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65240B - 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65240B
CN105865240B CN201510025384.7A CN201510025384A CN105865240B CN 105865240 B CN105865240 B CN 105865240B CN 201510025384 A CN201510025384 A CN 201510025384A CN 105865240 B CN105865240 B CN 1058652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hot pipe
flat hot
capillary structure
fl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253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65240A (zh
Inventor
沈庆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253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652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65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65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65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652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方法,首先提供一扁平热管,接着对该扁平热管具有至少一于该腔室内未有该毛细结构的待压扁段予以压扁,并同时焊接而密合,然后将前述经压扁密合的待压扁段上之一待移除区段截断,以保留该待压扁段上之一保留区段,即可完成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透过本发明此方法的设计,得有效达到提升导热效率及节省空间的效果。

Description

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扁平热管,尤指一种具有较佳导热效率及有效节省空间之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资讯产业之快速发展,中央处理器等电子元件处理能力日益加强,产生之热量与之俱增,散热片结合风扇之散热模组已逐渐无法满足散热需求,尤其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智慧型手机或装置、智慧型穿戴装置等等而言,目前热管是一个被广泛使用于传热用之重要元件。热管可视为一个具有高热传导率之被动热传元件,由于内部之两相流热传机制,使得热管之传热能力为同样尺寸铜金属之数百倍以上。利用热管作为热量之传递物时,具有反映迅速及热阻小等优点。因此可配合热管或其衍生产品之使用发展出各型高性能散热模组,适合解决目前各式电子产品因性能提升所衍生之散热问题。
已知的热管封口方法,首先是先对热管的一端缩口封闭后,再于一开放管口内真空抽取后,并填充入一工作液体,接着对该管口进行渐缩拉长形成一缩口端后,然后于缩口端处进行焊接(如氩焊),藉以将热管之该缩口端予以封口。而已知的热管其上缩管端是无法进行导热或传热功效的,因此便会形成为导热之无效端,此无效端的存在会降低热管导热效率(即热管导热效率不佳),且因热管为了要留下足够可于缩口后封闭的长度而不会产生外泄的情事,因此其保留之缩管端较长,不仅会占去热管有效之导热长度的应用,并致使热管组设于一智慧型行动装置(如智慧型手表、智慧型手机)内时,因为该较长之缩管端(即无效端)会占用机构内配置的空间,不利于减小智慧型行动装置体积的设计。
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之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之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之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为有效解决上述之问题,本发明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有减短(或缩短)无效端及提升扁平热管导热效率的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方法。
本发明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有达到节省空间的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方法,包括:提供一扁平热管,该扁平热管内具有一真空之腔室,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且其内壁形成有至少一毛细结构;对该扁平热管具有至少一于该腔室内未有该毛细结构的待压扁段施以压扁,并同时焊接而密合,且该待压扁段上区分有一保留区段与一待移除区段;及将前述经压扁密合的该待移除区段截断去除,以保留该保留区段,即可完成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
该待压扁段位于相邻该扁平热管之一端内壁未设有该毛细结构至该扁平热管之一端向外渐缩的一已封口的缩管部之间,该保留区段位于该扁平热管的一端内壁未有毛细结构相邻处与该毛细结构之间,该待移除区段则位于远离该保留区段至该缩管部之间。
该待压扁段位于相邻该扁平热管之一端内壁未设有该毛细结构至该扁平热管的一端外凸伸的一封口部之间,该保留区段位于该扁平热管的一端内壁未有毛细结构相邻处与该毛细结构之间,该待移除区段则位于远离该保留区段至该封口部之间。
对该扁平热管具有至少一于该腔室内未有该毛细结构的待压扁段施以压扁,并同时焊接而密合之步骤,进一步包括:对该扁平热管之一端具有一于该腔室内未有该毛细结构之第一待压扁段,以及该扁平热管之另一端具有一于该腔室内未有该毛细结构之第二待压扁段施以压扁,并同时焊接而密合,该第一待压扁段上区分有一第一保留区段与一第一待移除区段,该第二待压扁段上区分有一第二保留区段与一第二待移除区段。
将前述经压扁密合的该待移除区段截断去除,以保留该保留区段,即可完成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之步骤,进一步包括:将前述经压扁密合的第一、二待移除区段截断去除,以保留该第一、二保留区段,即可完成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
该第一待压扁段位于相邻该扁平热管之一端内壁未设有该毛细结构至该扁平热管之一端向外渐缩的一已封口的缩管部之间,该第一保留区段位于该扁平热管的一端内壁未有毛细结构相邻处与该毛细结构之间,该第一待移除区段则位于远离该第一保留区段至该缩管部之间。
该第二待压扁段则位于该扁平热管的另一端为一圆弧封闭端内壁未设有该毛细结构处,该第二保留区段位于该扁平热管的另一端内壁未有毛细结构相邻处与该毛细结构之间,该第二待移除区段则位于远离该第二保留区段至该圆弧封闭端之间。
该扁平热管由一圆型热管压扁所构成的。
该扁平热管由一上平板与相对一下平板相互叠合所构成的。
前述压扁方式选择为一挤压或一滚压方式。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方法,所述保留区段之长度小于该待移除区段之长度。
透过本发明此方法的设计,得有效达到大幅减短无效端及提升热管导热效率,进而还有效达到节省空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流程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成品圆型热管受压扁成型之立体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成品圆型热管受压扁成型之剖面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扁平热管预备压扁时之剖面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扁平热管受压扁时之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扁平热管之待移除区段截断之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流程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成品圆型热管受压扁成型之立体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扁平热管预备压扁时之剖面示意图;
图6C为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扁平热管受压扁时之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扁平热管之待移除区段截断之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
图10A为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
图10B为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扁平热管受压扁时之剖面示意图;
图10C为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扁平热管之待移除区段截断之剖面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对应的构件名称为:
扁平热管…1
腔室…11
工作流体…12
毛细结构…13
待压扁段…140
保留区段…1401
待移除区段…1402
第一待压扁段…141
第一保留区段…1411
第一待移除区段…1412
第二待压扁段…142
第二保留区段…1421
第二待移除区段…1422
缩管部…15
圆弧封闭端…16
上平板…171
下平板…172
无毛细结构区域…18
第一无毛细结构区域…181
第二无毛细结构区域…182
封口部…19
压扁设备…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之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之实施例予以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方法,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流程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2A、图2B、图3A、图3B、图4。该扁平热管1于该实施例以由一圆型热管压扁所构成的做说明;该扁平热管1无效端去除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00)提供一扁平热管1,该扁平热管1内具有一真空之腔室11,该腔室11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12,且其内壁形成有至少一毛细结构13;
提供一成品圆型热管受压扁后之扁平热管1(如图2A、图2B所示),该扁平热管1内具有一真空之腔室11,该腔室11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12(如纯水、纯水、无机化合物、醇类、酮类、液态金属、冷煤或有机化合物),且该腔室11内壁形成有至少一毛细结构13,该毛细结构13于该实施例以烧结粉末体做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于具体实施时,亦可选择为沟槽或金属编织网或纤维编织束或网,并该扁平热管1内壁的毛细结构13与相对该扁平热管1一端之间界定一无毛细结构区域18,该无毛细结构区域18内壁未设有毛细结构,其用以便利于工作流体12填充至腔室11内,所以扁平热管1之无毛细结构区18域此部位是无法进行导热的。
(101) 对该扁平热管1具有至少一于该腔室11内未有该毛细结构的待压扁段140施以压扁,并同时焊接而密合,且该待压扁段140上区分有一保留区段1401与一待移除区段1402;
前述扁平热管1具有至少一于该腔室11内未有该毛细结构的待压扁段140,该待压扁段140上区分有一保留区段1401与一待移除区段1402,于该实施例之待压扁段140为扁平热管1上无法进行导热的部位,就是所称之无效端;并前述待压扁段140位于该相邻该扁平热管1之一端内壁未设有该毛细结构(即所述无毛细结构区域18)至该扁平热管1之一端向外渐缩的一已封口的缩管部15之间做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而所述保留区段1401位于该扁平热管1的一端内壁未有毛细结构相邻对应该毛细结构13之间,该待移除区段1402则位于远离该保留区段1401至该缩管部15;所以透过一压扁设备2对前述待压扁段140施以压扁,并同时以低温焊接(如低温高周波焊接),令经压扁后的待压扁段140内壁相熔接密合(如图3A、图3B所示)。其中前述压扁方式可选择为一挤压或一滚压或闸压或压合等方式。
(102) 将前述经压扁密合的该待移除区段1402截断去除,以保留该保留区段1401,即可完成扁平热管1无效端去除。
将前述经压扁密合的待移除区段1402截断(或切掉),以保留该保留区段1401,使得无法进行导热的已封口之缩管部15会被切掉(如图4所示),换言之,就是将多余无效端(即前述待移除区段1402)给去除掉,藉以缩短(或减短)该扁平热管1之无效段的长度。其中该保留区段1401之长度小于该待移除区段1402的长度。
因此,藉由本发明此方法的设计,对前述扁平热管(如将圆型热管压扁后的扁平热管1,或是由上、下平板相叠合的扁平热管1)进行无效段去除,以有效减短该扁平热管1无效端,相对的便能有效提升扁平热管1之导热效率(即扁平热管1的导热效率佳)。此外,透过本发明的方法去除多余无效端后的扁平热管1,因已封口之缩管部15被切掉(或截断),使得能有效的缩短该扁平热管1之无效端的长度,让扁平热管1可具有短小、体积小及薄型化的效果,所以本发明之前述扁平热管1应于一智慧型行动装置(如智慧型手表、智慧型手机、平板或其他智慧型装置)内时,不会占用空间,反而是达到节省空间的效果,且还有利于减小智慧型行动装置体积的设计的效果。
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流程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6A、图6B、图6C、图7;该实施例主要是将前述第一实施例是去除扁平热管1有一个无效端,改调整设计为去除扁平热管1两个无效端做说明,该扁平热管1无效端去除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200) 提供一扁平热管1,该扁平热管1内具有一真空之腔室11,该腔室11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12,且其内壁形成有至少一毛细结构13;
提供一成品圆型热管受压扁后之扁平热管1(如图6A所示),该扁平热管1内具有一真空之腔室11,该腔室11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12(如纯水、纯水、无机化合物、醇类、酮类、液态金属、冷煤或有机化合物),且该腔室11内壁形成有至少一毛细结构13,该毛细结构13于该实施例以烧结粉末体做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于具体实施时,亦可选择为沟槽或金属网,并该扁平热管1内壁的毛细结构13与相对该扁平热管1一端之间界定一第一无毛细结构区域181,该扁平热管1内壁的毛细结构13与相对该扁平热管1的另一端之间界定一第二无毛细结构区域182,并该第一、二无毛细结构区域181、182内壁未设有毛细结构,其用以便利于工作流体12填充至腔室11内,所以扁平热管1之第一、二无毛细结构区域181、182此部位是无法进行导热的。
(201) 对该扁平热管1之一端具有一于该腔室11内未有该毛细结构之第一待压扁段141,以及该扁平热管1之另一端具有一于该腔室11内未有该毛细结构之第二待压扁段142施以压扁,并同时焊接而密合,且该第一待压扁段141上区分有一第一保留区段1411与一第一待移除区段1412,该第二待压扁段142上区分有一第二保留区段1421与一第二待移除区段1422;
前述扁平热管1之一端与另一端分别具有一于该腔室11内未有该毛细结构的第一待压扁段141与一于该腔室11内未有该毛细结构的第二待压扁段142,前述第一待压扁段141上区分有一第一保留区段1411与一第一待移除区段1412,前述第二待压扁段142上区分有一第二保留区段1421与一第二待移除区段1422,于该实施例之第一、二待压扁段141、142为扁平热管1上无法进行导热的部位,就是所称之无效端,且该第一待压扁段141位于相邻该扁平热管1之一端内壁未设有该毛细结构(即所述第一无毛细结构区域181)至该扁平热管1之一端向外渐缩的一已封口的缩管部15之间,以及第二待压扁段142则位于该扁平热管1的另一端为一圆弧封闭端16内壁未设有该毛细结构处(即所述第二无毛细结构区域182)做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而前述第一保留区段1411位于该扁平热管1的一端内壁未有毛细结构相邻对应该毛细结构13之间,该第一待移除区段1412则位于远离该第一保留区段1411至该缩管部15之间,该第二保留区段1421位于该扁平热管1的另一端内壁未有毛细结构相邻对应该毛细结构13之间,该第二待移除区段1422则位于远离该第二保留区段1421至该圆弧封闭端;所以透过一压扁设备2分别对前述第一、二待压扁段141、142施以压扁,并同时以低温焊接(如低温高周波焊接),令经压扁后的第一、二待压扁段141、142内壁相熔接密合(如图6B、6C所示)。其中前述压扁方式可选择为一挤压或一滚压方式。
(202) 将前述经压扁密合的第一、二待移除区段1412、1422截断,以保留该第一、二保留区段1411、1421,即可完成扁平热管1无效端去除。
将前述经压扁密合的第一、二待移除区段1412、1422截断(或切掉),以保留该第一、二保留区段1411、1421,使得无法进行导热的已封口之缩管部15与扁平热管1的另一端为圆弧封闭端16会被切掉(如图7所示),换言之,就是将多余无效端(即前述第一、二待移除区段1412、1422)给去除掉,藉以缩短(或减短)该扁平热管1之无效段的长度。其中该第一、二保留区段1411、1421之长度小于该第一、二待移除区段1412、1422的长度。
因此,藉由本发明此方法的设计,得可大幅的达到减短(或缩短)该扁平热管1无效端,相对的便能有效提升扁平热管1之导热效率(即扁平热管1的导热效率佳)。此外,透过本发明的方法去除多余无效端后的扁平热管1,因已封口之缩管部15被切掉(或截断),以及扁平热管1的圆弧封闭端16也被切掉,使得能缩短该扁平热管1之无效端的长度,让扁平热管1之整体具有几近完全的传热功效及可具有短小、体积小及薄型化的效果,所以本发明之前述扁平热管1应于智慧型行动装置(如智慧型手表、智慧型手机、平板或其他智慧型装置)内时,不会因已知之热管的无效端而占用空间,反而是达到节省空间及提高热传的效果,且还有利于减小智慧型行动装置体积的设计的效果。
请参阅图8所示,为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主要是将前述第一实施例之由一圆型热管压扁的扁平热管1,改设计为由一上平板171与相对一下平板172相互叠合所构成的扁平热管1做说明,并该实施例之扁平热管1无效端去除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300) 提供一扁平热管1,该扁平热管1内具有一真空之腔室11,该腔室11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12,且其内壁形成有至少一毛细结构13;
提供一上平板171与相对一下平板172相互叠合之扁平热管1(如图9、图10A所示),该扁平热管1内具有一真空之腔室11,该腔室11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12(如纯水、纯水、无机化合物、醇类、酮类、液态金属、冷煤或有机化合物),且该腔室11内壁形成有至少一毛细结构13,该毛细结构13于该实施例以烧结粉末体做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于具体实施时,亦可选择为沟槽或金属网,并该扁平热管1内壁的毛细结构13与相对该扁平热管1一端之间界定一无毛细结构区域18,该无毛细结构区域18内壁未设有毛细结构,其用以便利于工作流体12填充至腔室11内,所以扁平热管1之无毛细结构区域18此部位是无法进行导热的。
(301) 对该扁平热管1具有至少一待压扁段140位于相邻该扁平热管1之一端内壁未设有该毛细结构13至该扁平热管1的一端外凸伸的一封口部19之间施以压扁,并同时焊接而密合,且该待压扁段140上区分有一保留区段1401与一待移除区段1402;
该扁平热管1具有至少一于该腔室11内未有该毛细结构的待压扁段140,该待压扁段140上区分有一保留区段1401与一待移除区段1402,于该实施例之待压扁段140为扁平热管1上无法进行导热的部位,就是所称之无效端,且该保留区段1401位于该扁平热管1的一端内壁未有毛细结构相邻对应该毛细结构13之间,该待移除区段1402则位于远离该保留区段1401至该封口部19;所以透过一压扁设备2对该待压扁段140位于相邻该扁平热管1之一端内壁未设有该毛细结构13(即所述无毛细结构区域18)至该扁平热管1的一端外凸伸的一封口部19之间施以压扁,并同时以低温焊接(如低温高周波焊接),令经压扁后的待压扁段140的一部分为该无毛细结构区域18内壁会相熔接密合(如图10B所示),而该待压扁段140的另一部分为无法进行导热的封口部19。其中前述压扁方式可选择为一挤压或一滚压方式或闸压或压合等方式。
(302) 将前述经压扁密合的该待移除区段1402截断去除,以保留该保留区段1401,即可完成扁平热管1无效端去除。
将前述经压扁密合的待移除区段1402截断(或切掉),以保留该保留区段1401,使得无法进行导热的封口部19会被切掉(如图10C所示),换言之,就是将多余无效端(即前述待移除区段1402)给去除掉,藉以缩短(或减短)该扁平热管1之无效段的长度。其中该保留区段1401之长度小于该待移除区段1402的长度。
因此,透过本发明的方法的设计,得有效达到减短扁平热管1之无效端及大幅提升扁平热管1的导热效率,进而还有效达到节省空间的效果。此外本发明之前述扁平热管1应于智慧型行动装置(如智慧型手表、智慧型手机)内时,不会占用空间,反而是达到节省空间的效果,且还有利于减小智慧型行动装置体积的设计的效果。
以上所述,本发明相较于已知具有下列之优点:
1. 具有大幅减少(或缩短)扁平热管的无效端之长度。
2. 提升扁平热管导热效率。
3. 节省空间。
以上所述,仅本发明之较佳可行之实施例而已,举凡利用本发明上述之方法、形状、构造、装置所为之变化,皆应包含于本案之权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扁平热管,该扁平热管内具有一真空之腔室,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且其内壁形成有至少一毛细结构;
对该扁平热管具有至少一于该腔室内未有该毛细结构的待压扁段施以压扁,并同时焊接而密合,且该待压扁段上区分有一保留区段与一待移除区段;及
将前述经压扁密合的该待移除区段截断去除,以保留该保留区段,即可完成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
所述待压扁段位于相邻该扁平热管之一端内壁未设有该毛细结构至该扁平热管之一端向外渐缩的一已封口的缩管部之间,该保留区段位于该扁平热管的一端内壁未有毛细结构相邻处与该毛细结构之间,该待移除区段则位于远离该保留区段至该缩管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压扁段位于相邻该扁平热管之一端内壁未设有该毛细结构处至该扁平热管的一端外凸伸的一封口部之间,该保留区段位于该扁平热管的一端内壁未有毛细结构相邻处与该毛细结构之间,该待移除区段则位于远离该保留区段至该封口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扁平热管具有至少一于该腔室内未有该毛细结构的待压扁段施以压扁,并同时焊接而密合之步骤,进一步包括:对该扁平热管之一端具有一于该腔室内未有该毛细结构之第一待压扁段,以及该扁平热管之另一端具有一于该腔室内未有该毛细结构之第二待压扁段施以压扁,并同时焊接而密合,该第一待压扁段上区分有一第一保留区段与一第一待移除区段,该第二待压扁段上区分有一第二保留区段与一第二待移除区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经压扁密合的该待移除区段截断去除,以保留该保留区段,即可完成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之步骤,进一步包括:将前述经压扁密合的第一、二待移除区段截断去除,以保留该第一、二保留区段,即可完成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待压扁段位于相邻该扁平热管之一端内壁未设有该毛细结构至该扁平热管之一端向外渐缩的一已封口的缩管部之间,该第一保留区段位于该扁平热管的一端内壁未有毛细结构相邻处与该毛细结构之间,该第一待移除区段则位于远离该第一保留区段至该缩管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待压扁段则位于该扁平热管的另一端为一圆弧封闭端内壁未设有该毛细结构处,该第二保留区段位于该扁平热管的另一端内壁未有毛细结构相邻处与该毛细结构之间,该第二待移除区段则位于远离该第二保留区段至该圆弧封闭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热管由一圆型热管压扁所构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热管由一上平板与相对一下平板相互叠合所构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扁方式选择为一挤压或一滚压方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留区段之长度小于该待移除区段之长度。
CN201510025384.7A 2015-01-19 2015-01-19 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方法 Active CN1058652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5384.7A CN105865240B (zh) 2015-01-19 2015-01-19 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5384.7A CN105865240B (zh) 2015-01-19 2015-01-19 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65240A CN105865240A (zh) 2016-08-17
CN105865240B true CN105865240B (zh) 2018-02-27

Family

ID=56622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25384.7A Active CN105865240B (zh) 2015-01-19 2015-01-19 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652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8503B (zh) * 2018-12-27 2021-03-16 碳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热管及其制作工艺
CN111805188A (zh) * 2019-04-12 2020-10-23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扁平式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5255167B (zh) * 2022-08-02 2023-08-01 飞成技术(佛山)有限公司 一种超导板充液和焊接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0290A (zh) * 1999-07-08 2001-01-17 超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成型的封口方法
JP2005083743A (ja) * 2003-09-09 2005-03-31 Chin Kuang Luo ヒートパイプの製造方法
CN1820870A (zh) * 2005-02-17 2006-08-23 徐惠群 免缩管的热管封口方法及其结构
CN1854668A (zh) * 2005-04-29 2006-11-01 捷飞有限公司 热管压合封口方法
CN1936479A (zh) * 2005-09-21 2007-03-28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热导管及其制造方法
CN201062931Y (zh) * 2007-06-15 2008-05-21 力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效长度最佳化的导热管
TWI302189B (zh) * 2005-04-22 2008-10-21 Jaffe Ltd
CN101907412A (zh) * 2009-06-03 2010-12-08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热管
CN202204358U (zh) * 2011-07-04 2012-04-25 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能长型热管结构
CN102494550A (zh) * 2011-12-29 2012-06-13 四川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均温板、均温板制作装置以及均温板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0290A (zh) * 1999-07-08 2001-01-17 超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成型的封口方法
JP2005083743A (ja) * 2003-09-09 2005-03-31 Chin Kuang Luo ヒートパイプの製造方法
CN1820870A (zh) * 2005-02-17 2006-08-23 徐惠群 免缩管的热管封口方法及其结构
TWI302189B (zh) * 2005-04-22 2008-10-21 Jaffe Ltd
CN1854668A (zh) * 2005-04-29 2006-11-01 捷飞有限公司 热管压合封口方法
CN1936479A (zh) * 2005-09-21 2007-03-28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热导管及其制造方法
CN201062931Y (zh) * 2007-06-15 2008-05-21 力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效长度最佳化的导热管
CN101907412A (zh) * 2009-06-03 2010-12-08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热管
CN202204358U (zh) * 2011-07-04 2012-04-25 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能长型热管结构
CN102494550A (zh) * 2011-12-29 2012-06-13 四川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均温板、均温板制作装置以及均温板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65240A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65240B (zh) 扁平热管无效端去除方法
CN107278089A (zh) 热导结构
CN204177257U (zh) 一种环形热管
CN105716459B (zh) 热传单元封口方法
US20160193702A1 (en) Method for sealing a heat transfer unit
CN205897915U (zh) 一种手机散热用超薄热管
CN103217041A (zh) 扁平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CN204404872U (zh) 扁平热管
CN103851941B (zh) 薄型热管制造方法
CN206177111U (zh) 具强化导热功效的热管封口端
CN103021975B (zh) 均温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05830240U (zh) 一种风冷散热器
CN105841533A (zh) 平板热管制造方法
CN105960150A (zh) 一种风冷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CN102778156A (zh) 薄型热管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2980428B (zh) 一种热管一体化制备方法及装置
JP2016145670A (ja) 扁平熱管無効端除去方法
CN1936480A (zh) 热管封口结构、封口方法及热管
CN103134363A (zh) 热管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05425914U (zh) 一种翅片型免烧结超薄热管
CN207163283U (zh) 一种扁平热管
CN111043884A (zh) 一种手机薄型复合热导管的制作方法
TWI612267B (zh) 導熱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CN102809315A (zh) 薄型热管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5865245B (zh) 一种双层脉动导热板带及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