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13220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站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站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13220A
CN105813220A CN201410849794.9A CN201410849794A CN105813220A CN 105813220 A CN105813220 A CN 105813220A CN 201410849794 A CN201410849794 A CN 201410849794A CN 105813220 A CN105813220 A CN 1058132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frames
source site
website
multiplexing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497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13220B (zh
Inventor
江岸明
孙波
杨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84979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1322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96693 priority patent/WO2016107380A1/zh
Priority to US15/541,024 priority patent/US20170374682A1/en
Priority to EP15875058.8A priority patent/EP3226643B1/en
Publication of CN105813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3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13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32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25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站点,包括源站点有待发送数据,在退避过程中检测到无线信道忙并成功接收到一个无线帧的物理帧头部分;源站点根据接收到的无线帧的物理帧头部分所携带的接收方识别信息判断出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可以复用,源站点竞争复用传输机会;源站点获得复用传输机会后向目的站点发送无线帧。本发明在动态信道检测的数据传输中,通过复用传输双方分别判断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是否可以复用,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复用传输机会的同时,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当前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站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尤指一种基于动态信道检测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站点。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WLAN进行数据通信已经十分普遍,全球对WLAN覆盖需求日益增长。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工业规范IEEE802.11组先后定义了802.11a/b/g/n/ac等一系列标准来满足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其中,动态信道检测门限作为提高信道复用率,解决网络效率的一种备选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在常见的WLAN网络中,可以由一个接入点(AP,AccessPoint)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多个站点(STA,Station)组成一个基本服务集(BSS,BasicServiceSet)。目前,802.11支持物理载波检测和虚拟载波检测两种信道空闲判定方法,当虚拟载波检测和物理载波检测都判定信道空闲后,关联站点才能够进行竞争发送。其中,物理载波检测,是指空闲信道估计(CCA,ClearChannelAssessment)信道检测技术,即关联站点通过对媒介上的信号强度进行检测,并结合CCA门限值,判定信道是忙碌还是空闲。该CCA门限值通常是按照最低调制编码速率下的接收灵敏度固定设置的,以保证最大接收覆盖范围。虚拟载波检测,是指除了通信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关联站点,在收到接收地址不是自己的无线帧时,根据无线帧中的连续时间(Duration)域的值设置本地网络分配矢量(NAV,NetworkAllocationVector)的值,NAV是一个计数器,当NAV不为零时,认为信道繁忙,不进行竞争发送。
一直以来,CCA信道检测技术都使用固定的门限值作为判断信道忙闲的标准,这样,在某些场景中,减少了信道的接入机会。如图1所示,STA1和AP1关联,STA2和AP2关联,图1中,实线单箭头线表示无线帧发送给目标接收站点,虚线单箭头线表示无线帧信号到达第三方站点。尽管STA1和STA2可以分别成功地向各自的AP发送数据,但是,当STA1向AP1发送无线帧时,由于较保守的CCA门限值(如-82dBm),STA2监听到STA1的信号强度为-70dBm,大于CCA门限(-82dBm),认为信道忙,但事实上,STA2给AP2发送的信号,由于STA2到达AP1的信号强度远远低于STA1到AP1的信号强度,因此不会对AP1的接收造成干扰,且AP2可以成功接收STA2的信号。但是,这种场景下,STA2不可能向AP2发送无线帧,从而阻止了复用传输,也就是说,过低的CCA门限降低了STA2的发送机会。
针对上述情况,目前的讨论中提出了动态灵敏度控制/动态信道检测(DSC,DynamicSensitivityControl)的概念。即STA的信道检测门限不再是定值,而是根据接收到AP的信标(Beacon)帧的能量(RSSI)来动态调整站点自身的信道检测门限,即站点离AP越近,则信道检测门限越高,这样屏蔽了低于检测门限的信号,从而提高了站点自身接入信道的效率。仍以图1为例,STA1在向AP1发送数据之前检测到STA2正在发送的信号能量为-70dB,STA1进行DSC之后其信道检测门限高于-70dB,因此,STA1忽略了STA2的信号,从而接入信道并向AP1传输数据。
然而,当站点通过DSC来调整CCA检测门限(这里,这样的站点也称为DSC站点)以提高信道接入机会时,势必也增加了与其他设备碰撞的概率,尤其对于DSC站点所能检测的范围之外的站点,当这样的站点正在使用信道时是不会被DSC站点听到的,而DSC站点此时使用信道可能会对该站点的数据传输造成干扰,双方离的越近,这种被干扰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样的站点越多,碰撞的几率也就越大,从而在动态信道检测的数据传输中降低了当前传输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站点,能够在动态信道检测的数据传输中,提高复用传输机会的同时,保证当前传输的可靠性。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源站点有待发送数据,在退避过程中检测到无线信道忙并成功接收到一个无线帧的物理帧头部分;
源站点根据接收到的无线帧的物理帧头部分所携带的接收方识别信息判断出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可以复用,源站点竞争复用传输机会;
源站点获得复用传输机会后向目的站点发送无线帧。
所述源站点向目的站点发送无线帧包括:
所述源站点向目的站点发送复用传输请求,并在正确接收到来自目的站点的复用传输响应帧后,向目的站点发送携带数据的无线帧;
或者,所述源站点直接向目的站点发送携带数据的无线帧。
该方法之前还包括:所述源站点监听并解析接收到的无线帧,并在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中记录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识别号和/或发送方地址。
所述记录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识别号和/或发送方地址之前还包括:
所述源站点获取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发送功率、以及监听到的无线帧到达所述源站点的到达功率,且获得的到达功率高于预设门限。
所述源站点通过解码所述接收到的无线帧的物理帧头,获取所述无线帧的传输时长。
所述源站点复用传输的时长不超过所述获得的无线帧的传输结束时间点。
所述源站点检测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可以复用包括:
所述源站点检测到所述正在传输的无线帧的目标接收站点不在所述源站点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内。
所述复用传输请求帧中携带有正在传输的无线帧的目标接收站点的识别号和/或发送方地址。
所述源站点竞争复用传输机会包括:
所述源站点使用动态CCA门限进行退避,退避结束后获得所述复用传输机会;
或者,所述源站点在一段随机的时长后,获得所述复用传输机会。
所述源站点开始竞争复用传输机会之前,所述源站点的本地信道预约计时器为0。
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目的站点接收复用传输请求;
检测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可以复用,向源站点返回复用传输响应帧。
该方法之前还包括:所述目的站点监听并解析接收到的无线帧,并在自身的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中记录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识别号和/或发送方地址。
所述记录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识别号和/或发送方地址之前还包括:
所述目的站点获取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发送功率、以及监听到的无线帧到达所述目的站点的到达功率,且获得的到达功率高于预设门限。
所述目的站点检测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可以复用包括:
所述目的站点检测到所述正在传输的无线帧的目标接收站点不在所述目的站点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站点,至少包括:记录模块、第一确定模块,以及传输模块;其中,
记录模块,用于在源站点有待发送数据时,在退避过程中检测到无线信道忙并成功接收到一个无线帧的物理帧头部分;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无线帧的物理帧头部分所携带的接收方识别信息判断出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可以复用,源站点竞争复用传输机会并在获得复用传输机会时,通知传输模块;
传输模块,用于接收到来自第一确定模块的通知,向目的站点发送无线帧。
所述第一确认模块还用于:向目的站点发送复用传输请求,并在正确接收到来自目的站点的复用传输响应帧后,再通知所述传输模块;
所述站点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接收到来自所述源站点的复用传输请求帧,检测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可以复用,向所述源站点返回复用传输响应帧。
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解析所述接收到的无线帧,并在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中记录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识别号和/或发送方地址。
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发送功率、以及所述监听到的无线帧到达所述源站点的到达功率,且获得的到达功率高于预设门限。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源站点检测到所述正在传输的无线帧的目标接收站点不在所述源站点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内时,检测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可以复用。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目的站点检测到所述正在传输的无线帧的目标接收站点不在所述目的站点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内时,向所述源站点返回复用传输响应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技术方案包括源站点有待发送数据,在退避过程中检测到无线信道忙并成功接收到一个无线帧的物理帧头部分;源站点根据接收到的无线帧的物理帧头部分所携带的接收方识别信息判断出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可以复用,源站点竞争复用传输机会;源站点获得复用传输机会后向目的站点发送无线帧。本发明在动态信道检测的数据传输中,复用传输双方分别判断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是否可以复用,并检测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可以复用时,才进行复用传输,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复用传输机会的同时,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当前传输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信道检测门限状况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站点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数据传输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2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至少包括:
步骤200:源站点有待发送数据,在退避过程中检测到无线信道忙并成功接收到一个无线帧的物理帧头部分。
本步骤的具体实现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其具体实现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201:源站点根据接收到的无线帧的物理帧头部分所携带的接收方识别信息判断出检测出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可以复用,竞争复用传输机会。
本步骤之前还包括:源站点监听并解析接收到的无线帧,将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信息如发送方识别号和/或发送方地址,记录在源站点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中。
进一步地,在源站点记录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识别号和/或发送方地址之前还包括:
源站点获取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发送功率、以及监听到的无线帧到达源站点的到达功率,且判断出获得的到达功率高于预设门限。
在周围站点信息列表中至少包括: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识别号和/或发送方地址。进一步包括:获取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发送功率、监听到的无线帧到达源站点本地的到达功率等,这些参数与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识别号和/或发送方地址一一对应。这里,如何获取发送功率和到达功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源站点每收到一个无线帧,就说明该无线帧的发送方在源站点周围,因为只有该无线帧的发送方在其周围,源站点才能收到其所发的无线帧。
本步骤中源站点检测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可以复用包括:
源站点检测到正在传输的无线帧的目标接收站点不在源站点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内,检测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可以复用。复用传输请求帧中携带有正在传输的无线帧的目标接收站点的识别号和/或发送方地址。
其中,源站点可以采用竞争退避过程获取竞争复用传输机会,比如使用动态CCA门限进行退避,退避结束后获得竞争复用传输机会,具体实现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不再赘述。或者,源站点可以在一段随机的时长后,获得所述复用传输机会,其中,一段随机的时长可以为零。
进一步地,源站点开始竞争复用传输机会之前,源站点的本地信道预约计时器为0。
步骤202:源站点获得复用传输机会后向目的站点发送无线帧。
本步骤具体包括:所述源站点向目的站点发送复用传输请求,并在正确接收到来自目的站点的复用传输响应帧后,向目的站点发送携带数据的无线帧;
或者,源站点直接向目的站点发送携带数据的无线帧。
进一步地,源站点通过解码所述接收到的无线帧的物理帧头,获取无线帧的传输时长。源站点复用传输的时长不超过获得的无线帧的传输结束时间点。
进一步地,本发明方法还包括:
目的站点接收复用传输请求;
目的站点检测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可以复用,向源站点返回复用传输响应帧。
在目的站点接收复用传输请求之前还包括:目的站点监听并解析接收到的无线帧,并在自身的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中记录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识别号和/或发送方地址。
进一步地,在目的站点记录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识别号和/或发送方地址之前还包括:
目的站点获取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发送功率、以及监听到的无线帧到达目的站点的到达功率,且获得的到达功率高于预设门限。
本步骤中的目的站点检测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可以复用包括:
目的站点检测到正在传输的无线帧的目标接收站点不在目的站点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内。
进一步地,如果目的站点被正在接收的无线帧干扰而监听不到来自源站点的复用传输请求帧,则复用传输建立失败,结束本流程。
进一步地,发送方在所发送的无线帧的服务(SERVICE)域携带发送功率信息。
图3为本发明站点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至少包括:记录模块、第一确定模块,以及传输模块;其中,
记录模块,用于在源站点有待发送数据时,在退避过程中检测到无线信道忙并成功接收到一个无线帧的物理帧头部分;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无线帧的物理帧头部分所携带的接收方识别信息判断出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可以复用,源站点竞争复用传输机会并在获得复用传输机会时,通知传输模块。
传输模块,用于接收到来自第一确定模块的通知,向目的站点发送无线帧。
其中,第一确认模块还用于:向目的站点发送复用传输请求,并在正确接收到来自目的站点的复用传输响应帧后,再通知传输模块。相应地,
本发明站点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接收到来自源站点的复用传输请求帧,检测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可以复用,向源站点返回复用传输响应帧。
其中,
检测模块具体用于:解析接收到的无线帧,并在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中记录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识别号和/或发送方地址。
检测模块还用于:获取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发送功率、以及监听到的无线帧到达所述源站点的到达功率,且获得的到达功率高于预设门限时,再解析接收到的无线帧并记录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识别号和/或发送方地址。
其中,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源站点检测到所述正在传输的无线帧的目标接收站点不在源站点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内时,检测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可以复用。
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目的站点检测到所述正在传输的无线帧的目标接收站点不在目的站点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内时,向源站点返回复用传输响应帧。
下面结合几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实施例,结合图4,假设站点S1与站点D1为当前正在传输DATA1的第一站点1和目的站点1,站点S2与站点D2为竞争复用的第一站点2和目的站点2,S2正在进行退避过程。其中,S2和D2收集自身的周围站点地址并分别建立周围站点信息列表。第一实施例中,假设D1不在S2周围站点列表内,也就是说,S2认为距离D1很远,S2将当前退避过程挂起,开始尝试复用传输。
当S1向D1传输DATA1时,S2通过解析DATA1的前导码(preamble)后发现DATA1接收站点即D1不在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内,则S2在获取DATA1传输时长后开始使用动态CCA门限进行退避,退避结束后向D2发送复用传输请求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S2接收到DATA1的功率大于动态CCA门限,则不进行退避,结束本流程。并可以按照现有技术根据无线帧的传输时长更新本地NAV。
在复用传输请求帧中携带有D1的信息,如D1的地址信息。
如图4所示,D2收到来自S2的复用传输请求帧后,发现D1不在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内,则向S2回复复用传输响应帧;S2收到来自D2的复用书响应帧后,向D2发送DATA2,且与D2通信时长不超过DATA1的传输结束时间点。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D2被DATA1干扰,监听不到复用传输请求帧,那么,本次复用传输建立失败,结束。
第二实施例,结合图4,假设站点S1与站点D1为当前正在传输DATA1的源站点1和目的站点1,站点S2与站点D2为竞争复用的源站点2和目的站点2。其中,S2和D2按照预设时间周期性收集自身的周围站点地址并分别建立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包括周围站点的地址信息,发送功率、到达功率等参数。本实施例中假设复用传输方即S2与D2,和当前通信方即S1与D1的功率不对称。
当S1向D1传输DATA1时,S2通过解析DATA1的preamble后发现DATA1接收站点即D1在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内,此时,如果S2发送的信号到达D1的到达功率低于最小解调门限(-82dBm),那么,S2在获取DATA1传输时长后开始使用动态CCA门限进行退避,退避结束后向D2发送复用传输请求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S2接收到DATA1的功率大于动态CCA门限,则不进行退避,结束本流程。并可以按照现有技术根据无线帧的传输时长更新本地NAV。
在复用传输请求帧中携带有D1的地址信息、S1的发送功率以及S2的发送功率、S2的解调门限等信息。
如图4所示,D2收到来自S2的复用传输请求帧后,发现D1在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内,根据复用传输请求帧中携带的S2的发送功率、S2的解调门限调整自身的发送功率,若调整后的发送功率低于预设门限,则向S2回复复用传输响应帧,S2收到来自D2的复用书响应帧后,向D2发送DATA2,且与D2通信时长不超过DATA1的传输结束时间点。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D2被DATA1干扰,监听不到复用传输请求帧,那么,本次复用传输建立失败,结束。
第三实施例,阐述BSS内的复用传输过程。当AP向STA1传输DATA1时,STA2和STA3与AP、STA1处于同一BSS内,STA2想要进行复用传输向STA3传输DATA2。STA2通过解析DATA1的前导码(preamble)后发现DATA1接收站点即STA1不在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内,则STA2在获取DATA1传输时长后开始使用动态CCA门限进行退避,退避结束后向D2发送复用传输请求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STA2接收到DATA1的功率大于动态CCA门限,则不进行退避,结束本流程。并可以按照现有技术根据无线帧的传输时长更新本地NAV。
在复用传输请求帧中携带有STA1的信息,如STA1的地址信息。
STA3收到来自STA2的复用传输请求帧后,发现STA1不在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内,则向STA2回复复用传输响应帧;STA2收到来自STA3的复用书响应帧后,向STA3发送DATA2,且与STA3通信时长不超过DATA1的传输结束时间点。
第四实施例,阐述BSS外的复用传输过程。当AP1向STA1传输DATA1时,AP2通过解析DATA1的前导码(preamble)后发现DATA1接收站点即STA1不在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内,则AP2在获取DATA1传输时长后开始使用动态CCA门限进行退避,退避结束后向STA2发送复用传输请求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AP2接收到DATA1的功率大于动态CCA门限,则不进行退避,结束本流程。并可以按照现有技术根据无线帧的传输时长更新本地NAV。
在复用传输请求帧中携带有STA1的信息,如STA1的地址信息。
STA3收到来自STA2的复用传输请求帧后,发现STA1不在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内,则向STA2回复复用传输响应帧;STA2收到来自STA3的复用书响应帧后,向STA3发送DATA2,且与STA3通信时长不超过DATA1的传输结束时间点。
第五实施例,阐述了源站点接收完正在传输的无线帧后与下一个无线帧进行复用传输的过程。当S1向D1传输DATA1时,S2通过解析DATA1的前导码(preamble)后发现DATA1接收站点即D1不在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内,且DATA1传输时长不够S2向S3发送DATA3,但S2在解析完DATA1后获知S1接下来会向D1发送DATA2,则采用动态CCA门限进行退避,站点S2解析出DATA2中的前导码(preamble),获取DATA2传输时长且退避结束后向站点D2发送复用传输请求帧。获取DATA2传输时长后采用动态CCA门限进行退避,退避结束后向站点D2发送复用传输请求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S2接收到DATA2的功率大于动态CCA门限,则不进行退避,结束本流程。并可以按照现有技术根据无线帧的传输时长更新本地NAV。
在复用传输请求帧中携带有D1的信息,如D1的地址信息。
D2收到来自S2的复用传输请求帧后,发现D1不在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内,则向S2回复复用传输响应帧;S2收到来自D2的复用书响应帧后,向D2发送DATA3,且与D2通信时长不超过DATA2的传输结束时间点。
第六实施例,S2和D2收集自身的周围站点地址并分别建立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包括周围站点的地址信息。在收集过程中,S1和D1都发送过无线帧,S2和D2接收到S1和D1所发无线帧,发现到达功率低于预设门限,则不将S2和D2的地址信息记录在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内。之后站点S1与站点D1为当前正在传输DATA1的源站点1和目的站点1,站点S2与站点D2为竞争复用的源站点2和目的站点2。其中,S2和D2按照预设时间周期性收集自身的周围站点地址并分别建立周围站点信息列表。第一实施例中,假设D1不在S2周围站点列表内,也就是说,S2认为距离D1很远,开始尝试复用传输。
当S1向D1传输DATA1时,S2通过解析DATA1的前导码(preamble)后发现DATA1接收站点即D1不在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内,则S2在获取DATA1传输时长后开始使用动态CCA门限进行退避,退避结束后向D2发送复用传输请求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S2接收到DATA1的功率大于动态CCA门限,则不进行退避,结束本流程。并可以按照现有技术根据无线帧的传输时长更新本地NAV。

Claims (2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源站点有待发送数据,在退避过程中检测到无线信道忙并成功接收到一个无线帧的物理帧头部分;
源站点根据接收到的无线帧的物理帧头部分所携带的接收方识别信息判断出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可以复用,源站点竞争复用传输机会;
源站点获得复用传输机会后向目的站点发送无线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站点向目的站点发送无线帧包括:
所述源站点向目的站点发送复用传输请求,并在正确接收到来自目的站点的复用传输响应帧后,向目的站点发送携带数据的无线帧;
或者,所述源站点直接向目的站点发送携带数据的无线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之前还包括:所述源站点监听并解析接收到的无线帧,并在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中记录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识别号和/或发送方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识别号和/或发送方地址之前还包括:
所述源站点获取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发送功率、以及监听到的无线帧到达所述源站点的到达功率,且获得的到达功率高于预设门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站点通过解码所述接收到的无线帧的物理帧头,获取所述无线帧的传输时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站点复用传输的时长不超过所述获得的无线帧的传输结束时间点。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站点检测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可以复用包括:
所述源站点检测到所述正在传输的无线帧的目标接收站点不在所述源站点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传输请求帧中携带有正在传输的无线帧的目标接收站点的识别号和/或发送方地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站点竞争复用传输机会包括:
所述源站点使用动态CCA门限进行退避,退避结束后获得所述复用传输机会;
或者,所述源站点在一段随机的时长后,获得所述复用传输机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站点开始竞争复用传输机会之前,所述源站点的本地信道预约计时器为0。
1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目的站点接收复用传输请求;
检测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可以复用,向源站点返回复用传输响应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之前还包括:所述目的站点监听并解析接收到的无线帧,并在自身的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中记录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识别号和/或发送方地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识别号和/或发送方地址之前还包括:
所述目的站点获取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发送功率、以及监听到的无线帧到达所述目的站点的到达功率,且获得的到达功率高于预设门限。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站点检测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可以复用包括:
所述目的站点检测到所述正在传输的无线帧的目标接收站点不在所述目的站点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内。
15.一种站点,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记录模块、第一确定模块,以及传输模块;其中,
记录模块,用于在源站点有待发送数据时,在退避过程中检测到无线信道忙并成功接收到一个无线帧的物理帧头部分;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无线帧的物理帧头部分所携带的接收方识别信息判断出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可以复用,源站点竞争复用传输机会并在获得复用传输机会时,通知传输模块;
传输模块,用于接收到来自第一确定模块的通知,向目的站点发送无线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认模块还用于:向目的站点发送复用传输请求,并在正确接收到来自目的站点的复用传输响应帧后,再通知所述传输模块;
所述站点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接收到来自所述源站点的复用传输请求帧,检测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可以复用,向所述源站点返回复用传输响应帧。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解析所述接收到的无线帧,并在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中记录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识别号和/或发送方地址。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监听到的无线帧的发送方发送功率、以及所述监听到的无线帧到达所述源站点的到达功率,且获得的到达功率高于预设门限。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源站点检测到所述正在传输的无线帧的目标接收站点不在所述源站点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内时,检测正在承载无线传输的媒介可以复用。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目的站点检测到所述正在传输的无线帧的目标接收站点不在所述目的站点自身的周围站点信息列表内时,向所述源站点返回复用传输响应帧。
CN201410849794.9A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站点 Active CN1058132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49794.9A CN105813220B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站点
PCT/CN2015/096693 WO2016107380A1 (zh) 2014-12-31 2015-12-08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站点
US15/541,024 US20170374682A1 (en) 2014-12-31 2015-12-08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tation
EP15875058.8A EP3226643B1 (en) 2014-12-31 2015-12-08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t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49794.9A CN105813220B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站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13220A true CN105813220A (zh) 2016-07-27
CN105813220B CN105813220B (zh) 2021-04-06

Family

ID=56284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49794.9A Active CN105813220B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站点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74682A1 (zh)
EP (1) EP3226643B1 (zh)
CN (1) CN105813220B (zh)
WO (1) WO20161073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62028B8 (en) 2014-06-27 2019-12-04 Techflux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GB2546993B (en) * 2016-02-03 2020-09-09 Toshiba Res Europe Limited Multi-threshold listening method for dynamic sensitivity control enabled wireless MAC
US11357047B2 (en) * 2020-05-13 2022-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detection threshold for contention-based channel access
CN114513283B (zh) * 2022-01-11 2023-10-17 深圳市联平半导体有限公司 基于空间复用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3602A (zh) * 2006-07-21 2009-07-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进行争用控制的通信装置
CN101931871A (zh) * 2009-06-22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复用业务位置的指示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CN102625466A (zh) * 2012-01-13 2012-08-01 北京邮电大学 用于无线局域网的分布式媒体接入方法
CN102783038A (zh) * 2010-02-26 2012-11-14 索尼公司 提供递增冗余的编码器和编码方法
US20130163576A1 (en) * 2010-07-09 2013-06-27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ending a Message
WO2014042595A1 (en) * 2012-09-12 2014-03-20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3733554A (zh) * 2011-08-15 2014-04-16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程序、集成电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WO2014173307A1 (zh) * 2013-07-12 2014-10-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复用下的信道接入方法及站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60359B2 (en) * 2010-05-26 2015-06-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data in a wireless LAN system
CN102076106B (zh) * 2010-12-28 2013-11-06 北京邮电大学 时频二维混合mac层接入方法
WO2013048499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Intel Corporation Mitigating overlapping basic service set interference in smart grid networks
CN104160757B (zh) * 2012-03-06 2018-09-25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在无线局域网络中节省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US10172019B2 (en) * 2013-09-11 2019-01-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LAN
WO2015109438A1 (zh) * 2014-01-21 2015-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202755B (zh) * 2014-03-03 2019-08-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检测方法、终端及系统
US9374821B2 (en) * 2014-11-21 2016-06-21 Newracom, Inc. Channel access mechanism
WO2016089069A1 (ko) * 2014-12-02 2016-06-09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클리어 채널 할당을 위한 무선 통신 단말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US10045340B1 (en) * 2014-12-05 2018-08-07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arrying out backoff operation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3602A (zh) * 2006-07-21 2009-07-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进行争用控制的通信装置
CN101931871A (zh) * 2009-06-22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复用业务位置的指示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CN102783038A (zh) * 2010-02-26 2012-11-14 索尼公司 提供递增冗余的编码器和编码方法
US20130163576A1 (en) * 2010-07-09 2013-06-27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ending a Message
CN103733554A (zh) * 2011-08-15 2014-04-16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程序、集成电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2625466A (zh) * 2012-01-13 2012-08-01 北京邮电大学 用于无线局域网的分布式媒体接入方法
WO2014042595A1 (en) * 2012-09-12 2014-03-20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s
WO2014173307A1 (zh) * 2013-07-12 2014-10-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复用下的信道接入方法及站点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OHN SON,JIN SAM KWAK: "Further Considerations on Enhanced CCA for 11ax", 《IEEE 802.11-14/0847R1》 *
LAN/MAN STANDARDS COMMITTEE: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 《IEEE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REZA HEDAYAT,ET AL: "Considerations for Adaptive CCA", 《IEEE 802.11-14/1448R2》 *
REZA HEDAYAT等: "Adaptive CCA for 11ax", 《IEEE 802.11-14/1233R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26643B1 (en) 2019-11-20
US20170374682A1 (en) 2017-12-28
EP3226643A1 (en) 2017-10-04
WO2016107380A1 (zh) 2016-07-07
CN105813220B (zh) 2021-04-06
EP3226643A4 (en) 2017-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59206B2 (en) Conveying paging group information through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s
US1131085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radio link in unlicensed band
US10085282B2 (en) Method for channel detection, sending terminal and system
CN10559247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站点
US11916675B2 (en) Radio vehicle-to-anything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based multicast
US10492198B2 (en) Uplink access method, device, an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US20180199309A1 (en) Provision of a paging response between transmissions of a paging indication and paging information
US20200067610A1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signal reception power of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method
EP3917059B1 (en) Search space monitoring
RU2016109379A (ru) Отсрочка на основе информации bssid
CN107182076B (zh)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及站点
WO2018028475A1 (zh) 一种v2x通信的资源选择方法和装置
US20180359716A1 (en) Signaling for detected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
US20230052779A1 (en)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972276B (zh) 直连链路资源分配方法、第二设备及第一设备
KR20140043479A (ko) 역방향 승인에서 전송 기회 컨트롤을 회수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5813220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站点
CN106550478A (zh) 一种多用户传输网络分配矢量设置方法和装置
CN108012288B (zh)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5812295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站点
CN106105111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站点
CN107431954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5992327B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1209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站点
KR20150099404A (ko) 제어 정보를 알리는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