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16194A - 一种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16194A
CN105816194A CN201510007564.2A CN201510007564A CN105816194A CN 105816194 A CN105816194 A CN 105816194A CN 201510007564 A CN201510007564 A CN 201510007564A CN 105816194 A CN105816194 A CN 1058161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etector
node
row
time dif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075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16194B (zh
Inventor
奚道明
刘祥
刘苇
曾晨
谢庆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ayc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00756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1619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93577 priority patent/WO2016110149A1/zh
Priority to US15/541,906 priority patent/US10690788B2/en
Priority to EP15876649.3A priority patent/EP3244234B1/en
Priority to HUE15876649A priority patent/HUE047525T2/hu
Priority to JP2017535981A priority patent/JP6452827B2/ja
Publication of CN105816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6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16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61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1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sensors; Charge-transfer regi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CD sensors
    • H04N25/75Circuitry for providing, modifying or 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from the pixel arra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29Measurement performed on radiation beams, e.g. position or section of the beam; Measurement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adiation
    • G01T1/2914Measurement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adiation
    • G01T1/2985In depth localisation, e.g. using positron emitters; Tomographic imaging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section imaging;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161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nuclear medicine, e.g. in vivo counting
    • G01T1/164Scintigraph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 Nuclear Medicine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阵列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包括:将阵列探测器分为M组;每组中探测器的个数至少为2个;利用行列编码的方式将读出通道转换为M个行信号、N个列信号读出,即当第a行、第b列的探测器有信号输出时,第a行信号与第b列信号有对应输出;将行列读出的信号分别接入到两条传输线的不同位置;利用信号到达传输线两端点的时间差判断该信号的源行列号,利用行列信号的两组时间差标记信号形成的源探测器。本发明避免使用众多的电子学通道,降低了电子学系统的成本及工程实现难度;同时由于在通道复用过程中避免了电阻加权网络的使用,使得经过复用后信号的幅值不会因为信号的接入点不同发生较大变化,降低了对后端读出电路动态范围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探测技术和核医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一台临床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以下简称PET)设备中,探测器的数量多达3万片。直接读出每一个探测器产生的电信号,需要3万个电子学处理通道。数量众多的电子学通道,使得整个PET电子学系统造价昂贵且工程实现困难。
针对上述情况,研究人员将目光集中在了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目前主流的读出通道复用方法是将探测器的信号按行和列将输出信号利用电阻网络进行加权后读出。
采用电阻网络进行复用,虽然有效降低了探测器的读出通道,解决了通道数过多的问题。但是采用电阻网络时,由于信号接入点的不同,电阻网络针对不同探测器的等效电阻也不一样,最终引起不同探测器的输出信号的幅值存在较大的差异,要求后端读出电路拥有较高的动态范围。而目前常规的处理电路,动态范围有限,输入较小的信号时信噪比较差,出入信号过大时,又会存在饱和的问题。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以克服上述缺陷,有效解决探测器通道复用后输出信号的动态范围过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该方法能减少电子学通道的使用,并能有效的解决探测器通道复用后输出信号的动态范围过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其具体包括步骤:
S1:将L个探测器信号分为M组,每组中探测器的个数至少为2个,最大为N个,其中,第a组中探测器信号的个数为P(a),第a组的第b个探测器信号标记为Signal(a,b),M≥2,N≥2,1≤a≤M,1≤b≤N;
S2:将步骤S1中的探测器的输出信号分为行源信号和列源信号,其中,将第a组中包含探测器的行源信号进行加和形成行信号,最终M组形成M个行信号,将M组中每组第b个探测器的列源信号进行加和形成列信号,最终形成N个列信号;
S3:设置包括A、B两个信号节点的行信号传输线,将步骤S2中的M个行信号接入到行信号传输线位于A、B信号节点之间的不同位置,将第a个行信号引到行信号传输线上后距离A,B节点的长度差记录为D_rowx(a),控制D_rowx的值,使任意行信号所对应的D_rowx不相等;
S4:设置包括C、D两个信号节点的列信号传输线,将步骤S2中的N个列信号接入到列信号传输线位于C、D信号节点之间的不同位置,将第b个列信号引到列信号传输线上后距离C、D节点的长度差记录为D_rowy(b),控制D_rowy的值,使任意列信号所对应的D_rowy不相等;
S5:根据A、B、C、D四个节点脉冲,标记信号形成的源探测器并获得最终脉冲信息。
上述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优选地,所述S1中,所述M组中每组包括的探测器个数相同,均为N个,其中,M×N=L,M≥2,N≥2。
上述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优选地,所述S2中,将每行中各探测器的行源信号输出节点直接相连形成该行的行信号输出节点,将每列中各探测器的列源信号输出节点直接相连形成该列的列信号输出节点。
上述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优选地,所述S2中,所述行信号和列信号通过加法电路获得。
上述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优选地,所述S5中,在A,B,C,D四个节点中任取一个节点,其输出信号作为探测器的输出脉冲,用于后续电路的分析和处理。
上述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优选地,所述S5中,在A,B,C,D四个节点中任取至少两个节点,将该至少两个节点的输出信号进行加和形成加和信号,将该加和信号作为探测器的输出脉冲,用于后续电路的分析和处理。
上述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优选地,所述S5中,将A,B,C,D四个节点的输出信号均用于后续电路的分析和处理,分别得出四组脉冲信息,依据这四组脉冲信息获取最终的脉冲信息。
上述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优选地,取所获得的四组脉冲信息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脉冲信息。
上述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优选地,依据这四组脉冲信息采用似然估计方法来获得最终脉冲信息。
上述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优选地,所述S5中,测量信号到达A、B、C、D四个节点的时间,计算得到信号到达A、B节点的时间差,计算得到信号到达C、D节点的时间差,通过时间差判断该信号的源行列号,利用这两组时间差标记信号形成的源探测器。
上述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优选地,所述S5中,采用减法电路分别获得A、B节点与C、D节点脉冲的差值脉冲,以差值脉冲的脉宽表征信号到达A、B节点以及C、D节点的时间差。
上述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优选地,所述S5中,采用减法电路分别获得A、B节点与C、D节点脉冲的差值脉冲,以差值脉冲的幅值表征信号到达A、B节点以及C、D节点的时间差。
上述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优选地,所述S5中,记信号到达A、B节点时间差为x,记信号到达C、D节点时间差为y,计算得到概率分布函数g(x,y),根据电路结构计算L个探测器在g(x,y)上的位置,并计算g(x,y)上相邻探测器之间的分割线,以区分不同探测器在g(x,y)上的分布区域。
上述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优选地,所述S5中,记信号到达A、B节点时间差为x,记信号到达C、D节点时间差为y,计算得到概率分布函数g(x,y),根据概率分布函数g(x,y)计算L个探测器在g(x,y)上的位置,并计算g(x,y)上相邻探测器之间的分割线,以区分不同探测器在g(x,y)上的分布区域。
上述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优选地,所述S5中,记信号到达A、B节点时间差为x,记信号到达C、D节点时间差为y,计算得到概率分布函数g(x,y),根据电路结构计算L个探测器在g(x,y)上的位置,取此位置周围一定区域作为对应探测器在g(x,y)上的分布区域。
上述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优选地,所述S5中,记信号到达A、B节点时间差为x,记信号到达C、D节点时间差为y,计算得到概率分布函数g(x,y),根据概率分布函数g(x,y)计算L个探测器在g(x,y)上的位置,取此位置周围一定区域作为对应探测器在g(x,y)上的分布区域。
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一种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其具体包括步骤:
S1:将L个探测器信号分为M组,每组中探测器的个数至少为2个,最大为N个,其中,第a组中探测器信号的个数为P(a),第a组的第b个探测器信号标记为Signal(a,b),M≥2,N≥2,1≤a≤M,1≤b≤N;S2:将步骤S1中的探测器的输出信号分为行源信号和列源信号,其中,将第a组中包含探测器的行源信号进行加和形成行信号,最终M组形成M个行信号,将M组中每组第b个探测器的列源信号进行加和形成列信号,最终形成N个列信号;S3:设置包括A、B两个信号节点的行信号传输线,将步骤S2中的M个行信号接入到行信号传输线位于A、B信号节点之间的不同位置,将第a个行信号引到行信号传输线上后距离A,B节点的长度差记录为D_rowx(a),控制D_rowx的值,使任意行信号所对应的D_rowx不相等;S4:设置包括C、D两个信号节点的列信号传输线,将步骤S2中的N个列信号接入到列信号传输线位于C、D信号节点之间的不同位置,将第b个列信号引到列信号传输线上后距离C、D节点的长度差记录为D_rowy(b),控制D_rowy的值,使任意列信号所对应的D_rowy不相等;S5:根据A、B、C、D四个节点脉冲,标记信号形成的源探测器并获得最终脉冲信息。本发明避免使用数量众多的电子学通道,降低了整个PET电子学系统造价的成本及工程实现难度;同时由于在通道复用过程中避免了电阻加权网络的使用,使得经过复用后信号的幅值不会因为信号的接入点不同发生较大变化,降低了对后端读出电路动态范围的要求。
2、所述S1中,所述M组中每组包括的探测器个数相同,均为N个,其中,M×N=L,M≥2,N≥2。本技术方案中,每一行探测器数量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对本方法实现并无影响,具体实施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3、所述S2中,将每行中各探测器的行源信号输出节点直接相连形成该行的行信号输出节点,将每列中各探测器的列源信号输出节点直接相连形成该列的列信号输出节点。本技术方案中若采用某些探测器,如SiPM,可以采用简洁的直接相连的方式获得行信号与列信号,提高探测器阵列的集成度,使得探测器更加紧凑。
4、所述S2中,所述行信号和列信号通过加法电路获得。本技术方案中若采用其他不方便直接相连的探测器件,可以采用加法电路来获得行信号与列信号,该方法受探测器类型、分布参数影响较小。
5、所述S5中,在A,B,C,D四个节点中任取一个节点,其输出信号作为探测器的输出脉冲,用于后续电路的分析和处理。本技术方案中,探测器阵列中的任一探测器探测到信号,四个节点上都会有对应输出,都可体现探测器的信息,可只采用其中某一通道的信息来表征探测器,减少后级读出电路复杂程度。
6、所述S5中,在A,B,C,D四个节点中任取至少两个节点,将该至少两个节点的输出信号进行加和形成加和信号,将该加和信号作为探测器的输出脉冲,用于后续电路的分析和处理。本技术方案中,探测器阵列中的任一探测器探测到信号,四个节点上都会有对应输出,都包含探测器的信息,其中多个通道的加和信号进行,该方式可以提高探测器读出性能。
7、所述S5中,将A,B,C,D四个节点的输出信号均用于后续电路的分析和处理,分别得出四组脉冲信息,依据这四组脉冲信息获取最终的脉冲信息。本技术方案中,探测器阵列中的任一探测器探测到信号,四个节点上都会有对应输出,都包含探测器的信息,若后续读出电路满足条件,可以将四个节点信号都进行处理,根据得到的四组脉冲信息获得原始探测器,这样四组脉冲信息在所得得探测器脉冲信息中都有体现,可以提高探测器性能。
8、取所获得的四组脉冲信息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脉冲信息。本技术方案中,取四组脉冲信息的平均值比采用其中某一组脉冲信息性能优越。
9、依据这四组脉冲信息采用似然估计方法来获得最终脉冲信息。本技术方案中,用四组脉冲信息求出探测器脉冲信息时,存在各组脉冲所占最佳比重,使得所得脉冲信息性能最好;在已有数据前提下,根据当前系统性能评估标准,可以得出这个最佳的配比;后续采集脉冲时,便可采用这个配比实现较好的性能。
10、所述S5中,测量信号到达A、B、C、D四个节点的时间,计算得到信号到达A、B节点的时间差,计算得到信号到达C、D节点的时间差,通过时间差判断该信号的源行列号,利用这两组时间差标记信号形成的源探测器。本技术方案中,求时间差的方法有多种,若先将四组脉冲信息数字化,可以根据四个节点的到达时间来计算时间差值,尽可能早的将脉冲数字化可以减少后续模拟电路的干扰。
11、所述S5中,采用减法电路分别获得A、B节点与C、D节点脉冲的差值脉冲,以差值脉冲的脉宽表征信号到达A、B节点以及C、D节点的时间差。本技术方案中,可采用差值脉冲的脉宽表征时间差值,相同的脉冲若有一定相位差,那么其差值脉冲的宽度可以表征该相位差,此方法可以减少后级读出电路通道数目。
12、所述S5中,采用减法电路分别获得A、B节点与C、D节点脉冲的差值脉冲,以差值脉冲的幅值表征信号到达A、B节点以及C、D节点的时间差。本技术方案中,在脉冲相位与上升沿时间合适时,差值脉冲的幅值可表征时间差值,可以用峰值检测方式代替时间测量,减少电路复杂程度。
13、所述S5中,记信号到达A、B节点时间差为x,记信号到达C、D节点时间差为y,计算得到概率分布函数g(x,y),根据电路结构计算L个探测器在g(x,y)上的位置,并计算g(x,y)上相邻探测器之间的分割线,以区分不同探测器在g(x,y)上的分布区域。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电路结构参数计算探测器在概率密度函数上的位置,可以减少调试环节难度,在大规模生产中提高产能。
14、所述S5中,记信号到达A、B节点时间差为x,记信号到达C、D节点时间差为y,计算得到概率分布函数g(x,y),根据概率分布函数g(x,y)计算L个探测器在g(x,y)上的位置,并计算g(x,y)上相邻探测器之间的分割线,以区分不同探测器在g(x,y)上的分布区域。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不同探测器位置之间分割线作为探测器在概率密度函数上的分部区域,可以提高系统的探测效率,每一次事件会为之分配一个位置。
15、所述S5中,记信号到达A、B节点时间差为x,记信号到达C、D节点时间差为y,计算得到概率分布函数g(x,y),根据电路结构计算L个探测器在g(x,y)上的位置,取此位置周围一定区域作为对应探测器在g(x,y)上的分布区域。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位置周围一定区域作为探测器在概率密度函数上的分部区域,可以去除那些易区分错误的事件,提高信噪比。
16、所述S5中,记信号到达A、B节点时间差为x,记信号到达C、D节点时间差为y,计算得到概率分布函数g(x,y),根据概率分布函数g(x,y)计算L个探测器在g(x,y)上的位置,取此位置周围一定区域作为对应探测器在g(x,y)上的分布区域。本技术方案中,采用已有数据获得概率密度函数,该方式可以体现探测器阵列中的各种分布参数,所获得位置更为准确、更适合本阵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中硅光电倍增器读出电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中一个有36个SiPM按照6×6的方式构成的面阵探测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中传输线上设置多个信号接入点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的实现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中探测器信号读出后划分出分布区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探测器通道复用后输出信号的动态范围过大的问题。
如图4至图5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其具体包括步骤:
S1:将L个探测器信号分为M组,每组中探测器的个数至少为2个,最大为N个,其中,第a组中探测器信号的个数为P(a),第a组的第b个探测器信号标记为Signal(a,b),M≥2,N≥2,1≤a≤M,1≤b≤N;
S2:将步骤S1中的探测器的输出信号分为行源信号和列源信号,其中,将第a组中包含探测器的行源信号进行加和形成行信号,最终M组形成M个行信号,将M组中每组第b个探测器的列源信号进行加和形成列信号,最终形成N个列信号;
S3:设置包括A、B两个信号节点的行信号传输线,将步骤S2中的M个行信号接入到行信号传输线位于A、B信号节点之间的不同位置,将第a个行信号引到行信号传输线上后距离A,B节点的长度差记录为D_rowx(a),控制D_rowx的值,使任意行信号所对应的D_rowx不相等;
S4:设置包括C、D两个信号节点的列信号传输线,将步骤S2中的N个列信号接入到列信号传输线位于C、D信号节点之间的不同位置,将第b个列信号引到列信号传输线上后距离C、D节点的长度差记录为D_rowy(b),控制D_rowy的值,使任意列信号所对应的D_rowy不相等;
S5:根据A、B、C、D四个节点脉冲,标记信号形成的源探测器并获得最终脉冲信息。
本发明避免使用数量众多的电子学通道,降低了整个PET电子学系统造价的成本及工程实现难度;同时由于在通道复用过程中避免了电阻加权网络的使用,使得经过复用后信号的幅值不会因为信号的接入点不同发生较大变化,降低了对后端读出电路动态范围的要求。
所述S1中,所述M组中每组包括的探测器个数可以不相同,当然也可以相同,当M组中每组包括的探测器个数相同时,比如数目均为N个,其中,M×N=L,M≥2,N≥2。每一行探测器数量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对本方法实现并无影响,具体实施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所述S2中,行列信号的加和方法可以有多种,比如可以将每行中各探测器的行源信号输出节点直接相连形成该行的行信号输出节点,将每列中各探测器的列源信号输出节点直接相连形成该列的列信号输出节点。也可以通过加法电路实现行加和信号和列加和信号。若采用某些探测器,如SiPM,可以采用简洁的直接相连的方式获得行信号与列信号,提高探测器阵列的集成度,使得探测器更加紧凑;若采用其他不方便直接相连的探测器件,可以采用加法电路来获得行信号与列信号,该方法受探测器类型、分布参数影响较小。
具体讲,比如硅光电倍增器(Siliconphoto-multiple,以下均简称SiPM)这种探测器,它可以同时从两个通道读出信号,分别为阳极和阴极,SiPM做行列排布时,可将其阴极和阳极分别引出信号构成两路用于后续行、列加和的信号。可将其每行中所有探测器的阴极(或阳极)端直接相连构成行加和信号,与此对应的,可将其每列中所有探测器的阳极(或阴极)端直接相连构成列加和信号。或者通过加法电路将所有探测器的阴极(或阳极)端处理后形成行加和信号,与此对应的,通过加法电路将所有探测器的阳极(或阴极)端处理后形成列加和信号。
对于后续电路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在A,B,C,D四个节点中任取一个节点,其输出信号作为探测器的输出脉冲。探测器阵列中的任一探测器探测到信号,四个节点上都会有对应输出,都可体现探测器的信息,可只采用其中某一通道的信息来表征探测器,减少后级读出电路复杂程度。
当然,也可以在A,B,C,D四个节点中任取至少两个节点,将该至少两个节点的输出信号进行加和形成加和信号,将该加和信号作为探测器的输出脉冲,用于后续电路的分析和处理。比如取两个节点或三个节点。探测器阵列中的任一探测器探测到信号,四个节点上都会有对应输出,都包含探测器的信息,其中多个通道的加和信号进行,该方式可以提高探测器读出性能。
当然,也可以将A,B,C,D四个节点的输出信号均用于后续电路的分析和处理,分别得出四组脉冲信息,依据这四组脉冲信息获取最终的脉冲信息。当前使用的方法为取所获得四组脉冲信息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脉冲信息,取四组脉冲信息的平均值比采用其中某一组脉冲信息性能优越。若四组脉冲信息分别为A、B、C、D,那么最终脉冲信息I=(A+B+C+D)/4。或者采用似然估计方法来获得最终脉冲信息,用四组脉冲信息求出探测器脉冲信息时,存在各组脉冲所占最佳比重,使得所得脉冲信息性能最好;在已有数据前提下,根据当前系统性能评估标准,可以得出这个最佳的配比;后续采集脉冲时,便可采用这个配比实现较好的性能。可以首先假设最终脉冲信息与每一个脉冲信息之间的关系为I=a·A+b·B+c·C+d·D,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形式;通过采集多组实验,找到最优的a,b,c,d的值,使得最终脉冲信息I性能最好,后续的采集过程中便采用这组最优的a,b,c,d的值。探测器阵列中的任一探测器探测到信号,四个节点上都会有对应输出,都包含探测器的信息,若后续读出电路满足条件,可以将四个节点信号都进行处理,根据得到的四组脉冲信息获得原始探测器,这样四组脉冲信息在所得得探测器脉冲信息中都有体现,可以提高探测器性能。
所述S5的实现方法为,测量信号到达A、B、C、D四个节点的时间,计算得到信号到达A、B节点的时间差,计算得到信号到达C、D节点的时间差,通过时间差判断该信号的源行列号,利用这两组时间差标记信号形成的源探测器。求时间差的方法有多种,若先将四组脉冲信息数字化,可以根据四个节点的到达时间来计算时间差值,尽可能早的将脉冲数字化可以减少后续模拟电路的干扰。
所述获得时间差的方法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
第一种:采用减法电路分别获得A、B节点与C、D节点脉冲的差值脉冲,以差值脉冲的脉宽表征信号到达A、B节点以及C、D节点的时间差。采用差值脉冲的脉宽表征时间差值,相同的脉冲若有一定相位差,那么其差值脉冲的宽度可以表征该相位差,此方法可以减少后级读出电路通道数目。
第二种:所述S5中,采用减法电路分别获得A、B节点与C、D节点脉冲的差值脉冲,以差值脉冲的幅值表征信号到达A、B节点以及C、D节点的时间差。在脉冲相位与上升沿时间合适时,差值脉冲的幅值可表征时间差值,可以用峰值检测方式代替时间测量,减少电路复杂程度。
所述通过时间差判断该信号的源行列号,利用这两组时间差标记信号形成的源探测器的方法包括如下几种:
第一种:所述步骤S5中,记A、B节点时间差为x,记C、D节点时间差为y,计算得到概率分布函数g(x,y),根据概率分布函数g(x,y)计算L个探测器在g(x,y)上的位置,并计算g(x,y)上相邻探测器之间的分割线,以区分不同探测器在g(x,y)上的分布区域。这个概率密度函数,就是为了给后面识别探测器位置的时候给一个参照。我们可以从概率密度函数上计算得到探测器的位置,是通过一定的计算方式从概率密度函数上“识别”出来的(比如我们将那个位置谱上白斑以及周围分给自己的那部分,即方格以内作为探测器对应的位置)。后面再探测到脉冲的时候,将得到的(x,y)的值放到所得概率密度图中进行比对,便可表征或者区分这个脉冲是来自于哪一个探测器。采用不同探测器位置之间分割线作为探测器在概率密度函数上的分部区域,可以提高系统的探测效率,每一次事件会为之分配一个位置。
第二种:记A、B节点时间差为x,记C、D节点时间差为y,计算得到概率分布函数g(x,y),根据电路结构计算L个探测器在g(x,y)上的位置,并计算g(x,y)上相邻探测器之间的分割线,以区分不同探测器在g(x,y)上的分布区域。探测器阵列中某一个探测器有脉冲信号出来时,会在四个节点上探测到,并计算得到两个时间差值x、y。概率密度函数可用来识别探测器位置,对应的,根据电路结构,同样可以得到阵列中某一探测器对应的(x,y)。脉冲在传输线上传播时,其传播速度是可以计算或者测量并且可以保持稳定的。那么,可以通过某一探测器在某一传输线上,传输到两个节点的距离长短,来计算得到其对应的时间差值(x,y)。这个值,同样可以用来作为后续采集数据时,得到脉冲对应的探测器位置的依据。通过电路结构,可以计算得到探测器的位置信息标定。通过电路结构参数计算探测器在概率密度函数上的位置,可以减少调试环节难度,在大规模生产中提高产能。
第三种:所述步骤S5中,记A、B节点时间差为x,记C、D节点时间差为y,计算得到概率分布函数g(x,y),根据电路结构计算L个探测器在g(x,y)上的位置,取此位置周围一定区域作为对应探测器在g(x,y)上的分布区域。采用位置周围一定区域作为探测器在概率密度函数上的分部区域,可以去除那些易区分错误的事件,提高信噪比。
第四种:所述步骤S5中,记A、B节点时间差为x,记C、D节点时间差为y,计算得到概率分布函数g(x,y),根据概率分布函数g(x,y)的计算L个探测器在g(x,y)上的位置,取此位置周围一定区域作为对应探测器在g(x,y)上的分布区域。采用已有数据获得概率密度函数,该方式可以体现探测器阵列中的各种分布参数,所获得位置更为准确、更适合本阵列。
上述第三种和第四种中“一定区域”的界定方式为:
1.在概率密度函数上,以确定的探测器位置为中心,取一个半径为R的圆作为“一定区域”。其中,相邻两个探测器对应的区域不重合。至于R的确定,可以对探测器对应的斑点作二维高斯曲面拟合,取其函数值为最大值一半时对应的半径作为R,也可通过其他方式确定R的值,具体数值的界定按照实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界定。
2.在概率密度函数上,取探测器位置对应斑点大于某一值(例如最大值的1/3)的区域,作为“一定区域”,具体数值的界定按照实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界定。
若采用第一种跟第二种的方式,即采用分隔线来区分不同的探测器对应的位置,那么,后面我们所采集的所有信息,都会被分配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探测器,也就是一个自己的位置。此两种方式探测器灵敏度会比较高。即所有的探测到的脉冲都没有“浪费”。
在这个复用方法中,如果我们探测到的新的脉冲的时间差值与我们标定的位置信息(x,y)中的多个点匹配度都较高,但难以区分与哪一个最匹配,例如分割线附近的脉冲信息,若区分给某一个探测器,那么分错的可能性比起方格中央的部分会大一些。那么,第三种和第四种的方式,即采用“取此位置周围一定区域作为对应探测器在g(x,y)上的分布区域”,便是将这部分极易分错位置的脉冲直接丢弃掉了,减少位置信息的错误。
概率分布函数g(x,y)并不是直接得到的,有一个统计计算的过程。首先需要采集一定数量的数据,假如有10000个脉冲被探测到,那么就会得到10000个(x,y),需要统计一下这10000个(x,y)在我们需要刻画的精细程度上的概率,或者说是其数量。例如差值在某一处(x,y)的数量有100个,而在另一处(x,y)有50个,统计出来的三维图便是概率密度函数。即通过采集一部分数据,得到概率密度函数,可以得到探测器的位置信息标定。
探测器可以为SiPM或光电二极管或者其他只有一个通道输出的探测器,对于只有一个通道输出的探测器,比如光电倍增管(PMT),可以将这一个输出信号通过模拟电路分成两个信号,当作本发明中的行信号与列信号。
相较于已有的两个复用方法,本方法都有较为明显的优点。
下面将以SiPM为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更深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以SiPM为例,图1中通道Ch-与通道Ch+所读出的信号是相互独立的,信号幅值相反,所携带的信息一致。
利用这两个独立的信号通道,可以将由SiPM构成的面阵探测器直接按行和列将信号连接在一起。如图2所示,图2中给出了一个有36个SiPM按照6×6的方式构成的面阵探测器。将该SiPM面阵按照行和列的方式将两个通道读出的信号相连接起来。该面阵探测器由原来的36个读出通道降低到了目前的12个读出通道,即6个行读出通道和6个列读出通道。通过行列编码既可以读出SiPM脉冲的信号,也可以识别该脉冲是由哪一颗SiPM产生的。
由于信号在导线中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将一个信号利用两个不等长的导线分别引入到信号读出端,那么该信号到达信号读出端将存在时间差。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将多个信号接入到一个传输线的不同位置,利用信号到达传输线两端的时间差就可以判断信号的输入通道。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对信号进行时分复用的读出。
如图3所示,其中Ch2接入到传输线的中心位置,Ch1接入到传输线的左侧,Ch3接入到传输线的右侧。当传输线两端,即读出端1和读出端2读到信号的时间差为0则表明该信号源自通道Ch2;当时间差大于0时,则表明该信号源自通道Ch3;当时间差小于0时,则表明该信号源自通道Ch1。当传输线上接入的通道多于三个之后,可以通过时间差值的区别区分信号的源通道。
所以结合图2及图3所示,可知本发明利用行列编码的方式将排列后的探测器的读出通道转换为行、列读出。之后将行列读出的信号接入到传输线的不同位置,利用传输线两端信号读出的时间差判断该信号的源行列号。
本发明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有效的解决了探测器读出通道过多的问题。同时由于在通道复用过程中避免了电阻加权网络的使用,使得经过复用后信号的幅值不会因为信号的接入点不同发生较大变化,降低了对后端读出电路动态范围的要求。

Claims (16)

1.一种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步骤:
S1:将L个探测器信号分为M组,每组中探测器的个数至少为2个,最大为N个,其中,第a组中探测器信号的个数为P(a),第a组的第b个探测器信号标记为Signal(a,b),M≥2,N≥2,1≤a≤M,1≤b≤N;
S2:将步骤S1中的探测器的输出信号分为行源信号和列源信号,其中,将第a组中包含探测器的行源信号进行加和形成行信号,最终M组形成M个行信号,将M组中每组第b个探测器的列源信号进行加和形成列信号,最终形成N个列信号;
S3:设置包括A、B两个信号节点的行信号传输线,将步骤S2中的M个行信号接入到行信号传输线位于A、B信号节点之间的不同位置,将第a个行信号引到行信号传输线上后距离A,B节点的长度差记录为D_rowx(a),控制D_rowx的值,使任意行信号所对应的D_rowx不相等;
S4:设置包括C、D两个信号节点的列信号传输线,将步骤S2中的N个列信号接入到列信号传输线位于C、D信号节点之间的不同位置,将第b个列信号引到列信号传输线上后距离C、D节点的长度差记录为D_rowy(b),控制D_rowy的值,使任意列信号所对应的D_rowy不相等;
S5:根据A、B、C、D四个节点脉冲,标记信号形成的源探测器并获得最终脉冲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所述M组中每组包括的探测器个数相同,均为N个,其中,M×N=L,M≥2,N≥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将每行中各探测器的行源信号输出节点直接相连形成该行的行信号输出节点,将每列中各探测器的列源信号输出节点直接相连形成该列的列信号输出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所述行信号和列信号通过加法电路获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在A,B,C,D四个节点中任取一个节点,其输出信号作为探测器的输出脉冲,用于后续电路的分析和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在A,B,C,D四个节点中任取至少两个节点,将该至少两个节点的输出信号进行加和形成加和信号,将该加和信号作为探测器的输出脉冲,用于后续电路的分析和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器信号复用读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将A,B,C,D四个节点的输出信号均用于后续电路的分析和处理,分别得出四组脉冲信息,依据这四组脉冲信息获取最终的脉冲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探测器信号复用读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所获得的四组脉冲信息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脉冲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探测器信号复用读出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这四组脉冲信息采用似然估计方法来获得最终脉冲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测量信号到达A、B、C、D四个节点的时间,计算得到信号到达A、B节点的时间差,计算得到信号到达C、D节点的时间差,通过时间差判断该信号的源行列号,利用这两组时间差标记信号形成的源探测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采用减法电路分别获得A、B节点与C、D节点脉冲的差值脉冲,以差值脉冲的脉宽表征信号到达A、B节点以及C、D节点的时间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采用减法电路分别获得A、B节点与C、D节点脉冲的差值脉冲,以差值脉冲的幅值表征信号到达A、B节点以及C、D节点的时间差。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记信号到达A、B节点时间差为x,记信号到达C、D节点时间差为y,计算得到概率分布函数g(x,y),根据电路结构计算L个探测器在g(x,y)上的位置,并计算g(x,y)上相邻探测器之间的分割线,以区分不同探测器在g(x,y)上的分布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记信号到达A、B节点时间差为x,记信号到达C、D节点时间差为y,计算得到概率分布函数g(x,y),根据概率分布函数g(x,y)计算L个探测器在g(x,y)上的位置,并计算g(x,y)上相邻探测器之间的分割线,以区分不同探测器在g(x,y)上的分布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探测器信号复用读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记信号到达A、B节点时间差为x,记信号到达C、D节点时间差为y,计算得到概率分布函数g(x,y),根据电路结构计算L个探测器在g(x,y)上的位置,取此位置周围一定区域作为对应探测器在g(x,y)上的分布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探测器信号复用读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记信号到达A、B节点时间差为x,记信号到达C、D节点时间差为y,计算得到概率分布函数g(x,y),根据概率分布函数g(x,y)计算L个探测器在g(x,y)上的位置,取此位置周围一定区域作为对应探测器在g(x,y)上的分布区域。
CN201510007564.2A 2015-01-07 2015-01-07 一种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 Active CN1058161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07564.2A CN105816194B (zh) 2015-01-07 2015-01-07 一种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
PCT/CN2015/093577 WO2016110149A1 (zh) 2015-01-07 2015-11-02 一种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
US15/541,906 US10690788B2 (en) 2015-01-07 2015-11-02 Channel multiplexing method for reading detector signal
EP15876649.3A EP3244234B1 (en) 2015-01-07 2015-11-02 Channel multiplexing method for reading detector signal
HUE15876649A HUE047525T2 (hu) 2015-01-07 2015-11-02 Csatorna multiplexelési eljárás detektorjel olvasására
JP2017535981A JP6452827B2 (ja) 2015-01-07 2015-11-02 検出器信号を読み取るためのチャネル多重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07564.2A CN105816194B (zh) 2015-01-07 2015-01-07 一种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16194A true CN105816194A (zh) 2016-08-03
CN105816194B CN105816194B (zh) 2018-12-04

Family

ID=56355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07564.2A Active CN105816194B (zh) 2015-01-07 2015-01-07 一种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690788B2 (zh)
EP (1) EP3244234B1 (zh)
JP (1) JP6452827B2 (zh)
CN (1) CN105816194B (zh)
HU (1) HUE047525T2 (zh)
WO (1) WO201611014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0359A (zh) * 2016-12-02 2017-04-26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探测器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874773A (zh) * 2017-10-16 2018-04-06 中派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光子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8051843A (zh) * 2017-10-30 2018-05-18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pet探测器的位置编码电路、方法及装置
CN113114277A (zh) * 2021-04-13 2021-07-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气体探测器编码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219514A (zh) * 2021-06-04 2021-08-0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SiPM双读出的电子学通道复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00389A1 (en) 2017-06-30 2019-01-03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15572A1 (en) * 2001-01-16 2002-08-22 Kazuhisa Mitsuda Method for reading signals from plural elements simultaneously
CN101453576A (zh) * 2007-12-03 2009-06-10 佳能株式会社 放射线成像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程序
US20130161527A1 (en) * 2011-12-23 2013-06-2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X-ray active pixel sensor (aps) readout circuit and readout method
US20130228697A1 (en) * 2012-03-02 2013-09-05 Luxen Technologies, Inc. Fast readout x-ray image sensor
WO2014143760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Carestream Health, Inc. Radiographic imaging detector using voltage conversion on glas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67962B2 (en) 2000-03-23 2006-06-27 Cross Match Technologies, Inc. Multiplexer for a piezo ceramic identification device
WO2006050357A2 (en) 2000-03-23 2006-05-11 Cross Match Technologies, Inc. Multiplexer for a piezo ceramic identification device
US7129465B2 (en) * 2004-04-13 2006-10-3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Electronically code-multiplexed readout of photo-detector arrays
WO2006039494A2 (en) 2004-09-30 2006-04-13 Stanford University Semiconductor crystal high resolution imager
JP2008527681A (ja) 2004-11-02 2008-07-24 クロス マッチ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圧電性セラミック識別デバイスのためのマルチプレクサ
US7667205B2 (en) * 2005-10-05 2010-02-23 Organisation Europeenne Pour La Recherche Nucleair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particle and sensor device therefor
DE102005055656B3 (de) * 2005-11-22 2007-01-18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Verarbeitung von Detektorsignalen
DE102008021170B4 (de) * 2008-04-28 2010-02-1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r Aufnahme von Signalen
US8604440B2 (en) * 2010-03-09 2013-12-10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Use of flat panel microchannel photomultipliers in sampling calorimeters with timing
CN102933983B (zh) * 2010-06-10 2015-05-27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二维位置图校正方法
MX2014001272A (es) * 2011-08-03 2014-05-19 Koninkl Philips Nv Modos de lectura sensibles a posicion para arreglos fotomultiplicadores de silicio digitales.
US9176240B2 (en) 2012-07-18 2015-11-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nnel count reduction in solid-state-base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N203965629U (zh) * 2014-04-17 2014-11-26 清华大学 高位置分辨mrpc探测器的复用读出系统
CN105182396B (zh) * 2015-06-29 2018-04-24 苏州瑞派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15572A1 (en) * 2001-01-16 2002-08-22 Kazuhisa Mitsuda Method for reading signals from plural elements simultaneously
CN101453576A (zh) * 2007-12-03 2009-06-10 佳能株式会社 放射线成像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程序
US20130161527A1 (en) * 2011-12-23 2013-06-2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X-ray active pixel sensor (aps) readout circuit and readout method
US20130228697A1 (en) * 2012-03-02 2013-09-05 Luxen Technologies, Inc. Fast readout x-ray image sensor
WO2014143760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Carestream Health, Inc. Radiographic imaging detector using voltage conversion on glass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0359A (zh) * 2016-12-02 2017-04-26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探测器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580359B (zh) * 2016-12-02 2020-04-14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探测器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874773A (zh) * 2017-10-16 2018-04-06 中派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光子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7874773B (zh) * 2017-10-16 2020-12-08 中派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光子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8051843A (zh) * 2017-10-30 2018-05-18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pet探测器的位置编码电路、方法及装置
CN113114277A (zh) * 2021-04-13 2021-07-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气体探测器编码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114277B (zh) * 2021-04-13 2022-10-2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气体探测器编码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219514A (zh) * 2021-06-04 2021-08-0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SiPM双读出的电子学通道复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510525A (ja) 2018-04-12
US20180003831A1 (en) 2018-01-04
EP3244234A4 (en) 2018-08-01
WO2016110149A1 (zh) 2016-07-14
HUE047525T2 (hu) 2020-04-28
JP6452827B2 (ja) 2019-01-16
EP3244234A1 (en) 2017-11-15
US10690788B2 (en) 2020-06-23
EP3244234B1 (en) 2019-09-04
CN105816194B (zh) 2018-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16194A (zh) 一种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
CN105182396B (zh) 一种探测器信号读出的通道复用方法
CN101354265B (zh) 计步方法及计步装置
Neige Spatial patterns of disparity and diversity of the Recent cuttlefishes (Cephalopoda) across the Old World
CN100370278C (zh) 用于对γ辐射进行空间解析检测的检测方法和检测器元件
CN103097873B (zh) 用于单个细胞检测的磁流量血细胞计数
CN111880245B (zh) 登陆热带气旋过程降水预报系统
CN105268171A (zh) 步态监测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N103169480A (zh) 基于单光子计数器的近红外三维动态成像仪系统
CN106500847A (zh) 一种二维阻性传感阵列的快速测量电路
CN114659621A (zh) 一种桥梁振动监测装置
CN103413051A (zh) 一种符合事件判定方法和装置
CN104715160B (zh) 基于kmdb的软测量建模数据异常点检测方法
CN106443747A (zh) 用于测量高能光子到达时间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31596A (zh) 一种基于硬件的多重符合事件筛选方法和装置
CN105092022B (zh) 基于抹香鲸叫声的水下目标测距单脉冲筛选方法及装置
AU2016200349B2 (en) Multiphase flow measurement
CN106569278B (zh) 一种多道相似相干速度谱计算方法
CN105844086A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的布置结构
CN103485772B (zh) 测井设备、方法及装置
CN101718769A (zh) 一种基于并联型遗传Elman神经网络的源驱动式235U浓度识别方法
CN106092340B (zh) 基于脉冲模板函数的光纤传感阵列的脉冲延时测量方法
CN106644375A (zh) 基于小波多分辨率双层复杂网络的多源信息融合法及应用
CN108021870A (zh) 体征参数获取方法和系统、体征测量仪及存储介质
CN109933579A (zh) 一种局部k近邻缺失值插补系统与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

Assignee: Suzhou jinhesheng Holding Co.,Ltd.

Assignor: RAYCAN TECHNOLOGY Co.,Ltd. (SUZHOU)

Contract record no.: X2021320010051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channel multiplexing method for detector signal readou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4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211210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channel multiplexing method for detector signal readou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4

Pledgee: Suzhou jinhesheng Holding Co.,Ltd.

Pledgor: RAYCAN TECHNOLOGY Co.,Ltd. (SUZHOU)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320010544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uzhou jinhesheng Holding Co.,Ltd.

Assignor: RAYCAN TECHNOLOGY Co.,Ltd. (SUZHOU)

Contract record no.: X2021320010051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1215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121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4

Pledgee: Suzhou jinhesheng Holding Co.,Ltd.

Pledgor: RAYCAN TECHNOLOGY Co.,Ltd. (SUZHOU)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32001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