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18718B - 第二排、第三排座椅折叠放平时的间隙补偿结构 - Google Patents
第二排、第三排座椅折叠放平时的间隙补偿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18718B CN105818718B CN201610330137.2A CN201610330137A CN105818718B CN 105818718 B CN105818718 B CN 105818718B CN 201610330137 A CN201610330137 A CN 201610330137A CN 105818718 B CN105818718 B CN 10581871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w
- storage tank
- seats
- rows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第二排、第三排座椅折叠放平时的间隙补偿结构,用于在将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的靠背向前折叠放平时补偿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之间的间隙,所述间隙补偿结构包括补偿板、设于第二排座椅的靠背背板下端的用于容置补偿板前端的第一容置腔以及设于第三排座椅的靠背背板上端相应于第一容置腔的位置处的用于容置补偿板后端的第二容置腔,当将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的靠背向前折叠放平时,将所述补偿板的前端容置于第一容置腔中,后端容置于第二容置腔中,从而能够使补偿板的中间段对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之间的间隙进行补偿。通过上述间隙补偿结构能够弥补使第二排座椅及第三排座椅的靠背背板向前折叠放倒后的间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车辆内部的第二排、第三排座椅折叠放平时的间隙补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五座家庭用车已不能够满足家庭的需求,七座车辆成为大多数家庭的首选车辆。大多数人在购置车辆时,车辆的性价比、空间宽敞度、车辆的外观等等作为首要条件,其中,体现车辆的宽敞度主要是在于车辆的宽度、车辆的轴距、相邻两排座椅之间的间距等等。为了满足大多数人们的需求,厂家在设计制造七座车辆时,往往会增加车辆的宽敞度、车辆轴距等。厂家在设计七座车辆时,为加长车身长度、使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之间的间距更大、能够提供更舒适的空间,往往将第三排座椅后移,但是,受内后视镜视野以及后侧围造型限制,第三排座椅靠背高度受限,第二排座椅无法往后移动,故导致第二、第三排座椅靠背向前折叠放平后中间出现较大间隙,这种间隙影响车辆内部美观、影响布局紧凑性,降低了用户的满意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的靠背背板被向前折叠放平后,能够补偿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之间的间隙补偿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第二排、第三排座椅折叠放平时的间隙补偿结构,用于在将车辆内的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的靠背向前折叠放平时补偿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之间的间隙,所述间隙补偿结构包括补偿板、设于第二排座椅的靠背背板下端的用于容置补偿板前端的第一容置腔以及设于第三排座椅的靠背背板上端相应于第一容置腔的位置处的用于容置补偿板后端的第二容置腔,当将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的靠背向前折叠放平时,将所述补偿板的前端容置于第一容置腔中,后端容置于第二容置腔中,从而能够使补偿板的中间段对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之间的间隙进行补偿。
作为优化,所述第二排座椅包括六四分的第二排左侧座椅及第二排右侧座椅,所述第三排座椅包括五五分的第三排左侧座椅及第三排右侧座椅;
在六分第二排左侧座椅的靠背背板下端开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从下方及右方贯穿第二排左侧座椅的靠背背板以从其下方和右方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左侧壁与第三排左侧座椅的左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在四分第二排右侧座椅的靠背背板下端开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从下方及左方贯穿第二排右侧座椅的靠背背板以从其下方和左方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右侧壁与第三排右侧座椅的右侧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形成用于容置补偿板前端的第一容置腔;
在第三排左侧座椅的靠背背板的上端开设有从第三排左侧座椅的靠背背板的宽度上贯穿第三排座椅的靠背背板的第三容置槽,第三容置槽从左、右、上三方与外界连通;在第三排右侧座椅的靠背背板上端的左侧部分开设有第四容置槽,第四容置槽从第三排右侧座椅的左方及上方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三容置槽的长度、第四容置槽的长度、第三排左侧座椅和第三排右侧座椅之间的间距之和与第一容置槽的长度相等;在第三排右侧座椅的靠背背板的上端开设有第五容置槽,所述第五容置槽从右方和上方贯穿第三排右侧座椅的靠背背板,所述第五容置槽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三容置槽、第四容置槽以及第五容置槽形成用于容置补偿板后端的第二容置腔;
所述补偿板包括第一补差板及第二补差板,所述第一容置槽用于容置第一补差板的前端,所述第三容置槽及第四容置槽用于容置第一补差板的后端,第一容置槽左上角与第三容置槽的右下角形成用于对第一补差板限位的对角;所述第二容置槽用于容置第二补差板的前端,所述第五容置槽用于容置第二补差板的后端,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右上角和第五容置槽的左下角形成用于对第二补差板限位的对角。
作为优化,还包括设于第二排左侧座椅的靠背背板上的用于容置第一补差板的第一地图袋以及设于第二排右侧座椅的靠背背板上的用于容置第二补差板的第二地图袋。
作为优化,在所述第一地图袋和第二地图袋的上边缘内侧分别设有刺毛贴。
本发明第二排、第三排座椅折叠放平时的间隙补偿结构,通过在第二排左侧座椅、第二排右侧座椅、第三排左侧座椅、第三排右侧座椅上开设有容置槽,使相关的容置槽相互配合形成用于容置对应补差板的前后端的空间,使补差板中段遮挡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之间的间隙,并且补差板放置好后,与被折叠的座椅靠背背板位于同一水平面,即补偿板的厚度与容置槽的深度相匹配。如此,在当用户需要躺卧休息或者堆放行李时,分别将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的靠背背板向前折叠平放,使它们呈水平放置,然后将第二排座椅上的地图袋内的第一补差板和第二补差板取出,将第一补差板的前端放置在第一容置槽内,将第一补差板的后端放置在第三及第四容置槽内,通过两对角的限位防止第一补差板在水平面上移动;将第二补差板的前端放置在第二容置槽内,将第二补差板的后端放置在第五容置槽内,通过两对角的限位防止第二补差板在水平面上移动。通过上述间隙补偿结构,能够弥补使第二排座椅及第三排座椅的靠背背板向前折叠放倒后的间隙,形成整体的堆放平台或简易床,防止行李从中间的间隙中掉落,能够给用户多种乘坐体验,提高用户的体验度和满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间隙补偿结构与第二排、第三排座椅的靠背背板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第二排座椅的靠背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图1至图4,以7座2+3+2的MPV车型的车辆为例对本实施例的间隙补偿结构进行详细阐述。2+3+2是指前排为两个座椅,第二排为供三个人乘坐的座椅,第三排为两个座椅,本例中,第二排座椅为六四分的两个座椅,即六分的第二排左侧座椅21(供两个人乘坐),四分的第二排右侧座椅23(供一个人乘坐),第三排座椅包括五五分的第三排左侧座椅25和第三排右侧座椅27。
厂家为了增加第二排座椅、第三排座椅之间的间距,通常会增加车身的长度和轴距,而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的前后位置通常不可调,为了增加座椅的功能,为用户提供多种乘坐状态或者提供更宽敞的行李堆放空间,厂家将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的靠背部分设置为可以向前翻转折叠的方式,将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的靠背部分向前翻转折叠后,可以被当成供用户躺卧休息的简易床或者堆放行李的平台,然而,在增加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的间距且第三排座椅的靠背部分向前折叠后,与第二排座椅之间具有一定宽度的间隙,这样的间隙导致简易床的整体性差,不能连成一体,不能够供用户很好的躺卧休息或者不能够形成整体的堆放平台,因此本实施例设计了一种能够补偿该间隙的间隙补偿结构,该间隙补偿结构能够弥补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之间的间隙,使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的靠背部分被向前折叠放平后,之间的间隙被遮挡,使折叠后的平台整体性较好,提高用户体验度和满意度。
本实施例的第二排、第三排座椅折叠放平时的间隙补偿结构用于在将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的靠背向前折叠放平时补偿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之间的间隙,所述间隙补偿结构包括补偿板10、设于第二排座椅的靠背背板下端的用于容置补偿板10前端的第一容置腔12以及设于第三排座椅的靠背背板上端相应于第一容置腔12的位置处的用于容置补偿板10后端的第二容置腔14,当将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的靠背向前折叠放平时,将所述补偿板10的前端容置于第一容置腔12中,后端容置于第二容置腔14中,从而能够使补偿板10的中间段对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之间的间隙进行补偿。
所述背板材质可定义为PP或PP+玻纤, 本例中,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的背板基本料厚均为5mm,与补偿板10配合部位料厚2mm,强度可靠,可承载较大质量的行李物品。
所述背板表面采用粘贴毛毡的方式,可以保证座椅背部外观面不出现蓬松或鼓包,外观质量优良。且背板与毛毡粘贴面应粗糙,以保证毛毡粘贴牢固。
在六分第二排左侧座椅21的靠背背板下端开设有第一容置槽121,所述第一容置槽121从下方及右方贯穿第二排左侧座椅21的靠背背板以从其下方和右方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121的左侧壁与第三排左侧座椅25的左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在四分第二排右侧座椅23的靠背背板下端开设有第二容置槽122,所述第二容置槽122从下方及左方贯穿第二排右侧座椅23的靠背背板以从其下方和左方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容置槽122的右侧壁与第三排右侧座椅27的右侧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容置槽121及第二容置槽122形成用于容置补偿板10前端的第一容置腔12;在第三排左侧座椅25的靠背背板的上端开设有从其宽度上贯穿第三排座椅的靠背背板的第三容置槽141,第三容置槽141从左、右、上三方与外界连通;在第三排右侧座椅27的靠背背板上端的左侧部分开设有第四容置槽142,第四容置槽142从第三排右侧座椅27的左方及上方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三容置槽141的长度、第四容置槽142的长度、第三排左侧座椅25和第三排右侧座椅27之间的间距之和与第一容置槽121的长度相等;在第三排右侧座椅27的靠背背板的上端开设有第五容置槽143,所述第五容置槽143从右方和上方贯穿第三排右侧座椅27的靠背背板,所述第五容置槽143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容置槽122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三容置槽141、第四容置槽142以及第五容置槽143形成用于容置补偿板10后端的第二容置腔14;所述补偿板10包括第一补差板101及第二补差板102,所述第一容置槽121用于容置第一补差板101的前端,所述第三容置槽141及第四容置槽142用于容置第一补差板101的后端,第一容置槽121左上角(直角)与第三容置槽141的右下角(直角)形成用于对第一补差板101限位的对角;所述第二容置槽122用于容置第二补差板102的前端,所述第五容置槽143用于容置第二补差板102的后端,所述第二容置槽122的右上角(直角)和第五容置槽143的左下角(直角)形成用于对第二补差板102限位的对角。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排左侧座椅21的靠背背板上设有用于容置第一补差板101的第一地图袋161,在第二排右侧座椅23的靠背背板上设有用于容置第二补差板102的第二地图袋162。
在所述第一地图袋161和第二地图袋162的上边缘内侧分别设有刺毛贴163。刺毛贴163可以缝纫在背板毛毡上,或缝纫在地图袋上,使用时使地图袋上边缘与背板毛毡紧密粘合,使得座椅背部外观优良。
作为一种优选的,地图袋材质由毛毡在内部增加衬布的型式构成,衬布可以保证地图袋在多次使用后不变形,毛毡则使座椅背部面料协调一致。地图袋除了用来放置非使用状态的补差板,也可以放置一些私人小物件,大大增加了整车座椅储物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第二排左侧座椅21、第二排右侧座椅23、第三排左侧座椅25、第三排右侧座椅27上开设有容置槽,使相关的容置槽相互配合形成用于容置对应补差板的前后端的空间,使补差板中段遮挡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之间的间隙,并且补差板放置好后,与被折叠的座椅靠背背板位于同一水平面,即补偿板10的厚度与容置槽的深度相匹配。如此,在当用户需要躺卧休息或者堆放行李时,分别将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的靠背背板向前折叠平放,使它们呈水平放置,然后将第二排座椅上的地图袋内的第一补差板101和第二补差板102取出,将第一补差板101的前端放置在第一容置槽121内,将第一补差板101的后端放置在第三及第四容置槽142内,通过两对角的限位防止第一补差板101在水平面上移动;将第二补差板102的前端放置在第二容置槽122内,将第二补差板102的后端放置在第五容置槽143内,通过两对角的限位防止第二补差板102在水平面上移动。通过上述间隙补偿结构,能够弥补使第二排座椅及第三排座椅的靠背背板向前折叠放倒后的间隙,形成整体的堆放平台或简易床,防止行李从中间的间隙中掉落,能够给用户多种乘坐体验,提高用户的体验度和满意度。
可理解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排座椅可以是1+1+1形式的独立座椅,第三排座椅还可以是连体式的二人座椅。它们的形式可有多种变化,只需要跟随这种变化遵循上述设计规则(使补偿板10的前端容置在第二排座椅的第一容置腔12,使补偿板10的后端容置在第三排座椅的第二容置腔14内)而设计第一容置第腔12和第二容置腔14即可。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第二排、第三排座椅折叠放平时的间隙补偿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在将车辆内的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的靠背向前折叠放平时补偿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之间的间隙,所述间隙补偿结构包括补偿板、设于第二排座椅的靠背背板下端的用于容置补偿板前端的第一容置腔以及设于第三排座椅的靠背背板上端相应于第一容置腔的位置处的用于容置补偿板后端的第二容置腔,当将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的靠背向前折叠放平时,将所述补偿板的前端容置于第一容置腔中,后端容置于第二容置腔中,从而能够使补偿板的中间段对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之间的间隙进行补偿;
所述第二排座椅包括六四分的第二排左侧座椅及第二排右侧座椅,所述第三排座椅包括五五分的第三排左侧座椅及第三排右侧座椅;
在六分第二排左侧座椅的靠背背板下端开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从下方及右方贯穿第二排左侧座椅的靠背背板以从其下方和右方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左侧壁与第三排左侧座椅的左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在四分第二排右侧座椅的靠背背板下端开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从下方及左方贯穿第二排右侧座椅的靠背背板以从其下方和左方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右侧壁与第三排右侧座椅的右侧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形成用于容置补偿板前端的第一容置腔;
在第三排左侧座椅的靠背背板的上端开设有从第三排左侧座椅的靠背背板的宽度上贯穿第三排座椅的靠背背板的第三容置槽,第三容置槽从左、右、上三方与外界连通;在第三排右侧座椅的靠背背板上端的左侧部分开设有第四容置槽,第四容置槽从第三排右侧座椅的左方及上方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三容置槽的长度、第四容置槽的长度、第三排左侧座椅和第三排右侧座椅之间的间距之和与第一容置槽的长度相等;在第三排右侧座椅的靠背背板的上端开设有第五容置槽,所述第五容置槽从右方和上方贯穿第三排右侧座椅的靠背背板,所述第五容置槽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三容置槽、第四容置槽以及第五容置槽形成用于容置补偿板后端的第二容置腔;
所述补偿板包括第一补差板及第二补差板,所述第一容置槽用于容置第一补差板的前端,所述第三容置槽及第四容置槽用于容置第一补差板的后端,第一容置槽左上角与第三容置槽的右下角形成用于对第一补差板限位的对角;所述第二容置槽用于容置第二补差板的前端,所述第五容置槽用于容置第二补差板的后端,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右上角和第五容置槽的左下角形成用于对第二补差板限位的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二排、第三排座椅折叠放平时的间隙补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第二排左侧座椅的靠背背板上的用于容置第一补差板的第一地图袋以及设于第二排右侧座椅的靠背背板上的用于容置第二补差板的第二地图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二排、第三排座椅折叠放平时的间隙补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地图袋和第二地图袋的上边缘内侧分别设有刺毛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330137.2A CN105818718B (zh) | 2016-05-18 | 2016-05-18 | 第二排、第三排座椅折叠放平时的间隙补偿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330137.2A CN105818718B (zh) | 2016-05-18 | 2016-05-18 | 第二排、第三排座椅折叠放平时的间隙补偿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18718A CN105818718A (zh) | 2016-08-03 |
CN105818718B true CN105818718B (zh) | 2018-05-11 |
Family
ID=56530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33013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18718B (zh) | 2016-05-18 | 2016-05-18 | 第二排、第三排座椅折叠放平时的间隙补偿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818718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826959A1 (de) * | 1987-08-13 | 1989-02-23 | Volkswagen Ag |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hintersitzanordnung |
JP3539228B2 (ja) * | 1997-10-23 | 2004-07-07 |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 車両用折り畳みシート |
US6270141B2 (en) * | 1999-11-22 | 2001-08-07 |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Power assisted seat folding mechanism |
GB0120250D0 (en) * | 2001-08-21 | 2001-10-10 | Ford Global Tech Inc | Vehicle seating |
DE102005001042A1 (de) * | 2004-06-01 | 2005-12-29 | C. Rob. Hammerstein Gmbh & Co. Kg | Umklappbare Fondsitzanordnung für Fahrzeuge |
US7290822B2 (en) * | 2005-08-26 | 2007-11-06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 Occupant seat system |
FR2895333A1 (fr) * | 2005-12-22 | 2007-06-29 | Renault Sas | Agencement de dossier de sieg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
FR2961138B1 (fr) * | 2010-06-10 | 2012-06-15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Dispositif de support a parois coulissantes, de facons opposees, sur des dossiers de sieges de vehicule |
CN205632184U (zh) * | 2016-05-18 | 2016-10-12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车内第二排、第三排座椅折叠放平时的间隙补偿结构 |
-
2016
- 2016-05-18 CN CN201610330137.2A patent/CN10581871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18718A (zh) | 2016-08-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42469B (zh) | 可折叠的后座存储总成 | |
CN105980200B (zh) | 车辆座椅 | |
CN103909981B (zh) | 多用途车辆 | |
CN102450801A (zh) | 行李箱 | |
CN103448580B (zh) | 汽车后排座椅 | |
JP6910304B2 (ja) | 最適化された構成のテーブル付き座席モジュール | |
CN105818718B (zh) | 第二排、第三排座椅折叠放平时的间隙补偿结构 | |
CN108327640A (zh) | 一种用于后备箱的插接式储物箱 | |
CN102963331A (zh) | 气囊、气囊装置及车辆 | |
CN103909847B (zh) | 多用途车辆 | |
CN208344086U (zh) | 一种用于后备箱的插接式储物箱 | |
CN205632184U (zh) | 车内第二排、第三排座椅折叠放平时的间隙补偿结构 | |
US9327621B2 (en) | Storage structure of off-road vehicle | |
CN209454607U (zh) | 一种汽车座椅坐垫翻转靠背折平结构 | |
CN201816521U (zh) | 可储箱包的客车座椅 | |
CN1974305B (zh) | 二轮摩托车的收纳结构 | |
KR102107949B1 (ko) | 캠핑 박스 | |
CN107738799A (zh) | 一种具有气囊可折叠超薄快递箱 | |
US7165808B2 (en) | Rear seat storage console | |
CN205440642U (zh) | 一种简易可折叠的自行车后座储物筐 | |
CN105984391A (zh) | 多用途车辆 | |
CN208931179U (zh) | 充气儿童安全座椅 | |
CN208119726U (zh) | 一种注塑件用折叠式周转箱 | |
CN213862010U (zh) | 一种内饰模块化房车 | |
US1289871A (en) | Vehicle-bod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