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01617B - 一种提高收率的硅烷偶联剂Si-75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收率的硅烷偶联剂Si-75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01617B
CN105801617B CN201610229521.3A CN201610229521A CN105801617B CN 105801617 B CN105801617 B CN 105801617B CN 201610229521 A CN201610229521 A CN 201610229521A CN 105801617 B CN105801617 B CN 1058016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passed
temperature
coupling agent
silane 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295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01617A (zh
Inventor
郭祥荣
郭学阳
王璀
庄青
杨荣华
张秀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Harmony Silic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ZHONGKE RONGDA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ZHONGKE RONGDA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ZHONGKE RONGDA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2952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016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01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01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01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01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7/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4 or 14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7/02Silicon compounds
    • C07F7/08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Si linkages
    • C07F7/18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Si linkages as well as one or more C—O—Si linkages
    • C07F7/1804Compounds having Si-O-C linkag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48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收率的硅烷偶联剂Si‑75合成方法,包括制备二硫化钠和制备硅烷偶联剂Si‑75;所述制备硅烷偶联剂Si‑75,包括加料;所述加料,γ‑ 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低铁硫化钠重量比为100:31.25‑37.5;本发明制备的产品,收率为97.11‑97.73%;原料转化率为98.62‑98.94%;产品纯度为99.23‑99.36%;本发明制备的产品,质量好,外观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密度(20℃)为1.032‑1.043 g/cm3;闪点≥ 105‑106.5℃;氯含量≤0.12‑0.29%;杂质含量≤0.19‑0.42%;总硫含量达14.5‑15.2%。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收率的硅烷偶联剂Si-75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收率的硅烷偶联剂Si-75合成方法,属于硅烷偶联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双-[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硫化物(简称Si-75)是近几年来生产绿色环保轮胎快速发展的一种重要助剂,广泛应用于硫化橡胶体系的制品中,通过对无机填料或纤维与橡胶基质的偶联,从而达到对制品性能的改善。其应用使橡胶的物理与机械性能得到改善,拉伸强度,抗撕裂强度,耐磨性能,耐屈绕龟裂性能等均可以得到明显提高,永久变型得以降低。因其在橡塑中更易均匀分散还可以降低胶料粘度,提高加工性能,适合于天然橡胶、异戊橡胶、丁苯胶、顺丁胶、丁腈胶、丁基、卤代丁基胶、三元乙丙胶及这些橡胶的并用胶料,用于制造轮胎体、胎侧、胎面、钢丝粘合胶料、传动带外层胶、实心轮胎、胶辊及鞋底等,可显著提高橡胶的物理及加工性能,提高填料在基胶中的分散性, 降低了胶料的粘度,提高硫化胶的抗撕裂、耐磨损、耐屈挠龟裂等性能,
与硅烷偶联剂Si-69相比,Si-75作为偶联剂具有主含量高,主含量可达到85%以上,分子量小,具有较低活性的二硫烷官能团,可增加天然橡胶硫化胶的抗硫化返原性,使橡胶性能更稳定,因此可以提供更可靠的焦烧安全性;同时,Si-75作为Si-69的改进产品,是一种新型双官能团二硫有机硅烷,其特定的硫链分布特征,使其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避免了高温混合过程中多硫硅烷脱硫产生游离硫,使胶料提前硫化。Si-75在橡胶中可以均匀分散,改善了橡胶加工性能,使橡胶产品能够获得极好的低生热性和低磨损阻力等性能。Si-75比Si-69更稳定,其偶联效果好,适用于硫磺硫化的胶料,能显著降低白碳黑和橡胶复合材料的粘度,赋予生胶良好的加工性能。还能提高硫化胶的抗撕裂、耐磨耗、耐屈挠龟裂、定伸应力等性能,特别是能避免天然胶硫化料发生返原现象。除此之外,Si-75在高标号混凝土结构、金属表面防腐处理等众多工业领域应用广泛。
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如下:
(1)原料转化率和产品收率低,产品纯度低于97%;
(2)产品的质量差:氯含量和杂质含量较高;总硫含量低;
(3)成品稳定性差,成品的保存时间较短;
(4)反应时间长。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收率的硅烷偶联剂Si-75合成方法,以实现以下发明目的:
(1)提高原料转化率、提高产品收率和产品纯度;
(2)提高产品的质量;
(3)延长成品贮存期及稳定性,成品的保存时间长于1年;
(4)缩短反应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收率的硅烷偶联剂Si-75合成方法,包括制备二硫化钠和制备硅烷偶联剂Si-75。
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制备硅烷偶联剂Si-75,包括加料;所述加料,γ- 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低铁硫化钠重量比为100:31.25-37.5。
所述加料,γ- 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单质硫重量比为100:6.5-9.3。
所述加料,γ- 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异丁醇重量比为100:45-85。
所述加料,γ- 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丁酮重量比为100:55-85。
所述加料,β-羟乙基三甲基氢氧化铵用量为γ- 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重量的0.1-1.2%。
所述加料,N-乙氧基羰基-N,N′,N′-三甲基胍用量为γ- 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重量的1.2-3.6%。
所述低铁硫化钠含量为50wt%。
所述制备硅烷偶联剂Si-75,还包括滴加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所述滴加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釜温升至50-70℃时,开始滴加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滴加时间为60-100分钟,滴加过程控制反应温度为65-75℃。
所述制备硅烷偶联剂Si-75,还包括通入N2;所述通入N2,滴加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完毕后,通入N2使釜压达到0.15-0.3MPa,继续反应50-80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制备的产品,收率为97.11-97.73%;原料转化率为98.62-98.94%;产品纯度为99.23-99.36%;
(2)本发明制备的产品,质量好,外观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密度(20℃)为1.032-1.043 g/cm3;闪点≥ 105-106.5℃;氯含量≤0.12-0.29%;杂质含量≤0.19-0.42%;总硫含量达14.5-15.2%;
(3)本发明制备的产品,稳定性好,保存时间长于1年;贮存1年后,产品指标为:外观为黄色透明液体;密度(20℃)为1.029-1.041g/cm3;闪点≥ 104-108℃;总硫含量为14.2-15.1%;氯含量≤0.10-0.27%;杂质含量≤ 0.21-0.44%;
(4) 本发明制备的产品,反应时间短,比常规技术缩短3小时以上;本发明制备硅烷偶联剂Si-75的反应时间(将原料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抽入高位槽开始到滤除NaCl结束)一般不超过4.5小时左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二硫化钠的实际反应时间不超过3小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一种提高收率的硅烷偶联剂Si-75合成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二硫化钠
(1)加入原料
将低铁硫化钠100Kg及单质硫20.8Kg计量后加入双锥式干燥反应器;
(2)第一阶段反应
启动干燥反应器旋转开关使其运转,开启水环真空泵,当干燥器内真空度达到0.082Mpa并稳定时,向干燥反应器夹套通入蒸汽,调节蒸汽压力为0.2-0.3Mpa。当干燥反应器内温度达到50℃时适当调节蒸汽阀门开度;
(3)第二阶段反应
控制干燥反应器内温度为60-65℃,自干燥反应器内温度达到60℃开始计时,反应1小时;
(4)第三阶段反应
1小时后进行真空切换,先关闭水环真空泵,再启动罗茨-水环真空机组;待干燥反应器内真空度达到0.099Mpa且稳定后,观察干燥反应器内温度,控制干燥反应器内温度为98-102℃,自干燥反应器内温度达到98℃开始计时,反应1小时;
(5)冷却、降温、通入氮气
一小时后向干燥反应器夹套通入冷却水,继续使用罗茨-水环真空机组抽真空。待干燥反应器内温度降至35℃以下时,关闭罗茨-水环真空机组。向干燥反应器内通入氮气(N2)至干燥反应器内压力为常压;二硫化钠制备完毕。
步骤二、制备硅烷偶联剂Si-75
(1)加料
用真空将异丁醇135Kg、丁酮225Kg抽入合成釜,开启搅拌,用氮气将二硫化钠从双锥式干燥器压入合成釜,搅拌35分钟后,打开合成釜底阀,用氮气将合成釜内物料压到原料过滤器后再送回合成釜。将催化剂β-羟乙基三甲基氢氧化铵0.6Kg和N-乙氧基羰基-N,N′,N′-三甲基胍4Kg加入合成釜后继续搅拌30分钟。
(2)滴加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用真空将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00Kg计量后抽入高位槽。打开合成釜夹套蒸汽阀门,加热,40分钟内将釜温升至55℃,温度达到55℃后,开始向合成釜滴加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滴加时间70分钟,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65-70℃。
(3)通入N2
滴加完毕,向合成釜通入N2使釜压达到0.15MPa,继续反应80分钟。
(4)滤除NaCl
向反应釜夹套通入冷却水,待釜温降至30-35℃时,搅拌条件下向合成釜通入氮气,将物料压入反应液过滤器滤除生成的NaCl后进入蒸馏釜。
制备硅烷偶联剂Si-75的反应时间(将原料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抽入高位槽开始到滤除NaCl结束)一般不超过4.5小时左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二硫化钠的实际反应时间不超过3小时。
(5)蒸馏
A、蒸馏分离混合溶剂
开启水环真空泵,当蒸馏釜内真空达到0.086Mpa时,向蒸馏釜夹套通入蒸汽,调节蒸汽压力为0.25-0.3Mpa,密切注意气相温度变化情况,气相温度60.0℃以前、蒸馏釜内真空度为0.086Mpa时的冷凝液为混合溶剂放入溶剂接收罐继续回用;
B、蒸馏分离前馏分
观察气相温度变化情况,当气相温度从60.1℃开始上升时,关闭蒸汽阀门,关闭水环真空泵,冷凝液切换到前馏分接收罐。启动罗茨-水环真空机组,待蒸馏釜内真空度达到0.099Mpa以上时,打开蒸汽阀门向蒸馏釜夹套通入蒸汽。真空度0.099Mpa以上、气相温度105.0℃以下的冷凝液均作为前馏分(主要成分是少量成品Si-75,原料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Si-75同系物,极少量溶剂)用于下一批次蒸馏回用;
C、蒸馏分离成品
控制真空度为0.0992-0.0998Mpa,当观察气相温度从105.0℃缓慢升高、蒸馏釜内温度缓慢上升、从视盅观察到从冷凝器出来的冷凝液流量显著减少时,说明蒸馏釜内成品基本上全部蒸出。先关闭蒸馏釜加热蒸汽,再关闭真空机组,成品检验后包装入库。
制得合格Si-75产品287.3Kg,收率97.11%,产品纯度(液相色谱分析)为99.23%;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转化率98.62%,产品分析结果见表1;
表1产品质量分析结果
实施例2一种提高收率的硅烷偶联剂Si-75合成方法
步骤一、制备二硫化钠
(1)加入原料
将低铁硫化钠101.5Kg及单质硫21.2Kg计量后加入双锥式干燥反应器;
(2)第一阶段反应
启动干燥反应器旋转开关使其运转,开启水环真空泵,当干燥器内真空度达到0.082Mpa并稳定时,向干燥反应器夹套通入蒸汽,调节蒸汽压力为0.2-0.3Mpa。当干燥反应器内温度达到50℃时适当调节蒸汽阀门开度;
(3)第二阶段反应
控制干燥反应器内温度为65-70℃,自干燥反应器内温度达到65℃开始计时,反应1小时;
(4)第三阶段反应
一小时后进行真空切换,先关闭水环真空泵,再启动罗茨-水环真空机组。待干燥反应器内真空度达到0.099Mpa且稳定后,观察干燥反应器内温度,控制干燥反应器内温度为100-105℃,自干燥反应器内温度达到100℃开始计时,反应1小时;
(5)冷却、降温、通入氮气
一小时后向干燥反应器夹套通入冷却水,继续使用罗茨-水环真空机组抽真空。待干燥反应器内温度降至32-35℃时,关闭罗茨-水环真空机组。向干燥反应器内通入氮气(N2)至干燥反应器内压力为常压,二硫化钠制备完毕。
步骤二、制备硅烷偶联剂Si-75
(1)加料
用真空将异丁醇180Kg、丁酮180Kg抽入合成釜,开启搅拌,用氮气将二硫化钠从双锥式干燥器压入合成釜,搅拌35分钟后,打开合成釜底阀,用氮气将合成釜内物料压到原料过滤器后再送回合成釜。将催化剂β-羟乙基三甲基氢氧化铵1.5Kg和N-乙氧基羰基-N,N′,N′-三甲基胍4.5Kg加入合成釜后继续搅拌30分钟。
(2)滴加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用真空将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00Kg计量后抽入高位槽。打开合成釜夹套蒸汽阀门,加热,50分钟内将釜温升至60℃。温度达到60℃后,开始向合成釜滴加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滴加时间80分钟,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65-70℃。
(3)通入N2
滴加完毕,向合成釜通入N2使釜压达到0.20MPa,继续反应60分钟。
(4)滤除NaCl
向反应釜夹套通入冷却水,待釜温降至32-35℃时,搅拌条件下向合成釜通入氮气,将物料压入反应液过滤器滤除生成的NaCl后进入蒸馏釜。
制备硅烷偶联剂Si-75的反应时间(将原料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抽入高位槽开始到滤除NaCl结束)一般不超过4.5小时左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二硫化钠的实际反应时间不超过3小时。
(5)蒸馏
A、蒸馏分离混合溶剂
开启水环真空泵,用真空将上一批次前馏分抽入蒸馏釜。当蒸馏釜内真空达到0.086Mpa时,向蒸馏釜夹套通入蒸汽,调节蒸汽压力为0.25-0.3Mpa,密切注意气相温度变化情况。气相温度60.0℃以前、蒸馏釜内真空度为0.086Mpa时的冷凝液为混合溶剂放入溶剂接收罐继续回用;
B、蒸馏分离前馏分
观察气相温度变化情况。当气相温度从60.1℃开始上升时,关闭蒸汽阀门,关闭水环真空泵,冷凝液切换到前馏分接收罐。启动罗茨-水环真空机组,待蒸馏釜内真空度达到0.099Mpa以上时,打开蒸汽阀门向蒸馏釜夹套通入蒸汽。真空度0.099Mpa以上、气相温度105.0℃以下的冷凝液均作为前馏分(主要成分是少量成品Si-75,原料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Si-75同系物,极少量溶剂)用于下一批次蒸馏回用;
C、蒸馏分离成品
控制真空度为0.0992-0.0998Mpa,当观察气相温度从105.0℃缓慢升高、蒸馏釜内温度缓慢上升、从视盅观察到从冷凝器出来的冷凝液流量显著减少时,说明蒸馏釜内成品基本上全部蒸出。先关闭蒸馏釜加热蒸汽,再关闭真空机组,成品检验后包装入库。
制得合格Si-75产品288.9Kg,收率97.65%,产品纯度(液相色谱分析)为99.26%;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转化率98.82%,产品分析结果见表2。
表2产品质量分析结果
实施例3一种提高收率的硅烷偶联剂Si-75合成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二硫化钠
(1)加入原料
将低铁硫化钠108.8Kg及单质硫22Kg计量后加入双锥式干燥反应器;
(2)第一阶段反应
启动干燥反应器旋转开关使其运转,开启水环真空泵,当干燥器内真空度达到0.082Mpa并稳定时,向干燥反应器夹套通入蒸汽,调节蒸汽压力为0.2-0.3Mpa。当干燥反应器内温度达到50℃时适当调节蒸汽阀门开度;
(3)第二阶段反应
控制干燥反应器内温度为60-65℃,自干燥反应器内温度达到60℃开始计时,反应1小时;
(4)第三阶段反应
一小时后进行真空切换,先关闭水环真空泵,再启动罗茨-水环真空机组。待干燥反应器内真空度达到0.099Mpa且稳定后,观察干燥反应器内温度,控制干燥反应器内温度为99-103℃,自干燥反应器内温度达到99℃开始计时,反应1小时;
(5)冷却、降温、通入氮气
一小时后向干燥反应器夹套通入冷却水,继续使用罗茨-水环真空机组抽真空。待干燥反应器内温度降至32-35℃时,关闭罗茨-水环真空机组。向干燥反应器内通入氮气(N2)至干燥反应器内压力为常压。二硫化钠制备完毕。
步骤二、制备硅烷偶联剂Si-75
(1)加料
用真空将异丁醇144Kg、丁酮240Kg抽入合成釜,开启搅拌,用氮气将二硫化钠从双锥式干燥器压入合成釜,搅拌45分钟后,打开合成釜底阀,用氮气将合成釜内物料压到原料过滤器后再送回合成釜。将催化剂β-羟乙基三甲基氢氧化铵0.9Kg和N-乙氧基羰基-N,N′,N′-三甲基胍5.5Kg加入合成釜后继续搅拌40分钟。
(2)滴加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用真空将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20Kg计量后抽入高位槽。打开合成釜夹套蒸汽阀门,加热,60分钟内将釜温升至55℃。釜温度达到55℃后,开始向合成釜滴加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滴加时间90分钟,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68-72℃。
(3)通入N2
滴加完毕,向合成釜通入N2使釜压达到0.25MPa,继续反应60分钟。
(4)滤除NaCl
向反应釜夹套通入冷却水,待釜温降至32-35℃时,搅拌条件下向合成釜通入氮气,将物料压入反应液过滤器滤除生成的NaCl后进入蒸馏釜。
制备硅烷偶联剂Si-75的反应时间(将原料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抽入高位槽开始到滤除NaCl结束)一般不超过4.5小时左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二硫化钠的实际反应时间不超过3小时。
(5)蒸馏
A、蒸馏分离混合溶剂
开启水环真空泵,用真空将上一批次前馏分抽入蒸馏釜。当蒸馏釜内真空达到0.086Mpa时,向蒸馏釜夹套通入蒸汽,调节蒸汽压力为0.25-0.3Mpa,密切注意气相温度变化情况。气相温度60.0℃以前、蒸馏釜内真空度为0.086Mpa时的冷凝液为混合溶剂放入溶剂接收罐继续回用;
B、蒸馏分离前馏分
观察气相温度变化情况。当气相温度从60.1℃开始上升时,关闭蒸汽阀门,关闭水环真空泵,冷凝液切换到前馏分接收罐。启动罗茨-水环真空机组,待蒸馏釜内真空度达到0.099Mpa以上时,打开蒸汽阀门向蒸馏釜夹套通入蒸汽。真空度0.099Mpa以上、气相温度105.0℃以下的冷凝液均作为前馏分(主要成分是少量成品Si-75,原料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Si-75同系物,极少量溶剂)用于下一批次蒸馏回用;
C、蒸馏分离成品
控制真空度为0.0992-0.0998Mpa,当观察气相温度从105.0℃缓慢升高、蒸馏釜内温度缓慢上升、从视盅观察到从冷凝器出来的冷凝液流量显著减少时,说明蒸馏釜内成品基本上全部蒸出。先关闭蒸馏釜加热蒸汽,再关闭真空机组,成品检验后包装入库。
制得合格Si-75产品307.9Kg,收率97.58%,产品纯度(液相色谱分析)为99.25%;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转化率98.76%,产品分析结果见表3。
表3产品质量分析结果
实施例4一种提高收率的硅烷偶联剂Si-75合成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二硫化钠
(1)加入原料
将低铁硫化钠108Kg及单质硫26Kg计量后加入双锥式干燥反应器;
(2)第一阶段反应
启动干燥反应器旋转开关使其运转,开启水环真空泵,当干燥器内真空度达到0.082Mpa并稳定时,向干燥反应器夹套通入蒸汽,调节蒸汽压力为0.2-0.3Mpa。当干燥反应器内温度达到50℃时适当调节蒸汽阀门开度;
(3)第二阶段反应
控制干燥反应器内温度为65-70℃,自干燥反应器内温度达到65℃开始计时,反应1小时;
(4)第三阶段反应
一小时后进行真空切换,先关闭水环真空泵,再启动罗茨-水环真空机组。待干燥反应器内真空度达到0.099Mpa且稳定后,观察干燥反应器内温度,控制干燥反应器内温度为102-108℃,自干燥反应器内温度达到102℃开始计时,反应1小时;
(5)冷却、降温、通入氮气
一小时后向干燥反应器夹套通入冷却水,继续使用罗茨-水环真空机组抽真空。待干燥反应器内温度降至32-35℃时,关闭罗茨-水环真空机组。向干燥反应器内通入氮气(N2)至干燥反应器内压力为常压,二硫化钠制备完毕。
步骤二、制备硅烷偶联剂Si-75
(1)加料
用真空将异丁醇176Kg、丁酮208Kg抽入合成釜,开启搅拌,用氮气将二硫化钠从双锥式干燥器压入合成釜,搅拌50分钟后,打开合成釜底阀,用氮气将合成釜内物料压到原料过滤器后再送回合成釜。将催化剂β-羟乙基三甲基氢氧化铵0.9Kg和N-乙氧基羰基-N,N′,N′-三甲基胍5.5Kg加入合成釜后继续搅拌40分钟。
(2)滴加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用真空将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20Kg计量后抽入高位槽。打开合成釜夹套蒸汽阀门,加热,50分钟内将釜温升至65℃。釜温度达到65℃后,开始向合成釜滴加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滴加时间80分钟,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70-75℃。
(3)通入N2
滴加完毕,向合成釜通入N2使釜压达到0.30MPa,继续反应50分钟。
(4)滤除NaCl
向反应釜夹套通入冷却水,待釜温降至32-35℃时,搅拌条件下向合成釜通入氮气,将物料压入反应液过滤器滤除生成的NaCl后进入蒸馏釜。
制备硅烷偶联剂Si-75的反应时间(将原料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抽入高位槽开始到滤除NaCl结束)一般不超过4.5小时左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二硫化钠的实际反应时间不超过3小时。
(5)蒸馏
A、蒸馏分离混合溶剂
开启水环真空泵,用真空将上一批次前馏分抽入蒸馏釜。当蒸馏釜内真空达到0.086Mpa时,向蒸馏釜夹套通入蒸汽,调节蒸汽压力为0.25-0.3Mpa,密切注意气相温度变化情况。气相温度60.0℃以前、蒸馏釜内真空度为0.086Mpa时的冷凝液为混合溶剂放入溶剂接收罐继续回用;
B、蒸馏分离前馏分
观察气相温度变化情况。当气相温度从60.1℃开始上升时,关闭蒸汽阀门,关闭水环真空泵,冷凝液切换到前馏分接收罐。启动罗茨-水环真空机组,待蒸馏釜内真空度达到0.099Mpa以上时,打开蒸汽阀门向蒸馏釜夹套通入蒸汽。真空度0.099Mpa以上、气相温度105.0℃以下的冷凝液均作为前馏分(主要成分是少量成品Si-75,原料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Si-75同系物,极少量溶剂)用于下一批次蒸馏回用;
C、蒸馏分离成品
控制真空度0.0992-0.0998MPa,当观察气相温度从105.0℃缓慢升高、蒸馏釜内温度缓慢上升、从视盅观察到从冷凝器出来的冷凝液流量显著减少时,说明蒸馏釜内成品基本上全部蒸出。先关闭蒸馏釜加热蒸汽,再关闭真空机组,成品检验后包装入库。
制得合格Si-75产品308.4Kg,收率97.73%,产品纯度(液相色谱分析)为99.32%;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转化率98.94%,产品分析结果见表4。
表4产品质量分析结果
实施例5一种提高收率的硅烷偶联剂Si-75合成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二硫化钠
(1)加入原料
将低铁硫化钠109.5Kg及单质硫26.7Kg计量后加入双锥式干燥反应器;
(2)第一阶段反应
启动干燥反应器旋转开关使其运转,开启水环真空泵,当干燥器内真空度达到0.082Mpa并稳定时,向干燥反应器夹套通入蒸汽,调节蒸汽压力为0.2-0.3Mpa。当干燥反应器内温度达到50℃时适当调节蒸汽阀门开度;
(3)第二阶段反应
控制干燥反应器内温度为65-70℃,自干燥反应器内温度达到65℃开始计时,反应1小时;
(4)第三阶段反应
一小时后进行真空切换,先关闭水环真空泵,再启动罗茨-水环真空机组。待干燥反应器内真空度达到0.099Mpa且稳定后,观察干燥反应器内温度,控制干燥反应器内温度为102-108℃,自干燥反应器内温度达到102℃开始计时,反应1小时;
(5)冷却、降温、通入氮气
一小时后向干燥反应器夹套通入冷却水,继续使用罗茨-水环真空机组抽真空。待干燥反应器内温度降至32-35℃时,关闭罗茨-水环真空机组。向干燥反应器内通入氮气(N2)至干燥反应器内压力为常压,二硫化钠制备完毕。
步骤二、制备硅烷偶联剂Si-75
(1)加料
用真空将异丁醇210Kg、丁酮246Kg抽入合成釜,开启搅拌,用氮气将二硫化钠从双锥式干燥器压入合成釜,搅拌50分钟后,打开合成釜底阀,用氮气将合成釜内物料压到原料过滤器后再送回合成釜,将催化剂β-羟乙基三甲基氢氧化铵2.4Kg和N-乙氧基羰基-N,N′,N′-三甲基胍7.5Kg加入合成釜后继续搅拌40分钟。
(2)滴加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用真空将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00Kg计量后抽入高位槽。打开合成釜夹套蒸汽阀门,加热,60分钟内将釜温升至70℃。釜温度达到65℃后,开始向合成釜滴加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滴加时间100分钟,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70-75℃。
(3)通入N2
滴加完毕,向合成釜通入N2使釜压达到0.30MPa,继续反应50分钟。
(4)滤除NaCl
向反应釜夹套通入冷却水,待釜温降至32-35℃时,搅拌条件下向合成釜通入氮气,将物料压入反应液过滤器滤除生成的NaCl后进入蒸馏釜。
制备硅烷偶联剂Si-75的反应时间(将原料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抽入高位槽开始到滤除NaCl结束)一般不超过4.5小时左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二硫化钠的实际反应时间不超过3小时。
(5)蒸馏
A、蒸馏分离混合溶剂
开启水环真空泵,用真空将上一批次前馏分抽入蒸馏釜。当蒸馏釜内真空达到0.086Mpa时,向蒸馏釜夹套通入蒸汽,调节蒸汽压力为0.25-0.3Mpa,密切注意气相温度变化情况。气相温度60.0℃以前、蒸馏釜内真空度为0.086Mpa时的冷凝液为混合溶剂放入溶剂接收罐继续回用;
B、蒸馏分离前馏分
观察气相温度变化情况。当气相温度从60.1℃开始上升时,关闭蒸汽阀门,关闭水环真空泵,冷凝液切换到前馏分接收罐。启动罗茨-水环真空机组,待蒸馏釜内真空度达到0.099Mpa以上时,打开蒸汽阀门向蒸馏釜夹套通入蒸汽。真空度0.099Mpa以上、气相温度105.0℃以下的冷凝液均作为前馏分(主要成分是少量成品Si-75,原料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Si-75同系物,极少量溶剂)用于下一批次蒸馏回用;
C、蒸馏分离成品
控制真空度0.0992-0.0998MPa,当观察气相温度从105.0℃缓慢升高、蒸馏釜内温度缓慢上升、从视盅观察到从冷凝器出来的冷凝液流量显著减少时,说明蒸馏釜内成品基本上全部蒸出。先关闭蒸馏釜加热蒸汽,再关闭真空机组,成品检验后包装入库。
制得合格Si-75产品287.7Kg,收率97.25%,产品纯度(液相色谱分析)为99.31;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转化率98.81%,产品分析结果见表5。
表5产品质量分析结果
实施例6一种提高收率的硅烷偶联剂Si-75合成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二硫化钠
(1)加入原料
将低铁硫化钠112.5Kg及单质硫27.9Kg计量后加入双锥式干燥反应器;
(2)第一阶段反应
启动干燥反应器旋转开关使其运转,开启水环真空泵,当干燥器内真空度达到0.082Mpa并稳定时,向干燥反应器夹套通入蒸汽,调节蒸汽压力为0.2-0.3Mpa。当干燥反应器内温度达到50℃时适当调节蒸汽阀门开度;
(3)第二阶段反应
控制干燥反应器内温度为65-70℃,自干燥反应器内温度达到65℃开始计时,反应1小时;
(4)第三阶段反应
一小时后进行真空切换,先关闭水环真空泵,再启动罗茨-水环真空机组。待干燥反应器内真空度达到0.099Mpa且稳定后,观察干燥反应器内温度,控制干燥反应器内温度为102-108℃,自干燥反应器内温度达到102℃开始计时,反应1小时;
(5)冷却、降温、通入氮气
一小时后向干燥反应器夹套通入冷却水,继续使用罗茨-水环真空机组抽真空。待干燥反应器内温度降至32-35℃时,关闭罗茨-水环真空机组。向干燥反应器内通入氮气(N2)至干燥反应器内压力为常压,二硫化钠制备完毕。
步骤二、制备硅烷偶联剂Si-75
(1)加料
用真空将异丁醇240Kg、丁酮255Kg抽入合成釜,开启搅拌,用氮气将二硫化钠从双锥式干燥器压入合成釜,搅拌50分钟后,打开合成釜底阀,用氮气将合成釜内物料压到原料过滤器后再送回合成釜。将催化剂β-羟乙基三甲基氢氧化铵3.6Kg和N-乙氧基羰基-N,N′,N′-三甲基胍10.8Kg加入合成釜后继续搅拌20分钟。
(2)滴加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用真空将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00Kg计量后抽入高位槽。打开合成釜夹套蒸汽阀门,加热,30分钟内将釜温升至50℃。釜温度达到65℃后,开始向合成釜滴加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滴加时间60分钟,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70-75℃。
(3)通入N2
滴加完毕,向合成釜通入N2使釜压达到0.30MPa,继续反应50分钟。
(4)滤除NaCl
向反应釜夹套通入冷却水,待釜温降至32-35℃时,搅拌条件下向合成釜通入氮气,将物料压入反应液过滤器滤除生成的NaCl后进入蒸馏釜。
制备硅烷偶联剂Si-75的反应时间(将原料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抽入高位槽开始到滤除NaCl结束)一般不超过4.5小时左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二硫化钠的实际反应时间不超过3小时。
(5)蒸馏
A、蒸馏分离混合溶剂
开启水环真空泵,用真空将上一批次前馏分抽入蒸馏釜。当蒸馏釜内真空达到0.086Mpa时,向蒸馏釜夹套通入蒸汽,调节蒸汽压力为0.25-0.3Mpa,密切注意气相温度变化情况。气相温度60.0℃以前、蒸馏釜内真空度为0.086Mpa时的冷凝液为混合溶剂放入溶剂接收罐继续回用;
B、蒸馏分离前馏分
观察气相温度变化情况。当气相温度从60.1℃开始上升时,关闭蒸汽阀门,关闭水环真空泵,冷凝液切换到前馏分接收罐。启动罗茨-水环真空机组,待蒸馏釜内真空度达到0.099Mpa以上时,打开蒸汽阀门向蒸馏釜夹套通入蒸汽。真空度0.099Mpa以上、气相温度105.0℃以下的冷凝液均作为前馏分(主要成分是少量成品Si-75,原料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Si-75同系物,极少量溶剂)用于下一批次蒸馏回用;
C、蒸馏分离成品
控制真空度0.0992-0.0998MPa,当观察气相温度从105.0℃缓慢升高、蒸馏釜内温度缓慢上升、从视盅观察到从冷凝器出来的冷凝液流量显著减少时,说明蒸馏釜内成品基本上全部蒸出。先关闭蒸馏釜加热蒸汽,再关闭真空机组,成品检验后包装入库。
制得合格Si-75产品288.2Kg,收率97.41%,产品纯度(液相色谱分析)为99.36%;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转化率98.92%,产品分析结果见表6。
表6产品质量分析结果
本发明中所述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均为γ- 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除非特殊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比例均为质量比例,所述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提高收率的硅烷偶联剂Si-75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备二硫化钠和制备硅烷偶联剂Si-75;
所述制备二硫化钠,包括第一阶段反应、第二阶段反应、第三阶段反应以及冷却、降温、通入氮气;
所述第一阶段反应,启动干燥反应器,开启水环真空泵,当干燥器内真空度达到0.082Mpa并稳定时,向干燥反应器夹套通入蒸汽,调节蒸汽压力为0.2-0.3Mpa;
所述第二阶段反应,控制干燥反应器内温度为60-65℃,自干燥反应器内温度达到60℃开始计时,反应1小 时;
所述第三阶段反应,第二阶段反应后进行真空切换,先关闭水环真空泵,再启动罗茨-水环真空机组;待干燥反应器内真空度达到0.099Mpa且稳定后,控制干燥反应器内温度为98-102℃,自干燥反应器内温度达到98℃开始计时,反应1小时;
所述的冷却、降温、通入氮气:
向干燥反应器夹套通入冷却水,继续使用罗茨-水环真空机组抽真空;待干燥反应器内温度降至35℃以下时,关闭罗茨-水环真空机组;向干燥反应器内通入氮气至干燥反应器内压力为常压;
所述制备硅烷偶联剂Si-75,溶剂为异丁醇和丁酮;催化剂为β-羟乙基三甲基氢氧化铵和N-乙氧基羰基-N,N′,N′-三甲基胍;
所述制备硅烷偶联剂Si-75,包括加料;所述加料,γ- 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低铁硫化钠重量比为100:33.3;
所述加料,γ- 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单质硫重量比为100:6.9;γ- 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异丁醇重量比为100:45;γ- 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丁酮重量比为100:7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收率的硅烷偶联剂Si-75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铁硫化钠的有效成分含量为50wt%。
CN201610229521.3A 2016-04-14 2016-04-14 一种提高收率的硅烷偶联剂Si-75合成方法 Active CN1058016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29521.3A CN105801617B (zh) 2016-04-14 2016-04-14 一种提高收率的硅烷偶联剂Si-75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29521.3A CN105801617B (zh) 2016-04-14 2016-04-14 一种提高收率的硅烷偶联剂Si-75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01617A CN105801617A (zh) 2016-07-27
CN105801617B true CN105801617B (zh) 2018-08-14

Family

ID=56459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29521.3A Active CN105801617B (zh) 2016-04-14 2016-04-14 一种提高收率的硅烷偶联剂Si-75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0161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19559A2 (en) * 1997-12-01 1999-06-02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Method for preparing a short-chain polysulfide silane mixture
CN101260118B (zh) * 2008-04-23 2011-02-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水相合成双-〔(三乙氧基硅)丙基〕-二硫化物的方法
CN104804032A (zh) * 2015-04-07 2015-07-29 南昌赣宇有机硅有限公司 一种二硫化双-(γ-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溶剂法合成工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19559A2 (en) * 1997-12-01 1999-06-02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Method for preparing a short-chain polysulfide silane mixture
CN101260118B (zh) * 2008-04-23 2011-02-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水相合成双-〔(三乙氧基硅)丙基〕-二硫化物的方法
CN104804032A (zh) * 2015-04-07 2015-07-29 南昌赣宇有机硅有限公司 一种二硫化双-(γ-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溶剂法合成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低成本双-[(三乙氧基硅)丙基]-硫化物合成及工业化研究;周兴平;《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辑》;20040215;B016-15 *
新型橡塑硫化助剂的合成;陈雷等;《应用化工》;20111130;第1948-1950、1954页 *
新型硅烷偶联剂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二硫化物的合成;周兴平;《应用化工》;20030228;第49-50、5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01617A (zh) 2016-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8092B (zh) 官能化聚合物和由此改进的轮胎
TWI434884B (zh) 含有巰基官能性矽烷的彈性體組成物以及製造彼之方法
CN1226908A (zh) 以表面上固定有硅石的炭黑和用硅醇官能团加以官能化或改性的二烯烃聚合物为基础的橡胶组合物
CN105694104B (zh) 一种橡胶用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
CN1610687A (zh) 用于填充弹性体组合物的含杂化硅偶联剂
JP2004514657A (ja) 充填剤入り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用炭化水素コアポリスルフィドシランカップリング剤
US20140142227A1 (en) Rubber mixtures containing silicic acid and sulfur-containing additives
CN101084202A (zh) 聚合物-填料偶联添加剂
US6521691B1 (en) Preparation of rubber composition by aqueous elastomer emulsion mixing and articles thereof including tires
JP2001512146A (ja) チオール官能基を有する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pos)の製造方法、この方法によって得ることができるpos及びその特にゴム材料の分野における使用
CN105778472A (zh) 一种高强度耐热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
CN110218396B (zh) 一种uv印刷胶辊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01617B (zh) 一种提高收率的硅烷偶联剂Si-75合成方法
CN105837615B (zh) 一种低压、双组份溶剂、双催化剂合成硅烷偶联剂Si-75的方法
US8735509B2 (en) Use of polyorganosiloxanes in the processing and vulcanisation of rubber
CN109071573A (zh) 硅烷化合物、橡胶组合物以及轮胎
CN109880552A (zh) 一种用于t4级别耐热聚酯帆布输送带的粘合胶层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474540A (zh) 一种改性耐高温空滤器硅胶进气软管
CN106243582B (zh) 一种耐碱橡胶材料
CN117050523A (zh) 一种耐磨型聚苯硫醚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92801A (zh) 一种新型促进硅烷偶联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85860B (zh) 二氧化硅的预处理方法
CN104387416A (zh) 一种硅烷基硫化金属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94992A (zh) 一种氢硫基硅烷偶联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94213A (zh) 一种环保型的非硅烷类偶联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橡胶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22

Address after: 264424 Zhengge Village, Mishan Town, Wendeng District, Weih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eihai Harmony Silicon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600 No. 8-1 Longkou Road, Laix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Zhongke Rongda New Material Co., Ltd.