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10223A - 一种强热型机组、对该机组进行控制的方法、系统和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强热型机组、对该机组进行控制的方法、系统和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10223A
CN105910223A CN201610230520.0A CN201610230520A CN105910223A CN 105910223 A CN105910223 A CN 105910223A CN 201610230520 A CN201610230520 A CN 201610230520A CN 105910223 A CN105910223 A CN 1059102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ottling arrangement
heat exchanger
degree
aperture
flash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305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10223B (zh
Inventor
王新利
许永锋
熊美兵
冯明坤
李�根
王永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3052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102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10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0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10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02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热型机组、对该机组进行控制的方法、系统和空调。其中强热型机组中,中间换热器的冷凝侧入口和蒸发侧入口均与室内换热器相连,中间换热器的冷凝侧出口与室外换热器相连,中间换热器的蒸发侧出口与气液分离器相连,其中中间换热器的蒸发侧入口与室内换热器相连的管道上设有第三节流装置,中间换热器的冷凝侧出口与室外换热器相连的管道上设有第二节流装置。本发明利用中间换热器加热低压侧冷媒的方式,并通过一定逻辑控制节流装置的开度,提高了系统整体的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有效利用了冷凝后的冷媒热量,提高机组的整体换热量,增强低温制热的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强热型机组、对该机组进行控制的方法、系统和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热型机组、对该机组进行控制的方法、系统和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节能意识的增强,空调以其节能、控制灵活、容易安装和维护等特点,已走进广大普通家庭,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空调在低温状态下,由于蒸发温度比较低以及蒸发器容易结霜等因素,造成冷媒从空气中吸收的热量大大降低,导致制热效果变差,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强热型机组、对该机组进行控制的方法、系统和空调。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第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强热型机组,包括基础空调系统、第二节流装置、第三节流装置和中间换热器;所述基础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和室内换热器;
所述中间换热器的冷凝侧入口和蒸发侧入口均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所述中间换热器的冷凝侧出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所述中间换热器的蒸发侧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相连,其中所述中间换热器的蒸发侧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的管道上设有所述第三节流装置,所述中间换热器的冷凝侧出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的管道上设有所述第二节流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强热型机组利用中间换热器加热低压侧冷媒的方式,提高了系统整体的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有效利用了冷凝后的冷媒热量,提高机组的整体换热量,增强低温制热的能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和第一节流装置;
所述基础空调系统的连接结构为:
所述四通阀的四分阀口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口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还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且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的管道上设有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或电磁阀。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第二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对上述强热型机组进行控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制热模式时,第一次采集室外机环境温度Th和压缩机排气过热度Tp;
步骤S2,判断是否满足Th≤a且Tp≤b,其中,a为第一温度阈值,b为第一过热度阈值,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打开,否则返回步骤S1;
步骤S3,第二次采集室外机环境温度Th'和压缩机排气过热度Tp';
步骤S4,判断是否满足Th'≥c或Tp'≥d,其中,c为第二温度阈值,d为第二过热度阈值,且满足c>a,d>b,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关闭,否则返回步骤S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中间换热器加热低压侧冷媒的方式,并通过控制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启时间和开度,能够有效利用冷凝后的冷媒热量,提高系统的低温环境条件下的换热能力和换热效率,增强低温制热的能力,使机组更加高效可靠地运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步骤S2中,若满足Th≤a且Tp≤b,则等待第一预定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打开。
进一步地,步骤S4中,若满足Th'≥c或Tp'≥d,则等待第二预定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关闭。
进一步地,步骤S2中,在执行所述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打开的步骤后,还包括对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分别进行定期调节。
进一步地,对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进行定期调节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定期采集中间换热器冷凝侧的冷媒盘管温度T1和所有运行的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的盘管中部温度,记为T21,T22,…,T2n,其中n表示室内机的个数且n≥1;
计算T1和T21、T22、…、T2n的平均值T平均
T平均=(T1+T21+T22+…+T2n)/(n+1);
当T1>T平均+2度时,将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在预设初始开度的基础上关40P;
当T平均-2度≤T1≤T平均+2度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保持预设初始开度;
当T1<T平均-2度时,将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在预设初始开度的基础上开40P。
进一步地,对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进行定期调节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定期采集中间换热器的蒸发侧出口的温度T和蒸发侧入口的温度T
计算中间换热器的蒸发侧的过热度,记为△T,则△T=T-T
当△T处于上升趋势且△T≥5度时,将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在预设初始开度的基础上开16P;当2度≤△T<5度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保持预设初始开度;
当△T处于上升趋势且1度<△T≤4度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保持预设初始开度;当△T≤1度时,将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在预设初始开度的基础上关16P。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第三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对上述强热型机组进行控制的系统,包括:
第一采集模块,用于在制热模式时,第一次采集室外机环境温度Th和压缩机排气过热度Tp;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满足Th≤a且Tp≤b,其中,a为第一温度阈值,b为第一过热度阈值,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打开,否则调用所述第一采集模块;
第二采集模块,用于第二次采集室外机环境温度Th'和压缩机排气过热度Tp';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满足Th'≥c或Tp'≥d,其中,c为第二温度阈值,d为第二过热度阈值,且满足c>a,d>b,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关闭,否则调用所述第二采集模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中间换热器加热低压侧冷媒的方式,并通过控制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启时间和开度,能够有效利用冷凝后的冷媒热量,提高系统的低温环境条件下的换热能力和换热效率,增强低温制热的能力,使机组更加高效可靠地运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的具体实施中,若满足Th≤a且Tp≤b,则等待第一预定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具体实施中,若满足Th'≥c或Tp'≥d,则等待第二预定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包括第二节流装置开度调节子模块和第三节流装置开度调节子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开度调节子模块包括:
第一采集单元,用于定期采集中间换热器冷凝侧的冷媒盘管温度T1和所有运行的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的盘管中部温度,记为T21,T22,…,T2n,其中n表示室内机的个数且n≥1;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T1和T21、T22、…、T2n的平均值T平均
T平均=(T1+T21+T22+…+T2n)/(n+1);
第一开度调节单元,用于当T1>T平均+2度时,将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在预设初始开度的基础上关40P;或者,当T平均-2度≤T1≤T平均+2度时,使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保持预设初始开度;或者,当T1<T平均-2度时,将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在预设初始开度的基础上开40P。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节流装置开度调节子模块包括:
第二采集单元,用于定期采集中间换热器的蒸发侧出口的温度T和蒸发侧入口的温度T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中间换热器的蒸发侧的过热度,记为△T,则△T=T-T
第二开度调节单元,用于当△T处于上升趋势且△T≥5度时,将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在预设初始开度的基础上开16P;或者当2度≤△T<5度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保持预设初始开度;还用于当△T处于上升趋势且1度<△T≤4度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保持预设初始开度;或者当△T≤1度时,将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在预设初始开度的基础上关16P。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第四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空调,包括上述强热型机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中间换热器加热低压侧冷媒的方式,并通过控制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启时间和开度,能够有效利用冷凝后的冷媒热量,提高系统的低温环境条件下的换热能力和换热效率,增强低温制热的能力,使机组更加高效可靠地运行。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第五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空调,包括上述对强热型机组进行控制的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中间换热器加热低压侧冷媒的方式,并通过控制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启时间和开度,能够有效利用冷凝后的冷媒热量,提高系统的低温环境条件下的换热能力和换热效率,增强低温制热的能力,使机组更加高效可靠地运行。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基础空调系统的连接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强热型机组的连接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强热型机组的连接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述强热型机组的连接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所述强热型机组的连接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所述强热型机组的连接图;
图7本发明所述对强热型机组进行控制的方法流程图;
图8本发明所述对强热型机组进行控制的系统流程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压缩机,2、四通阀,3、室外换热器,4、第一节流装置,5、第二节流装置,6、第三节流装置,7、气液分离器,8、中间换热器,8a、中间换热器的冷凝侧入口,8b、中间换热器的冷凝侧出口,8c、中间换热器的蒸发侧入口,8d、中间换热器的蒸发侧出口,9、室内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所述基础空调系统的连接图。
如图1所示,一般空调中用到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室外换热器3、第一节流装置4、气液分离器7和室内换热器9,基础空调系统的连接结构为:四通阀2的四分阀口分别与压缩机1的排气口、室外换热器3、气液分离器7的进口和室内换热器9相连;室内换热器9还与室外换热器3相连,且室内换热器9与室外换热器3相连的管道上设有第一节流装置4,气液分离器7的出口与压缩机1的进气口相连。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强热型机组的连接图。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强热型机组包括基础空调系统,并且在基础空调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节流装置5、第三节流装置6和中间换热器8;其中中间换热器包括四个接口,分别为冷凝侧入口8a、冷凝侧出口8b、蒸发侧入口8c和蒸发侧出口8d。中间换热器8的冷凝侧入口8a和蒸发侧入口8c均与室内换热器9相连,中间换热器8的冷凝侧出口8b与室外换热器3相连,中间换热器8的蒸发侧出口8d与气液分离器7相连,其中中间换热器8的蒸发侧入口8c与室内换热器9相连的管道上设有第三节流装置6,中间换热器8的冷凝侧出口8b与室外换热器3相连的管道上设有第二节流装置5。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节流装置4、第二节流装置5和第三节流装置6可以为电子膨胀阀或电磁阀。
当空调运行于制热模式时,此时室外换热器3成为蒸发器,室内换热器9成为冷凝器,压缩机1排气口排出的气体经过四通阀2进入室内换热器9,经冷凝放热之后变成高压中温的冷媒,经过第一节流装置4节流,进入室外换热器3蒸发吸热,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经过四通阀2,进入气液分离器7,回到压缩机1,完成主循环。
在室内换热器9出来的主流路上,分出两个冷媒支路,分别以节流和未节流的状态进入中间换热器8,未节流的高压中温状态的冷媒,在中间换热器8中释放热量后,经过第二节流装置5,与主流路的冷媒汇合进入室外换热器3。经过第三节流装置6节流的冷媒在中间换热器8中吸收热量蒸发,获得较高的蒸发温度,与室外换热器3出来的冷媒混合进入气液分离器7。
本发明的强热型机组利用中间换热器8加热低压侧冷媒的方式,提高了系统整体的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有效利用了冷凝后的冷媒热量,提高机组的整体换热量,增强低温制热的能力。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连接中间换热器8冷凝侧入口8a、冷凝侧出口8b和蒸发侧入口8c的管道的另一端可以选择放置于室外换热器3与第一节流装置4之间的管道上,也可以选择放置在第一节流装置4与室内换热器9的管道上,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强热型机组中,连接中间换热器8冷凝侧入口8a和蒸发侧入口8c的管道的另一端放置于第一节流装置4与室内换热器9的管道上,连接中间换热器8冷凝侧出口8b的管道的放置于室外换热器3与第一节流装置4之间的管道上,图3-5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至实施例五所述的强热型机组的连接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强热型机组中,连接中间换热器8冷凝侧入口8a的管道的另一端放置于第一节流装置4与室内换热器9的管道上,连接中间换热器8冷凝侧出口8b和蒸发侧入口8c的管道的放置于室外换热器3与第一节流装置4之间的管道上,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述的强热型机组中,连接中间换热器8冷凝侧入口8a、冷凝侧出口8b和蒸发侧入口8c的管道的另一端均放置于室外换热器3与第一节流装置4之间的管道上,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四所述的强热型机组中,连接中间换热器8冷凝侧入口8a、冷凝侧出口8b和蒸发侧入口8c的管道的另一端均放置于第一节流装置4与室内换热器9的管道上,当然本发明所述强热型机组中中间换热器8冷凝侧入口8a、冷凝侧出口8b和蒸发侧入口8c的连接关系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的四种方式,以上四种方式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连接方式。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连接中间换热器8蒸发侧出口8d的管道的另一端可以选择放置于气液分离器7的进口管道上,也可以放置于气液分离器7的出口管道上。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强热型机组中,连接中间换热器8蒸发侧出口8d的管道的另一端放置于气液分离器7的进口管道上,图6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五所述的强热型机组的连接图,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五所述的强热型机组中,连接中间换热器8蒸发侧出口8d的管道的另一端放置于气液分离器7的出口管道上。
图7本发明所述对强热型机组进行控制的方法流程图。
如图7所示,本发明还给出了一种对上述强热型机组进行控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制热模式时,第一次采集室外机环境温度Th和压缩机排气过热度Tp;
步骤S2,判断是否满足Th≤a且Tp≤b,其中,a为第一温度阈值,b为第一过热度阈值,若是,则控制第二节流装置5和第三节流装置6打开,否则返回步骤S1;
步骤S3,第二次采集室外机环境温度Th'和压缩机排气过热度Tp';
步骤S4,判断是否满足Th'≥c或Tp'≥d,其中,c为第二温度阈值,d为第二过热度阈值,且满足c>a,d>b,若是,则控制第二节流装置5和第三节流装置6关闭,否则返回步骤S3。
本发明通过控制第二节流装置5和第三节流装置6的开启时间,能够有效利用冷凝后的冷媒热量,提高系统的低温环境条件下的换热能力和换热效率,增强低温制热的能力,使机组更加高效可靠地运行。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若满足Th≤a且Tp≤b,则等待第一预定时间后,控制第二节流装置5和第三节流装置6打开。其中第一预定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例如可以设定为10分钟,若满足第一预定时间内Th≤a且Tp≤b,则可以认定蒸发温度较低,避免一些异常状况出现,使采集到的温度不准确而导致认定错误。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在步骤S4中,若满足Th'≥c或Tp'≥d,则等待第二预定时间后,控制第二节流装置5和第三节流装置6关闭。其中第二预定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例如可以设定为10分钟,若满足第二预定时间内Th'≥c或Tp'≥d,则可以认定蒸发温度已经提高到一定程度,避免一些异常状况出现,使采集到的温度不准确而导致认定错误。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执行控制第二节流装置5和第三节流装置6打开的步骤后,还包括对第二节流装置5的开度和第三节流装置6的开度分别进行定期调节。
其中,对第二节流装置5的开度进行定期调节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定期采集中间换热器8冷凝侧的冷媒盘管温度T1和所有运行的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9的盘管中部温度,记为T21,T22,…,T2n,其中n表示室内机的个数且n≥1;
计算T1和T21、T22、…、T2n的平均值T平均
T平均=(T1+T21+T22+…+T2n)/(n+1);
当T1>T平均+2度时,将第二节流装置5的开度在预设初始开度的基础上关40P;这里的度表示的是摄氏度;
当T平均-2度≤T1≤T平均+2度时,第二节流装置5保持预设初始开度;
当T1<T平均-2度时,将第二节流装置5的开度在预设初始开度的基础上开40P。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对第二节流装置5的开度进行调节的间隔时间,例如可以设置为每2分钟计算一次T平均,并与T1进行相应的比较来调整一次第二节流装置5的开度。
对第三节流装置6的开度进行定期调节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定期采集中间换热器8的蒸发侧出口8d的温度T和蒸发侧入口8c的温度T
计算中间换热器8的蒸发侧的过热度,记为△T,则△T=T-T
当△T处于上升趋势且△T≥5度时,将第三节流装置6的开度在预设初始开度的基础上开16P;当2度≤△T<5度时,第三节流装置6保持预设初始开度;
当△T处于上升趋势且1度<△T≤4度时,第三节流装置6保持预设初始开度;当△T≤1度时,将第三节流装置6的开度在预设初始开度的基础上关16P。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对第三节流装置6的开度进行调节的间隔时间,例如可以设置为每2分钟计算一次△T,并根据△T的变化趋势和大小来调整一次第三节流装置6的开度。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对第二节流装置5的开度和第三节流装置6的开度进行调节是没有先后顺序的,可以同时进行,按照各自的逻辑进行控制。
本发明通过控制第二节流装置5和第三节流装置6的开度,能够有效利用冷凝后的冷媒热量,提高系统的低温环境条件下的换热能力和换热效率,增强低温制热的能力,使机组更加高效可靠地运行。
图8本发明所述对强热型机组进行控制的系统流程图。
如图8所示,根据上述方法,本发明还给出了一种对强热型机组进行控制的系统,包括:
第一采集模块,用于在制热模式时,第一次采集室外机环境温度Th和压缩机排气过热度Tp;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满足Th≤a且Tp≤b,其中,a为第一温度阈值,b为第一过热度阈值,若是,则控制第二节流装置5和第三节流装置6打开,否则调用第一采集模块;第二采集模块,用于第二次采集室外机环境温度Th'和压缩机排气过热度Tp';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满足Th'≥c或Tp'≥d,其中,c为第二温度阈值,d为第二过热度阈值,且满足c>a,d>b,若是,则控制第二节流装置5和第三节流装置6关闭,否则调用第二采集模块。
第一判断模块的具体实施中,若满足Th≤a且Tp≤b,则等待第一预定时间后,控制第二节流装置5和第三节流装置6打开。
第二判断模块的具体实施中,若满足Th'≥c或Tp'≥d,则等待第二预定时间后,控制第二节流装置5和第三节流装置6关闭。
第一判断模块包括第二节流装置开度调节子模块和第三节流装置开度调节子模块。
第二节流装置开度调节子模块包括:
第一采集单元,用于定期采集中间换热器8冷凝侧的冷媒盘管温度T1和所有运行的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9的盘管中部温度,记为T21,T22,…,T2n,其中n表示室内机的个数且n≥1;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T1和T21、T22、…、T2n的平均值T平均
T平均=(T1+T21+T22+…+T2n)/(n+1);
第一开度调节单元,用于当T1>T平均+2度时,将第二节流装置5的开度在预设初始开度的基础上关40P;或者,当T平均-2度≤T1≤T平均+2度时,使第二节流装置5保持预设初始开度;或者,当T1<T平均-2度时,将第二节流装置5的开度在预设初始开度的基础上开40P。
第三节流装置开度调节子模块包括:
第二采集单元,用于定期采集中间换热器8的蒸发侧出口8d的温度T和蒸发侧入口8c的温度T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中间换热器8的蒸发侧的过热度,记为△T,则△T=T-T
第二开度调节单元,用于当△T处于上升趋势且△T≥5度时,将第三节流装置6的开度在预设初始开度的基础上开16P;或者当2度≤△T<5度时,第三节流装置6保持预设初始开度;还用于当△T处于上升趋势且1度<△T≤4度时,第三节流装置6保持预设初始开度;或者当△T≤1度时,将第三节流装置6的开度在预设初始开度的基础上关16P。
本发明还给出了一种空调,包括上述强热型机组。
本发明还给出了一种空调,包括上述对强热型机组进行控制的系统。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方法、装置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方法、装置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强热型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空调系统、第二节流装置(5)、第三节流装置(6)和中间换热器(8);所述基础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换热器(3)、气液分离器(7)和室内换热器(9);
所述中间换热器(8)的冷凝侧入口(8a)和蒸发侧入口(8c)均与所述室内换热器(9)相连,所述中间换热器(8)的冷凝侧出口(8b)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相连,所述中间换热器(8)的蒸发侧出口(8d)与所述气液分离器(7)相连,其中所述中间换热器(8)的蒸发侧入口(8c)与所述室内换热器(9)相连的管道上设有所述第三节流装置(6),所述中间换热器(8)的冷凝侧出口(8b)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相连的管道上设有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热型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和第一节流装置(4);
所述基础空调系统的连接结构为:
所述四通阀(2)的四分阀口分别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3)、所述气液分离器(7)的进口和所述室内换热器(9)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9)还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相连,且所述室内换热器(9)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相连的管道上设有所述第一节流装置(4),所述气液分离器(7)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1)的进气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热型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4)、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6)为电子膨胀阀或电磁阀。
4.一种对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强热型机组进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制热模式时,第一次采集室外机环境温度Th和压缩机排气过热度Tp;
步骤S2,判断是否满足Th≤a且Tp≤b,其中,a为第一温度阈值,b为第一过热度阈值,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6)打开,否则返回步骤S1;
步骤S3,第二次采集室外机环境温度Th'和压缩机排气过热度Tp';
步骤S4,判断是否满足Th'≥c或Tp'≥d,其中,c为第二温度阈值,d为第二过热度阈值,且满足c>a,d>b,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6)关闭,否则返回步骤S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强热型机组进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若满足Th≤a且Tp≤b,则等待第一预定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6)打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强热型机组进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若满足Th'≥c或Tp'≥d,则等待第二预定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6)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强热型机组进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在执行所述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6)打开的步骤后,还包括对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的开度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6)的开度分别进行定期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强热型机组进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的开度进行定期调节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定期采集中间换热器(8)冷凝侧的冷媒盘管温度T1和所有运行的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9)的盘管中部温度,记为T21,T22,…,T2n,其中n表示室内机的个数且n≥1;
计算T1和T21、T22、…、T2n的平均值T平均
T平均=(T1+T21+T22+…+T2n)/(n+1);
当T1>T平均+2度时,将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的开度在预设初始开度的基础上关40P;
当T平均-2度≤T1≤T平均+2度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保持预设初始开度;
当T1<T平均-2度时,将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的开度在预设初始开度的基础上开40P。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强热型机组进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三节流装置(6)的开度进行定期调节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定期采集中间换热器(8)的蒸发侧出口(8d)的温度T和蒸发侧入口(8c)的温度T
计算中间换热器(8)的蒸发侧的过热度,记为△T,则△T=T-T
当△T处于上升趋势且△T≥5度时,将所述第三节流装置(6)的开度在预设初始开度的基础上开16P;当2度≤△T<5度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6)保持预设初始开度;
当△T处于上升趋势且1度<△T≤4度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6)保持预设初始开度;当△T≤1度时,将所述第三节流装置(6)的开度在预设初始开度的基础上关16P。
10.一种对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强热型机组进行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采集模块,用于在制热模式时,第一次采集室外机环境温度Th和压缩机排气过热度Tp;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满足Th≤a且Tp≤b,其中,a为第一温度阈值,b为第一过热度阈值,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6)打开,否则调用所述第一采集模块;
第二采集模块,用于第二次采集室外机环境温度Th'和压缩机排气过热度Tp';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满足Th'≥c或Tp'≥d,其中,c为第二温度阈值,d为第二过热度阈值,且满足c>a,d>b,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6)关闭,否则调用所述第二采集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对强热型机组进行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的具体实施中,若满足Th≤a且Tp≤b,则等待第一预定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6)打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对强热型机组进行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具体实施中,若满足Th'≥c或Tp'≥d,则等待第二预定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6)关闭。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对强热型机组进行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包括第二节流装置开度调节子模块和第三节流装置开度调节子模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对强热型机组进行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开度调节子模块包括:
第一采集单元,用于定期采集中间换热器(8)冷凝侧的冷媒盘管温度T1和所有运行的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9)的盘管中部温度,记为T21,T22,…,T2n,其中n表示室内机的个数且n≥1;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T1和T21、T22、…、T2n的平均值T平均
T平均=(T1+T21+T22+…+T2n)/(n+1);
第一开度调节单元,用于当T1>T平均+2度时,将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的开度在预设初始开度的基础上关40P;或者,当T平均-2度≤T1≤T平均+2度时,使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保持预设初始开度;或者,当T1<T平均-2度时,将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的开度在预设初始开度的基础上开40P。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对强热型机组进行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节流装置开度调节子模块包括:
第二采集单元,用于定期采集中间换热器(8)的蒸发侧出口(8d)的温度T和蒸发侧入口(8c)的温度T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中间换热器(8)的蒸发侧的过热度,记为△T,则△T=T-T
第二开度调节单元,用于当△T处于上升趋势且△T≥5度时,将所述第三节流装置(6)的开度在预设初始开度的基础上开16P;或者当2度≤△T<5度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6)保持预设初始开度;还用于当△T处于上升趋势且1度<△T≤4度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6)保持预设初始开度;或者当△T≤1度时,将所述第三节流装置(6)的开度在预设初始开度的基础上关16P。
16.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强热型机组。
17.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15任一项所述对强热型机组进行控制的系统。
CN201610230520.0A 2016-04-13 2016-04-13 一种强热型机组、对该机组进行控制的方法、系统和空调 Active CN1059102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0520.0A CN105910223B (zh) 2016-04-13 2016-04-13 一种强热型机组、对该机组进行控制的方法、系统和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0520.0A CN105910223B (zh) 2016-04-13 2016-04-13 一种强热型机组、对该机组进行控制的方法、系统和空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10223A true CN105910223A (zh) 2016-08-31
CN105910223B CN105910223B (zh) 2019-01-25

Family

ID=56746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30520.0A Active CN105910223B (zh) 2016-04-13 2016-04-13 一种强热型机组、对该机组进行控制的方法、系统和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10223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7668A (zh) * 2016-08-29 2016-12-2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系统和空调器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0953699A (zh) * 2018-09-26 2020-04-03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070992A (zh) * 2018-10-19 2020-04-28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33055A (zh) * 2020-08-10 2020-12-04 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制热盘管温度预保护控制方法
CN113566446A (zh) * 2021-08-05 2021-10-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US11828507B2 (en) 2018-09-25 2023-11-28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34217A1 (en) * 2003-01-09 2004-07-15 Satoshi Itoh Air conditioner with dehumidifying and heating operation
CN201344676Y (zh) * 2009-02-12 2009-1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旁通过冷的热泵型空调器
CN101608852A (zh) * 2008-06-19 2009-12-23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器中的冷媒循环系统
CN101806519A (zh) * 2010-04-19 2010-08-18 广东吉荣空调有限公司 具有防霜功能的宽温高效空气源热泵机组及其运行方法
CN202182591U (zh) * 2011-06-27 2012-04-04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带排气控制的超低温空气源热泵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34217A1 (en) * 2003-01-09 2004-07-15 Satoshi Itoh Air conditioner with dehumidifying and heating operation
CN101608852A (zh) * 2008-06-19 2009-12-23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器中的冷媒循环系统
CN201344676Y (zh) * 2009-02-12 2009-1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旁通过冷的热泵型空调器
CN101806519A (zh) * 2010-04-19 2010-08-18 广东吉荣空调有限公司 具有防霜功能的宽温高效空气源热泵机组及其运行方法
CN202182591U (zh) * 2011-06-27 2012-04-04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带排气控制的超低温空气源热泵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7668A (zh) * 2016-08-29 2016-12-2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系统和空调器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6247668B (zh) * 2016-08-29 2019-06-1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系统和空调器系统的控制方法
US11828507B2 (en) 2018-09-25 2023-11-28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10953699A (zh) * 2018-09-26 2020-04-03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070992A (zh) * 2018-10-19 2020-04-28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070992B (zh) * 2018-10-19 2023-11-21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33055A (zh) * 2020-08-10 2020-12-04 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制热盘管温度预保护控制方法
CN113566446A (zh) * 2021-08-05 2021-10-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10223B (zh) 2019-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10223A (zh) 一种强热型机组、对该机组进行控制的方法、系统和空调
EP3441697B1 (en) Heat recovery variable-frequency multi-split heat pump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8131858B (zh)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44631B (zh) 空调装置
CN106288488B (zh) 空调器系统和空调器系统的控制方法
US9377225B2 (en) Outdoor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9798701A (zh) 用于连续制热的空调控制系统、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CN203533802U (zh) 空调系统
CN106225290A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73533A (zh) 调节方法、调节装置、多联机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764111B (zh) 多联式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CN104729163A (zh) 空调系统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CN109724288A (zh) 分歧箱、多联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4180442A (zh) 空调系统
CN109708216A (zh) 模块化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8832603U (zh) 空调系统
CN103225936A (zh) 一种具有除霜装置的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CN105509261B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4197570B (zh)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热方法及系统
CN203964436U (zh) 双级压缩空调系统
CN211977168U (zh) 一种防制热结霜的空调系统
CN104764115B (zh) 多联机系统
CN202885329U (zh) 空调系统
CN109307354A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4422208B (zh) 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