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06507A - 指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指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06507A
CN105806507A CN201610235278.6A CN201610235278A CN105806507A CN 105806507 A CN105806507 A CN 105806507A CN 201610235278 A CN201610235278 A CN 201610235278A CN 105806507 A CN105806507 A CN 1058065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ge material
phase change
phase
instruction
materia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352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06507B (zh
Inventor
刘永生
郭欣
刘文恒
曾海明
覃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ine Stars Printing and Packag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ine Stars Printing and Packag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ine Stars Printing and Packag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ine Stars Printing and Packag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3527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065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06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065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065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065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1/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upon physical or chemical chang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K3/00, G01K5/00, G01K7/00 or G01K9/00
    • G01K11/12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upon physical or chemical chang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K3/00, G01K5/00, G01K7/00 or G01K9/00 using changes in colour, translucency or reflectance
    • G01K11/16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upon physical or chemical chang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K3/00, G01K5/00, G01K7/00 or G01K9/00 using changes in colour, translucency or reflectance of organic materi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指示装置,包括底基层、指示层和第一相变材料单元。指示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指示夹层、微孔夹心层和第二指示夹层,指示部上的微孔夹心层中设有液相通道,液相通道与相变材料储存室连通。液相通道中设有第二相变材料单元,第二相变材料单元用于阻塞液相通道。未激活时,第二相变材料单元将液相通道阻塞。需要激活指示装置时,仅需通过烘烤等加热方式将第二相变材料单元熔化,融化后的第二相变材料可被具有微孔的微孔夹心层吸收,从而将液相通道打开。这种指示装置无需通过按压激活,激活比较简单并可实现批量激活的指示装置。

Description

指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示装置。
背景技术
食品、饮料、血液、疫苗、肉类食物等易变质产品需要在特定温度环境下保存,若存储环境温度超过规定的上临界温度,则待检物品将很快变质,消费者在使用上述变质待检物品后,将给人体带来损害,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对环境温度超过上临界温度的时间进行准确记录,以确定存储待检物品是否失效的指示装置。
传统的指示装置,一般是采用贴合的方式密封,使用时需要通过按压的方式启动激活。然而,这种按压激活的方式存在误压激活的风险,且当按压压力过小时,可能无法激活指示装置,当按压压力过大时,指示装置有从边缘破裂导致装置损坏的风险。并且指示装置需逐一按压激活,当指示装置数量庞大时,按压工作量巨大。即传统的指示装置激活比较困难,难以实现批量激活。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实现批量激活的指示装置。
一种指示装置,包括底基层、指示层和第一相变材料单元;
所述指示层设置在所述底基层上,所述指示层上设有拱起部和围绕所述拱起部的指示部,所述指示部与所述底基层贴合,所述拱起部与所述底基层之间形成相变材料储存室,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单元设置在所述相变材料储存室中;
所述指示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指示夹层、微孔夹心层和第二指示夹层,所述第二指示夹层远离所述微孔夹心层的表面靠近所述底基层,所述指示部上的所述微孔夹心层中设有液相通道,所述液相通道与所述相变材料储存室连通;
所述液相通道中设有第二相变材料单元,所述第二相变材料单元用于阻塞所述液相通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相变材料单元的材料选自石蜡、花生酸、豆蔻酸和硬脂酸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液相通道包括依次相连通的阻隔区通道、缓冲区通道和起始染色区通道,所述阻隔区通道与所述相变材料储存室连通,所述第二相变材料单元设置在所述阻隔区通道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液相通道为工字形通道,所述阻隔区通道和所述起始染色区通道分别为所述工字形通道的底部和顶部,所述缓冲区通道为所述工字形通道的连接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相变材料储存室上设有出液管口,所述出液管口与所述阻隔区通道连通,所述出液管口与所述缓冲区通道偏心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液相通道为直线通道,所述阻隔区通道的侧壁上设有进液口,所述相变材料储存室上设有出液管口,所述出液管口通过所述进液口与所述阻隔区通道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单元的材料选自水、乙醇、碳原子数大于4的烷烃、脂肪酸和脂肪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部上设有第一切割槽和第二切割槽,所述第一切割槽贯穿所述微孔夹心层,所述第二切割槽贯穿所述微孔夹心层,所述第一切割槽呈圆弧状,所述第一切割槽环绕所述拱起部设置,所述第一切割槽的两端分列所述液相通道的两侧,所述第二切割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切割槽连通,所述第二切割槽的另一端与所述指示部的外边界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层叠在所述指示层上,所述保护层包括遮盖层以及层叠在所述遮盖层上的印刷保护层,所述遮盖层覆盖在所述指示层上,所述遮盖层上设有指示窗口。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窗口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指示孔,多个所述指示孔位于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
上述指示装置,包括底基层、指示层和第一相变材料单元。指示层设置在底基层上,指示层上设有拱起部和围绕拱起部的指示部,指示部与底基层贴合,拱起部与底基层之间形成相变材料储存室,第一相变材料单元设置在相变材料储存室中。指示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指示夹层、微孔夹心层和第二指示夹层,指示部上的微孔夹心层中设有液相通道,液相通道与相变材料储存室连通。液相通道中设有第二相变材料单元,第二相变材料单元用于阻塞液相通道。当温度低于某预定温度值时,相变材料单元表现为固体,当温度高于预定温度值时,相变材料单元表现为液体。由于指示部上的微孔夹心层中设有液相通道,并且液相通道中设有第二相变材料单元。未激活时,第二相变材料单元将液相通道阻塞。需要激活指示装置时,仅需通过烘烤等加热方式将第二相变材料单元熔化,熔化后的第二相变材料可被具有微孔的微孔夹心层吸收,从而将液相通道打开。这种指示装置无需通过按压激活,激活比较简单并可实现批量激活的指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指示装置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如图1所示的指示装置的未激活时的示意图;
图4为如图1所示的指示装置的激活后的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的未激活时的示意图;
图6为如图5所示的指示装置的激活后的示意图;
图7为再一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的未激活时的示意图;
图8为如图7所示的指示装置的激活后的示意图;
图9为另一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如图9所示的指示装置的指示装置的未激活时的示意图;
图11为如图9所示的指示装置的指示装置的激活后的示意图;
图12为如图9所示的指示装置的指示装置的激活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3为如图9所示的指示装置的指示装置的激活后另一个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4为如图9所示的指示装置的指示装置的激活后再一个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或“连通”,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一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10,包括底基层100、指示层200和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
指示层200设置在底基层100上,指示层200上设有拱起部201和围绕拱起部201的指示部203。指示部203与底基层100贴合。拱起部201与底基层100之间形成相变材料储存室205。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设置在相变材料储存室205中。
指示层20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指示夹层210、微孔夹心层220和第二指示夹层230。第二指示夹层230远离微孔夹心层220的表面靠近底基层100。指示部203上的微孔夹心层220中设有液相通道500,液相通道500与相变材料储存室205连通。
液相通道500中设有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用于阻塞液相通道500。
具体的,相变材料单元表现为固体,当温度高于预定温度值时,相变材料单元表现为液体。本申请中的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和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可以具有相同的熔点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熔点。
未激活时,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将液相通道500阻塞。需要激活指示装置10时,仅需通过烘烤等加热方式将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熔化,熔化后的第二相变材料400可被具有微孔的微孔夹心层220吸收,从而将液相通道500打开。这种指示装置10无需通过按压激活,激活比较简单。并且由于多个指示装置10中的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的熔点相同,因此可以同时加热多个指示装置10,实现批量激活。
具体的,底基层100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阻隔蒸汽性能,其可快速感应外界环境温度并将温度传导给指示装置10的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底基层100的材料可以为聚合物等。
本实施方式中底基层100包括第一底基夹层110、第一底基胶粘层120、底基夹心层130、第二底基胶粘层140、第二底基夹层150。
第一基底夹层110具有优良的阻液和热熔粘合性能,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由于第一基底夹层110需要与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直接接触。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达到预定温度后融化呈PH值非中性,因此,要求第一基底夹层110具有良好的阻液性能以防止液态的第一相变材料透过第一基底夹层110,同时,第一基底夹层110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以防止被相变材料溶解或腐蚀。由于第一基底夹层110与指示层200中的第二指示夹层230通过热熔无胶粘合在一起,因此,要求第一基底夹层110具有良好的热熔粘合性能。第一底基夹层110的材料可以选自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的至少一种。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底基夹层110的材料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具有良好的阻液、热熔粘合性能。应当理解,其他具有阻液、热熔粘合性能,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的材料也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基底夹层110材料。
第一底基胶粘层120和第二底基胶粘层140具有良好的粘结性,第一底基胶粘层120和第二底基胶粘层140将相邻的两个层级结构紧密的贴合在一起。第一粘胶层120的材料可以为丙烯酸树脂、聚氨酯和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粘胶层140的材料可以为丙烯酸树脂、聚氨酯和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底基夹心层130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阻隔蒸汽性能,其可快速感应外界环境温度并将温度传导给指示装置10中的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此外,底基夹心层130还可阻止相变材料挥发的蒸汽分子向外界渗透,避免指示装置10因相变材料干燥导致失效。底基夹心层130的材料可以选自铝箔、铜箔和铁箔中的至少一种。应当理解,其他具有良好导热和阻隔蒸汽渗透性能的材料也可作为本发明的底基夹心层130。
第二底基夹层150在外力和温度作用下具有优良的柔韧性。当其受到热封板的压力和温度时,可保护具有刚性的底基夹心层130在热封时避免破裂。第二底基夹层150的材料可以选自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氯乙烯(PVC)和聚丙烯(PP)中的至少一种。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底基夹层150的材料为聚丙烯(PP)应当理解,其它具有良好韧性的材料都可作为第二底基夹层150的材料。
本实施方式中,指示装置10还包括粘胶层600和剥离层700,粘胶层600层叠在底基层100远离指示层200的表面上,剥离层700层叠在粘胶层600远离底基层100的表面上。
具体的,粘胶层600可用于将指示装置10附着在物体表面,剥离层700用于保护粘胶层700。可选的剥离层700可以为涂布硅油的剥离纸,除去剥离层700后,粘胶层600在指示装置10的表面,即可附着在物体表面。粘胶层600材料可以为丙烯酸树脂、聚氨酯和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施方式中,指示层20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指示夹层210、微孔夹心层220和第二指示夹层230。第二指示夹层230远离微孔夹心层220的表面靠近底基层100。第一指示夹层210、微孔夹心层220和第二指示夹层230之间通过热熔无胶粘合。
优选的,指示层200还包括阻蒸汽层。阻蒸汽层位于微孔夹心层220和第二指示夹层230之间。阻蒸汽层的材料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阻蒸汽层、聚氯乙烯阻蒸汽层、聚乙烯阻蒸汽层和聚丙烯阻蒸汽层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增设一层阻蒸汽层,可防止相变材料发生蒸汽泄露,避免相变材料单元干燥失效。
第一指示夹层210具有阻液、透明的特征。以阻止液体相变材料从夹心层中渗出,对保护层造成负面影响,并且由于第一指示夹层210透明,可透过第一指示夹层210看见微孔夹心层220中的颜色。
第一指示夹层210的材料可以选自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氯乙烯(PVC)和聚丙烯(PP)中的至少一种。应当理解,其它具有阻液性能的透明材料也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指示夹层210的材料。
微孔夹心层220具有微孔的性质。微孔夹心层220的材料可以是海绵或具有微孔的聚合物。
本实施方式中,微孔夹心层220包括聚合物材料和无机颗粒。聚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具备拉伸成膜的特征,聚合材料可以为聚烯烃或缩合聚合物等。例如聚乙烯、聚丙烯和聚环氧乙烷等聚烯烃材料,或者聚碳酸酯、聚醚、聚酯、聚酰胺、聚甲醛等缩合聚合物材料。无机颗粒在聚合材料中起致孔剂的作用,无机颗粒料可选自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和碳酸钙中的至少一种。生产过程中,可将无机颗粒均匀分散在聚合材料中并制成膜状,可拉伸的聚合物材料和不可拉伸的无机颗粒在均匀拉力作用下形成内部连贯的微孔,液体可通过微孔在微孔夹心层220中渗透。
第二指示夹层230可阻止液体储存室中的液态相变材料渗入微孔夹心层220。并且第二指示夹层230具有较强的阻蒸汽能力和良好的热熔粘合性能。第二指示夹层230的材料可选自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的至少一种。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指示夹层230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具有良好的阻液和阻蒸汽性能并且熔点较低。应当理解,其他具有良好阻液、热熔粘合性能的材料也可作为本发明的第第二指示夹层230材料。进一步的,还可通过适当增加第二指示夹层230的厚度提高阻蒸汽能力。
具体的,指示部203上的微孔夹心层220中设有液相通道500,液相通道500与相变材料储存室205连通。液相通道500中设有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用于阻塞液相通道500。
在指示部203上的微孔夹心层220中设置液相通道500,并在液相通道500中设置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需要激活时,通过加热,即可使得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熔化,液态状的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可以被吸收在微孔夹心层220的微孔中,从而打开液相通道500,相变材料储存室205可通过液相通道500与指示部203上的微孔夹心层220连通,指示装置10被激活。这种指示装置10激活时不需要按压相变材料储存室205,通过加热即可将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熔化。可有效避免因按压导致指示装置10破损的问题,以及因按压激活带来额外工作量的问题,实现批量激活。同时,本发明的指示装置10采用非压力压迫方式激活。因此,对相变材料储存室205边缘的粘合牢度要求大幅降低,相变材料储存室205的边缘粘合部与标签边缘的距离可控制在3mm以内。而传统的需要通过按压激活的指示装置要求材料储存室边缘粘合部位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因此,相变材料储存室205与标签边缘的最小距离不能小于5mm,材料浪费大。本发明的指示装置10在宽度方向,两边共可节约4mm左右材料,通常标签的总宽度不超过20mm,因此,本发明的指示装置10可节约超过20%的材料成本。
进一步的,由于液相通道500设置在微孔夹心层220中,熔化后液体状的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可吸收在微孔夹心层220的微孔中,当温度下降后,液体状的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再度凝固在微孔夹心层220的微孔中,可堵塞非有益部分微孔夹心层220的微孔,从而提高低温相变材料在有益部分的利用率,可减少相变材料储存室205的空间及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的填充量。
具体的,可通过局部镂空的方式在微孔夹心层220中形成液相通道500。优选的,可通过激光灼烧的方式在微孔夹心层220形成液相通道500,具体的,液相通道500可以贯穿部分或全部的微孔夹心层220,并且液相通道500的一端贯穿第二指示夹层230后与相变材料储存室205连通。
具体的,当温度低于某预定温度值时,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表现为固体,当温度高于预定温度值时,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元表现为液体。优选的,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的熔点在50℃~100℃之间。
具体的,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的材料选自石蜡、花生酸、豆蔻酸和硬脂酸中的至少一种。石蜡的熔点约60℃,花生酸的熔点约76℃,豆蔻酸的熔点约为54℃、硬脂酸的熔点约为70℃。这些材料在常温状态下为固体,填充在液相通道500中,可以起到很好的阻隔作用。并且这些材料的熔点在50℃~100℃之间,比较容易通过加热熔化,从而激活指示装置10。应当理解,其它在常温下为非晶体固态,50℃~100℃摄氏度的温度下呈液态、且熔化后可被微孔材料吸收的中高温相变材料均可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
具体的,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的熔点大于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的熔点。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的熔点较高,常温时,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可有效的阻塞在液相通道500中,只有通过加热后才熔化,有效的避免了非正常的激活。
当温度低于某预定温度值时,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表现为固体,当温度高于预定温度值时,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表现为液体。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的材料表面能较低,能在狭小的液相通道500内自由流动,在指示装置10中起染色和温度开关双重作用。使用时,激活后的指示装置10随物品进入冷链环节,当达到预定的温度后,液体状的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可在微孔夹心层220移动,根据液体状的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移动的距离,从而得出物品处于异常温度的累计时间,判断产品是否变质。
具体的,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的材料选自水、乙醇、碳原子数大于4的烷烃、脂肪酸和脂肪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可为具有特定凝固点的物质,可以是一种纯净的物质,如水、乙醇、碳原子数大于4的烷烃、脂肪酸、脂肪酸酯,也可以是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如盐水、不同脂肪酸混合物、脂肪酸和烷烃的混合物等等。
优选的,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的材料为脂肪酸、脂肪酸酯或其混合物作,脂肪酸或脂肪酸酯具有安全无毒、添加油溶染料后凝固温度不发生变化的特征。应当理解,其他具有合适凝固点的物质均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的材料。
具体的,液相通道500包括依次相连通的阻隔区通道510、缓冲区通道520和起始染色区通道530,阻隔区通道510与相变材料储存室205连通,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设置在阻隔区通道510中。指示装置10激活后,阻隔区通道510打开,液态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可通过液相通道500进入微孔夹心层220,开始染色计时。阻隔区通道510靠近相变材料储存室205,阻隔区通道510中填充有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在固体状态下与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不相溶,从而阻隔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进入液相通道500的缓冲区通道520和起始染色区通道530。此时,指示装置10处于休眠状态。当指示装置10的温度高于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的凝固点时,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呈液态,液态状的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可被阻隔区通道510及其相邻的缓冲区通道520周围的微孔夹心层220吸收,阻隔区通道510被打开,从而激活指示装置10。
缓冲区通道520一端连接阻隔区通道510,缓冲区通道520的另一端连接起始染色区通道530。缓冲区通道520可保护起始染色区通道530,使其免遭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的污染,确保起始染色区通道530处于高温相变材料污染区之外。
当指示装置10温度高于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的温度凝固点(熔点)时,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熔化,靠近阻隔区通道510的缓冲区微孔材料将吸收液体状的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当温度下降后液体状的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凝固在阻隔区通道510临近的微孔材料内,导致微孔被堵塞污染。由于阻隔区通道510中填充的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较少,只有部分靠近阻隔区通道510的缓冲区通道520周围的微孔材料会被污染,但远离阻隔区通道510的缓冲区通道520周围的微孔以及起始染色区通道530周围的微孔夹心层220不会被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污染,从而确保起始染色区通道530的微孔可均匀渗透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起始染色区通道530与缓冲区通道520联通,当指示装置10激活后,且指示装置10温度高于预设临界温度时,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融化,液体状的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经由阻隔区通道510和缓冲区通道520后进入起始染色区通道530,开始有益的染色计时。
传统的指示装置必须在相变材料处于液态的情况下按压激活,激活之后指示装置贴附于产品之上并随产品一起进入冷链,进入冷链后需要一段时间使相变材料温度下降至凝固点,使其从液态变成固态。在此之前,指示装置处于持续变色过程,对疫苗等产品而言,这段时间的变色是无益的,即指示装置存在一定的指示误差,对于一些高温敏感的疫苗等生物制品而言,指示装置存在指示失误的风险。
本发明的指示装置10,通过微孔夹心层220、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以及液相通道500配合,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既可以作为指示装置10的开关,又可在指示装置10激活后凝固在部分微孔夹心层220的微孔中。液体状的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经由阻隔区通道510和缓冲区通道520后进入起始染色区通道530,由于阻隔区通道510和部分缓冲区通道520周围的微孔均被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阻塞。当冷链温度高于上临界温度之后,液体状的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立即开始有益的染色计时,其指示窗口发生颜色变化,变色区域可真实的反应冷链温度异常的累计时间,准确度大幅提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和图4,液相通道500为工字形通道,阻隔区通道510和起始染色区通道530通道分别为工字形通道的底部和顶部,缓冲区通道520为工字形通道的连接部。指示装置10激活前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指示装置10激活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以阻隔区通道510为中心向四周(包括部分缓冲区通道520)扩散,形成污染区540。
请参阅图5和图6,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相变材料储存室205上设有出液管口2051,出液管口2051与阻隔区通道510连通,出液管口2051与缓冲区通道520偏心设置。指示装置10激活前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指示装置10激活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以阻隔区通道510为中心向四周(包括部分缓冲区通道520)扩散,形成污染区540。偏心设置是指出液管口2051与缓冲区通道520非对正设置,例如出液管口2051设置在阻隔区通道510的侧边。偏心设置的有益结果有,一方面阻隔区通道510填充的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熔化后,对微孔材料造成的污染区域540面积更大,对最终凝固在该区域的微孔材料内造成微孔堵塞。当指示装置10激活后,液态状的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只能通过液相通道500到达起始染色区通道530后,向远离阻隔区通道510的方向扩散,从而减少指示装置10对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的需求。另一方面,相变材料储存室205通过出液管口2051与阻隔区通道510偏移后,可减少实际生产过程对套位的精度要求,即减少次品的产生。
请参阅图7和图8,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液相通道500为直线通道,阻隔区通道510的侧壁上设有进液口5101,相变材料储存室205上设有出液管口2051,出液管口2051通过进液口5101与阻隔区通道510连通。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使得阻隔区通道510内填充的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熔化后,对微孔材料造成的污染区域540面积较大。指示装置10激活前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指示装置10激活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以阻隔区通道510为中心向四周(包括部分缓冲区通道520)扩散,形成污染区540。
具体的,指示装置10还包括保护层800,保护层800层叠在指示层200上,保护层800包括遮盖层810以及层叠在遮盖层810上的印刷保护层820,遮盖层810覆盖在指示层200上,遮盖层810上设有指示窗口801。
遮盖层810附着于第一指示夹层210远离微孔夹心层220的一侧。遮盖层810可进一步分为遮盖部和图文部。遮盖部用于遮盖微孔夹心层220非必要区域的颜色,避免微孔夹心层220固有颜色或颜色变化对图文部造成干扰。图文部用于承载必要的图文信息。遮盖层810上做局部镂空形成指示窗口801,用于观察微孔夹心层220的变色情况。
具体的,指示窗口801呈长条形或圆环形等。
进一步的,指示窗口80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指示孔803,多个指示孔803位于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通过多个指示孔803可方便的看出微孔夹心层220中的颜色变化。根据指示孔803距离液相通道的远近,可以快速判断液体状的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移动的距离,从而得出物品处于异常温度的累计时间,判断产品是否变质。
印刷保护层820用于保护位于指示层200上的遮盖层810。印刷保护层820具有透明性和柔韧性,印刷保护层820可随指示层200一起被深度击凹,从而形成拱起部。印刷保护层820的材料选自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中的至少一种。
请参阅图9和图10和图1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指示部203上设有第一切割槽2031和第二切割槽2033,第一切割槽2031贯穿微孔夹心层220,第二切割槽2033贯穿微孔夹心层220,第一切割槽2031呈圆弧状,第一切割槽2031环绕拱起部201设置。第一切割槽2031的两端分列液相通道500的两侧,第二切割槽2033的一端与第一切割槽2031连通,第二切割槽2033的另一端与指示部203的外边界连接。指示装置10激活前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指示装置10激活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以阻隔区通道510为中心向四周(包括部分缓冲区通道520)扩散,形成污染区540。通过设置第一切割槽2031和第二切割槽2033,可将指示部203分为内圈部2001和外圈部2003。内圈部2001环绕拱起部201,内圈部2001用于与底基层100贴合,从而形成一个密封的相变材料储存室205。外圈部2003用于指示颜色变化。第一切割槽2031的两端分列液相通道500的两侧,第一切割槽2031与液相通道500是不连通的,而第二切割槽2033的一端与第一切割槽2031连通,第二切割槽2033的另一端与指示部203的外边界连接。指示装置10激活后,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只能在指示部203的外圈部2003进行圆周扩散。这样设计的有益效果是,将相变材料储存室205边缘的热封区域作为指示区域,可缩短指示窗口801的所需材料长度,材料利用充分,可节约60%左右的材料。
具体的,指示窗口801设置在外圈部2003,指示窗口801呈圆环状,指示窗口80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指示孔803,多个指示孔803位于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
请参阅图12~图14,指示装置10激活后,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在指示部203的外圈部2003进行圆周扩散。图12表示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到达第一个指示孔803中,图13表示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到达第二个指示孔803中,图14表示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到达第三个指示孔803中。通过多个指示孔803可方便的看出微孔夹心层220中的颜色变化。根据指示孔803距离液相通道的远近,可以快速判断液体状的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移动的距离,从而得出物品处于异常温度的累计时间,判断产品是否变质。
由于指示装置10的液相通道500通过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阻塞。激活时不需要通过外力按压,因此可以在指示部203上设置第一切割槽2031和第二切割槽2033,将指示部203分为内圈部2001和外圈部2003。通过内圈部2001与底基层100贴合,即可形成一个密封的相变材料储存室205,指示装置10的尺寸可大大缩小,节省材料。
上述指示装置10无需通过按压激活,激活比较简单。并且由于多个指示装置10中的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的熔点相同,因此可以同时加热多个指示装置10,实现批量激活。
以下为具体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指示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图可参照图1~图4。使用凝固点为9℃的脂肪酸添加油溶性苏丹红作为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第二指示夹层230与第一底基夹层110之间局部热熔粘合,图中第一底基夹层110与第二指示夹层230之间的阴影部分为无胶热熔粘合部分,非阴影部分为未经热熔粘合部分。
本发明的液相通道500采用激光雕刻的方式形成,液相通道500凹陷于微孔夹心层220中。液相通道500贯穿第二指示夹层230和至少部分微孔夹心层220,液相通道500与相变材料储存室205连通。液相通道500将液体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从相变材料储存室205引入起始染色区通道530。为避免液相通道500成为容器消耗过量的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阻隔区通道510、缓冲区通道520及起始染色区通道530的宽度控制在0.1mm~2mm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液相通道500采用“工”字形设计,其阻隔区通道510填充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的材料为58#石蜡(熔点为58℃)。由于高温相变材料石蜡在凝固状态下不溶于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具有阻隔功能。使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无法透过阻隔区通道510进入缓冲区通道520及起始染色区通道530,使指示装置10处于休眠状态。
激活本装置前,将卷装的指示装置10以竖立的方式,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处于远离阻隔材料石蜡的一侧,避免两者接触,从而避免高温相变材料在熔化状态下与低温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混合,对低温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造成污染。实验证明,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高温相变材料)在熔化状态下可溶于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低温相变材料),且溶于低温相变材料后,将改变低温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的凝固点,对其造成污染。将指示装置10放入温控箱以高于高温相变材料石蜡的熔点温度(如70℃)烘烤一段时间。当指示装置10的温度升高至高温相变材料石蜡的熔点后,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石蜡)熔化,由于微孔夹心层220具有微孔性质,可吸附液态的高温相变材料石蜡,因此,石蜡以阻隔区通道510为中心向四周(包括部分缓冲区通道520)扩散。当所有的石蜡被微孔夹心层220吸收后,阻隔区通道510打开,指示装置10被激活。此时,指示装置仍然保持以竖立的方式放置,将温控箱的温度调至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低温相变材料)的凝固点以下(如0℃),待指示装置10温度降至高温相变材料石蜡的凝固点以下后,被微孔夹心层220吸收的高温相变材料石蜡凝固在微孔夹心层220内,不再与低温相变材料相溶。由此获得的一个有益的结果是,处于非有益部分的微孔材料的微孔被高温相变材料部分或全部被堵塞。当阻隔区通道510的线条足够长时,后续低温相变材料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将无法或减少从高温相变材料扩散区域及其背面区域进行渗透,从而抑制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在无益区域的扩散,减少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材料的浪费。实验证明,本实施例的指示装置10,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的需求量可减少40%以上。进一步的,当指示装置10温度降至设定温度后(如0℃)后,低温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处于固态,不具流动性。此时,去除指示装置的剥离层700,将指示装置10以倒立(相变材料储存室205处于指示窗口801的上方)或平放(相变材料储存室205与指示窗口801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方式附着在产品上进入冷链。由于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处于固态,此时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并未进入液相通道进行染色,因此,指示窗口801无染色痕迹。当冷链温度失控导致温度升高后,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融化,进入液相通道500,开始染色,消费者一旦发现指示窗口801出现染色情况,即可根据染色区域及时间标尺直观的判断冷链高于上临界温度的累计时间,从而判断产品是否变质。
需要说明的是,当相变材料储存室205受较大机械压力后,由于缺乏有效的压力释放措施,可能导致边缘热封部分破裂,进而导致产品损毁。因此,本产品严禁大力按压相变材料储存室205。应当理解,相变材料储存室205的边缘热封粘合牢度仍足可保证其受到一般情况下的摩擦及按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指示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图可参照图1、图2、图5和图6。使用凝固点为20度的脂肪酸添加油溶性苏丹红作为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第二指示夹层230与第一底基夹层110之间局部热熔粘合,图中第一底基夹层110与第二指示夹层230之间的阴影部分无胶热熔粘合部分,非阴影部分为未经热熔粘合部分。
本实施例液相通道500采用“工”字形设计,其阻隔区通道510填充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的材料为高温相变材料硬脂酸(熔点约70℃),由于高温相变材料硬脂酸在凝固状态下不溶于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因而具有阻隔功能,使指示装置10处于休眠状态。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延长了阻隔区通道510的线条的长度,同时将相变材料储存室205与阻隔区通道510的接触口做了偏移。出液管口2051与缓冲区通道520偏心设置。该设计的有益结果有阻隔区通道510填充的硬脂酸熔化后,硬脂酸对微孔夹心层220造成的污染区域及相变材料污染区540面积更大。其最终凝固在该区域的微孔材料内造成微孔堵塞,当指示装置激活后,低温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只能通过液相通道500到达起始染色区通道530后,向远离阻隔区通道510的方向扩散,从而减少指示装置对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的需求。另外,相变材料储存室205与阻隔区通道510的接触口偏移后,可减少实际生产过程对套位的精度要求,即减少次品的产生。
本发明的液相通道500采用激光雕刻的方式形成,液相通道500凹陷于微孔夹心层220中。液相通道500贯穿第二指示夹层230和至少部分微孔夹心层220,液相通道500与相变材料储存室205连通。液相通道500将液体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从相变材料储存室205引入起始染色区通道530。为避免液相通道500成为容器消耗过量的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阻隔区通道510、缓冲区通道520及起始染色区通道530的宽度控制在0.1mm~2mm范围内。
激活本装置前,将卷装的指示装置10以竖立的方式,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处于远离高温相变材料硬脂酸的一侧,避免两者接触,从而避免高温相变材料在熔化状态下与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混合,对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造成污染。实验证明,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高温相变材料)在熔化状态下可溶于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低温相变材料),且溶于低温相变材料后,将改变低温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的凝固点,对其造成污染。将指示装置10放入温控箱以高于高温相变材料硬脂酸的熔点温度(如80℃)烘烤一段时间,当指示装置10的温度升高至高温相变材料硬脂酸的熔点后,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硬脂酸)熔化,由于微孔夹心层220具有微孔性质,可吸附液态的高温相变材料硬脂酸。因此,硬脂酸以阻隔区通道510为中心向四周(包括部分缓冲区通道520)扩散。当所有的硬脂酸被微孔夹心层220吸收后,阻隔区通道510打开,指示装置10被激活。此时,指示10仍然保持以竖立的方式放置,将温控箱的温度调至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低温相变材料)的凝固点以下(如0℃),待指示装置10温度降至高温相变材料硬脂酸的凝固点以下后,被微孔夹心层220吸收的高温相变材料硬脂酸凝固在微孔夹心层220内,不再与低温相变材料相溶。由此获得的一个有益的结果是,处于非有益部分的微孔材料的微孔被高温相变材料部分或全部被堵塞。当阻隔区通道510的线条足够长时,后续低温相变材料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将无法或减少从高温相变材料扩散区域及其背面区域进行渗透,从而减少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在无益区域的扩散,减少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材料的浪费。实验证明,本实施例的指示装置10,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的需求量可减少40%以上。进一步的,当指示装置10温度降至设定温度后(如0℃)后,低温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处于固态,不具流动性。此时,去除指示装置的剥离层700,将指示装置10以倒立(相变材料储存室205处于指示窗口801的上方)或平放(相变材料储存室205与指示窗口801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方式附着在产品上进入冷链。由于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处于固态,此时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并未进入液相通道进行染色,因此,指示窗口801无染色痕迹。当冷链温度失控导致温度升高后,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融化,进入液相通道500,开始染色,消费者一旦发现指示窗口801出现染色情况,即可根据染色区域及时间标尺直观的判断冷链高于上临界温度的累计时间,从而判断产品是否变质。
需要说明的是,当相变材料储存室205受较大机械压力后,由于缺乏有效的压力释放措施,可能导致边缘热封部分破裂,进而导致产品损毁。因此,本产品严禁大力按压相变材料储存室205。应当理解,相变材料储存室205的边缘热封粘合牢度仍足可保证其受到一般情况下的摩擦及按压。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指示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图可参照图1、图2、图7和图8。使用凝固点为15度的脂肪酸添加油溶性苏丹红作为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第二指示夹层230与第一底基夹层110之间局部热熔粘合,图中第一底基夹层110与第二指示夹层230之间的阴影部分无胶热熔粘合部分,非阴影部分为未经热熔粘合部分。
本实施例液相通道500采用直线形设计,其阻隔区通道510填充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的材料为高温相变材料豆蔻酸(熔点为54℃)。由于高温相变材料豆蔻酸在凝固状态下不溶于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因而具有阻隔功能,使指示装置10处于休眠状态。
本发明的液相通道500采用激光雕刻的方式形成,液相通道500凹陷于微孔夹心层220中。液相通道500贯穿第二指示夹层230和至少部分微孔夹心层220,液相通道500与相变材料储存室205连通。液相通道500将液体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从相变材料储存室205引入起始染色区通道530。为避免液相通道500成为容器消耗过量的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阻隔区通道510、缓冲区通道520及起始染色区通道530的宽度控制在0.1mm~2mm范围内。
激活本装置前,将卷装的指示装置10以竖立的方式,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处于远离高温相变材料豆蔻酸的一侧,避免两者接触,从而避免高温相变材料在熔化状态下与低温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混合,对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造成污染。实验证明,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高温相变材料)高温相变材料在熔化状态下可溶于低温相变材料,且溶于低温相变材料后,将改变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的凝固点,对其造成污染。将指示装置10放入温控箱以高于高温相变材料豆蔻酸的熔点温度(如60℃)烘烤一段时间,当指示装置10的温度升高至高温相变材料豆蔻酸的熔点后,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豆蔻酸)熔化,由于微孔夹心层220具有微孔性质,可吸附液态的高温相变材料豆蔻酸。因此,豆蔻酸以阻隔区通道510为中心向四周(包括部分缓冲区通道520)扩散,当所有的豆蔻酸被微孔夹心层220吸收后,阻隔区通道510打开,指示装置10被激活。此时,指示装置10仍然保持以竖立的方式放置,将温控箱的温度调至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低温相变材料)的凝固点以下(如0℃),待指示装置10温度降至高温相变材料豆蔻酸的凝固点以下后,被微孔夹心层220吸收的高温相变材料豆蔻酸凝固在微孔夹心层220内,不再与低温相变材料相溶。由此获得的一个有益的结果是,处于非有益部分的微孔材料的微孔被高温相变材料部分或全部被堵塞,当阻隔区通道510的线条足够长时,后续低温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将无法或减少从高温相变材料扩散区域及其背面区域进行渗透,从而减少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在无益区域的扩散,减少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材料的浪费。实验证明,本实施例的指示装置10,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的需求量可减少10%以上。进一步的,当指示装置10温度降至设定温度后(如0℃)后,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处于固态,不具流动性,此时,去除指示装置10的剥离层700,将指示装置10以横置(相变材料储存室205处于指示窗口801的上方)的方式附着在产品上进入冷链。由于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处于固态,此时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并未进入液相通道进行染色,因此,指示窗口801无染色痕迹。当冷链温度失控导致温度升高后,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融化,进入液相通道500,开始染色,消费者一旦发现指示窗口801出现染色情况,即可根据染色区域及时间标尺直观的判断冷链高于上临界温度的累计时间,从而判断产品是否变质。
需要说明的是,当相变材料储存室205受较大机械压力后,由于缺乏有效的压力释放措施,可能导致边缘热封部分破裂,进而导致产品损毁。因此,本产品严禁大力按压相变材料储存室205。应当理解,相变材料储存室205的边缘热封粘合牢度仍足可保证其受到一般情况下的摩擦及按压。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指示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图可参照图9~图14。使用凝固点为20度的脂肪酸添加油溶性苏丹红作为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第二指示夹层230与第一底基夹层110之间局部热熔粘合,图中第一底基夹层110与第二指示夹层230之间的阴影部分无胶热熔粘合部分,非阴影部分为未经热熔粘合部分。
本实施例中液相通道500采用“T”字形设计。指示层200的指示部203上设有第一切割槽2031和第二切割槽2033。本发明的液相通道500采用激光雕刻的方式形成,液相通道500凹陷于微孔夹心层220中。液相通道500贯穿第二指示夹层230和至少部分微孔夹心层220,液相通道500与相变材料储存室205连通。液相通道500将液体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从相变材料储存室205引入起始染色区通道530。为避免液相通道500成为容器消耗过量的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阻隔区通道510、缓冲区通道520及起始染色区通道530的宽度控制在0.1mm~2mm范围内。其阻隔区通道510填充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的材料为石蜡。由于高温相变材料石蜡在凝固状态下不溶于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具有阻隔功能。使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无法透过阻隔区通道510进入缓冲区通道520及起始染色区通道530,使指示装置10处于休眠状态。
第一切割槽2031呈圆弧状,第一切割槽2031环绕拱起部201设置。第一切割槽2031的两端分列液相通道500的两侧,第二切割槽2033的一端与第一切割槽2031连通,第二切割槽2033的另一端与指示部203的外边界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切割槽2033与第一切割槽2031的端口相连。通过设置第一切割槽2031和第二切割槽2033,可将指示部203分为内圈部2001和外圈部2003。内圈部2001环绕拱起部201,内圈部2001用于与底基层100贴合,从而形成一个密封的相变材料储存室205。外圈部2003用于指示颜色变化。指示装置10激活后,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只能在指示部203的外圈部2003进行圆周扩散。这样设计的有益效果是,将相变材料储存室205边缘的热封区域作为指示区域,可缩短指示窗口801的长度,材料利用充分,可节约60%左右的材料。
激活本装置前,将卷装的指示装置10以竖立的方式,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处于远离阻隔材料石蜡的一侧,避免两者接触,从而避免高温相变材料在熔化状态下与低温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混合,对低温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造成污染。实验证明,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高温相变材料)在熔化状态下可溶于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低温相变材料),且溶于低温相变材料后,将改变低温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的凝固点,对其造成污染。将指示装置10放入温控箱以高于高温相变材料石蜡的熔点温度(如70℃)烘烤一段时间。当指示装置10的温度升高至高温相变材料石蜡的熔点后,第二相变材料单元400(石蜡)熔化,由于微孔夹心层220具有微孔性质,可吸附液态的高温相变材料石蜡,因此,石蜡以阻隔区通道510为中心向四周(包括部分缓冲区通道520)扩散。当所有的石蜡被微孔夹心层220吸收后,阻隔区通道510打开,指示装置10被激活。此时,指示装置仍然保持以竖立的方式放置,将温控箱的温度调至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低温相变材料)的凝固点以下(如0℃),待指示装置10温度降至高温相变材料石蜡的凝固点以下后,被微孔夹心层220吸收的高温相变材料石蜡凝固在微孔夹心层220内,不再与低温相变材料相溶。
进一步的,当指示装置温度降至设定温度后(如0℃)后,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处于固态,不具流动性。此时,去除指示装置的剥离层700,将指示装置以横置(相变材料储存室205处于指示窗口801的上方)的方式附着在产品上进入冷链,由于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处于固态,此时低温相变材料并未进入液相通道进行染色,因此,指示窗口801无染色痕迹。当冷链温度失控导致温度升高后,第一相变材料单元300融化,进入液相通道500,开始在外圈部2003的圆周上进行染色,消费者一旦发现指示窗口801出现染色情况,即可根据染色区域及时间标尺直观的判断冷链高于上临界温度的累计时间,从而判断产品是否变质。
需要说明的是,当相变材料储存室205受较大机械压力后,由于缺乏有效的压力释放措施,可能导致边缘热封部分破裂,进而导致产品损毁。因此,本产品严禁大力按压相变材料储存室205。应当理解,相变材料储存室205的边缘热封粘合牢度仍足可保证其受到一般情况下的摩擦及按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基层、指示层和第一相变材料单元;
所述指示层设置在所述底基层上,所述指示层上设有拱起部和围绕所述拱起部的指示部,所述指示部与所述底基层贴合,所述拱起部与所述底基层之间形成相变材料储存室,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单元设置在所述相变材料储存室中;
所述指示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指示夹层、微孔夹心层和第二指示夹层,所述第二指示夹层远离所述微孔夹心层的表面靠近所述底基层,所述指示部上的所述微孔夹心层中设有液相通道,所述液相通道与所述相变材料储存室连通;
所述液相通道中设有第二相变材料单元,所述第二相变材料单元用于阻塞所述液相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相变材料单元的材料选自石蜡、花生酸、豆蔻酸和硬脂酸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通道包括依次相连通的阻隔区通道、缓冲区通道和起始染色区通道,所述阻隔区通道与所述相变材料储存室连通,所述第二相变材料单元设置在所述阻隔区通道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通道为工字形通道,所述阻隔区通道和所述起始染色区通道分别为所述工字形通道的底部和顶部,所述缓冲区通道为所述工字形通道的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储存室上设有出液管口,所述出液管口与所述阻隔区通道连通,所述出液管口与所述缓冲区通道偏心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通道为直线通道,所述阻隔区通道的侧壁上设有进液口,所述相变材料储存室上设有出液管口,所述出液管口通过所述进液口与所述阻隔区通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单元的材料选自水、乙醇、碳原子数大于4的烷烃、脂肪酸和脂肪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部上设有第一切割槽和第二切割槽,所述第一切割槽贯穿所述微孔夹心层,所述第二切割槽贯穿所述微孔夹心层,所述第一切割槽呈圆弧状,所述第一切割槽环绕所述拱起部设置,所述第一切割槽的两端分列所述液相通道的两侧,所述第二切割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切割槽连通,所述第二切割槽的另一端与所述指示部的外边界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层叠在所述指示层上,所述保护层包括遮盖层以及层叠在所述遮盖层上的印刷保护层,所述遮盖层覆盖在所述指示层上,所述遮盖层上设有指示窗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窗口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指示孔,多个所述指示孔位于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
CN201610235278.6A 2016-04-15 2016-04-15 指示装置 Active CN1058065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5278.6A CN105806507B (zh) 2016-04-15 2016-04-15 指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5278.6A CN105806507B (zh) 2016-04-15 2016-04-15 指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06507A true CN105806507A (zh) 2016-07-27
CN105806507B CN105806507B (zh) 2018-11-23

Family

ID=56460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35278.6A Active CN105806507B (zh) 2016-04-15 2016-04-15 指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0650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9076A (zh) * 2017-12-19 2018-07-13 江南大学 一种基于微胶囊缓释作用的临界温度指示器
CN110470412A (zh) * 2019-09-19 2019-11-19 清华大学 一种扩散型温度时间标签及其激活方法
CN111833719A (zh) * 2020-07-06 2020-10-27 深圳市深大极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签名的温度监测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US11357877B2 (en) 2015-09-11 2022-06-14 Stryker Corporation Sterilization enclosure for surgical instrument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0417A (zh) * 2006-04-04 2007-10-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阀单元和具有该阀单元的装置
US20100304091A1 (en) * 2009-05-26 2010-12-02 Wang Erik L Electronic device moisture indicators
CN103038143A (zh) * 2010-03-17 2013-04-10 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 具有相变材料的包装
CN204330175U (zh) * 2014-12-30 2015-05-13 深圳九星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温度指示装置
CN105136330A (zh) * 2015-07-29 2015-12-09 深圳九星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温度指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0417A (zh) * 2006-04-04 2007-10-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阀单元和具有该阀单元的装置
US20100304091A1 (en) * 2009-05-26 2010-12-02 Wang Erik L Electronic device moisture indicators
CN103038143A (zh) * 2010-03-17 2013-04-10 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 具有相变材料的包装
CN204330175U (zh) * 2014-12-30 2015-05-13 深圳九星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温度指示装置
CN105136330A (zh) * 2015-07-29 2015-12-09 深圳九星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温度指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57877B2 (en) 2015-09-11 2022-06-14 Stryker Corporation Sterilization enclosure for surgical instruments
US11951218B2 (en) 2015-09-11 2024-04-09 Stryker Corporation Sterilization enclosure for surgical instruments
CN108279076A (zh) * 2017-12-19 2018-07-13 江南大学 一种基于微胶囊缓释作用的临界温度指示器
CN110470412A (zh) * 2019-09-19 2019-11-19 清华大学 一种扩散型温度时间标签及其激活方法
CN110470412B (zh) * 2019-09-19 2020-09-25 清华大学 一种扩散型温度时间标签及其激活方法
CN111833719A (zh) * 2020-07-06 2020-10-27 深圳市深大极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签名的温度监测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33719B (zh) * 2020-07-06 2021-11-16 深圳市深大极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签名的温度监测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06507B (zh) 2018-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06507A (zh) 指示装置
US8714387B2 (en) Transport package
CN103843167A (zh) 电池冷却方法和系统
JP5415712B2 (ja) 感温インジケータ装置
KR20090101349A (ko) 합성 투 피스 유도 밀봉 제품
JP2016515072A5 (zh)
CN205643274U (zh) 时间温度指示装置
CN105758551A (zh) 时间温度指示装置
RU2006146806A (ru) Самостоятельно нагреваемый или охлаждаемый контейнер
US20140220192A1 (en) Sealed Container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106568527B (zh) 指示装置
CN101505642A (zh) 用于自加热罐的插入式热模块
CN111239058B (zh) 指示装置
CN205719946U (zh) 指示装置
CN106093102A (zh) 指示装置
CN205679333U (zh) 指示装置
ES2582906T3 (es) Envase con autoventilación
TWI687352B (zh) 附有流出口之容器及其製造方法
CN102131432A (zh) 用于热调节产品的设备
EP3303171B1 (en) Package for indicating heat-seal condition
JP2019525149A5 (zh)
JP2019525150A5 (zh)
CN107709184A (zh) 由包装用层叠膜形成的倒出嘴和在包装用层叠膜形成撕裂引导痕的方法
JP2012025410A (ja) 注出口栓、注出口栓の製造法及び包装容器
CN106404212B (zh) 指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