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70519B - 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及使用其的可充电电池 - Google Patents

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及使用其的可充电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70519B
CN105870519B CN201610251032.8A CN201610251032A CN105870519B CN 105870519 B CN105870519 B CN 105870519B CN 201610251032 A CN201610251032 A CN 201610251032A CN 105870519 B CN105870519 B CN 1058705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tant pressure
substrate
capacitance
pressure plat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510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70519A (zh
Inventor
刘宏兵
陈晓峰
钟发平
胡顺华
陈鹏飞
黄兰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Advanced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Advanced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Advanced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Advanced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5103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705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70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05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705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05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10/4264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with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包括保护板、恒压板、输出端子和绝缘弹性垫片;所述绝缘弹性垫片上设置有中心孔,在中心孔边缘设置有凸起部分。还包括使用本发明的恒压输出结构部件的可充电电池,电芯置于外壳内,外壳的开口端设有冲槽,在外壳的开口端还封闭有恒压输出结构部件,电芯的正极引出极耳连接在第一电阻(R1)与保护IC的VDD端口相连接的另一端上,电芯的负极引出极耳连接在所述保护IC的GND端口上;保护板置于外壳上的冲槽槽位下方,绝缘弹性垫片及恒压板依次置于外壳上的冲槽槽位上方,恒压板的负极输出端与外壳紧密接触。本发明的可充电电池,结构新颖、制作方便,可根据需要限定电压输出,满足市场需求。

Description

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及使用其的可充电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及使用其的可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二次电池技术的发展,二次电池的性能有了快速的提升,同时其成本也大幅度下降,尤其是二次电池具有的高能量密度、可循环使用的特点,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二次电池中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手机、笔记本电脑、照相机的主要供电电池,并且在许多一次电池的传统应用领域例如遥控器、手电筒、玩具等,二次电池也逐步在将一次电池替代。
但是,二次电池与一次电池相比,在使用上仍然存在诸多不便。一次电池不需要充电,而二次电池需要用专用的充电器进行充电,同时为了保持正常的性能,往往二次电池需要对充电过程和放电使用过程进行管理和保护。一次电池的额定电压与二次电池也往往不同,例如NCM型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额定电压是3.6V,而通常的碱性锌锰干电池额定电压是1.5V,因此如果二次电池不进行电压管理,一般情况下是不能直接应用在一次电池的用电设备上,否则可能损坏用电设备。
通常情况下,二次电池替代一次电池进行使用,首先需要对二次电池进行包装,在二次电池外壳设置充放电保护装置、电压管理装置,以形成一个能满足一次电池设备使用要求的产品。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包装工艺复杂、成本高、电池包装产品的最终外形难控制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二次电池在一次电池的众多应用领域的推广和替代使用。
另外一个方面,对二次电池进行外部包装,需设置许多的附属结构装置,占用较大的空间,导致电池加上包装物后整体的体积能量密度或质量能量密度大幅度下降。
因此,如何将二次电池的性能特点结合一次电池的使用要求,将二次电池电池管理、一次电池外形结构、一次电池使用需求统筹优化,兼顾成本和效率,提出一个新的电池结构部件解决方案,就显得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可以实现电池在输出电能工作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恒定的输出电压,同时包含充电保护、放电保护、过流保护、短路保护和结构支撑,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种恒压输出结构部件的可充电电池。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包括保护板、恒压板、输出端子和绝缘弹性垫片,所述绝缘弹性垫片上设置有中心孔,在中心孔边缘设置有凸起部分,凸起部分高度一般为1.0~3.0mm,绝缘弹性垫片的厚度一般选择为0.1~1.0mm,绝缘弹性垫片的材料为PP、PE、PET、尼龙等。
所述保护板用于电池充电、放电过程中的保护,包括第一基板、保护IC、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可弯折的正极连接片和负极连接片,所述保护IC焊接在第一基板上,保护IC的VDD端口与 GND端口之间串接第一电容C1,保护IC的GND端口与VCC端口之间串接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正极连接片,其另一端连接在保护IC的VDD 端口与第一电容C1的相连接处;所述负极连接片与保护IC的两个VM端口相连接;
所述恒压板用于保证电池恒压输出,包括第二基板、电压转换器、电感、二极管、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所述电压转换器焊接在第二基板上,所述电感的一端与电压转换器的SW端口相连接,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正极输出端;所述二极管的一端分别与电压转换器的VIN端口、EN端口相连接,所述二极管的另一端连接正极输出端;电压转换器的VIN端口与GND端口之间串接第三电容C3,电压转换器的FB端口与正极输出端之间串接第四电容C4,第三电阻R3并接在第四电容C4的两端,第五电容C5与第二电阻R2串接后并接在第四电容C4的两端且第二电阻R2串接在电压转换器的FB端口与负极输出端之间;
为了方便描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焊接面定义为A面,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的电子元件所在面定义为B面。
所述输出端子设置在恒压板的基板的A面上,输出端子与所述恒压板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绝缘弹性垫片设置在恒压板的基板的B面的外周且绝缘弹性垫片的凸起部分朝外,所述保护板设置在所述恒压板的下方,所述保护板的正极连接片连接在所述恒压板上电压转换器的VIN端口上,所述保护板的负极连接片连接在所述恒压板的第五电容C5与第二电阻R2相连接的一端上。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正极连接片、负极连接片的连接,所所述恒压板上设置正极连接片连接孔、负极连接片连接孔,恒压板上的正极连接片连接孔与电压转换器的VIN端口连通,恒压板上的负极连接片连接孔分别与负极输出端、第五电容C5与第二电阻R2相连接的一端连通。方便制作,一般将恒压板上的负极连接片连接孔直接设置在负极输出端的边缘,如此负极连接片连接孔就直接与负极输出端连通了。
为方便正极引出极耳、负极引出极耳的连接,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了正极引出极耳连接点B+和负极引出极耳连接点B-,所述正极引出极耳连接点B+与第一电阻R1与保护IC的VDD端口相连接的另一端连通,负极引出极耳连接点B-与保护IC的GND端口连通。
所述保护板的第一基板的B面和所述恒压板的第二基板的B面相对,所述第二基板与所配套的电池外壳紧密配套,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外形相同且第一基板的尺寸小于第二基板的尺寸。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的形状可根据所配套的电池外壳的形状变化,一般为圆形和方形。
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呈圆形时,为满足保护板和恒压板装配的要求,防止保护板的直径过大无法放入所配套的电池外壳内部,保护板的直径过小则不利于电子元件的合理布置,第一基板的直径d1满足d-0.50≤d1≤d-0.20,其中d 为所配套圆柱形外壳上的冲槽内径;所述第一基板的厚度为0.02~0.20mm;为满足恒压板支撑在电池外壳上的冲槽槽位的装配要求,防止恒压板直径大于电池外壳内径D而无法放入电池外壳内部,恒压板直径小于电池外壳上的槽位内径d而无法形成在槽位上方的支撑,所述第二基板的厚度为0.8~1.2mm,第二基板的直径d2满足D-0.20≤d2≤D-0.05,其中D为所配套圆柱形外壳的内径。所述绝缘弹性垫片俯视呈圆环状,其厚度为0.1~1.0mm,外圆的直径等于第二基板的直径,中心孔直径d3满足d1+0.05≤d3≤d-0.05,凸起部分的外径d5满足d3+0.4≤d5 ≤d-0.05,其中d为所配套圆柱形外壳上的冲槽内径,d1为第一基板的直径。
所述恒压板的第二基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气孔,以满足异常情况下电池内部气压释放的安全性需求,同时起缓冲封口挤压形变功能。
一种可充电电池,包括外壳和电芯,电芯置于外壳内,所述外壳的开口端设有冲槽,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恒压输出结构部件,所述电芯为由正极、负极、隔膜卷绕形成或成型的单体电池,在外壳的开口端还封闭有如上所述的恒压输出结构部件,所述电芯的正极引出极耳连接在第一电阻R1与保护IC的VDD端口相连接的另一端上,所述电芯的负极引出极耳连接在所述保护IC的GND端口上;所述保护板置于外壳上的冲槽槽位下方,所述绝缘弹性垫片及恒压板依次置于外壳上的冲槽槽位上方,所述恒压板的负极输出端与外壳紧密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弹性垫片在封口后的厚度压缩比为5%~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具有以下优点:
(1)集成了电池电池充电、放电过程中的保护、电池恒定在一定电压输出、电池结构支撑的功能,很好的兼顾了电池本身的安全保护要求、用电设备对电池的输出特性要求、电池本身的结构要求;
(2)可以实现电池附属构件占用空间的节约化和电池的高容量化。恒压输出结构部件,集多种功能为一个整体部件,按多种功能统一满足的要求,进行了结构方面的优化设计和布局,相比较通常的分体式电池充放电保护线路板、电池恒压输出线路板、电池结构支撑零件合并体积,本发明 的一种恒压输出的圆柱形可充电电池中使用的恒压输出结构部件的体积要大为减少,这就实现了电池附属构件占用空间的节约化,有更多的空间可以用来提示活性物质的装配,从而有利于实现电池的高容量化。
使用本发明的一种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制作的可充电电池,结构新颖,制作简单。本发明的可充电电池,使用了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减少了电池装配的工艺步骤,尤其是将实现同等功能产品所需的焊接次数降低了一半以上,整个装配过程简单高效,因而可以实现电池成本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中可充电电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实施例1中恒压输出结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实施例1中保护板的B面的俯视示意图
图3(b)实施例1中保护板的B面的左视示意图
图3(c)实施例1中保护板的线路原理图
图4(a)实施例1中恒压板的B面的俯视示意图
图4(b)实施例1中恒压板的B面的左视示意图
图4(c)实施例1中恒压板的A面的俯视示意图
图4(d)实施例1中恒压板的线路原理图
图5(a)实施例1中可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充电电流-充电时间关系曲线图
图5(b)实施例1中可充电电池的过充电情况下的充电电压-充电电流-时间关系曲线图
图5(c)实施例1中可充电电池的放电情况下的放电电压-放电电流-时间关系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以具体制作一种恒压输出的圆柱形可充电电池为例,来进一步阐述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同时说明该种恒压输出的圆柱形可充电电池结构。
一种可充电电池,为圆柱形,其要求为:电池直径≤14.5mm,电池高度≤ 50.5mm,电池具备充电和放电保护功能,电池具备恒压1.50V±0.10V,最大2A 电流的输出功能,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1、电芯2和恒压输出结构部件3,本实施例的电芯为聚合物锂离子单体电池,其型号为13430(直径13mm,高度43mm),标称电压为3.6V,容量为700mAh;外壳1为钢壳,其外径为14.15±0.05mm,内径为13.90±0.05mm,高度为51.0±0.05mm;电芯2置于外壳1内,外壳1的开口端设有冲槽11,冲槽槽位内径13.15±0.03mm,槽位高度为3.0±0.05mm,恒压输出结构部件3封闭住外壳1的开口端;如图2所示,恒压输出结构部件3 包括保护板31、恒压板32、输出端子33和绝缘弹性垫片34;绝缘弹性垫片34上设置有中心孔,俯视呈圆环状,在中心孔边缘设置有凸起部分。
保护板31用于电池充电、放电过程保护,具体为:过充电保护(过充电检测电压为4.25±0.05V、过充电解除电压为4.10±0.05V、过充电电压检测延迟时间为≤200mS)、过放电保护(过放电检测电压为2.90±0.05V、过放电解除电压为3.00 ±0.05V、过放电电压检测延迟时间为≤100mS)、过流保护(过放电电流检测为 2.1~3.9A、过放电电流检测延迟时间为≤20mS)、短路保护(负载短路电流检测为10~30A、负载短路电流检测延时为≤300μS)。如图3(a)、图3(b)、图3 (c)所示,包括圆形第一基板311(直径:12.7mm,厚度:0.1mm)、保护IC 312 (型号为XB8358D)、第一电阻R1(规格为100R±1%)、第一电容C1(规格为 0.1uF、10V)和第二电容C2(规格为1uF、10V),第一基板311的一侧设置有正极连接片313和负极连接片314,正极连接片313和负极连接片314均为柔性可弯折,保护IC 312焊接在第一基板311上,保护IC 312的VDD端口与GND端口之间串接第一电容C1,保护IC 312的GND端口与VCC端口之间串接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正极连接片,其另一端连接在保护IC的VDD端口与第一电容C1的相连接处;负极连接片314与保护IC 312的两个VM端口相连通,第一基板311上还设置了正极引出极耳连接点B+和负极引出极耳连接点B-,正极引出极耳连接点B+与第一电阻R1与保护IC 312的VDD端口相连接的另一端连通,负极引出极耳连接点B-与保护IC 312的GND端口连通。
恒压板32用于保证电池恒压输出,保证电池具备恒压1.50V±0.10V,最大 2A电流的输出功能,如图4(a)、图4(b)、图4(c)、图4(d)所示,包括圆形第二基板321(直径:13.85mm厚度:0.8mm)、电压转换器322(型号为ME3104)、电感L(型号:2.7uH/3A)、二极管D(型号:B5819WS SL 1A)、第二电阻R2(规格为20KR±1%)、第三电阻R3(规格为30KR±1%)、第三电容C3(规格为22uF、15V)、第四电容C4(规格为0.1uF、10V)和第五电容C5(规格为22uF、15V),第二基板321上设置有正极输出端323和负极输出端327,恒压板32的第二基板 321上设置有两个通气孔324,电压转换器322焊接在第二基板321上,电感L的一端与电压转换器322的SW端口相连接,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正极输出端323;二极管D的一端分别与电压转换器322的VIN端口、EN端口相连接,二极管D 的另一端连接正极输出端323;电压转换器322的VIN端口与GND端口之间串接第三电容C3,电压转换器322的FB端口与正极输出端323之间串接第四电容C4,第三电阻R3并接在第四电容C4的两端,第五电容C5与第二电阻R2串接后并接在第四电容C4的两端且第二电阻R2串接在电压转换器的FB端口与负极输出端之间。恒压板32上设置正极连接片连接孔325、负极连接片连接孔326,恒压板 32上的正极连接片连接孔325与电压转换器的VIN端口连通,恒压板32上的负极连接片连接孔326分别与负极输出端327连通、第五电容C5与第二电阻R2相连接的一端连通。为方便制作,负极连接片连接孔326设置在负极输出端327的边缘,这样负极连接片连接孔326就直接和负极输出端327连通了。
为了方便描述,第一基板311和第二基板321的焊接面定义为A面,第一基板311和第二基板321上的电子元件所在面定义为B面。
如图2所示,输出端子33设置在恒压板32的基板321的A面的正中间位置上,输出端子33与恒压板32的正极输出端323相连接;绝缘弹性垫片34(厚度为0.5mm,外径为13.8mm;中心孔直径为12.60mm,凸起部分的外径为13.10mm,凸起部分的高度为2.0mm)设置在恒压板32的基板321的B面的外周且绝缘弹性垫片34的凸起部分朝外,保护板31设置在恒压板32的下方,保护板31的第一基板311的B面和恒压板32的第二基板321的B面相对,保护板31的正极连接片313连接在恒压板32上的正极连接片连接孔325上,保护板31的负极连接片314连接在恒压板32上的负极连接片连接孔326上;电芯2的正极引出极耳21连接在保护板31的正极引出极耳连接点B+上,电芯2的负极引出极耳22连接在保护板31的负极引出极耳连接点B-上;保护板31置于外壳1上的冲槽11槽位下方,绝缘弹性垫片34及恒压板32依次置于外壳1上的冲槽11槽位上,恒压板32上负极输出端327与外壳1紧密接触,绝缘弹性垫片34在封口后的厚度压缩比控制为5%~40%。
实际制作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电芯即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包上外膜,在电芯的正极输出端焊接上正极引出极耳,将电芯的负极输出端焊接上负极引出极耳,接着将正极引出极耳、负极引出极耳分别使用绝缘胶带进行绝缘,防止与电池钢壳的接触;
(2)接着将电芯即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装入电池钢壳中,然后对装有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钢壳进行冲槽;
(3)制作好保护板、恒压板,将输出端子焊接恒压板的第二基板的A面的正中间位置上,将保护板的保护板的正极连接片连接在恒压板上的正极连接片连接孔上,保护板的负极连接片连接在恒压板上的负极连接片连接孔上,将保护板穿过弹性绝缘垫片的中心孔,形成恒压输出结构部件;
(4)将电芯的正极引出极耳与保护板上的正极引出极耳连接点B+锡焊连接,电芯的负极引出极耳与保护板上的负极引出极耳连接点B-锡焊连接。
(5)将保护板置于钢壳的冲槽槽位下方,恒压板置于冲槽槽位上且置于弹性绝缘垫片上方,之后进行封口,完成恒压输出的圆柱形可充电电池的制作。
将本实施例的可充电电池,完全放残电后,以1000mA恒流恒压充电,恒压 4.5V,充电截止电流40mA,合计的充电容量约为714.7mAh,其充电电压-充电电流-充电时间关系曲线图如图5(a)所示。
为验证恒压输出结构部件的充电过压保护功能,对充满电的电池,以20mA 电流进行恒流充电,并限制最高电压4.7V,其过充电情况下的充电电压-充电电流-时间关系曲线图如图5(b)所示,由图5(b)可知,电池在充电末期电流从20mA 降低至0mA,电压瞬间上升到最高限制电压4.7V,表明恒压输出结构部件触发了充电过压保护条件,关断了充电回路,充电过压保护功能实现。
将充满电的电池,以恒流2000mA进行放电,截止电压1.0V,其放电情况下的放电电压-放电电流-时间关系曲线图如图5(c)所示,图中“-”表示放电,由图5(c)可知,电池的放电电压为1502mV~1532mV,稳定在1.50±0.10V范围内,达成了以2A电流进行恒压输出的功能,整个放电过程放电容量为1276mAh。放电终了,放电电压突降到0V,电流为0mA,表明恒压输出结构部件触发了放电欠压保护条件,关断了放电回路,放电欠压保护功能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虽然是以降压恒压1.5V输出型锂离子电池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同样适用于电池需要升压恒压输出的工况,例如9V恒压输出锂离子电池等。
实施例2
一种可充电电池,其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可充电电池的结构相类似,其不同之处在于:电芯由正极、负极、隔膜卷绕形成,第一基板厚度为0.06mm,第二基板厚度为1.0mm。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板、恒压板、输出端子和绝缘弹性垫片;所述绝缘弹性垫片上设置有中心孔,在中心孔边缘设置有凸起部分;
所述保护板包括第一基板、保护IC、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可弯折的正极连接片和负极连接片,所述保护IC焊接在第一基板上,保护IC的VDD端口与GND端口之间串接第一电容(C1),保护IC的GND端口与VCC端口之间串接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正极连接片,其另一端连接在保护IC的VDD端口与第一电容(C1)的相连接处;所述负极连接片与保护IC的两个VM端口相连接;
所述恒压板包括第二基板、电压转换器、电感、二极管、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所述电压转换器焊接在第二基板上,所述电感的一端与电压转换器的SW端口相连接,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正极输出端;所述二极管的一端分别与电压转换器的VIN端口、EN端口相连接,所述二极管的另一端连接正极输出端;电压转换器的VIN端口与GND端口之间串接第三电容(C3),电压转换器的FB端口与正极输出端之间串接第四电容(C4),第三电阻(R3)并接在第四电容(C4)的两端,第五电容(C5)与第二电阻(R2)串接后并接在第四电容(C4)的两端且第二电阻(R2)串接在电压转换器的FB端口与负极输出端之间;
所述输出端子设置在恒压板的基板的(A)面上,输出端子与所述恒压板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绝缘弹性垫片设置在恒压板的基板的(B)面的外周且绝缘弹性垫片的凸起部分朝外,所述保护板设置在所述恒压板的下方,所述保护板的正极连接片连接在所述恒压板上电压转换器的VIN端口上,所述保护板的负极连接片连接在所述恒压板的第五电容(C5)与第二电阻(R2)相连接的一端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板上设置正极连接片连接孔、负极连接片连接孔,恒压板上的正极连接片连接孔与电压转换器的VIN端口连通,恒压板上的负极连接片连接孔分别与负极输出端、第五电容(C5)与第二电阻(R2)相连接的一端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了正极引出极耳连接点(B+)和负极引出极耳连接点(B-),所述正极引出极耳连接点(B+)与第一电阻(R1)与保护IC的VDD端口相连接的另一端连通,负极引出极耳连接点(B-)与保护IC的GND端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的(B)面和所述第二基板的(B)面相对,所述第二基板与所配套的电池外壳紧密配套,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外形相同且第一基板的尺寸小于第二基板的尺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呈圆形,所述第一基板的厚度为0.02~0.20mm,第一基板的直径d1满足d-1.00≤d1≤d-0.20,其中d为所配套圆柱形外壳上的冲槽内径;所述第二基板的厚度为0.8~1.2mm,第二基板的直径d2满足D-0.20≤d2≤D-0.05,其中D为所配套圆柱形外壳的内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弹性垫片俯视呈圆环状,其厚度为0.1~1.0mm,外圆的直径等于第二基板的直径,中心孔直径d3满足d1+0.05≤d3≤d-0.05,凸起部分的外径d5满足d3+0.4≤d5≤d-0.05,其中d为所配套圆柱形外壳上的冲槽内径,d1为第一基板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板的第二基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气孔。
8.一种可充电电池,包括外壳和电芯,电芯置于外壳内,所述外壳的开口端设有冲槽,其特征在于:在外壳的开口端还封闭有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恒压输出结构部件,所述电芯的正极引出极耳连接在第一电阻(R1)与保护IC的VDD端口相连接的另一端上,所述电芯的负极引出极耳连接在所述保护IC的GND端口上;所述保护板置于外壳上的冲槽槽位下方,所述绝缘弹性垫片及恒压板依次置于外壳上的冲槽槽位上方,所述恒压板的负极输出端与外壳紧密接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弹性垫片在封口后的厚度压缩比为5%~40%。
CN201610251032.8A 2016-04-21 2016-04-21 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及使用其的可充电电池 Active CN1058705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51032.8A CN105870519B (zh) 2016-04-21 2016-04-21 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及使用其的可充电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51032.8A CN105870519B (zh) 2016-04-21 2016-04-21 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及使用其的可充电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70519A CN105870519A (zh) 2016-08-17
CN105870519B true CN105870519B (zh) 2018-06-22

Family

ID=56633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51032.8A Active CN105870519B (zh) 2016-04-21 2016-04-21 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及使用其的可充电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705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5527A (zh) * 2016-08-31 2016-12-07 厦门日臻动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供电的多功能的婴幼儿浴缸
CN106214034A (zh) * 2016-08-31 2016-12-14 厦门日臻动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供电的户外便携压力淋浴器
CN110289442B (zh) * 2019-07-10 2021-12-03 深圳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大容量二次电池
CN110429353B (zh) * 2019-07-29 2022-08-02 深圳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低成本二次电池
CN110534676B (zh) * 2019-08-30 2022-06-14 深圳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可充电电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81982Y (zh) * 2006-03-07 2007-03-21 深圳市迈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圆柱状锂电池
CN101604764A (zh) * 2009-07-08 2009-12-16 上海德朗能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将保护电路内置到电池帽盖内部的锂电池
CN102299392A (zh) * 2011-05-16 2011-12-28 李松 采用锂离子电池构成的充电电池及控制方法
CN204289548U (zh) * 2014-12-23 2015-04-22 赵振涛 一种保护板内置的柱状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46585A (ja) * 2005-03-02 2006-09-14 Nec Saitama Ltd 電池保護回路
KR101956921B1 (ko) * 2012-06-19 2019-03-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보호회로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배터리 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81982Y (zh) * 2006-03-07 2007-03-21 深圳市迈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圆柱状锂电池
CN101604764A (zh) * 2009-07-08 2009-12-16 上海德朗能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将保护电路内置到电池帽盖内部的锂电池
CN102299392A (zh) * 2011-05-16 2011-12-28 李松 采用锂离子电池构成的充电电池及控制方法
CN204289548U (zh) * 2014-12-23 2015-04-22 赵振涛 一种保护板内置的柱状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70519A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70519B (zh) 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及使用其的可充电电池
CN105896479B (zh) 一种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及使用其的可充电电池
CN101404406B (zh) 一种锂电池保护电路
CN204258279U (zh) 一种锂电池低电压保护电路
CN201667547U (zh) 嵌入可编程开关式充电功能的锂电池保护模块
CN110289442A (zh) 大容量二次电池
CN105553052A (zh) 集成功率mosfet的锂电池保护芯片及采用该芯片的充电电路
CN100521355C (zh) 可充式电池
CN110429353A (zh) 低成本二次电池
CN110534676A (zh) 可充电电池
CN205723839U (zh) 恒压输出的圆柱形可充电电池
CN205723840U (zh) 一种恒压输出的圆柱形可充电电池
CN105789718B (zh) 一种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及使用其的可充电电池
CN206452101U (zh) 一种双节锂电池保护电路
CN111082148B (zh) 基于针状引脚电芯及可隐藏接口的二次电池
KR200423760Y1 (ko) 범용 리튬이온 2차 전지
CN201222661Y (zh) 具有存储期零放电功能的锂电池保护装置
CN106099863B (zh) 一种带usb接口的恒压保护结构部件及使用其的二次电池
CN201215817Y (zh) 一种锂电池保护电路
CN201638904U (zh) 充电式锂电池
CN102324485A (zh) 一种便携式能量均衡蓄电池
CN105048606A (zh) 电池放电保护电路及具备放电保护功能的可充电电池组
CN204795734U (zh) 带有充放电保护电路的应急灯电路
CN210984867U (zh) 一种电池包
CN201122632Y (zh) 可充式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