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73078B - 一种网络分析区域生成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分析区域生成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73078B
CN105873078B CN201510033716.6A CN201510033716A CN105873078B CN 105873078 B CN105873078 B CN 105873078B CN 201510033716 A CN201510033716 A CN 201510033716A CN 105873078 B CN105873078 B CN 1058730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region
base station
overlay area
ground objec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337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73078A (zh
Inventor
卢树颖
吴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51003371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730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73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30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730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30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分析区域生成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分析区域生成方法包括:根据参与网络分析的多个基站的网络参数信息,确定包含所述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将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划分为多个栅格;根据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设定地物类型,以及每个栅格对应的地物类型,确定连续地理区域范围中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根据多个基站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确定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和所述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除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中的栅格后的区域,确定为网络分析区域。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分析区域生成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分析区域生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网络规划优化平台在进行网络性能分析时,一般需要先划定网络分析区域,针对每个网络分析区域进行网络性能测试和解析,得到的网络分析结果用于指导网络规划优化工作。
目前,一般需要规划人员预先知道需要进行网络分析的区域以及不需要进行网络分析的区域,然后在电子地图上手动绘制网络分析区域范围,并手动去除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设定地物类型(比如河流、湖泊)的区域,以完成网络分析区域的绘制。
一般,在中等城市有近万个小区,手动绘制网络分析区域范围,以及手动绘制去除设定地物类型的区域的方式不仅工作量繁杂,而且很容易绘制失误,比如将一些不应该进行网络分析的区域(比如一条河流)划归为进行网络分析的区域。
综上所述,手动绘制网络分析区域范围,以及手动绘制去除设定地物类型的区域的方式不仅工作量繁杂,而且很容易绘制失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分析区域生成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动绘制网络分析区域范围,以及手动绘制去除设定地物类型的区域的方式不仅工作量繁杂,而且很容易绘制失误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分析区域生成方法,包括:
根据参与网络分析的多个基站的网络参数信息,确定包含所述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将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划分为多个栅格;其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为包含该基站的各个小区的覆盖区域的连续区域;
根据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设定地物类型,以及每个栅格对应的地物类型,确定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中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
根据所述多个基站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确定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其中所述第二栅格区域中包括的每一个栅格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且所述第二栅格区域的邻接栅格为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
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和所述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除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中的栅格后的区域,确定为所述网络分析区域。
较佳地,根据参与网络分析的多个基站的网络参数信息,确定包含所述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基站的每个小区的网络参数信息,确定所述每个小区的小区半径;基于每个小区的小区半径和每个小区天线的平面位置坐标值,确定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所对应的平面位置坐标值范围。
较佳地,根据以下步骤确定每个栅格对应的地物类型:
基于每个栅格对应的第一平面位置坐标范围所属的第二平面位置坐标范围,以及不同的第二平面位置坐标范围与地物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每个栅格的地物类型。
较佳地,根据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设定地物类型,以及每个栅格对应的地物类型,确定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中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包括:
根据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设定地物类型,以及每个栅格对应的地物类型,确定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中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
基于确定的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所述第一栅格区域中的每个栅格与该第一栅格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栅格具有邻接关系,且在该第一栅格区域之外,不存在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与该第一栅格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栅格具有邻接关系。
较佳地,基于确定的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包括:
将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中一个未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
判断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具有邻接关系的、且未置于所述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如果存在,则将存在的栅格归入该第一栅格集合,并返回该判断的步骤;
否则,将该第一栅格集合作为一个第一栅格区域;
判断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中是否还存在未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如果存在,则返回将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中一个未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步骤。
较佳地,所述第一栅格区域中的栅格数目大于设定阈值。
较佳地,根据所述多个基站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确定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基站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确定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
基于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确定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其中,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每个栅格与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栅格具有邻接关系,并且,与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栅格具有邻接关系、且不在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栅格都为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
较佳地,基于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确定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包括:
将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中的、一个未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
判断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具有邻接关系的、且未置于所述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如果存在,则将存在的栅格归入该第二栅格集合,并返回判断的步骤;
否则,判断与所述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具有邻接关系、且不在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栅格是否都为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若是,则将该第二栅格集合作为一个第二栅格区域;
判断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中,是否还存在未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如果存在,则返回将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中的、一个未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步骤。
较佳地,所述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分析区域生成装置,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根据参与网络分析的多个基站的网络参数信息,确定包含所述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将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划分为多个栅格;其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为包含该基站的各个小区的覆盖区域的连续区域;
第一栅格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设定地物类型,以及每个栅格对应的地物类型,确定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中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
第二栅格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基站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确定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其中所述第二栅格区域中包括的每一个栅格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且所述第二栅格区域的邻接栅格为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
网络分析区域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和所述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除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中的栅格后的区域,确定为所述网络分析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生成网络分析区域的网络侧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参与网络分析的多个基站的网络参数信息,确定包含所述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将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划分为多个栅格;其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为包含该基站的各个小区的覆盖区域的连续区域;
根据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设定地物类型,以及每个栅格对应的地物类型,确定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中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
根据所述多个基站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确定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其中所述第二栅格区域中包括的每一个栅格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且所述第二栅格区域的邻接栅格为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
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和所述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除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中的栅格后的区域,确定为所述网络分析区域。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划分栅格的形式自动确定网络分析区域,在确定的网络分析区域中,包括基站的覆盖区域内除去不参与网络分析的对应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后的栅格区域,还包括在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但是被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所包围的对应非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从而无需手动绘制网络分析区域范围,节省了工作量,并提高了划分网络分析区域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网络分析区域生成方法流程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网络分析区域生成方法流程图;
图2(b)为基于确定的对应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的方法流程图;
图2(c)所示,基于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确定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分析区域生成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生成网络分析区域的网络侧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划分栅格的形式自动确定网络分析区域,主要实施过程包括:首先根据参与网络分析的多个基站的网络参数信息,确定包含该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将该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划分为多个栅格;根据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设定地物类型,以及每个栅格对应的地物类型,确定上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中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根据多个基站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以及确定的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确定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其中所述第二栅格区域中包括的每一个栅格不属于第一栅格区域、且第二栅格区域的邻接栅格为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将参与网络分析的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除去确定的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中的栅格后的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确定为网络分析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划分栅格的形式自动确定网络分析区域,在确定的网络分析区域中,包括基站的覆盖区域内除去不参与网络分析的对应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后的栅格区域,还包括在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但是被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所包围的对应非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从而无需手动绘制网络分析区域范围,节省了工作量,并提高了划分网络分析区域的准确度。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网络分析区域生成方法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S101:根据参与网络分析的多个基站的网络参数信息,确定包含该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将该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划分为多个栅格;其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为包含该基站的各个小区的覆盖区域的连续区域。
该步骤中,首先获取需要进行网络分析的目标地理区域(比如某个城市、某个国家等等)中各个基站的每个小区的网络参数信息,比如小区发射功率、天馈参数、和边缘用户速率要求等;根据这些网络参数信息,基于无线通信链路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得到每个小区的小区半径;基于每个小区的小区半径以及小区天线的平面位置坐标值,可以确定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所对应的平面位置坐标值范围(更具体的确定平面位置坐标值范围的实施过程可参见实施例二)。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所采用的具体的无线通信链路计算方法,例如基于干扰余量的链路预算方案、或基于信噪比的链路预算方案都可以。
S102:根据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设定地物类型,以及每个栅格对应的地物类型,确定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中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
这里的设定地物类型是比如河流、湖泊等用户稀少、对网络质量要求低的特殊地貌类型。
在S101将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划分为多个栅格之后,可以得到每个栅格对应的第一平面位置坐标范围,结合预设的第二平面位置坐标范围与地物类型的对应关系(比如在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内,某条河流对应一个第二平面位置坐标范围、某个居民区对应另一个第二平面位置坐标范围等),可以确定该第一平面位置坐标范围所属的第二平面位置坐标范围,进而确定该栅格对应的地物类型。
该步骤中,根据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设定地物类型,以及每个栅格对应的地物类型,可以确定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中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基于确定的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可以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该第一栅格区域中的每个栅格与该第一栅格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栅格具有邻接关系,且在该第一栅格区域之外,不存在对应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与该第一栅格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栅格具有邻接关系。也即,将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划分为一个或多个第一栅格区域,每个第一栅格区域是一个包含符合条件的栅格数目最大化的、连续的区域(更具体的确定第一栅格区域的实施过程可参见实施例二)。
在实际实施中,为了减少网络分析的复杂度,简化网络分析过程,可以在能够组成一个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数目大于设定阈值时,才将其组成为一个第一栅格区域。
S103:根据所述多个基站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确定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其中所述第二栅格区域中包括的每一个栅格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且所述第二栅格区域的邻接栅格为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
该步骤中,根据所述多个基站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确定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基于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确定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其中,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每个栅格与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栅格具有邻接关系,并且,与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栅格具有邻接关系、且不在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栅格都为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也即,第二栅格区域为被各个基站的覆盖区域所包围的栅格。
这里,第二栅格区域的邻接栅格(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可以属于第一栅格区域(即为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对应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也可以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即为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对应非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
S104: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和所述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除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中的栅格后的区域,确定为所述网络分析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的网络分析区域即包括:将参与网络分析的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除去确定的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中的栅格后的区域,和确定的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
下面,列举一个更具体的实施例。
实施例二
如图2(a)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网络分析区域生成方法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S201:根据参与网络分析的多个基站的每个小区的网络参数信息,确定每个小区的小区半径;基于每个小区的小区半径和每个小区天线的平面位置坐标值,确定包含这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连续地理区域范围所对应的平面位置坐标值范围;并确定将该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划分为多个栅格后,每个栅格的平面位置坐标值范围;其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为包含该基站的各个小区的覆盖区域的连续区域。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确定的小区半径即为小区天线覆盖的最远距离,设为CellRadiusMax。假设各个小区天线的位置坐标为{(x1,y1),(x2,y2),……,(xn,yn)},n为参与网络分析的小区总数。则确定连续地理区域范围所对应的平面位置坐标值范围可以有但不仅限于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采用各小区天线的最小平面位置坐标值减去各小区的小区半径中的最大值作为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所对应的最小平面位置坐标值;采用各小区天线的最大平面位置坐标值加上各小区的小区半径中的最大值作为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所对应的最大平面位置坐标值;
具体地,设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所对应的平面位置坐标值范围为(Xmin,Ymin)~(Xmax,Ymax),则:
Xmin=(min{x1,x2,……xn}-CellRadiusMax);
Xmax=(max{x1,x2,……xn}+CellRadiusMax);
Ymin=(min{y1,y2,……yn}-CellRadiusMax);
Ymax=(max{y1,y2,……yn}+CellRadiusMax);
其中,xn为第n个小区天线的x坐标值,yn为第n个小区天线的y坐标值;CellRadiusMax为所有n个参与网络分析的小区的小区半径中的最大值。
方式二:将各小区覆盖范围内的最小平面位置坐标值作为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所对应的最小平面位置坐标值,将各小区覆盖范围内的最大平面位置坐标值作为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所对应的最大平面位置坐标值;
具体地,设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所对应的平面位置坐标值范围为(Xmin,Ymin)~(Xmax,Ymax),则:
Xmin=min{x1-Cell1Radius,x2-Cell2Radius,……,xn-CellnRadius};
Xmax=max{x1+Cell1Radius,x2+Cell2Radius,……,xn+CellnRadius};
Ymin=min{y1-Cell1Radius,y2-Cell2Radius,……,yn-CellnRadius};
Ymax=max{y1+Cell1Radius,y2+Cell2Radius,……,yn+CellnRadius}。
其中,CellnRadius为第n个小区的小区半径。
S202:基于每个栅格对应的第一平面位置坐标范围所属的第二平面位置坐标范围,以及不同的第二平面位置坐标范围与地物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每个栅格的地物类型;根据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设定地物类型,以及每个栅格对应的地物类型,确定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中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基于确定的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所述第一栅格区域中的每个栅格与该第一栅格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栅格具有邻接关系,且在该第一栅格区域之外,不存在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与该第一栅格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栅格具有邻接关系。
该步骤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b)所示,基于确定的对应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的步骤具体可以是:
S202a:将对应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中一个未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
S202b:判断对应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中是否存在与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具有邻接关系的、且未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如果存在,则进入S202c,否则进入S202d;
S202c:将存在的栅格归入该第一栅格集合,并返回S202b;
S202d:将该第一栅格集合作为一个第一栅格区域;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进一步判断该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数目是否大于设定阈值,如果大于,则将该第一栅格集合作为一个第一栅格区域,否则不将该第一栅格集合作为一个第一栅格区域。
S202e:判断对应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中是否还存在其它未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如果存在,则返回S202a,否则,结束操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首先初始化所述地理区域范围内各个栅格的状态GridCovStatus为OUTSIDE_POLYGON(表示未列入网络分析区域的栅格);遍历所述地理区域范围内的各个栅格;设当前遍历到的对应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的编号为GRIDA,将该栅格置于第一栅格集合GRIDSET1中;并确定和该栅格具备邻接关系、且对应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将其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此时,GRIDSET1={GRADA,GRIDA_N1,……,GRIDA_Nm},GRIDA_Nm为第一栅格集合中的第m+1个栅格的编号;继续确定和GRIDSET1中的栅格具备邻接关系、且对应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直到GRIDSET1中的栅格数目不再增加,则将GRIDSET1作为第一栅格区域,将GRIDSET1中各个栅格的状态GridCovStatus从OUTSIDE_POLYGON变更为OUTSIDE_COMPUTE(表示确认不作为网络分析区域中的栅格)。重复上述步骤,继续遍历其它栅格,直到遍历完所有的栅格,确定好所有的第一栅格区域。
S203:根据参与网络分析的多个基站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确定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基于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确定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其中,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每个栅格与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栅格具有邻接关系,并且,与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栅格具有邻接关系、且不在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栅格都为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
该步骤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c)所示,基于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确定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的步骤可以包括:
S203a:将确定的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中的、一个未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
S203b:判断确定的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具有邻接关系的、且未置于所述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如果存在,则进入S203c,否则进入S203d;
S203c:将存在的栅格归入该第二栅格集合,并返回S203b;
S203d:若与所述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具有邻接关系、且不在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栅格是否都为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则将该第二栅格集合作为一个第二栅格区域。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可以是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也即包围第二栅格区域的栅格都是基站覆盖区域边界的、且不属于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
S203e:判断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中,是否还存在未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如果存在,则返回S203a,否则结束操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先针对每一个基站,初始化该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各个栅格的状态;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确定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所对应的平面位置坐标值范围:具体地,针对任一基站,设该基站的平面位置坐标值范围为(X1min,Y1min)~(X1max,Y1max),则:X1min=min{CellXmin_1,CellXmin_2,……,CellXmin_k};
X1max=max{CellXmax_1,CellXmax_2,……,CellXmax_k};
Y1min=min{CellYmin_1,CellYmin_2,……,CellYmin_k};
Y1max=min{CellYmax_1,CellYmax_2,……,CellYmax_k};
其中,CellXmin_k=xk-CellkRadius;CellXmax_k=xk+CellkRadius;CellYmin_k=yk-CellkRadius;CellYmax_k=yk+CellkRadius;xk为基站的覆盖区域中第k个小区天线的x坐标值,yk为基站的覆盖区域中第k个小区天线的y坐标值,CellkRadius为第k个小区的小区半径。
设栅格边长为GridSize,上述任一基站的覆盖区域所对应的x方向的栅格数目XGridNun和y方向的栅格数目YGridNun分别为:
在所述任一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各个栅格的状态编号为:
初始化所述任一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各个栅格状态为:
1)当i=1,j=1;或者i=1,j=YGridNum;或者i=XGridNum,j=1;或者i=XGridNum,j=YGridNum时,Statusij=PEAK_POLYGON(表示顶点栅格,为边界栅格的一种);
2)当1<i<XGridNum,1<j<YGridNum时,Statusij=INSIDE_POLYGON(表示基站的覆盖区域内的非边界栅格);
3)当i=1,1<j<YGridNum;或者i=XGridNum,1<j<YGridNum;或者j=1,1<i<XGridNum;或者j=YGridNum,1<i<YGridNum时,Statusij=ON_POLYGON(表示除顶点栅格外的边界栅格)。
基于上述内容的描述可知,在整个地理区域范围内,栅格的状态共有:PEAK_POLYGON(参与网络分析的顶点栅格)、INSIDE_POLYGON(基站覆盖区域内的、参与网络分析的栅格)、ON_POLYGON(参与网络分析的、非顶点的边界栅格)、以及OUTSIDE_POLYGON(基站覆盖区域外的参与网络分析、或不参与网络分析(即可能参与网络分析)的栅格)、OUTSIDE_COMPUTE(不参与网络分析的栅格)。
在初始化该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各个栅格的状态后,由于有的栅格可能会同时属于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而在不同基站的覆盖区域中的状态不同,此时,需要统一下栅格状态。具体地,遍历各基站覆盖区域内的各个栅格,针对任一栅格,1)若该栅格在当前遍历到的基站的覆盖区域中的状态为PEAK_POLYGON;则,若在之前遍历到其它基站的覆盖区域时该栅格更新的状态为PEAK_POLYGON、或ON_POLYGON、或OUTSIDE_POLYGON,则将该栅格的状态更新为PEAK_POLYGON,若在之前遍历到其它基站的覆盖区域时该栅格更新的状态为INSIDE_POLYGON,则更新该栅格的状态为INSIDE_POLYGON;2)若该栅格在当前遍历到的基站的覆盖区域中的状态为ON_POLYGON;则,若在之前遍历到其它基站的覆盖区域时该栅格更新的状态为OUTSIDE_POLYGON,则将该栅格的状态更新为ON_POLYGON,若在之前遍历到其它基站的覆盖区域时为该栅格更新的状态为PEAK_POLYGON,则更新该栅格的状态为PEAK_POLYGON,若在之前遍历到其它基站的覆盖区域时为该栅格更新的状态为ON_POLYGON或INSIDE_POLYGON,则更新该栅格的状态为INSIDE_POLYGON。这里,若该栅格在两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中的状态都是ON_POLYGON,则升级为INSIDE_POLYGON。
在确定好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各个栅格的状态后,接下来就是确定上述可能参与网络分析的OUTSIDE_POLYGON栅格是否需要参与网络分析的过程了。
具体地,遍历S201确定的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内的各个栅格,如果该栅格GRIDB的状态为OUTSIDE_POLYGON,则确定和该栅格具有邻接关系的、且状态同样为OUTSIDE_POLYGON的栅格,将其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此时GRIDSET2={GRIDB,GRADM1,GRIDA_M2,……,GRIDA_Mp},p为当前该第二栅格集合中的第p+1个栅格的编号。继续确定和GRIDSET2中的栅格具备邻接关系、且状态为OUTSIDE_POLYGON的栅格,直到GRIDSET2中的栅格数目不再增加,此时判断与GRIDSET2中的栅格邻接的栅格的状态是否都是ON_POLYGON或PEAK_POLYGON,如果是,则将该GRIDSET2作为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并将该GRIDSET2中的栅格状态更新为INSIDE_POLYGON。最后,判断S201确定的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内的各个栅格是否都遍历到,如果没有,重复上述步骤,知道遍历完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内的所有栅格。
至此,上述INSIDE_POLYGON、ON_POLYGON和PEAK_POLYGON就是参与网络分析的栅格。
S204: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和所述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除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中的栅格后的区域,确定为所述网络分析区域。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与网络分析区域生成方法对应的网络分析区域生成装置及设备,由于该装置及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网络分析区域生成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及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分析区域生成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部署在网络规划优化平台中,包括:
划分模块31,用于根据参与网络分析的多个基站的网络参数信息,确定包含所述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将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划分为多个栅格;其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为包含该基站的各个小区的覆盖区域的连续区域;
第一栅格区域确定模块32,用于根据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设定地物类型,以及每个栅格对应的地物类型,确定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中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
第二栅格区域确定模块33,用于根据所述多个基站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确定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其中所述第二栅格区域中包括的每一个栅格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且所述第二栅格区域的邻接栅格为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
网络分析区域生成模块34,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和所述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除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中的栅格后的区域,确定为所述网络分析区域。
较佳地,所述划分模块31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多个基站的每个小区的网络参数信息,确定所述每个小区的小区半径;基于每个小区的小区半径和每个小区天线的平面位置坐标值,确定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所对应的平面位置坐标值范围。
较佳地,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确定模块32具体用于根据以下步骤确定每个栅格对应的地物类型:
基于每个栅格对应的第一平面位置坐标范围所属的第二平面位置坐标范围,以及不同的第二平面位置坐标范围与地物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每个栅格的地物类型。
较佳地,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确定模块32具体用于:
根据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设定地物类型,以及每个栅格对应的地物类型,确定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中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基于确定的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所述第一栅格区域中的每个栅格与该第一栅格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栅格具有邻接关系,且在该第一栅格区域之外,不存在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与该第一栅格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栅格具有邻接关系。
较佳地,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确定模块32具体用于:
将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中一个未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
判断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具有邻接关系的、且未置于所述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如果存在,则将存在的栅格归入该第一栅格集合,并返回该判断的步骤;
否则,将该第一栅格集合作为一个第一栅格区域;
判断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中是否还存在未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如果存在,则返回将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中一个未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步骤。
较佳地,所述第一栅格区域中的栅格数目大于设定阈值。
较佳地,所述第二栅格区域确定模块33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多个基站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确定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基于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确定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其中,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每个栅格与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栅格具有邻接关系,并且,与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栅格具有邻接关系、且不在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栅格都为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
较佳地,所述第二栅格区域确定模块33具体用于:
将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中的、一个未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
判断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具有邻接关系的、且未置于所述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如果存在,则将存在的栅格归入该第二栅格集合,并返回判断的步骤;
否则,判断与所述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具有邻接关系、且不在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栅格是否都为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若是,则将该第二栅格集合作为一个第二栅格区域;
判断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中,是否还存在未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如果存在,则返回将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中的、一个未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步骤。
较佳地,所述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生成网络分析区域的网络侧设备结构示意图,该网络侧设备具体可以部署在网络规划优化平台中,包括:
处理器41,用于读取存储器42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参与网络分析的多个基站的网络参数信息,确定包含所述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将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划分为多个栅格;其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为包含该基站的各个小区的覆盖区域的连续区域;
根据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设定地物类型,以及每个栅格对应的地物类型,确定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中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
根据所述多个基站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确定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其中所述第二栅格区域中包括的每一个栅格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且所述第二栅格区域的邻接栅格为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
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和所述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除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中的栅格后的区域,确定为所述网络分析区域。
较佳地,所述处理器41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多个基站的每个小区的网络参数信息,确定所述每个小区的小区半径;基于每个小区的小区半径和每个小区天线的平面位置坐标值,确定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所对应的平面位置坐标值范围。
较佳地,所述处理器41具体用于:基于每个栅格对应的第一平面位置坐标范围所属的第二平面位置坐标范围,以及不同的第二平面位置坐标范围与地物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每个栅格的地物类型。
较佳地,所述处理器41具体用于:
根据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设定地物类型,以及每个栅格对应的地物类型,确定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中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
基于确定的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所述第一栅格区域中的每个栅格与该第一栅格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栅格具有邻接关系,且在该第一栅格区域之外,不存在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与该第一栅格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栅格具有邻接关系。
较佳地,所述处理器41具体用于:
将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中一个未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
判断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具有邻接关系的、且未置于所述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如果存在,则将存在的栅格归入该第一栅格集合,并返回该判断的步骤;
否则,将该第一栅格集合作为一个第一栅格区域;
判断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中是否还存在未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如果存在,则返回将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中一个未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步骤。
较佳地,所述第一栅格区域中的栅格数目大于设定阈值。
较佳地,所述处理器41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多个基站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确定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
基于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确定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其中,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每个栅格与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栅格具有邻接关系,并且,与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栅格具有邻接关系、且不在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栅格都为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
较佳地,所述处理器41具体用于:
将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中的、一个未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
判断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具有邻接关系的、且未置于所述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如果存在,则将存在的栅格归入该第二栅格集合,并返回判断的步骤;
否则,判断与所述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具有邻接关系、且不在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栅格是否都为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若是,则将该第二栅格集合作为一个第二栅格区域;
判断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中,是否还存在未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如果存在,则返回将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中的、一个未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步骤。
较佳地,所述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
在图4中,总线架构4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4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42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4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43提供接口。处理器4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400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42可以存储处理器4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较佳地,处理器4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Device,CPLD)。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网络侧设备可以采用划分栅格的形式自动确定网络分析区域,在确定的网络分析区域中,包括基站的覆盖区域内除去不参与网络分析的对应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后的栅格区域,还包括在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但是被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所包围的对应非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从而无需手动绘制网络分析区域范围,节省了工作量,并提高了划分网络分析区域的准确度。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8)

1.一种网络分析区域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根据参与网络分析的多个基站的网络参数信息,确定包含所述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将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划分为多个栅格;其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为包含该基站的各个小区的覆盖区域的连续区域;
根据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设定地物类型,以及每个栅格对应的地物类型,确定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中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
根据所述多个基站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确定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其中所述第二栅格区域中包括的每一个栅格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且所述第二栅格区域的邻接栅格为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
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和所述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除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中的栅格后的区域,确定为所述网络分析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参与网络分析的多个基站的网络参数信息,确定包含所述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基站的每个小区的网络参数信息,确定所述每个小区的小区半径;基于每个小区的小区半径和每个小区天线的平面位置坐标值,确定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所对应的平面位置坐标值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以下步骤确定每个栅格对应的地物类型:
基于每个栅格对应的第一平面位置坐标范围所属的第二平面位置坐标范围,以及不同的第二平面位置坐标范围与地物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每个栅格的地物类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设定地物类型,以及每个栅格对应的地物类型,确定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中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包括:
根据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设定地物类型,以及每个栅格对应的地物类型,确定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中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
基于确定的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所述第一栅格区域中的每个栅格与该第一栅格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栅格具有邻接关系,且在该第一栅格区域之外,不存在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与该第一栅格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栅格具有邻接关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确定的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包括:
将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中一个未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
判断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具有邻接关系的、且未置于所述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如果存在,则将存在的栅格归入该第一栅格集合,并返回该判断的步骤;
否则,将该第一栅格集合作为一个第一栅格区域;
判断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中是否还存在未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如果存在,则返回将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中一个未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步骤。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中的栅格数目大于设定阈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个基站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确定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基站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确定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
基于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确定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其中,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每个栅格与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栅格具有邻接关系,并且,与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栅格具有邻接关系、且不在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栅格都为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确定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包括:
将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中的、一个未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
判断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具有邻接关系的、且未置于所述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如果存在,则将存在的栅格归入该第二栅格集合,并返回判断的步骤;
否则,判断与所述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具有邻接关系、且不在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栅格是否都为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若是,则将该第二栅格集合作为一个第二栅格区域;
判断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中,是否还存在未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如果存在,则返回将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中的、一个未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步骤。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
10.一种网络分析区域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根据参与网络分析的多个基站的网络参数信息,确定包含所述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将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划分为多个栅格;其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为包含该基站的各个小区的覆盖区域的连续区域;
第一栅格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设定地物类型,以及每个栅格对应的地物类型,确定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中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
第二栅格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基站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确定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其中所述第二栅格区域中包括的每一个栅格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且所述第二栅格区域的邻接栅格为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
网络分析区域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和所述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除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中的栅格后的区域,确定为所述网络分析区域。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多个基站的每个小区的网络参数信息,确定所述每个小区的小区半径;基于每个小区的小区半径和每个小区天线的平面位置坐标值,确定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所对应的平面位置坐标值范围。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以下步骤确定每个栅格对应的地物类型:
基于每个栅格对应的第一平面位置坐标范围所属的第二平面位置坐标范围,以及不同的第二平面位置坐标范围与地物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每个栅格的地物类型。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不参与网络分析的设定地物类型,以及每个栅格对应的地物类型,确定所述连续地理区域范围中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基于确定的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所述第一栅格区域中的每个栅格与该第一栅格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栅格具有邻接关系,且在该第一栅格区域之外,不存在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与该第一栅格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栅格具有邻接关系。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中一个未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
判断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具有邻接关系的、且未置于所述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如果存在,则将存在的栅格归入该第一栅格集合,并返回该判断的步骤;
否则,将该第一栅格集合作为一个第一栅格区域;
判断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中是否还存在未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如果存在,则返回将对应所述设定地物类型的栅格中一个未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栅格置于第一栅格集合中的步骤。
15.如权利要求10~14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中的栅格数目大于设定阈值。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栅格区域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多个基站中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栅格区域,确定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基于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确定至少一个第二栅格区域;其中,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每个栅格与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栅格具有邻接关系,并且,与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栅格具有邻接关系、且不在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栅格都为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栅格区域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中的、一个未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
判断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具有邻接关系的、且未置于所述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如果存在,则将存在的栅格归入该第二栅格集合,并返回判断的步骤;
否则,判断与所述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具有邻接关系、且不在该第二栅格区域中的栅格是否都为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若是,则将该第二栅格集合作为一个第二栅格区域;
判断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中,是否还存在未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如果存在,则返回将确定的所述位于各基站的覆盖区域之外、且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的栅格中的、一个未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栅格置于第二栅格集合中的步骤。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边界栅格不属于所述第一栅格区域。
CN201510033716.6A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网络分析区域生成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8730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33716.6A CN105873078B (zh)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网络分析区域生成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33716.6A CN105873078B (zh)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网络分析区域生成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73078A CN105873078A (zh) 2016-08-17
CN105873078B true CN105873078B (zh) 2019-09-17

Family

ID=56623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33716.6A Active CN105873078B (zh)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网络分析区域生成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730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3485B (zh) * 2017-12-21 2020-08-07 重庆玖舆博泓科技有限公司 Gis栅格化连片问题区域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和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1013A (zh) * 2008-03-18 2009-09-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小区覆盖分布的快速生成方法
CN102083084A (zh) * 2009-11-27 2011-06-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确定无线网络设备服务覆盖范围的方法及系统
CN103826300A (zh) * 2013-12-31 2014-05-28 吴志超 无基站室内定位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1013A (zh) * 2008-03-18 2009-09-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小区覆盖分布的快速生成方法
CN102083084A (zh) * 2009-11-27 2011-06-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确定无线网络设备服务覆盖范围的方法及系统
CN103826300A (zh) * 2013-12-31 2014-05-28 吴志超 无基站室内定位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73078A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60075B (zh) 一种基站部署位置的寻址方法及装置
CN111467806A (zh) 游戏场景中资源生成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874146A (zh) 一种预测路损的方法及装置
CN113486437B (zh) 基于穷举的总图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942345A (zh) 一种自动生成ied网络图的方法
CN114641015B (zh) 网络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61331B (zh) 一种bim模型和gis模型配准方法
CN104699476A (zh) 仿真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495897A (zh) Lte网络问题区域化聚合方法及装置
CN105828393A (zh) 一种系统间邻区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4205831B (zh) 一种优化方案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02564388A (zh) 基站天线水平方向角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1797190A (zh) 一种图斑提取方法及装置
CN106921978B (zh) 一种位置分布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5873078B (zh) 一种网络分析区域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5894553A (zh) 一种基于格栅选择的街巷空间形态布局方法
CN111428197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830255B (zh) 一种仿真场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919762A (zh) 一种有限元网格阵列建模方法
CN109949421B (zh) 三角网切割方法及装置
CN107333278A (zh) 一种公众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可视化实现方法
CN113141570A (zh) 地下场景定位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520978A (zh) 一种在网络规划仿真中自动布置基站的方法及系统
CN109066973B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的可视化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3038491A (zh) 一种显示信号覆盖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8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