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98912B - 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98912B
CN105898912B CN201610059204.1A CN201610059204A CN105898912B CN 105898912 B CN105898912 B CN 105898912B CN 201610059204 A CN201610059204 A CN 201610059204A CN 105898912 B CN105898912 B CN 1058989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light
source portion
brightness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592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98912A (zh
Inventor
密岛康一
万波宽明
栗原伸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989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989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989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989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10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便利性的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照明装置(1)具备:第一光源部(11)和第二光源部(12);检测部(18),其对被来自第一光源部(11)和第二光源部(12)的光照明的被照面的亮度进行检测;以及控制部(15)。控制部(15)根据由检测部(18)检测出的被照面的亮度使第二光源部(12)的调光比固定且使第一光源部(11)的调光比变化,以使被照面的亮度成为预先设定的目标值。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具备多个光源的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以往,提供了一种具备不同光色的多个光源的照明器具(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13-8501(以下称为“文献1”))。文献1记载的照明器具具备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点亮电路、第二点亮电路、亮度传感器以及控制电路。第一点亮电路点亮第一光源。第二点亮电路点亮第二光源。亮度传感器对被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照射的被照面的亮度进行检测。控制电路根据来自亮度传感器的信号自动进行调光控制以使被照面的亮度固定。
控制电路根据来自亮度传感器的信号来分别设定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调光比。而且,第一点亮电路和第二点亮电路使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以由控制电路设定的调光比分别点亮。其结果,被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照明的被照面的亮度固定。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文献1记载的照明器具中,例如在将以局部地照亮为目的的聚光灯作为第一光源的情况下,如果改变第一光源的调光比以使被照面的亮度固定,则有可能无法实现局部地照亮这一目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便利性的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光源;检测部,其对被来自所述多个光源的光照明的被照面的亮度进行检测;以及控制部,其中,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被照面的亮度,使所述多个光源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光源的调光比固定,且使所述多个光源中的除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光源以外的剩余的一个至多个第二光源的调光比变化,以使所述被照面的亮度成为预先设定的目标值。
本发明的照明器具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照明装置和用于保持所述照明装置的器具主体。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高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概要框图,图1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中使用的点亮电路部的电路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照明装置;2:器具主体;10:照明器具;11:第一光源部(多种光源、第二光源);12:第二光源部(多种光源、第一光源);15:控制部;18:检测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和照明器具10。但是,以下说明的结构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一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实施方式。因而,即使是该实施方式以外的实施方式,只要是不脱离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就能够与设计等相应地进行各种变更。
如图1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具备第一光源部11和第二光源部12、第一点亮电路部13和第二点亮电路部14、控制部15、功率因数改善电路16、接收部17以及检测部18。
第一光源部11例如是对地面等要被照明的面(以下称为“被照面”)进行照射的主光源。第一光源部11具有放射相关色温6500K的光(冷色光)的一个至多个发光二极管110的串联电路。第二光源部12例如是局部地照射桌子上面等的辅助光源(聚光灯)。第二光源部12具有放射相关色温2700K的光(暖色光)的一个至多个发光二极管120的串联电路。
通过对第一光源部11施加将发光二极管110的正向电压乘以个数而得到的电压(以下称为驱动电压),来使电流流过第一光源部11,从而第一光源部11发光(点亮)。通过对第二光源部12施加将发光二极管120的正向电压乘以个数而得到的电压(以下称为驱动电压),来使电流流过第二光源部12,从而第二光源部12发光(点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光源部11和第二光源部12是多个光源。
在日本工业标准(JISZ9110照明基准总则)中,将相关色温不足3300K的光色定义为“暖色”,将超过5300K的光色定义为“冷色”,将3300K~5300K范围内的光色定义为“中间色”。
功率因数改善电路16具有输入过滤器、整流电路以及升压斩波电路,输出比从商用的交流电源100供给的交流电压高的直流电压。
第一点亮电路部13具有开关电源电路。开关电源电路使从功率因数改善电路16输出的直流电压降压,并将降压后的直流电压(第一光源部11的驱动电压)输出到第一光源部11。第二点亮电路部14具有开关电源电路。开关电源电路使从功率因数改善电路16输出的直流电压降压,并将降压后的直流电压(第二光源部12的驱动电压)输出到第二光源部12。
如图1B所示,第一点亮电路部13具备降压斩波电路和对降压斩波电路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130。第二点亮电路部14具备降压斩波电路和对降压斩波电路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140。
降压斩波电路是以往公知的,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于功率因数改善电路16的正极侧的输出端子。在二极管D1的阳极与功率因数改善电路16的负极侧的输出端子之间插入开关元件Q1和电阻R1的串联电路。
另外,在二极管D1的阴极与阳极之间并联地连接有由电解电容器构成的平滑电容器C1以及电感器L1。平滑电容器C1的两端连接有放电用的电阻R2。并且,在平滑电容器C1的两端之间并联地连接有第一光源部11中包括的一个至多个发光二极管110或者第二光源部12中包括的一个至多个发光二极管120。
在上述降压斩波电路中,通过以高频的方式打开和关闭开关元件Q1,来使输入电压(功率因数改善电路16的输出电压)降压,其直流电压被施加于平滑电容器C1的两端并被输出到第一光源部11、第二光源部12。驱动电路130根据从控制部15提供的控制信号S1来打开和关闭第一点亮电路部13的开关元件Q1。驱动电路140根据从控制部15提供的控制信号S2来打开和关闭第二点亮电路部14的开关元件Q1。
控制部15具备硬件和程序(软件)。硬件是处理器(例如微型计算机)、存储器(例如ROM、RAM等)等。程序保存于存储器并由微型计算机执行。而且,通过由微型计算机执行程序来实现以下说明的控制部15的动作(处理)。
控制部15的动作电源是由电源电路基于功率因数改善电路16的输出电压来生成的。另外,在控制部15的存储器中预先存储有上述被照面的亮度的目标值。
在此,控制部15使第一点亮电路部13和第二点亮电路部14的开关电源电路进行间歇动作。此时,控制部15使动作期间(接通期间)相对于间歇动作的周期的占空比变化,从而使第一光源部11和第二光源部12的调光比在100%至下限值(例如5%)的范围内增大和减小。由此,能够对第一光源部11和第二光源部12的光输出进行调整(调光)。
也就是说,调光比越高则第一光源部11和第二光源部12的光输出越增加,调光比越低则第一光源部11和第二光源部12的光输出越减少。而且,在调光比为100%(调光范围的上限)的情况下,开关电源电路始终接通,第一光源部11和第二光源部12进行额定点亮。
接收部17对从遥控器发送的红外线信号进行接收(受光),将根据接收到的红外线信号进行解调而得到的控制代码(调光指令)输出到控制部15。然后,控制部15根据控制代码来控制第一点亮电路部13和第二点亮电路部14的开闭,从而调整第一光源部11和第二光源部12的调光比。
从遥控器发送的信号并不限于红外线信号,也可以是以电波为介质的无线信号、经由信号线的电信号。
检测部18具有光电二极管、太阳能电池那样的光电转换元件。检测部18将与上述被照面(地面)的亮度对应的等级的电信号(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部15。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的基本动作进行说明。控制部15分别设定第一光源部11的调光比和第二光源部12的调光比,以使由检测部18检测出的上述被照面(地面)的亮度成为预先设定的目标值。之后,控制部15将包含所设定的调光比的控制信号分别输出到第一点亮电路部13和第二点亮电路部14。
然后,第一点亮电路部13按照由控制部15输入的包含第一光源部11的调光比的控制信号使第一光源部11点亮。第二点亮电路部14按照由控制部15输入的包含第二光源部12的调光比的控制信号使第二光源部12点亮。其结果,利用来自第一光源部11和第二光源部12的光使上述被照面的亮度接近目标值。
另外,如上所述,第二光源部12是局部地照射桌子上面的辅助光源(聚光灯)。因此,如果使第二光源部12的调光比变化,则有可能无法实现局部地照亮这一目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二光源部12的调光比固定并仅使第一光源部11的调光比变化,由此使上述被照面的亮度接近目标值。其结果,能够在实现局部地照射桌子上面这一目的的同时使上述被照面的亮度接近目标值,从而能够提供一种便利性高的照明装置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光源部12是第一光源,第一光源部11是第二光源。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使包括暖色的发光二极管120的第二光源部12的调光比固定、且使包括冷色的发光二极管110的第一光源部11的调光比变化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显色性。具体地说,在如外光的影响大的白天那样明亮的时间段,降低第一光源部11的调光比。另外,在如外光的影响小的夜间那样黑暗的时间段,提高第一光源部11的调光比。其结果,能够使室内的人整天都感到明亮。
优选的是,在第一光源部11熄灭之前使第二光源部12的调光比固定。例如,在根据检测部18的检测结果仅使第一光源部11的调光比降低的情况下,即使使第一光源部11的调光比降低至调光下限(例如5%),上述被照面的亮度有时也会超过目标值。在该情况下,通过在使第一光源部11熄灭的同时使第二光源部12的调光比降低,能够使上述被照面的亮度接近目标值。
而且,在该情况下,根据检测部18的检测结果仅调整第一光源部11和第二光源部12中的一方的调光比即可,因此与同时调整第一光源部11的调光比和第二光源部12的调光比的情况相比,控制部15的控制变得容易。
另外,控制部15优选择一地选择并执行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在第一模式下,控制部15如上所述那样使第二光源部12的调光比固定,且使第一光源部11的调光比变化。在第二模式下,控制部15使第一光源部11的调光比和第二光源部12的调光比以相同的比率变化。在该情况下,例如根据从遥控器发送的红外线信号来将控制部15的动作模式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即可,能够根据使用状况来容易地切换照明状态。
图2是使用了上述照明装置1的照明器具10的整体立体图,图3是照明器具10的侧视图。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0例如以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吊顶式挂接插座的方式配置于天花板。即,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0是通常被称为吸顶灯的照明器具。能够应用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思想的照明器具并不限定于吸顶灯。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0具备器具主体2、供电部3、多个LED单元、配光面板、盖4以及多个(在图2中为三个)第二光源部12。器具主体2利用金属制的板材形成为圆盘状。在器具主体2的中央部分配置有装卸自如地机械地与吊顶式挂接插座电耦合的供电部3。另外,在器具主体2的外缘部分,多个(在图2中为三个)开口部20沿圆周方向每隔固定的间隔地设置。
各LED单元具有形成为圆弧状的安装基板。第一光源部11中包括的多个发光二极管110以弧状地排成两列的方式安装于安装基板的表面(下表面)。而且,这些LED单元以沿着以供电部3为中心的圆周方向排列的方式安装于器具主体2的下表面。
配光面板具有透光性,利用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为圆环状。配光面板以覆盖上述LED单元的下表面的方式固定于器具主体2。在配光面板上的与发光二极管110相向的部位一体地形成有光学部件。光学部件控制从发光二极管110放射的光的配光。
盖4具有透光性,利用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为上面开口的扁平的圆筒形状。盖4以将上述LED单元和配光面板收纳于内部的方式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器具主体2的下表面。但是,盖4安装于器具主体2的安装构造是在普通的吸顶灯中公知的构造,因此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二光源部12是所谓的聚光灯,具有形成为下面开口的球状的灯具主体121。在灯具主体121的内部收纳有形成为圆板状的安装基板。在该安装基板的表面(下表面)安装有多个暖色的发光二极管120。发光二极管120以面向灯具主体121的下面开口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且,来自发光二极管120的光穿过上述下面开口而向外部放射。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光源部12以穿过设置于器具主体2的开口部20而露出到下侧的状态安装于器具主体2。另外,第二光源部12以能够改变光轴的朝向的方式保持于器具主体2。因此,第二光源部12能够按照从控制部15输出的控制信号来通过电动机等驱动部调整光的照射方向。
另外,上述检测部18安装于器具主体2的外缘部分。该检测部18的检测范围被设定为包括器具主体2的中心轴(图3中的上下方向的轴)并且包括规定面积的地面。而且,检测部18基于来自该检测范围内的第一光源部11和第二光源部12的光来检测上述被照面(地面)的亮度。
在照明装置1所包括的各部分中,除第一光源部11和第二光源部12以外的第一点亮电路部13、第二点亮电路部14、控制部15以及功率因数改善电路16配置于器具主体2的上面侧的供电部3的周围。另外,功率因数改善电路16与供电部3之间经由供电线进行连接,由此利用商用的交流电源100进行供电。
如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0那样,能够提供一种通过使用上述照明装置1来提高便利性的照明器具10。
在本实施方式中,组合了两个光源(第一光源部11和第二光源部12),但也可以组合三个以上的光源。在该情况下,优选使一个光源的调光比固定,使除一个光源以外的剩余的两个光源的调光比变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第一光源部11和第二光源部12均直接进行照明,但第一光源部11和第二光源部12中的一方也可以是间接照明。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光源部11包括一种发光二极管110,但是例如第一光源部11也可以包括光色不同的多种发光二极管。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具备多个光源(第一光源部11和第二光源部12)、检测部18以及控制部15。检测部18对被来自多个光源的光照明的被照面(例如地面)的亮度进行检测。控制部15根据由检测部18检测出的被照面的亮度使多个光源中的除至少一个第一光源(第二光源部12)以外的剩余的一个至多个第二光源(第一光源部11)的调光比变化,以使被照面的亮度成为预先设定的目标值。此时,控制部15使多个光源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光源(第二光源部12)的调光比固定。
根据上述结构,例如在第二光源部12是聚光灯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第二光源部12的调光比固定来实现局部地照亮这一目的,同时通过使第一光源部11的调光比变化来使被照面的亮度接近目标值。由此,能够提供一种便利性高的照明装置1。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那样,控制部15优选在一个至多个第二光源(第一光源部11)熄灭之前,根据由检测部18检测出的被照面的亮度使一个至多个第二光源的调光比变化。此时,控制部15使至少一个第一光源(第二光源部12)的调光比固定。而且,当一个至多个第二光源熄灭时,控制部15根据由检测部18检测出的被照面的亮度使至少一个第一光源的调光比变化。
根据上述结构,根据检测部18的检测结果仅调整第一光源部11和第二光源部12中的一方的调光比即可,因此与同时调整第一光源部11的调光比和第二光源部12的调光比的情况相比,控制变得容易。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那样,控制部15优选择一地选择并执行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在第一模式下,控制部15根据由检测部18检测出的被照面的亮度使至少一个第一光源(第二光源部12)的调光比固定且使一个至多个第二光源(第一光源部11)的调光比变化,以使被照面的亮度成为目标值。另外,在第二模式下,控制部15根据由检测部18检测出的被照面的亮度,使多个光源(第一光源部11和第二光源部12)的调光比以相同的比率变化,以使被照面的亮度成为目标值。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根据使用状况使照明状态变化。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0具备照明装置1以及用于保持照明装置1的器具主体2。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一种通过使用上述照明装置1来提高便利性的照明器具10。

Claims (3)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光源;
检测部,其对被来自所述多个光源的光照明的被照面的亮度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部,
其中,所述控制部择一地选择并执行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被照面的亮度,使所述多个光源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光源的调光比固定,且使所述多个光源中的除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光源以外的剩余的一个至多个第二光源的调光比变化,以使所述被照面的亮度成为预先设定的目标值,
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被照面的亮度,使所述多个光源的调光比以相同的比率变化,以使所述被照面的亮度成为所述目标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一个至多个第二光源熄灭之前,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被照面的亮度,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光源的调光比固定,且使所述一个至多个第二光源的调光比变化,
当所述一个至多个第二光源熄灭时,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被照面的亮度,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光源的调光比变化。
3.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以及
器具主体,其用于保持所述照明装置。
CN201610059204.1A 2015-02-13 2016-01-28 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Active CN1058989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26054A JP6562340B2 (ja) 2015-02-13 2015-02-13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JP2015-026054 2015-0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98912A CN105898912A (zh) 2016-08-24
CN105898912B true CN105898912B (zh) 2019-11-05

Family

ID=56688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59204.1A Active CN105898912B (zh) 2015-02-13 2016-01-28 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62340B2 (zh)
CN (1) CN10589891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08501A (ja) * 2011-06-23 2013-01-10 Panasonic Corp 照明器具
CN102970785A (zh) * 2011-08-29 2013-03-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和照明器具
CN103547025A (zh) * 2012-07-13 2014-01-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74408B2 (ja) * 2010-02-17 2013-12-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JP2012089282A (ja) * 2010-10-18 2012-05-10 Panasonic Corp 照明器具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08501A (ja) * 2011-06-23 2013-01-10 Panasonic Corp 照明器具
CN102970785A (zh) * 2011-08-29 2013-03-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和照明器具
CN103547025A (zh) * 2012-07-13 2014-01-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98912A (zh) 2016-08-24
JP2016149282A (ja) 2016-08-18
JP6562340B2 (ja) 2019-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05326U (ja) 自動感知照明調光灯具
CN103181243B (zh) 照明装置以及使用了该照明装置的照明器具
JP5832274B2 (ja) 照明装置
US20110043129A1 (en) Dim range enhancement for led driver conected to phase-cut dimmer
CN102970785B (zh) 照明装置和照明器具
KR101329889B1 (ko) 엘이디가 장착된 써크라인 조명등 장치
US20120268027A1 (en) Energy saving led having dimming function and mood-lighting control function
JP2009302008A (ja) 照明装置
JP2017054653A (ja) 点灯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JP4888351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CN105898912B (zh) 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EP2375123A1 (en) Lighting apparatus using white-light LEDs
CN103781239B (zh) 照明控制开关
US9897275B1 (en) Bulb including pump
CN215001263U (zh) 一种具有感应功能的吊扇灯
CN202392618U (zh) 防眩光背景墙照明屏幕
CN212929648U (zh) 一种全光谱的照明装置及灯具
CN106341919B (zh) 照明控制装置、照明设备和照明器具
CN105848331A (zh) 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CN209068371U (zh) 一种遥控控制调节光束角的led轨道灯
KR101402411B1 (ko) 조명등용 젠더
CN203743957U (zh) 人体红外感应led筒灯
JP2013030415A (ja) センサ付き照明制御装置およびセンサ付き照明器具
CN202798956U (zh) 背部带有发光装饰灯发光方式可调节的电视机
KR101089043B1 (ko) 비상용 전원을 구비한 충전식 엘이디 랜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