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13609A - 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及其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及其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13609A
CN105913609A CN201610361810.9A CN201610361810A CN105913609A CN 105913609 A CN105913609 A CN 105913609A CN 201610361810 A CN201610361810 A CN 201610361810A CN 105913609 A CN105913609 A CN 105913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alarm
detection module
module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618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蓝芳芳
杨玲玲
李景相
覃乃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Railwa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Railwa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Railwa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Liuzhou Railwa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61036181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13609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13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36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该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包括控制模块、检测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人体温度红外检测模块、座椅压力感应检测模块、车内空气异动检测模块和车内二氧化碳量变化检测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人体温度红外检测模块、座椅压力感应检测模块、车内空气异动检测模块、车内二氧化碳量变化检测模块和报警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与汽车的车门中控装置连接;该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采用四种检测方式,当四种检测方式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都判断车内有人时才判定有人员滞留车内,准确性更高,报警处理及时。

Description

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及其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报警器,特别是一种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多,汽车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其中因父母疏忽而使儿童被锁车内无法开锁和报警的问题时有发生。目前市面上儿童被锁车内的报警产品非常少,而很多车子贴膜颜色过深,使得车外的人很难发现被锁儿童并展开救援。现有的儿童被锁车内报警产品基本只有一种检测滞留人员方法,容易产生误判。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个能更有效的检测滞留人员,并及时报警的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 该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包括控制模块、检测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人体温度红外检测模块、座椅压力感应检测模块、车内空气异动检测模块和车内二氧化碳量变化检测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人体温度红外检测模块、座椅压力感应检测模块、车内空气异动检测模块、车内二氧化碳量变化检测模块、报警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与汽车的车门中控装置连接;
所述人体温度红外检测模块用于接收控制模块的指令,持续检测人体红外线辐射温度,同时将检测信息回传给控制模块;
所述座椅压力感应检测模块用于持续检测座椅上是否有压力存在;
所述车内空气异动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车内空气异动的情况;
所述车内二氧化碳量变化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车内二氧化碳量的变化;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判断车门中控是否已上锁,发出指令控制检测模块开始检测,接收检测模块的检测信号进行判定,决定是否发送指令触发报警模块;
所述报警模块用于接收控制模块指令触发,发送报警信息给预设手机或发送报警信息及定位给110平台。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该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还包括一个报警器触发按钮,所述报警器触发按钮与报警模块连接,所述报警模块接收人为按下报警器触发按钮触发的信号,发送报警信息给预设手机或发送报警信息及定位给110平台。
其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所述人体温度红外检测模块为TPS334红外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后视镜处;所述座椅压力感应检测模块为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座椅套上;所述车内空气异动检测模块为气体流量传感器,设置在后视镜处;所述车内二氧化碳量变化检测模块为TGS4160二氧化碳传感器。
相关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是利用上述的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通过向控制模块输入设定参数,对车内滞留人员的检测,由控制模块将检测模块回传的数据与设定参数进行比较,并根据结果对报警器发出指令,报警器完成报警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S1:控制模块初始化;
S2:控制模块检测到车门中控已上锁;
S3:控制模块发出检测指令,人体温度红外检测模块、座椅压力感应检测模块、车内空气异动检测模块和车内二氧化碳量变化检测模块同时启动;
S4:检测模块开始进行检测;
S5:根据检测模块回传的数据与预先向控制模块设定检测模块判断车内有人的参数值进行比较,控制模块判断车内是否有人;
S6:当判断结果判定车内有人时,控制模块发出报警指令,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当判断结果判定车内没有人时,检测结束。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S5步骤中检测模块回传的数据与设定参数值进行比较判断车内是否有人具体方法为:当人体温度红外检测模块持续检测到人体红外线辐射温度的时间大于设定参数值时,则判断车内有人;当座椅压力感应检测模块持续检测到有压力存在的时间大于设定参数值时,则判断车内有人;当车内空气异动检测模块检测到车内气流持续一定时间都有变化的话,则判断车内有人;当车内二氧化碳量变化检测模块检测到车内二氧化碳含量持续升高时,则判断车内有人;控制模块判断车内是否有人的方法为:接收到的检测信号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检测模块都判断车内有人的时候,才判定有人员滞留在车内。
其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报警器发送报警信息给预设手机,在信号发出一定时间后车主仍未回到汽车开锁,则报警器会发送报警信号及定位至110平台,告知警察进行救援。
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之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及其检测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提高检测人被困车内的准确性,有效识别人是在车中还是被困车中:本发明采用四种检测方式,分别是人体温度红外检测、座椅压力感应检测、车内空气异动检测及车内二氧化碳量变化检测,当四种检测方式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都判断车内有人时才判定有人员滞留车内,准确性更高。
2、报警处理及时,采用两种报警方法:分自动方式和自主方式,保证车主或警察能及时对被困人员展开救援;自动方式由控制模块发送指令触发报警模块自动发送信号至车主预设的手机上,提醒车主有人还在车中;若在信号发出一定时间(可自行设定)后车主仍未回到汽车开锁,则报警器会发送报警信号及定位至110平台,告知警察进行救援;自主方式由一个报警器触发按钮构成,该按键在车内较显眼且方便按下的位置,如车门边上,当儿童被困车内时也可以自己按下该键,报警器即会同样发送报警信号。有了自主报警按钮,即使系统检测出现问题,被困儿童也能发出求救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之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及外围装置结构框图;
图2:本发明之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检测方法主要流程图。
图中:
1—控制模块,2—检测模块,21—人体温度红外检测模块,22—座椅压力感应检测模块,23—车内空气异动检测模块,24—车内二氧化碳量变化检测模块; 3-报警模块;4-车门中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 包括控制模块1、检测模块2和报警模块3和一个报警器触发按钮(图中未标出);所述检测模块包括人体温度红外检测模块21、座椅压力感应检测模块22、车内空气异动检测模块23和车内二氧化碳量变化检测模块24;
所述控制模块1分别与人体温度红外检测模块21、座椅压力感应检测模块22、车内空气异动检测模块23、车内二氧化碳量变化检测模块24和报警模块3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与汽车的车门中控装置4连接;
所述人体温度红外检测模块21采用TPS334红外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后视镜处,可以用车顶灯的常电线供电;用于接收控制模块的指令,持续检测人体红外线辐射温度,同时将检测信息回传给控制模块;例如:人体温度红外检测模块在启动后将持续检测人体红外线辐射温度,若持续检测到人体红外线辐射温度的时间大于设定值,例如20分钟,则判断车内有人;
所述座椅压力感应检测模块22为压力传感器构成,设置在座椅套上;用于持续检测座椅上是否有压力存在;例如:座椅压力感应检测模块在启动后将持续检测座椅上是否有压力存在,若持续检测到有压力存在的时间大于设定值,例如20分钟,则判断车内有人;
所述车内空气异动检测模块23采用气体流量传感器,设置在后视镜处,可以用车顶灯的常电线供电;用于检测车内空气异动的情况;例如:当有人滞留在车里时,动作会影响车内气流的变化,若车内气流持续一定时间例如20分钟都有变化的话,则判断车内有人;
所述车内二氧化碳量变化检测模块24采用TGS4160二氧化碳传感器,可设置在车内顶棚上,用于检测车内二氧化碳量的变化;若检测到车内二氧化碳含量持续升高,则判断车内有人。
所述控制模块可采用单片机,通过与汽车的车门中控装置4连接获取信号,用于判断车门中控是否已上锁,发出指令控制检测模块开始检测,接收检测模块的检测信号进行判定,决定是否发送指令触发报警模块;为避免误判,例如座椅上放着重物而不是坐着人,控制模块在接收到的检测信号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检测模块都判断车内有人的时候,才判定有人员滞留在车内,发出指令给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息。
所述报警模块3用于接收控制模块指令触发,发送报警信息给预设手机或发送报警信息及定位给110平台。
所述报警器触发按钮与报警模块连接,接收人为按下报警按钮触发,发送报警信息给预设手机或发送报警信息及定位给110平台。
本实施例中的报警器触发按钮可以设置为一个会发光的按钮,例如在普通按钮上接上LED即可发光,发光的作用为了吸引儿童注意;该按键在车内较显眼且方便按下的位置,如车门边上,当儿童被困车内时也可以自己按下该键,报警器即会同样发送报警信号;有了自主报警按钮,即使系统检测出现问题,被困儿童也能发出求救信号。
实施例二:
一种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检测方法,通过预先向控制模块输入设定参数,对车内滞留人员的检测,由控制模块将检测模块回传的数据与设定参数进行比较,并根据结果对报警器发出指令,报警器完成报警工作;其工作流程(参见图2),具体步骤如下:
S1:控制模块初始化;
S2:控制模块直到检测到车门中控开关已上锁,才开始进行车内是否有滞留人员的检测;
S3:控制模块发出检测指令,人体温度红外检测模块、座椅压力感应检测模块、车内空气异动检测模块和车内二氧化碳量变化检测模块同时启动;
S4:检测模块开始进行检测;检测包括四种方式,分别是人体温度红外检测、座椅压力感应检测、车内空气异动检测及车内二氧化碳量变化检测;
S5:根据检测模块回传的数据与预先向控制模块设定检测模块判断车内有人的参数值进行比较,控制模块判断车内是否有人;例如:人体温度红外检测模块在启动后将持续检测人体红外线辐射温度,若持续检测到人体红外线辐射温度的时间大于设定值,例如20分钟,则判断车内有人;座椅压力感应检测模块在启动后将持续检测座椅上是否有压力存在,若持续检测到有压力存在的时间大于设定值,例如20分钟,则判断车内有人;车内空气异动检测模块检测车内空气异动的情况,当有人滞留在车里时,动作会影响车内气流的变化,若车内气流持续一定时间例如20分钟都有变化的话,则判断车内有人;若车内二氧化碳量变化检测模块检测到车内二氧化碳含量持续升高,则判断车内有人;控制模块判断车内是否有人的方法为:接收到的检测信号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检测模块都判断车内有人的时候,才判定有人员滞留在车内;当这四种检测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满足车内有人判断标准时,即控制模块判断车内有滞留人员;
S6:当判断结果判定车内有人时,控制模块发出报警指令,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报警器发送报警信息给预设手机,在信号发出一定时间后(可自行设定)车主仍未回到汽车开锁,则报警器会发送报警信号及定位至110平台,告知警察进行救援。
当判断结果判定车内没有人时,检测结束。
本实施例中的报警方式还可以通过人为按下报警按钮触发,进行自主方式报警,当被锁儿童按下报警按钮亦可发送信息给预设手机或发送信息及定位给110平台。
本实施例之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工作原理:当汽车车门中控上锁以后,系统发出检测指令,四个检测模块同时开始检测并将结果返回控制模块,若四个检测模块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检测模块判断车内有人,则系统发出报警。也可由车内人员直接按下报警器触发按钮报警。

Claims (6)

1.一种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其特征在于:
该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包括控制模块(1)、检测模块(2)和报警模块(3);所述检测模块包括人体温度红外检测模块(21)、座椅压力感应检测模块(22)、车内空气异动检测模块(23)、车内二氧化碳量变化检测模块(24);
所述控制模块(1)分别与人体温度红外检测模块(21)、座椅压力感应检测模块(22)、车内空气异动检测模块(23)、车内二氧化碳量变化检测模块(24)、报警模块(3)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与汽车的车门中控装置(4)连接;
所述人体温度红外检测模块(21)用于接收控制模块的指令,持续检测人体红外线辐射温度,同时将检测信息回传给控制模块;
所述座椅压力感应检测模块(22)用于持续检测座椅上是否有压力存在;
所述车内空气异动检测模块(23)用于检测车内空气异动的情况;
所述车内二氧化碳量变化检测模块(24)用于检测车内二氧化碳量的变化;
所述控制模块(1)用于判断车门中控是否已上锁,发出指令控制检测模块开始检测,接收检测模块的检测信号进行判定,决定是否发送指令触发报警模块;
所述报警模块(3)用于接收控制模块指令触发,发送报警信息给预设手机或发送报警信息及定位给110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其特征在于:该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还包括一个报警器触发按钮,所述报警器触发按钮与报警模块连接,所述报警模块接收人为按下报警器触发按钮触发的信号,发送报警信息给预设手机或发送报警信息及定位给110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所述人体温度红外检测模块(21)为TPS334红外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后视镜处;所述座椅压力感应检测模块(22)为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座椅套上;所述车内空气异动检测模块(23)为气体流量传感器,设置在后视镜处;所述车内二氧化碳量变化检测模块(24)为TGS4160二氧化碳传感器。
4.一种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检测方法是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通过向控制模块输入设定参数,对车内滞留人员的检测,由控制模块将检测模块回传的数据与设定参数进行比较,并根据结果对报警器发出指令,报警器完成报警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S1:控制模块初始化;
S2:控制模块检测到车门中控已上锁;
S3:控制模块发出检测指令,人体温度红外检测模块、座椅压力感应检测模块、车内空气异动检测模块和车内二氧化碳量变化检测模块同时启动;
S4:检测模块开始进行检测;
S5:根据检测模块回传的数据与预先向控制模块设定检测模块判断车内有人的参数值进行比较,控制模块判断车内是否有人;
S6:当判断结果判定车内有人时,控制模块发出报警指令,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当判断结果判定车内没有人时,检测结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5步骤中检测模块回传的数据与设定参数值进行比较判断车内是否有人具体方法为:当人体温度红外检测模块持续检测到人体红外线辐射温度的时间大于设定参数值时,则判断车内有人;当座椅压力感应检测模块持续检测到有压力存在的时间大于设定参数值时,则判断车内有人;当车内空气异动检测模块检测到车内气流持续一定时间都有变化,则判断车内有人;当车内二氧化碳量变化检测模块检测到车内二氧化碳含量持续升高时,则判断车内有人;控制模块判断车内是否有人的方法为:接收到的检测信号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检测模块都判断车内有人的时候,才判定有人员滞留在车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报警器发送报警信息给预设手机,在信号发出一定时间后车主仍未回到汽车开锁,则报警器会发送报警信号及定位至110平台,告知警察进行救援。
CN201610361810.9A 2016-05-27 2016-05-27 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及其检测方法 Pending CN1059136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61810.9A CN105913609A (zh) 2016-05-27 2016-05-27 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及其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61810.9A CN105913609A (zh) 2016-05-27 2016-05-27 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及其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13609A true CN105913609A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41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61810.9A Pending CN105913609A (zh) 2016-05-27 2016-05-27 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及其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13609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8457A (zh) * 2016-09-22 2016-12-14 王永 一种智能安全座椅系统及报警控制方法
CN106482776A (zh) * 2016-12-20 2017-03-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安全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6809163A (zh) * 2017-01-20 2017-06-09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车内生命探测系统和方法
CN107655518A (zh) * 2017-08-29 2018-02-02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环境监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901868A (zh) * 2017-11-16 2018-04-1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乘用车异常工况检测报警系统及方法
CN109030715A (zh) * 2017-06-09 2018-12-18 精英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人体侦测的方法
CN109270584A (zh) * 2018-08-24 2019-01-25 杭州星客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密闭舱内人体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方法
CN109383435A (zh) * 2018-09-26 2019-02-26 江铃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
WO2019169667A1 (zh) * 2018-03-09 2019-09-12 深圳市歌美迪电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后视镜及校车
CN110288803A (zh) * 2019-07-08 2019-09-27 上海思立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车内滞留儿童检测及提醒系统及方法
CN110660191A (zh) * 2019-08-28 2020-01-07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车内遗留生物窒息的检测报警方法及装置
CN110927333A (zh) * 2019-10-31 2020-03-27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人体检测的方法、硬件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64744U (zh) * 2011-10-21 2012-06-06 薛海强 一种车辆安全系统
CN102963254A (zh) * 2012-11-23 2013-03-13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防止遗漏学生的校车报警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99987A (zh) * 2015-07-30 2015-10-28 华东交通大学 车内滞留儿童安全防护系统
CN105083190A (zh) * 2015-09-14 2015-11-25 吕东贤 一种车内二氧化碳浓度探测的智能救护系统
US20160049060A1 (en) * 2014-08-12 2016-02-18 Wilson Gerardo BERNES Alarm against little infants carelessness
CN105389944A (zh) * 2015-12-03 2016-03-09 长春工业大学 车内滞留儿童预警及自动救助系统
CN205239338U (zh) * 2015-12-23 2016-05-18 陈志伟 汽车防窒息网络报警后视镜
CN205862523U (zh) * 2016-05-27 2017-01-04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64744U (zh) * 2011-10-21 2012-06-06 薛海强 一种车辆安全系统
CN102963254A (zh) * 2012-11-23 2013-03-13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防止遗漏学生的校车报警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160049060A1 (en) * 2014-08-12 2016-02-18 Wilson Gerardo BERNES Alarm against little infants carelessness
CN104999987A (zh) * 2015-07-30 2015-10-28 华东交通大学 车内滞留儿童安全防护系统
CN105083190A (zh) * 2015-09-14 2015-11-25 吕东贤 一种车内二氧化碳浓度探测的智能救护系统
CN105389944A (zh) * 2015-12-03 2016-03-09 长春工业大学 车内滞留儿童预警及自动救助系统
CN205239338U (zh) * 2015-12-23 2016-05-18 陈志伟 汽车防窒息网络报警后视镜
CN205862523U (zh) * 2016-05-27 2017-01-04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8457A (zh) * 2016-09-22 2016-12-14 王永 一种智能安全座椅系统及报警控制方法
CN106482776A (zh) * 2016-12-20 2017-03-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安全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6809163A (zh) * 2017-01-20 2017-06-09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车内生命探测系统和方法
CN109030715A (zh) * 2017-06-09 2018-12-18 精英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人体侦测的方法
CN109030715B (zh) * 2017-06-09 2021-04-06 精英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人体侦测的方法
CN107655518A (zh) * 2017-08-29 2018-02-02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环境监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901868A (zh) * 2017-11-16 2018-04-1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乘用车异常工况检测报警系统及方法
WO2019169667A1 (zh) * 2018-03-09 2019-09-12 深圳市歌美迪电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后视镜及校车
CN109270584A (zh) * 2018-08-24 2019-01-25 杭州星客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密闭舱内人体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方法
CN109383435A (zh) * 2018-09-26 2019-02-26 江铃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288803A (zh) * 2019-07-08 2019-09-27 上海思立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车内滞留儿童检测及提醒系统及方法
CN110660191A (zh) * 2019-08-28 2020-01-07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车内遗留生物窒息的检测报警方法及装置
CN110927333A (zh) * 2019-10-31 2020-03-27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人体检测的方法、硬件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13609A (zh) 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及其检测方法
US10195988B1 (en) Intelligent vehicle occupancy monitoring system
US7218211B2 (en) Vehicle-based vehicle occupant reminder using capacitive field-based sensor
US20170282822A1 (en) Child vehicular abandonment prevention system
US20160049061A1 (en) Integrated vehicle sensing and warning system
US20120154136A1 (en) System to prevent accidental locking of a person in a vehicle
US10737616B1 (en) Safety and alert system for a child seat of a vehicle
CN106846725A (zh) 一种车内滞留安全预警系统
CN103287332A (zh) 用于汽车的监控系统
TW202044203A (zh) 車內生物監測系統及其監測方法
CN205059418U (zh) 一种车内生命体征探测处理系统
US20160082923A1 (en) An alarm system
US20190232818A1 (en) Vehicular child safety system
CN205862530U (zh) 一种锁车后车内有人提醒系统
CN106515575A (zh) 一种用于儿童安全座椅的报警方法及系统
CN105857234A (zh) 一种乘客被困车内拯救系统、方法、汽车座椅及汽车
CN108791157A (zh) 检测和通知车中存在无意留下的乘客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CN106608219A (zh) 一种车内生命体征探测处理方法及系统
CN204713012U (zh) 儿童汽车安全座系统
US2018012687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erting a Presence of a Passenger in a Vehicle
CN111640288A (zh) 一种智能车载儿童防滞留报警器及报警方法
CN109291793A (zh) 网约车乘客报警装置及方法
CN106218354A (zh) 车载电子设备
CN205862523U (zh) 儿童被锁车内报警器
US11615693B2 (en) Vehicle safety system for preventing child abandonment and related metho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