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82610B - 一种雨刮器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刮器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82610B
CN105882610B CN201510621903.6A CN201510621903A CN105882610B CN 105882610 B CN105882610 B CN 105882610B CN 201510621903 A CN201510621903 A CN 201510621903A CN 105882610 B CN105882610 B CN 1058826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aping blade
floating rule
windscreen
wiper
bindiny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19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82610A (zh
Inventor
王克坚
李士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2190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826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82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82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82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826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刮器和使用该雨刮器的汽车,该雨刮器包括:刮片,贴合风挡的表面,其初始位置贴合风挡的一条竖直侧边;第一刮杆,其第一端与刮片连接;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刮杆转动,第一刮杆的第二端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驱动装置邻近风挡的底边;其中,第一刮杆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折弯部,折弯部的形状与风挡的边缘的形状一致,风挡的边缘由风挡的一条竖直侧边和底边组成。本发明通过改变刮杆的形状,使得雨刮器处于初始位置时不会遮挡驾驶员的视线,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雨刮器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雨刮器和使用该雨刮器的汽车。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微型车辆、特别是电动微型车辆中,由于车宽较窄,前风挡长宽比较大,导致雨刮器的布置状态为竖直地贴在车辆A柱的位置,即刮片的初始位置位于前风挡的一个竖直侧边(邻近A柱)处。但由于雨刮器的刮杆通常是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以前风挡的底部中点为旋转中心,驱动刮片在前风挡的表面移动,因此在初始位置时,刮臂倾斜地位于前风挡的底部中点以及前风挡的一个竖直侧边之间,这样会遮挡驾驶员的视线,对行车安全存在巨大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刮器和使用该雨刮器的汽车,其通过改变刮杆的形状,使得雨刮器处于初始位置时不会遮挡驾驶员的视线,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雨刮器,用于刮刷汽车的风挡,包括:
刮片,所述刮片贴合所述风挡的表面,其初始位置贴合所述风挡的一条竖直侧边;
第一刮杆,所述第一刮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刮片连接;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刮杆转动,所述第一刮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邻近所述风挡的底边;
其中,所述第一刮杆的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的形状与所述风挡的边缘的形状一致,所述风挡的边缘由所述风挡的一条竖直侧边和所述风挡的底边组成。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
弹簧,所述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地固定于所述第一刮杆上,所述弹簧的延伸方向通过所述第一刮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刮片的连接点、以及所述第一刮杆的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刮杆的折弯部和所述第一端之间进一步具有直线部,所述直线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弹簧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弹簧固定在所述直线部上。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
刮片连接机构,所述第一刮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刮片连接机构与所述刮片连接,
所述第一刮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刮片连接机构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刮片连接机构与所述 刮片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延伸方向通过所述刮片连接机构与所述刮片的固定点。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
第二刮杆,所述第二刮杆与所述第一刮杆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刮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刮片连接,所述第二刮杆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刮杆的形状一致,
所述第二刮杆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而转动、或者随第一刮杆一起转动。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
刮片连接机构,所述第一刮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刮片连接机构与所述刮片连接,所述第二刮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刮片连接机构与所述刮片连接,
所述第一刮杆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刮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刮片连接机构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刮片连接机构与所述刮片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延伸方向通过所述刮片连接机构与所述刮片的固定点。
优选地,所述刮片位于其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二刮杆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第一刮杆的折弯部遮挡。
优选地,所述刮片连接机构包括:
刮片连接杆,所述刮片连接杆的中点与所述刮片固定连接,所述刮片连接杆的两端具有分别与第一刮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刮杆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对称地位于所述刮片连接杆的中点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刮片连接杆与所述刮片的夹角小于90°。
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以上所述的雨刮器。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的雨刮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c为本发明的雨刮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 雨刮器
10 刮片
20 第一刮杆
20a 第一端
20b 第二端
20c 折弯部
20d 直线部
30 驱动装置
40 弹簧
L 弹簧的延伸方向
50 刮片连接机构
51 刮片连接杆
51a 第一铰接点
51b 第二铰接点
A 第一刮杆的第一端与刮片的连接点/刮片连接机构与刮片的固定点/刮片连接杆的中点
α 刮片连接杆与刮片的夹角
60 第二刮杆
60a 第一端
60b 第二端
2 风挡
21 竖直侧边
22 底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雨刮器遮挡驾驶员视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雨刮器和使用该雨刮器的汽车,其通过改变刮杆的形状,使得雨刮器处于初始位置时不会遮挡驾驶员的视线,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图1为本发明的雨刮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刮刷汽车的风挡2的雨刮器1包括:
刮片10,其贴合风挡2的表面,初始位置如图1所示贴合风挡2的一条竖直侧边21,即邻近汽车风挡的右侧黑边;
第一刮杆20,其第一端20a与刮片10连接;
驱动装置30,驱动装置30驱动第一刮杆20转动,以带动刮片10沿风挡2的表面往复移动,实现对风挡2的挂刷;其中,第一刮杆20的第二端20b与驱动装置30的输出轴连接,驱动装置30邻近风挡2的底边22;
其中,第一刮杆20的第一端20a与第二端20b之间具有折弯部20c,折弯部20c的形状与风挡2的边缘的形状一致,这里所指的风挡2的边缘由风挡2的一条竖直侧边21和风挡2的底边22组成。这里所指的“折弯部20c的形状与风挡2的边缘的形状一致”不是指折弯部20c的形状与风挡2的边缘的形状完全相同,而是指折弯部20c的形状组成与风挡2边缘的形状组装相似,具有与竖直侧边21平行的竖直部分以及与底边22平行的水平部分,以使折弯部20c能够贴合风挡2的边缘或者隐藏在风挡2边缘的黑边中。
如图1所示,通常情况下,驱动装置30邻近风挡2的底边22设置,其可位于底边22的中点处,也可位于底边22的一侧,由于刮片10的初始位置贴合风挡2的一条竖直侧边21,因此连接在刮片10和驱动装置30之间的第一刮杆20则位于风挡2的一条竖直侧边21与底边22之间。如果第一刮杆20采用现有的普遍采用的直线形状的刮杆,则在刮片10处于初始位置时(即雨刮器不使用时的情况)其必然会遮挡驾驶员的视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刮杆20的第一端20a与第二端20b之间设置与风挡2的边缘的形状一致的折弯部20c,如图1所示,在刮片10处于初始位置时,折弯部20c由一段与竖直侧边21平行的部分和一段与底边22平行的部分组成,即折弯部20c紧贴风挡2的边缘,其可视为与风挡2的边缘重合或者被遮挡在风挡2的黑色边框中。则在刮片10处于初始位置时,由于第一刮杆20的折弯部20c与风挡2的边缘重合,则必然不会对驾驶员的视线造成影响,从而提高驾驶安全性。
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例如,竖直侧边21并不特指如图1所示的左侧侧边,其也可以是风挡2的右侧侧边,另外,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这里所称的左侧和右侧只是针对图1中的观察角度而言。当改变观察角度时,这里所称的左侧和右侧可能发生互换。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刮片10能够在雨刮器1的工作过程中始终贴合风挡2的表面,实现均匀、完全地刮刷,本实施例的雨刮器1还包括:
弹簧40,弹簧40处于拉伸状态地固定于第一刮杆20上,如图1所示,弹簧40的延伸方向L通过第一刮杆20的第一端20a与刮片10的连接点A、以及第一刮杆20的第二端20b。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刮杆20的形状的改变,驱动装置30输出的驱动力需要依次通过折弯部20c的与底边22平行的部分、折弯部20c的与竖直侧边21平行的部分而传递至刮片10。且刮片10贴合在风挡2的表面时,会受到垂直于风挡2的表面的力,则折弯部20c的与竖直侧边21平行的部分两端分别受到垂直于风挡2的表面的力、和与底边22平行的力,其两端的力不在同一个平面内,则第一刮杆20容易发生扭转而致使刮片10不能完全贴合风挡2的表面。
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刮杆20上设置弹簧40,其延伸方向L通过第一刮杆20与刮片20的连接点A、以及第一刮杆20的第二端20b,且处于拉伸状态,其用于使驱动装置30的驱动力沿着弹簧40的延伸方向L直接传递至刮片10,从而使刮片10能够完全贴合在风挡2上,实现对风挡2的完全的刮刷。弹簧40改变了作用在第一刮杆20上的输出力的方向,避免了由于折弯的形状而导致其发生扭转的问题,并从而提升了雨刮器1的刮刷效果。
相应地,为了实现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技术效果,如图1所示,第一刮杆20的折弯部20c和第一端20a之间进一步具有直线部20d,直线部20d的延伸方向与弹簧40的延伸方向L相同,弹簧40固定在直线部20d上。
如图1所示,直线部20d可设置在风挡2的下部,即在风挡2的玻璃上不可见,而折弯部20c也沿着风挡2的边缘设置,因此第一刮杆2的整体均不会对驾驶员视线造成遮挡,从而提高驾驶安全性。
在目前的微型车辆、特别是电动微型车辆中,由于车宽较窄,风挡的长宽比较大,与刮杆固定连接的刮片只能随着刮杆一起转动,则其在风挡表面形成的刮刷面积为扇形,对于这种较窄的风挡来说,其刮刷盲区较大,并不能实现清洁驾驶员视野的目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雨刮器1进一步包括:
刮片连接机构50,第一刮杆20的第一端20a通过刮片连接机构50与刮片10连接,
其中,第一刮杆20的第一端20a与刮片连接机构50可转动地连接,刮片连接机构50与刮片10固定连接,弹簧40的延伸方向L通过刮片连接机构50与刮片10的固定点A。
在本实施例的雨刮器1工作过程中,第一刮杆20在驱动装置30的驱动下在与风挡2平行的平面内转动,其形成一个扇形的运动轨迹。由于第一刮杆20与刮片连接机构50可转动地连接,因此在弹簧40的拉力作用下,刮片10可对风挡2产生下压力,即刮片10始终贴合风挡2的表面,则在第一刮杆20运动时,刮片10可保持其初始位置时的沿竖直方向的状态,而通过刮片连接机构50与第一刮杆20的转动连接实现刮片10随着第一刮杆20的移动,则如图1所示,刮片10在风挡2表面可形成接近于矩形的运动轨迹B,其刮刷面积相较于传统的刮片与刮杆固定连接的雨刮器来说可大大增加,使刮刷效果更好,从而增大驾驶员的视野范围。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雨刮器1进一步包括:
第二刮杆60,第二刮杆60与第一刮杆20并排设置,第二刮杆60的第一端60a与刮片10连接,第二刮杆60的形状与第一刮杆20的形状一致,第二刮杆60可由驱动装置20驱动而转动、或者随第一刮杆20一起转动。
即第二刮杆60的第二端60b可与驱动装置20的输出轴连接,在驱动装置20的驱动下转动。或者如图1所示,第二刮杆60的第二端60b可转动地固定于邻近第一刮杆20的第二端20b的位置,由于第二刮杆60的第一端60a与刮片10连接,因此其可随着第一刮杆20的转动一起移动。
这里所述的“第二刮杆60的形状与第一刮杆20的形状一致”并非是指第二刮杆60的形状与第一刮杆20的形状完全相同,而是指第二刮杆60与第一刮杆20的结构相似,具有与刮片10连接的第一端60a、与驱动装置30的输出轴连接或者可转动地固定于邻近第一刮杆20的第二端20b的第二端60b、以及位于第一端60a与第二端60b之间的折弯部。
在本实施例中,并排设置的两个形状一致的第一刮杆20和第二刮杆60可使得驱动装置20作用在雨刮器1的刮杆上的力更加均匀,且使得雨刮器1在如图1所示的从左至右、和从右至左的往复方向上运动时,均至少有一个刮杆能够为刮片提供主动的驱动力,保证刮片10能够始终保持与风挡2的紧密贴合。
相应地,对于具有两个刮杆的雨刮器1来说,其包括:
刮片连接机构50,第一刮杆20的第一端20a通过刮片连接机构50与刮片10连接,第二刮杆60的第一端60a通过刮片连接机构50与刮片10连接。
其中,第一刮杆20的第一端20a以及第二刮杆60的第一端60a均与刮片连接机构50可转动地连接,刮片连接机构50与刮片10固定连接,弹簧40的延伸方向L通过刮片连接机构50与刮片10的固定点A。
优选地,第一刮杆20的第一端20a以及第二刮杆60的第一端60a对称地位于刮片连接机构50与刮片10的固定点A的两侧,以使得刮片10的受力更加均匀。
图2a提供了本发明的雨刮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大体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似,其区别在于:(1)第二刮杆60’的形状以及第二刮杆60’与第一刮杆20的相对位置;(2)刮片连接机构5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雨刮器1’进一步包括:
第二刮杆60’,第二刮杆60’与第一刮杆20并排设置,第二刮杆60’的第一端60a’与刮片10连接或者通过刮片连接机构50’与刮片10连接。第二刮杆60’可由驱动装置20驱动而转动、或者随第一刮杆20一起转动。
第二刮杆60’的形状与第一刮杆20的形状一致,其具有与刮片10或者刮片连接机构50’连接的第一端60a’,与驱动装置20的输出轴连接或者可转动地邻近第一刮杆20的第二端20b固定的第二端60b’,以及位于第一端60a’与第二端60b’之间的折弯部60c’。其中,如图2a所示,当刮片10处于其初始位置时,第二刮杆60’的至少一部分被第一刮杆20遮挡,即第二刮杆60’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刮杆20重叠,使刮片10处于其初始位置时,第二刮杆60’的至少一部分在驾驶员的视线范围内不可见。
通常情况下,第二刮杆60’的折弯部60c’被第一刮杆20的折弯部20c遮挡,以在刮片10处于其初始位置时,尽可能地缩小雨刮器1’的两个刮杆20、60’在驾驶员的视线范围内所占的空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刮片连接机构50包括:
刮片连接杆51,刮片连接杆51的中点A与刮片10固定连接,刮片连接杆51的两端具有分别与第一刮杆20的第一端20a和第二刮杆60的第一端60a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一铰接点51a和第二铰接点51b,第一铰接点51a和第二铰接点51b对称地位于刮片连接杆51的中点A的两侧。
其中,刮片连接杆51与刮片10形成一夹角α,该夹角α小于90°。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刮片连接杆51垂直于刮片10,即当刮片10处于初始位置时(即图1所示的垂直方向),刮片连接杆51为水平方向。且在整个刮刷过程中始终处于水平方向。这种刮片连接杆51设置的方向有可能导致在雨刮器1运行至图1的最右侧时,第一刮杆20的第一端20a与第二刮杆60的第一端60a形成干涉而发生碰撞。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a至图2c所示,刮片连接杆51与刮片10形成一夹角α,该夹角α小于90°。即当刮片10处于初始位置时(即图2a所示的垂直方向),刮片连接杆51 与水平方向成(90-α)的夹角地设置,且在整个刮刷过程中始终处于该夹角。当驱动装置20驱动第一刮杆20转动、或者同时驱动第一刮杆20与第二刮杆60’一起转动时,雨刮器1’在由图2a至图2c所示的方向以及由2c至图2a所示的方向上往复移动。
在雨刮器1’的移动过程中,在弹簧40的拉力作用下,刮片10可对风挡2产生下压力,即刮片10始终贴合风挡2的表面,则在第一刮杆20和第二刮杆60’移动时,刮片10在来自于风挡2的作用力下始终保持其初始位置时的沿竖直方向的状态,相应地与刮片10固定连接的刮片连接杆51也保持其角度。由于刮片连接杆51通过第一铰接点51a和第二铰接点51b与第一刮杆20和第二刮杆60’转动连接,因此在图2a至图2c的往复刮刷过程中,改变的是第一刮杆20和第二刮杆60’与刮片连接杆51之间的夹角,而刮片连接杆51和刮片10则在来自于风挡2的作用力下始终保持其初始位置时的状态,从而如图2a至图2c所示,刮片10在风挡2表面可形成接近于矩形的运动轨迹B,其刮刷面积相较于传统的刮片与刮杆固定连接的雨刮器来说可大大增加,使刮刷效果更好,从而增大驾驶员的视野范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上述实施例中的雨刮器1应用在汽车中。当然,该雨刮器1如何实现在汽车中的安装不是本发明的重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按照任意方式实施该雨刮器1在汽车中的安装,本文不再赘述。
在本文中,“一个”并不表示将本发明相关部分的数量限制为“仅此一个”,并且“一个”不表示排除本发明相关部分的数量“多于一个”的情形。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方式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雨刮器(1),用于刮刷汽车的风挡(2),其特征在于,包括:
刮片(10),所述刮片(10)贴合所述风挡(2)的表面,其初始位置贴合所述风挡(2)的一条竖直侧边(21);
第一刮杆(20),所述第一刮杆(20)的第一端(20a)与所述刮片(10)连接;
驱动装置(30),所述驱动装置(30)驱动所述第一刮杆(20)转动,所述第一刮杆(20)的第二端(20b)与所述驱动装置(30)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驱动装置(30)邻近所述风挡(2)的底边(22);
其中,所述第一刮杆(20)的所述第一端(20a)与第二端(20b)之间具有折弯部(20c),所述折弯部(20c)的形状与所述风挡(2)的边缘的形状一致,所述风挡(2)的边缘由所述风挡(2)的一条竖直侧边(21)和所述风挡(2)的底边(22)组成;和
弹簧(40),所述弹簧(40)处于拉伸状态地固定于所述第一刮杆(20)上,所述弹簧(40)的延伸方向(L)通过所述第一刮杆(20)的第一端(20a)与所述刮片(10)的连接点、以及所述第一刮杆(20)的第二端(20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刮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刮杆(20)的折弯部(20c)和所述第二端(20b)之间进一步具有直线部(20d),所述直线部(20d)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弹簧(40)的延伸方向(L)相同,所述弹簧(40)固定在所述直线部(20d)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刮器(1),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刮片连接机构(50),所述第一刮杆(20)的第一端(20a)通过所述刮片连接机构(50)与所述刮片(10)连接,
所述第一刮杆(20)的第一端(20a)与所述刮片连接机构(50)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刮片连接机构(50)与所述刮片(10)固定连接,所述弹簧(40)的延伸方向通过所述刮片连接机构(50)与所述刮片(10)的固定点(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刮器(1),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二刮杆(60),所述第二刮杆(60)与所述第一刮杆(20)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刮杆(60)的第一端(60a)与所述刮片(10)连接,所述第二刮杆(60)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刮杆(20)的形状一致,
所述第二刮杆(60)由所述驱动装置(20)驱动而转动、或者随第一刮杆(20)一起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刮器(1),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刮片连接机构(50),所述第一刮杆(20)的第一端(20a)通过所述刮片连接机构(50)与所述刮片(10)连接,所述第二刮杆(60)的第一端(60a)通过所述刮片连接机构(50)与所述刮片(10)连接,
所述第一刮杆(20)的第一端(20a)以及所述第二刮杆(60)的第一端(60a)均与所述刮片连接机构(50)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刮片连接机构(50)与所述刮片(10)固定连接,所述弹簧(40)的延伸方向通过所述刮片连接机构(50)与所述刮片(10)的固定点(A);
所述第一刮杆(20)的第一端(20a)与所述刮片(10)的连接点(A)和所述刮片连接机构(50)与所述刮片(10)的固定点(A)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刮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刮片(10)位于其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二刮杆(60)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第一刮杆(20)的折弯部(20c)遮挡。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雨刮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刮片连接机构(50)包括:
刮片连接杆(51),所述刮片连接杆(51)的中点(A)与所述刮片(10)固定连接,所述刮片连接杆(51)的两端具有分别与第一刮杆(20)的第一端(20a)和所述第二刮杆(60)的第一端(60a)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一铰接点(51a)和第二铰接点(51b),第一铰接点(51a)和第二铰接点(51b)对称地位于所述刮片连接杆(51)的中点(A)的两侧;
所述第一刮杆(20)的第一端(20a)与所述刮片(10)的连接点(A)、所述刮片连接机构(50)与所述刮片(10)的固定点(A)和所述刮片连接杆(51)的中点(A)重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雨刮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刮片连接杆(51)与所述刮片(10)的夹角(α)小于90°。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雨刮器。
CN201510621903.6A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雨刮器和汽车 Active CN1058826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1903.6A CN105882610B (zh)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雨刮器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1903.6A CN105882610B (zh)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雨刮器和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82610A CN105882610A (zh) 2016-08-24
CN105882610B true CN105882610B (zh) 2018-12-11

Family

ID=57002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1903.6A Active CN105882610B (zh)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雨刮器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826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6654A (zh) * 2019-05-30 2020-11-24 宁波市鄞州乐可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挡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94911B1 (fr) * 1992-08-20 1994-11-10 Valeo Systemes Dessuyage Dispositif d'essuie-glace à carter courbe.
JP2005014765A (ja) * 2003-06-26 2005-01-20 Asmo Co Ltd ワイパ装置及びワイパ装置のアタックアングル設定方法
FR2938807B1 (fr) * 2008-11-24 2012-04-06 Airbus France Essuie-glace pour vitre frontale de vehicule.
CN201998952U (zh) * 2011-01-18 2011-10-05 瑞安市亚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瓶车立式刮水器
CN203805854U (zh) * 2014-05-13 2014-09-03 株洲联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城轨车辆刮雨器用压紧力可调式刮臂组件
CN104842945A (zh) * 2014-07-31 2015-08-1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雨刮器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82610A (zh)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84584U (zh) 一种可伸缩式雨刮器
CN102917923B (zh) 挡风玻璃刮水器装置
CN205131199U (zh) 雨刮装置及具有该雨刮装置的车辆
WO2007051688A1 (de) Wischeranlage für frontscheiben an kraftfahrzeugen
JP6728138B2 (ja) 大型湾曲フロントガラス用フロントガラスワイパー装置
WO2017023221A1 (en) A vehicle wiper unit
CN105882610B (zh) 一种雨刮器和汽车
CN201646655U (zh) 伸缩式汽车前风挡玻璃刮水器及汽车
CN103974859A (zh) 风挡雨刮臂
CN109415035A (zh) 风挡擦拭器装置
CN103373320B (zh) 车用雨刮装置
CN205186091U (zh) 新型汽车雨刮器
US11511704B2 (en) Windshield wiper system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is system
CN103569055A (zh) 汽车侧窗的刮水装置
CN104309583A (zh) 一种汽车观后镜除水除雾装置
CN207916793U (zh) 侧边雨刮、雨刮系统及车辆
CN202806692U (zh) 一种多片式雨刮器
CN108177630A (zh) 一种车辆的雨刮装置及设计方法、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5554130U (zh) 雨刷器
ITPR20100028A1 (it) Dispositivo tergivetro
CN108001413A (zh) 汽车雨刮器连杆组件
CN105292063A (zh) 新型汽车雨刮器
CN110582434B (zh) 用于交通工具的减小弧的风挡刮水器系统
CN216611151U (zh) 一种双杆双层后视镜雨刮器
CN206510888U (zh) 增大清理面积的雨刮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Windscreen wiper and automobil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Pledgee: Suzhou Trust Co., Ltd.

Pledgor: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9990000418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