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12087B -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12087B
CN105812087B CN201410843614.6A CN201410843614A CN105812087B CN 105812087 B CN105812087 B CN 105812087B CN 201410843614 A CN201410843614 A CN 201410843614A CN 105812087 B CN105812087 B CN 1058120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ule
node
receiving terminal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436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12087A (zh
Inventor
戴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84361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1208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84836 priority patent/WO2016107153A1/zh
Priority to US15/541,030 priority patent/US10887777B2/en
Publication of CN105812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2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120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20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8Information format or content conversion, e.g. adaptation by the network of the transmitted or received inform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wireless delivery to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传输的数据包中数据的数据规律;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按照确定的发送方式,发送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数据通信网络中,一条数据的传输需要跨越多个传输节点,在每两个相邻传输节点间均需要建立专属于数据收发信者的传输承载,或者说传输信道。在数据传输较为频繁时,网络可以维持这条传输信道,而在数据传输不频繁时,网络会释放这条传输信道,当发送端需要发送新数据时,网络根据发送端的请求重建一条传输信道来传输新数据,可见网络为每条数据的传输所付出的控制面的开销以及对通信通道的资源占用是不可忽视的。
在目前的无线网络通信中,多为人与人的通信,通信过程所产生的数据的随机性很大。而当机器类型通信(或者称物联网)开始占据越来越大的通信市场时,机器类型的通信数据对网络的压力就变得越来越大,由于机器类通信的模式多为感应器向用户或者应用服务器上报感应数据,其数据量很小,且内容单一,在巨量机器类型终端进入无线通讯网络后,对无线通讯网络的容量和通道资源造成巨大压力,由于无线网络的通道资源受频谱资源限制,以目前最新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网络为例,其无线带宽最大为20MHz,远远小于有线网络吞吐量,因此这种压力在无线通信网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考虑到机器类通信的数据和人与人通信不同,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因此有必要考虑针对性的数据传输优化方法,以减少小数据对无线通信网络的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少小数据对无线通信网络的压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包括:获取传输的数据包中数据的数据规律;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按照确定的发送方式,发送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规律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包括:对过去生成的待传输数据包进行检测和统计,得到所述数据规律;或者,从接收端节点接收统计结果,从统计结果中获取所述数据规律,其中,所述接收端节点发送的统计结果是对所述接收端节点已接收的数据包进行统计得到的;或者,接收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获取所述数据规律。
其中,所述接收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包括:接收本地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或者,接收所述接收端节点发送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是所述接收端节点从所述应用层获取的。
其中,所述数据规律包括重复规律或数值变化规律。
其中,所述重复规律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若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的重复概率达到预设的阈值,则判定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符合重复规律,识别满足所述阈值条件的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为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其中重复概率的统计方法包括:预设时间段内的重复次数之和;或者连续重复次数之和。
其中,所述数值变化规律包括等差数列规律、等比数列规律、周期数列规律、指数数列规律;或者,所述数据规律由发送端节点或接收端节点事先预设;或者,发送端节点和接收端节点根据需要增加的数据规律;其中,识别满足数值变化规律的数据为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其中,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一收发规则、第二收发规则和第三收发规则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第一收发规则包括:发送端节点无需向接收端节点申请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上行资源,也无需在已有的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接收端节点获取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内容;或者,发送端节点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中除了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剩余的部分;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内容并将得到的内容填充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其中,所述第二收发规则包括:若待传输数据包是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或者待传输数据包的一部分是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则发送端节点为每种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分配唯一对应的临时替代码,用对应的临时替代码替换掉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并发送给接收端节点;接收端节点利用所述临时替代码对应的内容替换掉临时替代码;其中,所述第三收发规则包括:发送端节点无需向接收端节点申请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上行资源,也无需在已有的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并根据该数据规律计算得到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的内容;或者,发送端节点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中除了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剩余的部分;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并根据该数据规律计算得到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的内容,并将计算得到内容的填充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
其中,所述第一收发规则和/或第三收发规则,还包括:在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包中除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的剩余部分的同时,告知接收端节点当前数据中含有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及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在数据包中所处的位置;所述告知方式包括:通过专用信令、或者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MAC控制头告知,或者在发送的数据中附带一个指示用以告知。
其中,所述临时替代码由所述待传输数据包的发送端节点或者接收端节点定义,或者,由所述发送端节点和所述接收端节点共同协商确定。
其中,所述临时替代码的发送方法包括:通过控制信道发送;或者,通过专用数据信道发送,其中所述专用数据信道是接收端节点为发送端节点配置的专用于发送替代码的数据信道;或者,通过共享数据信道发送,所述共享数据信道是非专用的数据信道,用以传输任意用户面数据,仅当发送端节点有传输替代码要求时,临时为发送端节点配置的共享数据信道中的资源。
其中,所述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可优化数据的类型;根据所述可优化数据的类型,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其中,所述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对应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一收发规则和/或第二收发规则;所述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对应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三收发规则。
其中,所述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发送端节点确定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或者,发送端节点从接收端节点接收所述接收端节点确定的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其中,所述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之后,还包括: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如下至少一个信息,包括: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后续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发送端节点为核心网节点时,核心网节点将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后续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以及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发送给和接收端节点建立连接的接入网节点。
其中,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包括:可优化数据的内容、可优化数据的类型或者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
其中,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还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在当前数据包中所处的位置、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在所符合的数据规律的数列中所处的偏置位置offset、业务数据源、业务数据源的数据发送周期、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包括:获取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数据的数据规律;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按照确定的接收方式,解析并还原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规律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包括: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检测和统计,得到所述数据规律;或者,从发送端节点接收统计结果,从统计结果中获取所述数据规律,其中,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统计结果是所述发送端节点对传输的数据包进行统计得到的;或者,接收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获取所述数据规律。
其中,接收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包括:接收本地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或者,接收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是所述发送端节点从应用层获取的。
其中,所述数据规律包括重复规律或数值变化规律。
其中,所述重复规律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若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的重复概率达到预设的阈值,则判定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符合重复规律,识别满足所述阈值条件的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为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其中重复概率的统计方法包括:预设时间段内的重复次数之和;或者连续重复次数之和。
其中,所述数值变化规律包括等差数列规律、等比数列规律、周期数列规律、指数数列规律;或者,所述数据规律由发送端节点或接收端节点事先预设;或者,发送端节点和接收端节点根据需要增加的数据规律;其中,识别满足数值变化规律的数据为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其中,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一收发规则、第二收发规则和第三收发规则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第一收发规则包括:发送端节点无需向接收端节点申请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上行资源,也无需在已有的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接收端节点获取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内容;或者,发送端节点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中除了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剩余的部分;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内容并将得到的内容填充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其中,所述第二收发规则包括:若待传输数据包是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或者待传输数据包的一部分是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则发送端节点为每种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分配唯一对应的临时替代码,用对应的临时替代码替换掉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并发送给接收端节点;接收端节点利用所述临时替代码对应的内容替换掉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的临时替代码;其中,所述第三收发规则包括:
发送端节点无需向接收端节点申请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上行资源,也无需在已有的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并根据该数据规律计算得到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的内容;或者,发送端节点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中除了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剩余的部分;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并根据该数据规律计算得到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的内容,并将得到的计算结果填充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
其中,所述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可优化数据的类型;根据所述可优化数据的类型,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其中,所述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对应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一收发规则和/或第二收发规则;所述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对应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三收发规则。
其中,所述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接收端节点确定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或者,接收端节点从发送端节点接收所述发送端节点确定的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其中,所述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之后,还包括:向发送端节点发送如下至少一个信息,包括: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后续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
其中,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包括:可优化数据的内容、可优化数据的类型或者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
其中,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还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在当前数据包中所处的位置、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在所符合的数据规律的数列中所处的偏置位置offset、业务数据源、业务数据源的数据发送周期、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接收端节点为核心网节点时,核心网节点将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后续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以及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发送给和发送端节点建立连接的接入网节点。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传输的数据包中数据的数据规律;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按照确定的发送方式,发送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数据规律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包括:对过去生成的待传输数据包进行检测和统计,得到所述数据规律;或者,从接收端节点接收统计结果,从统计结果中获取所述数据规律,其中,所述接收端节点发送的统计结果是对所述接收端节点已接收的数据包进行统计得到的;或者,接收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获取所述数据规律。
其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本地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或者,接收所述接收端节点发送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是所述接收端节点从所述应用层获取的。
其中,所述数据规律包括重复规律或数值变化规律。
其中,所述重复规律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若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的重复概率达到预设的阈值,则判定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符合重复规律,识别满足所述阈值条件的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为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其中重复概率的统计装置包括:预设时间段内的重复次数之和;或者连续重复次数之和。
其中,所述数值变化规律包括等差数列规律、等比数列规律、周期数列规律、指数数列规律;或者,所述数据规律由发送端节点或接收端节点事先预设;或者,发送端节点和接收端节点根据需要增加的数据规律;其中,识别满足数值变化规律的数据为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其中,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一收发规则、第二收发规则和第三收发规则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第一收发规则包括:发送端节点无需向接收端节点申请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上行资源,也无需在已有的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接收端节点获取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内容;或者,发送端节点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中除了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剩余的部分;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内容并将得到的内容填充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其中,所述第二收发规则包括:若待传输数据包是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或者待传输数据包的一部分是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则发送端节点为每种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分配唯一对应的临时替代码,用对应的临时替代码替换掉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并发送给接收端节点;接收端节点利用所述临时替代码对应的内容替换掉临时替代码;其中,所述第三收发规则包括:发送端节点无需向接收端节点申请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上行资源,也无需在已有的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并根据该数据规律计算得到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的内容;或者,发送端节点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中除了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剩余的部分;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并根据该数据规律计算得到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的内容,并将计算得到内容的填充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
其中,所述第一收发规则和/或第三收发规则,还包括:在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包中除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的剩余部分的同时,告知接收端节点当前数据中含有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及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在数据包中所处的位置;所述告知方式包括:通过专用信令、或者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MAC控制头告知,或者在发送的数据中附带一个指示用以告知。
其中,所述临时替代码由所述待传输数据包的发送端节点或者接收端节点定义,或者,由所述发送端节点和所述接收端节点共同协商确定。
其中,所述临时替代码的发送装置包括:通过控制信道发送;或者,通过专用数据信道发送,其中所述专用数据信道是接收端节点为发送端节点配置的专用于发送替代码的数据信道;或者,通过共享数据信道发送,所述共享数据信道是非专用的数据信道,用以传输任意用户面数据,仅当发送端节点有传输替代码要求时,临时为发送端节点配置的共享数据信道中的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可优化数据的类型;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可优化数据的类型,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其中,所述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对应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一收发规则和/或第二收发规则;所述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对应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三收发规则。
其中,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包括:发送端节点确定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或者,发送端节点从接收端节点接收所述接收端节点确定的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如下至少一个信息,包括: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后续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当发送端节点为核心网节点时,将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后续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以及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发送给和接收端节点建立连接的接入网节点。
其中,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包括:可优化数据的内容、可优化数据的类型或者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
其中,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还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在当前数据包中所处的位置、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在所符合的数据规律的数列中所处的偏置位置offset、业务数据源、业务数据源的数据发送周期、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数据的数据规律;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处理模块,用于按照确定的接收方式,解析并还原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规律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包括: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检测和统计,得到所述数据规律;或者,从发送端节点接收统计结果,从统计结果中获取所述数据规律,其中,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统计结果是所述发送端节点对传输的数据包进行统计得到的;或者,接收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获取所述数据规律。
其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本地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或者,接收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是所述发送端节点从应用层获取的。
其中,所述数据规律包括重复规律或数值变化规律。
其中,所述重复规律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若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的重复概率达到预设的阈值,则判定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符合重复规律,识别满足所述阈值条件的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为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其中重复概率的统计装置包括:预设时间段内的重复次数之和;或者连续重复次数之和。
其中,所述数值变化规律包括等差数列规律、等比数列规律、周期数列规律、指数数列规律;或者,所述数据规律由发送端节点或接收端节点事先预设;或者,发送端节点和接收端节点根据需要增加的数据规律;其中,识别满足数值变化规律的数据为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其中,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一收发规则、第二收发规则和第三收发规则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第一收发规则包括:发送端节点无需向接收端节点申请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上行资源,也无需在已有的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接收端节点获取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内容;或者,发送端节点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中除了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剩余的部分;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内容并将得到的内容填充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其中,所述第二收发规则包括:若待传输数据包是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或者待传输数据包的一部分是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则发送端节点为每种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分配唯一对应的临时替代码,用对应的临时替代码替换掉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并发送给接收端节点;接收端节点利用所述临时替代码对应的内容替换掉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的临时替代码;其中,所述第三收发规则包括:发送端节点无需向接收端节点申请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上行资源,也无需在已有的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并根据该数据规律计算得到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的内容;或者,发送端节点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中除了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剩余的部分;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并根据该数据规律计算得到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的内容,并将得到的计算结果填充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
其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可优化数据的类型;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可优化数据的类型,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其中,所述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对应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一收发规则和/或第二收发规则;所述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对应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三收发规则。
其中,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是通过如下方式的确定的,包括:接收端节点确定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或者,接收端节点从发送端节点接收所述发送端节点确定的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向发送端节点发送如下至少一个信息,包括: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后续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
其中,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包括:可优化数据的内容、可优化数据的类型或者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
其中,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还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在当前数据包中所处的位置、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在所符合的数据规律的数列中所处的偏置位置offset、业务数据源、业务数据源的数据发送周期、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五发送模块,用于当接收端节点为核心网节点时,核心网节点将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后续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以及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发送给和发送端节点建立连接的接入网节点。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获取数据规律,通过确定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收发方式,达到减少小数据的发送次数的目的,提升小数据传输对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LTE无线通讯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网络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首先,以LTE无线通讯系统架构中终端至基站间的数据传输优化为例进行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LTE无线通讯系统的示意图。图1所示接入网由用户终端和基站eNB(evolved NodeB)构成,接入网的用户面数据链路连接至核心网的服务网关SGW(Serving GateWay)。
用户终端的类型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运行物联网应用的手机,或者传感器,或者任何具备物联网功能的终端。
在下述实施例中,以4种终端举例:
-终端1:智能家居中的红外移动物体感应器,功能是感应红外感应器范围内是否出现移动物体,产生的输出数据为枚举类型:0和1,0代表无移动物体,1代表有移动物体,输出数据产生周期为1秒;
-终端2:智能工业中的压力感应表,功能是感应压力数值,并向工厂的总控后台上报感应值。上报的数据格式为2部分组成:第1部分是压力感应表的代号,该部分数据在不被用户更改的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第2部分是压力感应表感应到的具体压力值,该部分数据是动态变化的,输出数据产生周期为2秒;用户在接收到数据后可监测各个代号的压力感应表的压力值的动态变化。
-终端3:便携式健康监护仪,可实时监控佩戴者的心率,将数据发送至医院健康中心后台,还可以在心率异常的情况下向医院健康中心后台发送告警指示。心率的监测有2种,一种是实时监测值,其上报周期为15秒,一种是每小时均值等级,其上报周期为1小时,其值域为[极低,低,正常,高,极高]5个等级。实时心率监测值上报的数据格式为[佩戴者代号,心率实时监控值],每小时均值心率监测值上报的数据格式为[佩戴者代号,心率每小时均值等级]。佩戴者可以自己选择或者和医院协商选择采用哪种监测方式。
-终端4:小型合金冶炼锅炉温度传感器,分100个温区,当采用不同的合金配方和工艺时,需要对温度进行不同的曲线调节,不同工艺有不同的温度控制曲线,如果过程中某个时间的温度偏离了预定曲线,则会导致合金生产质量不达标,在本例子中,可以假设某合金的冶炼周期为1小时,温度传感器每5分钟上报一次温度监控值,要求的温度控制曲线为[50,50,60,70,80,80,80,80,80,50,25,5],所述数字为温区值。
下面对每个终端的可优化数据进行说明。
第一种终端(红外移动物体感应器)的可优化数据有2种,分不同的场合,0和1均有较大的重复概率。例如在家庭使用时,由于屋中人的移动频度低,因此0的重复概率极大;在公共场合使用时,由于移动人数量大,因此1的重复概率较高。
第二种终端(压力感应表)的可优化数据是输出数据中的第1部分,即压力感应表的代号。
第三种终端(便携式健康监护仪)的可优化数据是佩戴者代号、心率每小时均值等级。
第4种终端(小型合金冶炼锅炉温度传感器)的可优化数据是温度监控值,当冶炼工艺控制稳定时,温度值呈周期数列的表现形式。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要点进行具体说明:
一、数据规律的获取方式:
(1)发送端节点的数据规律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包括:
对过去生成的待传输数据包进行检测和统计,得到所述数据规律;或者,
从接收端节点接收统计结果,从统计结果中获取所述数据规律,其中,所述接收端节点发送的统计结果是对所述接收端节点已接收的数据包进行统计得到的;或者,
接收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获取所述数据规律。
其中,所述接收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包括:
接收本地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接收端节点发送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是所述接收端节点从所述应用层获取的。
(2)接收端节点的数据规律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包括:
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检测和统计,得到所述数据规律;或者,
从发送端节点接收统计结果,从统计结果中获取所述数据规律,其中,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统计结果是所述发送端节点对传输的数据包进行统计得到的;或者,
接收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获取所述数据规律。
其中,接收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包括:
接收本地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是所述发送端节点从应用层获取的。
二、数据规律的判定方式。
发送端节点和接收端节点在判定数据规律的方式的实现基本相同。
所述数据规律包括重复规律或数据变化规律。
(1)所述重复规律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
若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的重复概率达到预设的阈值,则判定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符合重复规律,识别满足所述阈值条件的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为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其中重复概率的统计方法包括:预设时间段内的重复次数之和;或者连续重复次数之和。
(2)所述数值变化规律包括等差数列规律、等比数列规律、周期数列规律、指数数列规律;或者,
所述数据规律由发送端节点或接收端节点事先预设;或者,
发送端节点和接收端节点根据需要增加的数据规律;
其中,识别满足数值变化规律的数据为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三、收发规则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收发规则可以由发送端节点确定,也可以由接收端节点确定。
下面对收发规则的内容进行说明:
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一收发规则、第二收发规则和第三收发规则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第一收发规则包括:
发送端节点无需向接收端节点申请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上行资源,也无需在已有的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内容;或者,
发送端节点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中除了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剩余的部分;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内容并将得到的内容填充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
其中,所述第二收发规则包括:
若待传输数据包是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或者待传输数据包的一部分是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则发送端节点为每种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分配唯一对应的临时替代码,用对应的临时替代码替换掉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并发送给接收端节点;接收端节点利用所述临时替代码对应的内容替换掉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的临时替代码;
其中,所述第三收发规则包括:
发送端节点无需向接收端节点申请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上行资源,也无需在已有的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并根据该数据规律计算得到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的内容;或者,
发送端节点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中除了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剩余的部分;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并根据该数据规律计算得到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的内容,并将计算得到内容的填充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
对于发送端节点,所述第一收发规则和/或第三收发规则,还包括:
在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包中除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的剩余部分的同时,告知接收端节点当前数据中含有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及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在数据包中所处的位置;
所述告知方式包括:通过专用信令、或者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MAC控制头告知,或者在发送的数据中附带一个指示用以告知。
具体的,所述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
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可优化数据的类型;
根据所述可优化数据的类型,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其中,所述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对应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一收发规则和/或第二收发规则;所述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对应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三收发规则。
四、信息互通
(1)对于发送端节点而言,所述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
发送端节点确定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或者,
发送端节点从接收端节点接收所述接收端节点确定的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所述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之后,还包括:
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如下至少一个信息,包括:
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后续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
当发送端节点为核心网节点时,核心网节点将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后续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以及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发送给和接收端节点建立连接的接入网节点。
(2)对于接收端节点而言,所述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
接收端节点确定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或者,
接收端节点从发送端节点接收所述发送端节点确定的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所述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之后,还包括:
向发送端节点发送如下至少一个信息,包括:
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后续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
当接收端节点为核心网节点时,核心网节点将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后续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以及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发送给和发送端节点建立连接的接入网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发送端节点还是接收端节点,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包括:可优化数据的内容、可优化数据的类型或者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
可选的,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还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在当前数据包中所处的位置、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在所符合的数据规律的数列中所处的偏置位置offset、业务数据源、业务数据源的数据发送周期、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
数据传输优化的机制如下:
-终端应用层对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
第一种终端(红外移动物体感应器)的统计结果如下表:
可优化数据属于多次重复,为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共有2种,可采用第二收发规则。
第二种终端(压力感应表)的统计结果如下表:
可优化数据内容 业务数据源的数据发送周期
压力感应表的代号 2秒
可优化数据属于多次重复,为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共有1种,可采用第一收发规则。
第三种终端(便携式健康监护仪)的统计结果如下表:
可优化数据属于多次重复,为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共有1种(佩戴者代号),可采用第一收发规则;
第4种终端的的统计结果如下表:
可优化数据内容 50,50,60,70,80,80,80,80,80,50,25,5
业务数据源的数据发送周期 5分钟
可优化数据符合周期数列的数据规律,为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可采用第三收发规则。
当统计结果中有多个可优化数据时,节点1可为每个可优化数据分配临时替代码。
下面以上述几种终端为例,描述一下几种可行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方法如图2所示:
-智能家居中的红外移动物体感应器,功能是感应红外感应器范围内是否出现移动物体,产生的输出数据为枚举类型:N和Y,N代表无移动物体,Y代表有移动物体,输出数据产生周期为1秒;
步骤201:终端统计自己的发送数据,因为红外移动物体感应器的输出具有单一和较大的重复概率,因此其2种输出值可全部纳入可优化数据,均属于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结果如下:
步骤202:终端将自己的可优化数据信息发送给基站,可优化数据信息包括:可优化数据内容、可优化数据的类型为第一类型,可优化数据对应的业务数据源的数据发送周期均为1秒,
步骤203:终端根据自己的可优化数据类型判断选择哪种优化数据发送规则,由于可优化数据种类很少,而且数据Y多在白天产生,数据N多在深夜产生,2种数据重叠概率不大,因此第一收发规则和第二收发规则均可以采用,在本例中,终端和基站约定选择优化数据发送规则2,终端将分配的临时替代码告知给基站;
临时替代码 可优化数据内容
0 N
1 Y
步骤204:基站为终端配置发送临时替代码的专用数据信道;
步骤205:终端感应,周期性向基站发送感应输出数据,输出数据用临时替代码来代替,即数据N用0代替,数据Y用1代替;
步骤206:基站收到替代码后,用该临时替代码对应的可优化数据替换掉临时替代码,即N替换掉0,Y替换掉1,这样基站就以最小的空口资源占用率成功接收到了终端发送的真实的感应数据;
实施例2:
-智能工业中的压力感应表,功能是感应压力数值,并向工厂的总控后台上报感应值。上报的数据格式为2部分组成:第1部分是压力感应表的代号,该部分数据在不被用户更改的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第2部分是压力感应表感应到的具体压力值,该部分数据是动态变化的,输出数据产生周期为2秒;用户在接收到数据后可监测各个代号的压力感应表的压力值的动态变化。压力感应表的可优化数据是输出数据中的第1部分,即压力感应表的代号。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方法如图3所示:步骤301:终端统计自己的发送数据,统计发现的可优化数据如下,属于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可优化数据内容 业务数据源的数据发送周期
压力感应表的代号 2秒
步骤302:终端根据自己的可优化数据类型判断选择哪种优化数据发送规则,由于可优化数据只有1种,因此终端和基站约定选择第一收发规则;
步骤303:终端将自己的可优化数据信息发送给基站,可优化数据信息包括:可优化数据内容、可优化数据的类型为第一类型,可优化数据对应的业务数据源的数据发送周期为2秒,可优化数据在当前数据包中所处的位置为数据的起始位置;
步骤304:终端感应压力值,周期性向基站发送感应输出数据;
步骤305:终端不发送压力感应表的代号,只发送数据格式的第二部分,即感应到的压力值;
步骤306:基站收到终端发送的压力值后,默认认为终端发送了数据格式的第1部分,即压力感应表的代号;
实施例3:
-便携式健康监护仪,可实时监控佩戴者的心率,将数据发送至医院健康中心后台,还可以在心率异常的情况下向医院健康中心后台发送告警指示。心率的监测有2种,一种是实时监测值,其上报周期为15秒,一种是每小时均值等级,其上报周期为1小时,其值域为[极低,低,正常,高,极高]5个等级。实时心率监测值上报的数据格式为[佩戴者代号,心率实时监控值],每小时均值心率监测值上报的数据格式为[佩戴者代号,心率每小时均值等级]。佩戴者可以自己选择或者和医院协商选择采用哪种监测方式。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方法如图4所示:
步骤401:终端统计自己的发送数据,统计发现的可优化数据来自2个数据源,如下,均属于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步骤402:终端和基站约定采用哪种优化数据发送规则,由于“实时心率监测”的可优化数据种类只有1个,适合选择优化数据发送规则1;而“每小时均值心率监测”的可优化数据符合枚举类型,且种类较多有5个,适合选择第二收发规则;因此终端和基站通过专用信令约定:针对业务数据源“实时心率监测”采用第一收发规则;针对业务数据源“每小时均值心率监测”采用优化数据发送规则2;同时约定业务数据源“每小时均值心率监测”的临时替代码,例如就采用可优化数据序号作为替代码([佩戴者代号,极低]替代码为2,[佩戴者代号,低]替代码为3,以此类推);基站为终端配置一个专用数据信道用于传输替代码,或者为终端配置一个专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用于传输替代码;
步骤403:终端将自己的可优化数据信息发送给基站,可优化数据信息包括:可优化数据内容(佩戴者代号、每小时均值心率监测的5个枚举值)、可优化数据的类型为第一类型,可优化数据对应的业务数据源的数据发送周期(实时心率监测为15秒,每小时均值心率监测为3600秒)、可优化数据在当前数据包中所处的位置为数据的起始位置(佩戴者代号位于实时心率监测数据的起始位置);
步骤404:终端对人体进行监测,周期性向基站发送监测输出数据;
步骤405:当到达“实时心率监测”的发送周期时,终端不发送数据格式的第1部分(佩戴者代号),只发送数据格式的第二部分,即感应到的心率值;当到达“每小时均值心率监测”的发送周期时,终端根据自己产生的数据向基站发送对应的替代码;
步骤406:基站收到终端发送的“实时心率监测”的监测值后,默认认为终端发送了“实时心率监测”数据格式的第1部分,即佩戴者代号;基站收到终端发送的“每小时均值心率监测”的替代码后,默认收到了替代码所对应的可优化数据;
步骤407:基站从可优化数据信息中提取出“佩戴者代号”,与收到的终端发送的“实时心率监测”的监测值结合组成完整的数据格式;基站将收到的“每小时均值心率监测”的替代码转换为对应的数据,形成完整的数据格式;
实施例4:
小型合金冶炼锅炉温度传感器,分100个温区,当采用不同的合金配方和工艺时,需要对温度进行不同的曲线调节,不同工艺有不同的温度控制曲线,如果过程中某个时间的温度偏离了预定曲线,则会导致合金生产质量不达标,在本例子中,可以假设某合金的冶炼周期为1小时,温度传感器每5分钟上报一次温度监控值,要求的温度控制曲线为[50,50,60,70,80,80,80,80,80,50,25,5],所述数字为温区值。其可优化数据是温度监控值,当冶炼工艺控制稳定时,温度值呈周期数列的表现形式。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方法如图5所示:
步骤501:终端统计自己的发送数据,如下:
可优化数据符合周期数列的数据规律,每12个数据周期循环1次,属于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步骤502:终端根据自己的可优化数据类型判断选择哪种优化数据发送规则,因为属于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因此终端与基站约定采用第三收发规则;
步骤503:终端将自己的可优化数据信息发送给基站,可优化数据信息包括:可优化数据内容、可优化数据的类型为第二类型,可优化数据对应的业务数据源的数据发送周期为5分钟;可优化数据对应的数据规律(符合“周期数列”,下一个数据包是周期数列中的第K个);
步骤504:终端感应温度值,周期性产生感应输出数据;
步骤505:当到达温度监控值的发送周期时,终端不发送数据;
步骤506:基站在数据发送周期到达后的预设时间段内(假设预设时间段是10秒)没有收到终端发送的任何数据,则基站认为温度感应器感应到的温度值符合标准曲线,基站根据可优化数据信息所示的数据规律推算出当前温度感应器应该产生了什么温度值。
实施例5:LTE无线通讯系统架构中基站至终端间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优化
假设与实施例1具有相同场景和网络架构(见图1),与实施例1类似,当基站有可优化数据业务发送给终端时,可将基站作为发送端节点,终端作为接收端节点。
方案思路和实施例1相同。
-智能工业中的压力控制器来自后台的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的数据格式为[压力控制器代号、压力目标值],发送周期为2秒;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方法如图6所示:
步骤601:基站统计自己的发送数据,统计发现数据的第一部分“压力控制器代号”多次重复,属于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步骤602:基站根据自己的可优化数据类型判断选择哪种优化数据发送规则,由于可优化数据只有1种,因此终端和基站约定选择优化数据发送规则1;
步骤603:基站将自己的可优化数据信息发送给终端,可优化数据信息包括:可优化数据内容、可优化数据的类型为第一类型,可优化数据对应的业务数据源的数据发送周期为2秒,可优化数据在当前数据包中所处的位置为数据的起始位置;
步骤604:基站产生压力控制指令,周期性向终端发送指令,基站不发送压力控制器代号,只发送数据格式的第二部分,即压力目标值;
步骤605:终端收到基站发送的指令后,默认认为基站发送了数据格式的第1部分,即压力控制器代号,终端从可优化数据信息中提取出压力控制器代号,补充到指令中,构成完整的指令;
实施例6:LTE无线通讯系统架构中终端至SGW间的数据传输优化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方法如图6所示:
在LTE的系统网络架构中,终端的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数据需经过SGW,因此可以将终端与SGW一起构成数据压缩场景中的发送端节点和接收端节点。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网络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终端到SGW的链路是由两条链路(终端至基站,基站至SGW)级联组成,其中,终端至基站是无线链路,基站至SGW是有线链路。
终端为便携式健康监护仪,只开启“实时心率监测”功能,每15秒产生一次数据,病人位于医院病房,数据固定上报给医院的健康监护后台,因为通讯链路的端到端都是固定的,因此在通讯过程中,双方传输协议接口不变,双方IP地址不会变化,又因为是小数据,单次发送就可以发送完整个数据,因此无需链路层进行数据包重新分段,因此终端发送的数据包中,控制面数据是固定不变的,用户面数据则是实时变化的。
流程如下,见图7:
步骤701:终端统计自己的发送数据,统计发现的数据包格式如下,其中控制面头和控制面数据尾多次重复,属于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控制面数据头 实时心率监测值 控制面数据尾
步骤702:终端根据自己的可优化数据类型判断选择哪种优化数据发送规则,由于可优化数据只有1种,因此终端和SGW约定选择优化数据发送规则1;
步骤703:终端将自己的可优化数据信息发送给SGW,可优化数据信息包括:可优化数据内容(控制面头和控制面数据尾)、可优化数据的类型为第一类型,可优化数据对应的业务数据源的数据发送周期为15秒,可优化数据在当前数据包中所处的位置为数据的起始位置和结尾位置;
步骤704:终端感应实时心率监测值,周期性向SGW发送感应输出数据;
步骤705:终端只发送数据格式的中间部分,即感应到的实时心率监测值,而不发送控制面数据;
步骤706:SGW收到终端发送的实时心率监测值后,默认认为终端发送了数据格式中的控制面部分,SGW从可优化数据信息提取出控制面数据与实时心率监测值一起构成完整的数据包;
实施例7: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数据包中数据的规律不但可以由发送端节点还获取,还可以由接收端节点获取。具体说明如下:
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检测和统计,得到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数据的规律;或者,
从发送端节点接收统计结果,从统计结果中获取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数据的规律;或者,
接收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获取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数据的规律。
在上述方式中,接收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包括:
接收本地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例如:若接收端节点是感应器或者其他机器类型终端,那么所述终端的生产商可以在应用层中预设这种终端所产生的数据可能符合的数据规律,或者在应用层中设置对数据进行统计的功能模块来统计其所产生的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由应用层将所述数据规律发送给终端的底层(例如NAS非接入层或者AS接入层);若接收端节点是接入网节点或者核心网节点,那么可以由应用商在机器类型终端所对应的机器类型服务器中预设这种终端所产生的数据可能符合的数据规律,接入网节点或者核心网节点从机器类型服务器中获取所述数据规律。
或者,
接收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是所述发送端节点从应用层获取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接收端节点得到数据包中数据的规律后,可以将该规律告知发送端节点,以便确定具有该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
实施例8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具有该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是由接收端节点确定的,具体说明如下:
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
向发送端节点发送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
其中,所述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包括:
所述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和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的后续的发送方式包括:第一发送规则;
其中,所述第一发送规则包括:
无需向接收端申请发送所述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和/或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的上行资源,也无需在已有的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和/或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或者,只需向接收端发送待传输数据中除所述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和/或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的以外的剩余部分;
所述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的后续的发送方式还包括:第二发送规则;
其中,所述第二发送规则包括:为每个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分配唯一对应的临时替代码,并利用所述临时替代码传输所述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或者,如果所述待传输的数据包中部分数据是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则利用所述临时替代码替代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包中的部分数据,并将完成替换操作后的数据包发送出去。
其中,所述第一发送规则还包括:
在只需向接收端发送待传输数据中除所述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以外的剩余部分的同时,发送端节点告知接收端节点当前数据中含有所述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以及所述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在数据包中所处的位置;
所述告知方式包括:发送端通过专用信令、或者通过MAC控制头告知,或者在发送的数据中附带一个指示用以告知。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端节点还向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
其中,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包括:可优化数据的内容、可优化数据的类型或者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
可选的,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还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在当前数据包中所处的位置、业务数据源、业务数据源的数据发送周期、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
实施例9
从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到,本专利所述的方法并不限制发送端节点和接收端节点的类型,也不限制节点之间的链路类型,无线链路和有线链路均可采用。
除了前述实施例所举例的LTE系统外,现有的无线通讯系统例如UMTS,TD-SCDMA,CDMA2000均可以采用前述实施例的流程,区别仅在于节点的名称和类型的差异。
基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得出如下方法流程: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9所示方法实施例,包括:
步骤901、获取传输的数据包中数据的数据规律;
步骤902、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步骤903、按照确定的发送方式,发送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获取数据规律,通过确定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收发方式,达到减少小数据的发送次数的目的,提升小数据传输对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0所示方法实施例,包括:
步骤1001、获取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数据的数据规律;
步骤1002、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步骤1003、按照确定的接收方式,解析并还原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获取数据规律,通过确定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收发方式,达到减少小数据的发送次数的目的,提升小数据传输对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所示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101,用于获取传输的数据包中数据的数据规律;
第一确定模块1102,用于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第一发送模块1103,用于按照确定的发送方式,发送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数据规律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包括:
对过去生成的待传输数据包进行检测和统计,得到所述数据规律;或者,
从接收端节点接收统计结果,从统计结果中获取所述数据规律,其中,所述接收端节点发送的统计结果是对所述接收端节点已接收的数据包进行统计得到的;或者,
接收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获取所述数据规律。
其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本地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接收端节点发送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是所述接收端节点从所述应用层获取的。
其中,所述数据规律包括重复规律或数值变化规律。
其中,所述重复规律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
若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的重复概率达到预设的阈值,则判定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符合重复规律,识别满足所述阈值条件的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为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其中重复概率的统计装置包括:预设时间段内的重复次数之和;或者连续重复次数之和。
其中,所述数值变化规律包括等差数列规律、等比数列规律、周期数列规律、指数数列规律;或者,
所述数据规律由发送端节点或接收端节点事先预设;或者,
发送端节点和接收端节点根据需要增加的数据规律;
其中,识别满足数值变化规律的数据为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其中,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一收发规则、第二收发规则和第三收发规则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第一收发规则包括:发送端节点无需向接收端节点申请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上行资源,也无需在已有的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接收端节点获取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内容;或者,发送端节点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中除了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剩余的部分;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内容并将得到的内容填充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
其中,所述第二收发规则包括:若待传输数据包是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或者待传输数据包的一部分是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则发送端节点为每种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分配唯一对应的临时替代码,用对应的临时替代码替换掉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并发送给接收端节点;接收端节点利用所述临时替代码对应的内容替换掉临时替代码;
其中,所述第三收发规则包括:发送端节点无需向接收端节点申请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上行资源,也无需在已有的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并根据该数据规律计算得到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的内容;或者,发送端节点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中除了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剩余的部分;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并根据该数据规律计算得到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的内容,并将计算得到内容的填充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
其中,所述第一收发规则和/或第三收发规则,还包括:
在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包中除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的剩余部分的同时,告知接收端节点当前数据中含有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及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在数据包中所处的位置;
所述告知方式包括:通过专用信令、或者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MAC控制头告知,或者在发送的数据中附带一个指示用以告知。
其中,所述临时替代码由所述待传输数据包的发送端节点或者接收端节点定义,或者,由所述发送端节点和所述接收端节点共同协商确定。
其中,所述临时替代码的发送装置包括:
通过控制信道发送;或者,
通过专用数据信道发送,其中所述专用数据信道是接收端节点为发送端节点配置的专用于发送替代码的数据信道;或者,
通过共享数据信道发送,所述共享数据信道是非专用的数据信道,用以传输任意用户面数据,仅当发送端节点有传输替代码要求时,临时为发送端节点配置的共享数据信道中的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可优化数据的类型;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可优化数据的类型,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其中,所述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对应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一收发规则和/或第二收发规则;所述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对应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三收发规则。
其中,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包括:
发送端节点确定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或者,
发送端节点从接收端节点接收所述接收端节点确定的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如下至少一个信息,包括:
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后续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当发送端节点为核心网节点时,将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后续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以及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发送给和接收端节点建立连接的接入网节点。
其中,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包括:可优化数据的内容、可优化数据的类型或者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
其中,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还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在当前数据包中所处的位置、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在所符合的数据规律的数列中所处的偏置位置offset、业务数据源、业务数据源的数据发送周期、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
本发明提供的装置,获取数据规律,通过确定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收发方式,达到减少小数据的发送次数的目的,提升小数据传输对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所示装置,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1201,用于获取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数据的数据规律;
第二确定模块1202,用于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处理模块1203,用于按照确定的接收方式,解析并还原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规律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包括:
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检测和统计,得到所述数据规律;或者,
从发送端节点接收统计结果,从统计结果中获取所述数据规律,其中,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统计结果是所述发送端节点对传输的数据包进行统计得到的;或者,
接收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获取所述数据规律。
其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本地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是所述发送端节点从应用层获取的。
其中,所述数据规律包括重复规律或数值变化规律。
其中,所述重复规律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
若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的重复概率达到预设的阈值,则判定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符合重复规律,识别满足所述阈值条件的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为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其中重复概率的统计装置包括:预设时间段内的重复次数之和;或者连续重复次数之和。
其中,所述数值变化规律包括等差数列规律、等比数列规律、周期数列规律、指数数列规律;或者,
所述数据规律由发送端节点或接收端节点事先预设;或者,
发送端节点和接收端节点根据需要增加的数据规律;
其中,识别满足数值变化规律的数据为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其中,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一收发规则、第二收发规则和第三收发规则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第一收发规则包括:发送端节点无需向接收端节点申请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上行资源,也无需在已有的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接收端节点获取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内容;或者,发送端节点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中除了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剩余的部分;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内容并将得到的内容填充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
其中,所述第二收发规则包括:若待传输数据包是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或者待传输数据包的一部分是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则发送端节点为每种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分配唯一对应的临时替代码,用对应的临时替代码替换掉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并发送给接收端节点;接收端节点利用所述临时替代码对应的内容替换掉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的临时替代码;
其中,所述第三收发规则包括:发送端节点无需向接收端节点申请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上行资源,也无需在已有的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并根据该数据规律计算得到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的内容;或者,发送端节点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中除了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剩余的部分;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并根据该数据规律计算得到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的内容,并将得到的计算结果填充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
其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可优化数据的类型;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可优化数据的类型,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其中,所述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对应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一收发规则和/或第二收发规则;所述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对应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三收发规则。
其中,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是通过如下方式的确定的,包括:
接收端节点确定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或者,
接收端节点从发送端节点接收所述发送端节点确定的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向发送端节点发送如下至少一个信息,包括:
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后续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
其中,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包括:可优化数据的内容、可优化数据的类型或者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
其中,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还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在当前数据包中所处的位置、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在所符合的数据规律的数列中所处的偏置位置offset、业务数据源、业务数据源的数据发送周期、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发送模块,用于当接收端节点为核心网节点时,核心网节点将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后续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以及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发送给和发送端节点建立连接的接入网节点。
本发明提供的装置,获取数据规律,通过确定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收发方式,达到减少小数据的发送次数的目的,提升小数据传输对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使用计算机程序流程来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相应的硬件平台上(如系统、设备、装置、器件等)执行,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集成电路来实现,这些步骤可以被分别制作成一个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装置/功能模块/功能单元可以采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也可以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装置/功能模块/功能单元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2)

1.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传输的数据包中数据的数据规律;
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二收发规则;其中,所述第二收发规则包括:若待传输数据包是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或者待传输数据包的一部分是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则发送端节点为每种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分配唯一对应的临时替代码,用对应的临时替代码替换掉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并发送给接收端节点;接收端节点利用所述临时替代码对应的内容替换掉临时替代码;
按照确定的发送方式,发送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规律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包括:
对过去生成的待传输数据包进行检测和统计,得到所述数据规律;或者,
从接收端节点接收统计结果,从统计结果中获取所述数据规律,其中,所述接收端节点发送的统计结果是对所述接收端节点已接收的数据包进行统计得到的;或者,
接收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获取所述数据规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包括:
接收本地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接收端节点发送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是所述接收端节点从所述应用层获取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规律包括重复规律或数值变化规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规律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
若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的重复概率达到预设的阈值,则判定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符合重复规律,识别满足所述阈值条件的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为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其中重复概率的统计方法包括:预设时间段内的重复次数之和;或者连续重复次数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值变化规律包括等差数列规律、等比数列规律、周期数列规律、指数数列规律;或者,
所述数据规律由发送端节点或接收端节点事先预设;或者,
发送端节点和接收端节点根据需要增加的数据规律;
其中,识别满足数值变化规律的数据为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还包括:第一收发规则和第三收发规则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第一收发规则包括:
发送端节点无需向接收端节点申请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上行资源,也无需在已有的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接收端节点获取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内容;或者,
发送端节点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中除了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剩余的部分;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内容并将得到的内容填充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
其中,所述第三收发规则包括:
发送端节点无需向接收端节点申请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上行资源,也无需在已有的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并根据该数据规律计算得到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的内容;或者,
发送端节点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中除了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剩余的部分;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并根据该数据规律计算得到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的内容,并将计算得到内容的填充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规则和/或第三收发规则,还包括:
在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包中除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的剩余部分的同时,告知接收端节点当前数据中含有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及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在数据包中所处的位置;
所述告知方式包括:通过专用信令、或者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MAC控制头告知,或者在发送的数据中附带一个指示用以告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替代码由所述待传输数据包的发送端节点或者接收端节点定义,或者,由所述发送端节点和所述接收端节点共同协商确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替代码的发送方法包括:
通过控制信道发送;或者,
通过专用数据信道发送,其中所述专用数据信道是接收端节点为发送端节点配置的专用于发送替代码的数据信道;或者,
通过共享数据信道发送,所述共享数据信道是非专用的数据信道,用以传输任意用户面数据,仅当发送端节点有传输替代码要求时,临时为发送端节点配置的共享数据信道中的资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
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可优化数据的类型;
根据所述可优化数据的类型,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对应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一收发规则和/或第二收发规则;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对应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三收发规则;
其中,若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的重复概率达到预设的阈值,则判定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符合重复规律,识别满足所述阈值条件的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为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所述数值变化规律包括等差数列规律、等比数列规律、周期数列规律、指数数列规律;或者,所述数据规律由发送端节点或接收端节点事先预设;或者,发送端节点和接收端节点根据需要增加的数据规律;其中,识别满足数值变化规律的数据为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
发送端节点确定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或者,
发送端节点从接收端节点接收所述接收端节点确定的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之后,还包括:
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如下至少一个信息,包括:
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后续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发送端节点为核心网节点时,核心网节点将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后续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以及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发送给和接收端节点建立连接的接入网节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包括:可优化数据的内容、可优化数据的类型或者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
其中,所述数值变化规律包括等差数列规律、等比数列规律、周期数列规律、指数数列规律;或者,所述数据规律由发送端节点或接收端节点事先预设;或者,发送端节点和接收端节点根据需要增加的数据规律;其中,识别满足数值变化规律的数据为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还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在当前数据包中所处的位置、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在所符合的数据规律的数列中所处的偏置位置offset、业务数据源、业务数据源的数据发送周期、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
18.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数据的数据规律;
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二收发规则;其中,所述第二收发规则包括:若待传输数据包是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或者待传输数据包的一部分是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则发送端节点为每种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分配唯一对应的临时替代码,用对应的临时替代码替换掉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并发送给接收端节点;接收端节点利用所述临时替代码对应的内容替换掉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的临时替代码;
按照确定的接收方式,解析并还原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规律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包括:
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检测和统计,得到所述数据规律;或者,
从发送端节点接收统计结果,从统计结果中获取所述数据规律,其中,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统计结果是所述发送端节点对传输的数据包进行统计得到的;或者,
接收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获取所述数据规律。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包括:
接收本地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是所述发送端节点从应用层获取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规律包括重复规律或数值变化规律。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规律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
若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的重复概率达到预设的阈值,则判定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符合重复规律,识别满足所述阈值条件的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为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其中重复概率的统计方法包括:预设时间段内的重复次数之和;或者连续重复次数之和。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值变化规律包括等差数列规律、等比数列规律、周期数列规律、指数数列规律;或者,
所述数据规律由发送端节点或接收端节点事先预设;或者,
发送端节点和接收端节点根据需要增加的数据规律;
其中,识别满足数值变化规律的数据为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还包括:第一收发规则和第三收发规则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第一收发规则包括:
发送端节点无需向接收端节点申请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上行资源,也无需在已有的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接收端节点获取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内容;或者,
发送端节点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中除了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剩余的部分;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内容并将得到的内容填充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
其中,所述第三收发规则包括:
发送端节点无需向接收端节点申请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上行资源,也无需在已有的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并根据该数据规律计算得到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的内容;或者,
发送端节点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中除了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剩余的部分;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并根据该数据规律计算得到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的内容,并将得到的计算结果填充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
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可优化数据的类型;
根据所述可优化数据的类型,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对应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一收发规则和/或第二收发规则;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对应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三收发规则;
其中,若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的重复概率达到预设的阈值,则判定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符合重复规律,识别满足所述阈值条件的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为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所述数值变化规律包括等差数列规律、等比数列规律、周期数列规律、指数数列规律;或者,所述数据规律由发送端节点或接收端节点事先预设;或者,发送端节点和接收端节点根据需要增加的数据规律;其中,识别满足数值变化规律的数据为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27.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
接收端节点确定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或者,
接收端节点从发送端节点接收所述发送端节点确定的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28.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之后,还包括:
向发送端节点发送如下至少一个信息,包括:
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后续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包括:可优化数据的内容、可优化数据的类型或者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
其中,所述数值变化规律包括等差数列规律、等比数列规律、周期数列规律、指数数列规律;或者,所述数据规律由发送端节点或接收端节点事先预设;或者,发送端节点和接收端节点根据需要增加的数据规律;其中,识别满足数值变化规律的数据为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还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在当前数据包中所处的位置、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在所符合的数据规律的数列中所处的偏置位置offset、业务数据源、业务数据源的数据发送周期、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
3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端节点为核心网节点时,核心网节点将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后续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以及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发送给和发送端节点建立连接的接入网节点。
32.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传输的数据包中数据的数据规律;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二收发规则;其中,所述第二收发规则包括:若待传输数据包是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或者待传输数据包的一部分是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则发送端节点为每种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分配唯一对应的临时替代码,用对应的临时替代码替换掉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并发送给接收端节点;接收端节点利用所述临时替代码对应的内容替换掉临时替代码;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按照确定的发送方式,发送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数据规律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包括:
对过去生成的待传输数据包进行检测和统计,得到所述数据规律;或者,
从接收端节点接收统计结果,从统计结果中获取所述数据规律,其中,所述接收端节点发送的统计结果是对所述接收端节点已接收的数据包进行统计得到的;或者,
接收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获取所述数据规律。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本地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接收端节点发送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是所述接收端节点从所述应用层获取的。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规律包括重复规律或数值变化规律。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规律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
若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的重复概率达到预设的阈值,则判定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符合重复规律,识别满足所述阈值条件的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为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其中重复概率的统计装置包括:预设时间段内的重复次数之和;或者连续重复次数之和。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值变化规律包括等差数列规律、等比数列规律、周期数列规律、指数数列规律;或者,
所述数据规律由发送端节点或接收端节点事先预设;或者,
发送端节点和接收端节点根据需要增加的数据规律;
其中,识别满足数值变化规律的数据为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38.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还包括:第一收发规则和第三收发规则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第一收发规则包括:
发送端节点无需向接收端节点申请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上行资源,也无需在已有的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接收端节点获取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内容;或者,
发送端节点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中除了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剩余的部分;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内容并将得到的内容填充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
其中,所述第三收发规则包括:
发送端节点无需向接收端节点申请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上行资源,也无需在已有的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并根据该数据规律计算得到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的内容;或者,
发送端节点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中除了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剩余的部分;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并根据该数据规律计算得到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的内容,并将计算得到内容的填充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规则和/或第三收发规则,还包括:
在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包中除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的剩余部分的同时,告知接收端节点当前数据中含有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及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在数据包中所处的位置;
所述告知方式包括:通过专用信令、或者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MAC控制头告知,或者在发送的数据中附带一个指示用以告知。
40.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替代码由所述待传输数据包的发送端节点或者接收端节点定义,或者,由所述发送端节点和所述接收端节点共同协商确定。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替代码的发送装置包括:
通过控制信道发送;或者,
通过专用数据信道发送,其中所述专用数据信道是接收端节点为发送端节点配置的专用于发送替代码的数据信道;或者,
通过共享数据信道发送,所述共享数据信道是非专用的数据信道,用以传输任意用户面数据,仅当发送端节点有传输替代码要求时,临时为发送端节点配置的共享数据信道中的资源。
42.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可优化数据的类型;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可优化数据的类型,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43.根据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对应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一收发规则和/或第二收发规则;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对应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三收发规则;
其中,若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的重复概率达到预设的阈值,则判定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符合重复规律,识别满足所述阈值条件的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为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所述数值变化规律包括等差数列规律、等比数列规律、周期数列规律、指数数列规律;或者,所述数据规律由发送端节点或接收端节点事先预设;或者,发送端节点和接收端节点根据需要增加的数据规律;其中,识别满足数值变化规律的数据为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4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包括:
发送端节点确定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或者,
发送端节点从接收端节点接收所述接收端节点确定的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4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如下至少一个信息,包括:
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后续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
46.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当发送端节点为核心网节点时,将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后续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以及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发送给和接收端节点建立连接的接入网节点。
4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包括:可优化数据的内容、可优化数据的类型或者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
其中,所述数值变化规律包括等差数列规律、等比数列规律、周期数列规律、指数数列规律;或者,所述数据规律由发送端节点或接收端节点事先预设;或者,发送端节点和接收端节点根据需要增加的数据规律;其中,识别满足数值变化规律的数据为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还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在当前数据包中所处的位置、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在所符合的数据规律的数列中所处的偏置位置offset、业务数据源、业务数据源的数据发送周期、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
49.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数据的数据规律;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二收发规则;其中,所述第二收发规则包括:若待传输数据包是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或者待传输数据包的一部分是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则发送端节点为每种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分配唯一对应的临时替代码,用对应的临时替代码替换掉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并发送给接收端节点;接收端节点利用所述临时替代码对应的内容替换掉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的临时替代码;
处理模块,用于按照确定的接收方式,解析并还原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规律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包括:
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检测和统计,得到所述数据规律;或者,
从发送端节点接收统计结果,从统计结果中获取所述数据规律,其中,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统计结果是所述发送端节点对传输的数据包进行统计得到的;或者,
接收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获取所述数据规律。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本地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是所述发送端节点从应用层获取的。
52.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规律包括重复规律或数值变化规律。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规律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
若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的重复概率达到预设的阈值,则判定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符合重复规律,识别满足所述阈值条件的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为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其中重复概率的统计装置包括:预设时间段内的重复次数之和;或者连续重复次数之和。
54.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值变化规律包括等差数列规律、等比数列规律、周期数列规律、指数数列规律;或者,
所述数据规律由发送端节点或接收端节点事先预设;或者,
发送端节点和接收端节点根据需要增加的数据规律;
其中,识别满足数值变化规律的数据为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55.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还包括:第一收发规则和第三收发规则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第一收发规则包括:
发送端节点无需向接收端节点申请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上行资源,也无需在已有的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接收端节点获取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内容;或者,
发送端节点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中除了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剩余的部分;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内容并将得到的内容填充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
其中,所述第三收发规则包括:
发送端节点无需向接收端节点申请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上行资源,也无需在已有的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并根据该数据规律计算得到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的内容;或者,
发送端节点只需向接收端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中除了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以外剩余的部分;接收端节点获取所述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并根据该数据规律计算得到所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的内容,并将得到的计算结果填充到发送端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中。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对应的可优化数据的类型;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可优化数据的类型,确定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57.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对应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一收发规则和/或第二收发规则;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对应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第三收发规则;
其中,若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的重复概率达到预设的阈值,则判定所述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符合重复规律,识别满足所述阈值条件的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一部分数据为第一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所述数值变化规律包括等差数列规律、等比数列规律、周期数列规律、指数数列规律;或者,所述数据规律由发送端节点或接收端节点事先预设;或者,发送端节点和接收端节点根据需要增加的数据规律;其中,识别满足数值变化规律的数据为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58.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是通过如下方式的确定的,包括:
接收端节点确定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或者,
接收端节点从发送端节点接收所述发送端节点确定的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后续的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59.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向发送端节点发送如下至少一个信息,包括:
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后续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
具有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包括:可优化数据的内容、可优化数据的类型或者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所符合的数据规律;
其中,所述数值变化规律包括等差数列规律、等比数列规律、周期数列规律、指数数列规律;或者,所述数据规律由发送端节点或接收端节点事先预设;或者,发送端节点和接收端节点根据需要增加的数据规律;其中,识别满足数值变化规律的数据为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还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在当前数据包中所处的位置、第二类型的可优化数据在所符合的数据规律的数列中所处的偏置位置offset、业务数据源、业务数据源的数据发送周期、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
62.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发送模块,用于当接收端节点为核心网节点时,核心网节点将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后续发送方式和对应的接收方式以及具有所述数据规律的数据的描述信息发送给和发送端节点建立连接的接入网节点。
CN201410843614.6A 2014-12-30 2014-12-30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58120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43614.6A CN105812087B (zh) 2014-12-30 2014-12-30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PCT/CN2015/084836 WO2016107153A1 (zh) 2014-12-30 2015-07-22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5/541,030 US10887777B2 (en) 2014-12-30 2015-07-22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43614.6A CN105812087B (zh) 2014-12-30 2014-12-30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12087A CN105812087A (zh) 2016-07-27
CN105812087B true CN105812087B (zh) 2019-09-24

Family

ID=56284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43614.6A Active CN105812087B (zh) 2014-12-30 2014-12-30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87777B2 (zh)
CN (1) CN105812087B (zh)
WO (1) WO20161071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3201B (zh) * 2014-12-30 2019-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846471A (zh) * 2017-11-17 2018-03-27 杭州电魂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下发方法及装置
CN113593126A (zh) * 2021-08-04 2021-11-02 特瓦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大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9677A (zh) * 2007-10-25 2008-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网络节点装置
CN103209062A (zh) * 2013-03-15 2013-07-17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机器类型通信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基站与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019174T2 (de) * 1999-08-06 2005-08-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Datenübertragungsverfahren, -vorrichtung und Datenempfangsvorrichtung
ATE502472T1 (de) * 2001-11-24 2011-04-15 Lg Electronics Inc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paketdaten in komprimierter form in einem kommunikationssystem
SE0400582D0 (sv) * 2004-03-05 2004-03-05 Forskarpatent I Uppsala Ab Method for in-line process control of the CIGS process
US8270352B2 (en) * 2008-04-09 2012-09-18 Wi-Lan Inc. Reduction of transmission overhea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20012624A (ko) * 2010-08-02 2012-02-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성상도 재배치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2624605A (zh) 2011-04-01 2012-08-01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传送数据的方法
US8879514B2 (en) * 2012-09-14 2014-1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a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DCCH)
CN103701865A (zh) 2013-12-06 2014-04-02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CN103841616B (zh) 2013-12-16 2018-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131298A4 (en) * 2014-04-09 2017-11-15 LG Electronics Inc. Broadcast signal transmission apparatus, broadcast signal reception apparatus, broadcast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roadcast signal reception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9677A (zh) * 2007-10-25 2008-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网络节点装置
CN103209062A (zh) * 2013-03-15 2013-07-17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机器类型通信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基站与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359738A1 (en) 2017-12-14
CN105812087A (zh) 2016-07-27
US10887777B2 (en) 2021-01-05
WO2016107153A1 (zh) 2016-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auman et al. Multimedia Internet of Thing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CN104052759B (zh) 一种物联网即加即用技术的实现系统
Misic et al.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performance, interconnection and security with IEEE 802.15. 4
Ghavimi et al. M2M communications in 3GPP LTE/LTE-A networks: Architectures, service requirements, challenges, and applications
CN108282755A (zh) 一种病房环境监控系统
CN101442459B (zh) 一种高度可扩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方法
CN101902772A (zh) 基于异构分簇无线传感网多源监测数据融合的方法及系统
CN105812087B (zh)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1010390A (zh) 一种基于多协议异构物联网的自适应呼叫方法与系统
CN103889035B (zh) 用户设备与外部网络之间实现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03814596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118439A (zh) 基于传感网节点通用中间件的数据融合方法
CN103209454A (zh) 一种基于节点竞争值及软阈值的双簇头选举方法
CN105323832A (zh) Wban的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及系统
Bradai et al. Priority consideration in inter‐WBAN data scheduling and aggregation for monitoring systems
Ibrahim et al. Weighted energy and QoS based multi-hop transmission routing algorithm for WBAN
CN106162634B (zh) 一种网关之间的数据交互方法及网关
CN104113847B (zh) 一种电力认知无线网络的频率分配方法
CN104469903A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中数据存储减少数据冗余的方法
CN105610526A (zh) 一种CRSNs中基于认知与源感知节点分离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CN109548012B (zh) 一种基于多技术体制无线户域网的构建方法
CN114979826B (zh) 多模通信设备的功耗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芯片
CN103249064A (zh)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收集方法及系统
Nirmala et al. Wireless technology to monitor remote patients-a survey
CN113438255A (zh) 一种多层级物联网运营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