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65097B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65097B
CN105865097B CN201610251076.0A CN201610251076A CN105865097B CN 105865097 B CN105865097 B CN 105865097B CN 201610251076 A CN201610251076 A CN 201610251076A CN 105865097 B CN105865097 B CN 1058650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eck val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valv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510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65097A (zh
Inventor
郑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5107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650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65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65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650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650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通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外换热器,空调系统还包括闪蒸器、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以及阀体组件,闪蒸器串接在节流装置所在的冷媒管段上;阀体组件分别连接闪蒸器的喷气口、第一排气管的第一端和第二排气管的第一端,第一排气管的第二端连通室内换热器与四通阀之间的冷媒管段,第二排气管的第二端连通室外换热器与四通阀之间的冷媒管段;阀体组件用于控制喷气口连通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中的一者,且使喷气口在其排气方向上单向导通。本发明技术方案提升了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和过冷度,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在常规的空调系统设计中,通常通过加大换热器,以增大空调系统整体的换热效率。但由于受到成本因素和空调器结构尺寸的制约,换热器的大小不能够任意加大,因此,通过加大换热器来提升空调系统性能受到限制。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方案以进一步提升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旨在提升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通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外换热器,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闪蒸器、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以及阀体组件,所述闪蒸器串接在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冷媒管段上;所述阀体组件分别连接所述闪蒸器的喷气口、所述第一排气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排气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四通阀之间的冷媒管段,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四通阀之间的冷媒管段;所述阀体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喷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排气管和所述第二排气管中的一者,且使所述喷气口在其排气方向上单向导通。
优选地,所述阀体组件包括串接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一电磁阀的第一接管,以及串接有第二单向阀和第二电磁阀的第二接管;所述喷气口经所述第一接管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的第一端,以及经所述第二接管连接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单向阀在所述喷气口向所述第一排气管的方向上导通,所述第二单向阀在所述喷气口向所述第二排气管的方向上导通。
优选地,所述阀体组件包括第一单向阀、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的第一接管和设置有第二电磁阀的第二接管,所述第一单向阀连接在所述喷气口上,且所述第一单向阀在所述喷气口的排气方向上导通;所述第一单向阀经所述第一接管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的第一端,以及经所述第二接管连接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第一端。
优选地,所述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部件和第二节流部件,所述第一节流部件连接在所述闪蒸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节流部件连接在所述闪蒸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
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第一管路组件和补气电磁阀,所述闪蒸器的喷气口经所述补气电磁阀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液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经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单向连通至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冷媒管段。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包括第三单向阀、串接有第三电磁阀的第一排液管以及串接有第四电磁阀的第二排液管;所述第三单向阀连接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上,且所述第三单向阀在所述出液口的流出方向上导通;所述第三单向阀经所述第一排液管连接所述闪蒸器的一端,以及经所述第二排液管连接所述闪蒸器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包括第三单向阀、串接有第三电磁阀的第一排液管以及串接有第四电磁阀的第二排液管;所述第三单向阀连接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上,且所述第三单向阀在所述出液口的流出方向上导通;所述第三单向阀经所述第一排液管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的冷媒管段,以及经所述第二排液管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的冷媒管段。
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管路组件,所述压缩机的储液罐上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经所述第二管路组件单向连通至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冷媒管段。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路组件包括串接有第五电磁阀和第四单向阀的第三排液管,所述排液口经所述第三排液管连通至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冷媒管段。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路组件包括第三排液管、第四排液管和第四单向阀,所述第三排液管上设有第五电磁阀,所述第四排液管上设有第六电磁阀;所述第四单向阀连接在所述排液口上,且所述第四单向阀在所述排液口的排出方向上导通;所述第四单向阀经所述第三排液管连接所述节流装置的一端,以及经所述第四排液管连接所述节流装置的另一端。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节流装置所在的冷媒管段上增加闪蒸器,闪蒸器将经换热器冷凝换热后未冷凝液化的气态冷媒分离出来,从其喷气口送回到换热器再次冷凝液化,如此循环冷媒,使得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被完全冷凝液化,压缩机排出的冷媒热量被充分利用,提升了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和过冷度,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一实施例第一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一实施例第一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三实施例第一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三实施例第二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
参照图1至图9,图1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一实施例第一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一实施例第一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三实施例第一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三实施例第二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首先参照图1,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该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通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10、四通阀20、室内换热器30、节流装置40和室外换热器50,即上述五个部件(压缩机10、四通阀20、室内换热器30、节流装置40和室外换热器50)构成基本的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还包括闪蒸器60,闪蒸器60串接在节流装置40所在的冷媒管段(即节流装置40所在的位于室内换热器30与室外换热器50之间的冷媒管段,未标号)上,由于该冷媒管段中的冷媒均为液态,为了方便描述,因此,本实施例将节流装置40所在的冷媒管段记为液态冷媒管段;液态冷媒管段中的液态冷媒均需流经闪蒸器60,液态冷媒管段中的液态冷媒从闪蒸器60一端的液态口流入,从闪蒸器60另一端的液态口流出。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排气管L1、第二排气管L2以及阀体组件70,阀体组件70分别连接闪蒸器60的喷气口61、第一排气管L1的第一端A1和第二排气管L2的第一端B1,第一排气管L1的第二端A2连通室内换热器30与四通阀20之间的冷媒管段,第二排气管L2的第二端B2连通室外换热器50与四通阀20之间的冷媒管段;阀体组件70用于控制喷气口61连通第一排气管L1和第二排气管L2中的一者,即在空调系统运行时,通过阀体组件70控制第一排气管L1和第二排气管L2中,一者与喷气口61连通,另一者与喷气口61截止(即不连通),也就是喷气口61排出的气态冷媒经第一排气管L1输送到室内换热器30与四通阀20之间的冷媒管段中,或者经第二排气管L2输送到室外换热器50与四通阀20之间的冷媒管段中。并且阀体组件70使喷气口61在其排气方向上单向导通,以防止了空调系统的冷媒管段中的冷媒逆流到喷气口61。
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运行时的冷媒流向如下:
1、在制冷时,通过阀体组件70使第一排气管L1与喷气口61截止,且使第二排气管L2与喷气口61连通;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四通阀20后流入室外换热器50冷凝换热,经室外换热器50冷凝换热后形成的液态冷媒最终经过闪蒸器60,闪蒸器60将进入其内的液态冷媒中的气态冷媒分离出来,从闪蒸器60流出的液态冷媒再经室内换热器30蒸发,然后经四通阀20回到压缩机10中,完成主循环回路;闪蒸器60中分离出的气态冷媒从闪蒸器60的喷气口61排出,喷气口61排出的气态冷媒经第二排气管L2输送回到室外换热器50与四通阀20之间的冷媒管段中,再次经室外换热器50冷凝换热。2、在制热时,通过阀体组件70使第二排气管L2与喷气口61截止,且使第一排气管L1与喷气口61连通;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四通阀20后流入室内换热器30冷凝换热,经室内换热器30冷凝换热后形成的液态冷媒最终经过闪蒸器60,闪蒸器60将进入其内的液态冷媒中的气态冷媒分离出来,从闪蒸器60流出的液态冷媒再经室外换热器50蒸发,然后经四通阀20回到压缩机10中,完成主循环回路;闪蒸器60中分离出的气态冷媒从闪蒸器60的喷气口61排出,喷气口61排出的气态冷媒经第一排气管L1输送回到室内换热器30与四通阀20之间的冷媒管段中,再次经室内换热器30冷凝换热。
从空调系统的制冷和制热过程中可得知,压缩机10排出的气态冷媒经过换热器(室内换热器30或室外换热器50)进行冷凝换热后未被液化的气态冷媒,会被闪蒸器60分离而送回到换热器进行冷凝换热,如此,使得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被充分冷凝液化,即压缩机10排出的冷媒热量被充分利用,提升了空调系统的性能和过冷度。
本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在节流装置40所在的冷媒管段上增加闪蒸器60,闪蒸器60将经换热器冷凝换热后未冷凝液化的气态冷媒分离出来,从其喷气口61送回到换热器再次冷凝液化,如此循环冷媒,使得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被完全冷凝液化,压缩机10排出的冷媒热量被充分利用,提升了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和过冷度,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
参照图2,提出本实施例的第一实施方案:阀体组件70包括串接有第一单向阀D1和第一电磁阀W1的第一接管L3,以及串接有第二单向阀D2和第二电磁阀W2的第二接管L4;喷气口61经第一接管L3连接第一排气管L1的第一端A1,以及经第二接管L4连接第二排气管L2的第一端B1,第一单向阀D1在喷气口61向第一排气管L1的方向上导通,第二单向阀D2在喷气口61向第二排气管L2的方向上导通。本实施方案采用第一单向阀D1和第二单向阀D2分别来实现喷气口61与第一排气管L1、第二排气管L2之间的单向导通;并通过第一电磁阀W1和第二电磁阀W2来控制喷气口61分别与第一排气管L1和第二排气管L2的导通和截止状态,即在制冷时,关闭第一电磁阀W1并打开第二电磁阀W2;在制热时,打开第一电磁阀W1并关闭第二电磁阀W2。
参照图3,提出本实施例的第二实施方案,阀体组件70包括第一单向阀D1、设置有第一电磁阀W1的第一接管L3和设置有第二电磁阀W2的第二接管L4,第一单向阀D1连接在喷气口61上,且第一单向阀D1在喷气口61的排气方向上导通;第一单向阀D1经第一接管L3连接第一排气管L1的第一端A1,以及经第二接管L4连接第二排气管L2的第一端B1。本实施方案只采用第一单向阀D1就实现喷气口61与第一排气管L1、第二排气管L2之间的单向导通;同样通过第一电磁阀W1和第二电磁阀W2来控制喷气口61分别与第一排气管L1和第二排气管L2的导通和截止状态,电磁阀的控制方式与第一实施方案的控制方式相同。相较于第一实施方式而言,本实施例少采用了一个单向阀,管路结构更简单。
进一步地,节流装置40包括第一节流部件41和第二节流部件42,第一节流部件41连接在闪蒸器60与室内换热器30之间,第二节流部件42连接在闪蒸器60与室外换热器50之间。通过将闪蒸器60设置在第一节流部件41和第二节流部件42之间,使得无论空调系统在运行制冷还是制热时,液态冷媒均需要通过一个节流部件节流后才进入到闪蒸器60中,避免了闪蒸器60两端的液压过大而在闪蒸器60中积存过多的液态冷媒,造成冷媒循环回路中冷媒过少的情况发生,保证了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阀体组件70还可用一个三通电磁阀来取代上述方案中的第一电磁阀W1及第二电磁阀W2,也可以为其它方式。
进一步地,参照图4,提出本发明空调系统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基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在第二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80、第一管路组件90和补气电磁阀BW,闪蒸器60的喷气口61经补气电磁阀BW连接气液分离器80的进液口81,气液分离器80的出气口82连接压缩机10的补气口11,气液分离器80的出液口83经第一管路组件90单向连通至节流装置40所在的冷媒管段。
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在运行时,可通过打开补气电磁阀BW,使得从闪蒸器60喷气口61喷出的气态冷媒部分或全部从气液分离器80的进液口81进入到气液分离器80中;进入到气液分离器80中的气态冷媒再经过气液分离器80的二次气液分离,将气态冷媒中残存的少量液态冷媒分离出来,二次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冷媒从气液分离器80的出气口82排出到压缩机10中进行补气,从而提升系统的过冷度和换热效率;而留在气液分离器80中的液态冷媒则从其出液口83流回到节流装置40所在的冷媒管段上。
由于气液分离器80的出液口83是经第一管路组件90单向连通至节流装置40所在的冷媒管段的,第一管路组件90只在出液口83向外流出的方向上导通,即出液口83经第一管路组件90只能出液,而不能逆流回液;因此,冷媒管段中的液态冷媒不会从第一管路组件90逆流回气液分离器80中。
参照图5,提出本实施例的第一实施方案:第一管路组件90包括第三单向阀D3、串接有第三电磁阀W3的第一排液管91以及串接有第四电磁阀W4的第二排液管92;第三单向阀D3连接在气液分离器80的出液口83上,且第三单向阀D3在出液口83的流出方向上导通;第三单向阀D3经第一排液管91连接闪蒸器60的一端(记为“第一端”,本实施方案中第一端以闪蒸器60靠近室内换热器30的一端为例,则闪蒸器60的另一端为靠近室外换热器50的一端),以及经第二排液管92连接闪蒸器60的另一端(记为“第二端”)。本实施方案中,通过第三单向阀D3防止液态冷媒从第一排液管91、第二排液管92逆流回气液分离器80。本实施方案的空调系统,在运行制冷时,打开第三电磁阀W3并关闭第四电磁阀W4,液态冷媒管段中的冷媒流向为室外换热器50流向室内换热器30,气液分离器80中的液态冷媒从其出液口83经第一排液管91流出到闪蒸器60的第一端,随闪蒸器60的第一端流出的液态冷媒一起流向室内换热器30;在运行制热时,打开第四电磁阀W4并关闭第三电磁阀W3,液态冷媒管段中的冷媒流向为室内换热器30流向室外换热器50,气液分离器80中的液态冷媒从其出液口83经第二排液管92流出到闪蒸器60的第二端,随闪蒸器60的第二端流出的液态冷媒一起流向室外换热器50;如此,气液分离器80中的液态冷媒不会因为再次经过闪蒸器60而影响闪蒸器60的气液分离效率。
参照图6,提出本实施例的第二实施方案:第一管路组件90包括第三单向阀D3、串接有第三电磁阀W3的第一排液管91以及串接有第四电磁阀W4的第二排液管92;第三单向阀D3连接在气液分离器80的出液口83上,且第三单向阀D3在出液口83的流出方向上导通;第三单向阀D3经第一排液管91连通室内换热器30与节流装置40之间的冷媒管段,以及经第二排液管92连通室外换热器50与节流装置40之间的冷媒管段。本实施方案与第一实施方案的区别在于:第一排液管91和第二排液管92连通于液态冷媒管段的不同位置,第三电磁阀W3和第四电磁阀W4的控制方式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控制方式相同。本实施方案与节流装置40包括第三节流部件和第四节流部件的方案相结合时,则本实施方案的空调系统制冷时,打开第三电磁阀W3并关闭第四电磁阀W4,气液分离器80中的液态冷媒经第一排液管91流出至第三节流部件与室内换热器30之间,然后直接流入室内换热器30中;在制热时,打开第四电磁阀W4关闭第三电磁阀W3,气液分离器80中的液态冷媒经第二排液管92流出至第四节流部件与室外换热器50之间,然后直接流入室外换热器50中。
当然,可进一步地,在第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在第一排液管91和第二排液管92上分别串接节流部件。使空调系统无论在制冷还是制热时,气液分离器80的出液口83流出的液态冷媒均需先通过节流部件节流后才流回到液态冷媒管段中,使流入换热器(室内换热器30或室外换热器50)中的液态冷媒流量也更加均衡,换热器保持更稳定的换热效率。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阀体组件70还可用一个三通电磁阀来取代上述方案中的第三电磁阀W3及第四电磁阀W4,也可以为其它方式。
进一步地,参照图7,提出本发明空调系统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基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在第三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管路组件100,压缩机10的储液罐12上设有排液口121,排液口121经第二管路组件100单向连通至节流装置40所在的冷媒管段(即液态冷媒管段),即第二管路组件100只在流向液态冷媒管段的方向上导通,液态冷媒管段中的冷媒不能从第二管路组件100逆流到储液罐12中。本实施例中,将储液罐12中的液态冷媒通过第二管路组件100排出到液态冷媒管段中,供冷媒系统使用。这样不仅避免了储液罐12中由于液态冷媒过多而造成压缩机10发生回液故障,保障了压缩机10的安全性,同时,避免了冷媒循环管路中由液态冷媒过少而换热效率低的情况。
参照图8,提出本实施例的第一实施方案:第二管路组件100包括串接有第五电磁阀W5和第四单向阀D4的第三排液管101,排液口121经第三排液管101连通至节流装置40所在的冷媒管段。本实施方案通过采用设置第四单向阀D4的第三排液管101,从而防止第三排液管101逆流冷媒至储液罐12中。
参照图9,提出本实施例的第二实施方案:第二管路组件100包括第三排液管101、第四排液管102和第四单向阀D4,第三排液管101上设有第五电磁阀W5,第四排液管102上设有第六电磁阀W6;第四单向阀D4连接在排液口121上,且第四单向阀D4在排液口121的排出方向上导通;第四单向阀D4经第三排液管101连接节流装置40的一端,以及经第四排液管102连接节流装置40的另一端。本实施方案通过采用在排液口121上设置第四单向阀D4,从而防止冷媒从第三排液管101或第四排液管102逆流冷媒至储液罐12中,通过第五电磁阀W5、第六电磁阀W6分别控制第三排液管101、第四排液管102的导通和截止,从而选择排液口121进行排液的排液管。
另外在本发明所有实施例提及的所有节流部件均可以为毛细管、电子膨胀阀、节流阀或其它具备节流作用的部件或组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通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闪蒸器、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以及阀体组件,所述闪蒸器串接在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冷媒管段上;所述阀体组件分别连接所述闪蒸器的喷气口、所述第一排气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排气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四通阀之间的冷媒管段,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四通阀之间的冷媒管段;所述阀体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喷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排气管和所述第二排气管中的一者,且使所述喷气口在其排气方向上单向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包括串接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一电磁阀的第一接管,以及串接有第二单向阀和第二电磁阀的第二接管;所述喷气口经所述第一接管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的第一端,以及经所述第二接管连接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单向阀在所述喷气口向所述第一排气管的方向上导通,所述第二单向阀在所述喷气口向所述第二排气管的方向上导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包括第一单向阀、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的第一接管,以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的第二接管,所述第一单向阀连接在所述喷气口上,且所述第一单向阀在所述喷气口的排气方向上导通;所述第一单向阀经所述第一接管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的第一端,以及经所述第二接管连接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第一端。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部件和第二节流部件,所述第一节流部件连接在所述闪蒸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节流部件连接在所述闪蒸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第一管路组件和补气电磁阀,所述闪蒸器的喷气口经所述补气电磁阀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液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经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单向连通至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冷媒管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包括第三单向阀、串接有第三电磁阀的第一排液管以及串接有第四电磁阀的第二排液管;所述第三单向阀连接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上,且所述第三单向阀在所述出液口的流出方向上导通;所述第三单向阀经所述第一排液管连接所述闪蒸器的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接的一端,以及经所述第二排液管连接所述闪蒸器的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接的一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包括第三单向阀、串接有第三电磁阀的第一排液管以及串接有第四电磁阀的第二排液管;所述第三单向阀连接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上,且所述第三单向阀在所述出液口的流出方向上导通;所述第三单向阀经所述第一排液管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的冷媒管段,以及经所述第二排液管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的冷媒管段。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管路组件,所述压缩机的储液罐上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经所述第二管路组件单向连通至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冷媒管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组件包括串接有第五电磁阀和第四单向阀的第三排液管,所述排液口经所述第三排液管连通至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冷媒管段。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组件包括第三排液管、第四排液管和第四单向阀,所述第三排液管上设有第五电磁阀,所述第四排液管上设有第六电磁阀;所述第四单向阀连接在所述排液口上,且所述第四单向阀在所述排液口的排出方向上导通;所述第四单向阀经所述第三排液管连接所述节流装置的一端,以及经所述第四排液管连接所述节流装置的另一端。
CN201610251076.0A 2016-04-20 2016-04-20 空调系统 Active CN1058650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51076.0A CN105865097B (zh) 2016-04-20 2016-04-20 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51076.0A CN105865097B (zh) 2016-04-20 2016-04-20 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65097A CN105865097A (zh) 2016-08-17
CN105865097B true CN105865097B (zh) 2018-06-29

Family

ID=56632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51076.0A Active CN105865097B (zh) 2016-04-20 2016-04-20 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6509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7643A (zh) * 2009-02-16 2009-07-22 林贤华 超低温热泵空调系统
CN102022826A (zh) * 2010-11-30 2011-04-20 广东长菱空调冷气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同时两级冷凝补气热泵热水器
CN205119552U (zh) * 2015-11-09 2016-03-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74123A (en) * 1991-08-23 1992-12-29 Thermo King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refrigeration system
WO2005119141A1 (en) * 2004-05-28 2005-12-15 York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conomizer circui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7643A (zh) * 2009-02-16 2009-07-22 林贤华 超低温热泵空调系统
CN102022826A (zh) * 2010-11-30 2011-04-20 广东长菱空调冷气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同时两级冷凝补气热泵热水器
CN205119552U (zh) * 2015-11-09 2016-03-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65097A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99635U (zh) 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US10260785B2 (en) Outdoor unit for heat recovery VR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heat recovery VR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2021509945A (ja) 空調機システム
CN102706046A (zh) 空调
CN210832604U (zh) 空调器
CN106288564A (zh) 空调系统
CN108759142A (zh) 一种特殊的复叠式空气源高温热泵冷暖系统
WO2020082740A1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CN111811166B (zh) 一种带热回收的三联供热泵机组
CN106482379A (zh) 空调及其制冷系统
CN216481725U (zh) 制冷系统及其制冷设备
WO2020082741A1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CN105698320A (zh) 空调系统
CN210772910U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回油管组及多联机空调系统
WO2020082739A1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CN105865097B (zh) 空调系统
CN104896808B (zh) 多联机系统
CN105953337B (zh) 冰蓄热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08846601U (zh) 一种冷水热泵机组及空调设备
CN209944563U (zh) 空调器
CN207688467U (zh) 换热装置以及空调器
CN105698447A (zh) 空调系统
CN108007010B (zh) 一种热泵系统
CN204880471U (zh) 热泵空调机组
CN205783481U (zh) 冰蓄热空调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