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00506B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00506B
CN105900506B CN201480070746.8A CN201480070746A CN105900506B CN 105900506 B CN105900506 B CN 105900506B CN 201480070746 A CN201480070746 A CN 201480070746A CN 105900506 B CN105900506 B CN 1059005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pucch
control information
resource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074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00506A (zh
Inventor
武田一树
武田和晃
内野徹
永田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93043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027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00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0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005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05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即使是在交叉载波调度(CCS)和在副小区中发送上行控制信号被同时应用的情况下,也抑制系统整体的性能下降。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20)是与由利用不同的频带的1个以上的小区分别构成的多个小区组(CG)进行通信的终端,具有:接收单元(203),接收从各小区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以及控制单元(401),从对各CG分别设定的能够分配上行控制信号的小区中选择至少1个小区,将其作为发送上行控制信号的小区来进行控制,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括表示CCS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基于判定了接收到该下行控制信号的小区和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号的小区是否相同的结果,决定要对所述上行控制信号分配的资源。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应用于下一代的通信系统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成为了标准(非专利文献1)。在LTE中,作为多址方式,在下行线路(下行链路)中使用基于O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方式,在上行线路(上行链路)中使用基于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方式。此外,以从LTE的进一步的宽带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还研究LTE的后继系统(例如,有时也称为LTE advanced或者LTE enhancement(以下,称为“LTE-A”)),作为LTE Rel.10/11成为标准。
LTE-A系统(LTE Rel.10/11)的系统带域包括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域作为一个单位的至少1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这样,将汇集多个CC而进行宽带化的技术称为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CC简称为小区。
此外,在LTE Rel.10/11中,为了实现控制信号的稳定的发送接收,导入了交叉载波调度(CCS:Cross-Carrier Scheduling)。通过CCS,能够经由对其他小区分配的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通知与在共享数据信道(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中发送接收信号的小区有关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在LTE的进一步的后继系统(LTE Rel.12)中,正在研究多个小区在不同的频带(载波)中使用的各种方案。在形成多个小区的无线基站实质上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应用上述的CA(也称为eNB内(Intra-eNB)CA)。另一方面,在形成多个小区的无线基站完全不同的情况下,考虑应用双重连接(DC:Dual Connectivity)(也称为eNB间(Inter-eNB)CA)。在利用DC的情况下,用户终端需要构成为,能够除了主小区(PCell:Primary Cell)之外还在至少1个副小区(SCell:Secondary Cell)中,对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分配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Information)而反馈给无线基站。以下,将在至少1个SCell中经由PUCCH反馈UCI的技术也称为SCell上的PUCCH(PUCCH on SCell)。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CA以及DC的任一个中,都考虑同时应用了CCS和SCell上的PUCCH(PUCCH onSCell)的系统。但是,由于目前为止还没有设想在同时应用了CCS和SCell上的PUCCH(PUCCHon SCell)的情况下的操作,所以在不能对CCS决定要进行UCI反馈的PUCCH资源的情况下,存在会引起系统整体的性能下降的顾虑。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其在多个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使用CA或者DC进行通信的系统中,即使是同时应用CCS和SCell上的PUCCH(PUCCH on SCell)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系统整体的性能下降。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是与由利用不同的频带的1个以上的小区分别构成的多个小区组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具有:接收单元,接收从各小区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以及控制单元,从对各小区组分别设定的能够分配上行控制信号的小区中选择至少1个小区,将其作为发送上行控制信号的小区来进行控制,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括表示交叉载波调度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判定接收到该下行控制信号的小区和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号的小区是否相同,并基于该判定结果来决定要对所述上行控制信号分配的资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是同时应用CCS和SCell上的PUCCH(PUCCH onSCell)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系统整体的性能下降。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载波聚合(CA)以及双重连接(DC)的示意图。
图2是载波聚合的配置方案4的示意图。
图3A、图3B是表示对SCell分配PUCCH的一例的图。
图4A、图4B是表示交叉载波调度(CCS)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在现有的CA中设想的CCS的一例的图。
图6A、图6B是表示对CCS设定时的PUCCH资源的分配使用的、PDCCH/EPDCCH的参数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在检测到没有跨越CG的CCS的情况下的基于方式1的PUCCH资源的分配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在检测到跨越CG的CCS的情况下的基于方式1的PUCCH资源的分配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在检测到没有跨越CG的对于2个小区的CCS的情况下的基于方式2.1的PUCCH资源的分配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在检测到包括跨越CG的CCS在内的对于2个小区的CCS的情况下的基于方式2.1的PUCCH资源的分配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在检测到没有跨越CG的对于3个小区的CCS的情况下的基于方式2.2的PUCCH资源的分配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在检测到包括跨越CG的CCS在内的对于3个小区的CCS的情况下的基于方式2.2的PUCCH资源的分配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在检测到对于2个小区的CCS的情况下的基于方式2.3的PUCCH资源的分配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下述说明中,设在记载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的情况下,也包括扩展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DCCH)。此外,“将信道(PUCCH、PDCCH等)进行发送/接收”的记载意味着将信号经由该信道进行发送/接收。此外,在简单记载为“上行”以及“下行”的情况下,分别意味着“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
在LTE-A系统中,正在研究在具有半径为几千米左右的宽范围的覆盖范围区域的宏小区内形成具有半径为几十米左右的局部的覆盖范围区域的小型小区的HetNet(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载波聚合(CA)以及双重连接(DC)应用于HetNet结构。另外,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网络结构。
在HetNet结构中,为了支持业务量的进一步的增大,正在研究高密度地展开小型小区的方案。在该方案中,希望通过对宏小区使用相对低的频带的载波来确保覆盖范围,对小型小区为了确保宽的带域而使用相对高的频带的载波。在宏小区层中,建立控制平面(C(Control)-plane)的连接,通过在低的频带中支持高的发送功率密度来确保宽的覆盖范围或移动性。另一方面,在高密度小型小区层中,建立专用于数据的用户平面(U(User)-plane)的连接,通过在高的频带中确保容量来增大吞吐量。另外,小型小区也可以被称为虚拟小区、微微小区、纳米小区、毫微微小区、微型小区等。
图1A、图1B是载波聚合(CA)以及双重连接(DC)的示意图。用户终端UE与无线基站eNB1以及eNB2进行通信。在图1A、图1B中,分别示出了经由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以及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而被发送接收的控制信号。例如,经由PDCCH而被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此外,经由PUCCH而被发送上行控制信息(UCI:UplinkControl Information)。另外,经由PDCCH而被发送的DCI也可以简称为下行控制信号(PDCCH信号),经由PUCCH而被发送的UCI也可以简称为上行控制信号(PUCCH信号)。
在图1A中,示出了涉及CA的eNB1、eNB2以及UE的通信。在图1A中,例如,eNB1是形成宏小区的无线基站(以下,称为宏基站),eNB2是形成小型小区的无线基站(以下,称为小型基站),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小型基站也可以是如与宏基站连接的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这样的结构。在应用CA的情况下,1个调度器(例如,宏基站eNB1具有的调度器)控制多个小区的调度。由此,CA(Rel.10/11CA)也可以被称为基站内CA(eNB内(intra-eNB)CA),但在本说明书中,简称为CA。
在该结构中,设想基站间通过如光纤这样的高速线路(也被称为理想回程(idealbackhaul))来连接。因此,UE只要将与各小区有关的UCI经由1个小区(例如,PCell)的PUCCH进行发送即可。例如,对于在PCell(宏小区)以及SCell(小型小区)中发送的PDSCH信号的HARQ(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用的确认响应信号(也被称为重发控制信号)汇集而分配到PCell的PUCCH资源。在这个情况下,由于不需要同时发送多个确认响应信号,所以上行链路的覆盖范围确保变得容易。
另一方面,在图1B中,示出了涉及DC的eNB1、eNB2以及UE的通信。在图1B中,例如eNB1以及eNB2是宏基站,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在应用DC的情况下,多个调度器被独立地设置,该多个调度器(例如,宏基站eNB1具有的调度器以及宏基站eNB2具有的调度器)控制各自管辖的1个以上的小区的调度。由此,DC也可以被称为基站间CA(eNB间(inter-eNB)CA)。
在该结构中,设想各基站间通过无法忽略延迟的非理想回程(non-idealbackhaul)来连接。例如,通过X2接口来连接。因此,UE需要按每个基站来反馈与基站形成的小区有关的UCI。即,UE需要除了PCell之外还在至少1个SCell的无线资源中分配PUCCH,进行UCI反馈(SCell上的PUCCH(PUCCH on SCell))。这样,在DC中,具有如下特征:UE需要至少在2个小区中发送PUCCH,但即使不通过理想回程来连接小区间,也能够获得与CA同样的吞吐量改善效果。
正在研究在CA中,也如DC那样进行对于SCell的PUCCH的分配。参照图2,对其进行说明。图2是CA的配置方案4的示意图。在图2中,将宏小区设为PCell,将小型小区设为SCell。CA的配置方案4(deployment scenario#4)是如下结构:在频率F1中确保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将宏小区的业务量在频率F2(F1<F2)中向由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Head))形成的小型小区进行卸载。根据该结构,能够享受基于宏小区的移动性确保和基于小型小区的容量增大的双重效果。
但是,如上所述,在CA中,由于基于PUCCH的UCI反馈只能够经由PCell进行,所以随着在配置方案4中小型小区数量增加,宏小区的上行链路中的涉及UCI反馈的业务量增大。由此,存在宏小区的上行链路资源因PUCCH而变得紧张,导致基于小型小区的容量增大效果受限的顾虑。
因此,通过如DC那样进行对于SCell的PUCCH的分配,在CA的配置方案4中,用户终端能够将UCI反馈向小型小区进行卸载。但是,为了使其变得可能,用户终端需要能够利用上行链路的CA(UL-CA)。
若考虑设备的成本或安装的容易性,对于SCell的PUCCH的分配优选在CA和DC中根据共同的方针来决定。参照图3A、图3B说明对于SCell的PUCCH的分配。图3A、图3B是表示DC或者CA中的对于SCell的PUCCH的分配的一例的图。在图3A、图3B中,横轴表示频率,示出了使用预定的频带的无线资源的5个小区和用户终端UE的连接。
另外,以下,将被设定为能够分配PUCCH的小区称为“PUCCH设定小区”。此外,将被设定为能够分配PUCCH的SCell称为“PUCCH设定SCell”。此外,将没有被设定为能够分配PUCCH的SCell称为“PUCCH非设定SCell”。PUCCH设定小区包括PCell以及PUCCH设定SCell。
图3A是表示DC中的对于SCell的PUCCH的分配的一例的图。在DC中,各无线基站设定由1个或者多个小区构成的小区组(CG:Cell Group)。各CG虽然以由同一个无线基站形成的1个以上的小区或者由同一个发送点(发送天线装置、发送站等)形成的1个以上的小区构成的可能性高,但实际的应用并不限定于此。包括PCell的CG被称为主小区组(MCG:MasterCG),MCG以外的CG被称为副小区组(SCG:Secondary CG)。此外,在各CG中,虽然能够进行2个小区以上的CA,但被设定为构成MCG以及SCG的小区的合计成为预定值(例如,5个小区)以下。该预定值可以预先确定,也可以在eNB以及UE间被动态地设定。此外,根据UE的安装,构成能够设定的MCG以及SCG的小区的合计数量、小区的组合等也可以作为能力(capability)信令而被通知给eNB。此外,将被设定MCG的无线基站称为主基站(MeNB:Master eNB),将被设定SCG的无线基站称为副基站(SeNB:Secondary eNB)。
在图3A中,UE连接到5个小区(C1-C5)。C1是PCell,C2-C5是SCell。此外,C1以及C2构成MCG,C3-C5构成SCG。此外,各小区利用的频率按升序是C1、C2、C3、C4、C5。
在各CG中,被设定为至少1个小区能够反馈PUCCH。在图3A中,作为PCell的C1被设定为MCG的PUCCH设定小区,且C3被设定为SCG的PUCCH设定小区。即,MCG的基于PUCCH的UCI反馈在PCell(C1)中进行,SCG的基于PUCCH的UCI反馈在PUCCH设定SCell(C3)中进行。另外,在被指示了上行链路的PUSCH发送的情况下,UE还能够在PUSCH中复用UCI而发送。即,基于PUSCH的UCI反馈并不限定于PUCCH设定小区。
另一方面,图3B是表示CA中的对于SCell的PUCCH的分配的一例的图。如上所述,从在CA和DC中根据共同的方针来分配PUCCH的观点出发,在CA中也是各无线基站设定由1个或者多个小区构成的CG。各CG虽然以由同一个无线基站形成的1个以上的小区或者由同一个发送点(发送天线装置、发送站等)形成的1个以上的小区构成的可能性高,但实际的应用并不限定于此。以下,在本说明书中,将在CA中包括PCell的CG称为XCG,将XCG以外的CG称为YCG。但是,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呼称。此外,在各CG中,虽然能够进行2个小区以上的CA,但被设定为构成XCG以及YCG的小区的合计成为预定值(例如,5小区)以下。该预定值可以预先确定,也可以在eNB以及UE间被动态地设定。
在图3B中,除了XCG以及YCG相当于图3A的MCG以及SCG以外,小区的结构是与图3A同样的。在各CG中,被设定为至少1个小区能够反馈PUCCH。在图3B中,作为PCell的C1被设定为XCG的能够分配PUCCH的小区,C3被设定为YCG的能够分配PUCCH的小区。即,C1以及C3是PUCCH设定小区,XCG的UCI反馈在PCell(C1)中进行,YCG的UCI反馈在PUCCH设定SCell(C3)中进行。另外,在被指示了上行链路的PUSCH发送的情况下,UE还能够在PUSCH中复用UCI而发送。即,基于PUSCH的UCI反馈并不限定于PUCCH设定小区。
另外,与PUCCH设定小区有关的信息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广播信号)而从无线基站通知给用户终端。此外,与CG有关的信息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而被通知。具体而言,也可以是与在PCell的PUCCH中反馈UCI的小区或者CG有关的信息、与在SCell的PUCCH中反馈UCI的小区或者CG有关的信息通知给用户终端。例如,图3B是在CA中,被设定为除了PCell之外还在1个SCell中发送PUCCH,且在各自中被设定为在PCell的PUCCH中反馈2个小区(即,XCG)量的UCI以及在SCell的PUCCH中反馈3个小区(即,YCG)量的UCI的情况下的例。
另外,在LTE Rel.10以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CA中,导入了通过对其他小区分配的控制信道(PDCCH),通知与在共享数据信道(PDSCH/PUSCH)中发送接收信号的小区有关的DCI的交叉载波调度(CCS:Cross-Carrier Scheduling)。例如,在小区C1的PDCCH中能够进行小区C2的PDSCH/PUSCH发送接收的指示。通过利用CCS,能够使用在多个小区中的可靠性高的PCell或者SCell进行控制信号的发送接收。另外,CCS本身从高层进行设定,动态地实施通过CCS而被调度的小区的决定。
参照图4A、图4B说明CCS的一例。在图4A、图4B中,PDSCH-1被分配给小区C1,PDSCH-2被分配给不同的小区C2。用于对PDSCH-1进行解码的控制信息即PDCCH-1在与PDSCH-1相同的C1中被传送(图4A)。另一方面,用于对PDSCH-2进行解码的控制信息即PDCCH-2在与PDSCH-2不同的C1中被传送(图4B)。此外,在PDCCH-1和PDCCH-2中,分别包括CIF(载波指示符字段(Carrier Indicator Field))。CIF是用于对DCI设定载波识别符(CI:载波指示符(Carrier Indicator))的比特字段,该载波识别符(CI:载波指示符(Carrier Indicator))确定通过CCS而被调度的小区(CC)。
在DC中,也如CA这样正在研究CCS的应用。由于在CA中无线基站间(即,CG间)通过理想回程来连接,所以能够设定跨越CG间的CCS。另一方面,由于在DC中CG间通过非理想回程来连接,所以存在因延迟而跨越CG间的CCS不能有效地起作用的顾虑。在此,跨越CG间的CCS意味着,表示对于属于与接收到PDCCH的小区所属的CG不同的CG的小区的调度的情况下的CCS。换言之,意味着将PDCCH进行发送接收的小区和使用该PDCCH进行PDSCH的解码的小区(由在PDCCH中包含的CIF所指定的小区)属于不同的CG的情况下的CCS。
如以上叙述,在DC以及CA的任一个中,都考虑同时应用了CCS和SCell上的PUCCH(PUCCH on SCell)的系统。具体而言,在DC中,SCell上的PUCCH(PUCCH on SCell)是必须的,除此之外,存在为了进行PDCCH的负载平衡而应用CCS的可能性。此外,在CA中,虽然SCell上的PUCCH(PUCCH on SCell)不是必须的,但存在以PUCCH的负载平衡为目的而被设定SCell上的PUCCH(PUCCH on SCell)的可能性,进一步,存在为了进行PDCCH的负载平衡而应用CCS的可能性。
但是,在CA以及DC的任一个中,目前为止也都没有规定在同时应用了CCS和SCell上的PUCCH(PUCCH on SCell)的情况下的操作。具体而言,在检测到指示CCS的PDCCH的情况下,用户终端需要从至少1个PUCCH设定小区发送PUCCH,但没有规定如何分配PUCCH资源。因此,在不能对CCS决定要进行UCI反馈的PUCCH资源的情况下,存在会引起系统整体的性能下降的顾虑。
参照图5以及6具体说明此时的课题。图5是表示在现有的CA中设想的CCS的一例的图。图6A、图6B是表示在CCS设定时的PUCCH资源的分配中使用的、PDCCH/EPDCCH的参数的一例的图。在现有的CA中,PUCCH只在PCell中被发送。因此,在图5中,PCell(C1)成为PUCCH发送小区。在如从C1到C2的CCS这样的、从PCell到SCell的CCS的情况下,基于在检测到PDCCH/EPDCCH之中的最小的CCE(控制信道元素(Control Channel Element))/ECCE(增强的(Enhanced)CCE)号码(索引(index)),决定PUCCH发送小区的PUCCH资源。图6A中示出了最小的CCE号码的一例,图6B中示出了最小的ECCE号码的一例。
例如,在PDCCH的情况下,通过以下的式(1)来决定PUCCH格式1a/1b的PUCCH资源,在EPDCCH(分散(distributed)发送)的情况下,通过以下的式(2)来决定PUCCH格式1a/1b的PUCCH资源。
[数学式1]
在此,nCCE表示在对应的DCI发送中使用的最小的CCE号码,表示用于PUCCH格式1a/1b的资源号码。此外,nECCE,q表示在EPDCCH的资源块集合q中对应的DCI发送中使用的最小的ECCE号码,ΔARO表示从ACK/NACK偏移区域所决定的值,表示对于EPDCCH的资源块集合q的用于PUCCH格式1a/1b的资源号码。另外,通过高层参数而被设定。
此外,在如图5的从C3到C5的CCS这样的、从SCell到SCell的CCS的情况下,将在PDCCH/EPDCCH中包含的发送功率控制(TPC:Transmit Power Control)命令比特当作指定用于重发响应信号的PUCCH的无线资源的信息(ARI:ACK/NACK资源指示符(ResourceIndicator)),基于其值来决定PUCCH资源。具体而言,从预先由高层所设定的PUCCH资源候选中,动态地根据ARI来进行分配。此外,由于不支持从SCell到PCell的CCS,所以在图5中没有示出。
如以上所述,在现有的CA中,设想PUCCH只在PCell中发送,另一方面,没有规定在多个小区中设定了PUCCH发送的情况下的CCS中的PUCCH资源分配。因此,即使是假设在多个小区中设定了PUCCH发送的情况下,要是没有确定CCS中的PUCCH资源的话,也不能应用HARQ,难以实现高的吞吐量。因此,在不能对CCS决定要进行UCI反馈的PUCCH资源的情况下,存在会引起系统整体的性能下降的顾虑。
为了解决这个课题,首先,本发明人关注到,若考虑SCell中的PUCCH发送的话,会想到以下的(1)至(6)的CCS:(1)从PCell到PUCCH设定SCell的CCS、(2)从PCell到PUCCH非设定SCell的CCS、(3)从PUCCH设定SCell到PUCCH设定SCell的CCS、(4)从PUCCH设定SCell到PUCCH非设定SCell的CCS、(5)从PUCCH非设定SCell到PUCCH设定SCell的CCS、(6)从PUCCH非设定SCell到PUCCH非设定SCell的CCS。另外,到PCell的CCS不被支持。
此外,本发明人关注到,要是PUCCH设定小区的话,除了本小区之外还反馈其他SCell的UCI。例如,在图3B的例中,考虑将C1以及C2的UCI在PCell(C1)中发送,将C3、C4以及C5的UCI在PUCCH设定SCell(C3)中发送。
从这些关注点出发,本发明人想到了在多个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使用CA或者DC进行通信的系统中,关于在设定了CCS和SCell上的PUCCH(PUCCHon SCell)的情况下的操作,适当地进行规定。
具体而言,本发明人想到了判定PDCCH接收小区(用户终端接收用于通知CCS的PDCCH的小区)和从PUCCH设定小区中所选择的发送PUCCH的小区是否相同,并基于该判定结果来变更要对PUCCH分配的资源的决定方法。根据这个结构,在多个CG中进行通信的情况下,能够将现有的CCS设定时的相当于PUCCH资源的分配中的PCell的小区扩展为包括PUCCH设定SCell的PUCCH设定小区。因此,通过能够适当地决定要发送PUCCH的资源,能够减少发生系统整体的性能下降。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以下,称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用户终端具有如下结构:在检测到通知CCS的PDCCH的情况下,从PUCCH设定小区中选择要发送PUCCH的小区。以下,将在检测到表示CCS的PDCCH的情况下发送PUCCH的小区称为“PUCCH发送小区”。另外,在检测到跨越CG的CCS的情况下,各CG的PUCCH设定小区能够成为PUCCH发送小区,但在检测到没有跨越CG的CCS的情况下,检测到CCS的CG的PUCCH设定小区能够成为PUCCH发送小区。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大致分为在接收到表示对于1个小区的调度的CCS的情况(称为方式1)和在接收到表示对于多个小区的调度的CCS的情况(称为方式2)。以下,分别具体说明各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由CIF所示的调度设为CCS,即使该调度是对同一个小区(载波)的调度,也称为CCS。
(方式1)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式1是规定在接收到表示对于1个小区的调度的CCS的情况下的PUCCH资源的分配的方式。在方式1中,从1个PUCCH发送小区发送包括1个UCI的PUCCH信号。要反馈的UCI是例如肯定响应(ACK:Acknowledgement)、否定响应(NACK:Negative ACK)等的确认响应信号,但也可以反馈除此以外的信号(例如,信道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等)。
在方式1中,在判定为PDC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相同的情况(判定结果为真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基于高层参数和被分配了DCI的PUCCH的CCE号码(在EPDCCH的情况下为ECCE号码),分配PUCCH资源。在这个情况下,例如能够根据上述的式(1)来计算PUCCH资源。以下,在写作CCE号码的情况下,还包括EPDCCH的ECCE号码。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PDC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不同的情况(判定结果为假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基于高层参数和在DCI中包含的ARI,分配PUCCH资源。在这个情况下,例如能够根据上述的式(2)来计算PUCCH资源。
另外,在下行控制信号中包括表示多个交叉载波调度的信息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分别判定接收到该下行控制信号的小区和按由表示交叉载波调度的信息所指定的每个小区所选择的发送上行控制信号的小区是否相同,并基于该判定结果来决定要对上行控制信号分配的资源。这在后述的方式2中也是同样的。
图7是表示在检测到没有跨越CG的CCS的情况下的基于方式1的PUCCH资源的分配的一例的图。在图7的上部,示出了小区以及CG的结构。此外,在图7的中部以及下部,示出了在PDC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相同的情况下以及不同的情况下的用户终端的处理的时序。
另外,在以下参照的图7-13中,上部所示的小区以及CG的结构与图3A所示的结构相同。但是,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DC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CA的结构。即,图7-13所示的MCG以及SCG也可以是如图3B所示的XCG和YCG,也可以由除了这些以外的CG的组合构成。此外,图7-13的中部以及下部在都是PDC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相同的情况以及不同的情况下的用户终端的处理的时序的点是同样的。此外,图7-13中示出了包括PDCCH接收小区的小区组为SCG的例,但在各个图中调换了SCG和MCG的情况下,除了CG不同的点以外,也成为与原来的图同样的结果。
图7的中部表示用户终端在C3中接收到表示对于C4的CCS的PDCCH,在C4中对通过CCS而被调度的PDSCH进行解码,在C3中发送对于该PDSCH的PUCCH的例。在这个情况下,由于PDC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相同,所以进行基于CCE号码的分配。
此外,图7的下部表示用户终端在C4中接收到表示对于C5的CCS的PDCCH,在C5中对通过CCS而被调度的PDSCH进行解码,在C3中发送对于该PDSCH的PUCCH的例。在这个情况下,由于PDC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不同,所以进行基于ARI的分配。
图8是表示在检测到跨越CG的CCS的情况下的基于方式1的PUCCH资源的分配的一例的图。图8的中部表示用户终端在C3中接收到表示对于C2的CCS的PDCCH,在C2中对通过CCS而被调度的PDSCH进行解码,在C3中发送对于该PDSCH的PUCCH的例。在这个情况下,由于PDC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相同,所以进行基于CCE号码的分配。
此外,图8的下部表示在C3中接收到表示对于C2的CCS的PDCCH,在C2中对通过CCS而被调度的PDSCH进行解码,在C1中发送对于该PDSCH的PUCCH的例。在这个情况下,由于PDC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不同,所以进行基于ARI的分配。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式1,在应用DC或者CA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设定了CCS和SCell上的PUCCH(PUCCH on SCell)的情况下,判定PDC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是否相同,并基于该判定结果来变更要对PUCCH分配的资源的决定方法。根据该结构,起到能够防止PUCCH资源的冲突而不依赖CG的数量或PUCCH设定小区的结构这样的显著的效果。具体而言,在相同的PDCCH中被发送DL分配(DLassignment)的用户终端间,由于DCI被映射的CCE号码不同,所以能够防止PUCCH资源的冲突。此外,即使是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也由于能够通过ARI来动态地指定在高层中设定的PUCCH资源,所以能够防止PUCCH资源的冲突。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由于接近在CA中采用的现有的CCS的结构,所以安装负担小且能够尽快导入。此外,在同时应用了CCS以及SCell上的PUCCH(PUCCH onSCell)的系统中,由于能够适当地运用PUCCH,所以能够适当地进行PUCCH的负载平衡和PDCCH的干扰控制。
另外,在PDS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相同的情况下,除了根据PDC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是否相同来决定要对PUCCH分配的资源的判定法之外,也可以基于PDS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是否相同来决定要对PUCCH分配的资源。具体而言,在PDS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代替ARI,根据接收PDSCH的无线资源号码和/或PDSCH解调所需的参考信号(解调用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号码,决定要对PUCCH分配的资源。
换言之,在上述的判定结果为假的情况下,进一步判定由表示交叉载波调度的信息所指定的小区和发送上行控制信号的小区是否相同。并且,在该判定结果为真的情况下,也可以代替ARI,基于与在由表示上述交叉载波调度的信息所指定的小区中接收的下行共享数据信道有关的信息,决定要对上行控制信号分配的无线资源。作为与下行共享数据信道有关的信息,例如,能够使用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的无线资源号码和/或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的解调用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号码。
在各小区的PDSCH中,由于将发往不同的用户终端的数据进行空间复用的概率小,所以通过进行基于PDSCH的无线资源号码的PUCCH资源分配,能够防止用户终端间的PUCCH资源的冲突。在发往不同的用户终端的数据被进行空间复用的情况下,若仅凭PDSCH的无线资源来分配PUCCH资源,则存在产生冲突的可能性。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因解调用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号码在用户终端间不同,所以通过将天线端口号码兼用于PUCCH资源分配,能够防止用户终端间的PUCCH资源的冲突。
另外,设在PDC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不同且PDS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相同的情况下,由高层预先设定是使用ARI还是使用PDSCH的无线资源或参考信号天线端口号码。也可以根据发送模式(Transmission mode)或有无EPDCCH的设定来切换。此外,在PDCCH接收小区、PDSCH接收小区、PUCCH发送小区全部相同的情况下,只要进行基于PDCCH的CCE号码的PUCCH资源分配就足够。
(方式2)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式2是规定在接收到表示对于多个小区的调度的CCS的情况下的PUCCH资源的分配的方式。在CCS中,存在同时分配多个PDSCH的情况,此时,通过方式2来决定PUCCH资源的分配。
在CCS表示对于多个小区的调度的情况下,在方式2中,对CCS表示的各个小区进行方式1的判定,决定对于各小区的PUCCH资源。在此,方式2大致分为以下3个:用户终端从1个PUCCH发送小区发送包括2个小区的UCI的PUCCH信号的情况(方式2.1);用户终端从1个PUCCH发送小区发送包括3个以上的小区的UCI的PUCCH信号的情况(方式2.2);用户终端从2个以上的PUCCH发送小区同时发送PUCCH信号的情况(方式2.3)。另外,以下,在记载为方式2的情况下,包括方式2.1、方式2.2以及方式2.3的全部。
(方式2.1)
方式2.1应用于用户终端从1个PUCCH发送小区发送包括2个小区的UCI的PUCCH信号的情况。在这个情况下,对通过方式1而决定的2个PUCCH资源进行信道选择(channelselection)。
在此,信道选择是如下方法:对PUCCH格式1a/1b设定多个无线资源,能够根据基于相位调制(例如,QPSK数据调制)的比特信息和无线资源的选择信息来通知多个小区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组合。这些对应关系在映射表格中进行规定,该映射表格能够根据通过来自高层的RRC信令而被分配的小区数量以及发送模式(即,传输块数量、码字数量等)来决定。此外,作为在映射表格中设定的PUCCH的无线资源(例如,Ch1~Ch4),能够使用OCC(正交覆盖码(Orthogonal Cover Code))、CS(循环移位(Cyclic Shift))或PRB(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的索引。
图9是表示在检测到没有跨越CG的对于2个小区的CCS的情况下的基于方式2.1的PUCCH资源的分配的一例的图。图9的中部表示用户终端在C3中接收到表示对于C3以及C5的CCS的PDCCH,在C3以及C5中对通过CCS而被调度的PDSCH分别进行解码,在C3中发送对于这2个PDSCH的PUCCH的例。根据方式1,由于在PDC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基于CCE号码的分配,所以进行基于2个CCE号码的分配,对所分配的资源应用信道选择而决定PUCCH发送资源。
此外,图9的下部表示用户终端在C4中接收到表示对于C4以及C5的CCS的PDCCH,在C4以及C5中对通过CCS而被调度的PDSCH分别进行解码,在C3中发送对于这2个PDSCH的PUCCH的例。根据方式1,由于在PDC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基于ARI的分配,所以进行基于2个ARI的分配,对所分配的资源应用信道选择而决定PUCCH发送资源。
图10是表示在检测到包括跨越CG的CCS在内的对于2个小区的CCS的情况下的基于方式2.1的PUCCH资源的分配的一例的图。图10的中部表示用户终端在C3中接收到表示对于C2以及C4的CCS的PDCCH,在C2以及C4中对通过CCS而被调度的PDSCH分别进行解码,在C3中发送对于这2个PDSCH的PUCCH的例。根据方式1,由于在PDC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基于CCE号码的分配,所以进行基于2个PDCCH被映射的CCE号码的分配,对所分配的资源应用信道选择而决定PUCCH发送资源。
此外,图10的下部表示用户终端在C4中接收到表示对于C2以及C5的CCS的PDCCH,在C2以及C5中对通过CCS而被调度的PDSCH分别进行解码,在C3中发送对于这2个PDSCH的PUCCH的例。根据方式1,由于在PDC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基于ARI的分配,所以进行基于2个ARI的分配,对所分配的资源应用信道选择而决定PUCCH发送资源。
(方式2.2)
方式2.2应用于在用户终端从1个PUCCH发送小区发送包括3个以上的小区的UCI的PUCCH信号的情况。在这个情况下,将TPC命令比特当作ARI,决定PUCCH资源,对该资源分配由PUCCH格式3构成的PUCCH信号。根据PUCCH格式3,在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Duplex)中能够发送最大10比特的确认响应信号,在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Duplex)中能够发送最大20比特的确认响应信号。ARI和PUCCH资源的对应关系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而被通知。
但是,在方式2.2中,即使是在设定有PUCCH格式3的情况下,在用户终端实际上接收的PDCCH/PDSCH仅仅是1个或者2个小区的PDSCH分配量的情况下(例如,用户终端在PDCCH接收中失败的情况下),也在根据方式1或者方式2.1的规律并基于CCE号码或者ARI而确定的PUCCH资源中,使用PUCCH格式1a/1b来进行反馈。
图11是表示在检测到没有跨越CG的对于3个小区的CCS的情况下的基于方式2.2的PUCCH资源的分配的一例的图。图11的中部表示用户终端在C3中接收到表示对于C3、C4以及C5的CCS的PDCCH,在C3、C4以及C5中对通过CCS而被调度的PDSCH分别进行解码,在C3中发送对于这3个PDSCH的PUCCH的例。由于在PUCCH格式3中将TPC命令比特当作ARI来决定PUCCH资源,所以即使是在如方式1那样PDC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相同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不进行基于CCE号码的分配,而是基于ARI来决定PUCCH资源,并对该资源分配由PUCCH格式3构成的PUCCH信号。此外,例如,在用户终端实际上只接收到分配C4的PDCCH的情况下,基于该PDCCH被映射的CCE号码来决定PUCCH发送资源,并对该资源分配由PUCCH格式1a/1b构成的PUCCH信号。
此外,图11的下部表示用户终端在C4中接收到表示对于C3、C4以及C5的CCS的PDCCH,在C3、C4以及C5中对通过CCS而被调度的PDSCH分别进行解码,在C3中发送对于这3个PDSCH的PUCCH的例。与上述同样地,用户终端基于ARI来决定PUCCH资源。此外,例如,在用户终端实际上只接收到分配C4的PDCCH的情况下,基于在该PDCCH中包含的ARI来决定PUCCH发送资源,并对该资源分配由PUCCH格式1a/1b构成的PUCCH信号。
图12是表示在检测到包括跨越CG的CCS在内的对于3个小区的CCS的情况下的基于方式2.2的PUCCH资源的分配的一例的图。图12的中部表示用户终端在C3中接收到表示对于C2、C4以及C5的CCS的PDCCH,在C2、C4以及C5中对通过CCS而被调度的PDSCH分别进行解码,在C3中发送对于这3个PDSCH的PUCCH的例。与上述同样地,用户终端基于ARI来决定PUCCH资源。此外,例如,在用户终端实际上只接收到分配C4的PDCCH的情况下,基于该PDCCH被映射的CCE号码来决定PUCCH发送资源,并对该资源分配由PUCCH格式1a/1b构成的PUCCH信号。
此外,图12的下部表示用户终端在C4中接收到表示对于C2、C4以及C5的CCS的PDCCH,在C2、C4以及C5中对通过CCS而被调度的PDSCH分别进行解码,在C3中发送对于这3个PDSCH的PUCCH的例。与上述同样地,用户终端基于ARI来决定PUCCH资源。此外,例如,在用户终端实际上只接收到分配C4的PDCCH的情况下,基于在该PDCCH中包含的ARI来决定PUCCH发送资源,并对该资源分配由PUCCH格式1a/1b构成的PUCCH信号。
(方式2.3)
方式2.3应用于用户终端从2个以上的PUCCH发送小区同时发送PUCCH信号的情况。首先,对各PUCCH发送小区,使用方式1、方式2.1以及方式2.2中的适当的方式来决定PUCCH资源。并且,从所决定的多个无线资源分别同时发送PUCCH信号。
图13是表示在检测到对于2个小区的CCS的情况下的基于方式2.3的PUCCH资源的分配的一例的图。图13的中部表示用户终端在C3中接收到表示对于C2以及C4的CCS的PDCCH,在C2以及C4中对通过CCS而被调度的PDSCH分别进行解码,在C1以及C3中发送对于各个PDSCH的PUCCH的例。根据方式1,由于在PDC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基于CCE号码的分配,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基于ARI的分配,所以在C1中基于1个ARI来决定PUCCH发送资源,在C3中基于1个CCE号码来决定PUCCH发送资源。并且,从在C1以及C3中所决定的资源发送各个PUCCH信号。
此外,图13的下部表示用户终端在C4中接收到表示对于C2以及C5的CCS的PDCCH,在C2以及C5中对通过CCS而被调度的PDSCH分别进行解码,在C1以及C3中发送对于各个PDSCH的PUCCH的例。根据方式1,由于在PDC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基于ARI的分配,所以在C1中基于1个ARI来决定PUCCH发送资源,在C3中基于1个ARI号码来决定PUCCH发送资源。并且,从在C1以及C3中所决定的资源发送各个PUCCH信号。
另外,虽然在图13中基于方式1来决定了各PUCCH发送资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1个PUCCH发送小区的资源通过方式1来决定,其他的PUCCH发送小区的资源通过方式2.1来决定。此外,虽然在图13中表示了从2个PUCCH发送小区同时发送多个PUCCH信号的情况,但即使是在选择了3个以上的PUCCH发送小区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此时,也对各PUCCH发送小区,使用方式1、方式2.1以及方式2.2中的适当的方式来决定PUCCH资源,并从决定的多个无线资源分别同时发送PUCCH信号。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式2,在应用DC或者CA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被设定了CCS和SCell上的PUCCH(PUCCH on SCell)的情况下,当接收到表示对于多个小区的调度的CCS的情况下,除了对CCS表示的各个小区进行方式1的判定之外,还基于在PUCCH发送小区发送的PUCCH信号中包括几个小区的UCI或被选择作为PUCCH发送小区的PUCCH设定小区的数量等来决定对于各小区的PUCCH资源。由此,在同时应用了CCS以及SCell上的PUCCH(PUCCH on SCell)的系统中,由于能够适当地运用PUCCH,所以能够适当地进行PUCCH的负载平衡和PDCCH的干扰控制。
另外,在以上示出的例中,说明了CG的数量为2,构成各CG的小区的合计为5,但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应用并不限定于这个结构。例如,CG也可以存在3个以上,各CG也可以由1个小区构成。
(基于信令的PUCCH发送小区、信道选择等的设定)
另外,在跨越CG的CCS中,从哪一个PUCCH设定小区发送PUCCH既可以从高层设定,也可以在物理层中动态地选择。例如,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RRC信令、广播信号等)而直接设定PUCCH发送小区。
此外,可以将高层和物理层的控制信息进行组合而动态地选择。具体而言,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通过高层信令而设定PUCCH发送小区候选,由基于物理层的信息而从该候选所选择的小区发送PUCCH。例如,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由CIF指示PDSCH接收小区之外,还指示PUCCH发送小区。此外,例如,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由ARI指示PUCCH资源之外,还指示PUCCH发送小区。
进一步,在跨越CG的CCS中,也可以与设定上述PUCCH发送小区的情况同样地,设为如下结构:使用高层和/或物理层来指定与是应用信道选择还是进行同时发送有关的信息。
通过使用这些结构,由于能够灵活地设定PUCCH发送小区,能够设定(可设置(configurable))信道选择和同时发送,所以能够根据网络或业务量的状况来控制PUCCH的卸载或质量确保。此外,通过再利用现有的物理层控制信息,能够实现这个结构而不会导致PDCCH/EPDCCH的质量劣化或开销增大。
(变形例)
另外,存在除了对于PDSCH的确认响应信号以外,还设定有面向CQI/SR(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的PUCCH发送的可能性。具体而言,面向CQI/SR的PUCCH发送能够通过RRC信令等的高层以半静态(semi-static)地进行设定。此外,面向CQI/SR的PUCCH发送,在Rel.11以前,只能够对PCell进行设定,而在Rel.12以后,能够对PCell和/或PUCCH设定SCell进行设定。
此外,还存在在对于PDSCH的确认响应信号的PUCCH发送的定时,PUSCH发送被许可(grant)的可能性。该PUSCH发送能够在设定了UL-CA的全部的上行链路的小区中产生。
基于以上,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在被发送面向CQI/SR的PUCCH或PUSCH的定时,不根据上述的方式的PUCCH资源分配方法,而是如下决定PUCCH资源。例如,能够设为如下结构:在被设定面向CQI/SR的PUCCH资源的定时,对该PUCCH资源复用确认响应信号。此外,能够设为如下结构:在被设定PUSCH资源的定时,对该PUSCH资源复用确认响应信号。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另外,对相同的结构元素标上相同的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图14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是LTE系统或者包括超(SUPER)3G的系统。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应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宽设为1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作为一体的载波聚合(CA)和/或双重连接(DC)。此外,该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被称为IMT-Advanced、4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等。
图14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具备形成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11、形成在宏小区C1内配置且比宏小区C1窄的小型小区C2的无线基站12a以及12b。此外,宏小区C1以及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有用户终端20。此外,在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a以及12b之间、在无线基站11和其他的无线基站11之间或者在无线基站12a以及12b和其他的无线基站12a以及12b之间,应用CA和/或DC。另外,CA也可以被称为基站内CA(eNB内(Intra-eNB)CA),DC也可以被称为基站间CA(eNB间(Inter-eNB)CA)。
在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1之间,使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且带宽窄的载波(被称为现有载波、传统载波(legacy carrier)等)进行通信。另一方面,在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a以及12b之间,既可以使用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且带宽宽的载波,也可以使用和与无线基站11之间相同的载波。作为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a以及12b间的载波类型,也可以利用新载波类型(NCT)。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a以及12b(或者无线基站12a以及12b间)进行有线连接(光纤、X2接口等)或者无线连接。
无线基站11以及各无线基站12a以及12b分别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并经由上位站装置30连接到核心网络40。另外,在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括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12a以及12b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连接到上位站装置。
另外,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eNodeB、宏基站、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2a以及12b是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作小型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家庭(Home)eNodeB、微型基站、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在不区分无线基站11以及12a和12b的情况下,统称为无线基站10。各用户终端20是支持LTE、LTE-A等的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也可以除了移动通信终端之外还包括固定通信终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于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对于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对各子载波映射数据从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带宽按每个终端分割为由1个或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带域,多个终端使用互不相同的带域,从而降低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在此,说明在图14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信道。下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具有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下行L1/L2控制信道(PDCCH、PCFICH、PHICH、扩展PDCCH)。通过PDSCH来传输用户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息。通过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来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通过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Indicator Channel))来传输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量。通过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来传输对于PUSCH的HARQ的ACK/NACK。此外,也可以通过扩展PDCCH(EPDCCH)来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该EPDCCH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进行频分复用。
上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具有作为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的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作为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通过该PUSCH来传输用户数据或上位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来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ACK/NACK等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包括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基站10具备用于MIMO(多输入多输出(Multi Input Multi Output))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和传输路径接口106。
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被发送到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进行PDCP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包括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的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混合(Hybrid)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并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并被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103。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通过高层信令(RRC信令、广播信号等)对用户终端20通知用于该小区中的通信的控制信息。在用于该小区中的通信的信息中,例如,包括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中的系统带宽、反馈用的资源信息。各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后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放大器单元102将被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放大后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另一方面,关于通过上行链路从用户终端20发送给无线基站10的数据,由各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由各发送接收单元103进行频率变换而被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输入的基带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 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而转发给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的呼叫处理、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的主要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16所示,无线基站1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至少包括控制单元301、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下行链路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映射单元304、解映射单元305、信道估计单元306、上行链路控制信号解码单元307和上行链路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而构成。在此,虽然只示出了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的一部分结构,但设其充分具备必要的结构。
控制单元301对在PDSCH中被发送的下行用户数据、在PDCCH和/或扩展PDCCH(EPDCCH)中被传输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等的调度进行控制。此外,控制单元301还进行在PUSCH中被传输的上行数据、在PUCCH或者PUSCH中被传输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调度的控制(分配控制)。与上行链路信号(上行控制信号、上行用户数据)的分配控制有关的信息使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而被通知给用户终端。
具体而言,控制单元301基于来自上位站装置30的指示信息或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反馈信息,控制对于下行链路信号以及上行链路信号的无线资源的分配。即,控制单元301具有作为调度器的功能。另外,在用户终端20中应用DC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1也可以设为按每个无线基站10独立地控制1个以上的小区的调度的结构。此外,在用户终端20中应用CA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1也可以设为集中控制将其他的无线基站10的小区包括在内的多个小区的调度的结构,其他的无线基站10的控制单元301也可以设为不具有作为调度器的功能的结构。
此外,在根据PDCCH/EPDCCH的资源或信号结构来进行用户终端中的PUCCH资源的决定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1对PDCCH/EPDCCH的信号结构进行控制,并通知给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
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由控制单元301决定了分配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PDCCH信号和/或EPDCCH信号)。具体而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要通知下行链路信号的分配信息的DL分配(DL assignment)、要通知上行链路信号的分配信息的UL许可(UL grant)。
另外,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优选构成为将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CIF和与基于该CIF而被指定CCS的小区有关的PUCCH发送小区相关联地生成。
下行链路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根据从传输路径接口106输入的用户数据,生成下行链路数据信号(PDSCH信号)。对由下行链路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所生成的数据信号,根据基于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等信息而决定的编码率、调制方式来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
映射单元304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对在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中生成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和在下行链路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中生成的下行链路数据信号向无线资源的分配进行控制。
解映射单元305对从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解映射,分离上行链路信号。信道估计单元306根据在解映射单元305中分离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参考信号,估计信道状态,并将所估计的信道状态输出到上行链路控制信号解码单元307以及上行链路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
上行链路控制信号解码单元307对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从用户终端被发送的反馈信号(例如,确认响应信号)进行解码,并输出到控制单元301。上行链路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对通过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从用户终端被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并输出到传输路径接口106。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20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用户终端20具备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和应用单元205。
关于下行链路的数据,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在放大器单元202中放大,并在发送接收单元203中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该基带信号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在该下行链路的数据内,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转发给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更高的层有关的处理。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内,广播信息也转发给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205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MAC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并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之后,放大器单元202将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并通过发送接收天线201而发送。
图18是表示用户终端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的主要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18所示,用户终端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至少包括控制单元401、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上行链路数据信号生成单元403、映射单元404、解映射单元405、信道估计单元406、下行链路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和下行链路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而构成。在此,虽然只示出了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的一部分结构,但设其充分具备必要的结构。
控制单元401基于从无线基站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PDCCH信号)或接收到的PDSCH信号,控制上行链路控制信号(反馈信号)或上行链路数据信号的生成。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从下行链路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输出。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对用户终端20是否应用DC、是否应用CA等的与无线基站10的通信所需的信息进行管理。
此外,控制单元401能够利用与用户终端20进行通信的各小区以及CG有关的信息。此外,控制单元401能够利用关于接收到各下行链路信号的小区的信息。
此外,控制单元401还作为对对于PDSCH信号的确认响应信号(ACK/NACK)的反馈进行控制的反馈控制单元发挥作用。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对反馈确认响应信号的小区(CC)或分配确认响应信号的PUCCH资源的选择进行控制。控制单元401基于从无线基站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决定确认响应信号的反馈目的地的小区或要利用的PUCCH资源,并对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以及映射单元404进行指示。
此外,控制单元401在检测到通知CCS的PDCCH的情况下,为了决定PUCCH资源,从由无线基站所设定的PUCCH设定小区中选择PUCCH发送小区。例如,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基于通过高层和/或物理层而被通知的信息,选择PUCCH发送小区。例如,也可以根据通过高层信令(RRC信令、广播信号等)而被通知的信息,选择PUCCH发送小区。此外,也可以将高层和物理层的控制信息进行组合而动态地选择。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基于判定了PDCCH接收小区和由CCS所指定的小区是否属于同一个CG的结果,选择PUCCH发送小区。此外,在对表示CCS的信息(CIF)关联了发送与该CCS有关的PUCCH的小区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也可以设为参照从下行链路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输出的CIF来选择PUCCH发送小区的结构。另外,控制单元401中的PUCCH发送小区的选择方法并不限定于这些。
此外,控制单元401在检测到通知CCS的PDCCH的情况下,为了决定PUCCH资源,判定PDCCH接收小区和所选择的PUCCH发送小区是否相同。在判定为PDC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相同的情况(判定结果为真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基于高层参数和被分配DCI的PUCCH的CCE号码(在EPDCCH的情况下为ECCE号码),决定要分配UCI的PUCCH资源,并对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以及映射单元404进行指示,以使通过该资源来反馈。另一方面,在判定为PDC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不同的情况(判定结果为假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基于高层参数和在DCI中包含的ARI,决定要分配UCI的PUCCH资源,并对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以及映射单元404进行指示,以使通过该资源来反馈(方式1)。
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进一步设置判定单元,该判定单元判定由表示交叉载波调度的信息所指定的小区和发送上行控制信号的小区是否相同。在PDCCH接收小区和PUCCH发送小区不同且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为真的情况下,也可以代替ARI,基于与在由表示CCS的信息所指定的小区(PDSCH接收小区)中接收的PDSCH有关的信息,决定要分配UCI的PUCCH资源,并对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以及映射单元404进行指示,以使通过该资源来反馈。作为该与PDSCH有关的信息,例如,能够使用涉及PDSCH的无线资源号码、PDSCH的解调用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号码等。另外,PDCCH接收小区以及PUCCH发送小区是否相同的判定和该判定单元的判定不会相互阻碍,能够进行双方的判定。
此外,在1个PUCCH发送小区中发送包括2个小区的UCI的PUCCH信号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对基于上述的判定结果而决定的PUCCH资源应用信道选择,决定要分配UCI的PUCCH资源,并对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以及映射单元404进行指示,以使通过该资源来反馈(方式2.1)。
此外,在1个PUCCH发送小区中发送包括3个以上的小区的UCI的PUCCH信号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对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以及映射单元404进行指示,以使对基于上述的判定结果而决定的PUCCH资源分配基于PUCCH格式3的UCI来反馈(方式2.2)。
此外,在所选择的PUCCH发送小区存在2个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对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以及映射单元404进行指示,以使从基于上述的判定结果而决定的PUCCH资源同时发送PUCCH信号(方式2.3)。另外,此时,对各PUCCH信号,可以应用信道选择,也可以被分配PUCCH格式3的UCI。
另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根据从网络(例如,无线基站10、上位站装置30等)通知的信息,判断是被应用DC还是被应用CA。该信息可以是被应用DC或者CA的直接的信息,也可以是间接的信息(例如,表示被设定MCG以及SCG的信息、与用于通信的架构有关的信息、与回程有关的信息等)。此外,该信息可以通过高层信令(RRC信令、广播信号等)而被设定,也可以包含在下行链路信号中。
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确认响应信号或CSI等的反馈信号)。此外,上行链路数据信号生成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上行链路数据信号。另外,在从无线基站通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中包括UL许可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指示上行链路数据信号生成单元403生成上行链路数据信号。
映射单元404(分配单元)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对上行链路控制信号(UCI)和上行链路数据信号向无线资源的分配进行控制。例如,映射单元404根据经由PUCCH进行反馈的小区(CC),对该小区的PUCCH进行反馈信号的分配。
解映射单元405对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进行解映射,分离下行链路信号。信道估计单元406根据在解映射单元405中分离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参考信号,估计信道状态,并将所估计的信道状态输出到下行链路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以及下行链路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
下行链路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对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中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PDCCH信号)进行解码,并将调度信息(对于上行资源的分配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401。
下行链路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对在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中发送的下行链路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并输出到应用单元205。
以上,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明显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决定的本发明的主旨以及范围而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例如,能够将上述的多个方式适当组合而应用。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的目的是例示说明,对于本发明没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本申请基于在2013年12月26日申请的特愿2013-268333。该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5)

1.一种用户终端,通过由1个以上的小区分别构成的多个小区组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具有:
接收单元,接收下行控制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将对各小区组分别设定的能够分配上行控制信息的小区中的至少1个小区作为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小区来进行控制,
在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表示交叉载波调度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小区和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小区是否相同,决定要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资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在接收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小区和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小区相同且发送2个以下的小区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基于被分配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控制信道元素CCE号码或者增强的控制信道元素ECCE号码,决定要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资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在接收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小区和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小区相同且发送PUCCH格式3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或者在接收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小区和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小区不同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基于在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ACK/NACK资源指示符ARI,决定要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资源。
4.一种无线基站,与通过由1个以上的小区分别构成的多个小区组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具有:
发送单元,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以及
接收单元,在对各小区组分别设定的能够分配上行控制信息的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中接收上行控制信息,
在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表示交叉载波调度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接收单元通过基于发送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小区和接收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小区是否相同而决定的资源,接收所述上行控制信息。
5.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通过由1个以上的小区分别构成的多个小区组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步骤,接收下行控制信息;以及
控制步骤,将对各小区组分别设定的能够分配上行控制信息的小区中的至少1个小区作为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小区来进行控制,
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表示交叉载波调度的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接收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小区和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小区是否相同,决定要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资源。
CN201480070746.8A 2013-12-26 2014-12-15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Active CN1059005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0438.2A CN110602783B (zh) 2013-12-26 2014-12-15 用户终端、无线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8333 2013-12-26
JP2013268333A JP6012588B2 (ja) 2013-12-26 2013-12-26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CT/JP2014/083071 WO2015098584A1 (ja) 2013-12-26 2014-12-15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0438.2A Division CN110602783B (zh) 2013-12-26 2014-12-15 用户终端、无线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00506A CN105900506A (zh) 2016-08-24
CN105900506B true CN105900506B (zh) 2019-10-25

Family

ID=5347844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0438.2A Active CN110602783B (zh) 2013-12-26 2014-12-15 用户终端、无线通信方法
CN201480070746.8A Active CN105900506B (zh) 2013-12-26 2014-12-15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0438.2A Active CN110602783B (zh) 2013-12-26 2014-12-15 用户终端、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985758B2 (zh)
EP (2) EP3528564B1 (zh)
JP (1) JP6012588B2 (zh)
KR (1) KR102015373B1 (zh)
CN (2) CN110602783B (zh)
WO (1) WO20150985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12588B2 (ja) * 2013-12-26 2016-10-2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346748B1 (en) * 2015-08-31 2020-09-23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827471B2 (en) 2016-02-16 2020-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procedures 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dium
CN107306169A (zh) * 2016-04-18 2017-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90158206A1 (en) * 2016-05-13 2019-05-23 Intel IP Corporation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put systems
US11201771B2 (en) * 2016-11-25 2021-12-14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8282881B (zh) * 2017-01-06 202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MX2019010971A (es) * 2017-03-22 2019-12-11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de usuario y metodo de comunicacion por radio.
US11070334B2 (en) * 2017-04-20 2021-07-20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MX2019012936A (es) * 2017-05-02 2020-02-05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de usuario y metodo de radiocomunicacion.
US10419196B2 (en) 2017-05-05 2019-09-1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Virtual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wideband operat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0870230B (zh) * 2017-05-10 2022-06-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832816A (zh) * 2017-05-12 2020-02-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U2017416737B2 (en) * 2017-05-31 2023-01-19 Ntt Docomo, Inc.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637924B1 (en) * 2017-06-08 2023-11-08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system
WO2018229878A1 (ja) * 2017-06-13 2018-12-2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8229879A1 (ja) * 2017-06-13 2018-12-2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644531A4 (en) * 2017-06-23 2021-03-24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CEDURE
JP7132225B2 (ja) * 2017-09-07 2022-09-0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CN111316608B (zh) * 2017-09-08 2023-07-2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9090624A1 (zh) * 2017-11-09 2019-05-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确定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WO2019142340A1 (ja) * 2018-01-19 2019-07-2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BR112020017052A2 (pt) * 2018-02-23 2020-12-15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método de radiocomunicação para um terminal e estação base
AU2019437515A1 (en) * 2019-03-27 2021-09-30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US11356996B2 (en) * 2019-07-06 2022-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ross carrier activation of a periodic grant
US11310815B2 (en) 2020-07-14 2022-04-19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service over multiple uplinks
WO2022036527A1 (zh) * 2020-08-17 2022-0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通信装置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8151A (zh) * 2010-12-28 2011-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2932918A (zh) * 2011-08-09 2013-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分配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13027963A2 (ko) * 2011-08-19 2013-0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수신방법 및 기지국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91172B1 (en) * 2009-10-01 2023-12-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control data transmission
EP2502456B1 (en) * 2009-11-19 2020-08-1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mponent carrier activation/deactivation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CA2786896C (en) * 2010-01-11 2017-01-0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Carrier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561717A4 (en) * 2010-04-22 2015-07-15 Sharp Kk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OCAT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S AND BASE STATION, USER DEVIC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ARRANGEMENT THEREIN
US20120113831A1 (en) * 2010-04-30 2012-05-1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etermination of Carriers and Multiplexing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N102013954B (zh) * 2010-07-08 2011-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和用户设备
WO2012015217A2 (ko) * 2010-07-26 2012-0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4923161B1 (ja) * 2010-09-29 2012-04-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KR102049729B1 (ko) * 2011-01-05 2019-11-28 선 페이턴트 트러스트 단말 장치, 통신 방법, 기지국 장치 및 집적 회로
KR101925030B1 (ko) * 2011-03-18 2018-12-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271265B2 (en) * 2011-06-08 2016-02-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3005367A (ja) * 2011-06-21 2013-01-07 Sharp Corp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7017971B (zh) * 2011-06-28 2020-06-16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KR102217646B1 (ko) * 2012-05-24 2021-02-1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US9526091B2 (en) * 2012-03-16 2016-12-20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on of self-optimization func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923255B2 (en) * 2012-03-16 2014-12-30 Blackberry Limit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collision avoidance in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s
KR102040622B1 (ko) * 2012-04-15 2019-1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자원 결정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상향링크 제어 신호 전송 방법, 그리고 이들을 위한 장치
US9806873B2 (en) * 2012-05-09 2017-10-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012588B2 (ja) * 2013-12-26 2016-10-2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5126308A (ja) * 2013-12-26 2015-07-0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8151A (zh) * 2010-12-28 2011-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2932918A (zh) * 2011-08-09 2013-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分配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13027963A2 (ko) * 2011-08-19 2013-0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수신방법 및 기지국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00506A (zh) 2016-08-24
US20160323076A1 (en) 2016-11-03
JP2015126309A (ja) 2015-07-06
US10389497B2 (en) 2019-08-20
EP3528564A1 (en) 2019-08-21
KR20160102991A (ko) 2016-08-31
WO2015098584A1 (ja) 2015-07-02
CN110602783B (zh) 2023-06-02
US20180248664A1 (en) 2018-08-30
CN110602783A (zh) 2019-12-20
KR102015373B1 (ko) 2019-08-28
JP6012588B2 (ja) 2016-10-25
US9985758B2 (en) 2018-05-29
EP3089529A4 (en) 2017-06-14
EP3528564B1 (en) 2021-09-08
EP3089529B1 (en) 2019-08-07
EP3089529A1 (en) 2016-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00506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EP3373681B1 (en) User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5931828B2 (ja)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5850215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WO2014199813A1 (ja)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7736067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852718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6134239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211419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6664741A (zh) 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14021167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channel in intra-cell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
CN107710813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432014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211280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886706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667574B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户终端、基站及系统
EP3065452B1 (en) User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17184282A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