 的底部均设置有清淤口;或 / 和:在撬座 18 上设置有通过风绳 41 与风绳固定耳 17 相连接的固定桩 40 ,或者,在第一水箱 19 的上端面上和第二水箱 20 的上端面上分别设置有通过风绳 41 与风绳固定耳 17 相连接的固定桩。
塔裙座 39 与撬座 18 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安装在一起,进一步增加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的安装稳定性;实际中,每块上隔板 32 或下隔板 33 将第一水箱 19 或第二水箱 20 封隔成多个独立的小仓,对应每个小仓的第一水箱 19 或第二水箱 20 上均设置有清淤口,清淤口的设置便于第一水箱 19 或第二水箱 20 内的杂质淤泥等的排出;风绳固定耳 17 与固定桩 40 之间通过风绳 41 相连接能进一步增加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的安装稳定性。
该装置运行方法如下:在第一水箱 19 和第二水箱 20 中装入清水至高度漫过与水箱底部焊接的下隔板 33 的顶端,封闭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上的填料上更换口 4 和填料下更换口 5 ,将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的进料口 6 与油泥热处理单元中混合蒸汽出口连接,第一水箱 19 和第二水箱 20 上的人孔和乏汽收集接管 31 与下一处理单元连接,依次启动高压供液泵 30 和喷淋供液泵 25 ,调节出水调节管 37 和出水管道 21 上的阀门,控制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内的液相液面高度,温度超过设定值时,启动液相回收泵 35 ,液面超过第一水箱 19 上的排水口 23 和收油口 22 时,可以自动回收液相至第二水箱 20 ,不凝气通过人孔和乏汽收集接管 31 引入下一处理单元。
由图 2 可以看出,第二水箱 20 内的水,经喷射泵 26 产生抽吸作用力,使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内产生微负压,抽吸油泥热处理单元中的混合蒸汽,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内的低温水喷淋负压抽吸的混合蒸汽,冷凝后近入第一水箱 19 ,经 U 形管组 36 与空气换热冷却后,可重复使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 )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内设有填料 10 ,混合蒸汽在塔内填料 10 上与水直接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可以使蒸汽快速冷却;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内喷淋装置的喷嘴 9 是大角度放射式喷嘴,覆盖面广,喷出的水线均匀地撒落在下面的填料 10 上,与上升的废气形成对流,迫使废气降温凝结并产生局部负压,更加有利于废气的吸入;含少量水份的气流继续上升,经过喷射泵 26 二次冷凝后,不凝气收集再处理;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内的填料 10 比表面积大,具有壁薄、耐热、空隙大、通量大、阻力小、分离效率高等特点,对蒸汽具有良好的吸附冷凝性,具有较高的稳定导热性能;
2 )喷淋水中可以添加化学处理剂,采用物理吸附和化学处理的方法,吸收热混合蒸汽中可能含有的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
3 )经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冷凝的混合蒸汽中的轻质油成分,可以在第一水箱 19 中形成分离层,直接回收;
4 )本发明可以通过 U 形管组 36 进行水循环处理的方式,不需要大量冷水,节约了用水量,减少设备投入;
5 )利用出水调节管 37 和出水管道 21 上的阀门控制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内的液面高度,实现良好的液封作用,减少了液位测量等装置投入;
6 )本发明可根据需要增加温控自动化设备,实现系统自身能耗最低化;
7 )本发明可以用于所有含油乏汽的喷淋冷却处理,适用于油田热采稠油储罐周围废气零排放,保障了作业区域人身安全,降低了作业区域周围有毒有害气体和热能污染;
8 )本发明撬装可以拆卸、设备简易、安装简单、搬运操作方便、成本低。
本发明可以用于所有含油乏汽的喷淋冷却处理,更适用于油泥热处理产生的混合蒸汽和油田热采稠油储罐罐口废蒸汽处理,油水汽分离效率高,能够有效节约能耗,减少设备投入,降低了作业区域周围有毒有害气体和热能污染,撬装可以拆卸、设备简易、安装简单、搬运操作方便、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推广应用前景。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Claims (10)

1.一种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塔体的上端设有不凝气出口,塔体的外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喷淋接管、填料上更换口、填料下更换口、进料口和出水接管,在喷淋接管上设置有贯穿塔体内外的喷淋管,在塔体内的喷淋管出水口上连通有出水口朝下的喷嘴,在填料上更换口和填料下更换口之间的塔体内固定安装有填料,填料下更换口与进料口之间的塔体内固定安装有径向的栅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在出水接管下方的塔体内固定安装有盲板,盲板下方的塔体内腔形成承重腔,对应承重腔的塔体上设置有底座填料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进料口和出水接管之间的塔体上设置有防溢接管;或/和,盲板上方的塔体上设置有能够将盲板上方塔体内的液体排尽的排尽口,排尽口上设置有阀门;或/和,在塔体的上部外壁上固定有风绳固定耳;或/和,填料为拉西环或整装填料。
4.一种使用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的撬装式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撬座、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固定安装在撬座上,在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的左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水箱,在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的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水箱,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的上端位于盲板下方,出水接管与第一水箱的上端之间通过出水管道相连通,第一水箱的上部设置有收油口、第一水箱的中部设置有排水口,第二水箱的下部与喷淋接管之间通过喷淋供水管相连通,在喷淋供水管上串接有喷淋供液泵,在第二水箱的上方设置有喷射泵,不凝气出口与喷射泵的低压流体进口通过低压流体管线相连通,喷射泵的混合流体出口与第二水箱之间通过混合流体管线相连通,第二水箱的下部与喷射泵的高压流体进口之间通过高压流通管线相连通,在高压流体管线上串接有高压供液泵,在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的上部均设置有人孔和乏汽收集接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撬装式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侧的第一水箱上部内固定设置有前后向的上隔板,在上隔板左侧的第一水箱下部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前后向的下隔板,上隔板的下端的水平位置低于下隔板上端的水平位置;第二水箱下部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前后向的下隔板;收油口位于第一水箱内最右侧上隔板右方的第一水箱上部,排水口位于第一水箱内最左侧下隔板左方的第一水箱中部,出水管道的出口端与第一水箱内最右侧上隔板右方的第一水箱上部相连通,喷淋供水管的进口端位于第二水箱最左侧下隔板左方的第二水箱下部内,混合流体管线的出口端与第二水箱内最左侧下隔板左方的第二水箱上部相连通,高压流体管线的进口端位于第二水箱内最右侧下隔板右方的第二水箱下部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撬装式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水箱的下部与第二水箱之间通过液相回收管相连通,液相回收管的进口端位于第一水箱内最左侧下隔板左方的第一水箱下部内,液相回收管的出口端位于第二水箱最左侧下隔板左方的第二水箱上部内,在液相回收管上串接有液相回收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撬装式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液相回收管上串接有U形管组,每组U形管组包括至少两个倒立的U形管,每个倒立的U形管之间首尾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撬装式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U形管组的最低点均设置有倒淋阀。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或8所述的撬装式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出水管道的水平位上并联有至少一根的出水调节管,所有的出水调节管和出水管道依次上下设置,每根出水调节管均位于防溢接管与出水接管之间,所有的出水调节管和出水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或8或9所述的撬装式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溢接管与第一水箱内最右侧上隔板右方的第一水箱上部通过防溢管道相连通;或/和,塔体的底部设有塔裙座,塔裙座与撬座之间固定安装在一起;或/和,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的底部均设置有清淤口;防溢接管与第一水箱内最右侧上隔板右方的第一水箱上部通过防溢管道相连通;或/和,塔体的底部设有塔裙座,塔裙座与撬座之间固定安装在一起;或/和,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的底部均设置有清淤口;或/和:在撬座上设置有通过风绳与风绳固定耳相连接的固定桩,或者,在第一水箱的上端面上和第二水箱的上端面上分别设置有通过风绳与风绳固定耳相连接的固定桩。
CN201610393285.9A 2016-06-06 2016-06-06 撬装式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 Active CN1059283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3285.9A CN105928380B (zh) 2016-06-06 2016-06-06 撬装式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3285.9A CN105928380B (zh) 2016-06-06 2016-06-06 撬装式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28380A true CN105928380A (zh) 2016-09-07
CN105928380B CN105928380B (zh) 2018-11-02

Family

ID=56833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93285.9A Active CN105928380B (zh) 2016-06-06 2016-06-06 撬装式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2838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11A (zh) * 1988-11-03 1990-05-23 格里奇公司 用于填料塔的液体分配器组件
SU1606819A1 (ru) * 1988-02-15 1990-11-15 Специальное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ое Бюро Компрессорного И Холодильного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Холодильна установка
CN1935316A (zh) * 2006-09-18 2007-03-28 顾建 含油废气的除油方法
CN101036854A (zh) * 2007-01-31 2007-09-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升流式废气吸收装置及其吸收污水处理中产生h2s气体的方法
CN101890275A (zh) * 2010-07-21 2010-11-24 天津市创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塔内填料的填装方法
CN104474863A (zh) * 2014-11-13 2015-04-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撬装式克劳斯含硫尾气处理装置
CN205957756U (zh) * 2016-06-06 2017-02-15 克拉玛依金鑫油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及撬装式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606819A1 (ru) * 1988-02-15 1990-11-15 Специальное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ое Бюро Компрессорного И Холодильного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Холодильна установка
CN1042311A (zh) * 1988-11-03 1990-05-23 格里奇公司 用于填料塔的液体分配器组件
CN1935316A (zh) * 2006-09-18 2007-03-28 顾建 含油废气的除油方法
CN101036854A (zh) * 2007-01-31 2007-09-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升流式废气吸收装置及其吸收污水处理中产生h2s气体的方法
CN101890275A (zh) * 2010-07-21 2010-11-24 天津市创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塔内填料的填装方法
CN104474863A (zh) * 2014-11-13 2015-04-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撬装式克劳斯含硫尾气处理装置
CN205957756U (zh) * 2016-06-06 2017-02-15 克拉玛依金鑫油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及撬装式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28380B (zh) 2018-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54486B (zh) 一种余热回收式定型机废气处理装置
CA2751895C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centrating waste water fluids
CN102233195A (zh) 再生胶脱硫罐排放汽无压冷凝回收净化技术及设备
CN106673388A (zh) 一种油泥资源化处理工艺
CN205957756U (zh) 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及撬装式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
CN108105790A (zh) 含油污泥阴燃处理装置
CN106866368A (zh) 基于气提法和真空膜蒸馏法的气田含醇污水甲醇回收装置及工艺
CN106338057A (zh) 蒸汽锅炉排污热回收装置
CN104295901A (zh) 一种集油罐废汽回收利用环保装置
CN207271789U (zh) 一种含油固废微波热解吸资源化处理系统
CN104295902A (zh) 一种集油罐废汽回收利用环保装置
CN105066146B (zh)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液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01844707U (zh) 余热回收装置及燃气炉余热回收系统
CN206295742U (zh) 一种含尘热解油气全油洗系统
KR101178486B1 (ko) 고분자 복합폐기물의 열분해 시 형성되는 가스를 응축하는 응축기
CN105928380A (zh) 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及撬装式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
CN109796997A (zh) 一种连续式裂解蒸馏一体化有机废料处理系统
CN105000782A (zh) 一种板式处理含油污泥干燥蒸发系统及工艺
CN205035239U (zh) 一种板式处理含油污泥干燥蒸发系统
CN215161317U (zh) 餐厨垃圾处置系统
CN205560770U (zh) 环保节能热解装置
CN211411053U (zh) 一种含油污泥热解的高温油气冷凝器
CN204134441U (zh) 废油净化设备的蒸汽冷凝过滤装置
CN104479725B (zh) 一种干馏煤气轻质油深度回收装置
CN204201480U (zh) 一种集油罐废汽回收利用环保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