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06046A - 化学药剂投入生产使用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强弱程度的判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化学药剂投入生产使用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强弱程度的判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06046A
CN105906046A CN201610471790.0A CN201610471790A CN105906046A CN 105906046 A CN105906046 A CN 105906046A CN 201610471790 A CN201610471790 A CN 201610471790A CN 105906046 A CN105906046 A CN 1059060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i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aerobic
production
anerobic sow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717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06046B (zh
Inventor
莫千晴
杨学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jing Beer Guilin Liquan Co ltd
Beijing Yanjing Beer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NJING BEER (GUILIN LIQ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JING BEER (GUILIN LIQ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JING BEER (GUILIN LIQ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7179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060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06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60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060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60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8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BOD]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药剂投入生产使用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强弱程度的判定方法。该方法采用特定的厌氧反应装置进行试验,该厌氧反应装置包括厌氧反应容器、振荡器、气体收集容器和承载容器,厌氧反应容器置于振荡器上,在气体收集容器和承载容器中均盛满液体,且气体收集容器呈开口朝下的状态置于所述的承载容器中,此时的气体收集容器处于液体密封状态,厌氧反应容器和气体收集容器之间通过管路连通。本发明判定方法通过模拟厌氧环境,在厌氧反应装置中设置相同的厌氧泥量、污水水质水量、外在环境下添加1至10倍等同生产排放浓度的化学药剂进行测试,通过与空白比较以判定化学药剂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中的厌氧菌的毒性强弱等级。

Description

化学药剂投入生产使用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正常运行 的影响强弱程度的判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药剂投入生产使用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强弱程度的判定方法,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食品质量要求的日趋严格,食品生产企业为满足质量要求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各式各样的化学药剂,而使用的化学药剂很大一部分终究会随污水排入污水处理系统中。现有常规的污水处理系统按对污水处理的流程包括调节系统、污水厌氧处理系统和污水好氧处理系统。对于这些随污水进入污水厌氧处理系统中的化学药剂,很多会影响污水厌氧处理系统中厌氧菌的活性,从而影响污水厌氧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但目前尚未见有判定化学药剂投入生产使用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强弱程度的方法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化学药剂投入生产使用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强弱程度的判定方法。该方法可以判断新化学药剂的使用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中的厌氧菌的毒性强弱程度,便于指导新化学药剂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
本发明所述的化学药剂投入生产使用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强弱程度的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试验需要准备相应套数的厌氧反应装置,所述的厌氧反应装置包括厌氧反应容器、振荡器、气体收集容器和承载容器,所述的厌氧反应容器置于振荡器上,所述的气体收集容器和承载容器中均盛满液体,且气体收集容器呈开口朝下的状态置于所述的承载容器中,此时的气体收集容器处于液体密封状态,所述的厌氧反应容器和气体收集容器之间通过管路连通;
2)根据下述公式(1)计算将要投入生产使用的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后其进入污水厌氧处理系统的理论浓度C:
其中,C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后其进入污水厌氧处理系统的理论浓度,ppm;
C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后的设计排放浓度,ppm;
Q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后的设计排放量,m3
t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后的设计排放时间,h;
Q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前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每天处理的污水总量,m3
Q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前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调节系统正常存水量,m3
3)按C、2C、3C、4C、5C、6C、7C、8C、9C及10C的浓度配制化学药剂与进入污水厌氧处理系统前的污水的混合溶液,取配制好的C、2C、3C、4C、5C、6C、7C、8C、9C及10C浓度的化学药剂药液各x mL分别置于两套厌氧反应装置的厌氧反应容器中;同时做2个空白试验;分别在上述各厌氧反应容器中添加污水厌氧处理系统中的污泥与污水的混合液y mL,混合均匀;其中,添加的污水厌氧处理系统中的污泥的体积为y1mL,添加的污水的体积y2mL,本步骤中,所有用到的污泥和污水均取自厌氧处理系统中的同一个厌氧池,所述x、y、y1和y2的值按下述公式(2)至(5)计算:
x+y=V反应器 (2)
y1+y2=y (4)
y1=y*f (5)
其中,V反应器表示厌氧反应装置中厌氧反应容器的有效容积,mL,
Q实际表示所取的污泥所在的厌氧池每天处理的污水总量,m3
V有效表示所取的污泥所在的厌氧池的有效容积,m3
f表示所取的污泥所在的厌氧池在充分搅拌下泥水混合液沉淀30min污泥的沉降比值;
4)取其中一个空白试验中厌氧反应容器中的上清液测定CODcr值,记为测试起始CODcr值浓度A,单位为mg/L;记录其余各套厌氧反应装置中各气体收集容器中气体体积刻度,记为测试起始气体体积B,单位为mL;
5)启动各套厌氧反应装置中的振荡器,设置振荡频率一致,振荡一定时间后记录各气体收集容器中气体体积刻度,记为测试结束气体体积B,单位为mL;同时抽取各厌氧反应容器中的上清液测试CODcr值,记为测试结束CODcr值浓度A,单位为mg/L;其中,振荡的时间以g表示,代表含有该化学药剂的污水进入所取污泥所在的厌氧池中的水力停留时间,按下述公式(6)计算:
其中,g表示振荡的时间,h;
Q进水流量表示所取的污泥所在的厌氧池的进水流量,m3/h;
V有效表示所取的污泥所在的厌氧池的有效容积,m3
6)按下述表1所示记录、计算结果,再根据下述判定条件判断该化学药剂投入生产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强弱程度:
表1:
将影响强弱程度分五个等级,即较弱、弱、较强、强、极强;
当同时满足下述条件1、条件2及条件3时,判定该化学试剂投入生产使用后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影响程度为较弱;
当同时满足下述条件1、条件2及条件4时,判定该化学试剂投入生产使用后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影响程度为弱;
当同时满足下述条件1、条件2及条件5时,判定该化学试剂投入生产使用后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影响程度为较强;
当同时满足下述条件1、条件2及条件6时,判定该化学试剂投入生产使用后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影响程度为强;
当同时满足下述条件1、条件2及条件7时,判定该化学试剂投入生产使用后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影响程度为极强;
条件1:b1、b2、b3、b4、b5、b6、b7、b8、b9、b10及b11均≥0;
条件2:a1、a2、a3、a4、a5、a6、a7、a8、a9、a10及a11的值,从a1至a11整体呈下降趋势;
条件3:|a差10|<e;
条件4:|a差5|<e且|a差6|≥e;
条件5:|a差2|<e且|a差3|≥e;
条件6:|a差1|<e且|a差2|≥e;
条件7:|a差1|≥e;
其中,e按下述公式(7)计算:
其中,W设计处理负荷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前污水好氧处理系统每天的CODcr设计处理负荷,t/d;
W实际处理负荷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前污水好氧处理系统每天的CODcr实际处理负荷,t/d;
Q实际处理水量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前污水好氧处理系统每天的实际处理水量,m3/d;
A原水CODcr值表示原水的CODcr值,mg/L;
在使用上述方法进行判定时,当结果显示对污水厌氧系统的影响程度为较弱、弱或较强等级时,说明新化学试剂的残留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中厌氧菌活性的影响不大,从而判定该化学试剂投入生产使用后不会影响污水厌氧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结果显示对污水厌氧系统的影响程度为强或极强等级时,说明新化学试剂的残留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中厌氧菌活性的影响较大,从而判定该化学试剂投入生产使用后会影响污水厌氧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当企业的污水厌氧处理系统仅含有一个厌氧池时,上述判定方法的结果即为最终结果。但当企业的污水厌氧处理系统含有两个以上的厌氧池时,需要按上述方法对每个厌氧池的影响做判定,仅当所有厌氧池的结果均为可以正常运行时,才说明化学药剂投入生产使用后不会影响污水厌氧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上述判定方法步骤1)中使用的厌氧反应装置,其中的厌氧反应容器优选为带塞抽滤瓶。
上述判定方法步骤1)中使用的厌氧反应装置,其中的气体收集容器优选为满刻度量筒。
上述判定方法步骤1)中使用的厌氧反应装置,其中的承载容器优选为容积大于气体收集容器的烧杯。
上述判定方法步骤5)中,振荡频率通常设置为30-50Hz。
本发明还提供使用上述方法判定化学药剂投入生产使用时是否影响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正常运行时应用的厌氧反应装置,该厌氧反应装置包括厌氧反应容器、振荡器、气体收集容器和承载容器,所述的气体收集容器和承载容器中均盛满液体,且气体收集容器呈开口朝下的状态置于所述的承载容器中,此时的气体收集容器处于液体密封状态,所述的厌氧反应容器和气体收集容器之间通过管路连通。
上述厌氧反应装置中,从成本及设备结构简单角度考虑,所述的厌氧反应容器优选为带塞抽滤瓶,所述的气体收集容器优选为满刻度量筒,所述的承载容器优选为容积大于气体收集容器的烧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学药剂投入生产使用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强弱程度的判定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在该化学药剂正式投入生产使用前就其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中厌氧菌的毒性进行测试,从而快速判断该化学药剂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强弱程度,避免大量投入使用后其对厌氧菌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发生,保证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正常运行,在生产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判定方法中使用的厌氧反应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振荡器;2厌氧反应容器;3橡胶管;4气体收集容器;5承载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述,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本发明所述方法中使用的厌氧反应装置结构
本发明所述方法中使用的厌氧反应装置包括厌氧反应容器2、振荡器1、气体收集容器4和承载容器5,所述的厌氧反应容器2置于振荡器1上,当开启振荡器1时,所述的厌氧反应容器2及其中的液体会随之振荡;所述的气体收集容器4和承载容器5中均盛满液体,且气体收集容器4呈开口朝下的状态置于所述的承载容器5中,此时的气体收集容器4处于液体密封状态,所述的厌氧反应容器2和气体收集容器4之间通过橡胶管3连通。具体地,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厌氧反应容器2为带塞抽滤瓶,所述的气体收集容器4为满刻度量筒,所述的承载容器5为容积大于气体收集容器4的烧杯,所述的液体为水。
实施例2:判定化学药剂投入生产使用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强弱程度的判定方法
化学药剂投入生产使用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强弱程度的判定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根据试验需要准备相应套数的厌氧反应装置,所述的厌氧反应装置包括厌氧反应容器、振荡器、气体收集容器和承载容器,所述的厌氧反应容器置于振荡器上,所述的气体收集容器和承载容器中均盛满液体,且气体收集容器呈开口朝下的状态置于所述的承载容器中,此时的气体收集容器处于液体密封状态,所述的厌氧反应容器和气体收集容器之间通过管路连通;
2)根据下述公式(1)计算将要投入生产使用的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后其进入污水厌氧处理系统的理论浓度C:
其中,C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后其进入污水厌氧处理系统的理论浓度,ppm;
C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后的设计排放浓度,ppm;
Q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后的设计排放量,m3
t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后的设计排放时间,h;
Q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前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每天处理的污水总量,m3
Q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前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调节系统正常存水量,m3
3)按C、2C、3C、4C、5C、6C、7C、8C、9C及10C的浓度配制化学药剂与进入污水厌氧处理系统前的污水的混合溶液,取配制好的C、2C、3C、4C、5C、6C、7C、8C、9C及10C浓度的化学药剂药液各x mL分别置于两套厌氧反应装置的厌氧反应容器中;同时做2个空白试验;分别在上述各厌氧反应容器中添加污水厌氧处理系统中的污泥与污水的混合液y mL,混合均匀;其中,添加的污水厌氧处理系统中的污泥的体积为y1mL,添加的污水的体积y2mL,本步骤中,所有用到的污泥和污水均取自厌氧处理系统中的同一个厌氧池,所述x、y、y1和y2的值按下述公式(2)至(5)计算:
x+y=V反应器 (2)
y1+y2=y (4)
y1=y*f (5)
其中,V反应器表示厌氧反应装置中厌氧反应容器的有效容积,mL,
Q实际表示所取的污泥所在的厌氧池每天处理的污水总量,m3
V有效表示所取的污泥所在的厌氧池的有效容积,m3
f表示所取的污泥所在的厌氧池在充分搅拌下泥水混合液沉淀30min污泥的沉降比值;
4)取其中一个空白试验中厌氧反应容器中的上清液测定CODcr值,记为测试起始CODcr值浓度A,单位为mg/L;记录其余各套厌氧反应装置中各气体收集容器中气体体积刻度,记为测试起始气体体积B,单位为mL;
5)启动各套厌氧反应装置中的振荡器,设置振荡频率一致,振荡一定时间后记录各气体收集容器中气体体积刻度,记为测试结束气体体积B,单位为mL;同时抽取各厌氧反应容器中的上清液测试CODcr值,记为测试结束CODcr值浓度A,单位为mg/L;其中,振荡的时间以g表示,代表含有该化学药剂的污水进入所取污泥所在的厌氧池中的水力停留时间,按下述公式(6)计算:
其中,g表示振荡的时间,h;
Q进水流量表示所取的污泥所在的厌氧池的进水流量,m3/h;
V有效表示所取的污泥所在的厌氧池的有效容积,m3
6)按下述表1所示记录、计算结果,再根据下述判定条件判断该化学药剂投入生产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强弱程度:
表1:
将影响强弱程度分五个等级,即较弱、弱、较强、强、极强;
当同时满足下述条件1、条件2及条件3时,判定该化学试剂投入生产使用后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影响程度为较弱;
当同时满足下述条件1、条件2及条件4时,判定该化学试剂投入生产使用后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影响程度为弱;
当同时满足下述条件1、条件2及条件5时,判定该化学试剂投入生产使用后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影响程度为较强;
当同时满足下述条件1、条件2及条件6时,判定该化学试剂投入生产使用后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影响程度为强;
当同时满足下述条件1、条件2及条件7时,判定该化学试剂投入生产使用后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影响程度为极强;
条件1:b1、b2、b3、b4、b5、b6、b7、b8、b9、b10及b11均≥0;
条件2:a1、a2、a3、a4、a5、a6、a7、a8、a9、a10及a11的值,从a1至a11整体呈下降趋势;
条件3:|a差10|<e;
条件4:|a差5|<e且|a差6|≥e;
条件5:|a差2|<e且|a差3|≥e;
条件6:|a差1|<e且|a差2|≥e;
条件7:|a差1|≥e;
其中,e按下述公式(7)计算:
其中,W设计处理负荷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前污水好氧处理系统每天的CODcr设计处理负荷,t/d;
W实际处理负荷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前污水好氧处理系统每天的CODcr实际处理负荷,t/d;
Q实际处理水量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前污水好氧处理系统每天的实际处理水量,m3/d;
A原水CODcr值表示原水的CODcr值,mg/L;
在使用上述方法进行判定时,当结果显示对污水厌氧系统的影响程度为较弱、弱或较强等级时,说明新化学试剂的残留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中厌氧菌活性的影响不大,从而判定该化学试剂投入生产使用后不会影响污水厌氧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结果显示对污水厌氧系统的影响程度为强或极强等级时,说明新化学试剂的残留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中厌氧菌活性的影响较大,从而判定该化学试剂投入生产使用后会影响污水厌氧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实施例3:以申请人A地生产基地为例,采用实施例1所述装置和实施例2所述方法对一种新化学试剂对污水厌氧系统正常运行影响强弱程度的判定
A地生产基地中,污水厌氧处理系统中仅含有一个厌氧池,该污水厌氧处理系统的C为10000ppm,Q为4.5m3,t为12h,Q为5000m3,Q为2000m3;厌氧池的Q实际为5000m3,V有效为3300m3,Q进水流量为200m3/h,f为0.6。好氧池的W设计处理负荷为2.4t/d,W实际处理负荷为1.75t/d,Q实际处理水量=5000m3/d,A原水CODcr值为2000mg/l。
实施例1所述装置中,厌氧反应容器的容积V反应器为1000mL。
1)确定将要投入生产使用的新化学试剂为:G类酸性清洗剂;
2)根据公式(1)计算将要投入生产使用的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后其进入污水厌氧处理系统的理论浓度C为10ppm;
3)按公式(2)至(5)计算x、y、y1和y2的值,将配制好的C、2C浓度的化学药剂药液各x mL分别置于两套厌氧反应装置的厌氧反应容器中;同时做2个空白试验;
4)取其中一个空白试验中厌氧反应容器中的上清液测定CODcr值,记为测试起始CODcr值浓度A,单位为mg/L;记录其余各套厌氧反应装置中各气体收集容器中气体体积刻度,记为测试起始气体体积B,单位为mL;
5)按公式(6)计算振荡时间g,启动各套厌氧反应装置中的振荡器,设置各套厌氧反应装置中的振荡频率为50Hz,振荡g h后记录各套厌氧反应装置中的各气体收集容器中气体体积刻度,记为测试结束气体体积B;同时抽取各厌氧反应容器中的上清液测试CODcr值,记为测试结束CODcr值浓度A;各项参数记录计算于下述表2中:
表2:
6)按公式(7)计算e=6.5%,根据上述表2中的数据,可知计算结果满足条件1、条件2及条件3,因此,判定新化学试剂G类酸性清洗剂在投入生产使用对污水厌氧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程度为较弱等级,按C为10000ppm、Q为4.5m3、t为12h的排放标准进入污水厌氧处理系统后不会影响污水厌氧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Claims (5)

1.化学药剂投入生产使用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强弱程度的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试验需要准备相应套数的厌氧反应装置,所述的厌氧反应装置包括厌氧反应容器(2)、振荡器(1)、气体收集容器(4)和承载容器(5),所述的厌氧反应容器(2)置于振荡器(1)上,所述的气体收集容器(4)和承载容器(5)中均盛满液体,且气体收集容器(4)呈开口朝下的状态置于所述的承载容器(5)中,此时的气体收集容器(4)处于液体密封状态,所述的厌氧反应容器(2)和气体收集容器(4)之间通过管路连通;
2)根据下述公式(1)计算将要投入生产使用的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后其进入污水厌氧处理系统的理论浓度C:
其中,C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后其进入污水厌氧处理系统的理论浓度,ppm;
C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后的设计排放浓度,ppm;
Q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后的设计排放量,m3
t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后的设计排放时间,h;
Q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前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每天处理的污水总量,m3
Q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前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调节系统正常存水量,m3
3)按C、2C、3C、4C、5C、6C、7C、8C、9C及10C的浓度配制化学药剂与进入污水厌氧处理系统前的污水的混合溶液,取配制好的C、2C、3C、4C、5C、6C、7C、8C、9C及10C浓度的化学药剂药液各x mL分别置于两套厌氧反应装置的厌氧反应容器(2)中;同时做2个空白试验;分别在上述各厌氧反应容器(2)中添加污水厌氧处理系统中的污泥与污水的混合液y mL,混合均匀;其中,添加的污水厌氧处理系统中的污泥的体积为y1mL,添加的污水的体积y2mL,本步骤中,所有用到的污泥和污水均取自厌氧处理系统中的同一个厌氧池,所述x、y、y1和y2的值按下述公式(2)至(5)计算:
x+y=V反应器 (2)
y1+y2=y (4)
y1=y*f (5)
其中,V反应器表示厌氧反应装置中厌氧反应容器(2)的有效容积,mL,
Q实际表示所取的污泥所在的厌氧池每天处理的污水总量,m3
V有效表示所取的污泥所在的厌氧池的有效容积,m3
f表示所取的污泥所在的厌氧池在充分搅拌下泥水混合液沉淀30min污泥的沉降比值;
4)取其中一个空白试验中厌氧反应容器(2)中的上清液测定CODcr值,记为测试起始CODcr值浓度A,单位为mg/L;记录其余各套厌氧反应装置中各气体收集容器(4)中气体体积刻度,记为测试起始气体体积B,单位为mL;
5)启动各套厌氧反应装置中的振荡器(1),设置振荡频率一致,振荡一定时间后记录各气体收集容器(4)中气体体积刻度,记为测试结束气体体积B,单位为mL;同时抽取各厌氧反应容器(2)中的上清液测试CODcr值,记为测试结束CODcr值浓度A,单位为mg/L;其中,振荡的时间以g表示,代表含有该化学药剂的污水进入所取污泥所在的厌氧池中的水力停留时间,按下述公式(6)计算:
其中,g表示振荡的时间,h;
Q进水流量表示所取的污泥所在的厌氧池的进水流量,m3/h;
V有效表示所取的污泥所在的厌氧池的有效容积,m3
6)按下述表1所示记录、计算结果,再根据下述判定条件判断该化学药剂投入生产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强弱程度:
表1:
将影响强弱程度分五个等级,即较弱、弱、较强、强、极强;
当同时满足下述条件1、条件2及条件3时,判定该化学试剂投入生产使用后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影响程度为较弱;
当同时满足下述条件1、条件2及条件4时,判定该化学试剂投入生产使用后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影响程度为弱;
当同时满足下述条件1、条件2及条件5时,判定该化学试剂投入生产使用后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影响程度为较强;
当同时满足下述条件1、条件2及条件6时,判定该化学试剂投入生产使用后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影响程度为强;
当同时满足下述条件1、条件2及条件7时,判定该化学试剂投入生产使用后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影响程度为极强;
条件1:b1、b2、b3、b4、b5、b6、b7、b8、b9、b10及b11均≥0;
条件2:a1、a2、a3、a4、a5、a6、a7、a8、a9、a10及a11的值,从a1至a11整体呈下降趋势;
条件3:|a差10|<e;
条件4:|a差5|<e且|a差6|≥e;
条件5:|a差2|<e且|a差3|≥e;
条件6:|a差1|<e且|a差2|≥e;
条件7:|a差1|≥e;
其中,e按下述公式(7)计算:
其中,W设计处理负荷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前污水好氧处理系统每天的CODcr设计处理负荷,t/d;
W实际处理负荷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前污水好氧处理系统每天的CODcr实际处理负荷,t/d;
Q实际处理水量表示该化学药剂在投入生产前污水好氧处理系统每天的实际处理水量,m3/d;
A原水CODcr值表示原水的CODcr值,mg/L;
在使用上述方法进行判定时,当结果显示对污水厌氧系统的影响程度为较弱、弱或较强等级时,说明新化学试剂的残留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中厌氧菌活性的影响不大,从而判定该化学试剂投入生产使用后不会影响污水厌氧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结果显示对污水厌氧系统的影响程度为强或极强等级时,说明新化学试剂的残留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中厌氧菌活性的影响较大,从而判定该化学试剂投入生产使用后会影响污水厌氧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污水厌氧处理系统含有两个以上的厌氧池时,需要针对每个厌氧池的影响做判定,仅当所有厌氧池的结果均为可以正常运行时,才说明化学药剂投入生产后不会影响污水厌氧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厌氧反应容器(2)为带塞抽滤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气体收集容器(4)为满刻度量筒。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承载容器(5)为容积大于气体收集容器(4)的烧杯。
CN201610471790.0A 2016-06-24 2016-06-24 化学药剂投入生产使用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强弱程度的判定方法 Active CN1059060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71790.0A CN105906046B (zh) 2016-06-24 2016-06-24 化学药剂投入生产使用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强弱程度的判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71790.0A CN105906046B (zh) 2016-06-24 2016-06-24 化学药剂投入生产使用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强弱程度的判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06046A true CN105906046A (zh) 2016-08-31
CN105906046B CN105906046B (zh) 2018-08-17

Family

ID=56759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71790.0A Active CN105906046B (zh) 2016-06-24 2016-06-24 化学药剂投入生产使用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强弱程度的判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0604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3137A (zh) * 2019-10-21 2019-12-13 郑州轻工业学院 一种测定污染因素对厌氧工艺生物活性影响规律的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12083A (ja) * 2007-03-06 2008-09-18 Kyoto Univ テレフタル酸含有廃水処理において微生物を検出または定量するためのプライマーセット、それを用いた微生物量のモニタリング方法およびメタン発酵効率を評価する方法
CN102680443A (zh) * 2012-05-10 2012-09-19 深圳市东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活污泥化学调理效果的评价方法
CN202560205U (zh) * 2012-05-23 2012-11-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厌氧配制和厌氧保存油田注入体系的装置
CN102874919A (zh) * 2012-10-08 2013-01-16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污水处理中生物脱氮除磷难度的评价方法
CN105645576A (zh) * 2016-01-14 2016-06-0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活性污泥生长状态的判定及调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12083A (ja) * 2007-03-06 2008-09-18 Kyoto Univ テレフタル酸含有廃水処理において微生物を検出または定量するためのプライマーセット、それを用いた微生物量のモニタリング方法およびメタン発酵効率を評価する方法
CN102680443A (zh) * 2012-05-10 2012-09-19 深圳市东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活污泥化学调理效果的评价方法
CN202560205U (zh) * 2012-05-23 2012-11-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厌氧配制和厌氧保存油田注入体系的装置
CN102874919A (zh) * 2012-10-08 2013-01-16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污水处理中生物脱氮除磷难度的评价方法
CN105645576A (zh) * 2016-01-14 2016-06-0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活性污泥生长状态的判定及调控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3137A (zh) * 2019-10-21 2019-12-13 郑州轻工业学院 一种测定污染因素对厌氧工艺生物活性影响规律的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06046B (zh) 2018-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20992U (zh) 一种简易的厌氧反应装置
CN109055293A (zh) 一种河道治理菌株的筛选和驯化方法
CN101195803B (zh) 一种厌氧氨氧化菌富集装置
CN105906046A (zh) 化学药剂投入生产使用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强弱程度的判定方法
CN105400824B (zh) 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方法
CN106115909A (zh) 化学药剂投入生产使用是否影响污水厌氧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判定方法及厌氧反应装置
CN102557230A (zh) 一种用于确定水处理中臭氧投加量的设备及其方法
CN107117783A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09942092A (zh) 一种用于人工湿地除磷的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205898672U (zh) 土壤总有机碳检测装置
CN108918394A (zh) 一种用于测试填料处理污水性能的实验装置
CN103194381B (zh) 反硝化细菌筛选鉴定试剂盒及筛选鉴定方法
CN205719612U (zh) 一种人工湿地采集滤料样品的装置
CN208206581U (zh) 便携式包气带土壤浅层地下水采集器
CN207242324U (zh) 一种电解液过滤与储存装置
CN110304707A (zh) 一种具有加药功能的污水废气处理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09761347A (zh) 基于厌氧微生物反硝化的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方法及装置
CN103053687A (zh) 一种有机牛初乳粉及其制备工艺
CN204657096U (zh) 一种消除污染土壤中五氯酚的厌氧生物降解装置
CN213209904U (zh) 一种水中硫化物在线监测装置
CN105967398A (zh) 一种测定氨氮值所产生废液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3138261A (zh) 一种淡水河流水源污染检测方法
CN208795631U (zh) 一种用于测试填料处理污水性能的实验装置
CN210375878U (zh) 一种开放式堆肥臭气原位试验装置及其系统
CN208959504U (zh) 一种新型填埋气过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eng Qingrong

Inventor after: Mo Qianqing

Inventor after: Yang Xuegan

Inventor after: Guo Jianbin

Inventor before: Mo Qianqing

Inventor before: Yang Xuega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05

Address after: No.29 Cuizhu Road, Xiangshan District, Guilin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YANJING BEER (GUILIN LIQUAN) Co.,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YANJING BEER Group Corp.

Address before: Guilin City Cuizhu Road No. 29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541002

Patentee before: YANJING BEER (GUILIN LIQUA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