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09512A - 叶片泵 - Google Patents

叶片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09512A
CN105909512A CN201510840134.9A CN201510840134A CN105909512A CN 105909512 A CN105909512 A CN 105909512A CN 201510840134 A CN201510840134 A CN 201510840134A CN 105909512 A CN105909512 A CN 105909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ck pressure
pressure supply
supply port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401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千本木雄二
佐藤高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da KK
Original Assignee
Yamad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986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3383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da KK filed Critical Yamada KK
Publication of CN105909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95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2/00 - F04C14/00
    • F04C15/06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2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1C1/00 - F01C20/00
    • F01C21/08Rotary pistons
    • F01C21/0809Construction of vanes or vane holders
    • F01C21/0818Vane tracking; control therefor
    • F01C21/0854Vane tracking; control therefor by fluid means
    • F01C21/0863Vane tracking; control therefor by fluid means the fluid being the working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3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2/34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s F04C2/08 or F04C2/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2/344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s F04C2/08 or F04C2/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 F04C2/3446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s F04C2/08 or F04C2/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the inner and outer member being in contact along more than one line or surfa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3/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pumps for special use, e.g. for extremely high pressures
    • F04C13/001Pumps for particular liquids
    • F04C13/002Pumps for particular liquids for homogeneous viscous liqu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叶片泵。在第1侧部件(5)的第1滑动接触面(5a)上形成有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及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为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以槽状形成在第1滑动接触面(5a)上、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与第1副吐出端口(54)连通的结构。在第2侧部件(6)上形成有第2主背压供给端口(65)及第2副背压供给端口(66),第2主背压供给端口(65)在轴向上贯通,第2副背压供给端口(66)以槽状形成在第2滑动接触面(6a)上。

Description

叶片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具有主吐出路和副吐出路、能够在低压时从主吐出和副吐出的两者吐出、在高压时仅为主吐出的叶片泵中、在高压时的仅主吐出的状态下能够使叶片的旋转阻力减小的叶片泵。
背景技术
在叶片泵中,存在具有两个吐出路、将低压时和高压时通过控制阀切换为两者或单方的类型。作为这种技术,存在专利文献1。概述专利文献1的内容。另外,带括号的附图标记原样使用专利文献1的附图标记。
在专利文献1的叶片泵中,为在旋转1周的期间中将吸入和吐出分别重复两次的结构。即,为存在两个泵(吐出源)的结构。并且,为吸入端口(221、222)、吐出端口(231、232)、吐出路(25、26)等存在两个的结构。
吸入路(24)被两个共有而成为1个。在本说明中,为了将两个泵结构区别,为了方便起见将专利文献1的图12中记载的不经由滑阀(30)而吐出的右侧的泵作为主泵,将在图12中记载的经由滑阀(30)吐出的左侧的泵作为副泵。
在专利文献1的图12(A)中,从左侧的副泵吐出的油横穿滑阀(30)而与从主泵吐出的油合流。由此,被从主及副的两方的泵吐出,所以能够使吐出压变高。这作为一例,为不到规定的转速时的动作。
在专利文献1的图12(B)中,从左侧的副泵吐出的油的一部分从连通口(3d)回流而回到吸入路(24)。这作为一例为规定的转速以上时的动作。在全部的转速域中,主泵总是吐出。
在专利文献1中,还在转子(11)上形成构成各叶片槽(11a)的底部的背压室(11d),此外在作为罩(2)的一部分的底壁(2c)与第2侧板(14)之间,形成从泵室(18)吐出的动作油的一部分经由形成在第2侧板(14)上的各第2背压用供给路(71、72)被导入的高压室(70)(参照图2)。
并且,在叶片泵(P)的运转后,经由各第2背压用供给路(71、72)将高压室(70)的动作油作为背压用动作油向背压室(11d)引导,该背压用动作油的背压作用在各叶片(12)的内端的端面即背面(12e)上,由此各叶片(12)在叶片槽(11a)内并且在径向上被向外方推出,各叶片(12)的外端被推压在凸轮面(17)上。
由此,由于各叶片(12)的外周前端被更强力地推压在凸轮环(10)上,所以油泄漏减少,由此使吐出性能提高。第1背压用供给路(62)穿过各开口(63a、63b)而经由第2背压用供给路(71、72)及背压室11d连通到高压室70,并且向处于与从吐出域向吸入域的转移域中的叶片(12)对应的背压室(11d)供给背压用动作液。
专利文献1:特开2005-120894号公报。
可是,由于第1背压用供给路(62)连通到主泵的角度范围和副泵的角度范围的两者,所以即使在副泵为回流的状态下,在副泵侧的叶片(12)的内周侧也持续作用由油带来的背压。因此,叶片(12)的外周前端被更强力地推压在凸轮环(10)上,所以驱动转矩增大,由此效率有可能下降。
通过以上,即使提高效率而使副泵回流,由于叶片12被强力推压在凸轮环(10)上,所以驱动转矩也上升,在效率的提高方面有极限。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要解决的课题)是使高压时的副泵的叶片相对于凸轮环的内周壁的接触压减小,由此使高压时的泵效率提高。
所以,发明者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反复进行了专门研究,结果,通过使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为以下这样的叶片泵,解决了上述课题:具备泵单元,上述泵单元配置有:转子,在径向上滑动自如地装接着多个叶片;凸轮环,内装该转子;第1侧部件,在该凸轮环的轴向两侧沿着周向具有第1主及副吸入端口和第1主及副吐出端口;第2侧部件,沿着周向具有第2主及副吸入端口和第2主及副吐出端口;在上述第1侧部件的第1滑动接触面上形成有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及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为上述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以槽状形成在上述第1滑动接触面上、上述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与上述第1副吐出端口连通的结构;在上述第2侧部件上形成有第2主背压供给端口及第2副背压供给端口,上述第2主背压供给端口在轴向上贯通,上述第2副背压供给端口不在轴向上贯通,而以槽状形成在第2滑动接触面上。
通过使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为以下这样的叶片泵,解决了上述课题:在第1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为槽状,在该槽状的一部分上沿着轴向形成有小贯通孔,为该小贯通孔经由排出槽与上述第1副吐出端口连通的结构,上述排出槽在与上述第1滑动接触面相反侧的面上形成。通过使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为以下这样的叶片泵,解决了上述课题:在第1实施方式中,为上述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沿着上述第1侧部件的轴向贯通并经由排出槽与上述第1副吐出端口连通的结构,上述排出槽在与上述第1滑动接触面相反侧的面上形成。
通过使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为以下这样的叶片泵,解决了上述课题:在第1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为槽状,形成有排出孔流路,上述排出孔流路将该槽状的一部分与上述第1副吐出端口的轴向中间部位之间连通。通过使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为以下这样的叶片泵,解决了上述课题:在第1或第2实施方式中,当从上述第1副吐出端口向设备输送油时,从上述第1副吐出端口向上述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供给的油压为高压,并且当回流时为低压。
通过使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为以下这样的叶片泵,解决了上述课题:在第1或第2实施方式中,为上述转子3的背压室与上述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或上述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的某一方连通的结构。通过使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为以下这样的叶片泵,解决了上述课题:在第1或第2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遍及从将上述第1副吸入端口的起始端与上述第1侧部件的直径中心连结的假想线附近沿着上述转子的旋转方向到将上述第1副吐出端口的末端与上述第1侧部件的直径中心连结的假想线附近的范围而形成。
在本发明中,在规定的转速以上时,通过叶片泵中具备的流路切换阀,主吐出路侧与副吐出路侧的吐出油不合流,在副吐出路中成为回流。因而,从第1副吐出端口吐出的油的一部分经由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向背压室流入,但同时几乎全部的油被从第1副吐出端口向副吐出回流路送出。
因此,从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向背压室流入的油很少,几乎不具有压力,单单只是在背压室中存在油。该油即使有压力也很小。因而,通过存在于背压室中的油,在叶片上不作用被向转子的径向外方推出的力(也称作推压力),仅为由离心力带来的力,使得由叶片的前端带来的向凸轮环的内周侧面的推压力变弱。由此,能够降低泵的驱动转矩,所以能够提高效率,燃耗也改善。
附图说明
图1(A)是具备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与第1副吐出端口的连通构造的第1实施方式的发明的纵剖侧视图,图1(B)是图1(A)的Y1-Y1向视剖视图,图1(C)是图1(A)的Y2-Y2向视剖视图,图1(D)是图1(A)的Y3-Y3向视剖视图。
图2是图1(A)的Y4-Y4向视剖视图。
图3(A)是第1侧部件的从第1外表面观察的图,图3(B)是第1侧部件的从第1滑动接触面观察的图,图3(C)是图3(A)的Y5-Y5向视剖视图,图3(D)是图3(B)的X1-X1向视剖视图,图3(E)是第2侧部件的从第2滑动接触面观察的图,图3(F)是图3(E)的Y6-Y6向视剖视图,图3(G)是图3(E)的X2-X2向视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构成的主要部件的分解纵剖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转子的背压室,是表示第1侧部件的第1副背压供给及从第1副吐出端口的油的流动状态的一部分为截面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的转子的背压室,是表示第1侧部件的第1副背压供给及从第1副吐出端口的油的流动状态的放大纵剖侧视图。
图7(A)是具备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与第1副吐出端口的连通构造的第2实施方式的本发明的主要部放大图,图7(B)是具备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与第1副吐出端口的连通构造的第3实施方式的本发明的主要部放大图。
图8(A)是表示在本发明中在变速箱或发动机的循环回路中主吐出侧与副吐出侧的油合流的流动的略示图,图8(B)是表示在副吐出侧油回流的流动的略示图。
图9(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和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的形成范围中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第1侧部件与转子的一部分为截面的放大图,图9(B)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第1侧部件的从第1外表面侧观察的图,图9(C)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第1侧部件的从第1滑动接触面观察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叶片泵被作为用来向无级变速机供给的油压泵等使用(参照图8)。本发明主要具备泵单元A和泵壳体1。上述泵壳体1由壳身半体11和壳身半体12构成,收存泵单元A〔参照图1(A)〕。
壳身半体11是箱体部分,壳身半体12是罩部分,但也可以相反。此外,也有壳身半体11和壳身半体12都为箱体状的情况。壳身半体11和壳身半体12用螺栓-螺母等固接件连接,在该两者的配合面中夹着密封片等密封件,构成密封构造的泵壳体1。泵壳体1也有内装后述的流路切换阀95等的情况,并不限定于该形状。
在壳身半体11和壳身半体12上,形成有用来将泵单元A的转子3旋转驱动的驱动轴贯通的轴孔13a、13b。在泵壳体1上,形成有向泵单元A送入油等流体的吸入路14〔参照图1(A)〕。该吸入路14分别分离而形成在上述壳身半体11和上述壳身半体12上。
接着,对泵单元A进行说明。泵单元A由凸轮环2、转子3、叶片4、第1侧部件5、第2侧部件6等构成(参照图1)。上述凸轮环2形成为环状,形成有大致椭圆形状的内周侧面21。该内周侧面21的轴向截面形状是椭圆或大致椭圆形状〔参照图1(A)、图1(B)〕。凸轮环2由于在内部收存装接着叶片4的转子3,所以也称作转子壳体、转子箱。
也有内周侧面21的形状是大致桶形状、角形成为圆弧状的情况。上述内周侧面21是装接在转子3上的多个叶片4、4、……的前端抵接的部位,在转子3的旋转时,当通过离心力而叶片4要向外方飞出时,叶片4沿着上述凸轮环2的内周侧面21的形状从叶片槽31出入。因而,内周侧面21起到作为凸轮的作用,也可以称作凸轮内周侧面或内周凸轮面。转子3形成为圆筒形状,沿着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多个沿着轴向且朝向直径中心方向被切入的叶片槽31。在转子3的各叶片槽31内,以在径向上滑动自如的方式插入叶片4〔参照图1(B)〕。
在叶片槽31的径向内端形成有背压室32。该背压室32与上述叶片槽31连通。背压室32的与轴向正交的截面是圆形状,该背压室32的内径形成为比叶片槽31的槽宽大。此外,上述背压室32也有兼用作叶片槽31的转子3的直径中心侧附近的端部而使用的情况。在上述背压室32中被送入油,将叶片4的内端侧推压,要将叶片4从叶片槽31向转子3的径向外方推出。
将这样构成的转子3向上述凸轮环2内收存。在转子3的旋转中心形成有将驱动轴8插通的转子轴孔38,驱动轴8被用键或花键等固定机构固接。插入在转子3的各叶片槽31中的叶片4的外端通过转子3的旋转时的离心力和积存在上述背压室32内的油的压力而总是抵接在内周侧面21上。
在凸轮环2的轴向的一个端部接触配置第1侧部件5,在凸轮环2的轴向的另一方上接触配置第2侧部件6,叶片4的轴向两端分别与上述第1侧部件5及第2侧部件6滑动自如地抵接。并且,由凸轮环2、转子3、叶片4、第1侧部件5和第2侧部件6构成的泵单元A被收存到由上述壳身半体11和上述壳身半体12构成的泵壳体1中(参照图1)。
这里,将凸轮环2、转子3、叶片4及第1侧部件5、第2侧部件6通过两根固定轴7、7在周向上固定而构成泵单元A。在凸轮环2上形成有固定轴孔39,在第1侧部件5上形成有固定轴孔59,在第2侧部件6上形成有固定轴孔69。并且,在转子3的轴向的两侧配置第1侧部件5及第2侧部件6,在固定轴孔59、39、69中插通固定轴7,将一体化了这些的泵单元A向泵壳体1收存〔参照图1(B)、图1(C)、图1(D)、图2〕。并且,通过装接在泵壳体1上的驱动轴8的旋转,转子3旋转。
凸轮环2、第1侧部件5、第2侧部件6为通过上述固定轴7在周向、轴向上固定的结构,但并不一定通过上述固定轴7固定,也可以做成在凸轮环2和第1侧部件5或凸轮环2和第2侧部件6上分别形成相互嵌合或卡止的凸部及凹部,通过它们嵌合或卡止来将凸轮环2、第1侧部件5、第2侧部件6接合固定的结构。并且,成为由上述凸轮环2的内周侧面21和装接在转子3的周围的多个叶片4、4、……分隔的空间(或房间)的容积随着转子3的旋转而反复扩缩、来进行吸入、吐出的结构。
形成在泵壳体1上的吸入路14与后述的形成在第1侧部件5上的第1主吸入端口52、第1副吸入端口51及形成在第2侧部件6上的第2主吸入端口62、第2副吸入端口61连通,能够将流体送入到泵单元A中。
本发明的叶片泵具备由上述第1主吸入端口52和第1主吐出端口53构成的主泵、和由第1副吸入端口51和第1副吐出端口54构成的副泵。并且,在主泵侧,总是向变速箱或发动机等设备96输送油,而副泵为向变速箱或发动机等设备96输送油的状态、和不朝向该设备96流动而在副吐出回流路93中循环的状态。
此外,在由壳身半体11和壳身半体12构成的泵壳体1上,形成有主吐出路15和副吐出路16。主吐出路15与后述的形成在第1侧部件5上的第1主吐出端口53及形成在第2侧部件6上的第2主吐出端口63连通,能够吐出流体。
此外,副吐出路16与形成在第1侧部件5上的第1副吐出端口54及形成在第2侧部件6上的第2副吐出端口64连通,能够吐出流体。第1侧部件5具有第1主吸入端口52、第1副吸入端口51、第1主吐出端口53、第1副吐出端口54〔参照图1(B)、图1(C)、图3(A)至图3(D)〕。第1侧部件5的第1主吸入端口52和第1副吸入端口51是在圆板的径向两侧的一部分具有被以圆弧形状切除的部位的形状。
此外,第1主吐出端口53、第1副吐出端口54在轴向上形成为贯通孔。此外,第1侧部件5将与凸轮环2、转子3及叶片4接触的一侧作为第1滑动接触面5a,将其相反侧作为第1外表面5b。并且,在第1侧部件5与凸轮环2接合的状态下,沿着转子3的旋转方向以第1主吸入端口52、第1主吐出端口53、第1副吸入端口51、第1副吐出端口54的顺序等间隔地配置。
在第1侧部件5的径向中心形成有轴孔58,在该轴孔58的周围且第1滑动接触面5a上,形成有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及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此外,将上述轴孔58的中心点称作直径中心P1。该直径中心P1为第1侧部件5的中心。因而,直径中心P1可以说是第1侧部件5的直径中心。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和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相对于上述轴孔58的直径中心形成在点对称的位置,并且以将多个上述背压室32、32、……包围的方式形成〔参照图3(A)、图3(B)〕。因而,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和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形成为以上述轴孔58为大致直径中心的圆弧状的槽。
并且,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在第1滑动接触面5a上不沿轴向贯通,而形成为槽状。此外,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与上述第1副吐出端口54连通。更具体地讲,为在与上述第1滑动接触面5a相反侧的面侧连通到上述第1副吐出端口54的结构。在该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与第1副吐出端口54的连通结构中,存在多个实施方式。
在该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3(A)至图3(D)所示,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在第1滑动接触面5a上为槽状,在该槽状的一部分沿着轴向形成有小贯通孔56a,是该小贯通孔56a的一端与连通到上述第1副吐出端口54的上述排出槽571连通的结构。
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7(A)所示,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其第1侧部件5的整个区域沿着该第1侧部件5的轴向,即从第1滑动接触面5a朝向第1外表面5b贯通。并且,在第1外表面5b侧的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的开口部分与上述第1副吐出端口54之间形成有排出槽571,为通过该排出槽571与第1副吐出端口54连通的结构。
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如图7(B)所示,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在第1滑动接触面5a上形成为槽状,形成了将从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的区域的一部分到第1副吐出端口54的轴向的中间部位之间连通的排出孔流路572。该排出孔流路572为使第1侧部件5的躯体内形成为大致隧道状的通路孔的结构。
接着,第2侧部件6具有第2主吸入端口62、第2副吸入端口61、第2主吐出端口63、第2副吐出端口64〔参照图2、图3(E)至图3(G)〕。第2侧部件6的第2主吸入端口62和第2副吸入端口61是在圆板的径向两侧形成为阶差状的形状。此外,也有第2侧部件6的第2主吸入端口62和第2副吸入端口61与上述第1侧部件5的第1主吸入端口52及第1副吸入端口51同样为贯通的结构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第2侧部件6的形状是与第1侧部件5大致同等形状,为圆板的直径方向两侧被切除那样的形状。上述第2主吐出端口63为将上述第2侧部件6在轴向上贯通的结构。具体而言,第2主吐出端口63在第2侧部件6的第2滑动接触面6a侧形成有凹陷状的凹部63a,形成有将该凹部63a的底面的一部分与第2侧部件6的第2外表面6b之间在轴向上贯通的贯通孔63b〔参照图3(E)、图3(F)、图6等〕。此外,上述第2主吐出端口63也可以为以凹部63a的开口形状的原状将第2侧部件6在轴向上贯通的结构。
此外,第1主吐出端口53、第1副吐出端口54在轴向上形成为贯通孔。此外,第2侧部件6以与凸轮环2、转子3及叶片4接触的一侧为第2滑动接触面6a,以其相反侧为第2外表面6b。并且,在第2侧部件6与凸轮环2接合的状态下,沿着转子3的旋转方向以第2主吸入端口62、第2主吐出端口63、第2副吸入端口61、第2副吐出端口64的顺序等间隔地配置。在第2侧部件6的径向中心形成有轴孔68,在该轴孔68的直径中心的周围且第2滑动接触面6a上,形成有第2主背压供给端口65和第2副背压供给端口66。
第2主背压供给端口65和第2副背压供给端口66相对于上述轴孔68的直径中心形成在点对称的位置,并且以将多个上述背压室32、32、……包围的方式形成。上述第2主背压供给端口65沿着轴向、即从第2滑动接触面6a到第2外表面6b贯通。
具体而言,第2主背压供给端口65由槽部65a和贯通部65b构成,通过该贯通部65b,上述第2主背压供给端口65相对于第2侧部件6在轴向上贯通〔参照图3(G)〕。也可以做成上述槽部65a和上述贯通部65b大致一体形成、第2主背压供给端口65形成为槽状贯通孔的结构,或做成上述贯通部65b为形成在上述槽部65a的一部分上的贯通孔的结构。第2副背压供给端口66在第2滑动接触面6a上不沿轴向贯通,而形成为槽状。
在泵壳体1中,与泵单元A一起而具备流路切换阀95。该流路切换阀95呈将本发明的叶片泵的副吐出路16侧的副循环吐出流路92与副吐出回流路93切换的作用。具体而言,呈在向变速箱或发动机等设备96输送油的循环回路中切换为与主吐出路15侧的主循环吐出流路91合流的副循环吐出流路92、和油在从副吐出路16到吸入路14侧之间回流的副吐出回流路93的作用(参照图8)。
即,通过流路切换阀95,能够将副吐出路16侧的吐出油切换为合流到主循环吐出流路91而向变速箱或发动机送入、或向吸入路14侧返回而进行回流动作的某一个。流路切换阀95使用油压驱动的类型或螺线管阀等。流路切换阀95如上述那样,也可以做成除了在泵壳体1内具备以外还装备在泵壳体1的外部的结构。
接着,以将本发明的叶片泵装备在向变速箱或发动机等设备96输送油的循环回路中的情况为例,基于图5、图6及图8等说明动作。首先,本发明的叶片泵在规定转速以下(例如低转速)时,将从吸入路14吸入的油从主吐出路15和副吐出路16吐出,流过两者的油合流而被向变速箱或发动机等设备96的循环回路等输送。此外,当泵工作时,油进入到与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及第2副背压供给端口66连通的背压室32中。并且,对于这些背压室32内的油传播从第1副吐出端口54吐出的油的压力。
在该变速箱或发动机等设备96的循环回路中,主吐出路15流向主循环吐出流路91,副吐出路16流向副循环吐出流路92。此外,油通过返回流路94从变速箱或发动机等设备96向叶片泵返回〔参照图8(A)〕。在该主吐出路15流向主循环吐出流路91、副吐出路16流向副循环吐出流路92的状态下,来自第1副吐出端口54的吐出压力增加,该较大的压力向连通到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及该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的背压室32传播,从该背压室32对于叶片槽31内的叶片4的推压力增加,叶片4的前端与凸轮环2的内周侧面21接触的压力增加,进行没有浪费的泵动作。
接着,当叶片泵为规定转速以上(例如中、高转速)时,从吸入路14吸入的油被从主吐出路15和副吐出路16吐出,但通过装备在副吐出路16侧的流路切换阀95而流路切换,油从副吐出路16向副吐出回流路93流动,由此,在副吐出侧成为回流状态〔参照图8(B)〕。
并且,第1侧部件5的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是与第1副吐出端口54连通的构造,经由排出槽571等成为与第1副吐出端口54大致相等的油压(参照图5、图6)。由此,在副吐出侧,在为回流状态的图8(B)的情况下,来自第1副吐出端口54的吐出压力变小,对于连通到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及该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的背压室32内的油,压力的传播变小。由此,第1副吐出端口54处的油压变低,所以连动地,第1侧部件5的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的油压变低,从背压室32推压叶片槽31内的叶片4的力变弱,防止无用的阻力的增加,防止泵效率的下降。
根据上述结构,在副吐出侧不将油向变速箱或发动机等设备96吐出的情况下,换言之在副吐出侧不进行将油吐出的工作的情况下,通过使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的油压变低、使与该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对应的背压室32的油压变低,使得与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的相位对应的副吐出侧的叶片4向凸轮环2的内周侧面21的推压力变弱。由此,能够降低叶片泵的驱动转矩,所以能够提高泵效率,由此还能够改善燃耗。
另外,在作为图8(A)所示的状态的主吐出侧与副吐出侧合流、副吐出侧的油也被向变速箱或发动机等设备96输送的情况下,在第1副吐出端口54作用高油压,连动地、与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对应的背压室32的油压也变高,由此,还同时起到将副吐出侧的吐出压保持得较高的效果。
接着,对上述第1侧部件5上的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和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的形成范围进行说明。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及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的形成范围的实施方式存在多个。首先,在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及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的形成范围的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以遍及从将第1主吸入端口52的起始端52a与第1侧部件5的直径中心P1连结的假想线La附近到将第1主吸入端口52的末端52b与直径中心P1连结的假想线Lb附近对应的方式,形成在上述第1侧部件5的直径中心P1附近且将转子3的背压室32包围的位置。
这里,所谓第1主吸入端口52、第1主吐出端口53、第1副吸入端口51、第1副吐出端口54的起始端52a、53a、51a、54a及末端52b、53b、51b、54b,是按照转子3的旋转方向设定的位置,将旋转方向前方侧作为起始端,将旋转方向后方侧作为末端〔参照图5、图9(A)〕。
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和第1主吸入端口52在第1侧部件5的直径方向上不会存在于相同的位置,并且相互不交叉。此外,在第1侧部件5的直径方向上,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位于比第1主吸入端口52的内周侧的面更靠直径中心P1。这里,第1侧部件5的直径中心P1是第1侧部件5的轴孔58的直径中心。
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以遍及从将第1副吸入端口51的起始端51a与直径中心P1连结的假想线La附近到将第1副吸入端口51的末端51b与直径中心P1连结的假想线Lb附近对应的方式,形成在上述第1侧部件5的直径中心P1附近并且将转子3的背压室32包围且连通的位置。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和第1副吸入端口51在第1侧部件5的直径方向上不会存在于相同的位置,并且相互不交叉。
此外,在第1侧部件5的直径方向上,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位于比第1副吸入端口51的内周侧的面更靠直径中心P1。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和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的形成范围中,有转子3的全部背压室32、32、……在旋转时与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及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的哪个都不交叉的时候(参照图5)。
即,在转子3的旋转时,背压室32当穿过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及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时,被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及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包围而连通,油的压力被传播,从背压室32将叶片槽31内的叶片4推压。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设转子3的背压室32的数量为10,对于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及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分别包围且连通着3个背压室32。
接着,对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和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的形成范围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参照图9)。在该实施方式中,为转子3的全部背压室32、32、……被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或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的某一方包围并连通的结构〔参照图9(A)〕。即,旋转时的转子3的背压室32为能够被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及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的某一方包围且连通的状态。
具体而言,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以遍及从将第1副吐出端口54的末端54b与第1侧部件5的直径中心P1连结的假想线La附近沿着转子3的旋转方向到将第1副吸入端口51的起始端51a与直径中心P1连结的假想线Lb附近对应的方式,在上述第1侧部件5的直径中心附近且将转子3的背压室32包围的位置并且以超过180度的角度形成。以遍及第1副吐出端口54的末端54b附近的范围对应的方式,形成在上述第1侧部件5的直径中心附近并且将转子3的背压室32包围且连通的位置。
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和第1主吸入端口52在第1侧部件5的直径方向上不会存在于相同的位置,并且相互不交叉。此外,在第1侧部件5的直径方向上,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位于比第1主吸入端口52的内周侧的面更靠直径中心P1。
此外,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以遍及从将第1副吸入端口51的起始端51a与第1侧部件5的直径中心P1连结的假想线Lb附近到将第1副吐出端口54的末端54b与直径中心P1连结的假想线La附近对应的方式,形成在上述第1侧部件5的直径中心附近且将转子3的背压室32包围的位置。
以遍及第1副吐出端口54的末端54b附近的范围对应的方式,形成在上述第1侧部件5的直径中心P1附近并且将转子3的背压室32包围且连通的位置。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设转子3的背压室32的数量为10,对于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包围连通着7个背压室32,对于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包围连通着3个背压室32。
接着,说明副泵侧的回流状态〔参照图8(B)〕下的背压室32内的压力状态与叶片4的关系。转子3的全部背压室32被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及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的某个包围且连通。
并且,在主泵侧,如果油流入到第2主吐出端口63,则油从在第2侧部件6的轴向上贯通的第2主背压供给端口65流入,要向背压室32流动(参照图6)。由于在背压室32中通常填充着油,所以第2主背压供给端口65的油向背压室32内的油传播压力。
通过该压力的传播,作用将叶片槽31内的叶片4向外推出的压力,主泵侧的叶片4总是以适当大的推压力推压在凸轮环2的内周侧面21上,以良好的泵效率工作。接着,在副泵侧,当将油与主泵侧一起向变速箱或发动机等设备96输送油时,第1副吐出端口54的吐出压较大,因此,被从第1副吐出端口54向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送入的油的压力也较高。
因此,从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向背压室32传播较高的压力。由此,叶片槽31的叶片4被以适当大的推压力推压,副泵侧的叶片4总是以适当大的推压力推压在凸轮环2的内周侧面21上,以良好的泵效率工作。
并且,如果副泵侧切换为回流,成为油在副吐出回流路93内循环的状态,则来自第1副吐出端口54的吐出压变小。由此,从第1副吐出端口54向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送入的油的压力变小,向背压室32传播的油压力也变小。结果,从副泵侧的背压室32推压叶片4的力也变小,叶片4的前端和凸轮环2的内周侧面21的推压力也变小。
根据以上的结构,为在泵工作时不发生转子3的背压室32的极端性的压力上升的结构。叶片4前端与凸轮环2内表面的滑动阻力减小,能够进一步减小驱动转矩。为了确保作为泵性能之一的主泵的吐出压,为通过将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沿着转子3的旋转方向遍及从第1副吐出端口54的末端位置到第1副吸入端口51的起始端位置形成而不使泵性能下降的结构。
这特别通过在主泵侧的吸入端口(第1主吸入端口52、第2主吸入端口62)全域中从主泵侧背压供给端口(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5、第2主背压供给端口65)总是向背压室32供给油压,能够使叶片4的前端部分总是与凸轮环2的内周侧面21牢固地接触,由此能够可靠地将油吸入。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向变速箱、发动机等设备96供给的油确保较高的吐出压,并且当副泵侧的吐出端口(第1副吐出端口54、第2副吐出端口64)成为回流状态时,能够使向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及第2副背压供给端口66的油的压力传播变小而降低泵的驱动转矩,由此能够实现燃耗改善。
在第2实施方式中,能够将从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向第1副吐出端口的油不泄漏到其他部位而送出。在第3实施方式中,能够将从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向第1副吐出端口的油一次将较多的量向其他部位送出,能够立即使作用在叶片上的背压减小。在第4实施方式中,能够将从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向第1副吐出端口的油没有浪费地向其他部位送出。在第5、第6及第7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从第1副吐出端口向设备侧的吐出时使背压室中的油压力变高、在回流时使油压力变低,能够在叶片泵的工作中将无用的转矩排除而使泵效率提高。
附图标记说明
A 泵单元;2 凸轮环;3 转子;4 叶片;5 第1侧部件;5a 第1滑动接触面;51 第1副吸入端口;52 第1主吸入端口;54 第1副吐出端口;55 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56 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56a 小贯通孔;571 排出槽;572 排出孔流路;6 第2侧部件;61 第2副吸入端口;62 第2主吸入端口;63 第2主吐出端口;64 第2副吐出端口;65 第2主背压供给端口;66 第2副背压供给端口。

Claims (7)

1.一种叶片泵,具备泵单元,上述泵单元配置有:转子,在径向上滑动自如地装接着多个叶片;凸轮环,内装该转子;第1侧部件,在该凸轮环的轴向两侧沿着周向具有第1主及副吸入端口和第1主及副吐出端口;第2侧部件,沿着周向具有第2主及副吸入端口和第2主及副吐出端口;上述叶片泵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侧部件的第1滑动接触面上形成有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及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为上述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以槽状形成在上述第1滑动接触面上、上述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与上述第1副吐出端口连通的结构;
在上述第2侧部件上形成有第2主背压供给端口及第2副背压供给端口,上述第2主背压供给端口在轴向上贯通,上述第2副背压供给端口不在轴向上贯通,而以槽状形成在第2滑动接触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泵,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为槽状,在该槽状的一部分上沿着轴向形成有小贯通孔,为该小贯通孔经由排出槽与上述第1副吐出端口连通的结构,上述排出槽在与上述第1滑动接触面相反侧的面上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泵,其特征在于,
为上述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沿着上述第1侧部件的轴向贯通并经由排出槽与上述第1副吐出端口连通的结构,上述排出槽在与上述第1滑动接触面相反侧的面上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泵,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为槽状,形成有排出孔流路,上述排出孔流路将该槽状的一部分与上述第1副吐出端口的轴向中间部位之间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叶片泵,其特征在于,
当从上述第1副吐出端口向设备输送油时,从上述第1副吐出端口向上述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供给的油压为高压,并且当回流时为低压。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叶片泵,其特征在于,
为上述转子的背压室与上述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或上述第1主背压供给端口的某一方连通的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叶片泵,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副背压供给端口遍及从将上述第1副吸入端口的起始端与上述第1侧部件的直径中心连结的假想线附近沿着上述转子的旋转方向到将上述第1副吐出端口的末端与上述第1侧部件的直径中心连结的假想线附近的范围而形成。
CN201510840134.9A 2015-02-24 2015-11-27 叶片泵 Pending CN1059095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34611 2015-02-24
JP2015034611 2015-02-24
JP2015098627A JP6633837B2 (ja) 2015-02-24 2015-05-13 ベーンポンプ
JP2015-098627 2015-05-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09512A true CN105909512A (zh) 2016-08-31

Family

ID=56577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40134.9A Pending CN105909512A (zh) 2015-02-24 2015-11-27 叶片泵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87933B2 (zh)
CN (1) CN105909512A (zh)
DE (1) DE102015223366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9615A (zh) * 2016-11-04 2018-05-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叶片式机油泵
CN110319005A (zh) * 2018-03-28 2019-10-11 盾安汽车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
CN110382822A (zh) * 2017-03-06 2019-10-25 马瑟斯液压技术有限公司 包括具有启动马达功能的液压机械的具有台阶式辊叶片和流体动力系统的液压机械
CN110537021A (zh) * 2017-04-22 2019-12-03 株式会社不二越 叶片泵
CN113309697A (zh) * 2020-02-27 2021-08-27 Fte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传动系的泵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81705B2 (ja) * 2015-12-16 2020-04-15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ベーンポンプ装置
TR201617408A2 (tr) * 2016-11-29 2017-01-23 Hema Enduestri Anonim Sirketi Emi̇ş performansi arttirilmiş bi̇r deği̇şken deplasmanli paletli̇ pompa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41195A (en) * 1947-11-28 1953-06-09 Oilgear Co Sliding vave type hydrodynamic machine
US3216363A (en) * 1963-04-24 1965-11-09 Sperry Rand Corp Power transmission
JP4342647B2 (ja) * 1999-08-20 2009-10-14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可変容量型ベーンポンプの背圧溝構造
JP3861721B2 (ja) * 2001-09-27 2006-12-20 ユニシア ジェーケーシー 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オイルポンプ
JP4289971B2 (ja) 2003-10-16 2009-07-01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ベーンポンプ
US7628596B2 (en) * 2006-09-22 2009-12-0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ower steering pump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9615A (zh) * 2016-11-04 2018-05-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叶片式机油泵
US10724373B2 (en) 2016-11-04 2020-07-2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ane oil pump with different back pressure supplied to vanes
CN110382822A (zh) * 2017-03-06 2019-10-25 马瑟斯液压技术有限公司 包括具有启动马达功能的液压机械的具有台阶式辊叶片和流体动力系统的液压机械
US11255193B2 (en) 2017-03-06 2022-02-22 Mathers Hydraulics Technologies Pty Ltd Hydraulic machine with stepped roller vane and fluid power system including hydraulic machine with starter motor capability
CN110382822B (zh) * 2017-03-06 2022-04-12 马瑟斯液压技术有限公司 包括具有启动马达功能的液压机械的具有台阶式辊叶片和流体动力系统的液压机械
CN110537021A (zh) * 2017-04-22 2019-12-03 株式会社不二越 叶片泵
CN110537021B (zh) * 2017-04-22 2021-04-30 株式会社不二越 叶片泵
CN110319005A (zh) * 2018-03-28 2019-10-11 盾安汽车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
CN110319005B (zh) * 2018-03-28 2021-08-31 盾安汽车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
CN113309697A (zh) * 2020-02-27 2021-08-27 Fte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传动系的泵单元
CN113309697B (zh) * 2020-02-27 2024-05-07 Fte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传动系的泵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87933B2 (en) 2018-10-02
US20160245286A1 (en) 2016-08-25
DE102015223366A1 (de) 2016-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09512A (zh) 叶片泵
US8882480B2 (en) Oil pump with air vent structure
US10190671B2 (en) Vehicle drive device
US8734140B2 (en) Reversible gerotor pump
WO2015111550A1 (ja) ベーンポンプ
CN102947594B (zh) 车用内齿轮式油泵
JP2004278502A (ja) 多段ギヤポンプ
JP2006266493A (ja) 変速機
JP2011231675A (ja) ベーンポンプ
CN104379884A (zh) 凸轮轴调节器的控制阀
CN103842655A (zh) 流体能量传递装置
JP2014047918A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油圧供給システム
US10934985B2 (en) Fuel pump
CN104704239A (zh) 可变容量型叶片泵
CN105190038A (zh) 叶片泵
WO2017051828A1 (ja) オイルポンプ駆動装置
US8668481B2 (en) Pump assembly, in particular for helicopter lubrication
KR101964049B1 (ko) 역류 방지 기능을 갖는 회전 용적형 펌프
CN104728416A (zh) 一种改进油泵布置结构的双离合变速器
WO2020110180A1 (ja) 内接ギヤポンプ
US8562318B1 (en) Multiphase pump with high compression ratio
CN107762843A (zh) 用于发动机的泵
JP2009275537A (ja) 可変容量型ベーンポンプ
CN107489611B (zh) 一种小冲击齿轮式油泵
CN106015901A (zh) 一种能及时吸油的转子式机油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