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12087A - 一种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12087A
CN105912087A CN201610282309.3A CN201610282309A CN105912087A CN 105912087 A CN105912087 A CN 105912087A CN 201610282309 A CN201610282309 A CN 201610282309A CN 105912087 A CN105912087 A CN 105912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ode contact
temperature
mobile terminal
battery
sensitive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823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12087B (zh
Inventor
雷振飞
孙伟
王向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8230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120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12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2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120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20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28Supervision thereof, e.g. detecting power-supply failure by out of limits supervi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6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移动终端,涉及终端技术领域。该移动终端至少包括:热敏元件、电池和移动终端本体;该电池安装在该移动终端本体中,且该电池与该移动终端本体中的主板连接,该主板上设置有第一正极触点和第一负极触点;该热敏元件设置在该电池或者该移动终端本体上的指定位置,该指定位置在该移动终端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位于该电池中的电芯在该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该热敏元件的正极与该第一正极触点连接,该热敏元件的负极与该第一负极触点连接。本公开中,该热敏元件远离该移动终端的主板,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不会受到主板温度的影响,而且该热敏元件靠近电池中的电芯,检测到的温度可以精确指示电池的温度,从而提高了检测电池温度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功能日益强大,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娱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移动终端的正常使用,移动终端中通常都安装有电池,该电池可以为移动终端供电,且用户可以利用外接电源为电池充电。而在电池充电的过程中,电池温度会升高,因此还需要对电池的温度进行检测,避免电池温度过高导致的危险。
相关技术中,参见图1,该移动终端可以包括电池110和主板120,且该电池110和该主板120连接。该电池110中包括电芯111、电池保护板112和外壳113,该电芯111和该电池保护板112设置于外壳113内部,该电芯111与该电池保护板112连接,且该电池保护板112设置于该电池110轴向上靠近主板120的一端。另外,该电池保护板112上还设置有保护电路,该保护电路包括热敏电阻1121,该热敏电阻1121用于检测该电池保护板112的环境温度。因此,当该电池110中的电芯111通过该电池保护板112与该主板120连接时,该主板120可以通过该电池保护板112中的热敏电阻1121获取该电池保护板112的环境温度,并将该电池保护板112的环境温度作为电池110的温度。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移动终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至少包括:热敏元件、电池和移动终端本体;
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移动终端本体中,且所述电池与所述移动终端本体中的主板连接,所述主板上设置有第一正极触点和第一负极触点;
所述热敏元件设置在所述电池或者所述移动终端本体上的指定位置,所述指定位置在所述移动终端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电池中的电芯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
所述热敏元件的正极与所述第一正极触点连接,所述热敏元件的负极与所述第一负极触点连接。
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敏元件包括热敏电阻或热电偶。
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芯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靠近所述主板,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主板,所述指定位置在所述移动终端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
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本体还包括移动终端后壳,所述移动终端后壳上设置有第二正极触点和第二负极触点;
所述热敏元件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二正极触点与所述第一正极触点连接,所述热敏元件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二负极触点与所述第一负极触点连接。
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本体还包括移动终端后壳,所述移动终端后壳上设置有第三正极触点、第三负极触点、第四正极触点和第四负极触点;
当所述热敏元件设置在所述电池上的指定位置时,所述第三正极触点位于与所述热敏元件的正极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三负极触点位于与所述热敏元件的负极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四正极触点位于与所述第一正极触点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四负极触点位于与所述第一负极触点相对应的位置,且所述第三正极触点与所述第四正极触点连接,所述第三负极触点与所述第四负极触点连接;
所述热敏元件的正极与所述第三正极触点接触连接,所述热敏元件的负极与所述第三负极触点接触连接,所述第四正极触点与所述第一正极触点接触连接,所述第四负极触点与所述第一负极触点接触连接。
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移动终端后壳,当所述热敏元件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本体上的指定位置时,所述指定位置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后壳的内侧。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设置在电池或者移动终端本体上的指定位置的热敏元件来检测电池的温度,且该指定位置在该移动终端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位于该电池中的电芯在该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也即是,该指定位置远离该移动终端的主板,且靠近电池的电芯。由于该热敏元件远离该移动终端的主板,因此不会受到主板温度的影响,而且由于该热敏元件靠近电池中的电芯,因此该热敏元件检测到的温度可以较为精确地指示该电池的温度,从而提高了检测电池温度的准确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前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前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予以介绍。相关技术中,参见图1,在将测得的电池保护板的环境温度确定为电池的温度时,由于电池保护板的位置较为靠近主板,且在电池充电的过程中主板温度会升高,因此,主板温度升高会影响电池保护板的环境温度相应升高,导致电池保护板的环境温度不能精确指示电池的温度,进而导致电池温度检测不准确。而且,由于该热敏电阻设置在电池的电池保护板上,也即是,该热敏电阻设置在电池内部,因此,该热敏电阻会占用电池的部分体积,导致电芯在电池内的可占用体积减小,从而影响电池容量。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移动终端至少包括:热敏元件210、电池220和移动终端本体230;
该电池220安装在该移动终端本体230中,且该电池220与该移动终端本体230中的主板231连接,该主板231上设置有第一正极触点2311和第一负极触点2312;
该热敏元件210设置在该电池220或者该移动终端本体230上的指定位置(图2仅以该热敏元件210设置在该电池220上的指定位置为例),该指定位置在该移动终端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位于该电池220中的电芯221在该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
该热敏元件210的正极与该第一正极触点2311连接,该热敏元件210的负极与该第一负极触点2312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设置在电池或者移动终端本体上的指定位置的热敏元件来检测电池的温度,且该指定位置在该移动终端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位于该电池中的电芯在该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也即是,该指定位置远离该移动终端的主板,且靠近电池的电芯。由于该热敏元件远离该移动终端的主板,因此该热敏元件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不会受到主板温度的影响,而且由于该热敏元件靠近电池中的电芯,因此该热敏元件检测到的温度可以较为精确地指示该电池的温度,从而提高了检测电池温度的准确性。
在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该热敏元件包括热敏电阻或热电偶。
在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该电芯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靠近该主板,该第二部分远离该主板,该指定位置在该移动终端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位于该第二部分在该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
在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本体还包括移动终端后壳,该移动终端后壳上设置有第二正极触点和第二负极触点;
该热敏元件的正极通过该第二正极触点与该第一正极触点连接,该热敏元件的负极通过该第二负极触点与该第一负极触点连接。
在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本体还包括移动终端后壳,该移动终端后壳上设置有第三正极触点、第三负极触点、第四正极触点和第四负极触点;
当该热敏元件设置在该电池上的指定位置时,该第三正极触点位于与该热敏元件的正极相对应的位置,该第三负极触点位于与该热敏元件的负极相对应的位置,该第四正极触点位于与该第一正极触点相对应的位置,该第四负极触点位于与该第一负极触点相对应的位置,且该第三正极触点与该第四正极触点连接,该第三负极触点与该第四负极触点连接;
该热敏元件的正极与该第三正极触点接触连接,该热敏元件的负极与该第一负极触点接触连接,该第四正极触点与该第一正极触点接触连接,该第四负极触点与该第一负极触点接触连接。
在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还包括移动终端后壳,当该热敏元件设置在该移动终端本体上的指定位置时,该指定位置位于该移动终端后壳的内侧。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移动终端至少包括:热敏元件310、电池320和移动终端本体330。
该电池320安装在该移动终端本体330中,且该电池320与该移动终端本体中330的主板331连接,该主板331上设置有第一正极触点3311和第一负极触点3312;该热敏元件310设置在该电池320或者该移动终端本体330上的指定位置(图3仅以该热敏元件310设置在该电池320上的指定位置为例),该指定位置在该移动终端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位于该电池320中的电芯321在该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该热敏元件310的正极与该第一正极触点3311连接,该热敏元件310的负极与该第一负极触点3312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本体330是指该移动终端中除该热敏电阻310和该电池320之外的部分,可以包括主板331、移动终端前壳或者移动终端后壳等,该移动终端前壳是指设置有显示屏幕且可以安装该主板331和电池320的外壳部分,该移动终端后壳用于与该移动终端前壳配合安装,从而覆盖该主板331和该电池320。相应地,该热敏元件310可以设置在该电池320上的指定位置,或者设置在该移动终端后壳上的指定位置,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其中,该设置可以为固定设置,也可以为悬空设置,也即是,该热敏元件310可以固定于该电池320上的指定位置处,或者固定于该移动终端后壳上的指定位置,当然该热敏元件310也可以悬空于该电池320或者该移动终端后壳的指定位置处,并通过引线与该主板331连接,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该热敏元件310用于检测所处位置的环境温度,可以利用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敏感材料制成,例如,该热敏元件310可以为热敏电阻或热电偶等,当然也可以为其它热敏元件,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当该热敏元件为热敏电阻时,该热敏元件可以为NTC(负温度系数)电阻,该NTC电阻将随温度上升电阻呈指数关系减小。
另外,该电池320与该移动终端本体330中的主板331连接,可以为该主板331供电。参见图3,该电池320可以包括电芯321和电池保护板322,该电芯321与该电池保护板322连接,且该电池保护板322设置于电池320轴向上靠近主板331的一端。其中,该电芯321为该电池320的蓄电部分,该电池保护板322设置有保护电路,用于在该电池320充电或放电的过程中对该电池320进行保护。
该主板331上设置有第一正极触点3311和第一负极触点3312,且该主板331还可以设置有测温电路,该第一正极触点331用于引出该测温电路的正极,该第一负极触点332用于引出该测温电路的负极。而且,该第一正极触点3311和该第一负极触点3312还可以分别与热敏元件310的正负极连接,从而与该热敏元件310一起形成完整的测温电路的回路,以便该主板331可以通过该测温电路获取该热敏元件310的物理参数,并将该物理参数转换为温度参数,进而得到该热敏元件310的环境温度。其中,该测温电路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例如,当该热敏元件为NTC电阻时,该主板331可以通过该测温电路获取该热敏元件310的电阻参数,并根据电阻参数与温度参数的对应关系得到该热敏元件310的温度参数,从而将该温度参数确定为该电池320的温度。
其中,该第一正极触点3311和该第一负极触点3312可以直接通过引线分别与该热敏元件310的正负极连接(图3仅以直接通过引线连接为例),也即是,该第一正极触点3311可以通过引线与该热敏元件310的正极连接,该第一负极触点3312可以通过引线与该热敏元件310的负极连接。实际应用中,该引线可以为导线,如金属导线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或者,该移动终端本体330还可以包括移动终端后壳,该第一正极触点3311和该第一负极触点3312可以通过该移动终端后壳上的正负极触点间接与该热敏元件310的正负极连接,例如,该移动终端后壳上设置有第二正极触点和第二负极触点,则该热敏元件310的正极可以通过该第二正极触点与该第一正极触点3311连接,该热敏元件310的负极可以通过该第二负极触点与该第一负极触点3322连接。
进一步地,针对热敏元件310设置位置的不同,以及主板331上第一正负极触点与该热敏元件310的正负极之间的连接方式的不同,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实现方式:
1)该热敏元件310设置在该电池320上的第一指定侧的指定位置,且该第一正极触点3311和该第一负极触点3312直接通过引线分别与该热敏元件310的正负极连接。其中,该第一指定侧为该移动终端后壳与该移动终端前壳进行安装时,该电池320在厚度方向上靠近该移动终端后壳的一侧。
2)该热敏元件310设置在该电池320上的第一指定侧的指定位置,该第一正极触点3311和该第一负极触点3312通过移动终端后壳上的其他正负极触点间接与该热敏元件310的正负极连接。
例如,参见图4,该移动终端本体330包括图4b所示的主板331和移动终端前壳333,以及图4a所示的移动终端后壳332,电池320和该主板331设置在该移动终端前壳333内,该移动终端后壳332上设置有第三正极触点3321、第三负极触电3322、第四正极触点3323和第四负极触点3324,该第三正极触点3321和该第四正极触点3323通过正极引线连接,该第三负极触电3322和该第四负极触点3324通过负极引线连接,且该正极引线和该负极引线可以内嵌在移动终端后壳332的壳体中。另外,当该热敏元件310设置在该电池310上的指定位置时,该第三正极触点3321和该第三负极触电3322的位置分别与该第一正极触点3311和该第一负极触点3312的位置对应,也即是,该第三正极触点3321位于与该热敏元件310的正极相对应的位置,该第三负极触点3322位于与该热敏元件310的负极相对应的位置,且该第四正极触点3323和该第四负极触点3324的位置分别与该热敏元件310的正负极的位置对应,也即是,该第四正极触点3323位于与该第一正极触点3311相对应的位置,该第四负极触点3324位于与该第一负极触点3312相对应的位置。因此,当该移动终端后壳与该移动终端前壳进行安装时,该第三正极触点3321即可与该第一正极触点3311接触,该第三负极触电3322即可与该第一负极触点3312接触,且该第四正极触点3323即可与该热敏元件310的正极接触,该第四负极触点3324即可与该热敏元件310的负极接触,从而使得该热敏电阻310可以通过该移动终端后壳332上的正负极触点与该主板331上的正负极触点连接,进而与该主板331上的测温电路形成回路。
如此,无需在该主板331与该电池320之间设置实体引线,也可以实现该主板331与该电池320上的热敏元件310之间的连接,从而便于该主板331与该电池320之间进行拆分和组合,增强了安装的灵活性。
3)该热敏元件310设置在该电池320上的第二指定侧的指定位置,且该第一正极触点3311和该第一负极触点3312直接通过引线分别与该热敏元件310的正负极连接。
其中,该第二指定侧为该移动终端后壳与该移动终端前壳进行安装时,该电池320在厚度方向上远离该移动终端后壳的一侧,也即是,该第二指定侧为该第一指定侧的对侧。
4)该热敏元件310设置在该移动终端后壳上的指定位置,且该第一正极触点3311和该第一负极触点3312通过移动终端后壳上的其他正负极触点间接与该热敏元件310的正负极连接。其中,该指定位置位于该移动终端后壳的内侧。
例如,参见图5,该移动终端本体330包括图5b所示的主板331和移动终端前壳333,以及图4a所示的移动终端后壳332,且该电池320和该主板331设置在该移动终端前壳333内,该移动终端后壳332上设置有热敏元件310、第五正极触点3325和第五负极触电3326,该热敏元件310的正极通过正极引线与该第五正极触点3325连接,该热敏元件310的负极通过负极引线与该第五负极触电3326连接,且该正极引线和该负极引线可以内嵌在移动终端后壳332的壳体中。另外,该热敏元件310设置在该移动终端后壳332上的指定位置,该第五正极触点3325和该第五负极触点3326的位置分别与该第一正极触点3311和该第一负极触点3312的位置对应,也即是,该第五正极触点3325位于与该第一正极触点3311相对应的位置,该第五负极触点3326位于与该第一负极触点3312相对应的位置。因此,当该移动终端后壳与该移动终端前壳进行安装时,该热敏电阻332即可靠近该电池320中的电芯321,且该第五正极触点3325可以与该第一正极触点3311接触,该第五负极触点3326可以与该第一负极触点3312接触,从而使得该热敏电阻310可以检测到该电池320中的电芯321的温度,并可以通过该移动终端后壳332上的正负极触点与该主板331上的正负极触点连接,进而与该主板331上的测温电路形成回路。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该热敏电阻332可以较为靠近该电池320中的电芯321,本公开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该热敏元件310的厚度设置为当该移动终端后壳与该移动终端前壳进行安装时该移动终端后壳与该电池320之间缝隙的厚度,或者,将该热敏元件310与某一填充物体叠加设置在该移动终端后壳上,并将该热敏元件310与某一填充物体的叠加厚度设置为当该移动终端后壳与该移动终端前壳进行安装时该移动终端后壳与该电池320之间缝隙的厚度,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仅是以该指定位置在该移动终端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位于该电池320中的电芯321在该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为例进行说明,而实际应用中,为了进一步避免主板331温度的影响,该电池320中的电芯321还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靠近该主板331,该第二部分远离该主板331,而该指定位置在该移动终端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还可以仅位于该第二部分在该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如此,可以进一步确保该热敏元件310不会接触到该移动终端的主板,从而保证该热敏元件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不会受到主板温度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电池温度的准确性。
本公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设置在电池或者移动终端本体上的指定位置的热敏元件来检测电池的温度,且该指定位置在该移动终端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位于该电池中的电芯在该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也即是,该指定位置远离该移动终端的主板,且靠近电池的电芯。由于该热敏元件远离该移动终端的主板,因此不会受到主板温度的影响,而且由于该热敏元件靠近电池中的电芯,因此该热敏元件检测到的温度可以较为精确地指示该电池的温度,从而提高了检测电池温度的准确性。而且,由于该热敏电阻设置在电池的外部,因此该热敏电阻不会占用电池的体积,从而可以增大电芯的可占用体积,增加电池容量。

Claims (6)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至少包括:热敏元件、电池和移动终端本体;
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移动终端本体中,且所述电池与所述移动终端本体中的主板连接,所述主板上设置有第一正极触点和第一负极触点;
所述热敏元件设置在所述电池或者所述移动终端本体上的指定位置,所述指定位置在所述移动终端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电池中的电芯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
所述热敏元件的正极与所述第一正极触点连接,所述热敏元件的负极与所述第一负极触点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元件包括热敏电阻或热电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靠近所述主板,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主板,所述指定位置在所述移动终端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本体还包括移动终端后壳,所述移动终端后壳上设置有第二正极触点和第二负极触点;
所述热敏元件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二正极触点与所述第一正极触点连接,所述热敏元件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二负极触点与所述第一负极触点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本体还包括移动终端后壳,所述移动终端后壳上设置有第三正极触点、第三负极触点、第四正极触点和第四负极触点;
当所述热敏元件设置在所述电池上的指定位置时,所述第三正极触点位于与所述热敏元件的正极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三负极触点位于与所述热敏元件的负极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四正极触点位于与所述第一正极触点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四负极触点位于与所述第一负极触点相对应的位置,且所述第三正极触点与所述第四正极触点连接,所述第三负极触点与所述第四负极触点连接;
所述热敏元件的正极与所述第三正极触点接触连接,所述热敏元件的负极与所述第三负极触点接触连接,所述第四正极触点与所述第一正极触点接触连接,所述第四负极触点与所述第一负极触点接触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移动终端后壳,当所述热敏元件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本体上的指定位置时,所述指定位置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后壳的内侧。
CN201610282309.3A 2016-04-29 2016-04-29 一种移动终端 Active CN1059120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82309.3A CN105912087B (zh) 2016-04-29 2016-04-29 一种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82309.3A CN105912087B (zh) 2016-04-29 2016-04-29 一种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12087A true CN105912087A (zh) 2016-08-31
CN105912087B CN105912087B (zh) 2019-01-18

Family

ID=56753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82309.3A Active CN105912087B (zh) 2016-04-29 2016-04-29 一种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1208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0029A (zh) * 2017-07-24 2017-12-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状态校验方法和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19709A (zh) * 2017-06-22 2019-01-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19071554A1 (zh) * 2017-10-13 2019-04-18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的温度检测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智能终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9544A (zh) * 2008-01-28 2009-08-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池装置、保护电路、温度监控方法、温度传感器布置方法
CN103674314A (zh) * 2013-12-06 2014-03-2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源、电子设备及温度检测方法
CN103855772A (zh) * 2014-03-18 2014-06-11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US20140184165A1 (en) * 2012-12-28 2014-07-0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Power storage device and power storage system
CN104955314A (zh) * 2015-05-28 2015-09-3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子设备外壳温度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9544A (zh) * 2008-01-28 2009-08-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池装置、保护电路、温度监控方法、温度传感器布置方法
US20140184165A1 (en) * 2012-12-28 2014-07-0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Power storage device and power storage system
CN103674314A (zh) * 2013-12-06 2014-03-2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源、电子设备及温度检测方法
CN103855772A (zh) * 2014-03-18 2014-06-11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CN104955314A (zh) * 2015-05-28 2015-09-3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子设备外壳温度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9709A (zh) * 2017-06-22 2019-01-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7450029A (zh) * 2017-07-24 2017-12-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状态校验方法和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071554A1 (zh) * 2017-10-13 2019-04-18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的温度检测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智能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12087B (zh) 2019-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8047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onductive pattern
US10534405B2 (en) Support structure including conductive paths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8574775B (zh) 检测电池的膨胀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KR102392246B1 (ko) 방수 구조를 가지는 전자 장치
CN107796512B (zh) 具有显示器和传感器的电子设备及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
US10291045B2 (en) Apparatus for charging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6001885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ame
KR20160097107A (ko) 커버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1014588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connector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KR20170019973A (ko) 외관 금속 프레임 안테나를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KR102023822B1 (ko) 전력 관리 방법,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KR102342269B1 (ko) 관통 홀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10409249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supp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implementing the same
KR20170057772A (ko) 안테나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180014522A (ko) 액세서리를 인식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CN105912087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945857B (zh) 电子设备
WO2018218686A1 (zh) 一种检测可再充电电池鼓胀的方法和便携电子设备
CN105700679A (zh) 距离检测方法、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1590375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TW201003483A (en) Touch screen display devic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KR20210042670A (ko) 전자 장치,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및 비일시적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KR20150120209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KR20150127491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50022159A (ko) 자성 물체를 이용한 사용자 인터렉션 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